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行垃圾分类减量 营造宜居优美环境
推行垃圾分类减量 营造宜居优美环境
老港镇,隶属上海市浦东新区,位于浦东新区东南部,总面积38.9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748公顷。截至2012年老港镇辖有7个村,2个社区,总人口3.38万人。为了更好的营造宜居优美环境,打造低碳城区、发展循环经济、提升城区竞争力的重大举措,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既是一个城区生态保护的标志,更是和谐文明提升的重要体现。2014年,老港镇在工业园区内建造了一座有机生活垃圾日消纳量为20吨的生物消纳处置中心,经过前期的工作调研、实地查看、人员培训、设施添置后,2014年12月老港镇正式启动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在原中港村分类试点基础上向中港镇区延伸推进,在镇区步入正轨后,2015年,逐步将工业园区内各企业、拆迁小区宏港宛、滨海区域、建港村纳入分类覆盖范围。本着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的工作原则,逐步在全镇范围内推行实施。我们方面深化创新管理模式,着力推进垃圾分类减量工作。
一、垃圾的收集情况
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层级管理平台机制,配套运行、监督、信息等管理机制,创立了融合互动的立体化管理模式。垃圾的收集主要对农民家中的垃圾收集至垃圾箱中的过程,宜进行分类收集。垃圾分类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前提,垃圾分类越细,越是有利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处理。但是,垃圾分类过细,又会造成劳动强度大、操作成本高。我镇主要实行两分类,即:干、湿垃圾分类。因此,应综合考虑当地农村生活垃圾组成、农民生活习惯、垃圾的处理设施及处理方式等情况,然后确定垃圾分类标准。1.干垃圾,也称无机垃圾(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绝大多数的干垃圾均可分类回收后加以利用。2.湿垃圾,也称有机垃圾(包括厨余垃圾等):就是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的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烂水果、瓜果皮、咖啡茶叶残渣、蛋壳、花生壳、面包等食品类废物,进我镇工业园区生活垃圾消纳中心生物发酵就地处理堆肥。由于我镇农村家庭大多比较分散,且垃圾产量相对较多, 所以垃圾由负责各自区域内的保洁员上门边收集边分类,每个保洁员都配备干湿垃圾桶,从而做到干湿分开,再把收集分拣的垃圾拖至附近的垃圾箱,最终把垃圾箱中的垃圾运输至处理地点。
二、如何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一)是加强管理。我们将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作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重要项目之一,为有效推动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提高分类质量,我们专门成立农村、镇区垃圾分类减量专项考核小组,设立垃圾分类奖励制度,设定考核奖励经费,按人员、按单位进行分类考核奖惩,切实做到巡查员全天巡查,督查员不定时抽查,所领导全面检查的巡查制度,使巡查的覆盖面达到100%。同时要求巡查人员做到查前有提纲,查时有记录,查后有照片,整改有追踪,跟踪核实整改结果,确保巡查工作的连续性、实效性。在各单位和部门密切配合,使得我镇的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全面、有序、稳步推进。通过巡查管理制度的落实,确保了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分类收集、消纳处置。
(二)是规范流程。一是确保保洁员在收集垃圾时,做到密闭收集,分类收集,防止二次污染环境,收集后及时清理作业现场,清洁收集容器和分类垃圾桶。二是增配设施:在镇区所有中小道路及公共区域配备240升垃圾桶600只、100升垃圾桶600只、果壳箱700只,机关、企业及部分事业单位配备了240升分类垃圾桶100只、100升分类垃圾桶100只,新增农村240升分类垃圾桶100只,全镇保洁员配备干湿手推车110辆;三是实行垃圾分类收集装运体系,单独设立装运压缩车,并且加强对清运检查力度,杜绝 “混装、混运”;四是从源头抓起,减少垃圾产生量。
(三)是提升队伍。针对各单位和部门分类工作存在的进度差异,我们下村居、进单位,采取大讲堂、小课堂、一对
一、面对面、投放点或工作室现场等不同形式的培训、交流与指导。坚持对培训员、指导员、巡查员“三支队伍”的巡回督查,夯实镇区垃圾分类基础性工作,确保人人知晓,户户参与的广泛性效果。同时结合志愿服务,加大对“三支队伍”建设及活动开展情况的考核激励力度。实施不同层面培训、交流6次,直接受训1500人次,深入各分类现场督查、指导、调研垃圾分类工作5次。
(四)是广泛宣传。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是与改善发展环境、提高居民群众生活质量一项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为推动环境整治工作的开展,我们坚持以“户集、村收、镇运”的垃圾收运处理模式为基础,以宣传教育为载体,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为顺利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我们先后制定了垃圾分类实施方案,不断完善垃圾分类管理考核方式。发放各类垃圾分类宣传资料、宣传品25000余份,覆盖居民家庭13000多户,企事业单位50多家,开展保洁人员分类知识培训5次。此外,为提高投放准确率,我们不定期深入村居、单位等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倡导工作,使大家树立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阐明垃圾对社会生活造成的严重危害,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呼吁大家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营造“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社会影响力。同时教会大家垃圾分类的知识,使大家进行垃圾分类逐渐成为自觉和习惯性行为。
截止2015年12月底,消纳中心累计处置有机生活垃圾2270吨,处置后的生活垃圾与生物菌种充分混合后消纳率≥90%,实现了有机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2016年我们将逐步把剩余五个村(东河村、大河村、欣河村、牛肚村、成日村)纳入分类覆盖范围,全面推开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在推进的过程中,我所将通过建立分工负责制,明确各单位和部门的责任,保障各项分类设施的到位;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巡查机制、考核激励机制,定期对各单位和部门的日常实施情况进行巡查考核;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居民群众自觉养成垃圾分类习惯。
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更是一项为民造福、为民谋利的事,今后我们将围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减量目标,常抓不懈、紧盯不放,切实把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老港镇市容环境卫生事务所
2016年4月
第二篇:城乡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方案
城乡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方案
自今年3月份以来,我市城乡生活垃圾日收运处理量由1500吨骤增至1900吨以上,最高日垃圾量达2085吨,大大超过我市焚烧厂的处理能力,给我市生活垃圾的正常焚烧处理带来很大的压力。近期垃圾量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是各板块收集的垃圾中夹杂有较多的建筑装修垃圾、工业垃圾和农业垃圾等非生活垃圾,这些非生活垃圾既增加了焚烧厂的处理负荷,也给焚烧厂设备的安全运行带来了很大事故隐患。为切实保障我市垃圾焚烧厂正常运行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现就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是要大力开展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各板块在垃圾收运过程中要落实专门车辆和人员,对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和农业垃圾等非生活垃圾进行单独收运处置,特别是要按照垃圾焚烧厂对进厂垃圾成分的要求,杜绝建筑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及工业废料、工业污泥、废渣等工业垃圾进入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对分流的建筑垃圾,各板块要在各自区域内设置专门的储运场所,用于建筑垃圾的集中分拣、储运和中转,对拆建垃圾、渣土通过回填等方式进行再利用,对不可利用的建筑垃圾进行填埋处置;对分流的工业垃圾,各板块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有关规定,督促产生单位建立、健全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并按照规定实行集中处置;对分流的农业垃圾,要通过采用直接还田、沤肥、堆肥等肥料化处理方式进行再利用。
二是要加强生活垃圾处理应急调度。市城管部门要根据全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和两座垃圾焚烧厂的处理能力,完善生活垃圾运输调度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垃圾量高峰期和突发情况下生活垃圾的应急调度,统筹安排两座焚烧厂设备的日常检修,全力保障两座焚烧厂正常运行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三是要加强日常督查监管。各板块要层层落实责任,明确垃圾分类减量的要求,制定完善检查考核办法,强化对环卫所、行政村、环卫服务企业垃圾收集、转运过程的日常检查考核,切实提高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成效。市城管部门要采用视频监控和现场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对城乡生活垃圾收运过程的监督检查,督促各板块及时整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市城管部门根据两座垃圾焚烧厂处理能力和各板块人口数量、产业结构等实际情况,核定各板块垃圾量高峰期分类减量控制指标在垃圾量高峰期对分类减量措施落实不到位的板块视情实行限量运输。
第三篇:垃圾减量分类讲话稿
垃圾分类回收讲话稿
同学们:垃圾可以说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制造垃圾;随着北京市人口的不断增长,每天所产生的生活垃圾也越来越多,据网上报道,2010年北京市生活垃圾日产量已达18215吨,而目前北京的垃圾处理设施,能力还不足。我们城市人民产生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已经快装不下了。生活垃圾已经成为困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但丁有一句关于垃圾的名言:“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宝藏”,现代引申为“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垃圾分类的意义,简而言之,就是把放错位置的资源重新放对位置,把真正的废物和有利用价值的宝贝分开,从而实现垃圾的减量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因为纸张、塑料、金属、玻璃、废旧电器等的回收利用,我们可以少砍伐森林,少滥采矿山,再生纸、塑料转化油、再生玻璃、废旧电器分离出的金属,使大量原本成为垃圾、废物的东西,重新获得新生。
其实,垃圾分类并不神秘和复杂,做到垃圾分类也并不困难和麻烦。同学们人人都可以做垃圾分类的践行者,大家不妨在家里做个小实验,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看家里的垃圾桶里,有多少是不必要扔还能重复利用的,或者可以捐献捐赠的,或者可以有偿提供给废品收购公司的?在学校,要注意节约使用文具,比如纸张双面使用,这和节电、节水是一样的道理;出外就餐,可以提醒爸爸妈妈适量点餐,剩菜打包,这样就可以有效减少餐厨垃圾;外出旅游,也可以自己带上洗漱用具,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
为了以实际行动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垃圾减量,明天我校将安排一次垃圾分类废品回收活动。
希望同学们今晚回家整理一下自己家中不用的可回收再利用的废品:如:各种废塑料,矿泉水瓶、塑料包装袋、塑料泡沫,废纸类的如不看过期的报纸,不用的废书本纸、废纸盒、玻璃瓶、金属类的易拉罐、铁皮罐头盒和牙膏皮等。以上东西明天早上上学时请同学们带到学校,上午会有废品收购公司的人员到学校进行回收,根据回收的量我们还可以相应地换取一些铅笔。
希望各班同学积极响应北京市提出的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的号召,积极参与我校的垃圾分类废品回收活动,我们比一比看哪各班的同学参与人数多。明天少先队大队还要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统计,看一看我们每班有多少名同学带来了废品,参与了此次活动。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参与垃圾分类,为我们地球节约资源,为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
第四篇:垃圾分类减量实施方案
×××乡垃圾分类减量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我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加大垃圾分类的推广,普及工作力度,促进垃圾处理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发展,进一步改善我乡人居环境,加快“两型社会”和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省市有关精神及《大屯营乡城乡发展规划》,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切实改善城镇生态环境。
二、实施步骤
1、宣传发动。
通过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宣传工作,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群众知晓率和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化处理行为形成率。
宣传内容:垃圾混合收运处理的弊端,垃圾分类收集的意义和方式,目前垃圾处理工艺和现状,2、配套设施建设。
(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和压缩式垃圾站处理设施建设。
(2)沤肥池建设,镇区居民集中点沤肥池用于收集厨余菜叶、果皮等垃圾,农村居民厨余用于喂养牲畜或自建沤肥池沤肥,不
得投入垃圾池。
(3)垃圾池建设,居民每户建一个中间隔开的垃圾池,一边放可回收垃圾,另一边放不可回收垃圾。每个村建一个垃圾池,同样分为两边放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4)由乡城管执法中队进行垃圾清运车和保洁工具配置。
3、垃圾处理方式。
(1)户分类。农户负责将本户产生的垃圾分类减量后,分别倒入相关垃圾池内。
(2)村收集。各村聘用人员对辖区内道路沿线和每户门前垃圾池内垃圾进行清理,并倾倒入指定垃圾池。
(3)镇处理。由环卫所统一将各村垃圾区进行分类清理,可回收垃圾送到废品回收公司,不可回收垃圾送到垃圾填埋场和压缩式垃圾站。
4、经费保障。
垃圾处理经费的收取标准,由物价部门召开听证会后确定对门店、企业、居民收取一定的卫生费,同时由乡政府安排部分资金,并争取上级扶持资金,保障垃圾处理经费。
5、考核评比。
严格督查考核,强化奖惩制度,由城管执法中队对各村、社区进行督查,做到每月一次调度,如实通报情况。每季一次评比,按序排出名次,对不达标的村(社区)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对排名靠后的村(社区)不予评先,对完成任务好、工作成效
明显的村给予适当奖励。
三、垃圾减量模式
1、建筑垃圾。挖坑填池,即将炉灰、扫地土、扫院土及偶发性的拆墙、砖头瓦块等建筑垃圾直接回填到低洼处,填坑造地,硬化土路,堆制土肥,改良土壤,没有低洼地点的村,必须指定专用的建筑垃圾堆放点。
2、可回收垃圾。包括以下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品:纸类、塑料、金属、玻璃、织物等,以及体积较大、整体性强,需拆分再处理的废家电和家具等,由环卫工人分类收集出售给相关收购点。
3、不可回收垃圾。进行填埋或焚烧等方式进行处理。
4、可堆肥垃圾。垃圾中适宜利用微生物发酵处理并制成肥料的物质,包括剩余饭菜等易腐食物类厨余垃圾,树枝花草等可堆沤植物类垃圾等,倒入沤肥池,进行沤肥。
第五篇:课题:生活垃圾分类减量
节能减量合理分类,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效能
一、我区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实施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的过快导入,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迅速增加。日益严重的城市垃圾问题预示着传统模式(填埋和焚烧)面临极大的困难。垃圾管理模式的转变已跃然纸上,垃圾分类减量势在必行。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尤其是关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建议,更是体现出当下做好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奉贤区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在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重视下,自2011年正式启动,围绕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正逐步完善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探索属于自己的合理模式。当下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状况主要表现在:
(一)居民源头分类参与度不高,短时间内难达到分类较高水平。居民现有生活习惯已多年养成,彻底改变居民分类意识和行为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因此目前居民源头分类仍不高。
(二)各部门垃圾分类工作进展不统一,效果参差不齐。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实践,逐步形成工作模式需要各部门的全力推进才能有效落实。但在实际过程中效果并不很理想,缺乏有力的管理措施和必要手段。
(三)垃圾流转过程中收运能力稍显不足。现阶段收运作业车辆配备较少、作业量大、收运时间短、作业人员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因此缺少在源头上的确切收运数据,收运能力稍显不足。
(四)分类减量工作投入仍显不足,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目前对分类收运、处置的设施设备的投入还存在一定缺口,对试点的激励、考核机制很不完善,没有长效体制。
综合各类因素目前我区对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何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减量工程,如何长效管理,如何从源头上控制垃圾分类投放,都需要我们深入探究摸索。我们将在下一步工作中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契机,以创新垃圾分类工作机制未重点,继续深化推进、研究解决垃圾分类工作中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垃圾分类减量体系。
二、工作措施
(一)把握好工作重心,推进工作进展。
相关责任单位要将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十分重要任务,进一步强化领导,明确职责,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做到思想统一,目标明确,措施到位。各相关职能条线部门对各自范畴内的工作应加强指导作用,有效形成合力,仅仅靠市容环卫部门对各镇(开发区)进行督促和监管是远远不够的,要依靠各相关职能部门做到垃圾分门别类,什么垃圾什么去向。
(二)完善“大分流”管理措施,推进试点“小分流”进程 落实和完善好各镇(开发区)的建筑垃圾填埋场、绿色垃圾资源化场所以及工业垃圾处理点严禁垃圾混装,加大对填埋场的管理,设施配置的投入,杜绝生活垃圾混入指定垃圾填埋场所。积极探索垃圾分类末端处置新出路,现阶段考虑到各镇(开发区)菜场垃圾产量较多,下一步将设想将菜场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将菜场垃圾中的菜皮、果皮等分离作为厨余垃圾统一纳入到餐厨垃圾收运系统。
巩固完善好2011年各垃圾分类试点小区,以此为基础归纳经验、总结成果,将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小区逐步推广到全区各镇(开发区)。
(三)加强垃圾分类巡查、监督、考核机制
加大对生活垃圾流向的监管力度,定期对设置的各类垃圾填埋场进行跟踪检查,切实掌握各类垃圾流向。加大对“三站一码头”的日常巡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限期整改、定期复查,推进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有效落实;重点加强考核评比机制的建立完善,将各镇、开发区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进行通报,对积极性不高、领导不重视、措施不得力的单位或个人纳入效能监察范围。
(四)持续财政投入,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完善激励制度 垃圾分类作为一项集作业和管理为一体的工作,为使广大居民对分类收集方式的理解、支持和自觉参与,就需要反复宣传、经常教育、专项运作。在这一系列环节上,都离不开经费支撑。目前二次分拣主要依靠各试点小区保洁员,要加大对各作业人员的投入,充分提高积极性,重点研究促进居民源头分类的工作机制和方法,确保垃圾分类
减量工作的实施效果。
(五)强化宣传工作的深入性和持久性
重点在宣传模式与方法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宣传内容上要在冲击力和感染力上下功夫;制作垃圾分类主题宣传片;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宣传教育,做好中小学垃圾分类减量知识普及工作;组织全区开展垃圾正确投放日活动;宣传报道垃圾分类工作的典型做法和工作机制等等,多渠道、多角度、多方式宣传垃圾分类减量工作。
三、实施步骤
(一)根据市委、市府文件精神,以2011年为基础,继续推进我区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末端处置“大分流”系统,确保达到2012全年生活垃圾人均减量5%的目标要求。
(二)在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同时,针对末端处置出路,对各镇(开发区)的菜场垃圾进行分类统计。将菜场垃圾中的菜皮、果皮等湿垃圾统一收运,纳入厨余垃圾末端处置系统。同时探索绿化垃圾、农业垃圾综合处置利用方法。
(三)在2011年各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实施成功的基础上,以各镇(开发区)自身特点,指定各自小区,继续逐步推广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扩大垃圾分类试点小区范围,提高居民分类意识。预计新增8个居住区作为垃圾分类试点小区。
(四)根据“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市政府实事项
目的要求,采取多种方式,加大社会宣传力度,使广大市民树立“垃圾减量、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文明理念。持续财政投入,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完善激励制度,探索生活垃圾分类新举措、新方式。
垃圾问题不是小问题,它涉及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展望未来,我区将在深化推进全区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基础上,研究细化长效管理办法、规范和标准,使我区垃圾分类减量工作迈向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