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会二中教师论文集序言
序言
放飞思想的翅膀,绽放生命的灵性。积累教学的火花,燃起绿色的希望。
古人云:人生有“三不朽”——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立言者,立说也。以文章来阐释自己对教育的理解认识,对教学的真知灼见,虽未必就能“不朽”,但其中饱含着的,确乃教育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结晶,闪耀着智慧的火花。
千百日夜,风霜雪雨,五度春秋,一朝集成。《 》的结集付梓,似一缕轻风,拂亮了人们的眼睛;如一股清泉,为本校教育科研注入了鲜活清新的气息。它,是我校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无止境地探究求索的结晶;它,是我校教育教学新理念精华中的吉光片羽;它,更是我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发展战略的浓重一笔。
苔花虽米小,亦学牡丹开。这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生存状态。打开这本论文集,一缕缕清香,一片片秋色,一累累硕果,一份份感动扑面而来。一串串鲜活的故事,渗透着人性的光辉,承载着师生共同发展的经历;一篇篇精美的文章,记录着心灵的对话,迸溅出师生思想碰撞的火花„„
打开这本论文集,你会感慨我们教师的那份工作。教书是默默无闻的工作,书是默默的教,人是默默的育,文是默默的撰。将自己教育教学的探索与思考、成败与得失拾取下来,连缀成文,这是一种境界。
打开这本论文集,你会感到我们教师的那种聪慧。典型的范例,这是我们老师工作的执着;生动的描述,这是我们老师聪明的才智;独到的见解,这是我们老师丰富的经验。手捧这本油墨清香,心灵滚烫的书,你一定会说,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教师是学校辉煌的创造者。
一本文集是一尊熔炉,冶炼出教育的思想;一本文集是一群理念的碰撞,迸射出教研的光芒。这本论文集,虽算不上鸿篇巨制,但它确实凝聚了二中人辛勤教育、潜心研究的点点心血,凝聚了二中人的认真与执着,折射出二中人的睿智与灵性,映现出二中人求索、奋进、创新的风采。
衣带渐宽终不悔,三尺讲台竞风流。积跬步,可以至千里。就让我们以这本论文集为新的起点,为二中更加美好的明天策马扬鞭吧!
沾潭江之灵气,享冈州之精华,六十多年的风雨洗礼,孕育出了银洲湖畔的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江门市新会第二中学。
江门市“体艺特色”学校,广东省一级学校,国家教育部“十一五”专项任务项目“中小学全效学习方案研究与实验”实验学校。
第二篇:论文集序言
序言
夏凯煊
在基础教育改革春风的吹拂下,我校立足于教育科研,不断拚搏创新,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教研兴教,科研兴校”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全员自觉参与科研的风气尤让人感到一种朝气与活力。老师们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后反思,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散发着浓油墨清香的论文集,就是由我校教师在省、地区、市级获奖的科研论文和曾在地区、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编辑而成,内容包括师德师风、课堂教学艺术、教学心得、实验教学、班级管理、图书管理等方方面面。它虽然算不上鸿篇巨制,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显得不够成熟,但它确实凝聚了各位老师辛勤教育、潜心研究的点点心血,映现出他们求真务实、不懈求索、奋进创新的感人风采。当我们阅读了这本论文集后,一种明显的感觉便会油然而生——我们老师的教学理念已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以“学生为主体”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已具体体现为教师的教学行为。
这本论文集,能够使我们感受到老师们的那份自信、深沉和睿智。鲜活的素材、生动的描述、鲜明的见解,源自于老师们在教学工作中的认真和执著。论文的形成反映了老师们对事业无限的爱和对学生无限的情,体现了老师们聪明的才智和丰富的经验,经历了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思维火花反复撞击的过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镇小全体教师将继续大兴教研之风,深入教研教改,克难奋进、开拓创新,力争在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面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以我们的勤勉和智慧,共同铸造学校辉煌的明天,迎来一个个丰硕的成果!
第三篇:论文集序言
序
饱含着浓郁的墨香,凝聚着心血的《///》与您见面了,这是//公司新世纪第//年党建研究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结晶。
“七一”讲话明确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年,///公司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围绕经营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营”,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生产经营取得了累累硕果。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诸位热心党的建设的同志撰写论文//篇。公司党委工作部稍作修饰,集结成册,恳望能对今后的党建研究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所借鉴。
让我们以//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以求实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勇于开拓、勤于探索,用调查研究的丰硕成果,更好地指导和服务于//公司的各项工作,为//公司///年华诞献上我们的贺礼。
第四篇:论文集序言
序言
自2006年辽宁省进入高中课程改革试验后,旅顺中学就频传喜讯:2006年被评为省新课程改革样本校,2007年初被确定为大连市新课程改革校本课程研究组成员,2008年在全省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上代表大连市介绍经验,2009年获得大连市举办的“5.12”汶川大地震研究性学习特等组织奖,同年大连市高考理科状元花落旅中,2011年学校又被评为辽宁省课程改革先进校。
面对旅顺中学所取得的这些成绩,我一方面为他们感到骄傲与自豪,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地思索成绩背后折射出的精髓。当这本教师论文集出现在我面前时,顿感豁然开朗:旅中的发展历程就是在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指导下,走科研兴校、注重内涵发展之路的最好典范,他们边研究边实践,边实践边反思,在实践中提高,在反思中升华。新课程改革既提高了教师专业化水准,也提高了学校整体教育质量。这既是旅中的成功经验,也是全教育系统应当为之努力的方向。
今年恰逢“十二五”开局之年,又值旅顺口区创建教育强区启动之时,希望旅中能充分发挥省示范性高中的示范性、辐射性作用,进一步拓宽视野、锐意改革、勤于实践、乐于研究,积极构建满足学生需求和时代要求的课程体系,努力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力争早日成为“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的享誉全国的名校。
第五篇:校庆论文集序言专题
校庆论文集序言
科研兴校。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我校坚持以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为先导,重视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的关系,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促进作用,鼓励和支持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研究工作。
多年来,我校语文教研组申报了中央电教馆“十一五”教育科研子课题:《信息技术与作文评改的整合》;数学教研组申报了福建省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学研究子课题:《学习活动中教师有效引导策略》和《小学生数学交流有效性研究》,并已成功结题;各技能科教师也掀起了学习现代化教学理论的热潮。在如火如荼的课题研究与理论学习过程中,广大教师积极进行研究探索,更新了教学理念,实现了“以课题促课改、以理论指导实践、教学相长”的初衷,老师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大力的提升。
值此百年校庆之际,我们特整理编撰这本教师论文集,旨在收集汇聚老师们智慧的结晶,以备后鉴,更希望通过这本集子,向外界打开一扇勾通之门,以期得到广大同行、专家学者的指正与引导。书中的内容为:近三年来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与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教学设计、教学随笔、教学反思、理论专著等,这些文章大都从镇、市等各级论文汇编中撷取,更有老师在参加各类论文征集中的获奖之作,是老师们潜心研究、笔耕不辍的成果,或许尚属稚嫩,且“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今后更长远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这其中的许多观点、理论必定能更到进一步的完善。
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征程上,我们是取得了些许成果,相信借此论文集可见一斑。然而,我们的脚步不曾停歇,当属尚处于摸索阶段,正所谓“抛砖引玉”,我们诚挚地邀请您批评指正,让我们的教育科研之路走得更通畅。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