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尧都区农村能源硕果累累
尧都区农村能源硕果累累
近年来,尧都区先后实施了新农村、中央扩大内需、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沼气建设项目,累计建设户用沼气近6000户,辐射全区14个乡镇150多个村,辐射率达到40%。筹建区域服务站一处,村级服务网点17处,正在实施的大型沼气工程两座,小型沼气项目两座。农村能源事业的建设,对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推动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一、靠制度办事,全面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建设
尧都区农村沼气建设几年来经过不断探索,目前已形成体系化管理模式,并以区政府办文件形式下发各乡镇,体系化建设总体要求是:户用沼气建设项目由区农委法人总负责,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所有沼气灶具及管件,建池使用的水泥,均采用招投标制,推进专业施工,严格资质条件,推进施工时与施工方签定合同,竣工验收合格后付给工资,严格实行验收报账制。依据“班子团结,群众积极性高,条件适宜”的原则,我们通过艰辛努力、扎实工作,完成2007年新农村户用沼气项目1862户,2009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沼气建设项目245户,中央扩大内需项目2200户,使用率达到75%以上;2010年国债项目800户,新农村建设项目1000户。经计算全区农村户用沼气每年可节省折标准煤750吨,减少 CO2排放2000吨,减少SO2排放15吨。
二、依托规模化管理,积极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
为解决规模化养殖企业畜禽粪便污染环境的问题,造福周边村民,实施了两个大型沼气工程项目。一是临汾市中德养殖有限公司500立方米大型沼气工程,该项目总投资238.6万元,其中:省级补助120万元,市级配套23.7万元,地方配套及企业自筹118.6万元,该项目施工方为青岛天人环境有限公司,现已进入调试阶段。另一项目是临汾市彦畅春养殖公司500立方米大型沼气工程,该项目总投资230万元,其中:省级补助100万元,市级配套23万元,地方配套及企业自筹130万元,该项目施工方为哈尔滨良大实业有限公司,现已进入基础施工阶段。
为进一步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分别在贾得乡东亢村梓林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县底镇杜村腾发食品有限公司实施100立方米小型沼气工程项目,项目总投资40万元,由临汾嘉道昌安装公司建设实施。
三、装备先行,目标管理,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沼气项目“三分建,七分管”,服务体系建设十分重要。尧都区沼气综合服务站已挂牌营运,有沼气技工80名,其中高级技工20名。服务站下设有办公室、应急服务部、配件供应部、器械室、办公面积约380余平米,现已配备应急服务车一辆,摩托车2辆,配有应急服务所用的防护服、防毒面具、工具箱、靴子、气泵、检测仪等维修服务工具,全面承担全区各村级服务网点实施管理,开展技术轮训、巡回检查、配件供应、大修服务、试点示范、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服务。我区已组建村级沼气服务站17处,各村级服务站统一制作版面、牌子、柜台、货架、集中购置办公桌椅等,配备抽渣车,检测仪、部分配件、维修工具。
四、深度挖据,综合利用,进一步延伸新能源综合效益
为进一步挖掘沼气资源潜力,提高沼气综合利用效益,结合我区实际圆满完成了两项“三沼”综合利用试验。一是在贺家庄乡贺家庄村利用沼渣在土窑洞中栽培双孢菇,试验表明:采用沼渣、牛粪各半的培养料,可增产9.6%,每洞增产94公斤,增收658元。二是在大阳镇上阳村利用沼液喷施苹果。试验表明:百叶鲜重增加14.19%,叶片厚度增加25.66%,新梢长度增加29.5%,着色度提高15.6%,果形指数提高5.95%,含糖量提高了16.4%,硬度提高24.3%,平均单果重提高了16.8%,平均亩产量提高17.2%,亩增效益1500元。同时,沼液具有杀虫作用,减少农药使用量10%,每亩减少农药投资15元。试验的成功增加了农民收入,极大地促进了我区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为开拓农村新能源建设,我区分别在贺家庄乡李家庄村、大阳镇坡子村、一平垣乡一平垣村建设实施太阳能路灯项目40盏;在贺家庄乡李家庄村组织推广炕连灶48户。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六日
第二篇:尧都区农村能源硕果累累
尧都区农村能源硕果累累
近年来,尧都区先后实施了新农村、中央扩大内需、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沼气建设项目,累计建设户用沼气近6000户,辐射全区14个乡镇150多个村,辐射率达到40%。筹建区域服务站一处,村级服务网点17处,正在实施的大型沼气工程两座,小型沼气项目两座。农村能源事业的建设,对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推动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一、靠制度办事,全面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建设
尧都区农村沼气建设几年来经过不断探索,目前已形成体系化管理模式,并以区政府办文件形式下发各乡镇,体系化建设总体要求是:户用沼气建设项目由区农委法人总负责,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所有沼气灶具及管件,建池使用的水泥,均采用招投标制,推进专业施工,严格资质条件,推进施工时与施工方签定合同,竣工验收合格后付给工资,严格实行验收报账制。依据“班子团结,群众积极性高,条件适宜”的原则,我们通过艰辛努力、扎实工作,完成2007年新农村户用沼气项目1862户,2009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沼气建设项目245户,中央扩大内需项目2200户,使用率达到75%以上;2010年国债项目800户,新农村建设项目1000户。经计算全区农村户用沼气每年可节省折标准煤750吨,减少 CO2排放2000吨,减少SO2排放15吨。
二、依托规模化管理,积极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
为解决规模化养殖企业畜禽粪便污染环境的问题,造福周边村民,实施了两个大型沼气工程项目。一是临汾市中德养殖有限公司500立方米大型沼气工程,该项目总投资238.6万元,其中:省级补助120万元,市级配套23.7万元,地方配套及企业自筹118.6万元,该项目施工方为青岛天人环境有限公司,现已进入调试阶段。另一项目是临汾市彦畅春养殖公司500立方米大型沼气工程,该项
目总投资230万元,其中:省级补助100万元,市级配套23万元,地方配套及企业自筹130万元,该项目施工方为哈尔滨良大实业有限公司,现已进入基础施工阶段。
为进一步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分别在贾得乡东亢村梓林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县底镇杜村腾发食品有限公司实施100立方米小型沼气工程项目,项目总投资40万元,由临汾嘉道昌安装公司建设实施。
三、装备先行,目标管理,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沼气项目“三分建,七分管”,服务体系建设十分重要。尧都区沼气综合服务站已挂牌营运,有沼气技工80名,其中高级技工20名。服务站下设有办公室、应急服务部、配件供应部、器械室、办公面积约380余平米,现已配备应急服务车一辆,摩托车2辆,配有应急服务所用的防护服、防毒面具、工具箱、靴子、气泵、检测仪等维修服务工具,全面承担全区各村级服务网点实施管理,开展技术轮训、巡回检查、配件供应、大修服务、试点示范、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服务。我区已组建村级沼气服务站17处,各村级服务站统一制作版面、牌子、柜台、货架、集中购置办公桌椅等,配备抽渣车,检测仪、部分配件、维修工具。
四、深度挖据,综合利用,进一步延伸新能源综合效益
为进一步挖掘沼气资源潜力,提高沼气综合利用效益,结合我区实际圆满完成了两项“三沼”综合利用试验。一是在贺家庄乡贺家庄村利用沼渣在土窑洞中栽培双孢菇,试验表明:采用沼渣、牛粪各半的培养料,可增产9.6%,每洞增产94公斤,增收658元。二是在大阳镇上阳村利用沼液喷施苹果。试验表明:百叶鲜重增加14.19%,叶片厚度增加25.66%,新梢长度增加29.5%,着色度提高15.6%,果形指数提高5.95%,含糖量提高了16.4%,硬度提高24.3%,平均单果重提高了16.8%,平均亩产量提高17.2%,亩增效益1500元。同时,沼液具有杀虫作用,减少农药使用量10%,每亩减少农药投资15元。试验的成功增加了农民收入,极大地促进了我区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
为开拓农村新能源建设,我区分别在贺家庄乡李家庄村、大阳镇坡子村、一平垣乡一平垣村建设实施太阳能路灯项目40盏;在贺家庄乡李家庄村组织推广炕连灶48户。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六日
第三篇:农村能源
2010至2020中国新 农村能源战略构想
【摘要】:
我国农村能源利用现状存在诸多问题,农村清洁能源建设虽有发展却也力度不足,而且建设格局不平衡。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充分考虑环境因素,让当地农村中可利用的清洁能源最大可能的为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服务,但是首先更应着重解决农民的生活用能。当然,这一切都要靠广泛动员全民的行动。
【关键词】: 农村能源、清洁能源项目、环境气候
一、农村能源内涵
农村能源是国家能源系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定义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农村能源即农村地区的能源,包括商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广义的农村能源则是针对第三世界国家农村地区因经济不发达和商品能源供应欠缺而不得不依靠当地可再生能源的现象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其实质是指农村地区的能源问题。
二、农村能源对环境气候的影响
我国农村能源问题与环境问题息息相关。
一方面,农村能源的结构和利用方式不当、能源需求快速增加,给农村生态环境造成压力。另一方面,农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可促进畜禽粪便、秸秆的农业和农村废弃物的有效利用,从而有效改善农村环境和促进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长期以来,我国农民生产生活用能十分低效,不仅消耗了大量生物质能和原煤,也造成了农村地区的能源短缺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随着农村社会结构转型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中国农村能源消耗增长将十分迅速,从而加剧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开发农村新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则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效途径之一。
中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关系到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持续安全的能源供给是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基本保证,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有效手段。因此,发展农村能源以促进农民增收、生活质量提高和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一直是国家解决“三农问题”重要载体和切入点。在全球应对金融危机、国内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历史时期,中国农村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的相关研究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农村能源是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基本资源,其开发和利用必须结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我们应更强调未来新农村能源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在分析现状的前提下结合经济等效益作出农村能源战略构想。
三、我国农村能源现状及存在问题
2007年,中国农村能源消费总量达到7.27亿吨标准煤,其中58.7%(4.27亿吨)来自国家商品能源供给,其余来自非商品能源开发。
2007年全国农村生活终端能源消费量3.4亿吨标准煤,其中商品性能源占23.2%,非商品能源占76.8%。秸秆和柴薪是主要的非商品能源,对非商品性能源贡献率分别为60%和35%。煤炭和店里则是主要的商品能源,对商品能源贡献率分别为62.6%和22.4%。新能源中太阳能对农村终端能源消耗贡献率为1.6%,沼气为2.1%。从不同地区来看,西部地区非商品能源总量、人均量和比重远远高于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秸秆柴薪对生活用能贡献率高于中东部地区,但是店里、成品油和液化油等优质能源的贡献率则远远大于中东部地区。该年农业生产用能约3.8亿吨标准煤,主要源于商品能源,包括煤炭、焦炭、电力和油品,其贡献率分别为62.4%、5.9%、5.4%和17.3%;非商品能源主要为薪柴,对生产终端用能贡献率仅为9.1%。
由于农村和农业能源保障的有限性严重低于城市和工业,中国农村长期缺乏基本商品能源服务,农村地区主要依靠当地可获取的生物质能满足日常生活用能需求。经过30 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农村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乡镇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商品能源需求,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商品能源消费不断上升。
2011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农村居民烧柴薪(含秸秆)为主的占47%,烧煤为主的占24.5%,用电为主的占19%,用天然气及沼气为主的占6%,其他占3.5%。我国农村居民在能源消耗上依然烧柴薪和煤为主。
在柴薪利用上,我国农村居民目前主要是靠直接燃烧的低效率方式获得生活和生产用能,这种低效的利用方式不仅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大量排放的温室气体对日益变暖的全球环境更是雪上加霜。由此也有森林破坏、水土流失、酸雨和荒漠化现象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
三、清洁能源项目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二十一世纪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有三种,原油、天然气及煤炭。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假使按目前势头发展下去,不加节制,那么,地球上这三种能源供人类开采的年限分别只有四十年、五十年和二百四十年了。对于我国,改善农村能源是一项重要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加快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广大农村是可再生资源的宝库,清洁能源的各种形态,包括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能等,都有很丰富的蕴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发展的方针,通过先后实施了“光明工程”、“农网改造”、“水电农村电气化”和“送电下乡”,积极发展农村沼气、秸秆发电、小水电、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改造农村电网,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用能条件,解决了3000多万农村无电人口及偏远地区的用电问题。
我国沼气技术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70世纪80年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主要满足于农村居民生活用能,“十五”期间,农村沼气进入健康稳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全国已累计推广农村沼气近2650万户,年产沼气达102亿立方米;建成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约2.66万处,总池容285万立方米,年产沼气达3.56亿立方米。在大中型沼气工程模式中,利用沼气技术将畜禽排泄物处理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在获得沼气的同时,还能生产高效有机肥,促进生态农业建设和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有效控制畜禽粪便污染空气和水资源,改善农村周边环境。目前围绕农村沼气池,某些地区已近形成了‘猪—沼—果’、‘猪—沼—稻’、‘猪—沼—菜’等多种循环经济链条,提高了农业生产转化率和物质循环率。
但是沼气发展也有不少问题。大规模养殖搞沼气,面临着输送和使用上的问题。并且农村劳动力流失,而沼气池需要劳力清理更新原料,这项脏活累活很难找到人做。此外还有沼渣沼液的处理、安全问题。大多地区后续管理维护跟不上,重建轻管问题较突出,沼气池自然损坏,病池,停用池逐年增加。
我国风能资源十分丰富,理论上可开发总量为32.26亿千瓦,可开发利用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76%,主要分布在长约5000公里的“三北”,即华北、东北、西北的风带上,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为10亿千瓦左右,相当于1996年全国年发电总装机容量的3倍多。我国风电连续三年翻番增长,2006至2008年风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267、605、1217万千瓦,2009年装机容量突破2200万千瓦,居世界第三。目前某些地区建立起风力提水灌溉工程,风力提水机随着自然风速的大小带动提水机提水,然后通过地下街前工程将谁引到高处的蓄水池达到灌溉的目的。它只消耗风力,不需要任何能源。
我国太阳能资源也非常丰富,理论储量高达每年1.7万亿吨标准煤,可开发利用的潜力也非常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太阳能利用率越来越高,太阳灶、太阳温棚、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发电等技术越来越具有实用性。2009年国家陆续出台了太阳能屋顶计划,金太阳工程等诸多补贴扶持政策。太阳能的主要问题是价格,需要政府大量补贴才可能普及到民生用途。目前太阳能成本较高,再有其他选择情况下,未必会考虑到太阳能的推广。
我国大部分农村山多、水多,水电资源十分丰富。大型水电可以由国家来建设。但是一些小水电资源和一些地域较偏的区域小水电,受到投资回报率和电网的限制,尚无法开发利用。截至2005年底,全国建成小水电站4.7万座,装机容量达3800万千瓦,年发电量1200亿千瓦时,分别占全国水电装机和发电量的1/3,占世界小水电的一半。全国1/2的国土、1/3的县市、1/4的人口主要依靠小水电供电,累积解决了三亿人口的用电问题。星罗棋布的小水电站给广大农村带来了光明。小水电在满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要的同时,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地方财政增收、农民脱贫致富,保护生态、改善环境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全国小水电发电量相当于每年少用400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一亿吨,每年减少森林砍伐13万公顷。
生物质能是我国目前农村主要的能源之一,其开发与利用是农村用能的重点。据测算,我国资源相当于50亿吨标准煤左右,是目前国内总耗能的2.5倍左右。秸秆、人畜粪便、谷壳等都属于生物质能。农作物秸秆年产量约6亿吨,除去用于饲料、肥料和其他工业原料外,至少有一半可用于生物质能开发和利用。生物质能具有可再生性、低污染性、广泛分布性以及总量十分丰富的特点。近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石油价格不断上升等问题的出现,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质能的开发和利用,政策措施逐渐完善,产业步伐明显加快,成效日益显著。在国家新能源政策的鼓励下,对生物质发电可再生资源及环保又能带动农民增收的积极意义,各地方的认识几乎一致。但是目前生物质能发电面临着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和效益低下的问题。在燃料成本高,人力成本高以及政策扶持不到位等因素下,几乎所有的生物发电项目都陷于亏损的尴尬境地。农村生物能源利用存在着诸多问题。第一,对开发生物能源战略意识认识不清,发展生物能源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对减排温室气体的意义没有得到充分的、广泛的熟悉。有的地区没有编制生物能源的长远计划。其次,政府激励政策不够,财政投入不够。最后,技术开发能力和产业体系薄弱,缺乏技术研发能力,设备制造力弱。
作为一个拥有近8亿农村人口的农业大国,中国农村能源系统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宣传力度不够,认识不到位。部分农民对农村能源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大量秸秆作物不能还田,有些地区垦荒铲草的现象更是普遍,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农村生态进一步恶化。对于国家给予补助、补贴的农村能源项目,一些农民持观望态度,消极对待,错过了发展的大好时机,这影响了农村能源的综合建设步伐。其次,农村能源管理薄弱。部分地区农村能源设施推广的少,利用的少,建造的少,保存的少,设施管理和核技术管理环节薄弱。第三,农村能源消费单一,利用效率低下。有些地区在农村能源消费中,生物质能利用消费比例占很大,新型清洁能源利用占比率很小,能源结构单一,对生态环境保护产生巨大压力。旧式炉、灶、窑等对原料燃烧不充分,散热严重,能源利用率低下既浪费能源、破坏农业生态,又造成大量环境污染。最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力度不大,专业技术人员偏少。物质气话、液化、固化利用,速生、丰产薪炭林的营造及其合理采薪、永续利用,太阳能热水、采暖、干燥、种植、养殖,以及太阳能光伏电源等技术和产品的利用、风能等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尽管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受资金、技术、环境诸方面的原因,并未充分发挥作用。
四、战略构想
我国农村能源利用现状存在诸多问题,农村清洁能源建设虽有发展却也力度不足,而且建设格局不平衡。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充分考虑环境因素,让当地农村中可利用的清洁能源最大可能的为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服务,但是首先更应着重解决农民的生活用能。当然,这一切都要靠广泛动员全民的行动。在分析了我国农村能源利用现状和清洁能源项目建设现状以及它们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之后,在着重考虑环境气候因素的前提下,展望未来若干年我国农村能源建设,可以作出下面的一些构想:
(一)、增加宣传力度
能源建设的主力军在广大农民,能源建设最终的成效有多大也取决于农民,必须要动员他们积极为美好家园的建设而不懈努力;必须提高他们对清洁能源项目建设的高度地理解和认同;必须让广大农民提高节能减排的意识。胡锦涛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生态与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因此,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综合解决中国农村的能源问题和加强环境及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建设提供了良好契机。
(二)、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如果没有技术的创新与最佳应用,并且做到高效率,我们不可能做到获得当地能源最大可能的利用。国家应培养扩大相关技术人才并鼓励下乡支持当地清洁能源建设。
(三)、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建设项目
政府应该加大支持,并且加大对贫困乡镇新能源建设扶持资金倾斜力度。首先,我们必须走农村能源的绿色之路,用绿色的方法解决问题,绝对要考虑环境因素。在此前提下,在广大农村因地制宜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建设必能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并且,在上述中的沼气工程,太阳能,风能,小水电,生物质能的项目应着重发展。特别是小水电和沼气工程。
(四)、“化面为点”建设新能源项目
关于新能源项目建设,应该“化面为点”,以乡镇为基点,针对不同点因地制宜最大程度的建立起新能源项目,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在治“点”的时候,必须结合考虑环境,在不破坏或者有利于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建设。此外,针对“点”有必要在当地建立完整的新能源建设体系,该体系包括新能源项目的建设、运转、维护、安全管理等等各方面的指导和服务。各点攻破,一个面上的成效也就显现出来,最终会取得良好效果。
五、结语
农村能源建设关系重大。农村能源在国家能源战略中举足轻重,因为我们要解决数亿农民的生活生产用能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关系到国家农业生态文明的建设。农村能源建设需要广大农民,需要政府,需要全社会的不懈努力。全国人民都行动起来,沿着绿色之路,建立清洁高效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论农村生物能源的利用》 朱忠贵
新疆农垦经济
2009(12)
2、《农村能源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赵志莲 山西省昔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3、《新农村建设中的能源保障和环境保护》 田利东、郑文彤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3)
4、《农村能源的绿色解决方案》 吉喆、杨新洪
财经界(学术)2010(15)
5、《农村能源综合建设问题与对策》 吕士海、潘玉落、聂亮
现代农业 2009(6)
6、《农村新能源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陈红娥、宋斌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0(11)
7、《新能源新农村》
曲哲
中国农村科技 2009(8)
8、《新农村能源站模式与循环农业发展》 中国沼气学会秘书处 中国沼气 2010,28(5)
9、《开发利用农村新能源发展农村节能减排》
尹俊华、李强、王敏、白祖国
安徽农学通报 2011,17(21)
10、《农村能源项目建设情况调查》 李文博 甘肃金融 2010(10)
11、《小沼气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大发展》 中共甘谷县委 甘谷县人民政府
12、《中国农村能源政策:回顾与展望》 朱四海 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13、《农村新能源利用现状调查》 梁睿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0(22)
14、《中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化高端论坛》
主编
冯之浚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7年1月第一版
15、《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政策报告——能源环境与发展》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0年3月第一版
第四篇:尧都区政府工作报告(2009)
——2009年6月26日在尧都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上
区长 陈怀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我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明确发展思路,谋求科学发展,共建和谐尧都,迈出坚实步伐的一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依靠全区人民,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区经济社会呈现出平稳发展、协调推进的良好局面。
——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68亿元,增长14.6%;工业总产值完成231.3亿元,增长26.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7.2亿元,增长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57.9亿元,增长2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2.9亿元,增长20.9%;财政总收入完成22.97亿元,增长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26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5430元,增长10.5%。
——安全稳定全面加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监管制度和目标考核制度。建立了区安全生产培训中心,培训高危行业管理人员1500余人。大力开展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共排查各类生产经营场所5700余处,排查隐患1.8万余条,依法取缔179处,对11座煤矿实施了关闭。加大涉爆物品整治力度,查处涉爆案件27起。严厉打击私采滥挖,炸填非法坑口2601处,抓捕犯罪嫌疑104人,批捕103人。核查举报案件130起,查实处理86起,兑现奖金130万元。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杜绝了3人以上较大事故。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开展大接访活动,奥运安保和“平安尧都”创建成效显著。
——结构调整扎实推进。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粮食总产达20.6万吨。按照“以园区建设推动农业调产,以连片建设带动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双孢菇、大棚蔬菜等一批优势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段店千伏养鸡、吴村林下养鸡等一批养殖园区成功起步,亿佳美、福阳果业等一批贮藏加工龙头企业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60个试点村和重点村扎实推进。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1万人。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临汾热电、同世达和光宇电源等一批续建项目进展顺利,志强钢铁、威顿水泥等一批新建项目竣工投产。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完成了仙洞沟景区总体规划,尧陵景区修复一期工程全面竣工,金都花园大酒店、世纪鼎圣临北站台等一批酒店和物流企业投入运营。
——城乡设施明显改善。东城建设扎实推进,“两路一街”竣工通车,27万平米还迁房工程启动建设。完成“村村通”工程160.3公里,硬化城市小街小巷406条,龙光线、洪西线改造工程全线完工。国道309、省道临午线、城市西北环及滨河东区征地拆迁圆满完成。绿化造林2.6万亩,建设生态园林村20个、园林单位50个,完成东外环两侧22.7公里绿色长廊和尧陵旅游公路5.6公里绿化工程。新建农村饮水工程9处,解决了26个村、2.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2700个。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拆除违法建筑50万平米,清运垃圾25.7万方。市区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32天,同比增加27天,空气质量综合污染指数为2.01,同比下降28.8%,在全国重点监测的113座城市中排名由101位前移到49位。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了“两免一补”,城市义务教育免除了学杂费。完成了58所学校校舍维修、132所学校供暖改造工程,二中新校区前期筹备工作顺利启动。新建改建村级卫生所10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0个,275个村级卫生所顺利达标。38.2万农村群众参加新型合作医疗,1.1万农民家庭享受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开发就业岗位8000个,政府出资购买公益性岗位400个。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和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扩面工作顺利推进,新增农村低保户6203户。启动实施1280户地质灾害移民搬迁工程。完成6230户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扎实推进村务公开,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工作圆满完成。和谐社区建设成效显著。科技、文化、司法、武装、双拥工作深入推进,普法教育、全民健身、爱国卫生、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监察、审计、统计、粮食、供销、档案、气象、地震、人防、民族宗教、外事、慈善救助、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等不断加强。组织社会各界为南方冰冻灾区捐款27万元,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991万元。区政府向全区人民承诺的10件实事完成9件,1件正在实施。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面对多种困难和挑战,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鼎力支持、关心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工商界朋友,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公安干警、武警官兵、驻临部队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2009年工作总体部署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应对金融危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今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较为困难的一年。经济形势非常严峻。受金融危机影响,主要工业品价格持续走低,产量急剧下降,企业多数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利润减少,亏损增大,生产经营非常困难;生产总值增幅回落,财政收入大幅下滑,可用财力严重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许多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凸现。主要是传统产业严重萎缩,新兴产业体系尚未形成;第三产业规模小、档次低,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缺乏支撑,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安全隐患较多,形势依然严峻;公益事业滞后,基础设施欠账较多;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仍很突出,改善和保障民生亟待加强,就业压力继续增大;个别部门效率低下、作风不实的问题依然存在。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同时,必须看到应对危机和战胜困难的机遇和优势。金融危机为经济转型、结构调整提供了发展方向和市场导向,有利于加快资源重新组合、资金重新分配、人才重新流动,为构筑新的产业体系提供了条件;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加大投资、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措施,为我区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必将迎来新一轮基础建设投资高潮;特别是我区安全发展的大好形势,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向上、真抓实干的开拓精神,都是有效应对严峻经济形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机遇和力量源泉。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只要我们全面贯彻中央、省、市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落实区委的工作部署,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咬定目标,奋斗二至三年,就一定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度过难关,开创尧都美好的明天。
今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区委七届四次全会提出的“1345”总体思路,突出抓好安全发展、经济增长、保障民生三大重点,全力推进三城联创、东城建设、通道建设、农业调产、新农村建设、结构转型、环境治理、改革开放八项工作,加快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努力构建科学发展、和谐平安、风清气正、富裕秀美的新尧都。
2009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85亿元,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4亿元,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72亿元,增长24.4%;财政总收入完成24.6亿元,增长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7 亿元,增长1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30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900元,增长9.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6%左右。
各位代表,上述预期目标是在立足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自身发展优势和潜力的基础上提出的。平稳增长是基本要求,较快增长是努力方向。在当前经济极度困难时期,只有保持平稳增长,才能维护社会稳定;只有保持较快增长,才能很好地解决民生和社会问题,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这些目标是稳妥的,通过努力可以达到;同时又是积极的,需要全区上下努力奋斗才能实现。
完成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必须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牢牢把握三大重点,全力抓好八项工作,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突出三大重点,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安全发展、经济增长、保障民生,这三大重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安全发展是基础,经济增长是保证,保障民生是根本。面对今年不利的经济形势,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全力推进。
(一)以强化责任为核心,全力确保安全发展
安全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要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推进安全生产形势全面好转。
严格安全责任。明确领导责任,层层建立一把手亲自抓、分管副职重点抓、其他副职分头抓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继续落实领导包联制度,严格安全督查,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建立健全监管工作机制,坚持监管人员包企、驻矿,进一步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健全规章制度,加大安全投入,加强职工教育,严格现场管理,有效杜绝事故发生。
开展专项整治。全面开展各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对非法生产企业,坚决予以取缔;对存在安全隐患企业,坚决停产整顿;对证照齐全企业,切实加强监管。严格责任倒查,加大事前问责,严肃追究隐患排查整治不彻底的单位和个人。
强化安全生产。突出煤矿现场监管,认真落实“一通三防”制度,完善煤矿人员定位、产量监控、瓦斯监控“三大系统”,严厉打击超层越界开采和私采滥挖行为。继续实行安全生产举报重奖制度。切实加强非煤矿山、易燃易爆品、道路交通、食品药品等行业安全监管。彻底整治大型商场、酒店、网吧等人员聚集场所的消防隐患。
建立长效机制。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联席会议、联合执法、事故约谈等八项制度。建立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和安全生产专家会诊制度。实施煤矿企业劳动用工统一管理。强化安全生产激励约束、培训教育和监管落实“三大机制”,推进企业本质安全。
各位代表,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我们要以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安全生产时刻铭记在心,把安全责任时刻落到实处,把安全措施时刻抓在手中,确保国家资源不受破坏,确保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失,确保全区有一个安全的发展环境!
(二)以挖潜开源为抓手,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以挖潜开源为核心,实施“四轮驱动”,全力确保经济平稳增长。
1、工业生产带动。工业是我区经济的重要支撑。要以保生产、保周转、保营销为手段,促进工业经济正常运转。
——保生产。深入企业搞好协调服务,有效解决企业运力、电力问题,及时保证焦化、冶炼企业的煤炭供应。创造条件,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发展。积极落实困难企业土地使用税减免等有关税费政策,继续清理不合理行政收费项目,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严肃查处干扰企业生产的“三乱”行为。重点做好煤矿复产验收工作,力争9座煤矿复工复产。争取洗煤企业尽快恢复生产,抓紧汇丰、曜泰等6家铁炉的复产工作。全力支持海姿、同世达、河西电厂、志强钢铁、光宇电源等骨干企业正常生产。
——保周转。组织各种形式的银企洽谈会,推进银企合作,建立长期有效的政府、企业、银行对接平台。千方百计争取项目资金,支持企业发展。帮助企业清收拖欠,加快资金回笼,确保正常运转。
——保营销。搭建销售平台,构建销售网络,拓宽销售渠道,组织企业参加多种形式的产品交易会,加大产品推介,推进产销链接,扩大市场营销。
2、挖潜增收推动。三产占据我区经济的“半壁江山”,要以提升三产企业经营和管理水平为重点,推进三产规范发展,实现挖潜增收。
——抓提升。重点抓好商贸企业的规模扩张和经营水平的提升。扶持万佳福、安达圣、新银河等一批商贸企业实现规模扩张,全面提升餐饮、酒店、宾馆等服务业经营管理水平,实施“万村千乡”和“新网工程”,全面提升三产综合收益。
——抓管理。立足服务,强化管理,积极引导企业开源节流,着力提高服务业经济效益。积极落实国家拉动内需有关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强税费征收管理,做到应征不漏。全面推动“家电下乡”和“农机下乡”,有效拉动农村消费。
3、基建项目拉动。突出抓好总投资102亿元的24个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38亿元。重点抓好临夏线过境公路等总投资5.4亿元的3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临汾热电、河西热电、光宇电源等总投资66亿元的6个结构调整项目,东城还迁小区、尧陵二期、天然气母站等总投资30.6亿元的15个社会事业项目。配合完成城市西环、西南环、临大公路、长临高速公路、大西高速铁路、临汾民航机场等总投资670亿元的36项重点工程建设。这些项目不仅能够极大地改善我区的基础条件,更主要的是拉动一大批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推动经济平稳增长。
4、工业项目促动。重点抓好9个工业骨干项目达产达效,力争新增产值22.5亿元。在煤化工业上抓好海姿焦化10万吨硫酸氨、4万吨合成液氨和同世达20万吨甲醇、10万吨二甲醚项目;在冶炼业上抓好志强钢铁505立方炼铁高炉项目;在新型建材业上抓好威顿水泥150万吨水泥粉磨站和绿环木业10万立方中密度纤维板项目;在电子业上抓好山西光宇电源LED续建项目;在电力业上抓好临汾热电2×30万千瓦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续建和河西电厂2×30万千瓦煤矸石发电项目。
各位代表,实施“四轮驱动”是确保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举措。当前经济运行面临巨大困难,我们一定要克难攻坚,迎难而上,采取一切措施,不惜一切代价,排除一切干扰,确保工业正常生产、三产稳定提升、项目顺利建设,为全区经济平稳增长奠定良好基础!
(三)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
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是党中央提出的治国方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我们要用真心、动真情、下真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
优先发展教育。加快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启动第六小学建设、实验小学、临纺小学改扩建工程,实施南街小学、四中校舍安全改造工程。加快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配套计算机3000台,建设标准化校园网10个。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建立优胜劣汰机制,严格绩效考评,实行校长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启动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选拔培训工程,选录一批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任教,继续组织城市教师到农村支教。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完善中小学常规管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加强幼儿教育、农村教育、民办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继续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扎实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
加强医疗卫生工作。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全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标率均达80%。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力争农民参合率达98%以上。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全力做好各类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快发展妇幼保健事业,保障妇女儿童身体健康。积极开展医德医风示范医院创建活动。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突出抓好节育措施、抚养费征收、党员干部违法生育和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力争计划生育工作达到全省中等以上水平。启动区计生服务中心大楼建设。
推进创业就业。认真落实鼓励创业各项优惠政策,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全力做好再就业援助,切实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复员军人和其他新成长劳动力的就业工作。全区城镇新增就业7600人、创业就业1500人、下岗再就业1700人、残疾人就业10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000人。
加强社会保障。进一步扩大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农村“五保”供养覆盖面。加强城乡低保资金监管。1.3万农村特困群众纳入低保范围,633户农村五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全面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工作,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3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万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万人。切实做好失地农民保障工作。
大力发展科学文化事业。实施“招才引智”和“科教兴区”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开发申报专利50项,申报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个。着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重点实施吴村镇等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以实施农村电影“131”工程为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图书、音像、印刷、信息等十大文化市场,挖掘提升晋南锣鼓、木版年画等传统文化产业,鼓励扶持文化创意、文化博览、信息传媒、动漫制作等新兴文化产业。扶持培育民间文化经营项目。支持“土疙瘩”手工布艺申报“非遗”项目。大力普及全民健身运动,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长4%。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文明尧都”建设。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落实《尧都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办法》,按照“区级主导、乡级组织、村级实施”的原则,健全三级管理网络,逐步实现垃圾统一收集、集中处置,有效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监管,推进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加强地质灾害治理。
积极构建和谐社区。开展共驻、共建、共享和谐社区活动,加快社区服务体系、就业指导体系和综合治理体系建设,逐步形成“政府有效管理、企业扶持发展、社区民主自治”的社区管理新格局。建设社区服务站5个,完善南街“社会化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启动路东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全面推进依法治区。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工作,提高全民法制观念。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不断引深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企务公开。广泛开展“双拥”活动,积极做好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构建城乡治安防控体系。
各位代表,改善和保障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重视民意、体察民情、关注民生。我们要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时刻挂在心头,尽最大力量,为百姓分忧,为群众解愁,为人民谋利!
二、落实八项工作,推进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三城联创、东城建设、通道建设、农业调产、新农村建设、结构转型、环境治理、改革开放八项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力求突破。
(一)继续推进“三城联创”。巩固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加快省级环保模范城和省级园林城建设步伐。在卫生城创建上,继续抓好城区小街小巷、城中村、城郊结合部卫生整治工作。加强城市饮用水和食品卫生管理。进一步完善门前三包责任制,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提高城市卫生水平。在环保模范城创建上,进一步整治煤烟、油烟、废水、噪音、汽车尾气和二次扬尘污染,协调推进城郊结合部、城中村“煤改气”和集中供热工程。在园林城创建上,加快街道、社区、单位和居民区附属绿地建设,实施立体绿化、见缝插绿、城市挂绿和拆临拆危建绿,不断提高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以街道为重点、社区为基础,城郊乡镇全力配合,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管理体制,形成“分工科学、责权明确、务实高效、运转有序、监管有力”的管理格局。
(二)加快推进东城建设。东城建设继续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滚动发展、梯级推进”的方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东城支撑产业,稳步推进村改居工作,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建设“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生活便利、公共安全”的宜居新东城。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东城道路框架和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重点启动北外环西段、枣林街、临纺街、府前公园、文化公园、休闲园和文化城、食品城、商贸城等“三路三园三城”建设工程。加快实施27万平米还迁房建设。启动东城集中供热、天然气并网和涝洰河水系“东水西调”工程。
培育东城产业集群。按照东城区位特点和城市定位,积极发展支撑东城的产业集群。依托现有制药企业,启动产业接续和替代工程,大力发展医药化工新兴产业;依托高校、大型企业的科研技术和人才优势,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依托城市发展需求,大力发展房地产、金融、保险、文化、医药和服务业。
加快推进村改居工作。妥善处理城市发展中的拆迁征地、流动人口、就业保障、社会管理等问题。加快村改居工作,按照“征地前置、保障优先”的原则,加强就业培训,落实保障资金,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和融入城市社会。合理处置农村集体资产,逐步建立“产权清晰、运作规范、利益协调”的新型社区集体经济管理体制。
(三)快速推进农村道路建设。加大融资力度,加快建设速度,下决心改善我区农村道路现状,力争2-3年时间,乡镇主干道路达到二级路标准,主要村级主干道路达到三级路标准,使我区农村道路在全市乃至全省处于领先水平。
加快农村道路建设。全力抓好农村循环公路建设。按照“一路两沟十行树”标准,完成农村循环公路两侧绿化。启动实施33个村、58.3公里农村循环公路达村连接道路建设工程。继续推进“村村通”水泥(油)路建设,投资1864万元,完成一平垣乡、土门镇、枕头乡等6个乡镇、29个村、93.2公里“村村通”水泥(油)路工程。
加强农村道路管护。按照“以钱养事、分级管护”的原则,制定农村道路管护办法,建立养护网络,强化日常管护,确保农村道路畅通。
(四)积极推进农业调产。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推进农业调产实现区域化、规模化和产业化。
加快发展优势产业。以稳定粮食生产为基础,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全面构筑优势产业体系。中部平川区域依托区位和市场优势,发展特色蔬菜、高效养殖、丰产速生林和林下经济;东西丘陵区域依托生态自然优势,发展林果、畜牧和观光农业;东西两山依托山坡山地条件,发展林木、干果和双孢菇产业。全区要大力发展优质粮食、优质蔬菜、优质水果、高效畜牧养殖“三优一高”农业优势产业。2009年底,全区优质小麦新增5万亩,高产玉米新增2万亩,优质蔬菜新增1万亩,优质水果新增0.8万亩。
加快建设农业园区。按照 “发展规模经营,建设精品园区”的思路,重点抓好尧庙镇、贾得乡大棚蔬菜、贺家庄乡优质鲜桃、土门镇葡萄、乔李镇辣椒、大阳镇精品苹果、段店乡千伏周庄模式养鸡、魏村镇优质核桃、吴村镇林下经济、尧庙镇滩涂生态经济等10个规模园区建设。
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坚持“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重点扶持亿佳美食品、福阳果业、绿海果蔬等10个贮藏加工龙头企业。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0个,全区总量达150个。加快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积极做好尧庙“绿色丰暴”黄瓜、上阳“阳光红”苹果等10个无公害品牌的申报工作。全面构筑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质检中心建设。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启动开通农业信息“12316”热线。
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渠网建设为重点,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扩大水浇地面积。实施涝河、洰河河道治理、入汾口治理和洰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发展集雨旱井100眼,新增保护性耕作2万亩,完成测土配方施肥30万亩。启动吴村镇玉米丰产方项目,发展节水灌溉1万亩。实施贾得乡1.1万亩中低产田改造、段店乡2万亩土地整理工程。
(五)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突出特色,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统筹协调新农村建设。坚持“城乡统筹、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整体推进”的原则,中部城郊区域城市规划范围内的80个村,依托城市扩张,建设城市化新农村;平川区域城市规划范围以外5公里范围内的114个村,实施小城镇战略,建设城郊型新农村;东部丘陵山区117个村,突出农业主导产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建设小康新农村;西部资源生态区61个村,立足发展后续产业,实施迁村移民,建设特色新农村。
加快试点村、重点村建设。按照“四化四改”、“六通”、“六个一”标准,在全面巩固60个试点村、重点村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县底镇贾墙村、吴村镇南王村等17个重点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以规划编制、村容村貌整治、主导产业发展和公益事业建设为重点,引导经济条件较差的村,实施环境整治、街巷硬化,发展优势产业;鼓励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公益事业,全面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年底前17个重点村街巷硬化率达80%以上。
打造新农村连片建设区。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依托108国道和农村循环公路,重点抓好7个新农村连片区建设。吴村镇洪堡村、东郭村、屯里村为主的连片建设区,突出抓好公益事业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金殿镇界峪村、刘村镇青城村、东宜村为主的连片建设区,突出抓好街巷硬化、村庄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尧庙镇乔村、伊村、杜村、下靳为主的连片建设区,突出抓好基础设施、优势产业和新村建设;贾得乡贾材村、程村、刁家庄村为主的连片建设区,突出抓好新村建设;屯里镇贾村、屯里村、东高河村为主的连片建设区,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和新村建设;大阳镇上阳村、陈埝村和段店乡千伏村为主的连片建设区,突出抓好产业和新村建设;土门镇土门村、亢村、南社村为主的连片建设区,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和优势产业建设。
加快“城中村”新农村建设。引导中部城郊区域城市范围内的80个“城中村”,加快发展商贸、餐饮、高效农业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城市外移二、三产业,全面改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努力把“城中村”建成我区的优势产业集聚区、基础建设连片区、城乡统筹发展区。启动乡贤街城中村改造工程,实施段店乡康庄堡、贾得乡程村、刘村镇马站村、尧庙镇郭村等10个全拆新建新村建设工程。
(六)全力推进结构转型。转型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核心是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全面振兴工业经济,提升三产整体水平。
全面振兴工业经济。振兴工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任务,必须立足资源优势和工业基础,重新审视和确立工业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加快构筑新型工业体系,实现工业经济的全面振兴。
明确工业发展方向,构筑新型工业体系。抓住国家、省实施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政策机遇,制定全区工业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推进煤、焦、铁产业升级,积极发展新型装备制造业、电子产业、医药产业、新型材料工业、纺织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以现代“商业超市”管理模式,全力推进汾河办事处5000亩煤电产业集聚区,贾得乡5000亩铸造机械加工集聚区、5000亩电子、医药新技术集聚区建设,利用二至三年时间完成全区工业产业转型,把我区建设成为山西重要的现代煤化工、钢铁和电力基地,打造国际领先、全国一流的规模化机械铸造和节能灯具生产基地。
加快骨干企业提升改造,打造产业龙头。以“技术改造、自主创新、品牌培育、规模扩张”为抓手,全面提升骨干企业的规模和竞争力。全力推进同世达、海姿等焦化企业延伸产品链条,发展精深加工;鼓励志强钢铁等冶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促进产品升级;支持临汾热电、河西电厂发展下游产品,实施煤电热一体化生产;鼓励华盛、华德、金鼎等铸造企业联合发展,打造拳头产品;扶持光宇电源扩大规模,上市融资,走向国际市场;鼓励正元盛邦、亨瑞达、鹿龟神等企业加快产品研发和品牌培育;支持亿佳美申报自主出口权。加快推进煤炭资源整合重组与企业兼并工作,支持省内煤炭大集团和骨干煤矿,建设大型现代化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
盘活闲置土地,大上转型项目。全面实施《尧都区盘活闲置土地推进工业转型的意见》,坚持“政府推动、乡镇主导、部门配合、企业运作”的原则,全力盘活关停企业闲置土地,鼓励关停企业因地制宜,按照环保、产业政策要求和我区确定的产业方向,招商引资,大上转型项目,尽快形成新的亮点和产业集群,实现工业经济的全面振兴。全力推进飞翔新型墙材、汇丰石料加工、业之豪不锈钢、尧钢佳锐玻璃、金殿茂金甲鱼、津威纱锭、临汾电缆等一批转型企业快速发展。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继续发挥区位优势,认真做好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提升商贸流通、酒店餐饮、家政社区等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现代金融、科技、商务、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突出抓好现代物流、服务贸易和农村服务业。加快发展专业市场,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坚持“合理布局、划行规市”的原则,继续巩固提升普国机电、神州装饰、怡协汽修、城东旧货、尧丰农副产品等一批现有市场,扶持建设临汾茶城、尧舜商贸、银光汽贸等一批新兴市场,规范发展平阳中街数码通讯器材、鼓楼南街电脑办公设备、贡院街品牌服装专卖一条街,推进市场建设实现专业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加强农村集贸市场规划建设,推动农村市场繁荣。加快发展尧庙、屯里“两点一线”仓贮、汽贸集聚区。以乔李民航机场为依托,建设5000亩空港经济区。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抓紧编制全区旅游产业开发总体规划。按照“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市场运作、促进发展”的原则,在尧陵修复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加快尧陵祭祀广场等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启动仙洞沟景区整体开发。继续加强尧庙华门景区品牌创建和宣传推介工作,形成尧庙华门、仙洞沟和尧陵“一体两翼”精品旅游格局,全面提升旅游产业水平,打造尧都“中华文明之源”品牌。
(七)有效推进环境治理。环境质量问题,社会关注,群众关心。要全力巩固治理成果,实现环境质量的持续好转。
继续严格环保准入门槛。严格项目审批,认真执行“三同时”制度。今后凡新上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坚决禁止新上高能耗、高污染和工艺落后的项目,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为发展优势产业项目腾出产能和环境空间。
加大环保监管力度。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坚决取缔汾河沿线3公里范围内所有污染企业。继续对城区周边、国省道、汾河沿线和旅游景区附近的工业企业,实施排放在线监测。强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在煤炭、冶金、焦化、电力等六大产业开展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严格控制重点企业的污染排放量。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完善政府主导下的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实施严格的环保政绩考评制度,确保环境质量全面好转。
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推进通道绿化、交通沿线荒山绿化、村镇绿化、厂矿区绿化、环城绿化、城区绿化、平原绿化“七大工程”,重点抓好6000亩汾河护岸林带、10000亩农田林网建设,高标准完成309国道、108国道和霍侯一级路绿化工程,完成荒山绿化7000亩、建设生态园林村20个、园林企业20个。
(八)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我们必须创新机制,优化环境,全面推进改革开放。
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继续深化农村改革,有序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保产权、经营权、处置权、收益权“四权”到位。积极推进财税征收体制改革,加大预算外资金征收和统管力度,继续强化煤炭统一经销和税费集中征收工作。完善政府统一采购、转移支付制度和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制度。全面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搭建社会融资平台,建立健全信用担保机构,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继续做好国有企业改制后续工作。全方位对外开放,抓好对外宣传,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开放投资领域,鼓励外资、民间资金参与公益事业建设,促进投资多元化。
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进一步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引资者、投资者、经营者和技术人才实行重奖。实行“三优五商”,积极落实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创造优良环境,在全区营造“安商、爱商、亲商、扶商、富商”的社会氛围。落实领导包联企业制度,着力营造规范有序的经营环境,严格规范各级各部门执法行为,严厉打击干扰、破坏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企业有一个宽松的经营和发展环境。
各位代表,八项工作关乎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关乎构建和谐尧都。“三城联创”和东城建设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举措,农业调产、通道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结构转型、环境治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改革开放是一切工作的重要支撑。我们一定要齐心协力,统筹谋划,协调推进,使我们的尧都更加富有特色、更加欣欣向荣、更加富裕和谐!
今年,区政府向全区人民郑重承诺,全力办好十件实事:
1、投资1.24亿元,完成81.8公里农村循环公路建设工程,国庆节前竣工通车。
2、投资1.99亿元,实施二中新校区建设工程。
3、投资1200万元,维护、加固和改造中小学校舍9000平米。
4、投资2700万元,解决58个村5.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5、投资1070万元,建立3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16个乡镇卫生院。
6、投资620万元,启动实施500户地质灾害移民搬迁工程。
7、投资4200万元,启动3.5万平米城市廉租房建设。
8、投资220万元,解决200户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问题。
9、投资260万元,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200个。
10、投资150万元,新建连锁便民店100个。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做好2009年工作,必须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要善于把中央、省、市的方针政策和我区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立足形势,把握区情,有效破解发展难题;要按照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要求,切实抓好政府自身建设。
(一)进一步转变行政职能,建设服务便民政府。加快职能转变,强化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按照公开透明的办事原则,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提供高效服务。
(二)进一步推行科学决策,建设民主决策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固树立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理念。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决策事项,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决策事项,要认真组织专家论证和决策评估;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事项,要积极推行公示、听证制度,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逐步建立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规范各级公务人员的执法行为,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进一步加强政风建设,建设勤政廉洁政府。加强作风建设,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营造“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工作氛围。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加强效能建设,建立行为规范、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优先保障民生改善,优先保证工作正常运转,优先考虑重点工程建设。加强廉政建设,重点加强对权力部门、重要岗位的权利监督和对执法人员的廉政监督。继续引深源头治理,加强经济审计监督,重点打击职务犯罪,严肃查处各类以权谋私的腐败案件和违法违纪行为。
各位代表,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区政府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同舟共济,共度难关,努力推进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为建设科学发展、和谐平安、风清气正、富裕秀美的新尧都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尧都区教育系统
尧都区教育系统
国庆六十周年安全保卫工作实施方案
国庆六十周年即将来临。为及时消除影响安全稳定的各类安全隐患和突发事件,确保国庆期间学校持续安全、和谐、稳定,根据中共尧都区委办公室、尧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尧都区国庆六十周年安全保卫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尧区办发[2009]23号)和有关会议精神,决定全面启动国庆安全保卫工作,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和上级部门关于国庆安全工作的整体部署,结合我区教育系统的实际,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工作原则,落实“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思路,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切实强化安全教育和管理等各项工作,扎扎实实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
二、组织领导
区教育局成立工作领导组,全面负责国庆期间安保工作。
组长:王希春(区教育局局长)
副组长:刘云(区教育局党委书记)
刘爱民(区教育局副局长)
解艳玲(区教育局副局长)
洪文忠(区教育局纪检组长)
刘玉江(区教育局副局长)
王国荣(区教育工会主席)
成员:区教育局各科室负责人、各乡镇联校、直属学校、民办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政教室、纪检办,负责国庆安保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情况汇总等相关事宜。
各乡镇联校、直属学校、民办学校校长、幼儿园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
三、工作任务
(一)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各学校、幼儿园要对照《尧都区教育系统二00九年安全工作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尧区教字[2009]13号文件的附件)中的整治内容等方面的要求,积极开展国庆60周年学校安全专项大排查工作。安全隐患排查工作要做到:目标明确、内容清晰、程序科学、效果显著。对排查出的各类隐患,要认真研究整改方案,及时落实整改措施。对一时难以整改的安全隐患,要制定并落实管理、监控措施,并按要求报告。
(二)、加强矛盾排查、信访工作。
各学校、幼儿园要本着“抓早、抓小、抓苗头”和“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处置得好”原则,进一步开展矛盾排查
活动。矛盾排查活动中,要做到心中有数,即对各种不稳定因素情况一清二楚。调处活动中,要做到多管齐下,可以运用情感、纪律等多方面的手段和途径,积极化解干群之间、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对出现的反常情况、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上访的情况,要及时上报,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工作,扎实落实稳控措施,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予以解决,防止矛盾激化,把矛盾化解在当地,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开展大清查活动。
按照“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住”的要求,对教工宿舍居住人员、学校工程施工人员等非本校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摸清底数并造册登记。对进入学校的外来人员和车辆,要认真检查,严格出入登记手续。坚决杜绝外来人员在学生宿舍留宿。
(四)、加强安全教育活动。
各学校、幼儿园要按照《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以及《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知识竞赛、组织观看录像或图片展览,发放交通安全宣传材料、制作宣传板以及班队会、升国旗仪式、“安全教育周”、“安全教育日”活动、安全演练等多种形式和途径,认真开展主题性安全教育活动,使孩子们获取防火、防电、防盗、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煤气中毒、防传染病(尤其
是防甲型H1N1流感)等方面的意识和知识,拥有必须的自护、自救技能。各校要按规定开全开好安全教育课。安全教育课要做到四有,即有计划、有教师、有教材、有课时。各校、幼儿园要围绕“如何上好安全教育课”这一主题,加大研究、探索力度。
(五)、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各学校、幼儿园要按照《尧都区<学校安全管理日志>制度》、《尧都区学校食堂管理制度》、《尧都区学校宿舍管理制度》、《尧都区学校食堂(宿舍)建设标准和卫生要求》等内容要求,不断完善安全管理机制,明确管理岗位、管理人员、管理职责以及责任追究;完善各种应急预案,在思想、物资、人员等方面做好应急准备。
充分发挥人防、物防、技防的作用,加大对师生学习、课外活动、休息以及食宿期间的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对实验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等重点部位的监控,加大对食品采购、储存、加工、销售、就餐等全过程的检查指导,加强校园内外环境的清查工作,做好校园巡逻值班工作,做到时时、事事、处处有人对师生的安全负责,消除产生各类安全事故的土壤。
当前,各学校、幼儿园要高度重视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严格落实晨检、因病缺勤登记制度,过程要实、记录要真。
四、具体要求
1、加强领导,协同作战。
各学校、幼儿园领导组成员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以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使命感和对党对人民负责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做好国庆期间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意义,强化对工作的组织领导。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要把握单位安保工作的全局,要深入一线,指导、督促、检查各阶段工作。分管领导要立足岗位职责,做好份内工作。各相关科室、人员要牢固树立全局意识,服从指挥,严格纪律,协同作战,形成齐抓共管保安全稳定的合力。
2、严格值班制度。
各学校、幼儿园要要做好值班工作安排,做到人员、岗位、职责三落实;每天必须有领导带班。各单位要切实加强队伍管理,严格工作纪律,注重作风改善,杜绝发生人员违法违纪问题。
3、加强请示汇报,确保信息灵通。
国庆期间,各学校、幼儿园主要负责人一律不准离岗外出,要确保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保证随叫随到。遇有重大问题和情况要及时请示报告,杜绝迟报、漏报、瞒报重大信息情况的发生。同时,要严格实行“零报告”制度,每天下午四点之前,向区教育局国庆安保办公室报告本单位情况。区教育局每天下午5点以前,向区国庆安保办公室报告
教育系统的相关情况。区教育局值班电话:3990010、3990150。
4、强化措施,落实责任。
各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是此次安保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牵头、谁负责、谁出事、谁负责”的原则,结合各自实际和职责范围,把此次安保工作分解量化、细化,一项一项落实到人头。对领导不重视,工作不力,疏于防范,发生重大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的单位及责任人要严格实行责任查究。
二00九年九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