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法》贯彻落实的视察报告

时间:2019-05-12 16:53: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气象法》贯彻落实的视察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气象法》贯彻落实的视察报告》。

第一篇:《气象法》贯彻落实的视察报告

关于对《气象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检查报告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3月2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科成、副主任窦新文带领检查组对县政府贯彻实施《气象法》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组深入范家寨标准化炮点、凤翔国家基本气象站、县气象局人影指挥中心进行了实地检查,查看了相关资料,观看了人影操作和气象预测及传输流程,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县政府工作汇报,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议。现将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是气象灾害较频繁地区,特别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暴雨(雪)、大风、干旱、雷电、冰雹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经常性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自2000年1月1日《气象法》颁布实施以来,县政府及气象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积极开展宣传教育,依法加快推进气象事业发展,不断提高气象监测、预报、预测和服务水平。在有效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积极宣传,广大干部群众的气象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县政府及气象主管部门把学习宣传《气象法》纳入普法教育规划,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凤翔县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凤翔县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媒体、1

电子屏作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并积极依托“3〃23”世界气象日、“12〃4”法制宣传日及科技三下乡等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气象法律法规,努力增强干部群众的气象法制意识,营造了良好的气象法制宣传氛围,为贯彻实施《气象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2、加大投入,气象灾害预测预警和防灾减灾工作得到长足发展。近年来,为了提高气象灾害预警预测能力,县政府加大了气象基础建设投入,每年优先解决气象防雹增雨经费,先后完成了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预报预警和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建设,完成了全县16个乡镇区域天气站建设和固定、移动火箭点建设及防雹增雨基地、标准化大炮点等建设任务,同时,全面实施了县气象局和国家基本气象站的综合改造,全县气象工作基础条件得到有效提升。

3、完善体系,积极为服务“三农”保驾护航。县政府及气象部门始终把服务“三农” 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在南指挥建立了全县首个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创建了南关村和大沙凹村两个特色农业气象观测点。并不断增强服务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采取多种措施,认真开展气象监测预测、气象信息分析和农事生产建议服务,积极为全县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和特色优势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科技支撑。在各个农事关键期和气候特殊期,积极同水利、林业、农业等部门交换天气测报数据,向涉农企业、农户及公众,通过各种形式发布天气预报、气候预测、农业气象情报、对策建 2

议等气象信息,及时科学应对灾害性气候,为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提供了准确的气象服务。

4、夯实基础,依法履职能力有效增强。一是在全县范围内建成16个乡镇自动气象站,各乡镇覆盖率达100%。在全县233个村聘请了268名义务气象信息员,气象工作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县农村气象信息网全面建成。二是积极实施科技创新,高质量完成了两项省市课题,全县气象工作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三是气象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业务能力全面提升,连年来被评为“连续百班无错情”测报工作先进,全县地面气象测报和生态与农气错情率一直保持在0.0‰的高质量。

二、存在问题

我县贯彻实施《气象法》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值得重视和必须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

1、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等普法力度不大,尤其是农村群众知晓率不高,一些防灾工作开展还有一定难度,《气象法》宣传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2、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仍然是整个防灾减灾工作的薄弱部位,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3、县人影办工作条件亟需改善,人影作业费、维护费等需逐步增加,地方气象事业经费投入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三、几点建议

县政府及气象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研究 3

和分析气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提高气象现代化水平,扩大气象服务领域,增强气象服务能力,为跨入西部百强,建设活力新区,打造魅力凤翔提供坚实的气象保障。

1、加强法制宣传,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县政府及气象部门要继续将《气象法》的学习宣传作为气象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在总结宣传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宣传气象法的新途径和新方式,进一步提升气象法律法规宣传效果。要把日常宣传和集中专题宣传结合起来,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充分利用气象影视资源,依托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电子屏等,加大对社会公众的普法力度,提高宣传质量,推动社会公众知晓《气象法》、遵守《气象法》良好氛围的形成。

2、加大支持力度,提高气象服务能力。气象事业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基础性公益事业,需要全县上下的支持和关心。县政府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气象工作,逐步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加大气象事业经费投入和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县人影办公室操作点工作条件,逐步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稳定人影人员队伍;加强和巩固县、乡、村一体的气象监测网络体系,提高气象监测工作水平,着力提高全县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

3、加快建设步伐,提高灾害预报能力。一是尽快实现自然灾害信息及防灾信息的集中收集、快速处理、高效发布和有效管理,促进涉灾部门优势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信息共 4

享,为防灾减灾决策指挥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二是加快建设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应急响应系统,建立重大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和应急响应机制,加强重大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和影响评估,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大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三是进一步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建立统一协调指挥和作业体系,逐步更新人工影响作业设备,提高装备技术手段,形成多种作业手段相结合的高效作业体系,切实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4、强化服务“三农”,保障气象服务实效。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性产业。现阶段,农村仍然是气象灾害防御的薄弱部位,农业仍然是最易受天气气候影响的脆弱行业。县政府及气象部门要以服务“三农”为重点,不断探索气象为农服务新领域,不断拓展气象为农服务新手段,积极开展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农业气象预报、森林火灾的监测、预警和评估等服务工作,大力推广农业气象适用技术。进一步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畅通农村气象信息传播渠道,实现气象预警预报信息进乡村、进农户,不断提高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县人大检查组

2011年3月10日

第二篇:县政府气象法视察汇报材料

关于贯彻落实“一法两条例”情况的汇报

东明县人民政府

一、认真贯彻落实“一法两条例”,全面提升气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和《山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我们东明县县政府高度重视“一法两条例”的学习宣传,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通过“3.23”世界气象日、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开展多次宣传。我县还把气象“一法两条例”纳入“四五”和“五五”普法学习范围,通过对“一法两条例”的学习宣传,广大干部群众的气象法制意识明显增强,社会各界气象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显著加强,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气象工作的水平不断提高。

二、气象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财政预算的情况

县政府高度重视气象工作,认真落实双重管理和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在财政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加大对气象事业的投入力度,2001年-2010年累计投入 250余万元,对气象现代化建设和服务能力提高起到了巨大作用。我县气象防灾

减灾指挥中心工程县政府拨款20万元予以支持;2010年秋季到2011年春季,我县出现罕见大旱,县政府高度重视增雨抗旱工作,拨增雨抗旱经费10万元,用于人工增雨作业。下一步准备“破例”采取特殊措施解决气象职工的值班公寓问题,让他们住在附近便于夜间值班,为他们开展我县的气象工作创造便利条件,使气象职工安心工作。

三、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和应急预案及气象灾害的防御机制建立情况

“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2008年县政府制定实施了《东明县汛期气象服务应急预案》、《东明县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等预案,在突发气象灾害时县政府迅速作出应对决策,各联动部门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极大程度减轻或避免了灾害损失。2007年,我们建立了气象协管员和信息员队伍,每年我们对其开展至少一次的培训,他们在区域气象观测站维护,气象信息传播、气象灾害收集上报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2010年我们按照上级要求建设了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

四、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制度落实情况

2005年县政府县长办公会研究同意我局迁往站前路东段,此位臵经中国气象局派出的技术人员实地勘测后中国气象局批准同意可以在该址设立气象探测设施,气象探测设施于2008年1月1日启用,开始在新址气象观测。县政府高

度重视我局新址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于2008年下半年即在县建设主管部门对现址的探测环境保护进行了备案,切实用行政手段在建设项目审批时进行了把关。县主要领导对电力线路在我局附近选址可能影响探测环境时亲自出面协调解决。在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目前现址的气象探测环境得到了较好保护。但也面临着严竣挑战。

五、气象部门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气象服务职能情况 气象部门承担着规范天气预报发布和传播,低空漂浮物施放审批,防雷建筑工程图纸审核与验收的社会管理职能。

气象部门履行公共气象服务能力逐步提升,体制机制逐步完善。气象综合观测体系建设扎实开展,目前,我县拥有四要素区域气象观测站4个,二要素气象区域观测站8个,闪电定位观测站1个,能见度观测站1个,灾害预警平台2个,开通了天气会商视频系统,每天晚上在县电视台播出《东明天气预报》向社会提供气象服务。

六、贯彻实施气象法律法规的困难和问题

(一)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还不够深入,气象探测环境保护面临严竣形势。

气象法及实施办法颁布后,我县在贯彻实施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对普及、宣传气象工作特别是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起到了较好效果。但在学习宣传方面做的还不够主动深入,气象工作还没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一些群众甚至一些部门

对贯彻气象法及其实施办法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对气象部门的职责认识不清,气象部门不但提供气象预报,还提供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服务。有些领导片面认为气象探测环境不重要,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只是气象部门的事儿,在重大规划时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考虑的少或缺少考虑。当前我局西北侧住宅小区的一期工程已经封顶,二期工程即将开工,其他方向也面临工程开工建设,对保护气象探测环境造成严竣局面。还有一种声音是让我局继续搬迁,给其他建设项目“让路”。由于一些部门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不够,致使气象探测环境保护难度大。

(二)双重计划财务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县政府高度重视气象部门应由地方负担的资金投入,在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把人员地方性津贴补贴列入了财政预算,并随着每次增加发放标准时相应增加,还把人工增雨经费、区域站维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年及时到位,为开展我县的气象工作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但随着气象工作的开展,有些项目经费满足不了实际需求,应逐年增加。

(三)气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强,气象灾害防御机制有待完善。

受技术人才等因素制约,我县天气预报准确率、时效性、精细化程度、预报产品的针对性等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气象灾害防御基础设施相对薄

弱,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服务网络还不能实现无缝隙、全覆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气象服务效果。气象灾害应急相应机制还不够健全,应急响应预案针对性不强,跨部门全社会参与的协调演练较少。

七、对贯彻实施气象法律法规的意见和建议

(一)继续深入学习宣传“一法两条例”。

“一法两条例”在防御气象灾害,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气候资源,规范气象工作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我们要站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极端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气象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多种形式,如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开展气象科普、防雷减灾知识和常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做到家喻户晓,使广大干部群众熟悉和掌握气象法及其实施办法,正确运用法律法规处理和解决问题,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大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的力度。

政府是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主体,应抓紧时间组织建设、规划和气象部门制订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划,把气象探测环境标准列入保护规划,在审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的重大建设项目时,要有气象主管部门参加,按照《气象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的要求,报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审批。在制定城市规划时,要把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一并考虑在内,尽量

避免气象台站迁移,确保气象探测资料的历史连续性。确需迁移国家气象台站时,要提前2年以上向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申请,得到批复后,由当地政府或建设方出资建设新站,试运行至少1年,由上级气象主管机构组织评审后方可投入使用,在此期间,原探测环境必须严格保护。

(三)完善地方气象事业投入保障机制。

气象法及其实施办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支持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将地方气象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并根据发展的需要,逐步增加对气象事业的投入。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加快气象事业发展,加强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提高全社会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地方气象事业的投入应随着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而逐年增长,切实提高气象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保障能力。

(四)健全雷电灾害防御体系。

气象主管机构要加强对农民宣传普及防雷避险知识,加强对于农村自建房屋提供技术支持与指导,开展农村防雷工程建设。气象主管机构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加强对学校的防雷安全定期检查,学校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必须在依法取得防雷装臵设计审核核准书后,方可开

工建设,在取得防雷装臵竣工验收合格证书后方可投入使用。

(五)全面提高气象服务质量。

气象部门要切实加强科技创新,开展天气气候预报预测、气象探测、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应对气候变化、人工影响天气、气候资源利用等领域的研究。坚持通过关键岗位锻炼,科研项目带动,交流学习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气象业务人员素质和服务能力。气象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公共气象服务职能,改善服务手段,增加服务产品,提高服务质量,切实加强对政府和公众,特别是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的气象服务。进一步拓宽气象信息发布渠道,有关媒体、网络和通信企业要积极配合气象主管部门做好气象信息发布工作,以多种形式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信息。

二0一一年五月二十日

第三篇:县气象法贯彻落实情况的工作总结

县气象法贯彻落实情况的工作总结

县气象法贯彻落实情况的工作总结2007-12-07 23:30:00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县气象法贯彻落实情况的工作总结县气象法贯彻落实情况的工作总结(2)文章标题:县气象法贯彻落实情况的工作总结

自从《颍上县“气象法”贯彻落实情况的工作汇报

自从《气象法》、《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安徽省气象管理条例》及《政府令》实施以来,颍上县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县政府加大了对气象事业的投入,并对气象部门的计划财务双重体制落实、人影工作、防雷工作、观测环境保护工作按规定予以落实,在政策上支持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为我局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乡镇自动雨量网措施、灾害

性天气预报发布等业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下面就我县对“一法两例”和一令“政府令”的贯彻实施的情况报汇如下:

一、《气象法》的宣传和计划财务双重体制落实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自2000年1月1日颁布施行以来,有力地促进了地方气象事业的发展。颍上县气象局认真组织职工学习、培训、考试,还专门进行了气象法的执法业务培训,部分气象职工已取得执法证,进一步规范了气象活动和行为。同时在宣传方面做了一些工作,通过散发宣传材料、广播、张贴标语等方式,开展对《气象法》及有关知识的宣传,取得初步效果。气象局基本能够按照《气象法》赋予的职能,开展气象服务工作。长期以来,颍上县气象局始终坚持气象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坚持把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基础性公益服务放在首位,努力提高

监测预报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开展了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服务,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各种重大社会活动服务等多项服务工作。气象局每年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生产计划安排,及时提供天气预测预报服务工作,重点抓住各个生产期关键环节,及时准确地为工文章版权归第1文秘网作者所有!农业生产提供相关的气象信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在防灾减灾和为农业生产服务方面成效显著,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计划财务双重体制得到了县政府的落实,2004年双重财务体制县政府给予落实了15万元,人工增雨、乡镇自动雨量网建设等专项经费落实了万元。

二、以防灾减灾为中心,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多年以来,气象部门坚持把为农业服务放在首位,在关键农事季节,为县委、县政府部署农业生产和抗灾夺丰收提供了及时有效的预报情报服务。同时,紧

紧围绕本县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以粮食为重点,防灾减灾为农业生产服务为目的,应用先进的气象科技手段,科学有序地组织了干旱季节人工增雨、人工防雹作业,降低了和缓解了旱情、有效地遏制了冰雹的危害,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称赞。如2004年的夏旱和秋旱,我局分别实施了四次人工增雨作业,减轻和解除了旱情。特别是去年11月9号,在市气象局的统一指挥下,我局在六十铺镇和十八里铺乡炮点,实施作业,周围的乡镇增加降雨量近10毫米左右,有十多个乡镇受益,减轻了旱情,对小麦播种起到良好效果,充分发挥了气象的科技优势,体现了气象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价值。取得了很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三、为方便人民群众学习、工作、生活提供服务。

县气象局坚持走气象现代化发展的道路,加强地面测报和气象预报服务工作,开辟了气象信息服务新渠道。开设了“12121”气象信息服务语音信箱、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手机短信,满足了工农业生产发展及广大人民群众对气象信息的迫切需要。

四、依法开展防雷减灾工作,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为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按照《气象法》的规定,气象部门广泛宣传防雷安全知识,我局每年与县安委会、消防队联合到全县的加油站、重点企业、学校、医院、粮食储备库等公共场所和重点单位进行防雷安全检查工作,同时在县服务大厅还设立了服务窗口。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和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观测环境保护状况。

自《气象法》实施以来,县政府很重视对气象观测场环境的保护,县建委对影响其环境的征地、建筑进行了最大限度地禁止。县政办以(2004)178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加强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

护的意见”的通知,目前,我县的气象观测环境保护良好。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气象事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日益繁荣,各行各业对气象预报服务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落后的预报手段、方法、传递方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不能适应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面对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气象事业的发展与经济建设的发展已不太协调,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气象法》的宣传力度、广度不够,执法队伍初步建立,法律意识和执法业务素质亟待提高。《气象法》颁布施行以来,宣传、学习主要在本系统内开展,社会面不广,深度不够,很多部门和群众对《气象法》的了解

县气象法贯彻落实情况的工作总结

第四篇:县气象法贯彻落实情况的工作总结

文章标题:县气象法贯彻落实情况的工作总结

自从《颍上县“气象法”贯彻落实情况的工作汇报

自从《气象法》、《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安徽省气象管理条例》及《政府令》实施以来,颍上县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县政府加大了对气象事业的投入,并对气象部门的计划财务双重体制落实、人影工作、防雷工作、观测环境保护工作按

规定予以落实,在政策上支持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为我局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乡镇自动雨量网措施、灾害性天气预报发布等业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下面就我县对“一法两例”和一令“政府令”的贯彻实施的情况报汇如下:

一、《气象法》的宣传和计划财务双重体制落实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自2000年1月1日颁布施行以来,有力地促进了地方气象事业的发展。颍上县气象局认真组织职工学习、培训、考试,还专门进行了气象法的执法业务培训,部分气象职工已取得执法证,进一步规范了气象活动和行为。同时在宣传方面做了一些工作,通过散发宣传材料、广播、张贴标语等方式,开展对《气象法》及有关知识的宣传,取得初步效果。气象局基本能够按照《气象法》赋予的职能,开展气象服务工作。长期以来,颍上县气象局始终坚持气象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坚持把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基础性公益服务放在首位,努力提高监测预报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开展了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服务,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各种重大社会活动服务等多项服务工作。气象局每年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生产计划安排,及时提供天气预测预报服务工作,重点抓住各个生产期关键环节,及时准确地为工文章版权归xiexiebang.com作者所有!农业生产提供相关的气象信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在防灾减灾和为农业生产服务方面成效显著,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计划财务双重体制得到了县政府的落实,2004年双重财务体制县政府给予落实了15万元,人工增雨、乡镇自动雨量网建设等专项经费落实了24.5万元。

二、以防灾减灾为中心,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多年以来,气象部门坚持把为农业服务放在首位,在关键农事季节,为县委、县政府部署农业生产和抗灾夺丰收提供了及时有效的预报情报服务。同时,紧紧围绕本县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以粮食为重点,防灾减灾为农业生产服务为目的,应用先进的气象科技手段,科学有序地组织了干旱季节人工增雨、人工防雹作业,降低了和缓解了旱情、有效地遏制了冰雹的危害,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称赞。如2004年的夏旱和秋旱,我局分别实施了四次人工增雨作业,减轻和解除了旱情。特别是去年11月9号,在市气象局的统一指挥下,我局在六十铺镇和十八里铺乡炮点,实施作业,周围的乡镇增加降雨量近10毫米左右,有十多个乡镇受益,减轻了旱情,对小麦播种起到良好效果,充分发挥了气象的科技优势,体现了气象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价值。取得了很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三、为方便人民群众学习、工作、生活提供服务。

县气象局坚持走气象现代化发展的道路,加强地面测报和气象预报服务工作,开辟了气象信息服务新渠道。开设了“12121”气象信息服务语音信箱、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手机短信,满足了工农业生产发展及广大人民群众对气象信息的迫切需要。

四、依法开展防雷减灾工作,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为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按照《气象法》的规定,气象部门广泛宣传防雷安全知识,我局每年与县安委会、消防队联合到全县的加油站、重点企业、学校、医院、粮食储备库等公共场所和重点单位进行防雷安全检查工作,同时在县服务大厅还设立了服务窗口。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和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观测环境保护状况。

自《气象法》实施以来,县政府很重视对气象观测场环境的保护,县建委对影响其环境的征地、建筑进行了最大限度地禁止。县政办以(2004)178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加强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意见”的通知,目前,我县的气象观测环境保护良好。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气象事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日益繁荣,各行各业对气象预报服务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落后的预报手段、方法、传递方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不能适应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面对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气象事业的发展与经济建设的发展已不太协调,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气象法》的宣传力度、广度不够,执法队伍初步建立,法律意识和执法业务素质亟待提高。《气象法》颁布施行以来,宣传、学习主要在本系统内开展,社会面不广,深度不够,很多部门和群众对《气象法》的了解不

多甚至不知道,气象部门在执法中力度不够。

(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设备落后、人才缺乏。气象部门担负着繁重的气象预报服务和信息资料收集工作,虽然气象基础设施较以前有一定改善,但观测仪器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还不适应。气象事业缺少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难以保证正常气象业务的运行,科学技术创新工作难度

大,气象事业可持续发展速度缓慢。

六、对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要加大对《气象法》的宣传和学习力度,全面推进气象依法行政工作,促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各地要把《气象法》的宣传纳入普法计划,加强对《气象法》的学习、宣传,特别是要抓住农事季节和灾情严重的关键时机进行宣传,宣传的重点要放在一些相关部门,在全社会形成一个依法治气象的良好氛围。各级气象部门要加强对《气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依法行政素质和业务素质,认真履行《气象法》赋予的职能,做好各项基础业务工作,强化服务意识,严格执法,不断拓宽服务领域,积极推进气象现代化进程。

(二)各级领导要提高认识,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和协调,进一步关心地方气象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气象工作在社会生活、经济建设,尤其是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不可替代的趋利避害、防灾减灾、指导服务作用,长期以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各级领导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气象部门摆在与其他政府部门同等重要的位置,让气象部门既有为又有位。要切实关心地方气象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要把地方气象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考虑,在政策、资金上尽力给予支持和帮助,以保障其充分发挥为社会公众、政府决策和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

(三)要坚持把气象服务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进一步提高预报准确率和气象服务水平。各级气象部门应该坚持把为当地政府提供决策服务放在首位,把公益性气象服务放在首位,把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放在首位,提高服务质量,提高预报准确率,提高气象工作的科技含量,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安徽省气象管理条例》及《政府令》实施以来,xx县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县政府加大了对气象事业的投入,并对气象部门的计划财务双重体制落实、人影工作、防雷工作、观测环境保护工作按规定予以落实,在政策上支持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为我局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乡镇自动雨量网措施、灾害性天气预报发布等业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下面就我县对“一法两例”和一令“政府令”的贯彻实施的情况报汇如下:

一、《气象法》的宣传和计划财务双重体制落实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自2000年1月1日颁布施行以来,有力地促进了地方气象事业的发展。xx县气象局认真组织职工学习、培训、考试,还专门进行了气象法的执法业务培训,部分气象职工已取得执法证,进一步规范了气象活动和行为。同时在宣传方面做了一些工作,通过散发宣传材料、广播、张贴标语等方式,开展对《气象法》及有关知识的宣传,取得初步效果。气象局基本能够按照《气象法》赋予的职能,开展气象服务工作。长期以来,xx县气象局始终坚持气象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坚持把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基础性公益服务放在首位,努力提高监测预报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开展了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服务,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各种重大社会活动服务等多项服务工作。气象局每年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生产计划安排,及时提供天气预测预报服务工作,重点抓住各个生产期关键环节,及时准确地为工农业生产提供相关的气象信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在防灾减灾和为农业生产服务方面成效显著,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计划财务双重体制得到了县政府的落实,2004年双重财务体制县政府给予落实了15万元,人工增雨、乡镇自动雨量网建设等专项经费落实了24.5万元。

二、以防灾减灾为中心,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多年以来,气象部门坚持把为农业服务放在首位,在关键农事季节,为县委、县政府部署农业生产和抗灾夺丰收提供了及时有效的预报情报服务。同时,紧紧围绕本县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以粮食为重点,防灾减灾为农业生产服务为目的,应用先进的气象科技手段,科学有序地组织了干旱季节人工增雨、人工防雹作业,降低了和缓解了旱情、有效地遏制了冰雹的危害,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称赞。如今年的夏旱和秋旱,我局分别实施了四次人工增雨作业,减轻和解除了旱情。特别是去年11月9号,在市气象局的统一指挥下,我局在xx镇和xx乡炮点,实施作业,周围的乡镇增加降雨量近10毫米左右,有十多个乡镇受益,减轻了旱情,对小麦播种起到良好效果,充分发挥了气象的科技优势,体现了气象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价值。取得了很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三、为方便人民群众学习、工作、生活提供服务。

县气象局坚持走气象现代化发展的道路,加强地面测报和气象预报服务工作,开辟了气象信息服务新渠道。开设了“12121”气象信息服务语音信箱、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手机短信,满足了工农业生产发展及广大人民群众对气象信息的迫切需要。

四、依法开展防雷减灾工作,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为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按照《气象法》的规定,气象部门广泛宣传防雷安全知识,我局每年与县安委会、消防队联合到全县的加油站、重点企业、学校、医院、粮食储备库等公共场所和重点单位进行防雷安全检查工作,同时在县服务大厅还设立了服务窗口。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和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观测环境保护状况。

自《气象法》实施以来,县政府很重视对气象观测场环境的保护,县建委对影响其环境的征地、建筑进行了最大限度地禁止。县政办以(2004)178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加强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意见”的通知,目前,我县的气象观测环境保护良好。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气象事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日益繁荣,各行各业对气象预报服务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落后的预报手段、方法、传递方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不能适应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面对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气象事业的发展与经济建设的发展已不太协调,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气象法》的宣传力度、广度不够,执法队伍初步建立,法律意识和执法业务素质亟待提高。《气象法》颁布施行以来,宣传、学习主要在本系统内开展,社会面不广,深度不够,很多部门和群众对《气象法》的了解不多甚至不知道,气象部门在执法中力度不够。

(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设备落后、人才缺乏。气象部门担负着繁重的气象预报服务和信息资料收集工作,虽然气象基础设施较以前有一定改善,但观测仪器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还不适应。气象事业缺少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难以保证正常气象业务的运行,科学技术创新工作难度大,气象事业可持续发展速度缓慢。

六、对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要加大对《气象法》的宣传和学习力度,全面推进气象依法行政工作,促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各地要把《气象法》的宣传纳入普法计划,加强对《气象法》的学习、宣传,特别是要抓住农事季节和灾情严重的关键时机进行宣传,宣传的重点要放在一些相关部门,在全社会形成一个依法治气象的良好氛围。各级气象部门要加强对《气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依法行政素质和业务素质,认真履行《气象法》赋予的职能,做好各项基础业务工作,强化服务意识,严格执法,不断拓宽服务领域,积极推进气象现代化进程。

(二)各级领导要提高认识,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和协调,进一步关心地方气象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气象工作在社会生活、经济建设,尤其是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不可替代的趋利避害、防灾减灾、指导服务作用,长期以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各级领导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气象部门摆在与其他政府部门同等重要的位置,让气象部门既有为又有位。要切实关心地方气象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要把地方气象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考虑,在政策、资金上尽力给予支持和帮助,以保障其充分发挥为社会公众、政府决策和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

(三)要坚持把气象服务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进一步提高预报准确率和气象服务水平。各级气象部门应该坚持把为当地政府提供决策服务放在首位,把公益性气象服务放在首位,把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放在首位,提高服务质量,提高预报准确率,提高气象工作的科技含量,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县气象法贯彻落实情况的工作总结》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县气象法贯彻落实情况的工作总结。

第五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三号)

(相关资料: 法律10篇 行政法规10篇 部门规章57篇 司法解释1篇 地方法规827篇 裁判文书9篇 条文释义 相关论文12篇 条文释义1篇 英文译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1999年10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江泽民

1999年10月3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1999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气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第三章 气象探测

第四章 气象预报与灾害性天气警报

第五章 气象灾害防御

第六章 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发展气象事业,规范气象工作,准确、及时地发布气象预报,防御气象灾害,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气候资源,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气象服务,制定本法。

(相关资料: 条文释义)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气象探测、预报、服务和气象灾害防御、气候资源利用、气象科学技术研究等活动,应当遵守本法。

(相关资料: 条文释义)

第三条 气象事业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性公益事业,气象工作应当把公益性气象服务放在首位。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将气象事业纳入中央和地方同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以保障其充分发挥为社会公众、政府决策和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所建设的地方气象事业项目,其投资主要由本级财政承担。

气象台站在确保公益性气象无偿服务的前提下,可以依法开展气象有偿服务。

(相关资料: 法律1篇 地方法规1篇 裁判文书1篇 条文释义)

第四条 县、市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及时主动提供保障当地农业生产所需的公益性气象信息服务。

(相关资料: 条文释义)

第五条 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国的气象工作。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工作。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接受同级气象主管机构对其气象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行业管理。

(相关资料: 地方法规7篇 裁判文书2篇 条文释义 相关论文1篇)

第六条 从事气象业务活动,应当遵守国家制定的气象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

(相关资料: 地方法规1篇 条文释义)

第七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气象科学技术研究、气象科学知识普及,培养气象人才,推广先进的气象科学技术,保护气象科技成果,加强国际气象合作与交流,发展气象信息产业,提高气象工作水平。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关心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艰苦地区和海岛的气象台站的建设和运行。

对在气象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相关资料: 地方法规1篇 条文释义)

第八条 外国的组织和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气象活动,必须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会同有关部门批准。

(相关资料: 法律1篇 地方法规2篇 条文释义)

第二章 气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第九条 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有关部门编制气象探测设施、气象信息专用传输设施、大型气象专用技术装备等重要气象设施的建设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气象设施建设规划的调整、修改,必须报国务院批准。

编制气象设施建设规划,应当遵循合理布局、有效利用、兼顾当前与长远需要的原则,避免重复建设。

(相关资料: 地方法规2篇 条文释义)

第十条 重要气象设施建设项目,在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前,应当按照项目相应的审批权限,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审查同意。

(相关资料: 地方法规10篇 条文释义)

第十一条 国家依法保护气象设施,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气象设施。

气象设施因不可抗力遭受破坏时,当地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紧急措施,组织力量修复,确保气象设施正常运行。

(相关资料: 地方法规1篇 条文释义)

第十二条 未经依法批准,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迁移气象台站;确因实施城市规划或者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需要迁移国家基准气候站、基本气象站的,应当报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批准;需要迁移其他气象台站的,应当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批准。迁建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相关资料: 部门规章1篇 地方法规9篇 条文释义)

第十三条 气象专用技术装备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技术要求,并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审查合格;未经审查或者审查不合格的,不得在气象业务中使用。

(相关资料: 地方法规4篇 条文释义)

第十四条 气象计量器具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有关规定,经气象计量检定机构检定。未经检定、检定不合格或者超过检定有效期的气象计量器具,不得使用。

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可以根据需要建立气象计量标准器具,其各项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规定,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使用。

(相关资料: 地方法规2篇 条文释义)

第三章 气象探测

第十五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按照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的规定,进行气象探测并向有关气象主管机构汇交气象探测资料。未经上级气象主管机构批准,不得中止气象探测。

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及有关地方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适时发布基本气象探测资料。

(相关资料: 条文释义)

第十六条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所属的气象台站及其他从事气象探测的组织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汇交所获得的气象探测资料。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按照气象资料共享、共用的原则,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与其他从事气象工作的机构交换有关气象信息资料。

(相关资料: 地方法规3篇 条文释义)

第十七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的海上钻井平台和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在国际航线上飞行的航空器、远洋航行的船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气象探测并报告气象探测信息。

(相关资料: 地方法规1篇 条文释义)

第十八条 基本气象探测资料以外的气象探测资料需要保密的,其密级的确定、变更和解密以及使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执行。

(相关资料: 条文释义)

第十九条 国家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的义务。

(相关资料: 部门规章1篇 条文释义)

第二十条 禁止下列危害气象探测环境的行为:

(一)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设置障碍物、进行爆破和采石;

(二)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设置影响气象探测设施工作效能的高频电磁辐射装置;

(三)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从事其他影响气象探测的行为。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的划定标准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法定标准划定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范围,并纳入城市规划或者村庄和集镇规划。

(相关资料: 部门规章2篇 地方法规2篇 裁判文书1篇 条文释义)

第二十一条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避免危害气象探测环境;确实无法避免的,属于国家基准气候站、基本气象站的探测环境,建设单位应当事先征得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的同意,属于其他气象台站的探测环境,应当事先征得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的同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后,方可建设。

(相关资料: 法律1篇 部门规章1篇 地方法规15篇 条文释义)

第四章 气象预报与灾害性天气警报

第二十二条 国家对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按照职责向社会发布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并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补充或者订正。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向社会发布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所属的气象台站,可以发布供本系统使用的专项气象预报。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及其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提高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服务水平。

(相关资料: 地方法规1篇 条文释义)

第二十三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根据需要,发布农业气象预报、城市环境气象预报、火险气象等级预报等专业气象预报,并配合军事气象部门进行国防建设所需的气象服务工作。

(相关资料: 条文释义)

第二十四条 各级广播、电视台站和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报纸,应当安排专门的时间或者版面,每天播发或者刊登公众气象预报或者灾害性天气警报。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保证其制作的气象预报节目的质量。

广播、电视播出单位改变气象预报节目播发时间安排的,应当事先征得有关气象台站的同意;对国计民生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灾害性天气警报和补充、订正的气象预报,应当及时增播或者插播。

(相关资料: 地方法规4篇 条文释义)

第二十五条 广播、电视、报纸、电信等媒体向社会传播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必须使用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提供的适时气象信息,并标明发布时间和气象台站的名称。通过传播气象信息获得的收益,应当提取一部分支持气象事业的发展。

(相关资料: 地方法规3篇 裁判文书2篇 条文释义)

第二十六条 信息产业部门应当与气象主管机构密切配合,确保气象通信畅通,准确、及时地传递气象情报、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

气象无线电专用频道和信道受国家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挤占和干扰。(相关资料: 条文释义)

第五章 气象灾害防御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组织有关部门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有关组织和个人应当服从人民政府的指挥和安排,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相关资料: 地方法规1篇 条文释义)

第二十八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对重大灾害性天气的跨地区、跨部门的联合监测、预报工作,及时提出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并对重大气象灾害作出评估,为本级人民政府组织防御气象灾害提供决策依据。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加强对可能影响当地的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并及时报告有关气象主管机构。其他有关部门所属的气象台站和与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有关的单位应当及时向气象主管机构提供监测、预报气象灾害所需要的气象探测信息和有关的水情、风暴潮等监测信息。

(相关资料: 条文释义)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防御气象灾害的需要,制定气象灾害防御方案,并根据气象主管机构提供的气象信息,组织实施气象灾害防御方案,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

(相关资料: 条文释义)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领导,并根据实际情况,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制定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方案,并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下,管理、指导和组织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配合气象主管机构做好人工影响天气的有关工作。

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组织必须具备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资格条件,并使用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要求的技术标准的作业设备,遵守作业规范。(相关资料: 地方法规11篇 条文释义)

第三十一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并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对可能遭受雷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检测工作。

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

(相关资料: 法律1篇 地方法规12篇 裁判文书3篇 条文释义)

第六章 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

第三十二条 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国气候资源的综合调查、区划工作,组织进行气候监测、分析、评价,并对可能引起气候恶化的大气成分进行监测,定期发布全国气候状况公报。

(相关资料: 条文释义)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气候资源的特点,对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和保护的重点作出规划。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规划,向本级人民政府和同级有关部门提出利用、保护气候资源和推广应用气候资源区划等成果的建议。

(相关资料: 条文释义)

第三十四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对城市规划、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和大型太阳能、风能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

具有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资格的单位进行工程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当使用气象主管机构提供或者经其审查的气象资料。

(相关资料: 地方法规15篇 条文释义 相关论文1篇)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侵占、损毁或者未经批准擅自移动气象设施的;

(二)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从事危害气象探测环境活动的。

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违法批准占用土地的,或者非法占用土地新建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处罚。

(相关资料: 法律1篇 部门规章1篇 地方法规14篇 条文释义 相关论文1篇)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法规定,使用不符合技术要求的气象专用技术装备,造成危害的,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相关资料: 地方法规8篇 条文释义)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安装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使用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相关资料: 地方法规6篇 裁判文书1篇 条文释义)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非法向社会发布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的;

(二)广播、电视、报纸、电信等媒体向社会传播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不使用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提供的适时气象信息的;

(三)从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单位进行工程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时,使用的气象资料不是气象主管机构提供或者审查的。

(相关资料: 法律1篇 部门规章1篇 地方法规13篇 裁判文书2篇 条文释义)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不具备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资格条件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或者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使用不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要求的技术标准的作业设备的,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关资料: 地方法规12篇 条文释义)

第四十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及其所属气象台站的工作人员由于玩忽职守,导致重大漏报、错报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以及丢失或者毁坏原始气象探测资料、伪造气象资料等事故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致使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关资料: 地方法规13篇 条文释义)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本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气象设施,是指气象探测设施、气象信息专用传输设施、大型气象专用技术装备等。

(二)气象探测,是指利用科技手段对大气和近地层的大气物理过程、现象及其化学性质等进行的系统观察和测量。

(三)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离构成的环境空间。

(四)气象灾害,是指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等所造成的灾害。

(五)人工影响天气,是指为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实现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雾、防霜等目的的活动。

(相关资料: 裁判文书1篇 条文释义)

第四十二条 气象台站和其他开展气象有偿服务的单位,从事气象有偿服务的范围、项目、收费等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依据本法规定。

(相关资料: 裁判文书2篇 条文释义)

第四十三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气象工作的管理办法,由中央军事委员会制定。

第四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有关气象活动的国际条约与本法有不同规定的,适用该国(相关资料: 条文释义)

际条约的规定;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相关资料: 条文释义)

第四十五条 本法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1994年8月18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条例》同时废止。

下载《气象法》贯彻落实的视察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气象法》贯彻落实的视察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气象法贯彻汇报

    市人大常委会: 现将我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的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一、贯彻实施情况 自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1999年10月31日通过......

    关于我市贯彻执行气象法及相关条例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及相关条例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常委会年初工作部署,从7月下旬开始,***副主任带领农经工委同志对我市贯彻执行《气象法》及相关条例......

    职务犯罪视察报告

    关于职务犯罪查处和审判专项工作情况的 视 察 报 告 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0年工作要点和监督工作计划,市人大常委会组建视察组,于2010年7月上旬对我市职务......

    学前教育视察报告

    我县学前教育的现状和建议 ---教卫文体委对我县学前教育的视察报告 为了规范我县学前教育教学行为,完善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促进我县学前教育健康、稳定、持续发展,3......

    人大视察报告

    古庄店乡人大主席团视察组 关于对乡政府2010年以来创业园建设情况的 视 察 报 告—─2011年8月23日在乡十届人大主席团第二十六次会议上 乡人大主席团成员张学豪各位主席团......

    职工代表视察报告范文合集

    职工代表安全视察报告 集团公司党委: 为落实集团公司党政联发的 2011年12号、19号、20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搞好“安全提升年”活动,促进“安全活动月”活动的开展,集团公司“二届......

    文化建设情况视察报告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我县文化事业繁荣发展。2012年6月中旬,县政协主席、副主席带领部分政协委员,在县政府分管领导的陪同下,通过实地查看文化企事业单位......

    人大视察报告

    古文乡人大代表联合视察情况报告自治县人大常委会: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视察办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