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免)税最新政策解析与筹划(讲义)

时间:2019-05-13 19:25: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出口退(免)税最新政策解析与筹划(讲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出口退(免)税最新政策解析与筹划(讲义)》。

第一篇:出口退(免)税最新政策解析与筹划(讲义)

出口退(免)税最新政策解析与筹划(讲

义)

王文清 一、一年来出口退(免)税政策调整的导向

引导大家从总体上,对一年来国家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认识,简要概括国家调整政策的目的、意义及分类。

二、出口退(免)税最新政策解析

对一年来出台的重点政策,分类进行分析、讲明操作中应注意的示项及问题,为下步大家做好出口退税打下伏笔。

三、出口退(免)税的相关筹划与建议

针对一年来国家政策调整变动,从短期、长远两个方面为大家提出合理建议,举例说明,做好应对筹划。(以退税率调整为主)。讲解开始: 一、一年来出口退(免)税政策调整的导向

现阶段对于我国的外经外贸的发展方向,党的十六大做出了总体规划:“深化外经贸体制改革,推动外贸主体多元化,完善有关税收制度和贸易融资机制”。所以,一年来,出口退(免)税政策的调整与变化正是遵循这一原则,充分运用税收政策和其它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引导和调控国家经济管理体制的良好发展。可以讲,税收服务于经济,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这是一种相依相存的辨证关系,出口退税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对我国外贸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知道,2003年底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在政策执行上有了重大的变革。在当时,它不但缓解了国家退税资金不足的问题,而且,更主要的一点是对政策适度放宽,为出口企业退税提供了诸多的方便。做为一个新的起点,记入了新世纪的历程碑,当时的情景可以用 “突飞猛进”来形容。可是,在我们看到喜悦一面的同时,相应进出口贸易顺差过大、人民币的升值、不良经济增长方式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对此,自2006年以来,国家加大了政策的调整力度与补充完善,它代表着国家的意志与导向。总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体现了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主导方向。近年来,随着我国外贸进出口的不断增幅,贸易顺差及外汇储备过大成为国家急需解决的“新病”。它不但影响到了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很容易导致国内通货膨胀的发生。从两组数据可以看出,2006年全国进出口总值为17606.9亿美元,其中:出口9690.8亿美元,进口7 916.1亿美元,贸易顺差达1774.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4%。2007年1-5月进出口总额为8013亿美元,同比增长23.7%。其中:出口总额4435亿美元,同比增长27.8%,进口总额3578亿美元,同比增长19.1%,出口增幅高于进口增幅8.7个百分点,累计顺差857亿美元,同比增长83.1%(做表)。所以,一年来,先后多次下发文件对出口商品的退税进行调整,取消或降低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提高了重大技术装备、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同时,通过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进一步优化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结构,缓解环境污染、资源和能源紧缺的矛盾,减少贸易顺差对我国的国际压力,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二)顺应了优化产业结构的对外经济策略。众所周知,当前我国资源性产品贫乏,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日显突出。政策变化之一就把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作为了“重头戏”,主攻放在了鼓励出口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以及特色农产品上。同时,又下调主导型商品退税率及取消“两高一资”商品的退税率。促使企业优化产品结构调整,致力于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增加附加值,逐步摆脱单纯的劳动力成本优势,由简单的数量竞争转向质量竞争,实现优胜劣汰,摆脱我国部分出口商品低价竞争的局面,提高出口的整体效益。优化产业结构,主要考虑的是开拓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扶持我国以农产品出口为主特色优势的发展,运用的就是抓大不放小的策略。

(三)突出了退税政策精细化管理的实际需求。出口退税作为一项政策性、业务性较强的管理活动,要提高其质量和效率,必然要实行精细化管理。一年来,政策出台的侧重点在精细化管理上做了补充与完善,具体的表现是:提高政府职能高效运转,减少审核环节,简化审批手续,下放退税权限,实现了出口企业与税务机关的面对面交流;加强重点出口商品的管理,防范出口骗税,规范企业申报退税行为,确保国家出口退税平稳运行;重新调整采购国产设备退税企业范围和设备范围,对退税项目确认书和设备清单的办理、备案登记管理、退税申报审核、退税监管等做出了明确要求;对试点生产企业外购产品出口实行免抵退税的名单进行了调整,并对其提出了新的条件和要求。针对出口退税政策在执行中各地反映较为集中的一些问题,制定下发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退(免)税若干问题的通知》等。

(四)贴近了服务企业的“和诣”税收理念。加快退税进度,使出口企业尽快拿到国家退税款是税企两家最终的愿望,而“和谐税收”又是当前所倡导的主题。引到出口退税方面就是鼓励出口、优化服务。我们可以看到一年中所下发的文件,都是采取的怎样便利企业退税、方便企业退税的宽松式管理模式,如:进一步扩大了出口退税申报免予提供纸质核销单试点省市范围。在总结北京、辽宁、广东三省市试点运行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山东、大连、厦门、深圳、宁波五个地区纳入试点范围;应对出口退税率调整减少企业损失的出口合同备案制度等等。虽然,一方面国家为企业提供了许多便于退税的优越条件,但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宽松式退税的重点管理。

(五)完成了征退衔接的属地管理。加强出口商品征退税衔接,堵塞税收管理上的漏洞,是今年政策出台的另一个变化。如:去年,7月份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出口货物退(免)税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02]号)文,统一出口商品不予退(免)税的范围、计税依据等。特别是代理出口业务,对受托方未按期提供出口收汇核销单及出口收汇核销单审核有误的,由受托方税务机关函告委托企业所在地税务机关按内销征税,将出口企业的退税管理纳入属地化管理即实行征退税一体化,它是出于加强税收征管可能出现漏洞的需要,实现了管理“关口”前移,增加了征、退税部门信息传递与衔接。

(六)加大了防范和打击出口骗税的工作力度。去年底,制定下发了《出口货物税收函调办法》,对原函调的内容进行了修改,明确了征退税部门在函调工作中各自的职责,提高函调质量和回函率。加强了出口货物退(免)税单证备案制度管理,使得单证备案制度更具有操作性。还有一个重要文件,规范外贸出口经营秩序(七种行为)。

二、出口退(免)税最新政策解析

一年来比较重要的政策大致分为十一类,如下:

(一)出口商品退税率调整。

1、退税率调整为何如此过频

自2006年9月,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颁布了《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的通知》(财税[2006]139号)后,在当时的短期内或者讲调整退税率的后一个月效果十分明显,确实起到了抑制外贸顺差增长过快,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人民币升值举高不下的现状。但是,随着去年底与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出口的不断扩大,新办出口企业的急速增长以及投资增速过热等情况的出现,使得仅靠下调或取消部分出口商品退税率,来缓解对外贸易顺差的拉大以及映射出的其它问题,的确有些身单力薄了。陆续的在今年上半年,国家就某种行业或商品对其退税率先行进行了调整,逐步加大调控的力度。从今年1月份,《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硝酸铵适用增值税税率的通知》(财税[2007]7号)开始,出口企业出口的硝酸铵(商品代码:31023000)自2月1日起,统一执行1 3%的退税率(外贸企业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税率为1 3%的,不予办理退税),就已经表明今年出口商品退税率调整的序幕即将拉开。虽然,硝酸铵上半年还执行出口退税政策,但在6月19日,《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出台后,又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它的出口退税率被调整为了零。随后,在三、四月份财政税、国家税务总局相继又下发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取消铬盐和松节油及其粗制品出口退税的通知》(财税[2007]39号)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钢材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财税[2007]64号),从4月1日起取消脂松节油、木松节油和硫酸盐松节油等商品的出口退税;从4月15日起,部分特种钢材及不锈钢板、冷轧产品等76个税号的商品,出口退税率降为5%;轧压花纹的热轧卷材等83个税号的钢材取消出口退税。这涉及某行业或商品退税率的调整只是一曲前奏,而对我国出口贸易形成冲击最大,影响极深的应当是,刚刚出台的《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财税[2007]90号),《通知》取消了濒危动物、植物及其制品等553项商品的出口退税;降低了初榨豆油等2268项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花生果仁、油画等10项商品退税改为免税。所以,从去年来看,调整退税率后产生的效果显现并不理想,否则,今年就不会有大规模的进行调整。

2、退税率调整解决什么问题

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可谓意义长远。主要集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缓解外贸顺差过大,减少外汇储备过剩的压力;二是控制外贸出口增长偏快,保持经济运行良性发展。三是限止“两高一资”商品出口,实现产业结构合理调配。事实上,解决以上问题的手段有多种渠道,运行税收手段并非万全之策。税收的主要作用是为国聚财,增加财政收入。运用它调节经济是可行的,但不是最主要、完全解决问题的手段。那么,除了税收以外的其它调节手段,应当也要占有一席之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所以,不能只依靠税收政策的调节,还要运用好各职能部门间综合政策的治理。如:商务部、海关总署、环保总局联合颁布的2007年第17号公告,完善《加工贸易进出口商品禁止目录》,有效地引导企业减少“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商品的进出口,减少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的生产,加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生产,从而调整企业投资方向,避免盲目投资和产能过剩,这对企业改变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国家经济增长方式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3、今年退税率调整与以往相比的不同点 与此前相比,主要的区别有六点: 一是出口退税率调整的范围广。

一年来,出口退税率有两次较大的调整。一个是2006年9月份下发的《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的通知》(财税[2006]139号),规定从2006年9月15日起,取消煤炭、金属陶瓷、细山羊毛等255种商品的出口退税率;降低钢材、水泥、纺织品等1130种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重大技术装备、部分IT产品和部分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品等191种商品的出口退税率。重点是 “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类)商品的出口。另一个是今年7月份退税率的调整,《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财税[2007]90号),自2006年9月15日起,取消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商品的出口退税,主要包括:濒危动物、植物及其制品,盐、溶剂油等10大类行业;降低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主要包括:植物油,部分化学品,塑料、橡胶及其制品,箱包,其他皮革毛皮制品等15大类行业;将10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免税政策。主要包括:花生果仁、油画、雕饰板、邮票和印花税票。共计2831项出口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是去年9月出口退税率下调及取消1385项商品的2.04倍,是历年来所涉及调整范围最广、力度最大、数量最多的一次。可以看出,重点集中在调整主导型产业的出口商品上。

二是出口退税率调整不设“过渡期”。

今年出口商品退税率调整不设“过渡期”与去年9月政策调整有着明显的区别。上次调整,国家考虑到短时间内退税率由高到低,有退到零的变化跨度比较大,可能会对外贸出口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为减少企业损失,保证政策的平稳过渡,特别规定了三个月的过渡期,即从2006年9月14日至12月14日出口的商品,只要在2006年10月30日以前,到所属地退税机关备案的,可以按照调整前的退税率执行。本次除船舶及对外承包工程的出口企业在7月20日以前已备案的,仍按原退税率执行以外,所有调整退税率的出口商品不在执行3个月的“过渡期”退税,一律按新退税率执行。

三是退税率档次不变税率变。

此次政策调整,虽然退税率的结构还是5档,但出口商品的退税率已有变化。2004年出口退税机制改革确定了17%、13%、11%、8%和5%的五档税率,本次调整为17%、13%、11%、9%和5%五档。调整前高于8%的出口商品退税率都下调为9%,如:调整到9%的商品有洗衣皂、聚乙二醇蜡等。8%的出口商品退税率全部下调为5%或去取消率,不再设此档。如:钢材取消出口退税。

四是下调退税率主导产业占主角。

2007年退税率调整,我国出口商品以服装、鞋帽、纸制品、玻璃制品等主导型、低附加值的商品下调幅度大,比去年9月取消的商品数量多出了二倍,下调差最大的为8%。如:玻璃制品由13%下调至5%。其中的原由,不仅仅是为了缩减外贸顺差及调整产品结构,还有一点就是它与当前国家改善外贸增长方式,倡导绿色环保,创建和谐家园的方针政策密切相关。

五是出口退税率调整只减不加。

今年与去年《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的通知》(财税[2006]139号)相比,出口退税的调整只有减法,没有加法。上次调整不但对钢材、水泥、纺织品等1130种商品降低了出口退税率,而且也提高了重大技术装备、部分IT产品和部分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品等191种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今年不仅继续下调部分商品退税率,而且像花生果仁等10项商品也由退税改为了免税,在调整前这些商品多数的退税率为13%或11%,改为免税这是历来政策调整中少见的。可是看出,国家一方面在鼓励重大技术装备、部分IT产品的出口,而另一方面为了抑制过大的贸易顺差,并没有再扩大提高退税率商品的范围,运用的正是有张有弛的“双刃剑”政策。

4、出口退税率调整对企业的影响

在人民币升值压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我国外贸出口和贸易顺差连续大幅增长,给中国经济和世界贸易都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这个关键时刻,我国主动采取措施平衡对外贸易,无疑是负责任、顾大局的表现。如何去看待这次调整所带来的影响,应当说,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贸易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既有利也有弊。不过,对今年出口退税率的大幅调整,在任何国家都是不常见的一种做法。专家们也评定不一,一种说法是长远上看,对优化中国外贸出口的结构有利,但短期内企业承受的压力和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另一种说法是在短期内可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长期观察,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趋势恐怕还是无法抑制。所以,只有客观地、综合地去分析各个方面的因素,才能正确的做出评价。

一是出口退税调整对经营利润的影响。此次调整,除船舶及对外承包工程的出口企业在7月20日以前已备案的,仍按原退税率执行以外,所有调整退税率的出口商品不在执行三个月的“过渡期”退税。由于没有设臵过渡期,出口企业不在拥有退税率由高到低,有退到零调整变化三个月按原退税率执行的准备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较以往要大。首先,企业当前执行的合同和未来几个月内即将执行的合同都将面临着利润的损失。有些合同企业执行还可能造成亏损,甚至合同无法执行,使出口企业信誉受损,有些可能还会直接面临诉讼等等,这些对一些规模较小或利润率较低的企业将会面临严峻的考验。其次,许多出口企业为进军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往往以成本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的商品去参与市场竞争,在毫无赢利的情况下,只靠出口商品的退税来换取利润的做法比较普遍。退税率调整后,他们的优势竞争将失去保障,再用低于成本的商品去创造市场赢利,以无法实现。但短期内他们想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改换贸易经营策略去应对出口退税率的调整,为自己带来一丝生机,一时间也很难奏效。

二是出口退税率调整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出口退税率降低后,企业的征退税率之差将会增大,而出口收入乘以征退税率之差作为进项税转出,减少进项税额,应纳税额将会增加。如果采用的是加工贸易方式,对生产企业来说,进项税转出减去进口免税料件与征退率之差的积所形成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相对的进项税额会加大,应纳税额减少。但同样,在免抵退税额中也会减去进口免税料件与退税率之积所形成的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额相应减少。所以,从不同程度上,征退税率之差的增大导致增值税税负相应增加。那么,对全部货物出口或出口比重大的企业来讲,当征退税率之差变大时,进项税额转出就越多,在全部进项税小于进项税额转出时,还会导致与出口退税政策不相符的“倒交税”现象。对于外贸企业由于是内外销分别作账,退税率下调后征退税率之差变大,企业的退税额及所得税额会相应减小。由于下调退税率,出口的征退税率之差更加接近或大于退税率,造成商品隐含在内销之中的“倒征税”现象。从出口退税“征多少、退多少”的原则来讲,征退税率之差越大企业“倒征税”的现象就越易发生,这与“出口货物实行零税率”政策相悖。

出现此现象较多的企业:

1、出现“倒交税”现象的企业其外销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例大都在50%以上。

2、出现“倒交税”现象的企业其原材料的抵扣率普遍较低或进项税额较小。

3、出现“倒交税”现象的企业其在各月份之间存在购销不均衡,进项税额取得在各个月份不均匀,以至于在个别月份出现转出大于进项的情况。

4、出现“倒交税”现象的企业其出口产成品的增值较大。

5、出现“倒交税”现象的企业其征退税率之差较大。

三是出口退税率调整对不同企业的影响。出口退税率下调对出口企业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但对不同类型出口企业而言,其影响程度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根据有关机构计算,出口退税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出口成本就增加1%,也就意味着企业的利润减少1%。如果提价,又会从价格上削弱商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从而影响企业扩大出口的积极性。

1、国内上市公司业绩受到影响。上半年股市涨涨停停的泡沫现象,牵动着全国上亿人的心。6月19日以来,股市大盘几度调整,沪指大幅下跌,个股股价也普遍出现下挫。特别是出口营业收入比重较大的上市公司,与出口退税率调整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讲,是造成了股市近期大幅波动的原因之一。如:钢材股票。

2、出口主导型企业经营处于徘徊期。如:玻璃纤维出口退税率由现在的13%降低到5%。出口退税率下调8%,致使成本增加了8个百分点,等于减少利润八个百分点。这些商品都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包括服装、鞋帽及箱包、工艺品等轻纺在内的一系列商品,都下调了退税率。出口企业面临着是内销还是外销的重新选择,处于“不确定”的徘徊期。

3、外贸流通企业比生产企业受到的冲击大。由于外贸流通企业的利润率远远低于生产企业,以纺织业为例,生产企业平均净利润率几乎是外贸企业的3-5倍,因此,外贸流通企业对退税率下降的反应要敏感得多。比如对一些竞争力比较强的企业,出口商品时,这些企业可以在谈判过程当中通过调整合同定价转移一部分成本,从而降低出口退税调整的影响。而对依靠简单的价格竞争、靠退税款维持利润水平的小企业来说,影响会比较大一些。

四是出口退税率调整对各类行业的影响。此次,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税率,对外销比例大的行业影响极深,再加上由于没有过渡期调整产品结构的准备时限,企业将处于两难的境地。首先是部分涉及资源和能源高消耗为基础的化工行业。其中出口退税取消的涉及385个品种,出口退税下调到5%的有239个品种。出口退税率如此大幅度的下调,无疑会对化工行业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的影响。其次是造纸、家具等行业,冲击量也不可小估。再次是服装、鞋帽、箱包、工艺品等轻纺行业,虽然,下调幅度不大但从出口利薄的角度看,也是困难重重。因此,短期内行业结构应适当、尽快调整,以应对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增补加工贸易禁止商品目录。

2006下半年至2007年上半年的一年间,出口退(免)税政策变化之一就是把限止“两高一资”优化出口产业结构作为“重头戏”。一是把不予退(免)税的出口货物列入《加工贸易禁止商品目录》范围,并明确自2006年9月15日起,对以前已经取消出口退税以及本次取消出口退税的商品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一并征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这不仅改变了以前只取消出口退税率,不列入《加工贸易禁止商品目录》的做法,而且对以前未被列入的此次也进行了增补。这就意味着,无论采取什么方式的加工贸易,只要被列入禁止目录,都视为了一般贸易进口由海关征收进口环节的增值税,出口商品不办理退税视同内销由税务机关征收销项税额。二是完善《加工贸易进出口商品禁止目录》。2007年,商务部、海关总署、环保总局联合颁布的2007年第17号公告,有效地引导企业减少“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商品的进出口,减少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的生产,加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生产,从而调整企业投资方向,避免盲目投资和产能过剩,它做为税收调整政策的辅助手段,更需要从固本强源上想办法。因为,在限制“两高一资”商品出口问题上,出口退税政策只能是间接地控制,供求关系才是决定性因素。只要有利可图,这些商品还会照样出口。对此,由国家有关部门直接明令禁止特定商品出口,就不失为一种简明有效的办法。这既不违反国际惯例,也达到了限制出口的目的。

再比如,对很多出口量很大的产业,出口退税政策固然会减少企业的利润,但这些企业也很可能用扩大出口规模的做法来谋求保持原来的利润水平。这样一来,不仅政策调控效果打了折扣,而且平白让外商获得了更多的利益,也会进一步损害国际贸易关系。

(三)出口合同备案制度的增设与取消。

2006年9月的出口退税率调整,利用出口合同备案制度,让企业自主选择调整前后的退税率。这一制度的实行也是从来没有过的一个变化。1、2006年为什么增设出口企业合同备案?

主要考虑以往调整在时间上比较急,预留给企业自我适应的期限短,不利于企业的经营发展。为兼顾企业的利益,采用调整出口退税率的商品可实行三个月的出口合同备案管理制度(不包括来料加工方式出口的商品),规定在2006年9月14日(含14日)之前已对外签订的出口合同,只要在9月30日前向税务机关备案,并且在12月14日之前报关出口的,出口企业可选择继续按调整之前的退税率办理出口退税(不包括来料加工方式出口的货物),否则,按新退税率执行,以此缓解出口企业的紧张状态。此后,国家税务总局又相继下发了《关于出口合同备案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6]847号)、《关于出口合同备案有关数据处理问题的通知》(税函[2006]877号)、《关于出口货物退(免)税实行有关单证备案管理制度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6]904号)、《关于出口合同备案货物有关出口退税申报审核事项的通知》(国税函[2006]1057号),对合同备案的管理、数据处理、申报审核等相关要求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补充和解释。

2、今年为什么又取消出口企业合同备案?

一是合同备案有虚假现象。在执行中,我们却发现有许多是人为的虚假合同,影响了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效果,为达到使用原退税率退税的目的,企业之间产生了不正当、不公平的竞争。

二是合同备案税企两家两头忙。由于大量出口合同的备案给退税机关增加了繁琐,而且也使企业退税更加复杂化。因此,无须再用此法去束缚企业与退税机关的正常工作,否则会适得其反。

三是备案期内出口额攀升更快。为了规避退税下调带来的损失,企业在三个月内突击出口的高潮不断。所以,今年退税率调整未设臵过渡期,而是通过提前对外公布的方式,为企业预留准备应对的时间。

(四)出口退(免)税单证备案与检查。出口退(免)税单证主要包括:外贸企业购货合同、生产企业收购非自产货物出口的购货合同;出口货物明细单;出口货物装货单;出口货物运输单据等相关单证。

1、出口退(免)税单证备案

为了加强出口退(免)税的管理,规范出口企业外贸经营行为,防范和打击出口骗税。国家税务总局在2005年12月份下发了《关于出口货物退(免)税实行有关单证备案管理制度(暂行)的通知》(国税发[2005]199号),明确规定“属于退(免)增值税或消费税的出口货物,应在申报退(免)税后的15天内,将以上相关单证,在企业财务部门备案,以方便税务机关核查”。但是,在执行过程中由于一些特殊情况或其它原因,部分出口货物根本无法取得国税发[2005]199号文要求提供的相关单证,备案制度与实际情况有偏差。

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其一出口货物无纸化报关无法提供相关单证。目前,随着出口货物电子化管理的不断升级,海关通关口岸开始实行无纸化报关业务(如:青岛海关),出口企业如按上述条件提供出口货物备案单证已无法实现。其二盖有海关签章的出口货物装货单不便取得。国税发[2005]199号文,对出口货物装货单的解释是出口货物托运中的一张重要单据,它既是托运人向船方(或陆路运输单位)交货的凭证,也是海关凭以验关放行的证件。只有经海关签章后的装货单,船方(或陆路运输单位)才能收货装船、装车等。以此来看,出口货物装货单只有经海关签章后的才能生效,除此之外不能视为合法单证。可是,目前海关签章手续复杂及其人力资源的不足,使出口货物装货单票票签章已不可能,企业只能拿没有签章的装货单进行备案。其三与外商签订的合同不是纸质手签的原件。这种情况多见于,出口货物合同签订为传真件、电子邮件或口头协议,无法提供与文件规定一致的备案单证。其四出口企业整理大量的备案单证比较繁琐,占用工作日的时间长,在规定的申报退(免)税后15天内进行单证备案很难做到,只能靠拼凑资料来应付检查,备案制度流于形式。

鉴于以上四种情况,2006年9月份,国家税务总局根据各地不同的反映,下发了《关于出口货物退(免)税实行有关单证备案管理制度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6]904号),对出口货物单证备案制度的限制条件进行了重申,使制度执行符合了企业的实际,解决了出口货物单证备案备而不全、难以备全的问题,规范了出口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制度,也杜绝了税务机关对其备而不查问题的发生,达到“为查而备”的目的。

2、出口退(免)税单证备案检查

2007年初,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开展出口货物退(免)税备案单证检查工作的通知》(国税函„2007‟69号),要求各地税务机关(国税)在2007年1月1日至3月31日期间,对2006年度出口企业备案待查的购销合同、出口货物明细单、装货单和运输单据等单证的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这是自2006年,取消出口退(免)税清算以来,在全国范围内规范性的一次检查。目的是针对出口货物退(免)税备案单证制度执行一年来,基层税务机关及出口企业存在执行不严、流于形式的实际,杜绝备而不查、查而不实、不备不查、不查不备等问题的发生,而采取的一项强制性的应对措施。为此,国家税务总局对本次检查的重点、范围、时限及内容专门发文做了重点部署。

(1)检查的执行标准。一是外贸型出口企业。在同一地区内的检查户数必须达到2006年度申报出口退税总户数的40%以上;每户检查必须达到该企业2006年度申报出口货物退(免)税额50%以上的备案单证。二是生产型出口企业。在同一地区内的检查户数必须达到2006年度申报“免抵退”税总户数的20%以上。每户检查必须达到该企业2006年度申报出口货物退(免)税额50%以上的备案单证。

(2)检查的主要内容。

依照以上两项基本规定,确定了检查核实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是出口企业是否按照国税发„2005‟199号和国税函„2006‟904号两个文件的规定进行单证备案管理。备案的单证是否齐备;是否按规定装订、存放和保管;备案单证属于电子数据或无纸化的是否符合文件规定。

二是出口企业备案单证所列购进、出口货物的品名、数量、规格、单价与出口企业申报出口货物退(免)税资料的内容是否一致。

三是备案单证开具的时间、货物流转的程序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购销合同鉴定时间与货物运输、报关时间顺序不一致的问题。

四是出口货物明细单、出口货物装货单与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增值税专用发票清单)的内容是否一致。

同时,明确规定了对检查中发现出口企业不按规定进行单证备案管理以及提供虚假备案单证的,要按照国税发„2005‟199号文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凡发现出口企业有骗税嫌疑的,该暂停退税的暂停退税,该移送稽查部门的必须移送稽查部门处理。(五)出口退(免)税审批权下放试点。

2006年上半年,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下放出口货物退(免)税审批权限试点工作的通知》(国税函[2006]502号)以浙江、江苏两省为试点,将生产企业出口退(免)税的审批权下放到县级局管理;以浙江、江苏、广东、山东四省为试点,将外贸企业审批权下放到县级局管理,为进一步加快退税进度、优化退税服务、抓好税收源头管理、加强征退税衔接、防范出口骗税提供了有力保障。

(六)新办企业免抵改为免抵退税政策。

自2002年以来,对小型出口生产企业和新发生出口业务的生产企业一直实行的是只免抵不退税办法。虽然这种做法在防范骗取和打击出口退税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一年后可以办理退税,但由于当期免抵退税额远远小于当期留抵税额,按照总局规定计算,应退税额为当期免抵退税额,只能解决当期新发生的应退税额,致使企业自新发生出口业务之日起一年内的应退税额体现为留抵税额结转下期内销抵扣,企业占压资金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出口退税的进度。为了减轻企业负担,缓解资金紧张的矛盾。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退(免)税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102号)规定,“退税审核期为12个月的新发生出口业务的企业和小型出口企业,在审核期期间出口的货物,应按统一的按月计算免、抵、退税的办法分别计算免抵税额和应退税额”,政策适当放宽了限止,可以每月分别计算免抵税额和应退税额,对退税累加后在满审核期12个月后的当月或次年一月(小型企业)一次性办理,免抵税额则按月调库。(对次年一月一次性办理举例讲解)

(七)出口收汇核销网上报审与远期收汇。

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退税专用联)是出口企业申报出口货物退(免)税的主要单证之一。

1、出口收汇核销网上报审。2006年国家税务总局对 “出口收汇核销网上报审”工作进行了推广,从2006年6月1日起,北京市、广东省、辽宁省的出口企业(指定企业)申报出口退税免于提供纸质出口收汇核销单,凭电子信息办理退税使企业退税更加便利化。

2、远期收汇备案证明管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4‟64号)规定,“出口企业在申报出口货物退(免)税时,必须在货物报关出口之日起180天内,向所在地主管退税部门提供出口收汇核销单(远期收汇除外)。”可是,并没有规定远期收汇的退(免)税的后期管理,使得征、退税衔接在管理上存有“缺陷”。为此,2006年底,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下发《关于远期收汇出口货物出口退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168号),对此进行了补充完善。自2006年12月1日起,出口企业发生远期收汇的出口货物申报退(免)税时实行备案证明管理制度。 如有此业务的企业,应当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出口货物远期收汇申报退(免)税的基本规定。远期收汇是指按现行外汇管理规定预计收汇日期超过报关日期180天以上(含180天)的出口收汇。当远期收汇的出口货物未超过在外汇管理部门已备案预计收汇日期的,即:远期收汇且未逾期的。出口企业向税务机关申报出口退(免)税时,只要提供所在地外汇管理局出具的《远期收汇备案证明》(见表),可在不提供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退税专用联)的前提下,税务机关按现行政策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的审核、审批手续。

二是出口企业远期收汇备案证明的办理程序。

(1)企业备案。对预计收汇日期超过报关日期180天以上(含180天)的,出口企业应在货物出口报关后60天内凭远期备案书面申请、远期收汇出口合同或协议、核销单、报关单及其他相关材料向外汇管理局办理远期收汇备案。

(2)证明出具。出口企业远期收汇的货物出口后,按期进行退(免)税申报前,在向外汇管理局申请备案的同时,申请出具《远期收汇备案证明》,证明以加盖 “出口收汇核销监管业务章”的视为有效凭证。

(3)收汇核销。出口企业在外汇管理局办理远期收汇备案手续后,应在预计收汇日期到期后的30天内,持核销单、报关单、核销专用联及其它规定的核销凭证,到外汇管理局办理出口收汇核销手续,并及时将已核销了的核销单送交税务机关留存。

3、核销单逾期未核销的处理。

对出口逾期未核销的税务机关不再办理相关出口货物的退(免)税,已办理退(免)税的追回已退(免)税款,并视同内销进行补税。

远期收汇出口货物的申报退(免)税实行备案证明管理制度,正是从加强出口退税管理,密切与外汇核销衔接的角度来进行规范和完善的。出口企业应当及时了解和掌握政策,以避免正常业务操作中的失之交臂,赢得更大的利润空间和经营市场。

(八)出口货物退(免)税视同内销的征税范围。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退(免)税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102号)文件出台,列明了出口货物不予退(免)税视同内销计提销项税额或征收增值税的五种情况,包括:国家明确规定不予退(免)增值税的货物;出口企业未在规定期限内申报退(免)税的货物;出口企业虽已申报退(免)税但未在规定期限内向税务机关补齐有关凭证的货物;出口企业未在规定期限内申报开具《代理出口货物证明》的货物;生产企业出口的除四类视同自产产品以外的其他外购货物。

其计税依据 “计提销项税额或征收增值税(应纳税额)” 两个关键词,与以往政策规定相比又有了新的界定。为避免理解上的混淆,正确运用政策,税务部门与企业应注意分清以下几点:

1、出口货物计提销项税额适用于什么企业及贸易方式。按照国税发[2006]102号规定,一般纳税人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以上所列五种情况的货物应计算销项税额。公式为: 销项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1+法定增值税税率)×法定增值税税率。与以往政策规定不同的是,一是出口货物离岸价格确定为含税价,否定了国税发[2003]139号文件中,对免、抵、退税办法中视同内销征税货物的出口离岸价按不含税价来计算的定义。二是明确了计提销项税额适用的企业及贸易类型。一般纳税人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货物的视同内销处理称为计提销项税额,对于其它形式贸易的企业无论是否为一般纳税人均不适用于此计算公式,按规定应当用应纳税额的公式计算。

2、出口货物应纳税额适用于什么企业及贸易方式。

一是应纳税额的征收范围。国税发[2006]102号文,对一般纳税人以进料加工复出口贸易方式出口以及小规模纳税人出口,以上五种情况的货物按应纳税额计算。

应纳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1+征收率)×征收率。

出口贸易通常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一般贸易,一种是加工贸易,加工贸易包括进料加工、来料加工等。文中只明确了进料加工复出口贸易视同小规模计算应纳税额,而对于一般纳税人采有加工贸易除进料加工以外的其它贸易方式的视同内销如何处理(如:来料加工),并没有明确怎么办。以此我们来分析,加工贸易的特点是进口原料为免税产品,可以讲没有进项可言,为什么视同小规模纳税人内销处理,正是原因于此。所以,正常的可以理解为加工贸易视同内销应按小规模纳税人视同内销征收应纳税额来对待。这与以往的政策规定不同,进料加工计税依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否定了财税[2004]116号、国税发[2005]68号文件规定:“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与所耗用进口料件的差额计提销项税或计算应纳税额”的政策规定,在理解上税务机关与企业的弯度要大一些。

二是进料加工复出口应纳税额计算的征收率。应纳税额公式中“征收率”一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已有了界定,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征收率为6%或4%,征收率只有小规模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额时适用。那么,对于一般纳税人以进料加工复出口视同内销是否就按公式中所列小规模的征收率税来计算呢?或按出口货物的征税率来计算呢?一个是征收率,一个是征税率,一字之差概念不同。公式中列的很明白,以征收率来计算应纳税额,其征收率为6%或4%。通过举例,我们来分析一下,如:某家生产企业为一般纳税人,在2006年7月份以进料加工复出口方式出口货物80万美元(汇率1:8.0),货物的退税率为13%,免税进口料件所对应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生产企业小规模征收率为6%。由于,企业原因在规定的期限内没有申报退(免)税,税务部门按视同内销计征税额。依据国税发[2006]102文件规定,应纳税额=(80×8)÷(1+6%)×6%=36.22万元。通过例题,反映出进料复出口的征税是按小规模征收率来计算的,不是按增值税税率来计算的,从这一点上要分清,并且还要注意视同内销的出口货物所耗用的对国内辅料是不能进行抵扣的。

(九)出口货物税收函调制度的完善。

由于随着出口退税政策的不断更替变化,旧版函调协查内容愈来愈不能满足当前形势下出口退税工作的需要。对此2006年11月份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出口货物税收函调办法》(国税发[2006]165号),并规定自2006年12月1日起开始执行。新版函调与旧版相比,丰富了函调内容贴于实际,单位横向间传递趋于正规,并且删除了与协查无关的内容,如:增值税税收专用缴款书。更重要的一点是,解决了以往回函率低、回函不及时和回函内容不确切的问题,在回函质量与时限上划定了范围,提高协查效率,有效保障函调结果的真实性。

其新旧版函调的区别与不同,可归纳三点变化。

1、函调格式公文化更加适用。在旧版办法中协查的格式过于简单,复函单位对所查货物的结果有签发人的手签栏项,而去函单位对要求所查货物的表格上却没有列明签发人的栏项,这样的文书往来不太合理。新版办法在格式上进行了修订,首先,附表数量由旧三表变为新五表,取消了旧版《供货企业生产销售货物情况调表》,并在旧版的基础上变更、增加了《国家税务局关于调查核实出口货物税收有关情况的函》、《供货企业增值税专用发票调查表》、《国家税务局关于调查核实出口货物税收有关情况的复函》、《供货企业虚开、伪造增值税专用发票填开情况表》、《国家税务局关于催办调查核实出口货物税收有关情况的函》。其次,去函单位增设了签发手续与复函单位对等,按公文行文管理具有权威性。再次,新五表间的往来紧密,去函必回、不回有催、未办说明、相互关联、环节相扣。

2、协查内容制式化贴于实际。旧版与新版相比在内容上已时过境迁。如:增值税税收专用缴款书(除消费税以外)在2004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企业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的出口货物不再实行增值税税收专用缴款书管理的通知》(财税[2004]101号)中,就规定了不在作为出口货物申报退(免)税的凭证,如再对其进行函调协查实无意义。

3、责任制度明朗化意在时效。为了解决以往回函率低、回函不及时和回函内容不确切等问题,新版办法加大了管理力度,重在回函质量与时限上划范围。与旧版相比它较完善地规定了对函调工作中违反有关规定的,要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及相关人员的责任,制定了《国家税务局关于催办调查核实出口货物税收有关情况的函》,并确定催办回函1个月的时限,及不能按时回函的原因,其目的就是引起去、回函税务机关的高度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协查效率,杜绝税收人员在核查当中敷衍了事,协而不查的工作态度,真正使出口货物税收函调协查成为税务机关退好放心税的“绿色屏障”。

(十)代理证明的出具及单证附送。

国税发[2006]102号文规定60天内申请开具代理出口证明,有特殊情况的在60天内提出书面合理理由,经地市及以上税务机关核准后,可延期30天申请开具代理出口证明。与国税发[2003]139号文规定的出口企业出具代理证明须在自报关出口之日起30天内办理,在出具的时限上放宽了政策,为企业提供了方便。同时,又进一步明确了代理方企业在180天内未提供出口收汇核销单(远期收汇除外)的,经函告落实后,在委托方企业按内销征税。

(十一)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退税

2006年7月份,国家税务总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下发了《外商投资项目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管理试行办法》(国税发[2006]111号,以下简称办法),减化了《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管理试行办法》(国税发[1999]171号)旧办法中繁琐的操作程序,明确了各级职责,规范了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的审批管理。

1、政策思路的转变。

自1999年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实行退税政策以来,随着引进外商投资环境的不断变化,相应的政策也在不时的进行调整。主要目的就是尽快适应形势发展,一切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利益。从新办法中看,足以证明了这一点。

一是改变了《办法》名称的主语。在国税发[1999]171号《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管理试行办法》中主语名称是外商投资企业;国税发[2006]111号《外商投资项目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管理试行办法》改为了外商投资项目,前者与后者使用的主语发生了变化,后者的界定范畴扩大了,它的改变主要是企业的性质与项目的开发存在相辅相承的关系,取决于只有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外商投资企业开发鼓励类的项目,才能享受到政策的优惠。二是改变了外商投资项目确认书及清单的部门审批。旧办法中项目确认书及清单是由省外经贸部门审批,新办法明确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及省级部门为最终的审批职能部门。这也就意味着,外商投资项目确认书及清单在审批上发生了质的变化。

三是明确了国税与发展改革委员会的职责分工。与旧的外商投资项目确认书相比,新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外商投资项目确认书》在内容上,去掉了国外用汇项目,取消了进口设备清单的出具,直接对国内设备退税投资总额进行了确定,省去了旧办法中“核定退税投资总额 = 投资各方的货币投资总额-已购免税进口设备总值”的计算与扣除,减化了国税部门依据确认书进行核定的环节。从内容上看,划定了国税与发展改革委员会的各自职责,对于项目投资总额、采购国内设备总额、采用什么方式投资,是否属于借款投资、外商合资企业其外国投资者所占的比例均由发展改革委去评定核实。

四是设臵了项目确认书和设备清单纵向审批的权限。按照文件规定,投资总额在3000万美元及以上的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具项目确认书;投资总额3000万美元以下的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出具项目确认书。包括:中外合资项目、中外合作项目、外商独资项目;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通过增加外方注册资本扩大项目投资总额的增资项目;中外合作开采的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生产项目。

五是规范了各级审批部门业务办理的时限。

(1)项目确认书的办理。在项目核准并在采购国产设备清单确定后,由项目业主单位在项目核准后一个月内,经下级部门批准向省级发展改革委提出申请。

(2)设备退税认定的登记、变更与撤并。在管理上,对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的外商投资企业比照出口企业手续办理出口退税认定,改变了旧办法中,办理《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登记手册》的做法,密切了与退税审核系统基础资料信息化管理的融合,并且限定了外商投资企业在取得发展改革委出具的项目确认书后30日内,持相关资料到所在地主管退税机关申请办理购买国产设备的退税备案登记、变更与撤并手续。

(3)设备退税申报与审核。按文件规定,符合外商投资企业购买国产设备的条件后,自购买设备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之日起30日内 ,到其主管征税机关认证; 90日内,填写《外商投资项目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申请表》,附相关资料向所在地主管退税机关申报退税,未经过认证或认证未通过的一律不予办理退税。在这方面采取增值税专用发票信息稽核的方式,加强信息比对,确保了业务的真实性。

2、严格项目确认书的审批要求。

对上一个环节项目确认书的严格审批,就是对后一个环节做好设备退税的最好保障。《办法》规定了四项:项目属于外商投资产业政策鼓励类;项目核准符合国家现行外商投资项目管理规定;申请内容符合项目核准文件要求;项目符合其他外商投资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设备清单在原则上应与项目确认书一次办理,并且提出了对项目单位、投资总额、采购国产设备额、执行年限和采购国产设备清单变更管理要求,整个内容涵盖多、核定难度大,特别对大型企业及多次变更企业是审核的重点。

3、享受国产设备退税的企业范围的调整。

财税[2006]111号文规定了,被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外商投资企业和非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事交通运输、开发普通住宅的外商投资企业以及从事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生产的中外合作企业,为享受国产设备退税的企业。对非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新办法中得以取缔,企业的范围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外商投资企业和从事交通运输、开发普通住宅的外商投资企业以及从事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生产的中外合作企业。其外商投资企业以其分公司(分厂)的名义采购的自用国产设备,由该分公司(分厂)向所在地主管退税机关申请办理退税;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的中外合作油气田项目,由合作油气田的作业者、作业机构或作业分公司申请办理退税。进一步明确了实行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的外商投资企业在投资总额内采购的国产设备不实行增值税退税政策。

4、享受退税项目范围的调整。

国产设备是指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采购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设备,包括按照购货合同随设备购进的配套件、备件等。《办法》列明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鼓励类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的外商投资项目所采购的国产设备享受增值税退税政策。同时,明确了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中的工程项目,以包工包料方式委托其他企业承建的,凭相关资料由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申请办理退税。对在《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范围内的,不实行退税政策。

5、重点突出税务部门对设备退税的政策管理。

(1)突出了业务资料的核对。对其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的申报资料,必须要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外商投资项目确认书》、鼓励外资目录的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及不予免税目录进行核对,对有关凭证进行审核,特别是退税投资总额的确定是否符合相关的规定。

(2)突出了实地调查的核实。《办法》强调了加强设备的购进时的核对,票物相符后,才能按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额办理退税。

(3)突出了发票信息的比对。严格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稽核信息核对的办法,在无误的情况下,方可办理退税。

(4)突出了退税监控的管理。加强台帐管理,控管外商投资企业的项目确认书、设备清单、采购国产设备总额、购进国产设备名称、数量、金额等有关情况。明确了监管机关为主管退税的税务机关,监管期为5年。

三、出口退(免)税相关筹划与建议 针对以上不同政策的调整,我们所采取的应对与筹划也区分别类,在此,提出自已的几点建议。目前,首当其冲的是如何应对出口退税率调整,做好企业经营筹划。

(一)应对出口退税率调整企业应当走好哪步棋

一年来,最近一次出口退税率的调整,是6月18日,财政部等五部委颁布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财税„2007‟90号),在前面我们已经做过了分析,搞清楚了左右企业的两个关键点,一个是退税率下调的商品。另一个是没有3个月过渡期适应。所要筹划的是如何规避不利影响,最大限度的提高赢利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应当讲,走好短期应对与长期筹划两步棋十分关键。

1、短期应对是企业第一选择

何谓短期应对,是讲在7月1日退税率调整前后,企业在短时间内应对变化,尽量减少损失、平衡利润所采取的一种积极的补救措施。

一是及时调整原出口商品计划。出口企业在7月1日前,要加快商品的生产与出口进度,改变原合同与订单的计划,争取赶在退税率调整前全部出口,把损失减小到最低点。可能,在出口过程中会出现长期合作的货贷公司订单已满,舱位现在成了最紧俏的商品,租船、订船根本不可能,也可以通过别的货贷公司也是一样。其次,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减少流转环节、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以消化产品成本上升带来的损失,集中力量,渡过难关。二是及时加快退税单证回收速度。出口商品要尽快办理通关手续,在确认出口电子信息后,及时收齐所需退税的单证。在条件允许时,短期内完全有必要设立临时的内部单证回收督导机构,对出口数额较大且出口退税率调低或取消的商品,要指定专人重点管理,做到应收尽收。

三是及时申报出口商品退(免)税。按照出口商品自出口之日起,3个月内申报退(免)税的有关规定,对短期内突击出口的商品要及时进行申报,避免漏报、少报、误报或者逾期申报的发生。如果是船舶或有对外承包工程资质的出口企业,在2007年7月1日之前已经签订了涉及取消出口退税的出口合同的,还应当注意在7月20日之前,携带相关文件,到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进行备案,并按原退税率申报退税。

四是及时与外商沟通调整出口商品价格。利用出口退税率调整的契机,尽快与国内、外客商协调和沟通,在进货与出口的长期合作上寻求对方的理解和认可,适度降低购进原料和提升外销价格或改变合同要求,尽可能达成让利协议,提高出口商品销售价格增加企业出口利润。应当注意的一点是,提价要发扬国人精神,集体意识、一致对外,国内企业不要打价格内战,否则,还是实现不了预期的效果。

五是出口退税不算小账算大账。在短期内,当来不及将原订单的商品在7月1日前全部报关出口时,出口企业应果断抉择舍小求大,不能把精力与时间逗留在一分得失,赢利的眼光应当放得长远,全力搞好出口商品的结构调整与经营筹划。对于暂时出不去的货可以先囤仓。把货运到保税港区和物流园区(国家列名的青岛、天津、苏州工业园等),进入这两个地方的货物就相当于已经出口了,视同出口对待。

六是对执行过渡期的商品要注意及时备案。

根据《通知》规定,凡对2007年7月1日之前已经签订的涉及取消出口退税的船舶出口合同或有对外承包工程资质的出口企业在2007年7月1日之前已经中标的长期对外承包工程或已经签订价格不能更改的长期对外承包工程合同所涉及的出口设备和建材情形的,应按照文件要求在2007年7月20日之前,携带相关文件,到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办理备案手续。对有此特殊业务的出口企业不要错过合同备案的良好时机。

2、长远筹划应纳入经营方略

长远筹划是讲,出口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要经常了解国家政策的方向,及时拿出应对的经营方略,顺应变化潮流,抛弃原有经营模式,踏足寻求新的利润点,时刻作到未雨绸缪。如与客商协商或签订合同时能将退税率的调整和汇率变动等因素考虑进去,在退税政策调整时企业就可以轻松应对,防止了退税政策调整造成企业业务的亏损。

一是要做好退税率调整前后的测算分析。相对取消或降低出口退税率的企业,在充分考虑政策调整和外贸出口增减等因素的基础上,企业应立足于“不依赖出口退税创利润”,应自下而上地综合分析出口退税的增减实际,测算利润的赢利空间,掌握谋求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只有这样才是正确选择经营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应对退税率变化的可行之道。

例:对取消退税率企业的利润分析

(1)取消出口退税前后收入差异分析

企业享受出口货物退税时,其出口收入为不含税收入,即出口货物报关离岸价;而取消出口退税后,其出口收入为含税收入,即计税收入应以离岸价减去销项税额。不考虑市场因素,收入上的差异主要是销项税的差异,即收入差异=出口收入-出口收入/(1+销项税率),其差异表现为减值。

如:某生产圆形截面粗钢铁管的出口企业(征税率为17%),2006年出口收入为18502万元,2007年7月1日起取消出口退税后,假设2007年的出口收入不变,仍为18502万元,则收入差异=18502-18502/(1+17%)=18502*(1-1/1.17)=2688万元。

(2)取消出品退税前后成本差异分析

企业享受出口货物退税时,实行“免、抵、退”办法计算企业应退税款,其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一律计入企业生产成本;而企业取消出口退税后,不存在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所以成本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即成本差异=出口收入*(出口货物征税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其差异表现为增值。

以上述企业为例,该货物出口退税率为13%,则其成本差异=18502*(17%-13%)=740万元。

综上所述,取消出口退税利润影响主要表现在收入上的差异和成本上的差异,即利润差异=出口收入*(出口货物征税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出口收入-出口收入/(1+征税税率)]=出口收入*[征税税率-退税率-1+1/(1+征税税率)].所以

总的利

差=18502*[17%-13%-1+1/1.17]=-1948万元。

如何消除这一不利因素影响,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主要取决于出口收入上,如果能适当提高出口货物价格,增加出口收入,就能相应消除利润差。

增加出口收入=︱利润差︱*(1+征税税率)=︱出口收入*[出口货物征税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1+1/(1+征税税率)] ︱*(1+征税税率)

出口货物价格增长率=增加出口收入/出口收入=︱出口收入*[征税税率-退税率-1+1/(1+征税税率)] ︱*(1+征税税率)/出口收入=︱[征税税率-退税率-1+1/(1+征税税率)] ︱*(1+征税税率)

如上述企业2007年要取得2006年相同利润,则出口货物价格增长率=(17%-13%-1+1/1.17)*(1+17%)=12.32%

出口收入=18502*(1+12.32%)=20781万元

验算:企业利润差=20781/1.17-[18502-18502*(17%-13%)]=0 所以,出口企业要掌握合理的上浮价格,来弥补退税率降低而带来的损失。

二是加强内购外销的管理,逐步转移退税负担成本。

1、压低成本。退税率下调后,出口企业的征退税率之差将会拉大,导致生产成本明显增加,出口商品的价格战更加激烈,国际竞争的优势会逐步减弱。对此,出口企业需要调整其出口商品报价,也需要与国内购货商、进口外商进行沟通,为减少出口退税率降低造成的损失,可以考虑将以往从国外采购的原材料,改为在国内采购的办法,控制原材料的成本;在与国内外原材料供应商交易时,尽量压低采购价格,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努力实现税款转嫁与转移,在整体成本增加,自身适度负担的前提下,有计划实现转嫁前移。

2、转嫁出口。由于我国现行税收政策对自营与转嫁货物出口的计税方式不同,在相同条件下,可以在生产企业上的基础上,再成立一家外贸企业,通过一定的利益组合,采取外贸企业收购生产企业货物出口,转嫁货物增值链条所实现的退税,要比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实惠一些成为可能。

例:对下调退税率企业的退税分析

假设生产企业甲,其产品全部用于出口,在某月该企业国内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为1200元人民币,征税率为17%,退税率为11%。如果企业甲是自营出口,离岸价格为10000元人民币,按照出口货物“免、抵、退”税政策,其退税额应为: 当期应纳税额=0-1200+10000×(17%-11%)=-600元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600元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600<10000×11% 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600元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10000×11%-600=500元

如果企业甲没有将此批货物直接出口,而是以8000元的价格卖给同一集团内独立核算的外贸企业乙,企业乙再以同样的离岸价格10000元出口到境外,企业甲为企业乙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价税合计9360元(8000+8000×17%),则企业甲应缴纳的增值税=8000×17%-1200=160元。企业乙可获得的退税8000×11%=880元,等同于整个集团公司实际获得出口退税880-160=720元。两种出口模式相比,转嫁货物出口可多获得出口退税120元(720-600)。上述差距的产生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征、退税计税依据带来的差异。从征税方面讲,自营出口的计税价格为FOB价格,而卖给外贸企业乙的计税价格是不含税的净价,按照上面的例子,前者的计税价格是10000元,后者的计税价格是8000元,由此产生(10000-8000)×17%=340元的征税差额,这里不考虑生产企业甲免抵的部分;从退税方面讲,前者退税依据是10000元,后者的退税依据是8000元,理论上应产生(10000-8000)×11%=220元的退税差额。

(2)征、退税率之间存在的差异。由于我国执行不彻底的退(免)税政策,出口货物产生征、退税的差额也是必然。事实上,如果征、退税率一致,上述退税差异将不复存在。如:上例退税率也提高至17%,根据“免、抵、退”税计算,生产企业甲通过自营出口可获得退税1200元;而通过收购出口模式,生产企业甲先要交纳160元(8000×17%-1200)的增值税,外贸企业乙获得1360万元(8000×17%)出口退税,两者相减,实际获得退税款也为1200元。由于征、退税率之间的差异,我们可以看到,在自营出口模式下,征、退税率之差额导致企业成本的增加,从原材料购进至生产及出口的每道环节都显而易见;相反,在收购出口模式下,这种差额成本对企业负担的增加只截止到外贸企业购入为止,出口环节的增值部分执行的是免税政策,不存在承担这部分征、退税之差额转入成本的问题。

(3)出口退(免)税政策上的区别差异。从两类企业的出口模式来看,收购相比自营出口企业要少承担外贸流通过程中增值部分的征、退税差额,由此产生企业获利与退税的不同。从上例中,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两类企业退税的差额其实就是外贸企业乙购入出口货物增值部分的征、退税差额。即(10000-8000)×(17%-11%)=120元。

综合上述举例,生产企业甲与外贸企业乙的结盟获取了更多的退税。出口退税率下调,对自营出口影响较大,对代理出口或转嫁出口影响较小;对一般贸易影响较大,对加工贸易影响较小。因此,企业要适度调整贸易方式,做到自营和代理相结合,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相结合。

三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商品技术含量。

1、敢于抛弃原有生产经营模式。出口退税率下调对出口企业来说是一次挑战,要转变原有思路,不断加强国际市场调研,增强前瞻性,分析出口的形势和环境,制定出口规划,从低价竞争转向产品差异化竞争走品牌化、高端化、精品化路线,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利润空间,缓解退税调整所造成的冲击。

2、如何调整产业结构。企业应对出口产品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将适合内销的商品迅速转向国内市场,适合外销的商品继续加大出口。另外,要缩减低附加值、高耗能商品的生产,转而开始研发和生产高附加值商品。例如,下调退税率的服装行业,在功能设计、外观造型、包装等方面有所创新,同时要以发展品牌为目标,培育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声誉,打出优势品牌效应,从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所以,这些都是尽可能减少退税率下调给企业带来影响的上上之策。

四是改变贸易方式,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1、适当调整外销出口的贸易方式。根据国际贸易形式的需要,发挥产业优势,开展多种对外贸易方式,相互交替运作,统筹内外兼顾的贸易策略。其一以香港市场为依托,逐步向中东、东南亚、欧美市场延伸,克服出口地区过分集中和过分依赖中间商的被动局面;其二开展直接贸易,立足本企业商品,直接同外商签订合同、报关出口;其三开展委托加工贸易,根据客户需求,将公司初加工产品向深加工成品出口,增加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其四开展来料加工贸易,压缩资金的周转,靠出口商品的数量与免税来赢得利润。例如,纺织行业可以衡量国内、外棉花的价格,在国内价格高于国外价格的情况下,以来料加工方式运作,以求降低出口成本。

按现行政策,我国对生产企业以一般贸易及加工贸易中的进料加工出口的货物实行的是“免、抵、退”税办法,即依照退税率进行计算,征税率与退税率之差由出口企业负担;对来料加工实行的是“免税不退税”的管理办法,国内购进辅料税额作进项税额转出。

一般情况下:①征、退税率相同,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的税负皆为零,而来料加工有一定税负。②征、退税率不一致,进料加工优于一般贸易,一般贸易又优于来料加工。③税差大、利润高,选择“来料”加工方式较合算。企业根据自己情况采用不同贸易方式,合法合理地筹划税负。

2、改变对出口退税的依赖程度。通过加工贸易业务操作,尽量减少国内附加值,消弱退税率调整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因素。如:由退税改为免税的商品,可以转变贸易形式,在使用国内辅料较少的情况下,开展来料加工减少税收负担。所以,挖掘加工贸易潜力作为扩大对外贸易的切入点,加快发展加工贸易,降低对出口退税的依赖程度,规避因出口退税率下调而增加的成本负担。

3、由“引进来”变为“走出去”。对受退税率调整影响较大的大型企业,有许多是招商引资的外商投资企业,当在国内无利时,可以采取“走出去”到境外投资办厂或设备投资,这方面国家鼓励与扶持的优惠政策多,有利于开拓和占领国际市场。

五是增强企业面向国际服务的意识。加大企业形象宣传,扩大企业的国际知名度和信誉。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拓宽管理理念,摆脱一成不变的陈旧制度。

(二)如何避免出口企业的倒交税现象

为防止出口退税率下调,征、退税率之差变大,易出现出口企业“倒交税”现象,我认为: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在于企业由于季节性购进、生产、销售不均衡引起,这种情况对企业来说,由于受市场因素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在外销收入所占比例大致稳定以及汇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月份之间购进原料的进项税应尽量趋于平衡,使企业逐步调节淡、旺季购进、生产、销售不均衡状况,则企业将最大可能避免出现“倒交税”现象。无论 “倒交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都是与增值税条例规定的“出口货物实行零税率”规定相悖的,不利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从鼓励企业出口的角度出发,对出口货物不应出现“倒交税”问题,因此,我认为,对出现“倒交税”问题,可执行免税政策。

(三)出口退税单证备案应注意的几点

就如过去的出口退税清算检查一样,单证备案检查将成为今后每年检查履行的惯例。为了避免出口企业因自身不知或管理不当而受到税务机关的处罚,防止非正常情况的发生,还应当重点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思想上重视,做好每年初备案单证自查与被查的准备工作,根据这一时段可以提前准备。

二是及时组织人员做好检查内容的核实与比对。如:出口货物装货单”只要具有国税发[2005]199号文规定含义的,可以不需要海关签章备案。

三是尽量提供电子数据或无纸化备案单证的证实资料。备案单证无法提供与国税发[2005]199号文规定一致的,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以提供具有相似内容或作用的单证作为备案单证。

四是注意备案单证的对应装订及统一编号的整理。五是保持备案单证的完整性与可查性。

1、采用电子数据或无纸化的合同,可将电子合同打印、口头合同签字声明记录内容与事实相符后备案。

2、业务办理采取无纸化管理办法的,可自制电子单证经税务机关批准,将有关电子数据打印成纸质单证加盖企业公章,并签字声明打印单证与原电子数据一致后进行备案。

3、无法取得备案单证的,可在保证电子单证备案真实性的前提下,使用电子数据备案定期进行管理,并能确保税务机关调取备案单证时,能如实提供电子数据或将电子数据打印并加盖企业公章的纸制单证。

六是对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退税、中标机电产品退税、出口加工区水电气退税等没有货物出口的特殊退税政策业务,不实行备案单证管理制度。

(四)新发生出口业务提前实现免抵退税的建议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退(免)税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139号)第八条规定:“新成立的内外销销售额之和超过500万元(含)人民币,且外销销售额占其全部销售额的比例超过50%(含)的生产企业,如在自成立之日起12个月内不办理退税确有困难的,在从严掌握的基础上,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批准,可实行统一的按月计算办理免、抵、退税的办法。”,所以,新成立企业要实现新发生出口货物的退税,应当主动向当地的税务机关提出申请,并准备相应的资料,争取这项政策的优惠。

(五)出口货物进料加工视同内销后的帐务调整

国税发[2006]102号文第一条规定,出口货物不予退(免)税视同内销应计提销项税额,生产企业如已按规定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并已转入成本科目的,可从成本科目转入进项税额科目;外贸企业如已按规定计算征税率与退税率之差并已转入成本科目的,可将征税率与退税率之差及转入应收出口退税的金额转入进项税额科目。以上计提销项税额的出口货物是一般纳税人以一般贸易出口货物视同内销时,发生的上述情况计提销项税额按此办理进行帐务调整,并没有讲到应纳税额,也就是讲一般纳税人以进料加工复出口贸易视同内销并不存在以上内容的帐务调整。其实,并非所然,首先,一般纳税人以进料加工复出口贸易视同内销的前提也是一般纳税人,在没有明确是否要为不予退(免)税货物按内销处理前,它也会产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生产企业)、征税率与退税率之差(外贸企业)的。它与一般贸易在计算退(免)税时,一样都会有两种情况的发生。一是当月已做外销收入,未形成退税时的调整。生产企业在当月计算免抵退税时,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已产生,按文件规定应当冲减出口货物的出口额,对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冲回,按出口货物的出口额(不含税)计算销项税额。外贸企业的征税率与退税率之差同样如此。二是已办理了退(免)税的。对已计算免抵退税的生产企业应在申报纳税当月冲减调整免抵退税额;对已办理出口退税的,外贸企业应在申报纳税当月向税务机关补缴已退税款计算,这样相应的出口货物出口额就会冲减,其它各项依此冲减,并计算销项税额。在操作中我们还应考虑的全面一些,国税发[2006]102号文件中,只对一般纳税人的一般贸易视同内销做了帐务调整,那么,对于一般纳税人的进料加工复出口贸易视同内销按应纳税额计算的,其生产企业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与外贸企业的征税率与退税率之差该不该转回,并没有讲明这一点。我认为,应当转回后,再计算应纳税额。

(六)代理证明出具及时处理的两个方面

一是代理方注意申报出具代理证明的时限。与出口退税申报不同,它的期限为60天内凭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代理出口协议,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代理出口货物证明》。对无法在规定时限内办理的,应当提交延期30天的申请。

二是代理出口企业在180天内要及时提供收汇核销单(远期收汇除外)。避免因不提供对委托企业视同内销的征税。

(七)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退税五点筹划

新政策发布后,企业需要根据新的变化,统筹安排采购国产设备有关事宜才能获取更大优惠。

第一点:纳税人身份和业务的筹划。由于新政策限定了可退税的企业范围,所以,对于货物生产和销售企业来说,在购买国产设备之前,需要申请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否则就难以获得有关税收优惠;而对于“非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事开发普通住宅的外商投资企业”来说,则需要将开发项目进行分别核算,即将普通住宅业务与其他业务区分开来。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对有关业务分别核算存在操作上的风险,一旦被税务机关认为有关业务划分不清,就可能不得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因此,比较安全的做法是,以项目为单位成立独立核算的公司,从而使从事普通住宅开发业务的公司享受税收优惠。

第二点:分公司享受税收优惠需要事前筹划。新政策规定,外商投资企业以其分公司(分厂)的名义采购的自用国产设备,由该分公司(分厂)向所在地主管退税机关申请办理退税。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事先明确该设备是总公司使用还是分公司使用,然后按使用主体办理项目确认书,在项目按规定核准并在采购国产设备清单确定以后,由项目业主单位在项目核准后1个月内按程序向省级发展改革委提出申请。否则就可能导致办理退税困难,特别是对于总公司与分公司异地经营的,还可能无法享受有关税收优惠。

第三点:可退税的设备范围的筹划。因此企业在采购中应当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在采购主要设备时,应当充分考虑配套件和备件的采购,因为只有在《项目确认书》中确定的设备和配件才能够享受退税优惠。有人认为,以后采购配件和备件同样也可以抵扣增值税。的确,不属于固定资产的修理用备件等是可以抵扣增值税的,也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但是却不能享受购买国产设备抵免所得税的优惠,两者的优惠力度是不同的。二是对于外包项目,应当签订规范的委托合同,使采购符合委托代购要件。如果不构成委托代购,则无法享受退税优惠。三是国税发„1999‟171号文件规定,可以享受退税的设备必须是以货币购进的未使用过的国产设备,不包括投资方的实物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也就是说,必须是外资企业采购的新设备。新办法则仅规定设备必须是在境内生产的国产设备,但并未规定必须是未使用过的。那么,外资企业鼓励类项目所采购的使用过的旧国产设备,如果缴纳了增值税,按照新办法应当也是可以享受退税的。四是国税发„1999‟171号文件规定,可以享受退税的国产设备必须是在核定退税投资总额内采购的,超过限额采购的国产设备不享受退税待遇。新办法则没有出现“核定退税投资总额”方面的规定。

第四点:设备退税申报要及时。就税务部门而言,新办法将采购国产设备的管理分为三部分:一是备案登记管理,备案登记的目的是确认企业享受优惠政策的项目,企业在取得发改委出具的项目确认书后30日内,向税务机关申请办理国产设备的退税备案登记,90天内提出退税申请。二是退税审批管理,主要是确认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依据发改委的项目确认书,对企业购进的相关设备进行核对,对企业采购设备所取得的发票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尤其是对增值税专用发票,强调一定要30日内认证,并经防伪税控网上稽核无误后方可审批退税;三是退税监管,监管的主要手段是建立监管台账,将企业采购国产设备的项目确认书、设备清单、设备名称、数量、金额进行详细登记,明确监管期为5年。

第五点:购入设备额可以抵免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能够享受增值税退税优惠的,同时大多可以享受抵免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即购买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从购臵设备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因此,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实际上可以享受到两项优惠。因为投资抵免需要有新增的企业所得税,同时有时间限制,一般是5年,所以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前,需要统筹考虑抵免企业所得税的问题,在可能的情况下根据测算的新增的企业所得税数额,合理确定采购国产设备的时间和数额,以用足税收优惠。

现实中有些外商投资项目的设备采购就发生在企业集团的不同企业之间,或者是发生在存在关联关系的外商投资企业之间,目前对这种采购办理退税并没有特别限制。关联企业间的采购常常通过转让定价以谋取集团的最大利益,包括税收利益。在此提醒,企业在进行这种操作时,必须注意不要构成恶意避税,否则会引来税务机关的反避税调查。总之,一年来的政策变化,对控制国家外贸出口增长过快、顺差过大,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商品的出口,不断加强税收管理、服务企业、防范出口骗税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此,出口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要经常了解国家政策的方向,时刻作到未雨绸缪,才能实现轻松应对,及时调整经营模式,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推进自主品牌建设,采取不同的投资方向和经营策略等手段,化解退税政策调整所带来的风险与影响。

讲课完毕,谢谢大家。

个人简历

王文清,现就任于山东省德州市国家税务局进出口税收管理科、副科级,高级经济师(税收类)职称,中国税网特约研究员,《山东省研究》专刊优秀作者。2005年参与编写了《山东省出口货物退(免)税业务手册》,在省内出版并下发企业使用。几年来,曾经在《中国税务报》、《中国税务》、《涉外税务》、《税收研究资料》、《财务与会计》、《山东省税务研究》、《山东税务纵横》及《中国税网》等多家刊物及网站,发表过《新办小型出口企业“免、抵、退”税的会计处理》、《面对出口退税率下调,纺织企业如何应对》、《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影响与建议》、《对进料深加工结转实行免抵退税政策的探讨》、《浅谈海关加工贸易联网监管电子帐册模式下的出口退税管理应对》、《中央与地方出口退税负担机制调整带来的影响及建议》、《出口货物不予退(免)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五十余篇文章。其中《对进料深加工结转实行免抵退税政策的探讨》一文,被收录到了2005年《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思想宝库》一书中;《中央与地方出口退税负担机制调整带来的影响及建议》一文,在参加《中国税网》举办的2005年征文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出口企业应对退税率再次下调的策略与筹划》和《从黑津冀虚开发票案谈如何建立废旧物资行业税收管理的长效机制》两文分别获得《中国税网》2006年度征文大赛的一等奖和二等奖。平时擅长撰写业务类文章,比较精通出口货物退(免)税、增值税、消费税等税收业务与实务操作,本身具有对纳税人讲解出口货物退(免)税税收专业知识的能力,能够撰写相关方面的书稿与实务理论。联系方式:山东省德州市湖滨中大道1118号 单位:山东省德州市国家税务局进出口税收管理科 邮编:253026 固定电话:0534---2383516 移动电话:*** 电子邮箱:wwq2566@sohu.com

第二篇:银川市出口退免税政策

综合保税区出口退税政策简介

2013-06-08 15:57

出口企业经海关报关进入国家批准的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珠澳跨境工业区(珠海园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保税物流中心(B型)(以下统称特殊区域)并销售给特殊区域内单位或境外单位、个人的货物,视同出口货物,适用增值税退(免)税政策。

报关进入特殊区域并销售给特殊区域内单位或境外单位、个人的货物,特殊区域外的生产企业或外贸企业的退(免)税申报分别按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办法和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免退税办法办理申报。

运入保税区的货物,如果属于出口企业销售给境外单位、个人,境外单位、个人将其存放在保税区内的仓储企业,离境时由仓储企业办理报关手续,海关在其全部离境后,签发进入保税区的出口货物报关单的,保税区外的生产企业和外贸企业申报退(免)税时,除分别提供有关资料外,还须提供仓储企业的出境货物备案清单。确定申报退(免)税期限的出口日期以最后一批出境货物备案清单上的出口日期为准。

出口企业或其他单位销售给特殊区域内生产企业生产耗用且不向海关报关而输入特殊区域的水(包括蒸汽)、电力、燃气,视同出口货物,适用增值税退(免)税政策。

输入特殊区域的水电气增值税退(免)税的计税依据,为作为购买方的特殊区域内生产企业购进水(包括蒸汽)、电力、燃气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金额。

输入特殊区域的水电气,由购买水电气的特殊区域内的生产企业申报退税。企业应在购进货物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之日次月起至次年4月30日前的各增值税纳税申报期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退税。逾期的,企业不得申报退税。申报退税时,应填报《购进自用货物退税申报表》,提供正式电子申报数据及下列资料:

1.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

2.支付水、电、气费用的银行结算凭证(加盖银行印章的复印件)。

输入特殊区域的水电气,区内生产企业未在规定期限内申报退(免)税的,进项税额须转入成本。

特殊区域内的企业出口的特殊区域内的货物;特殊区域内的企业为境外的单位或个人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同一特殊区域、不同特殊区域内的企业之间销售特殊区域内的货物,适用增值税免税政策。

特殊区域内的企业出口的特殊区域内的货物,应在出口次月的增值税纳税申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增值税、消费税免税申报。保税区内出口企业或其他单位出口的货物以及经保税区出口的货物,增值税退税率有调整的,其执行时间以货物离境时海关出具的出境货物备案清单上注明的出口日期为准。

第三篇:出口退免税认定

出口退免税认定

一、申请条件及时间要求

对外贸易经营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和商务部《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办法》的规定办理备案登记后、没有出口经营资格的生产企业委托出口自产货物(含视同自产产品,下同)、特定退(免)税的企业和人员(外商投资企业除外)应自办理备案登记、签订代理出口协议之日起30日内,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手续。

对已经认定但暂不开展出口业务的生产企业,可向主管退税机关提出书面申请,不进行报表鉴定以及退(免)税申报;待准备开展出口业务时,提前一个月向主管退税机关提出书面申请,请求恢复报表鉴定,进行退(免)税申报。

二、申请资料

1、《出口企业退(免)税认定表》,2份;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3、《税务登记证》(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4、出口退税账户申请(由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印制);

5、已办理备案登记并加盖备案登记专用章的《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原件及复印件(取得自营进出口权的出口企业提供);

6、主管海关核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报关注册登记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取得自营进出口权的出口企业提供);

7、商务部批准使用中国政府优惠贷款和合资合作项目基金援外出口的批文(援外出口企业提供);

8、委托出口协议(无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提供);

9、中标单位所在地国家税务局签发的《中标证明通知书》(中标企业提供);

10、苏州大市范围内的迁移证明(迁入企业提供)。

11、企业办税人员情况表(由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印制)

12、公章、法人章

企业提供的复印件均需加盖公章,并注明“与原件一致”字样。

三、办理程序

到退税办税窗口领取《出口企业退(免)税认定表》和《出口退税账户申请》,按要求填妥并盖章后,与所需资料一并交窗口人员审核。审核通过后,收回资料原件,并将经税务机关签章退回的《出口企业退(免)税认定表》(1份)妥善保管。

第四篇:全国税务机关出口退免税管理

全国税务机关出口退(免)税管理

工作规范(1.1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以及财政部、税务总局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负责管理出口退(免)税的国税机关(以下简称国税机关)应按本规范设置出口退(免)税管理岗位,并按本规范的岗位监督制约规定配备人员。

第三条 国税机关应使用税务总局认可的出口税收管理系统等相关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办理出口退(免)税业务。

出口税收管理系统包括:出口退(免)税审核系统、出口退(免)税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统一简称审核系统),出口货物税收函调系统(以下简称函调系统),电子数据传输系统出口退税子系统(以下简称传输系统),出口退(免)税宏观分析及预警监控系统(以下简称预警系统)等。

— 1 — 第四条 对出口企业申报符合规定的出口退(免)税,国税机关应在20个工作日内(从受理申报之日起至将《税收收入退还书》传递至国库之日止)办结相关手续。

第五条 生产企业申报的出口退(免)税,原则上由主管征税的县(区)以上国家税务局负责审批;外贸企业申报的出口退(免)税,原则上由地(市)以上国家税务局负责审批。

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以下简称省国家税务局)可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出口退(免)税的审批机关。

第六条 国税机关应根据税务总局关于出口退(免)税企业分类管理的规定实施分类管理。

第七条 国税机关应按照税务总局的统一部署,按照“风险可控、企业自愿”的原则,积极推行出口退(免)税“无纸化”管理工作。

第八条 各省国家税务局要建立多部门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逐步构建和完善“内控外防”的防范骗取出口退税(以下简称骗 — 2 — 税)体系。通过签订备忘录、联合制发文件等形式,明确具体的共享信息项目内容,加大与其他省国家税务局之间以及海关、外汇管理等外部门的信息交换力度,防范和打击骗税违法行为,保证出口退税安全。

第二章 岗位设置及职责

第九条 国税机关应设置申报受理岗、审核岗、调查评估岗、复审岗、核准岗、预警分析岗、综合管理岗、信息管理岗和系统维护岗等岗位。

各省国家税务局可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增设岗位,调整岗位设置部门。

第十条 岗位设置及职责。

(一)申报受理岗设在进出口税收管理部门或办税服务厅,岗位职责:

1.受理出口退(免)税各类事项。

— 3 — 2.反馈出口退(免)税各类事项的办理结果。3.办结出口退(免)税即办事项。

(二)审核岗设在进出口税收管理部门,岗位职责: 1.审核出口退(免)税。

2.审核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先退税后核销”和进料加工核销。

3.审核出口退(免)税证明、出口免税证明及核销。4.审核出口退(免)税备案变更、备案撤回等需结清税款的情况。

5.出口税收其他审核工作。

(三)调查评估岗设在进出口税收管理部门和税源管理部门,岗位职责:

1.调查出口退(免)税审核、预警分析、风险监控、日常管理发现的疑点。

2.提出出口税收函调发函及复函结果处理的意见。3.出口退(免)税实地核查。

— 4 — 4.出口退(免)税评估、抽查和其他日常检查。

5.提出暂扣和解除暂扣出口退税款、冲抵或补缴已办理出口退(免)税款的意见。

6.提出出口退(免)税企业分类管理类别的评定、动态调整和复评的意见。

7.提出适用出口免税政策、申报出口退(免)税需提供收汇资料、实行增值税《税收专用缴款书(出口货物劳务专用)》管理的企业名单的意见。

8.提出向稽查部门移送涉嫌骗税线索的意见。9.出口税收其他调查评估工作。

(四)复审岗由进出口税收管理部门负责人,或没有审批权国税机关分管进出口税收管理工作的局领导担任,岗位职责:

1.复审出口退(免)税。

2.确认出口退(免)税疑点的处理。

3.复审出口税收函调发函、复函(复审岗为县级国税机关分管局领导的,可直接核准)。

— 5 — 4.复审暂扣和解除暂扣出口退(免)税款、冲抵或补缴已办理的出口退(免)税款的意见。

5.核准出口退(免)税证明、出口免税证明及核销申请。6.核准生产企业进料加工的核销和计划分配率的调整。7.确认出口退(免)税备案变更、备案撤回等需结清税款情况的处理。

8.复审出口退(免)税企业分类管理类别的评定、动态调整和复评结果的意见。

9.确认出口退(免)税风险信息的调整。

10.确认适用出口免税政策、申报出口退(免)税需提供收汇资料、实行增值税《税收专用缴款书(出口货物劳务专用)》管理的企业名单。

11.确认出口退(免)税实地核查、评估的对象和结论。12.复审向稽查部门移送涉嫌骗税线索的意见(复审岗为县级国税机关分管局领导的,可直接核准)。

13.出口税收其他复审工作。

(五)核准岗由有审批权国税机关的局长担任,经局长授权可由分管进出口税收管理工作的局领导担任,岗位职责:

1.审批出口退(免)税。

2.核准暂扣和解除暂扣出口退(免)税款、冲抵或补缴已办理的出口退(免)税款。

3.核准出口税收函调的发函、复函。

4.核准出口退(免)税企业分类管理类别的评定、动态调整和复评结果。

5.核准向稽查部门提供涉嫌骗税线索。6.出口税收其他核准工作。

(六)预警分析岗设在进出口税收管理部门,岗位职责: 1.设置和完善出口退(免)税预警、评估指标值,开展预警分析工作。

2.发布出口退(免)税预警信息,提出确定评估对象的意见。3.分析出口退(免)税预警、评估和出口税收函调等工作情况,提出调整出口退(免)税风险信息的意见。

— 7 — 4.出口税收其他预警分析工作。

(七)综合管理岗设在进出口税收管理部门和收入规划核算部门,岗位职责:

1.管理出口退(免)税计划和分析计划执行情况。2.开展与同级收入规划核算部门的对账工作。

3.编报出口退(免)税报表、提供税收会计核算数据。4.生成、发布出口税收业务提醒服务信息。5.上报、传递和公开出口税收综合管理信息。6.收集整理出口退(免)税档案。

7.开展出口退(免)税政策的宣传、辅导和培训工作。8.开具和向国库传递税收收入退还书、《更正(调库)通知书》,以及对国库返回票证的销号操作(收入规划核算部门相关岗位负责)。

9.出口税收其他综合管理工作。

(八)信息管理岗设在进出口税收管理部门,岗位职责: 1.维护出口退(免)税企业的管理标识。

— 8 — 2.上传、接收和读入出口税收相关的电子信息。3.查询、统计、分析和应用出口税收相关的电子信息。4.开展与税源管理、稽查等部门的出口税收数据交换工作。5.出口税收其他信息维护管理工作。

(九)系统维护岗设在出口税收管理系统服务器所在地国税机关的电子税务管理部门(信息中心),岗位职责:

1.升级、维护出口税收管理系统的硬件。

2.升级、维护、备份出口税收管理系统的软件及数据。3.出口税收管理系统与综合征管系统、金税三期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及增值税发票系统升级版等系统的衔接。

4.根据进出口税收管理部门提出的需求提供数据。5.向税务总局技术支持部门反映存在的技术性问题。6.设定出口税收相关电子信息的清分规则。7.出口税收管理系统其他维护工作。第十一条 岗位制约监督。

(一)审核同一企业同一批次的出口退(免)税,审核岗、— 9 — 调查评估岗不允许兼岗,复审岗不得兼任上述岗位。

(二)同一工作流程涉及到两个及以上岗位的,不得由同一人完成。

(三)系统维护岗不得兼任其他岗位。

(四)综合管理岗负责开具税收收入退还书的人员不得同时兼任与同级收入规划核算部门相关岗位的对账工作。

(五)各地要建立岗位定期轮换制度。

第三章 出口退(免)税备案

第十二条 申报受理岗受理出口企业的出口退(免)税备案时,应核对其提供的备案资料是否符合以下要求:

(一)相关纸质资料、凭证齐全,签字、印章完整,复印件注明“与原件相符”字样并加盖有该企业公章;

(二)《出口退(免)税备案表》与纸质资料内容相符;

(三)使用审核系统重点核对以下内容:

— 10 — 1.《出口退(免)税备案表》上填报的退税开户银行账号应属于税务登记的银行账号之一;

2.《出口退(免)税备案表》电子数据的相关内容应与税务登记的内容相符;

3.属于提供增值税零税率应税服务的出口企业,其提供的资料应符合相关管理办法的规定。

上述内容核对无误的,申报受理岗应在审核系统中将相关备案内容补充录入完整后,将备案数据反馈给出口企业,当场办结备案手续,并同时将备案数据传递至信息管理岗。核对有误的,应通过审核系统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一次性告知出口企业需补正的资料或不予受理的原因。

第十三条 申报受理岗受理出口企业变更出口退(免)税备案事项时,变更内容按规定不涉及需结清出口退(免)税款的,参照本规范第十二条要求办理。

变更内容按规定需结清出口退(免)税款的,申报受理岗应通过审核系统查询出口企业的出口退(免)税款是否结清,并按

— 11 — 以下要求办理:

(一)已结清出口退(免)税款的,经复审岗确认后,当场办结变更手续,将变更数据同时反馈给出口企业并同时传递至信息管理岗。

(二)未结清出口退(免)税款的,应通过审核系统出具受理通知,告知出口企业待结清出口退(免)税款后予以办理变更,并将有关资料传递至审核岗,由审核岗根据审核系统生成的《出口退(免)税结清税款报告表》(附件1)通知相关岗位按以下要求处理:

1.已申报出口退(免)税但尚未办理完毕的,审核岗、调查评估岗、复审岗和核准岗等相关岗位应及时办理相关手续。

2.已申报进料加工业务出口退(免)税但尚未核销的,审核岗、调查评估岗、复审岗等相关岗位应及时办理核销手续。

3.存在未申报出口退(免)税业务的,调查评估岗按相关规定处理。

4.结清退(免)税款后,审核岗在审核系统中对《出口退(免)— 12 — 税结清税款报告表》签署意见,经复审岗确认后,由申报受理岗参照本条第(一)项要求办理。

第十四条 申报受理岗受理出口企业撤回出口退(免)税备案事项时,应通过审核系统查询该出口企业的出口退(免)税款是否结清,并按以下要求办理:

(一)已结清出口退(免)税款的,经复审岗确认后,当场办结撤回手续,并在审核系统中将出口企业的出口退(免)税备案信息修改为“撤回”。

(二)未结清出口退(免)税款的,应通过审核系统出具受理通知,告知出口企业待结清出口退(免)税款后予以办理撤回,并将有关资料传递至审核岗,由审核岗根据审核系统生成的《出口退(免)税结清税款报告表》通知相关岗位按以下要求处理:

1.出口企业存在本规范第十三条第(二)项所列情形的,按相应规定办理。

2.出口企业属于合并、分立、改制重组的,审核岗应核对其提供的《企业撤回出口退(免)税备案未结清退(免)税确认书》,— 13 — 合并、分立、改制重组企业决议、章程,以及相关部门批件是否符合规定。

3.出口企业声明放弃退(免)税款的,信息管理岗应将信息传递至税源管理部门。

4.出口企业存在按规定需追回已办理的出口退(免)税款的,按本规范第三十五条规定办理。

5.出口企业因涉嫌骗税被稽查部门立案检查尚未结案的,待结案后再按规定处理。

6.结清出口退(免)税款后,审核岗在审核系统中对《出口退(免)税结清税款报告表》签署意见,经复审岗确认后,由申报受理岗参照本条第(一)项要求办理。

第十五条 信息管理岗在相关岗位办结出口退(免)税备案事项后,应完成以下工作:

(一)根据《出口退(免)税管理标识对照表》(附件2),在审核系统的备案信息中录入相应的标识。

(二)将新增、变更和撤回的外贸企业备案数据通过传输系 — 14 — 统上传至税务总局。

第十六条 申报受理岗受理集团公司成员企业备案事项,应按相关规定当场办结,并于备案办结后的3个工作日内,将《集团公司成员企业备案表》传递至综合管理岗。综合管理岗应在3个工作日内,根据集团公司总部和成员企业所在地的情况,按以下要求办理:

(一)集团公司总部和成员企业在同一地(市)的,应将《集团公司成员企业备案表》传递至地(市)国家税务局报备,并同时抄送集团公司总部、成员企业所在地国家税务局。

(二)集团公司总部和成员企业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下同)但不在同一地(市)的,应将《集团公司成员企业备案表》逐级传递至省国家税务局报备,由省国家税务局清分至集团公司总部、成员企业所在地国家税务局。

(三)集团公司总部和成员企业不在同一省的,应将《集团公司成员企业备案表》逐级传递至税务总局报备,由税务总局逐级清分至集团公司总部、成员企业所在地国家税务局。

第四章 出口退(免)税申报受理和反馈

第十七条 对出口企业申报的出口退(免)税,申报受理岗应审核其申报的资料(包括纸质资料和电子数据,下同),是否符合以下要求,符合要求的,应受理该申报,将申报的电子数据读入审核系统,通过审核系统向企业出具受理通知,并将申报资料传递至审核岗;不符合要求的,应通过审核系统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一次性告知出口企业需补正的资料或不予受理的原因。

(一)相关纸质资料、凭证齐全,签字、印章完整,复印件注明“与原件相符”字样并加盖有该企业公章(对实行出口退(免)税“无纸化”管理的出口企业不核对此项内容);

(二)电子数据齐全、有效,且是经过预审核后生成的正式申报电子数据。

第十八条 申报受理岗对各岗位转来出口退(免)税办理结果,应通过审核系统出具相应的税务文书向出口企业反馈。

第十九条 对实行出口退(免)税“无纸化”管理的出口企 — 16 — 业,通过网上办税平台申报的出口退(免)税,申报受理岗应及时将电子数据导入审核系统,并按以下要求办理:

(一)经审核系统预审核无误的,在网上办税平台向出口企业发送受理通知,并将电子数据传递至审核岗。

(二)经审核系统预审核有误的,在网上办税平台向出口企业发送不予受理通知,并一次性告知不予受理的原因。

(三)国税机关通过网上办税平台受理出口企业申请的出口退(免)税事项,在按规定办结后,可通过网上办税平台将结果反馈给出口企业。

第五章 出口退(免)税审核

第二十条 对申报受理岗转来的出口退(免)税申报,审核岗应使用审核系统审核以下内容(如果是有纸化申报则首先审核出口企业申报的电子数据与其提供的纸质申报表的匹配性):

(一)出口企业或供货企业是否涉及预警风险信息;

(二)确认出口退(免)税企业在分类管理中对应的类别;

(三)出口企业申报的“业务类型”是否与出口退(免)税备案的标识相符;

(四)出口退税率适用是否准确;

(五)出口企业是否首次申报出口退(免)税业务;

(六)申报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明细表》与《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的相关内容是否一致;《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相关内容是否一致;《外贸企业出口退税进货明细申报表》《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出口明细申报表》与《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汇总申报表》的相关内容是否一致;

(七)申报的出口数据,和审核系统中与其对应的出口货物报关单、代理出口货物证明电子信息的相关内容是否一致,相关指标是否超出合理范围;

(八)申报的进货数据,和审核系统中与其对应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消费税)专用缴款书、消费税专用缴款书或分割单电子信息的相关内容是否一致;

(九)申报的进货数据,和审核系统中与其对应的出口货物 — 18 — 报关单、代理出口货物证明电子信息的相关内容是否匹配,相关指标是否超出合理范围;

(十)其他审核系统审核的内容。

第二十一条 经审核,出口企业申报的退(免)税符合规定且审核系统没有提示疑点的,审核岗应传递至复审岗复审。审核系统提示疑点的,审核岗应按本规范第二十二条至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核对出口企业申报退(免)税时提供的相关资料,经核对可以排除疑点的,在审核系统中签署同意通过的意见并将审核结果传递至复审岗;经核对无法排除疑点的,应填写《审核疑点业务处理表》(附件3),连同有关资料传递至调查评估岗。

对一类出口企业申报的出口退(免)税,审核系统未提示涉及预警风险信息的,应直接传递至核准岗。同时,对该批出口退(免)税申报数据按相关审核规定处理。

第二十二条 审核岗对审核系统提示疑点的出口退(免)税申报,重点审核以下内容:

(一)免退税申报。

— 19 — 1.出口货物报关单(包括出口货物报关单电子信息,下同)的商品名称与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商品名称不一致的,应根据出口企业申报的情况说明,判断不一致原因是否为同一货物的多种零部件合并报关为同一商品或属于其他应当相符的情形。

2.出口货物报关单的计量单位及数量与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计量单位及数量不一致的,应根据出口企业申报的计量单位折算标准进行折算,确认是否为同一货物的多种零部件合并报关为同一商品。

3.出口企业使用非增值税发票升级版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申报退税的,需审核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商品名称、计量单位、数量与出口货物报关单相关内容是否相符。

4.出口企业使用海关进口增值税(消费税)专用缴款书、消费税专用缴款书或分割单申报退税的,应核对缴款书与出口货物报关单的商品代码、商品名称、数量、计量单位是否相符(因海关调整税则号导致进口、出口商品代码不符的,视同相符)。

5.出口企业申报的出口商品代码与审核系统出口退税率文 — 20 — 库中的商品代码不符但与出口货物报关单的出口商品代码相符的,应核对出口企业申报的《海关出口商品代码、名称、退税率调整对应表》是否准确,是否属于海关在出口货物的申报日期和出口日期之间调整商品代码的情形。

6.出口企业申报进料加工业务提供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销货单位与加工贸易手册注明的加工单位不符的,应核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销货单位是否与企业申报的海关书面证明内容相符。

(二)免抵退税申报。

1.出口企业申报电子数据的离岸价与出口发票离岸价一致,但与相应出口货物报关单或《代理出口货物证明》的离岸价不一致的,应根据出口企业申报的《出口货物离岸价差异原因说明表》等相关资料确定其是否合理。

2.出口企业申报的出口商品代码与审核系统出口退税率文库中的商品代码不符,但与出口货物报关单的出口商品代码相符的,应核对企业申报的《海关出口商品代码、名称、退税率调整对应表》是否准确,是否属于海关在出口货物的申报日期和出口

— 21 — 日期之间调整商品代码的情形。

(三)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应税服务申报。

1.对审核系统抽取的国际运输、港澳台运输服务申报记录,核对以下内容:

(1)是否符合增值税零税率应税服务规定的范围。(2)申报的应税服务收入是否小于等于该申报记录所对应的载货(或载客)舱单或其他能够反映收入原始构成的单据凭证上记载的国际运输、港澳台运输服务收入。

(3)采用期租、程租和湿租方式租赁交通运输工具用于国际运输服务和港澳台运输服务的,核对其合同或协议,申报退(免)税的企业是否符合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应税服务的规定。

2.提供航天运输服务的,核对企业所申报的航天运输服务是否符合规定的范围;属于企业外购航天器、相关货物以及接受发射运行保障服务的,还应核对购进的货物服务成本是否已确认对应收入,申报退税的进项凭证上所列货物服务名称与合同或合同对应的项目清单是否一致;属于在轨交付空间飞行器及相关货 — 22 — 物的,应核对企业购进的货物成本是否已经确认相应收入,申报退税的进项凭证上所列货物名称与合同或合同对应的项目清单是否一致。

3.提供研发服务、设计服务、广播影视节目(作品)的制作和发行服务、技术转让服务、软件服务、电路设计及测试服务、信息系统服务、业务流程管理服务、合同标的物在境外的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核对以下内容:

(1)申报的增值税零税率应税服务是否符合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应税服务规定。

(2)增值税零税率应税服务合同签订的对方是否为境外单位。

(3)增值税零税率应税服务收入的支付方是否为与之签订增值税零税率应税服务合同的境外单位。对跨国公司的成员公司申报退(免)税时提供的收款凭证是银行出具给跨国公司资金集中运营(收付)公司的,应要求企业补充提供中国人民银行或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批准文件,且企业提供的收款凭证应符合相关规

— 23 — 定。

(4)申报的增值税零税率应税服务收入是否小于或等于从与之签订增值税零税率应税服务合同的境外单位取得的收款金额;大于收款金额的,应核对企业补充提供的书面说明材料及相应的证明材料是否合理。

(5)外贸企业外购应税服务出口的,除应符合上述规定外,其申报退税的进项税额还应与增值税零税率应税服务对应。

第二十三条 审核岗对审核系统提示的视同出口货物及对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等出口退(免)税业务,除按本规范第二十二条的要求审核外,还应按以下要求审核出口企业提供的相关资料:

(一)向海关报关进入特殊区域并销售给特殊区域内生产企业生产耗用的列名原材料,应核对出口货物报关单的“标记唛码及备注”栏是否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不征收出口关税及退税货物审批表》编号。

(二)销售中标机电产品的,应核对销售机电产品的普通发 — 24 — 票(生产企业提供)、购进货物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外贸企业提供)记载的货物名称、计量单位、数量与中标证明通知书、供货合同、发货单与收货清单上记载的设备名称、计量单位、数量是否相符。

申报退税的机电产品,如属于《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范围,应按规定不予退税。

(三)销售给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的海洋工程结构物,应核对销售的海洋工程结构物是否与合同记载货物名称相符;申报表“备注”栏填写的购货企业名称与普通发票、购销合同上记载的购货企业名称是否相符。

(四)销售给外轮、远洋国轮的货物,应核对购进货物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与出口发票的货物名称、计量单位、数量是否相符;出口发票是否经外轮、远洋国轮船长签名。

(五)生产并销售给国内和国外航空公司国际航班的航空食品,应核对企业配餐合同与送货清单上记载的货物名称、计量单

— 25 — 位、数量、金额是否相符;送货清单是否有国际航班乘务长签名;配餐计划表与送货清单上记载的航班号是否相符;航班号是否为国际航班。

(六)对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应核对以下内容: 1.出口货物报关单、对外修理修配合同、出口发票的货物名称、计量单位、数量、金额是否相符。

2.对飞机维修企业,应核对《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是否分别申报国内、国外飞机维修业务的进项税额,未分别申报或者申报不准确的,主管国税机关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核定;同时,应核对维修工作单、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发票的货物名称、计量单位、数量、金额是否相符。

3.对外修理修配的船舶,应核对出口货物报关单“标记唛码及备注”栏的被修理船舶名称是否与修理修配合同上的修理船舶名称相符。

(七)生产企业出口的视同自产货物以及列名生产企业出口的非自产货物,属于消费税应税消费品的,应核对以下内容:

— 26 — 1.用消费税专用缴款书或分割单、海关进口消费税专用缴款书申报退税的,其货物名称、计量单位、数量与出口货物报关单的相关内容是否相符。

2.委托加工收回的应税消费品,其代扣代收税款凭证上记载的货物名称、计量单位是否与企业申报的数据相符。

(八)出口已使用过的设备,应审核设备进项税额是否有主管国税机关征税部门出具的进项税额未抵扣证明;计税依据是否与《出口已使用过的设备退税申报表》中的折余价值一致。

(九)为国外(地区)企业的飞机(船舶)提供航线维护(航次维修)的,应核对维修单据是否有航班机长或外轮船长签字;《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明细表》“备注”栏的国外(地区)企业名称、航班号(船名)是否与维修合同、出口发票、国外(地区)企业的航班机长或外轮船长签字确认的维修单据相符;发票上的企业名称与维修单据上的企业名称是否相符。

(十)用于境外投资的出口货物,应核对出口企业是否提供商务部及其授权单位批准其在境外投资的文件副本。

(十一)对外承包工程项目的出口货物,应核对出口企业是否有对外承包工程合同;属于分包的,是否有分包合同(协议),是否由承接分包的出口企业申请退(免)税。

(十二)输入特殊区域的水电气,应核对《购进自用货物退税申报表》上的付款凭证号码是否与支付水、电、气费用的银行结算凭证号一致;银行结算凭证复印件是否与原件相符。

(十三)通过保税区仓储企业报关离境的出口货物,应核对出口货物备案清单的出口日期是否超过规定的退(免)税申报期限;备案清单的商品代码、商品名称、计量单位、数量、金额等内容与出口货物报关单相关内容是否相符。

(十四)属于非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的,应按规定发函调查。

(十五)审核岗应及时将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及非外贸企业申报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有关项目传递给信息管理岗,由信息管理岗通过传输系统上传信息。

第二十四条 审核岗对生产企业“先退税后核销”业务,除按 — 28 — 本规范第二十二条的要求审核外,还应根据出口企业提供的相关资料按以下要求进行审核:

(一)持续经营以来是否从未发生逃税、骗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农产品收购发票、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除外)行为。

(二)出口合同内容是否符合“先退税后核销”相关要求。(仅在每个合同首次申报时审核)

(三)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收入确认方式是否属于按完工进度确认收入。(仅在每年首次申报时审核)

第二十五条 审核岗对出口企业申报退(免)税时提供的收汇凭证,应审核以下内容:

(一)使用审核系统随机抽取、核对《出口货物收汇申报表》上填写的收汇日期、金融机构代码、银行业务编号等内容是否与出口收汇凭证上的内容相符。

(二)报送《出口货物不能收汇申报表》的,是否按规定提供了相应的证明材料,《出口货物不能收汇申报表》与证明材料

— 29 — 对应内容是否相符。

第二十六条 企业申报的出口退(免)税不符合上述审核规定的,审核岗签署不通过的原因及处理意见,退回申报受理岗。

第二十七条 调查评估岗对审核岗转来《审核疑点业务处理表》所列明的疑点内容,可采用调取出口企业按规定留存备查的纸质资料、要求出口企业补充提供相关资料、按本规范规定发函、实地核查等方式进行核实,核实工作完成后,应在《审核疑点业务处理表》上填写核实结论和处理意见并传递至复审岗。

对四类生产企业申报的退(免)税,出口货物属于自产货物的,调查评估岗应在其每年首次申报时,采用实地核查方式核实其生产能力、纳税等有关情况;出口货物属于外购或视同自产货物的,调查评估岗应采用发函调查方式进行核查。

第二十八条 复审岗对审核岗转来的出口退(免)税审核结果进行复审,复审通过的,签署复审通过的意见,传递至核准岗;复审不通过的,签署复审不通过的意见,退回审核岗。

对调查评估岗转来的《审核疑点业务处理表》,复审岗应对 — 30 — 调查评估岗提出的处理意见进行确认,确认同意的,签署同意意见,传递至审核岗,审核岗按照复审岗的确认意见完成审核;确认不同意的,签署不同意的意见,退回调查评估岗进一步核实。

第二十九条 对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计划分配率备案及核销申请,应按以下要求审核、办理:

(一)首次申报《进料加工企业计划分配率备案表》的,申报受理岗应核对备案表中填报的进料加工备案计划分配率,与企业报送的相关资料内容相符的予以备案。

(二)申请进料加工业务核销的,应按以下要求审核、办理: 1.申报受理岗应在审核系统提取海关联网监管加工贸易电子数据中的进料加工“电子账册(电子化手册)核销数据”,以及进料加工业务的进、出口货物报关单数据和《进料加工手(账)册实际分配率反馈表》,交生产企业确认。

2.生产企业在《进料加工手(账)册实际分配率反馈表》填写“确认相符”意见的,申报受理岗将申报资料传递至审核岗。审核岗在审核系统对进料加工业务进行核销,并将生成的《生产

— 31 — 企业进料加工业务免抵退税核销表》传递至复审岗核准后,由申报受理岗将此表及其电子数据反馈给生产企业。

3.生产企业在《进料加工手(账)册实际分配率反馈表》填写“确认不相符”意见的,申报受理岗将申报资料一并传递给审核岗。

审核岗对其申报的《已核销手(账)册海关数据调整报告表(进口报关单/出口货物报关单)》的内容,核对无误后在审核系统重新计算生成《进料加工手(账)册实际分配率反馈表》,传递至申报受理岗反馈给生产企业再次进行确认。

(三)申请调整计划分配率的,申报受理岗将申报资料传递至审核岗,由审核岗核对生产企业提供的本预计的进料加工计划分配率无误及书面理由合理后,经复审岗核准后传递至申报受理岗反馈给生产企业。计划分配率有误或书面理由不合理的,审核岗将申报资料退回申报受理岗返还给生产企业。

第六章 出口退(免)税审批

— 32 — 第三十条

对审核岗或复审岗转来的出口退(免)税审核结果(准予退税或不予退税),核准岗应通过审核系统进行审批并签署意见,并在出口退(免)税计划内按照审核系统提供的方式对准予办理退税和免抵调库的数额进行核准。

审核系统提供的核准方式包括全额核准、差额核准、等比核准、不予核准、撤销核准、批量核准等。核准岗应在确认当期应扣减的出口退(免)税额已扣减后,再对准予办理退库和免抵调库的税额进行核准。

第三十一条 经审批准予办理出口退(免)税的,申报受理岗应将审核系统生成的《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审批情况反馈表》(附件4)或经审核确认的《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反馈给出口企业;经审批不予办理出口退(免)税的,申报受理岗应在审核系统出具通知,反馈给出口企业。

第七章 出口退(免)税退库、调库

第三十二条 出口退(免)税退库、调库实行计划管理。各级

— 33 — 国税机关应按以下规定进行计划的测算、分配和执行情况上报等工作:

(一)综合管理岗负责测算本地区出口退(免)税计划需求,上报上一级国家税务局。各省国家税务局应于每年12月10日前将次年出口退(免)税计划测算情况汇总后上报税务总局。

(二)各省国家税务局以及各地(市)国家税务局应对下级国税机关上报的出口退(免)税计划需求进行分析测算,及时下达出口退(免)税计划,并根据实际执行情况进行调整。

(三)综合管理岗应将上级国税机关下达的出口退(免)税计划及时录入审核系统。国税机关必须严格在出口退(免)税计划内办理退(免)税,不得超计划办理退(免)税,退税计划和免抵调库计划不得混淆使用。

(四)各省国家税务局应分别于每年9月5日前和12月5日前将当年出口退(免)税计划的执行情况上报税务总局。

(五)在出口退税计划内,国税机关可优先为一类出口企业办理退库手续。

— 34 — 第三十三条 综合管理岗应按照核准岗核准的数额办理出口退(免)税退库和免抵调库。退库、调库可采用向国库传递《税收收入退还书》、《更正(调库)通知书》的退库、调库方式,也可采用通过横向联网电子缴税系统发送电子凭证的电子退库、调库方式。退库、调库的办理需符合以下规定,具体操作方式可由各省国家税务局明确。

(一)收入规划核算部门的综合管理岗应在综合征管系统、金税三期税收管理信息系统,按规定进行免抵调库操作,并通过上述系统开具《更正(调库)通知书》和调库销号后,将相关数据反馈至审核系统。

(二)国税机关可选择在审核系统、综合征管系统或金税三期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开具税收收入退还书,开具时均不允许人工录入或修改。

在审核系统开具的,综合管理岗应在退库销号后将相关信息传递至综合征管系统或金税三期税收管理信息系统。

在综合征管系统或金税三期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开具的,综合 — 35 — 管理岗应在接收到开票、销号信息后,在审核系统中设置相应开票、销号标志。

(三)综合管理岗应在开具《税收收入退还书》后的2个工作日内,将其送交国库办理退库,并在收到国库返回的退库凭证相应联次后的1个工作日内进行销号处理。

第三十四条 国税机关要严格按照规定建立和完善内部监督和制约机制,加强出口退(免)税退库、免抵调库管理。综合管理岗应于每月5日前在审核系统生成《出口退(免)税退库数据监控表》(附件5),并与同级收入规划核算部门进行对账,发现办理退库数据不一致的,要及时查明原因并按规定处理。

第三十五条 国税机关按规定应追回已退(免)税款的,或按规定应由出口企业补缴已退(免)税款的,按照以下要求处理:

(一)应追回已退(免)税款的,由调查评估岗或预警分析岗通过审核系统填制《应追回已退(免)税款明细表》(附件6),经复审岗复审、核准岗核准后,对已退(免)税款进行冲抵或由出口企业补缴税款。

(二)应补缴已退(免)税款的,综合管理岗通过审核系统出具书面通知,由申报受理岗通知出口企业按照原退库预算科目、预算级次将税款补缴入库。

(三)出口企业缴纳税款后,综合管理岗应在综合征管系统或金税三期税收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在审核系统中进行销号处理。

第三十六条 国税机关按规定暂扣出口退税款的,应按照以下规定处理:

(一)应按规定暂扣出口退税款的,调查评估岗根据《暂扣税款原因代码表》(附件7),通过审核系统填制《暂扣出口退(免)税业务处理表》(附件8),经复审岗复审、核准岗核准后,对相应的税款进行暂扣处理。

(二)出口企业应暂扣税款大于其已审批未退税款金额的,调查评估岗在审核系统出具通知,经复审岗复审、核准岗核准后,暂扣该企业以后发生相当于应暂扣税款的应退税款。

(三)因暂扣原因消除应解除暂扣税款的,调查评估岗在审

— 37 — 核系统填写《解除暂扣税款业务处理表》(附件9),经复审岗复审,核准岗核准后,解除暂扣措施。

第八章 出口免税证明及核销管理

第三十七条 申报受理岗应参照本规范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的流程,受理出口企业开具免税证明(包括《来料加工免税证明》《准予免税购进出口卷烟证明》《出口卷烟已免税证明》)以及相关免税核销的申请资料。

第三十八条 审核岗对申报受理岗转来的申请,在审核电子数据与出口企业提供的纸质申请表相匹配后,应按以下要求审核:

(一)办理《来料加工免税证明》的,《来料加工免税证明申请表》填写的内容,应与加工企业开具加工费的普通发票上记载的内容相符;来料加工手册上的加工单位,应与《来料加工免税证明申请表》的加工单位名称一致。

(二)办理《准予免税购进出口卷烟证明》的,申请的出口 — 38 — 卷烟品种、规格、数量的汇总值应在税务总局当年下达免税卷烟计划内;属于重点培育发展类卷烟的,还应核对税务总局下达的免税出口计划、卷烟出口企业备案的合同。

(三)办理《出口卷烟已免税证明》的,与之匹配的《准予免税购进出口卷烟证明》上的编号应填写准确;申请免税卷烟应在卷烟出口企业取得的准予免税证明的范围之内;申请的卷烟牌号、数量等内容的汇总值应在当年免税出口卷烟计划数量之内。

(四)办理《来料加工免税证明》核销的,《来料加工出口货物免税证明申请表》上填写的内容应与出口货物报关单的相应内容一致;来料加工手册上的加工单位名称应与《来料加工出口货物免税证明申请表》上的一致;海关签发的核销结案通知书应与申请核销的来料加工手册一致;加工费发票上的货物名称应与出口货物报关单的货物名称相匹配;出口企业取得的加工费发票上列明的货物数量应小于、等于出口报关单的出口产品数量。

(五)办理出口卷烟免税核销时,应审核下列内容:

— 39 — 1.申请核销免税卷烟不同品牌规格下的数量汇总指标应在税务总局下达的当免税卷烟计划总额内;对重点培育发展类卷烟,还应核对税务总局下达的免税出口计划、卷烟出口企业备案的合同。

2.免税出口的卷烟应从指定口岸直接报关出口。

3.出口货物报关单上不同规格型号出口卷烟的运抵国(地区)应与税务总局下达计划所列一致。

4.《出口卷烟免税核销申报表》的内容应与出口货物报关单的相应内容一致。

5.对购进免税卷烟出口的,在核销时还应与卷烟生产企业所在地主管国税机关出具的《出口卷烟已免税证明》上记载的不同品牌规格下的数量汇总指标进行核对,并按以下情形分别处理:

(1)申请核销免税卷烟不同品牌规格下汇总数量大于《出口卷烟已免税证明》的对应数量的,超出部分不予核销,同时通知出口企业所在地主管国税机关征税部门,对超出部分的出 — 40 — 口卷烟按照现行规定补征税款。

(2)申请核销免税卷烟不同品牌规格下汇总数量小于《出口卷烟已免税证明》的对应数量的,应及时通知出口企业所在地主管国税机关征税部门,对企业小于申请核销数量免税部分卷烟按照现行规定补征税款。

经审核符合规定且审核系统没有提示疑点,或审核系统虽提示疑点但经核对申报资料可以排除的,审核岗签署同意通过的意见并将申请资料传递至复审岗。

第三十九条 复审岗对审核岗转来审核通过的出口免税证明及核销的申请进行复审,复审通过的,签署核准意见,传递至申报受理岗,由申报受理岗向出口企业出具相关证明;复审不通过的,签署不予核准意见,退回至审核岗,由审核岗退回至申报受理岗。

第四十条 对上海关已核销但未办理来料加工免税证明核销的手(账)册,信息管理岗应于每年5月15日后,通过审核系统提取来料加工免税证明数据,传递给出口企业的主管国税

— 41 — 机关征税部门,由其对出口企业未予核销的加工费部分按照有关规定补征税款。

信息管理岗应按月通过审核系统统计卷烟出口企业未在规定期限内申报免税核销以及经审核不予免税核销等情况,填制《出口卷烟未申报免税核销及不予免税核销情况表(已出口部分)》(附件10)及《已免税购进卷烟不予免税核销情况表(未出口部分)》(附件11),连同经审核确认的《出口卷烟免税核销申报表》,一并传递给卷烟出口企业的主管国税机关征税部门,由其对卷烟出口企业未在规定期限内申报免税核销,以及经审核不予免税核销的出口卷烟按照有关规定补征税款。

第四十一条 出口自产卷烟的卷烟出口企业实行统一核算缴税的,各省国家税务局可依据本规范的有关规定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第四十二条 免税出口卷烟实行计划管理,并按下列规定分别管理:

(一)重点培育发展类卷烟的计划管理。

— 42 — 1.对属于规定的“重点培育发展类卷烟”,税务总局每年按季度下达免税卷烟出口计划,并于第四季度根据实际执行情况进行适当追加、调整。“重点培育发展类卷烟”免税出口计划内容,包括出口卷烟牌号、出口数量、出口卷烟生产企业、出口国家或地区、外商单位名称。

2.对于列入“重点培育发展类卷烟”免税出口计划的卷烟,国税机关应要求卷烟出口企业在与外商签订合同生效后,按规定将经中国卷烟进出口(集团)公司审核、盖章的出口合同(原件)进行备案。

(二)“重点管理类卷烟”免税出口计划由税务总局每年按季度编制、下达。重点管理类卷烟免税出口计划的内容,包括卷烟的出口合同号码、出口数量、生产企业、品牌、运抵国(地区)等。

(三)免税出口卷烟计划采用两种渠道同时传递。除以公文方式传递外,还应在审核系统传递告知涉及该项业务的省国家税务局,并控制相关免税证明及核销的办理手续。对购进免税卷烟

— 43 — 出口的,计划需同时抄送卷烟生产企业所在地的国税机关。

第九章 出口适用免税、征税政策的管理

第四十三条 出口货物劳务及服务适用增值税、消费税免税、征税政策的管理,由其主管国税机关的征税部门按现行规定执行。

第四十四条 信息管理岗应按以下要求在审核系统自动生成《出口税收待核查信息明细表》(附件12),并传递至出口企业主管国税机关的征税部门:

(一)按月统计并传递放弃出口退(免)税选择适用出口免税或征税政策的出口企业、小规模纳税人以及符合其他按规定适用出口免税或征税政策的出口企业的出口信息。

(二)按月统计并传递放弃出口免税选择适用出口征税政策的出口企业的出口信息。

(三)按月统计并传递取消出口退(免)税的出口货物信息。

(四)在审核或检查中发现出口企业其他适用出口免税或征 — 44 — 税政策出口货物劳务及服务的,应自发现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统计、传递有关信息。

(五)其他待核查适用出口免税或征税政策的出口货物信息,应于每年4月30日前统计和传递。

(六)因出口信息传递滞后等原因,未能在4月30日前进行信息统计和传递的,应在接收到该信息的次月,与当月应传递的出口免税待核查信息一并进行传递。

第四十五条 申报受理岗受理出口企业提交的《出口货物劳务放弃退(免)税声明》《出口货物劳务放弃免税权声明表》和《放弃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声明》,核对无误的,应将电子数据读入审核系统,当场将受理结果反馈给出口企业。

第十章 出口退(免)税证明管理

第四十六条 申报受理岗应参照按本规范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流程,受理出口企业申请开具出口退(免)税相关证明的资料,可以当场办结的,不再出具受理通知。

— 45 — 第四十七条对申报受理岗转来的申请开具出口退(免)税相关证明的资料,审核岗按以下要求进行审核:

(一)办理《委托出口货物证明》时,通过审核系统核对出口货物是否属于应出具证明的范围。

(二)办理《代理出口货物证明》时,审核以下内容: 1.审核系统提示出口货物属于国家取消出口退税货物的,应核对出口企业是否提供《委托出口货物证明》。

2.通过审核系统对审出口企业申报的电子数据与出口货物报关单、《委托出口货物证明》上的相关内容是否相符,对审不符的,应核对《代理出口货物证明申请表》《委托出口货物证明》上的出口数量、金额与代理出口协议上的相关内容是否一致。

3.审核系统提示受托方正在或曾经被国税机关停止出口退(免)税的,应核对代理出口业务是否发生在其被停止出口退(免)税资格期间,如是,则按规定不予出具证明。

(三)办理《代理进口货物证明》的,应核对进口货物报关单是否为加工贸易专用联;进口货物报关单上的“备案号”与加 — 46 — 工贸易手册的编号是否一致;申请表的内容与代理进口协议、进口货物报关单是否一致。

(四)办理《出口货物退运已补税(未退税)证明》的,应审核以下内容:

1.通过审核系统核对申请表中拟退运货物的数量、计税金额是否小于等于原出口数量、计税金额。

2.拟退运货物适用免抵退税计算方法的,通过审核系统核对申请表的“冲减所属期”是否未超过退运发生月份的次月。

3.拟退运货物适用免退税计算方法且属已办理免退税的,核对税收通用缴款书的预算科目、预算级次、税额等项目是否正确,国库(银行)印章是否齐全。

(五)办理《出口货物转内销证明》的,应审核以下内容: 1.发现存在按规定不予出具证明情形的,不予出具并退回申报受理岗。

2.对属于原记入出口库存账的出口货物转内销、已申报退(免)税的出口货物发生退运并转内销等实际发生内销的申请,— 47 — 核对申请表的转内销数量是否小于等于内销销货发票上的数量,申请表可抵扣税额的计算是否正确。

3.对属于视同内销货物征税的申请,核对申请表的转内销数量与视同内销货物征税的出口数量是否一致,申请表可抵扣税额和记账凭证销项税额的计算是否正确。

(六)办理《中标证明通知书》的,应审核以下内容: 1.通过审核系统核对中标机电产品是否属于规定范围;中标设备中是否有《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列商品。

2.核对贷款机构是否属于规定范围。

3.中标设备清单表中数量、总价的合计数与中标证明通知书相关内容是否一致。

4.对属于外国企业中标再分包给国内企业供应的机电产品的,核对招标机构对分包合同出具的验证证明;对贷款项目中属于联合体中标的,核对招标机构对联合体协议出具的验证证明。

经审核符合规定且审核系统没有提示疑点,或审核系统虽提 — 48 — 示疑点但经核对纸质凭证、资料可以排除的,审核岗签署同意通过的意见并将申请资料传递至复审岗。

第四十八条

复审岗对审核岗转来的审核通过的出口退(免)税相关证明申请进行复审,复审通过的,签署核准意见,传递至申报受理岗,由申报受理岗向出口企业出具相关证明;复审不通过的,签署不予核准意见,退回至审核岗,由审核岗退回至申报受理岗。

申报受理岗应在出具《中标证明通知书》之后的3个工作日内将第二联传递给综合管理岗,由其邮寄给中标企业所在地国税机关,并传递相关电子信息。

第四十九条 综合管理岗应于每月初的5个工作日内,在审核系统中对上月已开具《出口货物退运已补税(未退税)证明》所对应的税收通用缴款书,核查其上解信息,补税金额的有关情况。

第五十条 申报受理岗受理出口企业补办和作废出口退(免)税相关证明的申请,按以下要求办理:

(一)补办证明的,应在审核系统核对丢失证明种类、原证

— 49 — 明编号无误后,当场重新出具。重新出具的证明需注明“补办,原XXX号证明未使用过的,方可使用本证明办理相关业务”字样。

(二)作废证明的,通过审核系统作废已出具证明的电子数据,并在原出具的纸质证明全部联次上加盖“已作废”戳记,同时传递已作废证明的电子信息。使用证明的国税机关应根据已作废证明的电子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

作废证明后出口企业申请需重新出具的,申报受理岗受理申请资料后,相关岗位按本规范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处理。

(三)出口企业丢失《出口货物转内销证明》需补办,或出口企业认为《出口货物转内销证明》出具有误需作废的,申报受理岗应核对出口企业是否按规定提供其主管国税机关征税部门出具的未使用原证明申报抵扣税款的证明。

第十一章 出口退(免)税风险管理

第五十一条 国税机关应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平台为依 — 50 —

第五篇: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

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

一、业务概述

对外贸易经营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和商务部《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办法》的规定办理备案登记后30日内,没有出口经营资格的生产企业委托出口自产货物(含视同自产产品)应在代理出口协议签定之日起30日内,到主管税务机关退税部门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手续。

特定退(免)税的企业和人员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手续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法律依据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1994〕031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管理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2〕11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调整出口退(免)税办法的通知》(国税函〔2004〕955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5〕51号)

三、纳税人应提供主表、份数 《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表》,2份

四、纳税人应提供资料 1.需出示的资料 《税务登记证》(副本)2.需报送的资料

(1)已办理备案登记并加盖备案登记专用章的《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原件及复印件,没有出口经营资格的生产企业委托出口货物的提供代理出口协议原件及复印件

(2)海关自理报关单位注册登记证明书原件及复印件(无进出口经营资格的生产企业委托出口货物的不需提供)

(3)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原件和复印件(4)特许退(免)税的单位和人员还须提供现行有关出口货物退(免)税规定要求的其他相关凭证

五、纳税人办理业务的时限要求

对外贸易经营者(包括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的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人)应在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后30日内,持有关证件,到主管税务机关退税部门申请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手续。

没有出口经营资格的生产企业委托出口自产货物(含视同自产产品)的,应在代理出口 1 协议签定之日起30日内,持有关证件,到主管税务机关退税部门申请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手续。

六、税务机关承诺时限

提供资料完整、填写内容准确、各项手续齐全、无违章问题,符合条件的当场办结; 如出口商提交的证件和资料明显有疑点的,在2个工作日内转下一环节,经核实符合规定的,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办结。

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变更

一、业务概述

已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的出口商,其认定内容发生变化的,须向主管税务机关退税部门申请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变更手续。

二、法律依据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调整出口退(免)税办法的通知》(国税函〔2004〕955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5〕51号)

三、纳税人应提供主表、份数 《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表》,2份

《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变更、注销申请表》2份

四、纳税人应提供资料 1.需出示的资料 《税务登记证》(副本)2.需报送的资料

(1)有关管理机关批准的文件、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2)已变更的《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原件及复印件(无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委托出口自产货物的不需提供)

(3)已变更的《海关自理报关单位注册登记证明书》原件及复印件(无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委托出口自产货物的不需提供)

五、纳税人办理业务的时限要求

出口商应自有关管理机关批准变更之日起3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退税部门申请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变更手续。

六、税务机关承诺时限

提供资料完整、填写内容准确、各项手续齐全、无违章问题,符合条件的当场办结; 如 2 出口商提交的证件和资料明显有疑点的,在2个工作日内转下一环节,经核实符合规定的,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办结。

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注销

一、业务概述

出口商发生解散、破产、撤消以及其他依法应终止出口货物退(免)税事项的,须向主管税务机关退税部门申请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注销认定手续。

二、法律依据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调整出口退(免)税办法的通知》(国税函〔2004〕955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5〕51号)

三、纳税人应提供主表、份数

《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注销表》,2份

四、纳税人应提供资料 1.需出示的资料 《税务登记证》(副本)2.需报送的资料

(1)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注销申请报告(2)原《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表》

五、纳税人办理业务的时限要求

出口商自发生解散、破产、撤消以及其他依法应终止出口货物退免税事项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退税部门申请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注销认定手续。

六、税务机关承诺时限

提供资料完整、填写内容准确、各项手续齐全、无违章问题,符合条件的当场办结; 如明显有疑点的,在2个工作日内转下一环节,经核实符合规定的,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办结。

下载出口退(免)税最新政策解析与筹划(讲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出口退(免)税最新政策解析与筹划(讲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6章 出口退免税会计习题

    第六章 出口货物退免税会计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企业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货物,不予退(免)增值税和消费税的是。 A.有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B.无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 C.有出口经......

    企业出口退税免税政策及其适用范围.

    企业出口退税免税政策及其适用范围 出口免税的货物,免予征收出口环节销项税额,相应的进项税额不予抵扣。适用增值税免税政策的出口货物劳务,是具体范围: 1.出口企业或其他单位出......

    出口退(免)税政策汇总

    出口退(免)税政策汇总2010版(上) 一、出口退(免)税基本规定 (一)纳税人出口货物,税率为零;但是,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 (二)纳税人出口应税......

    上市公司税务筹划政策解析

    上市公司税务筹划政策解析 通常企业上市的基本业务流程,一般要经历股份有限公司设立、上市辅导、发行申报与审核、股票发行与挂牌上市等阶段。而企业申请发行股票,必须先发起......

    最新出口退免税申报系统申报退税的流程

    这是最新出口退税申报系统申报退税的流程,希望大家多多指点给点宝贵的意见!! 先在国税网上下载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安装好后。 1.进入出口退税管理系统--用户名:sa(暂时统......

    税源管理岗位考试(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

    第九条 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 一、适用增值税、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免)税的企业范围 答:1.依法办理工商登记、税务登记、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自营或委托出口货物的单位或个体工......

    出口货物退免税的构成要素(五篇范文)

    出口货物退免税的构成要素 出口货物退(免)税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出口货物退(免)税的企业范围、货物范围、税种、退税率、计税依据、期限和地点、退(免)预算级次和违章处理等八项内容,......

    出口退免税申报审核关注要点(5篇模版)

    出口企业退免税申报审核关注要点及风险规避 一、生产企业申报审核关注要点及风险规避(一)生产企业出口货物的范围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征增值税,相应的进项税额抵减应纳增值税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