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增值税税负与开票加点分析
增值税税负与开票加点分析
一、企业税负控制原理
由于增值税采用的计算方法是进项税额可以抵扣销项税额,因此,进项税额作为可抵扣的部分,对于纳税人实际纳税的多少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税法仅仅规定了部分用不可以抵扣的项目,比如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或用于集体福利、个人消费等,但这是不够的。如果每个企业都是以足够全部抵掉销项税额的进项税额来进行抵扣,我们可以想像一下,那时,代表国家行政执法的税务局将收不到任何来自增值方面的税收。
假如企业购进材料或接受劳务等取得了100%的进项税额,税务局也不会让企业100%的全部抵扣掉,他们内部有一个相对于每个行业的税负率标准,这个标准在本行业中的每个企业都应该执行。这个标准就是所谓的税负率。所以,税负率事实上来源于税务对企业可抵扣税额的控制。
税负(税收负担)指的是企业每销售100元应该缴纳的税收的合计。税负率(即:税收负担率)则指的是企业应交的税收与销售收入之间的比率关系,广义的税负率是指企业所有缴纳的税收与销售收入之间的比率关系,而一般所说的税负率则单指增值税与销售收入之间的比率关系。
由于增值税的销项税额可以购进材料所取得的进项税额来抵扣的。所以,准确地计算取得的进项税额,可以让我们最大限度的提高抵扣比率,减少企业负担。
一、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不含税销售收入=含税销售收入÷(1+税率)销项税额=不含税销售收入*税率 增值税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二、增值税税率的计算:
增值税税负率是应纳税额与销售收入之间的比率关系,其用公式表达为: 增值税税负率=增值税应纳税额÷不含税销售收入*100% 上面的公式可以演变为:
增值税税负率=(销项税额-进项税额)÷不含税销售收入*100%
三、税负控制:
我们已经知道,税负率是税务局给我们的一个比率,它是已知的;在日常的工作中,销售收入和销项税额也是已知的。因此,增值税税负的控制,事实上就是控制取得进项税额发票的多少,或者你虽然取得了很多的发票,但是只可以抵扣多少。
现以“服装”为例,征税税率为17%,税负率为3.4%。来计算并控制进项的取得情况。(1)计算购进取得的进项金额占销售的比例:
应缴纳的税额占征税率的比率为:3.4%÷17%=20%。也就是说,企业每销售100元,应该有20元要全额征税。
(2)计算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占征税率的比率为:(17%-3.4%)÷17%=80%(即100%-20%)。也就是说,企业每销售100元,可抵扣80元的购进原材料或接受劳务的金额。
因此,企业应当以销售收入的80%取得进项发票,并参与抵扣。其他企业不同的税负也可以根据以上的算法计算出应取得的进项税额。
2、多取得的进项如何处理?
由于取得防伪开票系统可以在90天内参与抵扣,因此多取得的进项税额可以先不参与抵扣,而在不超过90天的时间内参与抵扣。将这部份未抵扣的进项税额计入“待摊费用—待抵扣进项税额”。当月账务处理为: 借:库存商品
待摊费用—待抵扣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下月抵扣时账务处理为: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待摊费用—待抵扣进项税额。
二、税负与开票加点的案例 案例一:
有很多做工业或商业企业账的朋友发生过这样的情况,销售时,开始报的价是不含税的,后来收款了,对方要求提供发票,要求开增值税票,但是对方不原意承担17点的税,只能在开始报的不含税价上面加点,但要加几个点才划算,企业才不亏呢?下面分析一下这个问题!.首先说明一下,因为开始报的价只是口头形式报的,最后签销售合同是以开始报的价加上后面加的税金组成了产品的含税价。而产品的售价是以签定合同的价格为准的。但是不开票、不申报收入是违法的,是偷税漏税的行为。现在我来举例说明:假如某企业全年的增值税的累计税负为4点,这里只说一般的企业。现销售A产品不含税价为10元/PCS,购进商品时开17点的票在不含税价基础上加收6点税金。那么求销售出去时,开17点的税票,收取几个点税金企业才不亏。(这里的税率为一般纳税人17点的税)解:
根据不含税价计算出企业的应交的销项税=(10*1.17)-10=1.7元,根据税负计算出企业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10*.04=0.4元(这个是交给国税的金额),根据销项税额和应交未交增值税计算出进项税=1.7-0.4=1.3元,根据进项税额计算出购进商品的不含税金额=1.3/0.17=7.64元,根据不含税价算出企业支付给供应商的税金=7.64*0.06=0.45元,则,企业从购进到销售共支付税金=0.45元(为支付给供应商的税金)+0.4元(上交给国家的增值税)=0.95元。
以上是整个从采购到销售所支付的合计为0.95元,那么要想企业不亏税金,需要收客户的税金应在0.95元以上,考虑到销售产品会引起其他税费的增加,调整为0.95*(1+0.08)=1.026元,那么企业收取税点应在1.026/10=0.1026以上,得出得结果是如果企业的税负是4点的话,应收客户的税点在10点以上。
这里说一下为什么有的收4个点就行了,可能是只考虑到企业的税负,没有考虑到其为购进商品时企业所支付的税金。(要么其报价中的商品是按含税金额算的)。为什么有的只收2个点呢,这多半是贸易公司,其税负低,往往其进项大于销售项,还有其中有出口的,因为出口是免税的。所以造成进项多,而其中一部分是不能退税的,所以把这部分用销售冲销。
开票加税点不同,是对方的业务不同决定的,税点低的一般是销售收款大部分是现金,对方不要票,这样进项大,但是不能老不缴税,这样税点少些,可以用少税点开的发票抵实际销售收入,既少缴税,又有新钱入帐。虽然税点不同,但如果是一般纳税人,取得专用发票的,就可以抵扣17%的税。案例二:
有个关于增值税开票加点的问题要确认一下:
我司跟甲公司发生业务联系,我司向甲公司供货额为10000元(不含税),后收款时要求开具增值税发票,我司要求是开票加8点,即收回税点800元,那么我司开给甲公司的税票上金额应该是多少(含税金额应该为多少)?
原则:不含税金额和加几个点的税额,这是在和购货方商谈交易价格,至于应怎样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我觉得应该是收多少元的款开多少元票,含税金额应该为实际收款金额。
1、因为对方一开始不要票,所以是10000元,以后又想要专票了,就让对方给你补了800元的税款,至于800元,如果是现金形式,可以不用上帐。收款开票时: 借:现金1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8547.11
应交税金-增值税-销项税1452.99
2、如果走的是银行存款,则需要上帐,借:银行存款10800
贷:主营业务收入9230.77
应交税金-增值税-销项税1569.23
3、如果已经挂账,计入往来,涉及调整账目的应及时处理。
求助:详细的“一般纳税人增值税专用发票开票流程”,电脑版的
插入IC卡和安全开票用的那个像U盘一样的东西 进入系统,选择开票人进去,然后在系统设置里面设置好要开票的客户开票资料和商品信息比如价格型号,如果里面已经有了就不用设了,在开票那个模块里面选择专用发票填开,进去后你就知道该怎么开了,填开时商品的数量输进去后点右上角的那个勾勾下面的金额才会变过来,确定填好了都填对了再点打印,点了打印就等于自动保存了,如果错了只能作废不能修改的,打印前如果你是第一次开最好先弄张白纸进去打打看,否则如果打印位置没调好的话打印只会浪费税票
在防伪开票系统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工作流程、步骤有那些?
你公司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在安装防伪税控开票系统后,带上IC卡和发票领购簿到管你公司的税务局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后按以下步骤操作。
防伪税控开票系统--插入IC卡--录入操作员密码--进入系统--发票管理下发票读入--提示是否读入专用发票********号起共**张--确定;系统设置下设置客户资料(一定要是购买方传给你的正确资料)录入相应资料--保存;系统设置下设置你们公司所销售的货物名称等信息--录入--保存;发票管理下专用发票填开--提示你要开票的号码核对--确认--显示专用发票模块--购货单位名称处点下拉键选定你要开具的单位双击--显示你要开具发票单位的所有信息--货物或劳务名称处和购货单位处的操作相同--录入你所开发票货物的数量--单价--金额自动计算--下拉键选择收款人,复核人,开票人自动生成--再次核对整张发票无误后--点击左上角的打印保存并提示是否打印(显示打印边距上下调整数)如不确认是否与发票对应就先放入A4纸打印一张对比一下,边距不对再调整--此张发票打印后提示是否开下一张,还开就如上述接着开,不开就退出;发票管理下发票查询选择本月所开这张发票点击打印放入发票打印此发票(发票号码一定不能放错)。这张发票开具完成,加盖财务章或发票专用章后就可以寄出了。
次月15日以前抄税,防伪税控开票系统--插入IC卡--录入操作员密码--进入系统--抄税处理--选择抄税期间--确定--自动抄税--提示抄税成功带IC卡到时税务局报税。接下来就是报税了。增值税税负率
增值税负率=本期应纳税额÷本期应税主营业务收入
序号 行业平均税负率% 1 商业批发 0.90% 2 金属制品业 2.20% 3 纺织品(化纤)2.25% 4 商业零售 2.50% 5 电子通信设备 2.65% 6 纺织服装、皮革羽毛(绒)及制品 2.91% 7 化工产品 3.35% 8 农副食品加工 3.50% 9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3.50% 10 塑料制品业 3.50% 11 其他 3.50% 12 机械交通运输设备 3.70% 13 电气机械及器材 3.70% 14 食品饮料 4.50% 15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4.95% 16 建材产品 4.98% 17 造纸及纸制品业 5% 18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50% 19 医药制造业 8.50% 20 卷烟加工 12.50%
第二篇:增值税税负与开票加点分析
增值税税负与开票加点分析
一、企业税负控制原理:
由于增值税采用的计算方法是,进项税额可以抵扣销项税额,因此进项税额作为可抵扣的部分,对于纳税人实际纳税的多少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税法仅仅规定了部分用不可以抵扣的项目,比如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或用于集体福利、个人消费等但这是不够的。如果每个企业都是以足够全部抵掉销项税额的进项税额来进行抵扣我们可以想像一下,那时代表国家行政执法的税务局将收不到任何来自增值方面的税收。
假如企业购进材料或接受劳务等取得了100的进项税额税务局也不会让企业100的全部抵扣掉他们内部有一个相对于每个行业的税负率标准这个标准在本行业中的每个企业都应该执行。这个标准就是所谓的税负率。所以税负率事实上来源于税务对企业可抵扣税额的控制。
税负(税收负担)指的是,企业每销售100元应该缴纳的税收的合计。税负率即税收负担率则指的是企业应交的税收与销售收入之间的比率关系广义的税负率是指企业所有缴纳的税收与销售收入之间的比率关系而一般所说的税负率则单指增值税与销售收入之间的比率关系。由于增值税的销项税额可以购进材料所取得的进项税额来抵扣的。所以准确地计算取得的进项税额可以让我们最大限度的提高抵扣比率减少企业负担。
一、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不含税销售收入=含税销售收入÷(1+税率)销项税额不含税销售收入税率 增值税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二、增值税税率的计算
增值税税负率是应纳税额与销售收入之间的比率关系其用公式表达为:
增值税税负率增值税应纳税额÷不含税销售收入*100 上面的公式可以演变为
增值税税负率销项税额-进项税额÷不含税销售收入*100
三、税负控制
我们已经知道税负率是税务局给我们的一个比率它是已知的在日常的工作中销售收入和销项税额也是已知的。因此增值税税负的控制事实上,就是控制取得进项税额发票的多少,或者你虽然取得了很多的发票但是只可以抵扣多少。
现以“服装”为例征税税率为17%税负率为3.4%。来计算并控制进项的取得情况。
1计算购进取得的进项金额占销售的比例
应缴纳的税额占征税率的比率为3.4%÷17%=20。
也就是说企业每销售100元应该有20元要全额征税。2计算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占征税率的比率为:(17%-3.4%)÷17%=80%即100%-20%。
也就是说企业每销售100元可抵扣80元的购进原材料或接受劳务的金额。
因此企业应当以销售收入的80%取得进项发票并参与抵扣。其他企业不同的税负也可以根据以上的算法计算出应取得的进项税额。
2、多取得的进项如何处理
由于取得防伪开票系统可以在180天内参与抵扣,因此多取得的进项税额可以先不参与抵扣,而在不超过180天的时间内参与抵扣。将这部份未抵扣的进项税额计入“待摊费用-待抵扣进项税额”。
当月账务处理为
借:库存商品
待摊费用-待抵扣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下月抵扣时账务处理为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待摊费用-待抵扣进项税额。
二、税负与开票加点的案例
案例一 有很多做工业或商业企业账的朋友发生过这样的情况销售时,开始报的价是不含税的,后来收款了对方要求提供发票,要求开增值税票,但是对方不原意承担17点的税,只能在开始报的不含税价上面加点但要加几个点才划算企业才不亏呢, 分析一下这个问题.首先说明一下因为开始报的价只是口头形式报的,最后签销售合同是以开始报的价加上后面加的税金组成了产品的含税价。而产品的售价是以签定合同的价格为准的。但是不开票、不申报收入是违法的是偷税漏税的行为。现在我来举例说明假如某企业全年的增值税的累计税负为4点这里只说一般的企业。现销售A产品不含税价为10元/PCS购进商品时开17点的票在不含税价基础上加收6点税金。那么求销售出去时开17点的税票收取几个点税金企业才不亏。这里的税率为一般纳税人17点的税 解 根据不含税价计算出企业的应交的销项税10*1.17-10=1.7元
根据税负计算出企业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10*0.4=0.4元
这个是交给国税的金额
根据销项税额和应交未交增值税计算出进项税1.7-0.4=1.3元
根据进项税额计算出购进商品的不含税金额1.3/0.17=7.64元
根据不含税价算出企业支付给供应商的税金7.64*0.06=0.45元
则企业从购进到销售共支付税金0.45元
为支付给供应商的税金0.4元上交给国家的增值税0.95元。
以上是整个从采购到销售所支付的合计为0.95元,那么要想企业不亏税金需要收客户的税金应在0.95元以上考虑到销售产品会引起其他税费的增加调整为0.95*(10+08)=1.026元 那么企业收取税点应在1.026/10=0.1026
以上得出得结果是如果企业的税负是4点的话应收客户的税点在10点以上。这里说一下,为什么有的收4个点就行了,可能是只考虑到企业的税负,没有考虑到其为购进商品时企业所支付的税金。要么其报价中的商品是按含税金额算的。为什么有的只收2个点呢,这多半是贸易公司其税负低往往其进项大于销售项还有其中有出口的因为出口是免税的。所以造成进项多而其中一部分是不能退税的所以把这部分用销售冲销。
开票加税点不同是对方的业务不同决定的,税点低的一般是销售收款大部分是现金,对方不要票这样进项大,但是不能老不缴税,这样税点少些,可以用少税点开的发票抵实际销售收入,既少缴税又有新钱入帐。虽然税点不同,但如果是一般纳税人取得专用发票的就可以抵扣17%的税。
案例二 有个关于增值税开票加点的问题要确认一下:
我司跟甲公司发生业务联系,我司向甲公司供货额为10000元不含税,后收款时要求开具增值税发票,我司要求是开票加8点即收回税点800元,那么我司开给甲公司的税票上金额应该是多少?(含税金额应该为多少)
原则:不含税金额和加几个点的税额,这是在和购货方商谈交易价格,至于应怎样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我觉得应该是收多少元的款开多少元票,含税金额应该为实际收款金额。
1、因为对方一开始不要票,所以是10000元,以后又想要专票了就让对方给你补了800元的税款,至于800元如果是现金形式可以不用上帐。
2、收款开票时 借:现金1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8547.11
应交税费-增值税-销项税1425.99 如果走的是银行存款则需要上帐 借:银行存款10800 贷:主营业务收入9230.77
应交税费-增值税-销项税1569.23
如果已经挂账计入往来涉及调整账目的应及时处理。
第三篇:关于增值税税负的分析
关于增值税税负的分析
增值税税负有增值税理论税负、增值税实际税负、增值税行业税负之分:
一、增值税实际税负
增值税实际税负指的是一般纳税人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缴纳的增值税与同期实现的增值税计税收入的百分比。
二、增值税理论税负
增值税理论税负是一般纳税人企业在一定期间内按特定方式计算的理论增值税与同期实现的增值税计税收入的百分比,其中理论增值税是指在未考虑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和期间费用进项税额的前题下,根据产品的毛利总额或毛利率、计税销售收入结合产品的成本结构计算出来的同期应纳增值税额,其计算公式为:
增值税的理论税负=理论增值税/增值税计税收入×100%
1、对于工业企业,理论增值税有如下计算公式:
理论增值税=(不含税收入-可抵扣成本)×适用税率
=[不含税收入-(不含税材料成本+不含税可抵扣制造费用)]×适用税率
=(产品毛利+对应产品生产人工成本+不可抵扣制造费用)×适用税率
2、对于商业业企业,理论增值税有如下计算公式:
理论增值税=(不含税收入-商品销售成本)×适用税率
=商品销售毛利×适用税率
公式中的增值税计税收入,仅包括增值税应税收入,不包括出口收入等增值税免税收入,因为出口收入等增值税免税收入不存在增值税税负的问题,如企业同时存在出口收入等增值税免税收入,则在计算增值税理论税负时,计税收入不含增值税免税收入,同时应剔除与增值税免税收入相对应的毛利及成本项目;
当企业的增值税应税收入项目存在不同的增值税适用税率时,应分别计算不同税率收入的理论增值税,并将不同税率收入的理论增值税汇总得出一个总的理论增值税,并以此来确定总体的增值税理论税负;
理论增值税税负作为一种税负考核指标,在计算时未考虑固定资产和期间费用进项税额,这是因为固定资产进项虽然对投入当期的税负影响较大,但毕竞是一次性的影响,在作为税负考核时剔除其进项税额对税负的影响,可使其与同期
没有固定资产进项税的企业的增值税税负相比具有可比性;而期间费用进项因其在整个进项税额中所占的比例很小,故在计算本指标时,为了简化算式,节约管理成本,可忽略不计,但对于一些经营大宗商品的企业,如钢材、矿石、水泥、煤炭经销企业,由于其运杂费占期间费用的比重较大,故在对这类企业进行增值税税负考核时,要考虑运费进项对税负的影响。
三、增值税税负的决定因素
从上面关于增值税理论税负的公式来看,虽然会计帐面体现的增值税交多交少与当期销项进项的多少比对有关,但从一个较长的期间来看,决定企业交纳增值税多少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产品的毛利率,增值税税负与产品的毛利率正向相关;二是产品的成本结构,也就是产品成本中,材料和可抵扣制造费用及工资成本和不可抵扣制造费用占产品成本的比例构成,当材料及可抵扣制造费用占产品成本的比例大时,也就是工资成本和不可抵扣制造费用占产品成本的比例小时,所交的增值税就少,反之则所交的增值税就多。
从上述观点可以这样理解,材料和可抵扣制造费用是增值税的抵减因素,产品毛利、工资成本和不可抵扣制造费用是产生增值税的根本原因,对销售毛利和工人工资征收增值税,可以说是我国增值税的实质。
如果说增值税的实质是以销售毛利和工人工资为税基,那么这里就出现一个法理问题,世界各国公认的财政理论都是认为,税收分配的客体是社会剩余产品,税收不能课及C和V部分,但是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得出一个不可推翻的结论,我们现行的增值税,明明白白的的确确是以产业工人的工资(可变资本V)作为税基之一,这就说明了,我们现行的增值税的税基已经超出了社会剩余产品的范围,看来我国教科书上的财政分配理论也应该与时俱进才对。
正因为增值税的交多交少与产品的毛利率和产品的成本结构相关,故在企业实务中才有三种关于增值税逃税方法,一是虚开进项发票或虚增材料成本,整体提高材料成本占整过产品成本的比重,既逃增值税又偷逃企业所得税;二是在虚增材料成本的同时,虚减工资及不可抵扣制造费用;三是采取进价加成或售价降低的方法去增大材料成本或降低毛利。
我们在进行审计和稽查作业时,如果一个企业的毛利太低,或其工人的工资造得比实际工资水平要低得多时,或其帐上工人人数比实际人数少得多时,这个
企业很有可能是在帐面动手脚偷逃增值税。
四、增值税理论税负与增值税实际税负的差异分析
增值税的理论税负与企业实际申报表体现的增值税实际税负之间通常有很大的出入,这主要是增值税的应纳税额及实际税负与其期初留抵进项、本期进项到位程度及进项税额转出,本期销项多少有关,增值税理论税负可根据上述公式计算,是一个固定值,而实际税负脱离理论税负上下变动通常有如下的原因:
1、当企业期初留抵进项与期初存货余额所应包含的进项税额不比对时,会对本期增值税的税负产生影响,如期初留抵进项税额大于期初存货应包含的进项税额,则会降低本期增值税实际税负率,因为其留抵进项有一部分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存货存在,该部分进项税额不产生相应的销项税额,必然占用其他存货销售的销项税额;如期初留抵进项税额小于期初存货应包含的进项税额,如期初存货在本期实现销售,则会提升本期增值税实际税负率,因为期初存货中有一部分没有进项税额,而又因其实现销售而产生销项税额;
2、上期有较大暂估入库商品,已在上期销售,而进项发票在本期收到并抵扣,则该会计事项会降低本期增值税实际税负率,因为本期该部分进项参与抵扣,但却由于不存在与之对应的存货存在,从而不产生相应的销项税额;
3、当本期已销商品,由于未及时取得进项发票而在会计上做暂估入库处理,由于该商品已产生销项税额,因为进项发票未到没有进项税额抵扣发生,故会提升本期增值税实际税负率;
4、当本期采购之存货未完全实现销售,但其进项已全额抵扣,从帐面上的体现是存货库存越来越大,进项与销项不配比,如进货60吨,销货40吨,其中进货20吨的进项会抵减销货40吨所产生的毛利的销项,会产生零税负或低税负,此时也会降低增值税实际税负率;
如新办工商企业,存货增加会吃进进项,进而会造成税负低下或零税负,即是如此。
5、本期销售数额大于与销售数额对应的采购数额,则会提升本期增值税实际税负率,比如进货60吨,但销货80吨,其中多销货之20吨货物会提升增值税实际税负率。
6、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人处采购商品未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虽从一般纳税人处采购商品,但未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而是取得增值税普通发票,不能抵扣进项税额,从而使企业多交增值税,进而提升增值税实际税负率。
7、企业购入固定资产抵扣进项也会降低企业增值税实际税负,如工业企业成立第一年由于大量购置并抵扣固定资产进项,会形成低税负或零税负,即是如此。
对企业增值税税负的分析研究,首先要考虑期初存货和期末存货,其次要考虑期初期末的暂估应付款金额,要考虑企业同期是否有固定资产抵扣因素,最后还要考虑企业期初期末的进项留抵数额。
对企业增值税税负的考核应从一个较长的期间进行取数比对,从短期来看,不能单纯以申报税负率高低作为纳税评估的依据。
当一个企业在某期的税负率较高,而其帐面毛利率较低时,该企业可能运用成本变动法偷漏增值税,而当期体现的增值税税负高,是因为上述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变动造成,并非其遵守税法所致;当一个企业在某期的税负率较低,而其帐面毛利率正常时,则该企业可能正处于高速成长期,帐面体现的是库存较大,且呈上升趋势,如其帐面所体现的存货确实存在,那么该企业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属于守法经营的企业,如果帐面库存已不存在,有两种情况,一是产成品或库存商品帐多实少,则可能商品已销售因未收到营业款项未及时开发票,二是原材料包装物的帐多实少,则企业可能有虚开进项的嫌疑;如果其帐面库存不大,则应调查企业是否有上期已销售未到发票,税款已在上期缴纳,上期作暂估应付款处理,而进项发票在本期收到并抵扣进项税额从而降低本期增值税税负率。
在对企业进行增值税税负分析时,要将理论税负与实际税负结合起来考虑,企业当期的实际税负较低时,要分析其理论税负是否到位,同时还要考虑当期是否有固定资产或本篇四所述的相关事项出现。
增值税实际税负率高而毛利低,属于理论税负小于实际税负,尽管其实际税负可能正常,但由于其毛利太低,有成本不实的嫌疑,应该进行调查,不要被其表面现象迷惑;对于当期增值税税负率低而毛利高,属于理论税负大于实际税负,应着重调查其帐面存货是否存在,是否有推迟收入实现,是否有抵扣前期已实现
销售之存货的进项税额存在,如果其帐面列示的存货不存在,则企业可能有延期确认收入或隐匿收入的嫌疑,应对其进行实质性调查。
上述分析仅就一般情况而言,实际上也有例外的时候,用于具体案例时记得要综合运用,可不要生搬硬套,对号入座。
五、增值税行业税负
增值税行业税负就是指按国民经济的行业分类口径计算的,在一定期间,某一特定行业企业所交纳的增值税总计与增值税计税收入总计的百分比,即行业增值税的平均负担率,为了使行业税负具有可比性,最好是剔除固定资产抵扣进项对税负的影响后的行业税负平均值作为行业税负。
理论上讲,增值税行业税负应有分地区的行业税负、有全国统一的行业税负、有特定期间、特定地域的行业税负之分。
增值税行业税负是一个行业平均税负,税务机关通常假定达到或高于行业平均税负的企业即是守法经营企业,但由于我国的保本销售量价格增量边际税负达到 50%,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通常都会采取各种合法或非法的手段逃避缴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也就是说统计出来的行业平均税负实际上并不是真的具有代表性,达到或超过平均行业税负的企业,亦未别是守法经营的企业。
增值税行业税负通常被税务机关用于对企业税收遵从度考查,税务机关常把低于行业税负一定百分点的企业作为纳税评估对象,通过对其增值税理论税负与实际税负的差异分析,进而对企业是否遵守税法进行甑别,并对评估不过关的企业移送税务稽查。
引伸名词解释:
1边际税负
从国家宏观税负的角度理解,边际税负指的是国家在一定期间的税收增加总额,与同期实现的国家GDP增加总额的百分比。
从企业财务的角度理解,边际税负指由于收入增加所产生的税收增加,与相应的收入增加额的百分比。在这里导致收入增加的因素包括价格的因素、销售数量的因素、以及经营品种的因素三个方面。
边际税负反映的是最后一单位税基所承担的税收数额,不同于平均税负,平均税负反映的是每单位的税基所承担的税收负担。
由于减免税的存在,在计算边际税时要考虑减免税的因素。
从某种意义上讲,边际税负反映的是国家参与社会剩余产品分配的程度,边际税负是计算税收痛苦指数的重要指标。
2保本销售量价格增量边际税负
保本销售量价格增量边际税负是指:当企业处于保本销售量时,假设在销售数量不变的前题下,单纯提高销售价格所产生的税收增加额,与由于售价增加而形成的收入增加额的百分比。
假设在保本销售数量状态下,企业单纯提价增加10000元的收入,则此时会产生如下税收:
1、增值税=10000/1.17×0.17=1452.99
2、附加税费=1452.99×0.11=159.83
3、印花税=10000×0.0003=3.00
4、企所税=(10000/1.17-159.83-3.00)×0.25=8387.18×0.25=2096.05
5、分红税=(8384.18-2096.05)×0.20=1257.63
税收合计=1452.99+159.83+2096.05+1257.63=4966.5
保本销量价格增量边际税负=4966.5/10000×100%=49.665%
上述计算的比例是按现行法定税率计算得出的数字,实际上由于减免税的存在,企业实际的保本销售量价格增量边际税负要比这个比例低一点。
注:增值税率17%,企业所得税率25%,分红税率20%,附加税率11%指的是:城建税7%,教育费附加3%,地方教育费附加1%
注:现在地方教育费附加基本都成了2%了。
第四篇:XX增值税税负及所得税税负分析
xxx关于增值税税负及所得税税负情况分析
xxx国税局:
2016年1-6月份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0244万元,应纳增值税额约为73万元,同比去年同期111万元减少38万元。2016年1-6月增值税税负约为0.3%,同比去年同期0.8%下降0.5%。具体分析如下:
一、2015年1-3月期间由于我公司前期生产许可证未办齐全,特此与国税局协调按代加工性质生产,按加工费缴纳增值税,1-3月累计形成收入约为616万元,累计形成增值税额约为105万元。2015年1-6月增值税额基本为代加工税款,没有进项税额。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若干农业生产资料征免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1〕113号)规定化肥行业免收增值税。再后根据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90 号]文件于2015年9月1日开始恢复征收增值税。化肥行业才刚开始恢复增值税,需要一个过渡期。
二、化肥行业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为了更好的实现销售产品,打开销售渠道,我单位不得不降低产品销售价格,减少销售毛利,这就使得企业实现的增值额降低,相应减少了销项税。
三、化肥行业市场竞争激烈的源头主要是原材料,我公司把握住大公司原材料,购进大量原材料保证原料价格的优势,增加了进项税额,间接的导致了增值税税负偏低。
四、化肥行业属于季节性的行业,有淡旺季,需结合全年可能税负不低。2016年1-6月实现利润总额为599万元,应纳企业所得税额约为150万,同比去年同期42万元增加108万元。2016年1-6月企业所得税税负约为0.6%,同比去年同期0.3%增加0.3%。化肥行业由于2015年9月以前都是免收增值税,化肥毛利率偏低,对企业所得税税负有影响,恢复征收增值税后会有利于提高企业所得税税负。
xxxx有限公司
第五篇:关于加工企业增值税税负的分析
关于加工企业增值税税负的分析
在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着增值税税负偏高的情况,与制造型企业中存在的高利润率(即高增值)带来高税负不同,以加工为主的企业税负过重是有其不可避免的客观原因的。
假设有两个企业,甲企业是纯粹生产型的工业企业,而乙企业是以加工为主的工业企业,两个企业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生产同样的产品,面临的外界环境完全一致。甲企业生产的产品成本为100元,成本构成为材料70元,直接人工18元,制造费用12元,该产品的销售价格为130元,即毛利率为30%;乙企业生产同样产品,其中50元的主要原材料由客户提供,其余辅助材料由乙企业自行采购,则乙企业的产品成本构成为材料20元、直接人工18元,制造费用12元,合计共50元,假设乙企业的毛利率水平与甲企业持平,即销售价格为65元,则对这两家企业的税负情况分析如下(假设所用材料正好为当期购入且完全消耗)
甲企业:进项税额=70×17%=11.9(元)
销项税额=130×17%=22.1(元)
应纳税额=22.1-11.9=10.2(元)
税负率=10.2÷130×100%=7.85% 毛利=130-100=30(元)
乙企业:进项税额=20×17%=3.4(元)销项税额=65×17%=11.05(元)
应纳税额=11.05-3.4=7.65(元)
税负率=7.65÷65×100%=11.77% 毛利=65-50=15(元)
如果乙企业的销售额与甲企业持平,也就是说销量达到甲企业的两倍时,它的情况是这样的:
乙企业:进项税额=40×17%=6.8(元)
销项税额=130×17%=22.1(元)
应纳税额=22.1-6.8=15.3(元)
税负率=15.3÷130×100%=11.77% 毛利=130-100=30(元)
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如果乙企业实现与甲企业同样的销售收入,假设为130元,同样取得30元的毛利,就需要比甲企业多缴纳15.3-10.2=5.1(元)的增值税,税收负担远远重于甲企业。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在增值税的计算过程中,以“销项税额-进项税额”作为应缴纳的税额,实际上是将销售收入高于材料成本的部分均默认为企业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增值额,并对该部分增值额课税。在生产型企业中,因为材料成本占了总成本中的较大比重,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这部分成本对税负的影响并不明显,课税的所谓“增值额”与实际的增值额(即毛利)相差的金额也并不大。而在加工型企业中,由于材料成本在总成本中占的比重较低,这两个金额之间的相差就会明显加大,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乙企业每取得130元的销售收入,实际的增值额只有30元,但按照税法的规定计算应交税额时,默认的增值额为130-40=90(元),它们之间的差额实际上为36元的直接人工及24元的制造费用,这样,就悄悄的增大了企业的税负。
这种情况在企业亏损的状态下,将会表现得犹为明显。假设两个企业的成本情况与上述例子完全一致,但甲企业的销售价格为98元,乙企业的销售价格为49元,则税负情况为:
甲企业:进项税额=70×17%=11.9(元)
销项税额=98×17%=16.66(元)
应纳税额=16.66-11.9=4.76(元)
税负率=4.76÷98×100%=4.86% 毛利=98-100=-2(元)
乙企业:进项税额=20×17%=3.4(元)
销项税额=49×17%=8.33(元)
应纳税额=8.33-3.4=4.93(元)
税负率=4.93÷49×100%=10.06% 毛利=49-50=-1(元)
与前面盈利时的税负率比较,甲企业的税负降低了2.99个百分点,下降明显,而乙企业的税负仅降低了1.71个百分点,两企业税负率之间的差距进一步被拉大。所以,在企业经营不善的情况下,加工型企业的税收负担将被更明显的凸显出来。加工型企业原材料成本在总成本中占的比重越低,税负的压力将越大,从而也将给流动资金带来很大压力。
另外,由于加工型企业的材料采购量相对偏小,在同样产能的情况下,销售额也要远低于生产型企业,因此在采购材料时的议价能力不强,寻找正规、有规模效益的供应商的难度也要大于生产型企业,很多时候只能选择小规模纳税人作为自己的供应商,这样就更加跌入了一个政策陷阱。
基于以上分析,加工型企业如能保持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身份,而不认定为一般纳税人,从增值税的角度来说,对企业是有利的,但是,在企业运营的其他方面,比如开发客户、建立企业形象、企业的长远发展等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多不利因素。总之,任何选择都必然有得有失,企业应该综合各方面情况考虑,选择最适合本企业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