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发展观工作方案
宝力根苏木党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扎实开展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根据盟委、市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苏木实际,制定本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推动经济结构战略转型升级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不断开创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二、目标要求
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并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特别是针对苏木生态建设、民生等重大问题,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统一思想,破解难题,达成共识。将科学发展观贯穿于苏木全部工作的始终。努力进一步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在投入建设生态文明中有新突破,在推动科学发展观上谱写新篇章,在加强作风建设上再上新台阶,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上取得新成就。
在实践活动,苏木总体工作一是要以“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指导思想,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使苏木全体党员干部要在思想上、行为上敢想敢干、有远大的目光和开阔的胸怀。二是重点解决牧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三是狠抓后进嘎查的转化工作。四是通过设立“科学发展观征求意见箱”、“短信平台”、“科学发展观电子信箱”等形式开展一次《我为苏木科学发展建言献策》活动,开好一次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
三、基本原则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全体干部职工应着重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1、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深化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使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具体要做到“三个转变”:一是转变传统思维方式,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理念。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现代牧业发展,用城镇化理念谋划新牧区建设,从以人为本入手,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提升党员干部整体素质。二是转变满足当前、安于现状的思想,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观念。三是转变狭隘的本位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全市一盘棋的大局观念。
2、正面教育,领导带头。组织广大党员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认真进行自我教育。引导苏木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总结经验及教训,自觉查找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眼于保护和调动广大党员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对过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历史地、辩证地看,重在自我提高,重在总结经验,重在明确方向,不纠缠个人责任。领导班子及成员要按照学习突出重点、调研明确课题、查找严格标准、分析结合实际、整改务求实效的要求,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到各嘎查,了解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3、突出实践特色。着眼于指导实践,着力加强实践锻炼,结合苏木实际,推动工作。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市委十届四次(扩大)全委会精神结合起来,与总结科学发展的经验结合起来,与推动苏木在全市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结合起来,与促进改革发展大局结合起来。
4、服务群众,解决突出问题。要坚持走群众路线,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真诚接受群众监督,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活动成效的重要依据。要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努力解决影响和制约苏木科学发展的实际问题,解决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明确促进科学发展、服务基层群众的工作思路和措施,使各项工作符合时代的新要求和群众的新期待;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推动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真正把学习实践的过程变成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过程,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解决党员领导干部主观世界的思想问题上下功夫,在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下功夫,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确保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成效。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顺利开展,经苏木党委书记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成立“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包荣智(苏木党委书记)
副组长:哈斯巴特尔(苏木党委副书记、苏木长)
阿拉腾图雅(苏木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
成 员:乌日根(苏木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
哈斯巴特尔(苏木人大副主席)
金荣(副苏木长)
赛音吉雅(科技副苏木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阿拉腾图雅同志兼任,工作人员:娜仁其木格、哈斯图雅、额尔敦、贾润枝、哈斯塔娜、德木其格、那顺巴图。
联系电话:8282179
五、参加对象
参加此次学习实践活动的对象是:苏木领导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非党员干部列席参加学习,但不作严格、具体的要求。
六、内容及安排
学习实践活动试点活动从2008年10月开始,2009年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集中学习,调查研究阶段(2008年10月20日至11月30日)。
1、成立领导小组,并制定工作方案。根据市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苏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在10月25日前,制定出苏木《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2、召开动员大会。11月3日前,组织召开全苏木党员干部职工参加的动员大会,对活动进行全面的动员部署。
3、集中学习培训。(1)组织党员干部重点学习十七大报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篇》、选读《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知识能力读本》等学习资料。(2)聘请盟、市党校教授作两期8课时的专题讲座。(3)通过网络远程教育授课10课时。参学人员要做好笔记,撰写心得体会2000字。(4)与锡林郭勒广播电视台共同制作“田园牧歌”专题访谈节目。(见附件二、三)
4、组织中心组学习。中心学习小组要组织集中学习6课时,重点进行中央、自治区、盟、市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关文件、会议精神及科学发展观的有关论述的学习。(见附件二)
5、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突出“坚持科学发展,努力提高牧民收入”主题,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引导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认清存在的差距,深刻认识解放思想是加快推进苏木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深刻认识苏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进一步破除陈旧思想观念,打破已有的思维定势,树立加快发展意识,拓宽发展路子,完善发展机制。
6、开展主题调研活动。(1)深入基层调研,我苏木以“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牧民收入”为主题,领导班子成员分别深入到联系点、深入到牧民群众中,开展专题调研,即:提高牧民收入;壮大嘎查集体经济;职能转变后的服务问题;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规范化建设;人口现状;人口转移等方面。在调研结束后,每人要认真撰写一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2)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等方式征求意见建议;采取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置意见箱和电子信箱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
(二)对照检查,分析问题阶段,(2008年12月1日至2009年1月15日)。
1、分析总结,查找问题。苏木环节以上干部要紧密联系科室或分管工作实际,认真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特别是针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能力、执行力、创造力等方面深入查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各职能科室、站所要形成书面的分析总结材料报苏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办公室。
2、组织召开“两会”。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参加组织生活会,广泛征求意见。在广泛征求干部职工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召开一次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重点分析查找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3、召开苏木党委扩大会议。在进一步加强学习的基础上。讨论形成我苏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报告,上报市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办公室。
4、通报分析总结情况。苏木党委向全体干部职工通报分析总结情况,重点进行通报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5、群众评议。根据盟市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的评议反馈意见,在苏木党员干部和嘎查“两委”班子代表中进行评议,开展群众评议要坚持正确导向,讲究科学方法。
(三)解决问题,完善制度阶段(2009年1月16日至2009年2月28日)。
1、制定整改方案。苏木党委和领导班子成员对分析总结报告进行专题研究,确实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出整改方案,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和措施,规定时限,落实责任。领导干部要对梳理出来的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和办法。
2、集中解决问题。苏木党委和领导班子成员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认真理出事关干部职工切身利益和牧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要尽心尽力去解决。其他党员干部也要结合思想和工作实践,解决好存在的问题,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确实把解决问题贯缠穿于学习实践活动全过程。对于一些在短时间内不能解决的问题,一定要作出说明,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进行解决。对于解决问题效果不好的、多数牧民不满意的,要重新整改解决。
3、向全体职工和牧民公布问题解决情况。采取适当方式,把存在的问题、责任科室、责任人、采取的措施和办法、解决问题的进展情况和结果等情况向公众公布。并听取意见,接受监督。
4、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好修订影响和制约苏木科学发展的政策制度和发展规划的事务。积极为完善有利用于苏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健全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苏木发展综合评价办法,体现科学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要求的苏木干部职工考核评价办法等工作。
5、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测评工作由苏木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组织以无记名投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主要测评群众对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突出问题的满意度以及对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效果的满意度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完善整改措施,对于多数群众不满意的要及时进行补课。
6、总结活动经验。重点对活动开展的主要做法、基本经验、实践效果和意见建议等进行总结,上报市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七、具体要求
苏木党委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圆满完成试点工作任务,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成效。要把深入学习、提高认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解决问题、完善体制机制,依靠群众、发扬民主,领导带头、示范带动贯穿始终,坚持时间服从质量,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加强组织领导。苏木党委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建立和完善责任体系,负责本苏木的学习实践活动,形成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格局。要认真学xxx自治区和盟市有关要求精神,将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具体方案,报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后组织实施。活动结束后,要将总结报送市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坚持统筹兼顾。学习方式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各科室要统筹安排好学习实践活动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工作,统筹协调各科室的活动安排,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学习心得,促进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突出问题的解决。要注意解决“工学矛盾”,做到活动与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第二篇: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与实质
胡锦涛同志强调,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需要深刻领会十七大报告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论述,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把握发展的中心地位。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是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前进的。邓小平同志总结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指出“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江泽民同志强调,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胡锦涛同志指出,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把发展放在中心位置,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把握发展,首先是发展经济。
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是我们的中心任务。我国近代的历史和当今世界的现实都清楚表明,经济落后就会非常被动,就会受制于人。如果我们经济发展慢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都会遇到极大困难。所以,我国经济能不能加快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问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充分调动和切实保护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把握发展,要尊重规律、讲究效益。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只追求GDP的发展。发展要遵循发展的客观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国际经济正处在产业结构朝着技术、知识、服务密集的方向发展的新的调整时期。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不断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确保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发展目标;才能切实推动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确保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才能应对激烈的国际经济、科技竞争,切实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确保在国际分工中取得有利地位。
把握发展,关键是要抓住机遇。形势逼人,不进则退。目前我国人口已经超过13亿,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加,人民群众对进一步改善生活的期待很强烈,需要靠加快发展来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如社会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贫困人口还有相当的数量,一部分群众生活还相当困难,有效需求不足,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关系群众生活质量的科教文卫事业发展滞后等等,都必须通过科学发展来解决。在国际竞争中,我国还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巨大压力。所以,必须抓住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总体稳定、国内加快发展的各方面条件具备的有利时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持续较快的发展势头,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地位。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理论内核,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的唯物史观,丰富深化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反映了时代进步潮流和历史前进方向,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创新。科学发展观的一切内容都贯穿以人为本的要求,都把以人为本作为逻辑起点。科学发展实质上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与其他发展观最根本的区别。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才能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灵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把握以人为本的深刻含义。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为了谁”的问题;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回答了怎样发展、发展“依靠谁”的问题;主张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回答了发展
“归谁所有”的问题。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归人民共享,三者的统一构成了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
把握以人为本的实践要求。做到以人为本,就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就要坚持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尊重和保障人权;就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把握什么是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局部的、不平衡的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是物质基础,没有经济的发展,其他方面的发展就缺乏物质条件。政治建设提供政治保障,没有政治建设,就不可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没有一个以健全法制为保障的发展环境,其他建设就不可能顺利进行。文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没有文化建设,就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就不能形成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主流精神。社会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没有社会建设,就不能形成促进其他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
把握什么是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各个环节的发展要有机衔接,各个阶段各个步骤的发展要良性运行。要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形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辅相成、协同并进的发展格局,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的增长格局和城乡、区域协调互动的发展机制,形成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与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有机统一的经济体制,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使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把握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可再生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长期的历史进程,必须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要按照十七大的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使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把握统筹兼顾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提出了统筹兼顾的方针。1956年,他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的方针就是统筹兼顾,各得其所”。他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两条腿走路”、“各业并举”、“综合平衡”等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坚持统筹兼顾的重要方针,并结合改革开放的实际提出新的要求,如强调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同时要处理好先富与共富的关系;要鼓励沿海先发展,同时要统筹两个大局等。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同志坚持和发展了统筹兼顾的方针,提出要处理好关系现代化全局的12种关系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围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五个统筹”的要求,使统筹兼顾成为推动协调发展的基本方针。十七大把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赋予这一重要方针和原则更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对我们党关于统筹兼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尤其是改革开放新鲜经验的科学总结,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
把握统筹兼顾的方法论意义。统筹兼顾,就是要把发展看作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过程,用辩证的、历史的和实践的观点把握发展,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而不是孤立存在的。经济社会系统各个基本要素之间是彼此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社会各个因素、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普遍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事物的发展是平衡与不平衡的辩证运动,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事物发展总是从不平衡到相对平衡、再到不平衡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经济发展规律表明,经济发展尤其是大国经济发展,尤其要求处理好发展的均衡与非均衡的关系问题,既保持速度,又保持稳定,既抓住主要矛盾、实现重点突破,又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如果离开了协调有序、兼顾各方,就是畸形的、片面的发展,甚至会出现停顿和倒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阐述经济社会发展时,不仅强调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而且强调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的反作用。因此,任何社会的发展过程,都是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过程,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不断相适应的过程。只有以普遍联系、统筹兼顾的观点和方法处理发展问题,才能不断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人与自然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统筹兼顾,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和现实途径。
把握如何做到统筹兼顾。坚持统筹兼顾,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要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坚持统筹兼顾,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和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作者系中宣部理论局副局长)。
第三篇:浅谈科学发展观
学院:信科院
班别:09电信2
姓名:邱翠莲
学号:15
浅谈科学发展观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四年的大学生活,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是,我们可以在这宝贵的四年里,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科学发展。身为大学生,我们如何实现自己的科学发展,承担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我们要认识、理解科学发展观,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关键词:大学生、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这项活动,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必将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与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整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我们党的十七大在理论创新上的一个重大贡献。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他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句话是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集中概括。党的十七大报告既高度概括了科学发展观四个方面的内容,又深刻阐述了每一个方面所包含的丰富思想内涵,进一步揭示出它们之间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辩证关系,明确指出我们的发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为什么要开展深入科学发展观呢?
一是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与以人为本的原则统一起来,全面阐明了我们党的发展理念; 二是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提到战略地位,并且提出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反哺理论,把解决“三农”问题和东中西部协调发展放到了战略的重要位置;
三是科学发展观把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提到战略地位,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社会建设放到突出位置,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了新的阶段;
四是科学发展观把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到战略地位,把中国的现代化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在新的发展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好实践。
一、要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是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主力军,肩负着历史的重任。所以,我们要正确的科学的全面的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自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转变自己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把自身的科学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
二、要全面地、协调地发展 我们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属于工科类学科,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学习中国的发展历史和伟人的进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社会发展观,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内涵非常丰富,值得我们每一位大学生认真学习,反复深思。而且我们湛师也一直推行博雅教育,旨在培养知识广博、品德高尚、个性和谐、能力突出、竞争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让广大的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学学院:信科院
班别:09电信2
姓名:邱翠莲
学号:15 会做事、学会改变的核心竞争力,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与经验,提升学生人格境界。
三、结合自身实际,努力提高素质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提升自身各方面能力,经常保持一颗不耻下问的心,虚心向优秀的老师、师兄师姐和同学学习,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汲取教训,努力改善自己的不足。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体会,将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与自身的发展联系起来,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全面把握科学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第四篇:科学发展观
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下发展观的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的指导方针,是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的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必须通过改革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使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必须正确的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带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对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提出要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重要方针和原则。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创造性的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实现“三步走”的战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用,统筹两个大局,等一系列重要思想。
十一届三中全会,江泽民在领导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又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继续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时候,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民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他针对我国发展过程中一系列领域和方面的发展不够平衡的问题。
着眼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发现的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进一步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的方向,这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着眼于建设文明,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因而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在发展问题上就是发展观。
发展观的本质,目的,内涵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决定了经济发展总体战略和经济模式对发展有根本性全体性根本影响。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前提,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发展是人类发展基础的观点。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力量。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主体的观点和共产党人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坚持全面和协调发展强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强调要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人和自然关系的思想和社会主义在消除资本主义弊端方面的优越性。
科学发展观坚持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联系的整体,把人类社会发展看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适宜,社会生产各个物类,各个地域,各个方向相互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当代与后代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过程,全面体现并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对发展问题的认识,所以我们说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科学发展观又是对我党发展理论的重大发展。具体表现在发展内容上的升华由生产力的发展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进步。
发展模式的飞跃由高速发展到科学协调发展。发展目标的完善由综合国力的提升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应该说科学发展观创新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创新了发展关系,创新了发展体系这是科学发展观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怎样理解呢?举一个例子三个代表思想当中有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发展观当中就是以人为本,所以我们说科学发展观是落实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
第五点、科学发展观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各种挑战的正确选择,在我国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一些可预测和不可预测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在应对这种风险和挑战时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正确的选择和应对正确方向.
第五篇:科学发展观
科 学 发 展 观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制定“十一五计划”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十六届六中全会也一再强调,原因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关键在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努力把握发展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解决发展难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3.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发展 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4.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第二,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二:坚持以人为本
1.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由对物的依赖关系变为自由人的联合体,这是由对自由时间和劳动时间对立的扬弃而实现的。到了共产主义,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实现了劳动的普遍化,劳动不再成为人谋生的手段,而成了人的第一需要,这样就会有足够的自由时间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打开了航向,但它不是共产主义的实现。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为本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是朝着这个伟大历史目标的迈进。一切有志青年都应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积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既是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也是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目标。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致的。当前,我们要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积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三:科学发展观重在落实
1.科学发展观重在落实
我们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我们讲的经济较快发展,是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的发展,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需要一定的速度,特别是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更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但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我国经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资源环境的代价太大。为此,必须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五)坚持可持续发展。(六)坚持改革开放。
(七)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说过,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我们从事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以人为本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具体体现。
2.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第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第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第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第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四: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系统的目标体系。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求真务实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要按客观规律科学地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推进,切实抓好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实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党领导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把推进经济建设同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有效体制机制。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必然要求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发展中取得的成就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相当艰巨;就业压力依然较大,收入分配中的矛盾较多;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我们在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