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报告
---安徽大学赴肥东暑期实践队
中国发展离不开农民的发展
--关于农村居民土地流转的意愿与行为选择的调查报告
二零一四年五月十日
目录
目录............................................................................................................................2 一
绪
论....................................................................................................................3 二
课题背景................................................................................................................3 三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5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5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6
四
实践开展思路及方法............................................................................................8
(一)我们的实践思路................................................................................8
(二)我们的实践方法................................................................................9
五
实践流程..............................................................................................................10 六
可行性分析..........................................................................................................11
(一)经济可行性......................................................................................11
(二)时间可行性......................................................................................12
(三)组织可行性......................................................................................12
(四)社会可行性......................................................................................13
(五)技术可行性......................................................................................13
七.经费预算明细......................................................................................................14 八
预期实践成果......................................................................................................14 九
团队暂行规章......................................................................................................15 十
团队安全应急预案·.............................................................................................16
(一)安全守则:......................................................................................16
(二)安全应急组织机构..........................................................................16
(三)安全应急组织运行原则..................................................................16
(四)具体应急预案..................................................................................16
(五)应急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一
采访问卷..........................................................................................................17
一
绪
论
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产权在不同经济实体之间的流动和转让,即土地所有权或土地使用权在不同经济实体之间的流动和转让。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是构建现代农业模式,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客观需要。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推进,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土地流转趋于加快,规模逐年扩大,呈现出了经营主体多元化、流转形式多样化、利益关系复杂化的发展局面。农村居民在新的形势下,心态是怎样变化的?他们的行为选择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是家庭收入?家庭人口数?文化素质?还是其他的什么?他们的行为选择又会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其个人的生活状况造成怎样的影响?关注民生,是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如何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健康发展,也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二
课题背景
中国政府表示,将允许农民流转土地承包权。在食品供应压力日益增大、经济增长逐渐放缓之际,此举旨在恢复农村经济的活力。鉴于农民收入停滞不前、粮食生产无法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需求,中国政府希望为有7.3亿人口的农村地区找到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这一改革思路是,使中国农业摆脱一家一户在小块土地上从事生产的模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政府希望后一种模式能够提高农业生产力。
政府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称,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将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鼓励土地承包权的流转。《决定》称,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
人们希望,像当年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大大推动了城市发展一样,土地承包权的流转也能对农村经济产生重大推动作用。农村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麦格理证券(Macquarie Securities)驻北京的经济学家保罗•凯维(Paul Cavey)说,如果土地能够实现货币化,实际上就相当于发钱给农民,这最终将极大地推动经济增长。他说,中国目前迫切需要新的增长动力,而农村地区显然是提供这一动力的地方。
允许土地流转并不是允许农村土地私有化,中国的农村土地归村集体而非个人所有。《决定》称,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权;文件没有使用“买卖”这个词。《决定》说,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 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这些措辞表明,中国领导人希望土地流转更多地发生在农民之间,而不希望农民将土地转让给城里人。然而某种程度上说,与农村土地流转不足相比,中国近年来面临的更大问题是农业用地交易量过大。那些“有路子”的城市房地产开发商以各种方式占用农田近年来引发了一系列大规模抗议事件。大量农田转为非农业用地也威胁到政府保持中国的粮食大体自给这一目标,鉴于全球食品价格最近的大幅上涨,保持粮食自给变得更加紧迫。
这也是中国政府一直对改革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持谨慎态度的原因之一。农村居民从政府享受到的社会保障福利要少于城市居民,所以对许多农民来说,土地是经济不景气时他们唯一可以依靠的东西。如果农民失去土地而在城里又没有稳定的工作,中国将可能出现千百万无家可归者。所以政府推进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也不是没有风险的。
北京农村发展研究所的学者刘建进说,这一改革也有可能给农民的生活带来更大风险。
他说改革的成败在于细节,允许土地流转是否能够改善农村地区的状况、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并不取决于这一政策本身,而取决于究竟如何执行这一政策以及该政策的一系列实施细则和限制措施,后者将于日后陆续制定出来。
没有多少人认为中国农业将迅速过渡到美国那样的工厂化模式,并使数亿农民离开土地。但鉴于中国每个农户平均耕种的土地不足0.8公顷,许多分析师认为中国农业存在提高规模效益的空间。无论如何,中国都必须找到用更少的土地
创造更大产出的办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食品需求也在稳步增长。但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实际上已没有扩大可耕地的空间。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已于2005年1月7日经农业部第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
其实在《决定》公布前,中国农村已经出现了土地流转趋势。农民可以将自己的承包地出租给他人,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一些企业家将租来的土地整合在一起建立了大规模农场。但具体操作上的大量困难阻碍了这一做法的大范围推广。虽然政府对土地流转这一做法的正式认可应可打破这些障碍,但最终效果可能要多年后才能清晰体现出来。
三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1专业目的
(1)走进农村基层,探究其对土地流转的意愿,深入了解其心理动态,了解他们对待土地流转的不同态度,为以后的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好的意见
(2)结合不同农民对土地流转的不同行为选择造成的影响,为经济发展提供范例,为以后的农村发展摸清方向 2社会目的
(1)团队精神的培养。在这样的一次活动中,同学们的那种集体的意识将被显著深化,所有队员的动手能力,完成任务的能力,完成任务时的创新能力,思考能力等等将得到显著的提升。这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
(2)展现安大学子风采,提升学校、院系的美誉度,扩大学校、院系的影响力。(3)促进新农村建设,更好的改善农民生活,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配。
(4)系统地了解土地流转的政策和法规,有利于大学生更好的关注政治生活。(5)提高农民对土地政策的了解,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促进农村经济的
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课题的社会意义
(1)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生活,关注农村发展;
(2)帮助大学生完成学校社会角色的转换,同时也是让我们重新回到农村,了解农村目前发展的基本状况,使社会政策更好的为农民服务;
(3)通过此次调研,我们掌握了一些关于农村发展遇到问题,有利于国家更好的减小城乡发展差距,使农民过上和谐安康的生活;
(4)也将使更多的人参与到农村发展建设的执行者和谋划者,使农村发展更科学,更快速,更美好,并且我们大学生可以参与到农村建设上,使我们学到的知识可以有所用途。2课题的现实意义
(1)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只有让农民了解建设新农村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使他们认识到建设新农村是关系到他们当前切身利益和未来美好生活的事业,才能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农民的素质放在首位,摆在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技能化、专业化工程,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努力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所以此次我们通过调研使农民了解更多的发展政策,加快农村发展;
(2)加快建设新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力,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发展农业机械化,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既是现代农业建设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建设农村,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必须挖掘农业内部的潜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和节本增效;必须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二、三产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拓宽农民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3)锻炼自身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4)宣传安徽大学。通过走访著名企业和采访权威人士等途径来宣传武汉大学,进一步扩大了武汉大学在南方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5)进行足够的调查与分析之后,我们会在实践后期对得到成果进行整理分析,针对农村土地流转状况撰写论文,希望能对我国农村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解决方案;
(6)引导我们向“三创”型人才迈进。对于学生自身而言,本次实践使我们有了 更高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还能让我们学到现在最前沿的科学技术以及在工业 上的应用;其次,通过完全独立的对整个实践活动的策划、联系、实施,我们的 交际能力、协作精神以及独立思考的意识有了极大的提高。
四
实践开展思路及方法
(一)我们的实践思路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1)土地流转面小量少。我国是个人多地少的大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只有1、39亩,很多沿海发达地区人均不到一亩。这造成了承包到户的耕地普遍比较分散,各家各户的耕地农田相互交织穿插,根本不存在自成一体、大片由个人承包的土地。这是中国一个特有的现象,由此情况造成了在已经实现流转的土地中面小量少这么一个局面,绝少有大面积、成片的农业开发。很多情况下是农民外出打工或进城了,土地无暇耕种,叫邻居和亲朋好友耕种而已。从严格意义上讲,这种形式不是真正的土地流转。除却此类形式,真正意义上的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分合作还是不多,而真正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则少之又少。
(2)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中国的农民勤劳朴实,很少会有人在经济活动过程中想到或采用法律的手段、走法律的程序。再加上我们的地方基层组织在这方面也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规范,致使已经实现流转的那部分土地程序不规范,手续不健全,很多是以口头方式来进行耕作权的转让与托付,根本没有书面的协议或合同,即使有一些签署了有关的协议和合同,也缺乏必要的公证等手续,很不规范。可以预见,随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的明确,国家对粮食生产扶持力度的加大,广大农民对土地拥有权概念的觉醒,将会出现已进行土地流转使用权、收益权方面的纠纷与争端。事实上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这些问题。如果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重视这些问题,不在规范土地流转程序上下功夫,很难保证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顺利地推进与发展。(3)土地流转概念不清。根据现有农村土地流转的情况来看,基本上有六种状况:转让、转包、租赁、股分合作、出让、专业合作社。无论是这六种形式的流转方法,还是其他类型的流转方式,存在着三种模糊的似是而非的概念,一是把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混洧在了一起。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土地属
国家集体所有,而非个人私有,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所决定的,也是符合现阶段中国国情的。广大农民所获得的是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很多人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两者的区别;二是转让方法的原始性与出让方法的非法理性。实际上,转让基本上是一些外出务工或进了城的土地承包者将自己的土地无偿地交给亲朋好友或邻居耕种,还是一种自然耕种的小农经济状态。而所谓的出让大多数是将承包的土地一次性长期转让给受让人,受让人一次性付清土地出让金,这里有很多是变相的土地拍卖,与我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法规相悖;三是土地流转的目的性不明确。加强土地流转的目的是什么?应该是推进农业生产的产业化、集约化进程,提升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推进优质高郊农业的发展。它不是单纯地解决一下农村的土地抛荒,更不是为了建工厂、造房子,搞三产开发,但很多人的注意力恰恰在后者。
鉴于以上的反思,我们组成了一支关于居民土地流转的实践团队,以党的十八大纲领为基点,响应校团委的号召,本着“关心民生问题,情系百姓安危”的精神,通过调查农村居民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意向与行为,为民生问题进我们的微薄之力。
我们为什么以肥东等地为目的地?
(1)肥东等地土地流转的类型和形式十分丰富,有利于我们的调查更加的全面。(2)肥东等地的消费水平较低,可以节省开支。(3)农村居民较多,且集中,方便问卷调查的展开。(4)队员中有肥东等地的同学,对肥东等地较为熟悉。
(二)我们的实践方法
为了使我们此次实践效率高效化,圆满完成此次实践预期任务,我们将采用如下的方法进行。与校内专家进行交流
深入民情,全面了解土地流转的现状 对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采访当的政府对于土地流转的政策
五
实践流程
前期阶段:准备资料,活动策划;
a、确定团队成员,组织实践团队,确定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确定指导; b、各成员分工,收集资料信息,讨论沟通,队长总结活动策划书,完成策划; c、联系实践地点及接待单位,并与接待单位签署接待协议; d、加强与国内外相关领域学者沟通交流,采访本专业研究人员; e、竞选课题;
f、之后时间团队队服、所需活动物资准备; 实践阶段:活动启动,组织实施
第一步,肥东站(根据队友所述,他们那边的土地利用状况为土地承包)第一天
上午:到达目的地,联系接待单位,解决住宿问题
下午:整顿行李后稍作休息,购置生活用品,熟悉周围环境 晚上:向亲人、系领导报平安,养精蓄锐 ; 开一个简单的会议,安排第二天的工作任务; 第二天
上午:1.将成员分成几组;
2.发放传单至每户村民家中;
下午:1.来到当地土地局,询问并查看想要了解的信息,并询问工作人员于此相关的资料;
晚上:1.整理一天的实践成果,成员们及时写下观后感以及与主题相关的感受,更新微博;
2.开一个简单会议,安排第二天的任务 第三天.上午:在会议商讨的原定计划进行基础上,通过逐一走访当地农民以及一些弃地的当地人,了解他们目前对现状的看法,与之他们在这之前的前后看法的改变,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该种土地承包对他们目前经济来源,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的影响;
下午:有针对性的与一些当地居民交流,针对如何如何更好地利用土地提出问题,解决疑惑
晚上:小组成员讨论,整理资料,写实践报告,集体讨论隔日的活动细节 第四天
白天,在人流大的场所发放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
晚上,整理问卷,做出数据统计,分析调查结果,写调查报告,列出次日像土地局部门的反馈及了解的问题。写实践日志,更新博客 第五天
上午:再次采访当地土地局,了解最新关于土地的情况与一些相关部门采取的措施
下午:整理采访录音,视频信息,做成采访报告
晚上:小组针对采访报告作出探讨并完善,写实践日志,更新实践微博 第六天
上午:解决场地,横幅,音响,宣传单等宣传所需的前期工作
下午:向广大消费者通过视频,宣讲,宣传单的形式推广普及相关土地知识 晚上:小组聚餐交流这段时间的所学所感,特别是针对突发问题的产生大家的表现作出反思,更新微博,写实践日志 后期阶段:实践总结,着手报告
该天白天为机动时间,汇总资料收拾行李准备晚上回校。
将各方面信息汇总,整理实践报告,论文,制作视频,以及宣传和报道我团的实践成果,向社会广泛宣传推广我们所总结的全面的土地利用知识。提高民众的对土地利用的认识,增强土地利用的意识。并作出一份详细总结整个事件的成功于失败的地方的报告,发扬好的地方,吸取教训
六
可行性分析
(一)经济可行性
a.调查在主要肥东市农村范围内展开,路程适中且经了解,从当地农村到当地土地局走访也比较方便,不用在交通上花去很多经费。
b.采用发放调查问卷和当面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同时可用手机摄影、拍照片、录音等,没有额外的花销。
c.住宿直接安排在当地居民家中,无需自己租房或住旅馆。d.如果调研成果显著,还会得到经费支持。
(二)时间可行性
a.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为期一周,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调查走访。
b.前期的准备工作已经做的非常充分,可以直接投入到调查实践中去,实实在在地利用起宝贵社会实践机会。
c.调查对象主要是农民,跟城里的上班族不同,他们有大量空闲时间可以和我们交谈。
d.我们采取计划-实践-总结型工作模式,一天活动结束之后,我们会汇总整理收集到的资料,然后一起开个简单的会议讨论,分析遇到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案。而且,我们是有针对性的与一些当地居民交流,工作效率高。
f.每个人自主上网查资料,并分析调查结果,为写调查报告准备。在总体框架下针对不同情况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完成各自的任务。
(三)组织可行性
a.学校对社会实践活动一直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我们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同时,此次暑期社会实践,由校团委发起并在同学之间进行广泛的的宣传,调动起大批同学的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暑期社会实践的氛围。同学们在这种氛围中共同学习,相互帮助,对社会实践有了一定的理论概念和基础,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暑期踊跃投入实践的热情。同学们得以通过科学正确的平台逐步进入社会,了解社会,不再是一个只会读书的“板凳队员”。
b.各位老师也都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热心地为我们进行专业指导和耐心的辅导,并且安排了暑期社会实践宣讲会,使我们有机会向经验丰富的学长学姐们当面请教。
c.小组成员来自同一社团,平时联系密切,团结合作,向心力和凝聚力都很强。同时,我们又是来自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无疑有利于对调查
内容和结果的多维度分析。
d.我们社团平时就开展了不少社会实践活动如善行100志愿者活动,小组成员都积累了不少经验。
e.我们有有能力、有经验的队长统筹协调各方面工作。在实施调查前,我们小组成员做了充分的资料收集,认真探讨了调查思路,详细的安排了调查进度。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分工明确,根据各自的专业特长分别负责具体的工作。就工作需要建立了公共邮箱和QQ群,方便资料共享和交流。
f.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安全应急预案,以确保组员的安全。当然,我们在出行过程当中也会小心避免突发状况的出现,如出现亦将冷静妥善处理。
(四)社会可行性
a.党的十八大对土地问题高度重视并对农村土地制度作出了重要部署。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因此,此次活动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具有时效性。
b.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而土地问题又是“三农“问题重中之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正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要求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要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充分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潜能。新增加的农业补贴要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同时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尊重和保障农户承包土地的权利,土地流转不能搞强迫命令,要尊重农民的意愿。我们的课题是正是调查农村居民土地流转的意愿与行为选择问题,了解我国关于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情况以及对农民带来的影响,倾听他们的心声,结合实际,对这项政策提出可行性建议,有利于政策的更好实施,更加切实的保障农民的利益,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五)技术可行性
a.我们的调研形式以调查问卷、访谈为主要形式开展,成果以ppt,视频,照片,调查报告等形式呈现。大家都具备这些方面的能力,在技术上可以完成任务。
b.资源配备齐全,有完备多样的的硬件记录设备:电脑、摄像机、DV、手机等。
七.经费预算明细
食宿:20*7*7=980
交通费:5*7*7=245
其他:10*9*7=630 总计:980+245+630=1855
八
预期实践成果
1.实践报告
我们将此行成果进行归纳整理,在此基础上联系生活中其他方面的相关问题,也进行了反思与推敲,将农村居民对土地流转问题的意愿与行为选择的现状、影响因素与相关建议,系统的呈现在其中。2.专题讲座
在进行相关的暑期社会实践后,我们计划组织一场有关“农民对土地流转问题的意愿与行为选择”的专题讲座。向同学们展示我们的实践成果,并让大家对土地流转问题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3.课题的论文
根据实践中所见、所听、所感,写出关于实践课题的几篇研究论文。4.访谈记录
走访有关研究内容的相关学者、教授等人物以及涉及到土地流转问题的相关农村居民,制成访谈记录 5.详细日志
详细记录每一天的行程及所开展的实践活动的内容、活动取得的阶段性的成果,整编成日志形式的记录,为研究成果提供相关依据。6.通讯稿汇编并投稿
撰写以本次社会实践为内容的通讯稿并积极投稿,将实践成果展示在大家面前。7.宣传报道
在学校里,我们可以联系安大的校报以及各院自主承办的学生交流小报以及校广播台、校电视台、安徽大学新闻网等对此行进行报道。在扩大实践团队影响的同时将实践成果传播到安大师生间。同时利用博客、微博等进行及时更新,使我们团队的动态能够及时被公众所知。
九
团队暂行规章
为规范本队的组织和纪律,维护我校对外形象,提高实践活动效率,圆满完 成本次实践任务,经本队队员集体讨论决定制定本章程。本实践队名称为“安徽大学赴肥东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第二条 本次暑期实践本着提高综合素质,锻炼实践能力,培养集体意识,丰富社会经验的宗旨。
第三条 实践队员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及仪容,做到衣着整齐、谈吐大方,体现当代大学生的素质,自觉维护学校及院系的形象。第四条 团队分工明确,设队长一名,统筹规划全队此次实践;
第五条 团队安全由安全组负责。本次实践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有违安全准则的提议实行一票否决。一切行动服从团队安排,不得擅自行动,违反者,全队通报批评。
第六条 团队会议采用民主决议制度,团队的重大事项全员讨论通过,一 旦通过,不得有异议,服从团队安排。团队讨论会议记录要求完整、准确。团队 实践资料统一管理,不得外泄。
第七条 团队财务公开,由财务组长负责,一切开销需由全队讨论通过并 经财务组长审核出纳现金。一切开销的发票统一收集留作凭证。
第八条 团队住宿、饮食及出行由后勤组负责,除了必要的生活开支,一 切从俭。第九条 队员应平等友爱,团结互助,协同合作,齐心协力完成本次实践 活动。第十条 本章程自2014年7 月 4日活动开始之日生效,至活动结束之日起停止实施。
十团队安全应急预案·
(一)安全守则:
安全第一,时刻警惕,防范于未然
(二)安全应急组织机构 安全组长: 徐雅丽
组员8名: 徐雅丽 付恩发
姚瑶 周鹏程 薛伟 罗学淦 向巧云 俞辉
(三)安全应急组织运行原则
由安全组长负责全队安全,在实践开始前向全队进行安全教育,学习一些夏季常用急救措施及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务必使各组员绷紧神经应对实践中可能 发生的一切。实践开始后,安全组时刻提醒组员加强自己的安全意识,并对各种突发事件做到随机应变,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
(四)具体应急预案
1)路途安全 a.在车站时,注意看管好个人物品,提防小偷。
b.上下车时,团队成员集体行动,避免走散,待人员全齐后,再统一行动。2)抵达目的地后安全
a.出行前调查好交通线路,对出行状况有大体了解
b.在外出行期间,保持当代大学生良好形象,不得滋事,保护好自身安全。C.抵达调查地时,注意人身及财产安全,不经允许,不得随意出去,以免造成意外。a.未经安全组长批准,不得单独出行,非集体行动时至少两人一组(保证男 生),随时与大队伍保持联系。
b.夜晚出行时,格外注意安全,不走僻静的地方,并结伴而行。3)饮食安全
a.在火车上的饮食由后勤组监督并统一选购,保证对员身体健康。
b.抵达目的地后,做到饮食有规律,到卫生有保障的餐饮店就餐,保证不在路边无安全保障的摊位购买小吃。突发自然灾害安全
a.在实践开始前,由安全组长组织全队队员学习各种突发自然灾害的各种征兆,提高大家的危机意识,以便在灾害前有所预警。
b.在实践开始前,由安全组长组织全队队员对各种突发自然灾害的急救措施进 行学习,提高大家的自救意识,做到有备无患。c.增强大家集体行动意识、团队互助意识。
十一
采访问卷
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问卷
本问卷调查是安徽大学学生寒假社会实践的一部分。其调查结果主要用于分析安徽省肥东市有关土地流转的相关问题,不会用作他用,相关信息会在使用后销毁。本次调查仅占用您五分钟的时间,对于您能在百忙之中填写此问卷表示感谢!(以户为单位)
请填写您的相关信息(我们将会为您保密)姓名: 年龄: 家庭人口: 受教育程度: 居住地:
2、您现在所从事的职业()
A、服务员
B、建筑工人/工厂生产工人 C、管理人员
D、做小生意等自谋职业 E、开办企业
F、其他
3、您的家庭年收入状况()
A、1万以下
B、1万(含)-3万元 C、3万(含)-5万元
D、5万(含)-8万元 E、8万以上(含)
4、您选择了外出务工或经商,其主要原因是()(选两项)* [多选题] A、为多挣钱,改善生活
B、出来磨炼自己,增长见识,学技术 C、寻找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和职业D、家乡收入低,趁农闲务工挣钱补贴家用
E、在家无事可干 F、避免家庭和社会矛盾
G、其他
5、您未来的打算是()
A、坚决不回农村
B、尽量留在城市,实在不行再回农村
C、挣够钱就回农村
D、一定会回农村 E、不好说
6、您对目前农村土地价值的主要看法是(选三项)()* [多选题] A、基本生活保障
B、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 C、农民的命根子
D、种地是农民的职业 E、土地有增值的空间
F、其他
7、您家共用多少亩耕地?()
8、您了解国家有关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吗?
A.很了解
B.比较了解 C.了解一点
D.不知道
9、您家的耕地使用状况?
A.自己耕种
B.全部流转 C.一部分自己耕种,一部分流转(比例)
10、您家为什么要将耕地进行流转?
A.无力耕种
B.不愿耕种,收入太低
C.急需一笔收入
D.身不由己
E.其他
11、您家耕地流转的对象:
A.亲戚
B.同村其他个人
C.专业大户
D.农民专业合作社
12、您家耕地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的流转:
A.自发
B.村委会引导 C.村委会强制
D.流转对象上门洽谈
13、您家耕地流转的形式
A.转包
B.出租
C.互换
D.转让
E.股份合作 F.其他(说明:可多选,如果多选请标明每种形式流转的具体土地数。)
14、您家通过耕地流转获得的收益
A.0-200
B.200-600
C.600-800
D.800-1000 E.1000以上(说明:收入以每年每亩为单位,若获得的是实物,将实物按市场价折合成现金,一次付清除以流转的时间)。
15、您流转耕地希望得到的合理收益是多少!(说明:收益以每年每亩为单位。)
16、土地流转前您家的家庭人均收入是()土地流转后,您家的家庭年人均收入是()
17、你们土地流转的期限一般为?
A几个月
B10年以内
C 几十年
D 具体情况而定
18、您家耕地流转后的用途: A,继续耕种
B.挪作他用
19、您希望转出但没有转出的原因是
A、没人愿意转入
B、担心转出后难以收回 C、担心转出后收入没有保障
D、等待集体安排 20、您希望转入土地却没有转入的原因是
A.没有好的生产项目。
B转入的价格太高。C.没有人愿意转入土地
D.不知道有谁愿意转出土地 E.与别的农户谈判太麻烦。
F.其他(写清原因)
21、您家宅基地的使用情况?
A.闲置
B已盖上房子,等待居住
C.已盖上房子,已经居住
D.已流转
22、您所在村(乡)有哪些社会保障政策?
A新型合作医
B.最低生活保障
C.社会化养老
D.村民相关福利
F.其他说明:可多选,选择其他请写明具体的政策
23、你认为土地是属于谁的?
A政府
B集体
C 自己
D 不清楚
24、你认为土地流转,流转的是 A.承包权
B.使用权
C.不知道
25、你们如何确定土地流转的关系?
A口头协议
B 签订合同
C 第三者证明
26、转让方和农村基层组织是否有过以任何借口强迫流转或低租金价格的情况?
A 有
B 没有
C不清楚
27、土地流转双方是否随时可以中断合同?
A.是
B不是
28、您认为农业税减免与粮食直接补贴等优惠政策对推进土地流转的作用明显吗?
A.明显
B.不明显
C不确定
29、您了解当地解决土地承包纠纷的途径有哪些? A.当事人直接调解
B.中介组织调解
C.村委会或乡人民政府调解
D.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E.向人民法院起诉
30、您对谁要转出土地和谁要转入土地等流转信息很容易知道吗? 很容易
B.比较容易
C一般
D.比较麻烦
31、您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当地土地流转信息的? A.政府发布的土地流转信息
B.经过他人介绍的 C.自己主动联系的 D.其他途径
32、您家有没有荒地? A.有
B.没有
33、在当地农村土地承包使用权通过登记吗?
A、通过
B、不通过
C、不知
34、.在当地相关管理部门有没有颁发农村土地承包权证书? A.有
B.没有
.C.不知道
35、您觉得土地流转有什么作用吗?
A.提高农产品品质
B.节约种粮成本 C.增强农民收入
D.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调查问卷到此结束,再次感谢您的合作!
第二篇: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2 年8月3日至8月8日
调查地点:河北省泊头市文庙镇
调查对象:全镇人民
调查方法:实地考察、访谈、查阅相关资料
调查内容:土地资源的使用情况,土地流转现状
调查目的: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所以解决土地问题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所在。随着我国生产力的逐渐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但是随着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村的外出务工经商的人员大幅度增加,致使出现了土地使用分散,闲置等问题,甚至出现了土地荒废的现象,这一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就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抓好土地流转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施农业规模经营,降低生产交易成本,从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
为了了解现在农村土地流转的状况,就文庙镇的土地流转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查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本镇的基本情况
从统计数据来看,截止到今年七月底,全镇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户有4987户20092人,13209个劳动力,承包耕地面积14883亩。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受让方53户119起,本镇土地流转面积达1034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2.8 %,其中耕地流转面积达出624亩,林地流转面积达410亩。全镇流转情况涉及10个村民委员会,39个村民小组,256户农户。流转出的土地主要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流转期限以中短期为主,以5年以下为主。同时不少土地正面临着被废弃的现状。由于本镇采取土地入股等形式,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数粮大户,搞土地规模经营,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发挥了规模效益。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本镇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在市、县两级政府和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对依法推进土地流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
1、现有土地使用不规范
我国实施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政策,农村现存的农用地管理模式落后,传统的模式给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带来了很多弊病。村里的人口变动使土地出现多寡现象,土地分配有失公平。还有一些人随意改变土地的使用类型,在耕地上建房、种树,严重浪费了有限的耕地。
2、法律意识较淡薄,农村土地流转手续不规范,引发矛盾纠纷多。表现在:一些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法律、法规认识度低,知道有《土地承包法》的多,但通读过全文了解精神的不多,有的土地流转未经村委会同意或备案。调查中发现多数流转不签订合同或合同不规范,大部分土地流转都没有合同,更多的是口头协议。有些人认为签不签合同不重要,以口头协议代替合同,有的流转后再签合同,埋藏下矛盾纠纷隐患;即使有合同,也存在不规范、不完善之处,不规范的主要因素是农民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不知晓土地流转的程序及相关手续;另外农户间土地流转期限较短,短期行为严重。农民务工经商收入不稳定,农民仍把土地作为经营风险的退路,土地转出方怕失去土地,所以大部分采取短期转包的形式流转土地,由于流转期限较短,造成转入户在生产上的短期行为和掠夺式经营,导致土壤肥力严重不足;三是单家各户经营的土地面积碎化;土地承包工作中,仍有一些村组干部对党的土地承包政策和法规领会不够,为解决人地矛盾,搞“几年一调”,土地打乱重分,给土地流转造成了困难和障碍。
3、对土地流转的意义和认识不足,流转机制不完善。
许多农民还没有把土地流转作为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转变经营方式、解
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多种经营、拓宽增收渠道等有效手段和必然途径。有些农民依然存在小
富即安的传统观念,不愿意离开那块能提供给自己有限收入的土地。土地流转需要进一步规范。各地没有完全健立和实施土地流转登记备案制度。有的流转主体
和行为还不能完全依法运行。对流转情况缺乏相关备案登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让变更手续。
合同文本还没有统一。还存在土地流转引起的纠纷现象,亲戚、邻里关系不和谐,有的甚至
反目成仇。
4、土地流转范围窄,流转收益少。调查中发现多数农户土地流转都是发生在亲戚及邻
居之间,甚至有些是被动流转。农户因无力耕种,导致土地质量下降,有能力耕种的,因土
地流转渠道不畅通,转入土地困难。土地无法向大户和种田能手集中,土地流转收益少,尤
其是在取消农业税、乡统筹、村提留前,还存在转出土地“倒贴钱”的现象,税费改革后许
多农户又返要回了自家原转包出去的承包田地(顺水村、赵米克村有这情况),就这样守着、认着、规模窄小地经营着。
三、对策与建议
1、要广泛宣传,提高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结合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活
动,采取电视、广播、标语、条幅、下发宣传单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土地流转的意义及土
地流转政策措施,以及流转土地农民增收的实际效果,消除农民思想顾虑,提高土地流转意
识。
2、积极调研,及时解决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要把土地流转作为一个课题,组成调研
组,深入县(区)、乡村和农户对泊头市土地流转情况开展调研,及时掌握全市土地流转情
况和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新模式、新办法。
3、加强典型引导,营造土地流转的良好转氛围。要把培育土地流转典型作为促进土地
流转的重要手段,总结典型经验,加强引导。
4、要健全制度,依法规范土地流转。健立和实施土地流转登记备案制度。加强具体指
导帮助,及时帮助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步伐。确保流转主体和行为符合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规范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进行
土地流转,从源头上化解农村土地纠纷,通过构筑县、乡(镇)、村、组四级服务平台,对
农民自行协商达成土地流转协议并要求主管机关给予变更登记的,要做到有人办理、限时办
理、办就办好的工作程序流程。对流转合同及有关资料进行归案并妥善保管,建立流转情况
登记册,及时记载和反映流转情况。对以转包、出租或其它方式流转的,及时办理相关备案
登记;对以转让、互换方式流转的,及时办理有关承包合同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让变更手续。
建立和实施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制度,指导流转双方在自愿协商的基础上,建立稳定规范的流
转关系。使用省里统一制定的合同文本。较大规模或涉及主体较多的流转,必须由农经站指
导流转双方签订流转合同,进行合同登记、鉴证。
5、重视纠纷调处,保护土地流转。为保护土地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该市各县区于
2006年全部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要充分发挥作用,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全部纳
入依法管理的轨道。
6、创新体制机制,探索流转形式。坚持以《土地承包法》及中央和省相关规定为准绳,鼓励农户依法采取转包、转让、出租、互换等多种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积极探索土地
流转合作社等土地流转组织形式。在保持原承包关系不变的前提下,由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自愿申请,并以土地经营权入社的形式,组建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由土地流转合作
社进行集中统一规划、统一经营。这种模式以股份制和合作制为基本形式,实行“三权分离”,即村集体拥有土地所有权,农民拥有土地承包权,土地流转合作社拥有土地经营权,实行社
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管理制度,农户按入社土地面积从合作社获取分红收益。这种形式既能够把土地集中流转出来,促进高效规模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又可以克服其他土地流转形式存在的弊端,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维护承包农户和经营业主的合法权益,提高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有利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发展。
第三篇: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报告
几年来,我省、市一直把搞好土地有序流转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稳定的大事来抓,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对依法推进土地流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作为一名乡镇农办人员,为深入了解我镇土地流转情况,于2011年3月15日—2011年3月22日对我镇辖区内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为期7天的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镇辖区内土地流转的现状
截止2010年末,全镇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7417公顷,涉及943个农户,分别占耕地面积的10.8%和总农户的11.2%。其中流向种养大户和龙头企业的为173公顷,占流转总量的2.3%;流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178公顷,占流转总量的2.4%;流向农户的7068公顷,占流转总量的95.3%。在土地流转总量中转包的5599公顷,出租的742公顷,互换的37公顷,转让的660公顷,入股的178公顷,其他形式的200公顷,分别占流转总量的75.5%、10%、0.5%、8.9%、2.4%、2.7%。流转的土地中自发流转的6897公顷,占流转土地的93%;流转出的土地主要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占流转总量的80%以上,种植经济作物和蔬菜占流转总量的10%左右。流转期限以中短期为主,5年以下流转面积占88.4%,5~10年占4.3%,10年以上占7.3%。由于我镇采取土地入股等形式,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数粮大户,搞土地规模经营,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发挥了规模效益。一是促进了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通过土地入股流转,使农村土地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有能力经营的农民集中,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二是实现了转移劳动力和农民增收双赢。农村土地流转后使一些会手艺、头脑活、善经营的农民摆脱了土地束缚,或打工,或经商,服务于二、三产业。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活跃和繁荣了城乡经济,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三是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通过成立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规范土地流转操作程序,加快土地流转进程,采取公司+流转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形式,吸引大量社会资本投向农业,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现代装备、现代管理在农业领域的运用和推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土地流转的意义和认识不足。许多农民还没有把土地流转作为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转变经营方式、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多种经营、拓宽增收渠道等有效手段和必然途径。有些农民依然存在小富即安的传统观念,不愿离开自己那块有限收入的土地。二是土地流转需要进一步规范。各地没有完全健立和实施土地流转登记备案制度。有的流转主体和行为还不能完全依法运行。对流转情况缺乏相关备案登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让变更手续。合同文本还没有统一。还存在土地流转引起的纠纷现象。三是土地流转的体制机制和流转形式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换言之,以土地经营方式的变革为显著标志的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协调。
三、相关对策与建议
一是要广泛宣传,提高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结合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活动,采取电视、广播、标语、条幅、下发宣传单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土地流转的意义及土地流转政策措施,以及流转土地农民增收的实际效果,消除农民思想顾虑,提高土地流转意识。
二是积极调研,及时解决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要把土地流转作为一个课题,组成调研组,深入村和农户对我镇土地流转情况开展调研,及时掌握全市土地流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新模式、新办法。
三是加强典型引导,营造土地流转的良好转氛围。要把培育土地流转典型作为促进土地流转的重要手段,总结典型经验,加强引导。
四是要健全制度,依法规范土地流转。健立和实施土地流转登记备案制度。确保流转主体和行为符合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对流转合同及有关资料进行归案并妥善保管,建立流转情况登记册,及时记载和反映流转情况。对以转包、出租或其它方式流转的,及时办理相关备案登记;对以转让、互换方式流转的,及时办理有关承包合同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让变更手续。建立和实施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制度,指导流转双方在自愿协商的基础上,建立稳定规范的流转关系。使用统一制定的合同文本。较大规模或涉及主体较多的流转,必须由农经站指导流转双方签订流转合同,进行合同登记、鉴证。
五是重视纠纷调处,保护土地流转。为保护土地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该县在各镇成立的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要充分发挥作用,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全部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
六是创新体制机制,探索流转形式。坚持以《土地承包法》及中央和省相关规定为准绳,鼓励农户依法采取转包、转让、出租、互换等多种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合作社等土地流转组织形式。在保持原承包关系不变的前提下,由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自愿申请,并以土地经营权入社的形式,组建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由土地流转合作社进行集中统一规划、统一经营。这种模式以股份制和合作制为基本形式,实行“三权分离”,即村集体拥有土地所有权,农民拥有土地承包权,土地流转合作社拥有土地经营权,实行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管理制度,农户按入社土地面积从合作社获取分红收益。这种形式既能够把土地集中流转出来,促进高效规模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又可以克服其他土地流转形式存在的弊端,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维护承包农户和经营业主的合法权益,提高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有利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发展。
第四篇:农村土地流转的调查报告[范文]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余年的洗礼,目前农村经济已进入不断向市场经济迈进的实践阶段。分析这个阶段的新实践,农村经济已逐步出现这样一个明显特点:土地活则经济活,土地流转正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实现新一轮发展的“兴奋点”。
我县作为一个欠发达的内陆山区农业县,如何紧紧把握农崐村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实现方式和途径,促进农村土地规范、高效流转,全面盘活、开发利用好土地这一与发展经济联系至关密切、潜能极为巨大的生产要素,对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带着这一课题,我们对全县农村土地流转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认真的调查。
一、我县土地流转的基本特点和成效憗
据不完全统计,我县土地的流转面积达7.62万亩,其中耕地1.8万亩,山林3.5万亩,果园2.2万亩,水面0.12万亩。调查中,我们发现土地流转较好的主要集中在209国道沿线和靖洪国防公路沿线的坪村、堡子、连山、林城、团河、黄茅、若水等乡镇,这些乡镇土地流转的面积约占全县的54%,其中土地流转较好的坪村镇共流转土地1532亩(其中耕地816亩,山地400亩,水面316亩)。综观我县土地流转情况,主要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1、流转的面积逐步扩大。从1995年实行第二轮土地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县土地流转的面积逐年增加。1995年全县土地流转面积不到2.1万亩,今年已达7.62万亩,增长了3.5倍。特别是近两年来,初步出现了由小块流转向成片规模流转的新变化。据不完全统计,全县一次性流转崐面积达20亩以上的就有370余宗。
2、流转的形式不断丰富。据调查,我县农村土地流转主要有五种形式:一是委托代管,即外出务工的农户委托亲戚、朋友、邻居耕种,税费负担与收益分配由代管人与委托人签订书面或口头协议商定,全县有80%以上的属崐于这种形式。二是反租倒包,即乡、村集体根据结构调整等需要将承包户的土地租过来,然后又转租给原承包户或其他农户。如堡子镇政府租赁该镇新店村、楼落村农户的200亩稻田,然后又转租给原来的农户或其他农户,用来集中连片开发无籽西瓜。三是股份合作,即集体或个人以土地入股,与他人或单位进行共同开发经营,分享效益。如林城镇大石板村粟多坤、粟多遇等人负责技术和资金,连山乡宋家洲村的9户农户以118亩稻田入股,实行股份合作,共同开发优质葡萄。这种分户管理的股份合作形式既解决了种田大户无田可种的矛盾,又解决了田主缺资金、缺技术搞开发的矛盾。四是集体重新发包或转包,即村组将集体“四荒地”、农户弃耕抛荒的土地重新发包或转包给农户。如团河镇向阳村以150元/亩的租金,承包了该村120亩土地(其中耕地80亩,河滩荒地40亩),经整理后崐以2.5万元/年的租金,发包给本村3户农户,规划用于建崐立鸡、鸭、猪、羊、鱼综合养殖场。憘五是对外招租,憗即村崐组集体将集中连片的低产田,或将集体原来统一经营或承崐包的山林、果园、水面及荒地,以招标的形式租给大户经营。团河镇官舟村将两块分别为300亩和500亩的荒地发包崐给两名洪江籍的农户,承包期20年,承包者带资金和技术落户团河,发展板栗和脐橙等优质水果。此外,拍卖、以租抵债等形式在土地流转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3、土地跨区域流转逐渐增多。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潜能的不断释放,许多能人大户已不满足于本地有限的土地资源,从而使土地跨村、跨乡、跨县流转的面积逐步扩大,土地经营逐步打破了传统的区域界限。据初步统计,全县跨区域流转的土地已达1.9万亩,占全县流转土地的25.2%。仅团河镇就对外(外县)招租1100余亩。连山、坪村、林城镇等交通方便的乡镇,对外更具吸引力。地灵乡的草莓大户吴国华就到坪村承包了稻田20亩,在国道边发展草莓;若水镇的胡清在连山承包30多亩耕地,同时转战怀化鸭嘴岩租赁荒山发展脆蜜桃。
我县土地流转虽然起步较晚,但产生的效益和影响是十分明显和积极的。一是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少能人租赁集体或个人的土地,不再局限于耕种质次效低的农作物,而是逐步倾向于作物耕种的多样化、规模化,由耕种比较效益较低的油茶、水稻转向耕种优质水果、西瓜、大棚蔬菜、葡萄等比较效益较高的作物。目前全县在土地流转中已涌现出了一批调整结构的“排头兵”,为推动全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作出了示范。如坪村镇大顺村张光前崐等6户农户承包耕地84亩,全部改种水稻为种无籽西瓜、葡萄、草莓等,带动了当地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了全镇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在他们的带动下,全镇有120多户农崐户参与承包土地300多亩,用于种植无籽西瓜,获得了很好的收益。憘二是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力的合理转移。土地流转一方面催放了土地的巨大潜能,同时又进一步解放了劳动力。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大约有2万余名农村劳动力将耕地崐以流转的形式处理后,纷纷外出经商、开店、打工,从而有效解决了目前农村劳力过剩、弃耕抛荒现象严重的问题。崐憘三是提高了土地使用价值。土地合理流转后,土地逐步向大户和能人集中,经营者实现了市场化、规模化的生产,崐改变了农村经济长期存在的品种老化、管理落后、经营小崐打小闹的不良布局,使土地的潜能得到了大幅度的释放。崐如坪村镇农户张崇华承包了32亩耕地,用来种植无籽西瓜,崐今年产值达2.8万元,而32亩耕地用于种植水稻总收入仅1.崐4万元,只有种植无籽西瓜的50%。
第五篇:许昌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报告
许昌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报告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为全面了解当前许昌市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存在问题及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全市农村土地流转步伐,我们开展了专题调研。
一、充分认识农村土地流转的重大意义
土地流转指的是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土地使用权流转已经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个核心环节,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场新的革命。《决定》发布后,允许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政策吸引人们的目光,中央允许土地流转是顺应民意、符合国情,是中国深入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允许土地流转旨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农村深入改革,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有利带动中国的整体发展,允许土地流转归根到底就是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首先,允许土地流转主要是解决农民之间的需要。30年来,一部分农民变为城市新居民,但户籍仍然在农村,还有部分农民到城市工作,这些离乡农民原来农村的土地怎么办呢?土地不能出现荒芜,事实上,30年来,很多农民与农民之间进行土地承包权流转,譬如,土地转包、出租等等,现在中央决议文件明确规定允许农民土地承包权的流转,事实上就是顺应民意,符合国情、社情,土地流转目的就是鼓励农民多种形式创收。
第二,允许土地流转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包产到户政策实施后,确实大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做法成就值得肯定,但也存在一些弊端,譬如各自为战、土地分散、经营落后,这不符合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如果生产经营方式粗放,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物质装备落后,科技贡献率不高,生产经营方式比较粗放,必定制约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所以我认为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切实把农业发展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而允许土地流转就是为了把农业发展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事实上,30年来农村农民与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承包后已经出现很多农民种粮专业户。
第三,允许土地流转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经过30年改革,事实上城乡二元结构还未破解。问题还是出现在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上,农村区域广,劳动力多,土地资源比较丰富,这本身是农村的最大优势,现在我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联系日益密切,发展农村畜牧业、水产业、种植业有利于农民创收,还可推动农村农产品走向世界,如果不能看清制约影响农村发展的因素,农村的优势就不会突显,而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这有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解决农村劳动力,还可有效提高土地使用率,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相信更多的农民会回流农村,城市居民也会把目光投向农村,农村、农业的发展速度会加快,农村会成为农民生产生活的乐园。
二、全市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形式和特点
(一)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许昌市农村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411.8万亩,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38.9万亩,占总承包耕地面积的9.5%,涉及12.9万个农户,占承包耕地农户数的13.95%。2007年,全市土地流转土地面积38.9万亩,比2005年的22.9万亩增加16.0万亩,增长69.9%,年均增长34.95%。2007年全市土地流转面积占总承包耕地面积的9.5%,比2005年的5.6%,增加3.9%,年均增加1.95%。
(二)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目前,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主要有以下六种。(1)土地转包。05年全市土地转包面积11.9万亩,占流转面积的51.8%;07年全市土地转包面积12.7万亩,占流转面积的32.7%;07年较05年增加0.82万亩,增长6.91%。(2)土地出租。05年全市土地出租面积8.34万亩,占流转面积的36.2%;07年全市土地出租面积20.4万亩,占流转面积的52.45%;07年较05年增加12.06万亩,增长144.66%。(3)土地互换。05年全市土地互换面积0.9万亩,占流转面积的3.9%;07年全市土地互换面积1.3万亩,占流转面积的3.4%;07年较05年增加0.4万亩,增长45.02%。(4)土地转让。05年全市土地转让面积0.0659万亩,占流转面积的0.29%;07年全市土地转让面积0.69万亩,占流转面积的1.78%;07年较05年增加0.62万亩,增长947.5%。(5)土地入股。05年全市土地入股面积0万亩;07年全市土地入股面积0.0141万亩,占流转面积的0.04%;07年较05年增加0.0141万亩。(6)其他。05年全市其他土地流转面积1.2万亩,占流转面积的5.09%;07年全市其他土地流转面积3.6万亩,占流转面积的9.2%;07年较05年增加2.4万亩,增长208.6%。
(三)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特点:(1)地域特点:土地流转主要集中在花卉、中药材、蔬菜、烟叶主产区,农业集约化示范区,城乡一体化推进区和部分经济较发达地区,除花卉等特色农业主产区和城乡一体化推进区外,多数以分散、零星流转为主。(2)发展特点:全市农村土地流转坚持在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扎实、有效、稳步推进,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流转主体趋于多元。随着农村土地流转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已不仅局限于承包农户之间,社会工商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也参与了农村土地流转,使农村土地流转主体趋于多元化。二是流转形式趋于多样。随着流转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流转主体的日趋多元化,农村土地流转的形式由过去以转包为主,逐渐转变为转包、互换、出租、转让等多种形式并存,流转形式多样化趋势明显。三是区域差异趋于扩大。由于不同区域的农业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农业规模经营和产业发展水平不齐,以及对土地流转的认识千差万别,因此造成不同区域农村土地流转的规模和形式也各不相同,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布不平衡态势。如转包这种形式,主要在纯农业乡镇。纯农业乡镇由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土地流转面积也较大,互换仅在部分村组存在,出租则主要在城乡一体化推进区、城市郊区及经济较发达的地区。(3)流向特点:2005年全市土地流转入农户面积14.07万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61.22%;2007年全市土地流转入农户面积18.1万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46.5%,较2005年增加4.04万亩,增长28.75%。2005年全市土地流转入企业的面积8.9万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38.7%;2007年全市土地流转入企业的面积20.1万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51.7%;较2005年增加11.2万亩,增长125.6%。2007年流入合作社的面积0.67万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1.7%。其中2005年形成规模经营面积5.3万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23.4%,2007年形成规模经营面积9.5万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24.5%,较2005年增加4.1万亩,增长76.8%。(4)流转土地的用途特点:流转入农业经营组织土地中,2005年用于种粮作物面积11万亩,2007年用于种粮作物面积13.2万亩,较2005年增加2.1万亩,增长19.6%;2005年用于其他用途面积为8.8万亩,2007年用于其他用途面积为21.8万亩,较2005年增加13.01万亩,增长147.9%。2007年流转入其他用途的面积21.8万亩,多数是用于发展花卉、烟叶、蔬菜、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及其他用途。(5)流转服务的特点:从调查情况看,2005年签订流转合同数量农户数2.4万户,2007年为6.2万户,较2005年增加3.8万户,增长154.6%,大多数土地流转没有签订书面合同,户与户之间的转包、出租,既不通过集体经济组织,也无规范的书面协议,仅是流转双方自愿即可,流转期限较短,绝大多数是口头协议,转让户可随时收回土地经营权;在土地流转总面积中,其中农户间自发流转面积2005年为13.2万亩,2007年为14.9万亩,较2005年增加1.7万亩,增长12.9%。由乡村组织提供信息的流转面积2005年为4.2万亩,2007年为15.02万亩,较2005年增加10.7万亩,增长250.6%。委托乡村组织流转的面积2005年为5.4万亩,2007年为8.8万亩,较2005年增加3.4万亩,增长63.4%;在土地流转总面积当中,由乡村组织参与提供信息流转服务和委托乡村组织流转的土地面积在逐年增加。
三、影响土地流转的因素
1、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农民恋土情结较为严重,加之农业税全面取消后,土地收益又有提升,农民把土地看得更加珍贵。特别是部分二轮承包以后私下转出土地的农民,又开始收回原有承包地自己耕种;部分农民对土地流转政策心存误解,有的认为土地流转就是对承包地的重新调整,也有的怕转出土地不在“自己手”,政策一变失去承包权,就会没有“依靠”、不“安全”;另外,大多数农民小农经济思想意识仍然比较严重,小富即安,投资兴业怕担风险,务工经商怕丢地权,满足于守土经营的现状。
2、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土地流转影响较大。2005年全市外出务工人数71.18万人,2007年为88.52万人,增长24.4%;2005年全家外出务工经商农户数1.6万户,2007年为2.8万户,增加1.1万户,增长67.9%。同期土地流转面积增长69.9%,由此看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土地流转的有一定的影响。
3、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化服务增加影响了土地流转快速发展。由于机收和机播水平的提高以及农业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增加,再加上农忙季节比较集中,外出务工人员能及时返乡收割播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流转的发展,农忙季节村委会组织机收机播,解除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虽然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但该村土地仍由原承包户承包,没有流转给其他农户。
4、农产品价格变动和农业比较效益的增加影响了土地流转。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行、国家对农业补贴力度的加大和该村水利设施的完善、以及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农民看到了土地效益的增加,较大的刺激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小部分流转土地被原承包户收回。
四、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目前全市土地流转中,农民自行流转多,报乡村批准备案的少;口头协议多,书面协议少;双方约定不明的多,约定明确的少;书面协议内容不规范的多,内容规范的少等。即使签订合同的也存在着形式不规范,内容过于简单,条款不完整,对于流转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承包土地上附着物处置、有关赔偿条款等缺乏明确的规定,对流转双方维权不利的情况普遍存在。
2、服务机构不健全。全市90个乡镇,2338个行政村中尚未形成建立流转服务组织的村和乡镇。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中介组织缺少,信息传播渠道不畅,土地供求双方对接难,导致流转成本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低,影响农村土地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进行流转,进而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速度、规模和效益。
3、流转机制不完善。由于全市农村土地尚处于摸索和起步阶段,乡镇尚未建立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机构,土地流转合同缺少统一的标准尺度,流转的程序不规范、不固定,流转的市场运行、流转风险防范机制、对流转双方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流转纠纷的调解仲裁机制等一系列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尚不完善。因此造成土地流转供求信息对接不畅、流转价格确定缺乏科学依据、耕地保护不到位、流转双方不遵守合同约定、流转纠纷处理不力等,以及政府的农村土地流转管理职能不明确,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管理和服务难以到位等问题。
4、农民转移就业空间小。全市工业和城市产业规模较小,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就业环境仍不宽松,对于进城创业的农民存在事实上的户籍、保险、就业、子女上学以及工资兑付等方面的问题,而且平均工资水平比较低,缺乏吸引力。另外,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转移就业的能力较差,针对农民的职业培训、就业指导、维权服务等机制还不完善,要通过在城市和企业打工取得比经营土地更高的收益,难度仍然较大。
5、农村社会保障跟不上。农村的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民主要依靠土地收入解决看病、上学、养老等问题,普遍把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来看待,对于流转土地存在后顾之忧。特别是部分年龄较大的农民,尽管已经没有精力和能力经营好承包地,但宁肯粗放经营,也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
五、引导和规范土地流转的建议
土地流转一方面要坚决落实中央关于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的政策,确保家庭承包经营制度长期稳定,这是基本前提;另一方面要适应发展需要,坚持依法、有偿、自愿流转的原则,适时促进农村土地加速流转,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1、加强对土地流转必要性的宣传。要让基层的干部群众认识到,土地不仅是农民就业和生存的手段,更是一笔庞大的资产,加快土地流转正是合理利用这一资产、增加要素收入的有效手段。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有关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和通过流转土地增收致富的典型,让农民了解政策,消除误解,放心流转土地。同时,要提高基层干部“以地生财”的意识,引导农民群众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集中土地、运作土地的能力,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合理、健康、有序的进行。
2、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发挥城郊乡镇的地缘优势,引导农民集中土地,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高效农业;依据各地产业特色,引导农户向产业化龙头、种养大户有偿转让土地经营权,壮大特色产业规模;积极鼓励外出务工又不愿放弃土地的农民,采取各种形式依法把承包地流转到种养大户手中。同时,从“方便生产、提高效率”的角度出发,积极引导同村同组农户以互换形式加快土地集中,改变目前土地布局过小、过散、过乱的问题,切实提高耕种效率。
3、加快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坚持以转移农民、减少农民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一要做大做强工业企业和城市产业。继续坚持招商引资,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扩张企业规模,增加就业岗位;尽快研究建立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并采取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更多地吸纳当地农村劳动力就业。二要大力发展新型服务业。如餐饮娱乐、物流配送、旅游服务、产品推介等,引导城郊乡镇、中心集镇附近以及旅游景点沿线的农民率先从土地上脱离出来。三要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整合现有培训资源,采取多种培训方式,由财政负担经费对农村劳动力进行针对性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的能力。四要继续加大农村劳动力输出力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和劳动力市场,健全劳务协作机制和信息网络,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引导更多农民在输转中实现劳务移民。
4、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尽快把已经放弃经营土地、进入城市就业的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与城镇社保的对接,避免二次返乡“与民争地”。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力度,探索建立农村人口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范围,促进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向农村延伸,特别要加快解决55岁以上和已经丧失劳动能力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让他们放心的流转土地。对于已经流转土地的农民,要引导他们从土地流转收益中拿出部分资金,建立个人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提高自我保障能力。
5、加强领导,优化土地流转环境。搞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应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引导,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和宽松环境,保证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合理、有序、健康发展。一是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扶持二、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加快发展,创造农民就业机会,加快农业人员的转移。二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支持专业户、专业村的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经营。三是采取切实措施,加快小城镇建设,尽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经济统筹,协调发展。四是大力发展“一优双高”农业,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