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民政机构现状及发展建议
乡镇民政机构现状及发展建议
——我乡基层民政组织建设及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三河回族乡副乡长 洪梅
民政部门是各级政府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担负着“上为中央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重要职责,在保障民生,维护稳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民政工作直接面向基层群众,民政的各项任务、法规政策都要靠基层民政干部去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对民政对象的关怀和温暖,也只有通过基层民政干部才能送到千家万户,因此,可以说民政工作的根基在基层,重心也在基层,但民政工作最薄弱的部位恰恰也在基层,这是长期困扰民政部门的一大难题。特别是近年来,民政工作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展,同时,随着乡镇规模的逐步扩大,乡镇服务的民政对象日益增多,基层民政机构承担的工作任务日益艰巨,工作压力日益增大,基层民政繁重的工作任务与现行机构、人员、规范化水平不相适应的矛盾十分突出,影响了各项民政政策在基层的落实,制约了民政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对我乡基层民政机构的工作现状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
一、乡镇民政机构现状
我乡政府设有民政办,共有民政工作人员2名。海拉尔农垦集团三河分公司和苏沁分公司各有1名民政工作人员,属政治工作部和社会事务部管理。居委会承担部分民政工作职能。
全乡4名基层民政工作人员中专职从事民政工作的2人,占50%,以民政工作为主,兼有其他工作的2人,占50%;从事民政工作5年以下的1人(其中不足1年的有1人),占25%,6-10年的3人,占75%,有行政编制2人,占50%,企业工作人员2名,占50%。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工作任务繁重,人员编制偏少。当前民政工作内容多,要求高,都是一些很具体、很细致的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乡民政办处于民政工作的第一线,是民政工作的重心和基础,也是反映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前沿窗口和纽带,承担了救灾救济、城乡低保、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区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双拥优抚、城乡医疗救助、城乡社区建设、民间组织管理、老龄人口、慈善和社会救助等多达11项工作职能,其中很多工作如城乡低保等都需要进行入户调查,民政助理员的工作任务日益繁重,但目前我乡民政办只有2名工作人员,虽然同比去年增加1人,但仍与繁重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
二是兼职过多,分散工作精力。全乡民政工作人员中只有2名是专职从事民政工作,其他工作人员实际上兼有残联、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会、妇联、代收费等其它工作。这样势必分散工作精力,造成基层民政工作无法做深做细、做实做好,影响了各项民政政策在基层的落实。
三是管理体制不顺,人员更换频繁。目前乡民政助理员更换频繁,流动性大,稳定性差,给民政工作的连续性带来不利影响。而当前民政工作量大面广,工作内容不断拓展,必须有一定时间的工作积累,才有可能做到业务精通。另一方面如安排其它工作,民政助理员不得不挤占时间从事民政以外的工作。致使民政部门安排的工作任务不能按时按质完成,普遍存在被动应付的现象。
四是办公条件落后,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民政工作线多面广,如低保、优抚等工作都建立了大量的档案资料,需有专门场所存放,而民政服务对象上门来访办事为数众多,也需有单独的接待窗口,以免影响正常的工作。但我乡民政办仅有一间办公室,农牧场更是与其他工作人员合用办公室。没有必要的档案室和接待室,给工作带来极大不便。
三、加强乡镇民政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理顺管理体制。理顺乡镇民政工作人员管理体制,民政所实行双重管理,以乡政府管理为主,业务受市民政局指导。民政所所长的任命和民政工作人员的调整事先征求县
民政局的意见。乡镇尽可能少安排民政工作人员兼任与民政无关的其他工作,使民政工作人员能一心一意地专职从事民政工作,更好地为广大民政对象服务。
2、规范机构建制。按照副科级建制设置乡镇民政所,为财政全额供给事业单位,在县委、县政府领导及市民政局的指导下,由组织部门牵头,乡镇党委政府、县民政局参与,按照干部选拔任用的相关规定和程序任命民政所负责人。
3、落实机构编制。根据各乡镇所辖人口数,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配备民政助理员,建议3万人以下的乡镇定编不少于2-3人,3万人以上的乡镇定编不少于3-4人,均定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编制,人员工资纳入县、乡两级财政预算。
4、改善办公条件。将乡镇民政所工作经费纳入县、乡两级财政预算,由县、乡两级财政按照比例承担。各乡镇要为民政所提供符合规定标准的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办公设备。
5、加强队伍建设。乡镇民政所工作任务繁重、政策性强,要挑选文化程度较高、政策观念强、肯于吃苦奉献的干部职工从事民政工作。人员要相对稳定,以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县民政局协助乡镇管好基层民政干部队伍,加大对乡镇民政干部的培训力度,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素质高、作风硬的基层民政干部队伍。
6、强化内部管理。要规范民政所工作人员的行为,建立和完善工作职能、岗位职责、办事程序、服务承诺、档案管理等制度。县民政局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乡镇民政所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对民政经费使用、政务公开、依法办事和行风建设等情况进行定期督查,确保各项民政工作和民政政策落实到位。
第二篇:乡镇民政机构现状及发展建议
乡镇民政机构现状及发展建议
——我乡基层民政组织建设及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三河回族乡副乡长 洪梅
民政部门是各级政府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担负着“上为中央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重要职责,在保障民生,维护稳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民政工作直接面向基层群众,民政的各项任务、法规政策都要靠基层民政干部去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对民政对象的关怀和温暖,也只有通过基层民政干部才能送到千家万户,因此,可以说民政工作的根基在基层,重心也在基层,但民政工作最薄弱的部位恰恰也在基层,这是长期困扰民政部门的一大难题。特别是近年来,民政工作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展,同时,随着乡镇规模的逐步扩大,乡镇服务的民政对象日益增多,基层民政机构承担的工作任务日益艰巨,工作压力日益增大,基层民政繁重的工作任务与现行机构、人员、规范化水平不相适应的矛盾十分突出,影响了各项民政政策在基层的落实,制约了民政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对我乡基层民政机构的工作现状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
一、乡镇民政机构现状 我乡政府设有民政办,共有民政工作人员2名。海拉尔农垦集团三河分公司和苏沁分公司各有1名民政工作人员,属政治工作部和社会事务部管理。居委会承担部分民政工作职能。
全乡4名基层民政工作人员中专职从事民政工作的2人,占50%,以民政工作为主,兼有其他工作的2人,占50%;从事民政工作5年以下的1人(其中不足1年的有1人),占25%,6-10年的3人,占75%,有行政编制2人,占50%,企业工作人员2名,占50%。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工作任务繁重,人员编制偏少。当前民政工作内容多,要求高,都是一些很具体、很细致的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乡民政办处于民政工作的第一线,是民政工作的重心和基础,也是反映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前沿窗口和纽带,承担了救灾救济、城乡低保、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区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双拥优抚、城乡医疗救助、城乡社区建设、民间组织管理、老龄人口、慈善和社会救助等多达11项工作职能,其中很多工作如城乡低保等都需要进行入户调查,民政助理员的工作任务日益繁重,但目前我乡民政办只有2名工作人员,虽然同比去年增加1人,但仍与繁重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二是兼职过多,分散工作精力。全乡民政工作人员中只有2名是专职从事民政工作,其他工作人员实际上兼有残联、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会、妇联、代收费等其它工作。这样势必分散工作精力,造成基层民政工作无法做深做细、做实做好,影响了各项民政政策在基层的落实。
三是管理体制不顺,人员更换频繁。目前乡民政助理员更换频繁,流动性大,稳定性差,给民政工作的连续性带来不利影响。而当前民政工作量大面广,工作内容不断拓展,必须有一定时间的工作积累,才有可能做到业务精通。另一方面如安排其它工作,民政助理员不得不挤占时间从事民政以外的工作。致使民政部门安排的工作任务不能按时按质完成,普遍存在被动应付的现象。
四是办公条件落后,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民政工作线多面广,如低保、优抚等工作都建立了大量的档案资料,需有专门场所存放,而民政服务对象上门来访办事为数众多,也需有单独的接待窗口,以免影响正常的工作。但我乡民政办仅有一间办公室,农牧场更是与其他工作人员合用办公室。没有必要的档案室和接待室,给工作带来极大不便。
三、加强乡镇民政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理顺管理体制。理顺乡镇民政工作人员管理体制,民政所实行双重管理,以乡政府管理为主,业务受市民政局指导。民政所所长的任命和民政工作人员的调整事先征求县民政局的意见。乡镇尽可能少安排民政工作人员兼任与民政无关的其他工作,使民政工作人员能一心一意地专职从事民政工作,更好地为广大民政对象服务。
2、规范机构建制。按照副科级建制设置乡镇民政所,为财政全额供给事业单位,在县委、县政府领导及市民政局的指导下,由组织部门牵头,乡镇党委政府、县民政局参与,按照干部选拔任用的相关规定和程序任命民政所负责人。
3、落实机构编制。根据各乡镇所辖人口数,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配备民政助理员,建议3万人以下的乡镇定编不少于2-3人,3万人以上的乡镇定编不少于3-4人,均定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编制,人员工资纳入县、乡两级财政预算。
4、改善办公条件。将乡镇民政所工作经费纳入县、乡两级财政预算,由县、乡两级财政按照比例承担。各乡镇要为民政所提供符合规定标准的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办公设备。
5、加强队伍建设。乡镇民政所工作任务繁重、政策性强,要挑选文化程度较高、政策观念强、肯于吃苦奉献的干部职工从事民政工作。人员要相对稳定,以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县民政局协助乡镇管好基层民政干部队伍,加大对乡镇民政干部的培训力度,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素质高、作风硬的基层民政干部队伍。
6、强化内部管理。要规范民政所工作人员的行为,建立和完善工作职能、岗位职责、办事程序、服务承诺、档案管理等制度。县民政局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乡镇民政所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对民政经费使用、政务公开、依法办事和行风建设等情况进行定期督查,确保各项民政工作和民政政策落实到位。
第三篇:乡镇民政机构的艰难处境
乡镇民政机构的艰难处境
李亚林 张明焕
当前,乡镇民政机构建设在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仍然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工作条件与工作负荷不对等。目前,乡镇民政机构简陋的工作条件与超负荷工作的“剪刀差”正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办公条件、工作量、福利待遇不对等的问题十分突出。就乡镇民政工作的范围与内容来看,从某种意义上讲比计生办更复杂,但二者在办公条件和工作人员配备上的差距是越拉越大。现在乡镇计生办一般都有专车,并有5个左右的工作人员,每年还有10多万元的工作经费,而民政办除了一个工作人员外什么都没有。再就乡镇民政办的职能来看,与乡镇司法工作相比难度更大。二者同样担负着调解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责,但司法助理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民政助理员却没有。而且由于绝大多数民政干部没有“公务员”身份,连国家规定的正常津贴、补贴都没法享受。湖南省津市市渡口镇民政办,虽有2间约5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除一间用作物资储备外,另一间办公房基本上是老房子、老桌子、老柜子。就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该镇民政办的工作量从2001年的民政对象15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942人,8年间增长了6倍。由于该镇15个村(居)委会大多湖港汊纵横交错,每年汛期既要时刻关注雨情、水情,又要及时报灾、救灾。在日常社会救助工作中,由于没有配备交通工具,工作人员每月要走600多里路上门排查核实1500多名民政救助对象。镇民政办只有1名民政助理员。面对工作超负荷运转,他基本上没有节假日和双休日时间。劳累过度使他患上了胃病、慢性肾炎等多种疾病。根据我们的调查,津市市7个乡镇中,所有的民政干部都没有通讯补助、健康补贴、工作经费、交通工具(都是自备摩托车,自己掏油钱和修理费;自备手机,自出话费)。在调查中,我们接触到一位从事多年民政工作的离休干部,他说:“新中国成立初期,乡政府有民政助理员、公安特派员。后来公安设了派出所,有了专门的机构、院子,还配备了3~5人及交通工具,而管理的特殊对象一个乡镇顶多一二百人。乡政府还设有综治办,村组干部配合,各方齐抓共管。而基层乡镇民政工作,既没有统一的机构名称,也没有统一规定人员编制数,办公设施陈旧,工作量成倍增长,有些问题是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队伍结构与发展需要不对称。从目前津市市乡镇民政干部队伍的配备情况来看,人员配备、队伍结构和人员素质与当前民政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人员配备“不对称”。津市市7个乡镇共有民政工作员10人,其中只有3个乡镇配备民政工作人员2人,其余乡镇均为1人,平均每名民政工作人员要服务近9个村(居)委会、1.4万余人的相关事务,人少事多的矛盾日益突出。二是文化素质“不对称”。乡镇现有10名民政干部中,本科学历的1人,占10%;大专学历6名,占60%;中专及高中学历3人,占30%。他们中没有一个全日制大学毕业生、没有一个民政专科毕业生,绝大部分是党校函授文凭,而且中专及高中学历仍占总数的近13。队伍文化知识结构不合理整体学历层次低的问题比较明显。三是年龄结构“不对称”。乡镇民政干部中,年龄35岁以下3人,占30%;36~45岁的3人,占30%;46~55岁的4人,占40%。年龄结构呈倒金字塔形,老化特征明显,队伍“青黄不接”令人担忧。
社会地位与社会期待不一致。现在老百姓对乡镇民政工作的希望值越来越高。不少人把民政工作当成了党的化身、政府的形象。“有困难找民政,有灾难求民政”已成为广大群众的共同期待。同时,我们也看到,乡镇机构改革后的民政工作,不少还面临着无牌、无位、无章、无钱办公的现实问题。由于对上无名位、对下无权威,民政干部的社会地位不高。我们调查所到之处,民政人员对明显恶化的工作环境怨声载道。一位乡镇民政专干十分伤感地讲述了他亲身经历的一件事。2006年底,一位身患癌症的居民申请了大病医疗救助,材料已经报到了民政局,由于第四季度大病救助资金财政局还没有拨付到位,这位病人最终因医治无效死亡。家属便把不满发泄到了民政专干身上,对他进行围殴谩骂„„群众激愤的言语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基层民政专干在不对称的地位中忍辱负重的艰难处境。(《乡镇论坛》杂志 2008-09)
第四篇:区农业人才农业机构现状及建议
一、现状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
㈠农业人才状况。全区现有各类农业技术人员172人,其中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的148人,其中具有本专业学历的82人,仅占55。
41,大专以上学历25人,占16。89。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7人,初级职称36人。中高级职称中,45岁以上的21人,占75,36岁以下仅2人。可以看出,在现有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的人员中,非技术人员较多,占44。59,在专业技术人员中,中、高、初级职称人员结构不合理,中高级技术人员年龄偏大,年青技术人员学历低、水平不高,在现有条件和环境下,技术更新难以实现,农业技术队伍整体技术水平不高,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㈡农业机构现状。现有农业机构设置,特别是区农业部门,仍然延续计划经济年代的设置状况,虽经过几次机构改革,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农业行政管理和技术推广服务的需求。现有的分配制度更无法调动农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农指导和服务停于表面,难以真正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乡镇农业机构直接面对农村和农民,工作量相当大,2003年的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各镇纷纷合并原有的各类农业机构,成立综合性的农业服务中心,承担农、林、牧、副、渔、农机、水利各类技术推广、服务及农业经营管理和服务,如此繁重的任务仅靠服务中心最多5个人(人事部门核编)来承担,在现有技术手段和技术水平下,是否能保证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并保质保量地完成?是否能真正促进农民增收?
㈢农业技术人才参与开发农业现状。近几年,在改革开放的政策推动下,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动和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区委、区政府对鼓励农业技术人员到基层领办、创办示范园、生产基地制定了一些激励措施,并在相关文件中进行了明确,如《农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第24条:“鼓励各级农业科技人员离岗领办、创办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和从事农业开发,离岗期间第一年身份不变,职务(科级以上干部经组织批准同意)、工资、福利待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视同在职人员对待,并享受单位、业主和个人投资农业所享受的优惠政策。从第二年起,只保留身份。离岗合同原则上一签三年,需续签必须由组织批准”。第25条“对招商引资有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根据贡献大小,经区政府审定,给予一次性适当奖励”;事业单位改革当中,区委、区政府及区级相关部门也制定了相关的鼓励政策和措施,但受观念、环境、资金等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全区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开发农业的热情还不高,示范园不多,仅区农技站、蔬菜办创办了两个推广示范园,受多种因素影响效益还不明显,个人领办、创办的目前还没有。
二、几点建议
㈠加快区、镇农业机构及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在机构设置上,彻底打破现在的机构设置框架,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有利于充分调动农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原则,该增则增、该并则并、该撤则撤,充分体现政事分开,职责分明,建立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管理和服务井然有序的机构体系。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岗位责任制,改革现行分配制度,不论资格大小、工龄长短、职称高低、学历高低,以能否真正履行岗位职责、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为唯一标准,能上就上,该下就下,充分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建立能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分配机制,激励农业科技人员真正到村到户到基地到企业指导和服务,以优质的科技服务促进生产发展,促进农民快速增收。
㈡切实抓好现有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现有技术基本停留于十几年前的水平,加上体制、观念、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技术人员自觉更新技术意识差,缺乏先进理论知识指导,农业生产方式、技术落后,无法适应形势的发展,更不能完成指导、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艰巨任务。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鼓励技术人员更新知识的政策和具体措施,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给予支持。
㈢建立灵活的引进人才机制。不受地域、机构、编制、身分的限制,只要是人才就可以引进。同时,积极探索与农业科教院校建立稳定的、长期的人才引进、培训和技术支持的新模式、新机制,广纳人才,不断吸纳新鲜血液,保持技术的先进性。
㈣尽快制定并完善鼓励农业人才开发农业的系列政策和具体措施。从身分、待遇、社会福利等各方面解除其后顾之忧,从投资创业上创造宽松环境,制定并落实各项优惠措施,为其提供充分的自主创业的空间,真正起到干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的示范带头作用,带领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
第五篇:关于乡镇土地流转的现状及将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于乡镇土地流转的现状及将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如何在坚持土地家庭联产承包政策不变和保障农户承包经营权前提下,加快乡、镇的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提高农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是摆在乡镇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农村土地;土地流转
一、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及成效
1.流转现状
近几年来,各地乡、镇党委、政府对土地流转问题做了大量的工作,始终把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保障农民土地流转收益权,采取平等、自愿、有偿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保护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不下硬性指标,不搞强迫命令,不违背群众意愿,不强行推进,通过采用互换、转包、转让、出租等形式,鼓励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种植企业、农场主、种植大户耕种。并且大部分土地是成方连片向农场和种植大户、种植企业流转。
2.流转的成效
(1)促进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通过土地流转,不但较好地满足了一些从事非农产业农户既不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又不愿经营土地的要求,而且还满足了一部分既有技术特长、又有资金实力、有经营管理能力的种植大户、种植企业、经营能人等想成方连片大量经营土地的愿望,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即激活了农业市场,又促进了农村的发展。
(2)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效地减少了土地撂荒。在保证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通过土地流转,不但将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效益更高的工作,又可以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有效减少了土地撂荒,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3)培育了一批新型种植企业和种植大户。外来企业进入农村后,带动了乡镇现代农业化发展的步伐。它们在农业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有利于改变了乡镇农村的传统思想观念,它们的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生产技术和市场意识对农民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乡镇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1.在家务农的大部分是五十岁以上年龄的人群,文化水平低,小农经济思想严重,恋土观念强,宁可粗放经营,甚至一部分人不惜撂荒弃耕,即使外出务工也不愿转出土地,担心失业没地而生活养老没保障,阻碍了土地流转。
2.各项农业补贴政策的出台,使得部分农户不愿意流转土地。这几年随着农业税全面取消,各项农业补贴、优惠政策不断出台,土地收益逐年上升,按承包面积给予的各项农业补贴,促使部分农民不愿转出土地。有些农民尽管找到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但因担心未来政策的多变,也不原随便脱离土地,误认为放弃承包地意味着自己的利益受损。
3.法律意识较淡薄,部分土地流转手续不规范,容易引发矛盾纠纷多。表现在:一些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法律、法规认识成度低,有的土地流转未经村委会同意或备案。多数流转不签订合同或合同不规范,大部分土地流转都没有合同,更多的是口头协议。一些农户不知晓土地流转的程序及相关手续,另外农户间土地流转期限较短,短期行为严重。
4.在实行农村土地二轮承包时,按照土地分配原则,将承包地分成好、中、差均衡搭配,这就造成了有的村人口多,生产组也多,这就造成了每个农户少则3、5土地块,有的多则8、9土地,各个村分散承包经营、不集中的现象非常普遍。
三、将来乡、镇土地流转的对策及建议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把土地流转工作纳入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议事日程,尤其是土地流转管理部门和经营部门,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加强管理和指导;充分认识土地流转的方式和作用,掌握流转过程中的原则、程序和方法。
2.加大宣传,注重指导
进行土地流转,关键要转变农户对土地的传统耕作管理观念。为此,要多组织部分群众代表和种植大户,认真学习外地大量成功经验。要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农业部颁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土地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解除农民对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
3.依法运作,确保流转程序
要依法、自愿、有偿地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农户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服务、规范合同、办证签章等免费服务,为农村土地流转做好服务。
4.制定鼓励政策,激励土地流转
对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农场主、种植企业等进行政策扶植,加快土地流转速度,发展土地规模化经营。
5.规范流转土地登记手续
对流转土地由所在村委会进行严格登记、造册,加强对土地流转合同和档案的规范管理,并将此作为保障农民土地权利、义务和调解土地流转双方纠纷的重要依据,使土地流转管理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尹静平.金融支持农村土地流转路径研究[J].经贸实践.2015(16).[2]李洋.加快土地流转与推进城镇化的互动机制及实现途径[J].经营管理者.2016(08).[3]周建斌.源东乡整建制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与对策[J].新农村.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