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纳税评估个人绩效考核积分制管理办法(试行)
蚌埠市国税局纳税评估个人绩效考核积分制管理办法(试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发挥纳税评估在税源专业化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高纳税评估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根据安徽省国家税务局《纳税评估工作规程》、《纳税评估工作考核办法》、《纳税评估主辅评工作制度》有关规定,结合蚌埠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个人绩效考核积分制工作遵循硬化、量化、简化、优化的原则,应做到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计算机考核与人工考核相结合,日常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
第三条 个人绩效考核积分制的考核从规范性和绩效性两方面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别以指标表示。
第四条 个人绩效考核积分制倡导竞争与合作的统一,有效激发主评、辅评的创造力,综合考虑评估任务、评估税款和程序规范等各方面,为充分发挥纳税评估效能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抽调到市局参与轮值人员对重点税源企业的纳税评估。
市局大企业和国际税务管理科负责具体考核工作。
第二章 考核内容
第六条 个人绩效考核积分制按指标得分采取百分制统计,另有加分及减分因素各占10分。
绩效性指标包括评估收入绝对达标值、评估收入相对达标值、担任主评值、参与轮值工作日值、参与评估户数值。
(一)评估收入绝对达标值(35分)指标计算公式:
评估收入绝对达标值=个人当年评估税款合计÷全市抽调人员当年最高评估税款合计×35
(二)评估收入相对达标值(20分)指标计算公式:
评估收入相对达标值=(个人当年评估税款合计÷全市抽调人员个人当年评估企业评估期应纳税款合计)÷(全市个人当年最高评估税款合计÷全市抽调人员当年最高评估税款涉及企业评估期应纳税款合计)×20
(三)担任主评值(15分)指标计算公式:
担任主评值=(个人当年担任主评次数÷全市抽调人员当年最高担任主评次数)×15
(四)参与轮值工作日值(5分)指标计算公式:
参与轮值工作日值=(个人当年参与轮值有效工作日÷全市抽调人员当年最高参与轮值有效工作日)×5
(五)参与评估户数值(10分)指标计算公式:
参与评估户数值=(个人当年参与评估户数÷全市抽调人员当年参与评估最高户数)×10 规范性指标包括为评估按期完结率、评估程序正确率和评估文书规范率。
(六)评估按期完结率(5分)指标计算公式:
评估按期完结率=(个人当年按期完成户数÷个人当年评估总户数)×5
(七)评估程序正确率(5分)指标计算公式:
评估程序正确率=(个人当年评估程序正确户数÷个人当年评估总户数)×5
(八)评估文书规范率(5分)指标计算公式:
评估文书规范率=(个人当年评估文书规范户数÷个人当年评估总户数)×5 第七条 个人绩效考核积分制设置如下加分和减分因素:
(一)下列情形予以加分,累计加分不超过10分。1.纳税评估工作成效突出获省级以上表彰的,每次加5分;
2.纳税评估工作成效突出被市局主要领导批示表扬的,每次加3分;
3.纳税评估案例被省局评选为年度优秀案例的,每次
加5分;
4.纳税评估案例被市局评选为年度优秀案例的,每次加3分。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每项减5分,累计减分不超过10分。
1.违反纳税评估有关制度规定被执法检查确认为错误的;
2.未按规定进行纳税评估被纳税人投诉或举报经查属实的;
3.评估人员徇私舞弊或者滥用职权经查属实的。
第三章 考核方式
第八条 个人绩效考核工作实行分阶段进行,按季考核,年终汇总结果。
第九条
考核依据来自各评估组在纳税评估工作流工作反馈中的《纳税评估情况分户报告表》、《纳税评估情况统计表》、评估纸质文书、考勤记录。评估组的评估税额、案例评比与规范性扣分为组成员共享,评估中的违规行为属个人行为的扣个人积分。
第十条 考核结果下发10日内,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被考核人可以提出复议,并将相关证明资料上报市局申请复核。市局在收到资料后3日内完成复核工作。对确属考核有误的及时更正,对考核无误的,维持原考核结果。
第四章 考核结果的应用
第十一条 市局每年对纳税评估工作结果进行通报。各区县局纳税评估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
第十二条 市局对个人绩效考核积分居前列的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优先确定为全市纳税评估人才库和专家库成员,按有效工作日享受市局特殊人才岗位津贴。具体奖励办法另行制定。
评估工作成绩优秀的评估人员在公务员考核中优先获得优秀等级。
第十三条
异地评估期间,对个人绩效考核达到基本分值以上的主辅评人员可比照稽查人员享受误餐、通讯等津补贴。
第十四条 考核中发现的经验做法,应当及时加以总结和推广并形成管理制度,对评估工作起到引导规范作用。
考核中反映的问题,应当及时纠正并加以规范。考核中发现相关制度设计存在的缺陷和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加以改进和完善。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蚌埠市国家税务局负责解释。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执行。
第二篇: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国税发[2005]43号
2005-03-11国家税务总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扬州税
为推进依法治税,切实加强对税源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总局在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对在试行过程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要及时报告总局。
附件:1.纳税评估通用分析指标及其使用方法
2.纳税评估分税种特定分析指标及其使用方法
国家税务总局
二○○五年三月十一日
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强化税源管理,降低税收风险,减少税款流失,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根据国家有关税收法律、法规,第二条
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纳税申报(包括减免缓抵退税申请,下同)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纳税评估工作遵循强化管理、优化服
第三条
纳税评估工作主要由基层税务机关的税源管理部门及其税收管理员负责,重点税源和重大事项的纳税评估也可由上级税务
前款所称基层税务机关是指直接面向纳税人负责税收征收管理的税务机关;税源管理部门是指基层税务机关所属的税务分局、税务所
对汇总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的纳税评估,由其汇总合并纳税企业申报所在地税务机关实施,对汇总合并纳税成员企业的纳税评估,由其监管的当地税务机关实施;对合并申报缴纳外商投资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企业分支机构的纳税评估,由总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实
第四条
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原则上在纳税申报到期之后进行,评估的期限以纳税申报的税款所属当期为主,特殊情况可以延伸到往期
第五条 纳税评估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根据宏观税收分析和行业税负监控结果以及相关数据设立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综合运用各类对比分析方法筛选评估对象;对所筛选出的异常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对评估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分别采取税务约谈、调查核实、处理处罚、提出管理建议、移交稽查部门查处等方法进行处理;维护更新税源管理数据,为税收宏观分析和行业税负监控提供基础信息
第二章
纳税评估指标
第六条
纳税评估指标是税务机关筛选评估对象、进行重点分析时所选用的主要指标,分为通用分析指标和特定分析指标两大类,使
第七条
纳税评估指标的功能、计算公式及其分析使用方法参照《纳税评估通用分析指标及其使用方法》(附件1)、《纳税评估分税种特定分析指标及其使用方法》(附件
2第八条
纳税评估分析时,要综合运用各类指标,并参照评估指标预警值进行配比分析。评估指标预警值是税务机关根据宏观税收分析、行业税负监控、纳税人生产经营和财务会计核算情况以及内外部相关信息,运用数学方法测算出的算术、加权平均值及其合理变动范围。测算预警值,应综合考虑地区、规模、类型、生产经营季节、税种等因素,考虑同行业、同规模、同类型纳税人各类相关指标的若干的平
均水平,以使预警值更加真实、准确和具有可比性。纳税评估指标预警
第三章
纳税评估对象
第九条
纳税评估的对象为主管税务机关负责管理的所有纳
第十条
纳税评估对象可采用计算机自动筛选、人工分析筛选
第十一条
筛选纳税评估对象,要依据税收宏观分析、行业税负监控结果等数据,结合各项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和税收管理员掌握的纳税人实际情况,参照纳税人所属行业、经济类型、经营规模、信用等级等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审核对比分析
第十二条
综合审核对比分析中发现有问题或疑点的纳税人要作为重点评估分析对象;重点税源户、特殊行业的重点企业、税负异常变化、长时间零税负和负税负申报、纳税信用等级低下、日常管理和
第四章
纳税评估方法
第十三条
纳税评估工作根据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其他相关经济法规的规定,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和管户责任开展;对同一纳税人申报缴纳的各个税种的纳税评估要相互结合、统一进行,第十四条 纳税评估的主要依据及数据来源包括:
“一户式”存储的纳税人各类纳税信息资料,主要包括:纳税人税务登记的基本情况,各项核定、认定、减免缓抵退税审批事项的结果,纳税人申报纳税资料,财务会计报表以及税务机关要求纳税人提供的其他相
税收管理员通过日常管理所掌握的纳税人生产经营实际情况,主要包括:生产经营规模、产销量、工艺流程、成本、费用、能耗、物
上级税务机关发布的宏观税收分析数据,行业税负的监控数据,各类评估指标的预警
本地区的主要经济指标、产业和行业的相关指标数据,外部交
第十五条
纳税评估可根据所辖税源和纳税人的不同情况采
对纳税人申报纳税资料进行案头的初步审核比对,以确定进一
通过各项指标与相关数据的测算,设置相应的预警值,将纳税
将纳税人申报数据与财务会计报表数据进行比较、与同行业相
根据不同税种之间的关联性和钩稽关系,参照相关预警值进行
应用税收管理员日常管理中所掌握的情况和积累的经验,将纳税人申报情况与其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相对照,分析其合理性,以确定纳
通过对纳税人生产经营结构,主要产品能耗、物耗等生产经营要素的当期数据、历史平均数据、同行业平均数据以及其他相关经济指
第十六条
对纳税人申报纳税资料进行审核分析时,要包括以
纳税人是否按照税法规定的程序、手续和时限履行申报纳税义务,各项纳税申报附送的各类抵扣、列支凭证是否合法、真实、完整;
纳税申报主表、附表及项目、数字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适用的税目、税率及各项数字计算是否准确,申报数据与税务机关所掌
收入、费用、利润及其他有关项目的调整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申请减免缓抵退税,亏损结转、获利的确定是否符合税法规定并正确履行相关手续;
与上期
第十七条
对实行定期定额(定率)征收税款的纳税人以及未达起征点的个体工商户,可参照其生产经营情况,利用相关评估指标定
期进行分析,以判断定额(定率)的合理性和是否已经达到起征点并恢
第五章
评估结果处理
第十八条
对纳税评估中发现的计算和填写错误、政策和程序理解偏差等一般性问题,或存在的疑点问题经约谈、举证、调查核实等程序认定事实清楚,不具有偷税等违法嫌疑,无需立案查处的,可提请纳税人自行改正。需要纳税人自行补充的纳税资料,以及需要纳税人自行补正申报、补缴税款、调整账目的,税务机关应督促纳税人按照税法
第十九条
对纳税评估中发现的需要提请纳税人进行陈述说明、补充提供举证资料等问题,应由主管税务机关约谈纳税人。
税务约谈要经所在税源管理部门批准并事先发出《税务约谈通
税务约谈的对象主要是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因评估工作需要,必须约谈企业其他相关人员的,应经税源管理部门批准并通过企业财务部门进行
纳税人因特殊困难不能按时接受税务约谈的,可向税务机关说
纳税人可以委托具有执业资格的税务代理人进行税务约谈。税务代理人代表纳税人进行税务约谈时,应向税务机关提交纳税人委托代理合法证
第二十条
对评估分析和税务约谈中发现的必须到生产经营现场了解情况、审核账目凭证的,应经所在税源管理部门批准,由税收管理员进行实地调查核实。对调查核实的情况,要作认真记录。需要处
第二十一条 发现纳税人有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抗税或其他需要立案查处的税收违法行为嫌疑的,要移交税务稽查部门
对税源管理部门移交稽查部门处理的案件,税务稽查部门要将
发现外商投资和外国企业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不按照独立企业业务往来收取或支付价款、费用,需要调查、核实的,应移交上级税务机关国际税收管理部门(或有关部门)处理。
第二十二条
对纳税评估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作出评估分析报告,提出进一步加强征管工作的建议,并将评估工作内容、过程、证据、依据和结论等记入纳税评估工作底稿。纳税评估分析报告和纳税评估工作底稿是税务机关内部资料,不发纳税人,不作为行政复议和诉讼
第六章
评估工作管理
第二十三条
基层税务机关及其税源管理部门要根据所辖税源的规模、管户的数量等工作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纳税评估的工作能力,制定评估工作计划,合理确定纳税评估工作量,对重点税源户,要保证
第二十四条
基层税务机关及其税源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广泛收集和积累纳税人各类涉税信息,不断提高评估工作水平;要经常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加强征管工作的建议;要作好评估资料整理工作,本着“简便、实用”的原则,建立纳税评估档案,妥善保管纳税人报送的各类资料,并注重保护纳税人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要建立健全纳税评估工作岗位责任制、岗位轮换制、评估复查制和责任追究制等各项制度,加强对纳税评估工作的日常检查与考核;要加强对从事纳税评估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纳税评估工作人
第二十五条
各级税务机关的征管部门负责纳税评估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制定纳税评估工作业务规程,建立健全纳税评估规章制度和反馈机制,指导基层税务机关开展纳税评估工作,明确纳税评估工
各级税务机关的计划统计部门负责对税收完成情况、税收与经济的对应规律、总体税源和税负的增减变化等情况进行定期的宏观分
各级税务机关的专业管理部门(包括各税种、国际税收、出口退税管理部门以及县级税务机关的综合业务部门)负责进行行业税负监控、建立各税种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测算指标预警值、制定分税种的第二十六条
从事纳税评估的工作人员,在纳税评估工作中徇
私舞弊或者滥用职权,或为有涉嫌税收违法行为的纳税人通风报信致使其逃避查处的,或瞒报评估真实结果、应移交案件不移交的,或致使纳税评估结果失真、给纳税人造成损失的,不构成犯罪的,由税务机关按
第二十七条
各级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要加强纳税评估工作的协作,提高相关数据信息的共享程度,简化评估工作程序,提高评估工作实效,最大限度地方便纳税人。
规定处理。
纳税评估通用分析指标及其使用方法
一、通用指标及功能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如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超出预警值范围,可能存在少计收入问
单位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本期投入原材料÷本期产成品成本×100%
分析单位产品当期耗用原材料与当期产出的产成品成本比率,判断纳税人是否存在帐外销售问题、是否错误使用存货计价方法、是否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100%,其中:主营业务成本率=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超出预警值范围,可能存在销售未计收入、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费用-基期主营业务费用)÷基期主营业务费用×100%,其中:主营业务费用率=(主营业务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
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变动率=〔本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100%。
如果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变动率与前期相差较大,可能存
成本费用率=(本期营业费用+本期管理费用+本期财务费用)÷本期主营业务成本×100%。
分析纳税人期间费用与销售成本之间关系,与预警值相比较,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其中:成本费用总额=主营业务成本总额+
与预警值比较,如果企业本期成本费用利润率异常,可能存在税前列支费用评估分析指标:工资扣除限额、“三费”(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扣除限额、交际应酬费列支额(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公益救济性捐赠扣除限额、开办费摊销额、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额、广告费扣除限额、业务宣传费扣除限额、财产损失扣除限额、呆(坏)账损失扣除限额、总机构管理费扣除限额、社会保险费扣除限额、无形资产摊销额、递延资产摊销额等。
如果申报扣除(摊销)额超过允许扣除(摊销)标准,可能存在未按规定进行纳税调整,擅自扩大扣除(摊销)基数等问题。
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利润-基期主营业务利润)÷基期主营业务利润×100%
其他业务利润变动率=(本期其他业务利润-基期其他业务利润)÷基期其他业务利润×100%
上述指标若与预警值相比相差较大,可能存在多结转成本或不
税前弥补亏损扣除限额。按税法规定审核分析允许弥补的亏损数额。如申报弥补亏损额大于税前弥补亏损扣除限额,可能存在未按规
营业外收支增减额。营业外收入增减额与基期相比减少较多,可能存在隐瞒营业外收入问题。营业外支出增减额与基期相比支出增加
较多,可能存在将不符合规定支出列入营业外支出。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分析纳税人资产综合利用情况。如指标与预警值相差较大,可
总资产周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总资产×100%。
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2〕×100%
分析总资产和存货周转情况,推测销售能力。如总资产周转率或存货周转率加快,而应纳税税额减少,可能存在隐瞒收入、虚增成本
应收(付)账款变动率=(期末应收(付)账款-期初应收(付)账款)÷期初应收(付)账款×100%
分析纳税人应收(付)账款增减变动情况,判断其销售实现和可能发生坏账情况。如应收(付)账款增长率增高,而销售收入减少,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基期固定资产折旧总额÷基期固定资产原值总额×100%
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高于与基期标准值,可能存在税前多列支固定资产折旧额问题。要求企业提供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情况,分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其中:负债总额=流
动负债+长期负债,资产总额是扣除累计折旧后的净额。
分析纳税人经营活力,判断其偿债能力。如果资产负债率与预警值相差较大,则企业偿债能力有问题,要考虑由此对税收收入产生的
二、指标的配比分析
(一)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配比分析
正常情况下,二者基本同步增长。(1)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问题。(2)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题。(3)当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
对产生疑点的纳税人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主营业务利润率”指标进行分析,了解企业历年主营业务利润率的变动情况;对“主营业务利润率”指标也异常的企业,应通过申报表及附表分析企业收入构成情况,以判断是否存在少计收入问题;结合《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等科目的期初、期末数进行分析,如出现“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红字和“预
(二)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配比分析
正常情况下二者基本同步增长,比值接近1。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 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当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正后者为
对产生本疑点的纳税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指标,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企业申报表及附表《营业收入表》,了解企业收入的构成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少计收入的情况;结合《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等科目的期初、期末数额进行分析,如“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出现红字和“预收账款”期末大幅度增长情况,应判断存在少计收入问题;结合主营业务成本率对申报表及附表进行分析,了解企业成本的结转情况,分析是否存在改变成(三)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配比分析 正常情况下,二者基本同步增长。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正时,可能企业存在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题;当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对产生疑点的纳税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等科目的期初、期末数进行分析。如“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出现红字和“预收账款”期末大幅度增长等情况,应判断存在少计收入问题;结合主营业务成本,通过申报表及附表分析企业成本的结转情况,以
判断是否存在改变成本结转方法、少计存货(含产成品、在产品和材料)等问题;结合“主营业务费用率”、“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两项指标进行分析,与同行业的水平比较;通过《损益表》对营业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的若干数据分析三项费用中增长较多的费用项目,对财务费用增长较多的,结合《资产负债表》中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的期初、期末数进行分析,以判断财务费用增长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基建贷
(四)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配比分析
当两者比值大于1,都为正时,可能存在多列成本的问题;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视为异常,可能存在多列成本、扩大税前扣除范围
(五)资产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配比分析
综合分析本期资产利润率与上年同期资产利润率,本期销售利润率与上年同期销售利润率,本期总资产周转率与上年同期总资产周转率。如本期总资产周转率-上年同期总资产周转率>0,本期销售利润率-上年同期销售利润率≤0,而本期资产利润率-上年同期资产利润率≤0时,说明本期的资产使用效率提高,但收益不足以抵补销售利润率下降造成的损失,可能存在隐匿销售收入、多列成本费用等问题。如本期总资产周转率-上年同期总资产周转率≤0,本期销售利润率-上年同期销售利润率>0,而本期资产利润率-上年同期资产利润率≤0时,说明资产
(六)存货变动率、资产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配比分析
比较分析本期资产利润率与上年同期资产利润率,本期总资产周转率与上年同期总资产周转率。若本期存货增加不大,即存货变动率≤0,本期总资产周转率-上年同期总资产周转率≤0,可能存在隐匿销售收入问题。
纳税评估分税种特定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
一、增值税评估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
税负率=(本期应纳税额÷本期应税主营业务收入)×100%。
计算分析纳税人税负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等指标配合使用,将销售额变动率和税负率与相应的正常峰值进行比较,销售额变动率高于正常峰值,税负率低于正常峰值的;销售额变动率低于正常峰值,税负率低于正常峰值的和销售额变动率及税负率均高于正常峰值的均可列入疑点范围。运用全国丢失、被盗增值税专用发票查询系统对纳税评估
根据评估对象报送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其他有关纳税资料,进行毛益率测算分析、存货、负债、进项税额综合分析和销售额分析指标的分析,对其形成异常申报的原因作出进一步
与预警值对比。销售额变动率高于正常峰值及税负率低于预警值或销售额变动率正常,而税负率低于预警值的,以进项税额为评估重点,查证有无扩大进项抵扣范围、骗抵进项税额、不按规定申报抵扣等
对销项税额的评估,应侧重查证有无账外经营、瞒报、迟报计税销售额、混淆增值税与营业税征税范围、错用税率等问题。
1.应纳税额与工(商)业增加值弹性系数=应纳税额增长率÷工
应纳税额增长率=(本期应纳税额-基期应纳税额)÷基期应纳税额×100%;
工(商)业增加值增长率={本期工(商)业增加值-基期工(商)业增加值}÷基期工(商)业增加值×100%
应纳税额是指纳税人缴纳的增值税应纳税额;工(商)业增加值是指工资、利润、折旧、税金的合计。弹性系数小于预警值,则企业可能有少缴税金的问题。应通过其他相关纳税评估指标与评估方法,并结合纳税人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对其申报真实性进行评
2.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差异率=〔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
100%
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本企业应纳税额÷本企业工(商)
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同行业应纳税额总额÷同行业工
(商)
应用该指标分析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与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的差异,如低于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平均税负,则企业可能存在隐瞒收入、少缴税款等问题,结合其他相关评估指标和方法
本期进项税金控制额=(期末存货较期初增加额+本期销售成本+期末应付账款较期初减少额)×主要外购货物的增值税税率+本期运费支出数×7%
将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计算的本期进项税额,与纳税人财务会计报表计算的本期进项税额进行比较;与该纳税人历史同期的进项税额控制额进行纵向比较;与同行业、同等规模的纳税人本期进项税额控制额进行横向比较;与税收管理员掌握的本期进项税额实际情况进行比较,查找问题,对评估对象的申报真实性进行评估。
具体分析时,先计算本期进项税金控制额,以进项税金控制额与增值税申报表中的本期进项税额核对,若前者明显小于后者,则可能存在虚抵进项税额和未付款的购进货物提前申报抵扣进项税额的问题。
投入产出评估分析指标=当期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投入量÷单位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等)使用量。
单位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等)使用量是指同地区、同行业
单位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等)使用量的平均值。对投入产出指标进行分析,测算出企业实际产量。根据测算的实际产量与实际库存进行对比,确定实际销量,从而进一步推算出企业销售收入,如测算的销售收入大于其申报的销售收入,则企业可能有隐瞒销售收入的问题。通过其他相关纳税评估指标与评估方法,并与税收管理员根据掌握税负变化的二、内资企业所得税评估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
(一)1.税负率=应纳所得税额÷利润总额×100%
与当地同行业同期和本企业基期所得税负担率相比,低于标准值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运用其它相关指标深入评估分析。
2.利润税负率=(本期应纳税额÷本期主营业务利润)×100%。
上述指标设定预警值并与预警值对照,与当地同行业同期和本企业基期所得税负担率相比,如果低于预定值,企业可能存在销售未计
3.应纳税所得额变动率=(评估期累计应纳税所得额-基期累计应纳税所得额)÷基期累计应纳税所得额×100%
关注企业处于税收优惠期前后,该指标如果发生较大变化,可
能存在少计收入、多列成本,人为调节利润问题;也可能存在费用配比
4.所得税贡献率=应纳所得税额÷主营业务收入×100%
将当地同行业同期与本企业基期所得税贡献率相比,低于标准值视为异常,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应运用所得税变动率等相关指标作进一步评
5.所得税贡献变动率=(评估期所得税贡献率-基期所得税贡献率)÷基期所得税贡献率×100%
与企业基期指标和当地同行业同期指标相比,低于标准值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
运用其它相关指标深入详细评估,并结合上述指标评估结果,进一步分析企业销售(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的变化和异常情况及其
6.所得税负担变动率=(评估期所得税负担率-基期所得税负担率)÷基期所得税负担率×100%
与企业基期和当地同行业同期指标相比,低于标准值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
运用其它相关指标深入详细评估,并结合上述指标评估结果,进一步分析企业销售(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的变化和异常情况及其
1.企业所得税纳税评
对企业所得税进行评估时,为便于操作,可将通用指标中涉及
一类指标: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所得税税收负担率、所得税
二类指标: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变动率、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成本费用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所得税负担变动率、所得税贡献变动率、应纳税所得额变
三类指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营业外收支增
2.各类指标出现异常,应对可能影响异常的收入、成本、费用、(1)一类指标出现异常,要运用二类指标中相关指标进行审核分析,并结合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情况进一步分析异常情况及其原因。
(2)二类指标出现异常,要运用三类指标中影响的相关项目和指标进行深入审核分析,并结合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情况进一步分析
(3)在运用上述三类指标的同时,对影响企业所得税的其它指
三、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评估分析指标及其使用方法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时,除按《纳税评估
1.会计师查帐报告中涉及的税收问题是否在纳税申报中作出了
2.预提所得税代扣代缴是否完整、及时,所涉及的使用费转让
3.纳税人存在关联交易的,是否就其关联交易进行申报,与关
4.在纳税评估审核分析时,应特别关注下列类型的企业:长期亏损企业;由免税期或减税期进入获利后,利润陡降或由赢利变亏损的企业;赢利但利润率水平明显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持续低于同行业
1.所得税税收负担率(同内资企业所得税指标,公式及使用方
(1)主营业务收入税收负担率=(本期应纳税额÷本期应税主营业务收入额)×100%
(2.3.不得税前列支的利息支出=按规定而未到位资本×借款利率
如果注册资本金未按照税法规定实际到位,则相应得利息支出
4.如果存在境外应补所得税额不实或者有误等问题,应进一步审
5.生产性企业兼营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经营收入划分额
非生产性经营收入÷全部收入≥50%
生产性经营收入÷全部收入≥50%
如果生产性经营收入未超过全部业务收入50%或非生产性经营收入≥50%时,按照税法规定不能享受当生产性企业相关的减免税
6.分析时应考虑:(1)是否存在关联企业间借贷利息支出问题;(2)借款金额是否过大,如果存在关联企业间借款金额过大,考虑借
7.出口销售毛利率=(出口收入-出口成本)÷出口收入×100%。
按照公平交易原则,如果该指标明显低于可比对象,可能存在关联企业间交易价格偏低,又转移利润的嫌疑,需提示作进一步反避税
8.资产(财产)转让利润率=〔资产(财产)转让实际收取的价款-资产(财产)原账面价值-
如果该指标小于零,可能存在企业向较低税率的关联企业转让
9.关联出口销售比例=关联出口收入÷主营业务收入×100%。
如果本指标较大并且可能存在关联交易的,应重点关注。
10.关联采购比率=关联采购额÷全部采购额×100%
本比值重点分析购销价格,如果关联采购占全部采购额的比值
11.要特别关注特许权使用费,如果数额较大超过预警值时,应对
12.应特别关注筹资企业的负债与权益比例,如果融通资金数额较大,或者可能存在资本弱化问题,应对相关纳税人重点关注。
13.如果劳务费数额过高,或劳务费收取标准高于市场水平,应对
14.关联销售比率=关联销售额÷全部销售额×100%
15.关联采购变动率=(本期关联采购额-上期关联采购额)÷上期关联采购额×100%
本指标通过分析关联企业间采购的变动情况,了解企业是否通过转让定价转移利润的问题。如果对比值较大并且可能存在关联交易
16.关联销售变动率=(本期关联销售额-上期关联销售额)÷上期关联销售额×100%
1.重点分析关联销售商品金额占总销售商品金额比例较大的企业,如关联销售变动率<销售收入变动率,则说明企业关联销售商品金
额的变化没有带来相应的关联销售收入的变化,销售同样数量商品,关联销售收入小于非关联销售收入,可能存在关联交易定价低于非关联交易定价的问题,存在转让定价避税嫌疑。
2.重点分析关联销售商品金额占总销售商品金额比例较大的企业,如关联销售变动率>销售利润变动率,则说明企业关联销售商品金额的变化没有带来相应的销售利润的变化,销售同样数量商品,关联销售利润小于非关联销售利润,可能存在关联交易定价低于非关联交易定
3.重点分析关联购进原材料金额占总购进原材料金额比例较大的企业,如关联采购变动率>销售成本变动率,则说明企业关联购进原材料金额的变化导致过大的关联销售成本的变化,采购同样数量原材料,关联采购成本大于非关联采购成本,可能存在关联交易定价高于非关联
4.重点分析关联购进原材料金额占总购进原材料金额比例较大的企业,如关联采购变动率>销售利润变动率,则说明企业关联购进原材料金额的变化导致过大的关联销售成本的变化,影响了销售利润,采购同样数量原材料,关联采购成本大于非关联采购成本,可能存在关联交易定价高于非关联交易定价的问题,存在 5.重点分析存在无形资产关联交易的企业支付特许权使用费等,如无形资产关联购买变动率>销售利润变动率,则说明企业购买的无形资产没有带来相应的收益增长,可能支付了过高的无形资产购买价格或
四、印花税评估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
印花税税负变动系数=本期印花税负担率÷上年同期印花税负担率。其中:印花税负担率=(应纳税额÷计税收入)×100%。本指标用于分析可比口径下印花税额占计税收入的比例及其变化情况。本期印花税负担率与上年同期对比,正常情况下二者的比值应接近1。当比值小于1,可能存在未足额申报印花税问题,进入下一工作环节处
印花税同步增长系数=应纳税额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应纳税额增长率= 〔(本期累计应纳税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纳税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纳税额〕 ×100%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本期累计主营业务收入额-上年同期累计主营业务收入额)÷上年同期累计主营业务收入额〕×100%。
本指标用于分析印花税应纳税额增长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评估纳税人申报(贴花)纳税情况真实性。适用于工商、建筑安装等行业应纳税额增长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对比分析。正常情况下二
者应基本同步增长,比值应接近1。当比值小于1,可能存在未足额申报印花税问题。分析中发现高于或低于预警值的,要借助其他指标深入
1.审核纳税申报表中本期各税目应纳税额与上期应纳税额、上年同期应纳税
2.3.适用税目税率等是否正确;是否有错用税目以适用低税率;有无将按比例税率和按定额税率计征的凭证相互混淆;有无将载有多项不同性质经济业务的经济合同误用税目税率,应税合同计税依据是否正
4.申报单位所属行业所对应的应税凭证是否申报纳税(如工商
5.参考同行业的合同签订情况以及其他影响印花税纳税的情况
6.对于签订时无法确定金额的应税凭证,在最终结算实际金额
7.审核《营业税纳税申报表》中申报项目是否有租赁、建筑安装、货物运输、销售不动产、转让无形资产等应税收入,是否申报缴纳
8.实行印花税汇总缴纳的纳税人,其“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与申报的“购销合同”计税金额或“加工承揽合同”的计税金
9.根据 “利润表”中“财务费用”以及“资产负债表”中的“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项目的变动情况,确定申报“借款合同”的计税金额是否合 10.“资产负债表”中“实收资本”项目和“资本公积”项本期
11.“ 管理费用”等科目中体现的保险支出与已申报情况进行
12.审核《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科目中“不动产”项目增加或减少情况,据此检查纳税人书立领受的“产权转移书据”是否缴纳了印花税。
13.审核《资产负债表》中的“在建工程”科目是否有建筑、设备安装等项目,“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是否发生委托加工业务,是否申
14.审核其它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项目是否有应税收入。
15.16.五、资源税评估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
分析纳税人申报缴纳的资源税占应税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及其
资源税税负变动系数=本期资源税税收负担率÷上年同期资源
资源税税收负担率= 〔应纳税额÷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100%
本指标是本期资源税负担率与上年同期资源税负担率的对比分析。一般在产品售价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二者的比值应接近1。
当比值小于1,可能存在未足额申报资源税问题,进入下一工作环节处理。当比值大于
1分析资源税应纳税额增长率与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
资源税同步增长系数=应纳税额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
应纳税额增长率= 〔(本期累计应纳税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纳税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纳税额]×100%
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率={〔本期累计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上年同期累计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上年同期累计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100%
本指标是应纳税额增长率与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率的对比分析。正常情况下二者应基本同步增长(在产品销售单价没有较大波动的情况下),比值应接近1。当比值小于1,可能存在未足额申报资源税问题。分析中发现高于或低于预警率指标的要借助其他指
1.审核《资源税纳税申报表》中项目、数字填写是否完整,适
2.审核《资源税纳税申报表》、《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
3.4.是否以矿产品的原矿作为课税数量,折算比率是否合理。
5.6.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不同税目的产品,是否分别核算纳税,7.纳税人本期各税目、税额与上期应纳税额、上年同期应纳税
8.减税、免税项目的课税数量是否单独核算,未单独核算或者
9.与上期申报表进行比对,审核增减变化情况,并与同期矿产
10.11.审核《利润表》中的应税矿产品“销售(营业)收入”与企业产品产销存明细表中应税矿产品产量比率增减变化情况,同时与申报表中资源
12.审核纳税人申报的课税数量与其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或者“其他业务收入”的比率是否合理,以期发现纳税人有无少申
13.是否有将销售收入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盈余公积”
14.是否有将已实现的销售收入挂“应付账款”账户,不结转销
15.审核应税产品期初库存量加当期产量减当期销量减当期自
16.其他需要审核、分析的内容。
第三篇:研发积分制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精)
文件名称:研发积分制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文件类别: 文件编号: 编制部门:人力资源部 研发管理部 版本号 /修改码:A 文件密级:秘密
拟制:2013年 02月 25日 审核:年 月 日 批准:年 月 日 研发积分制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修订页
目录
研发积分制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兑现步骤】
第四篇:纳税评估管理办法
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强化税源管理,降低税收风险,减少税款流失,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根据国家有关税收法律、法规,结合税收征管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纳税申报(包括减免缓抵退税申请,下同)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纳税评估工作遵循强化管理、优化服务;分类实施、因地制宜;人机结合、简便易行的原则。
第三条 纳税评估工作主要由基层税务机关的税源管理部门及其税收管理员负责,重点税源和重大事项的纳税评估也可由上级税务机关负责。
前款所称基层税务机关是指直接面向纳税人负责税收征收管理的税务机关;税源管理部门是指基层税务机关所属的税务分局、税务所或内设的税源管理科(股)。
对汇总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的纳税评估,由其汇总合并纳税企业申报所在地税务机关实施,对汇总合并纳税成员企业的纳税评估,由其监管的当地税务机关实施;对合并申报缴纳外商投资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企业分支机构的纳税评估,由总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实施。
第四条 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原则上在纳税申报到期之后进行,评估的期限以纳税申报的税款所属当期为主,特殊情况可以延伸到往期或以往。
第五条 纳税评估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根据宏观税收分析和行业税负监控结果以及相关数据设立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综合运用各类对比分析方法筛选评估对象;对所筛选出的异常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对评估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分别采取税务约谈、调查核实、处理处罚、提出管理建议、移交稽查部门查处等方法进行处理;维护更新税源管理数据,为税收宏观分析和行业税负监控提供基础信息等。第二章 纳税评估指标
第六条 纳税评估指标是税务机关筛选评估对象、进行重点分析时所选用的主要指标,分为通用分析指标和特定分析指标两大类,使用时可结合评估工作实际不断细化和完善。
第七条 纳税评估指标的功能、计算公式及其分析使用方法参照《纳税评估通用分析指标及其使用方法》(附件1)、《纳税评估分税种特定分析指标及其使用方法》(附件2)。
第八条 纳税评估分析时,要综合运用各类指标,并参照评估指标预警值进行配比分析。评估仨指标预警值是税务机关根据宏观税收分析、行业税负监控、纳税人生产经营和财务会计核算情况以及内外部相关信息,运用数学方法测算出的算术、加权平均值及其合理变动范围。测算预警值,应综合考虑地区、规模、类型、生产经营季节、税种等因素,考虑同行业、同规模、同类型纳税人各类相关指标的若干的平均水平,以使预警值更加真实、准确和具有可比性。纳税评估指标预警值由各地税务机关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第三章 纳税评估对象
第九条 纳税评估的对象为主管税务机关负责管理的所有纳税人及其应纳所有税种。
第十条 纳税评估对象可采用计算机自动筛选、人工分析筛选和重点抽样筛选等方法。
第十一条 筛选纳税评估对象,要依据税收宏观分析、行业税负监控结果等数据,结合各项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和税收管理员掌握的纳税人实际情况,参照纳税人所属行业、经济类型、经营规模、信用等级等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审核对比分析。
第十二条 综合审核对比分析中发现有问题或疑点的纳税人要作为重点评估分析对象;重点税源户、特殊行业的重点企业、税负异常变化、长时间零税负和负税负申报、纳税信用等级低下、日常管理和税务检查中发现较多问题的纳税人要列为纳税评估的重点分析对象。第四章 纳税评估方法
第十三条 纳税评估工作根据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其他相关经济法规的规定,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和管户责任开展;对同一纳税人申报缴纳的各个税种的纳税评估要相互结合、统一进行,避免多头重复评估。
第十四条 纳税评估的主要依据及数据来源包括:
“一户式”存储的纳税人各类纳税信息资料,主要包括:纳税人税务登记的基本情况,各项核定、认定、减免缓抵退税审批事项的结果,纳税人申报纳税资料,财务会计报表以及税务机关要求纳税人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增值税交叉稽核系统各类票证比对结果等;
税收管理员通过日常管理所掌握的纳税人生产经营实际情况,主要包括:生产经营规模、产销量、工艺流程、成本、费用、能耗、物耗情况等各类与税收相关的数据信息;
上级税务机关发布的宏观税收分析数据,行业税负的监控数据,各类评估指标的预警值;
本地区的主要经济指标、产业和行业的相关指标数据,外部交换信息,以及与纳税人申报纳税相关的其他信息。
第十五条 纳税评估可根据所辖税源和纳税人的不同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估分析方法,主要有:
对纳税人申报纳税资料进行案头的初步审核比对,以确定进一步评估分析的方向和重点;
通过各项指标与相关数据的测算,设置相应的预警值,将纳税人的申报数据与预警值相比较;
将纳税人申报数据与财务会计报表数据进行比较、与同行业相关数据或类似行业同期相关数据进行横向比较;
将纳税人申报数据与历史同期相关数据进行纵向比较;
根据不同税种之间的关联性和钩稽关系,参照相关预警值进行税种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分析纳税人应纳相关税种的异常变化;
应用税收管理员日常管理中所掌握的情况和积累的经验,将纳税人申报情况与其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相对照,分析其合理性,以确定纳税人申报纳税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通过对纳税人生产经营结构,主要产品能耗、物耗等生产经营要素的当期数据、历史平均数据、同行业平均数据以及其他相关经济指标进行比较,推测纳税人实际纳税能力。
第十六条 对纳税人申报纳税资料进行审核分析时,要包括以下重点内容:
纳税人是否按照税法规定的程序、手续和时限履行申报纳税义务,各项纳税申报附送的各类抵扣、列支凭证是否合法、真实、完整;
纳税申报主表、附表及项目、数字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适用的税目、税率及各项数字计算是否准确,申报数据与税务机关所掌握的相关数据是否相符;
收入、费用、利润及其他有关项目的调整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申请减免缓抵退税,亏损结转、获利的确定是否符合税法规定并正确履行相关手续;
与上期和同期申报纳税情况有无较大差异;
税务机关和税收管理员认为应进行审核分析的其他内容。
第十七条 对实行定期定额(定率)征收税款的纳税人以及未达起征点的个体工商户,可参照其生产经营情况,利用相关评估指标定期进行分析,以判断定额(定率)的合理性和是否已经达到起征点并恢复征税。第五章 评估结果处理
第十八条 对纳税评估中发现的计算和填写错误、政策和程序理解偏差等一般性问题,或存在的疑点问题经约谈、举证、调查核实等程序认定事实清楚,不具有偷税等违法嫌疑,无需立案查处的,可提请纳税人自行改正。需要纳税人自行补充的纳税资料,以及需要纳税人自行补正申报、补缴税款、调整账目的,税务机关应督促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逐项落实。
第十九条 对纳税评估中发现的需要提请纳税人进行陈述说明、补充提供举证资料等问题,应由主管税务机关约谈纳税人。
税务约谈要经所在税源管理部门批准并事先发出《税务约谈通知书》,提前通知纳税人。
税务约谈的对象主要是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因评估工作需要,必须约谈企业其他相关人员的,应经税源管理部门批准并通过企业财务部门进行安排。
纳税人因特殊困难不能按时接受税务约谈的,可向税务机关说明情况,经批准后延期进行。纳税人可以委托具有执业资格的税务代理人进行税务约谈。税务代理人代表纳税人进行税务约谈时,应向税务机关提交纳税人委托代理合法证明。
第二十条 对评估分析和税务约谈中发现的必须到生产经营现场了解情况、审核账目凭证的,应经所在税源管理部门批准,由税收管理员进行实地调查核实。对调查核实的情况,要作认真记录。需要处理处罚的,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执行。
第二十一条 发现纳税人有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抗税或其他需要立案查处的税收违法行为嫌疑的,要移交税务稽查部门处理。
对税源管理部门移交稽查部门处理的案件,税务稽查部门要将处理结果定期向税源管理部门反馈。
发现外商投资和外国企业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不按照独立企业业务往来收取或支付价款、费用,需要调查、核实的,应移交上级税务机关国际税收管理部门(或有关部门)处理。
第二十二条 对纳税评估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作出评估分析报告,提出进一步加强征管工作的建议,并将评估工作内容、过程、证据、依据和结论等记入纳税评估工作底稿。纳税评估分析报告和纳税评估工作底稿是税务机关内部资料,不发纳税人,不作为行政复议和诉讼依据。第六章 评估工作管理
第二十三条 基层税务机关及其税源管理部门要根据所辖税源的规模、管户的数量等工作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纳税评估的工作能力,制定评估工作计划,合理确定纳税评估工作量,对重点税源户,要保证每年至少重点评估分析一次。
第二十四条 基层税务机关及其税源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广泛收集和积累纳税人各类涉税信息,不断提高评估工作水平;要经常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加强征管工作的建议;要作好评估资料整理工作,本着“简便、实用”的原则,建立纳税评估档案,妥善保管纳税人报送的各类资料,并注重保护纳税人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要建立健全纳税评估工作岗位责任制、岗位轮换制、评估复查制和责任追究制等各项制度,加强对纳税评估工作的日常检查与考核;要加强对从事纳税评估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纳税评估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评估能力。
第二十五条 各级税务机关的征管部门负责纳税评估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制定纳税评估工作业务规程,建立健全纳税评估规章制度和反馈机制,指导基层税务机关开展纳税评估工作,明确纳税评估工作职责分工并定期对评估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和交流;
各级税务机关的计划统计部门负责对税收完成情况、税收与经济的对应规律、总体税源和税负的增减变化等情况进行定期的宏观分析,为基层税务机关开展纳税评估提供依据和指导;
各级税务机关的专业管理部门(包括各税种、国际税收、出口退税管理部门以及县级税务机关的综合业务部门)负责进行行业税负监控、建立各税种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测算指标预警值、制定分税种的具体评估方法,为基层税务机关开展纳税评估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
第二十六条 从事纳税评估的工作人员,在纳税评估工作中徇私舞弊或者滥用职权,或为有涉嫌税收违法行为的纳税人通风报信致使其逃避查处的,或瞒报评估真实结果、应移交案件不移交的,或致使纳税评估结果失真、给纳税人造成损失的,不构成犯罪的,由税务机关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各级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要加强纳税评估工作的协作,提高相关数据信息的共享程度,简化评估工作程序,提高评估工作实效,最大限度地方便纳税人。
规定处理。
附件1
纳税评估通用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
一、通用指标及功能
(一)收入类评估分析指标及其计算公式和指标功能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如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超出预警值范围,可能存在少计收入问题和多列成本等问题,运用其他指标进一步分析。
(二)成本类评估分析指标及其计算公式和功能
单位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本期投入原材料÷本期产成品成本×100%。
分析单位产品当期耗用原材料与当期产出的产成品成本比率,判断纳税人是否存在帐外销售问题、是否错误使用存货计价方法、是否人为调整产成品成本或应纳所得额等问题。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100%,其中:主营业务成本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超出预警值范围,可能存在销售未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三)费用类评估分析指标及其计算公式和指标功能
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费用-基期主营业务费用)÷基期主营业务费用×100%,其中:主营业务费用率=(主营业务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
与预警值相比,如相差较大,可能存在多列费用问题。
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变动率=[本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基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基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100%。
如果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变动率与前期相差较大,可能存在税前多列支营业(管理、财务)费用问题。
成本费用率=(本期营业费用+本期管理费用+本期财务费用)÷本期主营业务成本×100%。
分析纳税人期间费用与销售成本之间关系,与预警值相比较,如相差较大,企业可能存在多列期间费用问题。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其中:成本费用总额=主营业务成本总额+费用总额。
与预警值比较,如果企业本期成本费用利润率异常,可能存在多列成本、费用等问题。
税前列支费用评估分析指标:工资扣除限额、“三费”(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扣除限额、交际应酬费列支额(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公益救济性捐赠扣除限额、开办费摊销额、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额、广告费扣除限额、业务宣传费扣除限额、财产损失扣除限额、呆(坏)账损失扣除限额、总机构管理费扣除限额、社会保险费扣除限额、无形资产摊销额、递延资产摊销额等。
如果申报扣除(摊销)额超过允许扣除(摊销)标准,可能存在未按规定进行纳税调整,擅自扩大扣除(摊销)基数等问题。
(四)利润类评估分析指标及其计算公式和指标功能
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利润-基期主营业务利润)÷基期主营业务利润×100%。
其他业务利润变动率=(本期其他业务利润-基期其他业务利润)÷基期其他业务利润×100%。
上述指标若与预警值相比相差较大,可能存在多结转成本或不计、少计收入问题。
税前弥补亏损扣除限额。按税法规定审核分析允许弥补的亏损数额。如申报弥补亏损额大于税前弥补亏损扣除限额,可能存在未按规定申报税前弥补等问题。
营业外收支增减额。营业外收入增减额与基期相比减少较多,可能存在隐瞒营业外收入问题。营业外支出增减额与基期相比支出增加较多,可能存在将不符合规定支出列入营业外支出。
(五)资产类评估分析指标及其计算公式和指标功能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分析纳税人资产综合利用情况。如指标与预警值相差较大,可能存在隐瞒收入,或闲置未用资产计提折旧问题。
总资产周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总资产×100%。
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2]×100%。
分析总资产和存货周转情况,推测销售能力。如总资产周转率或存货周转率加快,而应纳税税额减少,可能存在隐瞒收入、虚增成本的问题。
应收(付)账款变动率=(期末应收(付)账款-期初应收(付)账款)÷期初应收(付)账款×100%。
分析纳税人应收(付)账款增减变动情况,判断其销售实现和可能发生坏账情况。如应收(付)账款增长率增高,而销售收入减少,可能存在隐瞒收入、虚增成本的问题。
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基期固定资产折旧总额÷基期固定资产原值总额×100%。
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高于与基期标准值,可能存在税前多列支固定资产折旧额问题。要求企业提供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情况,分析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变化的原因。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其中:负债总额=流动负债+长期负债,资产总额是扣除累计折旧后的净额。
分析纳税人经营活力,判断其偿债能力。如果资产负债率与预警值相差较大,则企业偿债能力有问题,要考虑由此对税收收入产生的影响。
二、指标的配比分析
(一)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配比分析
正常情况下,二者基本同步增长。(1)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问题。(2)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题;(3)当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对产生疑点的纳税人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主营业务利润率”指标进行分析,了解企业历年主营业务利润率的变动情况;对“主营业务利润率”指标也异常的企业,应通过申报表及附表分析企业收入构成情况,以判断是否存在少计收入问题;结合《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等科目的期初、期末数进行分析,如出现“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红字和“预收账款”期末大幅度增长等情况,应判断存在少计收入问题。
(二)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配比分析
正常情况下二者基本同步增长,比值接近1。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当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对产生本疑点的纳税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指标,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企业申报表及附表《营业收入表》,了解企业收入的构成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少计收入的情况;结合《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等科目的期初、期末数额进行分析,如“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出现红字和“预收账款”期末大幅度增长情况,应判断存在少计收入问题;结合主营业务成本率对申报表及附表进行分析,了解企业成本的结转情况,分析是否存在改变成本结转方法、少计存货(含产成品、在产品和材料)等问题。
(三)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配比分析
正常情况下,二者基本同步增长。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正时,可能企业存在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当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对产生疑点的纳税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等科目的期初、期末数进行分析。如“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出现红字和“预收账款”期末大幅度增长等情况,应判断存在少计收入问题;结合主营业务成本,通过申报表及附表分析企业成本的结转情况,以判断是否存在改变成本结转方法、少计存货(含产成品、在产品和材料)等问题;结合“主营业务费用率”、“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两项指标进行分析,与同行业的水平比较;通过《损益表》对营业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的若干数据分析三项费用中增长较多的费用项目,对财务费用增长较多的,结合《资产负债表》中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的期初、期末数进行分析,以判断财务费用增长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基建贷款利息列入当期财务费用等问题。
(四)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配比分析
当两者比值大于1,都为正时,可能存在多列成本的问题;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视为异常,可能存在多列成本、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五)资产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配比分析
综合分析本期资产利润率与上年同期资产利润率,本期销售利润率与上年同期销售利润率,本期总资产周转率与上年同期总资产周转率。如本期总资产周转率-上年同期总资产周转率〉0,本期销售利润率-上年同期销售利润率≤0,而本期资产利润率-上年同期资产利润率≤0时,说明本期的资产使用效率提高,但收益不足以抵补销售利润率下降造成的损失,可能存在隐匿销售收入、多列成本费用等问题。如本期总资产周转率-上年同期总资产周转率≤0,本期销售利润率-上年同期销售利润率〉0,而本期资产利润率-上年同期资产利润率≤0时,说明资产使用效率降低,导致资产利润率降低,可能存在隐匿销售收入问题。
(六)存货变动率、资产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配比分析
比较分析本期资产利润率与上年同期资产利润率,本期总资产周转率与上年同期总资产周转率。若本期存货增加不大,即存货变动率≤0,本期总资产周转率-上年同期总资产周转率≤0,可能存在隐匿销售收入问题。
附件2
纳税评估分税种特定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
一、增值税评估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
(一)增值税税收负担率(简称税负率)
税负率=(本期应纳税额÷本期应税主营业务收入)×100%。
计算分析纳税人税负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等指标配合使用,将销售额变动率和税负率与相应的正常峰值进行比较,销售额变动率高于正常峰值,税负率低于正常峰值的;销售额变动率低于正常峰值,税负率低于正常峰值的和销售额变动率及税负率均高于正常峰值的均可列入疑点范围。运用全国丢失、被盗增值税专用发票查询系统对纳税评估对象的抵扣联进行检查验证。
根据评估对象报送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其他有关纳税资料,进行毛益率测算分析、存货、负债、进项税额综合分析和销售额分析指标的分析,对其形成异常申报的原因作出进一步判断。
与预警值对比。销售额变动率高于正常峰值及税负率低于预警值或销售额变动率正常,而税负率低于预警值的,以进项税额为评估重点,查证有无扩大进项抵扣范围、骗抵进项税额、不按规定申报抵扣等问题,对应核实销项税额计算的正确性。
对销项税额的评估,应侧重查证有无账外经营、瞒报、迟报计税销售额、混淆增值税与营业税征税范围、错用税率等问题。
(二)工(商)业增加值分析指标
1.应纳税额与工(商)业增加值弹性分析
应纳税额与工(商)业增加值弹性系数=应纳税额增长率÷工(商)业增加值增长率。其中:
应纳税额增长率=(本期应纳税额-基期应纳税额)÷基期应纳税额×100%;
工(商)业增加值增长率={本期工(商)业增加值-基期工(商)业增加值}÷基期工(商)业增加值×100%。
应纳税额是指纳税人缴纳的增值税应纳税额;工(商)业增加值是指工资、利润、折旧、税金的合计。弹性系数小于预警值,则企业可能有少缴税金的问题。应通过其他相关纳税评估指标与评估方法,并结合纳税人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对其申报真实性进行评估。
2.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分析
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差异率=[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100%。其中: 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本企业应纳税额÷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
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同行业应纳税额总额÷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
应用该指标分析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与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的差异,如低于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平均税负,则企业可能存在隐瞒收入、少缴税款等问题,结合其他相关评估指标和方法进一步分析,对其申报真实性进行评估。
(三)进项税金控制额
本期进项税金控制额=(期末存货较期初增加额+本期销售成本+期末应付账款较期初减少额)×主要外购货物的增值税税率+本期运费支出数×7%。
将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计算的本期进项税额,与纳税人财务会计报表计算的本期进项税额进行比较;与该纳税人历史同期的进项税额控制额进行纵向比较;与同行业、同等规模的纳税人本期进项税额控制额进行横向比较;与税收管理员掌握的本期进项税额实际情况进行比较,查找问题,对评估对象的申报真实性进行评估。
具体分析时,先计算本期进项税金控制额,以进项税金控制额与增值税申报表中的本期进项税额核对,若前者明显小于后者,则可能存在虚抵进项税额和未付款的购进货物提前申报抵扣进项税额的问题。
(四)投入产出评估分析指标
投入产出评估分析指标=当期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投入量÷单位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等)使用量。
单位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等)使用量是指同地区、同行业单位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等)使用量的平均值。对投入产出指标进行分析,测算出企业实际产量。根据测算的实际产量与实际库存进行对比,确定实际销量,从而进一步推算出企业销售收入,如测算的销售收入大于其申报的销售收入,则企业可能有隐瞒销售收入的问题。通过其他相关纳税评估指标与评估方法,并与税收管理员根据掌握税负变化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对评估对象的申报真实性进行评估。
二、内资企业所得税评估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
(一)分析指标
1.所得税税收负担率(简称税负率)
税负率=应纳所得税额÷利润总额×100%。
与当地同行业同期和本企业基期所得税负担率相比,低于标准值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运用其它相关指标深入评估分析。
2.主营业务利润税收负担率(简称利润税负率)
利润税负率=(本期应纳税额÷本期主营业务利润)×100%。上述指标设定预警值并与预警值对照的,与当地同行业同期和本企业基期所得税负担率相比,如果低于预定值,企业可能存在销售未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应作进一步分析。
3.应纳税所得额变动率
应纳税所得额变动率=(评估期累计应纳税所得额-基期累计应纳税所得额)÷基期累计应纳税所得额×100%。
关注企业处于税收优惠期前后,该指标如果发生较大变化,可能存在少计收入、多列成本,人为调节利润问题;也可能存在费用配比不合理等问题。
4.所得税贡献率
所得税贡献率=应纳所得税额÷主营业务收入×100%。
将当地同行业同期与本企业基期所得税贡献率相比,低于标准值视为异常,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应运用所得税变动率等相关指标作进一步评估分析。
5.所得税贡献变动率
所得税贡献变动率=(评估期所得税贡献率-基期所得税贡献率)÷基期所得税贡献率×100%。
与企业基期指标和当地同行业同期指标相比,低于标准值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运用其它相关指标深入详细评估,并结合上述指标评估结果,进一步分析企业销售(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的变化和异常情况及其原因。
6.所得税负担变动率
所得税负担变动率=(评估期所得税负担率-基期所得税负担率)÷基期所得税负担率×100%。
与企业基期和当地同行业同期指标相比,低于标准值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运用其它相关指标深入详细评估,并结合上述指标评估结果,进一步分析企业销售(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的变化和异常情况及其原因。
(二)评估分析指标的分类与综合运用
1.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的分类
对企业所得税进行评估时,为便于操作,可将通用指标中涉及所得税评估的指标进行分类并综合运用。
一类指标: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所得税税收负担率、所得税贡献率、主营业务利润税收负担率。
二类指标: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变动率、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成本费用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所得税负担变动率、所得税贡献变动率、应纳税所得额变动率及通用指标中的收入、成本、费用、利润配比指标。三类指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营业外收支增减额、税前弥补亏损扣除限额及税前列支费用评估指标。
2.企业所得税评估指标的综合运用
各类指标出现异常,应对可能影响异常的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及各类资产的相关指标进行审核分析:
(1)一类指标出现异常,要运用二类指标中相关指标进行审核分析,并结合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情况进一步分析异常情况及其原因。
(2)二类指标出现异常,要运用三类指标中影响的相关项目和指标进行深入审核分析,并结合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情况进一步分析异常情况及其原因。
(3)在运用上述三类指标的同时,对影响企业所得税的其它指标,也应进行审核分析。
三、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评估分析指标及其使用方法
(一)综合对比审核分析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时,除按《纳税评估管理办法》第十六条的内容审核外,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1.会计师查帐报告中涉及的税收问题是否在纳税申报中作出了正确的反映或说明;
2.预提所得税代扣代缴是否完整、及时,所涉及的使用费转让是否有合同,收取比例是否合理;
3.纳税人存在关联交易的,是否就其关联交易进行申报,与关联企业的业务往来是否有明显异常;
4.主管税务机关认为应审核分析的其他内容。
在纳税评估审核分析时,应特别关注下列类型的企业:长期亏损企业;由免税期或减税期进入获利后,利润陡降或由赢利变亏损的企业;赢利但利润率水平明显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持续低于同行业利润水平的企业等。
(二)分析指标
1.所得税税收负担率(同内资企业所得税指标,公式及使用方法略,以下简称同略。)
(1)主营业务收入税收负担率=(本期应纳税额÷本期应税主营业务收入额)×100%。
(2)主营业务利润税收负担率(同略)
2.应纳税所得额变动率(同略)
3.资本金到位额
不得税前列支的利息支出=按规定而未到位资本×借款利率
如果注册资本金未按照税法规定实际到位,则相应得利息支出不得在税前列支。
4.境外应补所得税发生额
如果存在境外应补所得税额不实或者有误等问题,应进一步审核、分析。5.生产性企业兼营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经营收入划分额
非生产性经营收入÷全部收入≥50%;
生产性经营收入÷全部收入≥50%。
如果生产性经营收入未超过全部业务收入50%或非生产性经营收入≥50%时,按照税法规定不能享受当生产性企业相关的减免税待遇。
6.借款利息
分析时应考虑:(1)是否存在关联企业间借贷利息支出问题;(2)借款金额是否过大,如果存在关联企业间借款金额过大,考虑借款和权益的比率,分析是否存在资本弱化现象。
7.出口销售毛利率
出口销售毛利率=(出口收入-出口成本)÷出口收入×100%。
按照公平交易原则,如果该指标明显低于可比对象,可能存在关联企业间交易价格偏低,又转移利润的嫌疑,需提示作进一步反避税调查。
8.资产(财产)转让利润率
资产(财产)转让利润率=[资产(财产)转让实际收取的价款-资产(财产)原账面价值-转让费用]÷资产(财产)原账面价值。
如果该指标小于零,可能存在企业向较低税率的关联企业转让资产(财产)避税的问题。
9.关联出口销售比例
关联出口销售比例=关联出口收入÷主营业务收入×100%。
如果本指标较大并且可能存在关联交易的,应重点关注。
10.关联采购比率
关联采购比率=关联采购额÷全部采购额×100%。
本比值重点分析购销价格,如果关联采购占全部采购额的比值较大时,应对相关纳税人重点关注。
11.无形资产关联交易额
要特别关注特许权使用费,如果数额较大超过预警值时,应对相关纳税人重点关注。
12.融通资金关联交易额
应特别关注筹资企业的负债与权益比例,如果融通资金数额较大,或者可能存在资本弱化问题,应对相关纳税人重点关注。
13.关联劳务交易额
如果劳务费数额过高,或劳务费收取标准高于市场水平,应对相关纳税人重点关注。
14.关联销售比率 关联销售比率=关联销售额÷全部销售额×100%。
如果该比值较大,应作为反避税重点作进一步分析。
15.关联采购变动率
关联采购变动率=(本期关联采购额-上期关联采购额)÷上期关联采购额×100%。
本指标通过分析关联企业间采购的变动情况,了解企业是否通过转让定价转移利润的问题。如果对比值较大并且可能存在关联交易的,应重点关注。
16.关联销售变动率
关联销售变动率=(本期关联销售额-上期关联销售额)÷上期关联销售额×100%。
如果对比值较大并且可能存在关联交易的,应重点关注。
(三)关联交易类配比分析
1.关联销售变动率与销售收入变动率配比分析
重点分析关联销售商品金额占总销售商品金额比例较大的企业,如关联销售变动率〈销售收入变动率,则说明企业关联销售商品金额的变化没有带来相应的关联销售收入的变化,销售同样数量商品,关联销售收入小于非关联销售收入,可能存在关联交易定价低于非关联交易定价的问题,存在转让定价避税嫌疑。
2.关联销售变动率与销售利润变动率配比分析
重点分析关联销售商品金额占总销售商品金额比例较大的企业,如关联销售变动率〉销售利润变动率,则说明企业关联销售商品金额的变化没有带来相应的销售利润的变化,销售同样数量商品,关联销售利润小于非关联销售利润,可能存在关联交易定价低于非关联交易定价的问题,存在转让定价避税嫌疑。
3.关联采购变动率与销售成本变动率配比分析
重点分析关联购进原材料金额占总购进原材料金额比例较大的企业,如关联采购变动率〉销售成本变动率,则说明企业关联购进原材料金额的变化导致过大的关联销售成本的变化,采购同样数量原材料,关联采购成本大于非关联采购成本,可能存在关联交易定价高于非关联交易定价的问题,存在转让定价避税嫌疑。
4.关联采购变动率与销售利润变动率配比分析
重点分析关联购进原材料金额占总购进原材料金额比例较大的企业,如关联采购变动率〉销售利润变动率,则说明企业关联购进原材料金额的变化导致过大的关联销售成本的变化,影响了销售利润,采购同样数量原材料,关联采购成本大于非关联采购成本,可能存在关联交易定价高于非关联交易定价的问题,存在转让定价避税嫌疑。
5.无形资产关联购买变动率与销售利润变动率配比分析
重点分析存在无形资产关联交易的企业支付特许权使用费等,如无形资产关联购买变动率〉销售利润变动率,则说明企业购买的无形资产没有带来相应的收益增长,可能支付了过高的无形资产购买价格或通过购买无形资产的形式转移利润,存在转让定价避税嫌疑。
四、印花税评估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
(一)印花税税负变动系数
印花税税负变动系数=本期印花税负担率÷上年同期印花税负担率。其中:印花税负担率=(应纳税额÷计税收入)×100%。
本指标用于分析可比口径下印花税额占计税收入和的比例及其变化情况。本期印花税负担率与上年同期对比,正常情况下二者的比值应接近1。当比值小于1,可能存在未足额申报印花税问题,进入下一工作环节处理(下同)。
(二)印花税同步增长系数
印花税同步增长系数=应纳税额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其中:
应纳税额增长率=[(本期累计应纳税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纳税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纳税额]×100%。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本期累计主营业务收入额-上年同期累计主营业务收入额)÷上年同期累计主营业务收入额]×100%。
本指标用于分析印花税应纳税额增长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评估纳税人申报(贴花)纳税情况真实性。适用于工商、建筑安装等行业应纳税额增长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对比分析。正常情况下二者应基本同步增长,比值应接近1。当比值小于1,可能存在未足额申报印花税问题。分析中发现高于或低于预警值的,要借助其他指标深入分析并按照总局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规定处理。
(三)综合审核分析
1.审核纳税申报表中本期各税目应纳税额与上期应纳税额、上年同期应纳税额相比有无重大差异,能否合理解释。
2.是否连续零申报,能否合理解释。
3.适用税目税率等是否正确;是否有错用税目以适用低税率;有无将按比例税率和按定额税率计征的凭证相互混淆;有无将载有多项不同性质经济业务的经济合同误用税目税率,应税合同计税依据是否正确。
4.申报单位所属行业所对应的应税凭证是否申报纳税(如工商企业的购销合同是否申报)。
5.参考同行业的合同签订情况以及其他影响印花税纳税的情况进行调查,评估纳税人印花税的纳税状况。
6.对于签订时无法确定金额的应税凭证,在最终结算实际金额时是否按规定补贴了印花。
7.审核《营业税纳税申报表》中申报项目是否有租赁、建筑安装、货物运输、销售不动产、转让无形资产等应税收入,是否申报缴纳了印花税。
8.实行印花税汇总缴纳的纳税人,其“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与申报的“购销合同”计税金额或“加工承揽合同”的计税金额是否合理,有无异常现象,能否合理解释。
9.根据“利润表”中“财务费用”以及“资产负债表”中的“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项目的变动情况,确定申报“借款合同”的计税金额是否合理。
10.“资产负债表”中“实收资本”项目和“资本公积”项本期数与上期数相比是否增加,增加数是否申报缴纳印花税。
11.“管理费用”等科目中体现的保险支出与已申报情况进行对比是否有出入。
12.审核《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科目中“不动产”项目增加或减少情况,据此检查纳税人书立领受的“产权转移书据”是否缴纳了印花税。
13.审核《资产负债表》中的“在建工程”科目是否有建筑、设备安装等项目,“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是否发生委托加工业务,是否申报缴纳了印花税。
14.审核其它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项目是否有应税收入。
15.审核有无查补收入。
16.其他需要审核、分析的内容。
五、资源税评估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
(一)资源税税负变动系数
分析纳税人申报缴纳的资源税占应税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及其变化情况,评估纳税人申报的真实性。
资源税税负变动系数=本期资源税税收负担率÷上年同期资源税税收负担率,其中:
资源税税收负担率=[应纳税额÷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100%。
本指标是本期资源税负担率与上年同期资源税负担率的对比分析。一般在产品售价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二者的比值应接近1。
当比值小于1,可能存在未足额申报资源税问题,进入下一工作环节处理。当比值大于1,无问题。
(二)资源税同步增长系数
分析资源税应纳税额增长率与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率,评估纳税人申报情况的真实性。
资源税同步增长系数=应纳税额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率。
应纳税额增长率=[(本期累计应纳税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纳税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纳税额]×100%。
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率={[本期累计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上年同期累计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上年同期累计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100%。
本指标是应纳税额增长率与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率的对比分析。正常情况下二者应基本同步增长(在产品销售单价没有较大波动的情况下),比值应接近1。当比值小于1,可能存在未足额申报资源税问题。分析中发现高于或低于预警率指标的要借助其他指标深入分析并按照总局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规定处理。
(三)综合审核分析
1.审核《资源税纳税申报表》中项目、数字填写是否完整,适用税目、单位税额、应纳税额及各项数字计算是否准确。
2.审核《资源税纳税申报表》、《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中申报项目是否有收购未税矿产品。
3.是否连续零申报,能否合理解释。
4.是否以矿产品的原矿作为课税数量,折算比率是否合理。
5.纳税人自产自用的产品是否纳税。
6.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不同税目的产品,是否分别核算纳税,未分别核算的,是否有从低选择税率的问题。
7.纳税人本期各税目、税额与上期应纳税额、上年同期应纳税额相比有无较大差异,能否合理解释。
8.减税、免税项目的课税数量是否单位独核算,未单独核算或者不能准确提供课税数量的,是否按规定申报缴纳了资源税。
9.与上期申报表进行比对,审核增减变化情况,并与同期矿产资源补偿费增减变化进行比对。
10.审核扣缴义务人取得的《资源税管理证明》。
11.审核《利润表》中的应税矿产品《销售(营业)收入”与企业产品产销存明细表中应税矿产品产量比率增减变化情况,同时与申报表中资源税申报额进行比对,审核增减变化情况。
12.审核纳税人申报的课税数量与其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或者“其他业务收入”的比率是否合理,以期发现纳税人有无少申报课税数量的情况。
13.是否有将销售收入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盈余公积”等账户。
14.是否有将已实现的销售收入挂“应付账款”账户,不结转销售收入。
15.审核应税产品期初库存量加当期产量减当期销售减当期自用量是否与期末库存量一致。
16.其他需要审核、分析的内容。
第五篇:教师积分制管理办法
南店中心完小教师绩效积分制管理方案
(讨论稿)
一、教师工作积分制管理的指导思想
根据2013年克旗教育局《精细化管理方案》的安排部署。对教师建设提出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合格人民教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以贯彻按爱岗敬业为准则,以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教研等工作进行全面公平、公正的评价为重点,实行教师自我评价与组织考评相结合,考评与从教累计考评相结合,阶段性评先奖优与总的表彰奖励相结合,表彰先进,鼓励上进,切实调动教师钻研业务,勤奋工作,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实施积分制管理的原则
1、多劳多得的原则。要把教师的教育教学、教研、后勤、安全等工作量化、细化,对教师工作的多少,付出劳动的多少,取得成果的大小进行分类归纳,并以此来决定取得的成绩,让多劳者多得,少劳者少得,以鼓励教师勤奋工作。
2、优劳优绩的原则。教师由于个人能力与付出劳动的差异,导致工作成绩、质量及获取奖励的层次不尽相同,这就要求积分制管理既要有量的考虑,更要注重质的评判,让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成果、后勤服务水平得到充分的肯定和认可,获取更高的荣誉和待遇,以鼓励教师争创一流的工作成绩。
3、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积分制管理必须公平、公正、公开,必须用同一个标准评判工作,用同一把尺子衡量业绩,不因人因地因时而宜。要把评判的标准交给教师,积分要张榜公布,要使整个考评过程阳光操作,并接受教师监督、社会监督。
4、自我评价与管理的原则。教师工作积分制管理的过程是教师自我评价自我管理的过程,积分标准要贴近教师工作实际,得到教师认可,教师自己根据统一的要求制定工作目标和计划,并根据个人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按统一的标准自己打出分数,找出差距。
三、积分制管理适用的对象
全校一线教学全体教师;后勤及教学服务人员;班子成员三部分。
四、积分制的应用管理办法
积分上不封顶,积分按部门、条块管理,天天计分,周周核算,月月统计;每学期结算一次。按积分的高低评优、选模、晋职、晋级、外出培训学习。教学一线、后勤、班子的积分不一致可按各组排名的顺序,按相应的人数比例并列排名次,同一样的名次一线教师优先,一线教师中班主任优先。积分在本校终身有效,在评优、评模、晋职、晋级时累计折算。
新调入本校教师积分按全校教师的平均分加基础分。班主任和校级优秀教师享受积分待遇。
五、积分的分支分配(详见各部门考核表和相关文件,积分方法有加分和减分。)
1、考勤10%,(方案有两个选其中一个)(1)按教育局绩效工资方案考勤扣分,病假2个工作日扣1分,事假4天之内1个工作日扣0.25分,超过4天每天扣1分,旷工1个工作日扣5分,婚假、丧假、产假、工伤等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安全10%(按学校的《事故处理的界定》执行)南店完小绩效工资岗位人员安全工作考核细则
本细则遵循南店中心完小安全事故界定及处理办法,每岗位人员10分
一、班子成员
(一)副校长(10分)每项2.5分
1、负责学校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督促排查校内所有房舍、活动设施线路的检查工作。(每月一次)
2、协助安监办召开安全会议,督导安全工作。负责好带班期间的安全管理。
3、协调考评小组做好各项岗位的安全评估工作。
4、抓好安监办、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的安全管理工作,并组织教师安全培训。
(二)教导处(10分)
1、协调安监办签订任课教师安全责任状。(3分)
2、抓好正常教学的相关安全工作,教学过程中不出现安全事故。(3分)
3、带班期间负责好各时段的安全管理工作。(4分)
(三)政教处(10分)
1、负责好班主任和团队的相关安全工作。(3分)
2、协助安监办签订班主任安全责任状。(3分)
3、带班期间负责好各时段的安全管理工作。(4分)
(四)安监办(10分)每项2分
1、负责制定各项制度、职责、预案等。
2、组织签订各部门的安全责任状,负责好带班期间的安全工作。
3、每学期组织好一至二次消防和地震演练活动。
4、上好安全教育课。
5、建立健全安全档案,保证材料齐全。
(五)总务主任(10分)
1、所进原料要有发货票、合格证、检验标签。(5分)
2、对检查组提出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整改。(3分)
3、保证安全物品的正常更换。(2分)
(六)总务副主任(10分)
1、确保师生饮食卫生安全,无有中毒现象。(4分)
2、与伙夫签订安全责任状。(3分)
3、督促伙夫持证上岗。(3分)
(七)办公室主任(10分)
1、协助副校长、安监办,做好安全检查评估工作。(5分)
2、制定安全工作细则评估表,每月统计分数。(5分)
二、班主任(10分)
1、加强班级安全工作管理,与本班学生签订安全责任状。(1分)
2、管理好学生的安全饮水问题,防止烫伤事故的发生。(1.5分)
3、监管好本班学生的课间、课内活动、杜绝打闹、碰撞事故的发生,禁止学生携带刀、枪、剑等危险物品,教育学生不准乱动电器开关。(1.5分)
4、学生有病及时就诊,并及时通知家长。(1.5)
5、组织好本班学生积极参加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练活动。(1.5分)
6、学校放假,要与本班学生家长签好离校手续。(1.5分)
7、加强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要求学生乘坐安全、车况良好、手续齐全的车辆。(1.5分)
三、任课教师(10分)
1、加强所任学科班级的学生安全管理,并与学生签订安全责任状。(4分)
2、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防止出现安全事故。(3分)
3、(体育教师)课前认真检查设施的使用情况,确保学生的安全。(3分)
四、值周教师(10分)
1、监管好三餐后的活动时间,禁止学生不正常的玩耍。(2.5分)
2、维护餐后的组织纪律,防止学生出现安全事故。(2.5分)
3、加强餐后的巡视工作,发现情况及时向带班领导汇报。(2.5分)
4、组织好走读生的安全离校,清点人数,选好路长,并目送百米。(2.5分)
五、餐厅保育教师(10分)
1、管理好学生就餐,不敲打餐具,不做恶动作,不玩耍不安全的物品。(2分)
2、由保育教师负责为学生打开水,防止烫伤事故发生。(2分)
3、就餐时出现安全事故,由餐厅教师承担责任。(2分)
4、与总务处签订安全责任状。(2分)
5、餐具每天按时消毒,做好消毒记录。(2分)
六、舍间教师(10分)
1、舍间教师与安监办签订安全责任状。(2分)
2、按时进行夜查,清点人事,维持秩序。(2分)
3、防止学生在宿舍乱动电器开关,不准玩耍尖锐器具、不准在宿舍玩火、弄火、携带火种。(2分)
4、安排好床铺,上下床要有秩序,防止摔伤事故的发生。(2分)
5、学生夜间有病及时就医,并第一时间通知家长。(2分)
七、保安人员(10分)
1、坚守工作岗位,按时接交办、24小时不断挡。(2分)
2、与安监办签订安全责任状,记好保安日志。(2分)
3、学生教师出校必须有请假条。(2分)
4、加强四防工作,及时处理校内偶发事件,巡视校内外周边环境,维护正常秩序,保护师生财产安全。(2分)
5、不准擅自脱离工作岗位。(2分)
3、师德10%(全校教职工统一标准)
4、常规工作70% 南店中心完小任课教师绩效积分管理办法(讨论稿)
任课教师除考勤10分、师德10分、安全10分外,教学部分参照分70分,分一下六部分,分别是: 1:课堂教学(20分)2:教科研活动(10分)3:常规管理(25分)4:工作量(5分)
5:教师素养(10分)
6:教学成绩(适合于春季学期,根据分数情况而定)考核细则 一:课堂教学(20分)
1任课教师必须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3分)
迟到、早退每次扣0.5分,旷课每节扣2分。2禁止教师不请假而私自调课。(2分)发现1次双方各罚0.5分,因私自调课而出现空堂的1次双方各罚1分。
3教师上课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3分)
若是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1次罚2分。4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做的有的放矢。(3分)
上课时如有“放羊式”或做与本课教学无关的事,每次扣0.5分。5教师不按教学计划上课,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由于主观原因未达到规定的合格率、优秀率。(4分)出现扣4分。
6任课教师必须树立“大教育”的观念,配合班主任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配合班主任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协助班主任认真管理好学生的纪律和卫生工作。(2分)出现一次问题扣0.5分。7经考核认定能认真履行所任的教学工作和兼职岗位,完成自己承担的工作量。(3分)不能履行的扣2分。
二:教科研活动(10分)
1、每一名教师每一学至少上一节公开课。(2分)没上的扣2分。
2、提倡教师互相学习,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2节,(外出听课、网上听课包括在内)并写好听课记载,完成任务的得2分,每少1节罚0.5分。
3、在评课活动中,公开课教师需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等情况进行说明。(0.5分)不说的扣0.5分。
4、教师培训 教师能按学校的安排参加各级组织的培训,取得相应的登记或培训结业证明。(2分)无故不参加的扣2分。
5、教师要勇跃参加各项教研活动,认真完成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2分)少参加一次扣0.5分
6、教师要学会制作,使用课件。在教研课上至少使用一次课件.(0.5分)音乐、体育可上拓展课。
7、鼓励教师进行校本课题研究,教师自己或与他人合作选定课题,制定实施步骤并有阶段性的成果的(实验过程记录、实验报告、研究心得、研究总结等)。(1分)
8、积极承担学校的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或研究课等,报名参加的每有一次加0.5分,选中的再加0.5分
三:常规管理(25分)作业(10分)
1、作业布置(2分):(每大周)
语文:
一年级:课堂作业(5次)、练字5次、听记5次、集词集句2次。
二年级:课堂作业(5次)、日记(2次)、练字5次、听记5次、集词集句2次。
三--六年级:作业(不少于3次)、日记三年级(4次)、4-6年级(5次);读书笔记每周不少于1次;练字5次,手抄报每月1份,单元习作每单元一次,随文练笔每学期8次。
数学:
一年级:课堂作业(5次)二--六年级:课堂作业(5次)、少一次扣0.1分。科学:三--六年级:课堂作业
美术:一--六年级:课堂作业
品德:二--六年级:课堂作业
英语:课堂作业(2次)
注:能够体现分层作业的该项加0.5分。
2、作业批改制度(4分):
(1)作业必须及时批改,适时采用情感式批语。一般情况下,作文必须在下次作文前批改好,其它作业在下次上课前批好发出,课堂作业必须当天完成及时批改,坚决杜绝只布置不检查批改的现象。(批改次数不够,少一次扣0.1分;作文少一次减1分)。
(2)重视错别字及错题的订正,教师要有批改记录,批改时一律用红笔批,批改符号要清楚统一,要写清批改日期,批语要用楷书。3-6年级每次教师精批一半,其余可指导学生批阅。但要保证学生最后有4篇精批作文。(批改达不到要求,每项减0.5分)。
(3)严格要求学生认真、按时、独立、整洁地完成作业,教师要严格检查作业份数,对无故缺作业的学生及时批评教育、补救,对抄写马虎的要重做。对作业潦草的学生,教师要进行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个别辅导。(1分)没有的不得分
(4)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化:。能让更多的学生找到自信,体验成功;使用评语鼓励,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0.5分
3、作业的规范(4分):
(1)作业必须保持整洁规范,不得乱涂或写与作业无关的字。写作业前要写清练习几第几题。语文作业要写清课题。
(2)作业必须用正楷书写,字迹清楚,1--2年级作业一律用铅笔,三--四年级数学作业可使用用铅笔,也可用钢笔。其他作业用钢笔。五--六年级作业均用钢笔或圆珠笔。教师要鼓励学生写好字。(3)作业必须按时完成,不准抄袭别人的作业,错误必须及时改正。
上述通过作业检查或作业展览的形式评分。酌情处理。
注:体育、音乐、美术、幼儿班、学前班等无作业的学科成立考核小组,由考核小组评定。
常规软件(10分)
1、每学期教师要合理制定教学计划,进度。期末写好个人总结等书面材料交教导处。(2分)每少一种扣0.2分。
2、辅导并填好优、学困生辅导记录。(1分)每少一次扣0.5分。
3、每学期一篇公开课教案、一篇说课稿、一篇听课心得。(2分)每少一篇扣1分。
4、每学期两次活动课并记录。(1分)少一次扣0.5分。
5、每学期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2分)没有不得分。
6、其它临时活动软件。(2分)少一次扣0.2分。
备课、教案(5分)
备课
1教师上课必须有备课,提倡超周备课。(1分)2备课要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不要拘于同一模式,备课要有节次,有目标要求,有主要过程,杜绝三言两语的备课。(1分)
教案
1自己要创新性的设计教案,不得照搬旧教案。(0.5分)2有全册备课、单元备课。(1分)
3课时教案步骤齐全(有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板书设计、课堂小结)(1分)
少一项减0.5分,不按考核要求填写每项减1—2分。4书写必须规范、工整,作图简洁、清晰。(0.5分)上述不按要求不得分
四、工作量(5分)
①工作量达到学校教师人均工作量(5分)每超一个标准课时加0.5分,每缺一个标准课时扣0.2分。
②教师标准周授课时数:
小学32-44。
教师积分制考核对教师标准周授课时计算方法是:
语文、数学教师代两个班为一个标准工作量;小学英语学科按代四个班为一个标准工作量,不再增加跨年级课时。
小学其它学科均按语文、数学的最高基数44节的标准进行核定,不再增跨年级或学科课时。
课时不足的教师,可安排课外兴趣小组、学科培优转差等其它工作。
五、教师素养(10分)
1、教师要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会议、学习和大型活动(如周末会、升旗、业务学习、评课等),(4分)
会议迟到、早退一次扣0.1分,会议事假一次扣0.5分,会议病假一次扣0.2分,活动事假一次扣0.5分,活动病假一次扣0.2分。旷会或活动的一次扣2分。(请假除外)
2、教师有事必须履行请(销)假手续,批准后方可离开。(1分)不履行手续每次扣0.5分。
3、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应做到周周进行,学习形式分为集中学习和教师自主学习,学校集中学习政治、业务每学期各两次,其余时间以教师自主学习为主。(2分)每学期2000字每少500字扣0.5分。
4、积极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并做好笔记。(2分)每学期1000字每少500字扣0.5分。
5、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并做好笔记。(1分)每学期1000字每少500字扣0.5分。
六、教学成绩
教学成绩奖罚对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教师的学年末成绩进行,奖罚执行平均分加“两率”(优秀率、及格率)的评价方法。
一:一至五年级:
(1)平均分以前五年各校的本学科平均成绩作为标准,单科成绩每提高1分加1分,每下降1分罚0.5分,不足1分的四舍五入。
(2)优秀率以前五年我校的本学科平均优秀率作为标准,单科优秀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加0.5分,每下降1个百分点罚0.2分,不足1个百分点的四舍五入。
(3)及格率以前五年我校的本学科平均及格率作为标准,单科及格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加1分,每下降1个百分点罚0.5分,不足1个百分点的四舍五入
二:品德、科学学科的学年末成绩考察,出课本原题,及格即可,每下降1分罚0.5分,不足1分的四舍五入.三:幼儿班、学前班、美术、音乐、体育学科的学年末成绩考察,教啥考啥, 分三个等级,一等相当于考察科最高的,二等相当于考察科中间的,三等相当于考察科末尾的。考察成立考察小组。
四:年级几科主课的学年末成绩全获奖,奖励班主任10分.五:每班末位的一名学生语、数、外都及格奖三位教师每位10分。学校根据上一年升学考试成绩定出班级部分学科单科学困生一名,(初始学科不定)如果下次升学考试达到及格奖励任课教师10分。以上两项奖励不重复奖励。
南店中心完小 2013年12月
六、领导组织
1、领导小组 组长:陈玉国
副组长:武万民 韩全
刘国远、于振文、任广才、宋志国、王青树、张贵义、韩凤丽、吴艳青、王少纲
2、南店工作小组
(1)杨国金、陈子义、李玲、、石广生、(2)张国庆、孙晨、韩宗云、龙玉芳、牟广臣
舍间教师职责(70分)
(每项分值7分)
1、爱岗敬业,爱生如子,语言文明说话和气全心全意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小学生那个)
2、星期天学生返校按时接待学生,以报道的学生不准外出,有事需要出校园的必须有班主任的批条。
3、行李整齐均匀平整,床铺干净被褥整齐,床面无垃圾。
4、地面干净床下无垃圾,橱柜摆放整齐无尘土。
5、窗台、玻璃干净,墙壁无尘土,廊道干净。
6、按时消毒,开窗通风,睡前学生不许吃东西
7、按时管理起床,舍内不喧哗,不打闹。
8、教育学生按时就寝,不串铺,不拿别人东西。
9、不准学生穿鞋上床,鞋摆放整齐有序,指导学生正确睡觉的方法,学生有病及时通知班主任和学生家长。
10、学生进出舍间要轻声漫步缓行,培养良好的习惯。
保安、门卫职责(70分)(每项分值10分)
1、保安、门卫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做好防火、防盗、防破坏、防事故的四防工作。
2、维护好校内交通安全,坚守工作岗位,24小时不断岗。
3、禁止教师、学生随便出入校园有事外出凭请假条出入,并做好记录。
4、协助值周教师护送走读生离校,早操、间操及时开关大门,并站在路口巡视车辆、危及人身安全的可疑人员。
5、星期日轮流上岗禁止学生出校,维护学生在校的安全。
6、阻止学生家长随意进教室会见学生出入学校人员携带物品要认真查看。
7、记好保安日志(来人、来车)。值班室要保持清洁卫生,物品摆放有序玻璃干净。
食堂管理
(52.5分,前1-3项每项2.5分,4-18项每项3分)
1、能合理安排学生膳食,三餐饭菜搭配得当,饭菜可口,有食谱。
2、能勤俭办好食堂,并能做到师生吃好吃饱,无铺张浪费。
3、对食堂物品能做到心中有数,增减物品有记载。
4、能把好食物入餐关,储存的食品能经常检查,发现变质的食品蔬菜等能及时处理并有记载。
5、做好食品留样品偿工作,并做好记录。
6、能做好督促检查伙房师傅搞好室内环境卫生,餐具卫生。
7、发现入餐问题能及时向校领导报告并能协助领导给予解决。
8、能管理好伙房用的一切物品,无无故丢失或损坏的现象发生。
9、督促检查炊事员做好本职工作,发现问题能及时给师傅提出,及时解决。
10.做好学生分放食品的管理(奶、蛋、果)。
11、禁止陌生人和与食堂无关人不能进入灶间。
12、能经常对炊事员进行防盗、防火、防电教育
13、无变质、过期、异味食品入餐。
14、下锅食品能做到足斤足两,不克扣不超算。
15、能在特定情况下管理好教师就餐秩序。
16、多余的饭菜能及时存入冰柜,生熟食品分开,否则扣1分。
17、经常对储菜窖进行检查,保持菜窖卫生清洁,按要求放置蔬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8、定期组织召开师生生活会,不组织不召开扣1分 服务质量 服务态度(17.5分 每项2.5分)
1、能严把食品出库关,发现变质、过期、异味食品能及时处理,处理不了的能主动向校领导汇报。不处理不汇报每发现一次扣1分
2、文明服务,礼貌待人,对师生提出的伙食问题能给及时解决,解决不了的及时向领导汇报,协助领导尽快妥善解决,让师生满意。
3、能明确自己的工作责任,勇于承担工作中的失误并及时纠正或主动向他人道歉。
4、能照章办事,并能妥善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5、能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热情接待,耐心解答,态度和蔼,细致周到,严谨负责,办事公道。
6、工作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及学校的各项制度,作风正派,廉洁自律。
7、严格遵守并执行食品卫生制度。食堂内有防蝇、防鼠措施。奖罚: 奖 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出工出力。罚:
1、缺乏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差,师生反映较大扣1.5分。
2、在检查中发现的食堂问题没有如实向领导反映,造成影响扣2分。
3、没按工作职责办事或拖延学校领导交付的工作一次或拖延一天扣1分。
4、食堂卫生本校检查不合格,物品摆放杂、乱、脏每出现一次不合格扣1分。
5、食堂物品管理不善,造成丢失或损坏扣1分。
卫生管理:
20分(各2.5分,)
1、餐厅地面餐后做到一扫一拖,用具一餐一洗,做到桌净地洁。
2、灶台上无杂物,台面干净,就餐后餐具做到及时清洗消毒,放回原位。
3、案板用后清理干净盖好,橱内用具摆放有序。
4、墙砖、门、门框、窗框、水池经常保持干净,工作台下无死角,无杂物。
5、天花板每学期擦一次,保持板面干净,墙上无灰挂,无尘土。
6、墙上无乱挂、桌上无乱放,抹布经常干净。灶房用煤堆放整齐地面干净。
7、机械用后保持干净,做到表面无 面 粉,堂内无面快。
8、玻璃明亮,窗台无尘土。常规工作:30分(每项各3分)
1、工作前必须更衣,佩戴工作帽和口罩。工作时不吸烟,不随地吐痰。
2、严格遵守备餐就餐时间,做到生熟食分开处理。
3、按时上下班,下班前关好食堂门窗,切断电源,做好防火防盗工作。
4、服从后勤主管或管理员的工作安排。
5、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工作,加工蔬菜必须按一捡二洗三切的顺序进行操作,肉类清洗后血、毛、污。若不按规程操作,每发现一次扣 1 分。
6、严格按师生食谱备餐,饭菜供应及时,保质保量,师生满意。
7、洗好切好的食品不落地存放。若落地存放,返现一次扣 1 分。
8、做到粗粮细作,主副食可口。
9、食堂内物品摆放整齐,有序
10、能及时处理就餐人员剩余饭菜,无浪费。
服务质量、服务态度:20分(1——2项各2.5分、其余每项各3分)
1、能平等对待每一位师生。
2、无变质食品入餐。
3、能主动监督进入食堂的主副食原料,过期、异味,变质食品严禁使用,确保师生食堂米面肉等食品的卫生安全。
4、能勤俭节约,爱护公务。
5、文明服务,礼貌待人,做到主动热情、耐心,态度和蔼,语言文明。遇到矛盾能妥善解决,做到不打不吵。
6、能集中精力,认真负责,若有不慎出现差错,能立即改正并主动道歉。
7、能做到对散落在窗口的饭菜及时清理,掉入盛具外带食品不得在让师生食用。奖罚:奖
1、能积极参加后勤组织的劳动,出工出力。
罚:
1、饭菜每出现一次不熟扣 1 分。
2、食堂食品物品不准外带,若发现外带每次扣3 分。
3、由于人为原因造成不能按时开饭的扣 1 分。
4、不办理师生反映的该办理的工作,能办不办的扣 1 分。
5、食堂卫生、物品摆放经 检查不合格。出现一次扣1 分。
6、餐具不洁净,经检查不合格出现一次扣 1 分。
7、物品管理不善丢失扣 1 分。
8、上卫生间穿工作服发现一次扣 1 分。
9、工作期间不穿工作服,不带戴卫生毛帽、口罩扣 1 分。
10、工作完成一般,有很大失误,造成不良影响扣 2 分。
11、工作期间不合作,发生口角扣 1 分。
水房管理(21分各3分)
1、节假日开学加水前,排出水炉存水,然后再注入新水,保证师生饮水安全。
2、开水供应及时,保证师生在校能喝上放心的开水。
3、水炉附近不存放干柴、碎纸等。用火后,严格检查用火点,以防隐患。
4、节假日上好锁。
5、学生在校就寝后,及时关闭水房照明灯并上好锁。
6、定期清理水箱存水。
7、坚守岗位,保证烧水时间和学生就餐用水。
8、严禁陌生人进入水房。卫生管理(21分各3分)
1、屋内卫生三餐后要及时清理,做到地面干净无存水,无垃圾。
2、屋内无积灰。
3、墙壁无灰挂。
4、水炉表面无尘土。
5、及时清理垃圾。
6、水炉用煤不乱堆乱放,做到堆积整洁。勤务工作(12分各3分)
1、校内线路、电源发生问题能及时处理。
2、负责本校供水供电设备的安全检查,维护保养,发现问题能及时处理。
3、校内电源线路能做到开学初进行一次安检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校领导并能协助解决。
4、保证校内力所能及的水电维修。服务质量 服务态度(16分各3.2分)
1、文明服务,礼貌待人。对待学生态度和蔼,语言文明。
2、能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在师生遇到困难时能做到有求必应,能办的事毫不推卸。
3、能主动做好本职及相关的工作。
4、能妥善处理好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5、能集中精力,认真负责,若有不慎出现差错立即改正并主动道歉。奖罚 奖
能积极主动参加后勤组织的统一劳动。罚
1、开水供应不及时,影响师生用水扣1.5分。
2、拖延学校领导交付的工作扣1分。
3、在本职工作范围内,师生反映的该办的事或能办的事而不办扣1分。
4、水房卫生检查不合格,每出现一次扣1分。
5、水房物品管理不善,造成丢失的扣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