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人教版初中物理6.2《密度》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教科书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第六章 第二节 授课教案 课题 第六章 第二节
密度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和方法: 教
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得到可以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来表学 示物质的一种特性,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 目
2、学习用图像的方法来表示和研究物质的密度。标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特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唤起学生对自然奥秘的探究兴趣。重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不同物质质量体积的比值不同,认识密度是物质的特性。难点 教学难点: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实验并分析得出结论。教学实验、归纳、对比 方法 教师:天平、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块、铜块(两组,期中有一组包有白纸); 教具烧杯、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 学具 学生(分组):天平、砝码、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体积不同的铁块、刻度尺 教学过程 引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 一个古老的故事: 由一个古老的故事,引 古时候,在地中海上,有一个叙发学生思考:王冠的质 设 拉古王国,它的国王交给金匠一量与黄金的质量相同,从有趣的实际问题中情 定质量的黄金,让金匠为自己打是否就是纯金的。引入课题,引起学生的境 造一顶纯金的王冠,当王冠打造 研究兴趣。
完毕交给国王时,国王发现这个 金冠精美无比,但国王却怀疑金 引 匠偷窃了他的黄金而用其它便 入 宜的金属偷梁换柱。课 国王令人用秤去称,结果王冠的 题 质量与国王交给金匠的黄金的 质量是相同的。那么王冠是否是 纯金制成的吗? 提出问题:
1、如何去鉴别王冠是否是纯金 制成的? 连续提出几个相关问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2、抗洪抢险的战士穿的救生衣题,引起学生对密度问了解到可能和不同物的材料是什么? 题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关质的种类有关。进而猜测不同物质会有不同
3、配制鸡尾酒,为什么可以区注,进行初步猜测。的性质。分出美丽的颜色和层次?
4、热气球中为什么要充有氢气、氦气或热空气? 新课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授
一、引出探究问题
1、生活中鉴别物质种类的方法: 引 如何区分不同的物质? 学生观察铁块、铝块、出 老师展示实验器材:体积相同的铜块的颜色,并进行鉴引导学生从物体的颜探 长方铁块、铝块、铜块,别。色、气味、味道这些特究 颜色相同的不同液体水和酒精,学生观察液体,说明区性鉴别物质种类。问 或水和盐水。分的方法: 题 闻气味,可区分出酒精 和水;尝味道可区分出
2、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水和盐水。
观察及思考一:(1)老师展示实验器材:包有学生将长方体金属块分促使学生思考其它区白纸的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别放在两只手上。分铁块、铝块、铜块的块、铜块。学生预设回答:对手压方法:体积相同的不同提出问题: 力最大的是铜块、其次物质的质量不同。如何区分哪块是铁块、铝块和铜是铁块、对手压力最小 块? 的是铝块。(2)实验一: 演示验证: 将金属块分别放在调节好天平的左右两盘,比较质量。预设学生回答:
3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 质量/g 体积/cm 质量不同。10 铜块 10 铁块 10 铝块(3)能得什么结论?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
观察及思考二:(1)老师展示实验器材:装在
瓶中的水、酒精、浓盐水;
进一步引导学生用物 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预设学生回答:(2)提出问题:用天平如何区(1)倒出体积相同的液值可以鉴别不同物质。分不同的液体? 体,称出质量;
(2)称出质量相同的液(3)实验二: 体,体积大小不同 演示验证: 在两个相同的烧杯里分别倒入 水和酒精(或水和盐水),放在 调节好天平的左右两盘,调节也 体量,当水和酒精质量相同时比 较体积。预设学生回答:质量相(3)能得什么结论? 同的不同物质,体积不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不等。同。
二、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 系
1、提出探究问题: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规范操作、表格设计及正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存在怎样的 确读取数据。关系?
2、实验方案: 几个不同体积的铁块和几个不
同体积的铝块,用天平分别测量分组实验: 有 它们的质量,用刻度尺分别测量 效 与体积相关的长度,计算它们的选择实验器材。
启 体积; 发 一部分小组测量铁块,一部分小
组测量铝块。实验测量、记录数据。学 数据记录在教材第113页的表格 生 中。探
3、学生分组实验 究 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器材】
态度,形成尊重事实的 天平、砝码、体积不同的铁块
科学态度,提倡学习方和铝块 式的多样化。【实验步骤】(1)调节天平平衡;
(2)用天平分别称量不同体积的 铁块(铝块)的质量,并记入表 格;(3)用刻度尺测量铁块(铝块)的边长,计算铁块的体积,并记 入表格。
实验过程中教师重点指导: a.天平、刻度尺使用规范;
b.学生的分工协作是否合理。
4、【数据分析与归纳结论】
(1)分析各组实验数据表,请分析实验数据,讨论交 学生观察并说明数据反映的规流,得出结论。律。预设学生回答: 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质量增大,体积也增大,据,用表格和图像的方体积跟质量可能成正法研究分析数据并得
3比。出实验结论的能力。质量/g 体积/cm 体积增大,质量也增大,铁块1 质量跟体积成正比。铁块2 铁块3 铁块4 铁块5 铝块1 铝块2 铝块3 铝块4 铝块5(2)用图象描述质量和体积的预设学生回答:表示某关系。个铁块的体积和质量。引导: 横坐标表示体积数值,i.你知道坐标系中一个点所表纵坐标表示他的质量数示的意义吗? 值。
学生分析实验数据: 描点、作图,用图象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ii.把你所测量的各铁块或铝块 的体积、质量数据在坐标系中表
示出来。
iii.体积为0时,质量也为0,可 以在坐标系中再加上一个m=0,V=0的点。iv.把各点连成平滑的一条线。
(3)能得出什么结论? 图象是一种直观、有效的数据分 析方法。你所作出的图象反映了 质量随体积有怎样的变化关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系? 在数学中学习过,这表示论: 什么函数关系? 质量随体积增大而增计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大。归纳结论: 过原点的直线是正比例结论
1、函数。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表述结论: 即比值是一定的。铁块的质量跟体积成正 比。(4)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铝快的质量跟体积也成比较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正比。关系: 比较铁和铝的图象; 比较铁和铝质量跟体积比值;
结论
2、物质不同,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也不同。
三、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物体的 启发学生根据实验结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 论得出密度的定义。物质的密度。根据定义得出公式。
2、符号:ρ。理解密度公式的内容。
3.公式:ρ=m/V。
4、密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 体积的质量。了解密度的单位、单位 的物理意义、及单位换 5.单位: 算。(1)国际单位:
3-3千克每立方米(kg/m,kg·m);
(2)常用: 3克每立方厘米(g/cm,-3g·cm);(3)单位换算: 333 1 g/cm =10 kg/m; 1kg310 3331g/cm==10kg/m13m6 10
学生在读表过程中:
三、密度表(找规律)
1、会读物体的密度、会培养学生会查表,并由
1、一般:ρ>ρ>ρ 说明其物理意义; 密度表找到一些规律固液气
2、一些物质密度相同:冰和蜡;
2、在密度表中找规律。性的知识。酒精和煤油;
3、同种物质物态不同密度可能 不同:如冰和水;
4、固体和液体密度用国际单位3都表示为×10的形式 33 例如ρ=1.0×10kg/m 水3
气体密度用国际单位不用×10
例如ρ=1.29kg/m空气例题分析: 例
1、一块金属块的质量是 培养学生解物理题的31.97t,体积是0.25m,它的密分析已知条件,运用密规范化。度多大?这是什么金属? 度公式计算,查密度表,学会查密度表。运 确定物质种类。m1970kg解:ρ== 用 3v0.25m注意单位换算。公 3 3=7.9×10kg/m 式 查表可知:此金属为铁块。例
2、有一烧杯内装有质量是
解355g、密度为1.1×10kg/m的盐根据原始公式 学会根据已知条件和决 m水,盐水的体积是多大? 具有的测量工具,完成ρ= 问 v题目要求。mm导出求体积公式 解:∵ρ= ∴V= 题
v55g 3 V ==50cm31.1g/cm3答:盐水的体积为50 cm。
四、密度是物质的特性量
深
1、同种物质,密度不变
化 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
2、不同种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概 能力。
念 复习巩固:
m
问题
1、根据公式ρ=,物质vm拓 根据公式ρ=进行讨的密度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是v展
否有关?物质的密度是否由物论:密度是物质的特性,思 加强对物理公式含义体的质量和体积决定? 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维 的讨论 关。问题
2、如图所示为A、B、C mv及水等物质的-图像 说明密度图像(m-V)学会用图像的方法表的物理意义。示密度的特性。mV(1)在坐标系中做出随的 函数变化图像,发现把所有的点 连起来,得到近似的一条直线。预设回答:m-v图像近直线能说明什么? 似是一条直线说明m与了解物理图像的含义 V成正比。(2)从图像还可以看出什么? 物质具有什么特性? 预设回答:m与V成正 比,说明m与V的比值
就不变。即代表同种物 质密度不变。(3)观察不同种物质在坐标系 中的斜率不同说明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不同物
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如图所示,可以得出: 不同。让学生发现不同ρ>ρ>ρ>ρ。的物质的密度一般不AB C 水同。内容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密度的知识,我们来总结一下我们所学的内容有哪些?
1、密度的引出
2、密度的定义
3、密度的公式
4、密度的单位
5、密度是物质的特性量 学生讨论小结。
6、密度的图像 学生讨论,互相补充。
小 【回应引课】 预设回答:
结 我们在上课时提了4个问题:
1、测定密度; 与 回忆巩固本节课知识。
1、如何去鉴别王冠是否是纯金
2、密度小的材料; 巩 制成的?
3、密度大的在下,密度 固
2、抗洪抢险的战士穿的救生衣小的在上;的材料是什么?
4、氢气、氦气或热空气
3、配制鸡尾酒,为什么可以区密度小,容易在空中分出美丽的颜色和层次? 上升。
4、热气球中为什么要充有氢气、氦气或热空气? 我们能否尝试回答一下吗? 那么密度如何测量,密度知识的应用还有哪些?我们在后面的物理课上继续研究。
作业:
1、对于密度公式ρ=m/V的正 对当堂的知识进行反确理解为 馈,落实基础,巩固知A.某种物质的密度ρ跟其质量 识。m成正比 B.某种物质的质量m跟其体积 作 V成反比 业 C.某种物质的密度ρ跟其体积学生练习、反馈。与 V成反比 反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其答案:
1、D。馈 质量、体积无关
2、有一个质量为237 g,体积
2、空心;10cm。3为40 cm铁球,它是实心还是空 心的?若是空心,则空心的体积
3是多大?(ρ=7.9×10kg/m)铁 板书设计 第六章 第二节 密度
一、实验研究: 结论
1、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结论
2、不同体积的相同物质质量不同,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二、密度
1、定义:单位物质组成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符号:ρ 3.公式:ρ=m/V
4、密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35、单位:(1)国际单位:千克/米(kg/m,kg·m)
33-3(2)其他单位:克/厘米(g/cm,g·cm)
333(3)单位换算:1g/cm =10 kg/m 1 kg3103331g/cm10kg/m 13m610 3例
1、一块金属块的质量是1.97t,体积是0.25m,它的密度多大?这是什么金属? m1970kg 解:ρ=== 7.9×10kg/m3 3v0.25m查表可知:此金属为铁块。33例
2、有一烧杯内装有质量是55g、密度为1.1×10kg/m的盐水,盐水的体积是多大? mm55gV 解:∵ρ= ∴===50 3v1.1g/cm3答:盐水的体积为50 cm。
四、密度是物质的特性量
1、同种物质,密度不变;
2、不同种物质,密度一般不同。作业: 课后反思
第二篇:2014-201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6.2 密度》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密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
2.能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
3.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初步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学会用实验数据列表和绘制图象,进一步认识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2.学会用查表的方法,了解各种物质的密度。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了解同种物质的密度是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感悟密度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2.在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知识的意识,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做铺垫。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本节教学的重要内容。密度是表示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可以从物体的颜色、气味、软硬等鉴别,如果从表面无法鉴别时,启发学生通过实验获得数据,用科学的方法测出物质的密度。通过查密度表来鉴别是什么物质。本节课重点是探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列表分析、画图象得出结论。帮助学生把数学知识用到物理中来,理解比值的物理含义。通过实验探究,不仅使学生学习到知识,而且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三、教学策略
应通过直观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所以,组织学生做好“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突破此难点的方法是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类比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回顾利用比值定义电功率的方法来建立密度的概念。对于密度的公式、单位。要注意公式书写的规范和变形公式的教学。但密度的单位属于组合单位,教学时应让学生弄清密度单位的组成、符号、读法、写法,kg/m3与g/cm3之间的关系学生易混,也要加以强调。在后面的例题教学时,也要注意强调统一单位。关于密度的应用,可以用教材上的例题来进行教学,也可以补充习题,为了让学生熟练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解题时,应注意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学生“一题多解”。通过对密度的认识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关心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悟科学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体积不同的长方体铁块、铝块等。
第三篇:初中物理说课稿《密度》
初中物理说课稿《密度》
初中物理说课稿《密度》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要说的密度一节属于第二部分,这一部分包括了后面所有八章的内容,它们形成了经典力学的初步知识。众所周知,经典力学包括了质量、时间、空间三大基石。初二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基本具备了绝对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因而第七章第一节开始就进行绝对质量观的教学,第三节的密度是对质量认识的进一步延伸,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
再从本节的编排看,课本首先从第二节的实验入手,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如何鉴别不同的物质?接着用实验分析、归纳得出密度的概念,最后是密度知识的简单应用。这种方法,体现了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现代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等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学习一点研究问题和定义物理量的常用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发现探索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根据大纲及学生实际,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由于初二学生逻辑思维正处于发展初期,如何处理实验中的数据进而得到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
本节有关密度的知识都是从实验中分析归纳出来的,因而本节课着重采用实验探究法。
学法:学生要想正确的从实验中得到密度的概念,他们必须掌握数学法、分析法、比较法和归纳法
教具准备:每两人一天平,砝码,体积不等的两个木块和两个铁块,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突破教学难点,我还制作了一个课件。
五、教学过程
1、激趣引学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是新大纲规定的物理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课前我设计了一个来源于生活中的趣味实验,如何鉴别水、煤油、酒精和醋?并让他们总结辨认的依据,当他们意识到可以利用颜色、味道等特性鉴别物质时,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我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着手,拿出上节课测量过的体积相同但外表被我涂成了相同颜色的铜、铁、铝让学生辨认,使学生直观的认识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这也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特性就用密度表示,很自然的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密度的概念
新大纲要求:实验不仅是物理教学的手段,它还是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把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成了每两人一组的分组实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实验中,当学生测出了质量与体积之后,我改变了教材中直接要求学生计算m/V的编排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处理实验数据我提出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根据测出的质量和体积,仍然能得出什么结论?面对这样的问题,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根据认识心理学,有一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到直接利用这些数据去寻求某种规律,有的甚至能得出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这样的结论,还有部分学生,他们可能想到要对这些实验数据进行运算。
当学生讨论得出利用m和V可以计算它们的比值时,我用课件出示鼓励性的评语,并播放一段音乐,以松缓刚才紧张的思维。然后引导学生应用数学法分析m/V的含义,利用比较法、归纳法得出密度的概念。并告诉学生: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是初中阶段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我还要引导学生欣赏天平平衡时的对称美,领会物理学方法的和谐美,感受物理概念的简洁美。促使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德育、智育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感情,加深对物理学的热爱。
3、密度的公式
密度的公式属于本节的重点,它要求学生能弄清公式的来源,并能记住公式。要记住公式,除了了解各个字母代表的物理量,还要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并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在这一部分,我利用知识的迁移理论,设计了一些跳一跳能摸到的问题:
①怎样计算单位体积某物质的质量?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
②如何用字母表示这个公式?怎样计算密度的单位?
③一木块,体积为10cm3,质量为6克,它的密度多大?若切掉它的3/4,剩下的密度多大?
④根据密度的公式,我们能说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吗?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索,教师适度点拨,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通过这样的办法,加深学生对密度公式的理解、记忆和应用,培养学生规范的解题格式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这里通过对公式物理意义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现,形成基本的、朴素的、唯物物理学思想。在学生紧张的劳动之后,课件出示“王冠”图,告诉学生阿基米德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王冠的故事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怕困难,积极探索,服务人类的科学思想。
六、小结
一堂成功的物理课,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物理学知识,还要学生学到一定的物理学方法,甚至要形成一些基本的物理学思想。小结中,我准备先让同桌的学生相互回忆本节学过的主要内容,让这些知识同化到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以形成新的知识体系。老师再从物理学方法和物理学思想两个方面着手,总结学生在这堂课中的表现,肯定他们的成绩,指明他们努力的方向。体现成功教学的激励机制。
练习
①向自行车轮胎内打气,轮胎内空气的密度如何改变?
②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和V的关系如图所示,谁的密度大?
板书设计
为了简明扼要的再现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思维,我采用图表法板书。
初中物理说课稿《密度》2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密度这一节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密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在已有知识质量和体积的基础上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概念。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教材首先让学生体会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木块、铝块、铁块)的质量不等,表明物质在这方面的性质上存在差异。然后,让学生进行“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的探究。利用探究结果让学生思考,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其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也不同,这反映了物质的一种性质。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二、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2)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物体质量跟体积关系的探究过程,从而理解密度概念的建立。
(2)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2.难点:密度概念与公式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边讨论、边实验探究、边归纳总结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学准备:天平和砝码三套、边长为1CM的正方体木块、铁块、铝块各一个,10m3、20m3、30m3的正方体木块。
(二)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从生活经验上对知识有一定的感知,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但对密度的相关知识非常的陌生。本节课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法、学法
教法:实验法、讲解法等
学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法等
(四)教学过程程设计
第一环节:引入,提出问题
问题: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它们的质量相同吗?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吗?
第二环节: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1、出示天平和正方体木块、铁块、铝块各一个,并告诉学生三种物体的边长分别为2CM。请三个组的学生利用天平称出三种物质的质量。另外三个组的学生根据边长计算出这三个物体的体积。
2、引导学生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得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3、再出示体积为10m3、20m3、30m3的正方体木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果体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质量也会增加到原来的2倍吗?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吗?
(1)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2)设计实验: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步骤。
(3)实验验证:请各个组的学生合作实验进行探究,实验中同学们要认真观察思考,及时提出实验中不足和需要注意事项,并根据实验数据,在教材坐标图上描点。
(4) 归纳分析、得出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学生自行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得出结论:同种物
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比值是一定的。
第三环节:学习新知
1、在实验结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比值是一定的。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不同的物质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这个比值的不同就是每一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我们用密度来表示物质的这种性质。
2、教师引导学生从运用比值定义法推导出密度的定义。再根据密度的定义引导得出密度公式:=m/v 及引导学生写出变形公式:m=v 和v=m/
3、引导学生学习符号的意义及单位。单位换算:1g/m3=1×103Kg/m3
4、让学生自己在密度表中找出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比如:冰、蜡、铜、铁、煤油、酒精、水等物质的密度。并根据密度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比如水的密度1.0×103Kg/m3的意义是:1m3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在说意义时着重强调:“某种物质”和“质量的单位”,学生很容易把后面的质量单位说成密度单位。并要求学生牢记水的密度,在做题时作为已知条件应用。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1、在实验探究时大家应该注意什么?
2、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巩固练习
1.根据密度公式=m/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跟质量m成正比
b.密度m跟体积m成反比
c.密度既跟质量成正比,又跟体积成反比
d.密度大小只由物质本身决定,跟体积、质量大小无关
2.表中记录的内容是一位同学学习密度概念时做的实验记录,请你根据表格中记录的内容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铁块1 铁块2 铝块1 铝块2
m/g 79 158 27 54
v/cm3 10 20 10 20
m/v(g/cm3)7.9 7.9 2.7 2.7
(1)铁和铝两种不同物质的相同点_______;不同点_______________。
(2)铁的密度________,铝的密度_____________。
(3)根据这个实验结果,请你分析并回答:为什么说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或属性不同版本的初中物理教材说法不一,这是为什么?人教版教材说是“特性”,而北师大教材说是“属性’,类似情况还有。作为编写物理教材的权威部门,对基本概念、名词、术语等应该统一。以免给物理基础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上带来不便。
初中物理说课稿《密度》3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学的。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密度社会生活》,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鲁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密度社会生活》。学生通过学习前三节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对物体的质量这一属性和物质密度这一特性有所了解,并且已经学会了使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物理的质量和体积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方法积累。而这一节课恰是讲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理论联系实际且应用于生活的实践性课。为此,我采用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再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实验性课型。实验过程中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各自课题,加深合作交流的意识。此外,这节课也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具有培养功能。
二、学情分析:
从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个科学探究的素养,他们从事物的对立统一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乐于独立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解释和论证事物或现象间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在学习密度的知识后也期望继续研究并且去解决一定的生活问题。所以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注意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再通过猜、想、分析、实验、推理等手段来处理问题,层层深入,最后通过学生动脑分析、动手操作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还会大大加强学生学习物理、运用物理的自信心。
从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上来看,虽然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知识,了解了一些常见的测量工具名称,但在对知识原理的理解程度还不够深刻,有些测量工具仅是通过多媒体见过其形,没有真正的去实践过,有些没有见过的材料也只有合作交流,猜想其作用,所以在这一节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适应的加以引导教给学生使用工具的方法,利用测量数据分析问题的思路,并对实验操作及结果进行适时分析。
三、设计理念:
做到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提倡学习方式的多元化。教师在这节课打破教材结构,合理重组内容,使整个课堂既充实、严谨,又增强了科学性。教师善于运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呈现出情理相济、动静相成和谐美。在教师的组织下,全体学生和教师一道积极的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时地对学生进行点评。给获取成功的同学以祝贺,给遇到困难的同学以指引,给失去信心的同学以支援。
教师深挖本节课所能体现的各个知识点、能力点、德育点。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这节实验活动课的内容就是依靠实验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常规方法所不能解决的“难题”,教师利用这些“难题”来启迪学生思维,帮助其自发学习、自主探究、自行获解,实验中发挥一个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培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困难、战胜自我信心,与此同时,学会与同学共同交流获取知识。
四、设计思路:
1、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
过程与方法:学会系统地整理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量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探究活动中,受到科学态度、科学观念的熏陶,培养他们创新的精神、实践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2、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都是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突出与突破的方法是利用组间合作与汇报交流来实现。
3、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按照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评价、评估,完成本节内容从现象到理论的过程,得出每一个问题的初步结论,并总结出每个情境中使用的方法。
合作学习:学生组内合作与集体合作是这一节课呈现的主要方式,充分利用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与智慧,积思广仪、众志成城。合作学习贯穿了教学的始终,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进行影响与渗透。
4、学法指导
在进行课程探究前,针对学习未知的方法、没有接触到的(自制教具)材料给予适量的方法提示;在进行课题研究时,鼓励实验方法的多样化,对于明显的思路和操作错误及时指导;在课题探究结束后,和学生一起对实验中的知识与方法进行总结归纳。
五、实验前的准备
教师根据实验可能用的器材进行相应的实验器材准备,并与实验管理员协调好,上课时一同协助提供学生所需器材。对实验室中没有的一些器材提前作好收集和准备,如大塑料可乐瓶、铅球、保鲜膜、油漆、木锯、废旧的课桌、台秤等。由于本节内容较多,所以可以进行适当的调课连着下午第四节的活动课进行两节课较好。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这段时间学习了三个重要的物理量:密度、质量、体积,请问哪位同学能
告诉大家三者的关系呢?
生:三者的关系可用一表达式来说明: ρ=m/v
对于同种物质,它的密度不受 m 和V 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表述给予表扬,同时指出他们所述之处的不足,物质的密度受到状态的影响。)
师:我们还学习了测量质量和体积的仪器:天平和量筒。请哪位同学来描述一下,器材使用
时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生:(描述使用方法,找几位同学补充,使表达更完整。)
师:课下我有几个问题,请大家帮助我来解决,每个实验小组都选择了一个探究课题,采用
各种方法进行了探究,然后向同学们进行陈述报告。
(二) 课题选定和探究方案制定
教师依据学情对全班同学进行小组划分,每组大约十二三个人,全班共划分为四个小组,然
后采用抽签的形式进行探究课题的选择。然后小组内进行课题的研讨并制定实验方案,老师巡回观察,并
适当的进行指导。
探究课题:
1、铅球是铅做的吗?
2、测砖的密度
3、测课桌体积有多大
4、测量方糖的密度
(三)实验探究和汇报
各组制定完毕探究方案之后,根据方案进行相应的器材选择,完毕之后,按顺序各小组进行
实验方案的汇报并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
第一组:铅球是铅做的吗?
学生甲:我们从器材桌上选择了一个铅球,上面标的是6斤的铅球,为了得到精确的数据,
我们在课下用台秤测量了一下,其质量为2.9kg。
学生乙:(板书)m=2.9kg。
学生甲:在测量铅球的体积时,我们遇到了一个难题,没有合适的量筒,于是我们使用了水
槽,把铅球放入水槽中,用烧杯向水槽中注水,直到水没过铅球,用粘贴纸在此处作一标记。
学生乙:在学生甲的描述下进行操作。
学生甲:将铅球取出,水面下降,然后用量筒向水槽中注水,直至再次达到标记,记下注入的水的体积,即铅球的体积。
学生乙:(板书) V水= V铅球 = 0.38L
学生甲:根据 可计算出铅球的密度,密度表中ρ铅=11.3g/cm3。
学生乙:(板书)ρ球<ρ铅
学生甲:通过测量和计算,我们澄清了一个事实,铅球的基本成分是铁,而不是铅做的!请同学们对我们的实验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丙:有一种更直接的方法:测量铅球的体积,利用墙角、直尺和三角板直接测出铅球的直径d,根据球体的积公式进行计算。
学生丁:为测量球的体积,我对实验器材进行了改进。自制量筒,利用直径足够大的透明塑料瓶,去掉顶端较细的部分,在瓶的外壁贴一张纸条,用标准量筒量好100cm3的水,倒入瓶内,在纸条上画出液面的位置,再用量筒倒入400cm3的水,作标记500cm3,将二者之间进行平分,用自制量筒测出铅球的体积。
师:大家太棒了!每个同学的想法都非常有创意,让老师受益匪浅,尤其是自制量筒。下面,哪组同学再为大家作一次汇报?
第二组:测砖的密度
学生甲:我们探究的课题是:测砖的密度。用天平直接测量砖的质量m。
学生乙:(板书) m=60.5g 。
学生甲:用量筒测量砖的体积时,我们发现砖放入水中时,砖具有吸水性,这样测出来的砖
的体积偏大。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在量筒中倒入一定体积的水
V水 ,让砖头吸饱水之后,再放入量筒中,测出体积V,由此计算砖的体积。
学生乙:(板书,演算)V水= 20cm3 V =60cm3
V砖 = V -V水= 60cm3- 20cm3= 40cm3
学生甲:也许我们的办法不是最好的,让大家提出更巧妙的办法。
(学生进行一番激烈的讨论,由学生代表发言,对改进的方法进行表述)
学生丙:砖吸水后会膨胀,同样体积会变大,为了克服砖的吸水性,我们采取在砖的表面涂
层油漆或包一层保鲜膜的方法。
学生丁:我在想,我们为什么不测量整块砖的密度呢?这样,我们可以用直尺直接测量砖的
长、宽、高。计算出整块砖的体积。
第三组:测量方糖的密度
学生甲:我们的探究课题是:测量方糖的密度。首先用天平测出几块方糖的质量m,然后除
以方糖的个数n,求出一块方糖的质量。
(板书)
学生甲:在测量体积时,我们想到一些方法来克服糖溶于水的问题,如包上保鲜膜等。后来我想起妈妈在沏糖水时,糖达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溶解了,于是我们就想到用不再溶解糖的糖水来测方糖的体积,实验中由于一块方糖体积较小,测量时误差较大,所以我们测量出几块方糖体积,再除以方糖的个数,求出一块方糖的体积。
学生乙:(进行操作,板书) V糖水=20ml V=25ml
学生丙:我有一个更好的方法来测方糖的体积,糖溶于水,但是糖不溶于油啊,如果我们用油来测体积,就避免了糖溶于水这一问题。
师:大家的方法都很好,尤其是用油测方糖的体积,更让我们有新的思路。
第四组:测课桌体积有多大
学生甲:我们的探究课题是:课桌的体积有多大。我们利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这一点,采用测样本的方法,取和课桌一样的木料来测密度。我们先用台秤测一张课桌的质量m1,用天平测小木块的质量m2
学生乙:(板书)m1=15kg m2=28g
学生甲:在量筒中倒入一定体积的水V1,将木块放入量筒中,它在水面上漂浮,用铁丝将木块压入水中,读出体积V2,计算木料的体积V样本。
学生乙:(操作并计算) V1= 40cm3 V2= 80cm3
V样本= V2- V1= 40cm3
学生丙:在测木块体积时,用铁丝将木块压入水中不易操作,我有一个更便于操作的方法:
1.用细线将一石块系在木块下。2.将量筒倒入一定体积的水V1。3.将石块先浸没在水中,读量筒中的
示数V2。4.将石块和木块一起浸没在水中,读出量筒中的示数V3。5.木块的体积V=V3-V2。
(四)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进行评价
今天我很受感动,从同学们的身上我深刻体会到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不断探索勇于克服困难的态度,同时,大家也教会了我很多新的方法,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所收获。当然大家在实验操作中可能有些地方不够规范,例如:胶头滴管的使用。我相信经过大家的不断努力,会做得更好。
第四篇:初中物理 密度 教案
初中物理 密度 教案
第三节 密度
一、从鉴别物质说起
我们鉴别物质时,仅靠气味、颜色、软硬、形状等特性有时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如何来鉴别一瓶自来水和一瓶矿泉水呢?这时这种局限性就体现出来了。但我们发现物质还有其它的特性,可不可以用它们来鉴别物质呢。
思考:单纯地用物体的质量来鉴别物质的种类,行吗?
1、这里有两个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一个是铜块,一个是铁块,它们的体积相同,质量相等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2、如果是同种物质,体积相等,质量相等吗?这两个都是铝块,体积相等,那质量相等吗?
3、如果同种物质,体积不相等,质量还相等吗?如图,这两个木块哪个质量大?
4、同一种物质,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这仅仅是质量跟体积的粗略关系,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准确的数量关系呢?
二、实验探究
1、实验:调节好天平,用天平称量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看看它们的质量相同是否相同?
结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同。
2、实验:100g水和100g酒精体积,看看它们的体积是否相同?
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体积相等。
以上两个实验用不同的物质进行比较,根据实验结果,受到了什么启示?
3、提出问题: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具体关系是什么呢?
4、由相同物质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大,质量也大。例如,一盒相同的粉笔,两枝粉笔的体积是一枝粉笔的2倍,两枝粉笔的质量也是一枝粉笔的质量的2倍。这是物质的一个很重要的特性。
①.请你把粉笔的质量和体积绘制成图。(类比研究同一金属导体两端和电流关系实验)②.用体积大小相同的若干铝块(或铁块、松木块)作实验。
由此可以得到结论:
(1)同种物质质量增加,其体积也增大;质量减少,体积也会减少。且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定。
(2)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
三、密度
1、密度定义
2、一些物质的密度值
对于同一种物质,如水在不同的状态下,密度也是不同的,物质密度与温度、压强有
33关;密度相同的不一定是同一种物质,如冰、蜡、植物油密度都 是0.9×10kg/m;还有
33煤油、酒精密度都是0.8×10kg/m;金属固体的密度较大。
水的密度是1.0×10kg/m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要能够记住一些物质密度的大小。例如,金的密度比银大,铜的密度比铁大。
3、练习
1、一枝粉笔用掉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与原来的相比()A、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B、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C、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D、质量减小,密度减小
2、人们常说:铁比木头重。它的真实含义是()A、铁的密度比木头大 B、铁的质量比木头大
C、木头比铁轻一些 D、铁的质量和木头的质量实际上是一样的
3、对于密度公式ρ=m/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质量不变的时候,密度与体积成正比 B、当体积不变的时候,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物质密度一定,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D、密度与体积成正比,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4、一根均匀的铁棒,去掉1 /2,剩下的一半是原来的质量的,剩下的一半体积是原来的,剩下的一半密度与原来的。
335、铝的密度是2.7×10kg/m,读作。它表示的意思是。
6、一个烧杯质量是50g,装体积是100mL 的液体,总质量是130g.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7、下面是调节天平和使用天平的步骤,请把正确的排列序号写在横线上。
A、把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B、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刻度盘的中线处
C、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所对的刻度值,算出被测物体的质量
D、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E、整理器材,把物体放回原处
338、一只瓶子能装2kg酒精(ρ=0.8×10kg/m),如果用来装满水,那么瓶内水的质量()A、小于2kg B、大于2kg C、等于2kg D、无法判断
9、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块砖,切去一半,对剩下的半块砖,正确说法是()A、质量减少一半,密度减少一半 B、质量减少一半,密度不变
C、体积减少一半,密度减少一半 D、以上的说法均不正确
10、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将被称物体和砝码放错了位置,若天平平衡时,左盘放有100g和20g 的砝码各一个,游码所对的刻度值是4g,则物体的质量为()A、124g B、122g C、118g D、116g 能力提高
311、一辆油罐车装了30m的石油,小明想测量石油的密度,从车上取出30mL石油,测得它
的质量是24.6g。求:
(1)石油的密度。
(2)这辆运油车所装的石油的质量。
12、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猜想:
实验器材:一盒粉笔,天平,量筒,细沙,水油。
实验步骤:
画图:
以横坐标表示体积V,纵坐标表示质量m。作图。
分析论证:
13、一个质量是40g的容器,装满水后质量变为140g,装满油后质量变为120g。求油的密度。
14、小兮和同学一起参观烈士陵园。他们观察到一块花岗石纪念碑,经测量得知,高4m,宽
3380cm,厚50 cm,计算它的质量是多少(ρ= 2.6×10kg/m)有机会的话参观调查你见到的纪
念碑并实地测量,计算这个纪念碑的质量是多少。
315、有一个铁球的质量是316g,体积是60cm,问这个铁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如果是
空心的,那么中空部分体积是多大?
荐初二物理《浮力》教学案例(5000荐荐初初二中物物理
教理
案教
学
案物
态例
变
字)
化
荐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和反思(3000
字)荐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密度》(800字)
第五篇:初中物理密度说课稿
初中物理密度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密度这一节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密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在已有知识质量和体积的基础上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概念。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教材首先让学生体会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木块、铝块、铁块)的质量不等,表明物质在这方面的性质上存在差异。然后,让学生进行“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的探究。利用探究结果让学生思考,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其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也不同,这反映了物质的一种性质。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二、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2)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物体质量跟体积关系的探究过程,从而理解密度概念的建立。
(2)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2.难点:密度概念与公式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边讨论、边实验探究、边归纳总结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学准备:天平和砝码三套、边长为1CM的正方体木块、铁块、铝块各一个,10m3、20m3、30m3的正方体木块。
(二)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从生活经验上对知识有一定的感知,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但对密度的相关知识非常的陌生。本节课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三)教法、学法
教法:实验法、讲解法等
学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法等
(四)教学过程程设计
第一环节:引入,提出问题
问题: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它们的质量相同吗?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吗?
第二环节: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1、出示天平和正方体木块、铁块、铝块各一个,并告诉学生三种物体的边长分别为2CM。请三个组的学生利用天平称出三种物质的质量。另外三个组的学生根据边长计算出这三个物体的体积。
2、引导学生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得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3、再出示体积为10m3、20m3、30m3的正方体木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果体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质量也会增加到原来的2倍吗?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吗?
(1)引导学生进行猜想,(2)设计实验: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步骤。
(3)实验验证:请各个组的学生合作实验进行探究,实验中同学们要认真观察思考,及时提出实验中不足和需要注意事项,并根据实验数据,在教材坐标图上描点。
(4)归纳分析、得出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学生自行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得出结论:同种物
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比值是一定的。
第三环节:学习新知
1、在实验结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比值是一定的。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不同的物质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这个比值的不同就是每一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我们用密度来表示物质的这种性质。
2、教师引导学生从运用比值定义法推导出密度的定义。再根据密度的定义引导得出密度公式:=m/v 及引导学生写出变形公式:m=v 和v=m/
3、引导学生学习符号的意义及单位。单位换算:1g/m3=1×103Kg/m34、让学生自己在密度表中找出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比如:冰、蜡、铜、铁、煤油、酒精、水等物质的密度。并根据密度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比如水的密度1.0×103Kg/m3的意义是:1m3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在说意义时着重强调:“某种物质”和“质量的单位”,学生很容易把后面的质量单位说成密度单位。并要求学生牢记水的密度,在做题时作为已知条件应用。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1、在实验探究时大家应该注意什么?
2、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巩固练习
1.根据密度公式=m/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度跟质量m成正比
b.密度m跟体积m成反比
c.密度既跟质量成正比,又跟体积成反比
d.密度大小只由物质本身决定,跟体积、质量大小无关
2.表中记录的内容是一位同学学习密度概念时做的实验记录,请你根据表格中记录的内容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铁块1 铁块2 铝块1 铝块
2m/g 79 158 27
54v/cm3 10 20 10 20
m/v(g/cm3)7.9 7.9 2.7 2.7
(1)铁和铝两种不同物质的相同点_______;不同点_______________。
(2)铁的密度________,铝的密度_____________。
(3)根据这个实验结果,请你分析并回答:为什么说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或属性不同版本的初中物理教材说法不一,这是为什么?人教版教材说是“特性”,而北师大教材说是“属性’,类似情况还有。作为编写物理教材的权威部门,对基本概念、名词、术语等应该统一。以免给物理基础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上带来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