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机执法办案及文书制作实务
农机执法办案及文书制作实务
农机执法办案及其文书制作可以慨括为四句话,即:什么是农机执法办案?农机部门到底可以办哪些案?我们如何来办这些案?怎么把这些办案过程完整地记录下来形成案卷?
一、第一句话:什么是农机执法办案
广义上讲,农机执法办案包括农机行政许可、确认、调解、强制、处罚、行政给付等等所有案件,狭义上讲一般只包括行政处罚,强制等案件,本讲义按一般意义的狭义理解,阐述和研究农机行政处罚、农机行政强制的执法办案基础与技巧。
二、第二句话:农机部门可以办哪些案
首先,农机部门执法办案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有法定的依据,即法律法规规章明确规定对哪些农机违法行为由农机部门予以处罚或强制。没有规定由农机部门办的,农机部门就不能越权办案。比如对于上道路从事运输的拖拉机的农机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则应由公安交警部门办案;对农业机械销售者销售假冒伪劣农机产品或者未按规定建立、保存销售记录的农机违法行为则应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办案;对农机生产领域的违法行为则应由质量监督部门办案。农机部门在执法检查中发现了这些农机违法行为只能移送这些相关部门,否则就是办案主体错误。我们农机部门到底可以办哪些案?根据相关农机法规、规章,本人对此做了全面梳理,一共是62项。(省政府两个规章有7项,但因这两个规章颁布年代太久与现有农机法律法规有冲突目前正在修订当中,未纳入),其中属于农机安全监理执法办案方面的有44项,属于监督管理执法办案方面的有13项,属于科教执法办案方面的有5项。
具体内容如下:
1、未按照规定办理登记手续并取得相应的证书和牌照擅自将拖拉机投入使用案;
2、未按照规定办理登记手续并取得相应的证书和牌照擅自将联合收割机投入使用案;
3、未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擅自将拖拉机投入使用案;
4、未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擅自将联合收割机投入使用案;
5、伪造变造拖拉机证书牌照案;
6、伪造变造联合收割机证书牌照案;
7、使用伪造变造拖拉机证书牌照案;
8、使用伪造变造联合收割机证书牌照案;
9、使用其它拖拉机证书牌照操作拖拉机案;
10、使用其它联合收割机证书牌照操作联合收割机案;
11、未取得拖拉机操作证件而操作拖拉机案;
12、未取得联合收割机操作证件而操作联合收割机案;
13、操作与本人操作证件规定不相符的拖拉机案;
14、操作与本人操作证件规定不相符的联合收割机案;15操作未按规定登记的拖拉机案;
16、操作未按规定登记的联合收割机案;
17、操作未按规定检验的拖拉机案;
18、操作未按规定检验的联合收割机案;
19、操作检验不合格的拖拉机案;20、操作检验不合格的联合收割机案;
21、操作安全设施不全的拖拉机案;
22、操作安全设施不全的联合收割机案;
23、操作机件失效的拖拉机案;
24、操作机件失效的联合收割机案;
25、使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后操作拖拉机案;
26、使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后操作联合收割机案;
27、使用国家管制的麻醉品后操作拖拉机案;
28、使用国家管制的麻醉品后操作联合收割机案;
29、患有妨碍安全操作的疾病操作拖拉机案;30、患有妨碍安全操作的疾病操作联合收割机案;
31、使用拖拉机违反规定载人案;
32、使用联合收割机违反规定载人案;
33、拒不排除并继续使用经检验检查发现存在事故隐患的农业机械案;
34、转借拖拉机号牌、行驶证案;
35、转借联合收割机号牌行驶证案;
36、转借拖拉机驾驶证案;
37、转借联合收割机驾驶证案;
38、使用应当报废的拖拉机进行作业案;
39、拖拉机未按规定接受年度检验案;40、联合收割未按规定接受年度检验案;
41、拖拉机所有人或管理人未按规定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案;
42、发生农业机械安全事故后当事人逃逸案;
43、发生农业机械安全事故后当事人破坏或者伪造现场案;
44、发生农业机械安全事故后当事人毁灭证据案;
45、未取得《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从事农机维修经营案;
46、使用伪造变造的《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从事农机维修经营案;
47、使用过期的《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从事农机维修经营案;
48、拼装改装农业机械整机案;
49、使用不符合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标准的配件维修农业机械案;50、承揽维修已经达到报废条件的农业机械案;
51、超越范围承揽无技术能力保障的农机维修项目案;
52、违反《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不能保持设备、设施、人员、质量管理等技术条件达到规定要求案;
53、农业机械维修者未在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悬挂统一的《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案;
54、农业机械维修者未按规定填写维修记录和报送年度维修情况统计表案;
55、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中介组织没有兑现服务承诺案;
56、持假冒《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证》跨区作业案;
57、扰乱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秩序跨区作业案;
58、未取得农业机械驾驶培训许可从事农业机械驾驶培训业务案;
59、聘用未经省农业机械管理部门考核合格的人员从事农业机械驾驶培训教学案;60、伪造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和标志案;61、冒用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和标志案;62、使用过期的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和标志案。
其次,案件具体到该由哪个农机部门来办,就牵涉到案件管辖权。管辖权是以违法行为发生地为原则,如在鹤城区发生的就由鹤城区农机局管辖。但对于上下级农机部门之间案件又该如何管辖呢?一般来说对普通的一般农机违法案件由县(市、区)农机部门管辖,重大复杂的农机违法案件可由上级农机部门管辖,但上级农机部门认为有必要也可以直接管辖本辖区内的一般案件;反过来,下一级农机部门认为案件难办或者认为不宜由自己办也可以提请上一级农机部门管辖。这是对农机执法办案管辖的规定。
三、第三句话:如何办这些案?
办案的基本要求是认定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适用办案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农机部门在办理上述案件时须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注意证据的调查、收集和固定,清楚地认定违法事实
(1)关于证据的收集。证据的收集应当坚持四个原则:一是要全面。这要求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全面客观地收集与案件事实有联系、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有关证据尽量多收集,既要收集当事人有违法行为的证据,又要收集当事人没有违法行行为或者违法行为较轻的证据。证据越多越全面,越有利于我们准确适用法律规范,作出合法适当的裁决;二是要合法。收集证据应当符合法律程序和规定,如执法人员调查收集证据不得少于2人,不准采取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手段和方法调取证据,对当事人提出回避的,还应当依法回避;三是“先取证,后裁决”的原则。在没有调查取证之前就主观认定当事人违法,先定性、后取证往往会造成作出错误的判断,坚持“先取证、后裁决”的原则是确保行政机关行为公正性和合法性的基本保证;四是要迅速及时。对当事人违法行为的证据要尽快采取合法手段保存和固定证据,防止违法行为人转移和销毁证据,丧失追究违法行为人的有利时机。及时迅速收集证据对有些案件的处理至关重要,因为有的证据一旦灭失和毁损,是不可能弥补的。(2)关于证据的固定。在证据收集和制作形成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固定证据,否则会导致证据的无效。所有的书证,如现场检查笔录、勘验笔录、检验或鉴定结论、现场拍摄的照片等等,都应由当事人签字,当事人拒绝签字的,应当有相关证人签字作证。未经当事人签字认可的证据,一旦发生行政复议或者诉讼,当事人可以以自己不知道为由抗辩,这样会直接影响案件的处理。对于物证,一般应将相关的物证保存到结案。但有些物证不适宜保存到结案,最好的办法是将物证转化为书证。执法人员询问当事人或者证人的,应当由其提交相关身份证明,受法人代表委托接受执法人员询问的,应当提交法人代表的授权委托书,并将有关情况通过询问记录在询问笔录中予以固定。
(3)关于证据的审查认定。《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33条规定:“案件调查完毕后,农业行政处罚机关人负责应当及时审查有关案件调查材料。”审查证据是确认当事人违法行为的关键步骤,行政机关应从证据的来源、取得证据的程序和方法、证据的真伪、证据与证据之间的关系以及证据是否能够证明当事人的违法事实等等,一一进行审查认定。通过审查认定,保留能够证明违法事实、能够据此对当事人予以处罚的证据,剔除不合法、有疑义以及无关的证据。证据和证据之间要形成有关联的锁链,一环扣一环,能够相互印证,使每一份证据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有效地证明当事人违法事实的存在。
<二>正确使用农机行政处罚或强制依据
处罚或强制依据适用正确是农机执法办案的关键。对同一农机违法行为如同时触犯了几部法的规定则以上违法为准。本人对前述62种农机部门可以办案的农机违法行为是处罚或强制依据逐一作了梳理内容如下:
1、未按照规定办理登记手续并取得相应的证书和牌照擅自将拖拉机投入使用案;办案适用国务院令第563号《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五十条
2、未按照规定办理登记手续并取得相应的证书和牌照擅自将联合收割机投入使用案;办案适用国务院令第563号《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五十条
3、未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擅自将拖拉机投入使用案;办案适用国务院令第563号《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五十条
4、未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擅自将联合收割机投入使用案;办案适用国务院令第563号《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五十条
5、伪造变造拖拉机证书牌照案;办案适用国务院令第563号《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五十一条
6、伪造变造联合收割机证书牌照案;办案适用国务院令第563号《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五十一条
7、使用伪造变造拖拉机证书牌照案;办案适用国务院令第563号《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五十一条
8、使用伪造变造联合收割机证书牌照案;办案适用国务院令第563号《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五十一条
9、使用其它拖拉机证书牌照操作拖拉机案;办案适用国务院令第563号《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五十一条
10、使用其它联合收割机证书牌照操作联合收割机案;办案适用国务院令第563号《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五十一条
11、未取得拖拉机操作证件而操作拖拉机案;办案适用国务院令第563号《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五十二条
12、未取得联合收割机操作证件而操作联合收割机案;办案适用国务院令第563号《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五十二条
13、操作与本人操作证件规定不相符的拖拉机案;办案适用国务院令第563号《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五十三条
14、操作与本人操作证件规定不相符的联合收割机案;办案适用国务院令第563号《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五十三条
15操作未按规定登记的拖拉机案;办案适用国务院令第563号《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五十三条
16、操作未按规定登记的联合收割机案;办案适用国务院令第563号《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五十三条
17、操作未按规定检验的拖拉机案;办案适用国务院令第563号《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五十三条
18、操作未按规定检验的联合收割机案;办案适用国务院令第563号《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五十三条
19、操作检验不合格的拖拉机案;办案适用国务院令第563号《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五十三条
20、操作检验不合格的联合收割机案;办案适用国务院令第563号《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五十三条
21、操作安全设施不全的拖拉机案;办案适用国务院令第563号《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五十三条
22、操作安全设施不全的联合收割机案;办案适用国务院令第563号《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五十三条
23、操作机件失效的拖拉机案;办案适用国务院令第563号《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五十三条
24、操作机件失效的联合收割机案;办案适用国务院令第563号《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五十三条
25、使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后操作拖拉机案;办案适用国务院令第563号《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五十三条
26、使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后操作联合收割机案;办案适用国务院令第563号《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五十三条
27、使用国家管制的麻醉品后操作拖拉机案;办案适用国务院令第563号《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五十三条
28、使用国家管制的麻醉品后操作联合收割机案;办案适用国务院令第563号《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五十三条
29、患有妨碍安全操作的疾病操作拖拉机案;办案适用国务院令第563号《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五十三条
30、患有妨碍安全操作的疾病操作联合收割机案;办案适用国务院令第563号《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五十三条
31、使用拖拉机违反规定载人案;办案适用国务院令第563号《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五十四条
32、使用联合收割机违反规定载人案;办案适用国务院令第563号《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五十四条
33、拒不排除并继续使用经检验检查发现存在事故隐患的农业机械案;办案适用国务院令第563号《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五十五条
34、转借拖拉机号牌、行驶证案;办案适用《湖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三款
35、转借联合收割机号牌行驶证案;办案适用《湖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三款
36、转借拖拉机驾驶证案;办案适用《湖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三款
37、转借联合收割机驾驶证案;办案适用《湖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三款
38、使用应当报废的拖拉机进行作业案;办案适用《湖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五款
39、拖拉机未按规定接受年度检验案;办案适用《湖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第六款
40、联合收割未按规定接受年度检验案;办案适用《湖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第六款
41、拖拉机所有人或管理人未按规定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案;办案适用《湖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七款
42、发生农业机械安全事故后当事人逃逸案;办案适用《湖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
43、发生农业机械安全事故后当事人破坏或者伪造现场案;办案适用《湖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
44、发生农业机械安全事故后当事人毁灭证据案;办案适用《湖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
45、未取得《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从事农机维修经营案;办案适用国务院令563号《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
46、使用伪造变造的《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从事农机维修经营案;办案适用国务院令第563号《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
47、使用过期的《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从事农机维修经营案;办案适用国务院令563号《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
48、拼装改装农业机械整机案;办案适用国务院令563号《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四十九条
49、使用不符合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标准的配件维修农业机械案;办案适用国务院令563号《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四十九条
50、承揽维修已经达到报废条件的农业机械案;办案适用国务院令563号《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四十九条
51、超越范围承揽无技术能力保障的农机维修项目案;办案适用《湖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二款
52、违反《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不能保持设备、设施、人员、质量管理等技术条件达到规定要求案;办案适用农业部 <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第二十五条
53、农业机械维修者未在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悬挂统一的《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案;办案适用农业部 <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第二十八条第一款
54、农业机械维修者未按规定填写维修记录和报送年度维修情况统计表案;办案适用农业部 <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第二十八条第二款
55、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中介组织没有兑现服务承诺案;办案适用农业部<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
56、持假冒《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证》跨区作业案;办案适用农业部<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
57、扰乱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秩序跨区作业案;办案适用农业部<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
58、未取得农业机械驾驶培训许可从事农业机械驾驶培训业务案;办案适用《湖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一款
59、聘用未经省农业机械管理部门考核合格的人员从事农业机械驾驶培训教学案;办案适用《湖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二款
60、伪造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和标志案;办案适用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第三十二条
61、冒用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和标志案;办案适用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第三十二条
62、使用过期的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和标志案;办案适用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第三十二条
<三>注意办案程序及办案流程
1、农机行政处罚办案程序及流程
农机执法办案,必须严格按照有关程序规范进行。程序错误,则所办案件有可能被撤销。
〈1〉简易程序:也就是当场处罚程序。适用简易程序。办理农机处罚案件,要具备三个要件:违法事实确凿;有法定依据;罚款金额个人在50元以下(不含50元),法人或其它组织在1000元以下(不含1000元)。简易程序办案就意味着可以当场作出处罚决定,但作出当场处罚决定并不意味着可以当场收缴罚款,当场收缴罚款还应满足下列2个条件之一:一是20元以下的可以当场收缴(但并不是必须);二是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指罚款金额在20-50之间的)。
简易程序办案流程:①表明身份,出示执法证件;②说明情况和依据③听取当事人陈述和申辩;④制作现场笔录;⑤填写当场处罚决定书;⑤当场送达处罚决定书。
在农机执法办案实践中,把握好简易程序必要的程序以及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一是要表明执法身份。行政执法人员是代表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的,执法人员在开展执法活动中必须向当事人表明身份,这是行政执法合法性的必经程序。执法人员通过询问笔录,将执法人员表明身份记录在询问笔录中,作为证据固定的做法是可取的,也是必须的。
二是要履行告知义务。《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16条规定:“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在作出农业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应当说这一条规定不仅仅适用一般程序,也适用简易程序。在简易程序中应当把握告知是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而不是行政处罚决定作出以后。在一般处罚程序中,对当事人予以行政处罚之前,执法人员按照规定要制作《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书面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由于简易程序是当场决定、当场告知、当场处罚,就没有采取相关的法律文进行告知,而是采用口头告知的方式。至于执法人员是否在行政处罚决定前告知或是没有告知都无法证明。《行政处罚法》第41条虽是对一般程序的要求,但从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的实践表明,如果没有证据证明执法人员履行了告知义务,其法律后果往往是确认行政处罚无效。因此,执法人员现场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的,可以通过询问当事人、制作询问笔录的方式记载下来,还可以立即在现场制作一个简单的告知书或者告知说明书,由当事人签字认可。
〈2〉一般程序:简易程序以外的都适用一般程序办案。要求听证并符合听证条件的,外加一道听证环节就构成了听证程序,听证程序本身并不构成一个独立的程序。一般程序办案大致要经过这么11个环节:立案——调查取证——制作案件处理意见书——案件处理预先告知——听取当事人陈述申辩——制作行政处罚审批表(农业部门新增的一个环节及文书)——制作处罚决定书—送达相关文书——催促当事履行处罚决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对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结案报告—归档。一般程序大致要这么11个环节。
除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未年检可按简易程序办案外,其余全部要采用一般程序办案,所以我们农机办案不是说想用简易程序办就可用简易程序办的。再一个需要指出的:处罚决定的做出与处罚决定的执行要分开,处罚决定与罚款的收缴要分离,我们不能在处罚决定书还没做就先把当事人的罚款收了,这在程序上是违法的,罚款需要由事人交到指定银行。当然,当事人也可委托我们执法人员代缴,但须由当事人出具一份委托书。
2、农机行政强制办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已于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农机部门一定要严格按照该法的要求实施行政强制行为。
〈1〉可以采取农机行政强制措施的六种情形
只有在如下六种情形下,农机部门执法办案才可以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①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未按规定办理登记手续擅自投入使用或者未按规定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的,农机部门责令补办相关手续,逾期不补办并拒不停止使用的;
②使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违反规定载人并拒不改正的;
③拒不停止使用经农机部门检查发现存在事故隐患的农业机械的;
④发生农业机械事故后企图逃逸、拒不停止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农业机械的作业或者转移的;
⑤转借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证的;
⑥伪造、变造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号牌、行驶证、驾驶证的;
〈2〉采取农机行政强制措施一定要按程序操作。
对上面讲的六种可以采取强制措施的农机违法行为采取强制措施按以下程序操作:向负责人报告并经批准→告知当事人理由、依据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制作现场笔录、扣押决定书和清单(扣押清单一式两份,当事人和农机部门分别保存。这个程序操作起来比较麻烦,但我们必须得按《行政强制法》的要求去做,否则就构成程序违法。
四、第四句话:怎么把这些办案过程完整地记录下来形成案卷
一句话,我们要用农业部2012年《农业行政执法基本文书格式》把我们的的整个办案过程完整地记录下来。在案卷制作中具体根据需要取舍,并不是要把所有的20几种执法文书全部包揽,农业部的这个规章具有强制性,农业系统必须照办。
(一)具体的几个主要文书的制作
1、立案审批表:
〈1〉各机构、机关意见栏签署:不能千篇一律“同意”到底。
执法机构意见栏应签:同意办案人员意见;
法制机构意见栏应签:拟同意,请局领导审批;
执法机关意见栏应签:符合立案条件,同意立案;
〈2〉案由栏:在“案”前要加“涉嫌”二字如 “涉嫌无拖拉机操作证件操作施拉机案”。
〈3〉立案审核批时要按如下步聚进行审核:
①审查是否有违法行为发生;②违法行为是不是应当受到处罚;比如被处罚主体不满14周岁就不应受处罚;③本机关是不是此违法行为的处罚主体;④此案是否属本机关的管辖范围;⑤是否应按一般程序办理。
2、询问笔录:
存在的问题是太过简单,走过场,先发制人居高临下。
〈1〉提问的顺序:①这是我们执法证件,请你确认;②(在我们立案之前)是否有其它部门对你的违法行为进行了处罚(如果是其它部门处罚并已执行到位则属重新违法可以立案,如果是同一违法行为已被其它单位立案,按一事不再罚的原则就不能再立案);③问主体资质;④问当事人与对本案有关的情况:何人、何地、何时、何事、何来源;⑤问与案情有关联的问题:源头、去向、持续时间多长。
〈2〉注意几点:①涂改和末端要盖当事人手印;②2个执法人员都要在上面签名;③空白处要画上斜线。
3、案件处理意见书:
从这个文书开始,案由名称就不能再加“涉嫌”二字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案件处理意见表述不清,依据的适用没有到条到款到项到目
4、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这里要注意的就是处罚事先告知书不到三天绝不能发出处罚决定书,否则就构成程序违法,导致处罚无效,尤其是同时送达处罚事先告知书、处罚决定书。
5、行政处罚决定书:
要采用说理式文书,使当事人心服口服。在说理式决定书中应充分说明相关证据及证明事项,证据采纳理由,采纳当事人陈述、申辩的情况及理由,依据选择的理由,决定裁量理由。以前的那种简单的处罚决定书已经不合要求,太过简单,看不出是怎么来执法,怎么来辩证的。
6、送达回证:送达回证往往被我们的忽略,其实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文书。处罚决定书下达之日起7日内应送达当事人签收。文书只有送达,处罚决定书才能生效;没有达送,处罚决定书就不能生效。
7、行政处罚结案报告:是对整个案件的全面总结,一定要把全面情况说清楚,尤其是执行情况,如当事人确有困难的,也可以分期缴纳罚款。
(二)立案归档
简易程序可以合并组卷,一般程序一案一卷
组卷格式:
1、封面格式:题名:当事人+违法行为定性。有些案卷题名上甚至写有“涉嫌”字样,是错误的。
2、卷内目录顺序:将处罚决定收放在首页,按照处罚决定书→身份材料→证据材料→案件处理材料(按顺序)→结案报告→备考表→归档。要非常严谨,不能乱来。当事人在2年内仍旧可以提起诉讼,如果案卷搞丢失了,怎么应诉?!一般程序的案卷材料是长期的,重要的案卷是永久的,尤其是涉及犯罪案卷,如果丢失了,责任就大了。我们对案件的备考和归档都不怎么得视,这一点千万要引起重视。
第二篇:卫生行政执法文书制作
卫生行政执法文书制作
卫生部二○○二年第34号令——自2003年5月1日起施行新的《卫生行政执法文书规范》。新的《卫生行政执法文书规范》第三十条缩小了合议记录的使用范围,规定合议记录适用于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或其他重大行政处罚案件,然而97版《卫生行政处罚程序》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所有行政处罚案件都要合议,两条规定互相打架,给基层卫生监督员造成不少的困惑。按照新法优先于旧法的原则,笔者认为制作行政处罚卷宗应参照03版《卫生行政执法文书规范》。笔者提出如下制作方法,请各位同行不吝指教。
一、一般程序普通案件卷宗应包括下列文书
1、案件受理记录
2、立案报告
3、现场检查笔录
4、询问笔录
5、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决定书
6、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处理决定书
7、卫生监督意见书(责令改正、责令公告收回及销毁食品、取缔)
8、案件调查终结报告
9、行政处罚审批表
10、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11、陈述和申辩笔录
12、行政处罚决定书
13、送达回执
14、罚没款收据或强制执行申请书
15、结案报告
二、听证案件卷宗应包括下列文书
1、案件受理记录
2、立案报告
3、现场检查笔录
4、询问笔录
5、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决定书
6、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处理决定书
7、卫生监督意见书(责令改正、责令公告收回及销
毁食品、取缔)
8、案件调查终结报告
9、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
10、听证笔录
11、听证意见书
12、行政处罚决定书
13、送达回执
14、罚没款收据或强制执行申请书
15、结案报告
三、对上述制作规范的解释
1、一般程序普通案件的行政处罚卷宗不使用合议记
录的理由如下:
⑴03版《卫生行政执法文书规范》第三十条第一款:合议记录,是对拟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或其他重
大行政处罚案件在调查终结后,组织有关人员对案件
进行综合分析、审议时记录的文字材料。
⑵参与制订03版《卫生行政执法文书规范》的专
家赵连洲提出修改合议记录用途的原因:根据《卫生
行政处罚程序》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所有行政处罚案
件都要合议。但在对合议记录的使用情况进行调研时
发现,对案情比较简单的案件没有必要进行合议,一
线执法人员对这类案件基本上也不进行合议,但因为
处罚程序有明确要求,许多经办人员采取编一个合议
记录,再请同科室卫生监督员签字的方式,完成合议
记录文书的填写。这实际上是为了合议而合议,不仅
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还容易形成不好的工作作风。
2、一般程序普通案件的行政处罚卷宗增加行政处罚
审批表的理由如下;行政处罚前向卫生局局长报告审
批,可以减少案件经办人员处罚的随意性,增加局长
对案件经办的知情度,以免日后因处罚不当导致追究
案件经办人员责任。
3、行政处罚卷宗增加卫生监督意见书可以充分体现
案件经办人员执法办案的严谨性,充分体现处罚与教
育相结合的原则,并避免行政处罚相对人未及时纠正
违法行为造成不良的后果。
公告收回及销毁食品的卫生监督意见书应载明
违法事实、违反法律的条款、执法的依据。如果在食
品卫生执法发现过期食品,卫生监督意见可写作“本
机关依法查明你单位于×年×月×日销售过期食品、上述行为已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九条第(九)项之规定,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
品卫生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责令你单位停止生产经
营,立即公告收回已售出的食品,并销毁该食品”
4、卫生部规定的31种文书中无“取缔决定书”。笔
者认为作出取缔决定宜使用卫生监督意见书,不应使
用行政处罚决定书作取缔决定。因为取缔是行政强制
措施,不属于行政处罚的罚种。03版《卫生行政执法
文书规范》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 卫生监督意见书,是卫生行政机关制作的对被监督单位或个人具有指
导性或指令性作用的文书。笔者认为,“取缔决定”
是卫生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指令,可以适用卫生监
督意见书。
取缔作为一种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使用卫生监督
意见书作出取缔决定时,应告知行政相对人作出取缔
决定的违法事实、证据、违反法律的条款、取缔依据
条款、救济途径。
取缔卫生监督意见书的监督意见的内容格式:
本机关于年月日查明你(单
位)有下列违法行为:
以
为证。
之规定,现
依据
规定,决定
对你(单位)实施:取缔。
如不服本强制措施,可在收到本决定书之日起60日
内向上行为有上述行为已违反了或
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或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篇:执法办案
执法办案、队伍建设、审判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在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大局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级法院要准确把握中央关于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准确把握“十二五”规划建议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江必新强调,要采取有力措施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一要抓好三项重点工作的推进,努力使三项重点工作与审判执行工作的结合点成为人民法院工作的新亮点。二要抓好执法办案第一要务,既要注重办案的法律效果,也要注重办案的社会效果,切实提高案件质效。三要抓好审判管理,完善管理的制度和机制,不断提高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四要抓好改革创新,积极实施各项改革措施,加快推进人民法院“三五”改革纲要的贯彻落实。五要抓好队伍建设,牢固树立“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不断改进人民法院的司法作风。六要抓好硬件建设,增强司法保障力度,为法院工作的科学发展创造条件。
开展立案信访文明窗口建设,抓紧落实立案信访窗口建设的功能设置,使立案信访窗口具备诉讼引导、立案审查、立案调解、救助服务、查询咨询、材料收转、信访接待、判后答疑等8项功能。基层人民法院新建的审判楼,一定要单设立案信访窗口,原建的审判楼也要改建。通过改进完善,使立案信访窗口单设,拓宽便民利民的便利通道,减轻各族群众的诉讼成本,让他们真正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引导信访下移,督促地方法院依法将信访问题化解在基层。
监督指导。完善培训制度进一步创新审判工作的方式方法,出台便民新举措,满足新形势下诉讼工作需求。
歙县法院继开设交通法庭、巡回法庭后,又在王村镇首推“午间便民法庭”。“面向基层、服务基层、建设基层”的工作方针,坚持重心下移,不断强化对基层基础工作的指导、服务和保障一是司法理念进一步端正。以“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确立了“公正、廉洁、为民”的人民法庭庭训和司法核心价值观,开展了司法作风大检查,积极宣传陈燕萍等先进典型,广大基层法官对人民法院人民性的理解和实践进一步深化,基层法院坚持“三个至上”工作指导思想更加坚定,践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更加坚决,“司法依靠群众、群众参与司法;司法服务群众、群众认同司法”的工作思路更加清晰。
二是司法能力进一步增强。按照“一个目标、两个转变、三个倡导”的教育培训工作方针,切实加强基层法官培训工作,共组织培训人民法庭庭长8899人,自2009年起举办了12期中级、基层法院院长培训班,培训院长3622人。不断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审判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积极探索立案调解、委托调解等调解的新方式,着力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工作体系,努力把各类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在基层。2010年基层法院共审执结各类案件9337669件,占人民法院审执结案件总数的84.89%,民事一审案件调解撤诉结案3990746件,调解撤诉率为65.29%。
三是司法便民措施进一步完善。各基层人民法院按照“符合国情、群众欢迎、简便易行、公正高效”的要求,积极探索实践司法便民利民措施,普遍设立立案大厅或诉讼服务中心,加强立案信访窗口建设,认真做好立案信访接待、诉讼风险提示、诉讼活动引导、诉讼疑问解答、判后答疑等工作,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服务。加强审判法庭无障碍设施建设,方便残疾人诉讼。合理布局人民法庭,大力推广巡回审判,通过“流动法庭”、“假日法庭”等多种方式,就地办案,方便群众诉讼。
四是物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积极推进司法保障体制改革,制定下发《人民法院法庭建设标准》和《基层人民法院基本业务装备配备指导标准(试行)》,人民法院物质装备、经费保障水平显著提高。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政府加大转移支付和投资补助力度,对基层法院所需办案业务经费、业务装备经费及“两庭”建设经费,由中央财政承担更大的支付责任和比例。2010年中央财政对基层法院转移支付资金68.8亿元,较前年增加7.5%。截至2010年底,全国80%的基层法院完成了局域网建设,一大批基层法院完成了审判法庭的新建和改扩建任务,同时新建、改建人民法庭6000余个,总投资54.6亿元。一是着力提高基层法院执法办案水平。继续加大对基层法官的教育培训力度,除了对新颁布的法律、司法解释和司法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培训外,还要把会做、善做群众工作,掌握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贯穿于基层法官教育培训工作始终,建立基层法官轮训制度,逐步构建多形式、全覆盖的基层队伍全员培训体系。上级人民法院要加强对基层人民法院执法办案工作的监督指导,通过重点案件跟踪督办、审级监督、发改案件分析通报以及典型案例指导等方式,不断增强监督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帮助基层法院进一步提高司法水平。
二是着力加强基层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法官职业规范、司法作风和文化建设,认真践行“公正、廉洁、为民”司法核心价值观。积极参与推进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和扩大在职法律职业人员国家统一司法考试改革试点工作,落实中央关于解决法官提前离岗离职问题的政策,努力解决西部及贫困地区基层人民法院法官来源不足、断层严重、人才匮乏等问题。进一步深化司法保障机制改革,适当提高基层人民法院法官职数比例和政治待遇,逐步完善法院工作人员津补贴制度。研究制定实施基层聚才工程规划,形成优秀人才向基层聚集,优秀干部在基层产生、成长和锻炼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体恤干警,激励大家更好地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
三是着力提高基层物质装备保障水平。认真落实中央确定的经费保障措施,积极争取各级党委、人大、政府的关心支持,继续推进法院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建立公用经费正常增长机制,进一步改善基层经费保障状况。加快装备更新,尽快实现审判法庭专业设备、档案存储设备、交通工具以及安全保卫装备等标准化配置。建设覆盖基层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庭的局域网络,全面应用司法审判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推广远程立案申诉、电子签章等措施,努力提高基层人民法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全省人民法庭紧紧抓住执法办案第一要务,全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充分发挥人民法庭独特优势,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建立健全人民法庭工作机制,切实保证公正廉洁司法,各项工作得以稳步提升。全省人民法庭要继续抓好涉诉矛盾化解工作,深入开展“大排查、大调解、大调研”活动,抓矛盾纠纷的源头治理,在各个程序和方面大力加强调解工作,努力形成上下齐心、内外结合的大调解工作格局;积极推进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扩大“庭所共建”的签约面并将工作重心放到落实共建协议上,发挥其矛盾纠纷的提前预防与合力化解作用;要切实提升公正廉洁司法形象,切实加强规范化建设,加强审执配合和监督制约,切实推进司法公开进程。王胜俊说,最高人民法院确立了“面向基层、服务基层、建设基层”的基层工作方针,着力完善基层工作机制,提高基层司法能力,改善基层司法环境,确保基层法院、人民法庭成为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重要防线。最高人民法院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去年以来已完成对三千多名基层法院院长的轮训工作,目前正在开展对一万余名人民法庭庭长的轮训,着重提高院长和庭长把握工作大局、善于做群众工作、依法调处矛盾纠纷的能力。
必须坚持审判工作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方向。人民法庭是基层人民法院的派出机构,处在最基层,其工作与党和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息息相关,尤其是与党的“三农”政策的落实和基层的稳定密切相连。只有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把审判工作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配合党和国家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人民法庭的各项工作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党委的肯定和政府的支持,才能充分显示人民法庭工作的重要性和发展的生命力。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主动接受人大监督、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人民法庭的职能发挥和自我建设,离不开党的领导、人大监督和政府支持。实践证明,只有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切实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动接受人大监督,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人民法庭的审判工作、队伍建设和物质装备建设等方面才能够取得实效,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才能及时得到解决,人民法庭的各项工作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必须坚持司法为民的要求。司法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审判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其核心就是要在司法领域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法庭的设置必须按照“两便”原则的要求进行,必须根据需要进行巡回审理,必须公正、高效地审理案件,必须采取符合审判规律的各种司法为民的措施。只有牢固树立司法为民思想,切实解决为谁司法,为谁服务的问题,人民法庭工作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必须坚持做好诉讼调解和指导人民调解的工作。诉讼调解是人民司法的优良传统。调解因能够较好地平衡当事人自身的利益,没有上诉,很少申诉和上访,易于执行,有利于消除当事人因诉讼带来的对立情绪,是当事人之间解决纠纷的最好方式。人民调解是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只有加大人民法庭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的力度,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作用,才能有效地运用社会力量及时解决民间纠纷,减少诉讼,让有限的审判资源发挥更好的作用。
必须坚持加强对人民法庭的管理。人民法庭设置在最基层,绝大多数远离基层法院机关,法官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管理方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审判管理、行政管理和队伍管理,才能保证人民法庭审判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基层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庭庭长要敢于管理、善于管理和勤于管理。要建立科学的制度进行管理。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是人民法庭各项工作取得成绩的制度保证。
必须坚持对人民法庭实行分类指导。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平衡,文化差异大,与此相适应,各地人民法庭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因此,只有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做到既要符合司法工作规律和特点的要求,又要考虑当时当地的客观条件;既要着眼未来,制定整体规划,又要注意量力而行,分步实施,不能搞一刀切。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对策,实行分类指导,制定的政策和标准才切实可行,对人民法庭的指导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公正、高效、廉洁、文明”的要求,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司法公正、联系群众、廉洁奉公的高素质人民法庭队伍。要实现这一目标,各级人民法院应当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必须加强思想建设。人民法庭队伍的思想建设,重点是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武器,牢记法官职业道德准则。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思想建设活动,特别是当前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让人民法庭的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通过思想建设活动,树立权为民所授、权为民所用的权力观;要通过思想建设活动,树立公正与效率、司法为民、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观念,坚持严格依法办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观念;要通过思想建设活动,加强人民法庭的作风建设,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要通过思想建设,加强人民法庭的廉政建设,坚决杜绝人情案、关系案和金钱案。
必须加强业务建设。法官的业务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人民法庭审判工作和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质量的高低。各级人民法院一定要高度重视人民法庭法官的业务建设。首先,要重视人民法庭法官实用性法律业务知识的培训。人民法庭的法官审理的案件大多数是与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相关联的传统民事案件,他们迫切需要掌握与处理这些案件相关的法律知识,特别是房屋租赁、相邻关系、土地承包、货物买卖、婚姻家庭、债权债务、人身损害以及简易程序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同时,对于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提高熟练驾驭庭审的能力、运用证据规则正确认定事实的能力、准确适用法律的能力和制作优秀裁判文书的能力,也是他们的迫切需要。其次,要注意对他们进行法学基本理论的培训。法学的基本理论,是整个法律知识体系的基础。如果能够比较系统地学习法学基本理论,就有了掌握整个法律知识的基本功。因此,我们在进行业务建设时,不能满足于急功近利式的培训,应当具有长远目光;既要授人以鱼,以解其一时之求,更要授人以渔,以足其一世之需。如果不是这样,那我们培训的法官就始终只会吃鱼而不会捕鱼,始终只会当徒弟而不能当师傅。同时,审判又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法官需要丰富的经验积累。因此,人民法庭法官的业务建设,还应当通过调查研究,加强对中国和当地社情民意、风土人情、习惯习俗的了解,要尽量用通俗的、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去解读法律,让有理的当事人赢得堂堂正正,无理的当事人输得口服心服,旁听的人觉得明明白白。这样才能保证案件的处理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
必须加强组织建设。人民法庭的组织建设.是人民法庭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人民法庭的组织建设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要抓好人民法庭的党组织建设。基层人民法院应当充分认识到党组织建设在全面加强人民法庭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把人民法庭的党组织建设抓紧抓好。能够设立支部的要设立支部,不能设立支部的要设立党小组。基层人民法院党组和机关党委,要加强对人民法庭党组织的领导,以保证其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其次,要解决好人民法庭的职级问题。目前,不少高级人民法院通过与省(自治区、直辖市)委组织部协调,已经解决了人民法庭庭长由科级以上干部担任的问题,有的地方还解决了人民法庭庭长的副处级待遇。还没有解决这一问题的高级人民法院,要积极争取这一问题的解决。最高人民法院目前也正在抓紧做这方面的工作,争取这一问题能够得到圆满解决。再次,要把人民法庭办成人民法院干部成长的基地。今后在干部任用上,基层人民法院推荐的院领导人选一般应有人民法庭庭长的任职经历,选任基层法院业务庭的中层干部,一般应有不低于二年的人民法庭工作经历;新分配到人民法院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要安排到人民法庭锻炼;要鼓励高素质的人才到人民法庭工作。
必须加强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人民法庭的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是搞好人民法庭工作的重要保证。要按照司法为民的要求开展审判工作,做到规范执法;要树立人民法庭的良好形象,做到文明执法;要模范地遵守人民法院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自觉接受监督,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艰苦奋斗,做到廉洁执法;要贯彻执行《人民法院审判人员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和《人民法院审判纪律处分办法(试行)》,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坚决清除少数人员中存在的腐败现象,把人民法庭建设成“公正、廉洁、文明、高效”的审判机关。
要关心人民法庭干警的工作和生活。人民法庭干警工作在最基层,条件最艰苦。他们有的夫妻两地分居,小孩上学在县城;有的父母或子女不在身边,家属没有工作;不少中西部地区人民法庭的干警不能按时领到工资,甚至出差办案费用和生病后的医药费不能报销。虽然如此,他们仍然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工作,为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为社会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各级法院领导尤其是基层人民法院的领导,一定要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尽可能为他们排忧解难,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让他们安心工作;既要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也要力争用待遇留人。
(六)加强对人民法庭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人民法庭工作不仅是人民法院的基层基础工作,也是党和国家的基层基础工作。各地人民法院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向当地党委和人大汇报人民法庭工作,主动接受党委的领导和人大的监督;要及时就人民法庭工作的情况同政府沟通,争取政府对人民法庭工作特别是物质经费保障工作的支持。
为了全面加强人民法庭工作,各级人民法院都要成立人民法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一名院领导担任组长,民一庭等相关业务庭的负责人、政工部门、行政装备部门的负责人作为成员单位参加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职责是,研究决定本辖区人民法庭工作的重大事项,部署人民法庭工作的任务,检查和考核任务的贯彻落实情况。
除基层人民法院外,高、中级人民法院的人民法庭工作领导小组,应下设办公室作为工作机构,负责辖区内人民法庭日常工作的指导。有条件的法院办公室可设为占编制的专门机构;条件不具备的法院,办公室可依托在民一庭,但应配备相应数量的专职工作人员。
要加强对人民法庭工作的研究。为使上级人民法院对人民法庭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更具有针对性,各级法院领导都要转变作风,重心下移,深入人民法庭开展调查研究。人民法庭的同志对全面加强人民法庭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逐级上报,以便上级人民法院及时掌握和指导。
以上是今后一个时期全面加强人民法庭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如果我讲的与修改后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加强人民法庭工作的决定》有不一致的,以决定为准。
同志们,人民法庭工作是人民法院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基石。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开创人民法庭工作的新局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执法证据、自由裁量权,文书制作
证据要充分。收集证据是办案的关键一环,首先,在现场检查时,做好全面取证工作,进行现场勘验检查、证据登记保存、检查进销货台帐、获取进销货票据、现场照像、录音录像等一系列证据固定工作;其次,要分析当事人提供证据的证明力,确定哪些可信,哪些不可信;第三,做好询问笔录。对案情要再做细致深入的专业性的讨论分析,寻找适用法律的依据,对证据重新逐一梳理,形成证据链,确保证据全面充分。
关于提高农业执法取证能力的思考
行政处罚以行政相对人的违法行为存在为前提,而违法行为的认定必须有充分、确凿的事实依据。农业执法在行政执法领域里是比较年轻的部门执法,随着以法治国方略的全面推进,农业行政管理职能得到全面转换,监管职能逐步强化,农业执法从无到有迅速推开,通过十多年来的实践,在队伍、机构、制度、职能等方面不断规范完善和提高,在依法治农,服务“三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力量。农业执法是行政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行政执法的一般共性,也有与农业产业特点相联系的个性。要增强农业执法能力提高执法效能,只有把握了证据收集与运用的一般规律和农业执法证据的特点,我们就能更好地依法行政,更很好地履行监管职能,只有这样才能打击各种违法行为,很好地制服违法,维护公正和正义,保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树立农业执法的权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好卫士。笔者就行政执法的一般共性与农业执法的证据特点,提高农业执法证据能力,作一初浅论述。
一、行政证据的概念
行政证据是行政执法的核心内容,是行政主体用于证明行政相对人的违法行为客观事实或事实材料。在行政执法活动中,行政主体经过法定程序收集的将要用以证明案件事实情况的材料,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勘验笔录、现场笔录、磁介刻录等都只能是行政证据材料,只有经过法定程序的多种方法的检验和确认,最终才能达到证明行政案件的目的,这些才是真正的行政证据。行政证据制度在行政程序中具有其他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是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为我国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所确定的一项基本要求和原则,即“行政有证在先原则”,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前,如果证据不充足,即在诉讼或复议中就承担败诉或变更、撤销的法律后果。在行政执法中,如果我们的行政执法人员收集的证据充足,就能稳、准、狠地制服违法;即使进入行政诉讼,我们也能够因证据充足而稳操胜券。
二、行政证据的基本原理。
行政证据同其他证据一样,不管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有一整套严格的原则和规定,即我们称之为基本原理。根据我国的法律证据制度,行政主体收集和采信行政证据时须遵循法律和司法解释的一系列规定原则——行政证据原理。其内容主要是:一是法定性原则。行政证据和行政证据的收集和采信必须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设定和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赋予农业行政执法部门收集证据的权力:即可以根据案件的需要进入生产经营现场进行检查、查阅、复制,查封、扣押,索取资料、抽样等,合法性是指与法律规定的同一,是法治的根本要求。二是公正性原则。主要指收集证据的行政程序公正。内容包括公开制度、回避制、申辩制、表明身份制、告知制、说明理由制、听证制等等。行政主体要公开执法范围、公开执法身份、公开执法证据、公开执法依据。这是行政法治的本质要求。三是相对人参与性。当事人不参与,不符合证据的客观性的要求,也就是真实性。四是质辩性。不让当事人陈述和申辩,不让相关人辨别的证据一般是不予采信的。五是顺序性。先调查取证后作决定的原则。六是行政效率性。稍纵即逝的案件事实,赋予行政主体的指证权。提不出相反证据即应认可。主要在法定简易处罚程序规定中进行。
三、农业执法的证据特点
农业执法的证据,除了行政证据的一般特征外,还因农业产业的特殊性,使其农业执法的证据与其他行政执法证据相比有其不同特点,所以在农业执法的实践中要认真注意把握,积极探索,在实践上上要不断总结,以提高农业执法水平,增强依法治农的能力。
(一)部分证据取得受自然条件和生产周期的限制。如对农作物种子纯度、产量、品质等有关证据的检测或鉴定时间(周期)长,一般都以一个生产周期来完成。这在时间上化费大,办案的速度受其制约。
(二)部分证据保存要求高。农业执法中部分证据是鲜活产品,例动植物,所以取证后和保存的地方和时间都要求很高,如果要异地保存的困难就非常大,所以一般都实行原地保存,由当事人负责保管,执法部门实行监管。
(三)部分证据保存的稳定性差。对种子、饲料、各种药品、食用农产品等产品的质量都有严格的保质期,对保存的环境要求也比效高,保存期间的容易发生质量变化,所以稳定性差,要求在证据保存(抽样、检测、评估)上要及时,固定方法要适当,处理要快速。
(四)有关证据把握上难度大。农业的生产本身是一种自然生产,受土、肥料、气候、种子、病虫害、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有关危害性判断取证不能只从某一方面,而往往从综合因素分析,所以在证据的收集把握上难度不小,需要多方面专业技术的配合,投入的精力往往很多,执法成本很高,情况比较复杂。
四、目前农业执法中取证能力上存在的问题
1、证据质量不够高,影响证明力。如,询问笔录主要表现为对调人员的身份表述大多简单另散,对实体法明确的案件事实调查不够全面周到,往往通过多次笔录才能达到要求,有的甚至离开实体法规定的事实行为调查,笔录质量不高。调查勘验笔录发现的问题主要是勘验笔录不全面,未能把现场的与案件联系的行为记录下来,有些勘验笔录做成询问笔录,勘验不规范;有些现场拍摄的照片质量不高,不但照片的显著特征少,而且只标注照片内容,缺少现场参与人签字确认,这样就降低了证明效力;现场证据固定或抽取的样品有时缺少特征标识和证人或当事人的签字,使证据不具有确切或唯一性的证明力。
2、证据单薄,相互间难以印证,证据证明力不强。在农业执法中,由于取证手段有限,往往取得的证据比较少,不但直接的证据很少,而简接证据也不多,有些案件很难形成证链或证据面。一旦某一证据被排除,证据链也就断裂,无其他证据面上的证据链接或其他证据的补强,案件处罚就达不到证明标准,如发生复议、听证或行政诉讼就很被动,有些农业行政案件属于涉刑案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一旦移送公安部门大都以证据不足而不予立案退回,从而削弱了打击力度。
3、农业执法装备有限,设施薄弱,经费紧张,从而制约着执法取证能力的提高。农业执法是一支年轻的行政执法队伍,由于国家只是对农业执法处于长时期的试点阶段,未能全面规范统一的组织机构、解决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基本问题,而各地的重视程度不一,多年来,农业执法是在困难不少的情况下不断推进。现在不少市、县级农业执法机构执法经费财政未能保证,执法工作也是看钱办案,没钱无法办案。一是有些证据往往因经费的限止,未能较全面和充分的取得和采纳,如抽样成本与检测成本难以支付,二是在查处假劣产品坑农事件中,往往产品与为害地为不在一处,需要外调取证,工作费用和取证费都很大,有些案件只是部分或选择处理。因此,农业执法在取证能力上受设施、经费制约。
4、执法环境差。农业执法不仅受自然条件、生产周期性限制,而且还受农村人文素质的影响。现在从事农业生产的都是三十到五十年代出生的农民,大多文化素质低,法律意识淡薄,学习培训的机会又少,所以他们以传统的生产方式从事生产,对新知识的接受比较缓慢,生产上的随意性强,依法规范生产的概念薄弱,依法保护自己的能力弱,有关重要的证据未能自行保管(如购货发票、产品留样、说明书等),给案件查处取证带来许多困难。
5、农业执法队伍的理论水平还不能适应目前依法治农工作的需要。我们现在的农业执法人员大多原来是从事农业专业技术工作,对执法工作缺少理论上的系统学习和培训,在执法实践上也缺少交流总结,现在新进入执法队伍的年轻同志虽然部分是受正规学校毕业的法律专业人员,但数量不多,同时对农业执法的特殊性的把握上能力还不强,这些情况都影响了农业执法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五、提高农业执法证据质量的措施
(一)加强证据理论学习,提高取证理论水平。对证据理论的学习是我们执法者的基本要求,只有在理论的指引下我们才能更好的开展执法工作。现在不仅是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还是法学界都对有关证据原理、规则比较认同,尽管这些证据原理、规则都来源于或适应于不同案件类型的,但都有其共性且相互都有互补性。因此,我们除了掌握行政证据的基本原理外,还须掌握这些规则,这样才能灵活,有效地开展取证工作,为我们更好的履行执法职能有很重要的意义。我国证据规则主要分散于三大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之中,是程序法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主要有取证规则、采证规则、查证规则和定案规则四大类,在这些规则中具体的规则有最佳证据规则、补强证据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相关性规则、传闻证据规则、推定证据规则等,我们应该重视这方面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取证能力。
(二)加大取证力度,增加证据量。收集证据要全面,尽管我们的调查是关于某一个问题展开的,不可能对当事人的所有行为都进行调查,也不能这么做。但是就某一个问题进行调查的时候,我们不能仅仅收集对当事人不利的证据,也要收集对当事人有利的证据,就是说,与我们调查的主题相关的所有证据都要收集。这样才能正确判断当事人是否构成违法,违法的性质有多严重,是否需要给与行政处罚,处罚的幅度是多少。根据程序法和有关实体法的规定,对证据的收集采取全面综合的方法,主要有:(1)收集物证:勘验、检查;查封、扣押、和群众走访调查;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要求是:力求获取原物。不能的可照相、复制。(2)收集证言:证言主观性,应个别询问、制笔录或录言。笔录应签字。(3)收集陈述:与证言收集一样,应核对、签名。(4)收集视听资料:偷拍、偷录、窃听等获取的证据,应当注意转换,标准是只要不侵害国家的利益,不侵害商业秘密,不能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如言论自由、通讯自由隐私权、住宅权等即不在排除之列。(5)收集鉴定:鉴定结合应当由有资格或者有能力的机构和人员作出,否则,鉴定结论不具有效力。(6)勘验:搜集、保留证据,记录和固定现场情况。现场图、录像、笔录等。(7)现场笔录:客观记述现场情况。通过多方面收集证据,为实体法事实建立证据链、形成证据面,以充分的证据和证明力支持对案件作出的各种行政处罚。
(三)灵活运用各种取证技巧,提高证据质量。在执法工作中最常用的证据就是询问笔录、勘验笔录、照片、抽样鉴定、有关物证等。询问笔录大多是案件的直接证据,审查获取当事人口供和其他证人证言对身分表述与案件的法律事实关系还是法律责任关系必须要明确,要围绕实体法事实,针对不同类型的当事人进行询问。对诚实配合的当事调查可以按照案件发展的逻辑、时序进行调查,对防备心理很重很不配合的当事人可以采取迂回法,以其不备,寻找案件线索,尽可能掌握当事人的真实情况,提高询问笔录的质量。勘验笔录,既非书证也非物证,而是一种独立特殊证据,一般由现场文字记录,现场绘画和现场照片三部分组成。勘验、检查是一项非常严肃、艰苦的工作,时间性强,要求高,还需要一定的技术或设施,要抓住要点,要把现场发生的与案件有关的现象用文字或绘图和照片固定下来。照片对有关现场的固定也是非常重要的证据,特别是难以保存的证据只能用照片固定。照片关键是拍摄现场特征或当事人、执法人员在现场的调查取证场面,使照片有证明力的唯一性。同时,照片拍摄后要做好现场人确认手续。如瘦肉精案件证据收集中,对现场的猪棚、肉猪要进行编号、照相固定(方位);抽样鉴定,要有代表性,按照规定有一定的样本量,程序要规范,该填写的项目必须如实填写。如生猪尿样的抽检面要广,每棚不少于二头,尿样一式三份,抽检时当事人在场,还要有见证人在场签字;鉴定报告要有户主、猪棚和肉猪的编号。对物证固定可以采取封存、扣押、证据保存等方法,签字手续要完备。取证中要注意的有关问,一要注重客观证据的收集,客观证据比主观证据更加重要。除了证人证言之外,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其他各种客观证据,要尽可能穷尽证据,否则会误导我们的判断。二是取证要及时,农业执法的有关证据在时间上不耽误,一旦不及时取证,就可能取不到证据或者证据质量下降。
(四)增加投入,提高取证的物质保障能力。农业执法的经费是一项基础性保障,首先要从机构的性质、人员的编制、监管职能上要明确到位,然后要根据人员、职能的需要确定经费额度,要列入地方财政一级预算,作为一项长期的制度确定下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执法经费不足的问题。通过经费保障,使执法设施得到改善,应急反映能力能够提高;抽样检测经费的保障,能增强产品质量的监管力度;工作学习培训费的保障,为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提供保障。总之,只有经费保障才能解决农业执法中的一系列实际问题。
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推进依法行政进程
为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淄博市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指示精神和要求,为防止和纠正行政执法中的随意和滥用,切实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在全市行政执法机关范围内开展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通过开展此项活动,使行政执法行为充分体现了过罚相当、公平、公正的原则,提高了行政效率,提升了政府形象。
一、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必要性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国家赋予行政机关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原则和范围内一定选择余地的处臵权利,其主要内容是对事实、性质及情节轻重的认定权,在行政处罚种类、幅度内,选择具体行政行为,决定是否执行的行政权力。行政自由裁量权制度是现代社会行政执法的主要内容和核心问题,是行政执法中最困难的部分。因为无论法律制定的如何精细,也不可能包容千姿百态的违法现象和瞬息万变的矛盾冲突。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功能是不可低估的。它的立法本意是针对纷繁复杂和发展变化的各种社会现象,在立法不能完全调整的情况下,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给予行政机关以自由裁量权。其目的是提高行政效率,发挥行政机关的能动作用,以实现法治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由于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处罚条款繁多,行政处罚的适用的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不予”处罚,“免予”处罚,“应当”处罚,“可以”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单处”与“并处”等,给行政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留下很大空间。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能够提高行政效率,能够起到维护法律尊严,纠正违法行为的作用;如果不正确运用,有可能对行政相对人的权益造成侵害,从而对行政法治构成影响。由于自由裁量权有其广泛性、灵活性和随意性,致使个别行政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出现了滥用和乱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现象。滥用自由裁量权, 很容易脱离法的本质,使依法行政偏离正常的轨道,产生一系列危害:一是破坏了公平的法制环境。如果执法人员不能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便在执法过程中以合法之名行不合理之实,就会出现同一地区、同一种违法行为的处罚结果差异较大的现象,从而失去法律的公平、公正性;二是滋生权力绝对化、私有化。在“合法”外衣的保护下滥用自由裁量权,办人情案、关系案,甚至随意执法、徇私枉法,为单位和个人谋取私利;三是侵害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自由裁量权一旦脱离了法制轨道,行政行为将会畸形化,使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四是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形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存在,成为个别行政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权力寻租”、“执法腐败”的重要根源,群众反映非常强烈。通过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工作制度,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从源头上预防滥用和乱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切实推进依法行政。因此,采取有效措施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十分必要的。
二、开展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法律依据
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按照合法、合理、公平、公正的原则,防止乱用和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切实推进依法行政。通过推行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使行政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符合法律目的、符合过罚相当和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达到行政处罚程序公开、透明,以保证法律、法规、规章在该市全面贯彻实施。《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行政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应当在行政决定中说明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条规定,行政处罚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这些规定,为该市开展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提供了依据。
三、主要做法
为做好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对如何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做了专题研究,确定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试点,通过试点总结经验;第二步试点成功后,在全市推开。
(一)制定方案,先行试点。按照《淄博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试点方案》,确定在市工商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市环保局进行试点工作,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为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明确了主要工作任务:一是梳理带有自由裁量权内容的执法依据;二是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范围内,根据行政执法的具体情况,按照过罚相当的原则,对相同的违法行为制定相同的处罚标准;三是对同一违法行为,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多个处罚标准的,可以合并使用一个标准;四是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按最低限额处罚。但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等事项的违法行为除外。三是在试点部门成立了本部门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从本系统中抽调精干力量,对本部门、本系统实施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带有幅度的处罚条款进行梳理、细化。共梳理法律、法规、规章159部,涉及带有行政处罚幅度的条款634条,细化处罚标准1839条,并将细化后的处罚标准报市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经审查后的处罚标准公布、汇编成册,由本部门的执法人员随身携带,在执法工作中使用。同时对执法人员进行了培训。通过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试点工作,社会反响比较好,老百姓和行政执法人员都很赞成。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效果。
(二)加大力度,全面推开。根据试点情况,2005年10月31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淄博市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对全市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政府法制办公室,从市监察局、市人事局等13个部门抽调业务骨干,对全市63个部门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进行督导。按照工作实施方案,各单位也成立了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全面负责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组织、协调、指导、督查和考评工作。同时,对有执法职能的科室负责人和负责组织实施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的抽调人员进行了专门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到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任务、步骤方法和具体要求,从而保证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是搞好宣传发动。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也是一项涉及面广、原则性强的工作。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此项工作,他们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先后在淄博电视台生活频道进行了现场直播;在广播电台市民热线进行了广泛宣传为。市法制办与市委宣传部召开了“推进依法行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宣传工作座谈会,《人民日报》、《大众日报》、《淄博日报》、《鲁中晨报》及淄博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多次报道了他们开展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情况。让各个行政执法部门充分认识到,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措施,是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市政府于11月2日召开了全市推行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动员大会,分管市长作了动员讲话,领导小组成员出席大会,三试点单位作了经验介绍。会议就全市推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的意义、组织领导、方法步骤等作了全面部署,并要求于今年4月1日起全面推行。
三是认真梳理,分类细化,确保处罚标准规范、合理。首先是认真梳理执法依据。各单位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对现行有效的行政执法依据进行全面梳理统计,包括颁布机关、处罚的违法行为、处罚种类、处罚标准、处罚幅度、执法机构等内容,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了认真审核;其次是细化处罚标准。在梳理执法依据的基础上,按照过罚相当、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同类违法行为的不同违法事实、性质、主观动机、社会危害程度及后果等因素,对涉及有行政处罚幅度的条款逐一进行了细化,制定了具体的处罚标准。为确保制定的处罚标准符合实际情况、便于操作,各单位采取职能科室认真细化、有关人员研究论证、广泛征求多方意见、分管领导严格审查、领导班子集体决定的办法,力求达到科学、准确、详尽的目的。最后,由市政府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审定。四是建立制度,确保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落到实处。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必须健全规章制度和行政程序,形成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我市在细化处罚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各项制度392项,建立监督制约机制165项,编印行政执法人员手册15000余册。各行政处罚实施机关普遍实行了公示制度,建立了行政处罚听证室,通过各种形式将细化后的处罚标准向社会公布,让行政管理相对人监督执行,使行政处罚更加阳光、透明、公平、公正。
五是从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入手,加强培训,保证执法人员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实施要求,促进其自觉的贯彻执行。强化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是防止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关键。该市在全面推行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后,着重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全市共培训行政执法人员11000余人,使全体执法人员熟悉掌握法律法规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相关规定及执行标准,要求每一位行政执法人员,以对法律负责、对事实负责、对相对人负责的强烈责任心,公平、公正的办好每一个行政处罚案件。
六是实行公示制度。为保证细化的处罚标准执行到位,杜绝执法行为的暗箱操作,较好的办法是将细化后的处罚标准和案件处理信息公开。各行政执法机关的细化标准和制度确定后,市政府法制办统一汇编并在淄博政府法制网公开刊登,并开辟投诉栏目,受理群众投诉。同时要求各行政执法部门利用各种形式公示细化的标准、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以及群众的投诉及反馈情况,保证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符合法律目的。
七是将其纳入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健康、持久地推行下去,结合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我们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规范、明确标准、规范程序、实行考核。首先,我们在梳理执法依据时一并梳理处罚条款;其次,在分解执法职权执法岗位时,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的内容一同落实;第三,在执行行政处罚时,将行政执法人员是否执行规范后的统一标准作为一项考核内容。
四、初见成效
参加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范工作的63个部门,除11个部门和系统属于垂直领导或者没有处罚权内容以外,实际有52个部门参与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这52个部门,共梳理法律84部,法规225部,规章429部;涉及带有幅度的行政处罚条款2231条,细化为7295条。细化后,有的定为一个处罚标准。由于法律、法规规定的处罚幅度比较大,因此多数采用了缩小处罚幅度的做法,鉴于细化后的标准仍存在一定处罚幅度,他们采取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健全监督制度的办法规范执法行为。如实施了案件调查和决定分离制度,法制机构初审案件制度,案件审理委员会集体审理制度等。市直52个部门共建立了各项制度392项,健全监督制约机制165项。
自开展试点工作以来,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全社会的普遍认可:第一,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不仅使广大行政执法人员澄清了以往对自由裁量权的模糊认识,更重要的是使行政执法人员进一步明确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的权限,使行政处罚有据可查、有章可循,实现了行政处罚的公平、公正;第二,细化罚款标准后,既能减少行政执法人员之间的标准差异,又能有效遏制行政执法人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过程中的“暗箱操作”;第三,公开了执法标准,让管理相对人既能主动配合行政管理,又能主动改正违法行为;第四,统一标准后,有了刚性标准,既节省了“一事一研究”的局长办公会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能堵塞“说情风”的渠道,从而保证行政执法的公正性。
浅谈农业行政执法档案的管理
农业行政执法是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是代表国家行使行政管理权,是依法治农的重要手段。而农业执法档案是执法工作的主要业务内容,是农业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将来农业行政执法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依据,对保障农业基础地位、保护农业生产安全、维护农民合法、保护城乡人民健康和农村社会稳定都有重要作用。根据本人从事农业行政执法工作的体会,浅谈农业行政执法档案的管理。
一、农业行政执法档案的特点与作用
农业执法档案是指在农业行政执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以及相对人违法事实等各种形式载体的文件材料。
它的特点是:
1.专业性强。农业行政执法档案是农业行政执法活动的产物,是一定专业执法活动的真实记录。不同的专业法都有不同的专业执法活动的范围、相对人,这些都有它的法律法规和特点。这就决定了它在档案的内容、形成过程及适用的法律法规上各不相同,并明显反映出一定的专业特点。例如植物检疫、动物检疫、农机监理、农资管理等,它们活动的范围空间、对象目标等都有明显不同,表现出较强的专业性。
2.成套性。一个独立的专业执法活动,如在农药市场执法检查中,查到假冒伪劣农药一案,从立案到作出处罚决定形成一套完整的档案,主要包括立案、调查取证、检测化验、送达处理意见书、听证、作出处罚决定书、行政复议等全过程,直到结案所形成的全部档案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不可能与其他专业案件的档案混淆。另一方面,执法档案必须成套提供利用的,拆开会影响其使用价值。
3.现实性。主要表现在农业行政执法档案与现实的商品生产经营关系密切,不仅反映依法行政的查考作用,而且在提供利用中还有现实的作用,一经利用就能收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故有现实性。
4.存储性。执法档案一般是某一专业执法活动的结果,记载了专业执法活动全过程的真实情况,如案件发生地、相对人,违法事实违反了哪一部法律法规,调查取证是怎样进行的,依据什么来作出处罚决定等等,在档案中都存有大量的相对人违法事实和适用的法律法规依据,必要时在执法上可以借鉴和利用。
它的作用是:
1.农业执法档案是执法活动的依据和凭证。在农业执法活动中,一切活动都程度不同地具有连续性,前一案例为后一案例提供依据。农业执法档案的依据性同农业执法自身的复杂程度以及记述的各起案例的复杂程度成正比,所记载的内容越复杂,依据性越强。主要表现为:一是管理工作依据。在管理工作中,无论是执法工作评价,还是产生经济、社会效益分析等,都离不开档案;二是执法人员的劳动凭证。在执法人员的考核、选拔中,除人事档案外,还需要有执法档案做依据;三是在追究行政执法错案责任时起凭证作用。
2.农业执法档案是进行交流的工具。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各种各样的交流占有重要位臵。同样,农业执法工作也需要交流。目前,农业行政执法刚刚起步,执法体系正在深化改革,执法力度不断加大,逐步走向规范化。执法档案正是交流、协作、借鉴的有力工具。
3.农业执法档案是积累经验、提高执法水平的手段。一是执法活动的真实记录,它记载着执法人员对案件的发现、调查取证方法和办案水平,记述了查办案件的全过程和最终结果;二是作为办案思路、办案方法、办案结果的载体,具有积累办案经验和提高执法水平的作用,使得农业行政执法档案成为办案经验和提高执法水平的工具和手段,对于一个执法单位来讲,如果有质量较高、数量较多的执法档案库藏就标志着它有比较雄厚的办案技术储备和基础。
二、农业行政执法档案业务的主要工作内容
农业行政执法档案工作是执法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执法活动的重要环节,各级农业执法机构应把执法档案工作与整个执法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其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收集。就是把分散形成的、但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执法档案接收过来,集中保存在执法档案室,以利于有关人员使用。
(二)整理。就是把分散收集来的执法档案,按规定程序,将其分别类、系统排列和科学编目,便于安全保管,更重要的是满足对执法档案利用的方便和需要。
(三)鉴定。就是鉴别执法档案的价值,需对档案不断进行去粗取精的鉴别工作,挑选那些需要定期或永久保存的档案,以及销毁那些无需保存的部分。
(四)保管。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好执法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保守机密,防止并克服各种自然的、社会的不利因素对执法档案的损坏作用,不断延长执法档案的保管寿命。
(五)编目与检查。农业执法档案数量庞大,成分复杂,要根据归档时的情形而形成的程序,按照一定的方法整理和保管的。农业执法档案分类应从实际出发,当前可分为种植业、畜牧业、农机执法档案和农民减负档案等,在种植业中又分为植检、农药、肥料、种子管理等。同时,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提示档案的内容和成分,提供查找档案的检查和手段,方便于有关人员的查找和利用。
(六)利用。就是创造各种条件为满足对执法档案利用的各方面要求,积极做好应有的准备,包括编制各种查考工具,汇编各种参考资料,以及时、有效的方式,介绍和提供执法档案为各项执法工作需要服务,这也是保存执法档案的目的。
三、做好农业行政执法档案管理的几点意见
农业行政执法档案是执法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农业行政执法档案管理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和国家有关农业档案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切实做好农业行政执法档案的管理工作。
(一)加强领导,建立组织
搞好农业行政执法档案的管理,领导是关键。因而,要建立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档案鉴别小组和管理网络等组织,应把档案列入执法工作的议事日程,使档案工作有领导、有组织、有管理地开展,使之逐步规范化、标准化,走上依法建档的轨道。
(二)制订制度,明确职责
制订档案管理各项规则制度,是搞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是规范管理者行为的主要手段。因而,要按照《档案法》的规定,制订《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档案保管保密制度》等,进一步明确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
(三)加强培训,掌握技能
首先,要选用政治素质较好、熟悉档案管理工作、懂农业法律法规、热心于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和责任心较强的执法人员,担任农业行政执法档案的管理员。其次,加强学习培训,既要管理人员掌握农业法律法规和档案知识,又要学会建立档案的实际操作技能,还要掌握计算机的应用技术,不断提高管理者的业务水平。
(四)规范管理,开发利用
针对当前,农业行政执法档案建立时间短、数量少、不规范的现状,尽快出台农业行政执法档案管理办法,统一管理制度,统一分类,统一编目等,使档案管理规范化。同时,积极开发农业行政执法档案管理计算机软件,充分利用档案的信息源,发挥它在农业行政执法中的价值和效益,为振兴农业和农村经济作出贡献。
第五篇:执法办案工作计划
执法办案工作计划
一、上年同期数
截止2010年12月底,草河工商所共办理行政处罚案件××件(一般程序××件),罚没款××万元,案值××万元。其中无照经营案件××件,罚没款××万元,案值××万元;超范围经营案件××件,罚没款××万元,案值××万元;销售过期食品案件××件,罚没款××万元,案值××万元。
截止2011年12月底,草河工商所共办理行政处罚案件××件,罚没款××万元,案值××万元。其中无照经营××户,罚没款××万元,案值××万元;擅自改变登记事项案件××件,罚没款××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案件减少了××件,同比下降 ×× %,罚没款上涨了××万元,同比增长 ×× %。
二、下降与增长原因
案件数量下降是由于今年初执法办案工作没有及时得到合理安排,导致执法办案工作相对滞后,所以截止4月底,分局只办理了××件案件,但罚没款比去年同期有所上涨,因为今年我所加大了罚没款的处理力度,抓大放小,对以前未涉及的领域进行突破,今年就办理企业案件××件,罚没款××万元,实现零的突破。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注重程序,办阳光案,执法办案更加透明度。通过办事窗口和各类公示栏,公开个案处罚的事实、理由、结果。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办审定分离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认真落实告知及听证制度,防止不当行政执法行为发生,正确使用自由裁量权,对同一性质、情节相近、相似区域的案件处罚标准保持相对平衡,防止处罚结果畸轻畸重,做到了行政执法合法性与合理性统一。
2、以人为本,办和谐案,执法办案更加人性化。在案前、案中、案后实施行政指导。一是警示轻微违法行为。对违法行为轻微尚未造成危害后果的,通过现场谈话、限期改正通知书等,告知当事人违法事实,及时提醒、规劝纠正违法行为。
3、抓绩效考核,执法办案工作实现目标管理。创建科学绩效考核体系,把执法办案工作逐一细化,酌量分解,具体落实到每一岗位、每一人员,明确目标、任务,半年或年终予以考评。考评内容将执法办案工作量和执法绩效相结合,考评指标体现科学性、实用性和操作性,绩效考核实现量与质的有机统一,在执法案件中发挥导向作用。
××工商分局
二0一一年十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