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新课标版第七册第六单元人间真情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描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即将凋零,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本册教材选择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课文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血脉亲情。
二、教学设想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字里行间饱含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饱含着大陆与台湾同胞之间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我想如果能够通过这样一篇课文让孩子们感受到两岸同胞的亲情,感受到人间真爱,在学生中埋下爱的种子,植下善的幼苗,那该是一件多么让人兴奋的事情,也许这也就是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之所在吧。但是语文课又不是思品课,在语文课堂上要通过听说读写等一系列的语文的学习活动,让孩子们在语言文字的活动中获得对语文的知识和技能的提升,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学习语文学习的方法,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这才是语文的工具性的体现,怎样把这两者统一起来呢?在这篇课文当中我设计了两个层面,一是初读整体感知,这个设计的目标就是把课文读通,把故事内容说明白。这个层面的第一个环节是自由读,第二个环节是理解词语,读通长句子难句子,第三个环节是学会概括主
要内容,参与语言常规的学习。我所设计的第二个层面是品读,目标是理解内容,感悟精神。授课中,以读代讲。以读代说,感悟李博士和台湾青年的博大的爱心。这个层面的第一个环节是默读,划出感动的语句,第二个环节是交流感受,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引导和组织作用,让学生学得更有实效,点拨孩子读中感悟的方法,通过恰当的词语句式练习说的表达,补充材料引导学生自主理解奔波连夜的情感。以“爱心会架起更多的生命桥”结尾。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和寻找合适骨髓的不容易。
3、通过理解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在危险的余震中完成捐髓手术,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四、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五、教学实录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2课,齐读课题——生:跨越海峡 的生命桥。
师: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生:为什么会有生命桥?)
师:是啊,生命桥指的是什么?
(生:生命桥怎么跨越的海峡?)
师:对呀,生命桥靠什么跨越了茫茫的海峡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走进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把握主要内容。
师: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也可以和同学老师交流,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师:都读好了吗?
生:读好了。
师:这一课的生字词语很多,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词语,自由读一遍,你认为哪个词语需要提醒大家注意读音?凋零 含苞 绽放 袭击 辗转 空旷 暂停 身躯 步履匆匆 师:你想提醒哪个词语?(机动)
生:我想提醒大家“凋零”的那个“凋”不要读成“调”。师:你领大家读。生:凋零。
师:谁知道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生:花枯萎了。
师:对,凋零是花凋谢了,草木枯萎了。屏幕上有一个词正好与它意思相反,哪个?
生:(纷纷)“绽放”。
师:一起读。(生齐读)。
师:这两个词语都是形容花的。在课文中还是写花吗?(出示课文中的句子: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自己读读看。在课文中指什么?
生:指(那个青年的生命。凋零是说他患了白血病要死了,绽放是说骨髓移植能让他绽放)
师:能挽救他的生命。课文里还有一个写花的词语,是——。
生:“含苞”,含苞是说他的生命18岁,刚刚开始,师:假如小钱没有得白血病,此时此刻,他会做些什么呢?
生:创境引读: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
当同龄人吃过晚饭后,携着父母的手在绿荫道上漫步时,然而小钱(原文: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当同龄人在球场上奔跑追逐,为每进一个球欢呼跳跃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的脚步走过祖国各地,尽情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时,然而小钱——
师:看来同学们真的读懂了。
师:还有哪个词语要提醒大家注意? 生:“暂停”,不要读成zhan停。
师:非常好。平舌音,第四声,你能到黑板上写出这个拼音吗?领读——(生齐读后,指2生读。)
师:谁来用“暂”组一个词?
生:暂时、、、、、、师:读得很准确,回到句子中还能读准吗?(出示课文中出现“暂停”的句子)请一位同学来读。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生:读(可能不太流利,把“间隔”的音读错。)
师:(机动,这位同学很努力,暂停读准了。不过这句话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注意。首先,这句话里有一个多音字,课件中“间隔”变红,出现“间”字的音节是“间隔”的“间”,要读第四声。男声读—— “间隔”,女生读——“间隔”。还有这一课出现的生词“骨髓”(课件中“骨髓”变红,出现“髓”字的音节)“髓”要读第三声。每个人自己练习三遍——(生自由练习三遍。)再看这里(课件“大地震动”变红)该怎样读?
(生自读一遍)现在这句话能读好了吗?谁来自己读一遍?(指名学生读)
师:真不错。还有要提醒的词语吗?
生:“辗转”都是卷舌音。
师:很好,大家跟他读。(生齐读)
师:知道“辗转”是什么意思吗?我们还可以读课文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大家看,辗转这个词语出现在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里。(课件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指名读: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不过,要理解“辗转”的意思,只读这一句话不行,我们得先读懂它前面的两句话,(出示前两句:然而,要找到合适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谁先来读前两个句子,(指名)大家看看这两句话都是在说什么?(生读)
师:懂了吗?这两句都是在说什么意思呢?
生:这两句话都是说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非常不容易。
师:是呀!十万人,茫茫人海呀,才有可能找到几个有适合骨髓的人? 生:一个。
师:而且还是有可能,不确定啊!真是——
生:谈何容易!
师:想象一下,医生可能曾经在哪些人当中为这个患了白血病的
青年寻找过适合移植的骨髓?
生:在美国……
师:哦,都找到国外去了。找到了吗?
生:没找到……
师:还可能在哪些人当中找过?
生:可能在台湾找。
师:哦,课文后一句告诉我们在台湾找到了。不过,请你想象一下在台湾找到之前在哪些人中寻找过?
生:在他的亲人朋友中找……
师:找到了吗?
生:没找到。
师:在他的家乡杭州找到了吗?
生:没找到。
师:在祖国大陆找到了吗?
生:没找到。师:最后,在哪里找到了? 生:在台湾。
师:像我们刚才想像的这样的寻找过程,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 生:辗转。
师: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师:“步履匆匆”中的履有两种解释,一是鞋,一是脚步。在这里指什么?(生:脚步)好,其他词语我们可以到课文中继续学习,现
在我们一起再读读这9个词语。让老师听到每个人的声音。(生读词语)
师:好极了!词语都能读准,长句子也都读流利了,现在我们把整篇课文连起来读,有信心读好吗?谁愿意来分自然段读?(指名读)其他同学别着急,有更重要的任务,注意听他们读,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的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生读课文。)师:读的准确又流利!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生:(生具体地叙述,师随即点拨学生概括地说,哪里的小钱? 生:在杭州的,(师板书杭州)
并板书词语:杭州、小钱、白血病、台湾、同胞、余震中、捐献骨髓)
师:这位同学讲得很清楚。老师在听她叙述的过程中把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一些关键词记了下来。我们把这些词语连成一句话,看看能不能把故事内容说得明白又完整?
(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看着黑板上的词语说成一句话:杭州的小钱患了白血病,台湾同胞在余震中为他捐献骨髓……)师:怎么样?一句话就把课文内容说得既明白又完整。那么,(换方位指板书)从这边开始,还是用这些词语只说一句话,还能说明白么?谁来试一试?(生独自连词成句。)
三、再读课文谈感受。
师:课文讲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呢?
默读课文3、4、5自然段,你觉得特别感动的句子段落可以反复多读几遍画下来和大家一起交流。
四.学生交流感受。(机动处理)
生:课文的第五段。朗读:“针头向皮肤刺去……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把最后一句话再读一遍,要读通顺。
生:“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要想读好课文,首先要看清楚词语,不能读破了。你仔细看看,轻轻练练,相信你一定能读好,大家都试一试。
生:朗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鼓励:坚持这样读文就一定能把课文读得很流利。这段中有一个词语“突如其来”,你们怎样理解? 生:突然发生。
生: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突然发生了。
师:就是说发生的时间很突然。什么是余震?
生:大地震后的小地震
师:小多少不确定,也可能差不多大小。(配乐)今年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遭遇了八级地震。那短短的三分钟,无数家园变成废墟,无数亲人生离死别,无数孩子成为孤儿。我们都目睹了地震的危害,99年9月21日台湾遭受的里氏7、3级地震中,有
2735人死亡一万多人受伤,20万人无家可归,房屋倒塌不计其数。余震每一次发生时,大地颤抖,房屋摇晃,玻璃破碎。人们惊慌失措……这一切让人感到多么可怕,要在突如其来的余震中抽取骨髓又谈何容易。而此时,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却冒着生命的危险捐献骨髓。请你找出青年和李博士是怎样做的句子。青年:青年静静地躺在床上、、、、、、师:他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一般的人在地震的时候都会跑到空旷的地方去,可是他还来捐献骨髓,因为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什么力量撑他这样做?因为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对生命的尊重使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此时此刻,小钱和台湾青年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们的心境一样吗?
(同样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身患重病的小钱是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苍白”“红润”这一组反义词足以说明这一点。而台湾青年却并非因为缺乏生气而不得已躺在病床上。他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大陆18岁的小钱正期待着他的骨髓。这里的“静静地”是他内心坚定
沉着的反映,他为了海峡彼岸的小钱不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文中前后两个“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将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跃然纸上。)
师: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的生命之花——绽放。面对突如其来的余震李博士怎样地站着 ?
生:沉着地站着……
师:现在什么地方最安全?读哪一句?(指名,生读“此时时刻,跑到空旷的……”)
师:手术室是空旷的地方吗?
生:不是!
师:想像一下,手术室还有什么在摇晃?
生:(手术的器具在摇晃还有那些瓶瓶罐罐在摇晃人也在摇晃)
师:多么危险啊!可李博士怎样地站着? 生:沉着地!
师:他沉着地站在这充满危险的地方等什么啊?
生:等余震停下来继续抽那位青年的骨髓……
师:一个“沉着”写出了李博士的品质。简介李博士:李政道教授,他是著名的骨髓移植配型专家,1935年出生于台湾,1972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李博士在美国骨髓移植配型中心工作时,发现大量患白血病的华人由于没有合适的骨髓配型,无法得到医治而死亡,便于1992年回到台湾,开始致力于建立华人骨髓资料库。1993年,成立了台湾地区首座骨髓捐赠中心──慈济骨髓捐赠中心,后发展成为
慈济骨髓干细胞医学中心。现登记在册的志愿供髓人数已达20余万,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骨髓捐赠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华人骨髓资料库。
师: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这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指名:爱心、希望……)
师:骨髓只能保存24小时,李博士带着这生命的火种出发了——(示:李博士送骨髓的时间表,师读。10:20李博士从花莲飞往台北 14;15由台北抵达香港后立即飞到上海 16:45飞机在上海降落 20:50李博士直奔杭州
22:15李博士乘救护车开进杭州医院
同学们算一算,这个过程用了多少时间? 生:差5分钟就是12个小时。
师:这是怎么样的12小时?
生:紧张
生:漫长
师:第6自然段有一个词语就写出了这12个小时的紧张与漫长?
生:“奔波”!
师:(板书奔波)读这个词语,读出紧张的感觉!(齐读奔波)读出艰辛的感觉!(齐读奔波)读出漫长的感觉!(齐读奔波)师: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仍然没有休息——(出示时间表后半部分)
22:50骨髓移植手术开始 第二天凌晨2:00手术顺利完成
第6自然段又有一个词语表现出了李博士不顾疲劳,一直在工作。生:“连夜”
师:(板书连夜)多么令人感动!读这个词,读出你的感动!(生齐读连夜)
师:把我们内心的全部感动都融入第六自然段的字里行间读出来吧!(齐读这一段)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师:出示:小钱这样得救了。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这生命桥就是我们的血脉亲情。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五:课后练笔
师:同学们,茫茫的海峡隔不断骨肉亲情,也许,有一天小钱会和这位台湾青年见面了,小钱会怎么感谢他?这位台湾同胞又会说些什么呢?下节课,请同学们在你们的班级里讨论交流吧。下课!
第二篇:四年级语文上册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设计(范文模版)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8个绳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曾经见到过哪些桥?(自由发言)
你们见到过生命桥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生命桥的文章。看老师写课题,字要写得横平竖直,端端正正。(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3、导语过渡: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读了这个故事,老师心中感慨万千。请同学们也来感受一下,好吗?
二、初读课文,学会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多读几遍。2.学生自学,教师随机指导。
3、小组内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4、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我们读一读生字?出示: 凋零绽放辗转步履匆匆突如其来海峡彼岸 空旷暂停身躯白血病同胞血脉亲情空旷
5、交流不明白的词语或句子,并对难以读通的句子进行朗读指导。
6、再次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布置分层作业:
1、搜集有关台湾、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
2、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交流资料,回顾课文内容。
1、学生交流有关白血病、台湾、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哪些内容?(学生交流)
二、创设情境,走入教学
18岁的小钱因为患了白血病而挣扎在死亡线上,年轻的生命危在旦夕,寻找适合移植的骨髓刻不容缓啊!然而,不幸的小钱又是幸运的,这其中的故事怎能不令我们感动呢?
三、深入文本,深刻体会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或词语。不动笔墨不读书,用——将它们画出来。
2.自己独立完成后小组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预设重点句 ⑴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
①理解“同一时刻”“步履匆匆” ②为什么李博士会步履匆匆?
③有感情朗读
⑵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①齐读,你读懂了什么? ②理解“沉着”
③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为什么李博士仍沉着地站着,青年还静静地躺着?他们可能会遇到怎样的危险? ④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⑤小结:李博士和青年急小钱所急,想小钱所想,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他们的精神多么难能可贵啊!
四、升华情感,体会“生命桥“的含义
1.导语:经过李博士不分昼夜的奋战,由于台湾青年那血浓于水的无私奉献,小钱得救了。
2.齐读最后一节。你又读懂了什么?
3.你能给这座生命桥取名吗?说明理由,教师巡视合理的名字写在桥下。
4.教师小结: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五、拓展写话
1.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心中肯定有很多话想说,你可以跟哪些人说?(小钱、李博士、台湾青年)播放《爱的奉献》 2.教师巡视,学生交流
六、总结诗朗诵
宝岛台湾同大陆被台湾海峡所隔,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读)。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将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在此,老师借台湾当代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一首诗来结束我们今天的上课。钢琴曲伴奏,朗诵《乡愁》 板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骨髓
小钱—————年轻人 杭州台湾
第三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模版]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师:课件(地图
句子
音乐)学生:搜集资料(白血病、骨髓移植的资料
字典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揭示课题
师:爱是心的呼唤,爱是生命的源泉,爱竟能创造生命的奇迹,今天我再学一个有关爱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请大家看黑板(教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提前训练:明白老师的手势)
我们一起来体会---(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我们一起来朗读感悟--(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连读课题三遍)
提问:读完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疑问?那老师来提问一个问题:峡的左边是?右边是?峡是什么意思?请大家打开字典,看谁最先查出?
师:两山之间的狭长水道,这里的海峡是台湾海峡(课件地图)台湾海峡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台湾海峡虽然把大陆与台湾隔开,但隔不开的是我们的血脉亲情。那发生在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感人的故事是什么呢?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再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讲小钱患了白血病,一位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捐献了骨髓,最后小钱得救了。我能把你说的写在黑板上吗?(教师板书)
1、概括得真好!同学们,你们了解白血病吗?谁来说说?
2、生交流资料,教师总。
3、同学们,一听说癌症,就会让人想到什么?(2人)
4、生:绝望、悲痛、死亡
师:请你带着这种感情读。(学生读)
师: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1999年9月22日)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桂花还没有开花,空气中已布满甜甜的气息,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而小钱却请同学们带着刚才的感受去读一读。(指名读大屏幕上的语段,引导学生读出感情)
这段话中有一个词——“静静地”,看到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预设:生回答看到小钱“病体虚弱、病情严重”等)
难道小钱此时此刻的心情也是“静静地”吗?此刻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预设:生回答小钱渴望获救等)
是啊,18岁,多么美妙的年龄啊!18岁正是编织梦想的年龄;18岁更是放飞希望的年龄!而此时的小钱却得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含苞的花朵(是学生回答)凋零就是(学生回答)而要想拯救这一朵生命之花,只有怎么办?(骨髓移植)可是找适合移植的骨髓容易吗?(不容易)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多么精确的数字道出了多么残酷的现实啊!(进行读书指导:引导学生重读数字“十万”和“一”,读出寻找骨髓的不易和小钱生命的渺茫)
那最终小钱找到了适合的骨髓吗?(找到了)(出示课件——字幕)
生汇报.(点击灯片3:)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师:这三个句子中,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了找适合的骨髓不容易?(节奏快点)
师:十万人里才可能有一个,万分之一啊,不容易啊!
师:“几经辗转”是什么意思?医务工作者有可能去哪些城市找过?(北京、上海、广州、香港……)也有可能去过——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太不容易了!结果找到了适合的骨髓吗?在哪儿找到的?这就叫“几经辗转”,这就叫“谈何容易”啊。
谁能带着自己的体会来读一读这三个句子。
评:她读得怎样?谁来评一评。(朗读高手:她读得比较平淡,没读出不容易的语气)
师:那请你读读吧。你读的时候特别强调了哪些词?
师:真会读书!现在,让我们也来读一读吧。
三.读懂捐献,感悟爱心
1、是的,(出示句子)小钱是幸运的,最后得救了。他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激,他得好好感谢()。(板书:台湾青年 大陆小钱)
2、为什么小钱得好好感谢那位台湾青年?
3、生:因为那位台湾青年为他捐献了骨髓。(板书:捐骨髓)
4、对。如果是你,你会捐献骨髓吗?(2-3人)
生:会
师:为什么?
师:你真善良,真有爱心。
师: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不会
师: 你不会,可以理解。因为捐献骨髓,需要全身麻醉,是比较痛苦的,很多人对捐献骨髓怀有恐惧心理。其实医学证明,捐献骨髓对人体健康是没有害处的。
四.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同学们,小钱遇到这位志愿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是多么幸运啊。他感谢那位台湾青年,仅仅是因为他志愿捐献骨髓吗?还有更令我们感动的地方吗?(速度慢点)请默读3-5自然段。边默读边用横线划出最让你感动的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并在旁边写上你的批注。(提示写字的姿势)先写完的就在小组里交流。看谁先写完谁先交流。(巡视提示:可以是词,可以是句子)(训练默读及写体会)
2、生汇报,相机出示句子进行感悟。
(1)句子1:针头向皮肤剌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生:我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那位台湾青年是冒着生命危险在为小钱捐献骨髓。实在太伟大了。
师:是呀。我们一般人是做不到的。大家知道什么是余震吗?
生:余震是指大地震过后的小地震。
师:那么什么是突如其来的余震?谁知道?
生:指余震来得突然。
师:来得很急,很……(生:快),让人没有任何防备。
师:提起地震,5。12汶川大地震的种种惨景仿佛还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昨天的逃生训练告诉我们(学生回答)
生:跑出去,在空旷的地方保全自己的生命。
师:但是,这位台湾青年却----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3人开火车)
师:是他不知道发生余震吗?他为什么明明知道有危险却不跑出去保全生命,他在想什么?
生:只想到救小钱。(3人开火车)
师:为了救小钱,连自己生命都不顾了。这需要多大的---生:勇气
师:这需要多大的----生:决心
师:这需要多大的生:爱心等
师:谁带着自己的体会来读读这几个句子。(出示句子)
(2)句子2: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生:我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那位青年忍受了一次又一次扎针的痛苦,体会到医务人员做了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师: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这个句子。1人读。
师:我们分男女同学比赛读,好吗?
(3)、句子3:在这场灾难中,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生:我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在这位台湾青年的心中,小钱比他的家人还重要。
师:小钱和那位台湾青年认识吗?是啊,在海峡的另一边,一位
素不相识的人,竟比家人还重要,这真是海峡两岸心连心,不是亲人胜亲人呀!
师: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这个句子。
3、多么感人的一幕啊!老师忍不住想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配乐读)
4、如此动人的一幕,你们也想读一读吗?想读的同学请站起来,带着自己的体会齐读这两个自然段。(配乐读)
5、就在小钱等待骨髓的同一时刻,还有谁在为小钱的生命而奔波呢?(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这位就是台湾的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他创办了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救助了众多的白血病患者。)在这同一时刻,李博士在做什么呢?
6、出示句子并朗读:(李博士图片+文字)
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
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李博士的精神真令人敬佩呀,我们一起把对台湾专家的敬佩之情读出来吧。
7、在这同一时刻,除了李博士,还有谁在为小钱的生命而努力呢?(两岸的医务工作者、家人、飞行员、司机等等)
8、为拯救小钱的生命,海峡两岸那么多同胞在忙碌着,在奔波着。
9、引读第7自然段
师:小钱终于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
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也许,生: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师:这并不重要,生: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师:那血脉亲情,生:如同生命的火种,师生共读: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过渡:此时此刻,你知道生命桥指的是什么了吗?
生:用生命搭起的桥。用爱心搭起的桥。
10、是啊,这座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就是爱之桥!(板书:爱之桥)(手指着板书)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教师小结:因为爱,人间才充满温暖。是爱,给了小钱第二次生命。是爱,让一朵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又一次绽放。烟波浩渺的台湾海峡,这头是祖国大陆,那头是宝岛台湾,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四百里海峡看似是一道天然的鸿沟,可它却阻隔不了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海峡两岸的同胞都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我们将永远血脉相连!(播放《感恩的心》)
2、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图片3)小钱和那位不顾家
人安危、冒着生命为他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看谁说得最让人感动?(2人)
3、同学们一定还有很多话想说,那请同学们-----(出示作业):发挥想象,写下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海峡两岸亲人见面的情景。
第四篇: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8个,会写“峡、桂、移”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海峡、桂树、移植、台湾、彼岸、袭击余震、满怀、空旷、暂停、同胞、血脉”等12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
课前准备
1、收集两岸同胞互相关爱帮助的故事。
2、课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谈话:《搭石》的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了人间的真情。今天要学习的却是从挽救生命的大事中去赞美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
2、揭题。出示课件,引导学生理解“台湾海峡”,适当讲解一些两岸现状,突出两岸同胞的亲情。指导写“湾、峡”。
整体感知
1、自由读,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注意时、地、人、事这四要素)
2、从地图上找出“杭州市”和“台湾花莲”,理解“跨越”。
3、思考:“生命桥”在课文中指什么?
自学生字词
1、自学,互教互帮,借助拼音读准确。
2、分类检查读音:
3、写字指导。9个左右结构的字归一类,以“峡、湾、脉”为重点;2个上下结构的字,以“暂”为重点;另一个为一类。
4、指名分段试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
学习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出示重点句,与课文原句对比阅读: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如果不尽快移植骨髓,将面临死亡。
3、讨论:你觉得哪句写得更好?为什么?(师引导从“含苞的花朵...”凋零“"惟有......才能”等词句理解小钱病情严重,急需救助,体会生命的宝贵。)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原句。作业
1、抄写生字。
2、收集两岸同胞骨肉亲情的故事。
第二课时
情境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谈话:两岸同胞怎样全力抢救小钱的?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2、学生自读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3、理解、升华
a.面对地震,这位青年躺在病床上,想到的是什么?
b.面对余震,李博士和这位青年是怎么做的?(仍沉着地站、仍静静地躺)他们为什么能这样做?
c、李博士怎样将骨髓带到杭州?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5、升华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七自然段。
(2)、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a、小练笔:联系课文内容,用“终于”写(说)一句话。
小钱几经辗转,终于。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终于。
经过两岸同胞的全力救助,小钱终于。
b.完成练笔之后,说说自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3)、理解结句的含义。(“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a.想象: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
b.4人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材料,再向班上汇报,畅谈两岸的血脉亲情。
(4)、朗读背诵全段。
6、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作文:以小钱的名义,给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李博士写一封感谢信,表达你对李博士和那位青年的感激之情,表达两岸骨肉的血脉亲情。
第五篇: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执笔人:区一中 王建霞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同时,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针对本文叙事性强、含义深刻的特点,紧扣课题展开教学,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情景交融,让学生在不断读书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与文中人物产生强烈共鸣,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含义。【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白血病、地震和骨髓移植的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题导入,引入文本;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品读课文,深入感悟;小结激趣,铺垫下文。)
一、课题导入,引入文本
1、老师出示板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读了课题,有什么疑问吗?(例如:生命桥是什么意思?围绕海峡两岸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2、桥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毛主席曾在一首词中写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而我们这篇课文的题目却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带着自己的疑问,让我们一齐读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求答案吧!
(设计意图:学生自我探究中,引导质疑是很重要的一环,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力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思考: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注意正音“暂停、辗转”。
3、交流初读所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初读课文,你对“生命桥”一词是怎样理解的?
4、这座生命桥联接着大陆和台湾,让我们跟随作者手中的笔,一同走进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设计意图:在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从整体上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三、品读课文,深入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完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2、当我们从甜美的梦乡中醒来,打开窗子,灿烂的阳光洒在身上呼吸着带着花香的清新的空气,你会油然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⑴ 老师范读,请同学们闭着眼睛想像一下:在这样的一个早晨,城市的各个角落会有哪些我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呢?
⑵ 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
3、换位思考:
同学们所描绘的这些画面,使我们感到生活是多么美好,然而这一天,对于小钱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⑴ 指名读第2自然段,学生用准确词语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
⑵ 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一读。
4、指导朗读,课件出示: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入。
⑴ 感情朗读:
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在这个充满花香的城市,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充满生机,而小钱,却只能躺在病床,命运对他是如此的残酷,让十八岁的他得了白血病。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文中把十八岁比作一朵“含苞的花”,十八岁太年轻了,今后的路还很长很长,然而可恶的白血病却要使这朵含苞的花“即将凋零”。感情朗读这段话。
⑵ 创境引读:
假如小钱没有得白血病,此时此刻,他会做些什么呢?
老师引读: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
当同龄人吃过晚饭后,携着父母的手在绿荫道上漫步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在球场上奔跑追逐,为每进一个球欢呼跳跃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的脚步走过祖国各地,尽情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时,然而小钱„„
⑶ 合适的骨髓对小钱来说那么宝贵,是挽救他生命的唯一途径,然而找到合适的骨髓,容易吗?
课件出示:
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
指导朗读这段话。
⑷ 朗读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感受迥然不同,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5、患了白血病,生的希望是如此渺茫,小钱有没有一线希望获得重生呢?
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有的同学可能会发出感叹,小钱真幸运呀;有的同学可能会提出疑问:小钱怎么会在台湾找到合适的骨髓呢?在这里我们必须提到一个人,也就是下文所提到的李博士。
出示课件:李博士照片及简介。正是因为有了像李博士这样热心公益的人,还有许多自愿捐献骨髓的热心人,才会使像小钱这样的白血病患者看到了生命的曙光,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向他们表示敬意!
(设计意图: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对话的过程,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对话,是现代教学论倡导的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一种新型的教学文化,即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人、文本和环境之间激荡起的心灵共振和呼应。“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四、小结激趣,铺垫下文
同学们,这场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是否能够成功?小钱最终能否获得新生?海峡彼岸又发生了哪些惊心动动魄的故事?下一节课,我们将把镜头切换到宝岛台湾,一同去关注事情的发展,相信你对“生命桥”这个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附:课堂检测
第二课时
(回顾旧知;深入阅读文本3-7段;点明主题,想像拓展;)
一、回顾旧知
上一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并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到小钱所遭受的不幸,以及合适的骨髓对小钱的重要性。我们在为小钱感到惋惜的同时,也为他感到庆幸,因为在海峡彼岸,有一位台湾青年,正无私地为小钱捐献骨髓,来挽救他十八岁的生命。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同去关注事情的发展吧。
(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内容,为这节课的学习作铺垫。)
二、深入阅读文本3-6段
1、此时的小钱唯一能做的就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等待骨髓移植,与此同时,台湾的情形如何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3~6自然段,划出令你感动的词句或段落,并写上自己的感受,再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流交流。
2、学生划句子。写感受。
3、交流反馈。
4、学习第3段:
⑴ 找出令你感动的地方:
从李博士“步履匆匆”体会到时间的紧迫,李博士的急人之所急的高尚医德。从“就在昨天„„仍在摇晃”感受到当时环境的危险、抽取骨髓遇到了困难。教学这一部分时,引导学生回忆去年九江发现的4.7级地震,谈谈自己当时感受到的余震,而台湾发生的是7.3级大地震,通过对比,学生体会到在这样危险和困难的环境下,李博士和青年还坚持抽取骨髓是多么的勇敢和坚强,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一心想着他人。
⑵ 指导朗读。
5、学习第4段:
⑴ 所幸的是。大地震并没能让病床上的青年受伤,同学们想象一下,此时他的心中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家人是否平安。)
⑵ 引读:
可他现在仍躺在病床上等待抽取骨髓,因为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6、学习第5段:
⑴ 找出令你感动的地方。
⑵ 抓重点词句研读、感悟:
“突如其来”感受当时的环境很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再次发生余震的危险。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之下,李博士和青年的表现是如何的呢?
李博士“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分别体会到他们是冒着生命的危险,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因为他们知道在海峡的对岸有个青年正在满怀希望地期待着。
教学到青年的表现时,可与前面小钱的“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从而体会到青年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还能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这“静静地”正是他内心坚定沉着反映,表现出无私奉献的精神。
从“一次又一次”、“终于”体会到,他们是冒着生命的危险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才将骨髓顺利抽出的。
⑶ 指导朗读。
7、学习第6段:
⑴ 还有哪里是让你感动的?
⑵ 从“十几个小时”、“连夜”体会到两岸的医护人员劳累奔波的辛苦。
补充资料:其实台湾离大陆只隔一道海峡,可是因为一些原因,台湾至今还不能直飞大陆,必须先飞到香港,再由香港转机到大陆,这样一来路上的时间就很紧迫了。早一分钟到达,病人就多一分的希望。
⑶ 指导朗读。
8、学习最后一段
(1)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钱终于得救了。
(2)出示这一段,请同学们读一读。
(3)通过对前面课文的学习,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
(4)那课前提到的“生命桥”指的是什么,现在明白了吗?
(就是两岸同胞隔不断的血脉亲情。)
(5)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为切实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情境表演等教法。指导学生利用抓“突如其来”“沉着”“一次又一次”、“终于”“十几个小时”、“连夜”等关键词语理解内容的学习方法。注重加强听、说、读、写 等能力的综合训练,力求全面、综合地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中促进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的能力。)
三、点明主题,想像拓展
1、在这次跨越海峡的生命求助行动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说说理由。
2、同学们大胆的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钱和台湾青年见面了,他会对青年说些什么呢?
3、老师小结。
(设计意图:语文源于生活,在结束阶段,跳出文本,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把读到的语言文字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沟通起来,把思维的触角延伸到更广阔的阅读世界。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对话形式,使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文本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板书设计】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大陆─────────台湾
附:课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