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我市贯彻执行气象法及相关条例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及相关条例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常委会年初工作部署,从7月下旬开始,***副主任带领农经工委同志对我市贯彻执行《气象法》及相关条例的情况开展了调研,听取了市气象局的专题汇报,召开了部门意见征询会和乡镇座谈会,并赴全国首个新农村建设气象示范县德清考察学习,全面了解我市贯彻执行《气象法》及相关条例的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贯彻执行《气象法》及相关条例的基本情况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及《**省气象条例》相继颁布实施以来,我市气象工作在市政府重视下,经过市气象局和相关部门的不懈努力,《气象法》及相关条例的贯彻执行在我市取得了明显成效,气象工作责任意识更加明确,气象管理不断规范,气象预报准确及时,防灾能力逐步提升,为我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气象服务。
1、注重学习宣传,气象责任意识逐步增强。近年来,市政府及气象主管部门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广泛宣传《气象法》及相关条例。在每年的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以及科普周、安全宣传周、科技下乡活动期间,开展专题讲
报和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提供了必要地保障。开展了风能观测、雷电定位监测和土壤墒情观测,完成了移动气象应急车建设,进一步提高了突发气象灾害监测能力和应急指挥能力。
4、创新服务方式,气象服务功能不断强化。近年来,气象部门认真履行《气象法》及其相关条例赋予的职责,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气象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功能得到进一步显现。以广播、电视、网络、96121电话、手机短信息、电子显示屏等方式开展长、中、短期天气预报警报服务,着力构筑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仅今年1-7月,就发布天气周报**期、信息内参*期,重要天气报告*次、各类专题气象服务**期,预警短信发布**次,受众近**万人。积极开展气象为农服务,如发送为农气象服务资料**期,为全市**个杨梅合作社和生产基地提供特色气象预警和分析服务等。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为防御高温干旱和降低森林火险发挥了积极作用。加强防雷安全管理,依法规范和做好各项防雷安全管理工作,无偿为农村建房提供避雷技术服务。坚持寓执法于服务的理念,认真做好对防雷安全排查、检测、检查工作,加大对违法发布气象信息,违规施放气球等行为的制止和查处力度。出色优质的气象服务,为政府提供了科学、详尽的决策依据,切实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我市的财政保障在全省***个县级气象局中排在第***位,在***各县市中排在倒数第*位。这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对气象事业发展的需求极不适应。另一方面,一些现代化建设项目未能及时得到落实,特别是在绍兴各县(市)中,只有我市的气象减灾防灾中心还没有建立起来,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市气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3、气象灾害防御水平有待提高。我市是台风、雷电等气象灾害高发区,但是,我市气象灾害防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气象灾害的监测能力仍然不足,特别是中长期气象预报的准确性需要进一步加强;气象预警信息覆盖面还不够广,气象预报信息共享还有待继续深化;气象灾害防御的组织体系尚不健全,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还需不断完善;对乡镇街道气象协理员和村气象信息员的业务培训,以及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培训还需要加强;农村防雷安全还未引起普遍重视等,致使气象预报服务质量和保障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尚有差距。
4、气象公共服务能力还需提升。气象服务与政府、公众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气象服务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展,气象服务的敏感性、综合性、针对性、时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有关部门对气象信息的综合利用还需要加强,探索利用气象信息更好地为工农业生产服务,做好防灾减灾工作还有许多事情可以做。如怎样利用气象信息更好地指导农业种养殖,进一步增强为农服务的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如何
灾害防御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加强我市气象防灾减灾中心建设,切实提高我市的防灾减灾能力。要在气象灾害易发区域和重点防区建立必要的气象监测点,设立警示标志等。市气象局要积极与相关部门协作,尝试提供优质的有偿气象服务,多举措筹措气象基础建设资金,如拍摄内嵌有偿广告服务的专题电视气象节目,提供专题性、针对性气象服务等。
3、要进一步提高灾害监测防御的水平。一是要强化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要积极争取省市投资项目,在市政府的配套支持下,切实加强气象灾害监测系统建设,探索建立多灾种的监测预警应急机制,更好地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前组织和部署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二是要健全气象组织网络。要进一步落实乡镇(街道)气象灾害防御责任制,按照“政府组织、部门指导、乡镇管理”的原则,进一步规范乡镇气象协理员队伍,完善村(社区)、学校等重点单位气象信息员制度,落实相应报酬,加强对协理员和信息员的培训,更好地发挥气象协理员和信息员的作用。三是要加强全社会防雷安全管理。要进一步加强防雷减灾工作的管理,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依法规范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设计审核、竣工验收和定期检测,建立雷灾报告和调查制度,加强雷电监测和雷击风险评估,继续做好农村建房的避雷设施建设指导服务。
4、要进一步提升气象公共服务的能力。要进一步加强与新闻媒体、通信企业的合作,不断健全多种手段综合运用、8-
第二篇:关于我市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
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人大年初工作部署,市人大常委会定于今年七月第二十八次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我市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工作情况的报告。为全面了解我市《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的执行情况,为常委会审议作好准备,市人大**副主任带领各审议组组长、教科文卫工委同志对我市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的工作情况开展了调研。我们实地走访了部分食品生产企业、商场超市、学校、菜市场、养猪场、宰猪场等,听取了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教体局、农林渔牧局、卫生局、服务业发展局、工商局、质监局的专题汇报,召开了乡镇专题座谈会。全面了解了我市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的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贯彻执行的基本情况
自《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切实把食品安全工作摆在突出的位臵抓紧抓实抓好。能进一步加强对农产品种养、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领域、消费环节的监管,切实完善应急预案,强化监管措施,做了大量细致有效的工作,为保
方案》和《**市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奖惩办法》,对乡镇(街道)、主要监管部门实施“食品安全奖”制度和安全事故责任倒查机制,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人,考核到人,切实增强各级、各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2、重监管整治,食品安全工作成效显著。按照“抓基础、促规范、求提高”的工作要求,继续加强对各涉食环节的监督管理,分段监管有力,食品安全工作成效显著。一是源头综合治理不断加强。能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暨执法年活动。无论是本级的检查、监测、抽检,还是上级部门对我市进行的农产品质量级抽检,合格率均达100%。全市受监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明显上升,农产品总体质量良好。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大力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指导种养基地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组织生产,切实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种养水平和科技素质。二是生产日常监管不断强化。能根据食品生产加工有关的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加强管理。以获证企业的审查为平台,在获证企业年审资料自查申报前,对企业开展实地核查,核查率达100%。对新办企业、期满换证(含扩项认证)企业及小作坊企业开展QS认证申报帮扶工作。组织食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省、市、县三级定期监督抽查食品,合格率为95.1%,实施专项监督抽查,合格率为99%,食品产品质量稳步提升。三是市场流通秩序不断规范。全面推行“三三一一”为核心的放心店长效管理制度,形成了放心店、配送企业自律、政府督查为主的监管督查模式,从源头上确保了放心店真正放
提高。二是重宣传活动。各职能部门能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如下发和张贴宣传画报、墙报,发放宣传手册,编发食品安全简报,播放电视公益广告,开展知识竞赛,定期群发食品安全短消息,各种下乡宣传、咨询活动,举办大型文艺晚会等。使广大群众对食品安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三是重饮食教育。继续在全市中小学开展饮食教育,把饮食教育引入课堂,教育学生食得科学、食得文明、食得健康。同时,通过“我为亲戚朋友写封信”,人人争做饮食宣传小信使等活动,实现科学饮食知识宣传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并通过举办食品安全知识讲座、食品安全书画比赛、食品安全征文等多种形式,全面推进饮食教育工作。
4、重合力提增,食品放心工程深入推进。相关职能部门和各乡镇(街道)能针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品种,认真落实监管职责,既分工负责,又紧密配合,深入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有力地提高了安全保障能力。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充分发挥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抓手”作用,深入推进食品安全目标责任制、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创建、食品安全综合评价、农村家宴管理等工作,牵头组织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专项整治行动。农林渔牧部门着力强化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监管工作,全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组织开展无公害技术培训。加大质量认证力度,强化品牌培育,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农产品质量稳步提升。质监部门严格落实市场
验收中,得到上级领导充分肯定。**、**等乡镇利用“四季仙果”开摘仪式,做好旅游结合文章,大力推动我市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食品安全隐患有待排除。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及目前监管水平状况所限,一些企业基础设施差、卫生条件简陋,工艺落后,生产和加工环境不好,不同程度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对这些准入门槛极低的生产经营者进行高标准、严要求的统一管理难度很大,需要一个过程。由于种种原因还难以完全杜绝化肥、农药残留量超标,抗生素、激素滥用,食品加工过程中病原微生物污染等现象。
2、长效机制建设有待强化。食品安全整顿是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点工作。我市虽已制定了实施方案,进行了部署,整顿工作也已全面展开。但是,各部门进展尚不平衡,总体看工作力度还不够到位,声势还不够大。食品安全“三网”建设方面,部分放心店巩固任务还很艰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机制初步建立,但是考核工作量化和硬化上还要改进。在探索长效监管机制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3、有关监管职责有待明确。一是监管边界不清。新的《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实行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体制,意图是在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的无缝对接,理论上较好地解决了部门关系不清,职责不明,配合不力的问题,但实际上由于理解上的不一致而仍然难以分清。如质监与工商部门,分别监管生产加工和流通两个环节的食品安全,但
作落实,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食品安全监管职责范围,全面构建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的工作格局。各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加强协作,密切沟通,进一步理清监管职责边界,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重复和遗漏监管现象。要深化落实监管责任制,健全食品安全监管联动机制,进一步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相关制度要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牵涉众多领域,一套完善、全面的法律制度体系对于做好食品安全工作至关重要。为此,我们要在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在原有相关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相关食品安全制度。要加快建立健全权威统一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食品安全标准制度、索证索票制度、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等。实现食品安全资源和检测信息共享,不断健全食品安全长效机制。
3、监管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各职能部门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督检查频次,扩大监督检查覆盖面,积极推进食品安全分级量化管理制度和探索网络化管理进程,对食品生产经营逐步实行全过程动态管理。要继续开展食品市场专项整治,加大源头治理力度,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要抓住重点地区、重点环节、重要场所、重要时节的食品安全监管,严防食品安全案件的发生,要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要进一步明确职责,规范小作坊、饮食摊点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4、基层基础要进一步加强。要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增
第三篇:关于检查我市贯彻执行消防法情况报告意见建议
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
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情况的审议意见
1、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消防意识。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改进消防宣传教育形式,增强消防宣传效果,将消防法宣传教育工作列入普法教育工作中;各有关部门、各新闻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结合创建“平安西宁”活动,推动消防宣传教育“五进”活动,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消防意识;对消防重点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消防安全负责人以及易燃易爆、消防设施操作控制等特殊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要注重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并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2、进一步落实消防责任制,加大对消防隐患的整改力度。各级和有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各部门、各单位的消防责任制,明确防火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统筹安排部署各项消防工作,切实做到思想、责任、工作、检查“四个到位”,把消防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局面;要把公众聚集场所和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作为消防重点,重大火灾隐患单位要列出整改方案和时间表,坚持专项治理,重点整治,严查严管,防止回潮;要不断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切实落实消防责任追究制,严查重处重大火灾责任人,决不能姑息迁就。
3、进一步加强消防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消防工作执法水平。一是加强消防队伍力量建设。各级政府在关心、支持公安消防部队正规化建设的同时,要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充实社会消防专业力量,构建包括合同制消防队伍、消防文职雇员队伍、消防安保队伍等多层次、全方位、覆盖城乡的防火灭火力量体系。二是建立健全政府部门间消防工作协调机制,在完善联席会议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联合执法制度,对消防安全进行严格监管,对发现的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要及时依法查处、督促整改。三是努力提高消防执法水平。要切实加强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要本着服务大局、方便群众的原则,继续推出便民利民措施,拓宽服务领域,确保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对消防执法的满意度。
4、进一步提高对消防工作的投入,加快城市消防设施建设。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消防基础设施投入,逐步建立消防应急经费保障机制,切实做到不欠新帐,抓紧还清旧帐,确保经济建设健康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按照《消防法》的要求,把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之中,使消防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要认真研究和解决城市消防规划编制、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等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城市消防布局、消防站、消防通讯、消防供水、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等落实到位,保证社会经济发展与消防建设同步发展。
第四篇:开发区:关于我市开发区调研报告
一、宣城市开发园区基本情况
宣城市现有省级经济开发区13个(含筹建),其中:国家核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4个,分别为宣城经济开发区、宣州经济开发区、宁国经济开发区和广德经济开发区,核准面积14.22平方公里;省政府批准筹建的省级经济开发区9个,分别为郎溪经济开发区、泾县经济开发区、绩溪生态工业园区、旌德经济开发区、宣州狸桥经济开发区、宁国港口生态工业园区、郎溪十字经济开发区、广德新杭经济开发区、泾县云岭经济开发区,9个筹建省级经济开发区批准规划面积69.96平方公里。
近年来,宣城市抢抓机遇、先行先试,以打造开发区载体建设为抓手,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把区位转化为优势,把后发彰显为先行,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显著成效,开发园区建设各具特色,如火如荼,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全市13个省级开发区(含筹建)实现工业增加值125.66亿元,占全市43.5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74.98亿元,占全市37.65%;完成财政收入30.76亿元,占全市36.3%。
(一)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做法
在实地参观和座谈中,宣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发区发展,不断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的新方法、好做法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具体可以概括为“六新”:
1.出台承接产业转移新政策。
在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基础上,宣城市制定了含金量较高、操作性较强的《关于促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40条。其中:市本级产业投资专项基金2亿元已基本到位,运作方案正在拟定;企业运营应急互助资金3000万元也已基本到位。市财政从起连续6年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市开发区建设。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飞地经济”发展的意见》,积极探索发展“飞地经济”。广德县还出台了《广德县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二十条》、《广德县加快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广德县pcb产业园发展扶持政策》。郎溪县用足用活省示范区建设“40条”政策,充分运用先行先试权,结合该县实际,分产业、分行业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强化政策引导和产业导向。
2.突出集群补链招商新方法。
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宣城市注重“产业链招商,集群式承接”,多措并举促进产业集聚。一是补链配套招商。在全面分析本地主导产业上下游及其关键环节的基础上,编制产业需求目录,开展针对性招商,促进产业集聚。二是委托合作招商。通过委托商会、工商联、龙头企业等,采取定向招商、驻点招商等形式,利用客商的人脉资源等承接产业集群。三是园区合作共建。先后建立了宣城玉环机电产业园、郎溪经都产业园等合作共建园区,整体承接对方产业集群。四是设立专项资金。市国投公司、希达公司(国有独资)各出资1-2亿元,专门用于宣城开发区重大产业项目的跟进投资。郎溪县按照“四个招商、三个紧盯、五个不招”的总体思路,把整体对接、集群承接作为重点用力方向,主攻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大力度开展集群式招商,注重产业链招商,推动和实现“平行转移”和“反梯度转移”,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新引进项目678个,实际到位内资115亿元,增长114%。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2个。落户十字经济开发区、总投资273亿元的郎溪(中国)经都产业园一期已动工建设。
3.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新载体。
以“园区建设推进年”活动为抓手,全力主攻园区建设,提高园区配套承载能力。,省政府批准宣城市筹建了5家省级经济开发区。根据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该市把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布局和提升产业层次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首要任务,全力推进区域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的编制。宣城市高起点规划了总面积63平方公里(起步区近15平方公里)的《宣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规划》,现已上报省政府待批。目前,宣城市承接平台建设速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见效快。开发区内道路框架全面拉开,路网基本形成,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区内功能配套齐全,居住、购物、宾馆均以较高标准定位建设。供水、供电、天然气、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进展快,承接产业转移载体建设步伐加快。
4.产业集聚效应显现新雏形。
通过设立产业投资专项资金,制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产业发展目录等做法,引导承接产业向开发区集聚。在产业导向上,壮大传统支柱产业与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并举,各开发区产业集聚效应初显。宣城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了汽车零部件、医药、光电、新型建材为主导产业的产业体系;宣州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了纺织服装、机械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新型建材、精细化工等主导产业;郎溪经济开发区重点围绕金属压延、装备制造、电力电子、轻工纺织、农副产品深加工五大主导产业发展产业集群;
广德经济开发区突出发展机械制造、信息电子主导产业,做强做精新型材料、光气医药骨干产业,优化提升轻纺、农产品加工传统产业,培育扶持新能源、节能环保新兴产业。
5.制定资源节约和环保新举措。
一是严把产业准入关。严禁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和“两高一资”项目进入园区。全面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启动了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对承接项目的审核严格做好水资源论证、职业病危害评价等工作,加强承接产业的环境跟踪监测。二是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持集约和节约用地政策,科学规划、系统整合、合理利用开发区土地资源。在土地利用上,广德县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增效的若干规定》,切实把好用地审核和项目准入关,做到“一次性规划、分期用地”。对多层标准厂房建设给予财政补贴,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用地密度。郎溪县建立项目入园会审制度,制定促进工业园区项目集约节约用地暂行规定,分类确定各园区项目入园标准,明确对5000万元以下单体项目不再单独供地,综合考量项目投资强度、产出率、建筑密度、容积率、税收贡献等指标。
6.破解要素瓶颈有了新突破。
强化要素保障,破解承接产业转移的瓶颈制约。着力打造“五个平台”,即:“集约式”用地平台,用足用活“土地置换、增减挂钩”和未利用地的政策,挖潜盘活土地存量。严格用地准入条件,严把投资强度、税收产出率等指标关口,确保集约节约用地。“稳固”人力资源平台,大力开展“万人培训”、“万人引进”、“万人回归”三个“万人计划”,千方百计保障企业用工需求。“无缝对接”基础设施平台,全力推进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溧广高速郎溪段建设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连接“三区”的“快速通道”即将建成通车。“多赢”融资平台,加强政银企合作,大力引进发展各类金融机构,优化融资平台,多家村镇银行挂牌营运,数家小额信贷公司先后落户。“一流”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和机关效能建设,深化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推行全程帮办代理服务,全力塑造“服务优、环境好、效率高”的优质服务新形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一是要素制约严重。土地:开发区的核准面积普遍较小,绝大部分都存在区外开发的现实和需求,亟待扩区。同时,土地报批时间长、报批费用高等问题比较突出。资金:融资渠道不宽,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缺乏。人力资源:不仅高层次的管理、业务人才匮乏,一般用工也存在招工难的问题。二是产业结构趋同。开发区主导产业面广,核心企业不强,创新研发能力薄弱,产业链条不长。各开发区各自为阵,产业结构趋同,园区特色不明显。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起步较晚,发展缓慢,竞争力不强。三是配套服务欠缺。金融、物流、研发、检验、海关、码头等现代服务业和配套设施需进一步完善。
二、宣城市合作共建园区的探索
宣城市与发达地区合作建园具有起步较早、合作模式多样、合作效果实在等特点,已经与上海、江苏、浙江等多个地区和开发区开展合作共建。目前,跨省域合作共建园区共有9个,其中,已开工建设的5个,分别为宣城市开发区玉环机电工业园、郎溪开发区无锡工业园、郎溪十字开发区经都产业园、宁国开发区医疗器械产业园、广德开发区乐清电子科技园;已签合作协议的4个,分别为宣城市开发区上海淀山湖工业城、宣州开发区梅氏产业园、郎溪开发区常州工业园、广德开发区上海(闵行、松江、青浦)工业园。合作共建园区模式主要有5种:
1.宣城市开发区玉环机电工业园模式。,宣城经济开发区与浙江玉环汽摩配协会签订合作协议,规划用地8000亩,一期项目用地亩,目前在建地块实现“六通一平”,入园项目42个,在建项目20个,协议投资76.86亿元。此外,宣城市开发区玉环机电工业园还进一步延伸发展空间,在宣州、宁国、泾县开发区设立分园,各分园已陆续引进项目并落地建设。合作方式:“集中规划,委托招商,共同推进,财政奖补”。开发区拿出一块相对集中的土地统一规划,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并给予合作入园的项目优惠的土地和税收政策。协会负责根据规划定向组织玉环汽摩配行业的客商来投资,并协调和督促项目建设进度。入园项目需符合产业政策和投资密度要求,项目达产生效后,开发区按协议规定给予协会奖励。效益分享:税收收益全归开发区。开发区按入园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结合其建设进度,对协会拨付招商经费,对项目按投资协议约定分拨付一定的财政补助。经济数据统计均计入宣城经济开发区。合作园区对入园项目采取“总部经济、异地生产、统一经营”的方式,消除了转出地政府对产业空心化、地方税收减少等问题的担忧,实现了两地(宣城、玉环)三方(转出地政府、承接地政府、转出企业)的共赢。
2.郎溪开发区无锡工业园模式。
该工业园是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0月,郎溪县政府与无锡滨湖区一批特种装备制造企业签订整体转移投资协议。动工建设,重点引进江苏无锡投资客商,总体规划用地1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超过亩,目前共签约项目563个,其中科技含量高的亿元项目61个,在建项目228个,分7批举行了集中开工仪式,其中,主体工程在建的亿元重点项目105个。从入园项目类别和投资体量看,在未来的3——5年时间内,将进一步建成国内特种设备制造行业重要的专业化生产、研发基地。投资1000万元的安徽省质量技术检验检测中心郎溪分中心即将建成,合工大(郎溪)特种设备研究院已经成立,金属表面处理中心项目正抓紧引进,园区可以面向行业就地提供产品研发、表面处理、性能检测、人员培训等公共配套服务。合作方式:“商会搭桥,驻点招商,一事一议”。成立了郎溪县无锡商会,商会在无锡相关产业企业推介和引荐,郎溪县驻点,共同招商。对入园的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效益分享:给予商会引荐人物质奖励,通过郎溪县产业引导基金奖励来郎投资企业。
3.郎溪十字开发区经都产业园模式。
11月,正式签约落户郎溪十字经济开发区,产业园由郎溪县政府、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管委会和鸿翔控股集团三方合作成立。一期规划面积1亩,其中起步区4300亩,已平整土地约1500亩左右,一期规划范围内五纵六横32.2公里主干道全部开工建设,经编园区11个专项规划正在评审之中。招商引资成果显著。XX年1月18日,一次性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1个,协议资金52.3亿元,意向投资项目95个,投资额143亿元。今年上半年力争已签约21个项目开工建设。XX年,产业园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力争达到35亿元,启动经编织造区、后整理配套区、轻工制造区、仓储物流区等四个组团建设,建成电、燃气、水处理中心、热电厂等主要配套项目。合作方式:“共创共建,效益共享”。郎溪县政府负责行政管理及审批事项,海宁经编产业园负责产业转移、服务平台支撑以及产业链拓展,浙江鸿翔控股集团成立了经都产业园投资开发公司,负责园区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采取“三方合作、分工明确、多元投资、市场运作”模式合作共建园区。既有合作双方政府层面的合作,又引进实体企业参与投资建设和招商管理。效益分享:郎溪方对该投资开发公司从营业起缴纳的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地方留成部分实行“五免五减半”。入园企业优惠政策执行郎溪方当年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经济指标计入本地。
4.宁国开发区医疗器械产业园模式。
宁国开发区医疗器械产业园是由苏商国际医械联合总会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联合组建的安徽苏科医疗器械产业园有限公司与宁国经济开发区合作举办的,签订合作协议,总体规划用地6000亩,在建项目用地4800亩,总投资53亿元,计划5年建设完成。目前园区已完成厂房建设6万平方米,签订入园项目17个,意向项目38个。科海医用耗材、苏瑞消毒、苏曼信诺、诺曼荣、瑞斯迈、红楼梦旅游用品等项目主体工程在建,部分厂房已竣工;沁海金属、沃尔曼生物科技、宝盈生物农药、津桥医用包装等项目在办理规划设计工作,年内开工建设。合作方式:“组建公司、委托招商、土地转供。”由武汉苏商工业园投资公司出资在宁国市成立安徽苏科医疗器械产业园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安徽公司负责入园项目引进和项目服务,宁国开发区负责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并供地给安徽公司。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效益分享:对方享受招商奖励,入园企业(项目)独立享受相应的土地、税务优惠政策。各项经济指标计入本地。
5.广德开发区乐清电子科技园模式。
6月10日,广德经济开发区与浙江省乐清市会创电子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签定合作协议,占地面积300亩,投资规模4.5亿元,主要生产轻触开关、插孔等产品。目前园区内“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已到位,两家企业已开工建设,其中一家已试生产,另有四家企业将于XX年4月开工建设;已到位资金1500万元。合作模式:开发区按十三类工业用地价格出让土地,并提供“七通一平”等建设条件,投资方负责科技园区内项目建设。效益分成:入园企业享受《广德县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二十条》及《中共广德县委广德县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增效的若干规定》等优惠政策。
三、借鉴推广宣城开发区经验
宣城市抢抓皖江示范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市属开发区率先与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合作共建区中园,大胆尝试有效的合作共建园区模式,积极探索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为全省的示范区建设和开发区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宣城市的实践有力地说明,创新是抢抓机遇、快速崛起,推动承接产业转移的不竭动力;合作共建是深化长三角合作,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的有效方式;集约节约用地是有效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园区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借鉴推广宣城开发区经验,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步伐,促进全省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提出如下六点建议:
1.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
规划是先导,坚持规划先行。遵循市场规律,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作用,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优化空间布局,加快建设产业承接集中区、示范园区,集中力量办好现有开发区。科学编制全省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认真抓好示范区内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的实施,结合新设和扩区,认真做好拟申报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和产业规划的指导及编制工作。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目录,不断优化园区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
2.大力促进开发区转型升级。
研究制定促进全省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提高产出强度为核心的扩区补充规定和筹建开发区转正标准,有序推动现有园区扩区升级,分期分批转正筹建开发区,适当控制筹建开发区和乡镇产业集中区数量。鼓励依托现有开发区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促进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相融合。着力推进开发园区规范化、特色化、集约化,推动各类要素向园区集聚,实现园区项目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功能集成。
3.支持和推进合作共建园区。
研究制定推进园区合作共建的实施意见和支持政策,打破行政区划制约,创新合作方式,探索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推进园区合作共建。鼓励采取区中园、共管园、托管园和“飞地经济”等多种模式,合作共建园区。协调推进宣城市与上海市利用白茅岭监狱在郎溪县、广德县境内的部分土地探索发展“飞地经济”,建设皖沪合作产业示范园区。支持跨省域、跨市(县)域、皖江与皖北地区合作共建园区,提高全省开发区整体竞争力。
4.推广创新集群式招商方式。
创新招商方式,推广集群式承接、补链式招商,努力提升产业层次。大力推行专业招商、专题招商、以商招商,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结合重大项目招商,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搭建产业转移促进平台。利用徽商大会、广交会、高交会、西洽会及各类投资贸易会展,高水平策划招商活动,努力提高招商引资实效。
5.着力提高集约化发展水平。
严格开发区布局的环保标准,实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发区的设立、扩区和改变区位选址必须符合主体功能区划和环境保护要求。严格资源节约和环保准入门槛,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项目进入机制与退出机制。坚持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加强土地清理整合,盘活存量土地,推进多层标准厂房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园区。
6.建立健全考评和体制机制。
研究制定全省开发区分类考核评价和评比表彰办法,按皖江城市带、皖北地区、皖南和大别山区三大区域分类制定考核评价指标。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市县开发区考核评价和评比表彰工作,评价结果作为开发区扩区、转正、升级的重要依据,并纳入政府考核目标管理。建立健全开发区环保和资源集约准入机制、合作共建园区的利用共享机制、人才引进、使用和服务保障机制、公共平台和配套服务跟进机制、资金和融资支持机制和分类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促进全省开发区加快发展。
第五篇:开发区:关于我市开发区调研报告
开发区:关于我市开发区调研报告
一、XX市开发园区基本情况
XX市现有省级经济开发区13个(含筹建),其中:国家核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4个,分别为宣城经济开发区、宣州经济开发区、宁国经济开发区和广德经济开发区,核准面积14.22平方公里;省政府批准筹建的省级经济开发区9个,分别为郎溪经济开发区、XX县经济开发区、绩溪生态工业园区、旌德经济开发区、宣州狸桥经济开发区、宁国港口生态工业园区、郎溪十字经济开发区、广德新杭经济开发区、XX县云岭经济开发区,9个筹建省级经济开发区批准规划面积69.96平方公里。近年来,XX市抢抓机遇、先行先试,以打造开发区载体建设为抓手,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把区位转化为优势,把后发彰显为先行,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显著成效,开发园区建设各具特色,如火如荼,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全市13个省级开发区(含筹建)实现工业增加值125.66亿元,占全市43.5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74.98亿元,占全市37.65%;完成财政收入30.76亿元,占全市36.3%。
(一)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做法
在实地参观和座谈中,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发区发展,不断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的新方法、好做法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具体可以概括为“六新”:
1.出台承接产业转移新政策。在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基础上,XX市制定了含金量较高、操作性较强的《关于促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40条。其中:市本级产业投资专项基金2亿元已基本到位,运作方案正在拟定;企业运营应急互助资金3000万元也已基本到位。市财政从起连续6年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市开发区建设。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飞地经济”发展的意见》,积极探索发展“飞地经济”。XX县还出台了《XX县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二十条》、《XX县加快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XX县pcb产业园发展扶持政策》。XX县用足用活省示范区建设“40条”政策,充分运用先行先试权,结合该县实际,分产业、分行业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强化政策引导和产业导向。
2.突出集群补链招商新方法。
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XX市注重“产业链招商,集群式承接”,多措并举促进产业集聚。一是补链配套招商。在全面分析本地主导产业上下游及其关键环节的基础上,编制产业需求目录,开展针对性招商,促进产业集聚。二是委托合作招商。通过委托商会、工商联、龙头企业等,采取定向招商、驻点招商等形式,利用客商的人脉资源等承接产业集群。三是园区合作共建。先后建立了宣城玉环机电产业园、郎溪经都产业园等合作共建园区,整体承接对方产业集群。四是设立专项资金。市国投公司、希达公司(国有独资)各出资1-2亿元,专门用于宣城开发区重大产业项目的跟进投资。XX县按照“四个招商、三个紧盯、五个不招”的总体思路,把整体对接、集群承接作为重点用力方向,主攻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大力度开展集群式招商,注重产业链招商,推动和实现“平行转移”和“反梯度转移”,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新引进项目678个,实际到位内资115亿元,增长114%。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2个。落户十字经济开发区、总投资273亿元的郎溪(中国)经都产业园一期已动工建设。3.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新载体。
以“园区建设推进年”活动为抓手,全力主攻园区建设,提高园区配套承载能力。,省政府批准XX市筹建了5家省级经济开发区。根据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该市把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布局和提升产业层次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首要任务,全力推进区域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的编制。XX市高起点规划了总面积63平方公里(起步区近15平方公里)的《XX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规划》,现已上报省政府待批。目前,XX市承接平台建设速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见效快。开发区内道路框架全面拉开,路网基本形成,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区内功能配套齐全,居注购物、宾馆均以较高标准定位建设。供水、供电、天然气、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进展快,承接产业转移载体建设步伐加快。
4.产业集聚效应显现新雏形。
通过设立产业投资专项资金,制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产业发展目录等做法,引导承接产业向开发区集聚。在产业导向上,壮大传统支柱产业与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并举,各开发区产业集聚效应初显。宣城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了汽车零部件、医药、光电、新型建材为主导产业的产业体系;宣州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了纺织服装、机械装备制造
一、XX市开发园区基本情况
XX市现有省级经济开发区13个(含筹建),其中:国家核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4个,分别为宣城经济开发区、宣州经济开发区、宁国经济开发区和广德经济开发区,核准面积14.22平方公里;省政府批准筹建的省级经济开发区9个,分别为郎溪经济开发区、XX县经济开发区、绩溪生态工业园区、旌德经济开发区、宣州狸桥经济开发区、宁国港口生态工业园区、郎溪十字经济开发区、广德新杭经济开发区、XX县云岭经济开发区,9个筹建省级经济开发区批准规划面积69.96平方公里。近年来,XX市抢抓机遇、先行先试,以打造开发区载体建设为抓手,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把区位转化为优势,把后发彰显为先行,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显著成效,开发园区建设各具特色,如火如荼,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全市13个省级开发区(含筹建)实现工业增加值125.66亿元,占全市43.5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74.98亿元,占全市37.65%;完成财政收入30.76亿元,占全市36.3%。
(一)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做法
在实地参观和座谈中,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发区发展,不断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的新方法、好做法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具体可以概括为“六新”:
1.出台承接产业转移新政策。
在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基础上,XX市制定了含金量较高、操作性较强的《关于促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40条。其中:市本级产业投资专项基金2亿元已基本到位,运作方案正在拟定;企业运营应急互助资金3000万元也已基本到位。市财政从起连续6年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市开发区建设。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飞地经济”发展的意见》,积极探索发展“飞地经济”。XX县还出台了《XX县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二十条》、《XX县加快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XX县pcb产业园发展扶持政策》。XX县用足用活省示范区建设“40条”政策,充分运用先行先试权,结合该县实际,分产业、分行业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强化政策引导和产业导向。
2.突出集群补链招商新方法。
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XX市注重“产业链招商,集群式承接”,多措并举促进产业集聚。一是补链配套招商。在全面分析本地主导产业上下游及其关键环节的基础上,编制产业需求目录,开展针对性招商,促进产业集聚。二是委托合作招商。通过委托商会、工商联、龙头企业等,采取定向招商、驻点招商等形式,利用客商的人脉资源等承接产业集群。三是园区合作共建。先后建立了宣城玉环机电产业园、郎溪经都产业园等合作共建园区,整体承接对方产业集群。四是设立专项资金。市国投公司、希达公司(国有独资)各出资1-2亿元,专门用于宣城开发区重大产业项目的跟进投资。XX县按照“四个招商、三个紧盯、五个不招”的总体思路,把整体对接、集群承接作为重点用力方向,主攻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大力度开展集群式招商,注重产业链招商,推动和实现“平行转移”和“反梯度转移”,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新引进项目678个,实际到位内资115亿元,增长114%。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2个。落户十字经济开发区、总投资273亿元的郎溪(中国)经都产业园一期已动工建设。3.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新载体。
以“园区建设推进年”活动为抓手,全力主攻园区建设,提高园区配套承载能力。,省政府批准XX市筹建了5家省级经济开发区。根据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该市把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布局和提升产业层次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首要任务,全力推进区域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的编制。XX市高起点规划了总面积63平方公里(起步区近15平方公里)的《XX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规划》,现已上报省政府待批。目前,XX市承接平台建设速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见效快。开发区内道路框架全面拉开,路网基本形成,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区内功能配套齐全,居注购物、宾馆均以较高标准定位建设。供水、供电、天然气、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进展快,承接产业转移载体建设步伐加快。
4.产业集聚效应显现新雏形。
通过设立产业投资专项资金,制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产业发展目录等做法,引导承接产业向开发区集聚。在产业导向上,壮大传统支柱产业与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并举,各开发区产业集聚效应初显。宣城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了汽车零部件、医药、光电、新型建材为主导产业的产业体系;宣州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了纺织服装、机械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新型建材、精细化工等主导产业;郎溪经济开发区重点围绕金属压延、装备制造、电力电子、轻工纺织、农副产品深加工五大主导产业发展产业集群;
广德经济开发区突出发展机械制造、信息电子主导产业,做强做精新型材料、光气医药骨干产业,优化提升轻纺、农产品加工传统产业,培育扶持新能源、节能环保新兴产业。5.制定资源节约和环保新举措。
一是严把产业准入关。严禁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和“两高一资”项目进入园区。全面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启动了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对承接项目的审核严格做好水资源论证、职业病危害评价等工作,加强承接产业的环境跟踪监测。二是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持集约和节约用地政策,科学规划、系统整合、合理利用开发区土地资源。在土地利用上,XX县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增效的若干规定》,切实把好用地审核和项目准入关,做到“一次性规划、分期用地”。对多层标准厂房建设给予财政补贴,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用地密度。XX县建立项目入园会审制度,制定促进工业园区项目集约节约用地暂行规定,分类确定各园区项目入园标准,明确对5000万元以下单体项目不再单独供地,综合考量项目投资强度、产出率、建筑密度、容积率、税收贡献等指标。6.破解要素瓶颈有了新突破。
强化要素保障,破解承接产业转移的瓶颈制约。着力打造“五个平台”,即:“集约式”用地平台,用足用活“土地置换、增减挂钩”和未利用地的政策,挖潜盘活土地存量。严格用地准入条件,严把投资强度、税收产出率等指标关口,确保集约节约用地。“稳固”人力资源平台,大力开展“万人培训”、“万人引进”、“万人回归”三个“万人计划”,千方百计保障企业用工需求。“无缝对接”基础设施平台,全力推进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溧广高速郎溪段建设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连接“三区”的“快速通道”即将建成通车。“多赢”融资平台,加强政银企合作,大力引进发展各类金融机构,优化融资平台,多家村镇银行挂牌营运,数家小额信贷公司先后落户。“一流”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和机关效能建设,深化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推行全程帮办代理服务,全力塑造“服务优、环境好、效率高”的优质服务新形象。(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一是要素制约严重。土地:开发区的核准面积普遍较小,绝大部分都存在区外开发的现实和需求,亟待扩区。同时,土地报批时间长、报批费用高等问题比较突出。资金:融资渠道不宽,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缺乏。人力资源:不仅高层次的管理、业务人才匮乏,一般用工也存在招工难的问题。二是产业结构趋同。开发区主导产业面广,核心企业不强,创新研发能力薄弱,产业链条不长。各开发区各自为阵,产业结构趋同,园区特色不明显。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起步较晚,发展缓慢,竞争力不强。三是配套服务欠缺。金融、物流、研发、检验、海关、码头等现代服务业和配套设施需进一步完善。
二、XX市合作共建园区的探索
XX市与发达地区合作建园具有起步较早、合作模式多样、合作效果实在等特点,已经与上海、江苏、浙江等多个地区和开发区开展合作共建。目前,跨省域合作共建园区共有9个,其中,已开工建设的5个,分别为XX市开发区玉环机电工业园、郎溪开发区无锡工业园、郎溪十字开发区经都产业园、宁国开发区医疗器械产业园、广德开发区乐清电子科技园;已签合作协议的4个,分别为XX市开发区上海淀山湖工业城、宣州开发区梅氏产业园、郎溪开发区常州工业园、广德开发区上海(闵行、松江、青浦)工业园。合作共建园区模式主要有5种: 1.XX市开发区玉环机电工业园模式。,宣城经济开发区与浙江玉环汽摩配协会签订合作协议,规划用地8000亩,一期项目用地亩,目前在建地块实现“六通一平”,入园项目42个,在建项目20个,协议投资76.86亿元。此外,XX市开发区玉环机电工业园还进一步延伸发展空间,在宣州、宁国、XX县开发区设立分园,各分园已陆续引进项目并落地建设。合作方式:“集中规划,委托招商,共同推进,财政奖补”。开发区拿出一块相对集中的土地统一规划,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并给予合作入园的项目优惠的土地和税收政策。协会负责根据规划定向组织玉环汽摩配行业的客商来投资,并协调和督促项
目建设进度。入园项目需符合产业政策和投资密度要求,项目达产生效后,开发区按协议规定给予协会奖励。效益分享:税收收益全归开发区。开发区按入园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结合其建设进度,对协会拨付招商经费,对项目按投资协议约定分拨付一定的财政补助。经济数据统计均计入宣城经济开发区。合作园区对入园项目采取“总部经济、异地生产、统一经营”的方式,消除了转出地政府对产业空心化、地方税收减少等问题的担忧,实现了两地(宣城、玉环)三方(转出地政府、承接地政府、转出企业)的共赢。2.郎溪开发区无锡工业园模式。
该工业园是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0月,XX县政府与无锡XX区一批特种装备制造企业签订整体转移投资协议。动工建设,重点引进江苏无锡投资客商,总体规划用地1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超过亩,目前共签约项目563个,其中科技含量高的亿元项目61个,在建项目228个,分7批举行了集中开工仪式,其中,主体工程在建的亿元重点项目105个。从入园项目类别和投资体量看,在未来的3——5年时间内,将进一步建成国内特种设备制造行业重要的专业化生产、研发基地。投资1000万元的安徽省质量技术检验检测中心郎溪分中心即将建成,合工大(郎溪)特种设备研究院已经成立,金属表面处理中心项目正抓紧引进,园区可以面向行业就地提供产品研发、表面处理、性能检测、人员培训等公共配套服务。合作方式:“商会搭桥,驻点招商,一事一议”。成立了XX县无锡商会,商会在无锡相关产业企业推介和引荐,XX县驻点,共同招商。对入园的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效益分享:给予商会引荐人物质奖励,通过XX县产业引导基金奖励来郎投资企业。
3.郎溪十字开发区经都产业园模式。
11月,正式签约落户郎溪十字经济开发区,产业园由XX县政府、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管委会和鸿翔控股集团三方合作成立。一期规划面积1亩,其中起步区4300亩,已平整土地约1500亩左右,一期规划范围内五纵六横32.2公里主干道全部开工建设,经编园区11个专项规划正在评审之中。招商引资成果显著。xx年1月18日,一次性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1个,协议资金52.3亿元,意向投资项目95个,投资额143亿元。今年上半年力争已签约21个项目开工建设。xx年,产业园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力争达到35亿元,启动经编织造区、后整理配套区、轻工制造区、仓储物流区等四个组团建设,建成电、燃气、水处理中心、热电厂等主要配套项目。合作方式:“共创共建,效益共享”。XX县政府负责行政管理及审批事项,海宁经编产业园负责产业转移、服务平台支撑以及产业链拓展,浙江鸿翔控股集团成立了经都产业园投资开发公司,负责园区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采取“三方合作、分工明确、多元投资、市场运作”模式合作共建园区。既有合作双方政府层面的合作,又引进实体企业参与投资建设和招商管理。效益分享:郎溪方对该投资开发公司从营业起缴纳的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地方留成部分实行“五免五减半”。入园企业优惠政策执行郎溪方当年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经济指标计入本地。
4.宁国开发区医疗器械产业园模式。
宁国开发区医疗器械产业园是由苏商国际医械联合总会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联合组建的安徽苏科医疗器械产业园有限公司与宁国经济开发区合作举办的,签订合作协议,总体规划用地6000亩,在建项目用地4800亩,总投资53亿元,计划5年建设完成。目前园区已完成厂房建设6万平方米,签订入园项目17个,意向项目38个。科海医用耗材、苏瑞消毒、苏曼信诺、诺曼荣、瑞斯迈、红楼梦旅游用品等项目主体工程在建,部分厂房已竣工;沁海金属、沃尔曼生物科技、宝盈生物农药、津桥医用包装等项目在办理规划设计工作,年内开工建设。合作方式:“组建公司、委托招商、土地转供。”由武汉苏商工业园投资公司出资在XX市成立安徽苏科医疗器械产业园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安徽公司负责入园项目引进和项目服务,宁国开发区负责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并供地给安徽公司。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效益分享:对方享受招商奖励,入园企业(项目)独立享受相应的土地、税务优惠政策。各项经济指标计入本地。5.广德开发区乐清电子科技园模式。
6月10日,广德经济开发区与浙江省XX市会创电子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签定合作协议,占地面积300亩,投资规模4.5亿元,主要生产轻触开关、插孔等产品。目前园区内“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已到位,两家企业已开工建设,其中一家已试生产,另有四家企业将于xx年4月开工建设;已到位资金1500万元。合作
模式:开发区按十三类工业用地价格出让土地,并提供“七通一平”等建设条件,投资方负责科技园区内项目建设。效益分成:入园企业享受《XX县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二十条》及《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增效的若干规定》等优惠政策。
三、借鉴推广宣城开发区经验
XX市抢抓皖江示范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市属开发区率先与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合作共建区中园,大胆尝试有效的合作共建园区模式,积极探索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为全省的示范区建设和开发区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XX市的实践有力地说明,创新是抢抓机遇、快速崛起,推动承接产业转移的不竭动力;合作共建是深化长三角合作,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的有效方式;集约节约用地是有效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园区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借鉴推广宣城开发区经验,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步伐,促进全省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提出如下六点建议:
1.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
规划是先导,坚持规划先行。遵循市场规律,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作用,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优化空间布局,加快建设产业承接集中区、示范园区,集中力量办好现有开发区。科学编制全省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认真抓好示范区内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的实施,结合新设和扩区,认真做好拟申报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和产业规划的指导及编制工作。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目录,不断优化园区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2.大力促进开发区转型升级。
研究制定促进全省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提高产出强度为核心的扩区补充规定和筹建开发区转正标准,有序推动现有园区扩区升级,分期分批转正筹建开发区,适当控制筹建开发区和乡镇产业集中区数量。鼓励依托现有开发区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促进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相融合。着力推进开发园区规范化、特色化、集约化,推动各类要素向园区集聚,实现园区项目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功能集成。
3.支持和推进合作共建园区。
研究制定推进园区合作共建的实施意见和支持政策,打破行政区划制约,创新合作方式,探索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推进园区合作共建。鼓励采取区中园、共管园、托管园和“飞地经济”等多种模式,合作共建园区。协调推进XX市与XX市利用白茅岭监狱在XX县、XX县境内的部分土地探索发展“飞地经济”,建设皖沪合作产业示范园区。支持跨省域、跨市(县)域、皖江与皖北地区合作共建园区,提高全省开发区整体竞争力。
4.推广创新集群式招商方式。
创新招商方式,推广集群式承接、补链式招商,努力提升产业层次。大力推行专业招商、专题招商、以商招商,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结合重大项目招商,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搭建产业转移促进平台。利用徽商大会、广交会、高交会、西洽会及各类投资贸易会展,高水平策划招商活动,努力提高招商引资实效。5.着力提高集约化发展水平。
严格开发区布局的环保标准,实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发区的设立、扩区和改变区位选址必须符合主体功能区划和环境保护要求。严格资源节约和环保准入门槛,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项目进入机制与退出机制。坚持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加强土地清理整合,盘活存量土地,推进多层标准厂房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园区。6.建立健全考评和体制机制。
研究制定全省开发区分类考核评价和评比表彰办法,按皖江城市带、皖北地区、皖南和大别山区三大区域分类制定考核评价指标。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市县开发区考核评价和评比表彰工作,评价结果作为开发区扩区、转正、升级的重要依据,并纳入政府考核目标管理。建立健全开发区环保和资源集约准入机制、合作共建园区的利用共享机制、人才引进、使用和服务保障机制、公共平台和配套服务跟进机制、资金和融资支持机制和分类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促进全省开发区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