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40001环境质量管理体系

时间:2019-05-15 09:49: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ISO140001环境质量管理体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ISO140001环境质量管理体系》。

第一篇:ISO140001环境质量管理体系

ISO 14001:

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现在,一切类型的组织都越来越重视依照环境方针和目标控制其活动、产品或服务对环境的影响,以实现并证实其良好的环境绩效。这是由于有关的立法更趋严格,促进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和其他措施陆续出台,相关方对环境问题包括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也在普遍增长。

许多组织已经推行了环境“评审”或“审核”,以评定自身的环境绩效。但仅靠这种“评审”和“审核”本身,可能还不足以确保一个组织的环境绩效不仅现在满足,将来也一直能满足其法律与方针要求。要使评审或审核行之有效,须在一个结构化的管理体系内予以实施,并将其纳入全部管理活动。

国际环境管理标准旨在为组织规定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它们可与其他管理要求相结合,帮助组织实现环境与经济目标。如同其他国际标准一样,这些标准不是用来设置非关税贸易壁垒,也不增加或改变一个组织的法律责任。

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该体系拟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并适用于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其运行模式如图1.1所示。体系的成功实施有赖于各个层次与职能管理者,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诺。这样一个体系可供组织建立一套程序,用来确立环境方针和目标,实现它们并向外界进行展示,同时这一体系还可用来评定程序的有效性。本标准的总目是的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协调它们与社会需求和经济需求的关系。应当指出的是,其中许

多要求是可以同时考虑或随时重复考虑的。

本规范是对一个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注册和自我声明的要求,它和用来为组织实施或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提供一般性帮助的非认证性指南有重要差别。环境管理包容了几乎所有问题,其中有些还具有战略与竞争意义。一个组织可以通过展示对本标准的成功实施,使相关方确信它已建立了妥善的环境管理体系。

关于环境管理支持技术指南见其他标准。

本标准仅包含那些用于认证、注册和自我声明目的,可以进行客观审核的要求。需要得到对环境管理体系中诸多问题更加全面指导的组织,可参阅 ISO 14004(环境管理体系一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应当说明的是,本标准除了要求在方针中对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和进行持续改进作出承诺外,未提出对环境绩效的绝对要求,因而两个从事类似活动但具有不同环境绩效的组织,可能都是遵守本标准要求的。

系统地采用和实施一系列管理手段,有助于得到对所有相关方都是最优的结果。然而,实施本标准,仅就其本身而言,并不能保证取得最优的环境结果。为了实现环境目标,环境管理体系应能促进组织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根据需要考虑采用实用技术。同时充分考虑到采用该技术的成本效益。

本标准不包括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面的要求,尽管它的认证、注册过程仅适用于环境管理体系方面的内容,但它并不限制一个组织将

这方面的要素纳入管理体系。

本标准与 ISO 9000系列质量体系标准遵循共同的管理体系原则,组织可选取一个与 ISO9000系列相符的现行管理体系,作为其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但应当看到,管理体系各要素的应用会因不同目的和不同相关方而异。质量管理体系针对的是顾客需要,而环境管理体系则服务于众多相关方和社会对环境保护不断发展的需要。本标准中规定的管理体系要求,不必撇开现行的管理体系要素而单独确定。在一些情况下,可对现行管理体系要素加以修改,使之适合本标准的要求。

环境管理体系一规范及使用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一个组织能够根据法律要求和重大环境影响信息,制定环境方针与目标。它适用于那些可为组织所控制,以及可能希望组织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但它本身并未提出具体的环境绩效水准。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 a.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 b.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 c.向外界展示这种符合性;

d.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注册; e.对符合本标准的情况进行自我鉴定和自我声明。

本标准中所有的要求都准备纳入任何一个环境管理体系。其适用程度取决于组织的环境方针、活动性质、运行条件等因素。本标准还在附录A中对本规范的使用提供了提示性指南。

对于本标准的任何应用,都应明确界定其范围。

注:为使用方便起见,“规范”部分和附录A中的条目采用了互相对应的序号,例如,4.3.3小节和A.3.3小节都是叙述环境目标和指标,4.5.4小节和A.5.4小节都是叙述环境管理体系审核。2.引用标准

目前尚无引用标准。3.定义

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l 持续改进

强化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改进整体环境绩效。

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3.2 环境

组织运行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注:在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3.3 环境因素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要素。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3.4 环境影响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3.5 环境管理体系

全部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3.6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客观地获取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断一个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该组织所规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的一个系统化,并形成

文件的验证过程,包括将这一过程的结果呈报管理者。3.7 环境目标

一个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如可行应予以量化。3.8 环境绩效

一个组织基于其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控制其环境因素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体系的成效。3.9 环境方针

一个组织对其全部环境绩效的意图与原则的陈述,它为建立组织的行为及环境目标和指标提供了一个框架。3.10 环境指标

直接来自环境目标,是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环境绩效要求,它们适用于组织或其局部,如可行应予以量化。3.11 相关方

关注组织的环境绩效或受其环境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3.12 组织

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业、政府机构或事业单位,或是上述单位的部分或结合体,无论其是否法人团体、公营或私营。

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3.13 污染预防

采用防止、减少或控制污染的各种过程、惯例、材料或产品,可包括再循环、处理、过程更改、控制机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材料替代等。

注:污染预防的潜在利益包括减少有害的环境影响、提高效益和降低成本。

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4.l 总要求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整个第4节叙述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4.2 环境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制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确保它:

a.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规模与环境影响; b.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c.包括对遵守有关环境法律、法规和组织应遵守的其它要求的承诺;

d.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

e.形成文件,付诸实施,予以保持,并传达到全体员工; f.可为公众所获取。4.3 规划 4.3.l 环境因素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用来确定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它能够控制,以及可以期望它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便判定那些对环境具

有重大影响,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组织应确保在建立环境目标时,考虑与这些重大影响有关的因素。组织应及时更新这方面的信息。4.3.2 法律与其他要求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用来确定它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的适用法律,以及它所应遵守的其他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法律和要求的渠道。4.3.3 目标和指标

组织应针对其内部每一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并保持环境目标和指标并形成文件。

组织在建立与评审环境目标时,应考虑法律与其他要求,它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各相关方的观点。

目标和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并包括对预防污染的承诺。4.3.4 环境管理方案

组织应制定并保持旨在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环境管理方案,其中应包括:

a.规定组织的每一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职责。b.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如果一个项目涉及到新的开发和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应对有关方案进行修订,以确保环境管理与该项目相适应。4.4 实施与运行

4.4.l 机构和职责

为便于有效的环境管理,应当对作用、职责和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

管理者应为实施与控制环境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技术以及财力资源。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指定专职的管理者代表,除了其他职责以外,还应明确他(们)在下列方面的作用、职责和权限: a.确保按照本标准建立、实施与保持环境管理体系要求。b.向最高管理者汇报环境管理体系的绩效,以便评审,并为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提供依据。4.4.2 培训、意识与能力

组织应确定培训的需求。应要求其工作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所有人员都经过相应的培训。

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使处于每一有关职能与层次的人员都意识到:

a.符合环境方针与程序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b.他们工作活动中实际的或潜在的重大影响,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带来的环境效益;

c.他们在执行环境方针与程序,实现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包括应急准备与响应要求方面的作用与职责; d.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

从事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作人员应具备适当的教育、培训

和(或)工作经验,胜任他所担负的工作。4.4.3 信息交流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用于有关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的:

a.组织内各层次和职能间的内部信息交流; b.外部相关方信息的接收、成文和答复。

组织应考虑对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外部信息的处理。并记录其决定。

4.4.4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编制

组织应以书面或电子形式建立并保持下列信息: a.对管理体系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 b.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4.4.5 文件管理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管理本标准所要求的所有文件,从而确保:

a.文件能够定位;

b.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并由受权人员确认其适宜性;

c.凡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具有关键作用的岗位,都能得到有关文件的现行版本;

d.及时将失效文件从所有发放和使用场所撤回,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误用;

e.由于法律和(或)保留信息的需要而保存的失效文件,予以适当标识。

所有文件均须字迹清楚,注明日期(包括修订日期),标识明确,妥善保管,并在规定期间内予以 留存。应规定并保持有关建立和修改各种类型文件的程序与职责。4.4.6 运行控制

组织应根据其方针、目标和指标,确定与所认定的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与活动。应对这些活动(包括维护工作)按以下要求加以规划,确保它们在程序规定的条件下进行:

a.考虑到缺乏程序指导可能导致偏离环境方针、目标与指标的运行情况;建立并保持成文的程序; b.在程序中规定运行标准;

c.对于组织所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可标识的重要环境因素,建立并保持管理程序,并将有关的程序与要求通报供方和承包方。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确定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做出响应,并预防或减少可能伴随的环境影响。

必要时,特别是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组织应对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程序予以评审和修订。

可行时,组织还应定期检验上述程序。4.5 检查和纠正措施 4.5.l 监测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成文的程序,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其中应包括对环境绩效、有关的运行控制、对组织环境目标和指标符合情况的跟踪信息记录。监测设备应予校准并妥善维护,并根据组织的程序保存校准与维护记录。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定期评价对有关环境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

4.5.2 违章、纠正与预防措施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用来规定有关的职责和权限,对违章进行处理与调查,采取措施减少由此产生的影响,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并予完成。

任何旨在消除实际和潜在违章原因的纠正或预防措施,应与问题的严重性和伴随的环境影响相适应。

对于纠正与预防措施引起对成文程序的更改,组织应遵照实施并予以记录。4.5.3 记录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用来标识、保存与处置环境记录。环境记录中应包括培训记录和审核与评审结果。

环境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可追溯相关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保存和管理的环境记录应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应规定其保存期限并予记录。

组织应保存记录,在对其体系及自身适宜时,用来证明符合本标

准的要求。

4.5.4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组织应制定并保持定期开展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方案与程序,目的是:

a.判定环境管理体系:

l)是否符合环境管理工作的计划安排和本标准的要求; 2)是否得到了正确的实施和保持。b.向管理者报送审核结果。

组织的审核方案(包括时间表),应立足于所涉及活动的环境重要性和以前审核的结果。为全面起见,审核程序中应包括审核的范围、频次和方法,以及实施审核和报告结果的职责与要求。4.6 管理评审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定期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过程应确保收集到必要的信息,供管理者进行评价。评审工作应形成文件。

管理评审应根据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和对持续改进的承诺,指出可能需要修改的方针、目标以及环境管理体系的其他要素。

附录A规范使用指南(提示性附录)

本附录对“要求”作了进一步说明,以避免对“规范”的错误解释。本附录仅涉及第4节中关于 “要求”的内容。A1 总要求

实施“规范”所规定的环境管理体系旨在改进环境绩效。“规范”立足于这样一个基本概念,即组织将定期评审与评价其环境管理体系,以寻求对它进行改进的可能性并予以实施。而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改进,是为了进一步改进环境绩效。

环境管理体系为实现持续改进提供了结构化的运行机制,改进的程序和范围取决于组织的经济状况和其他条件。尽管可以期望通过采用系统化的方法使环境绩效有所改进,但应当认识到,环境管理体系只是一件工具,其作用是帮助组织实现和系统地控制自己设定的环境绩效水准。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本身并不能必然地导致有害环境影响立即降低。

组织可自行决定的是在整个组织内,还是仅在一些特定的工作部门或活动中实施本标准。如果仅在特定的工作部门或活动中实施,可

以采纳组织内其他部分业已建立的方针和程序,用来满足本标准的要求,只要它们适用于行将采用本标准的这些特定部门或活动。环境管理体系的详尽与复杂程序,文件化的程序,以及所投入的资源,都取决于组织的规模及其所从事活动的性质,对于中小型企业尤其如此。把环境事务纳入全部管理体系,将有助于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同时有助于提高效能,明确责任。

本标准规定的管理体系要求,是基于一个由“计划、实施、检查、评审”构成的动态循环过程。该体系应使组织能够:

a.制定适合该组织的环境方针;

b.确定其过去、当前计划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以判定其中的重大环境影响; c.确定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d.确定优先事项,建立适当的环境目标和指标;

e.建立组织机构,制定方案,以实施环境方针,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

f.顺利开展计划、控制、监测、纠正措施、审核与评审活动,以确保遵循环境方针,环境管理体系; g.根据不断变化的条件作出修正。A2 环境方针

环境方针是实施与改进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的推动力,从而具有保持和酌情改进环境的作用。因此,环境方针须反映最高管理者对遵

循有关法规和保证持续改进的承诺。环境方针是组织建立目标和指标的基础。方针应当意义明确,使内、外相关方都易于理解。应当对方针进行定期评审与修订,以反映不断变化的条件和信息。方针的应用范围应当是可以明确界定的。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当规定其环境方针并形成文件。如果它从属于一个更大的组织,其环境方针还应符合后者的方针,并得到后者的认可。

注:最高管理者可以是对组织负有执行职责的个人或集体。A3 规划 A3.1 环境因素

4.3.l小节提供了一个过程,组织可据此确定其环境管理体系中应作为优先事项考虑的重要环境因素。这一过程应考虑到分析工作的费用和时间,以及可靠数据的可得性。可以利用出于法规或其他目的所取得的现有信息。组织还可以考虑到他们对所关心的环境因素的实际控制程序。组织应当考虑其现行的,以及与此有关的过去的活动、产品和(或)服务所伴随的投入和产出,以确定自身的环境因素。如果一个组织尚未建立环境管理体系,首先应当通过评审的方式来确定自己的环境状况。其目的是要考虑组织的全部环境因素,以此为基础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已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组织,可以不进行这一评审。评审范围应覆盖下列四个关键方面: a.法律、法规要求;

b.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

c.对所有现行环境管理活动与程序的审查; d.对以往事件调查的反馈意见的评价。

在所有情况下,都应当考虑到组织内运行正常和运行异常,以及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

评审的适宜做法可包括使用调查表、面谈、直接监察和测量,利用以往审核或其他评审的结果等,应视活动性质而定。

与运行单位的活动有关的重要环境因素,其认定过程应当考虑: a.大气排放; b.水体排放; c.废物管理; d.土地污染

e.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 f.当地其他环境问题和社区问题。

这一过程中应考虑到正常运行条件、关闭与启动时的条件,以及可合理预见的情况或紧急状态下可能产生的、现实的重大环境影响。

这一过程是要确定活动、产品或服务的重大环境影响,不要求作具体的生命周期评价。组织无须对它的每一种产品、部件和原材料投入都作出评价。他们可以选择几类活动、产品或服务,确定最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因素。

对产品环境因素的控制和影响,因组织所面临的市场情况而有很大差异。组织的承包方或供方的控制作用较弱,而负责产品设计的组

织则能明显地改变环境因素,如通过改换某种投料等。考虑到组织对使用和处置其产品的控制作用有限,在可行时,他们应考虑适当的贮运与处置机制等。

但这一规定不意味着改变或增加组织的法律责任。A3.2 法律与其他要求

组织应遵守的其他要求承例如下: a.产业实施规范; b与官方机构的协定; c.非法规性指南。A3.3 目标和指标

凡属可行,目标均应具体,指标均应可测量,必要时还应考虑预防措施。

对技术的选择,组织可根据其经济活力、成本效益提否适用,考虑采用实用技术。

这里提到组织的财务要求,不意味着组织必须采取环境成本核算。A3.4 环境管理方案

制定与执行一个或多个方案是成功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关键要素。方案中应说明如何实现组织的环境目标和指标,包括时间进度和负责实施环境方针的人员。方案可予细化,具体到组织运行的基本要素。方案中应包括对新活动的环境评审。

在适当和可行时,方案中还可包括对规划、设计、生产、营销和处置各个阶段的考虑。

对现行的和新增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均应进行这种考虑。对于产品,可从设计、材料、生产工艺、使用及最终处置等方面进行考虑。对于安装或重大工艺修改,可考虑规划、设计、施工、试运行。运行诸阶段,以及在组织确定的适当时间考虑关闭等问题。A4 实施与运行 A4.1 机构和职责

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需要组织内全体员工的承诺。因此,不能认为环境职资仅限于环境职能部门,组织内的其他部门,如运行管理部门、人事部门等,都有这方面的责任。

这一承诺应从最高管理者,他(们)应制定组织的环境方针并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作为上述承诺的一部分,应指定专门的管理代表,规定他(们)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职责和权限。大型或复杂的组织,可以有不止一个管理代表。中、小型企业可由一个人承担这些职责。最高管理者还应蒋实适当的资源,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与保持。另一重要事项是妥善规定环境管理体系的关键职责,并传达到有关人员。

A4.2 培训、意识和能力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确定培训需求的程序。同时,它还应要求代表它工作的承包方证实其员工已接受了必要的培训。

管理者应确定人员(特别是行使专业性环境管理职能的人员)所需的经验、能力和培训水平,确保其胜任工作。A4.3 信息交流

组织应实施对有关信息和相关方要求的接收、归档与答复的程序。该程序可包括与相关方的对话和对他们所关注的问题的考虑。在某些情况下,对相关方所关注问题的答复中,可包含组织运行所造成的环境影响的有关内容。这些程序中,还应包含就应急计划和其他问题与官方机构的联络事宜。A4.4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编制

文件内容应足够详尽,充分描述环境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对于环境管理体系中具体部分的运作,应能指示出获取进一步信息的途径。可将环境文件纳入组织实施的其他体系的文件,不强求将其编制成单行手册的形式。有关文件应包括: a.过程信息; b.组织机构图; c.内部标准与运行程序; d.现场应急计划。A4.5 文件管理

4.4.5节旨在确保组织建立与维护的文件能够充分适应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需要。但组织应把主要注意力放在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和自己的环境绩效上,而不应过分追求一个繁琐的文件管理系统。

A4.6 运行控制

将来修订时可能会增添这方面的内容。

A4.7 应急准备和响应

将来修订时可能会增添这方面的内容。

A5 检查与纠正措施 A5.1 监测

将来修订时可能会增添这方面的内容。A5.2 违章、纠正和预防措施

组织在制定与维护用于调查与纠正违章的程序时,应使之包含下列基本内容:

a.确定引起违章的原因; b.确定并实行必要的纠正措施;

c.实施或修改必要的控制措施,以防再度违章; d.如纠正措施导致对书面程序的更改,并予以记录。

根据情况的不同,纠正错误有时可能无需正式计划,并能迅速完成;有时也可能是一项复杂、长期的活动。相应的文件应与纠正措施的规模相适应。A5.3 记录

用来标识、保持与处置记录的程序,重点应为实施与运行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记录以及环境目标和指标实现程度的记录。环境记录应包含:

a.关于适用的环境法律与其他要求的信息; b.投诉记录;

c.培训记录; d.过程信息; e.产品信息;

f.检查潍护与校准记录; g.有关的供方与承包方信息; h.意外事件报告; i.应急准备与响应信息; j.重要环境因素信息; k.审核结果; l.管理评审

应考虑对机密业务信息的管理。A5.4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审核方案与程序应包括: a.待审核的活动与区域; b.审核的频次;

c.管理与实施审核的职责; d.审核结果的通报; e.审核员的能力; f.如何实施审核。

审核工作可由组织内部人员或组织聘请的外部人员承担,无论哪种情况,从事审核的人员都应做到公正、客观。A6 管理评审

为了保持环境管理体系的适用性、有效性和持续改进,从而取得良好的环境绩效。组织的管理者应定期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与评价。评审范围应当全面,但不必在一次评审中涉及环境管理体系的所有要素,同时评审过程可以延续一段时间。

对方针、目标与程序的评审,应由制定它们的管理层承担。评审内容应包括: a.审核结果;

b.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程序;

c.面对变化的条件与信息,环境管理体系是否仍旧适用; d.相关方关注的问题。

应将评审结果、结论与建议写成文件,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

第二篇:IS14O01环境质量管理体系理论试卷与答案

中环联合认证中心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考试题

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考试题

姓名:

单位:日期: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 制定环境管理方案的目的在于:(d)

a)消除组织的环境影响;

b)满足相关方的所有要求;

c)实现组织的目标和指标;

d)所有上述答案.2. 组织建立其环境管理体系应依据下列哪项标准?(a)

a)ISO14001;

b)ISO9001;

c)ISO14004;

d)上述所有答案.3. 环境方针中必须(d)

a)包含对污染预防的承诺;包含对持续改进的承诺

b)包含对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承诺;

c)传达到组织的员工和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

d)所有上述答案.4. 识别环境因素时应考虑(d)

a)组织应对所有产品了解生命周期的全过程;

b)组织能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所有环境因素;

c)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八个方面;

d)所有上述答案。

5. EMS内部审核员应具备何种知识(d)

a)审核程序和标准;

b)有关环境科学与技术;

c)相关环境法律法规;

d)所有上述答案。

6. 国际标准化组织给ISO14000系列标准预留了(b)标准

a)10个b)50个c)80个d)100个

7.下列需要按文件控制的是:(d)

a)环境方针、目标;b)环境手册、程序;c)标准样品 ; d)以上全部

8.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

同时。(b)

a)

b)

c)

d)规划、建设、安装和运行; 设计、施工、投入生产和使用; 计划、购买、使用; 设计、制造、安装。

9. 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采用的工作方法不包括:(d)

a)现场监测b)面谈c)查阅文件和记录d)现查现改

10.管理评审应包括:(d)

a)相关方关注的问题;

b)合规性评价的结果;

c)审核的结果;

d)所有上述答案。

11.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环境管理体系记录(c)

a)环境监测部门提供的监测记录;

b)计量站的检测设备标准记录;

c)市环境主管部门提供的本市环境方面规范及其他要求;

d)周围居民的投诉信。

12.最高管理者的作用(d)

a)制定组织的环境方针;

b)任命管理者代表;

c)主持管理评审;

d)所有上述答案。

13.下列属于第一类排放物质的是(a)

a)总汞b)pHc)BODd)COD

14.最长期限治理年限为(c)

a)1年b)2年c)3年d)5年

15.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b)

a)一级排放标准;

b)二级排放标准;

c)三级排放标准;

16.ISO14001中以下哪个要素不需要记录(b)

a)4.5.1b)4.6c)4.4.3d)4.217.ISO14001标准4.5.1条款内容包括(d)

a)对环境绩效的监测;

b)对关键活动的控制状况的监测;

c)对组织环境目标和指标符合情况的监测;

d)以上全部。

18.企业进行管理评审的内容之一是(c)

a)对员工环境意识的评审;

b)对环境因素的评审;

c)对目标指标实现程度的评审;

d)对体系文件的评审。

19.相关方可包括(d)

a)银行、保险公司、新闻媒体;

b)委托方、承包方;

c)周围社区居民、代表组织组织工作的人员;

d)以上全部;

20.以下哪个作为环境指标最合适(b)

a)公司应在商业决策中考虑环境问题;

b)公司在2001年把能源消耗减少15%;

c)公司寻求减少当地社区抱怨的办法;

d)公司获取新的法律法规。

21.申请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组织向其雇用的保洁公司员工发放有关环境方针的宣传材料,这一做法符合标准条款(a)的要求。

a)4.2b)4.4.2c)4.4.3d)4.4.6(c)

22.组织更新识别、判别环境因素信息形成的文件,这一做法符合标准条款(b)的要求。

a)4.4.3b)4.3.1c)4.4.1d)4.5.23.组织制定、实施并保持方案是为了(b)。

a)实现环境方针b)实现目标和指标c)考虑相关方的观点d)控制环境成本

24.向最高管理者提出环境管理体系的改进建议是(d)的职责。

a)内审员b)内审组c)相关方d)管理者代表

25.组织没有传达作用、职责和权限,这一做法不符合标准条款(c)的要求。

a)4.2b)4.4.2c)4.4.1d)4.4.3

26.组织规定环境管理体系相关文件的查询途径,这一做法符合标准条款(c)的要求。

a)4.4.3b)4.4.4c)4.4.5d)4.4.6

27.组织为其排放的污水建设了污水处理场,这一做法与标准条款(b)有关。

a)4.3.3b)4.4.1c)4.4.7d)4.5.2

28.对记录格式进行控制应当满足标准条款(b)的要求。

a)4.4.4b)4.5.4c)4.4.5d)4.4.3

29.组织与供方及承包方就其适用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沟通,这一做法符合标准条款(a)的要求。

a)4.4.3b)4.2c)4.4.6d)4.5.1

30.组织应(d)评审其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

a)在需要时b)不定期c)在紧急事件发生后d)定期

二、判断正误(每题1分,共10分)

1. 目前污染物排放没有达标的单位都不能申请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2. 审核必须覆盖组织环境活动的所有方面和细节。(×)

3. 持续改进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

4.组织只要正式员工具有必要的能力.(×)

5.组织一定要就重要环境因素与外部交流.(×)

6.法律法规和其它环境要求的符合性都要定期评价.(√)

7.每一次管理评审都要对全部要素进行评审.(×)

8.制定环境目标时对组织财务要求的考虑意味着组织必须运用财务成本核算方法(×)

9.对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会改变和增加组织的法律责任。(×)

10.组织评价出的每一项重要环境因素,都必须建立相应的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来控制(√)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 我国环境法律体系和标准的组成有哪些?

(1)宪法

(2)基本法

(3)环境保护单行法

(4)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5)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

(6)环境标准

(7)其他部门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

(8)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2. 识别和评价环境因素需要考虑哪些方面?

―― 设计和开发;

―― 制造过程;

―― 包装和运输;

―― 合同方和供方的环境绩效和操作方式;

―― 废物管理;

―― 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获取和分配;

―― 产品的分销、使用和报废;

―― 野生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3. 如何评价组织对环境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符合性?

四、就以下事实开具不符合报告,并指出不符合标准的哪个条款:(共26分)

1. 审核员到某部门审核,询问该部门经理,针对下达到部门的5%节水、节电指标,采取何

种措施时,部门经理抱怨到:“本部门没有自己的水表、电表,全部由总公司控制,因此无法定量用水量、用电量,只是加强了员工的节水、节电意识。”当审核员询问陪同的环境管理者代表是否了解情况时,管理者代表回答并不很清楚。(6分)

4.4.6

2. 企业规定废水监测每月一次。审核员在查阅该企业的监测记录时,发现近三个月的数据

中有一项COD的数值超过当地标准的10%,但其它二项数据均在规定的范围内。审核员询问该企业环保处主管时,该主管说知道此事,并说当时是由于一个检验员操作失误造成的,已对该检验员进行了批评教育。审核员想查阅有关文件,该主管说这是一次偶然的小失误而未作文字记录。(7分)

4.5.33. 你到某化工厂实验室进行审核。在询问化验员有关废酸碱及有毒有害容器清洗液的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发生紧急情况如何处理时,化验员说她不清楚。(6分)

4.4.7

4.某建筑公司EM办公室,审核员抽查环境管理体系方案时看到建筑厂界噪声排放是一项

重要环境因素,询问如何检测﹖有无检测方案以及检测记录﹖主人说,一般也超不过标准,不用测,周边居民也没有投诉。审核员问有噪声测定仪吗﹖主人说有,就拿过来,审核员看。没有校准状态标识,问:校准过吗﹖主任说,这是新买进的,出厂时有合格证。(7分)4.5.15、请结合本单位的情况,就ISO14001中4.3.1这一要素,列出至少列出五个环境因素)(10

分)

第三篇:农村生活环境质量调查

今年的社会实践课要求我们深入家乡或外地的企业、农村、市场、工地等进行专题社会调查。对于调查,我是陌生的,以前也只有看人家拿着调查表到处请人填,现在也轮到了我,这是一项新的体验。我出生在农村,所以,我选择了最贴近我生活的题目:农村生活环境质量调查。而我选择的调查对象就是我们松南村。

对于农村生活环境,我想从污染、生态、农村人口生活水平等方面来说明。但总的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的生活环境质量在不断提高。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有:粪便污染,废水污染,废弃物污染,乡镇工业的污染。我们都知道农民生活靠的是土地,他们利用所拥有的土地来种植五谷杂粮,瓜果蔬菜。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工厂、住宅区占据,现在农民所剩的土地差不多每户只有两亩,有的甚至还不到两亩,这仅有的土地种植出来的农作物,供养自家人是差不多,但只是养活,是远远不够的,人需要满足自身除了“食”外的“衣、住、行”,此外,还要负担孩子的教育问题。那么,这些多余的支出又该如何满足呢?农民开始大量饲养家禽。他们大多把饲养家畜的圈舍建在自家的院子里,这样既近又方便。但是人畜混居,致使家禽的粪便及圈舍的气味,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大概在十年前,那时家禽还会被放出来自由活动,吃些野味,好帮助生长,也同时带来更大的不便,人的出行伴随着家禽,还要以防伤害它们,道路上遍布它们的粪便,臭味熏天。近几年已有所收敛,家畜一直被关在圈舍里,等到养得足够大,农民会选择节庆日去买掉,这种日子价格一般比较可观。

我们处在江南水乡,居住地被河流围绕,居民用水十分方便,也因此对河水的管理不加重视,对河流予取予求。每户都有一个河滩,他们在那搭石阶,方便用水。平时在那淘米,洗衣,洗马桶等。曾经,我的一个老师说过,蹲在河滩上淘米,看着鱼儿游过来抢淘米水,你会想到这水多清澈啊,可是一抬头,就看到对面有人在洗马桶,刚刚美好的景致马上碎成一片一片。这便是人们的生活,什么都到河里洗,洗碗洗得河面上都是油渍,顺便还把吃不完剩下的直接倒河里,如果还要洗衣服也不怕,跳到河边的船上洗就好了。人们曾经还为了图方便而直接把生活废弃物堆在河边或直接扔入河里,反正河水会把脏污冲走,人们带着这样的侥幸心理,使得河水越来越黑,越来越臭,也越来越浅。

除此之外,农村乡镇企业环境污染严重,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所导致的农村面源污染,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灌溉,迅速发展起来的集约化养殖场的污染,都是导致农村水环境问题恶化的原因。从网上查得的资料显示:由于大量生产和生活废弃物未经处理排入各种水体,加之公共卫生设施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农村大量人口饮用不安全卫生水。农村饮用水源大多受到污染,1983-1985年调查表明大肠菌群超标率大86%,全国约有7亿人饮用这种超标水;有1.6亿人饮用受有机污染物污染的水;引用含氟化物和含盐量超标的人数的较高,分别为7700万人和1.2亿人;有5000万人口饮用氟化物超标的水,饮用硝态氮和硫酸盐超标的人口也大约有3400-3500万。1993年调查表明,饮用大肠菌群超标水的人口比例有所下降,但饮用有机污染物超标水的人口比例有所增加,达21.5%。我国人群患病的88%、死亡的33%与生活用水不洁直接相关。

从生态方面来讲,我国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生产量、进口量均为世界第一,严重影响了农村生态环境,同时农村还面临着如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幻化等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此外,农民的低素质也是破坏生态平衡的原因之一。农村生态环境与城市生态环境有很大不同,这里人口较为稀疏,就组成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劣者和分解者三大生物部分来说,生产者是足够充分的,多余的生产量也有足够的分解者进行分解,除了太阳能外,它不需要得到外界系统的能量、物质的输人与输出,即可维护自身的平衡与运作,因此,在农村生态系统中不会产生像城市生态系统中那样的交通紊乱、废物堆积、污染严重,需要从外界大量引入能量、物质流等问题。但农村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也不同,当自然环境开垦为农田后,生态系统就发生了根本变化:原来多种动植物并存的稳定生态群落变成了单一物种的人工生态群带;原来生态系统中正常的平衡关系遭到破坏;原先的生产物质通过微生物的分得把营养物质还给了土壤,而现在的农业生态系统则是大部分向作物随着收获被带到土壤之外,被城市、农村的居民所消费,土壤中的营养物质逐渐被带走,而得不到科学合理的补充,于是使土壤质量趋于恶化;原先的土壤常年有稳定的生物群落所保护,因而水土流失强度很小,土壤温度大,而现在的农田生态系统则因物种单一,覆盖串小,加上松土灌溉等人工过程,使得水土流失强度难大,并易于发生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在农村原应经常看到野花,听到虫鸣,但某些人的自私、现实,许多值钱的鸟兽被大量捕捉,虽然现在已看不到这种行为,却不知是因为都抓光了,没得抓了,还是因为素质提高了,但农村的生态确实受到严重的破坏。

第四篇:某县环境质量分析

关于太和县城市环境问题的调查与解决措施

伴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以及人们对生存质量的关注不断加强,城市环境已经成为一个颇受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在某种程度来说,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不是非常乐观,虽然各种环保政策出台可是在没有建全的法律惩罚措施的时候,城市环境的优劣更是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的城市环境不仅仅是指天然的环境,还有人工的环境,而这两部分结合起来,才能组成完整的城市环境。在这个经济高速运转的社会,各种车辆的剧增,人口的增加,工业的发展,致使空气污染极度严重,曾经父辈们所称的各种鸟类,各种花草已经不再存在,留下来的只是污浊的空气、水、土壤的严重污染、固体废弃物、汽车尾气、可持续性有机物污染还在待续发展。下面针对我县的一些问题状况进行分析。

太和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城外有一条河,名为沙河,太和县就是靠着这条河发展而成。太和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城市,近几年开始向工业化转变,其目前发展的主要工业有生物制药业、有色金属加工、塑化、农副产品加工等,再加上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县城,致使城市的环境问题开始出现。

一、水污染

沙河是县城内唯一条河,也是古时的交通要道,是县城人民的母亲河,以前的河水清澈透明,河内鱼类种类繁多,是夏日人们经常娱乐的地方,可是现在,河水浑浊,发黑,发臭,以前的那种河水再也不复存在,这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污水,雨水、工业废水等的随意排放。针对这些问题可用以下方法解决:

1、在水环境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分析确定水环境的主要问题。

2、水污染控制单元的划分。根据水环境问题分析结论,考虑行政区划、水域特征、污染源分布特点,将源所在区域与受纳水域划分为一个个水污染控制单元。

3、确定主要污染物削减量,以及削减比例分配方案。4制定水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及实施方案。

二、固体废物污染 随着城市的发展,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产生许多建筑垃圾,这些垃圾是极难处理的,处理不当会给城市带来很大的危害,如占用土地、污染土壤、污染水体等。其次县城人口的增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致使县城周围的一些地方垃圾堆积如山,垃圾分解产生的气体飘散到空气中很是难闻,而且一到下雨垃圾随雨水流道河水中使河水变黑变臭,造成水体的污染。对以上问题可以;

1、变废为宝进行回收利用,如,金属,煤渣、高炉渣可生产建筑材料。

2、无毒无害的工业废渣可用于农用改良土壤。

3、对于不能进行利用的采用一些技术将其分解。

三、噪声和空气污染 城市人口的增多导致城市道路拥挤,为了改变情况,前几年政府为了把道路扩宽,把道路两旁的树木全部砍掉,是城市失去了天然的吸声屏障和净化空气的天然设施,导致城市变得很喧闹,空气中有害物质和固体颗粒增加,使人们换呼吸道疾病的概率增加。再加上城市内车辆曾多,使上述问题更加严峻。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

1、种植植被,不仅可以美化城市,还可以净化空气,吸收噪声。

2、对产生污染气体的工厂实行全程控制、减少排放或先治理后排放或采用洁净的能源。

3、关于噪声,因为其主要是车辆噪音,可采用将生活区远离城市中心或增加小区的绿化率,提高隔音吸声能力。

第五篇: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大纲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大纲

1.总则

1.1任务又来

某新建林业一体化浆纸业公司项目

1.2编制依据

1.3评价目的和原则

1.3.1评价目的1.3.1评价原则

1.4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目标

1.4.1污染控制目标

1.4.2环境保护目标

1.5评价采用标准

1.5.1质量标准

1.5.2排放标准

1.5.3卫生标准

1.6评价工作等级和范围

1.7评价工作重点

1.8评价因子

2.建设项目概况

2.1基本情况

2.2工程给水排水供电及供热

2.3辅助生产设施

2.4工程分析

2.5污染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

2.6.主要污染物产生量核算

2.7.厂址环境可行性分析

2.8.本项目产业政策

3.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概况

3.1自然环境概况

3.2社会环境概况

3.3环境质量现状

4.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4.1 污染物的排放量清单

4.2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4.3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4.3.1 噪声污染源分析

4.3.1.1 噪声境调查前期工作

4.3.1.1.2 基础资料收集

4.3.1.1.2现场准备工作

4.3.2噪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4.3.2.1 噪声环境现有监测资料分析

4.3.2.2 噪声环境现状监测

4.3.2.3 噪声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

4.4 工程影响环境因素分析

5.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调查

5.1一般自然环境现状调查

5.1.1评价地区地形、地质、地貌概况

5.1.2水文及水文地质情况

5.1.3气象与气候

5.2社会自然环境现状调查

5.3 评价区噪声环境质量现况调查及评价

5.4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况调查评价

5.5 地下水质现况调查评价

5.6 土壤现状调查评价

5.7 环境噪声现状调查评价

5.8评价区内人体健康及地方病调查

5.9 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环境现状调查

6.环境影响预测

6.1水环境预测

6.2声环境预测

6.3大气环境预测

7.评价工作成果清单、拟提出的结论和建议内容

7.1评价工作成果清单

7.2提出的结论

7.3建议的内容

8.评价工作的组织、计划安排

8.1组织

8.2计划安排

9.评价工作经费概算

下载ISO140001环境质量管理体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ISO140001环境质量管理体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赣州市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赣州市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一、空气质量现状与评价 为了解项目所在区域空气环境质量现状,本评价引用赣州市环境监测所的一些资料。 2013年2月9日至15日是春节法定节假日,为了让......

    农村环境质量状况调查问卷

    农村环境质量状况调查问卷 调查人: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省—县—乡镇—村镇): 该村镇的常住人口: 被调查人基本信息: (1)性别:(2)年龄:(3)职业:(4)文化程度: (5)在调查地居住时间:说明:本调查问卷......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调查规范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技术规范 1. 总则 1.1目的 为规范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工作,准确掌握绿色食品产地及其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优化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

    强化服务意识 优化环境质量

    强化服务意识 优化环境质量 一、优化利用外资服务环境。 一要全面清理2012年拟调资项目,并制作拟缴资项目详表。明确具体调资的大体时间,按季度制定详细推进计划和措施。 二是......

    2010天津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天津市2010年海洋环境 1 概述 为切实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赋予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进一步贯彻国务院节能减排的精神,强化海洋环境监督管理,保护海洋环境,促......

    威信县2009年环境质量分析报告

    威信县2009年环境状况分析报告威信县环境保护局 (2010年4月28日)2009年,全县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的,以落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措施为主线,以生态建设、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综合......

    2009年环境质量年报(合集5篇)

    2009年河南省环境质量年报 2011-03-03 一 地表水环境质量 2009年,全省地表水水质级别为轻污染。省辖海河流域污染程度位于首位,淮河流域和黄河流域次之,长江流域较轻。全省地表......

    2008年环境质量年报(推荐阅读)

    2008年河南省环境质量年报 2011-03-03 2008年河南省环境质量年报 一 地表水环境质量 全省地表水水质级别为轻污染。省辖海河流域污染程度位于首位,淮河流域和黄河流域次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