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产型出口企业增值税税负的三种计算公式
生产型出口企业增值税税负的三种计算公式:
1.免抵退税出口企业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应税销售额+当期免抵退税销售额)*100% 2.免抵退税出口企业增值税税负率={[年度销项税额+年度免抵退销售额*征收率-(年度进项税额+年初留抵税额-年末留抵税额)]/[年度应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不包括免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免抵退销售额]}*100% 注意:以上公式中的进项税额均为: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货物进项转出,起初期末留抵均为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上的留抵数-下期(下年度)申报表当月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
3.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增值税税负率=(内销销项+免抵退销售额*征收率-进项税额)/(免抵退销售额+内销销售额)*100%
第二篇:出口生产型免抵退企业的增值税税负如何计算
出口生产型免抵退企业的增值税税负如何计算
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增值税税负率=(内销销项+免抵退销售额×征税率-进项税额)/(免抵退销售额+内销销售额)*100%
假设某公司总销售收入为100万元,外销收入95万元,内销收入5万元,进项税金15万元,征税率17%,退税率13%,计算如下:
销项税金=50000*17%=8500元
进项税金转出=950000*(17%-13%)=38000元
应交税金=8500-(150000-38000)=-103500元
税负=[8500+950000*17%-(150000-38000)]/1000000*100%=5.8% 如此题,该公司未缴纳增值税,实际税负为0,但由于是外销产品实行免抵退税政策所致,又有征、退税率差,所以理论税负为5.8%。
第三篇:增值税的理论税负与实际计算公式
增值税的理论税负的计算
增值税实际税负指的是一般纳税人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缴纳的增值税与同期实现的增值税计税收入的百分比;增值税理论税负是一般纳税人企业在一定期间内按特定方式计算的理论增值税与同期实现的增值税计税收入的百分比,其中理论增值税是指在未考虑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和期间费用进项税额的前题下,根据产品的毛利总额或毛利率、计税销售收入结合产品的成本结构计算出来的同期应纳增值税额,其计算公式为:
增值税的理论税负=理论增值税/增值税计税收入×100%
A、对于工业企业,理论增值税有如下计算公式:
理论增值税=(不含税收入-可抵扣成本)×适用税率
=[不含税收入-(不含税材料成本+不含税可抵扣制造费用)]×适用税率
=(产品毛利+对应产品生产人工成本+不可抵扣制造费用)×适用税率
B、对于商业业企业,理论增值税有如下计算公式:
理论增值税=(不含税收入-商品销售成本)×适用税率
=商品销售毛利×适用税率
公式中的增值税计税收入,仅包括增值税应税收入,不包括出口收入等增值税免税收入,因为出口收入等增值税免税收入不存在增值税税负的问题,如企业同时存在出口收入等增值税免税收入,则在计算增值税理论税负时,计税收入不含增值税免税收入,同时应剔除与增值税免税收入相对应的毛利及成本项目;
增值税的理论税负的计算中应注意的事项
当企业的增值税应税收入项目存在不同的增值税适用税率时,应分别计算不同税率收入的理论增值税,并将不同税率收入的理论增值税汇总得出一个总的理论增值税,并以此来确定总体的增值税理论税负;
理论增值税税负作为一种税负考核指标,在计算时未考虑固定资产和期间费用进项税额,这是因为固定资产进项虽然对投入当期的税负影响较大,但毕竞是一次性的影响,在作为税负考核时剔除其进项税额对税负的影响,可使其与同期没有固定资产进项税的企业的增值税税负相比具有可比性;而期间费用进项因其在整个进项税额中所占的比例很小,故在计算本指标时,为了简化算式,节约管理成本,可忽略不计,但对于一些经营大宗商品的企业,如钢材、矿石、水泥、煤炭经销企业,由于其运杂费占期间费用的比重较大,故在对这类企业进行增值税税负考核时,要考虑运费进项对税负的影响。
增值税税负的决定因素
从上面关于增值税理论税负的公式来看,虽然会计帐面体现的增值税交多交少与当期销项进项的多少比对有关,但从一个较长的期间来看,决定企业交纳增值税多少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产品的毛利率,增值税税负与产品的毛利率正向相关;二是产品的成本结构,也就是产品成本中,材料和可抵扣制造费用及工资成本和不可抵扣制造费用占产品成本的比例构成,当材料及可抵扣制造费用占产品成本的比例大时,也就是工资成本和不可抵扣制造费用占产品成本的比例小时,所交的增值税就少,反之则所交的增值税就多,从这个表述来看,材料和可抵扣制造费用是增值税的抵减因素,产品毛利、工资成本和不可抵扣制造费用是产生增值税的根本原因。
正因为增值税的交多交少与产品的毛利率和产品的成本结构相关,故在企业实务中才有三种关于增值税偷税方法,一是虚增材料成本,整体提高材料成本占整过产品成本的比重,既偷增值税又偷逃企业所得税;二是在虚增材料成本的同时,虚减工资及不可抵扣制造费用;三是采取进价加成或售价降低的方法去降低毛利。所以我们在进行审计和稽查作业时,如果一个企业的毛利太低,或者是其工人的工资造得比实际工资水平要低得多时,这个企业很有可能是在帐面动手脚偷增值税。
增值税理论税负与增值税实际税负的差异分析
增值税的理论税负与企业实际申报表体现的增值税实际税负之间通常有很大的出入,这主要是增值税的应纳税额及实际税负与其期初留抵进项、本期进项到位程度及进项税额转出,本期销项多少有关,增值税理论税负可根据上述公式计算,是一个固定值,而实际税负脱离理论税负上下变动通常有如下的原因:
1、当企业期初留抵进项与期初存货余额所应包含的进项税额不比对时,会对本期增值税的税负产生影响,如期初留抵进项税额大于期初存货应包含的进项税额,则会降低本期增值税实际税负率,因为其留抵进项有一部分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存货存在,该部分进项税额不产生相应的销项税额,必然占用其他存货销售的销项税额;如期初留抵进项税额小于期初存货应包含的进项税额,如期初存货在本期实现销售,则会提升本期增值税实际税负率,因为期初存货中有一部分没有进项税额,而又因其实现销售而产生销项税额;
2、上期有较大暂估入库商品,已在上期销售,而进项发票在本期收到并抵扣,则该会计事项会降低本期增值税实际税负率,因为本期该部分进项参与抵扣,但却由于不存在与之对应的存货存在,从而不产生相应的销项税额;
3、当本期已销商品,由于未及时取得进项发票而在会计上做暂估入库处理,由于该商品已产生销项税额,因为进项发票未到没有进项税额抵扣发生,故会提升本期增值税实际税负率;
4、当本期采购之存货未完全实现销售,但其进项已全额抵扣,从帐面上的体现是存货库存越来越大,进项与销项不配比,如进货60吨,销货40吨,其中进货20吨的进项会抵减销货40吨所产生的毛利的销项,会产生零税负或低税负,此时也会降低增值税实际税负率;
5、本期销售数额大于与销售数额对应的采购数额,则会提升本期增值税实际税负率,比如进货60吨,但销货80吨,其中多销货之20吨货物会提升增值税实际税负率。
对企业增值税税负的分析研究要考虑的因素
所以对企业增值税税负的分析研究,首先要考虑期初存货和期末存货,其次要考虑期初期末的暂估应付款金额,最后还要考虑企业期初期末的进项留抵数额,对企业增值税税负的考核应从一个较长的期间进行取数比对,从短期来看,不能单纯以申报税负率高低作为纳税评估的依据,当一个企业在某期的税负率较高,而其帐面毛利率较低时,该企业可能运用成本变动法偷漏增值税,而当期体现的增值税税负高,是因为上述五个方面的因素综合变动造成,并非其遵守税法所致;当一个企业在某期的税负率较低,而其帐面毛利率正常时,则该企业可能正处于高速成长期,帐面体现的是库存较大,且呈上升趋势,如其帐面所体现的存货确实存在,那么该企业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属于守法经营的企业,如果帐面库存已不存在,有两种情况,一是产成品或库存商品帐多实少,则可能商品已销售因未收到营业款项未及时开发票,二是原材料包装物的帐多实少,则企业可能有虚开进项的嫌疑;如果其帐面库存不大,则应调查企业是否有上期已销售未到发票,税款已在上期缴纳,上期作暂估应付款处理,而进项发票在本期收到并抵扣进项税额从而降低本期增值税税负率。
在对企业进行增值税税负分析时,要将理论税负与实际税负结合起来考虑,企业当期的实际税负较低时,要分析其理论税负是否到位,同时还要考虑当期是否有固定资产或本篇四所述的相关事项出现。
增值税实际税负率高而毛利低时应该进行调查
增值税实际税负率高而毛利低,属于理论税负小于实际税负,尽管其实际税负可能正常,但由于其毛利太低,有成本不实的嫌疑,应该进行调查,不要被其表面现象迷惑;对于当期增值税税负率低而毛利高,属于理论税负大于实际税负,应着重调查其帐面存货是否存在,是否有推迟收入实现,是否有抵扣前期已实现销售之存货的进项税额存在,如果其帐面列示的存货不存在,则企业可能有延期确认收入或隐匿收入的嫌疑,应对其进行实质性调查。
第四篇:生产型出口企业生产能力情况报告
附件1 生产型出口企业生产能力情况报告
国家税务局:
按照《出口退(免)税企业分类管理办法》的规定,现将本企业(企业名称:,纳税人识别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海关企业代码:)生产能力情况报告如下:
一、经营生产场所情况 ……
二、生产设备情况 ……
三、产能情况 ……
四、员工情况 ……
五、资金流情况 ……
六、附送证明材料清单 ……
本公司承诺:以上报告内容是真实、可靠的,并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关责任。
法定代表人:(签字)(企业公章)年 月 日
第五篇:外贸公司,生产型企业出口退税
生产型出口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进出口退税自产货物,除另有规定者外,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出口自产货物继续实行免征增值税办法。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进出口退税代理,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外贸企业以及实行外贸企业财务制度的工贸企业收购货物出口,其出口销售环节的增值税免征,其收购货 物的成本部分,因外贸企业在支付收购货款的同时也支付了生产经营该类商品的企业已纳的增值税款,因此,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应退增值税的计算应依据购进出口货 物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所注明的进项金额和退税率计算,征退税之差计入企业成本。
生产型外贸公司退税应该如何计算?
有关深圳出口退税账务处理事例
一、业务 2006年11月30日从当地采购鲜鸡蛋5T,单价6400/T,采购金额为32,000.00元,并填开了农产品收购凭证(税率13%),货款已支付;当月生产蛋粉1T,并出口售出,离岸价为$4500.00(月初1日汇率7.9590),折人民币35,815.50。
二、相应的账务处理如下:
1、采购鲜鸡蛋,计算进项税:32000.00*13%=4160.00
借:原材料——鸡蛋2784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4160.00
贷:银行存款 32000.002、计算当月收入$4500.00*7.959=35815.50
借:应收帐款35815.5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5815.503、计算当月免抵退税额:出口收入*退税率=35815.50*13%=4656.01
计算当月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额=出口收入*(征税率-退税率)=35815.50*(17%-13%)=1432.62
计算当月退税额=进项税额-当月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额 =4160.00-1432.62 =2727.38
计算当月免抵税额=当月免抵退税额-当月退税额 =4656.01-2727.38 =1928.63 借:主营业务成本 1432.62
贷:应交税金——进项税转出 1432.62
借:应收出口退税 2727.38
应交税金——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1928.63
贷:应交税金——出口退税 465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