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良贷款控制策略
浅谈不良贷款控制策略
当前,面临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国家经济平稳发展的新常态和新形势,加快化解不良贷款、切实提高信贷管理水平、努力加强信贷资金运用率、不断提升经营效益,是我行乃至整个农信系统的首要任务,防控信贷风险是农信系统持续稳健发展的根本保证。
截至2014年末,长宁竹海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我行”)账面不良贷款余额6039万,占比2.45%;本息逾期90天以上隐形不良贷款余额7969万元,占比3.24%。尽管我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在全省农信系统中处于中等水平、也符合相关监管部门的不良贷款监管指标。然而,就在短短的1个月以来,我行的不良贷款不降反升,尤其是大额贷款产生的不良尤为棘手,不良贷款压降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当前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大的经济形势和宜宾当地产业结构影响,中小企业贷款违约风险增强。宜宾目前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一白一黑房地产”,2013年以来,白酒行业走向低迷,大量的中高档酒类产品积压严重,白酒企业纷纷转向生产中低档产品;与此同时,由于受全国煤炭市场持续疲软的影响,煤炭行业的发展也走向寒冬;房地产行业整体情况是房价略有回落,趋于平稳,市场活跃度不足;再加之个别非法集资大案案发后,民间借贷快速萎缩,整个行业低迷和民间融资断档叠加效应的负面冲击下,部分企业资金紧张,存在一定的贷款违约风险。
信用环境不佳的困难。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强了信用环境建设,农村信用环境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由于整体上农户信用观念淡薄,征信体系不健全,导致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不良率偏高。就长宁来说,梅硐、硐底、井江、铜锣、梅白、竹海等乡镇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和比例较高,历史包袱沉重。
自然灾害频发的压力。长宁地震、洪水、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严重。近年来,长宁地震灾害频发,每年4.0级以下地震频率达数十次,2013年4月25日长宁县双河镇发生4.3级地震,2015年2月7日长宁县双河镇再次发生4.5级地震;两次地震受灾面积绵延至周围的兴文县、珙县等多个乡镇,受灾人口8万多人,民房倒塌、破裂等直接经济损失20多亿元。由于长宁属于农业和旅游大县,也属于弱质产业,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加上缺乏贷款担保、农业保险、风险补偿等方面的金融支农长效机制,自然灾害产生的风险和损失大部分转化为农商行的不良贷款。加之2009年8.29特大洪水等影响,导致我行大约4200多万元逾期贷款无法收回。
信贷管理水平落后、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缓释信用风险能力不足。一是从我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及各种自查、外部检查发现的问题来看,一部分不良贷款是由于信贷管理人员信贷管理水平不高所致。如信贷人员未认真落实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未能连续、及时和科学地对贷款分类进行调整。二是考核有失偏颇,正向激励不够。如在绩效考核中仅停留在规模发展、效益创造和业务数据的考核上,对不良风险考核或“蜻蜓点水”,或过犹不及;未认真落实好监督制约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应该早发现、早预警的贷款风险未能及早采取措施,使得隐瞒、积累、爆发、失去解决问题、化解风险的良机,处罚时力度不够、以罚款替代处理、以批评代替通报,不能下狠心整治,使得不正之风蔓延、扩散。三是缓释信用风险能力不足导致不良贷款难以消化。如清收手段有限,现金收回的比例不高,化解方式中有一部分是“换据”和“借新还旧”,会导致“先清后冒”现象出现;还有增信难度较大,重新落实和增加有效担保主要存在抵押评估价值不公允、质押物不充分以及保证担保难落实等问题。
治理防控策略及思考
综上分析,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虽然复杂多样,化解的难度也是步履蹒跚、积重难返。然而,防控信贷风险既是我行科学发展的要求,也是服务“三农”经济发展的需要,我行始终把防控信贷风险作为第一任务,确立了“从严治行、严管信贷”的方针,采取了一系列严管措施,加强合规建设,防控“五大风险”,推进我行各项业务科学、持续、稳健发展。面对不良贷款这一猛虎,笔者现提出以下几点愚见,以期对治理防控和有效化解不良贷款有所裨益:
(一)遏制风险,从源头“堵新”,制度的顶层设计和信用风险管理文化是有效防范风险的主要途径。
1.构建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文化,努力提高贷款管理精细化水平。董(理)事长和高管人员要带头增强风险观念和防范意识,真正把信贷风险防范放到事关行(社)长远发展的高度,妥善处理好风险防范与业务发展的关系。传递积极信号,建立一套有效的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考核评价制度,逐步实现业务发展的科学华、管理考核的精细化。
2.真实摸底,全面反映贷款占用形态。要严格落实贷款“三查制度”、认真执行“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要大力控新降旧,防控经营风险。一是要新老划断、明确责任、分类处置和一类一策,分账经营并明确清收责任。二是要加强信贷资产质量的监测。五级分类和四级分类同时监测,重点监测本金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提高不良贷款数据和不来那个贷款迁徙的准确程度,确保分类准确。
3.加大考核力度,狠抓不良贷款真实性考核、严厉打击信贷资产质量造假行为。对不良贷款要不打埋伏、不捂盖子,真实反映。要强化不良贷款偏离度、不良贷款率、到期贷款收回率等指标的考核。对本金逾期90天以上贷款占比与账面不良贷款率差额超过2%的,严格追究主要负责人责任。对隐瞒贷款真实形态,虚假反映贷款信息,采取违规转据、违规展期、违规借新还旧弄虚作假的,要加大追责力度,从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严格落实贷款“四包”责任制度。
(二)缓释风险,从存量“优化”,推进贷款结构调整强化风险管理是有效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
1.贷款的投放必须进退有度。要优化投向结构,要紧跟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大趋势,要“有保有压、有进有退”。即是要继续保障“三农”和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需求,压缩政府平台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等风险较为集中的贷款;要积极跟进现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材料、休闲旅游等“朝阳产业”,果断退出“两高一剩”行业和他行淘汰客户。
2.优化担保结构。要从严控制信用和保证贷款,积极增加抵质押贷款,做到信用贷款对象“特定化”、保证贷款条件“严格化”、抵质押贷款“常态化”。面对增信难的情况,应把握好当前“土地确权”、“林权确权”等农村经济改革的大好环境,把小额农贷的信用贷款转变为担保贷款。对于其它类担保贷款,要优先关注和考虑第一还款来源,在办理公司类抵质押担保的同时,采取增加主要股东及其子女承担连带保证等复合担保形式。
3.合理优化期限结构。贷款的期限应当根据客户行业特点和生产经营周期合理确定,如果错误制定还款批次和还款金额以及结息方式,也会导致不良贷款余额片面增大或者影响客户征信,或者导致不良贷款集中增大余额,无法及时有效缓释。
4.加强贷款风险管理。按照“落实责任、动态管理、定期分析、科学考核”的要求,把风险分类工作与日常经营管理紧密结合。一是严把贷款“三查”关,严格落实贷款“四个一”回访制。二是严把小额农贷风险防控关,要坚持“三真实一守信”,防止冒名贷款,创新小额农贷产品,努力降低贷款操作风险,通过利益共享和责任共担机制实现小额农贷健康发展,要努力探索小额农贷的外部风险分散和补偿渠道,通过政府牵头组建农贷补偿基金、巨灾风险基金、农户融资担保平台等方式,降低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三是严把信贷人员行为管控关。认真落实信贷人员岗位轮换制度和强制休假制度。认真查处冒名贷款、垒大户贷款、虚假保证、虚假抵押等恶意违规违纪行为,开展行风评议活动,从“廉”防控风险。
(三)组建专门的不良贷款清收部门,打好不良贷款攻坚战。
可以采取湖北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成功模式,在个县级法人成立清收部门。专门机构、专门设账、专人清收、专门考核,集中力量攻坚。要配备专职或兼职贷后管理员,对贷款进行跟踪管理、风险预警和信息反馈。专门设账是指不良贷款分账经营,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精力清收不良贷款。我行曾经尝试聘请专业的外部清收公司专门收账,效果良好显著。可以由总行统筹,根据各机构、地域的特殊形态合理配备客户经理名额,如梅硐支行、硐底支行等机构不良贷款占比高、各项任务繁重等情况下,压降力度成效甚微。设置专门的清收部门后,可以集合现有的收贷明星,按老、中、青,专业、能力、经验等良性组合,组建不低于4人的两个清收小组,有贷款的机构、中心紧密配合,及时做账、跟踪、上门清收、诉讼、经侦等一体化方案跟进。
(四)全方位多举措清收盘活不良贷款。
一是上下联动合围不良贷款。通过层层建立工作组、分解任务、明确措施、责任清收等,全面增强全员在清收不良贷款中的主观能动性。采取标语横幅、进村入企、运用短信通知、征信宣传、加强地方党政村两委联系等各种有效手段,形成清欠工作的强大声势。二是加强“两员”贷款清收。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依靠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司法机关等部门,实行“三停”(停职、停薪、停岗)“五不”(不提拨、不调动、不评先、不加薪、不晋级)政策。三是采取超常规的手段,通过打包处置、拍卖清收、律师风险代理、法院集中执行等方式,加快清收盘活不良贷款进程,有效化解贷款存量风险。四是加快发展,通过发展提高盈利能力,提高风险抵补水平,提足各项拨备,做实各项监管指标,对符合核销条件的不良贷款,积极利用自身力量进行核销。
第二篇: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识别和控制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识别和控制
摘要:不良贷款并不是在一夜之间形成的,在正常贷款向不良贷款的转化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预警信号。因此,及时捕捉预警信号、尽早发现不良贷款,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对于银行业的良性运营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风险管理 五级分类法 对不良贷款的控制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的稳健经营是经济社会正常发展的基本保障。巨额不良贷款的存在将不可避免地危及银行业安全运行,降低银行的抗风险能力,严重时还会导致银行破产乃至引发金融危机。因此能够及时有效地识别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并采取有效地措施加以控制对于经济的发展和银行业的稳定就至关重要。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贷款合同规定在约定期限内按合同规定的还款方式偿还的、可能给商业银行造成一定损失的贷款。由于未来不确定因素存在的客观性,商业银行是不可能准确地预测到全部贷款风险的,无论商业银行在贷款风险控制方面多么的谨小慎微,不良贷款总是难以避免的,贷款中总会有一定比例发生损失。而对于不良贷款的界定则是建立在贷款分类基础之上的,但迄今为止,国际上还没有形成一套被各国普遍接受的贷款分类办法。目前各国银行的贷款分类办法大体上有以美国为代表的“五级分类法”和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两级分类法”。2002年开始我国全面实行贷款的五级分类法。五级分类法根据商业银行已发放贷款的风险程度,将贷款从优到劣划分为五类。即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损失贷款。从我国商业银行多年的经营实践来看,其经验数据是:上述五类贷款给银行造成损失的概率分别为0、不超过5%、30%~50%、50%~70%和95%~100%之间。所以按照通常做法,在上述五类贷款中,除正常贷款和关注贷款这两类贷款属于正常或基本正常贷款之外,其余次级、可疑和损失三类贷款已出现明显的问题,所以均应界定为不良贷款。
根据银监会统计资料,截至2010年6月,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仍高达4945亿元,至2006年由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累计处置的8663.4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中,资产回收率仅为24.2%,意味着有75.8%高达6567亿元资产已经损失殆尽。因此研究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迫在眉睫。所以,为了控制不良贷款的不断增长,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对不良贷款进行识别,才能更好得找到控制不良贷款的方法。所以,我们根据银行的贷款经验不难看出,形成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是来自借款人方面的因素。虽然在贷款发放时,借款人的情况是好的,但随着各种因素的发展变化,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和还款能力也会发生变化,从而给贷款带来风险。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借款人在违约之前,往往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不正常现象。如果信贷管理人员能够密切地监测借款人的各方面情况变化,就能给贷款提供预警信号。例如:
1、企业在银行的账户上反映的预警信号,即经常止付支票或退票、要求贷款用于炒作本公司股票或进行投机性活动等;
2、从企业财务报表上反映的预警信号,即银行不能按时收到企业的财务报表、应收账款的账龄明显延长等
3、在企业人事管理及与银行的关系方面的预警信号,即企业管理人员对银行的态度发生变化,缺乏坦诚的合作态度、对市场供求变化和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反应迟钝,应变能力差等;
4、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表现出来的预警信号,即销售旺季后,存货仍然大量积压、关系到企业生产能力的某些主要客户的订货变化无常等。上述情形都有可能导致借款企业的经营管理发生大的变动,降低企业的资信水平和偿债能力,危及商业银行的贷款安全。
不良贷款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形成,在正常贷款转化为不良贷款的过程中,一定会有许多蛛丝马迹昭示贷款质量的恶化,商业银行应该密切关注这些预警信号,当借款人呈现的预警信号较多、较明显时,商业银行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贷款质量的进一步恶化,比如进行贷款重新设计或贷款清算等。总之,通过完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商业银行就能够及时洞察到贷款质量的变化,就可以从容地采取措施防止不良贷款的产生或进一步恶化。这种防患于未然的制度安排,对于减少商业银行损失、促进商业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有的企业都会存在程度不
一、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也不能因为借款企业一出现上述一两个问题,就武断地认为贷款质量出现了问题,此时,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方可正确识别不良贷款。
在识别了不良贷款之后,对于已经出现风险信号的不良贷款,银行应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控制风险的扩大,减少风险损失,并对已经产生的风险损失做出妥善处理。我们将控制对策归纳如下:
一,政府对不良贷款的控制:
(一)政府要为银行控制不良贷款创造良好环境。面对不断增加的不良贷款债权,单靠银行的自我讨债是难以见到成效的,必须唤起社会信用意识,增强信用观念,提高归还银行贷款的自觉性,特别是政府要充分认识到社会信用危机、不良债权增加对当地经济的危害,以及经济与金融的关系和金融在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动员社会力量清偿不良贷款,并纳入政府日常工作。
(二)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促使企业走出困境。企业是银行贷款的载体,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资金循环周转畅通,按时归还银行贷款本息,银行的信贷资产就会变活,不良贷款自然下降。企业生产经营梗阻,产品积压,资金沉淀,无法按期归还银行贷款本息,银行贷款无法搞活,势必成为逾期、呆滞,甚至呆帐损失。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规范企业改制重组行为,纠正逃废悬空贷款债权的不良作法。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是一项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要坚决杜绝借企业改制之名,行逃废银行贷款债权之实,钻改革的空子,瓜分、侵各国家信贷资产的不法行为。
(四)广开思路,多措并举,清收转化不良贷款。仿效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模式,建立“不良资产经营中心”,将不良资产实行分帐经营,综合运用减免利息、破产、抵贷返租、兼并、托管、打包清收等手段进行综合盘活清收;实施贷款重组,运用转换贷款方式、期限、借新还旧、增加抵押物、降低抵押率、重新确定保证担保单位等形式转换现有不良资产;加大核销力度,降低核销条件要求。
(五)规范贷款操作程序,明确岗位职责权利,防范新增不良贷款产生。建立银行信贷决策失误追究制,按照参与信贷交易、信贷决策的权力大小、责任区间,采取撤职、解除劳动合同、除名、赔偿经济损失、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等手段,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人一追到底。
(六)加大控制处罚不良贷款的立法司法力度,依法防范控制不良贷款的产生。建立恰当的法律框架,创造良好的司法环境对处罚不良贷款资产至关重要。要采取特别立法手段并通过加大司法执行的力度,支持保全贷款债权处置不良资产,特别是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法律时效上,依照资产管理公司颁布特定的司法解释,以便债权银行延续法律时效,直追各种形式的逃债、赖帐者。
二、银行自身对不良贷款的控制:
(一)督促企业企业整改,积极催收到期贷款。银行一旦发现贷款出现了产生风险的信号,就应立即查明原因。如果这些信号表明企业在经营管理上确实存在问题,并有可能对贷款的安全构成威胁,银行就应当加强与企业的联系,督促企业调整经营策略,改善财务状况。
(二)签订贷款处理协议,借贷双方共同努力,确保贷款安全。处理不良贷款的措施常见的有以下几种:贷款展期、借新还旧、追加新贷款、追加贷款担保、对借款人的经营活动作出限制性规定、银行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三)落实贷款债权债务,防止企业套、废银行债务。
(四)依靠法律武器,收回贷款本息。当贷款人 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或经过银行努力催收后扔不能收回贷款本息的,银行就应当依靠法律武器追偿贷款。
(五)呆账冲销。经过充分的努力,最终仍然无法收回的贷款,应列入呆账,由以后计提的贷款呆账准备金冲销。
在经济活动中,商业银行应该密切关注企业的经济预警,当借款人呈现的预警信号较多、较明显时,商业银行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贷款质量的进一步恶化,落实贷款债权债务,运用法律武器追偿贷款。同时,政府应当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深化改革,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加大控制处罚不良贷款的立法司法力度,依法防范控制不良贷款的产生。在政府的扶持和监管下,企业生产经营较好,资金周转顺畅,将是降低不良贷款的较好手段。
参考文献:
[1]胡文涛.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3)23-32 2 [2]魏建、张虹.论金融不良资产的清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17 [3]阎广宁.国有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问题探悉.青海金融.2005,(2):45
第三篇:浅谈访问控制策略
浅谈访问控制策略
身份鉴别与访问控制是信息安全领域的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然而,对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希望通过本文所引发的讨论能对统一这两个概念的理解有所帮助。
在GB17859中.身份鉴别指的是用户身份的鉴别,包括用户标识和用户鉴别。在这里.用户标识解决注册用户在一个信息系统中的惟一性问题.用户鉴别则解决用户在登录一个信息系统时的真实性问题。一般情况下.当用户注册到一个系统时,系统应给出其惟一性的标识.并确定对其进行鉴别使用的信息(该信息应是保密的、并且是难以仿造的.一方面以一定方式提供给用户.另一方面由系统保存)。当用户登录到该系统时,用户应提供鉴别信息,系统则根据注册时所保留的鉴别信息对用户所提供的鉴别信息的真实性进行鉴别。
其实.从更广义的范围来讲.信息系统中的身份鉴别应包括用户身份鉴别和设备身份鉴别.用户身份鉴别又分为注册用户的身份鉴别和网上数据交换用户的身份鉴别。上述GB17859中的身份鉴别主要指的是注册用户的身份鉴别。网上数据交换时用户的身份鉴别是指非注册用户间进行数据交换时的身份鉴别。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在相互不知道对方身份的情况下,又要确认对方身份的真实、可信.从而确认数据交换的可信赖性。这就需要通过所谓的可信第三方(如由CA系统提供的认证机制)实现数据交换双方身份的真实性认证。关于设备的身份鉴别.其实与注册用户的身份鉴别没有多大区别.只是鉴别的对象是接入系统的设备而已。对接入系统的设备进行身份鉴别.同样要先对其进行注册,并在注册时确定鉴别信息(鉴别信息既与设备相关联.又由系统保留)。当需要将设备接入系统时.被接入设备需提供鉴别信息,经系统确认其身份的真实性后方可接入。
访问控制在GB17859中同样有其特定的含义.并对自主访问控制和强制访问控制的策略做了具体的说明。其实.访问控制在更广的范围有着更广泛的含义。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往往把身份鉴别也称作是一种访问控制。如果我们把是否允许登录系统看作是是否允许对系统进行访问.把身份鉴别称为访问控制也未尝不可。问题是需要对其具体含义做清晰的描述。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把身份鉴别与访问控制这两个概念一起进行讨论的原因 谈到访问控制.首先必须对访问控制的粒度有所了解。访问控制讲的是对主体访问客体的控制。粒度显然涉及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主体一般是以用户为单位实施访问控制(划分用户组只是对相同访问权限用户的一种管理方法).网络用户也有以IP地址为单位实施访问控制的。客体的访问控制粒度由粗到细可以是整个应用系统 某个网络系统.某个服务器系统,某个操作系统.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某个文件 某个数据库.数据库中的某个表 甚至库表中的某个记录或字段等。一般来讲 对整个系统(包括信息系统、网络系统、服务器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等)的访问.通常是采用身份鉴别的方法进行控制.也就是相对的粗粒度访问控制。细粒度的访问控制,通常是指在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所提供的用户对文件或数据库表、记录/字段的访问所进行的控制.也就是GB17859中所描述的经典的访问控制。这类访问控制分为自主访问控制和强制访问控制两种。当然也可以在网关等处设置以服务器为对象的自主访问控制或强制访问控制机制,实现以服务器为粒度的访问控制。
所谓自主访问控制是指由系统提供用户有权对自身所创建的访问对象(文件、数据库表等)进行访问.并有权将对这些对象的访问权授予其他用户和从授予权限的用户收回其访问权限。访问对象的创建者还有权进行授权转让” 即将 授予其他用户访问权限 的权限转让给别的用户。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一些系统中.往往是由系统管理员充当访问对象的创建者角色 并进行访问授权 而在其后通过”授权转让 将权限转让给指定用户.于是容易引起这种访问控制不是由用户自主决定访问权限的误会。
所谓强制访问控制是指由系统(通过专门设置的系统安全员)对用户所创建的对象进行统一的强制性控制,按照确定的规则决定哪些用户可以对哪些对象进行哪些操作类型的访问,即使是创建者用户,在创建一个对象后.也可能无权访问该对象。强制访问控制常见的安全模型是Bell—La padula模型(也称多级安全模型)。该模型的安全策略分为强制访问和自主访问两部分。自主访问控制允许用户自行定义其所创建的数据.它以一个访问矩阵表示包括读、写、执行、附加以及控制等访问模式。由于它的自主访问控制策略已广为人们熟知。所以在提到多级安全模型时.往往重点探讨其强制访问控制策略。多级安全模型的强制访问控制策略以等级和范畴 作为其主、客体的敏感标记,并施以”从下读、向上写”的简单保密性规则。需要强调的是.作为敏感标记的等级和范畴.必须由专门设置的系统安全员,通过由系统提供的专门界面设置和维护.敏感标记的改变意味着访问权限的改变。因此可以说.所有用户的访问权限完全是由安全员根据需要决定的。强制访问控制还有其他安
全策略 比如 角色授权管理。该安全策略将系统中的访问操作按角色进行分组管理。一种角色执行一组操作.由系统安全员统一进行授权。当授予某个用户某一角色时,该用户就具有执行该角色所对应的一组操作的权限。当安全员撤销其授予用户的某一角色时,相应的操作权限也就被撤销。这完全类似于现实社会中对领导职务的任命和撤销。这一策略的访问权限也是通过安全员通过角色授权决定的。
与访问控制相关联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是 用户一主体绑定。这一概念的引入.对多用户环境、进程动态运行所实施的访问操作的控制提供了支持。作为动态运行的系统进程.它在不同时间段为不同的用户服务 因而无法为其设置固定的敏感标记。通过用户一主体绑定机制.可以将进程动态地与其所服务的用户相关联。于是.在任何时候.进程所实施的访问操作都能够通过这种关联找到其所服务的用户,也就能找到实施强制访问控制的主体。操作是由进程实施的.而确定是否允许进行此次访问的主体对象却是进程为其服务的用户
第四篇:浅议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盘活策略
目前盘活不良贷款已经成为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中的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大力盘活不良贷款,化解贷款风险已成共识。但是,由于历史遗留的问题及经营方面存在的主、客观的诸多因素,使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质量低下,不良贷款占比居高不下,经营效益差,影响和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只有将不良贷款这颗毒瘤进行解剖,对症下药,彻底医治,真正使农村信用社“摆脱病根”,走出困境,在经营管理上轻装上阵,不断提高经营效益,才能使农村信用社走上持续、协调、稳步发展的健康之路。要实现盘活不良贷款的上述目标,我认为应该选择以下六个方面盘活策略:
一、提高素质调整结构
信贷员素质是决定信贷资产质量的第一因素。针对信贷队伍中部分信贷员素质不高,安于现状,缺乏开拓精神,工作没有起色等问题,要实行工效挂钩办法,对不合格的信贷员实行“关停并转”,调离信贷岗位,并通过业务培训、技术竞赛、学历教育等手段,提高信贷员依法办贷、依法管贷等业务技能和理论涵养。通过调整提高,真正让信贷员成为精业务、懂经营、会核算、善管理的人才,从根本上筑起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第一道防线。
二、化整为零逐个击破
一块大石头,若想一次性搬走,是非常不容易的,而将这块大石头击碎,再搬就容易的多了,这个“化整为零”道理十分简单,如果把这个方法运用到盘活不良贷款中去,那么它效果会更好一些。采取这个方法对不良贷款户进行化解盘活会起到独特的疗效。尤其是对待“户贷村用”的不良贷款回收上,通过积极宣传农村信用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主力军和桥梁纽带作用,大力同乡村两级政府进行沟通协商,使乡村政府同意从乡村提留款中直接扣除一定比例来偿还债务,也可以将债务分解落实到那些欠村委会提留款的农户头上,通过零打碎敲的方法,逐户签订还款计划,逐步把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降解不良贷款的比例。
三、帮扶关举强身健体
农村信用社做为合作金融组织,肩负着支持“三农”发展的天职。针对债务累累,经营维艰,在短期内确实难以偿还贷款的对象,可采取帮助和扶持的措施,增强其造血还贷功能,大力帮助贷款户寻求新的寻求新的致富门路。在贷款投放时,对待欠贷户也不是一棒子打死,而是给予适当的优先扶持,帮助欠贷户在经营上重获新生,必要时注入一定的流动资金支持其走出低谷,实行有效的“输血供氧,放水养鱼”,使这些“欠贷老大难”重新走上致富路,使这部分不良贷款被有效盘活并逐步收回。但是,此举需要信贷员摸清底数,慎重操作,坚决避免“旧贷未清,又添新债”现象的发生。
四、先本后利还本挂息
针对一些“头比身子大”,抱着“破罐子破摔”思想的欠贷户,可采取“先本后利,还本挂息”的政策手段,从不同角度出发,向欠贷户讲政策、讲法律、讲道理,以及利率变动对欠贷户还贷造成的影响利弊,使这些贷户逐步产生还款意识,只要能一次性交贷款本金还清,积欠利息可制定偿还计划,分期归还。采取此法要有严格的审查程序,每笔贷款须经信用社理事会集体研究方可实行。
五、清收攻坚全员皆兵
盘活不良贷款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单*信贷员承担此项任务,是任重路远,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把这项工作此向深入,必须采取“全体动员,全员参战”的战术方略,不分白天、黑夜,大张旗鼓、轰轰烈烈地开展盘活不良贷款的攻坚战。农村信用社可根据本社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全员清收的实施方案,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身上有指标,在全社上下形成一个人人想盘活、人人争盘活不良贷款的良好氛围。
六、依法起诉强制清收
对于那些有钱不还的“钉子户”、“赖债户”,一定要采取积极有效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进行清收,加大力度,采取有效的清收方法,可以与当地法院协调好关系,委托法院发放贷款催收通知单,把陈欠贷款清收回来之后,再付诉讼费。对那些有偿还能力、不认账、有钱不愿意还的贷户,要依法起诉强制清收,明确重点,各个击破,切实做到“起诉一户,教育一片,执行一次,震动一方”的作用。
总之,盘活不良贷款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基础工程,采取上述举措,贵在持之以恒,切忌虎头蛇尾,担起来要做到信心百倍,清下去绝不可随波遂流。
第五篇:房地产销售控制策略
房地产销售控制策略
1、什么是楼盘销售控制
在整个楼盘营销过程中,应该始终保持有好房源,分时间段根据市场变化情况,按一定比例面市,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房源,而且后期的好房源面市时,正处于价格的上升期,还可以取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此即为销售控制。
2、销售控制产生的背景和作用
销控是实现项目利润最大化的捷径。房产与其他消费品不同,它的生产周期很长,市场需求变化后供给是不可调节的,只能以销控来实现微调。一个项目开盘即一抢而空不是一件好事,只能说明定价偏低,开发商没有得到最大的销售收入,所以要控制好销售节拍,在先导期、开盘期、强销期、收盘期各安排合理的供给比例,每个期间内供应的销售量在面积、朝向、楼层中保持一定大小、好坏、高低的比例,实现均衡销售。如果一个项目的市场需求把握不准或是规划设计不科学,那么能够挽救项目的就只能是营销策划和销售控制了,房产关乎人的终极需求,影响的因素太多,市场需求把握不准的几率很大,且建筑结果是不可调整的,那样销售策划和销售控制就成了影响开发商生存的核心能力因素之一了。
3、房地产销售控制方法:
所谓的房地产营销就是在短时间内通过产品的投放去不断调节项目产品的市场供求关系,从而寻求和试探出项目产品真实的市场价格。或者就是通过不断的调节产品的销售价格,来平衡项目产品所针对的特定的客户群的特定的时间段的供求关系。
其实这两种调节说的都是一个意思,就是产品销售进度的控制,只是采取了不同的手段而已。
方法1:销量控制法
在整个销售过程中,应该始终保持有好房源,分时间段根据市场变化情况,按一定比例面市,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房源,而且后期的好房源面市时,正处于价格的上升期,还可以取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方法2:价格控制法
一般地,价格控制应以“低开高走”,并且也分时间段制定出不断上升的价格走势,价格控制的原则为“逐步走高,并留有升值空间”,这样既能吸引投资,又能吸引消费。同时,楼层差价的变化也并非是直线型的成比例变化,而是按心理需求曲线变化,随着心理需求的变化呈不规划变化。
方法3:时间控制法
销售期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开盘前准备期、开盘初期、销售中期、收盘期。以时间为基础根据不同的时间段如依据工程进度等进行时间控制,确定与之对应的销量和价格,并且围绕该时间段的诉求重点进行营销,以便掌握什么时间该控制什么,如何去控制,从而产生协同效益。
销量控制、价格控制、时间控制三者紧密结合,相互协调,价格的“低开”并不意味着公司经济利益受损,这只是一种策略,目的是为了以后的“高走”,这就需要销量控制紧密结合,按一定的比例面市,通常采用倒“葫芦”型。量在谁手中,谁就能控制价格,犹如股市的“庄家”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将价格按不同的时间段进行调整,并根据不同的时间段放出不同的销量。那么整个销售过程就是一个比较完美的销售控制过程。
不同的销量。那么整个营销过程就是一个比较完美的营销控制过程。
3、如何实现销售控制(销售控制的流程)
销控管理需要以下措施来完善:
(1)、房号销控表:以直观的方式显示单个楼盘的销售进展情况,可以提供需要了解房间的详细资料及销售情况,并可以根据选择的模拟付款方式生成付款时间表和按揭供款表,方便客户进行详细了解和分析。
客户所拥有的房地产专业知识和楼盘信息,与开发商相比是不对称的。
在楼市交易中,客户挑选房号时,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而开发商则利用自己的有利地位,采取房号销控策略,将客户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引导到有利于物业成交的一面,从而促进楼盘销售。
房号销控的具体做好是:在推出楼盘时,开发商不是将所有的房号都拿出来,让顾客随意挑选。而是根据销售计划和实际情况(如“认筹”状况),先推出一部分房号,保留一部分房号,等前面的房子卖完以后,再推出第二批。后面以此类推。
房号销控策略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楼层、朝向、景观好的房子卖完后,差的房子卖不出去。因此在实际销售中,营销人员往往将差的房子与好的房子搭配推出,或者先推出较难卖的房子,后推出好房子,以实现楼盘的顺利销售。
房号销控是一种实战性很强的策略,运用得好,能将不好的房子先销出去,并且卖个好价格。如果不用或者运用不当,往往会出现尾盘大量积压的情况。
3.2、销控总表:以直观的方式显示所有楼盘的销售进展情况,在掌握全局的同时,也可以查看房间及业主的信息。
3.3、销售登记:管理和登记房间销售的情况
3.4、换退房管理:管理销售过程中换退房处理及查询。
3.5、催交欠款:处理销售过程中的楼款催交及欠款催交处理,并可以打印清单。
3.6、成交客户管理:登记和管理成交客户的详细资料,方便公司对成交客户进行分析和了解,从而最大限度提高对成交客户的服务。
3.7、销售统计:将公司的销售情况进行统计,并可以以图形方式直观显示。
3.8、销售统计报表:查看和打印销售过程中需要的各种报表,房地产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制订各种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