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赞赏爱孩子
用赞赏爱孩子
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所以在教学中,我更深刻地认识赞赏对孩子的重要性。一句赞赏,能够改变孩子的一生。
性格活泼,但学习吃力、作业完不成的他,经常为小事给学生发生矛盾。为此,深感头痛。同学们都不愿和他玩。看到这些,我心急如焚。
有一次,我从书上看到怎样用合理化的语言去对待头痛的学生。如:一个眼神,一句鼓励,一句赞赏„„都可以感化学生。于是,我把这些知识串插教学中,效果还不错。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插曲呢?一天,他的作业还没完成,当我问他要作业时,他却不言语。我没吭声,第二天,他给我一个纸条,上面写着:“我也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也想学习好。”我顿时感悟到孩子内心深处渴望进步、赞赏。于是,私下里我观察他,发现优点,及时肯定。学生们也从中感到他身上有了变化,并主动和他玩了。之后,他有了自信,学习进步、爱集体,与学生和睦了。
赞赏不光成功人想,连婴儿也不例外。赞赏能给人快乐、自信、进步。让我们用赞赏去对待身边的人吧!
第二篇:20101018_如何赞赏孩子
Sophie妈妈(324033522)13:54:23 是啊,谁不希望自己是好孩子呢,经常被老师夸奖,得到爸爸妈妈的赞美
Sophie妈妈(324033522)13:56:13 但是,我有的时候,会发现,我赞美的词汇,太少了,如何赞美自己的孩子,也是门学问啊
周五时,QQ群的Sophie妈说了如上的话,让我心有戚戚。
现在的家长,已经不是我们小时候那种动不动就摆出别家孩子更好的一代了家长了,他们都知道要多鼓励孩子多说好话给孩子听——但是,问题也随之出来了:赞赏孩子好,可是,我们该如何赞赏呢?如果只是单纯说“好”“棒”之类,孩子肯定觉得这是一种敷衍;如果一昧地表扬,又失去了正面的意义(孩子如果只在表扬声中长大,可能不会自我评价,可能会凡是以自我为中心,负面影响可能更多)…可见,赞赏孩子也是一门技巧哪!
这里跑一下题,跑到另一个我一直很想谈论的话题(有空我们再展开)——父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孩子吗?孩子的一些行为,您能真正体会到背后的动机吗?
我曾经教过一个很有想法的小男孩,在和他聊到他对未来的想法时,他居然第一句话就是“我的想法很不切实际”——他还没有说出他的想法哪!事后我问他的爸爸,爸爸承认在家里可能容易说出打击他的话。其实,在我的鼓励下,这个孩子告诉我,他想当客机飞行员,我问他要做什么准备呢?他摇了摇头(其实孩子对于自己的未来多少都有些想法,但这需要富有经验的成人的引导。而成人往往忽略了了解孩子的需求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了孩子)。“为什么?”“因为我很想带着家人去旅游呢。”多么可爱的孩子啊!!坂本哲梦是日本首位训象师,他的工作选择受到周围人甚至是家人的不理解,在他意外身亡后,他的女朋友说出他选择成为训象师的原因,竟是他小小时候妈妈带着他去看大象表演,他为妈妈眼中对表演的赞赏和愉悦而感动,为了让妈妈永远开心,他决定以训象师为职业。坂本哲梦的妈妈听后唏嘘不已,然而,那个想要永远看见妈妈开心笑颜的孩子已经不在了。
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大人往往不等孩子说完话,就会根据自己的既有(很可能是错误的)看法来说出评论性的句子,而被委屈的孩子很可能选择沉默而不解释,这样实际上就造成了孩子和家长的沟通问题。长此以往孩子可能对家长会慢慢封闭内心,变得更加内向,一旦面对无法自己解决的问题可能就会作出冲动而无法挽回的错误选择。
来浅谈一下我对“赞赏”的理解。
所谓“赞赏”,我觉得应该是先“赏”再“赞”。“赏”,就是欣赏、赏识,懂得欣赏孩子,知道他的优点和缺点,对于优点我们加强,对于缺点我们逐渐弱化,同一件事情,如果我们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理解,可能就会产生很大很大的误会。如果我们不懂得欣赏自己的孩子,那么我们的“赞”就会变得“假”,敏感的孩子一定能体会出虚伪和敷衍来。因此,一定要学会如何“赞”。
再来说到赏之后的“赞”。
简单的几句(字)“棒”“优秀”是那样空洞,我们一定要明确地告诉孩子到底哪里“棒”,用具体的事实来说明,让孩子知道我们是有的放矢,也让孩子看到我们对他的关注。用对客观事实的正面评价来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优秀。
比如“上次听写是80分,这次还是80分,我们保持住没有退步,也很不错”,或“以前总是妈妈提醒你才收拾房间,今天自己把桌子收拾好了,真懂事”……家长要火眼金睛地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赶紧通过表扬和鼓励来加以强化,这样孩子会更有动力地进步呢。
“我们需要寻找一个合适的时机,用最恰当的方法来表达我们的赞赏。
如果这个赞赏是为了让那些不够自信的孩子拥有信心,意识到自己的价值,那我们就应该选择在大庭广众之下用赞叹的方法,从语言到肢体坦率地说出孩子的表现优秀之处;如果这个赞赏是为了保护敏感的孩子,使他在失败面前勇敢坚强——而他也确有进步之处,那我们就应该选择一个安静的场合用最柔和的声音告诉他今天所取得的进步,并用最坚定的口吻让他明白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如果这个赞赏是为了让出色的孩子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那我们就需要在赞赏之后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清醒地认识自己;如果这个赞赏是为了指出叛逆孩子需要改进的地方,那我们就需要铺垫自己的情绪,让他感受自己是被认可的,而后再提出对他的期望。
面对孩子们的每一个行为,都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去识别他们的进步,去找寻一个恰当的时机,对着他们完成下面这道填空题:
孩子,你在_____方面的_____行为有一个_____进步,比过去强了很多,你真厉害!我简直太_____。我相信,你能做得更好!如果需要帮助,来找我!”
—— 选自兰海《嘿,我知道你》
请发自内心地、好好赞赏孩子吧!
第三篇:《教你如何赞赏孩子》读后感
我轻轻地合上《教你如何赞赏孩子》这本书的封面,此时赏识教育的痕迹已经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周弘老师对生命的敬重更让我感动。
赏识不等于表扬加鼓励,它是对孩子的无形生命的关注与呵护,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它无处不在,存在于我们的工作中,家庭中,更重要的是它存在于我们的课堂上,它的存在能让孩子们的生命充满活力。周婷婷周弘的女儿,她在赏识中快乐成长,在赏识中实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成为了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赏识不仅适用于孩子,更适用于我们大人,只要我们学会赏识,我们将生活在和谐、幸福的氛围中。
我喜欢赏识教育,也尝试赏识教育。无论是对孩子,对自己的亲人、朋友,甚至对自己,我都毫不吝啬的进行赏识,因而我的生活充满着快乐。但自从读了周弘的《教你如何赏识孩子》这本书,我更进一步的认识到赏识教育的意义。
赏识的前提是爱,就如维吉尔所言:爱是所向无敌的。在爱中发现,在爱中赏识,能让我们的孩子拾起生活的自信,看到生命的灿烂,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因此我们赏识孩子要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强化孩子的行为;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与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因此,赏识教育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但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信任、尊重、理解和激励、宽容、提醒。做到了这些,我们的赏识,才能让孩子赏识。
读了这本书我看到了我自己:孩子在成长中的性格反复性很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缺乏等待的耐心,操之过急,而且我所采取的教育方法不灵活,缺乏周桂华老师的智慧与灵性,教育语言也缺乏活力,还停留在空洞的说教上。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说:“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教师语言的智慧,需要思考与磨练,更需要学习。我想我得赶紧读书,在尝试中实践,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积累,在反思中总结,才能让赏识教育在我的教育课堂上得到赏识。
第四篇:用爱,重塑孩子的未来
用爱,重塑孩子的未来
生活中处处需要爱,爱,无处不在。它也许是沙漠里的一泓清泉;是枯树的一片新绿;是生病时的一声问候;是夜空中一颗颗闪耀点缀的星星……当然,爱心需要传递,但传递的不只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过程的享受。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根据教育局的统一安排,我校开展了“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专项活动。
这学期我帮扶得是二年级三班的**和**,两个孩子的家庭环境有些相似,**的父亲因为没文化在建筑工地上打工,收入微薄;母亲没念过书,主要在家打理家务,照看孩子和老人(姐弟四人)。**听话懂事,但较为胆小,平时班内的活动很少参加。**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母亲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的学习不能及时辅导,特殊的学习环境使他对学习没有信心。
认识到孩子们的优点和缺点,就要有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和方法。为了帮助孩子们找回自信心,与他们建立一种彼此信任,平等互助的关系,我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及时发现他们出现的一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帮扶活动,解决孩子们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鼓励他们参加学校和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
充分利用课余及周末期间采取家访、电话、微信等形式,为了孩子的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让他们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增强了其父母的责任意识。
11月27日,学校再一次安排入户帮扶,向**家长了解了家庭
近期情况、宣传完教育扶贫政策后,看到孩子还没有完成家庭作业的想法,我就询问她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她才告诉我她在学校做了一点,还有很多没有完成,有些题她还不会做,我就开始给她讲解当天的作业,讲解中我发现作为二年级的学生连乘法口诀都没有记熟,我就主动帮她分析乘法口诀表的规律,帮她记忆,并告诉她要抽时间尽快背熟……
在接下来的时间,我一有时间就找**谈心,了解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利用课间及闲余时间帮她复习数学学习中的知识,同时在班里也指定了两名学优生对她进行学业、学习习惯上的帮扶。
扶贫先扶志,扶智即扶贫。为了不让贫困代际传播下去,为了这个贫困的家庭走出困境,为了让**能树立学习上的自信,我坚持每周找她谈话谈心,询问了解她学生、生活上的困难,帮助其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生活的信心。通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同学在慢慢成长起来。
在这短短几个月的扶贫路上让我深深地意识到,扶贫不仅仅是任务,也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爱的传递。通过互相认识,互相了解,拉近彼此间的距离,通过无微不至的关爱帮助,使一个个孩子、一个个家庭看到希望,这何尝不是一种教育的成功。扶贫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只有我们**,继续前行,才能真正迎来小学教育灿烂的明
天。
第五篇:用爱,浇灌孩子的心灵
用爱,浇灌孩子的心灵
——读《爱心与教育》后感
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个热爱孩子的人,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
《爱心与教育》是李镇西老师的一本关于素质教育探索手记,里面记载着他身为一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让人感动流泪的教育故事。这是我看的第一本教育专著,我被他的爱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实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为他所教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让我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李镇西老师是一个忠实的“苏霍姆林斯基”迷,他说:“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是在我教育生涯的早晨投下了第一缕金色的霞光”,所以他一直坚持着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想: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让每一个从他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李老师在教育里倾注了对学生200%的爱,他坚持把全班学生(优生、中等生、差生)按号轮流家访;他谨记每个学生的生日,送上他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做的礼物和生日祝福;他为了转化“后进生”,动用班级集体进行帮助转化;他还会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 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他会„„等等,这些事情或许都很普通,我们也都可以做到。可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而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呢?这是因为李老师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
在李老师的教育故事中,让我最为感动的是以下几个事例:
一、把更多的关注投向他们——“后进生”的转化
李老师和“后进生”万同之间的故事,相信每个看过此书的人,都会被李老师的爱心、耐心、真心、信心所折服。他会在周末或假期与他们一起“吃喝玩乐”、逛公园、摔跤、斗鸡和校外旅游等等。李老师的种种只为了能进驻“后进生”的心里,给他们带去快乐,同时也给自己带来快乐!李老师说:“对‘后进生’的成功转化,与其说是教师向他们‘灌输’,不如说是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有缺点的一个好人’的道德自信”。
李老师在与“后进生”长期磨合的过程中,采用了一些比较有效的具体方法:①写《家校联系本》②填《报喜单》③游玩④集体评议⑤写“每日九问”⑥写《灵魂的搏斗》⑦安排党干部⑧对手竞赛⑨学生作文表扬⑩推荐好书。李老师对他们进行细心的观察,制定出适合他们实际情况的一系列转化计划,用诚挚的爱心去感化那些心灵曾经受创的学生,就如李老师说的“作为真诚的民主教育,用心灵赢得心 灵,不只是教育的条件,更是教育本身,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在看这则事例时,我被李老师的爱心深深地感动,他完全把教育当成是自己的生命,把学生当成唯一。“后进生”是每个教师都头疼的问题,可是又有多少的教师能像李老师那样,对“后进生”不倦地付出爱心和耐心,始终用微笑面对他们?想想自己,又是如何对待“后进生”,对他们的冷言冷语,对他们的责骂,可有想过如何去转化他们?可有想过如何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觉得自己是非主科老师,改造“后进生”压根也和自己拉不上关系,那该是班主任的事情啊!或许一些“后进生”就是我们这些漠不关心的教师造成的,我们熄灭了那些孩子想“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其实,在学生的学途中,能遇到一个好教师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一个好教师的引导与教诲,足以影响他们的一辈子!所以,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应该向李老师那样,走进学生的心灵,再由真诚热爱而产生真诚信任!
二、杨守丰:一个普通而伟大的灵魂
杨守丰,是一个走过特殊人生之路的学生:一个有着百病缠身,家庭背景复杂,在与病魔的搏斗中仍不忘认真学习,甚至能在大病后成绩仍能位列班级全矛的学生,可是最终逃脱不了残酷命运的安排——死亡。一回忆起这个坚强的女孩,还是忍不住落泪,那是一个让人心疼而上进的孩子,可是上天怎么那么的不公平,夺去了那个可爱孩子的生命?杨守丰是被李镇西老师未来班事迹所感动,从而与李老师 进行两地书信。李老师的书信激励了她,陪伴着她走完了人生最后的路途。李镇西老师不仅仅感动着自己的学生,同时也感动着其他他不认识的学生,那该是一个多么好的教师,能赢得那么多孩子的信任、敬重?我为李老师感到幸福,只想着一味付出未想到回报的他,得到的是一份份沉甸甸的孩子们的信任和依赖。
杨守丰,一个普通而伟大的灵魂,她希望自己能给这个世界带来光明和幸福。她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对学习也满怀希望。她对朋友说: “我真不理解那些人为什么这样。有的儿子比父母生活好还不管父母,我觉得一个人比父母生活得好简直是一种罪过!他们心里怎么会平静呢?”“不要把特别合意的想法放到将来,看过一个散文,文末说他要用自己的钱来报答父母,但又说,可惜父母给我的是爱,我给父母的只有钱!”句句真言,直刺我心里,那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孩子,她对生活看的透彻,可是并不颓废。她的一生并不辉煌,但她默默地在自己的位置上认真虔诚的生活。正当她憧憬未来的时候,残酷的病魔都走了她年轻的生命,剥夺了一个酷爱学习的人生存的权利!带着美好愿望,至死也不忘学习地去了!李镇西老师认为“守丰是一个极普通而富有个性的人,但她应该是英雄。我认为,英雄之所以是英雄,并不一定要叱咤风云,惊天动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一个人只要为别人有所奉献,留给人们以温暖,使人们产生向上的勇气,那么,他就是英雄”。杨守丰的事迹给我们带来一串串的思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懂得感恩,该思考着如何去爱父母?教师应该如何爱学生,又应当如何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引导学生如何追求真 善美?„„
三、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李镇西老师在每接一个新班,都会给学生一份“爱”的见面礼,总是那一句话:“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他引导学生以他人为主,主动给予帮助,让别人感到无比的温暖,并引导学生经常问问自己:我的存在,给别人带去了什么?李老师有句话,非常适合我们的教育“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做一个好孩子,让家长幸福;做一个好学生,让老师幸福;做一个好伙伴,让同学幸福;做一个好少年,让社会幸福;做一个好教师,让学生幸福;做一个好校长,让师生幸福;做一名好公民,让祖国幸福!”
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一腔爱心,收获到的同样是学生对他的爱。反思自己,在教育的路途上又曾付出过什么?对孩子的爱呢?我经常会对学生说;“你们别只想着要回报,你们可曾付出过?你想要伙伴们来爱护你、信任你、帮助你,那你又可曾去主动爱护他、信任他、帮助他?”可是我自己又何曾用这样的话来教育自己,哪个教师不想学生来爱、敬重自己?可是我们又真的毫无保留地付出过吗?古人云“爱人者人必爱之”。我想我们不是对学生不爱,而是不够爱,我们应该像李镇西老师那样,觉得自己对学生的好,那是在“还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里也倡导我们应该去爱——“爱人吧!对人的爱是你道德的核心!应当这样生活:让你的道德核心健康、纯洁、强大无比!做一个真正的人,这就是说要为你周围的人贡献出自己心灵的力量,让他们更美好,精神上更富有、更完美;让你生活中接触的 每一个人从你那儿,从你的心灵深处得到一点最美好的东西。”
《爱心与教育》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书,这本书也曾被李镇西老师的学生推荐给教育部长周济。李老师的教育手记,让人懂得了理解的微笑,平等的交流,内心的宽容,真诚的关怀,不仅仅是为了当一名好老师应该这样做,而是发自心灵深处的爱的驱使,让他自然而然地去做一切。
最后,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来进行感言的结尾,希望我们都能做到相信教育、拥有教育、发挥教育、传播教育:
“育人先育心。在由人的精神财富外化而来的和谐的交响曲中,最微妙、最温柔的旋律当属于人的心灵。”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能手,那么你就不要企图用某些断然的、闪电式的、异乎寻常的措施,一下子就把孩子心里结成的冰块融化掉。离开自我教育,心灵的完美是不可能实现的。谁想闯进儿童的心灵,一下子就清除掉里面的邪恶,谁就会遭到儿童的反抗。……真正的教育就在于,要让孩子心里的冰块逐渐融化,让孩子的心自己发出热来。”
“为了在学生眼前点燃一个知识的火花,教师本身就要吸取一个光的海洋,一刻也不能脱离那永远发光的知识和人类智慧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