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3年天河区环境质量状况通报
2003年天河区环境质量状况通报 发布时间:2007-06-05
2003年我区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环保部门的指导下,以“一路四区”战略为指导,以建设现代文明生态区为目标,不断加强我区的环境保护统一监督管理,在抗“非典”期间的爱卫月、环境保护行动月以及饮食业污染调查和整治等重要阶段积极开展系列活动,努力维护全区生态环境安全,在提高我区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上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较好完成了年度环境保护工作任务,全区环境质量继续得到改善,进一步提升了城区的综合竞争力。
一、2003年天河区环境质量状况
(一)环境空气质量继续保持良好2003年广州市天河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均值为0.051毫克/米,二氧化氮年3 均值为0.063毫克/米,一氧化碳年日均值为1.954毫克/米,总悬浮颗粒物年均值为0.154毫克/米,均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硫酸盐化速率年均值为0.203
32毫克SO/100cm2·碱片·日,降尘年月均值为3.26吨/千米,分别优于国家环保总局和广州市暂定标准。但有关指标不容乐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和降尘四项污染物年均值分别比2002年上升了2.0%,5.0%,1.9%,22.1%;以该四项污染物计算的综合污染指数为2.83,比2002年上升了0.15。
空气污染指数周报共报出52周,周报属优良级别的有50周,轻度污染2周,优良率占总周数的96.2%。全年有42周首要污染物为总悬浮颗粒物,8周首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2周为二氧化氮。
(二)地表水水质仍以有机污染为主,污染程度与上年持平
2003年珠江广州河段猎德断面水体最主要污染指标为粪大肠菌群、氨氮、溶解氧、生化需氧量,污染类型为有机污染。其中溶解氧年均值为1.8毫克/升,氨氮年平均值为
4.59毫克/升,按单因子评价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Ⅴ类水体标准,猎德断面水质为劣Ⅴ类。全年水质平均污染指数为1.31,水质属中度污染。
天河区河涌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溶解氧、氨氮、挥发酚、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其中溶解氧、挥发酚、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超标率均为100%,氨氮超标率为93.3%,石油类超标率为57.4%。五条河涌均为劣Ⅲ类水体。根据平均污染指数评价,东圃涌、沙河涌、棠下涌等三条河涌属严重污染,车陂涌、猎德涌属重度污染。
天河区湖库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化学需氧量、挥发酚、总磷。按平均污染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新塘水库、天河公园湖、筲箕窝、麓湖、植物园,均属于重度污染,新塘水库最为严重。2003年各湖库与2002年的平均污染指数同比分析,天河公园湖、植物园大湖、筲箕窝水库和新塘水库分别上升了0.17、0.24、0.43、1.4,污染程序有所加重,只有麓湖下降了0.02,水质有所好转。
(三)声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
天河区居民-文教声环境功能区噪声平均值昼间是51.8分贝、夜间是43.1分贝,分别低于55分贝和45分贝的国家标准;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是53.0分贝,低于60分贝的国家二类区标准;交通干线噪声的平均值是70.4分贝,比2002年下降了0.4分贝,但仍超出
标准70分贝0.4分贝。除交通干线噪声略为超标外,区域环境噪声和声环境一类功能区的环境噪声均优于国家规定的相应标准。
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一)、抗“非典”期间采取有效措施维护生态安全
2-6月份抗“非典”期间,为防止医疗垃圾和废水成为“非典”的二次传播途径,采取紧急措施加强医疗废水和垃圾监管。联合区卫生局向300多家医疗机构发出紧急通知,并多次组织联合检查,重点检查了50多家单位,对发现问题单位督促及时整改。与此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质量。加强建筑工地扬尘防护监管,联合市政和建设局开展联合执法,加强水污染源监管,开展工业达标企业专项检查行动,开展污染事故隐患执法检查,对经营化学危险品的仓库和门市部等单位进行了执法检查,还会同工商、公安等部门开展了对废旧物资回收行业的执法检查,等等,通过一系列措施有效防止非典传播。
(二)、环保行动月期间开展系列环境整治取得良好成效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严防非典反弹,夺取防治最后胜利”的指示精神,在区创建办的大力支持下,精心策划组织开展了环境保护行动月活动,重点开展了影响天河区环境质量的重点问题的环境综合整治以及信访涉及的环境污染扰民热点、难点问题的查处工作,在短短的20多天内,共出动5600多人次,开展了16项专项执法活动,其中包括对水环境质量影响较大、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废旧化工桶清洗场、地下化学品加工场、地下电镀厂、医疗废水等部位、单位的环境整治大行动,检查各类单位600多个,查处违法行为300多宗,达到了突出解决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的预期目标。
(三)、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创造良好服务环境
坚持依法行政和热情服务并举,围绕企业“落户、生存、发展”等环节做好服务指导工作,创造良好的服务软环境。
一是建设项目审批坚持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做好企业落户服务工作。收到有关报建资料后,一般小型项目5天内批复,相对大型项目经专家论证后10天内批复,比规定时限缩短三分之二。今年共审批建设项目305宗,办理变更单位32个,环评执行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到100%,另外拒绝受理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153宗。
二是抓好企业污染防治工作,从技术上和资金上进行扶持,协助企业渡过生存关。加强天海经编等9家列入2003年限期治理计划的重点企业的跟踪指导,先后完成了搬迁、油烟治理、噪声治理、废水在线监测和脱硫设施改造等项目。
三是借实施《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契机,提高企业治污能力,促进经济利益和环保效益“双赢”。今年7月1日开始,国务院《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这个新条例以资源价值化和资源有偿使用为原则,扩大了征收范围,提高了征收标准,大部分企业的经济利益直接受到影响,我局在实施前做了大量的宣传指导工作,先后举办了多次新《条例》培训班,对升幅较大的企业进行走访,指导通过治污削减排放量来达到减少排污
费的目的。抗非典期间,根据饮食服务行业经营受影响的实际情况,对234家企业减征超标排污费约110万元。
四是加强对企业的法律法规宣传和培训,不断提高企业的环境保护认识和能力,使企业进行依法生产、经营等活动。有条件的企业,引导开展清洁生产、ISO14000环境体系和环境标志认证等活动,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共协助广州天普药业公司、广州海景物业公司等12家企业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四)、大力开展饮食服务业污染扰民调查和整治活动
重视处理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投诉处理工作,全局受理信访件2188宗,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2%,信访件80%以上涉及饮食娱乐业,其中油烟和噪声扰民分别占65%和48%。结合办理信访工作,进一步加大对污染扰民饮食服务业户的查处力度,查处一大批严重污染扰民问题,共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142份,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134宗。在环境保护行动月中与工商等部门联合整治无照饮食店,对员村白马花园、天河东、天河直街、沙太路等52家污染扰民的饮食店档实施了依法查封。
(五)、加大环境监测投入提高监测水平
一是对环境监测实验室进行改造,投入大量资金采购新仪器设备,新增了27个项目,2个新方法,扩充了室内空气、放射性、振动、粪大肠菌群等新的方向。投入大量的精力开展实验室计量认证转版,对技术配备、质保体系、规章制度、行政管理等进行了全面完善和加强,去年11月4日顺利通过广东省计量认证办的验收评审。
二是开展各项环境要素的常规监测。完成了空气常规监测人工采样点目的监测分析工作。完成了功能区噪声24小时连续监测工作;完成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规定的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的监测和统计分析工作;完成了我区每周的空气质量周报工作。
三是开展污染源的年检监测和监视性监测工作。对330个单位次污染源单位的废水、噪声、烟色进行了监测。配合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认真开展了污染源监视性监督执法监测工作。
(六)、深入推进“四个绿色” 群众性创建活动
大力开展以“四个绿色”为载体的群众性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公众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促进基层生态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一是深入开展“绿色社区”创建。加强对街道、社区“创绿”工作的交流、培训、指导,加大资金力度,协助各社区建立环保宣传专栏、垃圾分类箱、环保图书柜、环境绿化美化等硬件,指导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活动,今年我区又命名了17个区级“绿色社区”。二是继续开展“绿色学校”创建。与教育局联合推进中小学环
境教育普及工作,89中获得了国家级“绿色学校”的表彰,吉山小学等4所学校通过了省级“绿色学校”的验收,另有10所学校参加今年市级“绿色学校”的考评。三是积极开展生态村创建。在珠吉街珠村、天园街天河公园开展省级生态示范村(园)创建工作,10月份,珠村、天河公园通过省级生态示范村(园)的评审。四是继续推进“绿色企业”创建。协助广州天普药业公司、广州海景物业公司等12家企业开展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大力宣传并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共有广州无线电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获得第三批区级“绿色企业”的命名。
第二篇:2010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报告
2010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报告
环境保护部公布2010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报告
重点城市空气质量逐年提高
环境保护部日前公布了2010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报告,据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监测结果显示,2010年,全国环境质量与去年相比保持稳定。
地表水总体为中度污染,重点湖库未发生大面积水华,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为轻度污染。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国酸雨污染依然较重。重点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夜间噪声污染相对较重。典型农村地区地表水为中度污染,空气质量良好。
从环境监测结果来看,“十一五”以来,全国地表水水质持续好转,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逐年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和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个别地方和区域污染指标超过国家标准,污染依然严重,全国环境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差距。
地表水Ⅰ~Ⅲ水质比例上升
2010年,全国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比例为51.9%,较2009年提高了
3.7个百分点,较2005年提高了14.4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20.8%,与2009年基本持平,较2005年降低了6.6个百分点,达到《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目标(〈22%)要求。
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高锰酸盐指数(CODMn)年平均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2010年高锰酸盐指数年平均浓度较2009年下降了3.9%,较2005年下降了31.9%,好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水质标准。地表水氨氮年平均浓度超过Ⅲ类水质标准,成为影响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西南诸河、海河、长江、黄河等水系共有40个断面出现铅、汞等重金属超标现象。七大水系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59.6%,较2009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较2005年提高了18.6个百分点,达到《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目标(〉43%)要求。
七大水系中,长江干流水质为优,支流水质良好。三峡水库水质为优。黄河干流水质为优,支流为重度污染。珠江干流水质良好,支流水质为优。松花江干流为轻度污染,支流为中度污染。淮河干流水质为优,支流为中度污染。海河水系为重度污染。辽河干流为轻度污染,支流为中度污染。
重点湖泊中,太湖湖体为重度污染,属轻度富营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和总氮、总磷浓度较2009年有所下降。与2009年相比,4~6月水华发生频次降低,7~8月水华有所加重。滇池湖体为重度污染,属重度富营养,较2009年有所加重,4~8月持续出现区域性水华。巢湖湖体为中度污染,属轻度富营养,4~8月,水华发生情况较2009年有所加重。洪泽湖湖体为中度污染,属轻度富营养。洞庭湖湖体为重度污染,属轻度富营养。鄱阳湖湖体为轻度污染,属轻度富营养。丹江口水库水质良好,属中营养。
2010年,监测的39条国界河流中,入境河流水质为优,出境河流、界河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和五日生化需氧量。中俄界湖兴凯湖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中蒙界湖贝尔湖为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总氮。
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有所下降
2010年,全国近岸海域为轻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占62.7%,较2009年下降10.2个百分点,较2005年下降4.5个百分点。三类海水比例为14.1%,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为23.2%,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四大海区中,黄海和南海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良好,渤海近岸海域海水为中度污染,东海近岸海域海水为重度污染。9个重要海湾中,黄河口和北部湾水质为优,胶州湾为轻度污染,辽东湾为中度污染,渤海湾、长江口、杭州湾、闽江口和珠江口为重度污染。11个沿海省份中,海南、广西、山东一、二类海水比例超过80%,其中海南一、二类海水比例达到100%。城市空气质量逐年提高
2010年,环保重点城市空气污染物年均浓度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城市比例为73.5%,较2009年提高了6.2个百分点,较2005年提高了30.3个百分点。95.6%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292天,比2005年提高了27.1个百分点,达到《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目标(〉75%)要求。
2010年,重点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较2009年下降了2.3%,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别上升2.9%和1.1%。与2005年相比,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别下降了26.3%和12.0%,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基本持平。
世博会期间,上海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优良天数比例为98.4%,较2009年上升2.7个百分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均达到二级标准,达到历年同期最低水平。
亚运会期间,广州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优良天数比例为100%,较2009年上升12.5个百分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均达到二级标准,空气质量明显改善。酸雨污染依然较重
2010年,全国酸雨(pH年均值低于5.6)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2.6%,与2009年基本持平,较2005年下降1.3个百分点,总体略有减小。较重酸雨区(pH年均值低于5.0)和重酸雨区(pH年均值低于4.5)的面积基本稳定。酸雨集中分布于长江沿线及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全国酸雨分布区域、酸雨类型未出现明显变化,降水中主要致酸物质为硫酸盐。
城市噪声质量保持稳定
2010年,环保重点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各类功能区噪声昼间达标率高于夜间,3类功能区达标率高于其他类功能区。4类功能区(交通干线两侧区域)夜间噪声超标较严重,超标率约62.7%。
生态指数值总体呈上升趋势
2005年~2009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在“一般”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2009年全国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值(EI)与2008年相比,增加0.5,与2005年相比,增加0.9。EI值总体呈上升趋势。
农村空气质量总体良好
2010年,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74个农村“以奖促治”村庄开展了环境质量监测。结果表明,空气质量总体良好,地表水总体为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粪大肠菌群、氨氮、高锰酸盐指数。27个省份共监测农田、菜地、养殖场周边、企业周边、污灌区、垃圾场周边等6种土地利用类型的507个土壤样品,超标率在11.1%~42.6%之间,主要污染指标为重金属、滴滴涕等。企业周边土壤、农田土壤污染较重。
来源:环保部网站
第三篇:农村环境质量状况调查问卷
农村环境质量状况调查问卷
调查人: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省—县—乡镇—村镇):
该村镇的常住人口:
被调查人基本信息:
(1)性别:(2)年龄:(3)职业:(4)文化程度:
(5)在调查地居住时间:
说明:本调查问卷共设置25道题目,内容涉及环境质量总体状况、饮用水、空气、生态环境、噪声、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工业污染、环境与健康以及环境管理等内容,旨在了解农村地区环境质量现状以及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1.您对您居住地的环境质量总体状况满意吗?
A 满意B 一般C 不满意
(如果第1题选A,第2题可不作答)
2.您认为您居住地的环境质量在以下哪个方面存在问题?(可多选)
A 水源不够洁净B 空气不够清新C 周围存在黑臭水体D 垃圾随处可见E 其他
3.您认为您居住地的环境质量状况近年来的变化趋势如何?
A 有明显改善B 有明显恶化C 没变化
(如果第3题选A,第4题可不作答)
4.您认为导致您居住地环境质量状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可多选)
A 公众环保意识B 环境管理C 工业污染治理D 社会经济发展E 其他
5.您家的生活饮用水如何获得?
A 自家压井B 通过管网输送C 其他
6.您家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存在哪些问题?(可多选)
A 没有问题B 有异味C 浑浊度高D 有微生物E硬度大(易结垢)F 口感
差
G 其他(如果第6题选A,第7题可不作答)
7.您认为造成您家生活饮用水水质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 区域自身水质差B 环境污染C 缺乏净化措施或净化不够D 其他
8.您居住地周围的地表水体(河流、湖泊、水库或池塘)的水质状况如何?
A 很好B 一般C 较差(如果第8题选A,第9题可不作答)
9.您居住地周围地表水体水质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可多选)
A 黑臭B 水生生物减少C 水生植物大量生长D 其他10.您认为造成您居住地周围地表水体水质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 工业排污B 生活污水排入C 周围农田土壤随雨水排入D 水体自身水量减少E 其他
11.您认为您居住地的空气质量如何?
A 好B 一般C 较差
(如果第11题选A,第12题可不作答)
12.您认为您居住地的空气质量存在哪些问题?(可多选)
A 有异味B 粉尘大C 灰霾天气多D其他13.您认为造成您居住地的空气质量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 全球空气质量变差B 当地工业污染造成C 生态环境被破坏D 其他14.您在您的居住地会受到噪声的干扰吗?
A 没有B 经常C 偶尔
(如果第14题选A,第15题可不作答)
15.您认为对您日常生活产生影响的噪声主要来自于哪里?(可多选)
A 工业企业生产B 建筑施工C道路交通D娱乐活动E其他
16.您居住地周围的生态环境如何?
A 很好B 一般C 遭到破坏(如果第16题选A,第17题可不作答)
17.您认为您居住地周围的生态环境存在哪些问题?(可多选)
A 树木被砍伐B 农田被占用C 原有的动植物消失D 其他
18.您家产生的生活污水(洗菜水、洗衣服水或冲厕水)排向哪里?
A 直接排入附近的沟渠B 排入管网后未经处理统一排入沟渠C排入管网统一处理后排放D 其他
19.您家产生的生活垃圾如何处理?
A 直接倒在路边或其他空地B 直接倾倒后填埋C 倒在垃圾箱内,有人统一收运D 其他20.您所居住的村镇是否存在污染较大(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的工业企业?
A 没有B 有
21.当工业企业在为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您会支持下列哪种做法?
A 关闭工业企业B 保留工业企业,但其污染物需达标排放C 保留工业企业,牺牲环境 D 其他22.您认为环境污染会使人体健康受到损害吗?
A 会B 不会C 不知道
23.当您的居住地出现环境问题,并使您的生活受到影响,您会采取下列哪种措施?
A 无可奈何,听之任之B 向居住地的村镇干部反映C 拨打环保投诉电话D 其他
24.您对您居住地的环境管理政策和力度满意吗?
A 满意B 一般C 不满意
25.您认为您居住地的环境管理在哪些方面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可多选)
A 定期发布当地的环境质量信息B 加强对生活污水和垃圾的处理C 加大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D 加强对重污染工业的管理E 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以反映和解决环境问题F 其他
第四篇:关于对全区环境质量状况的调查和建议
关于对全区环境质量状况的调查和建议
——可持续发展问题系列调研之六
环境保护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近些年,我区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将环境保护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不断深化工业污染治理,提高污染防治水平,强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工业污染源总量
控制和环境功能区达标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势减缓,环境污染整体状况正在逐步改善。但由于历史发展、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原因,我区环境欠帐较多,质量状况仍不容乐观。目前,全区地表水水质仍属劣V类,城区和重点城镇大气环境质量超二级(省规定功能区)标准。同时,随着一些企业组团规模的扩大,所在区域排污总量将大幅度提高,局部环境质量存在进一步恶化趋势。
一、全区环境现状
(一)水环境质量状况
1、地表水环境。我区境内有沙河、陡河、煤河-津唐运河三条主要河流。对pH值、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3-N)等主要监测指标的监测结果表明,全区三条主要河流均属有机污染型,呈劣V类水体,主要污染指标是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水污染问题对近海水质和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并对地下水形成潜在污染威胁,但目前水质恶化趋势已被遏制。
全区三条主要河流中,沙河污染较轻,其河水主要来源于钱营矿矿井水、生活污水和自然降水,且沿岸排污企业较少。但下游防潮闸断面,由于黑沿子排干汇入,水质指标相对中、上游较差。对沙河全年监测结果表明,pH值、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全年达V类水质标准,化学需氧量有不同程度超标现象;陡河由唐山市区流入我区境内,是唐山市东北部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渠道,因此污染较重。唐山市东郊污水处理厂每年向陡河排放污水约3066万吨。对陡河全年监测结果表明,pH值达V类水质标准,其它有机物污染指标有不同程度超标现象;煤河-津唐运河污染也比较严重,其主要承载着唐山市中西部和我区城区生产、生活废水。据统计,唐山市每年排入青龙河后流入煤河的污水量达2506万吨,我区2003年排入煤河污水量约1400万吨,且沿岸有大量固体废弃物排入。对煤河-津唐运河全年监测结果表明,pH值达V类水质标准,其它有机物污染指标不同程度超标现象。
2、工业企业废水排放情况。以2003为例,全区工业用水总量为4813.1万吨,其中重复用水量为2718.1万吨,新水消耗量为2095.0万吨,重复用水率为56.5%。全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133.8万吨,稳定达标排放量为630.6万吨,稳定达标率为55.6%。2003年工业废水中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为:化学需氧量5852.3吨,六价铬0.03千克,氨氮31.2吨,悬浮物2526.7吨。
(二)大气环境质量状况
1、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全区大气环境污染以煤烟和粉尘为主。监测项目有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降尘,主要污染因子是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和降尘。对城区大气质量监测结果表明,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降尘均超二级标准,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达到二级标准。其中,总悬浮颗粒物区环保局点位全年超三级标准,监测最高值为0.73mg/m3,超二级标准1.4倍;可吸入颗粒物各监测点位全年均超三级标准,监测最高值为0.47毫克/立方米,超二级标准2.1倍;降尘除侉一村居委会4-10月份外均超三级标准,监测最高值为61.27吨/平方公里·月,超二级标准2.2倍。城区大气环境部分污染指标超标主要原因是我区城区工业、商业、居民区混杂,分布不合理。据统计,我区城区采暖锅炉有197台,年耗煤量9万吨,烟气排放量9亿立方米,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分别为0.1万吨和0.018万吨。特别是居民分散采暖大量低空污染物排放是造成我区城区第一、四季度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和降尘严重超标的重要因素。另外,钢铁、水泥企业分布在城区四周,给城区空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工业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我区工业企业有锅炉68台,工业窑炉198台,年耗煤量为479061吨,其中原料煤耗量为89400吨,燃料煤耗量为389661吨,年耗焦炭量为380万吨,年耗气量为760万立方米。全年废气排放总量为9751740万立方米,烟尘排放总量为2633.0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30441.2吨,工业粉尘排放总量为11856.0吨。工业污染源深化治理虽取得明显成效,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污染源在小区域内集中大量排放仍是影响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因素。
(三)声环境和其它
对我区境内两条主要交通干线噪声监测的结果表明,七个点位中有三个点位达标。城区功能区噪声监测结果,四个点位中有两个点位达标。对117家企业厂界噪声进行测定,噪声值超过70分贝的企业有32家,在60—70分贝之间的企业有50家,达标排放的企业有35家,达标率为30%。此外,城镇生活性废物、扬尘、农药、化肥、残余饵料、薄膜等造成的农业生产自身危害呈上升趋势。
综上所述,目前我区面临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境质量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结构型污染问题仍很突出,特别是钢铁、水泥等行业,需要进一步加快生产工艺和组织结构调整,逐步淘汰落后生产设备,实现节能降耗的清洁化生产。
二、对策和建议
环境质量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为彻底改善我区环境质量,确保全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现就今后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快全区经济、城市和能源“三大结构”调整,解决结构型污染问题。经济结构调整。主要是工业结构的调整,包括工业企业组织结构、工艺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通过资本联合、产品链接、信息共享,集中力量创造科技优势、规模化建设发展优势、资源综合利用优势,加快落后
第五篇:关于对全区环境质量状况的调查和建议
——可持续发展问题系列调研之六
环境保护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近些年,我区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将环境保护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不断深化工业污染治理,提高污染防治水平,强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工业污染源总量控制和环境功能区达标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势减缓,环境污染整体状况正在逐步改善。但由于历史发展、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原因,我区环境欠帐较多,质量状况仍不容乐观。目前,全区地表水水质仍属劣V类,城区和重点城镇大气环境质量超二级(省规定功能区)标准。同时,随着一些企业组团规模的扩大,所在区域排污总量将大幅度提高,局部环境质量存在进一步恶化趋势。
一、全区环境现状
(一)水环境质量状况
1、地表水环境。我区境内有沙河、陡河、煤河-津唐运河三条主要河流。对pH值、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3-N)等主要监测指标的监测结果表明,全区三条主要河流均属有机污染型,呈劣V类水体,主要污染指标是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水污染问题对近海水质和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并对地下水形成潜在污染威胁,但目前水质恶化趋势已被遏制。全区三条主要河流中,沙河污染较轻,其河水主要来源于钱营矿矿井水、生活污水和自然降水,且沿岸排污企业较少。但下游防潮闸断面,由于黑沿子排干汇入,水质指标相对中、上游较差。对沙河全年监测结果表明,pH值、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全年达V类水质标准,化学需氧量有不同程度超标现象;陡河由唐山市区流入我区境内,是唐山市东北部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渠道,因此污染较重。唐山市东郊污水处理厂每年向陡河排放污水约3066万吨。对陡河全年监测结果表明,pH值达V类水质标准,其它有机物污染指标有不同程度超标现象;煤河-津唐运河污染也比较严重,其主要承载着唐山市中西部和我区城区生产、生活废水。据统计,唐山市每年排入青龙河后流入煤河的污水量达2506万吨,我区2003年排入煤河污水量约1400万吨,且沿岸有大量固体废弃物排入。对煤河-津唐运河全年监测结果表明,pH值达V类水质标准,其它有机物污染指标不同程度超标现象。
2、工业企业废水排放情况。以2003为例,全区工业用水总量为4813.1万吨,其中重复用水量为2718.1万吨,新水消耗量为2095.0万吨,重复用水率为56.5%。全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133.8万吨,稳定达标排放量为630.6万吨,稳定达标率为55.6%。2003年工业废水中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为:化学需氧量5852.3吨,六价铬0.03千克,氨氮31.2吨,悬浮物2526.7吨。
(二)大气环境质量状况
1、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全区大气环境污染以煤烟和粉尘为主。监测项目有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降尘,主要污染因子是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和降尘。对城区大气质量监测结果表明,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降尘均超二级标准,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达到二级标准。其中,总悬浮颗粒物区环保局点位全年超三级标准,监测最高值为0.73mg/m3,超二级标准1.4倍;可吸入颗粒物各监测点位全年均超三级标准,监测最高值为0.47毫克/立方米,超二级标准2.1倍;降尘除侉一村居委会4-10月份外均超三级标准,监测最高值为61.27吨/平方公里·月,超二级标准2.2倍。城区大气环境部分污染指标超标主要原因是我区城区工业、商业、居民区混杂,分布不合理。据统计,我区城区采暖锅炉有197台,年耗煤量9万吨,烟气排放量9亿立方米,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分别为0.1万吨和0.018万吨。特别是居民分散采暖大量低空污染物排放是造成我区城区第一、四季度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和降尘严重超标的重要因素。另外,钢铁、水泥企业分布在城区四周,给城区空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工业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我区工业企业有锅炉68台,工业窑炉198台,年耗煤量为479061吨,其中原料煤耗量为89400吨,燃料煤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