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小学实行寄宿制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XX县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据统计,XX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约XX万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XX%,即平均一户农户近一人在外务工、经商或常驻城市,大部分的农村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不到位,加之人口居住比较分散,给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小学教育带来了难题,直接影响到农村未成年人素质的提高,影响到素质教育的进程。面对困惑与挑战,XX镇中心校提出了拆并薄弱村小、组建寄宿制,实施规模办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文江教育迅速崛起的办学思路。于XXXX年XX月,XX镇XX小学率先实施了农村小学寄宿制,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基本上解决了农村双亲或单亲外出务工,学生由祖父母或亲戚看管、甚至无人看管,导致学生厌学、逃学、失学的问题,实现了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农村教育新格局。
一、农村小学建立寄宿制的思考
随着农村学龄儿童逐渐减少留守儿童增多,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学校布局分散、平均办学规模小、小学在校生班额过小、教育资源利用率低、教学质量不高、教师队伍不稳、优秀教师外流、教学质量呈下降的态势等问题日益突出,要解决这些矛盾问题,在农村实施寄宿制学校是边缘山区地方未来农村教育的有益尝试。
(一)农村教师数量与质量的客观现实 农村师资匮乏是不容回避的现实。首先是教师严重缺编,XX镇的村小,除城郊的两三所以外,几乎都是一班一师,其中代课教师XX名,占X %,具有中师学历以上教师XXX,占XX %,其次,师资不稳定,偏远村小由于生活条件、工作条件较差,村小教师待遇也差,造成教师不能安心工作。第三是师资结构不合理,村小均没有图、音、体、外语等必要的专业学科教师,无法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二)农村教育基础设施与管理的客观现实 其一,村小投入不足,设备设施落后,办学条件差。村小点多面宽,无法保证一一投入。薄弱村小的校舍简陋、设备设施不足(XX所村小的学生都没有条件学习计算机),活动场地狭窄,许多必要的活动无法开展。村小生源逐年下降,盲目投入也将造成很大财力浪费。其
二、村小管理相对薄弱。由于村小规模小,不能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缺乏规范管理。同时,村小得到上级直接管理的机会又相对较少,因此,村小的整体管理水平低下。
(三)农村学生流动与留守儿童的客观现实 让农村学生如何能享受城市学生同等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的现实性问题。一方面,农村学生流动问题普遍存在,村小向村完小流动,村完小向中心校流动,中心校向县城重点小学校流动,也给城市教育教学带来难度。另一方面,家庭条件较差、问题学生、留守学生则成为农村教育最大的难题,不仅影响到这些孩子本身的健康成长,也影响到农村人口素质,影响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国策,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关注的社会问题。
二、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具体实践
XX镇中心校通过深入调查,广泛宣传,本着“调整布局、方便入学、改善条件、确保质量、稳步发展”的原则,首先在偏远的滥田小学率先实施寄宿制,把离校太远、年龄偏小、家庭困难的留守学生集中起来进行统一吃、住、学习和管理,经过教师广泛宣传动员、家访、调查核实,本着家长同意,学生自愿的原则,最终有27名学生参加了寄宿制,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名。
(一)提供实施“寄宿制”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基本保障。一是硬件设施方面,经过认真思考、精心测算、反复研究,结合该校实际,多方筹资XX万元,改善必备基础实施。主要是利用原来的两间教师办公室改建男女生宿舍,新建学生食堂和教师办公室,学生浴室,改建厕所;新添电视接收设备,男女生床位各XX张,安通无线接入电话等,确保了在XXXX年秋期开学前全部投入使用。二是软件建设方面。首先是制度建设,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成立了住校生管理小组,各类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责,建立健全了住校生的规章制度:如《住校生行为规范》、《住校生内务管理条例》、《住校生管组职责》、《住校生管理实施细则》、《住校生安全应急预案》等规章制度。学生一住进学校,就进行制度教育,凡事做到有章可循。
(二)筑牢实施“寄宿制”学校的规范管理“四个统一”机制
一是统一作息:全体住校学生统一按照学校规定的作息时间,按时作息,努力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作息时间的好习惯。
二是统一食宿:学校安排专门负责学生食宿的生活教师,监督学生吃饭、睡觉,让学生逐步养成生活有规律,勤俭节约、不挑吃穿的好习惯。
三是统一活动:全体住校学生按时出早操和参加体育锻炼,统一收看《新闻联播》、少儿节目。
四是统一辅导:教师进行统一辅导,学生有问题可及时问老师,老师也对这部分学生的作业情况做到了心中有数。
(三)强化实施“寄宿制”学校的后勤管理体系建设。一是学生生活安全方面:生活上,采取教师采购,工友做饭,合理搭配,按需供应,按实结算,不让学生交一分钱的水电费以及燃料费,平均每周生活费不到XX元,每月生活费不超过XX余元。多数学生家长每月都能按时寄生活费到学校,大部分家庭对于此项支出完全能够承受。安全上,坚持每天学生睡觉前进行寝室检查,夜间至少查铺两次,如果遇到学生生病,值班教师及时送医院,并及时与家长联系。二是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由于留守学生与父母相处的时间不多,缺少情感与心理关怀,亲情缺失,个性孤僻和胆小,甚至表现出偏执、冷漠和自私。为此,学校开通了亲情电话,让学生家长通过电话与自己的孩子说说心里话,使孩子时时刻刻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时也可以向教师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三是值班教师的管理方面。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以全校教职工为成员的学生管理小组,每晚安排男女教师各一名进行值班,做到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按照值班考勤打分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管理。值班考勤内容包括:按时清理学生人数,按时按实填写好相关表册,准时到岗,督促学生参加晨操,查铺工作,登记表现异常的学生情况,以及周五下午清校工作,早晚自习辅导,就餐管理记载等。
三、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基本成效
XX小学在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过程中,全校师生齐抓共管、同甘共苦,爱教并举,大胆实践,取得“五个转变”和“五个满意”的成效。
(一)五个转变。一是思想转变了。因学生整天住在学校,学生的思想动向教师能及时掌控,通过教师耐心细致的教育,变得更懂事,变得不再整日思念外出的父母,学习也更用心,对父母外出务工挣钱的艰辛也更加理解。如:三年级的井小刚同学,住校前由奶奶带养,经常夜不归宿,奶奶也多次找到学校与教师交换意见,但均不见效,自从住校后,该孩子非常遵守学校作息时间,学习也有了很大进步,就连星期天都不愿回家。二是成绩提高了。学生住校后,增加了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融洽,学生学习习惯明显好转,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一期来,住校的XX个学生,有XX个学生成绩明显提高,其中XXX、XXX、XXX、XXX、XXX学生进步特别大,总体来说年级越高进步越明显。三是兴趣广泛了。学生住校后,课外时间安排恰当,每天除坚持“两操一活动”外,课余时间可打篮球、乒乓球、做游戏……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兴趣爱好更加广泛。四是行为转变了。学生住校后,由于学校对住校生实施了比较规范的管理,狠抓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四个统一”作保障,学生行为习惯明显好转。一位住校生家长是这么说的:“自从住校后,孩子回家没以前野了,懂事多了,也比以前听话了”。五是,能力增强了。学生寄宿后,统一过集体生活,住校同学之间有事互相帮助,感情更加融洽,自主管理能力明显增强。
(二)“五个满意” 一是学生满意。寄宿制学生整天和老师在一起,丰富的校园活动和融洽的集体生活,与住校前的孤独闲散,枯燥无味,生活无规律,学习上有困难无人帮助的生活相比,满意率达XX%。二是家长满意。一方面,寄宿制的实行,对留守学生进行 “监护人――学校――外出家长”双向互动管理模式,家长可通过学校的“住校生管理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各方面情况。另一方面,学生的生活有专人管理,学习有老师辅导,外出务工家长可放心出去挣钱,所以学生家长对寄宿制学校管理满意。三是教师满意。留守学生往往在家缺乏管教,学习成绩不稳定,个人习惯差,好不容易在学校形成的一点好习惯,也因家教工作的缺失劳而无功,实施寄宿制后,留守学生思想动态全在教师的掌握中,师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学校成了温暖的大家庭。四是学校满意。实施寄宿制,缓解了农村教育发展与政府投入不足的矛盾,有利于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发挥规模办学效益,将三年级以上学生逐步向中心校、完小相对集中,有利于师资的整合(如:教学质量薄弱教师可作为生活辅导教师,教师的结构也会得到相应改善),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教育管理成本相应降低,教育教学质量将得到保证。五是社会满意。实施寄宿制,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真正实现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载体,是农村教育和经济发展结合的最佳形式,有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让外出务工人员更安心工作,让留守孩子能更健康地成长,让整个社会更和谐发展。
四、加快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努力方向
XX镇XX小学校寄宿制建设揭开了该县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序幕,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效,显现出对学生发展的诸多优势,但针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不利因素,也必须不断加以克服,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为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全面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不利因素。一是学校管理人力不足。由于农村师资配备不足,没有专职管理学生生活人员,导致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不到位,疏忽了对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部分学生在家很少做家务存在着生活自理能力差的现象;二是困难学生寄住难。部分留守学生家庭经济太困难,住校生活费得不到保障,而这类学生离校太远、年龄偏小、每天往返学校需几个小时,造成至今尚未住校。三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配套。由于学生在校时间相对比原来多,与父母或亲人接触太少,缺乏亲情沟通,学校没有专业心理辅导教师和开设心理课程,将会造成留守学生孤癖、古怪、扭曲的个性。
(二)今后工作努力方向 一要完善配套设施。寄宿制学校中,应完善学生寝室和食堂,完善体育锻炼设备设施,购置部分必须的图书,为学生的校园生活提供硬件保障。二要增加教职工编制。适当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职工编制标准,根据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实际需要,增配学校后勤管理人员、学生生活辅导员、医务保健人员和安全保卫人员的编制,确保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三要提高生均公用经费。寄宿制学校建设完成后,学校各方面的运转成本都明显增加,必需确保运转经费正常。四要加大“两免一补”投入。农村留守孩子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仅靠学校一方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生的“两免一补”。例如有的留守贫困学生,家境贫寒,生活困难,无力负担每月的生活费。五要规划科学合理。农村寄宿制学校要建设在跨乡镇中心场镇或人口流向相对集中的地方,建设后能保证办学规模,以降低投入成本和管理成本,从而产生规模效应。
第二篇:农村小学实行寄宿制势在必行
校长论坛
农村小学发展寄宿制势在必行
----给孩子的心安个家
单位:后河镇台上完小
姓名:任金峰
职务:完小校长
谈农村小学发展寄宿制势在必行
----给孩子的心安个家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最终形成了农民工家庭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局面。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由此诞生了。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普遍问题,如何填补教育空缺,解决外出务工父母的后顾之忧已成为社会首要问题。因此,我认为创办农村寄宿制学校迫在眉睫,它也是办好农村小学教育的一条主要途径。
一、建设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必要性
1、建设农村寄宿制小学是顺应农村客观形势变化、满足农民渴望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当前,农村人口形势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一是随着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渴望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更加强烈。因此,农村义务教育进行适应性转变,建设寄宿制小学,通过集中优势资源,为农民子女提供优质教育,符合广大群众的愿望。二是随着外出经商、务工的青壮年农民不断增加,“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农村社会问题。农村学生大多属“留守孩子”并且大多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天然的血缘关系,监护者多数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对于学习方面,由于监护者年龄较大,辅导更是力不从心。再加上父母“关爱缺失”引起严重的“情感饥饿”。20世纪世界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在她的名作《有吸收力的心理》中指出,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她说:“母亲必须喂养子女,当她出门时不应单独将他们留在家中。儿童需要‘营养’与联结母子间的‘爱’,因为她们可解决儿童适应上的困难。”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适应”上的诸多问题,如亲情观念日渐淡薄,人格扭曲和变形;情感上缺少关爱与沟通,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这种重养轻教模式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所以发展农村寄宿制小学,使农村留守学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及时填补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的空白,让青壮年农民安心外出经商务工,将对建设新农村起到积极的作用。三是基础教育点多线长,政府投入有限,小学教育资源不足且分布也不均衡,多数农村小学举步维艰,设备极其缺乏。因此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积极稳妥地发展农村寄宿制小学,使每一份有限的资源都用在教育的刀口上,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进而带动教育的协调发展
2、建设农村寄宿制小学是改变农村素质教育实施难的现状,提高义务教育水平的必然选择。我镇的教育现状:一是校点多规模小。乡
镇人居民居住十分分散,长期以来,为普及义务教育,在村和部分村小组兴办了村小和教学点,形成了村办学的格局。由于学校较多,资金有限,学校建设也是难点。二是教师工作量大。从教学来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农村小学规模小生数少,但班数不少,教师工作量大。部分小学不得不采取“包班教学”方式,一个教师包揽了全班各学科的教学任务,因而,除了能开设语文、数学课程外,其他课程难以开全。部分小学没法完成义务教育规定的各科教学任务,实施素质教育对农村小学无异于一句空话。三是教学手段落后和教学时间不足。由于村级小学投入有限,教育设备严重缺乏,教学仍旧局限于“一支笔、一本书、一个黑板”。加上农村学生居住分散而且路途较远,上课时间得不到保证,新课程改革难以实施,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建设农村寄宿制小学很有必要。
二、农村发展寄宿制小学的优越性
目前,全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已经风风火火地开展起来,我市唐庄镇四合新村完小在建设寄宿制小学方面已取得比较成功的经验。实践证明,农村寄宿制小学的举办,化解了农村教育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推动了城乡教育和谐发展。
1、有充裕的学习时间,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住校学生除吃饭外休息时间都可以直接与老师接触,完全有自由支配的时间用以学习,每天要比走读学生多学习2小时,而且在学校组织的晚自习上,还有老师讲解辅导,通过长期的日积月累,学习成绩提高较快。
2、消除了学校对学生管理上的盲点。住校生完全是在一个半封闭的环境中生活,每天的生活和学习,基本上是在老师的管理范围之内,各种规章制度能够全面贯彻落实,从而完全消除学生不良现象的发生,这也就消除了学校对学生管理的盲点。
3、解决教育投入效益低下的问题。教育投入效益的提高是通过发挥教育资源的整合效应而实现的。一是整合了教育投资。二是整合了学校资源。通过集中办学,既提高了学校的资产总量,又提高了教室、食堂、运动场、仪器设备图书的综合利用率。三是整合了师资。集中办学后,通过优化组合,教师各尽其才,既实现了教师专业化、教学专科化,又解决了音体美及英语等学科师资短缺的矛盾。
4、让农村的孩子与城市的孩子同样享受优质教育。集中办学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搭建了新型平台。学校旺盛的人气、优化的师资、齐备的设施条件、使音体美、英语、信息技术等课程得以开课,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得以全面实施,为提高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条件。同时,学生生活、学习都在学校,有利于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有住校经历的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非常强,情绪、意志等很少因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受到影响。因此,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对于他们的自主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因此创建寄宿制学校,寄宿生由于在学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较好的住宿条件,家长也就特别放心。
5、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政府缺乏教育公平投入的有效机制,重“锦上添花”,轻“雪中送炭”,加上学校布局分散,农村小学之间的办学条件差别十分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加强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让农村学生享受城镇学生同等的教育待遇,并且实行生活补助,这是继减免农业税后农村受益面最广、最直接、最公平的一项改革。这项改革有效缩减了城乡教育差别,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从根本上促进了教育公正和社会和谐,实现办让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
总之,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领域的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学校作为专业的教育教学机构,除了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培养工作外,也能够积极争取政府、社会、家长等三方面的力量资源,共同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让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留守儿童”,为那些孤寂的孩子心灵安一个温馨和谐,健康成长的家!
卫辉市后河镇台上完小
2011年9月
第三篇: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
调研报告
根据市教育局的安排,我县教育局组织相关人员对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核实和调研。调研组先后走访了2009年以来实施寄宿制小学项目的18所学校,广泛听取了各方对寄宿制小学的看法、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寄宿制小学现状
我县从2009年到今年春季,全县共有寄宿制小学52所,学生数18700人,寄宿生8392人,占寄宿制小学学生人数的44.88%。已通过实施寄宿制小学建设项目撤并了31个教学点。
二、建设及管理经验
(一)撤点并校:对撤点并校工作,社会反响的主流声音是支持的,其主要观点一是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并较大程度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二是有利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三是从小开始的集体生活和学习,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理、自制能力。
(二)硬件设施:自撤点并校以来,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寄宿制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高度重视,投入大量资金,大大改善了寄宿制小学的办学条件,为寄宿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优质的条件。
(三)管理服务: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各寄宿制小学,都有一整套有关寄宿生的管理制度和办法。这些制度和办法的实施,保证了寄宿生学习生活的安全和有序。
(四)素质教育:与撤点并校之前相比,寄宿制小学的硬、软件条件都优越了很多,优质教育资源应该有优质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对撤点并校信疑参半:一是担心孩子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寄宿学校会受苦、受累、受欺负;二是担心学生的安全与健康; 1
三是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且越是偏远地区的孩子,教育的成本就越高。还有人认为,从小长期寄宿,缺乏亲情和社会教育因素,会对儿童的心理、完全教育造成不良影响,另外,由于群众对寄宿制学校信疑参半,家庭条件较好的儿童多数选择到城区寄读,或由父母在中心校附近陪读,所以寄宿生中以留守儿童和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子女居多,给学校的管理和教育造成巨大压力。
(二)硬件设施,参差不齐:相当部分寄宿制小学的硬件设施还十分简陋,厕所与宿舍分离,热水供应极其有限,大部分学生住校期间无法换洗衣服,更不用说洗澡。食堂伙食标准参差不齐,且都偏低,营养卫生都不容乐观。除食宿条件差外,学生课余活动的场地、设施、器材也十分匮乏。寄宿生生活单调而乏味,每天只是“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活动。
(三)管理服务,亟待提高:多数学校的管理仅停留在约束学生、求不出事的低层次上。管理手段滞后,措施不够落实,普遍存在着重管理轻服务、重结果轻过程、重校内轻校外的现象。一般只是对那些亟须呵护的幼小儿童进行纪律约束,而较少人文关怀,多数儿童在校无法感受到家的温馨和亲情的慰籍。管理过程粗约,多共性要求,少个性管理。
(四)素质教育,亦喜亦忧:学生、教师和教学条件是学校教育的三大要素。这些要素虽然在质和量上都有一定的变化,但仍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首先是学生。寄宿制学校里独生子女多、留守儿童多,而好生员流失严重,给学校的教育造成了很大困难。其次是教师。小学教师还存在缺编状况,再加上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安全管理毕竟必须摆在首位,也使教师费神费力,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再次是教学条件。在上级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县的教育教学设施有了极大的改善,但离标准化建设相差甚远。
重点保校内平安,而校外跟踪管理则鞭长莫及。另外,偏远山村
儿童往返家校途中的交通及安全问题、学生住校期间的卫生保健问题,也缺乏有效措施解决。
四、建议
撤点并校工作从理论上讲,是与广大农村农民日益增长的渴望优质基础教育的要求相一致的,现在要做的,就是在实践上满足群众的迫切需求。寄宿制学校只能办好。为此,特建议:
(一)参照省素质教育标准化学校标准,尽快制定寄宿制小学评估办法并及时对现有寄宿制小学进行评估,争取到2015年,所有寄宿制小学基本达标。达标之前,建议由政府教育督导室每年对寄宿制小学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进行一次专项督查。当务之急,要尽快解决一些学校寄宿生的热水供应和夜间如厕难的问题。今后,凡需撤点并校的,并入校必须符合评估标准方可撤并。
(二)创新体制、更新观念,切实提高管理水平。一是充实管理队伍,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就我县而言,目前小学教师编制普遍不足,大部分的生活管理人员均是学校在编教师,寄宿制小学的保育员仍需向社会招聘,建议今后除招聘少量具有专业技能的保安人员外,还应招聘一定量的保育人员,统称为生活指导老师,占用老师编制。无论专职或兼职,都不影响他们的评先、评优评职称。绩效工资也应当向他们适当倾斜。二是管理要细化,管理流程应从集体向个体延伸,由校内向校外延伸。三是管理与育人紧密结合,管理要人性化、亲情化。四是更新管理手段,改善管理条件。
(三)建立保障机制,保证寄宿制小学可持续发展。一是抓住国发2号文件精神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规划的有利时机,结合实际,尽量争取将寄宿制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省、市规划盘子,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二是县财政对教育的经费投入应向农村寄宿制小学适当倾斜,弥补学校由于学生寄宿而不得不增支的水电费、柴火费、工友费等。
(四)上下联动,群策群力支持寄宿制小学建设。
首先是乡镇的支持。虽然各乡镇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但关心和支持教育的义务是等同的。建议建立乡镇主要领导办学责任制,激励乡镇领导办好本乡镇教育的责任意识。
其次是鼓励社会捐助,各乡镇都有一些本乡本土的大款,如果他们想回报社会,除赈灾外,一般都会选择捐资助学。县乡领导应多做些协调工作,鼓励企业家对口冠名资助农村寄宿制小学,对捐资助学确有成效的社会贤达,应大力宣扬并予以表彰。
再次是加强家校、家村联系,争取广大村民及学生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撤点并校过程中,在主管局和乡镇领导的协调组织下,许多村都能做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物献物,为寄宿制小学的顺利办学解决了不少的燃眉之急。各级领导应鼓励和保护这种积极性,并根据实际情况,将村民助学行为逐步制度化和规范化。
(五)切实提高素质教育质量,这是寄宿制小学发展的生命线。一方面,学校要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制定可行的激励机制,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主管部门和学校根据校本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兴趣活动等,扎实开展素质教育活动。政府应尽可能地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活动配置必备的器材和设备。同时,也要防止一些学校为了管住寄宿生,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外作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二○一二年四月一日
第四篇:关于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的调研报告
九月下旬,根据县政协常委会的安排,政协教育文卫委组织部分委员对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问题进行调研,调研组先后走访了教育局、汤川乡和新阳镇,参观了光明小学和新阳镇中心小学,广泛听取了各方对寄宿制小学的看法、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寄宿制小学现状
我县小学撤点并校工作从2002年开始,到今年秋季,已撤并了全县三分之二的完小现仅存完小63所,初小教学点33个,在校小学生数21538人。其中寄宿制小学43所,共有学生数人,寄宿生3900人,占%。
(一)撤点并校,信疑参半。
对撤点并校工作,社会反响的主流声音是支持的,其主要观点一是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并较大程度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二是有利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三是从小开始的集体生活和学习,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理、自制能力。但持怀疑态度的人也不少,其主要观点一是担心孩子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寄宿学校会受苦、受累、受欺负;二是担心孤安全与健康;三是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且越是偏远地区的孩子,教育的成本就越高。还有人认为,从小长期寄宿,缺乏亲情和社会教育因素,会对儿童的心理、完全教育造成不良影响,另外,由于群众对寄宿制学校信疑参半,家庭条件较好的儿童多数选择到城区寄读,或由父母在中心校附近陪读,所以寄宿生中以留守儿童和 1
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子女居多,给学校的管理和教育造成巨大压力。
(二)硬件设施,参差不齐。
自撤点并校以来,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寄宿制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高度重视,投入大量资金,大大改善了寄宿制小学的办学条件,到目前为止,已建成标准小学生宿舍楼的小学有所,有达标学生食堂个。在本次调研活动中,调研组参观了新阳中心小学,这是我县第一所素质教育标准化学校,硬件设施令人赞叹。28间教室都安装有简易多媒体,音乐室、美术室、实验室的教具和仪器齐全。学生宿舍有独立卫生间并配备热水器,一律使用钢制床架,统一配臵储物柜。学生食堂有供学生就餐的钢制餐桌凳340个席位。校园内有标准篮球场2个,羽毛球场1个,还有乒乓球台区、成套的健身器材等,为寄宿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优质的条件。具备类似优良条件的小学还有洋中中心小学、西城中心小学等。
但仍有相当部分寄宿制小学的硬件设施还十分简陋,没有卫生间,厕所与宿舍分离,热水供应极其有限,大部分学生住校期间无法换洗衣服,更不用说洗澡。食堂伙食标准参差不齐,且都偏低,营养卫生都不容乐观。除食宿条件差外,学生课余活动的场地、设施、器材也十分匮乏。寄宿生生活单调而乏味,每天只是“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地活动。
(三)管理服务,亟待提高。
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各寄宿制小学,都有一整套有关寄宿生的管理制和办法。这些制度和办法的实施,保证了寄宿生学习生活
2的安全和有序。但是,多数学校的管理仅停留在约束学生、求不出事的低层次上。管理手段滞后,措施不够落实,普遍存在着重管理轻服务、重结果轻过程、重校内轻校外的现象。虽然各校都配备有较强的生管、保育力量,但是,也许是由于体制和观念的原因,也许是对新生事物的经验不足,生管、保育的职责不十分明确。一般只是对那些亟须呵护的幼小儿童进行纪律约束,而较少人文关怀,多数儿童在校无法感受到家的温馨和亲情的慰籍。管理过程粗约,多共性要求,少个性管理。
(四)素质教育,亦喜亦忧。
与撤点并校之前相比,寄宿制小学的硬、软件条件都优越我很多,优质教育资源应该有优质的教育教学质量。但遗憾的是,至今我们还没有见到一份可让群众信服的质量报告,学生、教师和教学条件是学校教育的三大要素。这些要素在质和量上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仍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首先是学生。寄宿制学校里独生子女多、留守儿童多,而好生员流失严重,给学校的教育造成了很大困难。其次是教师。小学教师数量充足,这是优势也是劣势。优势是人多势众,众人拾柴火焰高,劣势是因为超编,新人补充困难,年龄老化、知识老化的现象十分严重,如汤川小学教师平均年龄达51岁。很难想象一群暮气沉沉的教师能带好一支生气勃勃的团队。再加上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安全管理毕竟必须摆在首位,也使教师费神费力。再次是教学条件。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县的教育教学设施有了极大的改善。现已经省验收和正在验收的素质教育标准化学校已占全县完小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已达标的寄宿制小学有13所。这为学
3校顺利开展素质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汤川、中仙、台溪三个乡近20所完小中,仍未有一所完小达标。
重点保校内平安,而校外跟踪管理则鞭长莫及。另外,偏远山村儿童往返家校途中的交通及安全问题、学生住校期间的卫生保健问题,也缺乏有效措施解决。
二、建议
撤点并校工作从理论上讲,是与广大农村农民日益增长的渴望优质基础教育的要求相一致的,现在要做的,就是在实践上满足群众的迫切需求。寄宿制学校只能办好。为此,特建议:
(一)参照省素质教育标准化学校标准,尽快制定寄宿制小学评估办法并及时对现有寄宿制小学进行评估,争取到2012年,所有寄宿制小学基本达标。达标之前,建议由县督导室每年对寄宿制小学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进行一次专项督查。当务之急,要尽快解决一些学校寄宿生的热水供应和夜间如厕难的问题。今后,凡需撤点并校的,并入校必须符合评估标准方可撤并。
(二)创新体制、更新观念,切实提高管理水平。一是充实管理队伍,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就我县而言,目前小学教师编制普遍过乘,而寄宿制小学的保育员仍需向社会招聘,大量经费被人头吃掉了,这种由于现行体制和传统观念造成的弊端应尽量加以克服。建议今后除招聘少量具有专业技能的保安、保育员外,大部分的生活管理人员应由在编教师担任,统称为生活指导老师,占用老师编制。无论专职或兼职,都不影响他们的评先、评优评职称。绩效工资也应当向他们适当倾斜。二是管理要细化,管理流程应从集体向个体延伸,由校内向校外延伸。三是管理与
4育人紧密结合,管理要人性化、亲情化。四是更新管理手段,改善管理条件。
(三)建立保障机制,保证寄宿制小学可持续发展。一是抓住省府对我县的“双高普九”、校安工程和创建素质教育标准化学校的有利时机,尽量争取将寄宿制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省规划盘子,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二是从省府下拨我县的对农村教育的转移支付(约600万元)中,划出一定的比例(如20%),做为改善寄宿制小学办学条件的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三是县财政对教育的经费投入应向农村寄宿制小学适当倾斜,弥补学校由于学生寄宿而不得不增支的水电费、柴火费、工友费等(估计全县各校这方面的经费制品约100万元左右)。
(四)上下联动,群策群力支持寄宿制小学建设。
首先是乡镇的支持。新阳中心小学之所以能从原来全县基础设施最差的中心校之一一跃成为我县第一所素质教育达标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新阳镇政府的鼎力支持。虽然各乡镇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但关心和支持教育的义务是等同的。建议建立乡镇主要领导办学责任制,激励乡镇领导办好本乡镇教育的责任意识。
其次是鼓励社会捐助,各乡镇都有一些本乡本土的大款,如果他们想回报社会,除赈灾外,一般地会选择捐资助学。新阳中心小学在建校过程中,得到社会贤达的捐助近300万元,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县乡领导应多做些协调工作,鼓励企业家对口冠名资助农村寄宿制小学,对捐资助学确有成效的社会贤达,应大力宣扬并予以表彰。
再次是加强家校、家村联系,争取广大村民及学生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撤点并校过程中,在主管局和乡镇领导的协调组织下,许多村都能做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物献物,为寄宿制小学的顺利办学解决了不少的燃眉之急。各级领导应鼓励和保护这种积极性,并根据实际情况,将村民助学行为逐步制度化和规范化。
(五)切实提高素质教育质量,这是寄宿制小学发展的生命线。一方面,建议改革当前的绩效工资制度,提高绩效工资占总工资的比例,并制定有效的绩效考评办法,创新绩效评估标准,以激励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促成主管部门和学校根据校本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兴趣活动等,扎实开展素质教育活动。政府应尽可能地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活动配臵必备的器材和设备。同时,也要防止一些学校为了管住寄宿生,给学生布臵大量的课外作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第五篇:农丰中心校寄宿制小学调研报告
农丰中心校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调查报告
农丰中心校集中办学后,为了解决学校撤并后,学生面临的上学路途远、安全无法保障的问题,学校申请资金盖起了食堂宿舍楼。2012年正式投入使用。,学生入住后,解决了通校生的许多难题,也为打工家庭解决了后顾之忧。然而,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也存在许多的问题,面临许多的实际困难。
存在的问题
1、学校建设配套设施不完善。
学校基本上修建了教学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但学校相关配套设施却还有欠缺。如食堂有饭桌,没有凳子。宿舍只有睡床,没有可以放东西的柜子。
2、学校管理难度增大。
住宿的孩子多数都是父母在外打工或父母离异无人照顾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本身心里上脆弱,从小无父母关爱,也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这些都给教师增加了管理的难度,教师不但要在生活上照顾好他们,还要和他们进行心理上的沟通。
3、学生生活相对单调。
由于寄宿制学校是在原基础上扩建的,受场地限制及文体、娱乐活动器材普遍不足,寄宿生生活单调、枯燥。
4.宿舍没有浴室。夏天天气热,学生洗澡难。
5.寄宿制学校管理中最大的问题和困难就是责任划分问题。寄宿制学校为外出打工,无法照顾孩子的家长解决了后顾之忧,但现在大部分家长存在这样的误区,只要孩子在校出现问题,学校就要承担全部责任。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不可能不出现意外或生病。当发生意外时,如果是在放学后,学生不住宿,学校就没有责任,如果学生住宿,学生自身不遵守纪律造成的或教师教育学生做出过激的行为造成的伤害责任由谁来负?谁来承担?一直困惑着我们,我们不能单凭家长漫天要价,希望上级部门能站在学校的立场告诉我们解决的办法。
6.寄宿制学校学生在亲情教育方面的缺失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寄宿制学校放学后学生有谁来管理,这个问题尤为突出,如果单靠指定的舍务老师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纪律得不到相应保障。如果由班主任管理,增加了工作量。学校对班主任的补助问题也无法解决。特别是小学,学生只亲近班主任,又缺乏相对独立性,这样会给住宿生造成没有班主任时、没有家长在身边变得散慢,放任。时间久了成了问题学生。
针对存在的问题,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适当的方法。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学校都成立了寄宿制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职责到人,重点加强对安全、饮食卫生、宿舍管理的督查力度。从安全、卫生、纪律、学习、生活等方面对寄宿生实施全方位管理。
2、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围绕本校的实际,制定出适合本校的详细的职责和制度。如《寄宿生管理制度》、《寄宿生安全制度》、《学生食堂制度》等等。
3.加强教育,培养习惯。让学生有家的感觉
小学寄宿生都很小,要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学校住宿生中的留守儿童有相当大的比例,要给予特别的关爱。要与其打工在外的父母进行电话沟通.加强对寄宿生的思想教育,定期召开座谈会,每学期开一次住宿生联欢会,每月开展宿舍整理比赛活动,通过开展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校有在家的感觉。
建议
1.寄宿制学校每年学校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这方面的专项资金却少之又少,甚至没有。这样势必挤占了办公经费,影响了学校的正常运转,希望能对寄宿制学校每年下拨固定的专项经费。搞好寄宿制学校配套建设,保障学生在校住宿有个良好的环境。,2.希望能召开寄宿制小学经验交流会,组织寄宿制学校互相参观互相学习,提高管理水平。
3.寄宿制学校编制配备上是否可以增加一些辅助编,如:食堂管理员、舍务生活教师等。
4.制定对负责学生生活,特别是班主任教师的补助标准。
5.加大对寄宿制学校投入力度,每年维修、水电、供暖等费用。
6.提高对住宿生的补助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