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乡镇土地流转的现状及将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于乡镇土地流转的现状及将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如何在坚持土地家庭联产承包政策不变和保障农户承包经营权前提下,加快乡、镇的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提高农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是摆在乡镇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农村土地;土地流转
一、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及成效
1.流转现状
近几年来,各地乡、镇党委、政府对土地流转问题做了大量的工作,始终把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保障农民土地流转收益权,采取平等、自愿、有偿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保护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不下硬性指标,不搞强迫命令,不违背群众意愿,不强行推进,通过采用互换、转包、转让、出租等形式,鼓励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种植企业、农场主、种植大户耕种。并且大部分土地是成方连片向农场和种植大户、种植企业流转。
2.流转的成效
(1)促进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通过土地流转,不但较好地满足了一些从事非农产业农户既不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又不愿经营土地的要求,而且还满足了一部分既有技术特长、又有资金实力、有经营管理能力的种植大户、种植企业、经营能人等想成方连片大量经营土地的愿望,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即激活了农业市场,又促进了农村的发展。
(2)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效地减少了土地撂荒。在保证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通过土地流转,不但将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效益更高的工作,又可以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有效减少了土地撂荒,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3)培育了一批新型种植企业和种植大户。外来企业进入农村后,带动了乡镇现代农业化发展的步伐。它们在农业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有利于改变了乡镇农村的传统思想观念,它们的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生产技术和市场意识对农民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乡镇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1.在家务农的大部分是五十岁以上年龄的人群,文化水平低,小农经济思想严重,恋土观念强,宁可粗放经营,甚至一部分人不惜撂荒弃耕,即使外出务工也不愿转出土地,担心失业没地而生活养老没保障,阻碍了土地流转。
2.各项农业补贴政策的出台,使得部分农户不愿意流转土地。这几年随着农业税全面取消,各项农业补贴、优惠政策不断出台,土地收益逐年上升,按承包面积给予的各项农业补贴,促使部分农民不愿转出土地。有些农民尽管找到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但因担心未来政策的多变,也不原随便脱离土地,误认为放弃承包地意味着自己的利益受损。
3.法律意识较淡薄,部分土地流转手续不规范,容易引发矛盾纠纷多。表现在:一些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法律、法规认识成度低,有的土地流转未经村委会同意或备案。多数流转不签订合同或合同不规范,大部分土地流转都没有合同,更多的是口头协议。一些农户不知晓土地流转的程序及相关手续,另外农户间土地流转期限较短,短期行为严重。
4.在实行农村土地二轮承包时,按照土地分配原则,将承包地分成好、中、差均衡搭配,这就造成了有的村人口多,生产组也多,这就造成了每个农户少则3、5土地块,有的多则8、9土地,各个村分散承包经营、不集中的现象非常普遍。
三、将来乡、镇土地流转的对策及建议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把土地流转工作纳入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议事日程,尤其是土地流转管理部门和经营部门,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加强管理和指导;充分认识土地流转的方式和作用,掌握流转过程中的原则、程序和方法。
2.加大宣传,注重指导
进行土地流转,关键要转变农户对土地的传统耕作管理观念。为此,要多组织部分群众代表和种植大户,认真学习外地大量成功经验。要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农业部颁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土地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解除农民对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
3.依法运作,确保流转程序
要依法、自愿、有偿地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农户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服务、规范合同、办证签章等免费服务,为农村土地流转做好服务。
4.制定鼓励政策,激励土地流转
对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农场主、种植企业等进行政策扶植,加快土地流转速度,发展土地规模化经营。
5.规范流转土地登记手续
对流转土地由所在村委会进行严格登记、造册,加强对土地流转合同和档案的规范管理,并将此作为保障农民土地权利、义务和调解土地流转双方纠纷的重要依据,使土地流转管理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尹静平.金融支持农村土地流转路径研究[J].经贸实践.2015(16).[2]李洋.加快土地流转与推进城镇化的互动机制及实现途径[J].经营管理者.2016(08).[3]周建斌.源东乡整建制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与对策[J].新农村.2016(04).
第二篇:长安区土地流转现状及发展对策
长安区土地流转现状及发展对策
国贸09
1摘 要: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家庭承包的土地通过合法的形式,保留承包权,将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行为。土地流转是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是构建现代农业模式,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客观需要,对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 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推进,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土地流转趋于加快,规模逐年扩大,呈现出了经营主体多元化、流转形式多样化、利益关系复杂化的发展局面。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健康发展,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土地流转本文阐述了长安区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总结了土地流转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以期促进该区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 陕西长安区;土地流转;发展趋势;存在问题;对策
一、长安区土地流转现状
目前,长安区一些外出打工的农户和无力耕种的农户,以及因非农收入已成为家庭经济主要来源的农户都不愿耕种土地,也不愿放弃土地承包权,而是把土地看作是今后生活的唯一退路和保障。通过土地流转既实现保留土地经营权,又使土地不致荒芜,而且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土地流转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保障,极大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长安区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8.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1%。
(一)长安区土地流转的形式
1.租赁。
调查数据显示有60%的农户将土地租出,大多是村委会将集体机动地和留用地租赁给种植大户或农业企业。这是该区农村土地流转中面积最大、比例最高的一种形式。如陕西嘉艺园林租用郭杜街办杨家湾村、细柳镇荆二村集体用地种植苗木花卉,既扩大了公司种植规模,又为当地村组增加了经济收入。
2.委托经营权。
调查数据显示有20%的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委托给村组转包并和村组签订合同,村组再转包给种植大户或龙头企业,并签订协议,按照协议支付土地承包金。如细柳街办在西户路、韦斗路沿线建设的苗木基地、细柳杜鹃园等,均以这种方式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再由企业自主经营。
3.土地托管。
有15%的农户与企业合作进行土地托管经营,由土地托管公司代替代农户打理庄稼,从耕地、播种、施肥、灌溉、喷药、除草到收割,提供一条龙服务,用户只需每年交纳30元托管费即可,产品收益归农户。据马王村支部书记介绍,在区农业部门的大力扶持和引导下,现在加上周边村子,托管公司托管的土地已经发展到6个乡街17个村的4000多户农民,面积达到3万亩实现了粮食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
4.土地互换和代管等其他形式。
相互交换承包地块使用权、代管无租金、股份合作等形式在调查中比较少见。
(二)土地流转的去向和用途
1.去向:流转入农户、专业合作社、企业和其他主体。
2.用途:大都是种植业,用于良种树苗繁育、高产开发和蔬菜种植。
(三)土地流转的原因和组织
1.农户土地流转原因。
一是外出务工,将土地经营权进行转移;二是自己由于身体上的原因无力耕作,流转给别人收取一定费用;三是响应政策,将土地托管。
2.土地流转组织。
一是乡村两级组织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协调农户与龙头企业、经济项目投资方等进行流转;二是农户间的自由流转,由农户双方、农户与农村二、三产业经济组织之间自由协商达成协议;三是集体统一经营流转,村集体经济组织为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将部分土地实行村委统一管理、分户核算。
(四)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特点和趋势
1.土地流转特点。
一是流转面积不断增加,2008年长安区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5.7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2%,到2010年长安区农村土地流转已增长到8.1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1%;二是流转方式多样化,出租、转包、托管、互换、股份合作和其他形式;三是流转的层次越来越多,有种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企业和其他主体;四是群众对流转的认识不断提升,能赋予其相应的价值。
2.土地流转发展趋势。
一是土地经营权流转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二是土地流转向现代化、商品化方向发展;三是土地流转向产业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五)当地土地流转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1.当前土地流转措施。
一是对本村内的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重点掌握有条件流转的资源和有培养潜力的产业大户等情况,动员农户参加土地流转。二对已有实现流转的土地进行清理和规范,协商确定流转形式、期限、价款和支付方式等有关事项。三是解决土地流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帮助流转双方解决纠纷。
2.当前取得的成效。
一是解除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通过土地流转,使外出务工经商农民能够安心在外务工经商。二是解决了弃耕摞荒问题,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三是化解了农村土地承流转纠纷。
二、长安区土地流转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长安区农村的土地流转,反映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总体是健康、有效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农户缺乏土地流转信息。
在调查中发现长安区作为土地托管示范区,却有90%的农户对土地托管不了解。少数土地托管的农户是长丰土地托管公司主动上门劝说的,政府和村委并未大范围的宣传这造成农村土地流转的被动性。
(二)土地供需的信息体系不健全。
调查发现一部分的农户土地只在亲戚朋友之间流转。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处于空缺状态,致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网络无法建立,土地流转供求信息不能及时有效沟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还处于自发阶段,土地流转大多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
(三)操作不规范。
流转中没有按一定的操作程序去办,管理和监督体系还不健全。没有按照一定的示范文本签订协议,口头协议多,大都无第三方证明,书面协议很少。如一半的农户通过村委集体租赁土地,自己却不清楚有没有立过合同,只知道自己的土地交给村里租出去了。由于口头合同稳定性差,双方利益无法受到法律保护,不便于管理。一部分农户认为乡亲之间立合同没有必要,为以后产生不必要的纠纷留下了隐患,解决纠纷也大都私下解决。
(四)土地流转费的标准不统一。
不同的村之间流转费高低相差几倍,如调查数据显示:长安区马王镇街道曹家寨村的一家农户以60元的价格租入土地,而在郭杜街办中祝村有每亩3300元、4000元甚至上万元租金不等。这使一部分农户表示宁愿弃耕摞荒。这种不合理的状况致使农户的利益受到损害。
三、促进土地流转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土地流转是一项复杂的、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因此,要促进农村土地的流转,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就必须要明确思路,抓住影响土地流转的关键环节和问题,突出重点,积极推进,确保农村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
(一)广泛宣传。
农村承包土地的相关法律政策,努力营造加快土地流转的浓厚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农村基层宣传专栏、标语、横幅、宣传车、期刊、挂图、印发资料等诸多形式,加大对《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继续广泛开展农村土地流转相关的政策宣传、培训、指导工作,大力宣传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意义,形成“让土地流转起来”的浓厚氛围。
(二)是建立土地流转信息服务体系。
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办公室,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库,开展土地流转供求登记、信息发布、土地评估、政策咨询等工作。各乡镇涉农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负责土地流转信息采集、上报、存储。村级成立土地流转服务站, 负责日常工作,建立流转档案,及时掌握土地流转的动态信息。从根本上解决土地使用供求矛盾,使土地流转工作进入有序的市场化轨道。
(三)要依法制定相应的规范操作程序。
对发生土地流转者,当事人双方必须签订符合法律要求的合同。对涉及时间较长、面积较大的流转合同,必须到相应的公证处进行公证。对涉及全村农户利益的土地流转,必须经村民代表以上会议通过才能开展。三要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机构。要充分发挥农业承包合同管理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机构,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向农民提供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建立完善土地档案,妥善处理土地流转纠纷。
(四)建立科学、合理、统一的土地价格评估机制。
一是土地要分等级。如可以地理条件,土质好坏等因素为依据分几个等级,或根据土地可产出的纯利益分为几个等级来确定统一的土地价格。二是土地流转费要根据物价等因素及时调整,调整的幅度,可按照物价上涨的幅度。要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制定科学的土地流转价格体系, 做到公平合理,使农户的合法利益受到保障。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8-10-20.[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Z],2005.[3]张红艳,卜永峰.内黄县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07(8):15.[4]曾敏,段建南,李师,等.目前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与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2009(11):188-191
[5]余清平.浅析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转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09(11):69.[6]刘启营.新形势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路径分析[J].农业经济,2009(4):41-43.[7]李华杰.关于对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J].现代农业,2010(7):52.[8]钟迎春.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科技博览,2010(25):228.[9]樊帆.影响和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08).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暑期
实习论文
长安区土地流转现状及发展对策
院系:经管学院
班级:国贸091
姓名:郭珊珊
学号:2009015188
第三篇:烟叶种植土地流转现状及对策
……县烟叶种植土地流转现状及对策
近年来,烟农户数的发展、烟叶种植规模的稳定,甚至烟区烟叶产业种植效益的保证,均与当地土地流转是否顺畅密切相关。同时,随着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步伐的持续推进,建设一流优质烟叶基地成为烟草行业发展的共同目标,加强土地流转成为促进烟叶生产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根据实际情况,对土地流转方式与对策进行有益的探索,有效促进烟叶基地的稳定和发展。
一、2011-2012年烟田土地流转现状
……县现有耕地面积为18.91万亩,其中宜烟面积16.23万亩。为加快土地流转,实现烟叶种植规模化发展,2010年底……县局(分公司)专门制定了《推进土地流转加快烟叶集约化种植实施意见》,取得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乡镇的大力支持,积极探索种烟土地承租、互换、转包等方式。
2011年全县烟田流转面积15039亩,占当年全县烟叶种植面积的56.9%,其中通过烟农自主流转的面积12096亩,通过村委会等部门流转的面积2943亩;全县户均规模16.9亩;外来烟农户数260户,占比16.6%,种烟面积7542亩,占全县烟叶种植面积的28.6%。2012年全县烟田流转面积16020亩,占今年全县烟叶种植面积的55.7%,同比增加981
1亩,其中通过烟农自主流转的面积11850亩,通过村委会等部门流转的面积4170亩;全县户均规模21.1亩,同比增加
4.2亩;外来烟农户数207户,占比15.2%,种烟面积8158.1亩,占今年全县烟叶种植面积的28.3%。近两年……县种烟土地流转方式有所探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为烟叶规模稳定赢得主动。
表12011-2012年烟田流转情况对比
种植
面积
/亩
2.6412.7
28783.1+2370.4 种烟土地 流转面积 /亩 15039 16020 +981 占比/% 56.9 55.7-1.2 烟农自主流转 /亩 12096 11850-246 村委会等流转 /亩 2943 4170 +1227 户均 规模 /亩 16.9 21.1 +4.2 年份 2011 2012 对比
目前,……种烟土地流转采取的方式已从过去烟农自主流转向“烟农自主+村委会等部门”相结合的方式转变,村委会的主动作为作用越来越明显,2012年比2011年流转面积增加1227亩,有效地整合了土地资源,宜烟耕地逐渐向种烟能手集中。2012年全县种烟面积50亩以上(含)的小农场主116户,种植面积7366.6亩,占比高达25.6%。但随着社会城镇化的发展,……县外出务工的烟农数量呈上升趋势,如淮山、红豆杉、蔬菜等农民自主选择的经济作物呈多样化发展,诸多方面的因素使种烟土地的流转表现出土地流
转的困难。
二、烟田土地流转问题
随着土地流转的作用日益凸显,烟田土地流转主要呈现流转难度大、流转价格高、流转机制薄弱、周期短等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问题:
1.流转难度大。目前我县绝大部分地方的烟田土地流转仍以农户间的小规模自发流转形式为主,烟农与田主之间协调困难,难以成片流转,不利于形成规模。此外,……县外来烟农数量占据一定的比例,若种烟土地无法实现有效流转,将逐渐衍生“有田没人种,想种又没田”的新矛盾。
2.流转周期短。受经济条件、耕作习惯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地方土地流转存在“半年期”、“一年期”现象,影响了烟农的流转意愿和田主的长期流转意愿。
3.价格差异明显。土地流转价格基本上是根据土地供求状况和所经营产业的市场效益影响确定的,但烟田的流转存在漫天要价、肆意抬高价格的现象,甚至乡镇之间全年租田的价格差价最高的达到650-700元/亩。根据前阶段分公司生产调研的统计,调研烟农106户,种植面积3156.2亩,其中租田面积达到2257.5亩,占比71.5%,按市场租田最高差价700元/亩测算,用于租田的费用需增加157.9万元。
4.服务体系不够健全。虽然多数乡镇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或服务站,从已有机构的运作情况来看,也存在渠
道不畅、机制不活和作用未发挥的问题。
三、实现烟田有效流转的对策探讨
加强土地流转是促进农村稳定、烟叶发展、提高种烟效益的关键。加大烟田流转力度,重点解决土地流转中的突出矛盾,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合法、有序、完善。
1.搭建平台有序流转。要逐步解决好自由流转与发挥规模效益的矛盾。转变分散、零星的自由流转行为进行政策引导,使其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为产业化经营为载体的集中连片流转,促进烟叶种植效益的增加。建议形成以粮为参照,参考当年粮价确定土地租赁价格的弹性价格机制,有效解决土地长期流转中一次定价可能引发租赁纠纷的问题,实行土地租赁价格与物价同步变化,维护农民的利益,保障土地流转的稳定性。
2.落实配套扶持政策。认真研究制定促进烟叶效益增加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发挥政策推动和市场拉动的双重效应,促进土地流转。针对当年种烟土地流转面积大、规模化经营明显的种烟乡镇、村,当年烟基建设、烤房新建计划、烟用机械、钢架育苗设施等项目安排时予以适当倾斜。
3.培育壮大种植规模。加强对辖内烟叶种植主体的技术培训、信贷支持,坚定种植主体扩大种植规模的决心,同时通过对连年租赁的效益比对,增强田主的流转意愿,带动土地流转的有序进行。
4.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一是建立流转价格指导机制。根据不同地类,逐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土地流转价格机制,加强对烟田用地的分等定级工作,保障流转市场规范有序。二是增加流转周期。建议由村集体或者乡镇土地流转服务机构组织土地流转工作,延长租田时间,统一租田价格,保障种植主体的用地需求。三是加强对流转土地的监管,确保不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保障烟叶种植规模的稳定。四是搞好试点。选择土地资源丰富、土壤条件好、田块集中连片的村列为试点村,加强与乡镇、村组的协调,充分发挥村组的作用,采取以村统一租赁转包给种烟户的做法,推动土地连片流转,保证大户的种烟面积需要。同时要积极协调租金,将租金标准控制在合理范围,并尽量延长租期,争取田块租期一次性签定3年以上,保持试点工作的延续性。
第四篇:浅谈乡镇人大工作现状及对策建议
浅谈乡镇人大工作现状及对策建议
册亨县自2016年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后,一批年富力强的乡镇党政副职走上了人大主席岗位,从对人大工作不熟悉、经费无保障、身兼多职等诸多矛盾和问题中不断摸索总结,到能基本胜任人大工作,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为推动乡镇民主法治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精准扶贫和维护社会稳定等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还有诸多问题值得探讨和亟待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一)职权运作程序不规范,思想认识不高。第一,会议时间短,成效不高。乡镇人代会是乡镇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主要途径,但由于乡镇人代会安排时间短,一般只有一到二天,代表们没有充足的时间讨论和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部分代表只是来参加会议,从不发表个人意见和建议,致使行使管理地方事务的民主权力难以得到充分保障。第二,监督体系不完善,效果不明显。法律虽然已赋予了乡镇人大的监督职权,但乡镇人大监督权不能得到体现,监督体系除了大会期间能行使监督职能外,闭会后缺乏严格的运行程序,时常会出现监督的随意性、非规范性现象,影响监督效能。第三,部分乡镇人大主席团会议存在一些随意性、形式化等现象。审议深度不够,建议质量不高。这不仅影响了乡镇人大主席团作用的发挥,也降低了乡镇人大作为一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威。第四,闭会期间组织人大代表的活动不够正常。随意性大,内容单一,形式不灵活,效果不够好。少数乡镇对闭会期间的人大工作重视不够,没有实质性地解决本乡镇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等实际问题。第五,部分领导对人大工作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平时过问不多,没有把乡镇人大的机构建设、物质保障提高到基层政权建设的高度来对待。一些乡镇干部对人大工作的思想认识还停留在过去的形式,认为人大是乡镇的一个工作部门,认为乡镇人大干部是二线岗位,把人大岗位当作解决待遇、养老、休息的最后一站。第六,对人大工作认识浅显,不理解工作实质。刚参加工作的同志不愿从事人大工作岗位,认为人大工作没有奔头,没有地位,对工作缺乏钻研,缺少敬业的精神,不知道乡镇人大工作该干些什么,怎样干好,年初无计划,阶段无检查,年终无总结。这种精神状态和模糊认识,严重影响了人大作为权力机关的形象,阻碍了乡镇人大工作的开展。
(二)机构人员少,专职人员不“专”。目前我县乡镇人大只有主席一人,且还兼任其他职务,既担当党委委员又担当人大主席,工作也是以党委工作为主,造成人大工作存在被动应付的现象,直接影响了乡镇人大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没有专职的人大工作人员,一般事务性工作由其他工作部门的人员兼任,缺乏精力承办人大工作的具体事宜,很难适应新形势对乡镇人大工作提出的要求。
(三)财力紧张,经费难于保障。我县财源基础薄弱,财源规模小,收入少,乡镇财政几乎没有收入,且未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有的尽管纳入了预算也是流于形式,统支统用,没有专款专用,致使开展人大工作和代表活动经费难以得到保障,直接影响工作的有序开展。
(四)宣传不深入,代表履职不充分。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乡镇人大工作缺乏深入、有效、持久的宣传,没有深入人心。人民群众对乡镇人大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到位,对人大是如何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的、对乡镇人大作为基层群众参与管理地方事务的主渠道作用没有真正了解,这造成乡镇人大建设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工作模式欠妥。有的乡镇人大主席对人大“集体行权、民主决策、依法办事”等基本工作特点没有足够的认识,对人大工作法律性很强的工作性质不了解,仍习惯按行政工作的思维模式来思考人大工作。有的把监督当成领导,把本应由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行使的职权直接代替了;有的既监督又参与,在开展调查、视察、执法检查中,直接去处理具体事项。
(六)工作支持不够。部分乡镇党委没有将人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关心过问不够,一些具体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造成“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被动工作局面。
二、对策建议
新形势下,充分发挥乡镇人大主席团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发挥广大人大代表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必须进一步推进我县乡镇人大建设,着力解决乡镇人大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合法化。
(一)增强工作意识,履行法定职责。切实增强做好人大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支持乡镇人大全面履行法定职责,树立起宪法赋予乡镇人大的形象和权威,使乡镇人大工作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因地制宜开展人大工作,开创乡镇人大工作新局面。人大主席要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人大工作上,积极探索如何发挥人大作用,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依法加强对政府的监督,提高工作实效,努力为乡镇各项工作提出更好的建议和意见。
(二)加强组织建设,夯实工作基础。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逐步设立专职人大主席、副主席、专职工作人员,有利于开展经常性的人大工作,更多地联系人大代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更好地监督乡镇政府工作。乡镇党委要把人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尊重和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权,对于人大组织的各项活动,要给予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乡镇政府要努力创造和改善工作条件,为代表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时间和便利条件,年初把乡镇人大主席团的活动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确保人大经费到位。
(三)提高代表素质,发挥代表作用。把好代表候选“进口关”。当选代表必须具备政治条件、品德条件、文化条件、能力条件、人民群众中的威望条件,既具有参政议政之能,又具有参政议政之德。科学合理确定代表结构。处理好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各方面代表的比例,主要是普通群众代表与干部代表的比例,防止把乡镇人代会变成干部会。做好代表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使代表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熟悉行使职权的方式和工作程序,切实提高履职能力,改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坚持为选民服务,为群众服务。
(四)加强指导,推进人大建设。上级人大常委会和乡镇人大之间工作上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上级人大常委会要加强对乡镇人大的指导,定期地、有计划地进行监督和检查,对于乡镇人大建设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指导乡镇人大依法行使职权,开好乡镇人代会和人大主席团工作会议;围绕党委工作的重点、群众关心的热点,搞好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扎实搞好对乡镇政府部门的工作评议和选举出的政府组成人员的述职评议,促进乡镇政府依法行政、勤政廉政。(册亨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李锦德)
第五篇:土地监察“执法难”现状及对策建议
土地监察“执法难”现状及对策建议
摘要:本文浅析当前土地监察“执法难”现状及特点,违法用地问题发生的原因;随着土地市场的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入,笔者对建立完善的土地市场监督机制意义重大。
关键词:土地资源,执法监察,完善机制
1.当前土地“执法难”原因和现状
1.1土地执法监察没有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土地执法监察维护的是国家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却往往难以得到理解,甚至对个别单位、个别人来说,好像还损害了他们的眼前利益,遭到其抵触反感。譬如,有些地区的农村村委会出租集体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是典型的违法用地行为,但这种行为一般情况下无人举报,反而能得到大多数群众的拥护。因为,对于农民来说,租金的收入远高于种地的回报。同时,国土资源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宣传不到位,群众法律意识淡薄;相当一部分土地行政案件法院不受理或受理不组织执行,淡化了土地法律的尊严和效力;土地执法监察氛围不足,开展经常性的巡回检查制度落实不够,一些土地违法案件要等到既成事实才发现等等,增加了土地违法案件执行难度,造成执法工作被动。
1.2国土资源执法机构既没有强制拆除权,也没有追究干部责任的权力。关于《停止国土资源违法行为通知书》很多时候只是一纸空文,致使土地执法监察缺乏权威性。有关部门和有关责任单位、责任人甚至不予配合。同时在土地违法行为的处罚条款方面,有关规定过于原则、笼统,较难操作。
1.3存在暴力抗法现象。尽管保护耕地早已被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但由于受经济利益趋使,仍有相当一部分人置国家法令于不顾,违法违规占用土地。在执法过程中,执法监察人员与违法当事人之间发生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
1.4土地执法监察机构力量薄弱。从全国范围看普遍存在土地执法监察力量不足的现象。由于受人员编制的限制,各地市国土资源部门执法监察机构一般只有十几个人,因此,基层国土资源所成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主要执法力量。但每个所基本只有三四个人,有的甚至一两个人,不但每个同志都担负着一定的工作职责,而且辖区内上百个村的土地动态巡查工作等全部由他们承担。
2.土地执法监察中违法用地主要原因
2.1经济发展压力大。一些地方政府提出大搞城市扩张和借助区位优势招商引资设立经济开发区,占用大批土地,并把招商引资、工业经济、财政收入等经济发展指标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为了在年底的考核中取得好的名次,不少地方想方设法多上项目,导致了很多违法用地。个别镇村经济基础薄弱,为了增加集体收入,完成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出卖宅基地和出租集体土地用于非农业建设,成为当前违法用地的重要源头。
2.2土地管理的责任不落实。对镇、村缺乏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个别镇村甚至认为基层土地所垂直管理后,土地执法主要是国土部门的责任,不去主动做好违法用地的拆除整改工作。对村干部的违法出租、非法转让耕地、私划宅基地的责任追究,往往流于形式,甚至不予追究。
2.3违法用地成本低。一些违法单位和个人非法占用土地被查处后,该罚款的不能落实到位,该拆除的不能执行到位,提出处理建议或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由于各种原因不了了之,使违法者不能得到应有的处理,形成部分违法用地成本比合法用地成本低的现象,致使部分违法占地户心存侥幸,敢于以身试法。
2.4联合执法机制不健全。国土部门向法院、公安部门移送案件缺少有效渠道,有些部门甚至对国土部门移送的案件不受理,有的受理后也不执行,使土地执法工作的效力大打折扣。国土部门与银行、工商、税务、建设、规划、供电等部门的工作不衔接。由于各方利益不同,一些单位对违法用地依然办理相关手续,联合制止违法用地的措施落不到实处。
3.强化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的对策建议
3.1广开渠道加强法律法规宣传,争取全社会的支持理解。尽管全国各地始终注意加强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宣传,但相当一部分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仍然淡薄,一些地方政府法制观念依然模糊,对违法批地和违法用地的严重性、危害性认识不够。各地要充分利用广播、电台、电视、标语和宣传车等形式,切实加强国土资源宣传阵地建设,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国土资源危机意识、使各级干部深刻领会《土地管理法》的精神实质和重要意义,转变发展观和用地观,真正树立起保护耕地、依法管理、合理利用土地的理念,真正知法、懂法、守法。
3.2广泛开展素质教育,提升执法监察人员执法水平。经常组织学习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执法监察队伍的法律水平、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队伍建设,将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工作能力且熟悉土地管理业务的同志充实到执法机构和队伍中,确保土地执法监察人员清正廉洁,不以权谋私,不奢侈浪费,从组织上保证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的顺利开展。
3.3严厉查处土地违法案件,树立土地执法监察权威。对违法用地进行处理时,既要根据不同情况予以罚款、没收、拆除的行政处罚,更要按照“既要处理事,又要处理人”的要求,严肃追究土地违法行为责任人的党纪、政纪和法律责任,决不能批评了事、罚款了事或者补办手续了事,要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和执法的严肃性。对顶风违法的重大土地案件,要从严从快查处。对违反党纪政纪的人员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触犯刑律者,坚决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真正做到查处一案、影响一片,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
3.4强化执法监察工作手段,建立部门联合执法共同责任机制。与公安、检察院、法院、监察、发展改革、住建、规划、环保、工商、金融、财政、农业、文化、城管、供水、供电等部门建立联合办案制度,规定对所有违法占地建筑一律不予办理任何证件,不予供水供电,将社会监督机制的整体效益最大限度发挥,提高土地执法监察效果,使土地执法这个拳头变得更加有力。
3.5强化政府责任。把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列入对地方政府及镇村的目标考核内容,如果新增违法用地占新增建设用地面积或宗数达到一定比例,或者发生土地违法违规用地行为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对土地违法违纪行为不及时制止、不组织查处,违法违规用地集中整治工作不能通过上级政府验收的镇、村,实行一票否决,取消有关主要负责人的评先树优资格,并追究其相关责任。
3.6建立奖惩激励机制。为适应土地执法监察工作职位特点的需要,应参照纪检监察、公安等执法部门的业务职位序列设置办法,在土地执法监察人员中,实行执法监察职位序列制度,根据执法人员的执法工作年限、业务知识水平、考评结果、重大案件查处成效和担任的岗位职务等评审业务职位,并定期晋升职务,对业务技术拔尖,工作表现优异,有突出贡献者,可高晋一级职位;但对违法违纪、渎职、失职者,则可延期晋职或降职。同时聘请土地监察员协助做好所在村的土地管理工作和土地信访工作。
3.7深入开展宣传活动,创造宽松和谐的执法氛围。以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土地法规,进行开展法规咨询。出动宣传车上街下乡进行法规宣传,分发宣传材料等方式为土地执法监察营造良好气氛,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土地国情、国策、国法意识,使土地管理法规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同时要求土地执法监察人员在日常执法工作中,要发挥宣传员的作用,耐心向群众宣传解释土地法律法规。通过长期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为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本文来自中国鸣网学术站点(http://www.mingmw.net)如需转载请声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