1重庆市文明村镇建设与管理办法[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19:35: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重庆市文明村镇建设与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重庆市文明村镇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篇:1重庆市文明村镇建设与管理办法

重庆市文明村镇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加快推进“五个重庆”建设,深入贯彻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决定》和《关于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进一步加强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的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重庆市文明村镇是市委、市政府命名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授予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扎实有效,推进科学发展、构建社会和谐成绩突出,在全市具有良好示范作用的村镇。对示范作用特别突出的文明村镇授予文明村镇标兵称号。

第三条 创建文明村镇是吸引广大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不断提高农民文明素质、提升农村文明程度的基本途径;是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营造新环境、建设新文化,把“五个重庆”内化为重庆精神内涵的重要载体;是在高速城市化进程中,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市民素质转型的有效措施。

第四条 文明村镇创建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重在建设、注重实效、多办好事实事,坚持不搞形式主义,不增加农民负担。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创建活动的领导,将其纳入目标管理。

第五条 文明村镇创建范围是全市行政建制村、镇、乡以及农村区域和农业人口比例较大的街道,鼓励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创建活动。市文明办负责组织实施市级文明村镇创建,各区县(自治县)文明办负责组织实施本地区县级文明村镇创建。

第二章 文明村评选标准

第六条 市级文明村应同时符合下列标准:

(一)领导坚强有力。村党支部达到“五个好”要求,积极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领导班子廉洁自律、干群关系融洽。大学生“村官”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积极推行社区化管理,制度完善、规范有序,建有村务公开栏,定期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民主决策重大事项,村民对村务公开和社会安全满意度在85%以上。创建文明村有组织、有规划,有经费投入。

(二)村风健康向上。村民普遍参与“三户”、“十星级文明户”、“文明院坝”、“文明家庭”、“星级农民”等创建活动,创建面达到90%以上。群众文化活跃,有2支以上业余文化队伍,坚持开展“唱读讲传”活动。无大操大办婚丧事现象,节约型社会风气浓厚。无歧视虐待妇女、儿童、老人现象,普遍关心关爱未成年人。村内无擅自乱建宗教设施和非正常宗教活动。

(三)村民素质较高。参与民主管理意识强,了解党的方针政策,能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水平逐步提高,参与志愿服务人数逐年增加,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和谐。积极参加法制教育,有较强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无产生重大不良影响的违法和犯罪人员。

(四)公共服务到位。建有公共服务中心,建有2所以上合格卫生室,建有图书室、宣传栏、文化墙等群众文化场所,基本实现电视户户通。建立外出务工人员登记和联系制度,留守儿童和老人关心关爱制度。妥善安臵五保户。村民普遍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享受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落实好。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国家要求,无青壮年文盲。

(五)管理建设有序。基础设施完善,道路平整畅通,达到市级卫生村条件。推广康居农房,改水、改厕、改厨、改圈工作成效显著。治安管理和民事调解得力,无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和安全事故,无拐卖妇女儿童现象,无黑恶势力和“黄赌毒”现象。社会稳定,无群体性事件。无滥垦、滥伐、滥采以及捕杀、销售和食用珍稀野生动物现象。

(六)生产发展利民。有明确的符合本村实际的生产发展路子,形成了村支柱产业。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和三峡移民安稳致富工作成果显著。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并逐年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效明显。

第三章 文明镇评选标准

第七条 市级文明镇应同时符合下列标准:

(一)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党委、政府坚定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镇党委达到“五个好”要求,积极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廉洁奉公,思想解放、意识开放,人人争做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模范,干群关系融洽。将文明创建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有规划、有组织、有措施、有重点,有专项经费投入。各级文明村达50%以上,文明户达60%以上。积极开展创建文明集市活动,城乡共建、联片共建、军民共建、拥军优属等活动蓬勃开展。镇领导班子无严重违纪违法案件。

(二)思想道德风尚良好。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宣传教育。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落实专人负责、规划明确、制度完善。发挥道德评议组织、精神文明建设协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以及乡规民约的作用,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突出抓好诚信建设,有效防止不守信用行为,杜绝坑农、害农现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切实加强,“五心四好”教育活动开展广泛,社会文化环境不断净化。建有镇、村两级志愿服务组织,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三)社会事业长足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国家要求,无青壮年文盲,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和义务教育免费政策落实。卫生保健网络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面大,防疫措施落实,镇卫生院达到国家标准,行政村均建有合格卫生室。坚持开展科普活动,推广致富实用科技,拓展致富信息渠道,实施“农村信息进村入户”和“千镇万村信息惠农”工程。重视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和农村群众文艺人才培养,文化站、广播电视站和村图书室健全,基本实现农村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通。建有文化活动广场,依托中小学校建设“乡村少年宫”,原则上应有1块以上塑胶运动场。建有镇敬老院,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50%以上。

(四)文化生活健康向上。重视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有人员组织、有活动经费。扶持各种民间文化协会、文艺队伍,培育“特色文化村”、“特色文化团体”,80%以上行政村有群众文化活动队伍,经常组织农村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唱读讲传”活动形成长效机制、队伍和载体。“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蓬勃开展,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有组织地开展活动。农村文化市场得到净化,无出售黄色书刊、无播放淫秽录像等违法现象,有效抵制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

(五)社会管理优质高效。党政机关服务意识强,群众满意率高。基层站所、服务窗口规章制度健全,监督管理得力,行业行为规范,服务质量和环境优良。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农民群众特别是农村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有保障。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落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得力,防范网络健全,治安形势平稳,群众有安全感。无恶性刑事案件、严重经济案件、重大治安案件,无重大安全事故,无黑恶势力和“黄赌毒”、拐卖妇女儿童现象,无非法宗教和邪教活动。社会稳定工作扎实,无群体性事件。辖区内的城镇社区全部实现社区化管理,在各行政村积极推行社区化管理并建成1个以上具有示范性的社区化管理村。

(六)环境面貌整洁优美。制定并严格实施村镇建设总体规划,村镇建设布局合理、环境良好、美观舒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公用设施逐步配套。镇和村公路油化硬化率分别达到100%和50%,交通秩序良好,加快村便道建设。集镇街道、单位、楼院整洁卫生,生产生活环境绿化、美化、净化。环保知识普及,环境质量达标,工业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无污染事故发生,农村面污染源综合治理率45%以上。珍惜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无滥垦、滥伐、滥采现象,无捕杀、销售和食用珍稀野生动物现象,无破坏生态事件。

(七)基层民主健全有效。扩大基层民主,保障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乡镇人大代表依法直接选举产生,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充分落实,乡镇人民政府依法施政,政务公开全面推行,乡村关系协调。村委会成员依法选举产生,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融洽。村民会议制度完善,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决策。村务管理制度健全、规范有序。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群众对乡村政务公开和社会安全满意度达到85%以上。

(八)农村经济不断壮大。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不断优化,农村经济充满活力、更有效率、更加开放,有2个以上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形成特色支柱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健全,基本实现村村有商贸综合服务点。劳务经济健康发展,帮扶农民工返乡创业。“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和三峡移民安稳致富工作成果显著。重视节约型社会建设。原则上,主要经济指标应居市内同类地区领先水平,“两翼”地区人均主要指标不低于西部平均水平,其他地区人均主要指标至少应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第四章 申报和评选

第八条 申报条件

申报市级文明村镇须获得区县级文明村镇称号一年以上。连续两年保持市级文明村镇称号,可申报市级文明村镇标兵。

第九条 申报程序

(一)自愿申报。凡具备申报条件的村镇,可自愿向所在区县(自治县)文明委提出申请。

(二)当地公示。各区县(自治县)文明委按照市级文明村镇评选标准对申报村镇进行审核,然后由各区县(自治县)文明办在当地公示申报村镇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和群众评议。

(三)区县(自治县)推荐。各区(自治县)县文明委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于当年3月前向市文明委呈报推荐名单。

第十条 评选程序

(一)审查考核。市文明办对区县(自治县)推荐名单进行初审后,委托专业机构或其他第三方对申报村镇进行审查考核。

(二)媒体公示。市文明办根据审查考核情况提出候选名单,经市文明委领导同意后,在市属主要新闻媒体公示。

(三)审议表彰。市文明办汇总公示情况,报市文明委审议通过,由市委、市政府命名表彰。

第五章 命名表彰

第十一条 重庆市文明村镇、重庆市文明村镇标兵由市委、市政府发文命名。

第十二条 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对获得荣誉称号的村镇和在创建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颁发奖牌和证书,予以适当物质奖励。

市财政按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市级文明村镇、文明村镇标兵和创建工作先进个人一定奖励,各区县(自治县)可结合实际制定奖励办法。

第六章 管理办法

第十三条 对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的日常指导以及对文明村镇的日常管理,由所在区县(自治县)文明委负责。

(一)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包括村镇概况,创建规划及年度创建工作总结,重大创建活动记录,奖惩情况,村镇政务公开情况,申报、审批表和群众反映等。

(二)建立健全年度报告制度。重庆市文明村镇、重庆市文明村镇标兵每年年终要如实将创建工作的进展情况、各项奖惩及有关情况报市文明办。

(三)建立健全学习交流制度。对“一圈”和“两翼”地区的市级文明村镇、文明村镇标兵实行分类指导。通过组织各类活动,加强文明村镇间的横向联系、交流,强化文明村镇的示范作用,推动整体创建水平的提高。

第十四条 在各文明村镇自查的基础上,市文明办对市级文明村镇实行复查,每2年一次,复查结果发文通报。复查合格,则保留称号。对于工作停滞、问题突出的村镇,市文明办将视情节轻重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或提请市文明委撤销称号。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撤销文明村镇称号:

(一)领导班子成员严重违法违纪,受到党内严重警告或行政记过以上处分的;

(二)发生重大治安、安全责任事故、严重刑事案件的;

(三)计划生育、环保工作不达标的;

(四)出现与文明村镇极不相符的事件与行为,影响恶劣;

(五)发现在申报过程中隐瞒事实、弄虚作假的。

第十五条 授予(获得)文明村镇、文明村镇标兵的村镇,如变更名称、变动隶属关系的,应及时向市文明办备案。重划、重组、撤销、分立、合并的村镇,其文明村镇、文明村镇标兵荣誉称号自行终止。

第七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各区县(自治县)可参照本办法,制定本地的文明村镇创建管理办法,报市文明办备案。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实行。

第二篇:文明村镇建设管理办法

黑龙江省文明村镇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文明村镇建设,充分发挥文明村镇在建设农业强省中的先进示范作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和宪法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文明村镇是以提高农民素质,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基本特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先进村镇。

第三条 文明村镇建设要充分发挥农民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带头实践科技兴农,促进农村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四条 凡本省境内的乡镇、村(含农垦系统生产队)都属创建文明村镇的范围。

第五条 文明村镇建设要坚持重在建设的原则,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这个中心,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创建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

文明村镇建设要坚持齐抓共管的原则,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互相协作,形成合力。

文明村镇建设要坚持务求实效的原则,从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和难点抓起,量力而行,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达到群众满意,切忌形式主义。

第六条 各级领导要把文明村镇建设列入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作为考核政绩的主要内容。

第七条 各级政府要把文明村镇建设列入农村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保证其必要的投入。

第八条 文明村、文明乡镇分省、市(地)、县(区)三级,分别设文明村、文明村标兵,文明乡镇、文明乡镇标兵两个档次,由同级党委和政府命名。

第九条 县级以上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本办法的实施。

第二章 条 件

第十条 文明村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领导班子坚强有力。能够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政班子成员团结务实,廉洁自律,带头讲文明、讲卫生,做文明人,在群众中威信较高。

(二)经济持续发展。积极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产业化道路,集体积累连年增长,达到小康村标准,人均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农民负担不超过国家规定。

(三)道德风尚良好。坚持对农民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热爱国家、热爱集体、文明礼貌、邻里和睦、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的良好风尚。

(四)教育事业发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改善办学条件,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青壮年无文盲。积极开展科普活动,组织农民学科技、用科技,注重培养科技示范户,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

(五)文化生活丰富。经常组织农民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活跃村屯文化生活,村有文化活动阵地;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文化、卫生、科技下乡等到工作,引导农民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质量。

(六)公益事业不断完善。电话、广播电视入户率高于当地平均水平,初级卫生保健达标,积极发展合作医疗卫生事业,卫生厕所普及率、自来水入户率逐年提高,做到老有所养。

(七)移风易俗成效显著。红白理事会、帮贫助残会等群众组织健全,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无封建迷信,无非法传教活动,无计划外生育,节俭办婚丧事,遗体火化率达标。

(八)治安秩序良好。积极开展普法教育,治保调解组织健全,及时化解矛盾,无越级上访、集体上访,边境地区无越境捕鱼、狩猎等事件发生。人人遵守乡规民约,无重大犯罪无重大事故,无聚众赌博,无滥砍盗伐,无滥占耕地。

(九)村容村貌整洁。村屯建设规划合理,道路平坦,排水通畅,环境绿化、净化、美化,住宅砖瓦化率达到65%以上;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保护良好,做到粪堆、柴草、垃圾出屯,禽畜圈养,农民的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十)创建活动规范。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组织健全,评选条件和奖励办法切实可行,活动规范,参与面广,效果明显。

第十一条 文明乡镇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领导重视。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两手抓,班子成员团结务实、廉洁自律、开拓进取。

(二)活动规范。有近期和长期规划,认真组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乡企、文明机关(站、室)等创建活动,建立有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

(三)重视教育。对教育投入逐年增加,形成农民技校、业余党校、业余文化学校、初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网络,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师生活条件,不拖欠教师工资,适龄儿童入学率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达标。

(四)尊重科学。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形成科普网络,推广实用科学技术,增加科技含量,专业户、示范户和多种联合体逐年增加。

(五)文化生活跃。有专兼职文化队伍,有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文化生质量不断提高。

(六)卫生事业发展。基本解决农民看病难等问题,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基本普及生殖保健、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等科学知识,无非婚生育和超生现象。

(七)风气良好。坚持开展破陈规陋习,树文明新风活动。婚丧事俭办,无聚众赌博、无封建迷信活动。落实复转军人优抚政策,五保户和孤寡老人得到赡养。

(八)环境整洁。乡镇建设规划合理,主要干道硬化、绿化达标。大力开展生态示范区、生态农业建设,企业排放污染物不超过规定标准。砖瓦化率和自来水入户率达到标准。

(九)社会稳定。综合治理措施落实。积极引导农民遵守政策、法规,履行乡规民约,建立健全群防群治组织,无重大型事案件。无越级上访、聚众闹事等事件发生。

(十)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合理,乡镇企业收入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并逐年增加。

第十二条 省级文明村、镇必须是被命名为市(地)级文明村、镇标兵两年以上的,在当地两个文明建设中起表率作用的村、镇;被命名为省级文明村、镇两年,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的村、镇,可申报省级文明村、镇标兵。

第三章 命 名 第十三条 凡属于创建范围的村、乡镇开展创建活动一年以上,取得明显成效的,经过认真自评,均可在当地申报。

第十四条 各级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对申报的村、乡镇,依据标准,严格考核,广泛征求群众和有关部门意见,审核本级文明村和文明乡镇,同时提出拟命名为上级文明村和文明乡镇的推荐意见。

第十五条

文明村镇每两年命名一次,命名满四年的要重新申报、考核命名。对个别创建起步较晚,但进步快成效特别突出的可破格申报。

第四章 管 理

第十六条 文明村镇的创建活动由各级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管理。省级文明村、文明乡镇由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和推荐部门双重管理,以属地管理为主。

第十七条 各级命名机关要对文明村、镇建档备案,文明村、镇要建立创建工作报告和发生问题及时呈报制度。

第十八条 各级文明村、镇更名、合并、搬迁、改变隶属关系等,应及时向原命名机关报告,经复查考核合格的,重新命名。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十九条 各级文明村、镇由命名机关授予荣誉称号颁发奖牌;对创建文明村镇贡献突出的人员可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奖励标准可参照《黑龙江省文明单位建设条例实施细则》执行。

第二十条 经复查、抽查发现问题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通报批评、撤销荣誉称号等处理。通报批评由复查机关执行,撤销荣誉称号由命名机关执行。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撤销其荣誉称号:

1、领导班子有腐败行为的;

2、发生重大刑事案件的;

3、封建迷信、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得不到有效遏制的;

4、发生计划外生育的;

5、违反环保和土地法规的;

6、弄虚作假骗取荣誉称号的。

第二十一条 撤销荣誉称号的单位,经两年以上时间创建,重新达到标准的村、乡镇,可在原级别重新申报。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市(地)、县(区)可根据各自实际,制订实施细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文明村镇建设管理办法

文明村镇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文明村镇建设的管理,提高文明村镇建设水平,推动首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使创建文明村镇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文明村镇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得显著成绩的先进村和先进乡镇。首都文明村镇是首都地区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的先进典型,是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命名的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的最高荣誉称号。

第三条创建文明村镇活动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农民在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追求高尚精神文化生活的伟大创造;是组织和引导广大农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整体文明程度,把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落实到农村基层的有效途径;是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紧密结合,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和全面进步的重要载体。创建文明村镇活动在农村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条创建文明村镇活动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富民政策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共同富裕、推进农村现代化、提高农民素质为目标,使农村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努力使首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达到全国一流水平。

第五条创建文明村镇活动要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各级领导必须把这项工作作为本地区、本单位的重要任务,列入议程,制定规划,定期研究,狠抓落实,要把文明村镇建设工作作为综合评价农村基层单位和考核农村基层单位领导班子政绩的重要内容。农村基层单位领导要从思想、组织、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各个部门要齐抓共管,干部群众齐创共建,各级精神文明建设领导机构要做好规划、协调、组织、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

第二章文明村镇建设

第六条京郊农村要结合本村镇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要认真制定创建规划,把创建规划中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干部、每个村、每个户、每个村民,并定期进行检查、评比和总结。

第七条要在村镇内部深入开展创建活动,制定出村规民约和文明科室、五好文明家庭或十星文明户、文明村民(干部)等标准,并通过干部群众讨论,使创建文明村镇活动成为干部群众的共同任务和奋斗目标。

第八条要教育全体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创优争先意识,使其了解本村镇创建文明村镇工作的规划和目标,了解各自的具体任务,把做好本职工作和规范自身行为纳入到整个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中。

第九条要充分发动群众,加强宣传教育,坚持不懈地抓好创建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富有成效的活动,广泛吸引群众积极参与,促进村镇的全面发展。

第十条各郊区县、各乡镇要广泛开展层层创建活动,除了做好推荐首都文明村镇的工作外,还要积极开展争创区县级文明村镇、乡镇级文明村和五好文明家庭或十星文明户活动,并做到层层深入,推动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的全面开展。

第三章文明村和文明乡镇标准

第十一条首都文明村标准

一、领导有力,制度健全。领导班子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团结协作。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作风民主,勤政为民,廉洁奉公,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党组织的各项组织制度、工作制度、学习制度健全,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创建文明村工作,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机构,有专人负责,制定出符合本村实际情况的创建规划和具体措施,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办法,有检查,有落实。重视抓好创建工作的全过程,做到创建活动经常化、制度化、系统化,并取得明显成效。

二、经济发展,生活改善。积极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要求,不断深化改革,全面发展农村经济,优化农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重视科教兴农,积极推广农业高新技术,加大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文明生产、文明经商,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经济效益稳步提高,经济收入逐年增加,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并基本达到共同富裕。主要经济指标达到本区县同类(平原、山区、半山区)村的先进水平。安全生产无重大责任事故,无交通、因工、火灾、游泳淹溺、煤气中毒、食物中毒等死亡事故。

三、教育深入,风气良好。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联系实际深入持久地进行“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广泛深入地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移风易俗,反对迷信。教育广大群众自觉遵守《首都市民文明公约》和村规民约,大力弘扬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和集体主义精神,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自觉抵制不正之风。重视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工作。充分发挥文明市民学校的作用,并抓出实效。积极开展争创五好文明家庭或十星文明户活动,评选出文明户占本村总户数的10%以上。重视智力投资,落实《北京市图书馆条例》,广泛开展科普宣传,积极组织群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先进技术,干部和村民的文化素质明显提高。搞好农村文化、家庭文化,贯彻全民健身计划,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树立了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自觉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做到无超计划生育。认真执行《北京市动员组织公民献血条例》,完成本村献血任务。落实《北京市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促进民族团结。积极组织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和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群众生活,重视农村医疗保健,孤老困难户得到照顾,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环境优美,生活舒适。模范执行规划、卫生、绿化等方面的法规,严格落实各种责任制。建立健全卫生保洁制度,环境整洁、道路平坦,垃圾不乱倒,脏水不乱泼,禽畜不乱放,柴草不乱垛,物料不乱堆,消灭卫生死角。清除违法建设、违章占道。灭蚊蝇、灭鼠、灭蟑工作达标。重视环境保护,排放达标,无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发生。不断改善道路等公共设施状况,因地制宜搞好绿化美化,为村民营造整洁、优美、舒适、文明的生活环境。

五、治安良好,秩序井然。民主与法制教育经常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治安防范网络健全,治安秩序良好,群众有安全感。村民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法令,遵守各项管理规定。坚决杜绝“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有效遏制“法轮功”邪教组织和封建迷信活动。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重大火灾等责任事故,无重大甲方责任交通事故,对“两劳”人员的帮教成效显著。外来人员管理措施落实。重视民事调解工作,民事纠纷少,无集体上访。

六、必备条件。在上一年荣获区县级以上文明村称号的行政村,并开展了五好文明家庭或十星文明户创建评选活动,才有资格参加首都文明村的评选。

七、否决条件。发生以下情况之一的行政村,取消其参加评选首都文明村的资格:领导班子成员严重违法违纪;与“法轮功”邪教组织斗争不力;超计划生育;献血没完成任务;集体上访并造成恶劣影响;环境卫生脏乱;发生重大刑事案件;根据《北京市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考核办法》,发生了涉及安全生产一票否决的重大事故和问题;因管理不到位,在规定时间内违反有关法规的数量超标。

第十二条首都文明乡镇标准:

一、领导班子坚强有力。领导班子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团结协作。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作风民主,勤政为民,廉洁奉公。党组织的各项组织制度、工作制度、学习制度健全,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创建文明村镇工作,把创建文明村镇工作纳入本乡(镇)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主管领导分工负责,有职能部门和专人负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各个部门互相配合,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机制。有效地组织各行政村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村和争创文明户的活动,有效地组织乡镇企业等单位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在乡镇机关积极开展创建文明科室活动。精神文明建设制度完善,经费落实,创建活动不断深化,农村整体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二、经济建设持续发展。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为目标,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大力发展地域经济,经济效益稳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重视科教兴农,积极推广农业高新技术,加大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主要经济指标达到本区县乃至全市先进水平。没有贫困村。文明生产,文明经商,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妥善安置。安全生产重大责任事故,交通、因工、火灾、游泳淹溺、煤气中毒、食物中毒等死亡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三、精神文明成效显著。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联系实际深入持久地进行“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广泛深入地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移风易俗,反对迷信。教育广大群众自觉遵守《首都市民文明公约》,大力弘扬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和集体主义精神,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充分发挥文明市民学校中心校的作用,认真指导各村文明市民学校的工作,并抓出实效。有效地组织指导各行政村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村、五好文明家庭或十星文明户活动,并取得明显效果。重视智力投资,落实《北京市图书馆条例》,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和科技培训,积极组织群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先进技术,干部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搞好乡村文化、家庭文化,贯彻全民健身计划,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树立了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自觉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超计划生育得到有效控制。认真执行《北京市动员组织公民献血条例》,完成本乡(镇)献血任务。协调组织本乡镇地域内的单位开展齐创共建活动。积极参加本市、本区县组织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和社会各种公益活动,重视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工作,军政军民关系密切。落实《北京市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促进民族团结。关心群众生活,重视农村医疗保健,孤老困难户得到照顾,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风气良好。

四、环境面貌整洁优美。按照有关法规和规划部门的要求,搞好乡镇总体规划和建设,不断完善乡镇道路、通讯和公共设施,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抓好村镇环境治理,清理无照经营,马路市场。清除违法建设、违章占道,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搞好城镇管理。卫生保洁责任制落实,垃圾渣土及时清运。卫生保健制度健全。消灭卫生死角,灭蚊蝇、灭鼠、灭蟑工作达标。重视环境保护,排污达标,无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发生。因地制宜搞好绿化美化,为群众营造整洁、优美、舒适、文明的生活环境。

五、社会秩序安定井然。民主与法制教育经常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治安防范网络健全,治安秩序良好,群众有安全感。干部群众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法令,遵守各项管理规定。坚决杜绝“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有效遏制“法轮功”邪教组织和封建迷信活动。重大刑事案件、重大火灾、重大甲方责任交通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对“两劳”人员的帮教成效显著。外来人员管理措施落实。重视民事调解工作,民事纠纷少,集体上访得到有效控制。

六、必备条件。在上一年荣获或保持了区县级以上文明乡镇称号的乡镇,同时文明村达到较高比例,且所有行政村开展了五好文明家庭或十星文明户创建评选活动,才有资格参加首都文明乡镇的评选。

七、否决条件。发生以下情况的乡镇,取消其参加评选首都文明乡镇的资格:领导班子成员严重违法违纪;与“法轮功”邪教组织斗争不力;超计划生育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献血没有完成任务;集体上访并造成恶劣影响;环境卫生脏乱;重大刑事案件、重大甲方责任交通事故、重大火灾、生产重大责任事故、非正常死亡责任事故等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因管理不到位,在规定时间内违反有关法规的数量超标。

第十三条各区县、各乡镇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区县级文明村、文明乡镇和乡镇级文明村标准。各区县要根据首都文明村标准和首都文明乡镇标准,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报上级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第四章文明村镇的评选和命名

第十四条文明村镇的评选范围:本市各区县所辖的行政村和乡镇。自然村原则上不参加文明村的评选。

第十五条首都文明村镇原则上每年评选、命名一次。

第十六条文明村镇的评选和命名要严格掌握标准,推行竞争机制,坚持优胜劣汰,杜绝弄虚作假。

第十七条凡参加首都文明村和首都文明乡镇评选的村镇,必须在当年上半年向隶属乡镇和区县提出书面申请,并向社会和本村镇干部群众公示,说明本村或本乡镇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情况,公开文明村标准或文明乡镇标准,公布监督电话,设立意见箱或意见簿,广泛征求意见,虚心接受监督,不断改进工作。

第十八条首都文明村镇的评选程序。

评选当年4—5月,各区县对提出申报的村镇进行摸底。6—8月,各区县组织初评,并确定首都文明村镇候选名单。9-10月份开始总评,各区县对候选的村镇进行检查验收和指导,并由区县文明办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对候选村镇是否存在一票否决的问题进行审核,确定推荐名单。11月份,各区县将确定推荐的首都文明村镇名单报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抽查部分被推荐的首都文明村镇,并将推荐名单交首都文明单位资格评议委员会审核,根据审核结果最后确定推荐名单,报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审批。

第十九条文明村镇的命名。

文明乡镇原则上由市、区(县)两级命名表彰;文明村原则上由市、区(县)、乡(镇)三级命名表彰。

区(县)级文明村、文明乡镇和乡(镇)级文明村分别由区(县)或乡(镇)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或党委、政府命名。

首都文明村和首都文明乡镇,由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命名。

第二十条出席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的先进乡(镇)、村或示范点将从首都文明乡镇、首都文明村中择优选拔。

第五章文明村镇的表彰与奖励

第二十一条对文明村和文明乡镇实行“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原则。文明村和文明乡镇可由上一级党委和政府予以奖励。文明村和文明乡镇可对本村镇干部群众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

第二十二条文明村和文明乡镇分别由批准、命名机关发文通报表彰,并授予相应荣誉证书和奖牌。首都文明村和首都文明乡镇的荣誉证书和奖牌,由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制作。

第六章文明村镇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十三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的领导。被命名的文明村和文明乡镇要再接再厉,不断巩固、发展和完善,努力提高创建活动水平。各级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要做好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工作和检查、验收、评选、表彰及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十四条对文明村和文明乡镇实行市、区(县)、乡(镇)分级管理。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对首都文明村和首都文明乡镇委托所在区(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进行日常管理。

第二十五条对文明村和文明乡镇的日常管理包括:

1、制定本地区文明村镇的标准、创建规划和实施方案,组织、协调本地区农村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2、指导基层单位建立健全创建活动的组织机构,督促制定创建计划。

3、总结推广文明村镇的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指导。

4、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功,沟通文明村镇之间的横向联系。

5、各区县发现某个首都文明村或乡镇工作质量严重滑坡或发生重大问题,核实后要提出处理意见,及时以书面形式报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6、建立文明村和文明乡镇档案制度。档案内容包括:文明村或文明乡镇概况、有关文件、重大会议材料、创建文明村镇长远规划、年初工作计划、年终工作总结、文明村或文明乡镇申报材料、检查考核记录、奖惩记录、群众信访投诉记录和处理情况及其他有关材料。

7、加强对文明村镇牌匾的管理。落选的首都文明村镇不得对外悬挂文明村镇的牌匾。

第二十六条各级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及办公室,要加强对管理范围内的文明村和文明乡镇的检查考核。要在各村或乡镇自查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复查。

第二十七条文明村和文明乡镇要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主动收集、听取群众意见,对存在的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整顿和改正。

第二十八条文明村和文明乡镇工作质量下降或发生严重问题,命名机关及其主管部门可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要求限期整顿和改正,直至撤销文明村或文明乡镇荣誉称号。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本管理办法解释权属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第三十条本管理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l995年4月6日由首都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印发的精建〔1995〕8号《文明村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停止执行。

第四篇:黑龙江省文明村镇建设管理办法

黑龙江省文明村镇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文明村镇的社会示范作用,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规划》,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文明村镇是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基本特征,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先进村镇。

第三条 创建文明村镇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环境。

第四条 文明村镇创建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始终,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精神力量;坚持以人为本,为农民多办好事实事;坚持示范引带,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树立样板;坚持与时俱进,保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旺盛生机和活力;坚持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务求实效,不搞一刀切,切忌形式主义。

第五条 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县镇、乡镇、行政村;农垦系统所辖的农场、管理区均属文明村镇创建范围。

第六条 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文明村镇建设的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把文明村镇建设列入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要把文明村镇建设列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保证必要的资金投入。

第七条 文明村、文明乡镇分省、市(地)、县(区)三级,分别设文明村、文明村标兵和文明乡镇、文明乡镇标兵两个档次荣誉称号,由同级党委和政府命名。文明县城分省、市(地)两级,分别设创建工作先进县城和先进县城标兵两个档次荣誉称号,由上一级党委和政府命名。

第八条 县级以上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本办法的实施。

第二章 条 件

第九条 文明村镇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党委、政府、党支部、村委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执行党的强农、富农、惠农政策,村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各项组织制度、工作制度、学习制度健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成效明显,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民主管理,科学决策,执政为民,在群众中威信高,干群关系融洽和谐,群众满意率达80%以上。自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乡镇党政、村两委班子主要领导亲自抓精神文明建设,并保证必要的经费投入。

(二)思想道德风尚良好。积极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宣传教育,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广大干部群众。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蔚然成风。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发挥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协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开展争当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活动,社会风气文明和谐。突出抓好诚信建设,坚决防止不守信用行为,杜绝坑农、害农现象。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得到切实加强,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形成了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

(三)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文明村镇工作规划和计划,明确奋斗目标、具体措施、职责任务和考核办法。建立健全运转有序的工作机制,确保组织领导、人员机构、资金投入、管理协调、监督激励“五到位”。精心设计、周密组织,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文明生态村、文明小康村、文明社区、文明集市、城乡共创、军警民共建、拥军优属活动,群众参与面广,社会影响大。乡镇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和专业技术协会等经济组织积极参与文明村镇创建活动。

(四)社会服务优质规范。党政机关、党员干部转变服务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广泛发扬民主,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谋利益,群众满意率较高。各个行业基层站所、各种服务窗口恪守职业道德,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规范行业行为,增加便民措施,改善服务质量和服务环境,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帮助农村困难群众解决生活困难,促进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改善。

(五)科教文卫体稳步发展。坚持开展科普活动,大力推广致富实用科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拓展致富信息渠道。尊师重教,积极发展教育事业,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健全卫生保障网络,建立新型合作医疗体系,落实卫生防疫,提高群众健康素质。深入扎实地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当地居民计划生育率100%。重视对婚丧嫁娶等民间习俗的引导,倡导科学文明、移风易俗,传播现代文明风尚。坚持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文体活动,积极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不断完善乡村学校少年宫、农村文化广场、文化大院等文化活动场所和阵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健康向上。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和少数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广泛开展节日民俗活动、文化娱乐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以先进文化占领和巩固思想文化阵地。

(六)社会治安秩序安定。民主法制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干部群众法治观念强,自觉遵纪守法,并积极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平安村镇建设深入扎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村镇无恶性刑事案件、严重经济案件、重大治安案件,无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无拐卖妇女儿童现象,无黑恶势力和“黄赌毒”丑恶现象,无非法宗教和邪教活动,无群体性越级上访事件。农民的公民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

(七)环境面貌整洁优美。制定并严格实施村镇建设总体规划,科学合法用地,村镇建设布局合理、环境良好、美观舒适。交通、水利、邮政、通信、电力、环卫、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村庄美化、环境净化,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广泛深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有效,改水、改厨、改厕、改圈等工作稳步推进,无脏乱差现象,农民生产生活环境良好。保护环境,辖区内工业污染物全部达标排放,无污染事故发生。环境保护知识普及,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珍惜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现象,无捕杀、销售和食用珍稀野生动物现象,无破坏生态事件。

(八)基层民主健全有效。扩大基层民主,保障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乡镇人大代表依法直接选举产生,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充分落实,乡镇人民政府依法施政,政务公开全面推行,乡村关系协调。村委会成员依法直接选举产生,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融洽;村民会议制度完善,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决策;村务管理制度健全、规范有序;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九)村镇经济发展壮大。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改善生产条件,规范经营行为,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农民收入逐年增加,主要经济指标居本省(区、市)领先水平。集体经济组织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功能不断增强,农民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帮助和扶持返乡农民就业创业。

(十)志愿服务广泛深入。成立志愿服务组织,有一定规模的村镇志愿服务队伍,有基本的活动制度。干部群众就近就便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和留守妇女儿童解决生活困难,形成亲帮亲、友帮友、邻帮邻、户帮户的良好氛围。外出务工能人、种养殖能手争当志愿者,向当地和周边农民传授实用生产技术、职业技能,农民增收致富能力不断提高。农村文化能人、文体骨干带领农民群众开展文化和体育健身志愿服务,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第三章 命 名

第十条 文明村、文明乡镇、创建工作先进县城命名和晋档升级实行逐级申报推荐和动态命名管理。文明村、文明乡镇每两年命名一次,满四年重新申报命名。创建工作先进县城每两年命名一次。对个别创建时间较短,但创建工作力度大,成效特别突出的可破格申报。

第十一条 凡属创建范围的村、乡镇(场、区)、县城,开展创建活动一年以上,取得明显成效的,经过自评,均可在当地(系统)起始申报县级文明村镇和市级创建工作先进县城。

第十二条 文明村、文明乡镇命名满两年,在当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示范作用好、处于领先地位的村和乡镇,可以申报同级文明村标兵、文明乡镇标兵。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县城标兵必须是在当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示范作用好、处于领先地位的县城。

第十三条 各级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对申报的村、乡镇、县城,依据标准,严格考核,广泛征求群众和有关部门意见,向社会公示和文明委讨论审定,提出拟申报为上级文明村、文明乡镇和创建工作先进县城的推荐意见,由上一级党委政府命名。

第四章 管 理

第十四条 文明村镇管理由各级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和推荐部门双重管理,以推荐部门管理为主。

第十五条 文明村、文明乡镇、创建工作先进县城和命名机关同级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要建立创建工作档案。

第十六条 文明村、文明乡镇、创建工作先进县城要建立创建工作报告和发生问题随时报告制度。

第十七条 各级文明村、文明乡镇更名、搬迁、改变隶属关系,应及时向命名机关同级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报告备案。对合并的村、乡镇,应由原命名机关重新考核命名。对终止的村、乡镇,取消其文明村、文明乡镇荣誉称号。

第五章 奖励

第十八条 各级文明村、文明乡镇、创建工作先进县城由命名机关授予荣誉称号并颁发奖牌;对创建工作中贡献突出的人员可参照《黑龙江省文明单位建设条例实施细则》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第十九条 被命名为全国文明村、文明乡镇、文明县城,可以参照《黑龙江省文明单位建设条例实施细则》,对创建工作中贡献突出的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第六章 处罚

第二十条 经复查、抽查发现问题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通报批评、撤销荣誉称号等处理。通报批评由复查机关执行,撤销荣誉称号由命名机关执行。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撤销其荣誉称号:

1、领导班子有腐败行为的;

2、发生重大刑事案件的;

3、封建迷信、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得不到有效遏制的;

4、发生计划外生育的;

5、违反环保和土地法规的;

6、弄虚作假骗取荣誉称号的;

7、创建活动严重滑坡,水平严重下降的。

第二十一条 文明村、文明乡镇、创建工作先进县城被撤销荣誉称号的,经两年以上的建设,符合条件的,可以重新申报原档次的荣誉称号。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市(地)、县(市、区)可根据实际,制订实施细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1年8月25日起施行。

第五篇:重庆市文明单位建设与管理办法(2011)

重庆市文明单位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文明单位的创建工作,不断提高创建质量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推动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广泛深入开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文明单位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取得显著成效,由党委、政府或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的综合性集体荣誉称号。

第三条 文明单位分为国家级(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单位标兵),市级(市级文明单位、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区县(自治县)级和市属委(局)级,分别由同级党委、政府或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批准命名。国家级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批准命名。

第四条 文明单位建设的范围系全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级党政机关、各类社会团体、各级各类学校、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事业单位,县级以上政府以及各大企事业单位驻市外的直属单位。

不具有法人资质的分支机构,党的基层组织和群团组织健全的,应当独立开展文明单位建设工作。一个单位具有两个以上的名称,按一个单位统一管理。

坐落在区(县)城内的正式在编人员20人以下(含)的单位和坐落在乡(镇)的正式在编人员10人以下(含)的单位,一般不命名为市级以上文明单位。

第五条 创建文明单位活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提高市民素质培育文明风尚为目标,围绕经济中心,服务工作大局,坚持“重在建设、贵在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倡导社会新风,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六条 各级组织应把文明单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纳入目标责任制,把文明单位建设的成效作为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单位要建立健全文明单位建设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构,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

第七条 各级政府和各单位应为开展文明单位建设活动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把所需经费列入地方财政和单位的发展规划和财务预算。

第二章 文明单位评选条件

第八条 文明单位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组织领导有力,创建工作扎实。单位领导班子认真贯彻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团结协作,作风民主,开拓创新,勤政廉政,以身作则,在创建活动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创建活动建立健全党政一把手两手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合力抓的领导体制和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把创建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规划周全、目标明确、措施具体, 责任落实。积极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行业创建活动、“千万文明市民行动”、“五个重庆”建设,开展结对共建、军民共建、“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等多种形式的共建活动,在抢险救灾、扶贫助学、新农村建设、城乡环境维护等各项公益事业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努力解决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

(二)思想教育深入,道德风尚良好。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到创建活动之中。积极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深入开展以诚信为重点的公民道德建设,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加强志愿者服务工作。

(三)学习风气浓厚,文化建设先进。加强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机关建设,坚持对干部职工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形成全员学习、终生学习、自觉学习的良好风尚。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教育职工崇尚科学,反对愚昧、迷信和邪教,使职工逐步养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积极参加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配合学校、社会和家庭做好本单位职工的未成年子女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采取各种措施,有效制止借婚丧嫁娶、子女入学、生日聚会等进行大操大办的陈规陋习。自觉抵制“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四)加强民主管理,严格遵纪守法。健全民主管理制度,落实厂务公开、政务公开等公开办事制度,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治安防范网络健全,民主法制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单位内部治安状况良好,工作纪律严明,安全生产落实。领导干部无违纪违法案件,全体员工无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及刑事案件,单位无重大安全质量责任事故,单位无政策外生育,无“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无邪教活动。

(五)内外环境优美,环保工作良好。内务管理规范有序,内外环境清洁整齐,无脏、乱、差现象,搞好绿化、美化,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环保制度健全、措施落实。工业企业建立了切实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好,环境污染控制指标达到国家环保标准。积极参与“重庆三峡库区文明长廊”活动。

(六)业务水平领先,工作实绩显著。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生产经营单位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按照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的要求,改革进取,依法经营、诚信经营,科学管理,质量第一,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稳步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居于本地区和行业前列。

第三章 评选命名与表彰奖励

第九条 凡按照创建条件制定创建规划、落实创建措施,持续开展创建活动2年以上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单位,可申报评选文明单位。

第十条 评选文明单位要严格标准,推行竞争机制,坚持自愿申报与上级推荐相结合,主管部门与群众评议、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日常考核与年终检查相结合,以及条块相结合的原则。文明单位按照申报、评选、命名分6个程序进行:

(一)申报。具备申报资格的单位,可自愿按党的组织关系向区县(自治县)文明办或市属委(局)党委(组)申报;

(二)推荐。市级文明单位的推荐,在本单位自愿申请的基础上,由各区县(自治县)文明委和市级委(局)党委(组)分别在已命名1年以上的区县(自治县)级和委(局)级文明单位中择优向市文明办推荐。市级文明单位标兵的推荐,在本单位自愿申请的基础上,由各区县(自治县)文明委和市级委(局)在已命名3年以上的市级文明单位中择优向市文明办推荐。

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由市文明委在已命名的市级文明单位标兵中择优向中央文明办推荐。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单位标兵由市文明委分别在已表彰的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或已命名的全国文明单位中择优向中央文明办推荐。

(三)考核。分日常考核和年终检查。

日常考核:市文明办组织或委托第三方对申报单位创建工作进行以暗访为主的考核。

年终检查:市文明办组织专家组进行抽查,或组织区县(自治县)文明办、市级部门相关人员进行交叉检查,或组织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文明委成员单位领导进行重点检查。

(四)征求意见。根据日常考核和年终检查的情况,对符合文明单位条件的创建单位征求相关部门意见。

市属以上创建单位要征求所在区县(自治县)文明办的意见;区县(自治县)属创建单位要征求相关市级业务主管部门(或主管企业)的意见;征求市文明委各成员单位意见;在市级主要媒体上公示,征求群众的意见。

(五)审议。召开市文明委全体会议进行审议通过。

(六)命名。文明单位和文明单位标兵由市委、市政府批准命名。

第十一条 各类共建文明单位中,除军民共建外,其他形式的共建单位双方都符合文明单位条件的,可同时申报评选。军民共建对子中的军队一方必须是连以上的建制单位,并且原则上只对地方单位进行评选命名。申报评选程序与其他文明单位相同。

第十二条 文明单位实行量化考核,考核标准由市文明办按照本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制定《考核细则》。

第十三条 对考核合格的文明单位,由命名机关授予文明单位荣誉称号,颁发奖牌和证书。军民共建文明单位奖牌只授地方,证书授予军地双方单位。

第十四条 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对获得荣誉称号的单位和在创建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颁发奖牌和证书,予以适当物质奖励。

市财政按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市级文明单位、文明单位标兵和创建工作先进个人一定奖励,各区县(自治县)可结合实际制定奖励办法。

第十五条 文明单位在巩固成果,提高创建水平方面成绩突出的,复查合格的当年,也可比照第十五条规定的奖励标准,给予奖励。

第四章 管 理

第十六条 各级文明办是文明单位创建和管理的主管部门。市文明办对全市各级文明单位有调查指导、检查督促、表扬批评、建议命名机关给予奖励或处分的责任。对文明单位的日常管理以原呈报机关为主。

第十七条 文明单位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主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抓好基层细胞建设、基础档案建设、基本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基础工作,搞好经常性的创建活动和自查自评工作,不断修订和完善创建规划,巩固和提高创建水平。

第十八条 各文明单位的主管部门和有隶属关系的领导部门,都应加强对所属文明单位的工作指导。主要是通过建立和完善各种考核制度,搞好经常性的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和宣传典型等,推动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深入发展。

第十九条 对文明单位实行定期复查,动态管理的制度。凡已命名的文明单位,从命名的第二年起,都要结合工作总结,对照文明单位条件进行自查自评,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区县(自治县)文明办呈送自查报告。

在各文明单位自查的基础上,市文明办对市级文明单位实行复查,每二年一次,复查结果发文通报。对符合市级文明单位条件的,给予继续保持市级文明单位称号,对不符合市级文明单位条件的,区分不同情况作下列处理:

(一)对放松创建工作,质量水平下降或出现问题的,应视其情况分别给予通报批评或限期整改。限期整改时间一般分为半年或一年。整改期间不悬挂文明单位的奖牌。限期整改期满经考核合格后,可恢复文明单位称号,整改无效的应撤销文明单位称号。

(二)凡发生下列情形之一者,应撤销文明单位称号,收回奖牌:

1.领导班子不团结,对生产、工作造成重大损失和影响,主要领导或2个及其以上领导班子成员严重违纪违法受到处理的;

2.经营管理不善,经济亏损或服务质量明显下降,短期无法改变的;

3.发生重大责任事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严重人身伤亡或严重社会影响的;

4.治安状况混乱,违法犯罪率超标或发生重大刑事案件,使党、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5.环境保护指标未达到国家标准或者造成环境污染,给社会带来较大危害的;

6.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不力,出现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 7.缺乏职业道德,单位风气不端正或者服务质量下降的;

8.有聚众赌博、封建迷信、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现象造成不良影响的;

9.申报时弄虚作假,骗取荣誉的;

10.发生其他重大问题,造成严重损失和恶劣影响的。凡发生上述问题的文明单位,应及时写出书面报告呈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和上级主管部门,不得隐情不报。

第二十条 文明单位在机构发生变化时,各级推荐机关要以书面形式逐级报告给上级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备案,由命名机关做相应处理。

变更隶属关系:原已获文明单位或标兵荣誉称号的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发生变更,工作性质和领导集体没发生变化,创建工作没有间断并符合要求标准,保持原级别的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单位改变名称:原已获文明单位或标兵荣誉称号的单位,单位名称发生改变,没有其他重大变故,仍保持原级别的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如果工作性质或领导集体成员发生了较大变化并间断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应当终止原级别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单位进行合并:两个以上单位合并为一个单位,如合并前均为文明单位或标兵,应当保留其主体单位的荣誉称号级别,由原命名机关予以考核认定,并纳入下届命名名单之中;如合并前有一个单位不是文明单位或标兵,需要经过2年以上时间的创建,具备条件的,在下届命名时有资格按照合并单位中的最高荣誉称号申报。

单位独立分设:由一个单位又分立出一个以上单位,主体单位保持原来的文明单位荣誉级别;后分立出的单位具备条件的,可以申报分立前文明单位荣誉级别,由命名机关予以考核认定并纳入下届命名名单之中;如果分立后达不到要求标准,应当终止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单位已经撤销:原已获文明单位或标兵荣誉称号的单位,因单位撤销,应当从正式宣布撤销之日起,终止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如果全体职工或部分职工安排到其他单位工作,该单位不能继承撤销前的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军民共建文明单位因军队一方建制改变、驻地变动,原共建关系不存在时,地方一方仍然符合文明单位条件的,可改为自建文明单位;达不到文明单位条件的,则作自然消失处理。其他共建也可按这一原则处理。

第二十一条 对文明单位作撤销、限期整改和自然消失等处理,由呈报机关负责对所发生的问题查明情况,并提出具体的处理意见,按原申报程序,报审批机关研究决定。凡被撤销文明单位称号的,经过2年以上的创建并达到相关条件的,可以重新申报撤销前的文明单位荣誉级别。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各地区和各行业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的精神,制定符合本地区、本行业部门实际的文明单位建设与管理的具体办法,并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实行。

下载1重庆市文明村镇建设与管理办法[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1重庆市文明村镇建设与管理办法[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重庆市文明单位建设与管理办法

    重庆市文明单位建设与管理办法 创建文明单位,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有机结合落实到基层的有效形......

    重庆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重庆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 《重庆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决定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2005〕第9号 (《重庆市人......

    重庆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重庆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1998年3月28日重庆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根据2004年6月28日重庆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取消......

    村镇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扎实推进我镇文明村镇建设,确保完成县政府确定各项目标任务,我镇以建全组织领导为后盾,以规划编制工作为基础,以集镇管理工作为重点,以拓宽筹资渠道为保障,以督查考评为手段,广泛宣......

    省级文明村镇创建管理办法

    浙江省文明村镇创建管理办法(试行) (2010年9月3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促进文明村镇创建和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

    《重庆市文明社区创建与管理办法(试行)》

    渝委办发〔2007〕30号 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重庆市文明社区创建与 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级国......

    重庆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实施细则

    重庆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适应我市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加强和规范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活动,改善村镇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业现代化、......

    重庆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2015年修订)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2015〕第15号 《重庆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已于2015年5月28日经重庆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