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笔记 第四部分 统计

时间:2019-05-13 19:15: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笔记 第四部分 统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笔记 第四部分 统计》。

第一篇:2018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笔记 第四部分 统计

第四章

统计

一、统计与统计数据

(一)统计学分支: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1.描述统计:取得所需数据,用图表或数学方法对数据整理和展示,描述数据的一般性特征。2.推断统计: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方法。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1)参数估计是利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

(2)假设检验是利用样本判断对总体的假设是否成立。

(二)变量和数据

1.变量:研究对象的属性或特征。分类:(1)定量变量或数量变量:变量取值是数量(2)定性变量或品质变量:包括: ①分类变量:变量取值是类别

②顺序变量:变量取值是类别且有一定的顺序

2.数据:对变量进行测量、观测的结果。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

(1)分类数据:不能用数值表示,通常用文字表述,也可用数值代码表示,但不区分顺序。(2)顺序数据:不能用数值表示,通常用文字表述,也可用数值代码表示,但有顺序。(3)数值型数据:说明的是现象的数量特征。3.数据的来源(1)观测数据(2)实验数据(3)一手数据(2)二手数据

(三)统计调查 1.统计调查的种类

(1)按调查对象的范围不同,分为: ①全面调查:包括全面统计报表和普查。

②非全面调查:包括非全面统计报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2)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分为: ①连续调查:说明现象的发展过程。

②不连续调查:一般是为了对总体现象在一定时点的状态进行研究。

2.统计调查的方式:包括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典型调查主要是一种定性调查研究,必须同其他调查结合起来使用,才能避免出现片面性。典型调查的作用:①弥补全面调查的不足;②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验证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典型调查不在于反映现象的总量数据特征,在于了解与统计数字有关的生动的具体情况,做到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二、描述统计

(一)对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①分布的集中趋势;②分布的离散程度(反应各数据的 差异程度,和中心数据的代表程度);③分布的偏态(反应数据分布的不对称性)。1.集中趋势的测度。测度集中趋势也就是寻找数据一般水平的代表值或中心值。

(1)平均数。易受极端值影响。适用于定量变量,数值型数据,不适用与分类和顺序数据。(2)中位数。不受极值个影响。适用于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尤其适用分布不对称的数值型数据。不适用于分类数据。

(3)众数。不受极值个影响;可能不唯一。适用于分类和顺序变量,不适用于定量变量。2.离散程度的测度:离散程度,是指数据之间的差异程度或频数分布的分散程度。离散程度的测度,主要包括极差、方差和标准差、离散系数等。适用于数值型数据。

①极差。是总体或分布中最大的标志值与最小的标志值之差,又称全距。它反映的是变量分布的变异范围或离散幅度,不能反映其间的变量分布情况,同时易受极端值的影响。②方差:数据组中各数值与其均值离差平方的平均数。越小则均值代表性越好。按自由度不同,分为总体方差和样本方差。

③标准差,总体所有单位标志值与其平均数离差之平方的平均数的平方根。标准差与方差是应用最广泛的统计离散程度的测度方法,只适用于数值型数据,对极端值也很敏感。④离散系数。也称变异系数或标准差系数,它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相应的算术平均数之比,是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指标。离散系数主要是用于比较不同组别数据的离散程度。目的是为消除变量值水平高低和计量单位不同对离散程度测定值的影响。3.布形态的测度

①偏态系数:测度数据分布偏度的统计量。SK=0,分布对称;0<SK≤0.5,轻度右偏;0.5<SK≤1,中度右偏;SK>1,严重右偏。SK为负值,与正值相对应,不过是左偏。②标准分数:也称为Z分数。数值减去均值所得的差除以标准差。平均数为0,标准差为1。当数据成钟型分布的时候,68%的数据与平均数距离在1个标准差内;95%的数据与平均数距离在2个标准差内;99%的数据与平均数距离在3个标准差内。4.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①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分类:

按相关程度分: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不相关。

按相关方向分:正相关,负相关。

按相关形式分:线性相关(不一定是直线,曲线也可以),非线性相关。相关关系并不等同于因果关系,即有相关关系的变量之间,并不一定一方由另一方引起。

②散点图:可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5.相关系数。相关系数是度量两个变量间相关关系的统计量。最常用的相关系数是Pearson 相关系数,度量的两个变量间的线性相关关系。

r的区间范围:-1≤r≤1。r>0表示正线性相关,r<0表示负线性相关;r=1表示完全正线性相关,r=-1表示完全负线性相关;r=0表示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但并不表示没有任何关系。

三、抽样调查

(一)基本概念 1.总体与样本

①总体参数。是抽样调查中想要了解的,是未知常数;

②样本统计量又称估计量。是一个随机变量,与样本选取及设计有关,是对总体参数的估计。③抽样框。是供抽样所用的所有抽样单元的名单,是抽样总体的具体表现。抽样中的单位必须有序,高质量的抽样框应当提供被调查单位更多的信息,并且没有重复和遗漏。

2、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

①概率抽样:又称随机抽样。特点:按一定的概率以随机原则抽取样本;抽中概率可计算;考虑每个样本单元被抽中的概率。

②非概率抽样: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方便或主管判断抽取样本的方法,不依随机原则。如判断抽样(主观判断),方便抽样(如拦截式),自愿样本(如网上调查),配额抽样。

3、抽样调查的一般步骤

确定调查问题→调查方案设计→实施调查过程→数据处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4、抽样调查中的误差

①抽样误差:由于抽样的随机性造成的,样本不同,对总体的估计也会不同; ②非抽样误差:抽样框误差,无回答误差,计量误差

抽样框误差:抽样框不完整造成数据的遗漏,抽样框更新不及时产生无效数据等等; 无回答误差:随机因素如恰好不在,造成方差增大;非随机因素如不愿意回答,造成方差增大、估计偏差。

计量误差:数据与真值不一致造成的误差。

5、抽样的种类: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分类: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放回简单随机抽样。问题:效率不高,分布分散。适用条件:抽样框中没有更多的可利用辅助信息;调查对象的分布范围不广;个体间的差异不是很大。

(2)分层抽样:先把总体分为不同的层,再在不同层内独立、随机地抽取样本。要有足够的辅助信息,使得同一层差异小,不同层差异大。特点:不仅可以估计总体参数,也可估计各层参数;便于抽样工作的组织;降低抽样误差。样本量在各层的分配方法:等比例分配,不等比例分配。

(3)系统抽样。按序排列,确定初始单元,等间隔抽取数据。分为按无关标识排列和按有关标识排列,后者精度更高。方差估计比较复杂,给抽样误差带来一定困难。

(4)整群抽样。步骤:划分为互不重叠的群体,抽样时直接抽取群,抽中的群调查全部,未抽中的群不调查。如果群内差异小,群间差异大,抽样误差会比较大;如果群内差异大,群间差异小,误差低于简单随机抽样,适合此类群体的抽样调查。

(5)多阶段抽样。是指将抽样过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使用的抽样方法往往不同,即将各种抽样方法结合使用,在大规模调查中常用。

分层抽样实际是第一阶抽样比为100%时的一种特殊的两阶抽样;而整群抽样实际上是第二阶抽样比为100%时的一种特殊的两阶抽样,故也称单级整群抽样。6.估计量(样本统计量)的性质:

(1)无偏性:(对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所有可能样本均值取值的平均值等于总体均值),(2)有效性:(方差越小越有效),(3)一致性(随着样本量的增大,估计量稳定于总体参数的真值,则有一致性)。7.抽样误差的估计

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的估计量方差公式的意义: ①样本差异越大,s²越大,则误差越大; ②样本量n越大,则误差越小。8.样本量的影响因素

①调查的精度:精度越大,样本量越大; ②总体的离散程度:离散程度越大,样本量越大;

③总体的规模:对小规模总体而言,总体规模越大,样本量越大,大规模不受影响; ④无回答的情况:无回答率越高,样本量越大;

⑤经费的制约:样本量是调查经费与调查精度之间的折中和平衡。

四、回归分析

(一)回归分析的概念: 所谓回归分析,就是根据相关关系的具体形态,选择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来近似地表达变量间的依赖关系。

1.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联系密切,有共同研究对象,在具体应用时,也常常需要互相补充。(1)相关分析研究变量之间相关的方向和相关的程度;(2)回归分析研究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形式。

2.相关分析需要依靠回归分析来表明现象数量相关的具体形式,而回归分析则需要依靠相关分析来表明现象数量变化的相关程度。3.只有当变量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时,进行回归分析寻求其相关的具体形式才有意义。

(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三)最小二乘法:使得因变量的观测值iy与估计值iyˆ之间的离差(又称残差)平方和最小来估计参数的方法。

(四)模型的检验和预测

①模型的检验:决定系数,可以测度回归直线对样本数据的拟合程度,决定系数的取值在0到1之间。越接近1,拟合效果越好,越接近0,拟合效果越差。

②模型的预测:回归分析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预测,即利用估计的回归模型预估因变量数值

五、时间序列分析

(一)时间序列及其分类

时间序列,也称动态数列,是将某一统计指标在各个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编制形成的序列。时间序列由两个基本因素构成:(1)被研究现象所属时间;

(2)反映该现象一定时间条件下数量特征的指标值。同一时间序列中,各指标值的时间单位一般要求相等。

2.时间序列按照其构成要素中统计指标值的表现形式,分为三类:

(1)绝对数时间序列.依据指标值的时间特点,绝对数时间序列又分为时期序列、时点序列。时期序列,即“过程总量”如国内生产总值。时点序列,每一指标值反映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的瞬间水平,如年底总人口数。

(二)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分为:

(1)发展水平,时间序列中对应于具体时间的指标数值。时间序列中第一项的指标值称为最初水平,最末项的指标值称为最末水平,处于二者之间的各期指标值称为中间水平。根据各期指标值在计算动态分析指标时的作用来划分,又可以分为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2)平均发展水平,也称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是对时间序列中各时期发展水平计算的平均数,它可以概括性描述现象在一段时期内所达到的一般水平。时间序列类型不同,计算方法也不同。

①绝对数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1)由时期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公式为:算术平均。

2)连续时点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公式为:算术平均或加权平均

3)间断时点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计算思想是“两次平均”:先求各个时间间隔内的平均数,再对这些平均数进行简单算术平均。

第一,间隔时间相等。[(y1+y2)/2+(y2+y3)/2………..]/(n-1)第二,间隔时间不等。第二次平均时,由于各间隔不相等,所以应当用间隔长度作为权数,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

②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序列(派生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必须分别求出分子指标和分母指标时间序列的序时平均数,然后再进行对比。(3)增长量与平均增长量

①增长量。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差,反映报告期比基期增加(减少)的绝对数量。根据基期的不同确定方法,增长量可分为逐期增长量、累计增长量。同一时间序列中,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和。

②平均增长量。时间序列中逐期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它表明现象在一定时段内平均每期增加(减少)的数量。同时,=累计增长量/(N-1)

(三)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 1.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①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由于基期选择的不同,发展速度有定基(在一定时期内总的发展速度)与环比之分。

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数量依存关系:(掌握)1)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内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2)两个相邻时期定基发展速度的比率等于相应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

②增长速度。报告期增长量与基期水平的比值。计算公式为:增长速度=报告期增长量/基期水平,由于基期选择的不同,增长速度也有定基与环比之分。1)定基增长速度=累计增长量/某一固定时期水平=定基发展速度-1 2)环比增长速度=逐期增长量/前一期水平=环比发展速度-1 【注意】: 定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度不能像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那样互相推算。定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度之间的推算,必须通过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才能进行。2.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①平均增长速度与平均发展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l。

②目前计算平均发展速度通常采用几何平均法(也称水平法)。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公式 3.速度的分析与应用

①当时间序列中的指标值出现0或负数时,不宜计算速度。在这种情况下,适宜直接用绝对数进行分析。

②速度指标的数值与基数的大小有密切关系,“增长1%的绝对值”,是进行这一分析的指标。它反映同样的增长速度,在不同时间条件下所包含的绝对水平。计算公式为:

增长1%的绝对值=逐期增长量/环比增长速度

六、平滑预测法 平滑法的目的就是“消除”时间序列的不规则成分所引起的随机波动,所以被称为平滑法,包括移动平均法和指数平滑法。

1.移动平均法

使用最近k期数据值的平均数作为下一期的预测值,计算公式为:

2.指数平滑法

指数平滑法是利用过去时间序列值的加权平均数作为预测值,即使得第t+1期的预测值等于第t期的实际观察值与第t期预测值的加权平均值。

指数平滑法的特点是观测值离预测时期越久远,权重也变得越小,呈现出指数下滑。α为平滑系数,取值范围为(0,1)。

第二篇:中级经济师考试

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文件

沪人考„2012‟39号

关于印发《上海市2012全国经济专业

技术资格考试考务工作安排》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关于做好2012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人考中心函„2012‟38号),现将《上海市2012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务工作安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和报名组织等相关工作。

本通知及相关文件、表格可在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网站(http://)和21世纪人才网

(http://)的“考试动态”栏目内查询和下载。

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八日

上海市2012全国经济专业

技术资格考试考务工作安排

一、报考条件

(一)基本条件

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的人员均可申请参加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二)报名参加经济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具备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高中以上学历。

2012年高校应届毕业生,须持能够证明其在考试可毕业的有效证件(如学生证等)和学校出具的应届毕业证明,到现场办理确认手续。

(三)报名参加经济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具备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工作满6年;

2.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工作满4年;

3.获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结业,从事专业工作满2年;

4.获硕士学位,从事专业工作满1年;

5.获博士学位。

(四)已评聘非经济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的在岗从事经济工作的人员,可报名参加相应级别的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五)实行资格考试办法以前,已评聘担任中、初级经济专业职务的人员,可报名参加相应经济专业中级资格考试或初级资格考试。

以上专业工作年限计算截止日期为2012年12月31日。

二、考试时间、科目

2012年11月3日

09:00-11:30《专业知识与实务(初、中级)》14:00-16:30《经济基础知识(初、中级)》

专业设置及专业科目名称详见附件一。

三、考试成绩管理办法

参加考试的人员,须在当次考试内通过全部应试科目。

四、报名相关事宜

(一)本次考试报名采用网上报名,现场确认的方式进行。

(二)网上报名时间为2012年6月25日-7月14日,网上报名须登陆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网(.cn),联系电话:400-606-6496,010-64962347。该网站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指定的唯一售书网站。

(三)为维护考生权益,打击盗版,经济考试用书使用新的防伪措施,在版权页上印有防伪标识说明,便于考生辨别正版书。

六、考生须知

(一)考试各科目均为客观题,在答题卡上作答。

(二)考生应考时,应携带黑色墨水笔,2B铅笔,橡皮,无声无文本编辑功能的计算器。

七、成绩查询及证书领取

(一)一般在考试后两个半月,考生可在本网站“成绩查询”栏目查询考试成绩。考试成绩单不再另行发放,考生如有需要,请于考试成绩公布之日起30天内自行下载打印。

(二)领证时间为成绩公布后两个月左右,地点为相应确认点。请考生届时关注本网站通知或联系现场确认点。考试合格者须填写合格人员登记表。

附件:1.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业设置及专业科目名称

2.现场确认点一览表

第三篇: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精华笔记:人力资源信息系统

职业培训教育网()

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精华笔记:人力资源信息系统

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是用来为制定人力资源决策提供信息的集成系统。可以是人工的,也可以是计算机化的。

一、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目的(一)促进行政与运营效率

(二)促进组织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二、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包括的内容

(一)工作经验代码

(二)人口统计特征

(三)职业发展

(四)产品知识

(五)正规教育

(六)培训课程

(七)迁移局限

(八)职业兴趣

(九)工作绩效评价

三、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基本职能

(一)为人力资源建立人事档案

(二)为其他人力资源活动提供信息

(三)为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

四、人力资源的信息系统类型

(一)集中型

(二)分散型

(三)独立型

(四)混合性

五、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程序

1.选择人力资源信息系统

2.系统的设计与发展

3.系统的实施

4.培训

5.评价

六、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系统需要注意的问题

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系统需要注意的问题:加强防范避免泄露员工的隐私。

第四篇: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精华笔记:工伤保险

职业培训教育网()

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精华笔记:工伤保险

一、工伤保险的概念

掌握:工伤保险的概念

工伤保险又叫职业伤害保险,是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其本人或供养亲属给予物质帮助和经济补偿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二、工伤保险的原则和覆盖范围

掌握:工伤保险的原则和覆盖范围

(一)原则

1.无过失责任原则

2.损害赔偿原则

3.预防、补偿和康复相结合的原则

(二)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我国境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应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雇工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三、工伤认定

掌握:工伤认定

(一)用人单位的责任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将参加工伤保险的有关情况在本单位内公示。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

(二)工伤认定(《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

1.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4)患职业病的;(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2.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

害的;(3)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职工有前款第1项、第2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有前款第3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

3.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1)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2)醉酒导致伤亡的;(3)自残或者自杀的。

(三)工伤认定申请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1)工伤认定申请表;(2)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3)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

四、劳动能力鉴定(掌握)

1.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2.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

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

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3.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4.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和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分别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人事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工会组织、经办机构代表以及用人单位代表组成。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建立医疗卫生专家库。

5.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

6.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7.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年后,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所在单位或者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可以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

五、工伤待遇

掌握:工伤待遇的规定

1.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2.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3.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生活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个不同等级支付,其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或者30%。

4.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

5.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6.工伤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1)丧失享受待遇条件的;(2)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的;(3)拒绝治疗的;(4)被判刑正在收监执行的。

【例题·单选题】工伤保险又叫职业伤害保险,是指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由()对其本人或供养亲属给予物质帮助和经济补偿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A.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B.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C.用人单位

D.工会组织

『正确答案』A

第五篇:中级经济师金融考试要点(个人总结)

第一章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1、国有股: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向公司投资形成的股份,包括以公司现有国有资产折算成的股份。

2、法人股:企业法人或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其依法可经营的资产向公司投资所形成的股份。

3、社会公众股:我国境内个人和机构,以其合法财产向公司投资所形成的股份。

4、我国股票市场:主板市场和中小企业版市场。三板市场:代办股份转让市场。二板市场服务于高新技术或新兴经济企业的创业板市场。

5、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由中国证券业协会建立的为退市公司社会公众持有的股份提供代办转让股份服务的场所。

6、1994.1.1:汇改,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6.12.1: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2005.7.21: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2: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推出我国第一个商品期货标准合约—特级铝期货合约。2006:我国首家金融衍生品交易所、上海: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

7、按照市场的职能分类,证券市场可以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8、发行人依法定程序发行、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是:债券凭证。

第二章 利率与金融资产定价

1、国债的流动性强于公司债券,流动性越强利率越低。

2、现值:在用价值,是现在和将来(或过去)的一笔支付或支付流在今天的价值。

3、到期收益率:使未来收益的现值等于今天价格的利率。

4、债券的市场价格与到期收益率成反比。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到期收益率低于市场利率的债权将被抛售,引起债权价格下降,直到到期收益率等于市场利率。

5、市场利率(或债权的预期收益率)高于债券收益率(息票利率)时,债券的市场价格(购买价)< 债券面值,债券为贴现或折价发行。

6、股票发行价格=每股税后盈利*市盈率(市盈率=股票价格/每股税后盈利)。

7、有效市场假说主要研究信息对证券价格的影响,其影响路径包括信息量大小和信息传播速度。

8、cml表明:要谋求更高的利益,只能通过承担更大的风险来实现。

9、风险溢价的大小取决于市场均衡的风险-收益比率(cml斜率)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程度。投资者只能通过改变风险偏好来影响风险溢价。

10、sml斜率是市场组合的风险溢价。

11、B>1激进型证券,收益率趋向于放大整体市场的收益率。(防卫型、平均风险)。

12、capm假设前提局限体现在:1.市场投资组合的不完全性。2.市场不完全导致的交易成本

3.仅从静态角度研究资产定价问题,且决定资产价格的因素过于简单。

13、利率市场化:存贷利率不由中央银行统一控制,由各商业银行根据资金市场的供求变化

来自主调节,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引导,以同业拆借利率为金融市场基础利率,各种利率保持合理利差和分层有效传导的利率体系。

14、完整的利率体系一般包括“货币市场利率(利率体系的基础)、资本市场利率、商业银

行利率、中央银行利率”。

15、我国利率体系双轨并行,银行利率与货币市场隔离。

16、利率市场化:渐进模式,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大额

长期、后小额短期的基本步骤,逐步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的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

17、2000年我国放开外币贷款利率。

18、利率上升,有价证券价格下降,且长期有价证券价格下降幅度大于短期有价证券。

第三章 金融机构与金融制度

1、直接融资领域中金融机构职能:充当投资者和筹资者之间的经纪人。

间接融资领域中金融机构职能:资金余缺双方进行货币借贷交易的媒介。

2、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证券、信托、租赁、投资等机构。

3、投资性金融机构:在直接金融领域内为投资活动提供中介服务或直接参与投资活动的金

融机构。投行基本特征为:综合性

4、投资基金的优势:投资组合、分散风险、专家理财、规模经济。

5、契约性金融机构:以契约方式吸收持约人的资金,之后按契约规定承担向持约人履行 赔付或资金返还义务的金融机构。

6、保险公司所筹集的资金除保留一部分应付赔偿所需外,其余部分作为长期性资金主要投资于政府债券和公司股票、债券、以及发放不动产抵押贷款、保单贷款等。

7、经济开发政策性金融机构:投资方向主要是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的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和重点企业,开发性投资具有“投资量大、时间长、见效慢、风险大”的特点。开发性金融机构分为“国际性、区域性、本国性”三种。世银集团包括“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等机构。世界银行的宗旨:对用于生产目的的投资提供贷款或贷款担保,协助成员国的复兴与发展,鼓励不发达国家的生产和资源开发,鼓励国际投资,促进成员国国际贸易的平衡发展。

8、广义上,金融制度的内涵包括“金融中介结构、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制度”。

9、商业银行四种组织制度优缺点:单一银行制度(又称单元银行制或独家银行制,银行业务完全有各自独立的商业银行经营,不设或不允许设分支机构)“1.防治银行集中和垄断,但限制了竞争2.降低营业成本,但限制了业务创新与发展3.强化地方服务,限制了规模效益4,独立性、自主性强,但低于风险能力差。”

分支银行制度(总分行制,法律上允许在总行之下,在国内外各地普遍设立分支机构)包括总行制(本身对外开展经营活动)和总管理处制(本身不对外开展经营活动,开分行经营)。优点:规模效益高、竞争力强、易于管理与控制。缺点:加速银行的垄断与集中、监管难度大。

持股公司制度(集团银行制度,由某一集团成立持股公司,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两家以上的若干银行的组织制度)优点:扩大资本总量,增强经营实力,提高竞争和抵御风险能力。缺点:易于形成垄断和集中,限制银行灵活性。

连锁银行制度(联合银行制度,两家或更多的银行由某一个人或某一集团通过购买多数股票的形式,形成联合经营的组织制度)优点:回避对设立分支行的限制。

10、商行业务经营制度:分业经营银行制度(优点:保护存款人利益,利于稳健经营与经济稳定发展。缺点:不利于竞争、不利于通过各类金融业务的互补性分散经营风险、不利于银行利润收入和稳定经营)综合性银行制度(优点:加强竞争、规模效益)

11、交行:第一家股份制商行。渤海:第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行。

第四章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1、贷款三原则:按计划发放和使用、有适用适销的物资作为保证、贷款必须按期归还

2、前台:直接面对客户受理业务、办理交易、提供服务的服务平台。后台:为前台提供业务交易处理并对前台业务处理进行风险控制的部门。

3、资产的流动性:银行资产在不受损失的条件下能够迅速变现的能力。

负债的流动性:银行在需要时能够及时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所需资金的能力。

4、贷款客户的选择:客户所在的行业、客户自身情况及贷款用途方面。

5、银行信贷人员了解客户步骤:贷款面谈、信用调查(5C标准:品格、偿还能力、资本、经营环境、担保品)、财务分析。

6、2002年人行规定商行可以从事一部分投行业务。

7、适合我国的商行发展战略:发展结算业务、代理业务、完善银行卡功能改善用卡环境、开拓投行业务、拓展电子商务相关的新兴业务。

8、中间业务经营基本内容:推出多样化金融产品(产品创新可通过下列途径实现:改进现有产品、组合现有产品、模仿其它产品)、关系营销(与客户建立更加稳定的关系)。

9、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对其资金运用和资金来源的综合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的基本管理制度。

10、西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三阶段: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管理(该理论的基本要求是:通过资产、负债结构的共同调整,协调资产负债项目在“利率、期限、风险、流动性”方面的合理搭配,以实现“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最佳组合)。

11、差额管理:使固定利率负债大于固定利率资产的差额,与变动利率负债小于变动利率资

产的差额相适应,从而保持银行三性平衡。

12、1998.1.1人行取消对国有商行贷款增加量管理的指令计划,改为指导性计划,实行“计划指导、自我平衡、比例管理、间接控制”。

13、商行风险水平类指标:流动性风险指标、信用风险指标、市场风险指标、操作风险指标(不属于资产负债比例类指标),以时点数据为基础,属于静态指标。

14、二级银行体制:专门行使调控和监管职能的中央银行+专门办理资金融通业务的商行。

15、巴塞尔协议:银行资本分“核心、附属”两级,规定商行总资本(核心+附属)与加权

风险总资产的比率不得低于8%,附属资本最高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100%。

16、商行营业外收入:固定资产盘盈、固定资产出售净收益、抵债资产处置超过抵债金额部

分、罚没收入、出纳长款收入、证券交易差错收入、教育费附加返还款、因债权人的特 殊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盘亏、毁损报损的净损失、抵 债资产处置发生的损失额及处置费用、出纳短款、赔偿金、违约金、证券交易差错损失、非常损失、公益救济性捐款。

17、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目的: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

例,力求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实现劳动投入和经济产出的高效率。

18、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目标:按照“产权清晰、全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

19、商行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的必要性:是银行搞好经营与管理的基础,是我国商行

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商行参与国际竞争、面对入世后金融全面开放 的挑战的需要。

20、银行市场风险类指标是衡量商行因“汇率和利率”变化而面临的风险。

第五章 投资银行业务与经营

1、投资银行介入企业并购的方式:为收购方设计收购方案并协助实施,为被收购方设计反

收购方案和措施、通过价值评估和分析确定合理价格、根据并购方案和资金需要安排融资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风险套利操作。

2、风险投资:把资金投向蕴含着较大失败风险的高技术开发领域,以期成功后取得高资本

收益的一种商业投资行为。

3、直接融资:投行并不介入投资者和筹资者间的权利义务之中,由双方接触,相互拥有权

利和承担义务。

4、商行侧重于短期资金市场、投行为企业筹措中长期资金。

5、投行的四个中介作用:期限中介、风险中介、信息中介、流动性中介。

6、证券发行市场、交易市场(二级、次级市场)

7、投行在发行市场构建证券发行市场的方式:咨询、承销、分销、代销、私募

8、投行“做市商身份、自营商和做市商身份、经济商身份”

9、IPO中的绿鞋期权:发行人授予主承销商有权自主执行炒股计划融资规模15%的配售新

股的权利。当新股供不应求时,主承销商可以115%的数量向投资者发售,但其中15%的股票在股票发行完毕上市之日30天内推迟交付;在上市后一段时间内,主承销商可以动用该部分资金入市平抑价格波动。行权期内,若市场估价高于发行价:主承销商根据授权要求发行人按发行价额外配发多达该次募集总量15%的股票,主承销商将其配售给投资者。若市场估价低于发行价:主承销商用超额的15%的资金在市场按市场价格购进股票再按发行价配售给投资者。

10、凭证式国债:承购报销方式。记账式国债:公开招标方式。

11、私募发行优点:简化手续、避免泄密、节省费用、缩短时间、条款灵活、较少手法律约

束、制定更符合发行人要求的条款、比公开发行更有成功的把握。缺点:流动性差、发行价和交易价较低、不利于筹资者、可能被投资者操纵、不利于扩大知名度。

12、证券交易场所分为:证券交易所、其他交易场所(场外交易市场)。

13、证券交易所组织形式分为“公司制、会员制(我国)”。

14、其他交易市场包括“柜台市场(OTC,按标售方式交易,)、第三市场(店外市场,靠交

易所会员直接从事大宗上市股票交易形成的市场)、第四市场(投资者完全绕过证券商,自己相互之间直接进行证券交易形成的市场)。

15、兼并:一家企业对另一家企业的合并或吸收行为,至少一家企业法人资格消失。

收购:企业控制权转移,形成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两者仍为各自独立的企业法人。

16、并购完成后,并购方与目标方有三种结果:吸收合并(一个或几个公司并入一个存续公

司的商业交易行为,也成存续合并A+B=A)、新设合并(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合成一个新的企业,伴有产权关系的转移,多个法人变成一个新法人,原合并各方法人地位都消失A+B=C)、控股与被控股关系(A公司收购B公司股权,掌控B公司经营管理和决策权,但A与B仍旧是相互独立的企业法人)

17、恶意收购优点:并购公司完全处于主动地位,时间短,行动快,可有效控制并购成本。缺点:无法从目标公司获取内部实际运营、财务状况等资料,给公司估价带来困难,招

致目标公司抵抗。

第六章 金融创新与发展

1、希尔伯的约束诱致假说:金融创新是微观金融组织为了寻求利润最大化,减轻外部对其造成的金融压制而采取的自卫行为,是在努力消除和减轻施加给微观金融企业的经营约束中,实现金融工具和金融交易的创新的。(对于金融机构的金融压制主要来自两方面:来自政府的、来自金融机构内部的)。凯恩斯“自由—管制”的博弈理论:金融机构对政府管制所造成的利润下降和经营不利等局面做出的反应就是不断创新,以此来规避管制,从而把约束以及由此造成的潜在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制度学派的金融创新理论(诺斯):金融创新是制度变革。金融创新的交易成本理论(希克斯):金融创新的支配因素是降低交易成本。

2、金融创新分类:按创新的主题来划分(市场主导型、政府主导型),按创新的动因划分(逃避管制型、规避风险型、技术推动型、理财型),按创新的内容划分(制度创新、业务创新、工具创新)。

3、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创新体现在:存款工具功能的多样化、存款证券化、存款业务操作电算化、存款结构发生变化。

4、期权与其他衍生工具的区别在于:其他金融工具所产生的风险格局是对称的。

5、麦金农和肖:金融抑制为包括利率和汇率在内的金融价格的扭曲以及其他手段使实际增长率下降,并使金融体系的实际规模下降,阻止了经济发展的过程。

6、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核心内容是废止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以及其他一些相关法律中有关限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三者跨界经营的条款,准许金融持股公司可跨界从事金融业务。

6、哈罗德—多马模型和典型的新古典增长模型都是没有货币资产的单一资产增长模型,即实物增长模型。在该模型中,经济增长依赖于资本的增长。

7、金融发展失误对经济增长的反作用:对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和风险管理缺乏正确的激励机制的时候,金融的深化会放大这些冲击和震动的作用。

8、制约我国金融创新的因素:金融体制僵化,金融业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利率机制缺乏弹性,不能真正反映资金的价格;金融市场不完整;金融创新的环境不够理想;科学技术水平以及通讯业的发达程度

9、在金融创新的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明确界定金融创新与违规操作之间的界限;推动成功的创新、规范不成功的创新。

10、货币化程度:国民生产总值中货币交易总值所占的比例。

11、金融约束论同金融抑制论的根本区别是:金融约束是为了创造租金,从而提供适当的激励机制。

第七章 货币供求及其均衡

1、影响货币乘数因素中,央行决定r和t(分别为活期存款准备率、定期存款准备率,两

者受货币政策的影响)。商行决定e(超额准备率,商行超额准备取决于“保留超额准备的机会成本、借入资金的成本、融通资金的方便程度”)。社会大众决定c、s2、基础货币是央行负债,由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形成。

3、央行资产:对金融机构的贷款、购买财政债券、金银外汇占款

央行负债:金融机构存款(包括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财政性存款、自有资金和当年结益、货币流通量。

4、影响基础货币的主要因素:商行信贷收支状况、财政收支状况、国际收支状况

5、财政收入:货币从商行到央行、普通货币收缩为基础货币

财政支出:货币从央行到商行、基础货币扩张为普通货币

6、财政收支对货币供应量的最终影响取决于财政收支状况及平衡方法(收支平衡对货币供

应量无影响)。

7、财政结余:货币供应总量减少。

财政赤字:影响取决于财政赤字的弥补办法(动用历年结余弥补财政赤字、发行政府债券弥补赤字“政府债券由商行、企业、个人自愿认购,通常不会影响货币供应总量;政府债券由央行认购,会增加基础货币供应量,扩大货币供应量”、向央行透支和借款“货币供应量增加”)。

8、黄金外汇储备是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之一:黄金收购>销售,央行投入基础货

币增加。外汇储备主要取决于国际收支状况:顺差、货币供应量扩张。金价和汇率变动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金价和汇率上升,9、一国的信贷收支、财政收支、国际收支是决定货币供给的内生变量。

10、货币均衡不能机械地理解为需求与供给绝对相等,因为货币供应量对于货币需求量

具有 一定的弹性或适应性,即货币容纳量弹性。

11、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最主要的实现机制是“利率均衡”。

第八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下载2018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笔记 第四部分 统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笔记 第四部分 统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级经济师金融考试要点(个人总结)

    第一章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1、国有股: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向公司投资形成的股份,包括以公司现有国有资产折算成的股份。 2、法人股:企业法人或具有法人资......

    经济师《中级金融》重点归纳:金融深化

    经济师《中级金融》重点归纳:金融深化 一、金融创新与金融深化的关系(掌握) 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创新是金融体系各方面的变革与创新,是金融体系内部的变化;金融深化是金融体系的变......

    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精华笔记:招用人员

    职业培训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 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精华笔记:招用人员 一、用人单位招用人员 我国用人单位招用人员的有关法律规定: (一)自主的用人权: 人力资......

    08中级经济师考试

    08中级经济师考试《水路运输》预测考题剖析 一、单项选择题 1、人们借助于运输工具实现运输对象空间位置变化的有目的的活动称为_______。 a.交通 b.旅游 c.运输 d.货运 2、......

    中级经济师考试心得

    中级经济师考试心得 2018中级经济师考试大队伍的人数只增不减,当然其中有大量第一次报考经济师的考生。那么对于首次报考经济师的考生而言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在此小编总结了......

    经济师《中级金融》重点归纳:理论分析

    经济师《中级金融》重点归纳:理论分析 中级经济师考试通货膨胀的成因:理论分析 导致通货膨胀的压力主要是来自需求方面和供给方面。(一)需求拉上 当经济中需求的扩张超出总供给......

    经济师《中级金融》重点归纳:外汇管理体制(大全)

    经济师《中级金融》重点归纳:外汇管理体制 一、我国中级经济师考试的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 1996年12月我国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对资本项目外汇进行严格管理。二、外......

    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精华笔记:绩效管理概述(定稿)

    职业培训教育网 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精华笔记:绩效管理概述 绩效定义:绩效是指具有一定素质的员工在职位职责的要求下,实现的工作结果和在此过程中表现出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