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万里长城》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佚名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练习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34个新词语。
3.熟读课文,能默写课文最后一段。
4.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总--分--总”的结构进行分段,进一步练习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中穿插于说明间抒发情感的句子,在感受长城伟大中激发对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的赞叹之情。
教具: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发情感。
1、出示长城图片,问:这是什么?谈谈自己对长城的了解。
2、你想进一步了解长城吗?板书:万里长城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观看课文配套录像,说说对长城有哪些新的了解。
2、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长城的哪几个方面?
3、按预习要求自学,进一步锻炼自学能力。--
三.交流。
1、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作业本》第1题。)
2、形近字选字填空。
御 卸
峦 恋
防()
山()
四.指导分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出示课后练习第2题:按照“长城伟大、长城的特点、我们民族的骄傲”给课文分段。
3、交流,理清文章脉络。
五.作业:
1、《作业本》第1-3题。
2、思考课后第一题。巩固字词,鼓励探究。
第二课时
一、引入
1、快速读课文,找出重点段。
2、交流。
二、研读重点段
1、回顾读懂重点段的方法,复习第三单元训练重点。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这3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指名回答并板书:
气魄雄伟
建筑年代久远
工程浩大
施工艰难
3、课文是怎样分别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呢?
(1)学习第2自然段,思考:课文从哪三方面介绍了长城的气魄雄伟?讨论理解并板书:
像一条巨龙:崇山峻岭、起始点(鸭绿江、嘉峪关)蜿蜒曲折
高而宽:宽5-8米,顶部可以并行五六匹马,高8-10米
“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计策的形象”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朗读最后一句,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和我国人民对长城的热爱。
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把长城比作一条巨龙横卧在崇山峻岭上?
(2)学习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具体介绍了哪三个时期的长城?试用一句话分别介绍不同时期的长城。(自己试说,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历史时期--为长城做了什么--长城在当时的作用
战国时期--修筑长城--防御外敌侵略,对外贸易的商业大道
秦
朝--连接长城
明
朝--整修与扩建
(3)学习第4自然段,思考:工程浩大和施工艰难分别体现在什么地方?“要采制„„用自己的生命修筑了长城。”“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4、质疑问难
5、概括段落大意
(1)引导:怎样用摘录法概括第二段的段落大意?
(2)尝试概括段落大意。
(3)集体交流。
(4)小结方法,进一步掌握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如果要摘录几句话才能概括全段内容,要把这几句话整理成通顺连贯的句子。
四、朗读课文
1、录音范读
2、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在读中感悟长城的伟大。
五.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4题(2)和第5题(2)。
2、阅读与长城有关的书。
第三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记:气魄雄伟 年代久远 工程浩大 施工艰难 结晶 骄傲
2、自查、订正
3、用上这些词说说课文内容。
二、研读第一、三段
1、读第一、三段,思考:第一、三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自由读,结合课后第四题,划出重点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小组交流,教师巡视点拨。
4、集体交流。
5、学习了这篇课文,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你有什么感想?很多同学去运长城,当你登上长城的时候,你感受到了什么?
6、指导朗读和背诵。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知识、感受等)
2、选择你认为读得最好的一段,读给同学听。
四、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4-6题。
2、默写课文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
气魄雄伟
长城伟大
建筑年代久远
结晶 骄傲
工程浩大
施工艰难
教学后记
在学习体会长城的施工艰难时通过想象训练进行较好,它能让学生在深思和惊叹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激起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先人非凡智慧的崇敬。
《万里长城》教学设计
第二篇:《万里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
《万里长城》是介绍我国万里长城的说明文,内容比较浅显,条理清晰。全文围绕长城伟大,按总分总的结构,介绍了长城的三个特点:长城的气魄雄伟;长城的建筑年代久远;长城的工程浩大,施工艰难来表现,并由联想到人,写出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二、教学构思:
本教案是《万里长城》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是:
学习课文第二、四、五小节,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气魄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下面是这堂课的整体构思:
(一)、课的基调:挖掘课的情感信息,创设情境,感受长城的雄伟英姿和古代人民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这虽然是一篇说明文,但文中多处穿插抒情歌颂长城,赞扬中华民族的不朽精神。而且,在所有华夏儿女的心中,长城是一座永不倒的丰碑。因此,我并没有简单地按一般的说明文的教学方法,而是挖掘其情感素材,把学生与长城的距离拉得更近,激起学生对长城的无限热爱,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课的模式:以读悟形,以读悟情,以读悟理。
学生对课文的领悟是否深入,要看学生对课文的钻研是否深入。读是最传统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本课中,我有层次到运用了多种读的方式,读中理解语句的深刻内涵,读中启迪智慧,懂得道理,读中产生丰富的联想。
(三)、主题的开掘,体现三层递进:长城伟大——修筑长城的人的伟大——爱我长城,兴我中华。
学生的理解不可能一步到位,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逐步进入到课的精髓。在这堂课中,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物到人,逐步开掘,实现三个跨度。
(四)、注重学生情绪的调动,课堂氛围有起伏。
教师应该是一堂课中氛围的调节者,以努力创设一个学生最愿意学习的环境。在这节课中,我通过课件的视觉刺激、阅读方式的变换、问题情境的创设、鼓励等,努力使课有起伏,出现情感性的高潮,使学生始终处于愉悦、充实的情绪中。
(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注重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学生只有真正地动起来,才能获得真知,提高能力。在这节课的设计时,我就特别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量和方式,注重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时间的协调,还特别注重研究性学习在课堂中的渗透。
三、教学目标: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英姿,解决文中的难点。
2、指导学生抓住总起句、重点句,利用词语推敲等方法,读懂句子,理解内容,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2003年12月13日]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知识设计意图说明
一、巩固旧知
1、引导学生回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对长城有了哪些了解?
2、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1、交流上节课学过的知识?
1、长城是我国最伟大的建筑物。
2、长城建筑年代久远。巩固上节课的知识,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了解长城的兴趣,引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二节,感受“长城气魄雄伟”。
1、出示课件。激情引导。
2、配乐朗读课文第二节。
3、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个别学习。
4、教师引导学生在品读语句中找理解。疑难处适当点拨。
(1)、倾听学生谈自己的感悟。
(2)、适时出示课件:反映长城“长、宽、高”|等特点的图片。
(3)、演示“长城东西贯穿活动线”,辅助学生谈“巨龙”这一比喻的形象、生动和确切。
(4)、教师可作示范朗读,运用气声体现情不自禁地流露内心的感叹。
5、教师播放背景音乐。激情:“是啊,了不起的长城,让我们用满怀深情的朗读来赞美长城吧。”(愿意读的站起来。)1.看长城风光片。思考: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听教师朗读,思考:你在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长城的气魄雄伟?
3、学生自学。
4、找学习伙伴交流:可交流自学情况,可朗读体现自己的感悟
5、全班交流。重点句举例:
6、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公里。
(1)、学生谈自己对长城雄伟气魄的感悟和理解。
(2)、谈“巨龙”这一比喻运用的巧妙。
(3)、朗读体会。(个人——集体),注重学生的情感表现情况。)
7、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该怎样来读这一句话?
(2)、两组交流:谈自己的处理——现场朗读。
(3)、学生评价同学、教师的朗读,加深对句子中蕴涵的感情的理解。
(4)、全体有感情地朗读。
6、随音乐朗诵课文,表现长城的气魄雄伟。视觉认识:长城气魄雄伟 听觉认识。
重点语句的感知。
1、从“巨龙、横卧、崇山峻岭、高高低低、蜿蜒曲折、6500多公里”等词的读悟中感受长城的伟大。
“啊,确实了不起!”(层层深入)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注重学生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视觉听觉获得感性的冲击,既而在语言中搜寻与感性信息相对的文字,使两者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也充分地使学生各种感官动起来。学生之间具有个别差异,用最擅长的方式与人交流,相互弥补。这一环节中,教师特别注重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机结合。学生在交流中,遇到不够深入的,教师鼓励学生反复读,细体会,逐步使句子所含包的深刻内涵和广泛的信息量得以呈现。而教师在其中的“鼓励”、“出示图片”、“演示动画”等,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从内心叹服长城的伟大,使学生的内在智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读——这个环节中,设计了多种“读”的训练方式,改变前面以议为主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师生之间的评价,逐步加深对语句情感的把握和表达。
情感的激发,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一个关键的动力,教师随着课文内容,采取相应的措施,能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一个小高潮.
三、学习“课文第四小节”,体会长城雄伟外形的背后,更令人赞叹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
1、教师谈话,引入下文:
举目远眺,崇山峻岭上,长城腾越起伏,呼啸着奔向远方。同学们。此时,你除了由衷地赞叹,你还在想些什么呢?
2、教师巡回,进行个别指导。
3、引导学生在自我读悟中,理解词语中包含的深刻内涵。
(1)、引导学生善于从文字中提炼或在具体的语言中求证。
(2)、出示长城的横截面图,使学生加深印象。
(3)、创设问题情境:如果你是古代的能工巧匠,想一想,该怎样将2000多斤中的大条石运上崇山峻岭呢?
(4)、参与评价。
(5)、小结假想,出示课件:古代工匠运输原料的方法。
(6)、课件播放《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故事。
4、课件出示第二节最后一句话,引发学生思考:“啊,确实了不起!”你对这句话有什么新的认识?
1、学生谈自己内心最想了解的问题。
例:长城是怎么修筑而成的呢?„„
2、指名读第四小节,思考:哪一句话你最有感触?
3、交流。
重点句举例:„„得用多少巧妙的办法去克服一个个困难,得有多少人为它付出血汗和生命。
(1)、细读句子,反复琢磨: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谈谈——读读——再谈谈)
(3)、四人小组讨论。
(4)、交流——评价。
(5)、自由朗读,感叹古代工匠们的智慧,并深入思考,还有什么更深的理解?
(6)、听故事后再读句子,谈自己的感受。
(7)、有感情地这一小节。
5、学生深思,交流。
一个个困难:困难多,运输难,艰苦。*条石多;*山高路险;*机械简单;
1、巧妙——古代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
2、得用多少人付出血汗和生命:长城是用古代劳动人民的生命累积而成的。
长城的了不起,不仅仅在于它的气魄雄伟,更在于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血汗、生命、智慧换来的——长城是伟大的,人民更伟大。
边学边思,边思边学,这使学生研究的意识不断加强.
课文的内容有时是散在无序的,学生的回答有时也比较散,并且不够深入.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集中、深入地研读,以自主获得更多的信息,也使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真实、具体。“创设问题情境”和“课外知识”的插入,旨在强化获得感悟的实践过程,使学生的领悟是由衷的,自然的,这种超文本的学习,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课文的内容。
故事激情,激发情感,为阅读奠基。
这个环节,应该说,是课的又一个高潮,也使学
第三篇:11《万里长城》-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34个词语。
2、给文章分段,了解课文大意。
3、初步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4、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起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
教学难点:用摘录法归纳段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谁见过万里长城?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长城?
二、学习首尾两段。
1、出示第一段。说说哪些词语读重音?为什么?
2、出示最末一段。
(1)指名读。
(2)说说你有什么问题?
三、自学课文。
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自学课文。
1、开火车读词语。
正音:鸭绿江、了不起、为了、成为、得用
字形:魄、嘉峪关、御、巍
2、指名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按课后第2题分段。
首段与尾段有什么作用?
2、第二段写长城的特点,是从几个方面来写的?你能不能从书上找出来?你运用了什么方法?
3、引读。
4、用摘录法归纳大意。
五、巩固练习
1、抄写词语。
2、作业1—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2、能用“赞叹”、“巍然屹立”造句。
3、熟读课文,读出感情。
4、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起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起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理解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听写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
1、比较句子。
(1)长城是我国古代的建筑物。
(2)长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建筑物。
(3)长城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物。
通过比较性朗读,体会意思的不同,说说差异。
2、背诵第一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文的第二小节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看图或根据自己的经验说说长城的“气魄雄伟”。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长城的气魄雄伟的?用“。”圈出来。
[板:
像一条巨龙
气魄雄伟
长、宽、高
赞叹 ](穿插自己的经验)
2、说说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应该怎样读?
3、为什么说长城“坚强、刚毅、庄重”呢?
齐读最后一句,重点词读出重音。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这么长、这么高的长城,不是几年,几十年可以完工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填表:
历史时间离现在多远怎样筑长城长城当时作用战国时期
2、集体校对、订正。
五、巩固练习
1、用“赞叹”、“巍然屹立”造句。
2、作业本4、5题
[板书:
19、万里长城
像一条巨龙
气魄雄伟
长、宽、高
赞叹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能默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了解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
3、用“巍然屹立、智慧”造句。
4、体会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了解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
教学难点:体会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根据板书来说说长城的气魄雄伟。
2、说说长城的建筑史。
二、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思考:你从哪里看出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的呢?
(找出书上有关句子)
2、汇报:
(1)“如果„„可以„„”[板书]
地球的周长有多长?(约4万公里)
4万公里的墙需要多少石料呢?
联系长城现在的景观、长度再说说长城的工程浩大。
(2)施工艰难你从课文哪个地方可以看出呢?
[板:得用多少巧妙的方法
得有多少人为它付出血汗和生命]
为什么要用很多种方法?
师补充:用作长城外壳的条石,整齐,但非常重,每块重达1吨多,它们是怎样从采石头场被运到崇山峻岭之顶的呢?就是在我们拥有巨大马力起重机的今天,这恐怕还是一个难题。我们的祖先到底用了什么方法呢?这还是一个谜。
相传明朝修建嘉峪关时,工匠事先计算用砖的数量极为精确,竣工时只剩下一块砖,现在这块砖仍然放在嘉峪关的小楼上,是古今建筑史上计算用料精确度的顶峰。
说说你的感受。
(4)朗读指导。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说说段意。
(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3、汇报。
(“巍然屹立”、“万里”写出了长城的气魄雄伟,第二句强调了长城是中华民族用“血汗”和“智慧”修筑起来的,写了这两句使第三句话更显得“理直气壮”)
4、感情朗读。
[板书设计:
19、万里长城
工程浩大
如果„„可以„„
施工艰难
得用多少巧妙的办法
得有多少人为之付出血汗和智慧]
第四篇:《万里长城》的教学设计
《万里长城》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万里长城》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万里长城》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进一步练习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34个新词语。
3、熟读课文,能默写课文最后一段。
4、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总——分——总”的结构进行分段,进一步练习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中穿插于说明间抒发情感的句子,在感受长城伟大中激发对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的赞叹之情。
教具:
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发情感。
1、出示长城图片,问:这是什么?谈谈自己对长城的了解。
2、你想进一步了解长城吗?板书:万里长城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观看课文配套录像,说说对长城有哪些新的了解。
2、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长城的哪几个方面?
3、按预习要求自学,进一步锻炼自学能力。
三、交流。
1、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作业本》第1题。)
2、形近字选字填空。
御 卸 峦 恋
防()山()
四、指导分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出示课后练习第2题:按照“长城伟大、长城的特点、我们民族的骄傲”给课文分段。
3、交流,理清文章脉络。
五、作业:
1、《作业本》第1-3题。
2、思考课后第一题。巩固字词,鼓励探究。
第二课时
一、引入
1、快速读课文,找出重点段。
2、交流。
二、研读重点段
1、回顾读懂重点段的方法,复习第三单元训练重点。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这3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指名回答并板书:
气魄雄伟 建筑年代久远
工程浩大 施工艰难
3、课文是怎样分别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呢?
(1)学习第2自然段,思考:课文从哪三方面介绍了长城的气魄雄伟?讨论理解并板书:
像一条巨龙:崇山峻岭、起始点(鸭绿江、嘉峪关)蜿蜒曲折
高而宽:宽5-8米,顶部可以并行五六匹马,高8-10米
“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计策的形象”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朗读最后一句,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和我国人民对长城的热爱。
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把长城比作一条巨龙横卧在崇山峻岭上?
(2)学习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自
然段具体介绍了哪三个时期的长城?试用一句话分别介绍不同时期的长城。(自己试说,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历史时期——为长城做了什么——长城在当时的作用
战国时期——修筑长城——防御外敌侵略,对外贸易的商业大道
秦朝——连接长城
明朝——整修与扩建
(3)学习第4自然段,思考:工程浩大和施工艰难分别体现在什么地方?“要采制……用自己的生命修筑了长城。”“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4、质疑问难
5、概括段落大意
(1)引导:怎样用摘录法概括第二段的段落大意?
(2)尝试概括段落大意。
(3)集体交流。
(4)方法,进一步掌握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如果要摘录几句话才能概括全段内容,要把这几句话成通顺连贯的句子。
三、朗读课文
1、录音范读
2、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在读中感悟长城的伟大。
四、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4题(2)和第5题(2)。
2、阅读与长城有关的书。
第三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记:气魄雄伟 年代久远 工程浩大 施工艰难 结晶 骄傲
2、自查、订正
3、用上这些词说说课文内容。
二、研读第一、三段
1、读第一、三段,思考:第一、三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自由读,结合课后第四题,划出重点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小组交流,教师巡视点拨。
4、集体交流。
5、学习了这课文,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你有什么感想?很多同学去运长城,当你登上长城的时候,你感受到了什么?
6、指导朗读和背诵。
三、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通过这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知识、感受等)
2、选择你认为读得最好的一段,读给同学听。
四、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4-6题。
2、默写课文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
气魄雄伟
长城伟大 建筑年代久远 结晶 骄傲
工程浩大 施工艰难
教学后记
在学习体会长城的施工艰难时通过想象训练进行较好,它能让学生在深思和惊叹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激起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先人非凡智慧的崇敬。
《万里长城》的教学设计2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长城的基本构造,表现简单的重叠,近大远小。
2、进一步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
活动准备
1、图片:长城
2、画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1、欣赏:长城。
教师:你们知道图片上是什么?(长城)
小朋友知道长城在哪里吗?(北京)
谁去过长城?给大家讲一讲你见到的长城好吗?
2、了解长城的基本信息
(1)观察图片
这是我国最古老最伟大的万里长城,是古时候用来防止敌人入侵的军事工程,长城很长很长的,长城很宽,只有我们中国才有,是世界上的奇迹,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2)长城很雄伟很壮观,很厉害。有的小朋友去过,有的小朋友没有去过。
没关系,我们今天可以用我们画笔来画画长城,我们就看到了长城。
二、教师示范
1、初步了解长城的基本构造
长城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有烽火台和城墙)
画出烽火台
烽火台的两边是什么?(城墙)
(教师演示画城墙)
2、小朋友可以画很多很多长长的城墙。
瞧!多么雄伟的万里长城呀,我看到长城了,真开心!
3、教师示范城墙的重叠,近大远小。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登上长城可开心了!你也来试一试好吗?
三、幼儿创作
鼓励幼儿大胆绘画,表现雄伟的万里长城。
四、作品评价
请幼儿讲解自己绘画的`万里长城,鼓励幼儿编成故事情节。
《万里长城》的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第二段,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2、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万里长城》。我们知道,在我国北方辽阔的土地上,东西横亘着一道气势雄伟、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今天,我们就将浏览络课件,参观这一伟大的中华建筑。
二、制作参观券
要想参观长城,你必须自己设计完成一张长城参观券,怎么样?能行吗?好,先请你回忆一下,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打开长城券,从长城文中直接复制,用摘录法概括三大段段落大意,分别列在小圆点后面。很简单,赶快行动吧。
三、浏览自学:
凭着自己的聪明智慧,我们很快走进了长城,这里有风光馆、历史馆、建筑馆,请你选择最感兴趣的地方进行参观,同时完成有关练习。
学生选择一个特点,认真朗读有关课文,查阅文字图片资料,互相交流讨论。
四、交流汇报
现在我们交流刚才学习的收获,请同学们踊跃汇报。
1、有道是,“不到长城非好汉”风光馆的同学,你们已经一睹为快了,现在就请你做小导游,带领大家游览长城,欣赏图片——参观关隘——观看录象——讲解课文。课文的第二段就形象地展示长城的磅礴气势和宏伟规模。让我们通过自己深情的朗读来抒发对长城由衷的赞美。(齐读课文第二段。)
2、登上长城,我们在赞叹之余,不禁无限感慨,那筑造长城的条石、每块重达两、三千斤,要把它们运上山顶,就是在我们拥有巨大马力起重机的今天,恐怕还是一个难题,何况在两千年以前,光靠劳力搬运,简直无法想象。从建筑馆出来的同学,你能解开长城的建筑之谜吗?。说一说:你此时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那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用“读了——我明白了——”的句式回答。
师:长城是用砖头、条石筑成的,更是千万个劳动人民的血汗和生命筑成的,所以有人说,长城的每一块砖石,都记录着一个悲惨的故事。
师:长城这座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的历史变迁,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聪明智慧、卓越的建筑才能和伟大的创造。
3、最后,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追溯长城的悠久历史。请历史馆参观的同学展示你的学习成果。(出示表格填写各朝代长城的建筑情况和作用)
师:是的,在远古时代,万里长城是以金戈铁马、逐鹿争雄的军事工程而诞生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的统一,中华各民族的大团结,长城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请你思考,今天的长城,存在的意义又何在?对,各族同胞和国际友人又把他看作和平的象征、友谊的纽带和旅游的胜地。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五、长城随想
最后,请你思考课后问题,“为什么说万里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你可以阅读课文,可以《长城》,也可以自己上查找资料,摘录重点词句,适当归纳制成幻灯片,并插入你喜欢的长城图片。
第五篇:《万里长城》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说明:
《万里长城》是介绍我国万里长城的说明文,内容比较浅显,条理清晰。全文围绕长城伟大,按总分总的结构,介绍了长城的三个特点:长城的气魄雄伟;长城的建筑年代久远;长城的工程浩大,施工艰难来表现,并由联想到人,写出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二、教学构思:
本教案是《万里长城》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是:
学习课文第二、四、五小节,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气魄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下面是这堂课的整体构思:
(一)、课的基调:挖掘课的情感信息,创设情境,感受长城的雄伟英姿和古代人民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这虽然是一篇说明文,但文中多处穿插抒情歌颂长城,赞扬中华民族的不朽精神。而且,在所有华夏儿女的心中,长城是一座永不倒的丰碑。因此,我并没有简单地按一般的说明文的教学方法,而是挖掘其情感素材,把学生与长城的距离拉得更近,激起学生对长城的无限热爱,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课的模式:以读悟形,以读悟情,以读悟理。
学生对课文的领悟是否深入,要看学生对课文的钻研是否深入。读是最传统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本课中,我有层次到运用了多种读的方式,读中理解语句的深刻内涵,读中启迪智慧,懂得道理,读中产生丰富的联想。
(三)、主题的开掘,体现三层递进:长城伟大——修筑长城的人的伟大——爱我长城,兴我中华。
学生的理解不可能一步到位,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逐步进入到课的精髓。在这堂课中,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物到人,逐步开掘,实现三个跨度。
(四)、注重学生情绪的调动,课堂氛围有起伏。
教师应该是一堂课中氛围的调节者,以努力创设一个学生最愿意学习的环境。在这节课中,我通过课件的视觉刺激、阅读方式的变换、问题情境的创设、鼓励等,努力使课有起伏,出现情感性的高潮,使学生始终处于愉悦、充实的情绪中。
(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注重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学生只有真正地动起来,才能获得真知,提高能力。在这节课的设计时,我就特别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量和方式,注重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时间的协调,还特别注重研究性学习在课堂中的渗透。
三、教学目标 :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英姿,解决文中的难点。
2、指导学生抓住总起句、重点句,利用词语推敲等方法,读懂句子,理解内容,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 :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知识 设计意图说明
一、巩固旧知
1、引导学生回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对长城有了哪些了解?
2、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1、交流上节课学过的知识?
1、长城是我国最伟大的建筑物。
2、长城建筑年代久远。巩固上节课的知识,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了解长城的兴趣,引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二节,感受“长城气魄雄伟”。
1、出示课件。激情引导。
2、配乐朗读课文第二节。
3、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个别学习。
4、教师引导学生在品读语句中找理解。疑难处适当点拨。
(1)、倾听学生谈自己的感悟。
(2)、适时出示课件:反映长城“长、宽、高”|等特点的图片。
(3)、演示“长城东西贯穿活动线”,辅助学生谈“巨龙”这一比喻的形象、生动和确切。
(4)、教师可作示范朗读,运用气声体现情不自禁地流露内心的感叹。
5、教师播放背景音乐。激情:“是啊,了不起的长城,让我们用满怀深情的朗读来赞美长城吧。”(愿意读的站起来。)1.看长城风光片。思考: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听教师朗读,思考:你在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长城的气魄雄伟?、学生自学。
4、找学习伙伴交流:可交流自学情况,可朗读体现自己的感悟
5、全班交流。重点句举例:
6、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公里。
(1)、学生谈自己对长城雄伟气魄的感悟和理解。
(2)、谈“巨龙”这一比喻运用的巧妙。
(3)、朗读体会。(个人——集体),注重学生的情感表现情况。)
7、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该怎样来读这一句话?
(2)、两组交流:谈自己的处理——现场朗读。
(3)、学生评价同学、教师的朗读,加深对句子中蕴涵的感情的理解。
(4)、全体有感情地朗读。
6、随音乐朗诵课文,表现长城的气魄雄伟。视觉认识:长城气魄雄伟
听觉认识。
重点语句的感知。
1、从“巨龙、横卧、崇山峻岭、高高低低、蜿蜒曲折、6500多公里”等词的读悟中感受长城的伟大。
“啊,确实了不起!”(层层深入)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注重学生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视觉听觉获得感性的冲击,既而在语言中搜寻与感性信息相对的文字,使两者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也充分地使学生各种感官动起来。学生之间具有个别差异,用最擅长的方式与人交流,相互弥补。
这一环节中,教师特别注重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机结合。学生在交流中,遇到不够深入的,教师鼓励学生反复读,细体会,逐步使句子所含包的深刻内涵和广泛的信息量得以呈现。而教师在其中的“鼓励”、“出示图片”、“演示动画”等,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从内心叹服长城的伟大,使学生的内在智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读——这个环节中,设计了多种“读”的训练方式,改变前面以议为主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师生之间的评价,逐步加深对语句情感的把握和表达。
情感的激发,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一个关键的动力,教师随着课文内容,采取相应的措施,能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一个小高潮.
三、学习“课文第四小节”,体会长城雄伟外形的背后,更令人赞叹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
1、教师谈话,引入下文:
举目远眺,崇山峻岭上,长城腾越起伏,呼啸着奔向远方。同学们。此时,你除了由衷地赞叹,你还在想些什么呢?
2、教师巡回,进行个别指导。
3、引导学生在自我读悟中,理解词语中包含的深刻内涵。
(1)、引导学生善于从文字中提炼或在具体的语言中求证。
(2)、出示长城的横截面图,使学生加深印象。
(3)、创设问题情境:如果你是古代的能工巧匠,想一想,该怎样将2000多斤中的大条石运上崇山峻岭呢?
(4)、参与评价。
(5)、小结假想,出示课件:古代工匠运输原料的方法。
(6)、课件播放《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故事。
4、课件出示第二节最后一句话,引发学生思考:“啊,确实了不起!”你对这句话有什么新的认识?
1、学生谈自己内心最想了解的问题。
例:长城是怎么修筑而成的呢?……
2、指名读第四小节,思考:哪一句话你最有感触?
3、交流。
重点句举例:……得用多少巧妙的办法去克服一个个困难,得有多少人为它付出血汗和生命。
(1)、细读句子,反复琢磨: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谈谈——读读——再谈谈)
(3)、四人小组讨论。
(4)、交流——评价。
(5)、自由朗读,感叹古代工匠们的智慧,并深入思考,还有什么更深的理解?
(6)、听故事后再读句子,谈自己的感受。
(7)、有感情地这一小节。
5、学生 深思,交流。
一个个困难:困难多,运输难,艰苦。*条石多;*山高路险;*机械简单;
1、巧妙——古代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
2、得用多少人付出血汗和生命:长城是用古代劳动人民的生命累积而成的。
长城的了不起,不仅仅在于它的气魄雄伟,更在于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血汗、生命、智慧换来的——长城是伟大的,人民更伟大。
边学边思,边思边学,这使学生研究的意识不断加强.
课文的内容有时是散在无序的,学生的回答有时也比较散,并且不够深入.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集中、深入地研读,以自主获得更多的信息,也使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真实、具体。“创设问题情境”和“课外知识”的插入,旨在强化获得感悟的实践过程,使学生的领悟是由衷的,自然的,这种超文本的学习,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课文的内容。
故事激情,激发情感,为阅读奠基。
这个环节,应该说,是课的又一个高潮,也使学生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学习文章最后一小节。,总结全文。
1、此时,如果你站在长城上,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教师总结。
3、出示课件:歌曲《长城长》。
1、学生交流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
2、学生怀着满怀的激情朗读课文最后一节。
3、学生同唱《长城长》。长城——祖国:“爱我长城,兴我中华”。这个环节,使课的主题得到升华。学生的情绪达到最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