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宜宾市动物防疫长效机制的思考

时间:2019-05-13 19:01: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立宜宾市动物防疫长效机制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立宜宾市动物防疫长效机制的思考》。

第一篇:建立宜宾市动物防疫长效机制的思考

建立宜宾市动物防疫长效机制的思考 市畜牧兽医局副局长 张孝初

近年来,动物防疫工作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高致病性禽流感、猪Ⅱ型链球菌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的防控都使我市畜牧业生产、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稳定等重大社会问题面临极大挑战和考验。面对动物防疫工作的严峻形势,探索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此。我们就动物防疫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作了一些探索。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动物防疫责任制不够健全,防疫责任不落实。

国务院明确规定“地方各级政府对防疫工作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的原则是“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但是,这些制度在日常的防疫工作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和执行。尤其在部分乡镇,动物防疫的责任还不够明确,也没有科学的分解。甚至部分乡镇政府的领导到现在还认为动物防疫工作就是乡镇兽医站的职责,政府没有责任,每年的春秋季防疫检查中,总有部分的乡镇没有将上级的有关防疫的任务和要求进行认真部署和落实,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工作完全由兽医人员自己安排,动物防疫工作责任不明确。

(二)兽医体制改革仍需深入,人员素质尚需提高。

据2010年4月份的调查统计,全市乡镇兽医员编制842人,在岗人数810人,乡镇畜牧兽医站实际从事畜牧兽医工作的约600人,其中大专以上的仅414人、中专(高中)毕业278人、初中以下118人,约1/4的人员没有经过系统业务培训,存在着对动物防疫法律法规了解不多,对规范防疫工作认识不足,缺乏兽医基础理论知识和规范操作技能问题。

到目前为止,全市10个区县通过体制改革,都成立了畜牧兽医(农牧)局,下设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各区县动物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目前人员较为缺乏,有的县兽医专业人员全是刚参加工作的新人,个别县甚至没有一个在编人员,许多县已建立起的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由于缺少专业人员而未能有效运转。动物防疫技术支撑体系力量的现状与动物防疫工作的迫切需要和严峻形势极不协调,制约了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

(三)动物防疫经费不足,影响防疫工作有序开展。

防疫物资和经费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市大部分区县在防控经费上都存在缺口,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国际动物疫情形势严峻,防控任务不断增加,目前的经费已不适应各项防控工作的开展。同时,动物防疫应急经费使用审批程序复杂,应急防疫经费落实速度较慢,也极大地影响了防控措施的及时到位。很多时候对出现的新病急需防控,需要临时向政府申报,而这一过程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待经费下拨到位后,都已错过了最佳的防控时间。

(四)动物及其产品流通频繁,疫源堵截难度较大。

我市每年都从市外调入大量仔猪、肉牛、奶牛等畜禽,由于现在交通越来越发达,我市又地处川滇黔结合部交通枢纽,畜禽进入的渠道也越来越多,使堵截外来疫病、扑灭输入性疫情方面难度增大,一旦外疫传入造成疫情扩散,将不仅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会给我市的防控工作带来隐患。

(五)动物防疫监管和技术指导力度不够,养殖场户防疫意识淡薄。长期以来,我市畜牧业千家万户、房前屋后小规模分散饲养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人畜混居、猪禽混养,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不仅阻碍养殖水平的提高,影响农村卫生,而且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要求,极易造成疫病从低级动物到人类的传播。这种遍地开花的养殖模式本身就很难监管。另外,一方面,市、区县对防疫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由于人员力量不充足、手段和方法单一缺乏等原因很难形成有效的监管局面,导致各地免疫死角大量存在、检疫工作不够规范、私屠乱宰现象等情况;另一方面养殖场户防疫意识薄弱,侥幸心理严重,不主动采取配合免疫、报检等防控措施,也严重影响了全市防疫水平的提高。

二、今后工作的应对策略

当前,重大动物疫情形势越发严峻、社会和民生越发关注、交通和信息越发高速化和透明化,防控工作的现实条件远不能适应当前及将来防控任务的要求。推进动物防疫工作从“运动式”向“长效监管式”转化,进一步转变观念,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创新措施,切实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长效监管机制,是确保动物防疫工作有序、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

为切实推进我市动物防疫工作从“运动式”向“长效监管式”转变,结合我市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近年来我市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建设方面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建立健全市、县两级动物防疫责任追究制度。

近年来,我市畜牧兽医部门努力当好参谋,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视,把动物防疫工作纳入政府的考核内容。各级政府主要领导是动物防疫工作第一责任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防疫管理和责任追究机制基本建立。今年年初,我局与各区县主管局签订了动物防疫及畜产品安全责任书。区县政府都将重点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任务纳入政府对乡镇的目标考核,县主管局与乡镇畜牧兽医站签订防疫工作目标责任书,乡镇畜牧兽医站同包村(社区)动物防疫员签订年度防疫工作目标责任书,形成了双向目标考核制度,有力促进了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

(二)建设重大动物疫病预警预报应急体系。

按照动物防疫工作“预防为主”的方针,在疫情发生前科学的进行预警预报,我市近年来非常重视建设好市、区县和乡镇的重大动物疫病预警预报监测体系,把该项工作作为防控长效机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各区县都实行了村级疫情观察员和定点、定人、包片负责的疫情监测制度,全市共已配备村级防疫员2827名,基本解决了村级防疫员补助问题,加大了对村级防疫员培训的力度,动物疫情报告网络进一步健全。二是分发挥市、区县两级级动物疫病实验室作用,每年下达动物监测采样任务,切实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在对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全面监测的基础上,加强了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的疫情监测工作。在做好动物疫情常规监测和应急监测的基础上,加大了生猪养殖密集区、屠宰场、交易市场和种猪场定点定时疫情监测工作力度,扩大监测范圃,增加监测数量和频次,提高疫情预警预报能力,为指导大面积免疫和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三是严格执行疫情举报核查制度和疫情快报制度,坚持24小时疫情应急值守,本着“早发现、早确诊、早处置”的原则,严格处置动物疫情。严格疫情报告程序,确保疫情报告的准确性和严肃性,严禁谎报、瞒报、漏报。四是各地加强了对免疫效果的监测,对免疫抗体不合格的生猪做到及时补免,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构筑有效免疫屏障。五是进一步强化各项应急准备工作,成立了由局领导任队长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备队,加强对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的领导,为妥善处置动物疫情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证;完善应急预案,按照市政府《宜宾市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要求,制定下发了《宜宾市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应急预案》等6个动物重大疫病防治应急预案;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市、区县都建立了重大动物疫病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了一批疫苗、消毒药、器械及防护物资。

(三)加快动物防疫基层设施建设步伐。

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是动物防疫长效机制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市共实施了三类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总投资3344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982.5万元、地方配套461.5万元,分别改造县级动物防疫站7个、县级检疫监督站7个、改建及新增乡镇畜牧兽医站168个。所实施的建设项目涉及10个区县及乡镇。目前,全市市、区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都建立起动物疫病监测诊断实验室,新建和改建过的乡镇畜牧兽医站,基本上有办公用房、防疫物资保管用房及冷藏设施、简易实验室。对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建设动物防疫标准化示范村。

为稳定村级防疫队伍,高县已在全县开展建立39个动物防疫标准化示范村试点工作,筠连等县也开展了这方面的试点工作。试图通过先实验,再推广,以点带面的形式建立起动物防疫与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保障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其总体目标是让全体村民树立大防疫理念,切实改善养殖环境,建立村级兽医卫生防疫站,实现健康养殖。使畜禽死亡率分别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以下,杜绝了疫病流行,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五)全面加强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基层畜牧兽医站人员的培训。今年,针对基层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后,为全面提高基层畜牧兽医人员业务素质,切实增强畜牧兽医公共服务能力,有力我市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由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和市畜牧兽医局联合举办了全市乡镇畜牧兽医站站长培训会议,这是我市首次举行全市范围乡镇畜牧兽医站站长培训,邀请了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市畜牧兽医局等相关领导、专家授课。全市各乡镇畜牧兽医站站长共260余人参加了培训。二是建立健全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新的管理机制。各区县都制定了乡镇畜牧兽医站机构改革后人员竞争上岗实施方案,建立了包片服务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目标考核责任制等各项管理制度。三是加大了对乡镇畜牧兽医人员和村级防疫员的社会评价力度,乡镇站人员的工作业绩、工作作风和服务态度,既要接受主管部门的考核,也要接受当地乡镇政府的考评。同时,要接受服务对象的定期测评。测评的结果与人员的使用、工资、奖金直接挂钩。四是鼓励并选拔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或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在职称评聘上优先考虑,津补贴高于其他岗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二篇:动物防疫法与动物防疫长效机制

泾源县专家服务培训材料——

动物防疫法与动物防疫长效机制

宁夏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武占银

2008年3月

一 新颁布的《动物防疫法》

1997年7月3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并于1998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的实施,对于加强动物防疫工作,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疾病,促进畜牧业发展,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养殖业快速发展,动物疫病的防控难度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国相继发生了高致病性禽流感、亚洲1型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疫情,对养殖业的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肉、蛋、奶等动物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对畜产品的质量安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原《动物防疫法》由于存在动物疫病防控制度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防控动物疫病的要求。为此,需要尽快修订《动物防疫法》。同时,修订《动物防疫法》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依法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重要措施。

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共十章八十四条,与原《动物防疫法》相比,增加了三章二十六条,修改了大部分条款。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在认真总结近年来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实践基础上,重点对免疫、检疫、疫情报告和处理等制度作了修改、补充和完善,新增了疫情风险评估、疫情预警、疫情认定、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官方兽医、执业兽医管理、动物防疫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章 动物疫病的预防)——动物疫病状况风险评估制度

新动物防疫法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增加了动物疫病的风险评估制度。实行动物疫病风险评估是提高动物防疫科学性的重要措施。《国际动物卫生法典》要求各成员国在制定和实施动物卫生措施时,应用动物疫病风险评估,提高动物卫生措施的科学性。近年来在动物产品国际贸易中,进口国不断要求我提供有关风险评估的法律依据,并依法出具动物疫病风险评估报告。为适应我国畜产品国际贸易的新要求,在《动物防疫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对动物疫病状况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措施”,这对提高我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各项措施的科学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许多国家将动物疫病风险评估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壁垒措施,用以保护本国的畜禽产品市场。近年来在畜禽产品国际贸易中,中国一些畜禽产品的进口国不断要求中国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风险评估法律制度,并出具动物疫病风险评估报告。

——完善强制免疫制度

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明确规定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履行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义务,做好强制免疫工作。

——强化预防监测力量,健全疫情监测和预警预报制度 新《动物防疫法》对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建设和动物疫情预警作出了明确规定,对动物疫病监测提出了具体要求。

县级以上政府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根据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综合设臵的原则建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动物疫病的监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等技术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加强动物疫情监测。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国家动物疫病监测计划。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动物疫病监测计划。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对动物疫病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及时发出动物疫情预警。

——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 ——建立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制度 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借鉴国外经验,明确提出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区域化管理,逐步建立无规定动物疫病区。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是指具有天然屏障或者采取人工措施,在一定期限内没有发生规定的一种或几种动物疫病,并经国家评估合格的特定区域。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有利于在我国分区域、有计划地根除主要的动物疫病,有利于促进动物产品国际贸易,有利于我国畜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目前,已建成的5片6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的动物产品出口已占全国动物产品出口的一半以上,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对消灭重要动物传染病,促进畜产品出口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章 动物疫情的报告、通报和公布)——动物疫情管理制度

我国已建立起公开透明的动物疫情公布制度。建立和完善动物疫情的报告、认定制度,是发现和迅速控制动物疫病的前提。同时,规范动物疫情的公布制度,对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明确疫情报告主体。规定从事动物饲养、屠宰、诊疗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发现动物染疫、疑似染疫的,要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者兽医技术机构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瞒报、谎报、迟报,也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明确疫情认定程序。规定动物疫情由县级以上兽医主管部门认定,其中重大动物疫情要经过省级以上兽医主管部门认定,必要时由农业部认定。

规范疫情公布制度。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负责向社会及时公布全国动物疫情,也可以根据需要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公布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疫情。

(第四章 动物疫病的控制和扑灭)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机制(预案,演练)(第五章 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官方兽医及其主要职责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官方兽医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检疫。官方兽医制度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管理制度。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在《国际动物卫生法典》明确规定,官方兽医是指由国家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授权其执行动物卫生及检查监督等官方任务的兽医。我国已恢复在 OIE 的合法权利,有关制度应当与国际接轨,这样才能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对推行官方兽医制度也作出明确要求,在法律中明确其地位,有利于官方兽医制度的推行。官方兽医的主要职责是具体实施现场检疫,负责出具动物、动物产品检疫等证明文件,在检疫证明、检疫标志上签字或者盖章,并对检疫结论负责。

(第六章 动物诊疗)

——执业兽医资质与动物诊疗管理

新动物防疫法专门增加有关动物诊疗的规定,将进一步规范动物诊疗活动。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与执业兽医资格证书

新法规定国家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要当执业兽医不仅要具备相应的学历要求,还得申请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试合格获发职业兽医资格证书。

执业兽医注册与动物诊疗许可证制度

取得执业兽医资格,从事动物诊疗的执业兽医,还应当向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申请注册。设立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机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申请动物诊疗许可证。然后,申请人还需要拿着许可证,到工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注册手续,取得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动物诊疗活动。

动物诊疗机构具备的条件(第七章 监督管理)动物防疫监督。(第八章 保障措施)

——稳定基层防疫队伍,健全动物防疫保障机制

一是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动物防疫工作的需要,向乡镇或区域派驻兽医机构。同时要求县级人民政府、乡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二是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财政投入。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把动物防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计划,将所需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应当储备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所需的防疫物资;对在动物防疫工作中强制扑杀的动物、销毁的动物产品和相关物品、免疫应激死亡的动物,要给予补偿。三是确立损失补偿原则。确立对有关强制免疫和控制、扑杀等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的原则,这被认为是法律修订中充分考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内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因强制免疫应激死亡的比例各不相同,禽流感强制免疫造成家禽死亡的比例较低,口蹄疫免疫应激死亡的比例较高,其中奶牛约0.03%、肉牛约0.014%、羊约0.009%、猪约0.007%。目前各地对因强制免疫应激死亡畜禽的补偿方式有所不同,有的地方没有补偿。新法专门增加了保障措施一章,规定对在动物疫病预防和控制、扑灭过程中强制扑杀的动物、销毁的动物产品和相关物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补偿。同时,因依法实施强制免疫造成动物应激死亡的,也应给予补偿,法律授权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具体补偿标准和办法。

(第九章 法律责任)

一是强化政府主管部门的责任(问责制!)。按照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的要求,增加规定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动物防疫工作中不依法履行职责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细化了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检疫等执法活动中的责任追究规定。二是进一步明确饲养者、经营者的责任。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饲养者、经营者不依法履行动物疫病预防、疫情控制、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义务等行为设定了法律责任,特别是增加了责令改正、采取补救措施、主管部门代作处理等方面的规定,为把动物防疫制度落到实处提供了有效保障。

三是针对违法行为的不同性质和危害大小,区分单位与个人等不同的违法行为人,加大了处罚力度,提高了法律的威慑力。

二 新法规定需要建立和加强的动物疫病防控制度与动物防疫长效机制的建设

1依法防疫的法制建设与法律保障(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相应的管理办法、技术规范、预案)

2法律责任(动物防疫目标管理考核机制,监督考核问责制,联防联控督导检查机制)

3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4强制免疫制度(免疫密度、免疫合格率;加强基础免疫,确保免疫质量;免疫抗体检测)

5疫情监测和预警制度(动物疾控中心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综合设臵的原则,强化预防监测力量;2008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监测方案,2008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6动物疫情管理制度 7动物疫病状况风险评估制度

8建立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制度(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评估管理办法)

9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动物防疫规范、引领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10官方兽医制度

11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动物产品市场准入监管机制,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两病净化)

12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处置机制(防控预案、演练)13执业兽医资质与动物诊疗管理

14动物防疫保障机制(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稳定基层防疫队伍,动物防疫经费保障机制,应急物资储备,免疫应激反应补偿赔付机制)

三 我区动物防疫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建立

1依法防疫的法制建设与法律保障

宁夏回族自治区动物防疫条例(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03.4.10公布,2003.6.1实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牲畜口蹄疫防治办法(自治区政府45号令,公布日期2002.7.1,施行日期2002.9.1)

宁夏回族自治区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自治区政府74号,公布日期2004.12.17,施行日期2005.3.1)宁夏回族自治区动物诊疗管理办法(自治区政府71号令,公布日期2004.12.28 施行日期2005.2.1)

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应急预案 宁政发2003 27号文件 3月17日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应急预案 宁政办发2004 16号文件 2全区动物防疫目标管理考核机制

明确目标责任,强化监督考核。自治区指挥部与各市、县(区)政府签定了《2007动物防疫目标管理责任书》,年初制定完善了目标考核制度和定量考核标准,年中进行了阶段性检查,年终组织考核组进行全面考核验收,并将对政府和业务部门的考核结果向全区通报。动物防疫目标管理责任考核机制的建立,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和业务部门的职责,强化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了动物防疫的领导工作,有效地调动了有关方面的积极性,保证了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有力促进了我区动物防疫长效机制的建立。通过考核,各级指挥部指挥协调职责进一步强化,部门配合机制和防控合力正在形成;由各级财政预算投入的动物防疫经费保障机制正在建立;促进动物防疫工作的效果也更加显著,实现了《责任书》的贯彻落实由务虚为主向务实为主的根本性转变。

高度重视,周密安排,加强督导。2007年1月18日全区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召开扩大会议,传达领导指示和有关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防控工作,印发了2007年全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行动方案、免疫实施方案、监测工作计划方案。9月份在我区部分地区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后,自治区党政领导对疫情防控工作十分关注,分别作出重要批示。自治区指挥部、自治区农牧厅召开紧急会议,安排部署防控工作,主要领导亲自带领动物防疫部门负责人和技术人员深入疫区检查督导防控工作。自治区指挥部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主要猪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对全区的防控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自治区防重办、农牧厅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深入市县指导检查防控工作,市县党委政府和农牧部门等也多次深入基层检查督导,确保防控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

指挥部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形成联防联控机制。各市、县(区)指挥部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农牧部门加强了动物免疫抗体检测和病原学监测,提高预警预报能力和动物免疫质量,开展了动物疫情和免疫标识网络化管理,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行动,积极开展了动物检疫、监督和药监等工作;财政部门积极筹措和安排防疫经费;发改委协调安排乡站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民政部门对受灾农户开展了积极的救助活动;工商部门开展了对市场、动物及其产品交易市场的监管;公安部门配合做好疫点疫区内病畜和同群畜的扑杀及无害化处理工作,维护社会治安;商务部门开展了对畜禽定点屠宰场的管理;卫生部门做好人间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同时加强了宾馆、餐饮行业的卫生监督工作;林业部门设立了野生陆生禽类疫病监测站,有针对性对重点地区进行监测和预警预报;交通部门配合开展公路动物防疫检查等工作。其他部门也尽到了各自的职责。

3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加快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技术支持三类机构,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规范、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自觉维护执法环境。

全区进一步推进了全区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乡站管理得到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运行效果正在显现。按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分别组建了市、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动物卫生监督所;全区按一乡(镇)一站设臵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实行了“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人、财、物收归县局管理;自治区本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改革方案也已提交自治区政府。

4强制免疫制度

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免疫合格率双双达标,免疫效果进一步提高。在2007年秋季全国动物防疫考核中,我区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免疫合格率全部达到了考核要求,位居成绩优秀的“第一集团”。各地采取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常年补免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基础免疫。县乡村动物防疫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切实保障了免疫进度与密度,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取得新成就,重大疫情发生呈明显下降态势。2007年未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全区仅发生牲畜O型口蹄疫疫情2起,疫点2个,疫情起数、疫点数、发病数和扑杀数比2006年分别下降了80%、78%、78%和68%;区内新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波及7个县(市、区),截止2007年10月底,疫区封锁令已全部解除,疫情得到了全面有效的控制。

全区普遍开展了免疫抗体水平的监测工作,提高了免疫质量。2007年监测O型口蹄疫抗体水平16474份样品,免疫合格率分别为牛82.3%、羊78.9%、猪72%;监测亚洲-I型口蹄疫抗体水平5624份样品,免疫合格率分别为牛84%、羊83.4%;分别监测禽流感、猪瘟、新城疫抗体水平15060份、4130份和7764份,免疫合格率分别为98.6%、71%和86%。

5疫情监测和预警制度

与国家动物流行病学检测中心合作,开展流行病学检测调查,有待进一步有效监测和跟踪病原,建立预警机制。

6动物疫情管理制度

近年来强化了对动物疫情的管理,建立了动物疫情信息网络化管理体系。

7动物疫病状况风险评估制度

新生事物,但有一定认识基础,动物防疫也将要有的放矢,讲究科学分析、科学决策,开展防疫战略与策略研究。

8建立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制度 有待进一步探索尝试。9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

签发动物防疫合格证,有待抓典型,促进步,扭转局面。10官方兽医制度

全区两员的培训考核,资质管理,有待深化。

动物检疫监督得到加强,动物生产、流通活动进一步规范。通过核发《动物防疫合格证》,加强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狠抓流通领域监管,严格外调牲畜逐级审批制度,加大查处违反案件力度,进一步规范了动物及其产品的生产、流通秩序,防止了动物疫情的传入和传播。

11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动物及其产品市场准入监管机制正在构建。

动物二维码耳标开始启用,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开始启动。成立了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开通了我区动物生产与防疫信息的GPRS网络数据传输渠道,实现了与全国动物生产与防疫信息中央数据库的网络链接,奠定了全区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的基础。

加大了兽药等动物生产投入品的监测力度,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全面完成了农业部和自治区下达的兽药、饲料质量和兽药残留监测任务,开展了对兽药经营和生产的专项整治活动,加强了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首府银川市在全国36个受检城市中畜产品以100%的合格率排名第一。

12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处置机制

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演练,防控应急处臵能力进一步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处臵机制进一步完善;各市县区进一步修改完善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应急预案》,充实了应急物资储备库,组建了应急处臵预备队,并普遍组织开展了疫情防控演练,检验了预案,完善了应急程序,锻炼了队伍,提高了处臵突发动物疫情的应急能力。

13执业兽医资质与动物诊疗管理 有待全国制度的建立。14动物防疫保障机制

乡站建设显著改善,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步入正规。大多数县市(区)已经完成了农业部投资的2007年新建和改建乡镇站项目,加大配套比例,使乡站建设逐步规范化、标准化,显著改善了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乡镇站在编人员工资由财政全额发放,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明显上升;绝大多数县市区行政村配备了村级防疫员。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保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由各级财政预算投入的动物防疫经费保障机制正在建立,有待科学测算和制度化,有效运转和监督。各市县区均将动物防疫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了动物防疫基金制度,财政实际共投入1144.94万元,其中银川市市级财政投入259.3万元,彭阳县、泾源县和青铜峡市分别投入54.5万元、46.5万元和88.4万元,分别超过规定投入额度的118%、86%和96%,农垦集团所属农场也投入300万元。各县市区解决了村级防疫员的报酬,村级防疫员年薪平均达到1800元,部分达到3600元。大部分县市区对动物免疫反应死亡和流产应激反应以及扑杀奶牛“两病”阳性畜给予了资金补偿,但就全区而言,尚未建立长效补偿政策与机制。

四 存在问题与今后工作方向

一是动物疫情突发风险依然存在,防控形势依然严峻。2007年我国禽流感、口蹄疫疫情呈明显下降趋势,我区重大动物疫情发生数也出现了大幅下降。但是正如农业部春季防疫视频会议上强调指出的那样,我国周边国家动物疫情对我国动物防疫工作构成的压力依然巨大,西藏新发现的小反刍兽疫就是例证;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疫情在我国一些省区仍有发生,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也有发现;全国多数省市区发生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检测表明猪群中蓝耳病感染率非常高,疫情隐患很大;全国动物及其产品流通缺乏有效监管办法和动物检疫屏障。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动物疫情突发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二是动物防疫规范促进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又快又好发展的格局尚未建立。分析总结我区近年来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的状况,就会发现,无论是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还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都与我区畜牧业生产、流通方式有着密切联系,动物防疫始终处于被动应对的状态。随着动物饲养数量和规模的扩大,以及动物及其产品的广泛流通,动物疫情的发生越来越复杂。一些慢性疫病动物如奶牛布鲁氏菌病、结核病、乳房炎,在奶牛饲养密集地区出现蔓延扩散趋势,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畜健康和消费安全,甚至影响到奶产业生存的根基。

三是免疫反应所致动物死亡或流产补偿机制,奶牛“两病”阳性畜扑杀补偿机制尚未建立。各级政府尚未建立动物免疫反应造成的家畜死亡或流产的政策性补偿机制,一些地方因此出现拒防现象,严重影响到动物防疫计划的实施。奶牛“两病”阳性畜扑杀补偿机制也未建立,使检出的“两病”阳性牛或病牛无法及时处臵,客观上反而造成奶牛“两病”的人为扩散,加速了“两病”的传播。

四是基层动物防疫体系依然薄弱,亟待加强和巩固。一些县市兽医机构基础设施较差,难以承担相应的工作;我区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历史欠账较多,管理改革变动频繁,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举步维艰;基层防疫队伍历经改革,变动较大,队伍整体素质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村级防疫员工资补助偏低,队伍不稳定。

五是动物防疫长效机制建立尚待时日。动物防疫资金投入尚未达到科学化、制度化,“财神围着瘟神转”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臵机制、动物疫情监测预警机制、动物疫情报告与管理机制、动物防疫条件审核机制、动物及其产品市场准入监管机制均有待不断完善;改革后的兽医管理体制的有效运行有待实践;动物疫病状况风险评估机制、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制度有待建立;动物防疫的战略和策略、动物防疫规范和引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模式,有待探索和创新。

2008年工作思路、主要目标任务和措施

(一)总体工作思路

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动兽医工作为主线,以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动物防疫长效机制为核心,进一步强化政府行为,落实动物防疫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快依法治疫进程,更新服务观念,创新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和畜牧业健康发展。

(二)主要目标任务

1、继续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力争全区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不反弹,不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不出现人禽流感病例;稳定控制猪瘟、鸡新城疫、牛羊梭菌病、布鲁氏杆菌病、狂犬病和炭疽等对畜牧业及人体危害大的动物疫病;猪、牛、羊、鸡因病死亡率分别控制在5%、1%、2%、13%以内。

2、进一步提升防、检、监工作。强制免疫病种的免疫密度经常保持在90%以上。全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疫情监测,以乡镇为单位,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抗体水平监测面达到100%;以行政村为单位,产地检疫开展面经常保持在95%以上,产地检疫到位率经常保持在85%以上;定点屠宰检疫率达到100%。

3、加快完成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全面完成自治区、市、县、乡四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兽医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机构和队伍;加紧实施宁夏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设、宁夏兽药饲料监察所兽药检测体系建设和宁夏乡镇兽医站设施建设等项目,同时做好项目的验收和续建项目的争取工作;全面开展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部门下达的兽药、饲料质量抽查和动物产品中兽药及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监测任务,进一步强化兽药生产、经营和使用等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确保动物食品安全。

4、争取全面启动奶牛两病净化工作。积极争取自治区政府出台“关于宁夏奶牛两病净化的若干意见”,以检疫扑杀为手段,以全面净化为目标,按照先行试点,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办法,力争全面启动我区奶牛两病净化工作。

5、稳步推进我区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要进一步提高对该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协调落实建设资金,抓好试点、总结、推广工作,有计划分步骤推行动物疫病可追溯制度。继续将规模养猪场生产防疫信息报送工作作为可追溯体系建设的突破口,抓紧做好,示范推进。

(三)主要措施

1、各级指挥部要充分履行职责,切实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领导工作。要继续将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作为我区动物防疫工作的重点,实施强制免疫,早计划、早筹措、早安排,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各级指挥部要真正发挥“指挥、统帅”作用,协调相关部门形成防控合力,继续扎扎实实做好防控工作,绝不能满足于一时的成绩,绝不能心存侥幸出现丝毫的松懈、麻痹;要根据农业部和自治区政府的安排部署,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动物疫病;要积极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促进防控工作上新台阶。

2、认真做好动物防疫目标管理考核。修订完善动物防疫目标管理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健全动物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要加大考核力度,对各市县《宁夏回族自治区动物防疫目标管理责任书》完成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客观公平的考核,通报考核结果,促进动物防疫目标管理工作的贯彻落实。

3、建立动物疫病状况风险评估机制,健全疫情监测和预警机制。要按照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要求,建立我区动物疫病状况分析评估机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措施。各县市区要建立健全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完善村级防疫员和疫情报告观察员制度,加强动物疫情监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等情况进行监测。自治区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将根据对辖区动物疫病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及时发出动物疫情预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接到动物疫情预警后,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4、进一步严格动物疫情报告、认定与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动物疫情的报告、认定制度,是发现和迅速控制动物疫病的前提。要明确疫情报告主体,明确疫情认定程序,规范疫情公布制度,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要逐步建立瞒报、谎报、迟报、阻碍他人报告疫情的责任追究制。各地要时刻保持疫情报告网络的通畅,坚持疫情举报核查制度,及时汇集疫情信息,为防控决策提供依据。

5、以严格动物防疫条件审核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动物防疫条件审核是规范养殖生产、经营、加工、流通场所的前提条件,是规范引领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要依照国家法律有关规定,严格发证要求,坚决取缔一些不符合防疫条件的生产、经营、屠宰、加工、交易场所,消除疫情隐患。要重点做好畜禽交易市场、屠宰场、流通、规模养殖场等关键环节的动物卫生监督,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防止动物疫情的发生与传播。

6、积极推进奶牛“两病”检测防治工作。要尽快制定“宁夏奶牛两病防治规划”及其实施方案,出台奶牛“两病”防治管理办法及相关政策,规范奶业生产、加工、销售行为,为全面启动奶牛“两病”净化工作做好准备;进一步加强奶牛“两病”检疫监测,摸清底数,掌握动态;加快建立奶牛“两病”防控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奶牛“两病”扑杀补助机制,对检出的病牛要及时进行扑杀。

7、宣传贯彻《动物防疫法》。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将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动物防疫法》是我国动物防疫工作的根本大法,要广泛宣传,深入贯彻;并依据《动物防疫法》对我区已出台的《宁夏动物防疫条列》等地方法规、政府规章、部门规范性文件进行修订,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制定相关的地方法规、政府规章、部门规范性文件,不断完善兽医法律法规,建立我区动物防疫的法律保障机制。

8、加强和巩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基层防疫体系是动物防疫的第一线,各级政府务必要高度重视基层防疫体系的加强和巩固。要继续申报县、乡兽医机构建设项目,下决心加强我区县、乡兽医机构建设;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和管理,落实提高村级防疫员经费补助。

9、加强兽医队伍建设。举办“第二届全区兽医大比武”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广泛进行全区兽医技术大练兵,通过层层比武,人人参与,逐级选拔,比学赶帮,激发各级兽医人员学技术、用技术、比技术的热情,形成学技术、用技术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兽医队伍技术素质。

10、继续积极探索创新动物防疫长效机制建设。要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要求,创建动物疫病状况风险评估机制,探索我区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可能性,逐步实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要积极实践改革后的兽医管理体制的有效运作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动物防疫经费保障机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臵机制、动物疫情监测预警机制、动物疫情报告与管理机制、免疫应激反应补偿赔付机制、动物防疫条件审核机制、动物及其产品市场准入监管机制;要吸取我区禽流感、高致病性蓝耳病的教训,重视养殖场、养殖园区防疫制度建设;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组织研究我区动物防疫的战略和策略,充分发挥动物防疫规范、引领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把握畜牧业“又快、又好”的方向,树立“以防疫保安全,以监管保质量,以规范促发展”的发展理念,形成“以质量求生存,以数量求发展,以规模求效益”的发展思路,实现我区养殖业由数量扩张性向质量效益性的转变,奠定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加快提升我区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步伐。

第三篇:动物防疫

鲁纳乡四措施做好冬季动物防疫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鲁纳乡始终保持高度警惕,结合本乡实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确保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

一是加强防疫员的培训。由于冬季防疫与其它季节的防疫有一定的区别,畜牧兽医站对乡内的防疫员进行了专门的培训,针对冬季多发的病情,采取强化培训,要求每个防疫员都能达到专业化的防疫水平。二是入户指导。冬季的到来,气温逐渐降低,很多农户的动物圈舍都不能达到防寒要求,至使很多动物在冬季容易感病,针对这一情况,由畜牧工作员和防疫员组成了30人的冬季动物防疫小分队,分别下到11个村,深入到每家每户指导养殖户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整治。三是强化疫情监测,提高预警预报能力。组织技术人员进村入户、进场入舍开展疫情普查和免疫效果跟踪调查与抗体监测。同时及时更新、补充应急储备物资,严格应急值班管理,坚持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疫情测报信息上传下达畅通无阻。四是加强督促检查。由乡政府成立动物冬防督查组,采取明察暗访,全面检查各村和规模养殖场冬防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对落实不到位的及时督促完成,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理。据统计,全乡共免疫注射牛9832头,猪3.1万头,羊1.5万只,鸡5.2万,免疫率达到了100%,有效预防了动物疫病的发生。

第四篇:建立转变干部作风长效机制的几点思考

建立转变干部作风长效机制的几点思考

干部作风建设是一个基础性工程,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非毕其功于一役所能奏效。转变干部作风,要摒弃短期效应、弄花架子、搞形式主义,务必在建立长效机制上狠下功夫,并力求取得实效。

一、健全教育机制,打牢思想基础。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因而抓干部作风建设必须首先通过抓好理论学习解决好思想作风和学风问题,解决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的问题,打牢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基础,这样才能抓住根本,坚持经常。一要注重实效。思想教育要紧密结合干部队伍的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立足于解决问题,促进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做到“管用”。二要方法灵活。要采取集中学习、外出参观、成果交流、知识竞赛、考试测验等多种灵活的教育形式,进一步增强思想理论教育的吸引力、亲和力、渗透力。三是大胆创新。就是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立足实际,不断研究新情况,把思想教育做到与时俱进,常抓常新。要建立一批警示教育基地和艰苦奋斗教育基地,让广大党员干部更加直观地接受廉政教育和创业教育,在浅移默化中受教育。

二、完善培训机制,提供能力支撑。干部的培养一靠课堂,二靠实践。在日常培训上,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的精神,抓好干部的经常性培训。在实践锻炼培养上,要坚持形式不拘一格,充分利用党校、高校和异地培训基地,多渠道、多途径、多层次地培训干部,注重在实践中教育、锻炼、提高干部。既要有下派到乡镇、村、企业挂职锻炼的,也要有上派跟班学习的。既要有交流、轮岗的,还有到发达地区取经学习的。通过多渠道、多岗位的锻炼培养,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

三、创新干部管理机制,构筑总体平台。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是推进干部作风转变的总开关。一是要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在干部选任上,要始终坚持凭德才坐位子,以实绩论英雄的原则不动摇,坚决不能让老实人吃亏,让干实事的人吃亏。同时,要加大了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力度。对考察问题较多或群众

反响不好的干部要实行就地免职或降职调离,真正实现干部选任的优胜劣汰。二是要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全面推行考察预告、差额考察制、任前公示制和试用期制,对新提拔的领导干部全面进行一年的试用期,把好干部的“入口关”。要进一步加大公选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宽公选面,使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通过公选脱颖而出,从而扩大公选影响力。三是要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管理,加大对干部的激励、约束力度。纪检、组织等部门要联合组成检查组,开展经常性检查,不打招呼,明查暗访,直接深入到基层单位和工作现场,对工作落实情况、干部的作风、群众反映的问题,直接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处理。

四、健全监督机制,强化制度保障。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是干部保持良好作风的重要保证。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拓宽监督渠道,发挥好多层面的监督作用。一要强化经济责任审计。要坚持对拟提拔和离任的干部尤其是主要负责人进行专项审计,做到“凡离必审”,防止了干部“带病提拔”和“带病离岗”。二要增强班子内部的监督意识。要教育“一把手”增强“主角”意识,敢抓敢管;教育班子成员增强责任意识,搞好互相监督。通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谈心活动、个别交换意见等形式,把监督工作落到实处。三要提升群众监督的地位。要广辟渠道,广开言路,通过政务反馈网络和设置公开投诉电话、举报箱等途径了解和掌握更多、更真实的信息。要建立干部监督联席单位之间经常性的信息通报联系制度,对拟提拔重用的干部都要由监督联席单位签署能否提拔重用结论。每年坚持定期召开干部作风建设和廉政评议专题会议,广泛征求意见。要完善群众来信来访制度,抓好对群众反映问题、所提意见和建议的处理和落实,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四要注重严肃组织纪律。特别是要严肃上下班纪律,着力纠正乡镇干部“读走学”、机关干部上自由班的行为,从严整治党员干部打牌赌博等问题;注重教育广大干部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狠刹违规办酒席、公款高消费等不正之风。

五、充分运用法律机制,建立法律防线。要着力推进依法行政,始终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培训班和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分期分批到党校集中轮训,学习法律知识。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任前考法制和每年学法情况考核验收制,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的水平。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对每位干部应学习的书目和应熟练掌的法律法规作出硬性规定。要结合政务公开,规范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使其做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既防止和避免行政权力被滥用,又强化管理手段,提高行政效率,维护好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六、建立引导激励机制,营造良好氛围。就激励而言,建立有效的制度,适度的完善制度,严格的运用制度,是产生激励的有效方法。一是岗位竞争制度。即在选人用人的具体操作中,完善竞争有关规则,大力推行竞争上岗,使有条件的干部都能参与竞争,让做出成绩的人得到组织上的重用。二是人才选拔制度。要建立一整套不拘一格、德才优先和能上能下的运作机制。即对工作有实绩、有特长的人才,要适时重用和褒奖,不拘一格;对那些业绩平平、单位工作始终上不去的干部,要适时调整。三是科学的评价体系。看一个干部的作风和政绩,关键要看群众的认可度。要以“群众满意与否、答应与否、高兴与否”作为衡量广大党员干部工作的首要标准。“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要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促使干部切实转变作风,努力做到深入基层,为民多办实事、好事。(中共衡南

“八承诺”即:党的政策经常讲,农民增收记心上;红白喜事及时去,邻里矛盾快到场;娃娃失学上门劝,平安创建不能忘;民生工程户户到,群众困难我来帮。“十上门”即:干部上门宣讲政策法规、上门指导致富门路、上门兑现惠民政策、上门代办证照审批、上门叮嘱安全生产、上门调解矛盾纠纷,上门劝返辍学学生,上门协理红白喜事、上门解答疑难问题、上门消除干部隔阂。

第五篇:关于建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

关于建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

关于建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已经开展一年多了,并取得了初步成果。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干部长期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这也是我们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是我们今后的一项长期任务。在此,我就如何实现干部长期受教育,农

民长期得实惠目标,建立一套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问题做一些探讨。

一、坚持以人为本,建立“有人办事,有能人办事”的人才保证机制

在新形势下,做好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必须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特别是镇(乡)、村干部队伍。只有抓住了这支队伍,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工作才有保证。

1、改革选人用人办法,在选好配强镇(乡)、村干部上下功夫。目前,在使用干部的工作中,标准不高、视野不宽、渠道不畅、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比较突出,直接影响了领导班子的优化和作用力的发挥。因此,在选人用人上要不断开阔视野,招宽渠道,创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新机制。要全面实行群众推荐、党员推荐、组织推荐,镇(乡)党委审查,党员大会选举的“三推一审一选”的办法,选拔有能力,有威信、德才兼备的党员任村党支部书记。要切实打破“限定村内选人,固定本村任职”的框子,通过竞聘、招考、下派等形式推进村党支部书记的异村任职、跨村交流,并逐步实行职业化管理。

2、强化实践锻炼,在培养后备干部队伍上下功夫。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加速,农村大部分有文化、有能力的青壮年农民纷纷外出务工或从事个体、私营经济,农村基层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必须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认真看待和研究解决。一要建立质优量足的后备干部库。要着眼于村级班子的长远建设,积极抓好在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工作。要注意把复员退伍军人、回乡知识青年、务工经商能手、乡镇企业管理人员、下岗待业职工中的年富力强,能真正为群众办实事,有本领和技能,有培养前途的优秀人才纳入视野,建好后备人才库。二要给任务、压担子,强化实践锻炼。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落实培养计划和措施,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培养锻炼的力度,促进后备干部的成长,条件成熟的,及时选拔到村级领导岗位。我们在实践中,实施了“后备干部包后进村工程”,就是在镇(乡)40岁以下的党委副书记、副镇(乡)长中确定1名正乡长后备干部,在中层干部中确定1名副乡长后备干部,下派到全县20个最落后的村任支部书记,一包三年,对能带出一个好班子,找到一条好路子,建设一支好队伍,完善一套好机制,彻底转变后进村面貌的,政绩突出的直接提拔到上一级领导岗位任职。现已取得初步成果。

3、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在解决干部工资、福利、养老等生活保障上下功夫。一是提高政治待遇。对抓村级党组织建设和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优秀党支部书记,可以打破干部身份界限,破格提拔其为科技副镇(乡)长、副镇(乡)长等职务。二是提高经济待遇。探索建立在职村干部工资基金制,就是按月持卡到银行领取工资(一部分工资由乡镇进行目标责任考核后发放);探索建立村干部离任补助制度,就是积极采取措施筹集离任补助基金,离任后再按照在职时缴纳基金年限定期领取生活补助费。

4、强化培训,在提高干部素质上下功夫。面对新形势下“老办法不适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管用”的实际,要积极采取措施,强化对镇(乡)、村干部的培训,解决好基层干部面对新形势“不会干”的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学习、宣传和贯彻“十六大精神”作为培训工作的重点,切实解决好农村基层干部中存在的党性观念不强、工作方式不适应、法制观念淡薄、工作积极性不高、政策水平低、廉洁自律不够的问题。学习培训要利用多种形式、各种阵地分层次进行,做到“三个结合”,即集中培训与个人分散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相结合、讨论交流与考试考核相结合。

二、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发挥党员的作用,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发挥党员的作用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一个难点。在实践中,我们也探索出许多好的发挥党员作用的有效形式,如党员联系户、党群共同致富小组、党群共富责任区、党群共富农场,以及在无职党员中实行设岗定责等,都不同程度的发挥了载体作用,但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村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党员的个体行为增多,参加活动的党员有逐年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还是在对党员的管理上存在问题,没有调动起党员带领群众致富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使命意识。所以,要想切实发挥党员的作用,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对党员的管理教育是治本之策。过去农村党员管理教育的主要弊端是要求与现实的差距较大,没有根据农村党员的思想、生活、生产等方面的差异提出相应措施,缺乏针对性、操作性和有效性。为切实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在农村党员尝试分类目标管理制。一是科学分类、明确目标。把党员是否任职分为任职党员和无职党员,无职党员中又按经济收入、生产状况,年龄结构、地域分布等情况,分为一般务农党员、富裕党员、贫困党员、外出党员、年迈党员等类型,根据不同类型的党员提出共性目标和个性目标,共性目标体现党员的一

般要求,个性目标体现党员的特殊性,共性和个性都要体现党员的先进性。二是落实责任、强化考评。考评目标主要是个性目标,在党支部与党员商量确定后,由党员与支部签订责任书,每年一签,作为民主评议的依据。凡目标任务完成不好的,不能评为先进;完成较差的列入不合格党员评议,并由支部重点帮助整改。同时,每季度由支部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抽查,督促党员履行职责,不断进取。

三、积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建立“有钱办事,办好事”的保障机制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证。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立足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选准突破口和增长点。在工作中,要坚持“六抓并举”。一要抓调整,积极引导农民发展高产高税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产业结构调整始终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个重点,只有农民的产业调整对头,有了市场保证,收入增加了,集体经济才有发展的基础。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一定要带领和引导群众增强市场观念,合理调整种养结构,积极推广新技术,开辟多种增收渠道,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二要抓民营,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三要抓开发,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充分利用“四荒地”、渔溏、场房等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四要抓清欠,加大工作力度,清债权债务,盘活现有集体资产,使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五要抓土地,规范土地承包合同,对承包地、机动地要切实管好用好。六要抓服务。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市场农业离不开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组织、引导和推动,各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要通过建市场、跑路子,为群众调整提供适当有偿服务,充分发挥好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在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发展生产、发家致富的同时,积极支持和参与壮大集体经济,切实解决村集体收入减少特别是集体经济空壳村问题。

四、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建立“有章理事、理好事”的制度机制

大力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农村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必然要求。近几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制度建立不少,但大多是挂在墙上、说在嘴上、放在桌上,流于形式的较多。为了切实使制度落到实处,起到应有的约束、规范作用,在工作中,要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增加制度之间的有机联系。一是要建立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要按“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将重大村务决定规定为党内酝酿形成决议,村委会讨论、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决定。既体现村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和村委会的“四有”作用,也改变了各强调自己作用的状况,有利于理顺村“两委”关系。二是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村务公开要形成全方位公开,规范化运作,立体式监督的“三位一体”工作格局,真正做到公开内容全面、公开时间及时,公开程序规范,公开形式灵活,监督有力。三是完善村规民约,依法推进村民自治。要按照宪法、法律和党的政策,在坚持合法性、群众性、实效性原则的基础上,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立村规民约,共同遵守,共同监督,真正把村民自治制度落到实处。四是健全民主监督制度。要全面推行村民听评会制度,每个村每半年要举行一次村民听证会,对重大村务活动和村干部工作进行评议。

五、强化竞争激励措施,建立“有人抓、有人常抓”的领导机制

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重在领导、重在落实。当前,一些基层党组织在抓工作上存在这样一些问题:有的热在上面、冷在下面,用文件落实文件,用会议落实会议;有的热在点上,冷在面上;有的热在一时,冷在平时,不经常抓,不持久抓。究其原因,关键是认识上的问题,个别基层党委及其主要领导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认识不够,认为抓经济是“硬指标”,抓党建是“软任务”,抓与不抓关系不大,抓好抓坏一个样,直接阻碍了党的组织优势的充分发挥。必须强化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的管党意识,树立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出问题是渎职的观念,从根本上解决“抓落实不够的问题”。一是要落实责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严格实行“一把手”管党责任制,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关键作用;严格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分级落实的办法,形成上下联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局面。二是明确目标。要按照“细化、量化、硬化、科学化”的要求合理确定基层党务工作目标,并把县(市)、镇(乡)、村三级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把党建目标和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长远目标和近期同标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联”、“创”、“实”有机结合的网络体系,构筑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联动体系。积极推行目标管理,县(市)委要与乡镇党委、乡镇党委要与村党支部层层签订“责任状”,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三是严格考核。按照“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坚持标准、于事简便”,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群众评议、自我评价和组织考核相统一的原则,对所属基层党组织进行定期考核,加强督导,指导和监督各项工作任务切实落到实处。四是明确奖惩。要根据考核结果,定序排名,兑现奖惩。对排名列前的要进行表彰,对主要领导要予以提拔重用;对排名最后的给予黄牌警告。努力形成“人人奋勇、个个争先”的工作局面。

下载建立宜宾市动物防疫长效机制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立宜宾市动物防疫长效机制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立转变干部作风长效机制的几点思考

    建立转变干部作风长效机制的几点思考 干部作风建设是一个基础性工程,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非毕其功于一役所能奏效。转变干部作风,要摒弃短期效应、弄花架子、搞形式主义,务必......

    浅谈建立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

    油田政研会2014年政研成果申报 浅谈建立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 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

    建立合理化建议长效机制

    畜牧公司建立合理化建议长效机制 为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增强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主人翁意识,推进公司健康和谐发展,更好的实现畜牧公司年度目标任务......

    建立长效机制加强队伍建设

    建立长效机制加强队伍建设 [找文章到☆大☆秘☆书☆网()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长效机制,是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是确保党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积......

    建立长效机制汇报材料(定稿)

    张果屯乡建立健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工作 汇 报 材 料张果屯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是连续19年被市委命名的“五好乡镇党委”,全乡辖30个行政村,49500亩耕地,37500口人,39个基层党支......

    关于建立维护稳定长效机制的调查思考

    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建立维护社会稳定......

    关于建立阿克苏市维护稳定长效机制的思考

    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建立维护社会......

    建立老干部工作长效机制实践与思考

    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做好老干部工作,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政治上关心好老干部,在生活上照顾好老干部是党和政府赋予老干部工作部门的重要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