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青龙小学寄宿制办学的调研
关于青龙小学寄宿制办学的调研报告
韦磊
青龙小学校地处南川区东部边陲,东与武隆接壤,东南和贵州毗邻,位居海拔1110多米归望山顶。学校周边生源不多,近则4、5公里,多则10多公里,服务生源具散、远、少三大特点。
随着校点布局的调整和中铝进入,水江城镇化进程步伐日益加快,青龙小学辖区人口和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转移,大批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外流,教学点均成了“麻雀学校”,难以开展规模化教育,制约了学校先进教学设备和优秀教师的配置,制约了国家规定课程的正常开设。外加父母双方都在外打工的比重逐年增大,越来越多的儿童“留守”,并处于亲情缺失、隔代教育的现实状况之中。
实施寄宿制办学,成为青龙小学解决上学远、上学难、留守儿童、资源整合等教育问题的必然选择。现就青龙小学从2007年实施寄宿制集中办学以来的情况进行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具体的做法
⒈创建平安与寄宿制学校建设相结合。
创建平安校园,是寄宿制学校建设的重中之重。为抓好安全工作,青龙小学不断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一岗双责”,实现安全责任具体化;实施了“一五三零”安全教育模式,保证安全教育经常化;适时(开学、每月、放假三种时段)安全排查,实现隐患整改及时化;加强校园安保工作,提升校园暴力防控的有效度;认真落实晨(午)检和定期消毒,有效进行疫情防控;实施“五常法”管理,抓好食品卫生安全;更换旧线路、管好用电器、增添消防器材,抓好消防安全。通过对安全工作措施的不断完善,构筑起了安全保障。
⒉增强体质与寄宿制学校建设相结合。
在寄宿制办学过程中,青龙小学牢固树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始终将把体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学校在开齐开足体育课的同时,坚持实施了“800米晨跑+40分钟快乐大课间+体育社团”的体育活动模式,确保每位学生每天煅炼一小时,学生体能指标不断提升。
⒊队伍建设与寄宿制学校建设相结合
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以来,青龙小学始终坚持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寄宿制小学教师队伍作为师资建设的目标。一方面,学校开展以“爱与责任”为重点师德建设实践活动,落实周末返校、走进学生、送生上车、送水上楼等具体措施,树立“保教结合”的意识,让每位教师都能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担负起对孩子的教养责任;另一方面是培养一支合格的教辅人员队伍,特别是注意对生活老师和炊事员等后勤服务人员的素质要求,牢固树立“服务育人”的宗旨,担负起照顾孩子起居饮食的责任。
⒋五自教育与寄宿制学校建设相结合
寄宿制小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这是校长必须思考的问题。青龙小学在寄宿制办学实践中,以培养 “五自”(做人自强、学习自觉、行为自律、管理自主、生活自理)人作为育人目标,构建了“红 色经典,育自强之人;自主学习,育自觉之人;当家作主,育自主之人;行为规范,育自律之人;寄宿生活,育自理之人”的育人体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学校的办学特色在“五自” 教育中逐步显现。
⒌亲情教育与寄宿制学校建设相结合
在学校寄宿的学生中,有的是留守儿童、有的是单亲子女、有的学生年龄小、有的在家是“小皇帝”,这些孩子离开亲人来到学校,在情感、心理诸多方面存在问题,往往表现冷漠,缺乏安全感。为弥补其亲情方面的缺失,青龙小学建立了“学生影院”,让学生可以看新闻、看动画片、看优秀影片;添置了篮球、乒乓球、五子棋、军棋、象棋等体育器材,丰富了学生寄宿生活,充实了学生心灵,驱走学生心中的孤单与寂寞;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开展了心理咨询服务,解除学生心理障碍;建立了班级图书柜,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设立了亲情电话,学生每周与家长通话一次,为学生与家长搭建相互沟通的平台。
二、取得的成效 ⒈教育环境明显改善
青龙小学实施寄宿制集中办学后,把教育、扶贫、捐赠、自筹资金集中使用,不断改善师生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一是重视硬件设施建设和设施设备的添制,新建校舍500多平米,开通了宽带网络,实现了“班班通”工程,硬化、绿化了校园,更换了教师办公桌椅和学生课桌椅,建设好了六大功能室。二是重视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 秉承“自我成长,完善人生”的办学理念,在把“自已的事做好”的校训警示下,形成了“共兴共荣、不甘人后”的校风,提升师生的精气神,以精神文化凝聚人;完善了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并积极探索并实施师生发展性评价,通过刚柔相济的制度管理到“严而不厉”的效果,充分发挥管理的激励功能,以制度文化激励人;完善了特色班级文化、走廊文化、办公室文化、食堂文化等。
⒉素质教育全面推进
寄宿制集中办学后,青龙小学牢固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素质教育全面推进。一是根据教学的需要,择优聘用教师,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课程管理从只重语数学科向上好全体学科发展;二是利用任课教师相对集中的优势,扎实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努力推进课堂改革,探索实践了“三段六步”自主课堂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课堂不断向高效方向迈进;三是利用住校生在校时间长,课外时间充裕的有利条件,将“2+2”项目与“红领巾”社团结合起来,组建了书法、乒乓球、篮球、乐器、课外阅读等十多个 “红领巾社团”,更是为孩子们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四是利用学校封闭式管理,学生吃住在校的优势,让孩子在集体生活受到集体主义熏陶,养成了爱集体、爱劳动等好习惯,增长了团结协作,互助谦让等与人相处、交往知识,学会了自已叠被、自已洗衣、自已刷牙等生活技能,把养成教育和自主自理能力培养落实到实处,学生独立生活能力明显增强。
⒊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寄宿制集中办学后,语数外学科在水江片区名列前茅。音体美等学科特色鲜明。在近年各级举办的三独书画大赛、科技创新大赛、学生征文演讲大赛、三小制作大赛中,学生作品频频获奖。男女子小篮球队、乒乓球队多次在南川区级和水江片区级比赛中打出好成绩。
⒋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
青龙小学以寄宿制学校建设过程中,通过学生住校生活,真正解决了学生路远上学难、儿童“ 留守”等山区教育难题。通过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让农村学生享受城镇学生同等的教育待遇,有效缩减了城乡教育差别,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从根本上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先后获得了重庆市安全文明校园、南川区依法治校示范校、南川区十佳红旗大队、南川区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南川区科技教育先进集体、南川区综合目标考评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社会认可度、美誉度不断提高。
四、不足与困境 ⒈学校管理难度增大
实行寄宿制集中办学,一是由于小学生自理能力差,行为随意性大,给管理增添了难度,一但管理不到位,埋下的安全隐患无法估量。二是由于要负责学生的生活起居,导致一般性事务多。如早上起床后要教会学生叠被子、打扫寝室、刷牙、洗脸等;吃饭时要督促学生把饭吃完,洗碗;就寝时要看护学生睡觉;平时要给寝室消毒、开窗,让寝室通风透气,学校在日常管理中必须强化许多繁琐细致的工作。三是由于学生吃住在学校,教师整天扮演着多种角色。如白天在教室 上课是老师,夜里在校园里巡逻是保安,早晚到学生宿舍是保姆,调查偷窃案件是侦探。从早到晚24小时管理,延长了工作时间,增加了工作内容和难度,导致教师精神负担加重,心理压力加大,教师的心理健康面临严重的考验。
⒉校医成了迫切期待
实施寄宿制集中办学后,青龙小学就具有了“寄宿”的特殊性,几百师生聚集在一起,由于离水江卫生院比较远,有个感冒之类的小病都不能及时医治。有的学生半夜感冒发烧,只好立即通知家长到学校接走学生,第二天才能就医。如若遇上流感等传染性疾病,不能够及时隔离治疗,会传染传染其它学生,造成公共卫生事件。设立学校医务室,配备专业医生和护士,完善基本医疗设备设施,成为学校最迫切的期待。
⒊配套设施有待完善
实施寄宿制集中办学后,由于没有足够的“财力”作保障,学校的相关配套设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如教职工、学生的宿舍还比较紧缺,学生还有三四人挤在一套架子床上,教师两三人住在一间寝室;青龙地处高寒地区,冬天学生还没有取暖设施;运动场跑道凹凸不平。这必将给学校的管理和发展带来严峻的战。
⒋经费不足是“瓶颈”
实行寄宿制集中办学后,学校要支付比非寄宿制学校更多的水电费、校舍维修费、生活设施维修费等等。学校的运行成本成倍增长。但上级划拔的公用经费,寄存宿制学校与非寄宿制学校是一个标准(除统筹外,400元/年/生)。连正常的办公都很难维持,更谈不上其它建设了。经费紧张增加了学校的办学压力,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⒌学生心理辅导有待加强
实行寄宿制集中办学后,由于没有配备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在职的老师也没有经历过系统的心理辅导培训,大部分教师还不具备学生心理辅导的能力。有的老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辅导学生心理,有的教师看不到心理辅导的作用和好处,不愿意主动与学生交流谈心。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发干发现、沟通、疏导。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将是寄宿制办学中必须及早解决的问题。
总之,青龙小学实施寄宿制办学,不失为破解山区教育难题的一条行之有效的举措。但是,寄宿制办学管理方式的不断完善,是一个不断探索,循序渐进的过程,这需要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相信,只要坚持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青龙小学的办学水平将会不断提升。
第二篇:关于农村寄宿制小学办学情况的调研报告1
关于农村寄宿制小学办学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区教育局的安排,我们对我区12所农村寄宿制小学,从学生生活状况、家长负担状况、师资状况(一线代课教师)、教学成绩、学校设施设备、学校基本情况六方面,采取走访教师、学生、家长,问卷调查,实地查看,查阅相关数据等办法,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调研剖析。具体情况如下:
一、目前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目前现状:
2008年以来,我区共创办了12所农村寄宿制小学。现有在校生2422人,其中寄宿生1654人。最远服务半径不超十五公里,有效改善了乡村薄弱教育现状,基本上取消了复式教学,实现了农村教育向城市教育逐步靠拢,在一定意义上使城乡教育得到了均衡发展。比较而言,教学成绩稳中有升;校园文化生活相对丰富多彩;自理、交际能力明显增强;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基本养成;校舍及相关配套设施先进、齐全;师生同吃同住,伙食质标准高,标准高出当地群众的平均生活水平;住宿条件舒适,教师、校长工作积极性高,各校基本上是健康、有序发展。
(二)、存在问题:
1、学校层面
(1)、管理人员编制不足,教师出现断层现象。后勤安全、生活教师和管理人员编制不足,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管理服务水平滞后,图书、仪器管理员、实验教师大部分是兼职工作。教师的年龄特征显现出断层现象,新上岗的年轻教师所占比例较大,这些教师暂时教学经验比较欠缺,教学业务素质有点差距,短时间内还不能真正承担起教学任务。
(2)、图书陈旧,盲目使用多媒体设施设备。学校教师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方面的图书、报刊、杂志资料严重不足,现存图书陈旧,借阅率很低。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和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设施,有的教师一节课不在黑板子上板书一个字,纯属“为用而用”,并非“需用而用”。
(3)、学生就医方面。没有校医、学生医疗室和医疗设施设备。
(4)、以应试教育为主。迫于家长社会对升学率的需求与高分的认可,为了迎合他们的心理需求,所有学校不得不表面上喊素质教育,实际上还是只能以应试教育为主;各校对艺术、体育、安全教育课不重视。
2、学生层面
学生校园生活单调,第二课堂活动次数少和质量不高,大多还是流于形式,极少数学生有厌学情绪,部分学校学生伙食花样少、单调,极少数学生有厌食现象。不过所有学生都能够按自己的食量需要吃饱喝足,个个脸上露出甜蜜、幸福的笑容。
另外因种种原因,有些学校的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小学阶段辍学的学生几乎没有,即使有极个别辍学者也属于自身的特殊原因导致。由于不少被撤并学校的边远山村,没有幼儿园,学生只好直接进入一年级学习,致使学生学习吃力,课程不能如期顺利完成。
(三)、家长层面
根据调查,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能够落实到位,有少数学校在操作上存在方式不当,造成家长的误解。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贫困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上:问题一是政策宣传不到位。大多数家长根本不知道国家的补助办法及标准,只知道自己孩子应该享受,其实国家只给三分之一的寄宿学生每月提供50元的生活补助,主要对象是贫困家庭的学生;问题二是学生享受标准不足。一些学校为了便于操作,除少数特困家庭学生足额享受外,其余寄宿学生平均分配,所以标准降低,实际上全部补助给学生;问题三是家长学生不知道。少数学校,发放时不用学生或家长签字,将生活补助款直接拨付到事务处,用于提高学生伙食标准,造成家长学生一问三不知的现象。
对于学校的管理、学生生活、教师的敬业大多数家长还是比较满意的、认可的。对于每周学生的接送首先成了负担,最担心的还是交通安全。
二、几点建议:
1、均衡调配教师资源。结合学校工作的实际需求,增加、均衡教职工编制,均衡配备教师,取消复式教学,全部实行单班单科教学。加大培训力度,强化教师基本素质的提高,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手段、设施设备,端正教育理念,开全开足课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2、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舒心环境。开发自身资源,充分利用寄宿制小学现有的图书室、阅览室、电视播放室等阵地,因地制宜,创办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午和晚上的时间,组织学生读书、看电视、唱歌,举办演讲、跳绳、拔河、文艺表演、诗歌朗诵等比赛活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避免学生厌校、厌学现象发生。
3、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定期召开家长大会,吸收家长意见和建议,大力宣传国家政策法规。逐步更换、添置教学设施,改善办学条件。结合实际,逐步提高学生伙食标准。
第三篇:寄宿制办学情况报告
寄宿制办学情况报告
一、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名称:XX中学
学校占地面积:XXXX平方米
学校建筑面积:XXXX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XXXX平方米,生活用房XXXX平方米。
三室建设:因缺乏设备设施及相应器材所以无法使用。
远程使用:基本能够正常使用。
在校生数:420人。
其中外地生10人。
食宿条件:达到标准,能够满足学生使用,条件较好。
住宿生数:305人,其中在校内吃住人数:270人,在校外吃住人数:35人。
走读生数:115人,其中骑自行车人数:106人,1公里以内人数:80人,1-2.5公里人数:35人,2.5公里以上:0人。
其中乘接送车人数:9人,其中每人每天费用大约6元。
教师人数:58人,专任教师:57人,教师和学生比例是7.2:1。
教师优化组合情况:年龄结构不合理,有些学科缺少教师。
留守学生情况:人数:33人,其中单亲:20人,双亲:13人。
存在问题:家庭条件较差,平时疏于管理,学生心理存在相应问题,学习习惯行为表现较差,难于管理。
管理和教育采取了哪些措施:
1、集中采集信息。
2、班主任帮扶。
3、定期家访。
4、实施困难补助。
5、及时心理辅导。
二、寄宿制办学情况
(一)寄宿制实施效果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农村寄宿制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边远地区的一种办学方式,我校自05年以来就有一少部分离校较远的学生住校,但终因学校条件太差,管理跟不上,导致学生陆续离校到校外寄读,最多时达到尽400人,这部分学生在校外寄宿往往失于管理,安全隐患极大,同时给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为此造成辍学生增多,XX年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我校投资建成一座标准的宿舍楼,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的吃住问题,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现有280人住校,校外还有近40人,基本上解决了以上问题,学校现在实现了办封闭式的寄宿制办学模式,在学校精心努力下,效果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
.从根本上解决了上学困难问题,有效降低了因上学困难而辍学的人数。
2.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通过寄宿管理,尤其是加强了学生的学习管理,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对学生造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有效解决了本地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我校地处侨乡,单亲家庭、留守儿童较多,通过寄宿管理,保证了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端正了留守儿童学习态度,在一定程序上弥补了部分家庭教育功能。
(二)学校寄宿制面临的问题及困难
.资金匮乏,配套补贴资金难以到位,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通知》与《新义务教育法》规定,为农村寄宿制学校补贴政策提供了制度法律依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项目按比例承担,然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无力支付配套资金,同时“一补”的覆盖范围还比较窄,补助标准还偏低,寄宿制学校资金不明确、不固定,配套资金无保障,迫使经济压力转移到寄宿制学校。严重制约了学校寄宿制的开展,甚至因资金问题至使寄宿制学校面临绝境,不得不从新回到原来状态,就我校而言,因施行寄宿管理,致使学校的支出费用提高到原来的3倍(如电费由原来的1千多元到现在的4千元左右),但上级拨款根本填补不了资金的缺口,从而使寄宿制办学出现举步维艰的现状。
2.寄宿制学校管理政策不完善,在制度层面上,国家给予了寄宿制实施充分支持,但是关于寄宿制实施的主体性管理制度并未完善,比如说寄宿制学业校安全管理缺乏硬性规定,从设备设施、卫生防疫、防火防盗、活动安排、安全教育、安全演练、落实责任等各个方面没有提出明确的有针对性的要求,导致学校管理不规范、不科学,硬件设施投入不到位,软件管理不达标,责任划分不明确,致使寄宿制管理还处在探索过程中,存大较大安全隐患。
3.师资队伍配备不能适应寄宿制管理。
就我校而言,当前师资短缺,教师所承担的责任与压力远超负荷,他们充当着生活教师与任课教师的双面角色,不仅对寄宿生的安全负责,仍要实施正常教学计划,而这些教师在评价和激励机制方面和非寄宿制学校的教师一样,导致教师在工作重压下缺少责任心和耐心,必然带来工作上的漏洞。
4.因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落后,师资缺乏致使有些学科开设不全,如我校音乐课、美术课、劳动实践课、心理健康课等不能按要求开设,致使学校大量的在校时间处于秩序管理层面,无法满足学生深层次发展需要,导致部分寄宿生厌学情绪产生。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设
.加大省级财政补助比例,要对寄宿制学校实施专项配套资金补助。
2.完善寄宿制学校管理措施,就寄宿制学校的硬件设施及安全要求、寄宿学校的人员配备标准、各项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及责任划分等都统一规定,使学校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制定相应的寄宿制学校教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要对参与寄宿管理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劳动报筹规定。
4.把寄宿制学校建设和标准化学校建设有机结合,通过标准化学校建设来尽快提高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以此来满足寄宿制学校的需要,达到寄宿管理的效果。
第四篇:寄宿制办学情况汇报材料
寄宿制办学情况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xx中心小学位于xx县最南端,距县城约60多公里,是距县城最远的一个乡镇。学校原为xx县xx初级中学校址,创办于1989年秋,2008年秋学期xx初级中学撤并到xx县凤山初级中学,xx中心小学在原xx中学校址实行寄宿制办学。校园总面积30亩。
我校下辖8所村小点。全乡小学1—6年级在校生为678人,学前儿童为183人。其中xx中心小学(本部)在校生439人,学前儿童23人,住宿生332人。全乡小学共有在职公办教师106人。
二、主要成效
我校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思想,以“办负责任的学校,培养负责任的学生,做负责任的教师,造就负责任的公民”为办学宗旨,努力将学校办成学生的“家园、乐园、学园”。
1、寄宿制办学,使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改善了各种软硬件设施。
2、寄宿制办学,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寄宿制创办后,村小部分学生到我校就读,农村孩子就和中心校的学生一样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3、寄宿制办学,寄宿生独立生活的自理能力明显增强。
4、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5、学校开展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文体娱乐活动,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近期成绩
在2010年至2011中,学校分别获得市级:优秀少先队大队部;县级:
1、教学质量三等奖;
2、文艺汇演三等奖;
3、少队评估三等奖;
4、财务评估一等奖;
5、工会评估三等奖;
6、五好基层关工组织等奖励。
四、存在问题
1、因为现在我校是在原来的xx中学老校址实行寄宿制办学,学校校舍以及其他设施都很陈旧。寄宿制的硬件投资是令我校头疼的事,也可以说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校的发展。比如:(1)教师宿舍紧缺、陈旧;(2)教室紧缺,工能室不全。
2、学校的娱乐设施极少,学生玩的东西太少了,学校对学生没有吸引力。
3、传统观念与素质教育目标的错位。
教师的传统观念:每天的工作量增加了,一是难以适应,怨言多。
家长的传统观念:将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意味着用钱(伙食费)替孩子买来了时间,孩子交给学校后,很多家长都放手不用管了,总认为学生到校已经是学校的事情了。学生在学校的安全隐患多。
4、寄宿制学校管理经验、水平有待提高。
5、经费紧缺。生源少,公用经费少,村校点数多,需要费用大;寄宿制水电、维修费高,办公、旅差费高等。
五、今后思路
现代教育的中心就是把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以学生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学校要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第五篇:寄宿制小学调研座谈会发言
在寄宿制小学调研座谈会上的发言
**中心学校
一、基本情况
**区下堡坪乡位于我区西北部,北与兴山县接壤,西邻邓村乡,南临乐天溪镇,东与务渡河镇、黄花乡相接,属高寒山区,省级贫困乡之一,交通不便,自然条件较差。全乡2.3万余人口,8个行政村,财政收入主要靠吃补贴,农民收入主要
靠养殖业、茶叶、天麻等。
全乡共有3所学校,其中完小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学生1165名,小学学生676名,其中小学住宿生343人,在岗教职工117名。
二、寄宿制实施情况
下堡坪乡是全区最早实施寄宿制的乡镇,早在**年,赵勉河小学寄宿制的做法就在《宜昌日报》头版做了宣传,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曾专门发文在全市宣传。
学生在校住读,给学校管理带来较大困难,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让学生在校安心,家长在家放心:
一是安排专职男女保育员,负责指导、帮助低年级学生生活。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太小,生活自理能力太差,需要专人呵护。我乡各校均选派责任心强、耐心细致、有爱心的教师教会他们怎样穿衣、每顿的生活怎么安排。夜间,保育员负责巡视,负责定期叫学生起床上厕所。
二是以大带小,填补学校和保育员管理不到之处。低年级学生住宿我校按居住地划分,让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同住,高年级学生可以帮助低年级学生提水、端饭,上学回家负责在路途之中呵护。
三是丰富学生在校课余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我乡寄宿制学校专门针对住宿生配备了活动室、电视机、玩具等,晚饭后睡觉前由保育员组织学生开展游戏、娱乐等活动,让学生不感到孤独、寂寞,使学生体验到家的温暖,避免少数学生离开家长时间长了想念逃学的现象。
我们积极探索寄宿制学校管理方法,尽最大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创新管理办法。近几年,我们主要在课外活动的内容与组织上下功夫,从**年开始,我带领赵勉河完小、下堡坪中心完小先后参加了《山区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课外活动组织形式与内容研究》课题研究,并于**年被区政府评为科技进步三等奖,现应用良好。
三、期盼与建议
对于我们这些高寒山区、贫困地区的学校、学生来说,有一些期盼和愿望,供领导们决策时参考:
1、切实加强贫困地区、薄弱地区扶持力度。在项目建设、资金投入上优先考虑,重点倾斜。由于我们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多方原因,同一件事情达到同样的效果,我们所付出的努力、所花的成本比别的地方更多、更高,用同一标准、同一把尺子来衡量,对学校、对孩子不公平。
2、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关心、管理。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难度很大,单靠爷爷奶奶、学校老师远远不够,应该建立更好的机制,出台更好的政策,号召全社会都来关注、关心。
3、农村地区困难学生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可否像老师、公务员工资一样,做到两年一调整?物价在上涨,农民增收相当难,各级政府应当适当考虑考虑。
4、可否像我们夷陵区教育给教师发放交通补贴一样,给住在边远地方的学生考虑发放交通补助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