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西部欠发达地区新农合保障问题2
浅谈西部欠发达地区新农合保障问题
*** [摘要]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是我国农村目前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其运行情况和保障水平直接影响到农村居民看病的医疗负担。本文通过对现有的我国新型农村医疗制度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对我国现行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解决办法。关键词:农村 合作医疗 保障制度 卫生
近年来,医疗保险覆盖面在逐步扩大,很多农民也都加入到了参与医疗保险的队伍中。投保无疑给农民们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面临高额的医药负担时,投保是真正能够给农民带来实质性帮助的措施之一。我国的医疗保险大体上有合作医疗、医疗保险、统筹解决住院费及预防保健合同等多种形式,其中合作医疗是最普遍的形式。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政府支持、农民与农村经济组织共同筹资、在医疗上实行互助经济的一种有医疗保险性质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旨在改善农村的医疗状况、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这是我国经济建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然而,在农村坚定不移地实施广覆盖、低水平的医保政策过程中,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并没有随之而去,医保制度的缺陷以及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现从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基础上探析这一问题。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现状
医疗保险是社会进步、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反过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又进一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一方面,医疗保险解除了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使其安心工作,从而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发展;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为了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解决农民看病难、报销难的现状,应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保险的基本措施。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措施。我县根据国家政策实施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为广大农民群众办了一件好事、实事,县、乡(镇)、村各级党组织为和医疗主管机构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和实施做了大量的工作。
1、农民参合。截至2012年底,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已覆盖全县25个所有乡镇,且建立三级(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疗体系,基本解决了农村“缺医少药的情况,我县从2003年试点新农合以来,凡符合条件的农民基本参加了新农合。
2、政府主导。新农合制度建立遵循“自愿参加,多方出资”、“以收定支,保障适度”、“先行试点,逐步推广”的原则。与传统农村合作医疗相比,新制度加大了政府的支持力度,突出了大病统筹为主,提高统筹力度,明确了农民自愿参与原则,赋予了农民的知情权和监管权,使新农合制度走向做到了公开、公正和公平。
3、运行现状。根据我县大多数乡镇的情况看,现行新农合制度比较符合农民的实际情况。在参保地区,农民看病的负担有所减轻,看病就医率有很大提高,小病不看,大病能拖就拖的情况有所缓解,新型农合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二、农村医疗合作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们叙永县处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形式落后,医疗水平不高,因此在新农合中存在比较突出的一些问题:
1、资金投入不足。我县地处偏远的山区,幅员辽阔,人口分布广,多达20多个乡镇,由于县级财政收入有限,导致投入到医疗行业的资金就有限,资金划拨到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就少之又少。资金投入少对设备添置、场所改善、人员待遇等方面问题就较突出,这些都挫伤了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使医务人员不能专心致从事本职工作,导致新农合的开展不到位。
同时由于财政资金问题,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实行了药品配给,不能按实际药品采购,划拨资金也十分有限,很多只有一二十种药品,满足不了老百姓日常看病所需。
2、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差。据统计,2010年城镇人口约为3.97亿,平均每人享受相当于130元的政府医疗卫生服务;农村人口为约8亿,平均每人享受相当于10.7元的政府医疗卫生服务,前者是后者的13倍。在我县乡(镇)卫生院危房率达60%,需要改造建设的乡(镇)卫生院达70%,60%的乡(镇)卫生
院缺乏基本医疗设备,只有诸如高压消毒锅、听诊器、血压计等最基础的医疗器械;而按照卫生部要求的半自动生化仪、X光机、心电图等设备很多乡镇都不具备;卫生床位也不足,满足不了对病员的实际要求。在全县300 多个村级卫生站中很多都是无高压消毒设备,无合格的冷藏室等。
尽管近几年上级财政对农村公共卫生投入有所提高,但仍不能满足群众日益提高的医疗保健需要,而制约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规范运行和健康发展。
3、缺乏合理的人才机制,卫生服务人员素质不高。我县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因为资金不足,条件差,工资低而无法引进专业卫生人才,没有合理的人才机制,人才来了也留不住。我县乡镇卫生院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高级卫生技术人员为零,大学本科学历较少,大多以大专学历人员、中专学历人员为主,高中以下学历人员为辅,以上情况反映出中国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现状是高学历人才奇缺,卫生人员专业技能低。特别在我县农村医疗室,很多只具备中专学历,甚至是以前的初中毕业资格,仅仅有点医疗常识,在后续的继续教育掌握简单的医疗知识,导致老百姓看病难,看准病更难。
在基层的乡镇医院待遇水平差,留不住人才,专业的人才嫌弃待遇低,不愿意呆在基层卫生院,吸引不到人才;同时,原有的有经验、有职称的医生也跳槽,导致基层卫生机构人才匮乏、断层。
4、医疗卫生观念差。要搞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必须要做好观念的转变。首先,政府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观念要转变。就是要把过去办卫生的观念转变为管卫生的观念,要站在对党和人民负责的高度,加强对医疗卫生单位的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要放手,放权,要多给医疗卫生单位一些自主权。
同时
三、发展农村医疗保障措施
1、加大对乡镇卫生医疗机构的资金投入
一是政府应提高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对农村公共卫生经费的投入机制,保证农村公共卫生费用不断增加。政府每年增加的卫生投入要重点支持乡镇及村级卫生机构,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巩固和完善农村三级预防保健医疗网络建设。按照卫生部要求的逐步配套医疗的半自动生化仪、X光机、心电图等设备,从硬件上逐步解决;软件上投入资金改善危旧病房,改善医
疗环境,增加医疗床位,解决基层看病难的问题。
二是政府应积极鼓励各乡镇医院运用市场调节手段,注意吸引民间资本,采取合资入股、设备租赁等多种方式,改变医疗机构单一公有制的产权机构,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效率和经济收益。
2、提高乡村医疗水平
一是加强对村卫生室的扶植和管理。强化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院的行政联系,在村卫生所人员的资格确认、管理及专业能力培训等方面给予乡镇卫生院一定权力,这样既增加了村卫生室对乡镇卫生院的向心力,又提高了村卫生室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二是在业务及药品采购方面应推动村医疗卫生所与乡镇卫生院之间的互利合作,以提高农村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三是应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积极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吸引大学毕业生或退休专家坐诊或寻找对口扶持单位进行交流,从整体上提高农村医疗水平。四是为乡镇卫生室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并邀请专业人员教授村医正确使用和维修设备的方法,改变农村卫生所治病缺乏医疗设备的局面。
我们医疗主管部门可以定期的举办一些培训班,把乡镇医疗机构特别是村级卫生室的的卫生人员选送到医疗水平发达的地方培,因为他们长期与新农合的病人接触,第一时间接触病人,他们的水平有时候直接决定人的生命;在这个环节政府解决配套资金,如送训人员的经费、培训期间的工资待遇等,以解决培训人员的后顾之忧。
3、大力普及各项卫生保健知识
一是在医保进行初期,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宣传活动,通过印制“医保政策管理解答”等宣传资料,并组织人员将宣传资料发放到各乡镇每家每户,同时通过在各乡镇、集市、交通要道等重要位置悬挂宣传条幅,力争居民医保政策知晓率达到100%。二是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宣传活动期间和活动后期,工作人员向居民讲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新政策和报销流程,并耐心、细致地就社区居民提出的相关问题做出解答,让居民近距离了解城乡居民医保新政策,提高大家参保意识。三是定期组织市医疗机构的医务工作者到乡镇卫生院及预防保健站进行宣传和知识讲座,现场解答农民关心的医疗热点和难点问题,加深广大农民对卫生常识和保健知识的了解。
4、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应进一步简化补偿手续,提高补偿比例,降低起保线,提高封顶线,使农民获得最大的实惠。同时,要降低起付门槛,扩大补偿范围,应将慢性病、住院分娩、人为事故等列入补偿范围。合理提高分级分段报销比例,实行二次补偿。积极探索大额为主,兼顾小额的医疗费用补偿方式,尽可能做到,大病大补,小病小补,提高农民参合的积极性。
对于农民现在外出务工的现象特别多,而在务工地受户籍限制,不能在当地享受新农合的保障。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配套措施,使外出的农民工在打工地可以以某种形式享受新农合医疗保险的便利,使农民切实受惠。比如可以参照当地农民的标准,把新农合医疗参保费缴费到当地,享受当地的政策;或者实行看病联网,凭新农合的参保证明在当地享受新农合的便利。
5、探索其他形式的农村医疗保障形式
商业医疗保险,是指由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赢利性的医疗保障。商业医疗保险的投保人依照合同交纳一定数额的保险金,遇到重大疾病时,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一定数额的医疗费用。商业医疗保险是社会医疗保险的得力补充,因此在社会医疗保险缺失的农村地区,商业医疗保险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农民可以自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商业医疗保险投保,一旦遇到重大疾病,就可以依据有关保险合同货的保险补偿。
社会救助,是指对于无固定收入、无生活依靠、无基本医疗保险的老年人、失业者、残疾人、以及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贫困者,由国家和社会有关部门依法给予一定的物质资金帮助和扶助,以使其基本就医条件得到保证的一种医疗保障。邻里互助,它是指邻里之间的通过相互的帮助和扶助解决所面临的医疗问题的一种医疗保障,在广大农村地区,邻里间的帮助和扶助对于解决一些不太严重的疾病医疗问题还是能够起到很有效的作用。
四、小结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政府支持、农民与农村经济组织共同筹资、在医疗上实行互助经济的一种有医疗保险性质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旨在改善农村的医疗状况、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这是我国经济建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当然在农村坚定不移地实施广覆盖、低水平的医保政策过程中,看病
难、看病贵的情况并没有随之而去,医保制度的缺陷以及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喜的是各级政府都在努力探索一条符合新农合保障制度的路,而且群策群力肯定会使农民的医疗保障找到一条最合适的路。
参考文献:
[1] 彭娟,薛景华,周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构建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0,37(5):247-248.[2] 毛瑛,赵亮.农村医疗保障中的政府作用[J].中国卫生经济,2004,23(10):11-13.[3] 周论文联盟www.xiexiebang.com整理毕芬,许文兴,陈炳辉.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7(2):44-47.[4] 韦怀远.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0):103.[5]江荣;刘林飞;俞清;王璐;;淮安市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9年04期
[6]张亚模;徐玉国;;加强三个体系建设 提升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8年05期
[7]吴建;谢双保;赵要军;;国家全额保障 公民均等享有——卫Ⅺ项目河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践与探索[J];卫生经济研究;2011年06期 [8]梅崇敬;韩树萍;蔡晓辉;蔡年强;;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卫生保健;2009年02期
[9]吴长奇;;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管理的实践探索[J];卫生经济研究;2007年10期
[10]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卫生厅关于加强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意见[J];江苏省人民政府公报;2006年15期
[11]余良仁;郑振佺;;新时期农村基层开展健康教育的几点建议[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年S1期
[12]郭明明;李杨;;平阴县中医院推进农村基本公卫服务[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年
[13]孔田中心卫生院[J];江西医药;2010年10期
[14]卜永生;;淮安市楚州区农村健康教育人力资源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年04期
第二篇:解决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难问题刻不容缓
近日,我们对××县这一典型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难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从调查的结果看,××县虽在综合经济实力、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农民增收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 这些突出问题直接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值得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1、农民自身素质低,农业新技术推广难度大。××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由于县内自然资源贫乏 ,工业基础薄弱 , 农业生产条件差,大多数年轻农民都外出打工,留在家中务农的基本上都是 45 岁以上 的女人和中老年人 , 并且在这些留守人员中,大多数只有初中或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表现出文化素质整体偏低、观念落后、创新意识不强、生产积极性不高。在这种低文化水平的前提下,生产出的农产品只能是科技含量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增收。
2、农资价格上升快,削减了“减、免、补 ”惠农政策效果。近年来,××县虽然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采取了一系列补贴政策和保护政策来减少农民支出、增加农民收入,但由于农资价格上涨的影响 , 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直接补贴、免征农业税等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好处,极大地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减、免、补”惠农政策效果。2005年,××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 1678元,比 2000年只净增 612元,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农资价格上涨影响极大。
3、农业产业化发展慢,规模经营还未起步。近几年,××县虽然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体制和机制的影响,农业仍是一个脆弱的产业,种植、加工、销售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基本上是单个小农户以传统的小农经济方式进行生产和销售,农民的增产增收没有实现量和质的飞跃,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
4、农民收入来源渠道少,融资难问题突出。××县是一个人口大县,经济小县,财政穷县,农民的收入主要是务工收入和一些小本种植、加工收入 ,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 1453 元,全县尚没有一个乡镇的农民收入能达到初级小康乡镇 2500 元的收入标准。另外,××县农民融资的渠道主要是农信社贷款和民间借贷两种形式,在这两种形式中,一是由于借贷成本高、贷款手续复杂以及农民缺少法律认可的有效抵押物,信用贷款难度大;二是由于社会诚信低下、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滞后等因素,民间借贷利息负担沉重,大多数农民只能“望贷兴叹”,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增长。
5、金融支农乏力,信贷投入严重不足。目前××县支农的主力军是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经过多年的发展,虽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政府增税等方面做出了大量贡献,但相对于×ד 三农”经济发展而言 , 还是显得势单力薄。2005 年,信用联社在××县人行支农再贷款 1亿元的基础上发放了 24353 万元的支农贷款,这些贷款只满足了小额农户的贷款需求,而未能满足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农业、乡镇企业等“大额农贷”资金需求,对农民增产增收的助推作用不大。
6、农民务工空间小,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不快。2005年,全县总人口××万人,人均耕地××亩 , 过多的人口和过少的耕地严重制约了“三农”经济的快速发展,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为解决这一问题,××县虽然加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但由于县内乡镇企业大都处于不景气状态,又加上用工单位的待遇问题,出现了务工人员相对过剩而用工单位却一时招收不到工人被迫停产的“两难”局面;另外,又由于城市下岗人员增多,加上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缺少一技之长,农民进城务工的困难增大,致使农民收入增长又多了一重阻力。去年××县输转劳务人员 14.5 万人(次), 占全县总人口的 25.45%, 属低劳务输出县。
二、对策建议
1、加大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力度,努力提高劳动力素质。一是增强西部欠发达地区各级政府科技兴农的意识,转换办法观念,扩大农村教育投资规模;二是允许并支持开设民办学校,鼓励民间融资办学 , 增强农村办学的活力;三是保证农村九年义务制教育,防范学龄儿童失学;四是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与农业生产和乡村工业相适应的初、中、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开设职业技能课程,培养技术型人才;五是继续抓好农科教建设,倡导“绿色证书工程”。
2、积极实施公共财政,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使农民走向富裕。一要加强国家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保护体系,特别是要继续稳定、完善和强化“三减免、三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等政策,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二要适应农业生产和市场变化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对种粮农民的支持保护制度,进一步增加对农民的种粮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坚持和完善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抑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三要加强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切实保障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科研投入;四要进一步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和财政困难县的转移支付规模,加大对基层基本财力需求的保障力度,同时加大扶贫开发和财源建设力度,使扶贫资金、支农资金向财政困难县倾斜 , 向财政困难县财源建设产业倾斜,促制才政困难县转变观念,广辟财源,实现财政自立;五要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把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公共卫生及农村社会保障纳入各级政支出范围,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真正普照农村。
3、进一步深化制度创新,从政策上保证农民增加收入。一是要明确土地的所有权,稳定土地的承包权 , 搞活土地的使用权,允许土地流转、转让、租赁;二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把农业粗放式的增长方式转变为农业集约式的增长方式;三是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要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农民以土地为股份进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并可以脱离农业,转向其他产业;四是要加强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防汛抗旱和减灾体系建设,农村道路、饮水、沼气、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建设,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等农村公共事业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五要继续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发展畜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进而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4、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大力拓宽融资渠道,为农民增收提供信贷资金支持。一是进一步强化政策性金融职能,扩大其业务外延 , 将农发行经营网点由县市下伸到乡镇,进一步贴近农村、方便农民,并允许通过发行农业金融债券、建立发展基金等途径扩大农发行资金来源渠道;二是尽快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增加农村金融有效供给。通过立法形式,规定国有商业银行县支行按一定比例投入“三农”资金,要求各类商业银行按一定比例购买农业政策性金融债券、农村信用社债券;三是尽快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将邮政储蓄新增存款中农村的资金,返还给当地农村信用社用于放贷;四是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将农信社职能进一步定位在为“三农”服务上,强化其为农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方面的职能,在贷款利率上给予适当优惠,保证“三农”生产的资金需要和农产品加工销售的所需资金;五是尽快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 , 扩大农业保险试点为降低运转费用,可委托农业政策性银行、商业保险公司开办此项业务;六是除了重视正规金融外,还要从农村实际出发 , 积极探索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农村民间金融、合作金融等非正规金融的发展,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类资金投向农村建设。
5、大力拓展农民工转移空间,积极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一要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务工农民流动和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将农民工和城市产业工人同等对待;二要建立健全城乡就业公共服务网络,为外出务工农民免费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让农民工尽快找到工作;三要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工资保障金等制度,切实解决务工农民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使农民工劳有所得;四要切实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务工农民的职业安全卫生保护,让农民工享受到《劳动法》保护;五要逐步建立务工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依法将务工农民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探索适合务工农民特点的大病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办法;六要认真解决务工农民的子女上学问题,让农民工子女有学上,有书读,真正把农民工子女纳入国家九年义务教育体制之中,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第三篇:浅谈如何提升新农合保障能力
浅谈如何进一步加强新农合保障能力
市新农合管理中心
按照省、大连市的部署,我市自2005年10月1日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确立了“住院统筹兼顾门诊统筹”的补偿模式。至今已经有6年有余,有效缓解了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随着筹资标准由2005年的35元/人〃年逐步提升到2011年的230元/人〃年,我市新农合最高补偿标准由开始的30%,逐步调高到75%,参合人员的受益率由28%提升到91.46%。我市新农合工作通过6年多的运行,已步入良好运转轨道,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农民受益、卫生事业得发展的“双赢”目标,深深的体会到:
1、领导重视是提升新农合保障能力的关键。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新农合工作,多次在全市会议上提出明确的要求,主管领导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召开动员会、座谈会和现场办公会等,为全市开展这项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同时,分别成立了以主管副市长、副书记为主任的新农合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并成立了新农合经办机构。二是建立了“量化考核、以奖代补”的工作机制,推动新农合有序开展。一方面,市委市政府将新农 合做为重点目标之一纳入《乡镇办事处综合目标责任考核》之中,定期量化考核、奖优罚劣。另一方面,卫生局建立了定点医疗机构量化考核制度。制定考核标准、定期检查、年终奖评,促进了定点医疗机构的规范化报销和服务。
2、广泛宣传教育是提升新农合保障能力的前提。一是加强宣传教育,使新农合政策家喻户晓。一方面。采取各种形式进行政策宣传,做到一户一册、宣教到户,另一方面及时公示大病补偿结果,对典型事例进行重点宣传,使广大农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新农合的优越性,从而提高了农民参合积极性。参合人数由2005年的19.87万(十个试点乡镇)提高到2011年的61万。二是周密安排,保证了参合农民信息登记质量和合作医疗证及时核发。农民缴费后需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信息登记和核发证件,并收取参合农民照片,此项工作量相当大,且易出差错。为我们制定详细的审验计划,抽调足够人力逐个乡镇进行审验,按时完成了农民信息登记和合作医疗证核发工作,为农民信息的微机录入和持证报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抓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提升新农合保障能力的基础。一是实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规划,大力改善农村医疗服务条件。2005年,我市按照大连市的统一部署,实施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规划,新改扩建了20所医疗单位,总建筑面积达46800平方米,累计投资5300万元,极大改善了全市医疗服务条件。二是采取对口报包针对性措施,努 力提高乡镇卫生院服务水平。2005年,共组织对112名乡镇卫生院医生和598名乡村医生进行了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并实施了县级医院对口包帮计划;2006年,我市在落实大连市城市医生下乡服务制度,当年安排53人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有效促进了基层卫生院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保证了农民就近即可得到合理、有效、质优的医疗卫生服务。
4、加大资金投入是开展新农合的保障。开展新农合,资金筹集到位和投入必需的办公经费是根本保证。在运行过程中,市、乡两级政府在保证配套补助资金及时到位的同时,均安排了必要的启动经费和办公经费,才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5、新农合基金的安全使用是提升新农合保障能力的根本。为此采取我们重点采取五点措施:一是建立健全新农合财务制度。一方面,我市卫生、财政部门密切配合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健全基金管理制度,对基金严格实行收支分离,管用分开,封闭运行。即经办机构将所筹资金全部存在市财政社保专户,专户储存、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使用时按计划向财政申请,做到了财政管钱不管帐,经办机构管帐不管钱,保证了基金的安全使用。定期将基金使用情况公示到乡镇、村、屯和定点医疗机构,接受群众监督。另一方面,加强定点医院财务管理。卫生局制定了《定点医院财务管理暂行规定》,各定点医疗机构按规定建立健全了新农合财务 相关制度,保证了基金的规范使用。建立了基金运行分析和风险基金制度,科学合理的调整提高新农合补偿标准。二是实行住院次均医药费用限额管理。为控制住院次均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对定点医疗机构分类实行了住院次均医药费用限额管理,实行按月核算,超额不拨。2011年乡镇卫生院住院次均医药费用限额为1700元,县级医院按各自前三年平均水平予以限额。一定程度遏制了次均医药费用增长。三是采取属地化按程序审批等办法,控制低五保人员住院率大幅上升问题。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农合制度的无缝衔接,极大刺激了困难人群的医疗需求,有效缓解了困难人群的就医难问题,但一定程度增加了新农合基金风险,也为部分定点医疗机构套骗新农合资金创造了条件。为此,我市卫生、财政、民政联合出台相关规定,对五保人员住院治疗实行属地化审批制度、转诊制度和再次住院县级审批制度。四是建立新农合医疗审核专家评价机制。市卫生局成立新农合医疗审核评价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定期不定期组织临床专家参与医疗审核和监督检查,重点对大额医药费患者、降低标准住院和三不合理问题进行审核评价,对问题严重的予以处罚通报,对规范定点医院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医疗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五是采取明查暗访等形式,加大定点医院监督管理力度。市卫生局及经办机构制定了《普兰店市新农合定点医院监督管理办法》,调整完善了《服务协议》,将住院次均医药 费用限额、住院率指标、自费药品指标、挂床、冒名等套骗基金行为等内容纳入协议进一步明确定点医疗机构违约责任。在医疗审核监督上,力求做到“四个到位”,即对患者入院登记审查到位、对各定点医疗机构报销结算患者网上审核登记到位、对报销凭证与网上审核信息核对到位、对可疑案例追查到位。同时,集中力量,加大定点医疗机构的专项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违规违纪问题。今年第二季度,我市卫生局及新农合经办机构,在日常监督的基础上,对全市定点医疗机构开展了专项监督检查。在检查中发现个别定点医疗机构存在小病大治、借证看病、医患串通编造虚假医疗文书等套骗问题,卫生局研究决定对存在问题的11家定点医疗机构给予严肃处理,对问题较严重的6家定点医疗机构给予暂停定点资格处罚,并按照有关规定扣除不合理报销资金,给予违规资金5倍罚款,对违纪的医生停止执业资格6个月,对相关违纪的参合人员取消参合资格。通过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了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保障了新农合基金的安全使用。
5、选择适合的统筹补偿模式和实施微机化网络管理是新农合健康运行的保证。一是广泛学习和调研,科学确定新农合统筹模式和补偿标准。一方面我市按照省要求,组织人员开展基线调查,获取农民收入和医疗卫生消费的基础数据;另一方面,组织到河北迁安、浙江宁海及鞍山台安学习经验,最后结合我市实际,确定了“住院大病统筹为主,兼顾门诊小病补助”的补偿模式,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文件。我市选择的以大病为主、兼顾门诊小病报销的补偿模式符合当前农民群众的实际利益,也有力促进了乡镇卫生院的生存和发展。二是实施微机化信息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市政府先后投入70余万元,建立了统一、规范、安全、的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网上审核、网上公示和定点医院报销微机化管理,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工作透明度,对方便农民就医和报销、堵塞管理漏洞均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篇:浅析欠发达地区金融效率问题
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从政策上予以大力支持,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尽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后,全国各地、各部门尤其是欠发达地区都积极行动起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支持,但较之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及经济发展巨大资金需求,这一切投入都还显得十分
有限,根本满足不了。
由于欠发达地区长期存在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十分薄弱,资金一直短缺,加以政策的针对性不强原因,经济发展仍受到极大制约,尤其受资金短缺的制约更为突出,造成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至今仍有许多欠发达地区没有摆脱贫困状态。同时,欠发达地区的有限资金在管理、使用上,在发挥金融效率上也还存在着不少不尽人意的地方。为此,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金融部门在千方百计地争取多方面的资金扶持外,更应关注这些来之不易的稀缺资源的使用效率。以下笔者浅谈提高金融效率的途径,与同行商榷。
欠发达地区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支出和信贷投入,这两方面的资金使用情况怎样呢?据有关资料反映国家审计署最近一次对财政支农资金进行专向审计是在2003年10月至2004年2月。期间,审计署组织17个驻地方特派员办事处,对50个县的2001年至2002年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结果表明,50个县挤占挪用财政支农资金4.95亿元,主要用于平衡财政预算、弥补经费、出借、经营、建房买车等,占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额的10%。《经济参考报》日前在部分乡镇进行的采访调查,结果也十分惊人。乡村债务成为乡村发展的巨大障碍,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稀有资金可能被用作偿还债务或其它方面所占用,而最需要或急需的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却无米下锅。
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是我们肩负的长期复杂的历史重任。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及新农村建设政策明确,目标清晰,作为主力,财政和金融部门应该义无反顾地按照中央政策要求和行业规范不遗余力地支持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这是应尽的义务;不管是来自哪个方面的钱,一定要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障资金安全,这又是不可摆脱的责任。
一、加强欠发达地区信用体系建设
加强欠发达地区信用体系建设意义重大而深远。目前,欠发达地区普遍存在着信用观念淡薄、信用基础薄弱、信用体系缺失等问题,已经成为融资渠道不畅的瓶颈。其表现为:地方保护主义横行,地方政府制定政策的透明度不够、执行没有连续性,朝令夕改;一些企业恶意拖欠贷款本息或借改革之机逃废、悬空银行债务等等,直接威胁着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损害着金融效率的提高。信用缺失,使得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宏观调控政策难以发挥,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使企业难于获得银行信贷资金支持。因此,欠发达地区尽快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改善融资环境,吸引更多资金投入,既是欠发达地区缩短与发达地区差距的关键所在,又对提高欠发达地区合理利用有限资金,提高金融效率,促进欠发达地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今后的任务就是要采取积极措施,加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要用制度建设来保证良好的信用环境,只有信用制度建设培育欠发达地区良好的信用环境,才能促进欠发达地区企业培植特色经济,实现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市场的竞争能力,保证其经济健康发展。有了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才能进一步推动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效率,支持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
二、努力提高地方政府部门金融工作水平。
欠发达地区的经济要实现跨越式、超常规发展,当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和投入,尤其是需要通过银行信贷、证券市场操作和债券发行等方式筹集大量的生产发展和技术改造资金。而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各级政府,更应思考的应该是如何在保证国家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提高金融效率,快速发展经济,实质上就是如何提高金融工作水平,更好地为地区发挥金融效率。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随着欠发达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各级地方政府金融工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处于中国经济金融转型与发展的大背景下,仍然存在差距。因此,需要提高地方政府的整体金融工作水平及提高地方金融效率作为自身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抓好抓实。
首先,各级政府及部门要把金融安全提高到国家安全的高度来认识。不良的经济行为和金融行为可能会影响到国家的金融安全进而影响到国家安全。因此,在政府的各项工作中都应该增强金融安全意识。其次,各级地方政府要提高对信用建设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中重要作用的认识。一个地区社会信用环境好,企业进入该地区市场的成本和各项交易成本,经营成本就会降低,就会吸引大量企业和民间资本流入该地区,金融部门也会把大量资金调往和投入该地区;相反,信用环境不好,各项市场成本上升,不仅不能吸引企业和民间资金流入,不能利用好金融资源,更会抽走本地资金。而且,信用环境不好,还会使企业丧失良好的发展机遇,增加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机会成本。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必须把以改善信用环境为核心的金融生
态建设作为关键问题来对待,从战略高度认识其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花大气力抓好抓实。第三,各级地方政府要提高对欠发达地区中小金融机构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如何,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该地区金融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该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水平和地方金融是否稳定。因此,必须把推动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健康发展摆到地方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第四,各级地方政府要提高对加强金融知识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只有掌握现代金融知识和运行规律,增强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金融意识,才能有效利用区域内各种金融资源,发挥金融资源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步伐的作用。第五,要努力提高管理金融、有效利用金融资源的水平。要管理好地方金融机构,并为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创造条件。要努力提高金融总体运行效率。通过创造良好信用环境、严厉制裁逃废、占压银行贷款等浪费金融资源行为,发挥财政贴息作用,健全信用担保体系等措施,提高其信贷投放和市场营销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促进金融资源在欠发达地区配置和循环。
要切实推进社会诚信文化建设,规范政府和社会的不良经济行为。推进社会诚信文化建设是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之一。作为主导部门,地方政府要把建立和健全诚信文化作为本地改革和发展重要内容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并列为对下级政府政绩考核重要指标。要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加强金融机构与有关部门的合作,使重要非银行信用信息能够纳入到中央银行信贷征信系统当中。要加强对干扰正常市场交易的经济信息和造假行为的查处,消除统计失真现象。进一步推进信用村镇建设,扩大农村信用网络,持续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健全农村金融安全区。
要加强司法环境建设。就一个地区而言,如果该地区法制环境不好,不能公正司法,企业、个人、银行的合法利益就不能得到保证,经济秩序就会失衡,失信行为就会层出不穷。因此,加强司法环境建设是提高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金融工作水平,提高地方金融效率的一个主要着力点。
三、用政策机制消除金融腐败
欠发达地区铲除包括商业贿赂在内的金融腐败,对于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提高金融效率,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在良性运转的基础上实现平稳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欠发达地区的金融反腐败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只有注重预防、着眼长远,既注重加强对金融部门权力的监督约束,又注重构建有效的权力监督约束机制,才能从源头上遏制金融腐败行为的滋生,金融反腐之战,攸关金融机构改革的顺利进程,攸关金融业乃至整个欠发达地区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攸关这个地区金融效率的提高。当前,我国的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已经架起了道道“防护网”,严防金融腐败的入侵。欠发达地区的政府、金融机构应该积极配合,同力合作,以胜利的佳绩,还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健发展一片明净的蓝天。
提高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效率是一项综合工程。欠发达地区的政府、金融机构及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都应在一个大目标下同力合作,携手共进。
第五篇:解决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难问题刻不容缓论文
近日,我们对××县这一典型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难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从调查的结果看,××县虽在综合经济实力、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农民增收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这些突出问题直接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值得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1、农民自身素质低,农业新技术推广难度大。××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由于县内自然资源贫乏,工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条件差,大多数年轻农民都外出打工,留在家中务农的基本上都是45岁以上的女人和中老年人,并且在这些留守人员中,大多数只有初中或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表现出文化素质整体偏低、观念落后、创新意识不强、生产积极性不高。在这种低文化水平的前提下,生产出的农产品只能是科技含量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增收。
2、农资价格上升快,削减了“减、免、补”惠农政策效果。近年来,××县虽然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采取了一系列补贴政策和保护政策来减少农民支出、增加农民收入,但由于农资价格上涨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直接补贴、免征农业税等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好处,极大地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减、免、补”惠农政策效果。20xx年,××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678元,比20xx年只净增612元,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农资价格上涨影响极大。
3、农业产业化发展慢,规模经营还未起步。近几年,××县虽然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体制和机制的影响,农业仍是一个脆弱的产业,种植、加工、销售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基本上是单个小农户以传统的小农经济方式进行生产和销售,农民的增产增收没有实现量和质的飞跃,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
4、农民收入来源渠道少,融资难问题突出。××县是一个人口大县,经济小县,财政穷县,农民的收入主要是务工收入和一些小本种植、加工收入,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453元,全县尚没有一个乡镇的农民收入能达到初级小康乡镇2500元的收入标准。另外,××县农民融资的渠道主要是农信社贷款和民间借贷两种形式,在这两种形式中,一是由于借贷成本高、贷款手续复杂以及农民缺少法律认可的有效抵押物,信用贷款难度大;二是由于社会诚信低下、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滞后等因素,民间借贷利息负担沉重,大多数农民只能“望贷兴叹”,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增长。
5、金融支农乏力,信贷投入严重不足。目前××县支农的主力军是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经过多年的发展,虽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政府增税等方面做出了大量贡献,但相对于×ד三农”经济发展而言,还是显得势单力薄。20xx年,信用联社在××县人行支农再贷款1亿元的基础上发放了24353万元的支农贷款,这些贷款只满足了小额农户的贷款需求,而未能满足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农业、乡镇企业等“大额农贷”资金需求,对农民增产增收的助推作用不大。
6、农民务工空间小,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不快。20xx年,全县总人口××万人,人均耕地××亩,过多的人口和过少的耕地严重制约了“三农”经济的快速发展,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为解决这一问题,××县虽然加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但由于县内乡镇企业大都处于不景气状态,又加上用工单位的待遇问题,出现了务工人员相对过剩而用工单位却一时招收不到工人被迫停产的“两难”局面;另外,又由于城市下岗人员增多,加上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缺少一技之长,农民进城务工的困难增大,致使农民收入增长又多了一重阻力。去年××县输转劳务人员14.5万人(次),占全县总人口的25.45%,属低劳务输出县。
二、对策建议
1、加大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力度,努力提高劳动力素质。一是增强西部欠发达地区各级政府科技兴农的意识,转换办法观念,扩大农村教育投资规模;二是允许并支持开设民办学校,鼓励民间融资办学,增强农村办学的活力;三是保证农村九年义务制教育,防范学龄儿童失学;四是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与农业生产和乡村工业相适应的初、中、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开设职业技能课程,培养技术型人才;五是继续抓好农科教建设,倡导“绿色证书工程”。
2、积极实施公共财政,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使农民走向富裕。一要加强国家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保护体系,特别是要继续稳定、完善和强化“三减免、三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等政策,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二要适应农业生产和市场变化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对种粮农民的支持保护制度,进一步增加对农民的种粮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坚持和完善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抑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三要加强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切实保障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科研投入;四要进一步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和财政困难县的转移支付规模,加大对基层基本财力需求的保障力度,同时加大扶贫开发和财源建设力度,使扶贫资金、支农资金向财政困难县倾斜,向财政困难县财源建设产业倾斜,促制才政困难县转变观念,广辟财源,实现财政自立;五要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把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公共卫生及农村社会保障纳入各级政支出范围,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真正普照农村。
3、进一步深化制度创新,从政策上保证农民增加收入。一是要明确土地的所有权,稳定土地的承包权,搞活土地的使用权,允许土地流转、转让、租赁;二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把农业粗放式的增长方式转变为农业集约式的增长方式;三是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要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农民以土地为股份进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并可以脱离农业,转向其他产业;四是要加强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防汛抗旱和减灾体系建设,农村道路、饮水、沼气、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建设,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等农村公共事业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五要继续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发展畜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进而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4、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大力拓宽融资渠道,为农民增收提供信贷资金支持。一是进一步强化政策性金融职能,扩大其业务外延,将农发行经营网点由县市下伸到乡镇,进一步贴近农村、方便农民,并允许通过发行农业金融债券、建立发展基金等途径扩大农发行资金来源渠道;二是尽快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增加农村金融有效供给。通过立法形式,规定国有商业银行县支行按一定比例投入“三农”资金,要求各类商业银行按一定比例购买农业政策性金融债券、农村信用社债券;三是尽快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将邮政储蓄新增存款中农村的资金,返还给当地农村信用社用于放贷;四是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将农信社职能进一步定位在为“三农”服务上,强化其为农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方面的职能,在贷款利率上给予适当优惠,保证“三农”生产的资金需要和农产品加工销售的所需资金;五是尽快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扩大农业保险试点为降低运转费用,可委托农业政策性银行、商业保险公司开办此项业务;六是除了重视正规金融外,还要从农村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农村民间金融、合作金融等非正规金融的发展,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类资金投向农村建设。
5、大力拓展农民工转移空间,积极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一要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务工农民流动和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将农民工和城市产业工人同等对待;二要建立健全城乡就业公共服务网络,为外出务工农民免费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让农民工尽快找到工作;三要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工资保障金等制度,切实解决务工农民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使农民工劳有所得;四要切实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务工农民的职业安全卫生保护,让农民工享受到《劳动法》保护;五要逐步建立务工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依法将务工农民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探索适合务工农民特点的大病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办法;六要认真解决务工农民的子女上学问题,让农民工子女有学上,有书读,真正把农民工子女纳入国家九年义务教育体制之中,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