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品课程建设及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精品课程建设及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课程建设是教学建设的基本内容,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我校的专业建设工作,切实推进我校的课程建设与管理,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和辽宁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以课程建设为重点,进行师资培养、教材建设、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结合我校实际,特提出我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规划和管理办法。
一、建设目标
精品课程建设分为校级、省级和国家级三个级别。学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要遵循“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工作目标是每年立项4-6门级精品课程,建设3-5门省级精品课程,力争建设1-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每个试点(品牌)专业以国内同类专业一流水平为参照系,不断审视教改方案,完善建设计划,打造精品课程。
二、建设具体步骤
(一)师资队伍建设
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坚持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培养造就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重点,采取超常规措施,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
在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方面,通过助教制、试讲制、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国内外交流、外语培训等方式使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为教学骨干。所有新毕业的青年教师都要担任助教工作1-2年,跟随不同主讲教师上课,从中学习经验并帮助制作多媒体课件等,通过试讲合格后才能登上讲台,鼓励青年教师参加讲课比赛,选拔优胜者给予奖励,并选送优秀教师到国外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使中青年教师队伍稳定。
每门课程需有一名主讲教授或副教授(副教授任职三年以上)负责,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3至5人的教师梯队,并根据课程类型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试验教师。主讲教师要在近三年的校内教学评估中取得优秀等级。
(二)教学成果建设
建立健全教研、教改措施及奖励方案,鼓励教师发表高质量的教改论文,以科研带动教学改革。国家级试点(品牌)专业每年发表省级以上刊物论文至少10篇,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至少4人次;省级试点(品牌)专业每年发表省级以上刊物论文至少8篇,省、1 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至少3人次;校级试点(品牌)专业每年发表省级以上刊物论文至少5篇,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至少1人次。
(三)教材建设
准确定位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根据课程需要建立与多媒体有机结合、系列化的优秀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改革与课程建设,依据教学大纲选用自编教材,不断提高教材与教学质量。选用优秀的高职高专系列教材或自编教材,使之与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相适应;更新并完善教育技术手段,加强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且配套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加大对实验教材的建设工作,出版与理论教材配套的实验教材。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课程类型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并在一两个专业的几门课程中鼓励使用双语教学,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含实习与课程设计)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登录校园网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三、建设与管理
(一)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是学校课程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应与学校优秀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精品教材建设、优秀教师的评比结合起来。
(二)精品课程建设由发展规划处负责制定工作细则,组织检查、评审及申报工作。
(三)各系、部要结合本部门实际,制定本部门的精品课程建设规划。规划中要明确具体地规定拟建精品课程的名称、建设的目标与条件、建设内容、建设负责人(本单位精品课程建设的总负责人和各门课程的负责人)、建设期限与时间进度。
(四)精品课程在我校实行立项管理,学校将组织专家组制定相应的细则和评估标准,对精品课程进行立项评审、中期检查和后期验收,同时还将对评为校级以上的精品课程进行检查和升级评估。
四、申报条件
(一)申报的校级精品课程,必须是全校性的公共必修课和各专业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且连续开设三年以上;
(二)负责课程建设的主讲教师必须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
(三)课程教学过程中能够注重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已经上网或经过努力能够达到上网条件。
五、申报及评审程序
详见《各类教育教学成果申报(推荐)暂行管理办法》
六、资金投入计划和经费管理
(一)校级精品课程
学校对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的支持经费(0.6万元)分为立项资助费(0.3万元)和上网维护升级费(0.3万元)。学校将根据每门精品课程的上网内容和维护、更新、升级情况适度调整支持额度。精品课程建设管理部门组织校内专家不定期检查,对进行了课程更新和网络维护升级的,给予经费的拨付,对于没有进行建设和提升的,不予拨付费用。
(二)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
学校配套后的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经费为4万元,学校配套后的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经费为10万元。
(三)经费的使用与管理
1.奖励费用:奖励精品课程全体成员的经费,占全部建设经费的10%-15%。由课程负责人按课题组成员的分工按比例奖励,由精品课程建设管理部门协同系部负责管理与监督。
2.建设费用:确定为省级或国家级精品课程后的后期建设费用,不少于全部建设经费的40%,包括课程的理论、实践体系的完善,如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与本课程改革相关的专业性学术会议,有关课程调研活动、参加本课程的培训的差旅费等;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中青年教师培养);考核体系的完善与建设等。每学期末由课程负责人向精品课程主管部门提交课程建设工作报告。
3.网上资源的维护升级费用:不少于全部建设经费的30%。
4.其它:作为精品课程管理经费不多于15%。相关资料的购买、打印复印、成果印刷及购买低值易耗品等费用的开支;多媒体(电化)教学建设,包括拍摄录像片、制作视听教材、幻灯片以及精品课程网络的建设与维护;试题库建设,包括本项目有关的软件研制;进行以上劳务工作人员的加班费、通勤费用等。
(三)资助与支持政策
校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和课程组成员,在教学研究、教研立项、教材建设等方面,学校将予以优先考虑。
(四)知识产权管理
校级精品课程视为职务作品。凡申请校级精品课程评审的部门和主讲教师将被视为同意该课程在享受“校级精品课程”称号期间,该课程相关的内容属共享资源。校级精品课程要按照规定上网并向全校师生免费开放,各部门和主讲教师要承诺上网内容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五)经费报销方式 所有经费开支需经课程建设负责人签字同意,经精品课程建设管理部门审批,主管校长签字后方可报销。
经费报销要写明费用种类(见第六条),并提供相应的证实材料。
校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应积极申报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学校对获得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立项者除给予1:1配套资助外,优先考虑提供相关教学条件及教学资源。
七、检查与督促
(一)精品课程建设管理部门及各系部应当加强对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进行的检查,促进课程的建设和改革,保证教学资源的及时更新和信息共享,从多方面提高课程建设的水平和层次。
(二)精品课程建设管理部门每年要对精品课程的建设进行年度检查 项目年度检查的程序为:
1.各课程负责人每年11月份认真填写“课程建设工作年度自查报告书”,打印一式三份签字盖章后报精品课程建设管理部门。
2.精品课程建设管理部门委托“校学术委员会”中的2—3位专家对各课程建设项目进行中期检查,并提出评审意见。
管理部门依据专家的审核意见,报主管校领导审查,确定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三)对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进展较慢的项目,将不允许课程负责人再次申报精品课程或参与其他精品课程的申报和建设工作。
(四)对提高课程建设水平起到明显作用的建设项目,学校在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中予以优先考虑。
八、附则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由发展规划处负责解释。
2008-11-17
第二篇:沙河学校经费管理暂行办法[推荐]
沙河学校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试
行
稿)
一、公用经费管理。
(一)拨付标准
1、公用经费下拨标准:按学校实际上报县局人数,小学生每人每学期200元,中学生每人每学期300元。今后将随上级公用经费拨付标准的变化进行适当调整。
(二)备用金
2、各校每学期第一个月发放适量备用金,原则上结合学校规模,师生人数综合考虑,实行动态管理。
3、备用金的发放与学校预算上报同步操作进行。备用金与报帐逐次减除核发。
(三)支出范围
4、根据现行主管部门政策要求,下拨的公用经费只能用于学校公共活动经费、办公用费、水电费、差旅费等,确保学校正常工作运转,学区性大型活动由一贯制学校按一定标准拨付,本项经费一律不得用于教师个人的津补贴和福利费发放。
(四)预算
5、根据学校常规工作有计划进行安排,每学期初一个月内要对下拨公用经费进行预算,各村校要通过学校行政会先由班子成员集中讨论,校长主导,各部门认真谋划,总务主任进行整理,最后通过全体教师会,再上报学区审批后实施。
(五)帐务
6、学期初由学区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领取票据下发,并统一规范填写要求,第一个月内各村校要全部拟清票据,及时上缴各项经费与票据,做到帐、据合一,现金与票据相符。
7、学校支出必须有上级财务部门要求的正式发票才能报销。校长签发的发票原则上至少有三章制(即:校长签字、报账员、经办人三者缺一不可)。总务主任支付现金,必须经校长签字同意支付后才能付款,严禁私自付款,否则视为违规行为,学校视其为总务主任自己支付的现金,一律不承担付款。
8、完全小学或教学点每学期报帐以每两周一次为标准。
9、学区各校帐务要做到月清月结,明细帐目、支出情况、现金余额及存折必须向校长报告公示,以期做到收支总体平衡,办事心中有数,量入而出。
10、学区自本起实施动态帐务管理,每月开销、收入必须及时上报学区会计处,有会计上报到校长处。
11、各村校公用经费使用必须有明细帐目。每学期末各村校要将帐目在教师会上公示。
(六)现金
12、各校所有现金只准使用公用账号集中管理,严禁公款私存,出纳库存现金不得超过500元。如需支付大额现金,一律以支票方式进行付账。
(七)总体要求
13、学校公用经费管理在当前经费不足,全学区面临布局重新调整的情况必须坚持“重点建设一贯制学校,适当扶持各村校,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进行操作。各校要量入而支,多大力量办多大事。
(八)其它
13、学区性大型活动或小型建设项目资金按以下标准施行。①各校均有活动支出者,一般由学校从下拨经费中支出,一贯制学校不另外补贴。
②学区性活动部分学校有支出者(如集中检查、学习、培训报销等相关费用支出),200元以下由各村校负责支出,201~500元先由村校支付200元,其余由学区按6:4的比例考虑补贴(学区付6,村校付4)。
③由学区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安排的大型活动超过501元以上者由学区统一负责。
④小型建设维修项目资金按以下要求操作。A、公用资金用于学校建设或小型维修: 300元以下由村校自付;
301元—1600元的,由村校先支付300元后,再按6:4比例由学区与村校分摊(学区支付6,村校支付4)。
1601元---3500元的,由村校先支付400元后,再按6:4比例由学区与村校分摊(学区支付6,村校支付4.)
3501元以上项目,由村校报告,学区审批通过后负责建设,原则上要根据学区事务的轻重缓急,综合学区学校具体情况实施。
B、村校积极向社会、各级政府争取一定量办学资金进行建设的,中心学校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操作。
1000元以下者,按照5%予以奖励; 1001元-3000元者,按照10%予以奖励; 3001元-5000元者,按照15%予以奖励; 5001元以上者,按照20%予以奖励。
14、各校幼儿园等其它收费项目收支帐目要单建明细帐,每学期使用情况由学校自主向班子成员与教师公示。
二、以上未尽事宜,依照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原则,由一贯制学校总务处上报学区区长批准后进行妥善处理。
三、本暂行办法自2009起试行
四、本办法最终解释权归沙河学校解释。
沙河学校
二零零九年三月一日
第三篇:机关公用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 机关公用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根据财政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改革 等管理制度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等规定,为规范省农委机关公 用经费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农委机关公用经费管理要严格遵守《党政机关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三条 省农委机关公用经费管理工作必须坚持合理编制 部门预算,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核算,认真执行财经纪 律,切实履行财务监督职能,严格国有资产管理,努力节约经费 支出,保障机关各项工作正常运行。
第四条 按照统一管理的原则,强化公用经费预算管理,按照预算定额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大力推进机关公用经费管理 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第五条 省农委机关公用经费是指省财政厅批复的部门预 算中的公用支出,主要是办公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印刷费、邮寄费、电话通讯费、差旅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离休人员特需费、离休人员公用经费、退休人员公用经费等。
第六条 省农委机关公用经费的使用分处(室、办、局)记账、单独核算,所有经济业务经财务审计处处长或分管副处长
经财务审计处处长或分管副处长审核,由常务副主任签批。
4、处级以下(含处级)工作人员出差,一般不允许乘飞机 和火车软卧,因工作需要必须乘坐的,要在事前填写乘坐飞机(软 卧)审批单,由常务副主任签批后乘坐。
5、出差人员应当按照《黑龙江省省直单位出差和会议定点 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在出差地的定点宾馆住宿;出差地 没有定点的,要按照定点的住宿标准自行选择宾馆住宿。
6、报销差旅费必须按规定认真填写差旅费报销单,票据粘 贴整齐,栏目填写齐全,住宿票据必须写清楚姓名、日期、天数、单价、金额等,经本处(室、办、局)领导签批后,由财务审 计处处长或分管副处长签批后报销。
7、出差人用公务卡支付出差费用的,在完成报销审批手续 后,将票据交付财务审计处,由财务审计处负责将报销资金转入 公务卡使用人的公务卡账户,完成还款。
8、工作人员出差返回后,需在一周内结清账务,保证及时 办理公务卡账户还款。
9、出差补助费、交通补助费、宿费等按照省财政厅《黑龙江省省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黑财行[ 2007 ]56 号)文件规定执行。
三、电话通讯费。委领导和各处(室、办、局)的电话要 与通讯公司建立单独的合同号,要根据省财政厅批夏的部门 预算电话通讯费定额标准申报计划,由办公室负责办理交费手
第四篇:党建工作经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党建工作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机关党建工作经费的管理,使党建经费的使用做到专款专用、规范有序、合理支出,促进党建工作的发展,根据有关规定和我局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规定。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机关党建工作经费是指从本单位行政经费拨付到基层党组织,专门用于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的组织生活的专项工作经费。
第三条 机关党建工作经费的使用范围:
1、培训和教育管理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党员、党务干部等;
2、补助生活困难的党员、补助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党员家庭;
3、召开党内会议,开展党的组织生活、主题活动等专项活动支出;
4、党建工作外出学习考察补助;
5、修缮因灾受损的基层党员教育设施;
6、党员活动阵地建设和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等;
7、开展党内关怀慰问活动等。
第四条 经费来源:机关党建工作经费列入本单位行政经费预算,按部门机关党员工资总额的4%划拨,不足部分,可根据工作实际需要适当增加。第五条 党建工作经费的使用要从实际出发,实行专款专用,量入为出,确保合理有效使用。
第六条 党建工作经费的管理应由支部确定专人管理,书记审批,保证账目清楚,票据、手续完备。
第七条 党支部要定期召开党员会议,将经费使用情况纳入党务公开内容,接受上级党组织的检查和广大党员的监督。
第八条 党建工作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或挪用。对截留、挪用党建经费的要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及有关规定严肃查处,触犯刑律的依法处理。
第九条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二〇一三年一月九日
第五篇: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使用管理,严格规范公用经费支出,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中小学校财务制度》及《山西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和《晋中市财政局、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财务管理的意见》等有关文件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公用经费使用范围及分配原则
第一条 中小学公用经费是指保证中小学校正常运转,在教学活动和后勤服务等方面开支的费用。具体开支范围包括:教学业务与管理、教师培训、实验实习、文体活动、校园环境整治、校园文化建设、水电、交通差旅、邮电、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等购置,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等。不得用于人员经费、基本建设投资、偿还债务等方面的开支。
为便于中小学校加强公用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根据财政部制定的《2012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我县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二级会计核算科目定为以下两大类23款:一类是:商品和服务支出共20款,分别为 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手续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差旅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专用材料费、劳务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 其他交通费用、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一类是:基本建设支出共3款 1 分别是房屋建筑物购建、办公设备购置、专用设备购置(含图书的购置);
各学校应按《科目》要求,对公用经费进行明细核算,以准确反映学校公用支出状况。
第二条 中小学公用经费分配,主要依据学生人数,同时兼顾不同规模学校运转的实际情况,适当向办学条件薄弱的学校倾斜,以保证规模较小学校和教学点的基本需求。同时分类别制订公用经费分项开支定额标准,保障学校教学业务的正常开展。
第二章 经费预算编制管理
第三条 公用经费使用实行预算管理制度。各校在每学期开学初要严格按照科学合理、规范透明的原则进行公用经费预算编制,既要保证学校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基本开支,又要区分轻重缓急、突出重点、解决难点,集中财力办大事。学校公用经费预算要落实到具体科目、项目,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不留缺口。所编制的经费预算须经学校民主理财小组或教代会审议通过后,在财务公示栏予以公示,并填制《公用经费支出预算表》,报县教育局计财股、核算中心备案。
第三章 经费审批管理
第四条 全县义务教育学校使用公用经费,须先根据编制预算安排,经局计财股负责人、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审核批准后,方可从学校基本账户中支取。
各学校申请公用经费时,须带上拨付经费的使用凭证(发票)、账目到县教育财务核算中心进行审查。审查内容主要包括:有无乱收费、坐收坐支、收入不入账现象;公用经费支出是否合理,有无人员经费等方面的开支;有无乱招待、乱发或滥发教师津补贴;票据是否合法、合理,报销手续是否齐全;有无产生新的债务;账目是否做到日清月结,账务处理是否科学规范等。凡审查不合格的学校,将暂停审批资金拨付。
第四章 经费使用管理
第五条 学校各项收入应在七天内全部缴入基本账户,如需使用,须经申报县财政局审批后方能支取。严禁坐收坐支,严禁以支出发票抵收入缴款,严禁收入不入账。
第六条 根据国务院《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精神,2009年1月1日起,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实施绩效工资后,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外自行发放任何津补贴和奖金。
第七条 各中小学校要按照轻重缓急、统筹兼顾的原则安排使用公用经费。既要保证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基本开支,又要适当安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活动经费开支。
中小学校应当按照规定,制定本校公用经费内部管理办法。细化支出范围与标准,加强实物消耗核算,建立规范的经费、实物等管理程序, 建立物品采购登记台账,建立健全物品验收、进出库、保管、领用制度,明确责任,严格管理。厉行节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第八条 中小学校购置仪器设备、教学办公用品及图书资料等,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原则上实行政府采购。并编制政府采购预算,统一纳入中小学预算。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由县级有关部门组织政府采购。
第九条 学校财务管理坚持“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实行分校设账、集中核算、加强事中监督的管理方法。教育会计核算中心和县国库支付中心负责监督学校严格按计划使用资金,除少量零星支出必须用现金支付以外,符合转账要求的一律转账支付,拒绝支付不合法、不合规的票据。
第十条 学校公用经费使用采用联批制度。校长是学校公用经费管理使用的第一责任人,各校要严格执行《会计法》和有关财务制度,严把票据审核关。所有报销票据必须有经手人、验收人(或证明人)签字,报账员审核,分管财务的负责人审批才能报销。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要据实列支,不得以“白条”或其他不规范的票据入账。所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具备凭证的名称、填制日期和编号;接受凭证单位的名称、业务内容、数量、单位和金额;填制单位的名称和财务(会计)专用章。做到支出项目全面、真实、完整。对弄虚作假、营私舞弊、伪造涂改原始凭证等违法违纪行为,将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县教育会计核算中心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
第十一条 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严格工程项目审批。专项资金必须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有关规定,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基建 项目应严格按照申请、立项、审批的程序进行工程项目建设。工程项目决算须经审计才办理结算。凡属预算资金安排的项目,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专款专用”,工程支出由建设项目学校根据工程进度,提出拨款申请,报经县教育局审核,县财政局进行复核后,将资金从专户直接拨付给项目单位指定的银行账户,同时告知县教育会计核算中心。
第十二条 规范收支报账程序。
12.1、学校审核签字:所有报销票据必须有经手人、验收人(或证明人)签字,报账员审核,分管财务的负责人审批才能报销。报账员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分别填制收入报账单、支出报账单和转账通知单,由报账员签字,到县教育会计核算中心报账。
12.2、核算中心审核:各项支出的票据先由县教育会计核算中心副主任、主任逐级审核,2000元以下的单项支出报经县教育会计核算中心负责人审批。
12.3、学校预借款和2000元以上的单项支出在学校、核算中心审核的基础上,报教育局领导审批。
12.4、各校报账员应根据收支报账单登记收入、支出备查账,缴存财政专户备查账,固定资产备查账和往来款备查账,并将报账单装订成册,妥善保管,以便对账与备查。
12.5、学校的报帐员因工作调动或因故离职,必须办理移交手续,由县教育会计核算中心派人监交。
第十三条 规范会计档案管理。纳入核算中心统一核算以后发生的学校会计档案由核算中心集中管理,并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统一编目、立卷、归档、保管,一年后再移交给各单位保管。(各小学的会计档案,由学区统一保管)。会计档案要求专柜专人保存。在保管期间如遇纪检、监察、审计、物价等部门需要对单位账务进行检查时,应先报学校负责人同意,经县教育会计核算中心负责人签字批准,办理登记手续,由学校报账员陪同检查。
第十四条 建立学校报账员制度。
14.1、在学校资金使用权不变,财务自主权和法人审批权不变的原则下,单位的各项财务收支活动仍由各单位审批并承担责任。为明确责任、加强管理,各单位应确定报账员一人。
14.2、报账员应熟悉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和本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及预算安排情况,熟悉本单位财务报销、审批权限等规定,并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心;审批人要熟悉国家财经法律、会计法规和本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及预算安排情况。
14.3、报账员由所在学校确定,报送核算中心备案后,行使报账员工作职责。具体负责办理本单位各项收支报账业务,及时将编制的会计报表递交单位领导,保管和使用定额备用金,确保备用金安全完整。
14.4、报账员和审批人发生变更时,应及时向核算中心办理变更手续,以确保财务核算工作的正常运转。
14.5、核算中心将对报账员工作业绩实行定期考核,不称职的将通知单位取消其报账员资格。
第十五条 公用经费支出有关项目执行要求: 15.1 教师培训费不少于公用经费总额的10%; 15.2电教设备购置费不少于公用经费总额的15%; 15.3办公设备购置费不少于公用经费总额的10%; 15.4公用经费总额的10%用于学校维修(护)费; 15.2 招待费控制在公用经费总额的2%以内。
15.3 差旅费反映学校教职员工出差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等。学校要建立健全出差审批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出差人数、天数和差旅费用标准。
15.4 交通费反映学校车船等各类交通工具的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等。违章、违法的罚单不能作为交通费列支。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交通费的支出。
15.5取暖费学校按照各自的实际情况做出详细的预算,经教育局审批核后报支;
15.6劳务费反映支付给单位和个人的劳务费用,如临时聘用人员、钟点工工资等,需经理财小组共同讨论后决定开支金额。
15.7办公费、印刷费、水费、电费、邮电费、专用材料费等其他费用控制在公用经费总额的50%以内;
15.9 每学期均按公用经费总额的5%留存预备金。
第五章 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第十五条 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实行“校财、局管、校用”管理体制,即学校经费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不变,其财务纳入县教育财务核算中心统一核算、统筹管理。
第十六年条 县教育会计核算中心要严格全县各中、小学、教学点的经费拨付审批,对其经费预算编制和经费使用管理要进行指导、监督,确保各校财务管理规范,资金使用合理。
第十七条 各校要成立民主理财小组,推行财务公开。学校经费预决算、金额较大开支须经民主理财小组审议通过并予以公示,规模较大学校还须经教代会审议通过。
第十八条 核算中心要进一步强化会计业务培训学习,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加强学校财务管理专业化、信息化建设。各校会计要熟悉各项财经政策与法规,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会计核算,按时报送各类真实、完整的财务会计报告,为学校财务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的决策依据,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六章 公用经费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财务季报制度。各校会计季末须认真、如实填报《资产负债表》和《公用经费使用情况表》,于次月15日前上交至县局计财股。凡填报不真实或上交不及时的学校,将暂停审批资金拨付。
第二十条 各学校要将公用经费使用情况定期(一般每学期两次)在校内公布,将财务监督小组评价表采用上墙公示等形式,自觉接受师生和社会监督。同时,要定期进行公用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完 善内部监控制度,加强资金收支管理,严禁产生新的债务。评价表上交核算中心和计财股备案。作为考核学校管理的依据。
第二十一条 局纪检、监察、审计将进一步加大内审工作力度,每年集中组织两次对学校财务审计,并具体组织对学校审计、校长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重大工程及信访的财务专项审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财务管理混乱、经费支出不合理的学校,停拨公用经费并通报批评,同时,责令其限期整改;对违纪责任人按干部人事管理条例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县教育局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