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工作回顾与展望(财经报)

时间:2019-05-13 19:44: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工作回顾与展望(财经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工作回顾与展望(财经报)》。

第一篇: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工作回顾与展望(财经报)

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工作回顾与展望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2008年5月6日

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是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依法行政的迫切需要,也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源头遏制腐败现象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我们致力于从体制、机制和法制上规范非税收入管理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湖南非税收入管理工作成效显著

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湖南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工作,从2001年提出课题着手调研,到2004年成立专门机构、出台《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再到2005年全面推行,经历了一个理论到实践的探索过程。在非税收入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体制机制上实行了创新,在具体实践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确立了一个模式

以有关部门、机构的职责分工和相互制衡为基础,以收缴分离为核心,我们确立了“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政府统筹” 的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模式,明确各级政府为非税收入管理工作的领导机关,财政部门为非税收入的主管部门,非税收入管理机构负责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的具体工作,对非税收入实行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统筹安排。按照“票款同步、收缴分离、以票管收”的原则,执收单位负责非税收入的具体执收工作,除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外,不得当场收取现款;财政部门委托代理银行负责非税收入款项的代收工作。非税收入征管模式的确立,为规范非税收入征收行为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措施。目前,有的市县正在探索“单位通知缴款、银行(大厅)开票代收、财政归口管理、政府统筹安排”的非税收入征管新模式。

(二)构建了两个体系

一是构建了非税收入结算统计体系。根据《条例》规定,我们制定了非税收入分成结算、收入退付、收入确认、收入调整和收入划解等具体操作规程。按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非税收入核算办法,规范了电脑操作流程和资金运行流程,做到出纳、会计、程序管理员等关键岗位专人专岗,强化制约机制,保证资金安全和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划解国库和财政专户。同时,在统一非税收入报表格式的基础上,我们形成了非税收入旬报、月报和季报定期统计报告制度,为各级领导、厅内各业务处室及时提供各类非税收入报表。

二是构建了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网络体系。为切实提高非税收入的征管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按照“金财工程”的统一要求,结合 全省非税收入征管实际,我们开发了《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系统软件》。该系统包括财政管理、执收单位、银行代收、部门管理、数据交换等子系统,实现了执收单位与执收项目、标准等文件依据的挂接。2006年,按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要求,又对旧版系统进行了升级开发。升级后的系统将逐步在全省推开,全面实现财政部门、非税收入管理机构与各执收单位系统对接以及省、市、县三级联网。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为全面规范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实行了三个创新

一是创新了非税收入管理理念。通过几年的调研和试点工作,我们深刻认识到,非税收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重要形式。非税收入“所有权属于国家,管理权归口财政,执收责任仍在单位”。规范非税收入管理与加强税收征管同等重要。规范非税收入管理的重大意义远远超出了财政工作本身。这一新的理念和举措得到了财政部的认可,很快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2004年3月《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政府非税收入的要求。2004年7月,财政部据此研究并印发了《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更加明确地规定了非税收入的管理范围、资金性质和管理模式。2005年11月,财政部首次主办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国际研讨会在湖南召开,与会的国内外专家对这一新的理念也形成了共识。2006年3月,《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研究》课题被湖南省委、省政府评为湖南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应用成果转化一等奖。

二是创新了非税收入管理制度。为把非税收入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2004年湖南出台了《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和《<条例>释义》,还研究制定了《湖南省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暂行办法》、《湖南省非税收入票据管理办法》、《湖南省非税收入稽查暂行办法》和《湖南省省直单位国有资产占用费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等30多个制度和办法,向社会公示了非税收入管理工作流程和办事指南,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第一部规范非税收入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创新了非税收入管理制度。

三是创新了非税收入管理机制。在明确各级非税收入管理机构专司非税收入管理职能的同时,《条例》还规定了各级人大、政府及其审计、物价、监察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建立了不同级次、全方位的非税收入监管机制。从2005年开始,我们分单位逐项目编制非税收入年度预算,对未纳入或超过年度预算的非税收入,规定当年不得安排相应的支出预算,也无法办理国库支付手续,从而建立并强化了预算约束机制。我们还建立了非税收入征管激励与约束机制,对在非税收入征收管理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执收单位、代理银行以及举报违法问题有功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履行职责,应收不收、应罚不罚的单位,依法依规追究主要领导和 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四)取得了四个突破

一是在归口管理上取得了突破。为全面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条例》规定财政部门是非税收入的主管部门,其非税收入管理机构负责非税收入管理的具体工作。据此,全省各级均成立了非税收入管理机构,从而实现了非税收入的归口管理。我们从2004年9月开始在部分省直单位和部分市州县进行试点,2005年在省直单位全面推行,2006年全省全面启动。通过这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全省各级非税收入全部进入财政“笼子”,为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各项财政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统计,2007年,全省非税收入实现613亿元,比规范管理前的2003年增加317亿元,四年增长1倍多。

二是在依法征管上取得了突破。为确保非税收入依法征收、应收尽收,除充分发挥监管机制、预算约束机制、奖惩机制作用外,对于非税收入缓减免,我们严格按《条例》规定和省政府要求,由缴款义务人申请,执收部门和单位提出初步意见,经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审核后报省财政厅和省政府审批,进一步强化了财政管理职能。同时,我们还规范了非税收入退付程序,明确了执收单位、财政部门及其非税收入管理机构的责任,严格把好非税收入退付关。

三是在源头控收上取得了突破。按照《条例》规定,我们在取消执收单位非税收入过渡帐户的同时,由财政部门通过公开招标选择非税收入代理银行,并在代理银行统一设立“非税收入汇缴结 算户”,用于归集、记录、结算非税收入款项。执收单位收取的非税收入全部通过“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上缴财政,从而实现了源头控收的目标。

四是在以票管收上取得了突破。为便于非税收入征管,我们对财政票据进行简化归并,建立了以《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为主、《非税收入专用收据》为辅的新型财政票据体系,将原来的64种非税收入票据简并为16种。所有非税收入票据均由省里统一印制,按收入级次和财务隶属关系发放和领购,实行分级管理。从2005年开始,我们对省直部门和单位开展了财政票据年检,从2006年开始对市州、县财政部门的票据管理情况开展检查。通过检查,不仅检验了收缴分离、以票管收的工作效果,而且弄清了执收单位的票账不符、票款不符以及财政部门在票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及时通过文件及相关媒体通报相关情况,督促其加强票据和资金收缴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我们还通过对财政票据印制、发放、填开、核销等进行计算机管理,从而基本实现了“以票管收”的目标。

(五)发挥了五大作用

一是较好规范了征收行为。通过清理非税收入项目,建立非税收入基础数据库,明确缓减免审批程序,编制非税收入年度预算等,采取直接征收与委托征收相结合、直接缴款与集中汇缴相结合的方式,为规范非税收入的征收行为发挥了直接的作用。二是明显改善了经济环境。几年来,我们共取消非税收入项目近200项,有 效地减轻了社会负担。同时,利用基础数据库控制单位的执收项目和标准,从技术上有效解决了执收单位乱收滥罚的问题。三是有效遏制了腐败现象。我们通过取消执收单位收入过渡户、开展重点稽查、加强收支监管等措施,从源头上防治了非税收入征收管理中的腐败现象。四是大力促进了财政改革。通过对非税收入实行统一征收管理,统一安排支出,统一编制年度预算,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提供了前提条件,为深化部门预算和综合财政预算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五是进一步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2007年,全省归口财政统管的非税收入达613亿元,相当于我省税收收入的66%。通过加强非税收入管理,规范了收入分配关系,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二、全面规范非税收入管理任重道远

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是一项方兴未艾、开拓性强的工作,虽然目前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明显成效,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如极少数单位的领导同志仍然认为非税收入是单位自有资金,不需要纳入财政管理;有的执收单位执收行为不够规范,擅自设立收费项目和提高收费标准,随意缓减免非税收入;少数执收单位的收入过渡户没有取消,导致部分非税收入未能及时上缴财政甚至体外循环;有的单位非税收入票据使用不够规范。下一步,湖南将根据财政部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按照《条例》规定,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走出三个误区,强化非税收入新理念

随着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工作的不断推进,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目前管理中还存在几个认识上的误区,必须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误区之一:非税收入并非真正的财政收入

非税收入是公共财政收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理论和政策规定上都是勿庸臵疑的。但受传统观念以及较长时期以来财政管理较为粗放的影响,执收单位中较为普遍的约定俗成的认识是,非税收入是单位执收的,也付出了一定的成本,理应作为成本补偿,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财政收入,无须纳入财政管理。加上多年来非税收入基本上处于谁收谁用,多收多用的传统管理方式,在当前部门预算尚未足够细化以及非税收入执收成本核定尚未完全启动的情形下,部分执收单位要求所执收的非税收入全部返还,也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了。因此,一些同志从这个意义上判断,非税收入不是名符其实的财政收入。我们认为,非税收入与税收收入都是政府财政收入,这就好比主粮与杂粮都是粮食一样。只不过一些非税收入的执收部门或单位是法定的或委托代收的,但从根本上说,非税收入是国家制定政策授权有关部门和单位在依法行政过程中取得的。非税收入的所有权属国家(政府),管理权归财政,执收责任在执收单位。随着非税收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力度不断加大,非税收入实现全口径预算管理是指日可待的事,包括所有非税收入在内,与国家税收一起都将由政府财政统筹安排。误区之二:非税收入不形成政府可用财力

在现行财政管理体制下,除部分非税收入分别纳入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外,确有相当部分非税收入仍在实行专户管理,且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也是列收列支。因此,有人认为,非税收入并不形成政府可用财力。事实上,非税收入都是凭借政府赋予的权力或者政府资源(资产)所有权取得的,应该由政府财政统筹安排,实行综合财政预算管理。从我省的实际来看,2007年省本级124个省直部门都已编列部门综合预算,非税收入已纳入部门预算抵顶了单位的经费支出。部分市州县正抓紧探索在编制非税收入年度预算的同时核定执收成本,对非税收入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财政统筹安排,取得了增强政府调控能力的初步效果。可见,非税收入在预算执行中同样成为政府可供支配的财力。怎么能说非税收入没有形成政府可用财力呢?!即使暂时没有纳入财政统筹安排的非税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执收单位的经费不足。从2007年省本级来看,如果没有200亿元的非税收入,财政收支矛盾会更加尖锐,各项事业发展也必将受到影响。

误区之三:非税收入规模过大影响了财政收入质量

前面分析中,我们已从政策法规和理论层面界定了非税收入的财政属性,实践证明非税收入也是政府可用财力。既然如此,就不能说非税收入规模过大或比例过高导致影响财政收入质量。规模过大或比例过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纵向分析,从中央到省至市县,越到基层非税收入相对而言规模就越大,与GDP之比的比率就越 高;横向地域分析,从东部、中部到西部,非税收入相对规模就越大,比率也越高。从我省情况看,2007年实现非税收入613亿元,相当于我省税收收入926亿元的66%。其中,纳入一般预算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完成192亿元,占当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03亿元的32%。2007年,我省GDP实现9000多亿元,非税收入与之比率为6.8%。这种现状与经济发展水平、财税改革进程紧密关联。越是经济不发达的地方,GDP中含税就越少。我省是农业大省,第一产业的产值里基本无税可言,所以非税收入相对税收收入规模显现,与GDP之比的比率也高。同时,随着税费改革的推进,适时将燃油和环保等方面的收费改为燃油税和环保税等,我省税收收入规模就会扩大,非税收入就相应减少。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财政收入架构不一样,发达地区因税源充足会积极取消一些非税收入项目或减少纳入一般预算的非税收入,而落后地区有可能在非税收入上“深挖洞,广积粮”。非税收入规模过大或比例过高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一清二改三规范”的措施加以解决。只要是依法依规取得的非税收入,就不能说规模过大。更不能说因此而影响了财政收入质量。

(二)加大三个力度,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

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湖南非税收入网等媒介,广泛宣传非税收入新理念、新制度和新机制,使《条例》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同时,加强学习培训,通过举办非税收入管理知识竞赛、工作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做到各级领导熟悉,工作人员精通,普通群众了解。及时向干部群众传递非税收入管理的新模式、新成效和新经验,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实践,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针对目前社会上出现的腐败案件大多源于非税收入管理不到位的实际情况,我们将会同纪委、监察等部门,广泛宣传规范非税收入管理的重大意义,把规范非税收入管理作为开展源头治腐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落实。

二是进一步加大征管力度。继续清理整顿各种非税收入项目,防止“三乱”现象反弹,治理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大非税收入征收力度,对合理合法的非税收入项目进行科学归类,逐项明确资金管理方式,建立健全全省上下范围统一、口径一致的非税收入统计报告体系。全面取消执收单位的收入过渡帐户,所有非税收入必须缴入同级财政部门开设的“非税收入汇缴结算帐户”,实现应收尽收。充分发挥非税收入汇缴结算帐户的“过滤器”的作用,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建立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与国库单一帐户相结合的收入结算体系,将确认后的非税收入及时划缴国库和财政专户。强化非税收入预算编制,加快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步伐,改变非税收入通过预算内和预算外双轨运行的格局,淡化预算外资金概念,为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和实行全口径预算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是进一步加大稽查力度。通过完善非税收入的举报、稽查、奖励、处罚和责任追究等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部门和单位非税收入执收行为的监督检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非税收入日常稽查和专项稽查,特别是对非税收入减免、退付、分成和票据使用以 及教育收费进行重点稽查,进一步规范征收行为。

(三)健全三个体系,开创非税收入管理工作新局面 一是建立健全规范的非税收入征收管理体系。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建立规范的非税收入体系”。规范的非税收入体系应该包括:征收项目、收取标准、分成比例、缴库办法、票据管理、资金使用等。要在清理整顿的基础上,由财政部和省财政厅每年统一公布非税收入项目和标准等,并建立非税收入基础数据库;根据非税收入的不同特点和管理需要,分类制定政府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罚没收入和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管理办法。与此同时,要按照《条例》规定和中央规范津贴补贴的要求,对行政事业单位所有非税收入,必须全部纳入同级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但目前仍有极少数行政事业单位的部分非税收入,特别是各级物价部门单家批准收取的所谓经营服务性收费还没有纳入财政管理。事实上这部分收入是凭借国有资产、国有资源所有权和政府权力收取的,属于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必须纳入非税收入管理范畴。因此,除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以外,对国家核定编制、财政供给经费的行政事业单位,其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应不再由物价或发展与改革部门作为经营服务性收费审批,而应由财政部门作为非税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二是健全规范的非税收入分成结算体系。明确非税收入分成结算中财权与事权相对等的原则。非税收入大都属于地方财政收 入,其分成的原则应明确向地方倾斜,中央财政不应或少参与分成,省级财政也应尽可能不分成或少参与分成,所取得的收入主要留归当地财政统筹安排使用;即使是中央立项的非税收入,在确定非税收入分成比例时,也应尽可能向基层倾斜。同时,在人民银行(国库)暂时不能满足非税收入分成结算的情况下,建立以财政为主体的非税收入分成结算体系;随着人民银行国库分成结算体系的完善和财政专户结算制度的消亡,非税收入逐步过渡到全额纳入国库管理,最终实现非税收入直达国库,达到“就地缴款、分级划解、及时结算”的目标。

三是健全规范的非税收入预算管理体系。非税收入和税收收入都属于财政收入,共同形成政府财力。我们将按照综合财政预算编制的原则和部门预算改革的要求,逐单位逐项编制非税收入年度预算,并对非税收入和税收收入形成的财力实行统筹安排,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要积极探索采用“成本计算法”对非税收入形成的财力实行统筹安排,即对现有的非税收入项目在逐一核定年度收入预算的同时,核定取得该项收入所必需的成本性补偿支出,收入扣除成本性支出后的部分作为政府可用财力,由同级财政纳入部门预算统筹安排,用于满足政府公共需要。目前,部分市州、县政府对非税收入实行了统筹安排,省本级也将在完善部门预算编制的同时逐步推行。这将大大提高非税收入的资金使用效率,从而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回顾过去,我们勇于探索,立足规范,富有成就感。展望未 来,我们充满信心,再创辉煌,富有责任感。在提高认识、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健全上述三个体系,继续在规范上下功夫,不断开创我省非税收入管理工作新局面。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公共财政体系的基本要求,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非税收入管理机制,坚持征收与管理并举,征管与治理并重,在依法征收的同时实行规范管理,努力把我省非税收入规模控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和合理的额度,不断提高非税收入管理水平,为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管理奠定基础,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源头防治腐败创造条件,为促进湖南财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第二篇: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

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

(2004年5月31日湖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九次会议通过)

湖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20号

《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于2004年5月31日经湖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9月1日起施行。

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二○○四年五月三十一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资金管理、票据管理及监督检查,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非税收入,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条例规定,履行管理职能、行使国有资产或者国有资源所有权、提供特定服务或者以政府名义征收或者收取的税收以外的财政性资金。包括下列各项:

(一)行政性收费;

(二)事业性收费;

(三)政府性基金(附加);

(四)罚没收入;

(五)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收益;

(六)其他非税收入。

第四条 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非税收入纳入财政统筹安排,实行综合预算管理。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非税收入管理工作的领导,严格实施法律、法规中有关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推进非税收入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非税收入管理效率。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 1

会报告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情况,接受其审查监督。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是非税收入的主管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非税收入管理的具体规定,编制非税收入计划,统一管理非税收入资金;其非税收入管理机构负责非税收入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七条 对在非税收入管理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举报违法问题有功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或者财政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征收管理

第八条 行政性收费、事业性收费应当依据《湖南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条例》的规定设定和征收。

政府性基金(附加)应当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或者财政部的规定设定和征收。

罚没收入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收取。

国有资产收益按照国有资产权属关系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的规定设定和征收。国有资源收益应当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设定和征收。其他非税收入应当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的规定设定和收取。

任何机关、单位不得违反上述各款所列规定设定非税收入项目、范围、标准。

第九条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了征收或者收取部门、单位(以下统称执收单位)的非税收入项目,由法定执收单位征收或者收取;法定执收单位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委托其他单位征收或者收取的,应当将委托协议送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备案。

法律、法规、规章没有规定执收单位的非税收入项目,由非税收入管理机构直接征收或者收取;尚不具备直接征收或者收取条件的,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可以依法委托有关单位征收或者收取。委托其他单位征收或者收取非税收入的,委托单位应当对受委托单位的征收或者收取行为实施监督,并承担该征收或者收取行为的法律责任;受委托单位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单位的名义征收或者收取非税收入,并不得转委托。

第十条 执收单位应当严格依照本条例第八条的规定征收或者收取非税收入,不得多征、少征或者擅自减征、免征。缴款义务人确因特殊情况需要缓缴、减缴、免缴非税收入的,可以提出书面申请,由法律、法规、规章、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规定的机

关批准。

前款规定的缓征、减征、免征,只适用于本级的非税收入。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指定非税收入收款银行或者农村信用社,并在指定的收款银行或者农村信用社开设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用于归集、记录、结算非税收入款项。执收单位不得开设非税收入过渡性账户。

第十二条 非税收入实行收缴分离制度。禁止非税收入执收单位或者受委托单位当场收取现款,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当场收取的除外。

第十三条 缴款义务人应当按照执收单位规定的时间、数额,到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指定的收款银行或者农村信用社将有关款项缴入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不得逃避缴纳义务。

执收单位或者受委托单位依法当场收取现款的,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到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指定的收款银行或者农村信用社将所收款项全额缴入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

执收单位或者受委托单位不得隐匿、转移、截留、坐支、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所收款项或者将所收款项存入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以外的账户。

第十四条 依法收取的待结算收入,缴款义务人应当先到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指定的收款银行或者农村信用社将款项缴入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符合返还条件的,缴款义务人可以向执收单位提出返还申请,由执收单位签署意见,经本级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审核确认后返还缴款义务人。

经依法确认为误征、多征的非税收入,由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直接退还缴款义务人。

第十五条 执收单位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向社会公布由本执收单位负责征收或者收取的非税收入项目及其依据、范围、标准、时间、程序;

(二)在规定时间内向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非税收入管理机构编报本部门、本单位非税收入计划草案;

(三)按照规定向缴款义务人足额征缴非税收入款项;

(四)记录、汇总、核对并向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定期报告本单位非税收入收缴情况。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降低非税收入征收或者收取成本,改进征收或者收取方式,方便缴款义务人缴款。

第三章 资金管理

第十七条 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应当将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内的资金,按照收入级次和规定的类别定期划解国库或者财政专

户,不得拖延、滞压、挪用。

第十八条 非税收入按照下列方式纳入财政统一管理:

(一)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有资源收益,纳入一般预算管理;

(二)政府性基金(附加)纳入基金预算管理;

(三)事业性收费、其他非税收入,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一般预算管理或者财政专户管理。

第十九条 上下级分成的非税收入,按照就地缴款、分级划解、及时结算的原则,由当地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非税收入管理机构通过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定期划解、结算,不得拖延、滞压、隐瞒、截留。

执收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非税收入资金直接缴付上级执收单位或者拨付下级执收单位。

第二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本级非税收入纳入财政统筹安排、调剂使用,有法定专门用途的应当专款专用。

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经费,由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纳入预算、统一安排。

第四章 票据管理

第二十一条 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非税收入票据管理的具体办法,统一印制和管理非税收入票据。

各级非税收入管理机构负责非税收入票据的保管、发放、使用核销、检查等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十二条 执收单位征收或者收取非税收入,应当向缴款义务人出具由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非税收入票据。不出具前款规定的非税收入票据的,缴款义务人有权拒绝缴款。

第二十三条 除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依法确定的非税收入票据印刷企业外,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承印非税收入票据。非税收入票据承印企业不得向省非税收入管理机构以外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提供非税收入票据。

第二十四条 执收单位使用的非税收入票据,按照收入级次或者财务隶属关系向本级非税收入管理机构申领。

执收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非税收入票据领用、保管、缴销、审核等制度,确定专人负责,保证票据安全。

禁止转让、出借、代开非税收入票据;禁止私自印制、伪造非税收入票据;禁止使用非法票据或者不按照规定开具非税收入票据。

遗失非税收入票据的,应当及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并公告作废。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法对本级非税收入进行监督,有关的政府、机关、单位和组织应当如实反映情况。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时,人大代表或者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就非税收入管理中的有关问题提出询问或者质询,被询问或者质询的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及时给予答复。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级各部门、单位和下级政府执行非税收入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监督,依法处理非税收入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非税收入征收或者收取、汇缴、划解、管理的日常监督、专项稽查,及时依法查处非税收入管理中的违法行为。

执收单位应当如实提供账证、报表、非税收入票据等有关资料,如实反映有关情况,接受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物价、监察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法定的职责,做好非税收入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第二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举报非税收入管理中的违法行为,财政、审计、物价、监察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法定的职责,查明事实,依法作出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有违法资金的追缴违法资金,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主管部门或者监察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法设定非税收入项目、范围、标准的;

(二)违反规定权限或者法定程序缓征、减征、免征非税收入的;

(三)开设非税收入过渡性账户,或者隐匿、转移、截留、坐支、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所收款项或者将所收款项存入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以外的账户的;

(四)违法当场收取现款的;

(五)拖延、滞压、截留应当上缴或者下拨的非税收入资金的;

(六)将非税收入资金直接或者变相缴付上级执收单位、拨付下级执收单位的;

(七)转让、出借、代开非税收入票据,或者使用非法票据,或者不按照规定开具非税收入票据的;

(八)违规发放、销毁非税收入票据的;

(九)保管不善造成非税收入票据毁损、灭失的。

前款第(一)项行为所收取的款项,限期退还缴款人;无法退还的,收缴国库。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非法印制、伪造、买卖非税收入票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收缴并销毁违法票据、没收作案工具和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但最低不少于五千元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非税收入票据承印企业向省非税收入管理机构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非税收入票据的,取消非税收入票据印刷资格,并依照前款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了处罚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三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其他有关监督部门工作人员在非税收入管理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本条例自2004年9月1日起施行。1994年8月30日湖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湖南省预算外资金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第三篇: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

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资金管理、票据管理及监督检查,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非税收入,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条例规定,履行管理职能、行使国有资产或者国有资源所有权、提供特定服务或者以政府名义征收或者收取的税收以外的财政性资金。包括下列各项:

(一)行政性收费;

(二)事业性收费;

(三)政府性基金(附加);

(四)罚没收入;

(五)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收益;

(六)其他非税收入。

第四条 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非税收入纳入财政统筹安排,实行综合预算管理。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非税收入管理工作的领导,严格实施法律、法规中有关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推进非税收入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非税收入管理效率。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 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情况,接受其审查监督。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是非税收入的主管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非税收入管理的具体规定,编制非税收入计划,统一管理非税收入资金;其非税收入管理机构负责非税收入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七条 对在非税收入管理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举报违法问题有功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或者财政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征收管理

第八条 行政性收费、事业性收费应当依据《湖南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条例》的规定设定和征收。

政府性基金(附加)应当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或者财政部的规定设定和征收。

罚没收入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收取。

国有资产收益按照国有资产权属关系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的规定设定和征收。

国有资源收益应当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设定和征收。

其他非税收入应当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的规定设定和收取。

任何机关、单位不得违反上述各款所列规定设定非税收入项目、范围、标准。

第九条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了征收或者收取部门、单位(以下统 称执收单位)的非税收入项目,由法定执收单位征收或者收取;法定执收单位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委托其他单位征收或者收取的,应当将委托协议送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备案。

法律、法规、规章没有规定执收单位的非税收入项目,由非税收入管理机构直接征收或者收取;尚不具备直接征收或者收取条件的,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可以依法委托有关单位征收或者收取。

委托其他单位征收或者收取非税收入的,委托单位应当对受委托单位的征收或者收取行为实施监督,并承担该征收或者收取行为的法律责任;受委托单位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单位的名义征收或者收取非税收入,并不得转委托。

第十条 执收单位应当严格依照本条例第八条的规定征收或者收取非税收入,不得多征、少征或者擅自减征、免征。缴款义务人确因特殊情况需要缓缴、减缴、免缴非税收入的,可以提出书面申请,由法律、法规、规章、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规定的机关批准。

前款规定的缓征、减征、免征,只适用于本级的非税收入。

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指定非税收入收款银行或者农村信用社,并在指定的收款银行或者农村信用社开设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用于归集、记录、结算非税收入款项。

执收单位不得开设非税收入过渡性账户。

第十二条 非税收入实行收缴分离制度。禁止非税收入执收单位或者受委托单位当场收取现款,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当场收取的除外。

第十三条 缴款义务人应当按照执收单位规定的时间、数额,到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指定的收款银行或者农村信用社将有关款项缴入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不得逃避缴纳义务。

执收单位或者受委托单位依法当场收取现款的,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到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指定的收款银行或者农村信用社将所收款项全额缴入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

执收单位或者受委托单位不得隐匿、转移、截留、坐支、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所收款项或者将所收款项存入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以外的账户。

第十四条 依法收取的待结算收入,缴款义务人应当先到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指定的收款银行或者农村信用社将款项缴入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符合返还条件的,缴款义务人可以向执收单位提出返还申请,由执收单位签署意见,经本级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审核确认后返还缴款义务人。

经依法确认为误征、多征的非税收入,由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直接退还缴款义务人。

第十五条 执收单位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向社会公布由本执收单位负责征收或者收取的非税收入项目及其依据、范围、标准、时间、程序;

(二)在规定时间内向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非税收入管理机构编报本部门、本单位非税收入计划草案;

(三)按照规定向缴款义务人足额征缴非税收入款项;

(四)记录、汇总、核对并向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非税收入管 理机构定期报告本单位非税收入收缴情况。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降低非税收入征收或者收取成本,改进征收或者收取方式,方便缴款义务人缴款。

第三章 资金管理

第十七条 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应当将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内的资金,按照收入级次和规定的类别定期划解国库或者财政专户,不得拖延、滞压、挪用。

第十八条 非税收入按照下列方式纳入财政统一管理:

(一)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有资源收益,纳入一般预算管理;

(二)政府性基金(附加)纳入基金预算管理;

(三)事业性收费、其他非税收入,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一般预算管理或者财政专户管理。

第十九条 上下级分成的非税收入,按照就地缴款、分级划解、及时结算的原则,由当地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非税收入管理机构通过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定期划解、结算,不得拖延、滞压、隐瞒、截留。

执收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非税收入资金直接缴付上级执收单位或者拨付下级执收单位。

第二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本级非税收入纳入财政统筹安排、调剂使用,有法定专门用途的应当专款专用。

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经费,由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纳入预算、统一安排。第四章 票据管理

第二十一条 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非税收入票据管理的具体办法,统一印制和管理非税收入票据。

各级非税收入管理机构负责非税收入票据的保管、发放、使用核销、检查等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十二条 执收单位征收或者收取非税收入,应当向缴款义务人出具由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非税收入票据。

不出具前款规定的非税收入票据的,缴款义务人有权拒绝缴款。

第二十三条 除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依法确定的非税收入票据印刷企业外,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承印非税收入票据。

非税收入票据承印企业不得向省非税收入管理机构以外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提供非税收入票据。

第二十四条 执收单位使用的非税收入票据,按照收入级次或者财务隶属关系向本级非税收入管理机构申领。

执收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非税收入票据领用、保管、缴销、审核等制度,确定专人负责,保证票据安全。

禁止转让、出借、代开非税收入票据;禁止私自印制、伪造非税收入票据;禁止使用非法票据或者不按照规定开具非税收入票据。

遗失非税收入票据的,应当及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并公告作废。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法 对本级非税收入进行监督,有关的政府、机关、单位和组织应当如实反映情况。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时,人大代表或者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就非税收入管理中的有关问题提出询问或者质询,被询问或者质询的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及时给予答复。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级各部门、单位和下级政府执行非税收入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监督,依法处理非税收入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非税收入征收或者收取、汇缴、划解、管理的日常监督、专项稽查,及时依法查处非税收入管理中的违法行为。

执收单位应当如实提供账证、报表、非税收入票据等有关资料,如实反映有关情况,接受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物价、监察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法定的职责,做好非税收入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举报非税收入管理中的违法行为,财政、审计、物价、监察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法定的职责,查明事实,依法作出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有违法资金的追缴违法资金,对直接 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主管部门或者监察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法设定非税收入项目、范围、标准的;

(二)违反规定权限或者法定程序缓征、减征、免征非税收入的;

(三)开设非税收入过渡性账户,或者隐匿、转移、截留、坐支、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所收款项或者将所收款项存入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以外的账户的;

(四)违法当场收取现款的;

(五)拖延、滞压、截留应当上缴或者下拨的非税收入资金的;

(六)将非税收入资金直接或者变相缴付上级执收单位、拨付下级执收单位的;

(七)转让、出借、代开非税收入票据,或者使用非法票据,或者不按照规定开具非税收入票据的;

(八)违规发放、销毁非税收入票据的;

(九)保管不善造成非税收入票据毁损、灭失的。

前款第(一)项行为所收取的款项,限期退还缴款人;无法退还的,收缴国库。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非法印制、伪造、买卖非税收入票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收缴并销毁违法票据、没收作案工具和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但最低不少于五千元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非税收入票据承印企业向省非税收入管理机构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 提供非税收入票据的,取消非税收入票据印刷资格,并依照前款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了处罚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三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其他有关监督部门工作人员在非税收入管理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本条例自2004年9月1日起施行。1994年8月30日湖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湖南省预算外资金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第四篇: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湖南省散装水泥办公室关于加强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管

理的通知

(湘非税〔2005〕11号 2005年12月5日)

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属于政府性基金,按照《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规定应纳入非税收入管理范畴。国务院下发《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安排》(国发〔2005〕21号)明确提出,“要完善落实发展散装水泥政策措施,从使用环节入手,进一步加大散装水泥推广力度。”征收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是国家促进散装水泥发展、调控水泥生产使用的重要举措,必须全面贯彻执行。但在实际征收过程中仍然存在征收对象拒缴、拖欠专项资金和征收单位(包括委托征收单位)甚至市(州)、县(市、区)政府擅自减、免、缓征专项资金的现象,给全省工作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严肃财经纪律,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现就进一步加强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缴工作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征收对象必须按规定及时足额缴纳散装水泥专项资金。

财政部、国家经贸委《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财综〔2002〕23号)规定,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是一项全国性政府性基金,凡生产袋装水泥的企业、使用袋装水泥的单位都必须按规定缴纳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同时明确,除国务院、财政部规定外,任何地方、部门和单位不得擅自改变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对象、扩大征收范围、提高征收标准,不得减缓免散装水泥专项资金。为此,各征收对象必须严格按照规定,依法交纳散装水泥专项资金。

二、各级财政部门和散装水泥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财综〔2002〕23号)相关规定。要认真纠正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工作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凡有越权减征、免征、缓征散装水泥专项资金行为的地方、部门、单位必须立即予以纠正,对应征未征的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应尽快予以补征。所征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必须及时、足额上缴湖南省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

三、各级财政部门和散装水泥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省散装水泥办公室将适时开展全省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管理情况执法检查,对违法违规行为将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发布部门:湖南省其他机构 发布日期:2005年12月05日 实施日期:2005年12月

第五篇:湖南省非税收入票据管理办法

附件:

湖南省非税收入票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非税收入票据管理,加强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和单位财务监督,维护国家财经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和《财政票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70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非税收入票据的印制、购领、发放、使用、保管、核销、销毁及监督检查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非税收入票据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具有公共管理或者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以下简称执收单位)依法收取非税收入时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具的收缴凭证。

非税收入票据是财务收支和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也是财政、审计等部门进行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其中《湖南省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还是银行办理非税收入结算的凭证。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是非税收入票据的主管部门。省级财政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非税收入票据具体管理办法,统一印制非税收入票据,指导下级财政部门非税收入票据管理工作。各级非税收入管理机构负责非税收入票据的核发、保管、使用、核销、销毁、年检、稽查等日常管理工作。

第五条

非税收入票据必须由独立核算、有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和专职财会人员的执收单位购领。

第六条 财政部门应当积极推进非税收入票据电子化改革,依托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实行电脑开票、自动核销、全程跟踪,源头控制,提高非税收入票据管理水平。

第二章 非税收入票据的种类、适用范围和内容 第七条

省级财政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制定非税收入票据的种类、内容、规格、式样,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非税收入票据进行归并、增减和调整。

第八条 非税收入票据的种类和适用范围:

(一)非税收入通用票据,是指执收单位依法收取政府非税收入时开具的通用凭证。主要包括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电子缴款收据等。

(二)非税收入专用票据,是指特定的执收单位依法收取特定的政府非税收入时需集中汇缴而开具的专用凭证。主要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政府性基金票据、罚没票据等。

第九条 非税收入票据包括非定额和定额两种形式。非定额非税收入票据包括票据名称、票据号码、票据字轨、票据监制章、项目、标准、数量、金额、交款人、开票日期、联次及其用途、开票单位、开票人、复核人等内容。

—2— 定额非税收入票据包括票据名称、票据号码、票据字轨、票据监制章、项目、交款人、金额、开票日期、联次及其用途、开票单位、开票人等内容。

第十条 湖南省非税收入票据的适用范围和联次用途按各种非税收入票据的说明执行。

第十一条 各级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可根据实际需要代执收单位开具非税收入票据。

第三章 非税收入票据的印制

第十二条 省级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具体承担全省非税收入票据印制管理工作,并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确定承印企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自印制、伪造、变造非税收入票据。

第十三条 非税收入票据承印企业应当按照印制合同、票据式样和要求印制非税收入票据,并建立严格的票据印制、运输和保管制度,确保票据的质量、安全和及时供应。

第十四条 非税收入票据印制应当使用防伪专用品。禁止私自生产、使用或者伪造非税收入票据防伪专用品。

第十五条 非税收入票据套印全国统一式样的财政票据监制章。财政票据监制章的形状、规格和印色按照财政部统一规定执行。禁止伪造、变造财政票据监制章,禁止在非财政票据上套印财政票据监制章。

第十六条 非税收入票据原则上使用中文印制,有实际需要的可以同时使用中外两种文字印制。

—3— 第十七条 非税收入票据承印企业应当对非税收入票据式样模板、财政票据监制章印模、防伪专用品等的使用和管理实行专人负责,不得将承印的非税收入票据委托其他企业印制,不得向委托印制票据的省级财政部门以外的其他执收单位或者个人提供非税收入票据。

第十八条 印制合同终止后,非税收入票据承印企业应当将印制票据所需用品、资料及时交还省级财政部门,不得自行保留或者提供给其他执收单位或者个人。

第十九条 非税收入票据实行不定期换版制度。省级财政部门确定非税收入票据换版时间、内容和要求,并及时予以公告。

第四章 非税收入票据的购领与发放

第二十条 非税收入票据实行分级管理。即下级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到上一级非税收入管理机构购领;执收单位按照收入级次或者财务隶属关系,向同级非税收入管理机构购领。

各级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和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均不得越级、越权发放非税收入票据。

第二十一条 非税收入票据实行凭证购领、分次限量、核旧领新的购领制度。

第二十二条非税收入票据实行季度计划申报制度。各执收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向同级非税收入管理机构申报下季度用票计划,市州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应在规定时间内向省级非税收入管理机构申报下季度用票计划。

—4— 第二十三条 首次购领非税收入票据,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办理《湖南省非税收入票据购领证》(以下简称《购领证》)。

执收单位办理《购领证》,应当向同级非税收入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函、单位法人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副本原件及复印件,填写非税收入票据购领申请表,并根据收取非税收入的性质分别提交下列材料:

(一)收取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提交批准收取行政事业性收费文件的复印件;

(二)收取政府性基金的,提交批准收取政府性基金文件的复印件;

(三)收取国有资源(资产)收入的,提交批准收取国有资源收入文件的复印件,或者有关部门批准出租、出借、处臵国有资产文件的复印件;

(四)收取罚没收入的,提交证明本单位具有罚没处罚权限的法律依据;

(五)同级财政部门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四条 各级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应当对申请单位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单位,核发《购领证》,并发放非税收入票据。

第二十五条 再次购领非税收入票据,应当出示《购领证》,提供前次票据使用情况,包括票据的种类、册(份)数、起止号码、使用份数、作废份数、收取金额及票据存根等内容。经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审核,确认资金已按规定缴入非税收入汇缴

—5— 结算户后,办理核销手续并发放非税收入票据。

第二十六条 购领未列入《购领证》内的非税收入票据,应当向原核发《购领证》的非税收入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并依照本办法规定提交相应材料。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审核后,在《购领证》上补充新增非税收入票据的相关信息,并发放非税收入票据。

第二十七条 非税收入票据一次购领的数量一般不超过本单位三个月的使用量。

第二十八条 发放非税收入票据时,实行无偿供应的,由同级财政预算安排票据工本费所需资金;收取工本费的,应按照全省统一标准收取,不得加价发放。收取的票据工本费应实行收支两条线,纳入预算管理。

非税收入票据工本费应专项用于非税收入票据印制、仓储、运输、保管、培训和废止票据的损失弥补等,不得挪作他用。

第五章 非税收入票据的保管与使用

第二十九条 执收单位应当指定专人负责管理非税收入票据,建立票据使用登记制度,设臵票据管理台账。

第三十条 执收单位在启用非税收入票据前,应检查票据有无缺联、缺号、重号等情况,一经发现,应及时报告同级非税收入管理机构,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再逐级上报至省级非税收入管理机构予以处理。

第三十一条 非税收入票据必须按顺序填写,不得拆本使 —6— 用。票据填开必须字迹清楚、内容真实完整、印章齐全,各联次内容和金额一致。如填开错误,应另行填开,不得涂改。因填写错误或缴款义务人不按时缴款等原因而作废的非税收入票据,应当完整保存各联次,并加盖作废戳记或注明“作废”字样,不得擅自销毁。

第三十二条 禁止执收单位转让、出借、代开非税收入票据,禁止使用非法票据或者不按照规定开具非税收入票据。

灭失非税收入票据或《购领证》,应当查明原因,及时以书面形式报告同级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并在市级以上媒体公告作废。

第三十三条 填开非税收入票据应当统一使用中文。非税收入票据以两种文字印制的,可以同时使用另一种文字填开。

第三十四条 湖南省非税收入票据原则上应在本行政区域内发放使用,但派驻外地的执收单位在派驻地使用的情形除外。

第三十五条 非税收入票据应当按照规定使用,严禁使用过期作废票据,严禁非税收入票据与其他财政票据之间、非税收入票据与税务发票之间互相串用混开。不按规定使用的,缴款义务人有权拒绝缴款,财务部门不得作为报销凭证。

第三十六条 非税收入票据使用完毕,执收单位应当按照要求填写相关资料,按顺序清理非税收入票据存根、装订成册、妥善保管。

非税收入票据存根的保存期限一般为5年。保存期满需要销毁的,报经原核发票据的非税收入管理机构查验后销毁。保

—7— 存期未满、但有特殊情况需要提前销毁的,应当报原核发票据的非税收入管理机构核准销毁。

第三十七条 尚未使用但应予作废销毁的非税收入票据,应当登记造册,报原核发票据的非税收入管理机构核准。

第三十八条 执收单位合并、分立、撤销、职权变更,收费项目被依法取消或者名称变更的,应当自变动之日起15日内,向原核发票据的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办理《购领证》的变更或者注销手续;对已使用非税收入票据的存根和尚未使用的非税收入票据应当分别登记造册,报非税收入管理机构核准。

第三十九条 各级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应及时清理、收缴财政库存和执收单位上缴的空白废止票据,按规定报省级非税收入管理机构统一销毁。

第四十条 各级非税收入管理机构、非税收入票据承印企业、执收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非税收入票据管理相关制度,设臵非税收入票据专用仓库或者专柜,做到防盗、防火、防潮、防蛀、防爆、防腐。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做到分类存放,干净整齐,确保非税收入票据安全。

第六章 监督检查及罚则

第四十一条 省级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应当定期对非税收入票据承印企业的履约情况进行检查。

第四十二条 各级非税收入管理机构要建立健全非税收入票据年审和稽查制度,加强对非税收入票据的监督检查,对非 —8— 税收入票据的购领、使用、保管等情况和非税收入票据所收资金的解缴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第四十三条 各级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实施监督检查,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进行,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不得向被检查单位收取费用。

第四十四条 非税收入票据使用单位和非税收入票据承印企业应当自觉接受同级非税收入管理机构的监督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不得隐瞒、弄虚作假或者拒绝、阻挠。

第四十五条 单位和个人违反非税收入票据管理规定的行为,由财政部门依照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和《财政票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第四十六条 财政部门、执收单位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在工作中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依法给予处理处罚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04年8月12日湖南省财政厅颁布的《湖南省非税收入票据管理办法》(湘财综〔2004〕28号)同时废止。

—9—

下载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工作回顾与展望(财经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工作回顾与展望(财经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合集五篇)

    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 湖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0号 《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于2004年5月31日经湖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

    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工作演讲稿

    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工作演讲稿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工作政府非税收入是我市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个新概念,提出只有短短几年,比其相对之前的预算外资金的......

    安全管理工作回顾与展望2013年

    安全管理工作回顾与展望 回顾2013年的安全管理工作,在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分公司、项目部及各科室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采取多种安全生产管理有效措施,构筑建筑施工安全保证体系,......

    房地产税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房地产税改革的回顾与展望(上)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所长 刘佐 发布时间:2011-01-28 中国改革开放32年来,房地产税的改革从1986年起逐步恢复对内资企业和中国公民的房......

    省财政厅关于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工作的意见

    甘肃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 全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工作的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工作,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根据《甘肃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

    关于加强非税收入征管的实践与探讨(汇编)

    关于加强非税收入征管的实践与探讨近年来,山东省即墨市加大对预算外资金等非税收入征管改革力度,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基础上,自2000年起对预算外资金等非税收入全面推......

    《发票与非税收入票据讲座》(一)

    《发票与非税收入票据讲座》讲义 讲解提纲: 第一节、发票管理的一般原则 第二节、发票管理中的违法行为处罚 第三节、非税收入票据 第一课时 第一节、发票管理的一般原则 发......

    关于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的调研与思考

    关于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的调研与思考 非税收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地方政府正常运转,促进经济社会和事业发展的重要财力。为摸清我县非税收入的总体规模和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