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大额支付系统清算管理的通知》(银发〔2003〕193号)

时间:2019-05-13 19:37: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大额支付系统清算管理的通知》(银发〔2003〕193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大额支付系统清算管理的通知》(银发〔2003〕193号)》。

第一篇:(三)《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大额支付系统清算管理的通知》(银发〔2003〕193号)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大额支付系统

清算管理的通知

银发[2003]193号

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海口中心支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各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

大额支付系统在13个城市运行以来,人民银行各分支行和各系统参与者加强对资金清算的管理,防范支付风险,保障了大额支付系统的稳定运行。但也存在少数银行流动性不足,致使支付业务无法清算和系统延迟关闭清算窗口的问题,严重影响支付系统的正常运行。究其原因,主要是有的银行对自身及所属分支行的资金清算重视不够,清算账户头寸管理不严,未充分利用支付系统的功能及时调度资金;人民银行少数分支行业务主管部门对所管辖清算账户行的流动性情况关注不够,未按规定与开立清算账户的银行签订高额罚息贷款协议。为加强大额支付系统的清算管理,防范支付风险,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人民银行各分支行要加大对各银行流动性情况的监测力度,加强对清算账户头寸的监视和管理,发现清算账户头寸不足或存在支付业务排队情况时,应及时通知有关银行调度资金。在系统业务截止时间,要特别关注各银行清算账户的余额情况,督促资金不足的银行机构在清算窗口时间内及时筹措资金,解救排队等待清算的支付业务。在规定的系统清算窗口关闭时间,有关银行的清算账户仍有同城票据交换等净额资金需要清算的,人民银行会计营业部门应按照协议规定主动对其提供高额罚息贷款。

二、人民银行分支行未与开立清算账户的银行机构签订高额罚息贷款协议的,自文到之日起10日内,应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印发〈大额支付系统业务处理办法〉(试行)、〈大额支付系统业务处理手续〉(试行)及〈大额支付系统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银办发[2002]217号)规定,与有关银行签订高额罚息贷款协议。

三、各银行要高度重视资金清算,充分利用支付系统对清算账户余额的预警监视功能、余额查询和预期头寸查询等功能,加强对自身及所属机构清算账户头寸的及时监测和管理。清算账户余额不足支付的银行,应按规定积极筹措和调拨资金,保证支付业务及时处理。

四、严肃大额支付系统清算纪律。对日终清算账户头寸不足,致使同城票据交换等净额资金无法清算的银行机构,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应按规定对其提供高额罚息贷款,并视使用高额罚息贷款的次数和情节,给予通报批评直至对其清算账户实施控制。人民银行总行将视情况,对使用高额罚息贷款的银行机构及其总行给予通报。

中国人民银行 二00三年九月二十五日

第二篇: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大额支付系统清算管理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大额支付系统清算管理的通知

银发[2003]193号

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海口中心支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各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

大额支付系统在13个城市运行以来,人民银行各分支行和各系统参与者加强对资金清算的管理,防范支付风险,保障了大额支付系统的稳定运行。但也存在少数银行流动性不足,致使支付业务无法清算和系统延迟关闭清算窗口的问题,严重影响支付系统的正常运行。究其原因,主要是有的银行对自身及所属分支行的资金清算重视不够,清算账户头寸管理不严,未充分利用支付系统的功能及时调度资金;人民银行少数分支行业务主管部门对所管辖清算账户行的流动性情况关注不够,未按规定与开立清算账户的银行签订高额罚息贷款协议。为加强大额支付系统的清算管理,防范支付风险,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人民银行各分支行要加大对各银行流动性情况的监测力度,加强对清算账户头寸的监视和管理,发现清算账户头寸不足或存在支付业务排队情况时,应及时通知有关银行调度资金。在系统业务截止时间,要特别关注各银行清算账户的余额情况,督促资金不足的银行机构在清算窗口时间内及时筹措资金,解救排队等待清算的支付业务。在规定的系统清算窗口关闭时间,有关银行的清算账户仍有同城票据交换等净额资金需要清算的,人民银行会计营业部门应按照协议规定主动对其提供高额罚息贷款。

二、人民银行分支行未与开立清算账户的银行机构签订高额罚息贷款协议的,自文到之日起10日内,应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印发〈大额支付系统业务处理办法〉(试行)、〈大额支付系统业务处理手续〉(试行)及〈大额支付系统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银办发[2002]217号)规定,与有关银行签订高额罚息贷款协议。

三、各银行要高度重视资金清算,充分利用支付系统对清算账户余额的预警监视功能、余额查询和预期头寸查询等功能,加强对自身及所属机构清算账户头寸的及时监测和管理。清算账户余额不足支付的银行,应按规定积极筹措和调拨资金,保证支付业务及时处理。

四、严肃大额支付系统清算纪律。对日终清算账户头寸不足,致使同城票据交换等净额资金无法清算的银行机构,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应按规定对其提供高额罚息贷款,并视使用高额罚息贷款的次数和情节,给予通报批评直至对其清算账户实施控制。人民银行总行将视情况,对使用高额罚息贷款的银行机构及其总行给予通报。

第三篇:(十五)《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入、退出支付系统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银发〔2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入、退出支付系统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银发[2007]384号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入、退出支付系统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及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严格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办理加入、退出支付系统事项。

二、中国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细化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入、退出支付系统的操作流程,制定详细的操作步骤,并明确内部有关部门的职责。

三、请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将《办法》转知辖内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和外资银行,并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实施中如遇问题,请及时报告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附件: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入、退出支付系统管理办法(试行)中国人民银行 二〇〇七年十月二十二日

附件

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入、退出支付系统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入、退出支付系统的行为,防范支付风险,保障支付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加入、退出支付系统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支付系统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建设、运行的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和小额批量支付系统。

银行业金融机构申请加入支付系统应同时加入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和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办理特定业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后可仅加入大额实时支付系统。

第四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直接参与者或间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支付系统。

直接参与者是指与支付系统连接并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人民币存款账户,直接通过支付系统办理支付清算业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间接参与者是指委托直接参与者通过支付系统办理支付清算业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第五条参与者应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标准编制支付系统行号,并确保行号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支付系统行号是参与者通过支付系统办理业务的身份识别代码,由12位定长数字组成。

第六条中国人民银行建设、运行行名行号管理系统,对支付系统参与者行名行号信息的新增、变更和撤销进行处理。

第七条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入、退出支付系统进行统一管理。

第二章加入

第八条以直接参与者身份加入支付系统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办理人民币结算业务;

(二)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人民币存款账户;

(三)满足加入支付系统的技术及安全性指标;

(四)内部控制制度健全;

(五)具有可行的防范和化解支付清算风险的预案;

(六)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银行业金融机构以间接参与者身份加入支付系统的条件由代理其清算资金的直接参与者确定。

第十条银行业金融机构以直接参与者身份加入支付系统,应按照申请、审查、实施、加入四个阶段的程序办理。

申请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出加入支付系统要求的行为。审查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审核、批准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入支付系统申请的行为。

实施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按规定做好加入系统各项业务和技术准备工作的行为。

加入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正式接入支付系统的行为。

第十一条申请。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报送申请书及相关材料:

(一)申请书。应对机构全称、机构注册所在地、支付结算业务状况、内部管理状况、人员配置状况、接入方式(直连或间连)和支付系统行号信息等进行描述。

(二)工商营业执照、金融机构法人许可证或金融机构营业许可证原件及复印件。

(三)防范和化解支付清算风险的预案。

第十二条审查。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受理申报材料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对符合加入条件的,形成书面意见(附申报材料)逐级上报总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支付结算管理部门收到书面意见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予以书面批复;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将书面批复转发申请机构,并向其提供支付系统接口规范和前置机配置指引文件。

第十三条实施。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收到加入支付系统的书面批准后2个月内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一)按照规定配置安装前置机、网络和密押设备。

(二)完成支付系统相关业务、技术培训。

(三)以直连方式接入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支付系统接口规范完成接口软件开发及行内系统改造。

(四)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四条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应组织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入支付系统的实施工作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软、硬件环境和接口程序开发等,验收完毕后应出具验收报告。

第十五条加入。银行业金融机构完成实施工作后,须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提出正式加入支付系统的书面申请,包括:

(一)申请书。应对工程实施、业务培训、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等准备情况进行说明。

(二)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的验收报告。

(三)支付系统应急处置方案。

(四)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六条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收到银行业金融机构正式加入支付系统的申请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审核无误后,将书面意见逐级上报总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支付结算管理部门收到书面意见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批复,确定其加入支付系统的日期,并发布具体的操作流程。

第十七条间接参与者加入支付系统,由其直接参与者通过行名行号管理系统提交申请;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收到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通过行名行号管理系统进行初审,审核无误后发送总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支付结算管理部门收到初审意见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审核无误后确定该机构加入支付系统的日期,并通过行名行号管理系统公布。

第三章变更

第十八条参与者变更支付系统行号信息中的机构名称、联系电话等要素应通过行名行号管理系统提出申请;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收到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通过行名行号管理系统进行初审,审核无误后发送总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支付结算管理部门收到初审意见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审核无误后确定信息变更的生效日期,并通过行名行号管理系统公布。

第十九条直接参与者变更接入方式的,应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提出书面申请,申请由间连方式变更为直连方式的应附接口程序验收报告;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受理申报材料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符合变更条件的,形成书面意见(附申报材料)逐级上报总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支付结算管理部门收到书面意见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予以书面批复,并发布具体的操作流程。

第二十条间接参与者申请变更为直接参与者的,参照直接参与者加入支付系统的流程办理。

第四章退出

第二十一条直接参与者退出支付系统,应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提出书面申请;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受理退出申请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将书面意见(附申报材料)逐级上报总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支付结算管理部门收到书面意见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予以书面批复;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收到书面批复后,应在2个工作日内转发申请机构,并撤销该机构的支付系统清算账户。

第二十二条直接参与者收到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书面批复

后,应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以下事项:

(一)办理支付系统行号撤销手续;

(二)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移交支付系统应用软件及相关文档资料;

(三)注销支付系统密押设备及密钥;

(四)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三条间接参与者退出支付系统,由所属直接参与者通过行名行号管理系统提出申请;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收到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通过行名行号管理系统进行初审,审核无误后发送总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支付结算管理部门收到初审意见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审核无误后确定其退出支付系统的具体日期,并通过行名行号管理系统公布。

第五章纪律与责任

第二十四条申请加入支付系统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按本办法的规定提供申请材料,并确保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第二十五条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应认真审查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申请材料,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及时办理,不得无理拒绝受理或拖延办理。

第二十六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收到加入支付系统的书面批准后2个月内未完成有关准备工作且无正当理由的,该机构在6个月内不得再次申请加入支付系统。

第二十七条直接参与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中国人民银行可强

制其退出支付系统:

(一)提供虚假申请材料,采取欺骗手段加入支付系统的;

(二)严重违反支付清算纪律,影响支付业务正常处理的;

(三)自加入支付系统之日起,因流动性不足导致支付系统清算窗口未在预定时间关闭累计超过3次的;

(四)存在重大支付清算风险隐患,影响支付系统安全运行的;

(五)其他影响支付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情形。

第二十八条中国人民银行强制银行业金融机构退出支付系统的,应向其下发书面通知,其退出程序参照本办法第二十二条办理。

第二十九条被强制退出支付系统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自退出之日起2年内不得申请加入支付系统。

第三十条银行业金融机构退出支付系统后未在规定时间内移交支付系统应用软件或注销密押设备、密钥的,中国人民银行将视情况予以通报;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三十一条人民银行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中国人民银行将给予行政处分:

(一)无理由拒绝受理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入、退出支付系统申请的;

(二)因未认真审查申请材料导致出现重大错误的;

(三)未在规定时间内办理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入、退出支付系统相关事项的;

(四)未认真履行验收职责,协助出具虚假验收报告的。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二条本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解释。第三十三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中央银行支付清算系统应急管理的思考

中央银行支付清算系统应急管理的思考

银行支付清算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深化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方针。当前,支付清算系统作为金融市场和经济运行的核心基础设施,已在各国金融领域得到广泛重视。加快建设我国的现代

化支付系统,建立完善统一、高效、安全的支付清算体系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充分认识建设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必要性

进行支付清算系统建设,中国人民银行经历了十六年的发展历程,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正在建设推广的现代化支付系统已逐步在全国形成一个以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商业银行行内系统为基础,各地同城票据交换所为补充的支付清算体系,为深化我国的支付清算体系改革开创了新的局面。探索完善支付清算体系的发展道路,首先要充分认识建设现代化支付清算系统的必要性。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好范文版权所有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得城乡经济空前发展,企业间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资金流量日益扩大。支付清算效率的高低,资金流转的快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迫切要求银行为其提供优质的支付清算服务。建立现代化支付系统有利于为城乡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在建立和完善金融市场的过程中,证券市场等金融市场空前发展。金融市场交易资金量大、资金结算和清算的时效性强,需要银行提供更加灵活、快捷的资金汇划和清算服务。建立现代化支付系统,有利于更好地支持金融市场的资金清算;同时适应加入WTO的需要,提高我国银行业的竞争能力。

(三)中央银行进一步发挥职能的内在需要

实施货币政策,加强金融宏观调控,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能。公开市场操作是当今各国中央银行运用的一种主要货币政策工具;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也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和加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这些货币政策工具、宏观调控手段需要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有效支持,才能得到更好的实施。同时,建设现代化支付系统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一个公共的支付清算平台,从而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有利于推动各银行的有序竞争,促进银行业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现代化支付系统采取大额支付实时清算,小额支付净额清算等措施还有利于防范支付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二、当前我国支付清算系统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发展状况: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央银行的职能作用,改进金融服务,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2000年月10月人民银行党委决定,要调整定位,借鉴吸收,完善需求,加快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2002年10月8日大额实时支付系统首先在北京、武汉投产试运行成功,标志着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随后,按照“先大后小,边建边用”的原则分批在全国推广运行。截止2003年12月1日,大额支付系统推广到全国所有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和深圳市,覆盖全国32个城市的18028个银行机构网点。2005年大额支付系统继续建设推广,到目前为止,支付网络已进一步延伸到各地市61569个金融机构网点,业务范围迅速扩大,业务量大幅攀升,从山西省支付业务运行情况来看,日均来往帐业务由原来的4000笔增长到1,2000笔,金额由6400万元增长到1300亿元,而每笔业务汇划时间不超过60秒,极大地加速了社会资金周转,促进了辖区经济发展。

存在问题:

中国现代化支付清算系统的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具有我国特色的新的支付清算体系逐步形成,产生了显著和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在支付系统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组织机构不够科学好范文版权所有

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建有两级处理中心,即国家处理中心(C)和城市处理中心(CCPC)。国家处理中心设在人民银行总行,由清算总中心负责管理维护,城市处理中心设在各省(区)省会城市人民银行清算分中心,全省的支付业务都要经城市处理中心处理转发。因此各省清算中心处在重要的节点位置。但各省清算中心定位一直不够明确,多数只是隶属于营业部的一个清算科或支付岗,对大额支付系统“业务集中到省”的工作造成管理、协调上的困难和尴尬,无法真正落实“谁运行,谁管理”的原则,从而影响系统的稳定运行。

2、运行管理机制相对滞后

大额支付系统运行以来,还未针对其业务处理特点及时制定完整的业务操作规程和系统维护办法,对参与大额支付系统的各参与者也缺乏相应的制度进行督促和制约,使得支付系统的运行管理存在漏洞。同时由于体制和认识上原因,只把城市处理中心当作一个孤立的系统,甚至把它混同于各参与网点,不利于清算中心与各参与机构建立长效的协

第五篇:正文—大额支付系统流动性风险管理比较研究与借鉴

大额支付系统流动性风险管理比较研究与借鉴

【摘要】:大额支付系统流动性风险管理对于大额支付系统乃至整个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总结目前我国大额支付系统流动性风险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美国Fedwire系统和加拿大LVTS系统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针对我国这方面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大额支付系统、流动性风险、借鉴

大额实时支付系统(以下简称大额支付系统)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网络开发建设的,能高效、安全处理各银行办理的异地、同城各种支付业务以及资金清算和货币市场交易的资金清算的应用系统,是目前国内最快捷的结算手段之一。大额支付系统作为我国现代化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现代金融市场基础建设中关键的组成部分,是我国最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之一。然而,随着大额支付系统的推广应用,在加快资金清算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同时,也形成了新的风险点。其中流动性风险作为银行信贷资金正常运转、地区支付结算顺利进行的重要威胁,早已被纳入人民银行管理范围。2011年大额支付系统因流动性不足开启清算窗口69次,退回业务金额232.1亿元,2012年截至目前开启清算窗口50余次,严重降低了支付系统的使用 郑冬蔚:《我国大额支付系统整体流动性风险研究》,《海南金融》,2011年第10期(总第275期),第59页。效率,影响了银行机构的运营效率。因此,进一步加强大额支付系统流动性风险管理,完善系统功能,减轻商业银行资金压力,确保支付结算畅通对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大额支付系统流动性风险管理措施

所谓支付系统流动性风险是指支付系统参与者在一定的支付清算安排下,因特定原因产生资金流量缺口,导致其清算账户在规定的支付清算时间段内由于资金不能及时到位而造成近期不能履约支付而形成的风险。流动性风险带来的资金敞口如果不能及时弥补,将产生连锁反应,造成整个支付系统清算延误,从而对整个地区的资金运营效率和金融稳定造成影响。因此,加强支付系统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一直以来是我国支付系统运行维护的重点。

(一)设臵清算窗口时间。大额支付系统为支持流动性风险管理,在业务截止时间,任一清算账户存在排队等待清算时,系统自动进入清算窗口时间,在此期间,缺款行可积极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以弥补日间透支和清算队列中的支付业务。在清算窗口关闭时间,对于仍在排队等待清算的所有大额支付业务自动退回。

(二)高额罚息贷款。高额罚息贷款机制是与清算窗口相配套的一项制度安排,在支付系统清算窗口即将关闭之前,对当日必须清算的资金和应弥补的头寸无法筹措资金又无法退回的,由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强行为其提供惩罚性高息贷款,以防止清算账户发生隔夜透支,督促系统参与者加强流动性管理,防范支付风险。

(三)自动质押融资机制。自2006年起,中国人民银行与多家商业银行签订了大额支付系统自动质押融资协议,在支付系统清算账户日间头寸不足时,通过自动质押融资系统向人民银行质押债券融入资金弥补头寸,从而达到提高支付清算效率,防范流动性风险的目的。

(四)清算账户的头寸查询。各银行金融机构和人民银行本身可对清算账户的头寸、预期头寸和列队等进行查询。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可查询所辖商业银行的清算账户余额,各金融机构的分支行可查询下级行的清算账户余额,从而对清算账户的流动性进行有效监控。

二、国外大额支付系统流动性风险管理实践

(一)美国联邦储备通信系统Fedwire 联邦储备通信系统—FedWire(Federal Reserve Communication System)是美国国家级支付系统,用于遍及全国12个储备区的1万多家成员银行之间的资金转账。它实时处理美国国内大额资金的划拨业务,逐笔清算资金,是美国银行间清 算及其他大额资金转移的主渠道。为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FedWire建立了账户余额监控系统(ABMS)、日间透支报告和定价系统(DORPS)、风险管理信息系统(RMIS),为风险管理提供了先进的科技支持,同时还制定了一系列风险管理策略。

1、对大额清算系统日间透支的收费。为了控制金融机构在美联储账户上的当日透支,从1994年4月开始,美联储对金融机构平均每日透支进行收费,开始时年利率为24%,至1996年已提高到年利率60%。其计算方法是对Fedwire营业时间内,每分钟的最后时间金融机构储备账户的负值加以总计(正值不予计算),再将总透支额除以当日Fedwire运行的总分钟数得到金融机构每日平均透支额。美联储对每日平均透支额减去相当于银行资本的10%后的部分征收费用。通过收费手段有效制约了金融机构的透支行为,起到了防范流动性风险的作用。

2、透支上限。为限制金融机构在储备账户上当日的透支总量,美联储为Fedwire设计了透支上限。透支上限的制定一般以信用度为基础,金融机构除必须每年对自己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环境做出详细准确的评估外,金融机构本身还必须监督和控制其客户对日间透支的使用。一般来说,根据综合指标评定的信用度与透支上限成正比,信用度越高,透支上限也就越高,信用度较差的金融机构一般不能得到日间透支。这一措施一方面解决了商业银行资金流动性问题,提高了支付系统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3、记帐证券交易抵押。从2001年5月起,美联储允许金融机构由于某些原因通过抵押担保申请超过透支上限的透支服务。2

323 尚明:《Fedwire风险管理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第8期,第75页。

尚明:《Fedwire风险管理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第8期,第75页。Fedwire成员只有在无担保日间透支不能满足其流动性需求的情况下,才可以通过证券抵押的方式获取另外一部分有担保日间透支。但也并非每一个Fedwire成员都可以采用质押融资进行日间透支。联邦储备银行将Fedwire成员依据其无担保日间透支限额的不同将它们分成“高”、“高于正常”、“正常”、“低”、“免备案”和“零”六类。因此,一般而言,对质押融资方式的申请和使用,Fedwire成员必须满足两个条件:首先,它必须属于“正常”类以上的限额类型;其次,其日间融资需求已超过净借记限额的上限。

4、对金融机构支付活动的监测。美联储采取动态事后监测的方式对金融机构支付活动进行监督。如果一个金融机构当日净借记头寸超过其最大透支额,美联储有权将该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召到联储局,对如何减少该金融机构当日透支额进行讨论,同时可以采取单方面减少该机构的最大透支额或要求金融机构提供抵押来维持一定的清算余额。如果该机构的账户余额超过美联储认为正常的水平,Fedwire可以拒绝或延迟对该机构支付命令的处理。

(二)加拿大大额汇划系统LVTS 在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LVTS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具体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系统实时计算每个参与方的多边净额头寸;为参与方的多边净额头寸设臵上限;LVTS参与 44 周跃菊、钱国根:《美国联邦结算系统与加拿大大额资金转账系统质押融资安排的比较与借鉴》,《上海金融》,2009年第6期,第59页。者提供的融资仅限有抵押担保融资,加拿大银行是日间流动性的最终来源;发挥成员之间相互的双边和多边融资能力,并且这些相互间的融资安排需全部以有价证券向加拿大银行提供抵押,这些金额可以确保弥补较大的净债务头寸。LVTS正是通过这几方面的措施,为参与方提供了结算的确定性,有效控制了流动性风险,为支付清算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三、国内外大额支付系统流动性风险管理比较分析与建议

通过对我国大额支付系统流动性风险管理措施以及国外大额支付系统流动性风险管理实践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现行的控制措施虽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流动性风险的发生,但无论是清算窗口、罚息贷款或是质押融资等在处理风险控制与运行效率方面仍存在困难,在平衡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方面经验还不丰富,对比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外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是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平衡有待完善。高效的支付系统应提供足够的流动性以满足资金运转的需要,而流动性的提供会给支付系统的运行者带来较大的信用风险。因此,有效平衡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对于支付系统的高效运行十分重要。目前,Fedwire和LVTS都提供了一定的日间透支功能,供参与者解决突发资金流短缺问题,顺利完成当日支付业务以防范流动性风险,而同时也采取了必要措施,如透支收费、透支上限、担保质押等方式来控制信用风险,从而达到了平衡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的目的,保障了支付系统顺利运行。而我国目前的大额支付系统日间透支功能仍未完全开启,原则上不允许日间透支的发生,这虽然保障了支付系统的安全运行,但也会影响金融机构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而阻碍经济的发展。

二是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存在不足。FedWire建立了账户余额监控系统(ABMS)、日间透支报告和定价系统(DORPS)、风险管理信息系统(RMIS)三大系统对流动性风险进行全面检测。我国目前虽然设计了清算帐户的监控和头寸查询功能,但没有确定科学的监控指标和具体的监控方法,一旦发现问题也没有制定详细的解决方案。

三是流动性管理对象存在误区。流动性监管对象是商业银行的动态的资产负债结构,商业银行要根据不同时期的支付活动造成的流动性需求的变化,平衡资金头寸,避免头寸不足产生的支付危机。而目前我国主要是根据商业银行统计报表的时间和余额来进行统计和监管,属于静态的事后监管,难以达到风险防范的最佳效果。此外,对于商业银行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及对风险产生后的强制力和约束力也缺乏有效控制。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为进一步加强我国大额支付系统的流动性风险管理,针对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部分优秀经验,可以得出几点启示:

1、完善日间透支功能,有效平衡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日间透支功能具有效率高和适用范围广的优点,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大额支付系统已经开启日间透支功能进行流动性调节,并配套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有效平衡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达到维护支付系统稳定运行的目的。我国大额支付系统也应尽快开启日间透支功能,同时根据商业银行资信情况和支付活动业务量综合考量设定透支限额,允许商业银行在其清算账户余额加日间透支限额内进行支付结算。此外,可以针对透支额度实行适当的收费制度,制定较为科学合理的利息计算公式,从而达到既为系统参与者提供了流动性支持,保障了支付活动畅通,又能控制信用风险,形成平衡有效的透支融资机制的风险管理目的。

2、开发先进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抓紧开发支付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监控系统。对系统参与者及其支付活动进行实时监控,除提供参与者日间实时账户信息、收集支付信息外,对日间透支情况也进行严密管理。通过统计、计算透支超限额参与者的数额和次数,对参与者资信等级进行划分,系统设定标记,如果某家金融机构在系统中被设臵为不安全等级,那么任何超出该机构可用资金的支付要求都会立即被拒绝。

3、创新参与者管理机制。通过制定合理的系统准入和约束机制管理流动性风险。提出申请的金融机构达到一定的资信标准后方可被方可被允许接入并通过大额支付系统进行业务处理,从而确保在日后的支付活动中减少风险点和不确定性。同时,建立一定的约束机制,当风险产生时通过约见负责人或降低透支限额标准等方式来制约存在风险的商业银行的支付活动。此外,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实践经验,发挥成员之间相互的双边和多边融资能力,对风险和债务头寸进行相应分摊,保障支付系统顺利、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 尚明:《Fedwire风险管理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第8期。

[2] 周跃菊、钱国根:《美国联邦结算系统与加拿大大额资金转账系统质押融资安排的比较与借鉴》,《上海金融》,2009年第6期。

[3] 郑冬蔚:《我国大额支付系统整体流动性风险研究》,《海南金融》,2011年第10期(总第275期)。

下载(三)《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大额支付系统清算管理的通知》(银发〔2003〕193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大额支付系统清算管理的通知》(银发〔2003〕193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