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
——关于“送新发展理念”的辅导报告
省委政研室副主任 吴璀平(2017年8月24日)
同志们:
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根基、命脉、本钱。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政策实施、政策见效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8月9日,在省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李锦斌书记提出,要以“四送一服”为重点推进双千工程,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为企业发展提供全面服务。
开展“四送一服”,第一个要送的,就是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只有深刻理解新发展理念的时代背景、核心内涵,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指导企业改革创新,大家面对市场、面对企业、面对员工,才能把党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讲深讲透,有力推动 深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 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 1 — 新发展理念在微观层面落地生根。
今天,重点与同志们交流报告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关于新发展理念提出实施及我省贯彻落实情况;二是关于企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需要把握的若干问题。
一、关于新发展理念提出实施及我省贯彻落实情况 “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总书记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这部分,主要讲两个问题:
第一,新发展理念是把握新趋势新机遇、应对新矛盾新挑战的强大思想武器
发展问题归根到底是理念问题,发展理念的提出源于发展形势的变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经济进入长周期调整阶段,目前仍处于深度调整、复苏低迷中。与此同时,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已从低收入国家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已经发生改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清醒洞察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可以归纳为“四个三”:一是经济发展面临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 — 2 — 叠加”;二是经济增长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三是经济运行表现出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三大失衡”;四是我国已经进入矛盾风险凸显期,如果经济问题与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国际问题等传导渗透、叠加共振,我国发展可能掉入“塔西佗陷阱”“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三大陷阱”。
基于对宏观形势的战略定力和冷静观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全球经济发展大势和我国经济发展历史方位,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稳中求进为工作方法论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这是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在经济建设领域的重大理论突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必由之路。其重大意义主要表现为“三个一”:从政治层面看,新发展理念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一条重要遵循;从理论层面看,新发展理念创造性回答了关于发展的一系列重
— 3 — 大问题,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念的一次重大升华;从实践层面看,新发展理念致力于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总书记指出,按照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总要求和大趋势。党中央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把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围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比较重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可归纳为“七个把”:一是把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协调实施五大政策;二是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一体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三是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分“三步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四是把改革开放作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扎实推进各领域改革;五是把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作为对外开放总抓手,协调推进“三大战略”;六是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建设美丽中国;七是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等等。在正确的发展理念指引、有效的政策框架指导下,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经济增长实现了从高速向中高速的平稳转换,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创新活力和动力不断增强。可以说,新发展理念已经成为经济 — 4 — 社会发展的指挥棒,成为破解发展难题和深层次矛盾的金钥匙,其引领作用逐步深入,巨大能量加速释放,真理力量日益彰显。
第二,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总抓手
去年4月,总书记亲临安徽视察指导,明确要求我们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加强改革创新,努力闯出新路,切实把发展着力点转到五大发展上来。省委、省政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思想上对标对表、行动上紧跟紧随、执行上坚定坚决,奋力推动新发展理念在江淮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省里有几个比较大的动作:一是制定贯彻举措。去年5月份,省委、省政府制定关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的《总体安排方案》和《意见》,坚定地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符合的坚决贯彻、切实坚持,不符合的坚决纠正、彻底摒弃。二是组织学习考察。去年10月份,以“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为主题,由锦斌书记亲自带队,组织省党政代表团赴沪苏浙学习考察,全面学习和感受发达地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好做法好经验,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发展方式上全面审视、自觉对标,找准短板和不足。三是确定奋斗目标。去年11月份,把新发展理念作为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的鲜明主题,提出了“坚定不移闯出新路,决战决胜全面
— 5 — 小康,建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奋斗目标,明确了实施五大发展行动的基本路径。四是实施行动计划。去年11月底,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研究制定《安徽省五大发展行动计划》,进一步明晰了5个具体目标、34项重点任务、36个重大工程。《行动计划》作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总抓手,构成了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顶层设计。
新发展理念既属于观念范畴,也属于实践范畴。为落实好新发展理念、实施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省委省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调度,主要负责同志亲力亲为、靠前指挥,构建形成“三大调度机制”:一是领导小组会议调度机制。成立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由锦斌书记和国英省长任组长,每项行动计划都成立了一个专项小组,由一个省领导领衔、相关部门牵头负责,全面抓好统筹协调、战略谋划和督促落实。去年以来,省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三次全体会议,研究解决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对省、市两级层面进行工作指导调度。二是视频交流会议调度机制。锦斌书记指出,县一级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单元,没有县域五大发展的突破性进展就没有全省五大发展的整体性进步。省里决定,从今年开始,今后每季度召开一次全省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视频交流调度会,对县域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进行调度和部署,目前已经召开了两次。会议从省一 — 6 — 级一直开到乡镇一级,参会人员近万人,每次选择15个左右县(市)交流发言并同步播放主体视频,让县里展示发展成果、交流工作经验,亮一亮各自的“一招鲜”“杀手锏”,形成各县(市)争先进位、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三是重大项目推进调度机制。项目是发展的载体。省里建立了推进五大发展的重点项目库,6月底召开了全省调结构补短板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动员大会,对启动重大引领性项目、落实重大支撑性项目、谋划重大长远性项目作出部署安排,为全省调结构补短板增动能、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省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启动实施以来,全省五大发展的主要指标稳中向好,重点工程稳步推进,工作机制稳定运行,取得了重要阶段性进展。
二、关于企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需要把握的若干问题 新发展理念具有宏观指导性,也具有微观引领性。我们送新发展理念,首在阐释新发展理念的精髓要义,贵在传授以新发展理念破解难题的方式方法,重在抓实新发展理念与企业需求的结合点,以此引导企业树立新理念、适应新常态、实现新发展。这里我就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企业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谈8个方面问题。
(一)关于推进企业技术创新
锦斌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安徽最为宝贵、最具优势的
— 7 — 遗传基因。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在推动创新发展上经历了“五个大的跳跃”,2004年合肥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2013年我省列入国家创新型省份试点省;2015年成为全国首批8个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之一;2016年获批建设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今年又获批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这些国家战略的引领下,全省上下形成了重创新、谋创新、抓创新的浓厚氛围。我们用三句话来形容安徽的创新发展态势:创新已经成为驱动安徽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展示安徽美好形象的“金字招牌”,体现安徽时代发展的鲜明特色。去年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53万件、增长36.8%,增幅居全国第1位,区域创新能力连续5年居全国第9位、中部第1位。
我省这些年在创新发展上的不懈追求,收获了一个又一个的精彩成果,其中最抢眼的是今年1月10日获批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是继上海之后的全国第二家。省里是这样评价这件工作的,合肥科学中心建设成功获批,是我们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实施创新发展行动取得的重大进展,标志着安徽在全国创新大格局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力量,简单来说就是,合肥代表国家站上了世界创新竞争的大舞台。围绕科学中心建设,省里正在全力以赴推进几项工作,包括高强度推进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创建这个科技创新“一号工程”,加 — 8 — 快谋划建设同步辐射、全超导托卡马克、先进光源等一批大科学装置集群,高水平规划建设合肥滨湖科学城,目的都是要把合肥打造成为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重要承载者和重要策源地。
建设合肥科学中心,不仅要使我省成为科技创新中心,也要成为产业创新中心。科技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形成生产力,成效最终要体现到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上。所以去年省里启动实施了“三重一创”建设,作为联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抓手。目前全省新型显示、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2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以及首批7个重大专项、重大工程都在紧锣密鼓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一号工程”——江淮大众新能源汽车合作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2018年1月底前首款车上市。
我们在抓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也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工作。传统产业仍然是我省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基本盘。实践充分证明,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并不存在截然的鸿沟,有些传统制造业通过高端化改造或兼并重组也能升级为战略性产业。这两年,我们认真实施《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大规模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去年全省完成技术改造投资6363.2亿元、居全国第4位,今年计划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000项、完成技改投资6600亿元。
— 9 — 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最终要落到企业创新上。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的创新能力决定着区域创新能力,也影响着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进程。抓好企业创新,有两个方面的工作比较重要。一是产学研合作。这些年,我省搭建了不少新型研发,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在全国处于先进位次,但成果转化率总体偏低,“纸变钱”的问题没有很好解决。这里面原因有很多也很复杂,既有经济与科技“两张皮”、科研方向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原因,也有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的问题。要积极推进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广泛的产学研合作,有针对性地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实现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三级跳”,让更多“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二是高端人才培育引进。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一切创新的动力都源于人才的活力。作为全国首批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我们坚持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深入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量身定制出台科学中心人才“10条”等政策,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我们坚持不求所有、以用为本,围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放眼全球选人用人,培养引进一批“高精尖缺”人才。今年6月,李锦斌书记率领省经济友好代表团出访美国、匈牙利、德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招引高层 — 10 — 次人才。
(二)关于运用新业态新模式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席卷全球,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不断涌现,数字经济、网络经济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感受最直接的就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当前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经济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以新经济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大力实施电商安徽战略,与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全力支持基于互联网的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培育了一批新经济企业,比如2012年成立的三只松鼠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销售规模最大的食品电商企业。就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来说,目前有三个重要趋势需要关注。
一是网络协同。当前互联网和制造业加速融合渗透,智能制造引领制造方式转型,网络众包、协同设计、个性化定制、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设计、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正在经历颠覆性变革,线上线下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选择。
二是共享经济。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思维,一些理念、模式的创新也为经济发展带来新意,滴滴打车、摩拜
— 11 — 单车、小黄车等共享经济的快速兴起,正是将新模式运用于传统产品和服务,让我们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速率来配置海量闲置资源。
三是平台经济。未来会是一个平台经济世界,整个经济社会变成一个大的生态圈,任何企业、组织和个人都会像模块一样嵌入生态平台,要么像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成为平台的创造者、提供者,要么利用平台提供产品和服务,成为平台参与者、提升者。
新经济潮流不可阻挡,影响力会越来越大。面对新经济新模式,我们党委政府部门既不能无动于衷,更不能以种种理由设置各种“拦路虎”,必须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拥抱、投身新经济发展的潮流,加强新知识学习,以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模式支持新经济发展,当好“管理者”和“护航员”,营造有利于新经济繁荣健康发展的生态环境。
(三)关于深化企业改革
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企业,企业有竞争力,经济才有活力。近年来,我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市场主体数量和活力的不断提升。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大背景下,身处市场最前沿的企业对风险挑战的感受最直接、最敏感,部分企业生产经营确实相当困难。全省经济要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企业要实现转型脱困、增强竞争力,— 12 — 必须要坚定不移地深化企业改革。
坚定不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是壮大综合经济实力的骨干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今年以来,我省国有企业发展呈现稳中向好态势。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国有企业改革任务还很艰巨,还有许多体制机制性障碍需要破除,比如,“三煤一钢”转型发展仍处于关键时期;国企大多数分布在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不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还存在很多实际困难;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还有待完善,等等。改革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省里对国企改革已经作了系统部署,要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一是深入推进产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坚持一企一策,大力推进企业整体上市;二是加快推动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抓好规范董事会、职业经理人制度等改革试点;三是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推进国资监管机构职能向管资本为主转变,不断探索国资监管有效方式和手段;四是坚持将国企改革和党建工作同步推进,发挥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落实从严管党治党责任,为国企国资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坚定不移培育壮大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支撑安徽经济发展的重要生力军。当前,我省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民间投资增速放缓,企业投资信心不足。从根本上
— 13 — 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还是要严格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提振民间投资信心,促进全省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在思想上,对民营企业高看一眼、厚爱三分,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一样的平等竞争环境。在行动上,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坚决打破制约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弹簧门”“玻璃门”,大力推进PPP模式,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激发民间资本积极性。在政策上,聚焦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在创新、人才、金融等现代要素资源配置上一视同仁,“四送一服”的工作重点要放在民营企业上,千方百计引导支持民营企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四)关于降低企业成本
成本偏高是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不仅会削弱产业竞争力,还会助长经济发展“脱实向虚”,增加经济运行的风险。不能否认,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企业成本偏高的严峻挑战。
从我省看,省委省政府坚持将降成本作为实体经济“釜底添薪”的关键举措,聚焦影响实体经济效益的税负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融资成本、能源成本、物流成本等,全面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先后出台减轻实体经济负担“20条”“新10条”等政 — 14 — 策,打出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我省降成本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市场反应和调研情况看,企业成本高企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
造成企业成本偏高的因素很多,需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一方面,需要企业自身努力,通过采取改变生产投入结构、提高技术创新水平、优化生产组织方式、提高管理效率,内部挖潜方式来节本增效。另一方面,需要政府积极主动作为。一是切实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以实施“四送一服”双千工程为契机,狠抓现有降成本各项政策举措的兑现落实,扎实做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税费负担等方面的政策解读和宣传工作,把支持政策送到企业中去,让政策红利更好惠及企业。二是抓紧研究制定新政策,总书记在今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中明确提出要“降低中介服务、用能、物流等成本”,我们要针对企业反映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研究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同时要强化政策协同性,避免政策掣肘,努力为企业营造低成本、高效率的发展环境。
(五)关于推进品牌建设
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综合集成,是企业产品走向市场的通行证,也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灵魂。随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深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过去模仿
— 15 — 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渐成主流,消费者对品牌的需求日益旺盛。与此相对应的是,国内供给低端过剩、高端短缺,供需存在结构性错配,许多未被满足的消费需求向国外品牌溢出。可以说,没有品牌就没有竞争力,就没有市场话语权。国家已经将品牌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出台了《质量品牌提升“十三五”规划》,将今年5月10日确定为首个“中国品牌日”,这些举措都体现出国家对加强品牌建设的坚定决心。
把视线转向安徽,几十年来,我省成功培育出了一批叫得响的知名品牌。上世纪50年代马钢、铜陵有色的“铜墙铁壁”,60年代“两淮”煤矿开发成就华东“动力之乡”,七八十年代“亚洲水泥看海螺”,八九十年代美菱、芳草誉满全国,新世纪初奇瑞、江淮成为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典范,这几年科大讯飞、美亚光电等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这些知名品牌成为每一个时代的“安徽名片”,成为了安徽形象的最好代言人。这些都是盆景,还没有形成风景,与东部发达省份相比,我省品牌经济比重不高,精品名品数量不多,品牌影响力不足,能够走出国门的世界品牌更是屈指可数。
推进品牌建设,第一位是树牢品牌意识。要坚持创新驱动、品牌引领,把品牌工作摆上重要战略位置,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扎实推进“质 — 16 — 量安徽”建设,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和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培养形成“政府重视品牌、企业追求品牌、社会崇尚品牌”的良好氛围。
推进品牌建设,关键点是弘扬工匠精神。优秀的品牌背后,都蕴含着笃实专注的工匠精神和追求卓越的文化理念。因此在讲述品牌故事、打造知名品牌的过程中,要注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凝练企业发展历史和创业精神,积极倡导精益求精、不懈创新、务实专注的社会风尚。
(六)关于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金融工作,总书记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前不久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总书记特别强调,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并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工作的三大任务之一。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扎实推进金融改革发展,全省金融运行总体稳健,服务能力显著提升。2012年以来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4%,2016年金融业增加值1447亿元,占GDP比重6.0%,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8%;到今年6月末,全省贷款余额达到3.27万亿,同比增长
— 17 — 16.7%。但也要看到,我省金融领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较为突出,据企业反映,惜贷、限贷、抽贷等现象比较严重,贷款利率一般上浮60%左右。我们要大力宣传支持企业融资的好政策好做法,进一步畅通银企对接渠道,多措并举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促进金融和经济良性循环、共同发展。当前有三个方面工作最为紧要。
信用体系建设是破解融资难题的重要基石。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破解信息不对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前提,也是整治金融乱象、优化金融生态的重要举措。当前,我省已初步建成省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体系,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烟囱林立、信息孤岛的问题依然存在,部门间的数据还未能实现有效归集、共享和应用,推进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尤为紧迫重要。
发展直接融资是破解融资难题的重要抓手。发展直接融资不仅可以降低企业杠杆率,还有利于推进企业规范化治理。近年来,我省直接融资快速发展,呈现一二三四板“板板都有”、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今年上半年新增直接融资2589亿元、增长31.2%,截至目前共有上市公司100家。但融资结构不优仍是我省的突出短板,2016年我省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比重为11.5%,低于全国11.4个百分点。这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发展直接融资特 — 18 — 别是股权融资放在突出位置,去年国家推出了支持贫困地区企业上市挂牌“绿色通道”的优惠政策,我省太湖县集友新材料在上海证交所首发上市,成为中部第1家享受该政策的企业。我们要抢抓机遇,一手抓在报、在审项目推进,一手抓后备项目摸排和培育达标,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挂牌),不断壮大多层次资本市场“安徽板块”。
加强金融创新是破解融资难题的重要渠道。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创新。一是机构创新。在这方面,我省还有较大差距,突出表现为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机构数量偏少、实力较弱。我们要继续抓好“招金引资”“招行引资”工作,大力推进农商行上市挂牌和增资扩股,加快民营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组建筹建步伐,支持设立科技、小微金融专营机构,形成更多地方法人金融主体。二是产品创新。我省涌现出一批具有安徽特色、广受市场好评的金融服务模式和产品。比如,在全国率先建立“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模式,融资担保部际联席会议明确要求在全国推广。再比如,大力推广“税融通”业务,引导金融机构利用企业纳税信用发放贷款;设立续贷过桥资金,发展拎包银行,等等。要坚持市场导向,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开发更多适应创新型产业、中小微企业、“三农”特点的金融产品,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打造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链。
(七)关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成为大势所趋。去年,总书记在视察安徽重要讲话中指出,安徽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有基础,要把好山好水保护好,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我们坚决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绿色发展行动,着力推进“三河一湖一园一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程,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和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全面推行“河长制”,积极探索“林长制”,加快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经过努力,我省城乡面貌有了较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2013—2016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9.1%;今年上半年单位GDP能耗下降3.8%,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2%。
但从这次中央第四环保督察组反馈意见可以看出,当前我省保护环境、绿色发展方面还面临不少问题,巢湖流域环境保护形势严峻,淮河流域水环境、皖北大气质量等环境问题比较突出,部分园区企业废水、废气等污染偷排、乱排,一些应淘汰的落后设备、产能仍在生产,等等。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提出从“讲政治”的高度,以“不贰过”的认真劲全力推进问题整改,全面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五个一”专项行动。前几天,锦斌书记深入淮南、— 20 — 蚌埠、宿州、淮北四市,不打招呼,直插现场,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和河长制落实情况进行暗访,强调要严格标准、严格管理、严格责任,坚决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工作、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各行业各领域,其中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顺应绿色发展大势,坚持绿色导向,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不断提升经济绿色化水平。一是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我省产业结构中,高耗能、重化工业比重较高,要适应人民群众对绿色消费、绿色产品的升级需求,加快发展旅游业、健康、养老、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促进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形成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引导传统产业绿色升级。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供给;推进钢铁、有色、化工等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实现绿色生产、清洁生产。三是推进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是朝阳产业,要加快推进绿色精益制造,强化资源循环利用,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千方百计“吃干榨尽”,最大限度利用资源。
(八)关于支持企业“走出去”
总书记在我省视察时指出,安徽具有沿江近海、居中靠东的区位优势,又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
— 21 — 重要节点,可以说“左右逢源”,要积极融入国家“三大战略”,推进开放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召开高规格的开放型经济大会,制定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实施意见,坚定地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省里正在推进的重点开放举措主要有:一是构建高标准大通道,全面推进铁路、公路、航道、航空、电网、气(油)管线、信息网络、物流八大通道建设,着力构建互联互通的现代综合通道,目前已开通14条国际客运航线及合肥—美国洛杉矶国际货运航线,“合新欧”国际货运班列西延至德国汉堡。二是构建高水平大平台,积极申报创建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入推进百家央企、百家民企、百家外企、百家侨企“四百”对接,高水平推进中德、中新苏滁等合作园区建设,成功举办“开放的中国:锦绣安徽迎客天下”全球推介、国际徽商大会等重大经贸外事活动。三是构建高效率大通关,复制推广上海等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加快电子口岸公共平台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加强国内通关协作,合肥—南京—上海“水水中转航线”开通。总的看,我省开放型经济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目前累计已有77家境外世界500强在皖投资设立140个企业;2014—2016年,我省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额年均增长9.4%。
— 22 — 在新一轮开放的大背景下,开放战略从原先侧重招商引资、外贸出口等“引进来”向“双向开放”转变。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是大势所趋,既有利于优势产能输出,缓解国内结构性矛盾,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技术能力,提升综合竞争力。
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我省企业“走出去”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不大、层次较低,企业海外经营遇到的风险和难度也比较大。要抓住世界经济调整和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进新一轮开放发展的机遇,加快对外投资步伐,提高我省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具体来看,要从三方面努力: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制定“走出去”产业规划、指导政策,明确重点领域和地区,建立投资项目库,做好国别投资环境的评估,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加大对“走出去”的政策引导。二是健全服务机制,建立和完善“走出去”信息发布通道,构建“走出去”境外风险防控和保障机制,加快具备全球能力的律师、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关、金融等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与发展,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服务。三是打造开放平台,建设一批境外合作园区,提升企业走出去组织化水平,鼓励成功走出去的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合作,建立企业境外合作联盟,增强市场开拓和抗风险能力。
总之,我们就是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纵深
— 23 — 推进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按照锦斌书记提出的“抓紧抓牢、抓主抓重、抓深抓实”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巩固成果、扩大战果,努力建成向总书记绝对看齐、让党中央绝对放心的五大发展美好安徽。
第二篇:浅谈实施五大工程发展现代农业
文章标题:浅谈实施五大工程发展现代农业
扎实推进产业致富工程,着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一是巩固壮大蔬菜产业。张湾农村具有离城近、基础好的优势,特别是蔬菜产业在十堰城区已形成规模大、设施强、品质好等比较优势,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我区农业的主导产业。二是培育壮大林果业。充分利用南水北调、退耕还林等相关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发展林
果业基地。三是发展壮大畜禽水产养殖业。紧紧围绕市场需求,针对性地调整内部品种结构,大力发展市场俏销的质量效益型养殖业。
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大力抓好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加强渠道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和节水改造,对病险水库进行加固改造,加强中小流域治理。二是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重点,扎实实施通达、畅通工程。三是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总体目标要求,按照“一年试点、两年起步、三年铺开”的思路,以试点村建设为抓手,以村容村貌整治为切入点,新农村试点建设扎实有效推进。
优化劳务环境,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建立和完善劳务输出组织体系,提高农村劳动力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切实实现“四个转变”,即由自发式外出向有组织的输出转变;由体能性劳动向技能性劳动转变;由临时性打工向长期性就业转变;由分散式就业向树立劳务品牌就业转变。同时,引导农民工回归创业,鼓励和支持农民投入家乡建设。积极开展劳务服务,及时提供法律咨询和维权服务,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扎实推进素质提升工程,着力培育现代新型农民。一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我们严格贯彻《义务教育法》,认真落实“两免一补”的惠农政策,设立了贫困生救助基金,确保农村适龄青少年上得起学、念得起书。二是加强农民培训。一方面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加强对从事农村生产的农民的培训,以现代实用技术培训为主,结合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环保技术等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同时,紧密结合农时季节需求,开展灵活多样、不同形式的专业技术培训,使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学了能用,用能致富。一方面面向城乡劳动力市场需求,围绕农民转岗就业,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规模,逐步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引导农民参加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增强农民转移就业的能力。抓住国家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的政策机遇,大力开展定向培训,提高就业率。
扎实推进社会服务工程,着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一是扎实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围绕“兴致富产业,建生态家园,创文明新村”的目标,认真实施城区扶贫规划。着力在特色产业培植上下功夫,由主导产业支撑村级经济发展。在帮扶方式上,采取“对口帮扶”的办法,坚持实行部门包村、干部包户的帮扶制度,在区直机关党员干部与贫困户之间开展“一对一”的结对帮扶活动。二是加快发展农村文化卫生等公共事业。农村文化、卫生等公共事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农村文明程度。近年来,我们逐步加大了对农村文化、卫生等公共事业的投入力度,乡村文化体育、农村通信和广播电视等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偏远农村看电视难、通讯难等问题逐步改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参合率稳步提升,农村医疗条件逐步改善。
扎实推进民主自治工程,着力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一是加强村级“两委”班子建设。以村级换届和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选优配强了各村“两委”班子,着重提高村“两委”班子贯彻执行各项政策的能力、民主管理的能力、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和发展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的能力。进一步完善农村民主自治制度,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村民大会、三次村民代表大会,村内重大事项均在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上讨论决定,真正做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二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客观要求,我们严格按照中央、省市要求,巩固和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完善农村“以钱养事”新机制,加快推进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开展农村化债工作,防止出现新的农民负担。
《浅谈实施五大工程发展现代农业》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浅谈实施五大工程发展现代农业。
第三篇:关于实施五大“幸福计生行动”工作总结
关于实施五大“幸福计生行动”工作总结
今年,松庄通过实施五大幸福计生行动,帮助计划生育家庭解决生产致富、子女成才、抵御风险和养老保障等实际困难,使广大计划生育家庭切实感受到国家的关怀和社会的温暖,引导群众更加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在我社区对计生家庭贫困,采取资金扶持、信息培训、技术传播等,帮助群众 发展产业,加快致富奔小康。“幸福微笑——唇腭裂儿童救助行动”。通过筛查,唇腭裂儿童上报到上海路街道计生协会,符合条件的儿童享受免费治疗,还他们一个幸福的微笑。“幸福人生——独生子女特殊家庭救助行动”。针对独生子女死亡或严重伤残的家庭,探索建立独生子女“特殊家庭” 救助机制,设立专项扶助基金,动员社会力量,实施关爱扶 助项目,采取资金、“特殊家庭”生活照顾、生产帮扶等对 独生子女特殊家庭予以关爱和救助。通过社区协会开展调查 全社区共的计划生育“失独家庭”,向他们发放救助金。“幸福守望——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建立松庄社区留守儿童关爱组织,采取生活照顾、娱乐活动、学习辅导等关爱他们; 在我社区对留守儿童发放生活补助,关爱他们快乐成长。让他们不再寂寞、孤单,充实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幸福家庭行动”。紧紧围绕计生家庭“文明、健康、优生、致
富、奉献”主题,切实推进宣传倡导、健康促进、致富发 展“三大活动”,积极创建幸福家庭。与人口计生部门密切协作,通过活动项目,坚持经济扶持与宣传倡导并重、人文 关怀与生活救助结合,落实宣传,让人们了解少生优生的好处,自觉落实计划生育,推动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取得成果。
第四篇:五大行动观后感
“五大行动”观后感
2015年4月10日我校工会利用周前会时间组织全体老师观看“五大行动”专题纪录片,“五大行动”这一年,贵州省总工会在全省各行各业开展建功立业大竞赛、维权帮扶大推进、职工素质大提升、和谐企业大创建、节能减排大参与等行动以来,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活动热潮,让不少单位或企业受益匪浅,我印象比较深的是遵义市三岔瑞安水泥厂的变化。瑞安水泥厂在遵义市总工会的领导下,组建了企业工会,企业工会充分发挥工会职能,积极组织员工参加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和敬业精神;走访慰问困难职工,让职工感受温暖,从而更加热爱企业;倾听员工心声,收集员工意见,解决员工困难;组织员工开展活动,丰富了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也加强了职工之间的交流、合作与竞争。通过工会的努力,企业职工爱厂如家,增强了员工敬业精神,促进了和谐企业大创建,水泥厂的工作即使辛苦一点,他们也愿意留下来工作,水泥厂员工流失率从原来的每年25%下降到2%。工会工作稳定了人心,这样更有利于企业的和谐发展。
由瑞安水泥厂的变化,我看到了企业工会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确起着润滑剂和催化剂的作用。工会对职工的关心和慰问可以让职工感到温暖和温馨;工会可以沟通领导和员工的关系,让领导与员工相互理解包容和支持;工会可以通过解决员工的困难,让员工感到集体的关心;工会可以创建职工之家,让职工有休息放松的地方;工会倾听职工心声,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把帮助送在心坎上,做职工的贴心人。工会做到了这些,何愁企业不发展,何愁企业不和谐?瑞安水泥厂工会创建和谐企业的工作就是典型明证。
我想企业工会可以在创建和谐企业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基层教育工会同样能在创建和谐校园中发挥积极作用。回首几年来的工会工作,我在工会工作岗位上,也在不断努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师生,”做职工的贴心人。有职工或其父母生病住院,我会组织工会委员或行政人员前往医院探望;职工因病导致家庭经济困难,我会积极向上级反映情况,争取相应的资助,近几年,我校教师王元江、舒存伟、曹小波、杨开领、张元山等老师生病住院治疗,我都积极关心,帮助申请补助或者励耕计划资助,他们都分别获得了市教育工会的补助或励耕计划资助,让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和适当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教师书画比赛、篮球运动会、体育趣味活动等,不仅丰富了教师的业余文化生活,还缓解紧张工作压力,增强了教师间的凝聚力;组织教师召开职工大会讨论通过重要的方案或制度,使各项管理不断规范化和制度化,也使制度执行起来顺水顺风;发现矛盾及时调解,让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之间关系尽量融洽,大家能安心和开心工作。基层教育工会做好了这些工作,校园会自然和谐,教师会更敬业,学校的发展会更顺利,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更容易。由于全体教师的和谐与共同努力,我校近几年的中考成绩都走在全市前列,其中2010、2011连续两年中考成绩在全市居于第一。
工会工作也会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特别是我校教工之家的创建,由于资金短缺,目前硬件设施远远不够,还需学校党政进一步支持,上级教育工会进一步关心,尽力筹措或划拨经费,争取早点把教工之家建起来。这样教工工作之余,也便于休憩或适当开展活动,再有让大家经常坐在一起也便于交流沟通,对于促进和谐也是大有益处的。
第五篇:五大行动总结
“和谐企业大创建”行动
工作总结
我站严格按照《贵州省总工会关于印发“五大行动”2014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工总字(2014)15号)、《XX 总工会关于印发2014“五大行动”实施细则的通知》(六盘水工〔2014〕22号)、《XX XX 总工会关于印发“五大行动”2014实施方案的通知》(通字〔2014〕18号)、《XX XX 安监局关于印发“五大行动”2014实施方案的通知》(钟山安监通〔2014〕45号)等文件要求开展“五大行动”工作,现将XX 安监局XX 安监站2014“五大行动”活动总结汇报如下:
一、“和谐企业大创建”行动工作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落实抓好此次活动,XX 安监站高度重视,认真部署组织,首先是成立了“和谐企业大创建”行动领导小组,由站长王宇明同志担任组长;其次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确保活动领导得力、组织有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副站长尹家俊任办公室主任,全面协调督促指“和谐企业大创建”活动。
2、组织学习,加强宣传
为使此次活动取得成效,我站首先组织站上人员学习相关文件精神,结合XX 镇实际情况,制定了“和谐企业大创建”行动方案;其次向XX 镇辖区内的所有企业印发区总工会、区安监局以及我站制定的“和谐企业大创建”行动方案,要求各企业认真组织学习,按照相关文件精神组织开展工作。
3、开展活动内容
1、督促XX 镇辖区内的所以企业建立健全合理的员工管理制度。
2、督促XX 镇辖区内的企业建立健全平等的工资管理体系。
3、督促XX 镇辖区内的企业组织员工进行体检,并按工作岗位的不同发放相适应的劳动保护用品。
4、督促XX 镇辖区内的企业与员工必须签订合理的劳动合同,要求签订率达100%。
5、督促XX 镇辖区内的企业认真执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6、加强XX 镇辖区内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督促企业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以确保安全生产的有序进行。
7、督促XX 镇辖区内的企业合法照章,依法依规的经营、生产。
二、“建功立业大竞赛”行动
1、组织开展“五比一创”竞赛活动。7月15日在水矿集团公司XX 煤矿有序开展了此次活动,9家企业参加,参加人员共计22人。此次活动以企业为主体,以企业如何创新安全技术管理为主题作专题演讲,演讲内容围绕“比安全施工、比工程质量、比技术创新、比科学管理、比文明施工、创和谐企业”展开。
2、组织开展“工人先锋号”创建活动。督促XX 镇辖区内各企业按照相关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拟定“工人先锋号”创建活动计划,按照计划开展活动,将开展活动的计划、开展情况、总结于8月13日前报XX 安监站备案。XX 镇辖区内各企业积极响应,5家企业均开展了“工人先锋号”创建活动。
三、“节能减排大参与”行动
为使我站辖区内企业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大参与”的重要性,在此次活动中,根据XX 镇辖区内的实际情况,我站印发了相应的宣传资料发放给各企业;制定相应的宣传标语、图片,在各路口、公示栏张贴;我站与XX 环卫中心以及XX 综治办组织开展了1次“节能减排大参与”系列宣传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督促我站辖区内各企业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大参与”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XX 镇辖区内企业以及居民在环境、水、电等方面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节能减排”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维权帮扶大推进”行动
首先,我站成立了“维权帮扶”信访领导小组,站长王宇明同志担任组长,其余同志为领导小组成员。建立信访工作机制,设立信访举报电话和邮箱(ZZZZ,ZZZZZ75@qq.com),服务对象为XX 镇辖区内使所有企业的员工、辖区内关于安全生产方面的维权事件。对信访事件要进行登记,在第一时间为维权人员解决,不能解决的要协同相关部门解决或上报XX 镇镇政府和相关部门。
其次,加强对企业的劳动用工监管,切实维护职工权利和利益;我站本着为职工权利负责的宗旨,督促辖区内各企业建立完善合理的职工管理体系,要求企业不得私自扣押职工工资、福利等;督促企业完善职业健康档案,发放适应的劳动保护用品;在辖区内向各企业职工宣传我站的“维权帮扶”活动,告诉职工若遇到困难可以找我站帮忙解决;主动参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积极参与协调解决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维护好职工的合法利益。最后,做好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的帮扶工作;加强对我站辖区内各企业作业场所的监管,要求企业改善作业场所,排除危害职工健康和安全的隐患或问题,制定相应的职业病防治保护措施;在监管过程中,若企业遇到业务、技术等方面的困难时,我站所有人员都尽心尽力帮扶。
五、“职工素质大提升”行动
首先,我站组织了全站职工进行业务知识、职业道德等培训活动,以提高自身的执法能力,更好的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把好关;不定期的组织相应的集体活动,加强站内职工的团结,提升全站职工的凝聚力。其次,要求辖区内的企业制定“职工素质大提升”计划,按照计划开展要 “职工素质大提升”工作;并组织企业的从业人员相互参观、交流、讨论、学习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