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控制我国大城市的人口(定稿)
湖北工业大学
课程论文
如何控制我国大城市的人口
课程名称: 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市政学 李 琪 10辅修行管 1015041538
摘要: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问题紧密相连,而目前大城市人口规模不断突破规划指标,使城市政府经常处于两难境地。解决城市人口膨胀的问题是个世界性难题。用行政手段去限制外来人口是不合理的,这样做不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无法得到保障,而且具体操作也将面临无从入手的困境。要在源头上解决问题,必须改变城市的劳动力需求和控制用地结构。
关键词:城市人口规模 外来人口 中小城市 人口问题 用地结构 外来劳动力 特大城市 城市化 流动人口 人口膨胀
大城市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是较大区域范围内的经济增长极,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建国后,我们党和国家为快速增强国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于大城市,采取大城市优先发展的战略,这无疑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但大城市发展是有一定度的,要受到客观环境容量和社会经济容量的制约。理想的大城市应该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较好结合的城市,而人口膨胀,三种效益较低的大城市则应该受到控制。可是,该如何控制我国大城市的人口呢?
针对我国国情,城市人口管理的主要任务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贯彻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2、控制城市人口的机械变动;
3、实现对城市流动人口全面统一的管理。
一、贯彻计划生育的基本国情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切实增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道路的自觉和自信。道路问题至关重要,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我国基本国情,中央正确领导,组织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不懈探索的伟大成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由于人口发展规律的作用,我国育龄妇女总数、劳动年龄人口总数、人口总负担系数和城乡人口比例相继出现拐点,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面对我国人口发展出现的转折性变化,党的十八大报告作出了“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同时在推进城镇化、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等方面,也对人口计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人口计生工作实际,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统
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毫不动摇地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二、控制城市人口的机械变动
(1)控制人口机械增长的指导思想
各城市应根据自身的特点,调节控制城市人口的规模、密度、结构、布局等.使之与城市的发展状况和承载能力相适应。根据城市人口的实际情况,人口的迁移必须做到既有利于经济、科技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更好地为改革、开放、搞活服务,有利于人才的合理流动,又要防止人口的盲目膨胀。要贯彻宽严有别、有进有出、突出重点、分层控制的原则。
(2)建立控制人口机械增长的联席会议制度 联席会议制度的任务主要是:统筹规划全市人口机械增长的指标和布局安排,并分解到各部门;研究人口迁移中的有关政策;协调各部门在审批中的有关问题;监督各部门计划指标的执行情况。
(3)将人口机械增长控制指标纳入年度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把联席会议决定的年度人口机械增长的计划指标列入城市年度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使城市人口机械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必须按年度计划指标执行,不得任意突破。
三、城市流动人口的综合管理
搞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主要应从如下四方面着手:
(l)限制流入量与居住时间。一方面通过控制会议数量、发展医疗卫生等部门的远距离服务等方法,减少不必要的人口流动;另一方面,可通过对长期滞留城市的外来人口收取一定的市政设施增容费等经济手段,限制人口的流入量和暂住时间。
(2)完善法制,依法管理流动人口。各市可根据本市的情况,通过市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一些地方性管理法规,将城市流动人口的管理纳入法制管理轨道。
(3)区别对待,分类分片归口管理。生产性流动人口应由各部门归口管理,非生产性流动人口则由公安、民政部门和街道居委会管理。此外,还应按地盘实行分片管理,形成全市齐抓共管的局面。
(4)制定规划,把流动人口纳入规划管理的轨道。把城市流动人口规模纳入规
划范围,城市基础设施和各项服务设施必须充分考虑城市流动人口的发展规模与数量。
参考文献
[1]何兴刚.论我国大城市人口膨胀及规模控制[J].社会科学家,1991-05-01
[2]陈成鲜,王浣尘.我国大城市人口控制与教育资源配置的协同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6-25
第二篇:全面推进邵阳百万人口大城市建设 .
全面推进邵阳百万人口大城市建设.红网论坛-三湘四水http://bbs.red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326654&extra=page%3D
32010年以来,湖南省委省政府全力推进“四化两型”建设,这对发挥地区优势,推动湖南经济振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邵阳应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提升城市定位,全面推进邵阳百万人口大城市建设。
一、在邵阳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是切实可行的1、邵阳具有发展为百万人口大城市的基本条件。首先,邵阳市区及周边地区地势平坦,可发展空间大,适合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其次,我市为湖南省人口第一大市,可为邵阳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和人口资源。第三,邵阳水资源充沛,完全可以满足百万人口城市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第四,多年的建设已经大大改善了邵阳的交通条件,一些在建工程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完善邵阳的交通网络,为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服务。
2、多级政府对邵阳发展的重视,为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提供了契机与保障。邵阳市委市政府早在本世纪初就明确提出要将邵阳建设成为百万人口大城市,并陆续完成了相关规划。2011年11月,邵阳市除市区和邵东外全部被纳入武陵山片区,为邵阳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机遇。
3、近年来,邵阳经济发展势头好,为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奠定了良好基础。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907.2亿元,尤其是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规模工业企业不断增多,规模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48.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05亿元,2011年更达到了294.1亿元,过亿元的企业增加到195家,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4、邵阳已经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这为邵阳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提供了客观基础。截至2011年底,邵阳市城市化水平仅32.8%,如达到50%的城市化水平,将会有120万乡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不成问题。
5、国内外经济形势为邵阳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12年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推进改革开放提出了明确要求,“调结构、转方式、扩内需”的国家决策基本取向为邵阳大力推进百万人口城市建设提供了历史机遇。
二、在邵阳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的几点建议
1、做好城市规划,引领城市发展。首先要明确定位,将邵阳定位为湖南省域副中心,同时,在 规划过程中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按市区人口一百万、城市建设用地100平方公里、远景总人口150万人的规模进行规划。其次中心城区合理布局,强化龙头带动作用。根据“两带、四轴、四组团”的总体结构布局,构建资江和邵水风光带,加强基础设施配套,打造中心城区重要商居带;将快速内环内200平方公里区域作为中心城区重点建设目标,加快城东工业组团、城南科教组团、城西物流组团和城北工业组团建设,推进城市“东进、南优、北联”。三是优化城市中心基础设施规划,强化城市功能。要完善城市道路网络,使城区交通出行控制在40分钟范围内。要优化资源配置,对供气、供水、垃圾污水处理、电力、通信等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做好涉及居民基本生活的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卫生、福利等配套设施规划,科学确定指标,超前性安排建设,以适应百万人口大城市发展的需要。
2、加快城市基础建设,服务城市发展。首先是重点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带动城市加速发展。加快交通建设,加快邵阳市第二水源工程建设,实施资江和邵水流域市区段环境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快宝庆工业园区、邵阳经济开发区、杨家垅物流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其次是突出人本理念,建设宜居城市。
加快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民生工程建设,将邵阳建设为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环境优美、适宜居住的现代化新城市。
3、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城市发展。放宽申请登记常住户口门槛,并对暂不具备落户条件的暂住人口实行居住证制度。各政府职能部门要搞好政策衔接,制定与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相适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逐步消除城乡户籍待遇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4、完善产业布局,加快城市发展。市本级着重建设宝庆工业园区和邵阳经济开发区,并将邵东、新邵2家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成规模大、效益好的生态科技园区,争取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形成以年产值百亿元企业为龙头、五十亿元企业为重点、十亿元企业为骨干、亿元企业为群体的“1511”新型工业化体系,发展壮大先进装备制造业集群、食品加工业集群、造纸工业集群,改造五大传统产业,进一步增强产业集聚效应,拉长产业链。
近年来,湖南邵阳市的经济发展无论是在总量还是在增幅上,都有了大幅提升,但放在全省发展的大局中来看,邵阳还处于第四方阵,属于“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定位没有根本改变,加快邵阳发展,其势已成,其时已至。如何实现加快发展,笔者作了以下几点粗浅思考,权当抛砖引玉。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当前,邵阳一些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中还存在妨碍加快发展的问题,集中表现为:或安于现状,或因循守旧,或思想狭隘,或部门至上,或不守法纪,等等。解决这些问题,要从以下几点着力:一要转变安于现状观念,增强科学发展意识。二要转变因循守旧观念,增强改革创新意识。三要转变封闭狭隘观念,增强开放合作意识。四要转变本位主义观念,增强服务大局意识。着重转变政府职能,坚持依法行政,改革审批制度,强化服务意识,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思想的“闸门”打开了,邵阳发展的“快车道”才会畅通,才能实现郭光文书记近段提出的五个奋斗目标:努力把邵阳建设成湘桂黔边陲的旅游胜地、湖南西南部的生态屏障、我省中西部的经济强市、资江全流域的文化名城、800万人民的幸福家园。
做强交通,优化区位
立体化的交通格局是一个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必备条件。“十一五”期间,邵阳市交通建设虽然有了长足进步,公路总里程在全省排第4位,但公路密度在全省仅排第9位,且铁路、公路、水路、站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等级较低,空航尚是空白,加快邵阳发展,建设立体化的交通、优化区位条件显得尤为紧迫。首先,要加快铁路建设进程。推进娄邵铁路扩能改造和沪昆高速铁路建设,争取怀邵衡铁路、城际铁路、常桂铁路、凯靖永郴铁路、邵冷铁路早日由蓝图变为现实,近期主要是推进怀邵衡铁路尽快开工,形成“三纵三横一连”的铁路发展格局。其次,要完善高速公路体系。加快洞新、娄新、邵安、邵坪、包茂5条高速公路建设步伐,完成衡邵高速公路延长线建设,争取武靖、白新、洞涂、安北、武永高速公路开工建设,近期重中之重是加快推进邵坪高速及连接线建设,形成“三纵三横两连”的高速公路网络。再次,要加速推进机场建设。加快邵阳发展,民航必须形成“一东一西”格局。武冈机场开工在即,这一机场的建成,对云山、崀山、南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但要将邵阳经济融入全国甚至世界经济圈,发挥邵东经济的知名度作用,建设邵东机场更为迫切。此外,要注重国道、省道等干线公路的提质改造,抓紧双筱航道整治工程设计,恢复资江水运。从而,形成水、陆、空的立体化交通体系,为加快邵阳发展奠定坚实的交通基础。
扩容提质,融合城市
推进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城市融合化,是加快邵阳发展、培育区域竞争力的必由之路。第一,要加强中心城区建设。按照“两带、四轴、四组团”的总体结构布局,做好市区100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420平方公里的城乡一体化规划,适度控制老城区开发强度,加快江北等新城区建设步伐。第二,要加快东部融城步伐。以半小时通勤为半径,推动东部形成以“邵阳市区+新邵县城+邵东县城+邵阳县城+隆回县城”组成的“1+4”城市群,强化点轴聚合和产业互补,实现设施共建、信息共享、产业共兴。促进东部城市群的高度融合,当前首要的任务是抓好规划对接、交通先行。规划对接是最关键的对接,尤其要强化规划统筹,淡化行政区划;交通先行是要加速改善城际连接线交通状况,打造城市群之间的网络化交通。通过中心城市扩容和城市群融合,打造东部“半小时经济生活圈”,由此形成加快邵阳发展的城市经济龙头。第三,要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强化管理,是提升城市品味的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城市卫生管理,完善垃圾站、垃圾箱、公共厕所等环卫设施,着力纠正乱倒渣土、乱丢垃圾、乱堆杂物、乱贴广告等破坏卫生的行为。要加强城市秩序管理,重拳整治违法建设,坚决取缔马路市场,加大对乱盖建筑、乱摆摊担、乱停车辆、乱过马路等行为的查处力度。要加强城市治安管理,铁腕扫除黑恶势力,严厉打击“两抢一盗”和“黄、赌、毒”现象,切实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同时,要做好城市的美化、灯化、绿化工作,不断提升城市品质。
扶强扶优,壮大工业
加快邵阳发展,差距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为此,要坚持把抓大抓重、扶优扶强作为工业发展的关键点和突破口,以大企业、大项目、大产业推动工业经济的大发展。一要主攻大项目。整合邵阳经济开发区和宝庆科技工业园资源,争取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并以此为依托强化招商推动,充分抓住国家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及长三角区域发展战略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机遇,重点突破重大项目。大力实施以企引企、以商引商、产业招商,在竞争中寻找大企业、大集团,致力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大、经济带动性强的龙头性、基地型工业项目,力争在引进过10亿元的大项目及过50亿元的特大项目上再求新突破。
二要培育大企业。通过市场推动和政策引导,争取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加快扶持培植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企业、大集团,形成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的龙头集团。要做强龙头企业,打造规模化的工业旗舰,重点抓好湘窖酒业、三一湖汽、宝庆电厂,力争“十二五”末均达到50亿元的生产规模。要做大骨干企业,形成集群化的企业梯队,重点把年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作为工业经济的第二梯队,并力争“十二五”末达到200家。三要扩张大产业。根据产业结构的新变化、产业布局的新调整,放大特色优势,叫响产业品牌,把机械制造、食品加工、高档纺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文化创意、新能源、新材料等八大产业培育成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工业经济增长极。
第三篇:关于缓解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提案
关于缓解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案第0302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缓解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办理 提 案 人:九三学社中央 主 题 词:城市,交通,管理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 容:
诺贝尔奖得主加里·贝克尔曾做过一个测算,全球每年因交通拥堵造成的损失大约相当于全球GDP的2.5%。交通拥堵已成为严重磨损社会运行效率的“顽症”,给社会经济运行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交通拥堵的定义是:车辆在无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外车行道上受阻且排队长度超过250m,或车辆在有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三次绿灯显示未通过路口的状态,定义为拥堵路口;拥堵路段则定义为车辆在车行道上受阻且排队长度超过lkm的状态。交通拥堵是目前世界各国各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成为各大城市关注的焦点。
一、大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
1.交通供需间的矛盾
交通需求增长速度大于交通供给增长速度而产生的交通供需不平衡,是导致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城市交通需求增长主要表现在人们的出行频率增高、距离延伸、范围扩大、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等方面,交通供给增长表现在新增轨道交通、新(扩)建城市道路桥梁、地面公交扩容等。由于道路增长速度远低于人们的交通需求,且城市道路的可建设面积一般约为城区总面积的20%—25%左右,任何一个城市可供修建的道路面积都是有极限的,因此在这种供需不平衡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交通拥堵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2.城区建设规划方面的问题
我国大城市城区开发强度过高、规划不当,导致与路网容量不匹配的交通需求。一定区域内的交通需求量是由单位面积土地开发强度(容积率)决定的,土地开发强度越大,单位面积产生的交通需求也就越大,交通需求过大最终会导致周边路网无法承载而产生交通拥堵。例如,中心城区规划建设过多的大型商场、写字楼、宾馆饭店等高层建筑,很容易导致城市中心和主干道成为最大的交通发生源和交通吸引源,从而造成交通拥堵。
3.城市交通管理方面的问题
城市交通建设与交通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规划建设不好,或建好之后管理不好,都容易造成交通拥堵。我国大城市传统上较重视主干道的建设,但对小路、辅路重视不够。比如主干道路很宽,但辅道低密度、小路太少,交通组织和交通分流不科学。如许多小区、楼房四周一般仅有一面邻道;一些小区明明有三、四个出入通道可供车辆出入却仅开放一个通道;道路网中存在大量的断头路等等。有关部门公共行政管理能力偏弱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拥堵程度,比如,城市道路反复开挖,城市路口间距设置不科学,路旁停车场,禁左禁右、红绿灯规划设计不科学,交通设施的配置不足等等。
二、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的对策建议
1.增加城市道路的特别供给
增加城市道路供给并非单纯地多修路,而是要完善城市交通建设的总体规划,完善路网建设,提高交通组织和交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即为“特别供给”。建议:系统、有计划地对城市中心区楼房和道路实施一揽子“加密计划”,增加小路和辅助道路的开发密度,打通城市的毛细血管;通过地方立法,要求所有的小区在上、下班高峰时段必须开放所有进出车辆通道;科学设置禁左禁右以及单向行驶。
2.限制车辆的使用量
一是私车方面。道路等公共设施是公共资源的一部分,路权是全体市民的路权,从社会公平的角度来讲,市民完全有权拥有小汽车,但对于紧缺的公共资源—市区道路,向占用者收取一定费用是合理的。建议借鉴发达国家城市交通需求管理解决交通堵塞的做法,即限制小汽车的使用量而非拥有量,划定一定区域收取交通拥堵费。比如,运用电子道路收费系统(ERP),在城市主轴、交通动脉、快速路上设置ERP自动扣费而无需停车或减速,并通过不同的收费标准来引导车辆流量。但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实行拥堵收费必须同时具有以下三项重要前提:一为现代自动化信息系统的运用,二为公共交通的价廉、高效、便捷,三为整个实施操作过程中的开放、公开、透明,以取得大多数公众的信任和支持。二是公务车方面。建议按建设现代服务政府、廉政政府的要求,尽快公布各大城市公务车数量、公务车使用情况(如里程数、油耗开支、保养费用等)信息,紧密结合公务车改革,加强社会和舆论监督,制定公务车使用等奖惩机制,挖掘压缩公务车数量潜力,大幅度降低公务车的使用频率。
3.重新思考公共交通
一是树立公共交通适用于所有人的出行方式的观念,彻底扭转公共交通只适合低收入人群的狭隘观念。以此理念发展公共交通。建议大力实现公共交通舒适、高效的出行;发展多元化的公共交通,形成由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公共汽车等多种公交方式组成的立体公交系统,满足不同人群、不同目的、不同层次的多样化出行需求。二是实施“大公交优先”,而不是“公共汽车优先”。确保各种公共交通运输工具的优先。建议大力发展最具效率的地铁交通,发挥其在公共交通中的核心作用,有计划地增加城市中心区的地铁密度,完善地铁中心枢纽和配套服务功能,结合产业布局和人口流向原则使地铁在城区内四通八达;坚持实行低廉票价,大力吸引市民乘坐,减少地面交通数量和流量。三是控制城市人口容量。不是简单的限制户籍进入,而是要通过先进的城市规划、建设,达到人口与交通相匹配的目的。建议:抓紧修建中心城区与卫星城之间便捷的轨道交通连接,使人口疏散到卫星城中去,避免城市建设“摊大饼”形成交通拥堵;合理规划产业区域与居住区域,避免产生上下班高峰。
4.大力提高公共交通的管理水平
一是转变观念。在治理交通拥堵方面,应当算大帐,善于运用经济杠杆从正反两方面鼓励公共交通和抑制私家车上路,建立低廉、方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增强公共交通对市民的吸引力。二是努力缩小乘客候车时间。在科学测定乘客候车时间,测定各站点同路车辆10钟以上的时间间隔及其发生的频率,而不是用平均数说明问题,改善市民对“乘车难”感知,减小市民对出租车、私家车的使用冲动。三是进一步优化公交线路设计。科学规划各路公交运行线路、线路长短、换乘情况、车辆投放数量及其覆盖人口。四是做好换乘设计、站点规划和乘车付费手段管理。建议:以最大限度方便市民、节约资源为原则,全面推进刷卡换乘,做好公交线路与未来的地铁、高铁线路和站点的接口规划与设计,包括地铁、公交间的刷卡换乘等。五是科学设计公交站台。有条件的路段可以适当延伸站台的长度,减少同时停靠多辆公交车时后来车等候时间。六是进一步优化运行时间。公交车的运行时间应适当有所延长,公交车收车太早,不利于广大市民出行。
5.规范占道停车
这里指的占道行为是指经过了交通管理部门批准的占道且有专人执行收取停车费。当前,在一律取消占道停放不现实的情况下,建议取消容易造成长时间拥堵路段上的占道停车,同时在设计上进行改进,以利交通顺畅。例如在街道的出口方向及其附近,右侧不允许停放车辆。
6.政府率先垂范
治理交通拥堵,不仅需要先进的交通规划设计理念、先进的交通管理技术,同时更需要的是政府与市民的良性互动。我国国情决定互动的主动权在政府一方,建议政府率先垂范,切实采取各种手段,以表现出政府的最大诚意。
来源:中国政协网
第四篇:新形势下我国人口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6日下午就世界人口发展和全面做好新形势下我国人口工作进行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充分认识我国人口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不断增强做好人口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战略研究,加强政策统筹,加强工作协调,加强任务落实,不断开创人口工作新局面,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人口环境。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翟振武教授、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于学军研究员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并谈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认真听取了他们的讲解,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人口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这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必须始终把握的基本国情。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面临的重大问题与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问题密切相关,必须全面做好人口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总结和准确把握人口发展规律,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好人口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保障人口安全,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胡锦涛要求抓好以下重点工作的落实。第一,坚持和完善现行生育政策,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体制机制和手段方法,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第二,着力提高人口素质,切实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完善人口发展政策体系,重视婴幼儿早期发展,加强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三,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切实促进社会性别平等,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广泛宣传男女平等、少生优生等文明婚育观念,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制定有利于女孩健康成长和妇女发展的经济社会政策,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全面发展。第四,引导人口有序迁移和合理分布,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制定引导人口合理流动、有序迁移的政策,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统筹协调好人口分布和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的关系,把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纳入流入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为人口流动迁移创造良好政策和制度环境。第五,完善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切实应对人口老龄化,制定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和政策体系,培育壮大老龄事业和产业,加强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扬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尚。第六,建立健全家庭发展政策,切实促进家庭和谐幸福,加大对孤儿监护人家庭、老年人家庭、残疾人家庭、留守人口家庭、流动人口家庭、受灾家庭以及其他特殊困难家庭的扶助力度。
胡锦涛指出,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人口工作的决策部署,把人口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坚持把经济增长指标同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发展指标有机结合起来,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落实到位。要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不断提高人口服务和管理水平。要深化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加快推进人口信息化建设,加强人口工作队伍职业化建设和人才培养。广大人口工作者要模范执行党和国家的人口和生育政策,深入千家万户,面对面做群众工作,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第五篇:大城市小人物
大城市小人物
暑假,我和妈妈一起到外婆家生活了一段时间。外婆家是在大城市里,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人和络绎不绝的车辆从这里经过。这里也有一类毫不起眼,随处可见的人,那就是清洁工。
每天清晨,当我起床打开窗户时,街道两旁总是干干静静的,没有一点儿垃圾。一座城市在一整天的喧嚣中,想不留下一些痕迹是不可能的,但为什么每次我所看到的街道总是那么干净,那么一尘不染呢,我不禁纳闷起来。同时,也感到很好奇,于是我决定去一探究竟。
这天早晨,我比平时起的早了点。此时的大街少了往日的繁华与喧闹,多了一份宁静与安详。大街上偶尔有几个行人经过,但都是步履匆忙,丝毫没有像停留的意思。我站在窗边等了好久,可惜并没有发现特别的人或物,这让我有些失望了,可我并没有放弃,依然在等着,期待着奇迹的发生,但是事实证明,奇迹不可能随时都出现的,这次的结果一失败告终了。
第二天,天微亮我就起床了,打开窗户向外看去,街道的两旁静悄悄的,月亮在深蓝的天幕中时隐时现,薄雾笼罩在这座城市的上空,此时的城市就像蒙上一层轻纱的美丽少女,过了一会儿,远处忽然传来了一阵轰鸣声,那声音越来越近,最后突然停了下来。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一辆拖拉机。几个带着橘红色帽子、穿着橘红色衣服的人陆续从车上下来。手里拿着笤帚,撮子,来到空无一人的大街上,卖力地扫起街道来。他们把街道的每一个地方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不放过一处角落,不落下一丝灰尘。他们挥动着笤帚,把原本肮脏不堪的大街收拾得井井有条。
看看他们那辛勤劳动的背影,我在感动的同时也感到愧疚。我们因为他们的职业、地位卑微而小看他们,又因为他们脏,一见到他们就四处回避。可谁又知道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呢。到时候,我们生活的地方变成了一个垃圾场,大街小巷都堆满了垃圾,臭气熏天。在我们的眼中,他们是那么的平凡,那么的渺小。可是他们正是用自己的平凡和渺小,从事着不平凡而又伟大的事业,我们应该学习他们这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
他们是生活在这座城市最底层的人物,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辛勤工作着。无论三伏酷暑还是数九严寒,无论是风雨交加还是漫天飞雪,始终战斗在环境卫生工作第一线。他们从没被人注意过,有时甚至还会遭受到他人的唾弃,他们就是——清洁工!他们是我心中最敬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