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订餐平台食品安全责任(xiexiebang推荐)
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食品安全责任
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从事经营活动,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从事互联网订餐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保证食品安全。
二、建立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主体资质审查及其经营活动检查、交易管理规则、投诉举报处理、消费者赔偿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在平台上公开上述制度。
三、严格实施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实名登记、资质审查并进行现场核实,及时在网站更新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资质证明材料;与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签订入网合同,明确其应遵守的食品安全责任。
四、按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提供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的有关信息。
五、设立专职管理人员,对入网经营者实际加工地点与平台标示的地址是否一致进行核实,对其在平台上发布的食品安全信息进行核对。
六、发现入网经营者存在超范围经营、发布虚假信息等违法行为及时主动制止;发现入网经营者无证经营、经营禁止性食品、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等严重违法行为,立即停止提供网络交易服务。以上情况均及时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
七、对于存在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入网经营者,将采取调整搜索排名、暂时或永久停止提供平台服务等措施。
八、建立健全平台内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信用评价体系,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的监督管理情况作为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
九、鼓励第三方平台在平台上公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实施的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监督抽检、违法行为等信息。
十、建立消费纠纷解决和消费者权益保障制度。鼓励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建立消费预赔金制度,投保食品安全责任险。
十一、鼓励平台开展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和餐饮从业者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十二、第三方平台如开展送餐活动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送餐人员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等规定取得有效健康证明后上岗工作。送餐人员出现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鼻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的,不得从事相关送餐活动。
(二)从事送餐活动的第三方平台和第三方物流应制定送餐管理制度,加强对送餐人员规范操作的培训和检查,确保送餐过程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三)不具备冷链配送条件的,不应当配送冷菜、生食(如醉泥螺、醉虾、醉蟹等腌制生食水产品、生鱼片、拌黄瓜等)、冷加工糕点(如含奶油糕点、提拉米苏、芝士蛋糕、寿司等)、预拌色拉等需要冷藏保存以保障安全的食品。
(四)应当选择距离较近并可短时送达的消费者送餐。鼓励在送餐容器的外包装上标示食品制作烹饪时间和安全食用时限(10-60℃条件下,烹饪至食用时间应在2小时以内),并提醒消费者收到后尽快食用,避免长时间存放。
(五)送餐容器和包装应当清洁、完好,确保送餐过程食品不受污染。
第二篇:内蒙古自治区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时间:2016-08-23 13:34 来源:阿拉善日报 浏览:224 原文:
核心提示:内蒙古自治区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网络订餐行为,保障食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卫生部令2010年第71号)、《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国务院2000年292号令)、《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年第5号)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自治区范围内从事网络订餐服务以及提供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服务,应当遵守《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本办法的规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网络订餐,是指餐饮服务经营者通过互联网(含移动互联网)接受的送餐订单,制作并配送餐饮食品的经营活动。
本办法所称的从事网络订餐的餐饮服务经营者(以下简称网餐服务经营者),是指已取得食品经营许可(餐饮服务类)的食品经营者,自行设立订餐网站、移动客户端或在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开设网上店铺,制作并配送餐饮食品或委托第三方物流配送餐饮食品的餐饮服务经营者。
本办法所称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以下简称第三方平台),是指在网络订餐活动中为交易双方提供网页空间、虚拟经营场所、交易规则、信息发布、配送等相关服务的信息网络系统提供者。
第四条 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指导全区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盟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并指导所属旗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做好本地区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并协调通信管理部门做好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的监督管理工作。
旗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网餐服务经营者和第三方平台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食品安全标准和本办法的规定从事网络订餐服务,保证食品安全,诚信自律,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六条 鼓励第三方平台采集和应用各级政府及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食品安全数据,加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促进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有机结合。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逐步开放食品经营企业行政许可和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的数据接口,为第三方平台按照上款规定采集和应用政府食品安全数据提供便利。
第七条 相关行业协会应加强行业自律,引导和督促从事网餐服务经营者和第三方平台依法从事网络订餐活动,保障公众网络订餐消费安全。
第二章 从事网络订餐的餐饮服务经营者
第八条 网餐服务经营者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食品经营许可审查通则》、《内蒙古自治区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等食品经营许可有关规定,取得食品经营(餐饮服务类)许可以及网络经营许可项目,并严格按照许可的经营项目从事经营活动,不得超范围经营。
网餐服务经营者的实际经营地址、经营项目等应当与其取得许可时所核准的经营地址、经营项目等一致。
第九条 网餐服务经营者应当自入网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将自行设立网站或者所在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的网址、IP地址,书面告知颁发许可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网餐服务经营者应当在其网站首页或者经营活动主页面醒目位置公示营业执照、食品经营(餐饮服务类)许可证。公示的信息应当真实准确。画面清晰,容易辨识。
上款规定公示的信息发生变化的,网餐服务经营者应当及时更新。
第十条 网餐服务经营者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要求加工制作餐饮食品,网餐服务经营者和第三方平台应履行记录义务,如实记录网络订餐的有关信息,包括所加工餐饮食品的名称、下单时间、送餐方式、食品流向等。
接受批量订餐的,应取得集体用餐配送单位许可。网餐服务提供者每单供餐同类餐饮食品数量超过30份的,应自行留样(每个样品100g)并冷藏保存48小时以上,同时做好留样记录。
第十一条 网餐服务经营者制作餐饮食品应当在本经营场所食品加工操作区内完成,不得委托他人加工制作。
第十二条 网餐服务经营者自行送餐的,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送餐人员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规定取得有效健康证明后上岗工作。送餐人员出现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鼻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不得从事相关送餐活动。
(二)经营需保鲜、保温、冷藏、冷冻等特殊要求餐饮食品的,应当采取保证食品安全的贮存、运输措施,或委托有经营资质,具备相应贮存、运输能力的第三方物流配送。无相应贮存、运输措施的不得配送冷食类、生食类食品、冷加工糕点(含奶油糕点、提拉米苏、芝士蛋糕、寿司等)、预拌色拉等高风险餐饮食品。
(三)选择距离较近并可短时送达的消费者送餐。网餐服务经营者应当在送餐容器的外包装上标示食品制作烹饪时间和安全食用时限(保存条件为10℃以下或60℃以上,烹饪至食用时间应当在2小时以内),并提醒消费者收到后尽快食用,避免长时间存放。
(四)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应当为无毒无害的食品级材料,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要求并能提供购进票据。对重复使用的食品储存容器等送餐设备应及时清洗消毒,确保食品在送餐过程中不受污染。
(五)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消费者出具发票等销售凭证;征得消费者同意的,可以出具电子化形式的销售凭证,以此作为处理消费者投诉的依据。
第三方平台或者第三方物流等接受网餐服务经营者委托从事送餐的,应当具备上款一至四条规定的条件,网餐服务经营者不得委托不具备上款条件的第三方平台或者第三方物流送餐。从事送餐活动的第三方平台和第三方物流应制定送餐管理制度,加强对送餐人员规范操作的培训和检查,确保送餐过程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第十三条 鼓励网餐服务经营者在其网站或第三方平台公布量化等级公示牌、厨房照片或者实时视频,使消费者直观了解经营管理水平和食品加工操作的情况。
第三章 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提供者
第十四条 第三方平台应当建立并严格执行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主体资质审查及其经营活动检查、交易管理规则、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投诉举报处理、消费者赔偿等管理制度,并按照规定在平台上公开上述制度。
第十五条 第三方平台应当对申请加入平台的餐饮服务经营者进行资格审查,并及时更新《食品经营(餐饮服务类)许可证》等资质证明材料。应当申请加入平台的餐饮服务经营者实体店进行现场核实。
鼓励第三方平台将平台中网餐服务经营者的许可信息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行政许可数据进行比对,提高资质审查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第十六条 第三方平台应当对网餐服务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记录其社会信用代码、食品经营许可证号、许可证有效期、核准名称、地址、经营项目等信息。
第十七条 第三方平台应当以通过签订入网合同等方式,向网餐服务经营者明确其应遵守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
盟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制订入网合同示范文本。
第十八条 第三方平台应当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或者指定专门的管理人员,对网餐服务经营者在平台上发布的信息进行检查核实。
第三方平台发现网餐服务经营者存在超范围经营、发布虚假信息等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向所在地旗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发现网餐服务经营者存在无许可证经营、许可期限到期未进行延续、经营禁止生产经营食品、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等严重违法行为的,应当立即停止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并协助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查处违法行为。第三方平台对于存在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网餐服务经营者还可采取调整搜索排名、暂时或永久停止提供平台服务等措施。
第三方平台应定期向盟市或企业所在地旗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供平台内网餐服务经营者的有关信息。必要时,按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提供。
鼓励第三方平台通过对网餐服务经营者的上传信息、消费者点评等大数据分析,获得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线索,并报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接到报告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对第三方平台报告的线索开展重点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第三方平台应当建立平台内网餐服务经营者信用评价体系,鼓励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入网餐服务经营者的监督管理情况作为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
第二十条 鼓励第三方平台在平台上公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网餐服务经营者实施的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监督抽检、违法行为记分等信息。
第二十一条 鼓励第三方平台开展网餐服务经营者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和餐饮从业者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 网餐服务经营者由实施食品经营许可的盟市、旗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监督管理。
未经许可从事网络订餐的经营者,由其所在地盟市、旗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其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第二十三条 自治区内第三方平台由其营业执照所在地盟市、旗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管理。
外埠第三方平台由其在自治区内设立的分支机构、办事处所在地盟市、旗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其在辖区内从事的订餐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 盟市、旗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指定专门机构,配备监管人员,开展网络订餐活动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 负责管辖第三方平台的盟市、旗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对第三方平台执行食品安全法律、规范、规章和本办法的情况开展监督检查。
盟市、旗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对网餐服务经营者的许可资质和与网络订餐相关的经营行为,以及第三方平台和第三方物流的送餐服务开展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 发现网餐服务经营者在网络订餐活动中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应及时通报负责该经营者加入的第三方平台日常监督管理的旗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第三方平台未履行法定义务的,相关盟市、旗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责令平台改正,并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旗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外埠第三方平台在本市的网络订餐活动中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行政处罚,发现重大违法行为应及时向上一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二十七条 发现第三方物流的送餐服务不符合本办法要求的,由盟市、旗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其改正,并对委托送餐的委托方进行责任约谈。
第二十八条 自治区食品药品举报投诉受理中心接到举报第三方平台或者其网餐服务经营者的投诉后,应分别转交负责第三方平台以及网餐服务经营者监督管理的盟市、旗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查处。
第二十九条 盟市、旗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通信管理部门可以自行或者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第三方平台是否按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本办法中的规定从事网络订餐活动进行监测。
监测中发现存在涉嫌违法行为的,盟市、旗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及时通报第三方平台,责令其限期核实,并立即改正违法行为。第三方平台应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核实,并按照本办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对网餐服务经营者进行处理。
第三十条 自治区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网络经营餐饮食品纳入抽检计划,按照《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实施监督抽检。
第三十一条 自治区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与通信管理部门建立长效联动机制。第三方平台作为网络订餐平台提供者,其违法行为属于法律、法规规定的吊销许可证情形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移送通信管理部门。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网餐服务经营者将制作任务委托给他人或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的经营者进行加工制作,由旗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二条对网餐服务经营者、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的经营者实施行政处罚。
第三十三条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发现网餐服务经营者存在涉嫌变造、伪造许可证的按照《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进行处罚;发现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未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审查许可证,或者未履行报告、停止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等义务的,按照《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一条进行处罚;网餐服务经营者和第三方平台涉嫌犯罪行为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
第三十四条 第三方平台未对网餐服务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审查许可证,或者未履行报告、停止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等义务的,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一条处罚。
第三方平台应当采取措施,建立消费纠纷解决和消费者权益保障制度。消费者通过第三方平台购买餐饮食品,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一条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各盟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依据本办法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6年8月1日起实施。
第三篇:网络订餐餐饮单位食品安全指南
网络订餐餐饮单位食品安全指南
从事网络订餐的餐饮服务经营者,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餐饮单位应取得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并按证照核定的经营范围从事经营活动。网络送餐仅限个人订餐,企事业单位批量供餐应向具有相关资质的集体用餐配送单位订餐。
二、从事网络订餐的餐饮单位应当在网络经营活动主页面醒目位置公示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和经营地址。公示的信息应当真实准确,画面清晰,容易辨识。
三、食品加工过程应符合《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要求,加工制作食品的数量不得超过本单位加工能力。
四、送餐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取得有效健康证明,送餐时应穿着清洁工作服。送餐人员出现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鼻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的,不得从事相关送餐活动。
五、不具备冷链配送条件的,送餐品种不应有冷菜、生食(如醉泥螺、醉虾、醉蟹等腌制生食水产品、生鱼片、拌黄瓜等)、冷加工糕点(如含奶油糕点、提拉米苏、芝士蛋糕、寿司等)、预拌色拉等高风险品种及法律法规禁止经营的食品。
六、选择距离较近并可短时送达的客户送餐,使食品可在加工完成后2小时的安全时限内食用。入网餐饮单位应在第三方平台醒目位置标明外送范围和送达时间,按照标示的事项提供外送服务。建议在送餐容器的外包装上标示食品加工时间和消费时限,并提醒消费者尽快食用,切勿长时间存放。
七、送餐容器和包装应清洁、完好,确保送餐过程食品不受污染。直接接触的成品的包装和餐具应当清洁、无毒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八、送餐人员应按规定取得健康合格证明,送餐时应穿着清洁工作服。
第四篇:外卖订餐如何保障食品安全?
外卖订餐如何保障食品安全?
说到外卖订餐,这已经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生活方式,也进一步改变了现在的生活,给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以此外卖订餐,他讲关乎着消费者的生命安全,也关联着食品的安全。然而,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出现,他已经全面的进行检测,并且让消费者能够广泛的了解并熟知,以免受到不必要的影响。、这也是现在外卖订餐的一个保障——食品安全追溯系统。
外卖订餐平台在中国最早起源于高校附近的订餐业务,商家主要是高校附近的中小餐厅,因此食品安全的隐患一直都在。特别是近两年,随着订餐平台的规模竞争日渐激烈,一些网站更是降低标准吸引商户入驻,此次的黑作坊事件就是对外卖订餐食品安全问题的一次警示。
食品安全监管一直是外卖订餐平台扩张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餐饮企业的准入标准如何、食品安全的质量又该如何监管,仍是业内最大的难题。现在,源品汇追溯系统的出现,相信会对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正是因为有平台的存在才让这些黑作坊有了销售的途径,因此,平台必须担负一定的监管职责。再加上餐厅经营者的素质参差不齐,就像淘宝网无法保证所有商户的可靠性一样,平台网站也不能完全保证餐厅的食品安全。可想而知,食品安全保障将是一件重要的事情。相信在通过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全面检测下,外卖订餐将会有更高的保障,并给生活带来不一样的变化。
第五篇:XX市网络订餐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
XX市网络订餐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
为规范网络订餐餐饮服务行为,保障广大公众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省局文件要求,现决定从4月至8月,在全市范围开展网络订餐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特制订本方案。
一、整治目标
通过此次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强全市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强化网络订餐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以下简称第三方平台)、网络订餐平台入网餐饮服务单位(以下简称网络订餐单位)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规范网络订餐经营行为,有力打击网络订餐法违规行为,有效降低网络订餐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切实保障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整治重点
督促第三方平台履行主体责任,规范第三方平台和网络订餐单位的经营行为,重点打击未开展实名登记和资质审查、无证从事餐饮服务和其他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
三、整治步骤
此次网络订餐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从2016年4月至8月,为期5个月,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和调查摸底阶段(即日起至5月上旬)。各地监管部门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辖区各第三方平台开展法律法规宣贯、约谈等行动,督促第三方平台切实开展自查自纠,把好平台所辖网络订餐单位“上线准入关、日常检查关、知识普及关”,重点履行以下主体责任:
1.严格实施网络订餐单位实名登记、资质审查必要时进行现场核实;建立入网订餐单位主体信息档案并及时更新,定期核实更新;在网站醒目位置公示入网订餐单位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资质证明材料。
2.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或者指定专职管理人员,建立并执行网络订餐单位主体资质审查、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投诉举报处理、消费者赔偿等管理制度,并在平台上公开上述制度。
3.对平台内经营信息进行检查,发现网络订餐单位存在超范围经营、发布虚假信息等违法行为及时制止,并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发现入网经营者无证经营、经营禁止性食品、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等严重违法行为,立即停止提供网络交易服务。
4.按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提供网络订餐单位的有关信息。
同时,各地通过第三方平台提供和现场排查相结合、网络在线与线下实体相结合的方式,对辖区内的网络供餐单位进行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已掌— 2 —
握的网络订餐单位,要做好宣传引导,并在店堂醒目位置张贴《餐饮单位网络订餐活动食品安全指南》(附件1)。
(二)集中整治阶段(2016年5月中旬至7月底)。在第一阶段工作基础上,开展第三方平台和网络订餐单位专项检查。各级餐饮监管部门应突出检查重点,全面排查,防止监管盲区和空白。
1.网络订餐单位是否持有有效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含餐饮服务许可证);
2.是否在经营活动的主页面醒目位置公示真实的营业执照、许可证件文字信息及图片;
3.网上公示许可证与实际许可证是否一致,网上公示的经营地址、项目等信息与实体店是否一致;
4.网络订餐单位加工操作过程、从业人员健康管理、食品原料采购、餐饮具消毒、食品用包装材料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等。
对检查中发现的第三方平台和网络订餐单位违法违规行为要严格依法进行查处。检查、抽检和违法查处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布,对屡教不改、问题频发的第三方平台和餐饮单位给予曝光,发动消费者共治监督。
(三)巩固提升阶段(2016年8月)。
对专项整治情况进行全面总结,把好的措施、做法和经验制度化、常态化。针对辖区网络餐饮监管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巩固专项清理整治成果,防止违法违规行为回潮。
— 3 — 同时,各地要将网络订餐检查工作作为日常监管工作重要内容,长期开展。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明确任务。网络订餐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新兴互联网食品经营行为,在提供消费便利的同时,也存在诸多乱象。各级餐饮监管部门要高度重视网络订餐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将网络订餐专项整治工作列为重点工作之一,结合辖区网络订餐市场特点,细化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
(二)依法行政,确保实效。整治过程中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要求,一方面督促引导第三方平台规范经营行为,对不符合要求的第三方平台依法进行严肃查处;一方面强化网络订餐单位的整顿治理,对无证经营的要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坚决予以查处,对环境卫生脏乱差等情况的,要限期进行整改,确保整改到位。
(三)多措并举,综合治理。一是要加强与网络信息主管部门、电信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等部门的合作,实现监管部门之间数据共享,形成监管合力。二是畅通网上订餐投诉渠道,将投诉内容及时汇总反馈给第三方平台和网络订餐单位,促进相关单位及时改进。三是加强与第三方平台建立联络,鼓励与第三方平台进行数据交换,提高资质审查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四是鼓励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和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实施“明厨亮灶”,公布厨房照片或实时视频,使消费者直观了解食品加工操作情况。
(四)强化宣传,正确引导。要加强正面舆论引导,大力宣— 4 —
传专项整治好的做法和经验,努力营造加强网络订餐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舆论氛围。同时,要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宣传,进一步强化经营主体法律意识和公众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意识。要加强媒体沟通和舆情监测,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发现负面舆情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负面舆情的发酵或炒作。
请各单位于5月15日前上报网络订餐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阶段性工作小结及摸底调查清单(附件2),于9月10日前上工作总结和整治情况统计表(附件3)。
附件:1.《餐饮单位网络订餐活动食品安全指南》
2.《网络订餐餐饮单位摸底调查清单》
3.《网络订餐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统计表》
4.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食品安全责任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