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执行路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若干规定
关于路政执法执行自由裁量权若干规定
为进一步规范路政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路政行政执法水平,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有效控制和减少路政行政执法的随意性,切实贯彻落实上级路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相关规定精神,结合我局实际,制定若干规定,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一、路政执法自由裁量审核制度
为规范路政管理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的实施,确保公平、公正执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订本制度:
一、路政执法人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的过程中应当听取当事人提出的陈述和申辩意见,并应当收集相关的证据材料,对案件提出具体处理意见。
二、执法人员对案件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后,应将案件报送县局路政科负责法制工作的人员审查,同时应当提交行使自由裁量权相应的证据材料,并分别在相应文书的“案情摘要”和“处理建议”中作出必要说明和建议。
三、法制工作人员应当对执法人员提交的行政处罚案件进行全面、细致地审查,对案件的违法事实、理由、依据、程序以及处理建议进行审核。对行使自由裁量权缺少必要证据证明或者在行政决定中未说明理由的,应当要求办案人员补充调查或者补充说明。保证行政处罚自由裁的统一、正确行使使用。法制工作人员进行审查时,应当把好以下标准:
(一)路政许可方面:
1、所有涉路行政许可前期勘探、调查由路政科具体实施,并召开讨论会,形成具体意见,同意受理的,按照程序上报,不予受理的要说明理由,并告知当事人。
2、凡涉及影响国省道车辆通行安全的涉路许可(包括行政同意、确认),即需要作出技术评价报告的所有涉路许可,必须经县局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同意方可上报。
(二)路政行政处罚方面:
1、路政巡查时,如发现涉路违法行为应及时制止,对于当时能够做出简易程序处理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及时处理,并在两个工作日内把案卷移交县局路政大厅。
2、对于不能够现场处理,或必须做出一般程序处理的涉路违法案件,应当日内将案件移交路政大厅处理,并将违法程度和拟处罚金额同时上报。根据自由裁量处罚金额2000元以下的,经路政业务讨论会研究同意后,报分管局长同意即可实施;处罚金额2000元以上的,需报县局研究同意后方可实施。涉及处罚数额达到需上报市局的,应当及时上报。
(三)路损、路赔方面:
1、路政巡查时,如发现损毁、损坏公路及其附属设施的行为应及时制止,对于路损赔偿1000元以下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及时处理,并在两个工作日内把案卷移交县局路政大厅。
2、对于不能够现场处理,或数额超过1000元的,应当当日内将案件移交路政大厅处理,并将路损程度和拟赔偿金额同时上报。赔偿金额1000-5000元的,经路政业务讨论会研究同意后,报分管局长同意即可实施;赔偿金额5000元以上的,需报县局研究同意后方可实施。涉及处罚数额达到需上报市局的,应当及时上报。
四、案件经路政科法制工作人员审核同意后方可报分管领导审批,并报县局法制负责人备案。
五、路政科负责行政处罚案件的审查备案工作,集中对结案各类行政处罚案件的实体内容、程序、处罚裁量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相关证据的证明力、有效性进行事后审查,并定期对行政执法案卷进行评查和监督。
二、路政管理行政处罚说明理由和告知制度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路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增强行政主体自身的自律性和行政行为的严密性,确保路政管理行政处罚按规范程序进行,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行政执法人员在执行行政执法任务时,应当向行政相对人主动出示执法证件,表明身份。
第三条
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填写《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告知相对人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说明处罚决定中从重、从轻、减轻处罚的理由,并告知其享有的陈述权、申辩权,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意见。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口头告知行政相对人的违法事实、法律规定、自由裁量幅度的理由等,并填写《行政处罚决定书》,当场交付相对人。
第四条 交通行政执法部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陈述、申辩的权利。当事人要求陈述、申辩的,应及时受理并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进行复核。
第五条 行政处罚当事人要求陈述、申辩的,应当在《路政管理行政处罚告知书》规定的时间内提出,逾期未提出的,视为放弃陈述、申辩。
第六条 复核当事人陈述、申辩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及时、客观、公正。
对基于路政行政自由裁量权作出的路政行政处罚行为,应以更为审慎的方式复核当事人陈述、申辩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避免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应用。
第七条 路政执法部门组织听取陈述、申辩活动,应至少在3日前通知行政许可当事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当事人要求当场进行陈述、申辩的,路政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允许,并认真作好笔录。
第八条 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当事人明确表示放弃陈述、申辩权利的,路政行政执法部门应当作好笔录,由当事人签字或盖章。
第九条 听取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当事人意见时,应由两名以上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参加。
第十条 在当事人进行陈述、申辩时,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路政行政执法部门视案件具体情况,可以邀请与违法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以及对行政机关执法负有监督、指导职能的人大及政府法制、监察等部门的有关人员列席旁听。
第十一条 陈述、申辩活动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核对陈述、申辩人的身份和资格,告知其在陈述、申辩活动中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
(二)告知不予受理、不予许可、准予许可及是否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和法律依据;
(三)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当事人进行陈述、申辩;
(四)记录员将陈述、申辩笔录,交当事人签字或盖章。
第十二条 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当事人提出的陈述、申辩理由成立的,路政行政执法部门应当采纳,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作出不利于当事人的行政许可决定或加重处罚。
三、路政管理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听证制度
第一条
路政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在拟给予当事人吊销路政许可证、较大数额罚款的行政处罚时,或行政许可有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害关系的,应当告知当事人或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第二条 听证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外,听证应当公开举行。
第三条 听证实行告知、回避制度,依法保障当事人陈述、申辩和质证的权利。
第四条 当事人应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3日内提出听证申请,行政许可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应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5日内提出听证申请。逾期未提出听证申请的,视为放弃听证权利。
第五条 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听证,采取听证会的形式。第六条 举行听证7日前,应书面通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主持人和听证员姓名,告知其有申请回避、委托代理人的权利。
第七条 听证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一)听证主持人宣读交通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授权主持听证的决定;
(二)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事由及听证纪律;
(三)听证主持人核对参加听证人员的身份;
(四)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的组成人员,交代听证的权利和义务;
(五)听证主持人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当事人申请听证主持人回避的,听证主持人应当宣布中止听证,报请组织听证的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决定是否回避;申请听证员、记录员、鉴定人、翻译人回避的,由听证主持人当场决定;
(六)案件调查人提出当事人的违法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及法律依据或行政许可申请工作人员陈述拟作出行政许可的审查意见及理由、依据,提出有关证据;
(七)当事人或行政许可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进行陈述、申辩和质证;
(八)双方就所涉及的事实、各自出示的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及有关问题进行辩论;
(九)听证主持人就事实、证据和有关法律依据进行询问;
(十)双方作最后陈述;
(十一)双方阅读、修改听证会笔录,并签字或盖章;
(十二)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结束。
第八条 听证结束后,听证主持人应当依据听证情况,写出听证报告,连同听证会笔录报分管领导。听证报告应当记录听证的时间、地点、案由、参加人、记录员、主持人;听证双方对事实、证据的认定和对处理结果的主要分歧;听证主持人的意见和建议。
第九条 当事人对举行听证后作出的行政执法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四、路政管理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回避和裁量公开制度 第一条 实施路政管理行政执法行为需要运用自由裁量权的应当适用本制度。
第二条 路政执法人员在实施行政执法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与当事人有近亲关系的;
(二)与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
(三)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回避的。
第三条 符合回避条件的路政执法人员应当主动提出回避申请,当事人也可以申请回避。申请回避的方式可以是口头申请,也可以是书面申请,用口头方式申请回避的,应当予以记录。
第四条 中层干部的回避,由单位领导决定,其他路政执法人员的回避,由有关科室机构负责人决定。
第五条 被申请回避的路政行政执法人员在作出回避的决定前,仍负责本案的处理。
第六条 对当事人及有关路政执法人员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2日内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作出决定。
第七条 路政执法人员违反行政执法回避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依法追究相应的行政责任。
第八条 对自由裁量进行公开,将本部门的执法权限、执法程序、执法范围、处罚种类、幅度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标准、实施情况向社会公示。第九条 自由裁量结果除涉及国家机密或个人隐私外,应当允许社会公众查阅。
五、路政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重大、复杂裁量案件集体讨论制度 第一条 路政行政执法案件涉及下列自由裁量权运用情形之一的,应采用集体讨论的制度:
(一)重大行政处罚案件:指路政行政执法部门作出的吊销路政许可证、五千元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
(二)复杂裁量案件:认定事实和证据争议较大的,或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有较大异议的,或违法行为性质较重或者危害较大的,或执法管辖区域不明确或有争议的;
(三)其他重大、复杂案件。
第二条 集体讨论案件的处理,应当通过分管领导召集的专题会议集体讨论决定。
第三条 路政支队(大队)对需提交集体讨论研究的案件,由路政支队(大队)提请分管领导决定集体讨论具体时间。路政支队(大队)主要负责人、法制工作人员、直接参与审理、办案人员携带案卷材料参加集体讨论案件。
第四条 集体讨论会议由路政支队(大队)负责人或直接审理、办案人汇报。参加集体讨论案件人员在听取汇报后,就案件的定性以及拟作出行政许可、不予许可、行政处罚处理意见情况各自发表意见,阐述的内容要明确、具体。
第五条 在集体讨论中,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少数服从多数;允许保留个人意见,但经集体决定后,个人必须坚决执行,并不得有违背集体决定的言行。经过讨论研究,最后形成统一的集体讨论意见,参加集体讨论人员要在记录上签名。
第六条 集体讨论事项时,会务人员必须全面客观准确地记录会议的有关情况,并做出会议纪要。
第七条 集体会办的处理决定具有确定力,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第八条 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复杂裁量案件的处罚决定应报送统计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备案。
六、路政管理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监督检查与评议考核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路政管理执法自由裁量权的监督检查与评议考核工作,保证路政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实施,维护和监督路政执法部门及其执法人员依法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结合我局路政执法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路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监督检查与评议考核,是指上级路政执法部门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规定,对下级执法单位及其执法人员的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评议、考核的过程。
第三条 本制度适用于吉安市公路局路政执法部门及其执法人员实施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监督检查与评议考核工作。
第四条 吉安市公路局路政支队负责本制度的组织实施,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予以配合。
第五条 路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监督检查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和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
第六条 路政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监督检查与评议考核的主要形式是实行定期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评议考核。
建立定期评估本部门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效果长效机制。
第七条 路政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监督检查与评议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法律、法规和规章有关行政自由裁量权规定的组织实施情况;
(二)《江西省交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和《江西省交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标准》等规范交通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配套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
(三)执法主体是否合法;
(四)执法行为是否符合执法权限;
(五)认定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收集是否充分;
(六)适用执法依据是否准确;
(七)执法决定的内容是否合法、适当;
(八)执法程序是否合法;
(九)执法文书使用是否规范,以及案卷质量情况;
(十)重大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为集体研究及备案情况;
(十一)其他应监督检查及评议考核的内容。第八条 监督检查、评议考核的具体方式:
(一)审阅有关报告材料或听取情况汇报;
(二)调阅、抽查行政案卷;
(三)组织执法检查或专题个案调查;
(四)查阅受理的行政执法投诉情况;
(五)查阅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情况;
(六)其他方式。
第九条 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按以下规定处理:
(一)无正当理由不按法律、法规和规章有关行政自由裁量权规定及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配套制度行使交通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纠正或撤销路政执法行为;
(二)执法主体不合法的,纠正或撤销路政执法行为;
(三)适用执法依据错误或不当的,纠正或撤销路政执法行为;
(四)违反法定执法程序的,纠正或撤销路政执法行为;
(五)重大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为未按规定进行集体研究的,责令限期改正和补备。
(六)对于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执法部门或执法人员,责令限期改正。
第十条 对监督检查过程中所发现问题及对问题的处理,应制作监督检查文书,作为执法评议考核的依据。同时备案并及时送达被监督检查单位和人员。
第十一条 路政行政自由裁量权评议考核原则上采取百分制形式,考核结果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
第十二条 评议考核结果作为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或者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十三条 评议、考核结束后,应出具评议考核报告。对年度评议考核优秀的执法单位和执法人员应当给予通报表扬;对落实《江西省交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标准》及其它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配套制度不力,在路政执法中出现重大问题,评议考核结果不合格的执法单位应当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改正。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整改工作的,依照《路政管理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责任追究制度》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
第二篇:厦门市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
厦门市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
《厦门市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已经2008年12月24日市政府第5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9年7月1日起施行。
市长 刘赐贵二OO九年一月十七日
厦门市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监督行政处罚实施部门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指行政处罚实施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对违法行为作出是否给予行政处罚、给予何种行政处罚和何种幅度的行政处罚决定的权限。
第三条 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循处罚法定、公开、公正、处罚与教育相结合、过罚相当的原则。
对违法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基本相同的同类当事人,行政处罚实施部门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时,所适用的法律依据、处罚种类和幅度应当基本相同。
第四条 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综合考虑、衡量违法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相关因素,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
第五条 政府法制部门、监察部门负责对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 实体规则
第六条 市级行政处罚实施部门,应当依照本规定,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行为、种类、幅度范围内,结合实际,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进行细化、量化,制定本部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范,明确具体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作为本部门实施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的依据。
区级行政处罚实施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制定本部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
上级行政处罚实施部门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进行细化、量化,已经制定具体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的,下级行政处罚实施部门可以参照执行。
第七条 行政处罚实施部门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和负责监察工作的机构,应当参与本部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范、标准的制定,并对本部门实施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为予以指导和监督。
第八条 细化、量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应当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范围内,根据违法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划分为明确的、具体的不同违法行为的等次,并确定相应的处罚标准。
第九条 行政处罚实施部门制定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范和标准应当向社会公布,并
报同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第十条 制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范和标准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细化、量化自由裁量标准,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选择是否予以行政处罚的,应当明确是否予以行政处罚的具体标准和条件;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选择行政处罚种类的,应当明确适用不同种类行政处罚的具体标准和条件;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选择行政处罚幅度的,应当根据违法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划分明确、具体的不同等次,确定具体标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行政处罚幅度较大的,可以规定相应的处罚数额、比例或倍数;
(五)违法行为依法符合从重、从轻、减轻或者不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情形的,在列明具体情况后,应当依照法定条件,不得增设条件。
第十一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不予行政处罚:
(一)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二)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三)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
(四)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不予行政处罚的其他情形。
第十二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二)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三)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四)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从轻、减轻行政处罚的其他情形。
第十三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应当从重行政处罚:
(一)违法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经执法人员责令停止、要求纠正违法行为后,继续实施违法行为的;
(三)隐匿、销毁违法行为证据的;
(四)共同实施违法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
(五)多次实施违法行为,屡教不改的;
(六)胁迫、教唆他人实施违法行为的;
(七)对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
(八)严重妨碍执法人员查处违法行为尚未构成犯罪的;
(九)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从重行政处罚的其他情形。
行政处罚实施部门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或者从重处罚。
第十四条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既可以单处又可以并处行政处罚的,对轻微违法行为,一般实施单处的处罚方式;对严重违法行为,优先适用并处的处罚方式。
第三章 程序规则
第十五条 行政处罚实施部门应当对本部门实施行政处罚的立案、调查、审查、听证、决定、执行等程序作出具体规定。
第十六条 行政处罚实施部门在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时,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并记录在案。行政处罚行为有从重、从轻、减轻或者不予行政处罚的,应当在案卷讨论记录和行政处罚决定书中说明理由。
第十七条 案件调查人员提出的行政处罚意见,应当经本部门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审核后,报行政处罚实施部门负责人审查批准。
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以及拟作出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行政处罚实施部门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第十八条 行政处罚适用一般程序的,行政处罚实施部门应当从立案之日起30日内作出行政处罚决定。30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日。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行政处罚实施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依法需要听证、检验、检测、检疫、鉴定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
第十九条 行政处罚实施部门可以结合本部门实际,建立典型案例制度,指导本部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规范行使。
第二十条 行政处罚案件应当在结案后3个月内立卷归档。
第四章 监督规则
第二十一条 行政处罚实施部门在实施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时,应当依照法定的执法程序明确执法流程,并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二条 行政处罚实施部门实施行政处罚,不得有下列情形:
(一)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与当事人受到的行政处罚相比,畸轻畸重的;
(二)在同一或者同类案件中,不同当事人的违法行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但所受行政处罚不同的;
(三)依法应当不予行政处罚或者应当从轻、减轻行政处罚,但滥施行政处罚或者未予从轻、减轻行政处罚的;
(四)其他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情形的。
第二十三条 行政处罚实施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监督制度。政府法制部门、监察部门应当通过行政执法检查、行政处罚案卷评查等方式,对行政处罚实施部门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 市政府绩效考核部门应当将行政处罚实施部门规范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情况,作为该部门依法行政的内容,纳入绩效考评的范畴。
第二十五条 行政执法人员违反规定实施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视情节予以暂扣、收回行政执法证件或者调离行政执法岗位,并按照《厦门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规定,予以责任追究;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前款规定的暂扣、收回行政执法证件的处理,由市政府法制部门实施;调离行政执法岗
位和其他行政责任的追究,由本级政府法制部门提出处理建议,由具有相应管理权限的部门或者监察部门依法实施。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由市政府法制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自2009年7月1日起施行。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09年1月19日印发
第三篇: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则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行政处罚
自由裁量权规则(试行)
第一条 为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为,预防职务犯罪,保证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合法、公平、公正,促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技术监督行政案件办理程序的规定》及《四川省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规定》等有关规定,结合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的实际,制定本规则。第二条 本规则所称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则是指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部门对违法行为是否给予行政处罚、给予何种行政处罚和给予何种幅度行政处罚时所适用的方法。
第三条 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部门依法查处职权范围内的行政违法行为,自由裁量权决定是否处罚以及处罚种类、幅度,适用本规则。
第四条 行使行政处罚的自由裁量权是否适当,以是否准确适用法律为前提。
同一个违法行为违反了不同法律规范的,在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法律规范效力不同的,优先适用效力高的法律规范;
(二)法律规范效力相同,优先适用特别规定;
(三)法律规范效力相同,优先适用时间在后的。同一违法行为同时触犯同一层次法律效力的数个法律规范,应当优先适用处罚较重的法律规范;
同一违法行为违反了不同法律规范,不同法律规范规定的处罚种类不同,可以根据情况同时适用不同的法律规范给予处罚,但不得重复适用处罚种类。
第五条 行使行政处罚的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循处罚法定、公正、公开、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先行的原则。
决定是否行政处罚以及行政处罚的种类、幅度时,应当以查证属实的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以人为本,符合法律目的,综合衡量违法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违法行为人的主观过错及违法行为人的实际承受能力等相关因素,所适用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行政处罚的轻重,应当与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行政责任相当。
第六条 行政执法机构对于违法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基本相同或者相似的行政违法行为,所适用的法律依据、处罚种类和幅度应当基本相同。
第七条 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违法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第八条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并处的行政处罚种类,不得选择适用(产品确实无法没收的除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单处也可以并处的,应当根据综合自由裁量权的原则决定单处还是并处。第九条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罚款行政处罚种类中有幅度的,应当根据综合裁量的原则,在幅度范围内决定给予从轻处罚、一般处罚和从重处罚。
第十条 当事人具有从轻、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从轻、减轻处罚;当事人具有从重处罚情节的,应当从重处罚;当事人既有从轻、减轻处罚情节,又有从重处罚情节,应当按照比例原则抵消后作出行政处罚;当事人没有从轻、减轻、从重处罚情节的,应当对其予以一般处罚。
第十一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首先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责令改正或者责令限期改正;当事人超过合理期限或者逾期不改的,依法作出行政处罚:
(一)产品标识不规范的(可能影响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除外,对消费者构成欺诈的除外);
(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名牌产品、质量认证、生产许可证等标志标注不规范的(伪造、冒用除外);
(三)监督检查的产品检验轻微不合格,属于一般性质量问题,但未违反强制性标准和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要求的;
(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取证企业未按规定申请办理变更与年审手续的;
(五)企业产品标准未按规定备案的;
(六)新办计量器具生产企业,在申请制造许可的过程中,组织小规模的生产,其产品未流入市场的;
(七)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到期,未按规定及时办理换证手续仍组织生产的;
(八)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的施工单位,未按规定在施工前书面告知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即行施工的;
(九)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未按规定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登记而投入使用的;
(十)未按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申请的。
第十二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作出不予行政处罚的决定:
(一)行为人实施违法行为时不满十四周岁的;
(二)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
(三)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四)违法行为超过法定追究时效的;
(五)其他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
第十三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作出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决定: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二)受他人胁迫、诱骗实施违法行为的;
(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四)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五)属初次违法,无主观故意,其违法行为并未造成较大后果的;
(六)经调查核实属于管理疏漏造成产品不合格,且行政相对人事后积极接受处理,认真加以整改的;
(七)属于强制性标准规范的产品,但不合格指标非强制及轻微,不直接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
(八)涉案财物或者违法所得较少的;
(九)其他依法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作出从轻行政处罚的决定:
(一)待业、下岗、失业的;
(二)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确有困难的;
(三)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
(四)积极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的;
(五)未产生实际危害后果的;
(六)其他依法可以从轻行政处罚的情形。
第十四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作出从重行政处罚的决定:
(一)伪造证据,隐匿、销毁违法证据的;
(二)妨碍执法人员查处违法行为、暴力抗法等尚未构成犯罪的;
(三)不听劝阻,继续实施违法行为的;
(四)涉及人身健康、生命安全、公共安全、社会稳定、环境保护、经济秩序等违法情节恶劣,造成危害后果的;
(五)胁迫、诱骗他人或者教唆未成年人实施违法行为的;
(六)在共同实施违法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
(七)多次或者长期实施违法行为,屡教不改的;
(八)利用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公共事件时实施违法行为的;
(九)对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
(十)侵害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社会弱势群体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
(十一)其他故意违法的,或者依法应当给予从重处罚的。第十五条 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审批程序:
(一)行政执法机构在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时,其程序应当符合《行政处罚法》、国家质检总局《技术监督行政案件办理程序的规定》和《技术监督行政案件审理工作规则》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二)关于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具体意见,由案件承办机构或者人员根据《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实施标准》等有关要求提出,并同时提交相应的事实和法律依据,经案件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案审办”)初审,提交本单位案件审理委员会集体审议后报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发行政处罚决定或者其他行政处理决定。未经集体审议作出决定的,该处罚决定无效。
(三)对从轻、减轻、从重处罚以及不予处罚的意见应当在《行政案件审理记录》中载明;
(四)各行政执法机构行使自由裁量权进行行政处罚,应当在行政处罚告知书或行政处罚决定书中载明给予从轻、减轻、从重的理由和根据;
(五)行政执法机构办理的拟处罚罚款额度在二万元以上或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照等适用听证程序的案件必须经局案件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审委会”)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参加集体审议后作出决定;各行政执法机构办理的涉及货值金额或者可能罚款金额在十万元以上的案件以及特别重大、复杂、疑难、影响大、涉及面广的案件,须经局务会审定后作出决定,并在作出决定之日起15内将处罚决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和上一级主管部门。
行政执法机构对于社会影响面大、公众关注度高的行政处罚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应当采取公开审案等方式,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八条 案件承办机构对报送案审会审议的案件,应当提出行政处罚的具体建议,并对行政处罚的自由裁量权作出说明。案件承办机构没有作出说明的,案审办应当作退卷处理或者要求办案机构补充说明。
案审办认为案件承办机构在报审时对所建议的处罚幅度缺少必要证据证明,应当要求办案机构补充调查有关证据。第十九条 案审办在对案件初审时,应当对案件承办机构提出的行政处罚建议是否合法、适当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报案审会审议。
第二十条 各级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加强对本单位作出的行政处罚案件进行复查,发现自由裁量权违法或者不当的,应当及时纠正。
第二十一条 各级行政执法机构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情况纳入行政执法责任制内容进行考核。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本规则的规定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构成执法过错的,按照国家质检总局令《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执法监督与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二条 本规则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从轻处罚:指在法定的处罚种类和幅度内,在几种可供选择的处罚种类中选择较轻的处罚种类或者在一种处罚种类的法定最高罚款金额30%以下进行的处罚。
(二)减轻处罚:指在法定的处罚种类以下和处罚幅度的最低限以下进行处罚。
(三)从重处罚,是指在法定最高罚款金额70%以上进行的处罚。本规则中的“以上”“以下”均包含本数。
第二十三条 本规则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什么是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什么是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如何在行政执法中正确使
用?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指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执法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时,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种类、幅度和方式,自主地、有选择地作出行政处罚的权力。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广泛存在于行政执法领域,由于违法行为的多样性、复杂性,决定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必将长期存在。正当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对于维护行政管理秩序,实现合理行政、公正执法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具有自主决定的特性,客观上为行政执法机关、执法人员滥施处罚提供了条件,事实也是如此。一些行政执法机关、执法人员在实施处罚时背离法的精神和公正、公平、过罚相当的原则,随意处罚,滥施处罚,滥用自由裁量权,将自由裁量权作为谋私、敛财的工具,同案不同罚现象普遍存在。一方面严重侵害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造成法律虚无,个人权力至上,更严重的是影响公众对法律的信仰,危害法治政府的建设。加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控制,保证其在合理的范围内行使,已经成为依法行政的重要工作。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不正确地行使自由裁量权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1、滥用职权。它是不正确地行使自由裁量权的最典型表现,其导致的法律后果──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无效。滥用职权是一种目的违法,其特点是: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不符合法律授予这种权力的目的。它主要表现为行政执法人员假公济私、公报私仇、以权谋私,以实现种种不廉洁的动机。人民法院对滥用职权的审查有两方面:首先是确定所适用的法律、法规的目的(包括被适用文条的目的);其次是确实具体行政行的目的,然后将二者相对照,以便确定是否滥用职 权。由于滥用职权是一种目的违法、人民法院在确定法律目的和具体行政行为目的方面,难度较大,特别是对行使职权的目的难以取证。因此,应当从行政执法的全过程、与案件有关的各种情节、因素和行政执法的社会效果等方面来推定具体行政行为的目的是否违法,对此要充分尊重合议庭审判人员一致作出的认定意见。
2、行政处罚显失公正。凡法律、法规规定了法律责任的,其立法的一条重要原则便是合理和公正的原则。这里的合理和公正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合理和公正,而是通过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合理和公正,即注入了国家意志的、成为法定的合理和公正。如果行政处罚显失公正,就是违背了国家意志,即不符合立法本意,这实质上是滥用自由裁量权的又一表现形式。人民法院对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可依据公正原则予以变更。
3、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由于有不少法律、法规未规定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的期限,因而何时履行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便可以自由裁量。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效率原则,如果违反这一原则,或者出于某种不廉洁动机,而拖延履行法定职责,也是不正确地行使了自由裁量权,人民法院便可依法判决行政机关限期履行法定职责。近几年,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受到一些地方政府的重视,对行政处罚裁量权提出了基本要求,以期通过制度层面的建设,减少和杜绝自由裁量权的滥用。但是,实践证明,控制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十分复杂,需要综合治理,采取多种措施,实行全方位、多途径立体控制。总结工作实践,我们认为重点应当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实现“五个控制”。
一、立法控制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来自于法律、法规和规章,完善法律制度是解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问题的首要选择。法的控制主要表现在:一是法律、行政法规的控制。法律、行政法规对行政处罚的设定应力求具体,不给行政执法机关留下过大的空间。如果考虑各地的不同情况只能作出原则规定时,可以直接授权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对这些行政处罚作出具体规定,这样既不影响法律的统一又解决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过大的问题。二是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控制。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应当把规范行政处罚放到重要位置,将行政处罚的具体化作为地方立法的一个重点。设定行政处罚要明确界定“性质恶劣”“情节严重”“情节轻微”“危害后果严重”“数额巨大”等影响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问题,明确从重、从轻、减轻和免予处罚的标准,清除那些过于抽象或者不受任何原则和规则指引的自由裁量权。三是执法部门细化自由裁量权。执法部门应当结合办案实际细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注意上位法的规定,不能
自行创设。可以根据违法行为、性质、情节和危害程度的不同,将行政处罚分为若干裁量等级,以切实减少行政处罚的随意性。四是遵守先例制度。同类主体、相同性质、情节相似的案件,适用的法律依据、处罚种类及幅度应当基本相同,实现同案同罚。
二、程序控制
强化行政处罚权运行全过程控制,是保证行政处罚权合理行使的重要手段。程序控制应当贯彻始终:一是立案控制。行政处罚立案要遵守案件管辖规定,履行立案审批手续,防止越权办案。二是调查程序控制。弄清违法案件性质,查明违法事实,是保证正确适用行政处罚法律规范的关键。程序控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听证,行政执法机关对于属于听证范围的案件,办案机关必须依法组织听证。三是决定程序的控制。行政执法机关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决定的,要依法严格进行合议、集体讨论并作出决定。执法部门的负责人应当履行法律规定的职责,召集相关人员集体讨论案件并记录在案。四是执行的控制。行政处罚决定一经作出必须严格执行,要着重解决行政处罚执行随意和执行不作为的问题。要严格暂缓执行和强制执行的控制,对于确需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必须履行申请和批准手续。同时,行政执法机关在办理行政处罚案件时,要始终遵守公开制度,表明身份制度,回避制度,说明理由制度,特别是实行调查与决定职能分离制度,行政处罚案件的调查权、审查权和决定权要分别由不同的内设机构行使,以避免调查主体、审查主体和决定主体的混同而造成自由裁量权的不当行使。
三、主体控制
行政处罚主体是行政处罚权的行使者和义务承担者,与行政执法体制相适应,处罚主体十分庞杂,一个地方往往存在多个执法主体,切实把好行政执法的入门关是防止自由裁量权滥用的重要环节。从执法状况分析,行政处罚权主体控制重点应当放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授权行政处罚主体的控制。依据我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得到法律或者法规的授权后可以成为处罚主体;另一方面是对委托行政处罚主体和被委托行政处罚机构的控制。对授权主体要依法严格资格审
查,重点审查其权力来自何处,是法律、法规还是规章及其他文件,通过审查将不合格的机构档在门外;对委托行政处罚行为既要审查委托者的行为资格又要审查被委托者的资格,同时还要审查委托程序是否合法。行政处罚主体资格的管理是一项动态的、经常性工作,应当随机构的职能变化而不断地做出调整。对处罚主体的控制还需要特别关注解决自收自支和实行差额拨款的执法问题,编制部门应当严格限制自收自支和差额拨款机构的设立。这类机构一旦取得某些行政执法权,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巨大驱动,不可避免地要把罚没、收费作为执法的重点,执法的动机和目的就会偏离,自由裁量权就会被大量地滥用。将行政执法主体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也是解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滥用的必要手段。
四、人员控制
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执法的质量,行政处罚决定归根到底还是由执法人员作出的,只是通过行政执法机关的名义反映出来而已。严格执法人员的管理,一是要依法坚定地落实行政执法人员的资格制度,严把进入关。行政执法人员不但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而且还要具备与其岗位相当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执法者应当成为公平、正义的守护神。因此,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为执法者的,只有那些经过法定的培训、考核并取得行政执法资格的公务人员才可以成为执法人员,没有经过法定的程序取得执法资格的人员不得在行政执法岗位工作。二是健全行政执法人员的淘汰机制。始终保持行政执法人员的公正、纯洁及工作的高效率,必须有竞争淘汰机制做保证,对于不适宜在行政执法岗位置的人员必须调离,取消其执法资格。要切实解决行政执法人员只能进不能出,人员流动渠道堵塞的问题。三是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强化行政执法人员的知识更新。每五年就要对行政执法人员全面培训一次,保证行政执法人员公正执法合理执法。
五、监督控制
古代哲学家孟德斯鸠有句至理名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会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经验。自始至终把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置于监督之下,既要强化行政系统的内控监督体系建设,又要充分发挥外部监督作用。行政机关的内部控制要重点放在行政执法
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上,加大个案监督和错案监督的力度。根据需要可以采取多种监督方式,如行政执法检查、责任制考评、案卷评查、案件抽查、重大行政处罚备案、暗访等等。要逐步建立起科学、系统的行政执法考核指标体系,明确责任追究主体,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要加强与监察机关、公务员管理机关的协作、配合,形成监督的合力,放大监督的效果。不断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工作,依法及时纠正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行为、明显不当的行政处罚行为。在加强内部监督的同时,充分发挥权力机关监督、司法机关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以有效防止自由裁量权的失控。(来源:民主与法制论坛)
第五篇: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建立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是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规范行政
执法要求的具体体现,是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依法界定行政执法职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的必要环节,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
政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健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意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措施。
各地、各部门要自觉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把规范行政处罚自
由裁量权、建立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贯穿于行政执法的全过程,做到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增强政府公信力,为我省经济社会又好
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由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牵头组织,省政府各部门可以根据《陕
西省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制定本系统的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规则和裁量基准。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陕西省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
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行为,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准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指行政机关(含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依法行使行
政处罚权时,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范围和幅度内享有的自主决定权和处置权。
第三条本省行政机关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的组织领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具体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监督本行政区域内行政处罚自由
裁量权的规范工作。各级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实施行政监察。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相应工作部门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
权工作的指导。省以下实行垂直管理的行政机关,应当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
权工作的领导。
第五条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守下列规则:
(一)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具有法定依据,符合法定程序,在法定权限、种类和幅度
范围内行使;
(二)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关因素;
(三)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
危害程度相当;
(四)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基本相同或者相似的,给予基本相当的行政处罚;
(五)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适当必要,可以采取不同方式实现行政管理目的的,应当采用对行政相对人没有损害或者损害较小的方式。
第六条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
本规定所称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是指行政机关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可裁量的处罚种类和幅度,依照过罚相当原则,细化为若干裁量阶次,每个阶次规定一定的量罚标准,以确保处罚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相当的制度。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定程序和备案程序参照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规定执行。
第七条享有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政机关应当根据本规定建立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并对本机关执行的法律、法规、规章中,可以细化和量化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内容逐个制定基准。
第八条制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制定裁量基准应当合理划分裁量阶次,综合考虑法定裁量因素和酌定裁量因素,将裁量因素与阶次划分有效结合;
(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选择行政处罚种类的,应当明确适用不同种类行政处罚的具体条件;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选择行政处罚幅度的,应当根据涉案标的、主观故意、违法手段、社会危害程度、行为人具备的客观条件等情节划分明确、具体的不同等级;
(四)制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第九条裁量阶次一般划分为从重处罚、一般处罚、从轻或减轻处罚、不予处罚5个阶次。
(一)从重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根据违法行为的具体情节,对该违法行为在依法可能受到的几种处罚种类中选择较重的处罚种类,或在一种行政处罚种类允许的幅度内选择较高限度予以处罚;
(二)一般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在不具备减轻、从轻、从重处罚情节,且应给予当事人行政处罚的,按照规定的处罚幅度中限予以处罚;
(三)从轻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根据违法行为的具体情节,对该违法行为在依法可能受到的几种处罚种类中选择较轻的处罚种类,或在一种行政处罚种类允许的幅度内选择较低限度予以处罚;
(四)减轻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根据违法行为的具体情节,对该违法行为在依法可能受到的一种或几种处罚种类之外选择更轻的处罚种类或在一种行政处罚种类允许的幅度最低限以下予以处罚;
(五)不予处罚,是指在某些法定的特殊情况下,行政机关依法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不给予行政处罚。
第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从重处罚:
(一)隐匿、销毁违法证据的;
(二)妨碍执法人员查处违法行为、暴力抗法等尚未构成犯罪的;
(三)不听劝阻,继续实施违法行为的;
(四)违法行为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
(五)违法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
(六)胁迫、诱骗他人或者教唆未成年人实施违法行为的;
(七)共同实施违法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
(八)多次实施违法行为,屡教不改的;
(九)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实施违法行为的;
(十)对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
(十一)其他依法应当从重处罚的。
第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一)违法行为人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
(二)受他人胁迫、诱骗、教唆实施违法行为的;
(三)涉案财物或者违法所得较少的;
(四)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五)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六)其他依法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
第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不予行政处罚:
(一)违法行为人年龄不满14周岁的;
(二)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
(三)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四)违法行为超过法定追究时效的;
(五)其他依法应当不予行政处罚的。
第十三条上级行政机关制定了裁量基准的,下级行政机关可以直接适用,如地区差异较大,下级行政机关可根据区域实际,制定本级适用的裁量基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相应工作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制定、变更或者废止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应当由行政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后向社会公布。
第十五条行政机关对于社会影响面大、公众关注度高的行政处罚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应当按照规定采取公开处理等方式,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六条依照本规定第十条从重行政处罚案件或者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应当由行政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并自作出决定之日起30日内将行政处罚决定书和必要的材料按照下列规定备案:
(一)由人民政府作出决定的,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备案;
(二)由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做出决定的,报本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和上一级人民政府相应工作部门备案。
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和省以下实行垂直管理的行政机关应当就备案的案件进行审查,发现案件违法的,应当予以纠错或者撤销。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撤销案件的,应当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
未在规定期限内备案的,由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或者政府工作部门责令备案,拒不备案的,由行政监察机关依法查处。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监督制度,通过行政执法投诉处理、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行政复议、行政处罚案卷评查等形式对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进行监督。
第十八条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作为依法行政内容,纳入各级人民政府目标责任考核。
第十九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执行本规定,或者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致使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依照《陕西省行政执法责任制办法》相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二十条本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