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论文集序言用爱绘就孩子美好的未来(5篇)

时间:2019-05-13 20:0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德育论文集序言用爱绘就孩子美好的未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德育论文集序言用爱绘就孩子美好的未来》。

第一篇:德育论文集序言用爱绘就孩子美好的未来

用爱绘就孩子美好的未来

——德育论文集序

》德育论文集散发着油墨的清香终于和大家见面了,它就像一个呱呱落地的婴儿,凝结着全体十四人的心血,聚集着全体德育人的智慧。

老师,一个充满浓浓爱意的称呼,其亲切与温馨,足以让每一个人脑海中泛起成长的回忆。西安市第十四中学就是这样一所充满浓浓真情的校园。秉着“让每一位教师都发展,每一位学生都成功的。”办学理念,这里的老师爱生如子,这里的同学爱校如家,这里的老师心中常涌动着一份份甜蜜,这里的同学心中常流淌出一首首欢歌。我们深知,学生成长靠教师,学校发展靠教师,教育昌盛靠教师。在教坛上耕耘,我们感受着辛苦与甘甜,在辛苦与甘甜中,我们感受着成功与快乐。我们是学生心目中的依靠,学生是我们心目中的阳光,所以,我们甘愿选择这份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们甘愿在十四这块沃土上耕耘、反思。

沐着雁塔教育再次腾飞的春风,依托我校近六十载沉淀下来的文化底蕴,十四人充分发挥独有的办学优势,增强教育硬件设施,整合师资队伍,优化教育资源。发扬爱岗、敬业、勤奋、求实的精神,不断拼搏创新,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值此,我们将教师们的德育论文编纂成册,愿就其中尚觉稚嫩的观点、思之未深的问题在这里浓缩、展示、分享、探求,以获得更科学、更全面的认识。希望老师们通过分享智慧,以真实的问题、研究的眼光、科学的态度,进行深度反思,从而建立一种教育、教学、研究、学习一体化的工作方式,促进学校及班主任队伍向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

第二篇:用师爱 成就孩子的美好未来

用师爱 成就孩子的美好未来

听江苏十佳师德模范李凤霞老师报告有感

5月14日,我有幸到美丽的衡水参加了“提高中小学班主任专业素质研修班”的学习。在15日下午,由江苏十佳师德模范李凤霞老师给我们作报告,报告的题目是“用班主任所有的爱 去成就学生精彩的未来”。首先,题目中的“用爱 成就未来”这几个字就吸引了我。说真的,李老师那质朴无华的语言,可尊可敬的育人境界和优秀的人格魅力,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位听报告的人,讲的太精彩了,精彩的背后源于她对学生的那种无私的爱心、强烈的责任心,在近三个小时的报告中,处处都洋溢着她人生绚丽的人格魅力。

当一辈子老师,当一辈子班主任,做最好的老师、做最优秀的班主任,是我的追求,也是我的最爱!因为追求,所以执着!因为热爱,所以快乐!

“老师的作为,可能为学生打开一些门,点亮一些灯,照亮一些智慧,但是,老师的失误或无为,也可能使孩子的世界错过最佳的时刻,最终走向麻木、迟钝和蒙昧!看你怎么作为啦。”这是李老师的话,我觉得言外之意就是在说教师的重要性。

在报告中李老师提到,师德师爱的全部内容就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就要做班主任。有人说,在教师生涯中,如果没有做过班主任工作,应该说不是一个最完美的老师。如果你做教师,却没有做过班主任的话,真的是人生最大的遗憾,那你可能很难体会到教师真正的乐趣,这真正的乐趣,就是育人的乐趣,与学生每天心灵接触过程的乐趣。也许你也有同感,我从教十三年了,做了九年班主任工作,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九年的工作使我成熟很多,学到的也很多,为人师的乐趣找到了,正像李老师报告中提到的,成就学生的未来,就等于成就自己的未来。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一句话道破天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泼可爱学生,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正在生长的关键期,他们要成长,要进步,要发展,这些都离不开我们教师的工作。只有把自己融入孩子的天地,你的工作就有可能成功。你的爱才会生根发芽。

李老师告诉我们这样一个育人哲理:爱学生就要有童心,爱学生,要用尊重引领学生。如何用尊敬、平和的尺度、引领对待学生呢?李老师是这样说的:现在的学生,都是“非常6+1”的学生——他们汇集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妈妈爸爸等亲人的宠爱,那么,我们老师也要做“非常6+1”的老师,坚持让学生感受到被

人欣赏,被人关爱,被人尊重的温暖与幸福。我想用李老师的“六爱”说说我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用爱与尊重引领学生,让我们的班始终充满爱的氛围。热爱学生是班主任的天职。要让学生在老师眼中感受到被尊重的人格尊严。人文主义师生观认为,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平等的人格是形成爱心的内在依据。李老师讲了一个案例:上历史课,李老师抽查学生背书,学生背不出,她指责学生不用心,学生反驳:“老师你能背吗?”当时李老师不好回答,说能背过,可心里还真没底;说没背过吧,显得自己无地位,老师都被不过,还让学生背。李老师反思啦:

1、是自己专业不精;

2、是自己先让学生难堪;

3、是自己把地位摆得太高。

于是,李老师在一节班队课上,李老师向同学们道歉,首先没有尊重你们,没有和你们平等相待,自己以后要求大家背诵的,首先自己能背出来。结果,李老师的做法 感动了学生,那位学生也主动承认错误,师生再一次拉近距离,你想一想,李老师的课会怎么样?是的,历史成绩年年全市第一。大家看来,李老师的做法是不是很好哇。值得借鉴,我们教师有时候需要放下自己的一些面子,去贴近学生,效果不会差的。这就是李老师所言的平等的爱——非常“6+1”之一

我们还要给学生以尊重的爱——非常“6+1”之二,做班主任就是要用师爱给学生一座殿堂——一座让学生难忘的,充满创造灵性、充满欢声笑语、充满人文关怀、启迪智慧、塑造人格的殿堂。如果只是对学习成绩优秀者宠爱有加;当学生考出好成绩时喜形于色,这样尊重只是对成绩的尊重,对荣誉的尊重,而并非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我们要身临其境,平等交流,做口的巨人,行的高标。多一份尊重就多一份成功,尊重是相互的,老师尊重学生啦,学生自然也会尊重他的老师。不是吗?

非常“6+1”之三 理解的爱

对学生的爱和尊重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缺乏理解的爱是盲目的爱,缺乏理解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便没有教育文明。”中小学生有着自己的思想,有着自己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他们渴望理解别人,也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帮助。特别是老师的理解,学生有问题了,不要总是指责,批评,要多去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一下。再去处理和解决。不为一种好的方法。

非常“6+1”之四 宽容的爱

对学生的爱,要有一颗宽容的心,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

我们都知道,学生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学生都是有着个性差异的主体,老师不仅要体谅他们,更要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精神。

李老师这样总结了一下:具有宽容之心的教师也必定能得到学生的爱戴与尊重,当然不能以宽容学生来否定严格要求的做法,只是换一种教育的心态和方式。说的太精辟啦,教育工作是一门艺术,它所面对的是最为独特、复杂,是最具有魅力,富于变化、是最具有可塑性的人。宽容就是一种爱,一种尊重,一种教育方法。李老师讲了三个案例:

案例一:一位男生不爱理发,头发很长了

处理:李老师引导说他学习非常专注,连理发都忘了,下午3点理发室最空,可以那时去。

案例二:学生染发、涂指甲

处理:爱美之心人人有,建议可以在假期里尝试。

案例三:学生迟到了

处理:你愿意把迟到的理由告诉我吗?我能帮到你吗?

看了三个简短的案例,是不是茅塞顿开呢,如果把老师比作医生,那么学生出现的现象就是症,我们先要分析情况,然后对症下药。

非常“6+1”之五 信任的爱

李老师在报告中说,在我们班级里,没有差生,只有需要再加把劲的学生。任何后进生身上都有闪光点,老师要抓住它,使它发扬光大。后进生的名字是暂时的,老师愿意帮助你。

当班主任,李老师一直坚信一个信念: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实现自己的梦想。有这样一句好话,大家都熟悉:用发展的眼光看人。我们的学生也需要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特别是学习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们很少受到关注和得到教师的信任,甚至常受到批评,事实上他们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差,他们的心灵深处有也有着闪光的一面,需要我们去挖掘,去给予爱的信任,他们会变的。

非常“6+1”之六 自律的爱

李老师当班主任当了二十七年,在报告中,;李老师很有激情,她说:当老师,人格是最重要的学位,师德是最美的乐章,一直当班主任,我的体会是:作为班主任教师,注定平时接触学生的时间最多,示范作用大,管理当中没有小事,学生处处都在效仿你。大家一定想到了“身教重于言教”这句话,在学校,书本是一种教育资源,教师本身的言行举止更是一种教育资源,都在有形无形之中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的爱要有自身自律的爱。你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是学生成长的教育元素。

是的,当老师,当班主任老师,人格是最高的学位,师德是最美的乐章。人格、师德,不只是一个空泛的道德说教,而是有充实内涵,鲜活生动的榜样。非常“6+1”就是用这六种爱去关注我们的每一位学生。李老师最后总结的非常精彩。跟大家共享

当班主任要坚持:

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为学生的过失

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用欣赏的目光和关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

用喜悦的笑容去赞许学生们的每一点成绩。

什么是教育?李老师认为:缘于孩子的不懂事、调皮,不知孝敬父母„„,才产生了教育,这才是教育的根本,这也是教师的职责之所在。我们反思:如果每个孩子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那老师这个职业就不存在了。

听完李老师近三个小时的报告,反思自己的工作,我的感受太多了,觉得这次培训太值了,真是受益匪浅。

班主任是天底下最小的“主任”,但肩上责任不小。说句心里话,班主任工作本身就是一份良心工作,既然选择了,就得认真,负责任地、耐心地,千方百计想办法做好,否则就不做。

不管怎么样,作为老师、作为班主任,师爱是一种伟大的爱,是学生健康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只要我们把师爱奉献给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学生才会有更加精彩的未来。正像李老师说的那样,用我们班主任所有的爱 去成就学生精彩的未来。

第三篇:实施细节德育 绘就人生底色

实施细节德育 绘就人生底色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为了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为了孩子的朴实全面发展。我们新艺学校把德育的大概念、大目标,细化成具体的、可视可感的基本德育要求,从点滴处入手、从细微处着眼,把握德育过程中的小细节,有层次地、循序渐进地进行德育活动。将德育内容融入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个细节,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细节中唤醒自身成长的自觉性,让灵动的教育细节闪现教育的智慧,彰显和谐的育人魅力。为此,我们开发了德育教育课程——细节德育。

一、细节德育课程建设的背景介绍:

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在和家长的沟通交流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困惑:孩子的作业丢三落四,上学时忘带书本或文具;早上起床磨磨蹭蹭,吃饭穿衣挑三拣四;看电视 玩电脑没有节制,答应做到的事一拖再拖;在孩子看来,家长和老师的叮咛成为唠叨,家长和老师的付出成为应该,对社会日常道德行为漠然„„从这些小事小节上,让我们迫切地感觉到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而通过思考分析,最好的突破口是对孩子进行细节德育教育,家校联手,从细节做起,形成孩子良好的品格。

二、细节德育课程建构过程:

(一)调查了解阶段

2008年9月,针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品格存在的小细节,家长存在的教育困惑,教师的教育效果等进行全面地调查了解,发现存在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

(二)准备阶段

2008年10月——2008年12):学校成立细节德育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活动指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目标、计划、评价措施等。

1、召集班主任老师举行细节德育首期论坛:针对前期的调查了解,集思广益,确定细节德育课程的具体内容。

2、召开学生动员大会,以《让细节在精彩处绽放》对全体学生发出倡议,倡导学生大礼不辞小让,在细节处绽放精彩。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不仅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镌刻健康和文雅,还要一举一动写满灵气和阳光。

3、召开家长会,发放《致家长一封信》,把德育细节的内容让家长知晓,赢得支持,家校联手,共同实施细节德育。

(三)实施阶段 2009年---今

1、每周一的队会课,班主任老师根据表格讲要求,并跟上评价。

2、每三周一个主题,开始实施细节德育。

三、细节德育课程达成目标

让学生能独立完成作业,自己检查;能自己收拾书包,整理房间;能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 能自觉控制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 ;能孝敬老人、感恩父母;能做到勤俭节约、文明礼仪、谦虚谨慎、团结友爱、诚实守信„„ 形成良好的品格。

四、细节德育课程基本内容

(一)细节德育课程的具体内容:

主题一:我 是 自 理 小 能 手

我们常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其实就是自己会管理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既包括生活上的自理,还包括学习上的自理。在学会自理的过程中,你的双手、双脚、大脑之间协调活动,会有益于思维空间的拓展,会使你变得心灵手巧,会使你的学习、生活条理而充满乐趣;而且当你具备了自理能力,就会倍加自信,就会令爸爸妈妈舒心。作为新艺的小学生,相信你能做到下面的内容。

1、早上按时起床,2、晚上按时睡觉,3、自己洗脸刷牙,4、自己穿衣服洗袜,5、自己整理房间,6、自己整理书包,7、自己独立完成作业,8、能自己检查作业,9、能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10、主动打扫楼梯.主题二:我是文明礼仪的小学生: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学礼,无以立”,作为新艺的小学生,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做一个文明礼仪的好学生。

1、上学、放学跟爸爸妈妈打招呼,2、见到老师(包括不教自己的)热情问好。

3、对交警、保安有礼貌。

4、跟同学文明相处,不打架、不骂人。

5、上下楼梯右行、不跑跳。

6、走到校门口,行队礼。

7、校内的客人、家里的客人主动问好。

8、今天使用礼貌用语了。

9、勤洗澡、勤剪指甲、穿戴整洁。

10、主动打扫楼梯。

主题三:我是爸妈的乖孩子:同学们,我们的生命是爸妈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呱呱坠地时,迎接你的是她们欣喜的目光;呀呀学语时,关注你的是他们爱的情怀;蹒跚学步时,牵引你的是他们慈爱的双手;明白事理时,期盼你的是他们无限的希望。作为新艺的小学生,你能做到下面的事,让爸爸妈妈舒心,对吗?

1、上学时跟爸爸妈妈说再见。

2、放学时见到爸爸妈妈热情打招呼。

3、吃饭时主动分碗筷。4吃东西时先让长辈、爸爸妈妈吃。

5、爸妈做什么饭吃什么饭,不挑食。

6、帮妈妈收拾碗筷。

7、听到爸妈喊,立刻答应。

8、每天的作业认真完成。

9、每天做一件让爸妈高兴的事:或者捶背、或者倒茶、或者讲笑话。

10、把班里的事或者学习内容讲给爸妈听。

主题四:我是勤俭节约小学生:同学们,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新艺小学生要牢固树立节约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粒米„„的好习惯。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1、我今天没挑食。

2、我能把龙头关紧。

3、我爱护书本,本子用完再换一个。

4、我今天没乱花钱。

5、我今天没丢铅笔、钢笔。

6、我能随手关灯。

7、我能做到不和同学攀比吃穿用。

8、我能做到废物再利用。

9、我能做到吃饭时碗中的食物全吃完。

10、我能做到不追逐名牌。

主题五:我是守时守信的小学生:古人有"一诺千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说法。守时守信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对别人的尊重,是自己的一片信誉,是一种于细节处相见的美德。作为新艺的小学生,是守时守信的,相信你能做到下面的事。

1、放学后按时回家,先写作业再玩。

2、按时起床,按时上学。

3、每天看电视不超过半小时。

4、每天读书至少半小时。

5、我是不玩网络游戏的。

6、答应爸爸妈妈以及别人的事要做到。

7、我能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8、我能知错就改,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

9、不说谎话。

10、借别人的东西及时还。

我能独立完成作业,自己检查;我能自己收拾书包,整理房间;我能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我能自觉控制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我能孝敬老人、感恩父母;我能做到勤俭节约、文明礼仪、谦虚谨慎、团结友爱、诚实守信„„

五、细节德育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根据孩子行为品格养成的规律,学校每三周设计一个德育主题,每个德育主题都有详细的具体内容,学校设计评价栏目,每周班队会由班主任老师讲要求,由家长做好学生该德育细节在家里表现情况的评价,然后反馈到班主任手中,班主任再评价,督促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

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是教师的评价,根据学生的评价表格,对学生具体的执行细节进行总结表扬,同时对该细节德育主题过关的学生发放小标志。其次是学生自评:让学生谈自己的感悟、体验、收获,把好的做法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同时,鼓励教师和家长采用适合自己孩子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运用过级管理

每个主题过关后,取得两个过级小标志,一个贴在家里,一个贴在教室内的评价栏内。让过级的激励伴随孩子成长的每一天。

学期末,学校以“细节”为主题召开学生放假总结大会,评价表彰在细节德育中表现优秀的班级 教师和学生个人,同时颁发证书。

五、细节德育课程实施的保障体系:

抓队伍、阵地建设,为细节德育课程搭建平台:为让整个“细节德育”课程落到实处,学校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团队,由苏校长任组长,并亲自规划和部署各个环节。

教师团队联合家长团队关注在细节德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孩子的认知、行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随时给予有益的指导。

六、细节德育实施后效果

(一)细节德育课程在家长中引发的强烈反响

我们实施的细节德育课程,在家长中引发强烈的反响,家长们纷纷支持和赞同。

1、实施细节德育我们觉得是新艺学校一个极大地亮点,我们非常赞同,并且能这么细致地制定出各项细节,细化到学生在学校,在家里的一举一动,现在的学生需要这种教育,我要决心配合学校的这项工程,使孩子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得到健康成长,为将来积淀底蕴。

2、学校实施细节德育,一切从人的本性出发,没有刻意去教孩子读写算,而是在生活中让他们去感悟 去体验,这样孩子从小就能够从真实不虚的生活中懂得生命的意义,他们在慢慢懂得衣食是一件大事,勤俭是一种美德,宽容是一种真爱,知晓是一种能力,那还有什么功课不能学好呢?作为家长,非常喜欢和认可学校开展的这项活动。

3、贵校实施的细节德育评价,让我的孩子改变了很多,原先自己不做的事情开始自己做,并且做的很好,看来实施细节德育,能够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认知和体会。细节德育评价表,孩子一回家就非常积极地贴在书桌前,作为家长,非常赞同这样的教育方法,孩子出于自然而然的上进心,很努力地做好每件表格中的事情,生怕落在同学的后面,这样就会很自然地生成一种督促效应。

七、细节德育课程发展的愿景:

我们要用细节德育的点点滴滴渗透孩子的心灵,为孩子种下的爱和美、仁慈和善良、同情和感激,诚信与宽容,尊严和高尚的种子。期望教师和家长携手,共同为孩子在小学阶段的健康成长涂抹亮丽、圆润而厚重的人生底色!

第四篇:用充满爱的行为陪伴孩子成长 德育论文范文

用充满爱的行为陪伴孩子的成长

都江堰市紫坪埔学校 董静 *** 摘录:孩子的成长需要陪伴。用爱,犹其用充满爱的行为陪伴孩子成长是有效的教育策略。那么,什么是爱的行为呢?笔者认为爱的行为包括:了解与亲近、引导与激励、同创与熏陶和规划与发展四个方面。

关键词:陪伴 爱的行为 健康成长

有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粒种子,他们都会发芽、开花。只不过花色五彩缤纷,不一定奇足;只不过有的可能开在初春,有点可能开在晚秋。我赞同这种说法,因为说这话的人,对所有的孩子充满信心,怀着一种深厚的爱意。作为一名班主任,一定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怀着满满的爱心和无限的希望陪伴孩子的成长,且在孩子健康成长的过程中,用宽容和真诚的心,用爱的眼神,爱的动作,爱的语言去暗示和启迪孩子;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喜欢我,老师爱我,从而拉近师生心灵的距离,提升教育的有效性。

然而,我认为仅仅如此是不够的。爱是教育的前提和条件,很明显,光有一片爱心是不够 的,还需要用充满爱的行为去浇灌,好比一粒种子,只是舒适地躺在泥土里是长不出健壮的枝叶的,还需要阳光和水分,还需要劳动者付出的辛勤的汗水。

那么,什么是爱的行为呢?怎样才能实践爱的行为呢?这里,笔者拟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谈谈自己不成熟的认识和思考。

一 了解与亲近,有效的教育手段都是建立在了解学生、亲近学生的基础上的。正如文化学者余丹说的:“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我关爱学生,我了解并亲近学生,因此我具有善良的心,我可以在育人实践中选择正确的方法。记得二年级时,我们班上的学生小朱,突然变得邋邋遢遢,衣服每天都脏兮兮的,回家的家庭作业错误率也很高,而且一天丢三落四的,不是今天忘了带数学书,就是明天又搞忘带语文书,上课的时候也无精打采的,整天沉默寡言,忧心忡忡的,因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滑很快,老师的敏感,我猜到他家里一定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一天中午午餐过后,我带着小朱来到学校的后操场去走走,边走边聊起来,我刚开口问;“小朱,你最近怎么了?是不是家里有什么事情啊?”小朱的眼眶就红了,眼里含着泪水,这时,我拉起小朱的手,一手搭在小朱的肩上,就像平时我和儿子聊天一样;通过和小朱的聊天得知,原来他的爸爸妈妈离婚了,爸爸不要他,妈妈一个人带着他,还要照看自己的生意,每天起早贪黑很辛苦,无暇照顾他了;了解到他的这些情况后,每天早晨到学校后,我都会第一时间到教室,看一看小朱到校没?同时提醒他检查自己的书包,是不是所有的书都带起了,作业都做完了吗?每天我都会帮他削好铅笔,橡皮擦掉了,我会给他准备新的橡皮擦,作业本用完了,我也会给他准备新的作业本,而且上课的时候,我也注意特别关注他,多给他发言的机会,慢慢的我发现,以前聪明活泼,遵守纪律,认真学习的小朱又回来了。

二 引导与激励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改变自我,不断成长的有效方法。每个学生都有享受老师重视的心理,特别是适当的目标引导和富有启发性的激励的话最能满足孩子的这个心理。

像今年刚从江西农村来的周涛,八个月大的时候,父母就离开了老家,留下他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爸爸妈妈只有春节回家,并且在老家上的学校是复式班,所以学习习惯、学习基础都特别的差,性格相当的腼腆内向。有一天午餐我给周涛添饭菜时,我问周涛:“周涛你还要添吗?”他不回答,站在我面前,迷茫的看着我,我连叫了他五声“周涛”他愣是一声也没有回答我;经过这件事后,我及时和他的妈妈进行了电话沟通,通过交流得知:周涛因为远离父母,常年在农村和爷爷奶奶生活,身边没有小伙伴,养成了非常内向自卑的性格,电话交流到后面,周涛的妈妈哽咽着告诉我,今年回老家,周涛连妈妈都不想叫了,问他什么事,只知道摇头点头;了解到他的这些情况后,我开始特别关注他,下课的时候,我会牵起他的手问:“老师今天上课的内容你学会了吗?”刚开始也是摇头点头,我慢慢和他沟通,告诉他学会了就回答一个字:“会”,没有学会就回答两个字“不会”,每当他回答“不会”时,我一定会坐在他的座位前面,慢慢教他;记得有一节课,我故意提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他站起来不敢开口,满脸通红,这是我并没有让他坐下,而是对班上的孩子们说“谁来帮助一下周涛,教教他,给他一点勇气”?班上的孩子们都举起了小手,我接连请了六、七个孩子起来回答这个问题,周涛才小声的回答了问题,我抓着这个机会,让孩子们用掌声给他鼓励,表扬他,经过三个月的训练,现在的周涛上课也敢举手回答问题了,虽然声音还有点小„„回家的时候,也会主动的叫妈妈了,和妈妈进行简单的交流了;现在每天早晨,周涛会在教室门边观察,看见我走进校门了,会跑过来,高声喊着“老师早”阳光下,周涛的笑脸显得格外可爱。

三 同创与熏陶,也是帮助孩子成长的有效方法。“同创”顾名思义为师生共同创造学习的环境、氛围和契机;而熏陶则是被一种思想、品行、习惯所洗涤而渐趋同化;同创有益于增加师生情感,激发师生智慧,在这样的活动中,才能体现教学相长;在新课程背景下,熏陶是被广泛活用了;比如校园文化熏陶、传统文化熏陶和阅读熏陶等。

小学教师被称为“孩子王”,我觉得这是一个贴切的称呼,是对小学老师工作的形象描述;其实要想当好“孩子王”,需要老师要具有一颗童心,要用“童眼”去观察他们。能够以孩子的方式与孩子交往,这样才能更好的拉近师生间的感情。

学校开展的“我为班级美化献一点力”的活动,和老师同学们商量了一下,都觉得教室里缺少花草,缺少一点绿色植物,感觉缺少一点活力,于是,我们决定每个人为班级准备一盆绿色植物,我也不例外,我也为班上准备了一盆我精心养殖的君子兰;每当天气晴朗的时候,同学们都会把教室里的盆栽搬到操场上晒太阳,各式各样的盆栽,被同学们摆放的整整齐齐,五颜六色的花儿在阳光下尽情绽放,形成校园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孩子们通过动手劳动,创造美丽清新的校园,感受校园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四 规划与发展同样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规划就是“个人或组织制定的比较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和考量,设计未来整套行动的方案。”事业发展与工程建设需要规划,人的成长与发展更需要规划。有规划的发展效率更高,体质更健康。

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和孩子们来到操场草地上:因为今天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我和孩子们都很轻松,也是快乐。我们围成小圈坐下,一边感受温暖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一边兴高采烈地讲述着心中美好的愿望;我说”孩子们,你们长大了都乐意做什么啊?”孩子们可乐了,有的说要当歌唱家,有的说要成为文学家,有点说要当医生,为千千万万的病人解除痛苦等等;就连最不愿意凑热闹的小朱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情不自禁的加入到热烈的氛围中。

这场看似常态化的讨论,却有着深刻的意义;对于老师来说,是在有意识的帮助学生规划未来,憧憬人生;对于学生来说是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人生的快乐,向往着人生的美好前景。我相信这样的活动是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的。

教育的本质就是爱,教育成功的关键就是用充满爱的行为陪伴孩子的成长。尽管老师的陪伴是短暂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老师的陪伴也能影响孩子的终身的。下面我引用一句别人的美文来作为我这篇文章的结尾:所有的爱给我们的孩子,陪伴着孩子一起成长放飞吧!

参考文献: 新东方经典语录大全。2 百度汉语词典。3 百度知识文库。

第五篇:爱孩子,就要对孩子的一生负责

爱孩子 就要对孩子的一生负责

文/夏光清

(2006年南京图书馆 “智慧父母”公益讲座系列之六,原题为《创建与幸福相约的学习之家》)

大家好,我今天讲的内容跟孩子的家庭教育有关——《爱孩子,就要对孩子的一生负责》。

如今,家庭从教育的边缘逐步成为教育的中心,母亲温暖的怀抱是孩子的第一座教室,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同,以爱作为基础,是家庭教育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是其它任何方式的爱都无法取代的。

每每说起孩子,父母心中都装着一本关于孩子成长的“无字个案”,记录着孩子每一个时期最重要的变化和进步,什么时候孩子喊“爸爸”啦,什么时候长牙啦,什么时候说了一句令全家人捧腹大笑的话啦,谈论起这些变化和进步,父母常常眉飞色舞,为之动容,这就是为人父母才能体会到的快乐和幸福。

我们成人往往对自己婴幼儿时期发生的事情没有任何记忆,时间越早忘得越快,我们只能从父母那儿零星了解到自己小时候的趣事,而孩子的出生,恰恰为我们补上了这一课。因此,我把孩子看作父母的转世灵童,教育孩子的过程,就变成了我们人生的又一个轮回,又一次机遇,抓住了这次机遇,我们的人生将会变得更加完整,更加充实,更加美好,伴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也在成长。

然而,老天爷似乎总是在捉弄成年人,随着孩子长大,教育的本能便向经验转化,教育的神圣也便向世俗转化。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花草树木、明月清风,便成为习以为常的东西。感动过我们的一切不能再感动你,吸引过我们的一切不能再吸引你,甚至激怒过我们的一切不能再激怒你。我们做父母的时常忘记孩子儿时的特点,教育渐渐多了一点严肃,少了一份自然;多了一点急躁,少了一份等待;多了一点说教,少了一份鼓励,父母们凭着自己成长的经验,依据父辈给予我们的教育之法,往往主观地希望孩子怎样怎样,过高的期望值妨碍了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失当的教育方式妨碍了我们正确对待和帮助孩子,孩子如同火花一般的天赋似乎在迅速地燃烧起来的同时,也往往开始慢慢地熄灭下去。

我想,通过今天这样的讲座,我们能够共同交流育子的心得,调整教育的心态,具备孩子的情趣,寻求教育的良方,让我们一起寻找熟悉地方的风景,创建与幸福相约的学习之家。

陪伴孩子成长是一件趣味无穷的事

社会上各种行业要有资格证书才能获得从业资格,惟独缺少了“父母”证,因为没有任何机构对父母教育孩子进行约束,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是说得多,做得少;对孩子限制得多,对自己严格得少;承诺得多,兑现的少。“父母”这样的“职业”有绝对的自由,该做的可以不做,计划好的事比变化的还快,既没有人检查,也不会受到什么制裁,所以往往容易忽略自己身为父母的职责,一忙起来就忘记了孩子的存在,常常错过孩子可以轻而易举掌握主要东西的教育时期。

研究发现,由父母教的孩子比较守规矩,有礼貌,学习比较扎实;由爷爷奶奶带的孩子比较聪明,富有创造性,学习容易浮躁。一位孩子的话也道出了二者之间的区别:“在爷爷奶奶家,我从10岁变成了3岁,连刷牙洗脸都呆在床上;一回到爸爸妈妈这儿,我立即从3岁变成了10岁,什么事都要我自己做。”疼爱孙子的奶奶直截了当地说:“那当然,宠孩子是爷爷奶奶的责任,教育才是爸爸妈妈的事。”

我曾在浙江文艺电台“教子有方”栏目做了为期一年的节目,与近200位家长就孩子的教育进行了沟通、交流,我的感受是,如何做好父母是一门学问,而这门学问似乎还停留在部分人的口头和案头,没有形成天下父母的共识,可以说,父母教育是家庭教育亟待解决的课题。

在一家电视台做关于孩子教育的节目,坐在我旁边的一位女硕士研究生,她对我提出的教育方法几乎都提出了异议,而反驳的理由没有一条不是引经据典的。她从“唐朝如何培养神童”、宋朝“方仲永‘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悲剧”到“科技大少年班”出现的教育问题,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观点到联合国儿童公约赋予儿童的权利,仿佛在告诉人们,任何对孩子有心的早期教育都是不必要的,甚至是错误的。我开始听了觉得有点道理,也怀疑自己的教育是否真的存在问题,无论怎么说,人家的理论水平高啊,我便真诚地问她:“您的孩子多大啦?您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她的回答出乎我的预料:“我还没有孩子。”一句话让我放了心。当时,我也毫不客气:“您是孩子教育的专家,但您没有孩子,就没有什么体验可言,虽然有孩子教育的发言权,却谈不上有教育孩子的发言权。试想,当我们抱着哭闹不停的孩子,再翻翻教育学、心理学的书籍,读读专家学者的话语,恐怕找不到一条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你想,面对这么一个小生命,和你有着血肉的联系,每天回家都能看见他,他会对着你笑。这种东西是不可言传的,单凭理解力、想象力是无法领会的,必须靠亲身体验,你如果没有亲自经历过,跟你说什么都白说,你都理解不了。一位初为母亲的告诉我,以前没有孩子的时候,她最讨厌的就是听人讲自己的孩子,全是那些鸡毛蒜皮的事儿,有什么可讲的。可是,孩子生下来后,她的感觉就全变了,真觉得眼前有了一个“新大陆”。

我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后来也得到了验证。一位教授在一次谈话节目中,主持人请他对就如何教育好孩子的谈谈自己的高见,他的一番务实的话语让我深有感触,他说:“在这里,我没有发言权,因为我的小孙子的教育就让我头疼不已。我只能说一句话,那就是,当我们一个孩子都没有的时候,我们会拥有六个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当我们有了六个孩子后,一个方法也没有了。”

我把孩子的教育用这样两句话来表述:教与不教,教得对与不对;爱与不爱,爱得对与不对。这是两个不同的教育境界。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教与不教”、“爱与不爱”。教育是需要智慧的,教育是趣味无穷的。一位母亲说了这样一个故事:她的女儿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怎样做家务几乎一窍不通,甚至家里的东西放在哪儿都弄不清楚,什么事都依赖父母,当她有了自己的女儿后,在孩子面前却变成了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母亲,女儿身上的出现的任何问题,女儿的任何要求,她都能想出办法解决。这就是母亲的伟大。

有一家四口人,家里有三间房,中间是堂屋,姐妹俩住一头,父母住另一头。上小学了,父母定下了必须按时起床的规矩。当时,家里没有闹钟,早晨六点,爸爸就吹哨子,一听到哨音,孩子“哧溜”一下就穿衣起床了,并自此养成了好习惯。另一个孩子上学总是迟到,原因很简单,一是学校离家近,不用起得那么早;二是父母起床时,总是用脚蹬孩子,“起床,起床!”自己却纹丝不动,结果,一觉醒来,孩子和大人依然躺在床上。时间一长,孩子也养成了习惯。

一个十岁的男孩,每天晚上都要父母抱着“把小便”,否则就会在床上“画地图”;妈妈苹果削得不圆就坚决不吃。就是这样,父母还满怀希望,相信自己的孩子将来一定能出国留学。一次,孩子到人家做客,因为口渴,主人便倒了一杯开水,他端起来便喝,结果烫伤了自己的舌头。原来他家里的开水总是奶奶倒,而且总是“凉”的,没想到别人家的开水竟然是“烫”的,他怎么也不明白:同样是开水,怎么冷暖的差别就这么大呢?瞧瞧,十岁的孩子还不知道开水是“烫”的。

另一位母亲每天都替上中学的儿子擦鞋子,而儿子一回家就把鞋子扔在地上,穿着母亲擦的鞋子毫无感恩之心。这天,母亲擦了一只鞋,因为事急就走了,儿子穿着这样的鞋子到学校闹了笑话,回家后赶忙擦起另外一只鞋。母亲是个有心人,此后便只为儿子擦一只鞋,而儿子每次都擦另一只鞋,时间一长,即便母亲不擦鞋,儿子也自觉地擦鞋子了。这位母亲正是通过这样的小事培养起孩子的好习惯、责任心的。

这几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父母真心爱自己的孩子,那就应当把心用在了解孩子的心理和对待孩子的教育上。

我们把孩子送到小学、中学时,总喜欢说:“老师,这孩子全交给你啦,请老师多关照呀,拜托啦!”其潜台词是“与我”无关啦。看来,这绝对是不行的。

年轻的父母忙于自己的工作,“没有时间,工作忙”等“借口”让我们把孩子交给了老人,把对孩子的教育责任也托付给了老人。这样,父母就很少有和孩子一起交流的时间,一起谈话的时刻,一起阅读的时机。孩子生了病,我们的父母才会心疼不已,才会不惜代价抽出时间陪陪孩子,才会对孩子有说不完的知心话,才体会到平常对孩子的关心太少太少,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也的确让孩子感受到什么是幸福。

对于孩子在精神上的需求,父母更应该多关注。每次家访时,我最喜欢看一个家庭有几本适合孩子看的书,有几张适合孩子看的光碟。有人说,一个爱看书的孩子就不会坏到哪儿,有道理呀,这样的孩子往往不会成为光顾游戏室、网吧的常客。父母不能等孩子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无法驯服时,还不明白这是孩子家庭精神生活枯竭的表现。真正温暖而有幸福的家庭一定不能缺少三种声音——谈话声、欢笑声、读书声,当一家人一起看书,一起下棋,一起聊天,一起锻炼身体,那情景才是最和谐的。一位父母曾记录教育孩子的趣事:

孩子出生第6天,我们开始有意识地播放一些优美的钢琴曲和摇篮曲给他听,其实,我们也不知道这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但看到孩子嘴角抽搐一下,露出只有父母才能觉察的笑意,一家人开心至极,这一‚听‛的习惯延续至今。

第12天,我们开始训练孩子按时大小便,虽然孩子不断昂首挺胸表示‚抗议‛,但我们坚持着自己的做法,那天,孩子小便14次,尿布少用了若干条,可以说是创造了奇迹。其中的趣事多多,也许就是对我们最好的激励。

稍大一点,只要孩子醒着,我们就轮流抱着他‚游览‛家中的风景;我们录下孩子妈妈的声音,说的是孩子熟悉的事物,每个重复7、8遍:‚布娃娃、窗帘、彩灯、‘难得糊涂’‛等等,孩子躺在摇篮里,听着母亲磁性般的熟悉的声音,眼睛不时地搜寻着,每每找到‚布娃娃、窗帘、彩灯‛,并手舞足蹈,摇篮也会一阵颤动,这就是智力曙光的闪现。

孩子用积木搭了一个摩托车,问妈妈怎么样?妈妈问:‚你高兴吗?‛‚高兴!‛‚对,这就是对你最好的奖励呀!‛孩子开心之余,又用泡沫做了一个小手枪给妈妈,妈妈发现不太像,就掰去一个角,没想到孩子反而哇哇大哭起来,原来是自己心爱的东西被妈妈毁坏了。妈妈赶忙道歉,用透明胶把掰去的一角粘上,孩子才破涕为笑,并希望妈妈保存好。孩子小,我们更要珍视孩子对我们的‚爱‛,这样的小‚爱‛才能汇聚成日后的大‚爱‛,博爱。

记得给孩子抓痒,抓了半天也不解痒,急得小家伙直叫:‚爸爸,痒!痒!‛‚究竟哪儿痒呀?说!‛孩子急中生智:‚黑龙江痒!‛我们往他的右上背一抓,好舒服。平时我们喜欢带孩子看地图,时间一长,中国地图了然于心,没想到孩子用到这里来了。临了,他还开心地说上一句:‚爸爸,‘曾母暗沙’不能抓!‛‚为什么?‛‚那是脚板底呀!哈哈哈!‛如果没有与孩子的朝夕相处,就得不到这些快乐。

孩子读《鲁滨逊漂流记》时,其中有这么一句话:‚鲁滨逊回家的念头日趋淡薄了!‛什么叫‚日趋淡薄‛?究竟是表示想回家,还是不想家。我们写了若干个‚回家‛,颜色一个比一个浅,还没写完,孩子便大叫:‚我知道了,鲁滨逊不想回家!因为‘回家’颜色越来越淡,最后都看不见。‛孩子又画了几个茶杯,说:‚‘日趋淡薄’的意思我也懂了,正像茶杯里的茶一样,开始特别浓,我们不断地加水,加水,结果味道越来越淡了。是不是呀?‛

初一时,孩子对地理中的‚等高线‛学得很吃力,他不明白书上的一圈圈究竟是什么意思。孩子的妈妈买来土豆,分成若干等分,一段一段地切开,切一块,就在纸上画一圈,最后就形成了土豆牌‚等高线‛,把土豆片摞在一起,与图形作一比较,为什么等高线有的地方疏,有的地方密一目了然,孩子也恍然大悟。当然,这需要父母的教育智慧,孩子需要的也不是‚您怎么这么笨‛ 的指责,而是生动形象、恰到好处的帮助。

因此,致力于教育好孩子的父母,一定要有满腔的热情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也许你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那么你得拥有教育孩子的热情;拥有了教育的热情,教育的方法便会随之而来。如果父母认为自己没有时间照料孩子,没有能力教育孩子,也许是可以理解的,但却是不能原谅的。如果我们对花草树木、鸟兽鱼虫都感兴趣的话,陪伴孩子定会趣味无穷。

让孩子多一双认识世界的眼睛

一个人作为生活能力所必须的基础能力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基本体力。身体不健康就谈不上什么生活能力,把孩子的身体锻炼得结结实实大有好处。像《红楼梦》中林黛玉那样的学生,即使再有才华,我看小朋友也是不会评她为“三好学生”的,原因就是身体太差。

②表达能力。我们不仅要能听懂别人的话,还要能向他人阐述自己的观点,表达能力在人在交往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我们在教孩子学说话的时候,不仅要关注他说话内容的正确与否,还要关注他表达方式的多样。一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您能让孩子说上十句不同形式的话吗:“树叶儿像蝴蝶一样从枝头飞下来啦!”——这是打个比方;“枝头上的树叶儿有的扭着腰肢跳起舞,有点哗啦啦地唱着歌,有点干脆玩起了高台跳水。”——这是排比句式,有时拟人;“树叶儿娃娃离开了妈妈,躺在了大地的怀抱。”——这是把树叶当作了人。

③基础学力。主要反映在读、写、算等方面的能力,也是孩子在认识发展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能力。基础学力的形成需要“反复”,不断回到学习的起点。我们成人会唱《两只蝴蝶》《老鼠爱大米》,没有人刻意地教我们,而是在不经意中通过反复地听,渐渐学会的。孩子小的时候,学习的一大特点就是喜欢“反复”,越是反复的东西越喜欢,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是如此。孩子会喊“爸爸妈妈”,也是因为我们对他说了千万次的“爸爸妈妈”。日本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他每次教孩子学小提琴,不管孩子学到什么层次,总是从最简单的《闪闪的红星》拉起;数学大师华罗庚说,学习数学的一大诀窍就是不断地回到学习的起点,学好最原始、最重要的地方。

可以说,教育开始得越早,教育的方法越巧,教育的效果就越好。如,0~6岁的教育过程本身对孩子理智的发展将产生显著的但往往又是觉察不到的影响。因为在学习上,准备得最充分和最不充分的孩子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等孩子上学时再来缩小这种差距就太迟了。因此,作为孩子的教育,既不要“等待”、也不要“放任”,更不要“强迫”,我们需要的是润物无声的“渗透”,日积月累的“熏陶”,这样不仅会使孩子多方面的智力得到充分、和谐地发展,非智力品质也会得到同步提高,还会使我们一次次感受到教育带来的惊奇与快乐。孩子从出生后的第一分钟起,就开始适应来自自然界的一切刺激,不管是什么样的刺激,从教育的角度看,都将是孩子接受和学习的信息。因此,我们就从“听”入手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声音刺激,我们认为这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耳濡目染”、“耳聪目明”等词汇正说明“听”的重要。我们发现“听”对于孩子的成长太重要了,我的孩子许多知识的习得都是源于多听。专家也建议,如果母亲是一个五音不全的人,就不要唱歌给孩子听,否则培养出来的孩子就往往五音不全。虽然有些夸张,却不无道理。

训练孩子的听觉决不是让孩子听响亮、刺耳的乐曲,我们极少让孩子听摇滚歌曲,不用劣质的磁带或质量不好的录音机播放乐曲、歌曲,而是让孩子听一些节奏舒缓、旋律优美的音乐,包括来自大自然的潺潺的流水声、啾啾的鸟鸣声,甚至录下母亲柔和的说话声。

如果我们要培养一个有艺术天赋的孩子,学习一样乐器固然不错,殊不知,首先让孩子多听名曲才是最佳的选择,没有这些音乐的熏陶,孩子学习乐器就不会顺利,就会觉得苦不堪言。这正如我们教孩子学说话,不能等孩子长大了再去教,而是从小让他多听别人说话,时间一长,不用你教语法,不用你讲修辞,孩子自然而然学会了说话。

据说,婴儿分辨母亲的脸并不是对脸型进行仔细分析比较才记住的,也不是抓住某些特征才记住的,而是经过反复观察后把妈妈脸的印象作为一个整体印进了大脑,而且,幼儿依靠这种动物的一种直觉在一瞬间掌握整体的识别能力,是大人远远所不能及的。这种掌握事物的“整体识别能力”,或者叫做“一瞥学习方式”,可以说是一种天资,这种天资的开发在孩子的早期启蒙阶段是至关重要的。

在家里可以创设这么一个让孩子倍感舒心的环境。墙上的画、挂件虽然不多,但哪一件都让人感觉非常美。这些“小布丁”并不像大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只知道吃喝”,他们除了味觉的乐趣之外,还有视觉和听觉的乐趣,大一点的孩子对精神享受恐怕会有着更高的要求。了解了这一点,父母就不会整天忙着给孩子买好吃的了。

拿孩子识字来说,我们决不要一个一个地教孩子去认,而是在赋予汉字一定情境的基础上,让孩子在快快乐乐中接触这些文字。

对于汉字而言,它是一个个魔方,是可以玩的;它是一幅幅图画,是可以“画”的;它是一个个故事,是可以说的。我们应该重新认识汉字对开发孩子智力所起的重要作用。

对于孩子而言,先记忆后理解,先整体后部分,这是孩子认识事物的规律,也是认识汉字的特点,我们是没有必要把认识汉字和认识生活这两件事分开来教的。时间一长,这些汉字的“整体形象”,连同认识汉字时产生的一系列有趣的情境,都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孩子的血液之中,孩子记住的不只是汉字,还有认识过程中愉快的体验。

一个孩子最早识的汉字是“爸爸”、“妈妈”、“天天”三个词,这也是孩子最早明白意思的词语。在孩子将汉字与人一一对应后,父母便把词卡贴在不同的房间,开始玩起游戏来。父母喊了一声“爸爸”,孩子先是看了一眼爸爸,然后就掉头寻找“爸爸”两个字在哪里,每次找到“爸爸”的时候,他总是眼睛一亮,看上爸爸一眼,发出开心的大笑。这样的“玩字”孩子自然乐此不疲,而每每看到这三个词,小家伙便又要你和他一起玩捉“字”迷来。

由于平时工作忙,上班期间根本无暇顾及到孩子,因此,每次吃饭的时间也成了一家人学习的最佳时机,并美之名曰“厨房学习法”。吃“臭豆腐”的时候,父母事先写好“臭豆腐”词卡贴在墙上,孩子通过眼看臭豆腐、手摸臭豆腐、鼻闻臭豆腐、嘴尝臭豆腐,口说“臭豆腐”,很快地,“臭豆腐”的音、形、义印入孩子的脑中,下次再吃“臭豆腐”时,他很轻易地就从墙上找到“臭豆腐”这三个字了。父母把这样在生活中渗透汉字学习的方式命了个名,叫做“一瞥学习”。

外出玩耍,父母总会带上一两张卡片。孩子喜欢狗尾巴草,父母就互相用狗尾巴草挠对方的痒痒,欢笑声在田野里荡漾。而父母则在卡片上画上狗尾巴草,写上“狗尾巴草”四个字。当孩子回家,一路上总会有人问:“宝宝,你拿的是什么呀?”孩子总是喜滋滋地回答:“狗尾巴草!”正因为父母带孩子认识的每一个汉字,都会有一幅情境,一个故事,一番体验,孩子便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学习了汉字,进入了阅读状态,由此多了一双认识世界的眼睛。

“吃牛肉,吃狗肉,吃下去变成自己的肉”。孩子有自信心,才会努力学习。我们每天都会让孩子切实感受到自己做成功了一件事,特别是要看到孩子的成功和进步。我们常说的“努力”应该是第三者说的话,并不是孩子自觉自愿的行为,对孩子来说应该是“愿意”。带孩子读书,也有学问。如“享受学习”四个字,怎么读?不能带孩子一个字一个字点着读,而要一个词一个词划着读,这样才能读出语言的感觉来。

可见,良好的教育就在于先激发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不断助长他的兴趣和热情,不要随意中断孩子对事物表现出来的兴趣,也许就是父母无意的一个动作,无心的一声责骂,就会使孩子丧失了其固有的好奇心,而好奇心一旦丧失,就等于丧失了追求学习的源泉动力。

一座小岛上有一个婚俗,用“牛”作为聘礼,长得最漂亮的姑娘会得到六头牛。一个相貌平平的姑娘,居然得到未婚夫家的八头牛,全岛引起轰动,人们不明白,为什么这样一个姑娘得到这么贵重的聘礼?一年后,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位姑娘竟然真的成为小岛上最漂亮的人。原来,这位姑娘自从得到八头牛后,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变得越来越自信,说话、走路也与众不同。是自信改变了她的气质,是气质让她越来越美丽。在带孩子学习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给孩子“八头牛”——父母的热情与孩子的兴趣。

一个家庭渐渐贴满了孩子 “阅读”的材料,而且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活泼。有时候,孩子喜欢做什么事,父母就把这件事笔录下来,因为是他自己做的事,这种阅读材料最让他激动了。如:“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妞妞坐在爸爸的背上(牛背),拿着一支竖笛胡乱地吹着,向牛圈走去。”让我们惊异的是,孩子是在不知不觉、愉愉快快的游戏、玩耍之中学会汉字,开始阅读的,没有半点勉强,没有丝毫强迫,而且孩子总是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这又是许多孩子难以得到的幸福。这就是“生活识字”的魅力。

在孩子的玩耍中渗透一点教育的因素

研究认为,天才儿童是可以从小培养出来的。一个孩子能否成为天才儿童主要取决于遗传、营养、环境和良性刺激四大因素。遗传是前提,科学合理的营养是物质保证,越早感知人为环境,越早接触自然环境,对孩子的智力开发越有利,而良性的刺激以启发感官思维能力为目标。

有人说,人类的婴儿,都是生理的早产儿,还有人说,人类早产了十个月。的确,动物的新生儿刚出生,就能马上东倒西歪地走动了。只有人类的婴儿,要是没有母亲细心的照顾,就无法成长,到能走路大概要一年的时间,和一出生就能走路的哺乳动物相比,似乎早出生了一年。而正是在这一年的时间,婴儿受到了外界环境的刺激——教育才逐渐成熟起来的。因为婴儿和成人的大脑神经细胞在数量上是不变的,但是神经纤维的构造都有质量的差异,所谓大脑发达,就是指构成神经纤维的髓鞘在不断地产生,这一过程主要是由外来的刺激和良好的情绪影响完成的。这一时期的教育如同给大脑“布线”,线布得如何,是会影响到今后灯亮得怎样。布好线后一按总开关,很多灯都会亮起来。而单纯的知识性早期智力开发,只为孩子布了一根线,用一根线来完成亮很多灯的任务,就是强孩子之所难了。

大家经常感慨:现在的孩子没有童年、没有快乐。只要进了学校就没有好日子。在入幼儿园前,父母们怀着许多梦想,让孩子弹琴、画画、唱歌、跳舞,欢声笑语总陪伴着孩子;一进学校,进了考试圈,很多父母就退出先前的游戏。到了初中,这些美丽幻想中的爱好便被斩尽杀绝。剩下的是“苦”。正如孩子们所说:“起得最早的是我,睡得最晚的是我,最苦的是我,最累的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孩子对待学习,如同生活需要阳光、空气、水一样,应该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享受教育的幸福应该是教育的一种境界。追问孩子幸福吗?答案是不。可孔子《论语学记》首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应当是快乐的呀。为什么不能让孩子在游戏、活动、玩耍中学习呢?

孩子的学习不需要成熟的大脑,而孩子的大脑正是在不断接受刺激,不断探索事物中成熟起来的。生活中的孩子几乎就是一个小问号,这是他适应生活,探索事物的需要。父母可以从孩子的生活出发,从孩子的经验出发,帮助孩子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在孩子的玩耍中渗透一点教育的因素,给孩子一个向上的动力,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幸福与成长的快乐。

在孩子在玩耍、嬉戏的同时,我们可以让他听“加减乘法”歌,这既不要父母刻意地教,又不影响孩子的玩,“20以内加减法、乘法口诀”很小的时候就烂熟于心,绝不会出现孩子到了三年级还掰手指计算的现象,如果说孩子数学学得不好,正是最基础的地方没有学好的缘故,数学中形象的问题变成孩子眼中枯燥的数字,不知道数学问题正是日常生活中的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其实,家里的人口、家人坐的位置、一日生活的安排、早中晚气温的变化,无一不是孩子学习数学的好素材。

孩子认识“时间”,父母不要让他背诵什么时间单位换算,而是先让孩子有规律地生活。早晨6:30起床,5分钟上厕所,10分钟刷牙洗脸,20分钟吃早饭,这种“先行体验”对孩子的学习大有益处。孩子认识“时间”变得轻而易举,反之,孩子生活没有规律,父母只是机械地教孩子学习钟表的运转和计算时间的方法,这反而是件无意义的事。

学习9的乘法口诀,我们和孩子一起唱起“手指歌”——伸出十指,手心面向自己,弯曲左手第一个手指,口念“一九得九”;伸出十指,弯曲左手第二个手指,自然分隔成“一”和“八”,口念“二九十八”„„看,动脑、动手又动口。

我们问孩子:“假如老鼠比猫大,而猫又比狗大。那么,究竟老鼠和狗哪个大呢?”这里没有一个数字,却是一个有意思的数学问题。孩子自然不假思索地回答:“狗大。”我们让孩子边听边比划,终于明白应该是“老鼠大”,明白了“假如”的含义。

一次,我的孩子做有关缆车的数学题,因为他没有乘坐过缆车,我们只有动员一家人,用线表示缆绳,挂上扑克牌代表缆车,问题虽然解决了,却给了我们以思考:应该多带孩子到外面的世界开阔视野。于是,一到星期六,我们便带着孩子到珍珠泉风景区乘坐了一次缆车,弥补了这一遗憾。从那一年起,我们每年假期都会带孩子外出旅游一次,每次旅游前,我们总会和孩子一起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

上学的路上,看到雨点落在地上,溅起一朵朵水花,父母问孩子:“落下的雨点像什么?”“像一朵朵花。”“听到的声音呢?”“像雨点在唱歌。”我们和孩子一起创作了小诗《雨花》:“嘀嗒嘀嗒,一朵朵雨花,变成流动的音符,飘进万户,千家。” 我们把这样的学习方法命名为“马路学习”。

孩子问:“妈妈,这个碗为什么打碎了?”大人往往会答:“因为它是陶瓷的。”这样的回答没有错,但我们失去了继续和孩子进行谈话的机会,失去了为孩子提供探索的机会,失去了训练孩子积累生活经验的机会。相反,如果父母问:“你是怎么想的呢?碟子能打碎吗?花瓶能打碎吗?”这样,我们就能带孩子找出陶瓷的共同特性。

我们发明了“说作业法”,对于孩子学得好的学科,跟老师协商,不让他重复机械地写作业,而是说一遍就通过,遇到难题才让孩子认真地做一下。一本练习册可以很快地做完。在选择一两本加以巩固,课堂学习不存在任何问题。

孩子有了宽裕的时间,我们就带他锻炼身体,发展特长,培养爱好,外出游览。吹笛子、下象棋、骑自行车、溜冰、游泳、打乒乓球,小的时候,让孩子做什么,孩子就会喜欢什么。拿C语言来说,家中有一本孩子表哥读大学时丢在这儿的《C语言设计》,我们看起来如同天书一般,但孩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每次都会缠着表哥问一两个问题,几次下来,孩子就开始自己尝试着进行程序设计,几个月下来,水平大增,特别是他设计了“求一个数的质因数”的程序还真的管用,让表哥也吃惊不小,他说,就是大学生也未必能设计出来。我们也觉得奇怪,孩子哪来这么大的动力学这么枯燥的东西?但这正是我们追求的境界。

父母和孩子一起学习,是孩子最乐意做的事,父母在其中也享受到被孩子关注的乐趣。我们关注的是,让孩子的家庭作业生动起来,给孩子的书本增加些“营养”,不让孩子成为学习上的“运动者”,而要成为学习上的“思想者”、“探索者”。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也渐渐学会了关心父母的心情,关心父母的生活,这样的教育才是和谐的。

预防式教育把孩子的成长变得轻松

一个3岁的孩子认识的第一个字不是“娃哈哈”,不是“爸爸妈妈”,二是“中”,原因就是他的妈妈经常带着他坐在麻将桌前,耳濡目染,红“中”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看到中学的校牌,孩子马上就会联想到红“中”。一位妈妈发现女儿近几日喜欢用脚勾倒下的凳子,每次总会跌一交,而邻居同班的孩子也喜欢用脚勾凳子,她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她到幼儿园开家长会才明白,她们班的老师就喜欢用脚勾凳子。可见,我们即使没有教孩子什么,孩子学习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止。

我们常看到爷爷奶奶喜欢孩子时,嘴巴里经常这样说话:“这个小狗东西真可爱!”当孩子手上有东西不给奶奶吃时,也许奶奶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我家的小坏蛋长大喽,有东西知道不给人吃了!”当孩子把东西递给婆婆吃时,也许公公在一旁会说:“甩萝卜,不给婆婆吃,给公公吃!”这样的语言污染体现了老人对孩子的“爱”意,恰恰是不可取的“爱”。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筑人格长城。可生活中看人常常是一俊遮百丑。高分数、好成绩就被看作好孩子。而对人起着制约作用的是品德,是做人的快乐,是受人欢迎,得到人尊重,而不是知识学问。不少父母过多关心学习成绩,很少关注孩子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步,只要考出好成绩,什么要求都答应,什么愿望都满足。品德低下却不被关注,有些孩子说谎,拿家里东西或别人的东西,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感受。这样的教育理念、方式要不得。

因此,做父母的最大成功是成为孩子的朋友,最大失败不是成为孩子的对手和敌人,被孩子视为对手和敌人,而是被孩子视为上司或奴仆。在中国的家庭里,这种状态偏偏是最常见的。许多家长实际上既是孩子的上司,又是孩子的奴仆,是这种最可悲的双重身份。一方面溺爱孩子,把孩子当宠物,甘于为孩子当牛做马。另一方面又对孩子寄予厚望,已经不是望子成龙了,是逼子成龙。溺爱是一种动物性,那是最容易的,难的是赋予亲子之爱以精神性的品格。溺爱的结果是使孩子失去能力,功利性寄予厚望的结果是给孩子造成巨大压力,两者合起来,宠物变成了外强中干的小皇帝。

我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就应该立下这样一个规矩:决不对孩子说一句粗话、脏话,让孩子从小对污言秽语产生“免疫能力”,因为这一“能力”获得的最好方式就是在早期不让孩子接触这些语言。我们首先把“请、你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这些文明礼貌用语逐步渗透于孩子的心灵深处,成为一种交流的习惯,并“教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做到礼貌待“娃”,用“理智”这样一块纱布,擦掉“文明”玻璃上的灰尘,让“道德”的阳光射进孩子幼小的心田。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做到说话算数,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家庭成员的对孩子教育方法和态度也尽量一致,不感情用事。因为很多行为、习惯、品德是父母“做”给孩子看的,而不仅仅是“说”给孩子听的。要想孩子有礼貌,父母对孩子说话要有礼貌;要想孩子收拾玩具,家中每个人都要自觉收拾,将玩具放在固定的地方;要想孩子爱学习,父母就要成为一个爱学习的人。我喜欢在写作是抽上一支烟,打孩子出生起,就再也没有抽过烟„„

孩子第一次分吃的东西,父母就要他亲手把东西先“分给婆婆、爸爸、妈妈吃”,最后才轮到自己吃。记得第一次分吃西瓜,我们要孩子把西瓜给婆婆吃,走到中途,小家伙就要把调羹往嘴里送,我们赶忙拦住,并一路“护送”,直至婆婆吃到这一口西瓜。孩子急得不行,但规矩不能破坏;婆婆借口不吃,我们也绝不答应。当轮到孩子吃一口的时候,他不由得叫了起来:“哈!轮到天天吃喽!”下面的奇迹出现了:小家伙一边念叨着“给婆婆吃,给爸爸吃,给妈妈吃,给天天吃”,一边把西瓜端送到各人跟前,轮到自己时自然又是一阵欢呼。试想,如果让孩子吃独食,恐怕就没有这种“等待”后的欢呼与“品尝”后的香甜了,所以说,给,是一种教育;不给,也是一种教育。

可见,爱孩子,首先要学会爱自己,如果父母连自己都不爱,还指望孩子会爱你吗?而溺爱播下的是甜蜜的种子,收获的是苦涩的果实。许多老人含辛茹苦把孩子抚养成人,结果自己年老时却得不到孩子的爱,原因在于我们把爱倾注给孩子的时候,没有注意培养孩子去爱别人。

我们一家人到市民广场玩,坐在凳子上休息的时候,我们分享了可口的食物。我们把果皮放进一个随身携带的塑料袋里,让天天把它扔进垃圾箱里。等了好一会儿,天天还没来,我们跑过去一看,小家伙正蹲在地上捡别人乱扔的果皮呢。道德教育不光是说给孩子听的,有时也是父母做给孩子看的。

一天晚上,我们骑着摩托车带天天回家,走到十字路口,见没有人,就闯了红灯,孩子却把这件事看在眼。回到家里,天天一本正经地责问:“红灯停,绿灯行,你们怎么能闯红灯呢?赶快承认错误!”我们意识到事情的严重,说:“天天说得对,我们不该闯红灯,那样做是很危险的,下次一定改正!”听了我们的话,孩子笑了。“做人不可以这样!”不啻为最好的教育方法。

孩子跌倒了,就自己爬起来,哭是没有用的,加上父母“不会看上一眼,不去心疼一番”,因此小天天选择的只有“坚强”二字,即使腿跌破了,流了血,那也是“一朵坚强的小花”打针是很疼的,我们直接告诉孩子生活的真实:打针疼,那疼痛就如同被蚂蚁咬了一口,但只要忍耐一下,我们就会变成一个坚强的男子汉。事实果如我们说的那样,孩子也挺过了这一关。而以后,孩子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变得更加从容,决不像有的孩子那样哭得死去活来。

我还想说的是,教育不能有体罚,但不能没有惩罚,因为没有适当的强制性就没有教育,对于还不明事理的孩子,我们有必要在倾听的同时,让孩子对自己所做的事承担一些责任。在预见到孩子有可能发生错误之前,父母还可以通过暗示、提醒的方式告诉孩子,使孩子尽可能不犯或少犯同样的错误,这也是“预防式”教育,正如婴儿打疫苗一样,那是越早越好;反之,孩子犯了错误,我们总是靠不断地纠正来改变他,这就是“挽救式”教育了。

有这样一篇文章,大意是“美国的孩子也罚站”,孩子在学校里犯了错误,自由受到了限制——两只脚在一个规定的圈子里不准越过,但上身及双手可以随意乱动。看到嘻嘻哈哈、打打闹闹的孩子,不明真相的人还以为这些孩子是在观摩其他孩子上课呢。

“孩子,别吵吵闹闹的,把作业做好了,我带你们出去玩。”这样的一句话能不能说?答案是否定的。孩子的行为出现了不当(吵吵闹闹的),父母给他许诺(我带你们出去玩),这样做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你不给奖励,孩子就没有必要乖乖听话。用奖励的方式制止孩子顽皮,无异于贿赂,这也表明父母定下的规矩是多余的。

实际上,孩子做对了,父母才给予奖励,这才是正确的。如,孩子把桌椅摆好,你给他们适当的奖赏,这不是贿赂,而是赞许的表示。时间一长,孩子主动做事的热情就被调动起来了,从做事中获得满足感。

一个孩子犯了错误,被爸爸罚站在屋子里,他不无委屈地说:“我一犯错误,就站在这里,为什么我做了好事的时候,就没有一个地方让我站站呢?”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我们让他坐在凳子上反思自己;当孩子做了一件成功的事、好事时,我们让他站在屋子中间,全家人都来欣赏他的风采。每次考试,我们不是看孩子分数的多少,不是批评一通,而是给予他最大的帮助。因为,孩子的成长需要学习和成熟,而这种学习和成熟需要父母的保护、鼓励、等待、宽容、信任,不少父母教育方法的简单化,喜欢孩子不知道怎么爱他,打起来是不讲究任何策略,这种忽冷忽热的教育更会让孩子无所适从。有时,杀鸡给猴看,得到的不是猴子害了怕,而是猴子也学会了杀鸡。这正如铃木镇一所说:“如果每天生气,训斥孩子的话,由于反复刺激,就会使孩子逐渐养成一种即使挨骂也会忍受的能力和满不在乎的能力。结果,就会培养出一个具有坚强的反抗能力的孩子。”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教育孩子的技巧在于先赞赏后责备,因为先受赞赏的事在孩子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尽管还有不足之处,他们也会依靠自己的意志拼命努力克服。孩子在家里,难免有淘气的时候,有让父母头疼的时候,我们可以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运用我们的智慧,灵活地运用各种技巧和策略,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

我想,赞赏和管教孩子的比例可以定为3:1。方法如:①强制隔离。让孩子坐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使他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的言行。时间因人而异。②撤消权利。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让孩子停止为大家服务,让他知道自己犯错误是要付出代价的,从而减少或避免常犯同样的错误。③置之不理。孩子哭闹喊叫,这无非是要引起父母的注意,有时你不加理会,孩子自然就不再吵闹下去。我曾给孩子上了学的父母提出“三不”方法,即每次写作业时“不喝水,不上厕所,不叫喊父母”,受到家长的欢迎。

虽然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着诸多的不如意,父母的教育也存在着许多困惑,但我们坚信这一点:只要孩子的心没有问题,他的成长就没有问题。

下载德育论文集序言用爱绘就孩子美好的未来(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德育论文集序言用爱绘就孩子美好的未来(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没有爱就没有孩子健康的成长

    偶然间,看了不知曾几何时拷贝在我自己电脑里的某教师的师德师风演讲稿,深有同感——师爱无疆。也一如本人常挂嘴边的一句歌词:你是幸福的,我就是快乐的,为你付出的,再多也是值得......

    用爱开启孩子的心灵

    用爱开启孩子的心灵 鲁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浪费别人的时间就是谋杀。而我想到的是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爱心就等于扼杀学生的灵魂。我明白教师的职责是要塑造学生的灵魂——......

    悦纳孩子,用爱育人

    悦纳孩子,走进学生心灵 甘肃省临泽县城关小学 徐静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心理世界,作为教师,如果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放下师道威严,善于转换角色,调整心态,悦纳......

    用爱,重塑孩子的未来

    用爱,重塑孩子的未来生活中处处需要爱,爱,无处不在。它也许是沙漠里的一泓清泉;是枯树的一片新绿;是生病时的一声问候;是夜空中一颗颗闪耀点缀的星星……当然,爱心需要传递,但......

    用赞赏爱孩子(共5则)

    用赞赏爱孩子 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所以在教学中,我更深刻地认识赞赏对孩子的重要性。一句赞赏,能够改变孩子的一生。 性格活泼,但学习吃力、作业......

    用爱的心情倾听孩子

    爱的方法之一:用爱的心情倾听孩子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认为,父母让孩子通过语言把所有的感情——积极的和消极的——都表达出来,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孩子常常希望父母能分享......

    用爱,浇灌孩子的心灵

    用爱,浇灌孩子的心灵 ——读《爱心与教育》后感 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个热爱孩子的人,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

    德育先进个人材料用爱浇灌花朵

    用爱浇灌花朵 XXX,男,自1994年毕业以来一直工作在教育第一线,从98年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现任我校少先队辅导员及五年级班主任。在工作中,无限忠诚与党的教育事业。努力钻研教育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