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语文s版 七颗钻石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学会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能力目标: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教学重点: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学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学了19课《七颗钻石》,学习了里面的一些生字词,今天想请一些同学来读一读这些生字,看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举手回答,两两pk回答)
2、我们上节课已经初读了课文。那么请问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今天,让我们重新走入课文!
二、感受旱灾的严重性
师:请女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旱灾严重吗?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旱灾的严重性?(男生回答)
花儿都凋谢了,草木都枯黄了,许多人和动物因焦渴而死去。师:现在想请几位同学用你们的声音来向大家传达旱灾的严重性(学生展示风采)(演示旱情图片)
3、第二自然段开始讲一个小姑娘给她妈妈找水,因为她妈妈生病了,需要水喝,拿着一个什么?师:她找到水了吗?是怎么找到的?找水的过程简单吗?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读读!
她找哇,找哇,终于在一座山上找到了一个很小的泉眼。
小姑娘小心翼翼地端着水罐,一滴一滴地接着水,很久才接满一罐。师:从中我们体会出小姑娘找水的艰难。
4、小姑娘找到水后,自己马上喝了吗?
没有,给了小狗、母亲、过路人
小姑娘为什么要给水给小狗喝?她又是怎么做的呢?在文中找出语句(请学生模仿)
展开想象的翅膀,如果小狗会说话,它当时会说些什么呢?
三、品读句段,读中悟情。
1、第二次神奇的变化是第几段?谁来读?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是什么? 就在这一瞬间,银水罐变成了金水罐。
师:你说什么是“一瞬间”?(一瞬间就是一眨眼睛,水罐变得很快,由银的变成了金的。)一起来读。这时候,出现了神奇的变化,为什么银水罐会变成金水罐?(小姑娘对母亲的爱。)
2、第三次神奇是从哪段开始读到哪里为止?谁来读? 师:此时此刻,小姑娘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好哇!你比我更需要水,把它全都喝了吧。”说着,小姑娘把金水罐递给了过路人。
师: 这时候,又出现了哪些神奇的变化?(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变成了一个泉眼,涌出一股清澈的水流。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神奇的变化?(小姑娘对他人的博爱之心。)
3、奇思妙想:小女孩把水罐递给讨水喝的过路人时,从水罐中跳出七颗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一股巨大清澈的水流。同学们想象一下这个过路人是谁呢?(是真正的过路人,还是上帝……)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合作探究,同桌讨论。
1、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每一次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水罐是神奇的,究竟是什么力量让水罐如此神奇?(学生讨论回答)
2、爱的收获----爱小动物、爱亲人、爱陌生人,爱能创造奇迹
3、对比第一段想象: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清澈的水流,大地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4、那七颗钻石是因为小姑娘的爱心而产生的,应该给她才对,可最后成钻石变成了星星,永远挂在了天上。这是为什么?
同学们想想,爱心像钻石,而星星永远挂在夜空,它的光芒永恒的照耀着大地。不就是可以说,是爱心的光芒会像星星的光芒一样,普照大地,洒满人间!(课件画面)
原来,作者给故事想象的结尾中,表达了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希望世界处处充满爱!
五、照进现实,扩大感悟。现在让我们随着歌声,通过一幅幅图片去感受现实社会中的爱心事件(播放歌曲,展示图片)赠送爱的感言
六、自主作业,拓展感悟。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思考:1.哪些地方可以改得更生动?
2.在文段中任选一处改写,合理想象, 注意上下文衔接。3.交流修改。
4.用讲故事的语调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改写的段落,并说说你这样改的理由。
第二篇:S版《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S版《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怀化鹤城区 刘雅雪
教学目标
一、理解“爱心”的神奇力量,学会关爱他人,成为能献出爱心的人。
二、了解童话作品夸张、想象的特点。
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爱好。
教学重点
一、爱心的神奇力量。
二、丰富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读课文,质疑
1.同学们,请看(出示幻灯片)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位好朋友,你们看看他们是谁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一篇童话故事,出示课题《七颗钻石》。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篇童话的作者。
3、介绍列夫托尔斯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复述一下故事大概。
三、处理第一自然段
1.刚才有的同学问“大旱灾有那么严重吗?”(想了解旱灾时的情景),这个问题我们通过阅读哪个自然段就能解决?(生:第一自然段)2.指名读:谁来读给大家听?(出示第一自然段)
3.大旱灾严重吗?(指着板书)你从哪儿感受到的?(指名两人说)4.自由读:你们体会的真好,能不能通过你们的朗读让所有的人都感受到这场大旱灾的严重、残酷。5.指名一人读。
四、精读课文,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过渡语:
看,大旱灾多么严重,多么残酷啊!就在这场大旱灾中,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很多神奇的变化。
1.指名读描写水罐变化的句子。
上节课,同学们在读书时画出了描写水罐变化的句子。
现在我们再请几个同学给大家读一读。2.默读二、三自然段
(指板书)水罐为什么会发生这么神奇的变化呢?
大家能不能还像刚才那样通过阅读来解决这个问题?
请大家默读课文的二——七自然段,试着找一找答案。(指名说)3.指名四人读二、三自然段
看来,同学们体会到了爱的力量,有的同学还联想到这是神的力量。
从这一次次变化中你都体会到了小姑娘对谁的爱?这样吧,我们请四位同学把这几个情节再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说 4.情节1——给妈妈找水
这些爱都令我们非常感动,我们先来读读小姑娘为妈妈找水的这个情节,看看你从哪儿可以感受到小姑娘非常爱她的妈妈。
(1)自由读 学生说:
1.一天夜里(1大旱2爱妈妈)
2.找哇找哇,终于(一定找了很多地方)小姑娘会去哪找水呢?
3.小心翼翼、一滴一滴(水太宝贵了,小姑娘为了自己的妈妈有水喝丝毫不敢放松)
(3)我听出了你们的又惊又喜,这真是意想不到的惊喜呀!点评:水罐里有水了,而小姑娘想到的确是她的妈妈,她多么爱自己的母亲啊!
(4)指名读完整情节
谁把这个情节完整的读给大家听?
谢谢你的朗读让我们再次感受了小姑娘对妈妈的爱。5.课件演示情节2、3的变化
正像刚才同学们说的那样,小姑娘爱小狗,把水给小狗喝,于是水罐变成了银的。(多神奇啊!)小姑娘爱妈妈,捧着水罐给妈妈喝,水罐又变成了金的。(太神了!)
6.情节4——给陌生人
在水罐的这些变化中(指板书),有一次变化是最神的,你们认为是哪一次?
(1)自由读
我们再自己读一读这个情节,看看这个过路人什么样?
(2)指名说
渴极了。你从哪看出来?(脸色苍白、有气无力)
谁能试着读一读过路人的话?自由读、指名读。
什么是过路人?素不相识的人。
从哪能感受到小姑娘对过路人的爱?(更、全都)
这可是大旱之年啊,这一罐水多么宝贵呀!有了它,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啊!可小姑娘还是把水给了过路人。指名读小姑娘的话。
谁想读读这两句话?(分角色朗读)同桌练习、指名读。
(出示句子)奇迹再次出现了!自由读
读了这次变化,让我们又想起了小姑娘找水时的情景。(出示句子)现在我们请两位同学读一读这两句话,大家看看你们有什么发现?
从“涌出、水流”这两个词,你感受到了什么?
看来,这一次次的爱心感动了上天,使水罐里一下子涌出了这么多的水。
(3)大地上有水了会是什么样?
(出示句子)看,你们能试着说一说吗?先自己练一练。
金水罐变成了一个泉眼,涌出了一股清澈的水流,花儿不再——,草木不再——,人和动物不再——。
大地上有水了会是什么样?请你展开想象说一说。(大地上又生机勃勃了!)7.那七颗钻石呢?谁能找到书上的句子读一读?(指名读)
读出了你的感受,还有谁想读?
8.我们再看看这一次次神奇的变化,你们有什么发现呢?
这是为什么呢?小组讨论一下。
总结板书:正像同学们说的,是爱心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而且无私而广博的爱能创造意想不到的奇迹。七颗钻石变成了七颗星星普照大地,这不是爱满天下吗?
五、拓展、发散
读了这篇感人的童话,大家也一定想到了我们生活中的爱的故事。相信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感受,快把你的感受写下来吧!
第三篇:S版《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S版《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理解“爱心”的神奇力量,学会关爱他人,成为能献出爱心的人。
二、了解童话作品夸张、想象的特点。
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爱好。
教学重点
一、爱心的神奇力量。
二、丰富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读课文,质疑
1、同学们,请看(出示幻灯片)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位好朋友,你们看看他们是谁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一篇童话故事,出示课题《七颗钻石》。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篇童话的作者。
3、介绍列夫托尔斯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复述一下故事大概。
三、处理第一自然段
1、刚才有的同学问“大旱灾有那么严重吗?”(想了解旱灾时的情景),这个问题我们通过阅读哪个自然段就能解决?(生:第一自然段)
2、指名读:谁来读给大家听?(出示第一自然段)
3、大旱灾严重吗?(指着板书)你从哪儿感受到的?(指名两人说)
4、自由读:你们体会得真好,能不能通过你们的朗读让所有的人都感受到这场大旱灾的严重、残酷。
5、齐读。
四、精读课文,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地球上的一个人,一只动物,一株植物,你脑中最需要的一个字是什么? 孩子们,我们期待的水出现了!
1、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是一罐 的水。
2、边读,边画出你感受最深的词或句子。(救命的水、来之不易的水、珍贵的水)
3、从“找哇找哇,终于”体会到了找水的困难!说明找了很多地方,很长时间。请你想象:小姑娘,都去过哪里呢?
她来到,但是。她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这个很小的泉眼。
4、指导朗读。请你读出找水的困难、取水的艰辛,以及对妈妈的爱。
五、学习第三至七自然段。
过渡:小姑娘抱着这罐来之不易的水往家走,究竟又会发生哪些神奇的事情呢?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水罐发生的几次神奇变化?指名回答。
2、小组合作学习,体会水罐变化的原因。⑴ 学生反馈完成表格内容。
⑵ 体会是小姑娘广博无私的爱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看来,同学们体会到了爱的力量,有的同学还联想到这是神的力量。
3、从这一次次变化中你都体会到了小姑娘对谁的爱?这样吧,我们请三位同学把这几个情节再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说
4、情节1——木水罐变银水罐
(1)喝水前的小狗是什么样的?
(2)喝水后的小狗呢?
(3)小狗好像在对小姑娘说些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姑娘对小狗的爱。
5、情节2——银水罐变金水罐
小姑娘爱妈妈,捧着水罐给妈妈喝,水罐又变成了金的。(太神了!)
6、情节3——金水罐变成泉眼,跳出钻石,涌出水流。
在水罐的这些变化中(指板书),有一次变化是最神的,你们认为是哪一次?
(1)自由读
我们再自己读一读这个情节,看看这个过路人什么样?
(2)指名说
渴极了。你从哪看出来?(脸色苍白、有气无力)
谁能试着读一读过路人的话?自由读、指名读。
什么是过路人?素不相识的人。
从哪能感受到小姑娘对过路人的爱?(更、全都)
这可是大旱之年啊,这一罐水多么宝贵呀!有了它,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啊!可小姑娘还是把水给了过路人。指名读小姑娘的话。
谁想读读这两句话?(分角色朗读)同桌练习、指名读。
(出示句子)奇迹再次出现了!自由读
读了这次变化,让我们又想起了小姑娘找水时的情景。(出示句子)现在我们请两位同学读一读这两句话,大家看看你们有什么发现?
从“涌出、水流”这两个词,你感受到了什么?
看来,这一次次的爱心感动了上天,使水罐里一下子涌出了这么多的水。
(3)大地上有水了会是什么样?
(出示句子)看,你们能试着说一说吗?先自己练一练。
金水罐变成了一个泉眼,涌出了一股清澈的水流,花儿不再——,草木不再——,人和动物不再——。
大地上有水了会是什么样?请你展开想象说一说。(大地上又生机勃勃了!)
7、我们再看看这一次次神奇的变化,你们有什么发现呢?
这是为什么呢?小组讨论一下。
总结:正像同学们说的,是爱心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而且无私而广博的爱能创造意想不到的奇迹。
六、拓展、发散
你看:这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七颗星星仿佛也被小姑娘的真情所感动,仿佛也看到了这人间美好的一幕幕,他眨着眼睛好像在对我们说些什么。请同学们拿出笔,尽情地想象吧!
七、布置作业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传递爱心,并把你做的事情写一写。
第四篇:语文七颗钻石教学设计模板
《七颗钻石》这篇文章包含了太多的“爱”,是一篇“爱与分享”的课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颗钻石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焦渴、水罐、一瞬间、清澈新鲜”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童话故事的神奇想象力。
4.学习第一自然段,感悟早灾的严重。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早灾的严重。
教学难点:
感悟旱灾的严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星空图)同学们,在晴朗的夜空,我们会看见在夜空的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星,我们称它们为北斗七星。这北斗七星的背后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19课。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词。大早如品湖
1.想听这个故事吗?(教师配乐朗读)
2.能像老师一样把故事讲好吗?下面请你们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要想把故事讲好,就得把生字新词学好。
出示:早灾干涸干枯焦渴水罐舔净递给涌出一-瞬间咽唾沫忍不住清澈新鲜喜出望外匆匆忙忙端端正正
4.这些词,你会读吗?指名读,学生读词语时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5.小老师教读,齐读。
6.字音读准了,词语是什么意思呢?你理解了哪个词语的意思?找出你不理解意思的词语。
7.仔细观察第行词语,这一行词语都是用来描写什么?“旱”字教学:观察,字的上部分是“日”,下部分是“干”,也就是太阳把东西都晒干了、缺水了,那就是“旱”。
谁能有感情地读第一行词语?
水从下面往上冒,流出如果长期缺水也就成了早灾。面对早灾我们的心情是沉重的,指名读。
8.第二行词,“涌出”(出示图文)结合句子理解词语意思:来就是涌出。读句子换另外一个词(“冒出”)再体会词语意思。
9.第三行词:“一瞬间”意思?从字理提示:目,跟跟睛有关。结合眨眨眼的动作,体会速度之快时间之短。
10.词语意思理解了读起来就更有感情,这次要读准还要读出感情来描写早灾的词语,第(小结:学词语要善于总结规律,如:第一行的四个词都是月三行词是三个字的词,第四是成语,第五行是ABB形式的词。)
11.在这些词语中红颜色的字都是我们要会写的生字,师范写“罐”。生练习写。选一个最难写的字写在你的本子上。(提醒写字姿势)
三、再读课文,概括内容。
1.生字会写,新词会读,咱们学起课文来就如虎添翼,把这些词放到课文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这一次我们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边读边想,故事主要说什么内容?
2.引导学生运用词语概括故事内容。
3.老师有个填空题,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看看怎样填。
地球上发生了__.河流_草木_,许多人和动物4.小结,齐读。
四、研读第一段,细品词句,在具体的语境中进步学字学词。
1.同学们,词语会理解才会运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词,你的理解会更深,感悟会更多。我们把“早灾”“干涸”“干枯”“焦渴”放到第一段去学,看看你能有什么新的体会。请一生读第一自然段。
2.这段说什么?这个早灾有多大?这段就一句话,从哪个字或哪个词看出旱灾严重?
3.抓住“所有”,“干涸”品读。旱灾还大到什么程度?
4.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抓住干枯品读,干涸和干枯都是干的意思,这两个词语能互换吗?什么情况下用干涸?什么情况下用干枯?
5.焦渴,渴得哪里受不了?全身都受不了了,首先是嗓子里怎么样?渴得怎么样?渴得都干了,渴得嗓子都冒烟了,这个嗓子因为没有水分,让你感觉到火烧火燎。你一连几天都没有喝滴水,就是那感觉。
6.你看这个干早大不大?联系我国目前的早灾说,感受早灾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指导有感情朗读。
7.出示旱灾图片,想象画面有感情朗读。
五、小结、介绍作者。
第五篇: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七颗钻石教案
七颗钻石
教案示例
【内容简析】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说的是一位小姑娘用一个木罐出去给生病的母亲找水喝,她好不容易找到了水。当她在路上把水给小狗喝时,木罐变成了银水罐;当她把水给妈妈喝时,银水罐变成了金水罐;当她把剩下的水给过路人全喝了时,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大钻石,金水罐变成了一个泉眼,七颗钻石升到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也就是大熊星座。
【设计理念】
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挥想象,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学目标】
1、认识“罐、翼”等5个生字,会写“钻、旱”等11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使学生感悟“爱心”的神奇力量,学会关爱他人,成为能献出爱心的人。
【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充分发挥想象,感悟“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当我们夜晚仰望天空,在那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像七颗钻石,闪闪发光,这就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星。(出示大熊星座的投影片。)你们可知道这七颗晶亮的、玲珑剔透的星星有怎样美丽的传说吗?让我们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
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然后再认真反复地拼读生字词。
3、同桌互相认读画出来的生字词,纠正对方的错音。“开火车”读、齐读。
4、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5、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要求读得通顺流利。
6、指名检查读,评读。
7、听录音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学习生字
1.再次认读有拼音的生字词,然后认读去掉注音的生字词。
2、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开火车”读,齐读。
3、你最快记住了哪个字?你是怎样记住它的?
4、用字组词并说句子。
5、你能把下面这几个字写好吗?先观察一下它们的样子,然后说说你发现了些什么。
6、仔细观察这些字的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提出同学们写这个字时要注意的地方。
7、教师边念笔顺边在田字格里示范,学生边观察边在桌面上跟着老师一起书空。
8、在本子上每个字独立书写两个。
9、引导学生互相欣赏,看谁写得工整美观。
四、总结谈话 第二课时
一、情境引入
1、听老师讲故事,感受情境。
2、讨论:刚才你听到了一个什么故事?你现在最想对小姑娘说什么?
3、情感表达: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大声地对小姑娘说一说。
二、研读课文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里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把这些地方多读一遍。
3、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讨论下面的问题:
(1)水罐变化了几次?神奇在哪里?
(2)是什么使水罐如此神奇?
4、讨论后请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认识课文“变”的明线(木罐——变成银罐——变成金罐——变出钻石、泉流、星座);让学生通过讨论弄清“变”的原因,领会课文“爱”的暗线(爱使水罐变得如此神奇,爱能创造奇迹,爱能战胜灾难)。
5、根据你自己的理解,请你有感情地把课文中最令你感动的那些句子读好。自己练习读一读。指名读,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6、读了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向大家请教?
三、拓展延伸
提示:其实,同学们也发现了,这个罐子之所以神奇,是因为小姑娘充满了爱心,是“爱”让这个罐子变得神奇起来。同学们,你身边肯定也有许多充满爱心的人,许多充满爱心的事。请把你知道的和“爱”有关的故事讲给我们大家听,好吗?
四、激发想象
1、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姑娘,你会像她那样做吗?
2、边听录音边想象故事中的情境,体会小姑娘钻石一样的“爱心”。
五、教师总结
1、你读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想法?
2、总结谈话:愿我们的爱心像大熊星座的光芒一样普照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