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控制策略研究进展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控制策略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已日益成为全球性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我国湖泊富营养化呈现迅猛发展的趋势,并对区域经济发展与生产、生活用水保障带来挑战。尽管为了防控湖泊富营养化,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与物力,但在一些湖泊富营养化频繁区,一些防治与控制措施还没有收到理想而满意的效果。文章在综述国内外湖泊富营养化防治与控制策略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在富营养化研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湖泊富营养化分区控制的新思路。
关键词:富营养化;湖泊;湖泊富营养化;控制策略;分区控制
Progress on Controlling Strategies of Lake Eutrophication in China Abstract:Eutrophication of lakes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one of big concerns for water pollution at a global scale.Lake eutrophication makes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ve,domestic water safeguard confront with challenges at regional extent.All levels of governmental agents in China have put a lot of man powers and material resource in controlling lake eutrophication,but so far satisfactory results have not been achieved.Based on the review of studies on treatment and controlling strategies in the filed of lake eutrophication,main issues and limitations in current eutrophication research activities were elaborated,new ideas for lake eutrophication control considering location of lakes were proposed as well.Key words:eutrophication;lake;lake eutrophication; controlling strategy;zoning control 引言
水体富营养化已日益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据统计,目前,全球约有75%以上的封闭型水体存在富营养化问题。我国国土辽阔,湖泊众多,全国共有1km2以上的湖泊2759个,总面积达91019km2,占国土面积的0.95%。近年来,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农业的快速推进,大量营养元素(N、P等)及有机物排入湖泊中,致使藻类等水生生物过量繁殖,溶解氧减少,透明度下降,湖泊水质迅速恶化。目前在我国131个主要湖泊中,已达富营养程度的湖泊有67个,占51.2%。在39个代表性水库中,达富营养程度的有12座,占30%。在五大淡水湖中,太湖、洪泽湖、巢湖已达富营养程度,鄱阳湖、洞庭湖目前虽维持中营养水平,但磷、氮含量偏高,正处于向富营养过渡阶段。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导致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退化,蓝藻水华频繁暴发,水质性缺水日趋严重,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1国内外湖泊富营养化的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概述
20世纪初,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引起了生态学家、湖沼学家的注意,同时也得到一些国际组织、国家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与重视。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目前其成果主要体现营养元素控制因素、富营养化水质改善、政策控制措施三个方面。
(1)营养元素研究方面。目前研究表明,水体中氮、磷含量直接决定了藻类的繁殖速率,影响水体富营养化进程,是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控制因子。还有一些研究也表明水体中有机质、维生素类和微有机成分以及锰、铁和钼等微量元素也是影响藻类爆发和水体富营养化发展的重要原因。
(2)富营养化水质改善技术研究方面。包括减少入湖外源性营养负荷的技术、控制湖泊内源营养负荷技术、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的湖泊生态修复技术和水体中藻类的治理技术。其中,外源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废污水迁移、氧化塘技术、土地处理系统、生物除磷、前置库、限制合成洗涤剂含磷量、水栽生物过滤法等。内源控制技术主要包括沉积物氧化、化学沉淀、底泥覆盖、引水冲刷、底泥疏浚、湖内下层水抽取、选择排放、水位操作、生物技术等。湖泊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大型高等水生植物修复技术、食鱼性鱼调控技术等。水体中藻类的治理一般有直接过滤除藻、气浮除藻、化学药剂除藻、养鱼除藻、机械收藻等。
(3)政策措施方面。湖泊富营养化政策措施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运用激励机制去影响产生污染的生产投入,例如化肥和农药的投入。第二种是利用税收补贴机制影响湖泊污染浓度。
1.2国内研究概述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国内的专家学者就开始注意到有关富营养化问题。近二十年来,国内学者对东湖、巢湖、太湖、洞庭湖、洪湖、滇池、白洋淀等湖泊的富营养化控制和生态恢复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相关成果主要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
(1)对长江中下游湖区湖泊富营养化的营养盐的来源、富营养化的发生机制和控制技术等做了比较深入、全面的研究。王圣瑞等研究了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秦伯强则通过对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的分析,总结出了要控制浅水湖泊富营养化,除了进行外源控制之外,还必须进行内源的治理,治理内源营养盐的有效途径是水生植被的恢复。
(2)对内源营养盐的形态、释放模式、影响因素、转化机理和控制技术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金相灿等对湖泊沉积物中磷的吸收以及影响湖底水土界面上磷的分布和摄入的因素做了一定的研究。秦伯强等以太湖为例,在野外调查观测与实验室试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型浅水湖泊沉积物悬浮的动力机制,并提出了其内源释放的一般性模式。
(3)对来自外源特别是农业面源的氮、磷营养盐在进入湖泊水体之前的迁移、转化规律等方面做了一定的研究。席北斗认为,在不同的pH条件下,沟渠沉积物对农田排水沟渠中氮、磷的截留是不同的,其总体趋势基本是截留量随着pH值的增加而上升。翟丽华以杭嘉湖流域为例,通过试验,研究了沟渠沉积物对氮、磷的吸附特征及pH值大小对吸附能力的影响。
(4)对我国典型富营养化湖泊的营养盐的来源、富营养化的发生机理、限制因子、影响因素和调控策略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谢锋等利用灰色聚类法对五里湖湖滨带进行富营养化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五里湖湖滨带处于富营养状态,磷是其富营养化的限制性因子。秦伯强等]则从总体上分析了太湖的水环境状况,指出非点源污染是其主要的污染源。李一平等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太湖富营养化控制机理进行了研究。
(5)在控制技术上,我国的湖泊治理专家提出了“截断外源、控制内源、人工生态修复”的综合治理创新思路和“物理一生态工程”、“复合人工湿地系统”、“湖滨生态系统重建”、“开敞湖面修复”等一系列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应用技术,在富营养化湖泊治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叶春在云南洱海湖滨带的生态恢复研究中,采用生物和生境对策,提出了滩地模式、河口模式、陡岸模式、鱼塘模式、农田模式、堤防模式等6种湖滨带生态恢复工程模式。
(6)在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战略上,提出了新的措施。我国是一个国土面积广阔,地区分异显著的国家,因此,制定全国性的控制战略对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此刘鸿亮提出要制定我国湖泊营养物控制的国家战略,并在这个国家战略下确立生态分区的湖泊营养物基准和标准,通过采用TMDLs(最大日负荷限值)总量控制方法和营养物削减集成技术,来达到改善湖泊水质状况的目的。
2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研究区域过于偏狭,主要集中于长江中下游湖区
长江中下游湖区是我国当前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最突出的地区,从而导致长江中下游湖区成为我国目前湖泊富营养化重点研究的地区。而其他一些位于经济较落后,人类活动干涉较少的地区的一些湖泊,如东北湖区的镜泊湖,蒙新湖区的呼伦湖、岱海,云贵湖区等,这些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也日益突出,受到的关注程度却远远不够。
2.2在对营养源的控制上,外源特别是针对来自农村的氮、磷营养盐的研究还需要加强
目前我国在对湖泊富营养化营养源的控制上,对于工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等点源排放治理力度较大,而对于量大面广的农村非点源污染控制则远远不够。在点源污染控制上,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但仍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的污水处理率。而对于来自于农村的污染物则基本没有什么有效的处理措施,处理率极低,绝大部分来自于农村的氮、磷污染物基本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随地表径流进入到湖泊中,成来我国湖泊水体中氮、磷营养盐的主要来源之一。
2.3对浅水湖泊的富营养化研究多,深水湖泊研究少
一般来说,深水湖泊在夏季水下若干米处存在温跃层,而浅水湖泊则不存在。由于温跃层的存在和水深的不同,导致浅水湖和深水湖在许多方面(如内源营养盐的释放,水生高等植物的分布等)存在很大的区别,从而在富营养化的控制策略上也存在差异。但由于我国目前富营养化的湖泊绝大部分都属于浅水湖,特别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富营养化长江中下游湖区99%以上的湖泊都是浅水湖。
2.4流域水环境管理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高效的流域管理是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关键。目前我国的流域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各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能定位不清,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各自的职责不够清晰。(2)流域与区域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部门和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协调平台和机制。(3)缺乏完善的流域管理政策体系。(4)缺乏有法律地位的流域综合规划。(因此,在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加强这些方面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2.5湖泊富营养化指标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完善的营养状态指标体系对于湖泊富营养化的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在湖泊营养基准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尚为空白,至今尚未制定湖库的营养状态标准,仍是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中的毒理性及耗氧类指标进行评价,没有设置水生态系统的响应指标(如表征初级生产力的叶绿素a、生物量指标、与藻类有关的透明度等)。如何制订湖库的营养状态标准已成为我国湖库富营养化控制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3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控制的策略分析
由于湖泊富营养化是在不同区域的不同自然、社会条件下形成的,湖泊的富营养化不仅受到当地气候、水文、地质、地貌、生物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同时还受到区域土地利用方式、人口、农业现代化水平、城市化、工业化水平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湖泊富营养化具有区域分异的特点。所以,要控制湖泊富营养化,必须实行分区控制策略。
由于缺乏最近的我国主要湖泊调查资料,所以这里参照1988~1992年我国主要湖泊的调查资料。根据我国主要湖泊1988~1992年调查资料计算结果(表1),把全国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分为四种控制类型区(表2)。
表1 我国主要湖区富营养化湖泊数量占该区湖泊总数的比例
湖区 东部平原湖区 云贵湖区 东北湖区 蒙新湖区 青藏湖区 调查湖泊(个)
25 12 13 6
富营养化湖泊(个)
6 8 6 0
富营养化比例(%)
53.9 24 66.7 46.2 0 注:根据我国湖泊1988~1992年调查资料(舒金华等,1996)整理计算。
表2我国湖泊分区控制类型
控制类型 重点控制区 部分控制区 潜在威胁区 维持现状区
划分标准S(富营养化比例)
S>50% 25%<S≤50% 5%<S≤25% 0≤S≤5%
范围
东部平原湖区、东北湖区
蒙新湖区 云贵湖区 青藏湖区
3.1重点控制区(包括东部平原湖区和东北湖区)
本区指位于黄河、海河、淮河、长江、珠江等大江大河中下游平原丘陵地区、东北平原中央和东北山区的湖泊。由于人口密集、工业发达、农业现代化程度高、城市化水平高,本区成为我国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最突出的地区。本区湖泊多为浅水湖,其内源磷释放量占整个磷负荷的相当比例,甚至超过外源负荷,所以该区的湖泊一直是我国富营养化重点控制的地区,治理的难度很大。在控制策略上,应采取内、外源营养物控制并举,以内源控制为主,结合生态修复和流域综合管理的治理策略。
3.2部分控制区(包括蒙新湖区)
本区指分布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河北省北部部分地区境内的湖泊。由于降水量稀少,本区的湖泊多为风蚀、风积而成的矿化度高的浅水湖。本区湖泊由于人口密度较小,城市化水平较低,工、农业水平也较低,人类经济活动对湖泊的直接影响较小,所以其富营养化程度总体较低,只有小部分湖泊达到了富营养化程度,但随着开发强度的日益增大,本区湖泊的富营养化也日益凸显。因此,本区应针对典型的富营养化湖泊,主要采取适应于干燥气候影响和抗盐化的生态修复技术的部分控制的策略。
3.3潜在威胁区(包括云贵湖区)
云贵高原湖泊海拔高、纬度低、一般面积较小,相对深度较深,该区湖泊补给系数小,水量更新速度慢,一般2.5-3.5a才更新一次,进入湖泊水体的的各种营养盐类很容易在湖中积累。由于气候的关系,本区湖泊营养物主要集中在雨季随暴雨径流入湖。在人类活动加剧的情况下,本区的湖泊很容易发生富营养化,不过当前本区经济还比较落后,所以富营养化程度不如东部平原湖区、东北湖区和蒙新湖区湖区严重,但潜在的威胁还是很大的。因此,本区湖泊富营养化的趋势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控制策略上主要应采取通过控制入湖河流营养盐含量的外源控制和湖滨带生态修复相结合的策略。
3.4维持现状区(包括青藏湖区)
本区湖泊在五大湖区中本区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最低。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类活动对本区湖泊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强,本区湖泊的氮、磷主要营养物的含量也在不断上升。因此,本区湖泊水质保护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如何使本区的湖泊维持现有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在控制策略上应主要采用纯自然保护技术,如划定禁止开发区。
参考文献
[1]Freedman B.Environmental
Ecology[M.Sandiego:AcademicPress2002.[2]王苏民窦鸿身.中国湖泊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3]韦立峰.浅谈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及其防治[J].中国水资源利用,2006,(8):25-28.[4]王有利.松花湖富营养化现状及其防治对策的探讨[D].长春:吉林大学,2004:1-74.[5]陈奥密.湖泊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和机理[J].广东水利水电,2008,37(6):34-37.[6]Hans Utkilen,Nina Giolme.Iron-stimulated toxin production in Microcystis Aeruginosa [J].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1995,(61):797-800.[7]李小平.美国湖泊富营养化的研究和治理[J].自然杂志,2002,24(2):63-68.[8]龚应安.我国湖泊富营养化出现的机制和防治对策[J].北京水利,2002,9(6):20-22.[9]陈少强.发达国家环境税考察及其启示[J].地方财政研究,2008,5(8):62-64.[10]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太湖综合调查初步报告[R].科学出版社,1965.[11]饶钦止.五里湖1951年湖泊学调查
(四)浮游植物[J].水生生物学集科学出版社,1962.[12]刘建康.东湖生态学研究(一、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13]邱东茹,吴振斌,刘保元.武汉东湖水生植被的恢复试验研究[J].湖泊科学1997,9(2):168-174.[14]屠清瑛.巢湖富营养化研究[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0.[15]章中,唐以剑.白洋淀区域水污染控制研究(第一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6]金相灿,刘树坤,章宗涉等.中国湖泊环境(第一册)[M].北京:中阔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17]王圣瑞,金相灿,赵海超等.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J].环境科学,2005,26(3):38-43.[18]秦伯强.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富营养化发生机制与控制途径初探[J].湖泊科学,2002,14(3):193-202.[19]秦伯强,胡维平,高光等.太湖沉积物悬浮的动力机制及内源释放的概念性模式[J].科学通报,2003,48(17):1822-1831.[20]席北斗,徐红灯,翟丽华等.pH对沟渠沉积物截留农田排水沟渠中氮、磷的影响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29(7):490-494.氮及磷的吸附[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9(3):373-376.[21]谢锋,张光生,徐红梅等.五里湖湖滨带富营养化评价[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31(1):133-135.[22]李一平,逄勇,丁玲.太湖富营养化控制机理模拟[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27(3):1-3.[23]高柳青,晏维金.富营养化对三湖水环境影响及防治探讨[J].资源科学,2002,24(3):19-25.
第二篇:我国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我国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于宁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11期
摘要 我国农村目前水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很多污水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农村污水问题亟待解决。在此介绍了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的现状以及农村污水的来源、特点、排放及收集处理途径、排放标准等问题,并对几种农村污水处理技术进行了简介,为农村污水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农村;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S18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11-03323-03 Abstract Water pollution problem in China's rural areas is very serious,a large amount of sewage cannot get effective treatment.Rural sewage problems need to be solved.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sewage disposal and the sources,characteristics,emissions,collecting ways and emission standards of rural wastewater in China were introduced,and several kinds of rural sewage treatment technology were introduced,which will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rural sewage treatment.Key words Rural; Rural wastewater; Processing technology; Research advance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尤其是在农村,环境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农村环境污染主要体现在水体污染严重、清洁水源稀缺、土壤质量下降、人居环境恶化、生态遭到破坏等方面。水环境污染问题尤为严重[1]。我国在2010年进行了第1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表明,农村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全国总量的50%左右,其中COD、TN、TP的排放量分别占总量的43%、57%和67%[2]。而长期以来,由于治理资金短缺和对农村水环境保护意识的淡薄,农村地区的污水大多得不到有效处理[3-4],最终给环境带来不可避免的污染[5]。因此,农村污水问题亟待解决,研究农村污水的特征、处理工艺和水质指标等也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笔者在此介绍了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的现状以及农村污水的来源、特点、排放及收集处理途径、排放标准等问题,并对几种农村污水处理技术进行了简介,为农村污水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1 我国农村污水概述 1.1 农村污水处理现状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尚处于起步阶段,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其建设与运行管理相对滞后,究其原因主要有认识不到位、缺乏稳定可靠的建设和运转资金、尚无相关的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6]。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我国南方农村多为分散性村落,现行的南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并不广泛,在重庆、江浙、四川、广东等地区有一些农村生活污水的试验性处理工程。目前,南方农村地区将生活污水随意收集于化粪池发酵后灌溉菜地农田,该过程没有正确的科学引导,使得大部分的生活污水没有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北方农村虽多为聚居,但由于资金短缺以及没有过多的处理设施,目前北方农村的生活污水大部分为原位排放[7]。
1.2 农村污水的来源 农村污水是农村村庄和小镇的居民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的总称[8]。它的来源主要包括农村居民日常生活废水和乡村企业排放的各种废水2个方面[9]。农村居民日常生活废水包括厨房污水、衣物洗涤废水、冲厕水以及家禽排泄物等。其中,衣物洗涤废水中洗衣粉的使用大大加剧了农村氮、磷污染,使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更加严重。1.3 农村污水的特点
农村污水由于其分散性的特点,其水量、水质不同于城市生活污水,具有自身的特点。其主要特点有:
①农村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污水的混合污水,基本上不含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含有一定量的氮和磷,可生化性好;
②农村污水水量、水质变化大,且水量、水质在不同的居住区、不同的时间段有明显的差异;③农村地区人口居住分散,大部分农村没有排水收集管网,污水处理率较低且集中收集处理难度较大[10-11]。
1.4 农村污水排放及收集处理途径
农村生活污水一般雨污混流排放,有调查显示约96%的村庄无排水沟渠和污水处理系统,污水沿着村庄道路沟渠或路面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收纳水体,有的生活污水甚至直接通过地渗排放,存在污染地下水等风险[12]。
介于农村污水排放现状,农村污水收集处理模式应因地制宜,采用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污水收集处理模式[10]。目前,农村污水收集处理模式主要有集中收集处理模式、分散收集处理模式和管网截污收集处理模式3种,其中管网截污收集处理模式需要利用附近城镇的污水管网,并将农村的污水管网并入其中[10,13]。1.5 农村污水处理的排放标准
我国关于水环境标准的体系主要有水环境质量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水环境基础标准、水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和水环境标准样品标准五类。污水排放标准的严格与宽松程度直接决定了水环境质量的水平和用水质量的高低,也关系着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方向[14]。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目前,我国农村缺乏相应的污水排放标准和污水处理设施的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农村污水排放标准主要采用的是《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2008)等[15],而这些标准主要适用于大中城市的水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农村污水在水质、水量以及经济发展程度等方面与大中城市截然不同,从节能减排的需要考虑,只要是污染物的减少就有利于“总量”的控制,因此,对小城镇污水处理排放标准有商酌的必要[14]。
我国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简介
考虑到农村污水本身具有的特点,结合农村地区的地理环境,当附近有可利用的农田、可进行污水灌溉和污泥用作农肥等便利条件时,在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上将污水处理与利用相结合,与保护和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水环境相结合,实现农村区域性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当农村有可利用的天然废塘、荒地、洼地时,应充分利用当地条件,优先考虑采用生态塘、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等因地制宜的生态处理工艺。当没有可利用的天然废塘、荒地、洼地等条件时,可推荐选用改良型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对小城镇污水进行二级生化处理[16-17]。2.1 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是一种由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它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通过过滤、吸附、共沉、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18]。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是充分利用了“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的净化能力,既可去除有机污染物,又可去除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等污染物[19]。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和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20]。表面流人工湿地是在深度约0.6~1.5 m的浅池塘或渠道中种植各种形式的水生植物,包含挺水植物(香蒲、芦苇、风车草、茭白笋及开卡芦等)、沉水植物(水蕴草、马藻等)、浮叶植物(睡莲、菱角等)及漂浮植物(青萍、满江红等),其主要处理机制是利用不同水深及植栽密度的配置,可增加湿地生态的多样性以确保处理效率稳定,亦可通过各区域中好氧程度的不同,达到脱氮的功能。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是在深度0.6~1.0 m、底部坡度在0.5%~1.0% 的沟渠或水池,铺设砾石或土壤后密植挺水植物,再导入污水并控制水面高度,使水面不暴露于空气中,即污水仅在介质中流动,没有开放水面区,其主要处理机制为利用附着在砾石或植物根系的微生物分解水中污染物。潜流式人工湿地因水流在底面流动更容易适应寒冷气候,适合在北方地区运行。但在北方地区运行的湿地,必须考虑冬季降温导致植物死亡和微生物失活而使人工湿地运行效率降低的问题。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前端通常需要设置化粪池、初沉池等预处理设施,避免大型颗粒流入砾石床中堵塞孔隙,降低处理效能[17,20]。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应用范围很广,出水一般均优于常规二级处理效果。另外,人工湿地适用范围广,依据其特性,非常适用于没有完善污水管网系统的地区和乡镇[19]。但该技术易受气候条件影响,南北差异较大,北方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较低,难以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或保证污水处理效果。因此在采用此技术时,要选取合适的植物,并要充分考虑植物过冬问题[2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1990年,我国建成了第1个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深圳白泥坑污水处理系统,处理污水量4 500 m3/d,处理场占地0.84 hm2,实际使用面积0.50 hm2,设计BOD5进水最高浓度100 mg/L,SS进水最高浓度150 mg/L,两者的出水浓度均为30 mg/L,达到城市污水二级排放标准[22]。李艳波等在福建某水源地采用水解酸化-人工湿地工艺处理农村污水,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切实可行、运行成本低,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当进水CODCr、BOD5、SS、NH3N、TP质量浓度分别低于200、300、200、25、5 mg/L 时,出水CODCr、BOD5、SS、NH3N、TP质量浓度分别低于60、60、80、15、0.5 mg/L;该系统出水水质稳定可达《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出水直接回灌农田或山林,不设排放口,可以很好地保护水源[23]。2.2 人工快渗技术工艺
人工快渗系统是在快渗池内填充一定级配的人工改性滤料,滤料表面生长丰富的生物膜。当污水自上而下流经滤料层时,发生综合的物理、化学、生物反应,使污染物得以最终去除。该技术具有建设和运营成本低、污染物去除效率高、不产生活性污泥、操作运行简便、建设周期短等优点。
人工快渗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主要由过滤截留、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共同完成。过滤截留和吸附作用在人工快渗系统中主要起调节机制,而有机污染物的真正去除主要靠生物降解。生物降解包括好氧生物降解和厌氧生物降解,其中发生在好氧—厌氧交替带的好氧生物降解是人工快渗系统去除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机制[24]。
杨小毛等结合深圳市白花洞村、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及北京昌平区农村工程实践,分析了人工快渗技术在村级分散型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实际运行效果,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均表明人工快渗技术及其改进工艺组合系统具有工艺简单、建设运行成本低、污染物去除效率高、出水效果好等特点,可有效地解决目前农村地区因受到资金、技术、人才等因素限制造成的污水处理能力低的问题,是一项十分适合我国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技术[25]。2.3 稳定塘
稳定塘是一种利用天然净化能力的生物处理构筑物的总称,有机物主要通过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吸附、有机颗粒的沉降和截滤作用去除。稳定塘在太湖流域农村地区应用比较广泛[17],尤其是高效藻类塘式稳定塘技术。高效藻类塘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Oswald等在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并发展的,它是在传统稳定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改进形式,强化利用藻类的增殖来产生有利于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环境,形成更紧密的藻-菌共生系统,同时创造一定的物化条件,达到对有机碳、病原体,尤其是氮和磷等污染物的有效去除,适合于农村面源污染控制[26-27]。
郭迎庆等研究高效菌藻塘系统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除磷效果及其强化措施发现,高效菌藻塘和水生生物塘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8和4 d,进水总磷浓度1.7~17.1 mg/L,出水总磷浓度全年平均值为3.33 mg/L,高效菌藻塘系统的除磷能力欠佳;通过降低水生生物塘内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深、采用废弃石膏作为填料构建了新型复合水生生物塘,水力停留时间为1.6 d条件下,复合水生生物塘出水总磷可保持在1 mg/L以下,可达到GB18918-2002一级B排放标准[27]。2.4 生物滤池
生物滤池是生物膜法处理污水的传统工艺,早在19世纪末就已发展起来[28]。它是以土壤自净原理为依据,在污水灌溉的实践基础上,经比较原始的间歇砂滤池和接触滤池而发展起来的人工生物处理技术。污水长时间以滴状喷洒在块状滤料层的表面上,在污水流经的表面上就会形成生物膜,待生物膜成熟后,栖息在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即摄取流经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营养,从而使污水得到了净化[29]。
黄伟丽等以苏南常州市民丰村为例,进行了复合式生物滤池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应用,运行结果表明该村生活污水经复合式生物滤池处理后,其COD、NH3N、TN和TP指标均低于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运行稳定[30]。2.5 复合工艺技术
如果单采用生物滤池工艺不能达到理想效果的话,也可以在采用生物滤池等工艺的同时,加入一些工艺系统组成复合工艺技术。这样可以削弱一些技术的缺点,使出水达到更好的效果。
赵大传等研究了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UAF)与温室型人工湿地组合工艺低气温下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运行特点及效果,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组合工艺COD总去除率平均为75%,BOD5总去除率平均达84%,SS总去除率平均不低于93%,氨氮总去除率平均为63%,TP总去除率平均为46%,出水水质除TP外均满足GB18918-2002中一级B标准[31]。该工艺具有低能耗、低投资、低运行费用、运行维护简单等优点,适合作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工艺推广使用。李二飞进行了厌氧生物滤池—回行流人工湿地组合处理农村废水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对CODCr、NH3N、TP、SS的去除率依次为72.8%~79.6%、26.5%~48.1%、33.3%~59.6%、77.0%~84.0%,除TP、SS在个别时候超标外,出水能够满足GB18918-2002的二级标准;且在污水温度为20 ℃左右时,厌氧生物滤池技术能够较好地去除难降解有机物[32]。3 小结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工作起步较晚,且目前仍存在比较大的问题。随着全国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和政策的倾斜,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建设示范工程和规模化运行的处理设施,但只有高效、低投入、低运行成本的污水处理技术才符合国情。上述污水处理技术各具备其独特的特点,且已经有了一些相关的研究和试验、实践工作,各地区可因地制宜,酌情选择。此外,这些技术也均有其自身的不足和值得改进之处,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科学设计、优化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合,达到技术上的互补。未来的污水处理技术会向着多方面、深层次的方向发展,可以预见多种系统的联合使用会成为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42卷11期 于宁 我国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 冯欣,师晓春.农村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5):40-42.[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公报[EB/OL].(2010-02-06)http://www.xiexiebang.com [13] 周莉.大连农村污水处理现状调查与治理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2.[14] 苏诚,刘康怀,史奇峰,等.小城镇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小议[J].中国给水排水,2011,27(6):32-35.[15] 丁绍兰,刘泽航,郭雪松,等.关于中国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制定的探讨[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2,34(6):82-85.[16] 庞长泷,马放,邱珊,等.寒冷地区中小城镇污水处理的实用技术[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12F):192-195.[17] 谢良林,黄祥峰,刘佳,等.北方地区农村污水治理技术评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9):8267-8269.[18] 张玮,崔兵,栗莉.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J].能源环境保护,2012,26(4):28-50.[19] 陈晓东.人工湿地在沈阳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试用性分析[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11):43-45.[20] 赵军.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203-15205.[21] 杨国文.北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项目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方案选择的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12,11(7):66-68.[22] 沈坚,罗刚,周琪,等.适合我国农村的污水处理模式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9):12859-12861.[23] 李艳波,林金画,温和.水解酸化-人工湿地处理农村污水[J].环境科技,2012,25(4):26-28.[24] 张金炳.污水处理人工快速渗滤系统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2.[25] 杨小毛,赖梅东,梅立永,等.人工快渗技术在我国农村地区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J].环境工程,2012,30(S1):91-96.[26] 何少林.高效藻类塘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氮磷去除机理及工艺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6.[27] 郭迎庆,刘群,黄翔峰.高效菌藻塘系统对农村污水中磷的强化去除效果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9,3(12):2223-2226.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28] 顾国维,高廷耀,周琪.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01.[29] 张自杰.排水工程(下册)[M].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201-202.[30] 黄伟丽,吴江涛,张继彪,等.复合式生物滤池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工程实例[J].环境工程,2012,30(5):47-49.[31] 赵大传,钟丽媛,杨厚玲,等.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与温室型人工湿地组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5):258-262.[32] 李二飞.厌氧生物滤池-回行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2.
第三篇:我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研究进展
[键入公司名称] 我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研究进展
2010/12/22
摘要:本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首先介绍了PRA的概念,然后论述了我国PRA研究进展的四个阶段、当前我国PRA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重要性 关键词: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发展历程,技术力量,世贸组织贸易规则
/ 6
我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研究进展
一.概念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est Risk Analysis ,简称PRA)是WTO 规范植物检疫行为的《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 协定)中明确要求的,为了使检疫行为对贸易的影响降到最低而规定各国(地区)制定实施的植物检疫措施应建立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基础之上。可以说从植物检疫诞生的那天起,在制定植物检疫措施时,人们就一直在进行着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但是,近20 多年来,由于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着对PRA 理解上的差异以及PRA 在贸易上的重要性,人们才开始对PRA 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借鉴风险分析在核工业以及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应用情况,把风险的概念从相关领域真正引入到植物检疫领域。目前各国植物检疫机构普遍采用的PRA ,就是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国际标准和准则概念上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联合国粮农组织1999 年版的《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第5 号:植物检疫术语表》的定义为:评价生物学或其它科学、经济学证据,确定某种有害生物是否应予以管制以及管制所采取的植物卫生措施力度的过程。我国加入WTO 后, PRA 在保护本国农业免受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的入侵及促进国内农产品出口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PRA 对于我们大多数农业工作者来说还是一项较新的知识,了解PRA 的发展历程,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和运用PRA 具有重大意义。
二.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重要性
可以说从检疫诞生的那天起,在制定检疫措施时,人们就一直在进行着风险分析,这就是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目前,WTO各成员国大都把风险分析作为制定动植物检疫措施的基础。
风险分析的重要性表现在如下4各方面:
1.风险分析是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规则《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的主要原则之一。
2.风险分析是WTO各成员国动植物检疫决策的主要技术支持。
3.风险分析可保持检疫的正当技术壁垒作用,充分发挥检疫的保护功能。
4.风险分析能强化检疫对贸易的促进作用,增加本国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机会
三.我国PRA 的研究发展情况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1981 年开展了“危险性病虫杂草的检疫重要性评价”研究,1991 年成立“检疫性病虫害的危险性评估(PRA)研究”课题组,1995 年5 月成立中国植物PRA 工作组;以这三件大事为标志,大致上可把我国的PRA 研究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1.1 类似PRA 的时期(1916~1980)早在1916 年和1929 年,我国植物病理学的先驱邹秉文先生和朱凤美先生就分别撰写了《植物病理学概要》和《植物之检疫》,提出要防范病虫害的传入的风险,设立检疫机构,这可以看作是我国PRA 工作的开端。解放初,我国的植物保护专家根据进口贸易的情况,对一些植物有害生物先后进行了简要的风险评估,提出了一些风险管理的建议。据此,我国政府1954 年制定了“输出输入植物应施检疫种类与检疫对象名单”。之后由于“文化大革命”,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工作陷于停顿,直到70 年代末才恢复。这一时期所做的工作比较简单,还没有引进PRA 的概念, 但是确实是不叫PRA 的PRA 工作。
1.2 积极探索的时期(1981~1990)1981 年原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的研究人员,开展了“危险性病虫杂草的检疫重要性评价”研究。他们对引进植物及植物产品可能传带的昆虫、真菌、细菌、线虫、病毒、杂草6 类有害生物进行检疫重要性程度的评价研究,根据不同类群的有害生物特点,按照为害程度,受害作物的经济重要性,中国有无分布,传播和扩散的可能性和防治难易程度进行综合评估。研究制定了评价指标和分级办法,以分值大小排列出各类有害生物在检疫中的重要性程度和位次,提出检疫对策。分析工作由定性逐步走向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在此项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有害生物疫情数据库”和“各国病虫草害名录数据库”,为1986 年制定和修改进境植物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单及有关检疫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与此同时,还开展了以实验研究和信息分析为主的适生性分析研究工作,如1981 年对甜菜锈病,1988 年对谷斑皮蠹,1990 年对小麦矮腥黑穗病的适生性研究,对适生性分析的研讨也促使了一些分析工作的开展。
1.3 正式发展的时期(1991~1994)1990 年国际上召开了亚太地区植物保护组织(APPPC)专家磋商会,中国开始接触到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这一新名词。之后,对北美植物保护组织起草的“生物体的引入或扩散对植物和植物产品形成的危险性的分析步骤”进行了学习研究。中国也积极开展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研讨,并积极与有关国际组织联系,了解关于PRA 的新进展。
199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的实施,使中国动植物检疫进入了新的发展历程。随着FAO 和区域植物保护组织对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工作的重视以及第18 届亚太地区植物保护组织(APPPC)会议在北京的召开,原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高度重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工作在中国的发展,专门成立了中国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课题工作组, 广泛收集国外疫情数据,学习其他国家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方法,研究探讨中国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工作程序。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在中国进入了一个发展时期。
(1)1991 年,由原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主持,原国家动植物检疫局和原上海动植物检疫局的专家和检疫官员参加的农业部“八五”重点课题“检疫性病虫害的危险性评估(PRA)研究”,该项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几项成果: ①探讨建立了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程序,分以输入某类(种)植物及其产品风险为起点和以有害生物为起点的分析程序。②有害生物风险分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量化方法的研究,提出了具中国特色的、有建设性的量化方法。③对马铃薯甲虫、地中海实蝇、假高梁和梨火疫病等国家公布禁止进境的危险性病虫杂草在我国的适生潜能进行分析,为检疫的宏观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④ 对输入小麦、棉花的有害生物风险初评估,收集、整理了国内尚未分布或分布未广的小麦、棉花有害生物名录,并就PRA 有关的有害生物的名单建立与重要性排序的思路提出意见。对引进小麦的检疫对策提出了意见。
(2)1984 年建立的农业气候相似分析系统“农业气候相似距库”,开展有害生物在中国的适生性分析工作。如1990 年对甜菜锈病,1994 年对假高粱,1995 年对小麦矮腥黑穗病的适生性分析。
(3)1989 年原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引进澳大利亚Sutherst 等1985 年建立的CL IMEX 系统。利用此分析系统1990 年对美国白蛾、1993 年对地中海实蝇、1994 年对苹果蠹蛾和1995 年对美洲斑潜蝇进行了适生性分析,为有关的有害生物的检疫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4)在有害生物信息系统建立以前的数据库基础上,根据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需求, 1995 年建立了“中国有害生物信息系统”。
(5)1992 年,在中美市场准入谈判中为解决美国华盛顿州苹果输华问题,开展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工作,中国的第一份正式的PRA 报告“对美国(华盛顿州、加利福尼亚州)地中海实蝇的危险性分析”(1993 年),为中美植物检疫谈判提供科学依据。
(6)中国的PRA 专家出席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秘书处关于PRA 的国际标准起草的一系列工作组会议。一方面结合中国的PRA 工作经验参与PRA 的补充标准的起草,发表了观点;另一方面也从每次会议中学到了许多,促进了中国的PRA 工作, 并及时将有关文件译成中文进行学习、研究。
(7)随着国际贸易迅猛发展,如何减少检疫对贸易的影响,已被国际社会所关注。在中国加入WTO 的谈判,及在此之前与美、澳、欧洲共同体市场准入谈判以及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最后文件的签署,都表明了中国政府也十分重视这一问题。
1.4 全面推进的时期(1995 ――至今)从前两个时期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中国的PRA 工作起步不晚,起点不低。到1995 年,将PRA 限于科研阶段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时的发展需要。因此,1995 年5 月在以前成立有害生物风险分析课题组和临时性工作组的基础上建立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工作组。该工作组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动植物检疫局领导。工作组分为一个办公室,两个小组(风险评估小组和风险管理小组)。办公室由专家和项目官员组成,主要任务是负责协调工作组与政策制定部门关系,推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工作。评估组负责评估工作,提出可采取的植物检疫措施建议。管理组负责确定检疫措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工作组的基本任务就是保证植物检疫政策和措施的制定以科学的生物学基础为依据。
中国PRA 工作组是在原国家动植物检疫局直接领导下的高级的技术和政策的工作班子,为紧密型、权威性的专家组。工作组的成立有利于推动PRA 工作的开展,便于组织和协调,工作组的形式也是一种尝试。中国PRA 工作组的成立表明中国正式承认和开始应用PRA ,同时是对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的“实施动植物检疫卫生措施协议(SPS)”承诺后的具体行动,也意味着中国植物检疫的新发展和进步。工作组在参考了联合国粮农组织“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协议”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中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程序”。同时中国PRA 工作组也制定了有害生物风险评估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目前,中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工作组正按照既定时间表对有关检疫政策和有关国家农产品进入中国问题进行分析。各国向中国输入新的植物及植物产品项目都要进行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已经成为中国检疫决策工作必不可缺的环节。该工作组的成立成为中国PRA 发展新的里程碑。从1995 年到加入WTO 前,我国就完成了约40 个风险分析报告,这是历史上完成的风险分析报告最多的阶段,涉及到美国苹果、泰国的芒果果实、进口原木、阿根廷的水果、法国葡萄苗、美国及巴西的大豆等等,对保护我国农业生产安全的产生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加入WTO 后,我国PRA 工作得到了更大的重视, 发展速度显著加快,进入了全面与国际接轨的快速发展时期。
四. 当前PRA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我国PRA 工作起步相对较晚,技术力量还较薄弱。PRA 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且仅在成立了国家级PRA 工作组,各省区的PRA 基本未开展。二是全国有害生物普查或调查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同时对国外有害生物信息的了解掌握不全面,进行PRA 所需的有害生物数据库信息系统不够完善。三是出境PRA 不多。我国目前完成的PRA 报告多是针对进境农产品的PRA ,而国外做了很多针对出口农产品的PRA ,促进其农产品出口。四是内外检部门沟通和配合不够。我国许多单位都认识到PRA 的重要性,开始开展PRA ,特别是内外检部门,但由于沟通不够,易造成重复工作和资源不必要的浪费。
第四篇:关于我国葡萄酒行业的研究进展
关于我国葡萄酒行业的研究进展
学号: 姓名:
摘要:通过调查国际和国内葡萄酒行业的发展概况,从中认识国内在葡萄酒行业的弱项,通过学习吸收国外优秀葡萄酒酿制商的先进的理念,使我国葡萄酒行业快速发展和成熟起来。我们要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大力发展葡萄酒行业,树立自己的优秀品牌,进军国际市场。关键词:现状,危机,挑战,机遇,行业前景
0 前言
葡萄酒的出现可能要远远早于我们有文字记录的历史。从埃及法老坟墓中的壁画生动地再现了当时埃及人才摘葡萄并将其捣碎发酵成酒的过程;大约20年前,在伊朗发现了公元前3500左右的一个双耳细颈的盛器,通过对其内壁红斑的分析鉴定,发现了单宁和酒石酸,这是葡萄酒中的主要物质,所以我们可以说,葡萄酒早在5,6千年前就伴随着古文明诞生了。国内外葡萄酒行业的现状
1.1葡萄酒的国际市场
1.1.1原酒价格下挫
原酒价格一路下挫。与节节上扬的名庄葡萄酒价格相反,进口葡萄酒原酒的价格正在逐步下降。智利、阿根廷、澳大利亚、意大利、保加利亚等国的葡萄原酒,都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中国,前几年8000元/千升原酒,现在已经到了7000元/千升,有的地方甚至到了6000元/千升或更低。1.1.2进口大幅增长
据海关统计,2006年1—9月,我国进口葡萄酒8758万升,比去年同期增长91.1%,已超过去年全年的进口量,继续保持高增长的态势。同时进口价格呈下降趋势,洋葡萄酒逐渐用低端品种挤占国内市场。
1.2葡萄酒的国内市场
1.2.1我国葡萄酒的现状
中国葡萄酒的品牌历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抄袭欧洲葡萄酒或者说法国葡萄酒的过程。在这一过程我们不是缺乏人才,而是缺乏把葡萄酒融入中国文化的思考。中国现在的葡萄酒品牌有200多个,较有实力的葡萄酒厂家有60多家。由原来的三足鼎立(张裕、长城、王朝)到现在的五强争霸(张裕、长城、王朝、威龙、新天);由以前的三个梯队到现在的两个梯队(第一梯队:张裕、长城、王朝、威龙、新天;第二梯队:五强以外的厂家),都只不过是葡萄酒推广过程出现的一段插曲而已,谁能笑到最后还是一个未知数。随着国外葡萄酒的涌入这种竞争还会加剧。
此外,中国的所谓葡萄酒庄园,大都是农民种植,企业收购;庄园多为粗放式管理,等级划分也不明确、不严肃、没有统一的标准,多为大规模、无控制地生产;追求‘量’甚过追求‘质’,酿酒技术不到位;在销售上大众媒介广告宣传为主,传播内容多空泛不实,追求短期利益胜于长远品牌建设,操作手法基本雷同。在这种背景下生产出来的国产葡萄酒的质量就不能好到那里去了。一种品牌的葡萄酒的质量不好,就没什么竞争力了。更何况现在国内企业的品牌意识并不强,或者说还没意识到树立一个好的品牌的重要性。1.2.2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平稳
2006年葡萄酒行业进入平稳发展期。全年行业销售收入达到129.52亿元,同比增长25.04%,利润总额达到13.53亿元,同比增长19.60%。2006年葡萄酒的产量49.5万千升,与2005年的43.4万千升相比上升14.1%。
2007年1-5月,国内葡萄酒产量同比增长15.3%,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8%,规模上企业平均毛利率水平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税前利润同比增长18.4%,行业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葡萄酒进口量增幅虽大,但小包装酒进口总量仍不足国内总产量的7%。1.2.3我国葡萄酒进口快速增长
进口数量持续增加。口岸统计显示,2007年一季度,天津口岸自澳大利亚进口葡萄酒669.1万升,而去年同期仅进口0.9万升;自智利进口517.9万升,同比增长69倍。今年上半年,宁波口岸共进口葡萄酒770千升,价值236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9倍和2.4倍,连续8个月进口额保持成倍增长态势。而作为我国葡萄酒进口量最大口岸之一的广东口岸,2007年前个两月进口洋葡萄酒218万升,价值752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4倍和1.7倍。我国葡萄酒行业存在的危机、挑战和机遇
2.1危机
2.1.1中小企业有50%以上将面临危机
(1)未来竞争越来越激烈:没有竞争实力的企业必将遭受淘汰。随着行业的逐步成熟,市场竞争的重点也越来越上移。过去单纯靠产品、靠广告、靠促销、靠模仿等可以生存的企业,必然面临危机。
(2)没有一个完整的销售管理队伍:企业的经营应该每一个天都如履薄冰,随时感受危机的存在才能未雨绸缪,不断地在化解危机中发展。这种危机意识将决定了企业之路的长短。我们的很多中小企业做了很多年,却没有一个象样的销售队伍、内部管理机制也不健全,又何谈未来竞争力呢?
(3)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从世界行业发展历史来看,一个不成文的规律是:一个产业的发展,由不成熟走向成熟,一定要由一批企业的生死来推动。最后的大浪淘沙,剩下的企业各具特色,分割市场的蛋糕。
(4)大品牌将垄断市场:葡萄酒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产业,它不能脱离产品属性随意生产。先天的条件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例如企业绝大部分要分布在葡萄产区,不种植葡萄的地方出产葡萄酒很难被消费者接受。而未来大品牌将不断地进行市场垄断,目前长城、张裕、王朝、威龙四家企业已经占了行业总销售的60%以上,这一趋势还会越来越大。而二线的其他品牌凭借多年的基础也会拼命地进行根据地市场的维护和新市场的拓展,再加上国外品牌大量的涌入,未来势必会有2-3个国外品牌以高速成长来抢占一定的份额,那时,我们的中小企业的品牌将不得不缩小市场范围,不断地向三级市场扩展,随着三级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看来无处可逃了。巨头企业的不断扩大,将导致中小企业的日子日益艰难。
2.2挑战
洋葡萄酒正在快速进军中国市场,葡萄酒全球化即将到来。在这一过程中将会使很多的中国葡萄酒酿制商在这一场竞争中被淘汰,也只有优秀的企业才能生存下来。中国的葡萄酒企业现在就要做迎接挑战的准备。
国外商家纷纷看好国内市场,都想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市场。目前,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葡萄酒产品主要来自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美国、智利、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国家。法国葡萄酒在中国乃至世界市场都享有盛誉,其他的诸如澳大利亚、意大利、德国、美国在消费者心目中普遍具有良好的国家品牌形象。据代理300多种进口葡萄酒的美国名特公司北京代表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北京消费者对进口葡萄酒的需求量逐渐增多,其市场销售量增长每年都维持在30%至45%。
2.3机遇
2.3.1长城巧借奥运提高全球认知度
作为全球500强企业中粮集团旗下的驰名品牌,中国第一瓶干白、第一瓶干红葡萄酒以及第一瓶起泡酒的鼻祖,长城今年国际化的脚步丝毫不慢。其中,最惹人关注的正是长城成功抓住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葡萄酒独家供应商”这个千载难逢的契机。据专家分析,奥运对葡萄酒消费增长所发挥作用如催化剂。长城此次结盟奥运,除了能通过奥运会提升中国葡萄酒在世界范围内的认知度外,更主要的是将改写中国葡萄酒市场格局,在加速产业集中化发展的同时促进葡萄酒第一阵营的分化。2.3.2王朝联姻国际升级原料设备技术
据王朝集团董事长白智生透露,王朝未来的发展战略是长远的:一要将王朝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的一流大型企业集团;二是在产品定位上始终保持中高档;三是用五年时间实现产销量翻一番的战略目标,使原料基地面积达到20万亩,而产量从现在的接近4万吨增加到8万吨。
与此同时,王朝和全球最大的橡木桶集团法国圣哥安进行战略合作,为王朝提供最优质的且具有王朝特点的橡木桶。另外还和法国最大、全球第三的葡萄酒销售商吉赛福签署全球销售协议。2.3.3张裕远交近攻瞄准世界主流市场
作为葡萄酒行业的领军品牌之一,张裕早已开始谋略国际化市场,并且把目标定在了世界十强。而合资或合作,获得对方的技术以及进入国际市场的渠道,从而不断扩张自己的实力,成了张裕的“杀手锏”。
2006年7月,张裕与法国历史最悠久的干邑白兰地厂商法拉宾在烟台签署合作协议,法拉宾将为张裕白兰地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从而使白兰地成为张裕的又一支柱业务,这也是张裕国际化战略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要一步。
而在短短3个月后,张裕又宣布与另一国外巨头合作,与加拿大最大冰酒企业之一的奥罗丝冰酒有限公司在辽宁本溪的桓龙湖畔斥资兴建全球最大的冰酒酒庄,将使全球冰酒产能骤然增加一倍以上,对全球冰酒市场的格局产生强烈冲击。
12月8日,张裕与新西兰凯里凯利酒庄在北京宣布,双方合作推出“新西兰张裕凯利酒庄”的全新联合品牌。至此,张裕“四大酒庄”的阵营初现端倪。底气十足的张裕,在国际化之路上规划了一番宏图伟略,按照张裕总经理周洪江的设想就是:“目前按销售收入排名,张裕已跻身国际葡萄酒业前二十强,提前三年实现既定战略目标。未来三年张裕将进一步加快国际化步伐,目标是到2008年打入全球葡萄酒行业十强。我国葡萄酒行业的发展前景
我国目前的葡萄酒产业仍处在培育期。目前人均消费0.38升,城镇人均消费葡萄酒0.7升。与世界人均6升多的消费量差距很大。从国内饮料酒的消费结构看,葡萄酒也仅占酒类年消费总量的1.5%。中国葡萄酒市场具有巨大的市潜力。未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将使葡萄酒行业长期景气。
中国是世界上葡萄酒消费增长最快的市场。10年来,世界葡萄酒传统消费国的消费量基本维持原有水平,唯独中国市场异军突起,葡萄酒销量不断攀升。这让全球葡萄酒厂商趋之若鹜。曾有法国报刊用“令人瞠目结舌”来形容中国葡萄酒市场近年来的需求增长速度。
一家西班牙葡萄酒厂商曾公开断言,世界未来的葡萄酒市场将是中国、印度和巴西三国鼎立的市场。尤其中国,越来越富裕,名牌消费意识日益增长,将出现越来越多的崇尚世界大牌葡萄酒的消费者。结论
通过对葡萄酒文化的了解,对葡萄酒酿制历史的了解,知道国内葡萄酒企业的不足之处。知道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发展趋势,并认清我国葡萄酒行业面临的危机、挑战和机遇。我们有直面危机,迎接挑战,抓住机遇不断的壮大自己。
参考文献
[1]贺普超 罗国光.葡萄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2]王文辉 王志华等.世界葡萄发展趋势及产销概况.北方果树,2007,(3):1-2.[3] 刘艳明.我国葡萄酒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食品科学;2006年04 [4] 王亚军.莱茵散记.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5(3):24-26 [5] 期酒业市场出现新的增长点,文献:
题目:世界葡萄发展趋势及产销概况 作者:王文辉 王志华等
摘要:葡萄为世界四大水果之一,1985年以前,葡萄产量和面积在水果生产中列世界第一。1985年至今,葡萄产量位居柑桔之后,名列第二,但面积仍为水果之首。近40年来世界葡萄生产格局虽有所变化,但欧洲作为世界葡萄、葡萄酒的最大生产和消费区的格局并未动摇。近20年,我国葡萄生产迅速,尤其是近3-4年发展更快,可以说进入了我国第三个发展高峰期。
题目:葡萄学 作者:贺普超 罗国光
摘要:简述了葡萄的经济效益与营养保健作用、国内外葡萄发展动态以及中国葡萄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的途径。第一章葡萄的分类和种质资源。考古学证明,葡萄是起源最古老的植物之一,经过亿万年的进化才形成了葡萄属现在的欧洲、东亚和北美三大起源中心。
题目:莱茵散记 作者:王亚军
摘要:本书记录了莱茵河两岸地区的风光民俗和历史文化,收录文章包括:《圣山奥狄娜》、《美酒是如何酿成的》、《酒路飘香50年》、《风情科尔玛》等。
题目:我国葡萄酒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作者:刘艳明
摘要:介绍了我国葡萄酒业的现状,对我国葡萄酒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对今后如何找出我国葡萄酒业健康、快速、稳定发展的方法和途径,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提出了对策建议。
题目:中国葡萄酒业发展现状 作者:中国酿酒工业协会
摘要:从中国葡萄酒业行业结构分析来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厂家将葡萄酒行业视为一块可获取高额利润的“风水宝地”,纷纷投资建厂,重复建设现象十分严重,一度形成了我国葡萄酒行业小、乱、散的发展局面。
第五篇:我国农药研究进展与展望
我国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与展望
2011-2012 学年第 1 学期
检疫性有害生物防除药剂学
班级:09级植物检疫2班
学号:0907102047
学生姓名:刘国松 摘要 界农药市场发展平缓,竞争加剧,非农用农药稳定增长,杀虫剂面临较大的发展机遇。世界农药市场的特点表明,化学农药仍将是世界农药市场的主角。各类杂环农药新品种,如烟碱类、恶二嗪类杀虫荆、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荆和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除草剂等,成为研究开发的热.最,农药品种结构的变化加快。我国农药工业的发展要顺应世界潮流,以品种结构调整为中o,强化技术创新,大力发展高效安全的农药新品种厦其配套的中间体、助剂和应用技术,继续推进新农药创制研究,关注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开拓应用,加速我国农药研究开发的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
农药 农药毒理学 剂型 研究开发 植物源农药
农药是防治农业有害生物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资料,早已是各国政府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共识。尽管是在世界环境保护主义者的一片贬斥声中,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技术服务部(AGSE)在1996年的一份报告中仍明确指出:“化学合成农药仍将保持其在世界有害生物防治中的重要地位。叽”农药科学的发展是建立在人类社会进步和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之上而并非化学家对化学合成农药情有独钟的刻意追求口。我国建国之初,基本上没有农药工业,但是严重的农业病虫害、草害、鼠害、仓库害虫所造成的损失,对年轻共和国的稳定和发展造成巨大威胁,也对国家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中央政府参照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决定采用高效的化学防治策略,因此得以迅速控制住自然灾害肆虐,保证了国家得以雄踞于世界。我国的农药生产起点很低。建国之初全国只有从旧社会保留下来的生产能力为0.1万t0.2万t以无机农药为主的几家小型农药生产厂,而国际发达国家则早已进入合成农药的大批量工业化生产时期。
目前实际生产能力已近100万t。1998年以来我国农药的快速增长同农药出口量的快速增长有关,农药总产量中约有1/2供出口换汇,产值达7亿~8亿美元。世界农药生产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1953年世界农药销售额仅为1.6亿美元,在《寂静的春天》一书1962年出炉后,反对农药之声甚嚣尘上,然而1970年世界农药销售额反而升高到30亿美元。1980年更高达116亿美元,1990年又飚升到264亿美元,2006年则已超过300亿美元。发人深思的是高效和超高效农药的不断大量上市,本应降低农药的实际需求量,然而国际农药销售市场却继续强劲发展,个中原委耐人寻味。
值得注意的是,在评估农药对于世界农业生产作出的巨大贡献时,农药理所当然地得到了高度评价,各国政府和联合国组织皆然。但是当食物安全同胚、农产品安全问题、环境安全问题提上日程时,农药又成为舆论中的头号替罪羊。尤其是在绿色和平组织的炒作之下,农药的生产被认为不仅无功而且有过,被列入必须禁止的化工产品之列,我国舆沧界也疾速作出响应[5]。Beckerman通过他的专著对这种错误的舆论导向进行了严厉的系统的批驳[6]。
农药在世界上已经有大约150年的漫长发展历史,近代农药是在以电和化学的发展为特征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时期(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发展起来的,农药已进入了化学合成的新时代,即所谓“第二代农药.[7-8]。合成农药的重要特点和意义是:人类能够采取有机合成的方法制造出人类所需要的包括农药在内的各种新化合物,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存空间和生活面貌。因为19世纪初期以后100多年里,化学家已经系统地研究确立了100多种经典有机合成反应。Surrey在他1954年所编撰的《Name Reactions》--书中共收编了120多种人名反应,1961年又增补为127种[9]。有机合成基本反应的确立使新有机化合物的研究开发速度大大加快,这是有机合成农药在20世纪中叶以后得以快速大量涌现的根本原因。农药结构毒理学方面的重大进步如三维结构活性定量相关性,计算机模拟分子设计,组合化学及相关的高通量筛选等现代研究方法和技术,更为有机合成农药开拓了无限广阔的道路[10-12]。我国的有机化学和有机合成化学水平很高,所以在建国以后很快就追赶上国际先进水平,迅速跻身于农药生产大国之列,并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农药出口大国,虽然出口的农药目前仍然是国际上的过专利期产品。近十多年来我国已经有20多种属于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农药投产,不过产量还比较小,还未能形成龙头产品。原因很多,重要原因之一是对于新化合物的开发深度不够,特别是对于新化合物的毒理学研究严重不足。国际上各大公司的新农药研发,在毒理学方面的投资远超过农药的化学研究投资。在著名的各家大公司的研究开发部,毒理学研究的规模很大,技术力量很强,设施和设备先进。研究的深度达到分子生物学和分子毒理学以及有害生物行为学的水平。皿内、盆内和田间的药效测定结果并非新化合物的毒理学表达。只有在毒理学问题完全查明之后,才可能开发出真正的农药新产品。农药与农药毒理学
在毒理学未明之前,合成的新化合物只是一种新化学物质,可能有多种用途,但并不一定适合于用作农药。一些典型案例足以说明。早年Shrader合成的有机磷化合物对氧磷(E600)是威力很强的杀虫剂,因为毒性太高并未用于农业害虫防治,却成为著名的眼药水“沃古林”的有效成分。著名杀菌剂多菌灵的基本分子构架是苯并咪唑,苯并咪唑可以有许多衍生物,有的衍生物成为著名的胃酸抑制剂(医药兰索拉唑等),而著名抑酸剂奥美拉唑的有效残基是甲氧基苯并咪唑。抗凝血剂“华法林”(warfare)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是著名的强力抗凝血型灭鼠剂,其有效残基是香豆素(coumarone),用香豆素开发出的其他灭鼠剂还有多种。而日本则从中草药草木樨中发现了香豆素并开发成为抑制人体水肿药物“消脱止一M”的有效成分。另外一个突出的案例,如农药中两个最常用的有机化学残基二氯苯胺和苯乙酸,组合在一起竟成为诺华公司当今著名的特效消炎止痛药扶他林(通用名:双氯芬酸钠),其化学名称为二氯苯胺基苯乙酸钠。一个著名药物的分子结构竞如此简单。如果不是基于深度的毒理学研究,这样成功的研究开发是不可想象的。
类似的案例极多,说明任何一种新化合物是否能够作为农药使用,决定于其毒理学性质和使用时的条件及使用方法。足见农药学与毒理学密不可分。
尤其发人深省的是,早在1874年DDT已由Zeidler合成,BHC更早在1825年就已由Faraday合成,却均未注意到它们强大的杀虫作用,这正是由于毒理学研究未能同步发展所留下的历史遗憾,否则农药科学的历史必将改写口“。在杀菌剂中也有同样的历史遗憾,例如早在1800年法国化学家Proust就已制备成功硫酸铜与石灰乳的胶态悬浮液,却由于不了解其杀菌作用毒理而未能开发成为杀菌剂,把重大的历史机遇留给了100年后的植物病理学家Millardet,他通过毒理学研究把它开发成为重要的世界通用的无机杀菌剂波尔多液““,后人在波尔多市为他竖立了纪念铜像。另外值得注意者,国际许多大农药公司的新农药研究开发,往往是建立在公司本身的化学化工资源基础之上,所以很容易迅速做大做强。例如前CI—BA—GEIGY公司的一个重要医药和染料中间体均三氮苯,被开发成为一系列重要的均三氮苯类除草剂,在很长时期内占据了世界除草剂市场的半边天。DOW氏公司的重要化学化工中间体吡啶,也是该公司研发的一系列重要农药的原料中间体。日本则走了另外一条特殊的新农药开发道路,也是以毒理学研究开发为基础,此不赘述。这些重要经验对我国的新农药研发应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植物源农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植物源农药的发展现状
国内的土壤、气候、农作物的多样性,使中国在植物农药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国植物农药资源十分丰富(表1),全国各地荒山、荒地均可种植,云南已大面积引种植印楝。如建设2座年产1万t植物农药的工厂,约需各种中草药7万一8万t,可使20万左右的农民脱贫,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创新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从国外引进的农药植物形成产业化,为进一步发展植物农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近年来,国内出现了植物农药加工利用的热潮心],所涉及的植物及有效成分包括印楝、川楝、除虫菊、烟碱、鱼藤酮、苦参、银杏、苦皮藤、百部、青蒿素、辣椒素、茶皂素、石蒜素、巴豆毒素等20余种,生产厂家近百家,仅印楝开发的产品就有印楝乳油制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和印楝原油等。从而看出植物农药已成为一类重要的农药,对促进农业生产,保护生态环境将发挥重要的作用。(2)植物农药今后发展趋势近年来,美国和日本着重研究植物源农药的化学成分如印楝素的分离、提纯、分子结构的鉴定,从而找到新的杀虫品种。因此,植物源农药有效化学成分的提纯、结构鉴定和理化性质的研究,将是一个主要的发展趋势。只有搞清楚结构与杀虫作用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植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相互复配是今后发展的另一个趋势。如印楝素与除虫菊酯、苦参素、青蒿素、烟油、藤黄、蒜精、涩草等复配,比较成功的例子是印楝素与除虫菊酯或与合成除虫菊酯的复配。除虫菊酯是比较好的生物农药,有较宽的杀虫谱,二者结合,不仅可以提高药效,而且对除虫菊酯有抗性的害虫特别有效;同时二者的结合不仅可以杀死植物害虫,还可用来防治动物体外寄生虫。第三个发展趋势是提高植物源农药的稳定性。植物源农药的稳定性控制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难题。由于天然物的不稳定,在紫外光、阳光和高温下极易分解。因此,除了避免强光、高温、强酸碱和酶外,在配制制剂过程中,可以加入一种或多种环氧化植物油稳定剂和对氨基苯甲酸抗光剂,来抑制天然物的热分解与光降解旧J。另外,还可以通过选择适宜乳化剂来实现其乳化稳定性。第四个发展趋势是在植物中寻找具有农药生物活性的化合物,通过结构上的修饰,获得新型的农药。最成功的例子当属菊酯类杀虫剂,它来源于菊科植物中的除虫菊素。其他还有源于植物中乙烯的乙烯利,源于豆科植物毒扁豆种子中毒扁豆碱的氨基甲酸苯酯,源于大蒜中大蒜素的抗菌素402,源于水稻恶苗病原的赤霉素等。加强植物农药开发与推广工作
为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及有利于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我国应加大高效低毒植物农药的开发力度。目前,开发高效低毒植物农药的工作已经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一些农药企业已经把开发高效低毒植物农药作为企业的重大决策。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国内一些非农业行业的上市公司及许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已加人到开发高效低毒植物农药的行列,为我国高效低毒植物农药的超常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还应加强政策引导,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应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工作。农民既是生产者,又是农业操作、病虫草防治活动的决策者,即可持续发展的管理者。因此,必须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重视对农民的培训,使其掌握科学、合理的农药使用方法,充分认识植物农药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农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和植保水平,使植物农药能够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增加经济效益。
[1]高菊芳,译.亦冰,校.生物农药的作用、应用与功效(二)植物 和动物源农药[J].世界农药,2001,23(2):5—19.
[2]刘建,赵霞.我国植物农药专利申请[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2,(2):30~32.
[3]王秋芬,宋湛谦,阎新华.生物农药印楝素的光稳定性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04,(4):52~54.
[1]THEODOR FRIEDRICH.Approach to improvements in agrictdmral pesticide applicationt agileultural engineering branch,agricultural support Systcam divlsion[R].Rome:FAO,1996. [2]PERKINS J H Insects,experts and the insecticide crisis-The quest for tle,N pest management strategies[C].New Yo血:Pienulil press.1982.
[3]AVERY Dt Saving the planet with pesticides,biotechndingy and European farm reform,presented at the tweenty-fourth Bawden lecture[R].Brighton Conference.BCPC.1997.
[4]EVANS DA New era,new challenges·new Solutions·presented at the tweenty_seventh Bawden memorial ledcture[R],Brightcn:BCPC Pests&Diseases,2000.
Is]胡术成,化学农药命当休矣IN].科技日报(绿色周刊).1995一 Ol一17.
[6]W'ILLFRED BECKERMAN.Through green-colored glassesenvircmmentalism reeormidered[M].Washington D C!CATO Ir”sfitute,1906.
r7]GREEN M B,HARTLEY G S,WEST T R Chemicals for crop protection and pest control[M].London:Pergamon Press,1977:8—9.
[8]HAROLD HSHEPARD.The chemistry and action of inr,ecti cides[M].NewYork:McGrawHillBook Cot 1951:10—23. [9]SURREY AR Name reactions in organm chemistry[M].2nd ed.N哪York:Academic Press,1961j 278.
[10]张一宾.组台应用计算化学和信息化学预测化学反应口].世 界农药.2004,26(2):1—4.
[11]胡方中,杨华铮.组合合成在新药剂创制中的应用[J].世界农 药,2000,22(1):1—9.
[12]彭正庆,宋恭华.微波法制备农药及其中阃体研究[J].世界农
药,1999,21(增2):4—8[13]屠豫钦.农药科学的发展与社会进步[c]//农药科学与社会进步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04:1 —8.
[14]居豫饮.再论我国农药剂型研究开发的若干问题[J].中国农 药,2007,3(3):22—24.
[15]屠隙饮.论农药的宏观毒理学[J].农药学学报,2004,6(1):1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