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西省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资金切块管理办法(试 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切块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整村推进”资金使用效益,加大财政扶贫资金的整合力度,探索扶贫开发权力、任务、资金、效益、责任“五到县”新思路,确保全省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任务的顺利完成,根据晋贫组[2007]2号《山西省扶贫开发领导组会议纪要》精神,决定对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资金实行切块下达到县进行管理使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整村推进”切块资金是指从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中切出部分资金直接下达到县,用于全省确定的57个贫困县的贫困村、贫困户。通过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加贫困农户收入,促进贫困村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整村推进”项目管理实行县级负责制。在县扶贫领导组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县级财政部门是“整村推进”切块资金管理部门,负责对资金实行“专户管理”,报账制核算。
第四条 “整村推进”项目实行备案制管理。各贫困县根据省下达的资金计划指标,确定规划村,并组织制定村级规划;规划村的确定和村级规划不再报省审批;县扶贫部门将规划汇总后报省、市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章
资金来源与分配
第五条
“整村推进”切块资金来源由三部分构成:从财政扶贫资金中切出一部分资金专项用于全省“整村推进”;市、县从本级财政中安排一部分作为配套资金;市、县整合各类涉农资金,以形成合力,加快整村推进力度。
第六条
“整村推进”切块资金按照因素法进行分配。
具体分配因素:
(一)贫困县农村贫困人口数量;
(二)贫困县人均财政收入;
(三)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
(四)贫困县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综合评定效果。
第三章
“整村推进”村的确定
第七条
“整村推进”村必须在全省已确定的第一轮扶持的贫困村范围内和移民新村中确定,同等条件下要优先扶持革命老区村。第八条
“整村推进”村要尽可能集中连片扶持,以形成较大产业和规模效益。
第九条
要选择领导班子健全、责任心强,具有组织实施规划积极性和工作能力的村作为“整村推进”村。
第四章
资金使用范围
第十条
“整村推进”资金主要用于基本农田和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经济林开发、种草养畜、旱作节水、农村沼气等项目(其中农田和水利项目不能与以工代赈项目重复安排;农村沼气项目不能与新农村沼气项目重复安排)。
第十一条
每年在“整村推进”村中选择一些产业基础好的规划村开展“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整村推进项目与互助资金项目结合起来考虑,统筹安排,以增强贫困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五章
“整村推进”规划的制定
第十二条
村级规划的制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全面规划、精心设计、科学论证。
第十三条
要充分体现特困户、贫困户优先扶持,优先受益的原则。
第十四条
坚持群众参与的原则。从贫困户的分类到扶贫开发项目的确定都要充分体现群众参与,全面真实地反映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调动群众决策项目和实施项目的积极性。
第十五条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把整村推进与移民搬迁相结合、与资源开发和保护相结合、与生态发展和建设相结合、与提高人口素质相结合、与产业化发展相结合。
第六章
“整村推进”工作的组织管理
第十六条
县扶贫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第十七条
县财政部门要根据规划,将资金及时、安全拨付到位,并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
乡(镇)党委、政府要积极参与村级规划的组织实施。
第十九条
村党支部、村委会负责组建项目实施小组;指导、管理、督促、检查所有项目的组织实施;协调群众之间的关系;搞好项目报账制工作。
第二十条
项目实施小组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在村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对“整村推进”项目具体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要确保项目质量和公开透明,并定期向村民大会汇报工作。
第七章
“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
第二十一条
项目实施小组在县扶贫办、乡政府的指导帮助下,按照村级规划的内容和上级下达的年度项目计划,制定具体的项目实施计划、资金使用计划、物资采购计划、技术培训计划等。对各项实施计划进行公告、公示,征求村民意见。
第二十二条
项目采取招投标、签订合同等方式组织实施;项目实施中所需的物资,要在征求项目用户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物资采购计划,由群众代表参与集中采购,对动植物的采购要进行检疫,对重要物资要进行质量检验。
第二十三条
县扶贫办要建立详细、完整的项目档案资料。
第二十四条
对调整、变更的项目,要在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经村民大会讨论同意后,报县扶贫办批准,并在乡、村进行公告。县扶贫办要将调整项目计划报省、市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章
资金和项目的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五条
“整村推进”切块资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和报账制管理。“整村推进”专户在扶贫资金专户项下设立,不再开设新专户。资金报账执行晋财农(2001)325号山西省财政厅“关于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通知”。
第二十六条
各级财政、扶贫部门要强化资金和项目管理,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按项目建设进度核拨资金,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第二十七条
各级财政、扶贫部门要依法加强对“整村推进”切块资金的监督检查,配合审计等有关部门做好审计检查工作。
第二十八条
各级财政、扶贫部门要建立和完善项目验收制度。市扶贫部门每年要组织一次对全市各贫困县“整村推进”工作的全面检查,并将检查结果报省主管部门备案;省扶贫办对各贫困县“整村推进”工作实施进展情况每年进行一次抽查,每二年组织一次市与市之间交叉检查,检查结果将通报各市(县)政府。
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核减下年度分配指标,并视情节对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处罚。
(一)挥霍、浪费、截留、挤占、克扣“整村推进”切块专项资金;
(二)资金不及时到位;
(三)项目不及时组织验收;
(四)资金投向改变范围。
第九章
附
则
本办法由省扶贫办、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本办法自4月26日起执行。
2008年3
月30日
第二篇:xx村扶贫开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村扶贫开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一、项目管理机制
1、由**村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制订《**村扶贫开发规划》,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后报省农业厅(省委农办)同意,再具体组织实施。按规定进行项目工程招投标,订立合同,对项目进行跟踪、检测、验收、上报报账资料等。
2、由村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聘请村老年会、村民代表各1名,组成扶贫项目工程监督2人小组。负责监督扶贫项目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并参与项目验收。
3、由村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承建(中标)单位和项目工程监督小组组成项目验收组。对完工项目进行验收,提出验收意见。
二、项目资金核算
1、严格按照村财乡管制度对扶贫项目资金进行会计核算,扶贫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帐核算;扶贫项目工程类款项原始凭证,须有项目工程监督组成员签字后支付。
2、聘请的项目工程监督组成员,根据要求开展项目监督时所造成的误工,按照规定标准给予一定的误工补贴,补贴在项目管理费中予以列支。
3、项目工程款采取施工进度、先建后补方式进行支付,且须全额开出有效票据。工程施工中,根据工程进度和质量,拨付50%;工程竣工后,根据《工程验收结算表》同意验收意见,拨付40%,余款在一年内付清。先建后补项目根据《工程验收结算表》同意验收意见,一次性拨付补助款。
三、项目监督管理
1、由村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根据扶贫开发规划,结合争取的项目资金情况,在季初或月初在村务会上研究提出具体项目实施计划,按需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形成会议纪要。
2、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安全由村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并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纪检和上级项目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强化项目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3、村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按照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检查的要求,定期不定期地开展项目资金专项检查,全程跟踪检查各项项目资金的支付、使用情况。对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按要求进行适时公开。
第三篇: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为了加快脱贫致富的进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我村被确定为“十二五”期间重点“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村。按照村制定的“经济强村、产业富村、科技兴村、文明治村”的发展思路,以“成方连片、规模布局、有序开发、共同发展”为工作思路,突出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为主题,以改善人民居住环境和提高农民收入为己任,以实现我村繁荣、稳定、和谐发展为目标,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全面实施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特制订北留钵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
一、北留钵村基本状况
北留钵村地处献县段村乡的西南部,全村395户,总人口1435人,贫困人口户223户,贫困人口1091人。北留钵村民风纯朴、勤俭爱劳、崇尚科学。全村有耕地4800亩,农用机井10眼,水浇地1600亩。我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基于传统农业思想,农业作物种植品种单一,水利设施配备落后,粮食单产、总产量低。村自来水系统年久失修,事故频发,存在极大的饮水安全隐患。村街道硬化程度差,一到雨季完全是“水+泥”状态,出行极度困难。交通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村各项经济的发展。村两委换届后,领导班子一心为民,广大村民脱贫致富的要求日趋强烈,但苦于缺乏启动资金,村两委班子也是无计可施。北留钵村的经济目前已处于极度落后的状态。
二、贫困状况
(一)我村有395户农户,其中有贫困户223户,贫困人口1091人,低收入户251户,这些贫困户中因缺少劳动力致贫的有112户,因上学致贫的有76户,因病致贫的有61户。
(二)北留钵村致贫因素分析
1、脆弱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灾害:贫困是社会发展缓慢和经济落后的具体表现,与脆弱的生态环境是一对孪生兄弟。北留钵村地处华北平原,滹沱河故道北岸,以前多盐碱地,土地贫瘠,经济以传统种植农业为主,基础农业生产设施不完备,在很大程度上还在靠天吃饭,各种自然灾害的频发,直接影响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缺乏劳动力和发展能力:通过国家近二十年的扶贫工作,具备自我发展能力的个人和家庭,通过国家各种支持和帮助,逐步摆脱了贫困的状况。而剩余的人口,多数因为受外部或内部条件的制约,缺乏自我发展能力。北留钵村也不例外,而且还成为了一个因缺乏劳动力和发展能力致贫的代表性村子。
3、因病致贫: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恶性疾病通过多种途径对家庭产生影响,除了影响个人和家庭的劳动生产能力外,而且还使他们的经济状况陷入困境。
4、因子女学费致贫:我村虽然不存在因贫困致儿童失去接受教育机会的现象,但是,子女教育费用过高,使得个别家庭承担起沉重经济负担的家庭却不乏一二。
新时期的贫困人口呈现出新的特点,导致贫困的原因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经济水平发展到什么程度,残疾人、老年人以及未成年孤儿都处于社会的劣势地位,这些人口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实际存在着。因此对于目前存在的绝对贫困家庭,还需不断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措施。北留钵村经济状况入不敷出,对这些弱势人群,虽心存怜悯,但却无力回天,只能靠政府民政部门及社会慈善组织的救助过日子。
三、指导思想
(一)基本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xx同志“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xx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式的扶贫基本方针,构建和谐、文明、小康新村的总体要求,看准贫困人口,紧扣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三项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和整合各种扶贫资源,大力推进贫困村的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促进本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基本思路
在稳定解决我村贫困人口的温饱现状,夯实贫困村文明协调发展的基础中,促进贫困村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增强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建立和完善贫困村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围绕改变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实施建设,提高人口素质的社会事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建设建设,以班子建设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制定和完善我村的扶贫开发规划。
对建成的日光温室、日光大棚分别补助扶贫资金8500元和XX元。两年共需补助扶贫资金总额为68万元。
2、两年内在棚室种植区打深水机井4眼,需投入20万元,每眼机井补助扶贫资金2.5万元,计10万元。
机井配备专用汲水设备4套,需投入10万元,每套汲水设备补助扶贫资金1.5万元,总计为6万元。
铺设防渗管道4000米,需投入12万元,补助扶贫资金6万元。
架设种植区标准供电线路5000米,需投入10万元,补助扶贫资金5万元。
利用扶贫资金培育种植专业技术人员4人,费用需2万元。
其他资金3万元。
3、XX年,利用社会部门支持资金改善村饮水状况,打深机井两眼,需要16万元;配备供水设备投入需6万元。两项合计总额为22万元。
利用社会、部门支持资金整合饮水输送管道及其他配套设施投入需30万元。
4、XX年,利用社会、部门支持资金硬化村街道2500米,修建街道配套排水设施,需要投入资金40万元。2012年硬化通种植区公路4500米,此项需投入54万元。
5、2012年改建幼儿园一个,此项投入需15万元,投入社会支持资金15万元;利用社会、部门支持资金修建村两室、村民文化活动中心,此项需投入15万元。
6、鼓励新民居建设,提倡普及沼气利用率,利用社会部门支持资金,对每个建沼气户补助500元。
7、XX、2012,大力提倡新民居建设,利用社会部门支持资金对危、旧房改造户进行一次性补助,每户补助1万元,每年由村民代表大会验收后评定出10户,年末兑现一次性补助款。
第四篇:泰和县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
泰扶开办字[2008]13号
关于印发《泰和县整村推进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重点村:
为进一步加强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提高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根据省扶贫办、财政厅关于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规定以及国家和省有关农村扶贫开发方针、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泰和县整村推进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泰和县整村推进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
泰和县扶贫办
泰和县财政局
二00八年六月三十日
主题词:扶贫资金项目 管理办法
通知
抄报:市扶贫办、市财政局、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
共印42份
泰和县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使之更加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确保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向和重点,提高财政扶贫资金的扶贫效果,依据省扶贫办、财政厅关于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规定以及国家和省有关农村扶贫开发方针、政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县扶贫办作为扶贫工作主管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的管理,组织开展全县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各项工作。
第三条 各重点村成立项目监事会负责本村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的规划、申报,实施、检查验收等具体工作。成员由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组成。
第二章 目标任务和实施原则
第四条 通过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的实施,加快贫困村生产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第五条
实施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要遵循以下原则:
1、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实施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必须尊重群众的意愿和要求,要把解决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放在首位。
2、效益覆盖的原则。实施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要坚持项目到村组,效益覆盖到户,使广大贫困农户普遍受益。
3、长效性原则。实施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要立足于能使贫困农户长期受益,真正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
4、群众广泛参与的原则。实施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要动员和组织广大贫困农户积极参与,投工投劳,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贫困面貌。
第三章 建设内容
第六条 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的建设内容主要是:产业发展、村道建设、农田水利建设、人畜饮水工程、科技推广等。
第四章
项目编制
第七条 各重点村应根据资金计划按照以下程序进行项目申报:村项目规划组依据本村五年规划提出项目计划——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商议项目计划——项目公示——报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向县扶贫办申报。
第八条 县扶贫办收到各重点村申报的项目计划后,应依照本办法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之规定,深入实地对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项目的规模、标准、投资概算进行审查。审查
后,会同县财政部门共同编制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计划报上级扶贫、财政部门批复。
第九条
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计划批复后,县扶贫办应于一月内抄告各重点村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各重点村项目规划组应及时就本村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安排情况在村政务公开栏内进行公示。
第十条 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计划下达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整和变更建设地点、内容、规模和标准,如特殊原因确需调整,须履行报批手续。
第五章
项目实施
第十一条 各重点村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在县扶贫办统一指导管理下由各村项目实施管理组负责组织实施。科技推广项目由县扶贫办和各重点村共同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 各重点村项目实施理事会在接到项目批复后应及时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 各重点村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完成后十天内报县扶贫办、县财政局组织验收。在规定的时间内项目未完成的不予验收报账,项目取消,资金由县扶贫办另行安排。因特殊原因未按期完成或未能实施,必须有充足的理由,方可按程序提请项目延期或调整。
第六章
资金管理
第十四条 财政扶贫资金实行完工后报帐制度,项目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报帐,项目资金原则上拨付到各项目单位,实行专户管理,保证专款专用。
第十五条 项目完成并经验收后,项目单位应及时报账,超过一个月未报账,作自动放弃处理,剩余资金由县扶贫办另行安排。因特殊原因不能及时报账,必须事先书面说明理由方可延期报账,但最多不超过一个月。
第十六条
项目完工验收后,项目单位凭项目报账请款单、项目相关发票、施工合同、工程预决算清单、项目实施前、后对比照片等前来报帐。报账请款单和验收表必须依次由村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县扶贫办、县财政局签署意见后方可报账。
第十七条 各项目单位报帐后,应分项目做好财务帐目。
第七章 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 县扶贫办、财政局应加强对各重点村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实施情况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整改不力的,剩余资金停止拨付,并按本办法第十三条、第十五条之规定处理。
第十九条 凡投资在十万元以上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工后,应在不影响其正常使用的主体部位表面镶嵌项目永久公示牌以便广大群众监督。公示牌应包括以下内容:项目实施时间、工程规模、技术标准、投资额度、资金来源、责任人。
第二十条 县扶贫办年终对各重点村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并对绩效显著的项目单位和责任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县扶贫办、县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五篇:淅川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总结
淅川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总结
2011年,我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扶贫开发办公室的正确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实施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抓住重点,扎实工作。经过县扶贫办、项目实施乡(镇)村的艰苦努力和有关部门、龙头企业的紧密配合以及贫困村群众的积极参与,完成12个贫困村整村推进任务。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效
全县共实施整村推进贫困村12个,总计投入资金3012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600万元,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改善了贫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贫困群众的收入。
(一)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我县安排贫困村基础设施项目77个,投资2531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600万元,整合资金1633万元,群众自筹298万元。①硬化乡村主干道、次干道及入户道路共计31公里,解决了0.86万人交通难问题;②建设安全饮水工程102处,铺设输水管道26600米,解决了0.57万人饮水困难;③建成沼气池520座,配套“三改”520户,改善了贫困村的生态环境;④架设输电线路37.7杆千米;⑤建垃圾收集池37个;⑥修建引水渠4条,长10800米;⑦栽植风景树44600株。
(二)提高了贫困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投入资金481万元,建村级文化站、卫生室、连锁超市各12个,加强了农村公益卫生服务能力,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引导群众移风移俗,树立健康文明的乡风乡俗。
(三)社会帮扶力度加大。全县共组织23个单位,抽调干部65人,组成12个工作队,帮扶11个乡镇12个村1057户贫困户。据统计,全县帮扶投入资金70余万元,帮助贫困农户获得贷款1100万元;扶持513户贫困农户发展种养项目,同时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5期共1240人次。通过开展县、乡(镇)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帮扶活动,共带动解决了986户的温饱问题,增强了贫困地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能力和信心。
(四)群众脱贫致富意识明显增强。通过宣传发动、挂钩帮扶,激发了贫困群众要发展、要脱贫、要改善自己的生产生活条件的迫切愿望,主动参与扶贫攻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扶贫开发、构建和谐新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力推进。县、乡党委政府把贫困村扶贫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基础工程来抓,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部门、乡村干部目标责任制,实行定人员、定时间、定任务、定标准、定考核、定奖惩。一是领导到位。在扶贫项目实施中,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加强对项目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关项目实施小组,具体负责项目实施工作。二是宣传到位。利用新闻媒体,采取印发宣传资料、张贴标语、召开会议等方式,使扶贫政策家喻户晓,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意识。三是督查到位。成立了项目监督组,按项目进度计划进行适时督查,县政府原副县长李廷伟多次深入项目区指导工作,县政府办副主任、扶贫办主任刘双伟经常亲临施工现场督导进度,检查质量,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四是检查验收到位。项目竣工由乡、村会同群众代表进行初步验收,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会同财政局进行检查验收。五是服务到位。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积极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资金、物资等协调服务。加强乡村扶贫队伍培训,提高他们为贫困群众服务能力。
(二)落实制度,严格管理。一是严格执行扶贫资金县级报账等项目管理制度,确保扶贫资金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二是县、乡扶贫部门严格要求,把整村推进工作与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整村推进工作作为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重要工作载体和重要工作目标,规范和健全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档案材料,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整合资源,合力攻坚。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统筹安排,各负其责,规范施工,提高综合效益,全面推进扶贫开发进程。同时,大力开展单位挂钩扶贫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实行挂钩扶贫。各扶贫挂钩单位和广大党员干部实行脱贫计划制定到户、帮扶责任人“结亲”到户、扶贫项目因户制宜确定到户,为贫困群众稳步脱贫致富打下坚实的基础。各级领导和部门领导结合扶贫攻坚对贫困户开展了“一对一”结对帮扶,实实在在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四)强基固本,增强能力。我县坚持扶贫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精神文明建设和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相结合。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突出重点,综合治理,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社会事业进展水平,集中力量扶持贫困农户,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贫困农户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资金缺口大。贫困村需要建设项目较多,投入资金缺口大,贫困群众自筹能力差,部门项目资金投入不足,有的项目实施难度大。建议上级继续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特别是加大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开发项目资金的投入,以有效改善贫困村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农户的有效增收。
(二)乡村道路缺乏后续资金养护。一些路段因水毁等原因又出现了“行路难”。建议上级拨付一定后续管理资金,县、乡各级进一步探索完善了村道路的管理和养护制度。
(三)整合资金难度较大。主要是“块块”难于协调“条条”的政策规定,致使整合某些部门的资金难于操作。建议省、市人民政府制订一个关于整合涉农资金用于整村推进贫困村的政策性文件,为整合资金、整合力量、加大整村推进的资金投入力度提供政策依据。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