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西省政法经费绩效考评管理暂行办法
山西省政法经费绩效考评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政法经费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预算法》和中共中
央办公厅《关于加强政法经费保障工作的意见》(厅字[2009]32号)要求以及《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09〕76号)、《政法经费分类保障办法(试行)》(财行[2009]209号)和《政法经费分类保障办法(试行)实施细则》(晋财政法[2010]21号)的相关规定,结合我省政法经费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政法经费的绩效考评,是指对各级财政安排的用于政法部门的专项资金的分配、使用和产生的效果进行综合性考核与评价。
第三条政法经费主要包括:中央、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中用于政法部门的办案(业务)
经费、业务装备经费以及各级财政安排的用于政法部门的专项经费。
第四条政法经费绩效考评坚持“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实行“统一管理,分
级实施、专项考核”的管理方式。
第五条政法经费绩效考评的主要依据:
(一)国家关于政法工作的方针、政策;
(二)与政法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
(三)政法部门发展规划(计划)及绩效目标;
(四)财政部门补助(下达)专款文件及政法部门申请经费报告;
(五)预算执行或决算报告、其他财务会计资料;
(六)上级部门制定的绩效考评工作规范和对政法经费使用、管理的要求;
(七)其他相关资料。
第二章 绩效考评的内容和方法
第六条绩效考评的主要内容:
(一)落实中央及省有关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相关文件及规定情况;
(二)财政资金到位、使用情况,财务管理状况和装备采购、配置、使用、处置及其收益管
理情况;
(三)为加强管理所制定的相关制度及落实情况等;
(四)通过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政法机关经费保障水平是否得到有效提高、政法机关执法办
案条件是否得到有效改善、政法机关办案成效是否有明显提高并达到预定效果等;
(五)对资金使用过程、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否适时提出针对性建议和采取了必要的整
改措施;
(六)需要考评的其他内容。
第七条运用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判法等定量和定性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对政法经费
进行综合性考核和评价。
一、比较法:就是通过比较政法资金支出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与预定的绩效目标,分析完成(或
未完成)目标的各项指标的实现情况,从而评价政法资金支出绩效的方法。
二、因素分析法:就是通过列举分析所有影响绩效目标的内外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的方
法。
三、公众评判法:就是针对不同的咨询对象设计不同的调查问卷,发给一定数量人员填写,最后汇总分析各方意见对绩效目标某一方面的实现效果进行评价判断。
第八条绩效考评一般以预算年度为周期,对跨年度的重大(重点)资金可根据采购情况或
支出完成情况进行阶段性考评。
第三章绩效考评指标
第九条按照简明、实用的原则设置政法经费考评指标,既要客观、科学地对采购整体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和绩效目标进行考评,又要便于操作。
第十条根据政法经费绩效考评的主要内容,绩效考评指标包括以下内容:
(一)资金到位情况:主要考核转移支付资金及其他专项资金是否按要求及时足额到位、专
款专用。同级财政对政法经费投入情况及基层政法机关公用经费标准落实情况。
(二)资金使用情况:主要考核资金使用是否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和相关财务制度规定进行分
配、使用;是否首先保证了政法机关基层一线的办案需要;装备配置是否首先坚持了“共建共享”原则,是否科学合理和有效使用。
(三)装备采购情况:主要考核采购方式是否规范并按时完成;是否达到了“质优价廉”的目的;是否按照要求及时上报采购计划、及时组织政府采购、及时下达装备等程序进行。装备购置是否充分体现了“共建、共享、共用”的原则等。
(四)财务管理情况:主要考核项目单位财务制度是否健全;财务活动是否符合有关财务制
度的规定;是否采取了成本控制机制和有效激励办案机制。
(五)业务开展情况:主要考核随着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的推进是否有效促进政法工作的开展,与上年相比,辖区的发案率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或下降,辖区的结案率是否得到有效提高。
(六)资料上报情况:是否适时上报各阶段经费执行情况和按要求及时上报了相关资料并针
对问题适时提出合理建议。
(七)其他相关情况。
第十一条以上考评指标为我厅根据政法系统经费保障实际特点确定的共性考评指标,对特
殊的项目,我厅将商有关部门另行确定考评内容和具体指标。
第十二条政法经费绩效考评采用百分制。
第四章 绩效自评报告和绩效考评报告
第十三条 绩效自评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按照绩效考评指标应当做到:依据充分、内容完整、数据准确、分析透彻、逻辑清晰。
第十四条 绩效自评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基本概况,包括部门(单位)职能、事业发展规划、预决算情况、组织实施过程、工
作效果等;
(二)政法经费使用情况和调整情况;
(三)预算年度内业务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总结;
(四)政法经费保障改革所取得的成效评价;
(五)分析说明未完成事项及其原因;
(六)下一步改进工作的意见及建议。
第十五条 绩效考评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
(二)为实现“明确责任、分类负担、收支脱钩、全额保障”目标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三)各项指标的实现程度;
(四)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五)评价结论及建议。
第五章绩效考评的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绩效考评由我厅统一管理,财政部门、政法部门和被考评单位分级实施。
第十七条我厅负责制定政法经费绩效考评办法,并负责对省本级政法部门及市级财政部门的相关工作进行考核,同时联合省级政法部门指导、监督、检查各级政法经费考评工作,并选择部分市县或重大项目直接组织实施考评工作。研究拓展评价结果的应用领域,同时会同省级政法部门做好绩效评价汇总上报工作。
第十八条省级政法部门依据我厅制定的绩效考评办法和工作部署,组织实施本部门绩效考
评的自评工作,并向我厅报送自评结果,同时做好指导、监督、检查市、县政法部门绩效考评的自评工作。
第十九条各市财政部门应做好市、县政法经费绩效考评工作,并将考评结果会同同级政法
部门汇总上报我厅和省级政法部门。
第二十条 市、县政法部门要按照要求对本单位的政法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考评的自评工
作,同时上报上级政法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
第二十一条财政部门和政法部门组织实施绩效考评时,可以直接组织专家组或委托具有独
立法人资格的、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
第二十二条在委托中介机构开展绩效考评工作时,委托方与受委托方应签订委托协议。第二十三条专家组或中介机构在绩效考评工作结束后,应按规定撰写绩效考评报告并报委
托方。
第二十四条根据各项绩效考评指标得分情况对政法经费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得分在90分(含90分)以上为优,得分在75—89分(含89分)为良,得分在60—74分(含74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第六章绩效考评结果应用及奖惩
第二十五条各级财政、政法部门应根据绩效考评结果,及时总结绩效考评经验,完善政法
经费绩效考评办法,提高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并根据绩效考评中发现的问题,改进和加强政法经费后续实施过程的管理。
第二十六条政法经费绩效考评结果是确定各政法系统以后年度分配因素和安排项目支出
预算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七条对绩效考评不合格的,要限期进行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可相应减少其以
后年度预算。
第二十八条每年按照政法转移支付资金总额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二的比例安排奖励资
金。
第二十九条在绩效考评中有以下情形之一者,我厅按照相关规定予以相应奖励:
一、市、县财政部门能够按要求及时足额下达上级补助政法专款资金的,并按时、按要求上
报上级各项政法补助经费使用情况,省财政将另行给予相应奖励。
二、各级政法部门的业务装备费能按要求及时向财政部门上报采购计划、财政部门能及时实
施招投标或组织政府采购、并按要求联合行文下达装备(包含市场询价、采购价等)、且通过政府采购有相应结余的,省财政将按照结余的一定比例予以奖励。
三、市、县级政法部门办案率、结案率(调解率)与上年相比有明显提高的,省财政将会同
省级政法部门酌情按照一定比例予以奖励。
第三十条在绩效考评中有以下情形之一者,我厅按照相关规定予以惩戒:
一、省级政法部门占用中央政法专项资金的,相应扣减其省本级同额度预算,同时调整相应
系统下年度的经费分配比例;
二、市财政部门或省级政法部门对业务装备费未按要求及时组织政府采购的,要调整其下年
度装备采购额度和资金使用方式;
三、市、县财政、政法部门未按照规定及时足额下拨专项经费的,予以通报批评并责成限期
整改,同时相应核减下年度经费;
四、占用、挪用专项经费的,责成限期整改同时扣减下年度相应比例的经费。
第七章绩效考评行为规范
第三十一条绩效考评工作组必须独立、客观、公正地开展考评工作,保证考评结果的客
观、准确,并对考评结果承担责任;绩效考评工作是一种政府行为,不得以任何理由向考评单位收取费用;考评工作组必须严格遵守保密纪律,不得泄露考评单位的有关数据和业务资料。考评工作组违反上述规定的,取消其考评资格、终止其受委托关系,并由其承担涉及的经济责任,有违法违纪行为的,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第三十二条被考评单位必须按照考评要求,提供相关基础数据和资料,并对提供的数据
和资料的真实性、合理性承担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各市、县政法经费绩效考评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四条本办法由我厅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实行。
第二篇:山西省政法经费绩效考评管理暂行办法
山西省政法经费绩效考评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政法经费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预算法》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政法经费保障工作的意见》(厅字[2009]32号)要求以及《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09〕76号)、《政法经费分类保障办法(试行)》(财行[2009]209号)和《政法经费分类保障办法(试行)实施细则》(晋财政法[2010]21号)的相关规定,结合我省政法经费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政法经费的绩效考评,是指对各级财政安排的用于政法部门的专项资金的分配、使用和产生的效果进行综合性考核与评价。第三条
政法经费主要包括:中央、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中用于政法部门的办案(业务)经费、业务装备经费以及各级财政安排的用于政法部门的专项经费。第四条
政法经费绩效考评坚持“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实行“统一管理,分级实施、专项考核”的管理方式。第五条
政法经费绩效考评的主要依据:
(一)国家关于政法工作的方针、政策;
(二)与政法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
(三)政法部门发展规划(计划)及绩效目标;
(四)财政部门补助(下达)专款文件及政法部门申请经费报告;
(五)预算执行或决算报告、其他财务会计资料;
(六)上级部门制定的绩效考评工作规范和对政法经费使用、管理的要求;
(七)其他相关资料。
第二章 绩效考评的内容和方法
第六条
绩效考评的主要内容:
(一)落实中央及省有关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相关文件及规定情况;
(二)财政资金到位、使用情况,财务管理状况和装备采购、配置、使用、处置及其收益管理情况;
(三)为加强管理所制定的相关制度及落实情况等;
(四)通过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政法机关经费保障水平是否得到有效提高、政法机关执法办案条件是否得到有效改善、政法机关办案成效是否有明显提高并达到预定效果等;
(五)对资金使用过程、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否适时提出针对性建议和采取了必要的整改措施;
(六)需要考评的其他内容。
第七条
运用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判法等定量和定性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对政法经费进行综合性考核和评价。
一、比较法:就是通过比较政法资金支出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与预定的绩效目标,分析完成(或未完成)目标的各项指标的实现情况,从而评价政法资金支出绩效的方法。
二、因素分析法:就是通过列举分析所有影响绩效目标的内外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的方法。
三、公众评判法:就是针对不同的咨询对象设计不同的调查问卷,发给一定数量人员填写,最后汇总分析各方意见对绩效目标某一方面的实现效果进行评价判断。
第八条
绩效考评一般以预算为周期,对跨的重大(重点)资金可根据采购情况或支出完成情况进行阶段性考评。
第三章
绩效考评指标
第九条
按照简明、实用的原则设置政法经费考评指标,既要客观、科学地对采购整体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和绩效目标进行考评,又要便于操作。第十条
根据政法经费绩效考评的主要内容,绩效考评指标包括以下内容:
(一)资金到位情况:主要考核转移支付资金及其他专项资金是否按要求及时足额到位、专款专用。同级财政对政法经费投入情况及基层政法机关公用经费标准落实情况。
(二)资金使用情况:主要考核资金使用是否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和相关财务制度规定进行分配、使用;是否首先保证了政法机关基层一线的办案需要;装备配置是否首先坚持了“共建共享”原则,是否科学合理和有效使用。
(三)装备采购情况:主要考核采购方式是否规范并按时完成;是否达到了“质优价廉”的目的;是否按照要求及时上报采购计划、及时组织政府采购、及时下达装备等程序进行。装备购置是否充分体现了“共建、共享、共用”的原则等。
(四)财务管理情况:主要考核项目单位财务制度是否健全;财务活动是否符合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是否采取了成本控制机制和有效激励办案机制。
(五)业务开展情况:主要考核随着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的推进是否有效促进政法工作的开展,与上年相比,辖区的发案率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或下降,辖区的结案率是否得到有效提高。
(六)资料上报情况:是否适时上报各阶段经费执行情况和按要求及时上报了相关资料并针对问题适时提出合理建议。
(七)其他相关情况。
第十一条
以上考评指标为我厅根据政法系统经费保障实际特点确定的共性考评指标,对特殊的项目,我厅将商有关部门另行确定考评内容和具体指标。第十二条
政法经费绩效考评采用百分制。
第四章 绩效自评报告和绩效考评报告
第十三条 绩效自评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按照绩效考评指标应当做到:依据充分、内容完整、数据准确、分析透彻、逻辑清晰。第十四条 绩效自评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基本概况,包括部门(单位)职能、事业发展规划、预决算情况、组织实施过程、工作效果等;
(二)政法经费使用情况和调整情况;
(三)预算内业务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总结;
(四)政法经费保障改革所取得的成效评价;
(五)分析说明未完成事项及其原因;
(六)下一步改进工作的意见及建议。
第十五条 绩效考评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
(二)为实现“明确责任、分类负担、收支脱钩、全额保障”目标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三)各项指标的实现程度;
(四)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五)评价结论及建议。
第五章
绩效考评的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
绩效考评由我厅统一管理,财政部门、政法部门和被考评单位分级实施。第十七条
我厅负责制定政法经费绩效考评办法,并负责对省本级政法部门及市级财政部门的相关工作进行考核,同时联合省级政法部门指导、监督、检查各级政法经费考评工作,并选择部分市县或重大项目直接组织实施考评工作。研究拓展评价结果的应用领域,同时会同省级政法部门做好绩效评价汇总上报工作。第十八条
省级政法部门依据我厅制定的绩效考评办法和工作部署,组织实施本部门绩效考评的自评工作,并向我厅报送自评结果,同时做好指导、监督、检查市、县政法部门绩效考评的自评工作。第十九条
各市财政部门应做好市、县政法经费绩效考评工作,并将考评结果会同同级政法部门汇总上报我厅和省级政法部门。第二十条 市、县政法部门要按照要求对本单位的政法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考评的自评工作,同时上报上级政法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第二十一条
财政部门和政法部门组织实施绩效考评时,可以直接组织专家组或委托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第二十二条
在委托中介机构开展绩效考评工作时,委托方与受委托方应签订委托协议。第二十三条
专家组或中介机构在绩效考评工作结束后,应按规定撰写绩效考评报告并报委托方。第二十四条
根据各项绩效考评指标得分情况对政法经费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得分在90分(含90分)以上为优,得分在75—89分(含89分)为良,得分在60—74分(含74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第六章
绩效考评结果应用及奖惩
第二十五条
各级财政、政法部门应根据绩效考评结果,及时总结绩效考评经验,完善政法经费绩效考评办法,提高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并根据绩效考评中发现的问题,改进和加强政法经费后续实施过程的管理。第二十六条
政法经费绩效考评结果是确定各政法系统以后分配因素和安排项目支出预算的重要依据。第二十七条
对绩效考评不合格的,要限期进行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可相应减少其以后预算。第二十八条
每年按照政法转移支付资金总额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二的比例安排奖励资
金。
第二十九条
在绩效考评中有以下情形之一者,我厅按照相关规定予以相应奖励:
一、市、县财政部门能够按要求及时足额下达上级补助政法专款资金的,并按时、按要求上报上级各项政法补助经费使用情况,省财政将另行给予相应奖励。
二、各级政法部门的业务装备费能按要求及时向财政部门上报采购计划、财政部门能及时实施招投标或组织政府采购、并按要求联合行文下达装备(包含市场询价、采购价等)、且通过政府采购有相应结余的,省财政将按照结余的一定比例予以奖励。
三、市、县级政法部门办案率、结案率(调解率)与上年相比有明显提高的,省财政将会同省级政法部门酌情按照一定比例予以奖励。第三十条
在绩效考评中有以下情形之一者,我厅按照相关规定予以惩戒:
一、省级政法部门占用中央政法专项资金的,相应扣减其省本级同额度预算,同时调整相应系统下的经费分配比例;
二、市财政部门或省级政法部门对业务装备费未按要求及时组织政府采购的,要调整其下装备采购额度和资金使用方式;
三、市、县财政、政法部门未按照规定及时足额下拨专项经费的,予以通报批评并责成限期整改,同时相应核减下经费;
四、占用、挪用专项经费的,责成限期整改同时扣减下相应比例的经费。
第七章
绩效考评行为规范
第三十一条
绩效考评工作组必须独立、客观、公正地开展考评工作,保证考评结果的客观、准确,并对考评结果承担责任;绩效考评工作是一种政府行为,不得以任何理由向考评单位收取费用;考评工作组必须严格遵守保密纪律,不得泄露考评单位的有关数据和业务资料。考评工作组违反上述规定的,取消其考评资格、终止其受委托关系,并由其承担涉及的经济责任,有违法违纪行为的,移交有关部门处理。第三十二条
被考评单位必须按照考评要求,提供相关基础数据和资料,并对提供的数据和资料的真实性、合理性承担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各市、县政法经费绩效考评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我厅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实行。
第三篇:地方税务局绩效管理考评暂行办法
地方税务局绩效管理考评暂行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的行政管理体制,科学、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全系统工作人员的工作实绩和效能,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执法公正、服务规范的一流的地税干部队伍,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市地税系统科级以下干部职工。第三条 考核的内容
依据全市地税系统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突出以履行职责和完成工作目标任务情况为主要依据,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绩效管理考评的内容主要由公共部分和工作业绩(领导干部与所在单位工作实绩考核挂钩,基层一般干部与岗位业绩考核挂钩,机关干部与处室工作实绩考核挂钩)两大部分组成,公共部分见附件,工作业绩部分以市局下发的对各单位、各部门考核办法为准。第四条 考核的组织
1、市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其他局领导为副组长,机关各处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绩效管理考评领导小组,在市局“三个一流”工程考核考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负责全系统绩效考评的组织领导和指导工作。
2、各县(市、区)局、市局各分局、稽查局成立相应的“三个一流”绩效管理考评领导小组,并明确专门科室负责承办,参照市局下发的有关考核办法和考核内容等组织实施对所属单位和个人的考评工作。第五条 考核的频率
1、对科级领导干部的绩效考评一年组织一次,与对所在单位的考核同步进行。
2、市局各分局、稽查局对所属人员的绩效考评每季度组织一次。
3、市局机关干部的绩效考评与对处室的考核同步进行。第六条 考核的计分方式
干部职工绩效考评得分的计分采用百分制形式,所有统计得分保留一位小数。
1、各县(市、区)局、市局各分局、稽查局主要负责人和市局机关处室科级领导干部的绩效考评得分=领导干部公共部分绩效考评得分×25%+单位(部门)工作业绩考评得分(折算成百分制)×70%+特别加分(折算成百分制)×5%-特别扣分
2、各县(市、区)局、市局各分局、稽查局副科级领导干部的绩效考评得分=领导干部公共部分绩效考评得分×25%+单位(部门)工作业绩考评得分(折算成百分制)×20%+分管单位工作业绩考评得分(折算成百分制)×50%+特别加分(折算成百分制)×5%-特别扣分
3、市局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绩效考评得分=一般工作人员公共部分绩效考评得分×25%+单位(部门)工作业绩考评得分(折算成百分制)×70%+特别加分(折算成百分制)×5%-特别扣分
4、基层一般工作人员的绩效考评得分=一般工作人员公共部分绩效考评得分×25%+岗位工作业绩考评得分(折算成百分制)×70%+特别加分(折算成百分制)×5%-特别扣分 第七条 考核资料的整理、归档和上报
所有绩效管理考评资料要齐全规范、内容真实,整理归档做好上级考核备查工作。同时在考核结束5日内,按照任免管理权限将所属人员的绩效考评得分上报上级人事部门。第八条 考核结果的运用
考核结果可作为干部职工岗位责任津贴发放、个人评先评优、先进表彰、职务调整、岗位轮换、教育培训和福利享受等方面的依据。
第九条 本办法由市局绩效管理考评领导小组负责解释。第十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附:
1、科级单位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共同部分指标
2、市局一般干部绩效考核共同部分指标
3、市地方税务局绩效管理考评得分情况表 附件一:
科级单位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共同部分指标
总体要求 指标名称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政治敏锐性和执行力强,自觉与上级保持高度一致。积极参加各类政治理论学习活动,有较好理论政策水平。事业心责任心强,勤奋敬业,政治素质
作风扎实,勇于创新,求真务实,工作成效显著。班子团结协调,民主空气浓,大局意识强。遵纪守法,自觉保持清政廉洁。
爱岗敬业 20
遵章守纪 20
考核方
分值
绩效考评的内容
扣分点及标准
法及考
核资料
来源
无正当理由不参加政治学习活动,缺席一查看学积极参加党组中心组或次扣0.5分;习点名领导班子集体学习活动,未作笔记一次(签到)以及各级组织的各类政扣0.5分;少簿、集体20
治学习活动;作好学习笔写一篇心得体学习记记;按规定写好心得体
会扣1分;未录及个
会;贯彻上级重大决定、及时贯彻上级人学习决议及时坚决,组织纪律重大决定、决笔记等,观念强。
议的扣3 分;向上级不服从组织分了解 配的一次扣3分。
服从工作分工,对分管工作不服从组织分工的扣3认真负责; 分;上班无故迟到早退一上班不无故迟次扣1分,无故旷工一天到早退;工作作扣3分;深入基层调查研风扎实,深入基究少1天扣0.5分,未按层调查研究符
规定完成调研文章的扣1查看记录、资合上级要求;坚分;不完成上级下达的和料或调查了解决完成上级下临时交办任务的一项扣2等
达的和临时交分;分管工作计划少一项办的工作任务;(次)扣的0.5分,重点工作思路清晰,工作未按计划抓好落实计划性强,措施的一项扣1分;执法工作扎实,成效显错误造成行政复议或诉著。讼案件败诉的,扣4分。自觉遵守各级应报告未报告个人重大各项规章制度;事项的一次扣2 分;请
认真执行领导假不履行手续的一次扣1 干部重大事项分,外出考察不履行审批
报告制度;严格手续的一次扣1 分;发
执行请销假制
生重大事件或突发性事团结协调
廉洁自律
特别加分
度和外出考察件未及时向上级报告的审批制度;分管扣2分;在各级作风明查
范围或单位发暗访中查出问题,被通报生重大事件或批评的,扣2分。
突发性事件及
时向上级报告。善于处理好各方面关系;班子成员之间有较强的配合意识,闹无原则纠纷,造成不好
能团结协调开
影响,并负主要责任的扣查看党组会或20
展工作,内部和5 分;单位重大问题未经单位(部门)谐;作风民主,集体讨论研究个人擅自会议记录或调成员之间能经作出决定的,一次扣3 查了解
常沟通,重大问分。
题集体讨论研究决定。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
不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监察部门提供20
制,实行“一岗双职”;自觉执规定,经查实,不够党纪、或调查了解、行党风廉政建
政纪处分的一次扣3 分。年终述廉述职设的各项规定。
在一个考评内,个人有下列情形的给予加分:
1、创新工作获省、市、县级一等奖分别加5、4、3分;获二等奖分别加4、3、2分;获三等奖分别加3、2、1分。
2、在上级组织各类被考核者提供竞赛活动中获得前相关证件
三名的,国家级分别加5、4、3分,省级分别加4、3、2分,市级分别3、2、1分,县级分别加2、1、0.5分。
3、获得国家、省、市、县级荣誉或表彰的分别加5、4、3、1分。在一个考评内,本人有下列情形的给予扣分:
1、发生行政责任事故,造成损失的,受到行政处分的扣10分。
2、因不廉洁行为,造成影响的,受到特别扣分 党纪、政纪处分的扣10分。
3、本人或分管范围内的单位因失职、渎职发生重大问题,被上级通报批评或被媒体曝光的,视影响范围扣5—7分(县级扣5分、市级扣6分、省级扣7分)。在一个考评内,本人有下列情形的取消本绩效考评资格:
1、在实施绩效考核取消考评资格
考核者认定、监过程中,瞒报虚报,察部门提供
严重失实的;
2、受到记过以上处分的;
3、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超生的。
附件二:
市局一般干部绩效考核共同部分指标
考核方总体要求 指标名称
分值
绩效考评的内容
扣分点及标准
法及考核资料来源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政治敏锐性和执行力强,自觉与上级保政治素质
积极参加本单位(部
无正当理由不参查看点
被考核者单位或监察部门提供考核者
门)政治、业务学习活加政治和业务学名(签动及各种测试;作好学习活动,缺席一次到)簿习笔记;按规定写好心扣0.5分;无故不和个人持高度一致。积极参加各类政治理论学习活动,有较好理论政策水平。事业心责任心强,勤奋敬业,作风扎实,勇于创新,求真务实,工作成效显著。遵纪守法,自觉保持清政廉洁。
爱岗敬业 20
遵章守纪 20
团结协调 20
廉洁自律 20
得体会。有较好政治思参加考试扣2 学习记
想素质,服从组织分
分,考试不及格一录本等配,组织纪律观念强。次扣1 分;未按资料,规定作学习笔记调查了一次扣0.5分;少解 写一篇心得体会扣2分。不服从组织决定的一次扣3分。
服从单位(部门)领导的工作安排;坚决完成单位(部
门)领导或上级临不服从工作安排的一时交办的各项工
次扣2分;因服务质量
作任务;工作尽心差,未严格执行首问负尽责,讲究工作效责制等被投诉的一次查看记录、资料及率,保证工作质
扣3分;执法工作错误
调查了解等
量; 认真执行首造成行政复议或诉讼问负责制,群众满案件败诉的,扣4分。意度高;执法公正,主动执情,文明服务。
上班无故迟到早退一
自觉遵守各级各次扣1分,无故旷工一项规章制度;上班天扣3分;请假不履行不无故迟到早退,手续的一次扣1 分;严格执行请销假
发现上班时间炒股、打制度,不无故旷游戏等一次扣1分;发查看考勤记录或工;上班时间不干现未按规定着装、挂牌调查了解
与工作无关的事;上岗一次扣0.5分;违按规定着装、挂牌反计算机管理规定,造上岗;严格执行计成不良后果一次扣2算机管理规定。
分;在各级作风明查暗访中查出问题,被通报批评的,扣2分。
有较强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强,同发现闹无原则纠纷,影
志间团结友爱,工响单位(部门)或他人调查了解、活动记作积极主动不推开展工作造成不良影
录
诿,积极参加集体响的一次扣3 分。
活动。
严格执行税务干
经查实发生违纪违规
监察部门提供或
特别加分特别扣分部廉政建设的各行为,不够党纪、政纪调查了解
项规定;自觉廉洁处分的一次扣3 分。
从税。
在一个考评内,个人有下列情形的给予加分:
1、创新工作获省、市、县级、县(市、区)局一等奖分别加5、4、3、2分;获二等奖分别加4、3、2、1分;获三等奖分别加3、2、1、0.5分。
2、在上级组织被考核者提供相各类竞赛活动关证件
中获得前三名的,国家级分别加5、4、3分,省级分别加4、3、2分,市级分别3、2、1分,县级分别加2、1、0.5分。
3、获得国家、省、市、县、县(市、区)局级荣誉或表彰的分别加5、4、3、1、0.5分。在一个考评内,本人有下列情形的给予扣分:
1、发生行政责被考核者单位或任事故,造成损监察部门提供考失的,受到行政核者
处分的扣10分。
2、因不廉洁行为,造成影响的,受到党纪、取消考评资格
政纪处分的扣10分。
3、本人因失职、渎职发生重大问题,被上级通报批评或被媒体曝光的,视影响范围扣5—7分(县级扣5分、市级扣6分、省级扣7分)。在一个考评内,本人有下列情形的取消本绩效考评资格:
1、在实施绩效考核过程中,瞒考核者认定、监察报虚报,严重失部门提供
实的;
2、受到记过以上处分的;
3、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超生的。
第四篇:工作绩效考评暂行办法
湖北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
工作绩效考评暂行办法
为加强我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管理与监督,充分发挥“两馆一站”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提升其服务水平和质量,根据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文财务发〔2011〕5号),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一条考核对象
湖北省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群众艺术馆)、乡镇综合文化站。
第二条考核原则
(一)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
(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三)奖优罚劣,激励先进的原则;
(四)定性分析与量化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条考核指标
考核采用百分制,满分为100分。各项指标及分值如下:
(一)管理运行效能(30分)
该指标项分为三个子项,在分值范围内评分,合计为该项目总分。
1、服务设施(10分):按照是否通道畅通、标识清晰、环境整洁、便于群众开展活动,有无安全保障措施等内容评分;缺项的酌情扣分。
2、服务质量(10分):按照能否提供免费寄存服务、茶水服务、资料简介、咨询解答、为特殊人群服务等内容评分;缺项的酌情扣分。
3、制度公开(10分):按照有无免费开放的制度和措施,是否已对外上墙公示等内容评分;缺项的酌情扣分。
(二)社会服务指标(30分)
该指标项分为三个子项,在分值范围内评分,合计为该项目总分。
1、开展服务量(10分):
公共图书馆:一般阅览室、少儿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报告厅(培训室、综合活动室)、自修室等公共空间设施场地是否实行免费开放;文献资源借阅、检索与咨询、公益性讲座和展览、基层辅导、流动服务等基本文化服务项目是否健全并免费提供;为保障基本职能实现的一些辅助性服务如办证、验证及存包等是否全部免费。
文化馆(群众艺术馆):多功能厅、展览厅(陈列厅)、宣传廊、辅导培训教室、计算机与网络教室、舞蹈(综合)排练厅、独立学习室(音乐、曲艺、美术、书法等)、娱乐活动室等公共空间设施场地是否免费开放;普及性的文化艺术辅导培训、时政法制科普教育、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公益性展览展示、培训基层队伍和业余文艺骨干、指导群众文艺作品创作等基本文化服务项目是否健全并免费提供;为保障基本职能实现的一些辅助性服务如办证、存包等是否全部免费。
乡镇综合文化站:多功能厅、书刊阅览室、文化科技培训室等公共空间设施场地是否免费开放;书报刊借阅、时政法制科普教育、群众文艺演出活动、数字文化信息服务、文化遗产保护、公共文化资源配送和流动服务、体育健身、青少年校外活动等服务项目是否健全并免费提供;为保障基本职能实现的一些辅助性服务如办证、存包等是否全部免费。上述指标缺项的酌情扣分。
2、开放时间量(10分):图书馆、文化馆(群众艺术馆)每年开放时间360天以上的评为满分,乡镇综合文化站每年开放时间300天以上的评为满分;不足的酌情扣分。
3、服务增长量(10分):图书馆公益性讲座等服务项目是否有明显增加,书刊文献外借册次是否有明显增长,流通人次是否有明显增长;文化馆(群众艺术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组织文艺活动、举办公益性培训等服务项目是否有明显增加,参加文艺活动、培训班人次等是否有明显增长。按照每年举办的各项活动及接待群众数量统计评分,不足的酌情扣分。
(三)资金使用效益(25分)
该指标项分为三个子项,在分值范围内评分,合计为该项目总分。
1、财务管理(5分):财务制度完善,经费拨付、使用符合财务制度规定,按照财务审计报告评分;制度不健全、经费使用不规范的酌情扣分。
2、资金效益(10分):专项补助资金是否足额到位,能否有效实施;擅自改变资金用途或有违规行为的不得分。
3、配套经费(10分):地方配套资金是否足额到位并纳入预算,按照收入帐目等查对评分;原有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经费减少的不得分。
(四)群众评价(15分)
该指标项分为三个子项,在分值范围内评分,合计为该项目总分。
1、群众满意度(5分):参照群众留言、民意调查情况评分。
2、群众投诉率(5分):主要针对群众投诉意见的处理是否及时、效果如何评分;参照群众投诉处理记录。
3、社会舆论(5分):参照当地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报道和网民留言评价予以评分;有负面报道(评价)的酌情扣分。
第四条考核程序
(一)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群众艺术馆)及乡镇综合文化站按照绩效考核指标评分表,于每年1月10日前完成自查自评,并向同级文化部门提交自查报告、考核评分表(见附件1)以及绩效考核指标要求的数据资料。
(二)各级文化部门于每年1月11至20日对本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群众艺术馆)及乡镇综合文化站上免费开放绩效情况进行考核测评,并于每年1月25日前将考核测评报告、考核评分表(见附件1)、考核汇总表(见附件2)及绩效考核指标要求的数据资料逐级上报至省文化厅。
(三)省文化厅负责对全省免费开放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群众艺术馆)及乡镇综合文化站绩效考核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对全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群众艺术馆)及乡镇综合文化站绩效考核情况进行核定。
第五条考核等次
绩效考核分为四个等级,满分100分。总分值在85分以上的,评定为优秀;总分值在70—84之间的,评定为良好;总分值在60—69分之间的,评定为合格;总分值在60分以下的评定为不合格。各基本指标项及子项的评分,可参照该项评分标准说明,在该项分值范围内评分。免费开放单位因自身管理不善、措施不当等原因,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无特殊原因,未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直接评定为不合格。
第六条奖惩措施
被评定为优秀的单位,由省文化厅给予表彰;被评定为良好的单位,由市、县文化部门予以表彰;被评定为不合格的单位,由同级文化部门进行批评、责令整改,并报上级文化部门备案。连续二年评定为不合格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取消免费开放补助资金。所扣资金用于表彰奖励免费开放优秀单位。
省文化厅对各市、县的免费开放工作整体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评价结果作为评比表彰、安排基层文化建设补助经费的重要依据。
第七条补充事项
各单位、部门必须严格按照各项指标评分标准,结合被考核单位的实际工作状况,遵循考核原则和考核程序的规定,全面地对各项考核项目做出定性或量化评定,如实填写《湖北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绩效考核评分表》和《湖北省公共图书馆、文化
馆(站)免费开放工作市、县绩效考核汇总表》,并在规定时间内上报。一经发现有弄虚作假、循私舞弊等行为,由上级文化部门对当事人及其主管领导依照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本办法自2012年4月1日起试行,将根据执行的情况加以补充修改。
第五篇:2010年政法经费考评报材料
2010年政法经费考评报材料
随着政法机关经费保障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法机关的经费保障有了较大改善,资金到位情况达到了100%,现将我院经费使用及管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改革前后经费保障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公用经费和办安经费显著提高,2007年前最低公用经费保障为每年每人6000元,以后逐年提高,现在为每人每年20000元。
二、2009年至2010年政法经费绩效评价的成效。政法经费绩效评价工作以精细化财政管理为目标,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政法经费评价体系,全面、客观、真实的掌握政法经费分配使用管理情况,为领导决策和适时调整政法经费安排提供依据,确保了资金安全,不断航提高了政法经费的使用效益。
三、政法经费在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设
1、思想高度重视,突出保障重点
按照财政改革的总体要求,保障行政政法单位经费是财政预算优先考虑的主要内容,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讲在会上、写在纸上、说在嘴上,而必须要牢记在大脑里、付诸于行动中、体现在成果上。
今后一个时期,我区行政政法经费保障重点应该体现在二个倾斜上:一是向重点倾斜,即财政要重点保障行政执法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二是向重点支出项目倾斜,要坚持“一是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首先保人员工资正常发放和行政政法单位正常运转需要,在此前提下,集中财力重点保障行政政法单位重点业务开支需要,提高装备水平,提高技术手段,进而提高行政政法单位的整体工作能力。
2、强化行政政法支出管理,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工作
目前我县财力有限,在行政政法单位经费保障程度总体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加强管理意义更大。我院求真务实,节约不必要的支出,坚决刹住公款吃喝、公款出差出国旅游等不正之风,加强公务接待管理,严禁铺张浪费。建立健全各项财务制度和开支标准,完善财务监督机制,强化支出监管,把工作重心从注重资金分配转向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管上来,做到财政资金延伸到哪里,我们的监管工作就要跟到哪里。
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不得“坐收”、“坐支”,在工作中,凡需要保证的支出要千方百计保证,凡能够压缩的支出,竭尽全力压下来,把钱花在刀刃上,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3、积极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强化预算约束机制
实行部门预算是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应该本着“人员经费按实际、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财力”的原则,通盘考虑,形成涵盖部门所有收支的细化的完整预算,以达到硬化预算的目的。要对单位财政供养人员认真界定,并与编制部门认真核实单位编制,确定实有人数,对虚报和超编人员予以清理。要结合资产管理,积极实行政府采购,并按标准定额合理
安排公用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