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我国环境质量控制问题
浅谈我国环境质量控制问题
摘要
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一样,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与工业化相伴而生的。五十年代前,我国的工业化刚刚起步,工业基础薄弱.环境污染问题尚不突出,但生态恶化问题经历数千年的累积,已经积重难返。五十年代后,随着工业化的大规模展开,重工业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初见端倪。但这时候污染范围仍局限于城市地区,污染的危害程度也较为有限。到了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渐呈加剧之势,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环境污染向农村急剧蔓延,同时,生态破坏的范围也在扩大。时至如今,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一样,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难题。
一、环境质量现状
从全国总的情况来看,我国环境污染仍在加剧,生态恶化积重难返,环境形势不容乐观。主要来自:大气污染、水污染、回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四方面的影响,下面进行一下分析:
(一)大气污染现状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1997年,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仍处在较重的污染水平,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二氧化硫年均值浓度在3~248微克/米3范围之间,全国年均值为66微克/米3。一半以上的北方城市和三分之一强的南方城市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60微克/米3)。北方城市年均值为72微克/米3;南方城市年均值为60微克/米3。以宜宾、贵阳、重庆为代表的西南高硫煤地区的城市和北方能源消耗量大的山西、山东、河北、辽宁、内蒙古
及河南、陕西部分地区的城市二氧化硫污染较为严重。
(二)水污染现状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和水利部门报告显示,1997年,我国七大水系、湖泊、水库、部分地区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河流污染比重与1996年相比,枯水期污染河长增加了6.3个百分点,丰水期增加了5.5个百分点,在所评价的5万多公里河段中,受污染的河道占42%,其中污染极为严重的河道占12%。全国七大水系的水质继续恶化。长江干流污染较轻。监测的67.7%的河段为Ⅲ类和优于Ⅲ类水质,无超Ⅴ 类水质的河段。但长江江面垃圾污染较重,这是沿岸城镇和江上客船乱扔垃圾所致。成堆的垃圾已严重妨碍了葛洲坝水电站的正常运行,影响了长江三峡的自然景观。
(三)回体废弃物污染现状
1997年,全国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为10.6亿吨,其中乡镇企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4.O亿吨,占总产生量的37.7%,危险废物产生量1077万吨,约占1.0%。1996年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1690万吨,其中危险废物排放量占
1.3%。全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累计堆存量已达65亿吨,占地51680公顷,其中危险废物约占5%。目前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约14亿吨,全国有2/3的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近年来,塑料包装物用量迅速增加,“白色污染”问题突出。
(四)噪声污染现状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1997年,我国多数城市噪声处于中等污染水平,其中,生活噪声影响范围大并呈扩大趋势。交通噪声对环境冲击最强。全国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分布在67.3~77.8分贝之间,全国平均值为71分贝(长度加权)。在监测的49个城市道路中,声级超过70分贝的占监测总长度的54.9%。
二、环境质量问题的对策
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环境保护工作,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完善监督体制,建立长效机制,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
(一)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
一是要抓紧制订有关土壤污染、化学物质污染、生态保护、遗传资源、生物安全、臭氧层保护、核安全、循环经济、环境损害赔偿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修改并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做出加大对违法行为处罚的规定,重点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二是要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对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违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制度、不正常运转治理设施、超标排污、不遵守排污许可证规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在自然保护区内违法开发建设和开展旅游或者违规采矿造成生态破坏等违法行为,予以重点查处。三是要加大对各类工业开发区的环境监管力度,对达不到环境质量要求的,要限期整改。四是要完善对污染受害者的法律援助机制,研究建立环境民事和行政公诉制度。
(二)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完善环境监管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加大国家对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情况的监察力度,强化中央政府协调解决跨省界环境问题的能力,督促检查突出的环境问题。二是要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组织落实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任务,监督下一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环保工作落实情况,查处重点单位环境违法行为。三是要各类法人和其他组织负责解决自身的环境问题,承担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四是要强化环境管理,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防范范围由建设项目扩展到宏观经济发展的源头,由投资领域扩展到消费和
对外贸易领域,构建全方位的环境防范体系,体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实现环境保护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削减和全程控制转变的目标要求。
(三)建立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增加环保资金投入
一是要加大政府环境保护投资力度,各级政府要将环境保护投入列入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并逐年增加,加大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保试点示范和环保监管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要严格执行国家定员定额标准,确保环保行政管理、监察、监测、信息、宣教等行政和事业经费支出。二是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乡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有关工作的投入,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鼓励各类所有制经济积极参与污染治理设施投资和运营,支持有条件,具备专业化经营管理的环保企业发行债券、股票上市等,也可以借助体育彩票、福利彩票等融资方式,广泛募集社会资金投资建设污染治理设施。
(四)实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经济政策,加快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
一是要建立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价格、税收、信贷、贸易、土地和政府采购等政策体系,政府定价要充分考虑资源的稀缺性和环境成本,对市场调节的价格也要进行有利于环保的指导和监管,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的企业,不得审批用地,并停止信贷,不予办理工商登记或者依法取缔。二是要按照污染者负担、治理者受益的原则,全面实施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加快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按照谁开发准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五)推动环境科技进步,加强环保队伍建设
一是要强化环保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将重大环保科研项目优先列入国家科技计划,积极组织对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的科技攻关,重点组织对饮水安全、污水深度处理、资源循环利用、燃煤电厂脱硫脱硝、汽车尾气净化处理等
重大环保技术的科研开发和产业化示范,加快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环保技术。二是要健全环境监察、监测和应急体系,规范环保人员管理,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的环保队伍,要求县级以上要设立独立的环保机构,配备必要的执法人员,将环境监察人员纳入公务员管理,明确执法地位,严格岗位标准,规范执法行为。
(六)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强化环境保护成果效应一是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好,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和本系统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要提高环境意识,增强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认真抓好环境保护工作,并抓出成效。二是要把环境保护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考核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的依据之一。三是要坚持和完善地方各级政府环境目标责任制,对环境保护主要任务和指标实行年度目标管理,定期考核,并公布考核结果。四是要建立问责制,切实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干预环境执法问题,对因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环境事故,严重干扰正常环境执法的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要追究责任。五是要在评优创先活动中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而对环保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参考文献:
[ 1] 张永锋.酸雨的危害分析及防治政策[J].绿色科技.2011(12)
[ 2] 中国环境保护部.国家环保“十一五”规划[R].2008-01-18
[ 3]黄铭洪《环城污染与生态恢复》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
[ 4]刘维屏《环境科学与人类文明》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6
[ 5]席俊清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 2003,(01)
[ 6]周岳薇.北京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现状及对策.环境保护,1998,(9)
[ 7]吴永宝.浅论工业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和减量化.上海环境科学,1993,12
[ 8]胡学玉 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堆肥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J]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2,(02)
[ 9]孔昌俊.环境科学与工程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40~241
[ 10]王光辉.环境工程导论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18
第二篇:浅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问题
浅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问题
内容提要:我国经济现在正在飞速发展,中华民族正在复兴,在发展中我国企业有着自身的特点,因此如何在发展中根据自身特点,发展企业经济成为企业工作的主题。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起步较晚,企业自身特点不同,有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有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因此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问题也有相同和不同的。面对这些共性的和有不同的问题,本文针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些问题,分别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特点及他们的内部控制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我国企业 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 内部控制 重要性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在世界经济的带动下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我国企业在发展中发生着自身变得成熟,并与我国社会经济及世界经济紧密相结合,我国企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自身的发展特点但我国企业在自身发展的管理也暴露的不足之处,尤其是对企业内部控制重视不足,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为了提高企业管理经验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继续加强和规范我国企业内部控制。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及作用
内部控制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行为方式,是在单位内部牵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而逐步发展并完善起来的,它是管理现代画的必然产物。内部控制的产生和发展,促使审计工作从详细审计发展成为以测试内部控制为基础的抽样审计。这种以测试内部控制为基础的审计,既能提高审计效率,又能降低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并成为由传统审计转变为现在审计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现在会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审计人员在审计师,必须首先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研究与评价。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目前,世界很多国家的审计准则都给内部控制下了定义,但都大同小异。例如,国际审计准则的定义为:内部控制一词,是指管理当局为了确保以有序和有效的方式实现其管理目标,包括遵循管理制度、保护资产的安全、防范和发现错误与舞弊、确保会计记录的准确和完整、及时编制可信的财务信息,而制定和实施的管理政策和控制程序。
我国审计准则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
(二)内部控制的要素 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
(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4]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5)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三)内部控制的作用(1)提高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企业决策层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有效地管理经营企业,就必须及时掌握各种信息,以确保决策的正确性,并可以通过控制手段尽量提高所获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因此,建立内部控制系统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2)保证生产和经管活动顺利进行
内部控制系统通过确定职责分工,严格各种手续、制度、工艺流程、审批程序、检查监督手段等.可以有效地控制本单位生产和经营活动顺利进行、防止出现偏差,纠正失误和弊端,保证实现单位的经营目标。
(3)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
财产物资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内部控制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对货币资金的收入、支出、结余以及各项财产物资的采购、验收、保管、领用、销售等活动进行控制、防止贪污、盗窃、滥用、毁坏等不法行为,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4)保证企业既定方针的贯彻执行
企业决策层不但要制定管理经营方针、政策、制度,而且要狠抓贯彻执行。内部控制则可以通过袱定办法,审核批准,监督检查等手段促使全体职工贯彻和执行既定的方针、政策和制度,同时,可以促使企业领导和有关人员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遵守国家法规纪律的前提下认真贯彻企业的既定方针。
(5)为审计工作提供良好基础
审计监督必须以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为依据,检查错误,揭露弊端,评价经济责任和经济效益,而只有具备了完备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证信息的准确,资料的真实.并为审计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总之,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地防止各项资源的浪费和错弊的发生,提高生产、经营和管理效率,降低企业成本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我国企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企业主要以国大中型企业和民营中小型企业,国有企业一直以来是我国经济体系的核心,但是民营企业在近几年来发展的势头非常迅猛,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民营企业已超过中国企业总数量,是中国最大的企业群体,占全国GDP的份额超过50%,成为我国经济体制中一支重要的力量。
(一)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国有企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经济体制里主要的组成部分,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以来,我国国有企业通过自身的改革,发展已经充分的融入市场经济体系中,并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里,保持稳定发展,并确立起自身的发展优势,从而更好的融社会经济体系中起到国民经济命脉的作用。现在我国国有企业主要分布在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七大行业里,及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建筑、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勘察设计、科技等九行业,对国有资本要保持“较强控制力”。相比于过去国有企业对国民经济纵横交错、无所不包的覆盖,这应该是一个明显的进步。
(二)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来,民营经济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势,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客观地说,民营企业在某些领域当中起到支柱作用,有一些产业逐渐起到骨干作用。这是从静态来看。从动态来看,在各个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这20年来,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在很多领域都成为重要的经济支柱,为社会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给我国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财富。民营企业无论在增加就业、创造税收、提供财富、社会稳定方面都起到很大作用,而且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三、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我国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在社会经济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国外相比较我国企业虽然在建设发展中有自身的优势,并且有不少企业都进入了世界500强行列,但是在企业管理发展上我国企业却存在起步晚,思想陈旧,政府干预性强的诸多问题。尤其是国有企业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很多国有企业都是具有垄断性质的,一旦存在经济上的问题,就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民营企业虽然不占垄断性行业,但是由于近20年的飞速发展,其在社会经济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如果经济管理不当也会给国家和社会经济带来影响,从而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一)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中石油腐败案:2013年3月20日,中石油旗下运营商昆仑利用总经理陶玉春,因公司财务等多方面原因,被有关部门控制起来,拉开中石油腐败案序幕。2013年8月26日,中石油副总经理兼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永春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2013年8月27日,中石油副总经理李华林、中石油副总裁兼长庆油田分公司总经理冉新权、中石油总地质师兼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王道富等3人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2013年9月1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中石油原董事长蒋洁敏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2013年9月,四川富商吴兵卷入中石油窝案。中石油系统高层贪腐窝案继续发酵。2013年12月17日,中石油总会计师温青山与妻子王富荣均已被带走调查。中石油腐败案的爆发给社会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是国家财产受到严重的损失。
其实早在2011年初,审计署就在其官网发布的当年第5号审计公告,就指出中石油在此次审计中被发现七大问题,包括45.01亿元工程施工招投标不合规、2.33亿元设备材料采购不合规、增加工程投资8亿多元以及以虚假发票和“白条”等入账0.43亿元等违规行为。2012年初,审计署公布对中石油承建的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设项目2011年跟踪审计结果。审计结果显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部分采购招投标存在不规范等问题。比2011年初,审计署发现中石油问题更早,中石油就已经存在经济违规问题。但是为什么直到2013年腐败案才真正的浮现出来呢?很多人会问为什么不及时发现,不及时制止,让国有资产少受损失呢?
通过中石油腐败案我们能发现许多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问题。
(1)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我国国有企业权力过于集中,最高管理者难以监管,政企难以分开,管理者滥用职权,在评价控制环境的设计和实施情况时,审计人员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难以在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和上报,内部控制的内部监督作用等于形同虚设,仅仅当成各种文件与制度。内部控制在很多国有企业根本起不到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舞弊和错误的恰当控制作用。
(2)企业内部控制人员结构混乱,管理不够规范。
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人员的职务与职责予难以明确,一人兼数职,企业内部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如会计人员兼做财务,操作人员与监管人员为同一人,容易产生个人舞弊。而且在很多国企中,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不够规范,审查不够仔细,2011年初,审计署就在其官网发布的当年第5号审计公告,就指出中石油在此次审计中被发现七大问题,包括45.01亿元工程施工招投标不合规、2.33亿元设备材料采购不合规、增加工程投资8亿多元以及以虚假发票和“白条”等入账0.43亿元等违规行为。这表明中石油在内部审计没有做到真实性,准确性,是国有资产严重流失。(3)监督机制不健全,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
我国国企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的内部监督控制,本身就应该作为独立的机构,直接服务于企业管理层而不是企业的某一位管理者,同时我国国企没有具体的管理层,权力集中在某位管理者身上,管理层形同虚设,企业缺乏监督机制。而且由于我国国企内部控制起步较晚,许多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在完善之中,因此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
(二)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民营企业是最近才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主要是以家族形式和股东形式存在的。很多民营企业在内部控制上认识不足,没有足够的重视,同时在管理上也缺乏相关的机制和经验。
(1)缺乏对内部控制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很多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作用没有重视,很多企业没有内部控制体系,因此企业的生产经营无法得到相应的保护。
(2)管理机构不够完善
大多民营企业都是家族式或者股东式的形式存在的,管理上以家族管理为主,就算建立了股东制的形式,管理权却集中在大股东手里,小股东难以参与企业的管理。管理层的监督作用无法得到好的体现。
(3)追求生产利润缺乏风险意识
很多民营企业只追求生产经营利润,而对风险评估意识却不重视,因此导致很多企业生产中由于风险意识不够,导致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问题,是企业陷入困境,负债增加。
通过上述所我国国企和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和问题,针对国企和民营企业的特点分析和
总结了他们各自的问题。这里只是将部分主要问题提了出来,其实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中还存在其他别的问题,比如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人员素质和觉悟普遍不高,执行人可能会因为粗心大意、精力分散、判断失误以及对指令的误解而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有在内部控制经营管理中,管理人员受到利益或权利的影响,在执行中舞弊使内部控制丧失查错防弊的能力。这些问题的都是影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因素。
四、改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是现在企业在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时采用的一种手段,是企业有效的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根据我国企业的自身发展特点及内部控制的问题,本人在此提出几点改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组织结构和权力、职责
企业要明确管理分工,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杜绝权力的过于集中,做到政企分开。同时管理者要提高自己的管理素质,重视内部控制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性。企业要根据真身生产经营特要建立符合自己的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制度,加强风险管理意识。
(二)针对内部控制管理人员控制,提高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素质和觉悟。
企业内部控制人员要进行职责分离,对关键岗位、关键部门要经行轮岗制。同时提高内控控制人员的业务、素质与觉悟,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的责任心和正义感以及法制观念,明确自己的工作所处的位置和应完成的任务以及应承担的责任等,进而在工作中尽职尽责,一丝不苟,查找错误,防止弊端,堵塞漏洞。同时提高人员的业务能力,使其具有适应自己工作的能力,这样才能及时地发现业务中出现的不正常迹象,本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三)建立健全保障内部控制的制度和法律法规,监管不能督查到位
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是要根据《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及其相关行政法规进行建立,同时国家要根据社会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及时的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管部门,一定要监管到位,尤其的国有企业的监管部门,一定要督查到位,做到能及时准确的发现问题,并且及时准确的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分析了我国企业发展的特点和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些问题,并且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但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并不只有上述的一些问题,还有很多问题在本文中没有提及。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科学的发展,面对着多方面的因素,我国正处在飞速发展时期,我国企业同样也面临者机遇与挑战,因此科学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新民.审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年
2、蒋武、刘丽华.审计教程[M].北京:经济出版社.2001年
3、李国盛.内部控制的现状、成因及对策建议[J].四川会计,20014、郁玉环.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四川会计,20015、王世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第三篇: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内部控制问题
论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增长、保持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相关资料显示,2006年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提供的出口额占62.3%。其次,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的主要场所,是社会的稳定器,它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机会。同时,中小企业具有反应快速、机制灵活的优势,在技术进步和机制创新中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目前,我国专利的65%是由中小企业开发的,中小企业已成为技术与机制创新的主体。但是,中小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特别是内控管理是中小企业的薄弱环节,而内部控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中小企业要生存、想发展就必须像大型企业那样重视企业的内部控制,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一、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大多采用了集中一点、寻找空白、特色经营、关键环节突破等经营策略,具有很强的生存意识;同时具有规模较小、业务单
一、经营灵活、效率较高的优点,相对大企业而言,具备较好的经营弹性,所以具有一定的创新优势。然而,或许正是这些优势使得它们在内部控制上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存在缺陷
首先,企业在设计控制程序时没有从自身的特点和所处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此,制度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当要具体实施时出于成本效益考虑而不愿执行。其次,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全面,没有覆盖企业中所有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业务操作系统。
尤其在财务部,有的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有不少企业没有建立常规标据、印章分管制度,也没有考虑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甚至一些企业连正规的财会部门也都没有建立。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权责不清的现象严重,存在着一些谁都可以管谁都可以不管的“自由”区域,当这些区域出了问题以后,常常是互相推卸责任,无法追穷责任,最终不了了之,而且由于期间的沟通不畅,常会发生资 源的浪费和决策的失误,如: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未能参与生产和周转;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严重;费用支出失控,潜在亏损增加。这些都给企业造成了负面影响,也阻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
(三)、企业规模小,资产少,机构设置简单
中小型企业管理人手强调紧凑,不能达到大型企业那样的人员分工、岗位设置 和不相容职务分离等方面的来谨周到,往往是企业负责人直接控制业务,较少分权。此外,投资者就是经营者,企业本身发生的各种经济事项与所有者个人及家庭其他事项相互占用混在一起,造成资产权益混淆,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困难。
(四)、人才缺乏
近年来,中小企业在工作人员的选用上任人唯亲,相信血缘关系,不注重才能。例如,在会计人员的任用上,一般由自己的亲属做出纳并兼职会计,会计主管不具备专业技术,造成企业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会计无证上岗现象严重,而真正有才能的人才却得不到重用,也不愿意留在中小企业里。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必要性认识不足
中小型企业的管理者受文化程度及眼界的限制,凭感觉和现实成果评价、管理企业,缺乏现代资本运营的理念及技术,把内部控制看作是一堆堆的手册、各种文件和制度的简单组合。只看到完善内部控 制在成本上可能对眼前利益产生的影响,却没有充分认识到完善内部控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作用和长远效益。
(二)、中小型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
中小型企业的组织结构多采用集权制,组织结构较简单,没有太多的管理层次,虽然可以发挥信息传递快、不易失真的优点,但容易形成“一人说了算”的现象,导致决策缺乏民主化、科学化,不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还有,其他管理人员也常常一人多岗或多职多岗,这导致实施内部牵制条件差,难度大。
(三)、企业人事制度不健全 由于缺少资金,企业能承受的薪酬水平有限,并且内部管理混乱,所以很难引进适用型专业人才,而已经在企业内的人才也因为人事制度的不健全而留不住。此外,中小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人才培训、选拔机制,对员工的培养从总体上仍以实际工作锻炼为主,在核心们置上安置的都是企业主的亲信,因而人才短缺现象十分严重。还有,企业内部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我国中小企业控制活动中很大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健全、有效。企业不注重文化建设,不重视精神激励,奖惩没有制度,员工的不公平感强烈,有的计划可能是好的,但由于没有人去考核、去检查或者没有认真的去考核、去检查,而只是搞形式、走过场,其执行效果可想而知。无论我们的制度多么先进、多么完备,在没有有效的控制、考核制度的情况下都很难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四)、企业会计系统不完善,导致企业的预算和反馈系统不健全
会计建账不规范,核算违规操作,以票代账,或者设了账但账目混乱;有的企业为了达到各种目的,甚至设两套账,为了控制利润,人为地采用倒轧账的方法;费用计提不符合规定,分摊混乱;会计报表种类不全,报表项目不完整,加之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使一些理论上完整的会计方法和先进核算技术无法得到实施。这些因素都将造成企业日常信息的严重失真以及预算数的不明确性,使得企业的信息反馈有困难,导致决策失误,企业的经营偏离正确的方向。
(五)、内部控制的监督不到位
目前,我国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不是很到位。首先,大多数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不够重视,没有将企业的内部审计形成制度化,出于成本费用等因素的考虑,一般不设专门的内部监管部门,使得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其次,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强制要求中小企业必须对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因此除了很少一部分中小企业以外,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没有自行委托审计的愿望。第三,有的地方政府不重视。一些地方政府不能正确看待市场经汶条件下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没有花精力对中小企业进行监督,只对出售中小企业、组建大企业集团感兴趣而置中小企业的发展于不顾。此外,因为中小企业会基础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薄弱,审计风险较高,加之所能承受的审计费用有限,所以会计师事务所在承揽中小企业审计业务时通常格外谨慎。
三、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是一种氛围,决定着其他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是内部控制的其他要素发挥作用的基础,所以改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应重点完善控制环境。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营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要更新控制观念。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必须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并自觉接受监督,除了自己要加强学习,树立现代管理思想,更新内部控制观念外,还要通过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来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方式,使控制观念深入人心,最终使员工在内部控制的落实中充分发挥作用。其次,应完善企业的组织结构。中小企业在设置组织结构时,应当从内部控制的角度考虑其内部架构和各个机构的职能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做到内部控制的角度考虑其内部架构和各个机构的职能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做到内部机构设置合理、职能明确、相互沟通、相互制约,以保证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通过各机构职能的履行得到有效开展,实现预期的经营管理目标。第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内部控制归根结底是需要人来实施的,所以要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首先必须抓住内部控制中的行为主体——人的因素,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新观念。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围绕人的价值管理展开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各项内容,做到根据岗们来选择合造的人才;突 破血缘、亲缘关系,大胆聘用有经验的外来人才;逐步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员工培训体系,不断培养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用心去体察员工的内心城要并尽力去满足,留住人才。这样才能使企业内每个职工都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企业管理,自觉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设者和维护者,充分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最后,应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从本质上来看是一种企业的氛围,是企业文化塑造的过程和结果。所以,企业应重视文化建设,通过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使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目标明确、观念趋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团队精神,让内部控制产生实效。
(二)、建立一个有效的会计控制系统一方面,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在企业财产与个人财产相互占用时,应设置往来账户加以核算,避免资产权益相混淆。中小企业机构简单,人员较少,可以不设置专门的会计核算及管理机构,只设置一名财务主管,若干名会计人员,但在职责划分上要注意不相容职责的分离,如出纳与稽核,出纳与总账、明细账的分离等。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会计信息需求者主要是税务管理部门,其次是投资者、银行贷款管理部门,所以中小型企业的会计应着眼于企业税务上的需求和内部信息的需求来制定企业的会计准则。另一方面,企业应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面对复杂多变的市环境,企业应将各项经济活动的决策目标及资源配置规划加以量化并控制实施,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目标的完成。
(三)、完善控制程序的设计与执行
一方面,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岗位设置情况、财务记录的薄弱环节和企业容易出现错弊的环节来制定内容规范,并在遵循国家规定的前提下,尽量使程序设计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例如,在会计报表体系中,只要求编制简化的财务报告、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而不一定要求编制现金流量表和复杂的、层次较深的财务报告分析。另一方面,企业应合理划分职责。资产保管与会计核算必须分离,经营责任与会计责任必须分离,授权与执行、审查、记录必须分离。还有,应以文字的形式将内部控制制度表示出来,进行规范化管理,以便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四)、进行适当、合理的内部审计
进行内部审计能加强其对本企业情况的了解,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失控点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的措施和方法。进行内部稽核或者内部审计,可以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中小企业进行内部审计尤为重要,因为进行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对企业内部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控制系统的评价,确定企业各项活动是否都按照正常轨道进行,既定目标是否都达到了。在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方面,中小企业可以采用两种方式:对于有条件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规模、管理体系、组织机构等确定相应的内部审计组织形式,可以由内部审计人员与企业管理人员一起组成评估小组对内部控制的恰当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这样,既可以使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以及可能引起的后果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也可以及时发现经济活动中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使控制更加完善;对于没有条件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中小企业,可以由会计人员对本修正业的经济活动进行互查或者能过选举职工代表组成监审组进行不定期的抽查。
(五)、加强外部监督检查力度
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工作不仅需要企业内部自身的努力,同时需要国家、政府、社会的外部监督,二者配合,共同努力,会计规范化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实现。所以,国家、政府、社会应重视对中小企业的监督检查,做到:财政部门要对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实行资格证书制度,要求具有相应的学历、资历,同时,要定期进行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的培训,对不符合要求及不认真履行职责的人员,要坚决取缔其从业资格;税务部门也应改进对中小企业的稽核方式,改进工作态度,为中小企业建立公平的纳税环境,使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法规更加地协调兼容;要提高监督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从业水平和服务质量,使其成为中小企业外部监督的主导力量。
参考文献:
[1]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j].会计研究.2006年02期 [2]宋建波.《企业内部控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
第四篇: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商业银行不断对其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探究深化,旨在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但是,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以巴塞尔协议为理论基础,参照人民银行、银监会内部控制指引,针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关性的解决对策,进一步完善的构建内部控制体系。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措施
金融企业作为现代经济的发展核心,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而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必须不断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系统,以此来适应全新的金融环境。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内部控制也是商业银行的一种自律行为。加强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保护银行资产的安全,预防金融风险,保障会计信息数据的真实可靠,提高银行的经济效益。所以,商业银行应该自觉主动的建立完善内部控制的各种规章制度,并对其工作人员的业务经济活动进行风险控制,才能够真正的开拓银行的市场之路。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定义
内部控制是保障银行内部正常运营的保障,为保障经营目标的充分实现和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而制定并组织实施的,对内部各部门和人员进行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程序和方法。
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和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防止和化解金融风险而制定并组织实施的,对内部各个部门和员工进行相互制约和相互协作和调节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程序和方法。就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它大致经历了萌芽期―内部牵引阶段、发展期―内部控制阶段、完善期―内部控制结构阶段、成熟期―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
1.控制的相关定义
COSO委员会提出了内部控制的相关具体概念:“内部控制是企业董事会、经理当局以及其他人员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2.内部控制的构成
报告认为,内部控制由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监督是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质量不断进行评价的过程,即不断地对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和修正活动进行评价。
3.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为
(1)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及本行内部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
(2)确保银行内部各个业务板块各项经营管理目标的全面实施和充分实现;
(3)确保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以健全的内控制度和严密的控制措施为保障,以健康的内部控制文化,先进、安全的信息系统等要素为支撑,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4)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能及时全面有效地识别、计量、评估、控制、监测和化解各类风险,确保因哈根内部各个业务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合规、稳健、高效、持续地开展。
4.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遵循“全面性、优先性、制衡性、适当性、适应性、成本效益、有效性”的原则,具体包括:
(1)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覆盖零售业务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所有流程及操作环节,覆盖实施经营管理的所有部门、岗位及人员。所有参与经营管理活动的部门和人员都有相应的内部控制义务和职责,任何人不得拥有不受内部控制约束的权利,任何决策或操作均应当有案可查。
(2)优先性原则
内部控制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银行内部业务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应事先制定有关政策、制度和程序,识别、计量和评估相关风险,提出风险防范措施,以体现“内控优先”的要求。
(3)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互相制约和互相监督。
(4)适当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适当有效,既能有效防范风险又不影响经营效率,确保内部控制不疏漏、不过度。
(5)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与各项业务的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6)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7)有效性原则
(8)内部控制应当有效可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应当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和有效纠正。
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环境
在内部控制环境上,主要存在管理人员对内控的重视度不足,且对风险的认知不够,只是片面强调经济业务上的开拓,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却忽视了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性。比如法人代表的自我约束软化、管理不健全,重建设轻管理等问题。而另一方面,我国的商业银行在组织机构的建立上也较不合理。比如在部门、岗位的职责划分上就模糊不清,有的部门之间在出现问题之后,出现互推责任,使得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发挥其作用,最终导致了银行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衔接不紧密,脱节现象频发。
2.内部控制活动
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的控制制度的建立仍较不健全,管理部门之间的衔接也较不充分,使得银行在控制分散和控制上存在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商业银行没有明确的划分各部门的风险防范职责,就导致了部门业务环节在实施关键控制活动上有所缺失,且大多数的银行在内控方式上也偏重于业务的事后补救和监督,不够重视风险的规避,也缺乏进行连贯的整理搜集和综合监测银行的监督机构或是组织。
3.监督评价机制
只有通过连续的评价监督,才能够保障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运行,所以,必须监督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内控制度主要是由内部审计进行连续的监督和评价,因此内部审计就必须保持客观独立性,正确履行职能,揭露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信息,以便及时提出应对措施。但是,目前的监督评价机制仍旧存在以下问题:一个是内部审计工作的不规范及其审计手段较为落后,另一个是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在内控制度的检查评价上仍有不足。
4.风险评估
一方面,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商业银行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可能遇到的各种对其不利的内部影响及其外部因素变化所带来的风险,所以就可能导致银行内部结构的变化其管理层的变动或是经济周期的波动等。另一方面,我国对于银行风险的测评缺乏连续性,就导致了风险发生后,银行才意识到制度上存在的漏洞或是经营中隐藏的各项风险,不能够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及时作出反映。最后,我国商业银行也没有针对经营中所面临的各项风险建立科学统一的风险体系,这就导致了我国部分银行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较为不足,且风险评估手段也极为单一。
5.信息交流与反馈
现如今,内部信息传递在我国商业银行,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信息传递不畅通,在一定程度上还依靠着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来实现。关于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准确性,而信息传递的效率和信息的时效性也会被受到影响,原因是庞大的组织结构、过长的传递链条,准确的完整的信息、逐渐递减,顶端管理层的指示很难准确的传递到最基层,而基层机构的经营活动状况也难以准确的传递到最高层。
三、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措施
1.协调社会环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从广义的视角来考察内部控制环境,就必须考虑到西方市场经济的国家社会信用体系是否足够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能否稳健运行,不仅需要银行内部能够有效控制,更需要社会环境尤其是社会信用制度的大力支持,才能够协调好商业银行的内部发展。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其金融法律法规相对齐全,且信用制度也得到了广发的建立及其严格遵守,使得商业银行的抵御信用风险和交易风险等风险都有了较为坚实的基础,而这种社会信用支持能够保障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所我国应该重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逐步完善和协调社会环境,健全法治社会。
2.加强合规管理,营造良好内控环境
加强合规管理,就是指商业银行应该遵守包括监管和立法机构所规定的基本法律法规、行业协会所规定的行业规则及其适用于商业银行职工的内部行为准则等。基于此,所谓的法律法规、行为准则不仅仅是单纯的包括具有法律约束的文献,更包括广义上的诚实守信,公正客观的道德行为规范准则。而为了能够打造一个良好的银行内控环境,我国自2000年以来也相继成立了适应金融业发展的合规部门,比如2004年工商银行就将合规管理与内控职能相结合,成立了内控合规部门,这样一来,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便于管理,更营造了良好的内控氛围。
3.重视外部监督,真实披露信息制度
银行监督会作为商业银行的监管部门能够有效地对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定期的评价,并以外部监管的视角,协助银行找寻内控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在督促银行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内控机制管理,提高内控的管理水平。所以,在我国商业银行不断公开上市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有必要重视起来自投资者和证券市场监管者的外部监督。基于此情况下,我国也强烈要求着上市公司必须设立并维持相应的内部控制结构,建立定期披露制度,真实客观地反映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而健全披露制度的同时也能够有效的促进商业银行提高对内控体系的建设,并能够充分利用外部监督的优势,完善内控体系。
4.有效发挥内控,提高内控效率
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着重分析了具体流程中的风险,并据此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可能由于控制的需要就将业务操作流程设计得较为复杂,且处理环节也增多,控制成本相对较高,内控效率低下。基于此,就必须对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及其企业文化等进行重新构造,以此展开全新的商业银行管理模式,将客户作为中心,辅之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来进行业务流程设计,再根据具体的业务流程重新塑造商业银行的管理流程,打造更加完善的企业文化理念。以此达到简化业务流程步骤,降低控制成本,提高内控效率的目标。
5.内控流程与操作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结合
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确保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及时了解本行的经营和风险状况,确保相关部门和员工及时了解与其职责相关的制度和信息。
就我国商业银行而言,商业银行内部应建立健全信息系统控制,通过内部控制流程与业务操作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结合,加强对业务和管理活动的系统自动控制。商业银行应建立健覆盖所有业务和全部流程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操作体系,确保及时、准确记录经营管理的信息,确保信息的完整、连续、准确和可追溯。应当加强对信息的安全控制和保密管理,对各类信息的实施应该分等级的安全管理,对信息系统的访问实施权限管理,确保信息安全。
四、结束语
我国商业银行在实施内部控制上仍存在较多不足之处,不仅在理论研究上起步晚,在实践经验上更为不足。所以,商业银行就必须在建立内控制度的过程中去慢慢摸索,不断的去完善内控机制,才能够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最终效率,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路开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4.[2]焦敏.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J].金融经济,2010,08:39-40.[3]周莉莉,陈杰.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0,05:130-136.[4]黄为娥.内部控制理论的新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厦门:厦门大学,2006.[5]Barton J,Waymire G.Investor Protection under Regulated Financial Reporting [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4(1):35-38.[6]Bowen PL,Rohde FH.Fifth International research symposium on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2005,6(3):157-158.[7]Angella Amudo,Eno L.Inanga.Evalu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s:A Case Study from Uganda[J].Intern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2009,P125-P143.
第五篇:论文答辩陈述-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我是X级X科XXXX专业的的学生XXX,我的论文题目是《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是XXX老师,在此,我十分感谢老师对我的精心指导和大力帮助,同时也感谢各位评审老师从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参与对我这篇论文的审阅并出席本次答辩,以下是本篇论文的选题缘由、写作过程、以及文章内容的简述。
一、写作缘由及目的。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诸多问题,有待于加快建设,许多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发展历程以及自身组织结构的特点,出现内部控制薄弱,领导专权不受约束、规章制度执行不力、基础管理薄弱、成本分析粗劣、财会人员素质偏低等问题,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我国中小企业迫切需要加强企业的内控制度,通过企业内控制度的纠正作用,优化企业结构。所以我选择了这个题目来写论文。
二、写作过程
在本次论文的准备和写作过程中,我查找并阅读了一些关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资料。本论文经过一二三稿并最终定稿,在这期间,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详细的修改和指正,论文定稿后,老师又认真地提示了论文打印的格式以及一些注意事项。在这里,我对老师表示我最真挚的感谢和敬意!
三、写作内容
本文从内部控制的定义以及内涵入手引出有关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对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完善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方法。
本篇论文已经完成,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自己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这篇论文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分析不透彻或者建议不具体,还有待改进。所以请各位老师多批评指正,让我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做到更好。
我的陈述完毕,请老师提问。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