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出口货物退(免)税基本知识及政策内容二
出口货物退(免)税基本知识及政策内容二
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基本规定
一、“免、抵、退”税的概念
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二、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基本要素
(一)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的企业范围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通知》(财税字[2002]7号)规定: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货物,除另有规定外,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生产企业,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独立核算;二是经主管国税机关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三是具有实际生产能力。具体包括:对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货物全部实行“免、抵、退”税办法;对没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货物也实行“免、抵、退”税办法。
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出口自产货物继续实行免征增值税(不征不退)办法。
(二)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出口货物范围
1、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
2、生产企业四类视同自产产品(包括生产企业外购的与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名称、性能相同,且使用本企业注册商标或外商提供给本企业使用的商标的产品;生产企业外购的与本企业所生产的产品配套出口的产品;集团公司收购成员企业生产产品出口;委托加工收回产品);
3、生产企业承接国外修理修配业务;
4、利用国际金融组织或外国政府贷款采用国际招标方式国内企业中标或外国企业中标后分包给国内企业的机电产品。
(三)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税种 “免、抵、退”税只涉及增值税一个税种,对生产企业出口自产的属于应征消费税的产品,实行免征消费税办法。
(四)“免、抵、退”税的计税依据
“免、抵、退”税的计税依据是正确计算免抵税额和应退税额的基础。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的计算依据是出口货物离岸价和出口货物退税率。出口货物离岸价(FOB)以出口企业开具出口发票上的离岸价格为准(如为委托代理出口的,出口发票可能是委托方开具的或受托方开具的)。原来的“免、抵、退”税计税依据是海关报关单上注明的出口货物离岸价,由于报关单上的出口货物离岸价经常与出口货物实际成交价格不一致,给“免、抵、退”税计算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新的“免、抵、退”税办法规定的计税依据改为出口发票上的离岸价格。若出口发票不能如实反映出口货物离岸价,企业应按实际离岸价申报“免、抵、退”税,否则,税务机关有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予以核定。若以其他价格条件成交的,则应扣除按会计制度规定允许冲减出口销售收入的运费、保险费、佣金等;若申报数与实际支付数有差额的,则在下次申报退税时予以调整。
三、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计算 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计算比较复杂,这是免抵退税办法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当期应退税额、免抵税额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需先计算当期期末留抵税额,通过当期免抵退税额与当期期末留抵税额比较大小,确定当期应退税额及计算免抵税额;在征、退税率不一致的情况下,需要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并将其从当期进项税额中转出进成本;有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的出口企业还要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和“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进行计算之前,有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的出口企业还要确定进料计算方法是使用“购进法”还是“实耗法”,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来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和“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将会不同。根据佛山市局规定,南海区辖下企业应选用“实耗法”。(企业安装“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后,在“系统维护-系统配置-系统配置设置与修改”中进行设定,具体操作详见第三部分。)
(一)计算期末留抵税额
期末留抵税额是计算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的重要依据,在实际工作中是通过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的有关栏目计算出来的。这里涉及到几个计算公式:
1、应纳税额的计算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所计算出的结果小于0时,说明仍有未抵顶(或抵扣)完的进项税额,其绝对值即为当期期末留抵税额;所计算出的结果大于0时,说明已没有未抵顶(抵扣)完的税额,此时,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0。
2、出口货物不予免征、抵扣的税额的计算
当期应纳税额计算公式中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是指当出口货物征、退税率不一致时,因退税率小于征税率而导致部分出口货物进项税额不予抵扣和退税,需从进项税额中转出进成本的税额。对涉及使用免税购进原材料(如进料加工业务)的生产企业,还要根据进料加工业务的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和出口货物征、退税率之差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具体计算公式为: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税购进原材料包括从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其中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其他有关规定中列名的且不能按规定计提进项税额的免税货物。
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进口货物到岸价格+海关实征关税+海关实征消费税
(二)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公式中的免抵退税额抵减额是指企业生产出口货物时使用了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或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在计算免抵退税额时应予以抵减。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其中,免税购进原材料包括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价格为组成计税价格。
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进口货物到岸价格+海关实征关税+海关实征消费税
(三)计算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
“免、抵、退”税的计算过程是先计算应退税额,再由免抵退税额减去应退税额计算出免抵税额。当期应退税额是通过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与免抵退税额比较大小来确定的,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1、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2、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0
四、“免、抵、退”税的计算举例 以下按实际操作中的三种不同情况进行举例,帮助理解“免、抵、退”税的计算,进料计算方法采用“实耗法”:
(一)没有使用免税购进料件,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小于当期免抵退税额的计算举例。
例1:假设当期全部进项税额120万元,生产产品当期全部销售,内销500万元,出口销售额折算成人民币500万元,当期收齐前期出口单证销售额折算成人民币300万元,没有期初、期末库存原材料,出口货物的征税税率为17%、退税税率为13%。
1、计算期末留抵税额
由于没有使用免税购进料件,所以,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0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500×(17%-13%)-0=20万元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500×17%-(120-20)=85-100=-15万元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应纳税额的绝对值=15万元
2、计算免抵退税额
由于没有使用免税购进料件,所以,免抵退税额抵减额=0
免抵退税额=收齐单证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300×13%-0=39万元
3、计算应退税额、免抵税额
因为15<39,即: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所以,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15万元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39-15=24万元
(二)没有使用免税购进料件,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大于当期免抵退税额的计算举例。
例2:假设当期全部进项税额240万元,生产产品当期全部销售,内销500万元,出口销售额折算成人民币500万元,当期收齐前期出口单证销售额折算成人民币300万元,没有期初、期末库存原材料,出口货物的征税税率为17%、退税税率为13%。
1、计算期末留抵税额
由于没有使用免税购进料件,所以,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0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500×(17%-13%)-0=20万元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500×17%-(240-20)=85-220=-135万元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应纳税额的绝对值=135万元
2、计算免抵退税额
由于没有使用免税购进料件,所以,免抵退税额抵减额=0
免抵退税额=收齐单证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300×13%-0=39万元
3、计算应退税额、免抵税额
因为135>39,即: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所以,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39万元,当期免抵税额=0
(三)使用免税购进料件且征、退税率不一致的综合计算举例。
例3:假设生产企业有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征税率17%,退税率13%,上期没有留抵税额,当期购进货物1500万元验收入库,取得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255万元,“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到岸价200万美元,内销1,000万元,出口300万美元,当期收齐前期出口单证销售额折算成人民币2000万元。假设外汇牌价1美元=8.1元,“进料加工”手册只有一本,计划分配率为50%。
1、计算期末留抵税额
由于使用了免税购进料件,因此,在计算当期期末留抵税额时,要先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①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收齐单证出口货物销售额×计划分配率×(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2000×50%×(17%-13%)=40万元
②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300×8.1×(17%-13%)-40=57.2万元 ③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000×17%-(255-57.2)=-27.8万元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应纳税额的绝对值=27.8万元
2、计算免抵退税额
①免抵退税额抵减额=收齐单证出口货物销售额×计划分配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2000×50%×13%=130万元
②当期免抵退税额=收齐单证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2000×13%-130=130万元
3、计算应退税额、免抵税额
因为27.8<130,即: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所以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27.8万元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130-27.8=102.2万元
五、免税进口料件处理的两种办法:购进法和实耗法
(一)购进法。购进法是指企业在免税料件进口并做购货账务处理的当月,凭进口货物报关单,按当期全部购进进口料件的进口组成价格,一次性向退税部门申请办理《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以下简称《免税证明》),然后在进行“免、抵、退”税申报时,根据《免税证明》中“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和“免抵退税额抵减额”计算当月的“应免抵税额”和“应退税额”。
(二)实耗法。实耗法是指按当期收齐单证的出口货物实际所耗用的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出具《免税证明》。具体是指企业在取得外经贸部门审批、主管海关核发的《进料加工登记手册》后,根据《进料加工登记手册》上合同约定的出口总值和进口总值,确定一个计划分配率(计划分配率=计划进口总值∕计划出口总值×100%),企业在进行退税申报时,对同一《进料加工登记手册》项下的出口货物统一依据已确定的计划分配率计算确定当期出口货物应分摊的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并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和“免抵退税额抵减额”。然后,在进行“免、抵、退”税申报时,根据《免税证明》中“免抵退货物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和“免抵退税额抵减额”计算当月的“应免抵税额”和“应退税额”。
(三)购进法与实耗法的比较。购进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便于操作,但缺点是免税料件集中在一起时,免抵退货物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的计算比较集中,致使企业有可能在没有出口的情况下进行当期的“不予抵扣税额”的计算,造成不能如实反映企业当期的应纳税额,影响税款的所属期。另外,企业在退货或原材料转内销时,税务机关难于跟踪管理。而实耗法就能合理计算企业当期出口货物所含的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从而正确计算当期的“应纳税额”和“免抵退税额”。但实耗法的缺点是手续繁琐,计算复杂,一般必须有计算机技术支持。目前,无论是企业申报还是税务机关审核都使用了“免、抵、退”税计算机管理软件,应该说实耗法是比较合理也可行的办法。
六、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
(一)“免、抵、退”税核算需设置的会计科目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根据业务流程主要可分:出口货物销售收入的核算、出口货物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的核算、应交税金的核算、“免、抵、退”货物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的核算、出口货物应免抵税额和应退税额的核算。根据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核算,主要涉及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和“应收补贴款”(或“应收出口退税款”)等会计科目。其中“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需根据“免、抵、退”税业务的需要,相应增加较多的核算内容。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的核算内容: 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生产企业应在“应交税金”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二级科目,借方发生额,反映生产企业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支付的进项税额、实际已缴纳的增值税以及出口抵减内销产品的应纳税额等;贷方发生额,反映生产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计算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出口货物退税、转出不予免征、抵扣和退税的进项税额等;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抵扣(或退税)的增值税;本科目期末贷方无余额。生产企业在“应交增值税”明细账中,应设置“进项税额”、“已交税金”、“减免税金”、“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等专栏。
为了便于理解,全面熟悉“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会计科目核算涉及“免、抵、退”税业务的全过程,现用“丁”字型账户反映如下: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借方
贷方1.进项税额
1.销项税额2.已交税金
2.进项税额转出:当期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按规定转出的进项税额。具体有
(1)非正常损失、非应税项目、免税货物、简易办法货物耗用的外购货物或接受应税项目的进项税额;
(2)按出口货物征、退税率之差计算,需结转到出口货物成本的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3)不符合退税要求,按规定应予转出的进项税额;(4)免税进口料件计算的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用红字反映)。3.减免税金
3.出口退税
(1)按规定计算的出口货物应退税额、应免抵税额;(2)已办理“免、抵、退”税货物退关补税(用红字反映)4.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1)“免、抵、退”税企业,当期有应纳税额;(2)“免、抵、退”税企业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4.月底转出多交的增值税5.月底结转未交的增值税
第二篇:银川市出口退免税政策
综合保税区出口退税政策简介
2013-06-08 15:57
出口企业经海关报关进入国家批准的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珠澳跨境工业区(珠海园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保税物流中心(B型)(以下统称特殊区域)并销售给特殊区域内单位或境外单位、个人的货物,视同出口货物,适用增值税退(免)税政策。
报关进入特殊区域并销售给特殊区域内单位或境外单位、个人的货物,特殊区域外的生产企业或外贸企业的退(免)税申报分别按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办法和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免退税办法办理申报。
运入保税区的货物,如果属于出口企业销售给境外单位、个人,境外单位、个人将其存放在保税区内的仓储企业,离境时由仓储企业办理报关手续,海关在其全部离境后,签发进入保税区的出口货物报关单的,保税区外的生产企业和外贸企业申报退(免)税时,除分别提供有关资料外,还须提供仓储企业的出境货物备案清单。确定申报退(免)税期限的出口日期以最后一批出境货物备案清单上的出口日期为准。
出口企业或其他单位销售给特殊区域内生产企业生产耗用且不向海关报关而输入特殊区域的水(包括蒸汽)、电力、燃气,视同出口货物,适用增值税退(免)税政策。
输入特殊区域的水电气增值税退(免)税的计税依据,为作为购买方的特殊区域内生产企业购进水(包括蒸汽)、电力、燃气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金额。
输入特殊区域的水电气,由购买水电气的特殊区域内的生产企业申报退税。企业应在购进货物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之日次月起至次年4月30日前的各增值税纳税申报期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退税。逾期的,企业不得申报退税。申报退税时,应填报《购进自用货物退税申报表》,提供正式电子申报数据及下列资料:
1.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
2.支付水、电、气费用的银行结算凭证(加盖银行印章的复印件)。
输入特殊区域的水电气,区内生产企业未在规定期限内申报退(免)税的,进项税额须转入成本。
特殊区域内的企业出口的特殊区域内的货物;特殊区域内的企业为境外的单位或个人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同一特殊区域、不同特殊区域内的企业之间销售特殊区域内的货物,适用增值税免税政策。
特殊区域内的企业出口的特殊区域内的货物,应在出口次月的增值税纳税申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增值税、消费税免税申报。保税区内出口企业或其他单位出口的货物以及经保税区出口的货物,增值税退税率有调整的,其执行时间以货物离境时海关出具的出境货物备案清单上注明的出口日期为准。
第三篇: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
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
一、业务概述
对外贸易经营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和商务部《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办法》的规定办理备案登记后30日内,没有出口经营资格的生产企业委托出口自产货物(含视同自产产品)应在代理出口协议签定之日起30日内,到主管税务机关退税部门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手续。
特定退(免)税的企业和人员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手续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法律依据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1994〕031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管理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2〕11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调整出口退(免)税办法的通知》(国税函〔2004〕955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5〕51号)
三、纳税人应提供主表、份数 《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表》,2份
四、纳税人应提供资料 1.需出示的资料 《税务登记证》(副本)2.需报送的资料
(1)已办理备案登记并加盖备案登记专用章的《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原件及复印件,没有出口经营资格的生产企业委托出口货物的提供代理出口协议原件及复印件
(2)海关自理报关单位注册登记证明书原件及复印件(无进出口经营资格的生产企业委托出口货物的不需提供)
(3)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原件和复印件(4)特许退(免)税的单位和人员还须提供现行有关出口货物退(免)税规定要求的其他相关凭证
五、纳税人办理业务的时限要求
对外贸易经营者(包括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的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人)应在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后30日内,持有关证件,到主管税务机关退税部门申请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手续。
没有出口经营资格的生产企业委托出口自产货物(含视同自产产品)的,应在代理出口 1 协议签定之日起30日内,持有关证件,到主管税务机关退税部门申请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手续。
六、税务机关承诺时限
提供资料完整、填写内容准确、各项手续齐全、无违章问题,符合条件的当场办结; 如出口商提交的证件和资料明显有疑点的,在2个工作日内转下一环节,经核实符合规定的,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办结。
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变更
一、业务概述
已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的出口商,其认定内容发生变化的,须向主管税务机关退税部门申请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变更手续。
二、法律依据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调整出口退(免)税办法的通知》(国税函〔2004〕955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5〕51号)
三、纳税人应提供主表、份数 《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表》,2份
《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变更、注销申请表》2份
四、纳税人应提供资料 1.需出示的资料 《税务登记证》(副本)2.需报送的资料
(1)有关管理机关批准的文件、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2)已变更的《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原件及复印件(无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委托出口自产货物的不需提供)
(3)已变更的《海关自理报关单位注册登记证明书》原件及复印件(无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委托出口自产货物的不需提供)
五、纳税人办理业务的时限要求
出口商应自有关管理机关批准变更之日起3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退税部门申请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变更手续。
六、税务机关承诺时限
提供资料完整、填写内容准确、各项手续齐全、无违章问题,符合条件的当场办结; 如 2 出口商提交的证件和资料明显有疑点的,在2个工作日内转下一环节,经核实符合规定的,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办结。
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注销
一、业务概述
出口商发生解散、破产、撤消以及其他依法应终止出口货物退(免)税事项的,须向主管税务机关退税部门申请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注销认定手续。
二、法律依据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调整出口退(免)税办法的通知》(国税函〔2004〕955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5〕51号)
三、纳税人应提供主表、份数
《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注销表》,2份
四、纳税人应提供资料 1.需出示的资料 《税务登记证》(副本)2.需报送的资料
(1)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注销申请报告(2)原《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表》
五、纳税人办理业务的时限要求
出口商自发生解散、破产、撤消以及其他依法应终止出口货物退免税事项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退税部门申请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注销认定手续。
六、税务机关承诺时限
提供资料完整、填写内容准确、各项手续齐全、无违章问题,符合条件的当场办结; 如明显有疑点的,在2个工作日内转下一环节,经核实符合规定的,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办结。
第四篇:出口退免税认定
出口退免税认定
一、申请条件及时间要求
对外贸易经营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和商务部《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办法》的规定办理备案登记后、没有出口经营资格的生产企业委托出口自产货物(含视同自产产品,下同)、特定退(免)税的企业和人员(外商投资企业除外)应自办理备案登记、签订代理出口协议之日起30日内,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手续。
对已经认定但暂不开展出口业务的生产企业,可向主管退税机关提出书面申请,不进行报表鉴定以及退(免)税申报;待准备开展出口业务时,提前一个月向主管退税机关提出书面申请,请求恢复报表鉴定,进行退(免)税申报。
二、申请资料
1、《出口企业退(免)税认定表》,2份;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3、《税务登记证》(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4、出口退税账户申请(由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印制);
5、已办理备案登记并加盖备案登记专用章的《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原件及复印件(取得自营进出口权的出口企业提供);
6、主管海关核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报关注册登记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取得自营进出口权的出口企业提供);
7、商务部批准使用中国政府优惠贷款和合资合作项目基金援外出口的批文(援外出口企业提供);
8、委托出口协议(无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提供);
9、中标单位所在地国家税务局签发的《中标证明通知书》(中标企业提供);
10、苏州大市范围内的迁移证明(迁入企业提供)。
11、企业办税人员情况表(由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印制)
12、公章、法人章
企业提供的复印件均需加盖公章,并注明“与原件一致”字样。
三、办理程序
到退税办税窗口领取《出口企业退(免)税认定表》和《出口退税账户申请》,按要求填妥并盖章后,与所需资料一并交窗口人员审核。审核通过后,收回资料原件,并将经税务机关签章退回的《出口企业退(免)税认定表》(1份)妥善保管。
第五篇:税源管理岗位考试(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
第九条 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
一、适用增值税、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免)税的企业范围 答:1.依法办理工商登记、税务登记、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自营或委托出口货物的单位或个体工商户。
解释:本条指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单位或者个人,自营或委托出口货物。单位:既可以是内资,也可以是外资;既可以是生产企业,也可以是外贸企业。自营:货物所有权发生两次转移,委托:货物所有权发生一次转移。
2.依法办理工商登记、税务登记但未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委托出口货物的生产企业。
解释:本条指无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委托出口货物。生产企业无进出口经营权,若办理了出口退(免)税认定,成为“出口企业“,适用出口退(免)税政策;若未办理出口退(免)税认定,就是“非出口企业“,适用出口免税政策。
二、适用增值税退(免)税政策货物、劳务范围: 指适用增值税退(免)税政策的出口货物劳务,不包括适用增值税免税政策的出口货物劳务和适用增值税征税政策的出口货物劳务。1.出口企业出口货物
(包括视同自产货物、列名生产企业出口的非自产货物)出口货物,是指向海关报关后实际离境并销售给境外单位或个人的货物,分为自营出口货物和委托出口货物两类。
一般出口货物申请退(免)税应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必须是属于增值税、消费税征税范围的货物(2)必须是报关离境的货物
(3)必须是在财务上作销售处理的货物(4)必须是出口收汇的货物
2.出口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视同出口货物
包括:1.出口企业对外援助、对外承包、境外投资的出口货物。2.出口企业经海关报关进入国家批准的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珠澳跨境工业区(珠海园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中方配套区域)、保税物流中心(B型)(以下统称特殊区域)并销售给特殊区域内单位或境外单位、个人的货物。3.免税品经营企业销售的货物(不予退(免)税的货物除外)。4.出口企业或其他单位销售给用于国际金融组织或外国政府贷款国际招标建设项目的中标机电产品(以下称中标机电产品)。5.生产企业向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销售的自产的海洋工程结构物。6.外轮供应公司、远洋运输供应公司销售给外轮、远洋国轮的货物,国内航空供应公司生产销售给国内和国外航空公司国际航班的航空食品。7.出口企业或其他单位销售给特殊区域内生产企业生产耗用且不向海关报关而输入特殊区域的水(包括蒸汽)、电力、燃气(以下称输入特殊区域的水电气)。
3.出口企业对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指对进境复出口货物或从事国际运输的运输工具进行的加工修理修配。4.零税率应税服务
(1)指境内的单位和个人提供的国际运输服务、向境外单位提供的研发服务和设计服务;(2)境内的单位和个人提供的往返港澳台的交通运输服务等
三、适用消费税退(免)税政策货物、劳务范围 1.外贸企业收购后出口的应税消费税货物
退消费税政策
2.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应税消费税货物
免消费税政策。
四、适用增值税退(免)税政策的计算方法 1.“免抵退税”方法。
(1)一般纳税人生产企业自营或者委托出口自产货物、视同自产货物以及对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2)列名生产企业出口的非自产货物 “免”税,指免征出口环节增值税;
“抵”税,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所耗用原材料、零部件等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增值税额;
注意:应纳增值税额不包括适用增值税即征即退、先征后退政策的应纳增值税额。“退”税,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期内因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而未抵顶完的税额,经主管退税机关批准后,予以退税。
2.“免退税”方法。
(1)一般纳税人外贸企业(或者实行外贸企业财务制度的工贸企业、企业集团等)出口货物劳务
(2)其他单位出口货物劳务(如:特殊区域水电气,为购买方)
“免”税,指免征出口环节增值税; “退”税,指进项税额退税。
退税按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注明的完税价格来计算,而不是按出口发票的FOB价计算。
若取得的是普通发票、农副产品收购凭证,则适用增值税免税政策。
五、出口货物退免税计算
(一)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免抵退税,依下列公式计算:
1.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出口货物适用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适用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2.当期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当期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当期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3.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的计算
(1)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2)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0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期末留抵税额”。
六、题库
1.一外贸公司购进一批货物出口,增值税发票注明进项金额50000元,税额6500元,征税率13%,退税率5%,该批货物全部出口,收汇额8000美元,记帐汇率6.28元/美元,则该企业可退增值税多少元(A)
A.2500元 B.6500元 C.3750元 D.3105元
2.主管退税机关在审核计算生产企业的免抵退税额时,计算的依据是(D)。
A.全部销售额B.单证不齐的出口额C.单证齐全的出口额D.单证齐全且与海关出口信息核对一致的出口额
3.出口报关单中以下那种成交方式为离岸价(C)A.C&F B.C&I C.FOB D.CIF 4.《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免抵退货物已退税额”栏次按照经主管退税部门审核确认的(B)《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中的“当期应退税额” 填报; A.当期 B.上期 C.下期 D 本年累计
5.从2004年11月1日起,国家多次调整出口退税率,新旧退税率的划分时间应以企业提供的(A)为准。A.出口货物报关单上注明的“出口日期” B.财务上的记帐时间 C.收到销货款的时间 D.实际申报退税的时间
6.关于代理出口货物,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A.在委托方办理出口退(免)税 B.在受托方办理出口退(免)税 C.委托方或受托方都可办理退税 D.不能办理出口退免税。7.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必须以离岸价为计税依据计算“免.抵.退”税额,若以其他价格条件成交的,企业可先根据实际记帐收入申报办理征免税手续,当期支付的下列费用一律冲减出口收入。(ABC)A.境外运费 B.境外保险费; C.境外佣金 D.报关手续费 E.出口口岸费用
8.属于出口货物备案单证的有(ABCD)A.生产企业收购非自产货物出口的购货合同
B.出口货物装货单(俗称“关单”,即海关放行的单据)
C.出口货物运输单据(俗称“提单”,即承运公司提供的提货单据)D.外贸企业购货合同的补充合同
9.某电器厂2010年一季度出口空调30台,以CIF价格成交,每台240美元,并每台支付运费20美元.保险费10美元.佣金2美元,汇率7元/美元。当期实现内销空调20台,销售收入35000元,销项税额5950元,进项税额为1080元,无上期留抵。计算企业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应退税额。(空调退税率13%)答:
(1)出口货物销售收入 =30×(240-20-10-2)×7=43680(元)(3分)(2)当期不予免征抵扣税额
=43680×(17%-13%)=1747.20(元)(3分)(3)当期应纳税额
=5950-(1080-1747.20)=6617.20(元)(3分)(4)当期免抵退税额
=43680×13%=5678.40(元)(3分)(5)因为当期应纳税额大于0,所以当期应退税额为0,当期免抵税额等于当期免抵退税额,即5678.40元。(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