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济南市长清区孝里中学校本课程doc
济南市长清区孝里中学校本课程
《孝文化研究》
顾问:齐京泉 主编:马 骏
副主编:燕 磊 高新远 王祥林 路国新
前言
齐京泉
何谓“孝”?《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可见“孝”最初的涵义就是“善事父母”,即奉养父母。
据我国最早的典籍《尚书•尧典》记载,早在4000多年前,尧帝在选择接班人虞舜时,就特别注意到虞舜的“克谐以孝”。到了春秋战国,儒家便把孝奉为“百行之首”。《论语》中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孝经》里记载的孔子的话说得更明白:”“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中国就是靠这个‘孝’字支撑了两千多年的文明”。
“上下五千年,孝道贯百代”,“小孝治家,大孝治国”。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我国孝道文化包括敬养父母、生育后代、推恩及人、忠孝两全、缅怀先祖等,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体系。
弘扬传统孝文化,旨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时代典型、倡树和谐新风;弘扬传统孝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践行“长清精神”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践行中国梦的题中之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为序。第一部分:
大孝渊源
舜:中国古代守孝的第一君主
舜出生在一个穷苦家庭,年幼丧母,父亲是瞎子。后来父亲又娶后妻,生一子叫象。从此后母常虐待舜,后来连父亲也讨厌舜。每当父母发狠心要杀死舜时,舜只好逃跑。可当父母生病需要人照顾时,舜又回到他们身边,尽力服侍父母,还处处让着弟弟。舜的孝心感动了天地。当舜在历山的农田耕田时,竟有大象跑来帮他犁田,小鸟飞来替他播种。后来,尧帝发现并提拔了舜,让舜协助自己来管理国家大事。舜在尧手下干了28年,做过各种各样的官,都很称职。最后,尧把帝位传给了舜。尧之所以选中舜为帝位继承人,就是因为舜不仅有才干,而且是个大孝子。可见,把孝亲敬老视为最崇高的美德,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是自远古就沿袭流传下来的,并时代相袭、贯穿百代。
周代:定期举行养老礼仪
周代的养老礼仪包括朝廷和地方两个层次。在朝廷,天子一般都要定期视察学校,亲行养老之礼,在太学设宴款待三老、五更及群老,以示恩宠礼遇。在地方,则每年都要定期举行乡饮酒礼。乡是周天子及诸侯都城四郊的基层组织单位,以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一乡,相传天子有六乡、诸侯有三乡。举行乡饮酒礼时,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享有特殊的礼遇,他们不仅受到晚辈的伺候,还依年龄而别,年龄越大,享用的美味佳肴也越丰富。举行乡饮酒礼的目的在于正齿位,序人伦,尊老敬贤,敦睦乡里。周代朝廷对老年人及其家庭也实行优惠政策。《礼记〃王制篇》规定,老人五十岁以后,不再服劳役;六十岁以后免服兵役。朝廷还根据户口册核查老年人的家庭及其财产情况,规定‚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废疾非人不养者,一人不从政;父母之丧,三年不从政。‛这是说,八十岁老人的家庭可有一子免服兵役和徭役,九十岁老人全家可以免服兵役和徭役,以便让其家人安心在家服侍老人,恪尽赡养老人的义务。
孔子论孝
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制走向灭亡,封建制逐步确立的时期。随着宗法奴隶制的日趋瓦解,‚礼崩乐坏‛。而当时的孔子认为要稳定社会秩序,必先稳定家庭,如果不树立父母家长的权威,就无法达到家庭的稳定,进而也就无法稳定社会。所以,孔子提倡‚孝‛。孔子对 西周的‚孝‛进行了继承发展改造和创新。
1、强调‚孝‛要建立在‚敬‛的基础上。孔子认为孝敬父母要真心实意,如单纯在物质上满足父母,尚不足以为孝,更重要的是要‚敬‛,是父母得到人格的尊重和精神的慰籍。《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从这里可以看出,‚敬‛是孝道的精神本质。
2、把行孝与守礼结合在一起。如果说孝道的精神本质是‚敬‛,那么如何表达出这种‚敬‛呢?这就是:行为要符合礼,而孔子则直接将此看作是孝,《论语〃为政》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无论父母生前或死后,都应按照礼的规定来行孝。
3、把‚孝‛与‚悌‛结合起来。《论语》中多次以孝悌连用,如:‚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悌:敬兄,而敬兄长的实质,则是要求人们将家庭血亲中的等级推广到社会关系中去,所谓‚出则弟‛就是这个意思,它主要表现的是处理社会关系的准则。
4、提出‚几谏‛的原则。孔子认为,父母若有错,子女可以用委婉的语气进行劝谏,以免陷父母于不义,这就是他所说的‚事父母几谏‛《论语〃里仁》。‚几谏‛的原则兼顾到孝敬与社会群体利益这两个方面,具有一定的民主精神。
5、孔子为传统孝道的合理性找到了人性的根基,解决了孝道存在的哲学前提——仁。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人,仁不仅是孝的人性根源,而且是孝要努力实现的终极目标。仁是人行为的最高准则,是一种普遍原则,要实现这一原则,必须有一个近的入手处,这就是孝。《礼记〃中庸》:‚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孝经》-----中国关于孝的第一部专著 从内容上看,它是孔子和曾子师生二人的对话,曾子问,孔子解答,最后由曾子整理而成。《孝经》提出了‚孝治天下‛的伦理宗旨,阐发了孝与人本身、孝与家庭、孝与政治、孝与社会的关系。它认为‚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由‚孝‛而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使孝的涵义逐步丰富起来,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孝文化。
孔子的弟子有若甚至将孝作为立身之本,认为‚本立而道生‛。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的话,其人格定然出现问题,所谓的爱集体爱国家,都令人怀疑。尽管古代有‚忠孝不能两全‛之说,可是,没有从小之孝,就不可能有未来的对国家之忠。
在西周王朝,统治者主张敬天、孝祖、敬德、保民,重视尊老敬贤的教化。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要恪守君臣、父子、长幼之道:在家 孝顺父母,至亲至爱;在社会上尊老敬老,选贤举能;在国家则忠于君王,报效朝廷。
春秋战国—孝文化完整的思想体系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在尊老敬老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伦理道德观念和基本的规范。《论语》、《孝经》等书记载了孔子在这方面的大量言论。以致中国人之重孝道,几乎成了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最大特点。孝作为华夏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经孔孟儒学的发挥,以及历代帝王的提倡,确实是深入民心,难以动摇。在西周王朝,统治者主张敬天、孝祖、敬德、保民,重视尊老敬贤的教化。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要恪守君臣、父子、长幼之道:在家孝顺父母,至 亲至爱;在社会上尊老敬老,选贤举能;在国家则忠于君王,报效朝 廷。
汉朝:以孝治天下
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就是‚孝廉‛,孝廉就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始于董仲舒贤良对策时的奏请,由各郡国在所属吏民中荐举孝、廉各一人。后合称为‚孝廉‛。汉朝以孝治天下,选拔官员把‚孝‛作为一个重要的标准。汉代皇帝驾崩以后,谥号多有加‚孝‛字的。西、东二汉共28位皇帝,谥号带‚孝‛的达到21位,在中国封建历史上绝无仅有。
汉代的李密不愿为官,写《陈情表》上书曰:‚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臣无祖母,无以至今;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说自己是老祖母抚养长大的,现在老祖母老了,需要自己在身边孝顺、赡养。
唐朝孝文化:给予父母精神上的慰藉
到了唐朝,孝文化有了更大的发展和进步,科考不用读五经,但是《论语》、《孝经》却不能不读,唐玄宗甚至亲自批注《孝经》。《孝经》也因此成为《十三经注疏》中唯一一部由皇帝注释的儒家经典。
依照唐律的规定,凡是侍奉父母不‚善‛的,以不孝罪而给予处罚,譬如违反教令、闻父母丧而不举哀等违反‚善事父母‛的行为都 9 属于此例。为了让子孙尽心尽力地照顾好长辈,父母在世时,如果子孙攒私房钱或者要求分家的,也要处以三年徒刑。
唐朝不仅在物质生活方面充分体现了孝文化的深刻内涵,而且把孝文化上升到了精神层面,那就是‚色养‛。何谓‚色养‛?说的是子孙要给予父母精神上的慰藉。
唐初名相房玄龄在对父母‚色养‛方面堪称典范,《贞观政要》卷五有言:司空房玄龄事继母,能以色养,恭谨过人。其母病,请医人至门,必迎拜垂泣。及居丧,尤甚柴毁。太宗命散骑常侍刘洎就加宽譬,遗寝床、粥食、盐菜。
宋元朝----孝道登峰造极的时期
至宋,孝道演变到了登峰造极的状态,除元朝由于是少数民族日益入主内地故不甚重视孝道外,宋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孝道,王安石变法使《孝经》成为童蒙教材。使之在理论上出现了论证哲学化、教化通俗化、义务规范极端化、专制化倾向,在实践上则体现为愚昧化趋向。
至元,郭居敬编录《二十四孝》,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 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合而成。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于西汉经学家刘向编辑的《孝子传》,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籍。
明朝:女子《孝经》教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明朝在其统治期间,沿用宋朝祖制,加强对女子的《孝经》教育,或父母亲传,或专门聘请‚姆师‛来执行女教。这些接受过《孝经》教育的女子,在日后的家庭生活中便言传身教,从小教育自己的子女‚孝道‛。如此循环,女性孝道教育却成为一种清新宜人的文化现象。女性接受《孝经》教育,对明朝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首先是促成了自家孝道观念的确立,她们大多孝敬公婆、友于姊妹兄弟,使家道和和美美;其次是提高了自家的文化修养,造就了性行淑娟的良妻贤母、淑媛闺秀的品行,为夫妻和谐、家庭和睦、伦理调顺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孝子皇帝:洪武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以农民出身登上大宝的位数不多的几位皇帝之一。公正地说,朱元璋在孝道上做的的确还是非常不错的。主要体现在他对朱家先人陵寝的建造和对孝道的推崇。称帝伊始,为了向全国官民表现自己的孝道与天子的豪富,他便为朱氏家族高祖父母辈以下先人大造陵墓。
朱元璋推崇孝道,颁布《慈孝录》重拾举孝廉制度,以致‚由布衣而登大僚者不可胜数‛,甚至其遗诏也依然念念不忘阐发孝道。在朱元璋的首倡下,对孝道的褒扬一直伴随至明王朝统治的终结。翻开典故,明朝共有16位正史皇帝,其中尽然有11位的谥号中带有‚孝‛字,规模虽然不及汉朝带‚孝‛皇帝多,但是在历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
朱元璋还提出臣民行孝的行为规范: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无作非为。这一行孝‚圣谕六言‛随后便颁令全国实施。
在南京有一座明孝陵,据说马皇后死后,谥号‚孝慈‛,葬于此,故叫‚孝陵‛。但是也有专家根据朱元璋推崇‚以孝治天下‛,认为孝陵的孝来源于此。总而言之,孝陵都是对明朝崇尚‚孝道‛的一个 12 缩影。
清朝:将孝的榜样具体化---千寿宴
清朝是一个少数民族入主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这一时期,清朝统治者为了缓和民族矛盾,维护清朝的统治,加上以前历朝代的重孝传统的传承,更加注重对孝文化的提倡和保障,并且与统治实践相结合,影响到清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清朝编写的《百孝图说》更将孝的榜样具体化。
清朝康熙年间举行过大型的尊老敬老活动——千寿宴。六十一年(1722)正月初二,康熙在乾清宫宴请65岁以上的老人,共有1020人。筵席上,老人和康熙平起平坐,皇子皇孙侍立一旁,给老人倒酒。康熙还即兴赋诗,名曰《千叟宴诗》。当代学者黎鸣在《中国人性分析报告》中说,‚文明的中国人连续地生存了四五千年,唯一地显示了他们的精神的真诚之处,还真正只在这个‘孝’字上‛;‚中国就是靠这个‘孝’字支撑了两千多年的文明‛。黑格尔在研究中国文化时曾作过这样的分析:‚中国纯粹建筑在这样一种道法结合上,国家的特征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教’,中国人把自己看作是属于他们家庭的,而同时又是国家的儿女。‛
任何朝代的统治者,不管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都把孝文化延续至今,都没有否定孝文化的存在,相反都对孝文化的发展有所改进。从历史各个时期看,一部中国法制史历朝历代都把不孝视为犯罪,并处以重罚,不孝都违反法律规范,都是犯罪,孝的继承性可见一斑。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
2012年 8月13日,由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新版‚二十四孝‛行动标准。新标准有传承有创新
2012年 6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来审议,修订草案中新增一条‚常回家看看‛,引起社会巨大关注和争论。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副主任吴玉韶昨日表示,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与旧‚二十四孝‛形成对比,就是想告诉大家,时代的脚步在不断向前迈进,‚我们对‘孝’文化的理解,14 既要传承又要有创新‛。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
1、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
2、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
3、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
4、亲自给父母做饭;
5、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
6、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
7、为父母建立“关爱卡”;
8、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
9、教父母学会上网;
10、经常为父母拍照;
11、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
12、打开父母的心结;
13、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
14、支持单身父母再婚;
15、定期带父母做体检;
16、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
17、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
18、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
19、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 20、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
21、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
22、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
23、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
24、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
第二部分:
孝堂山----中华孝文化的热土圣地
孝堂汉祠被评为‚长清新八景‛之一。其实,早在数百年前甚至更早,我们的先人就把孝堂汉祠列入肥城县‚八景‛和‚十六景‛之一了。不过,据清康熙十一年,重修的《肥城县志》记载:那时景观的名字分别叫‚孝堂西照‛和‚孝里和风‛。全因了一个‚孝‛字——孝堂山、孝堂祠、孝子墓,更因了这里埋葬着《二十四孝》中的汉代孝子典范——郭巨。两千多年来,尽管这里几经朝代更替,风云变幻,‚孝‛却始终根植在这片热土中,成为中华孝文化的一方圣地。
孝堂山,其实是一座高约30米的土山,古代曾称作龟山。后更名为巫山。希望此山也能够通神,给人间带来更多的好运。
北魏人郦道元老先生在他的《水经注》中有这样的记载:‚巫山在平阴东北,昔齐侯登望晋军,畏众而归。师旷、邢伯闻乌鸟之声,知齐师潜遁。人物咸沦,地理昭著,贤于杜氏东北之证矣。今巫山之上有石室,世谓之孝子堂。‛这里的‚孝子堂‛指的就是供奉郭巨的石祠。
山的灵魂——“巫文化”转变为“孝文化”
《肥城县志〃山水》赞曰:‚山不甚高,上有殿阁精严,回廊环绕。当夫虹消雨霁,雾结烟霏,一抹斜阳,楼台幻影,其 秀异之气有独钟与,亦人杰地灵之一征也。‛ 这真是应了那句‚山不在高要仙则名‛的名言了。
孝堂山因孝引来无数臣僚孝子前来顶礼膜拜,也引来众多文人墨客大加赞赏。福清教谕林贤有《孝堂西照》诗云:‚埋儿只为养亲颜,安有儿埋母忍餐。自是老天公道在,能令子孝母心安。黄金一釜阴中赐,青史千年板上刊。芳草斜阳久寂寞,古今谁不仰高山!‛
那一刻,孝堂山下的村庄上空飘荡着缕缕炊烟,透出乡间生活的世俗韵味。水里铺的前世与今生,就在这日复一日的炊烟中千回百转……
水里铺因孝改为孝里铺
孝里镇所在的孝里铺在古代的时候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积水洼,因为当时这里地势低洼,常年积水。后来经过两次改动才叫了孝里铺,而且这两次更名都有着很深的文化背景。
第一次更名发生在春秋时期,由积水洼改为了水里铺。这次更名除了保留了原来的‚水‛字,以彰显其地理特点外,其他的两个字全改了,一个改成了‚里‛,一个改成了‚铺‛。
水里铺地处齐国、鲁国的边界,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古战场之一。《春秋传》有这样的记载:‚晋师伐齐,齐侯登巫山以望晋师‛。巫山就是现在的孝堂山。作为这样一块战略要地,齐国在这里设立驿站或驻兵是很自然的事情。改名也就顺理成章了。
第二次更名发生在东汉时期,由水里铺改为孝里铺。这次更名是因为这里曾经产生了一个流传千古的孝子典范。
这个孝子就是被写进各种版本《二十四孝》的郭巨。
郭巨,字文举,东汉隆虑人。隆虑,也就是后来的河南省林县,现在叫林州市。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郭巨是东汉河内温县人。河内温县,就是现在的河南省温县。要说这林县和温县,在全国都比较有名:林县在热火朝天的年代靠人工挖掘了‚人间天河——红旗渠‛而扬名天下;温县则因为是‚陈氏太极‛的发祥地而闻名华人世界。
两千多年来,在当地流传最广的‚郭巨埋子‛故事是:郭巨家乡河南大灾,他辞别了两个兄弟,没要一分家产,用小推车推着着母亲,带着妻子和一岁多的儿子一路乞讨来到水里铺,生活十分艰难。郭巨的母亲对小孙子格外疼爱,宁肯自己饿肚子,也要先把饭食给小孙子吃。郭巨看到日益消瘦的母亲,心里非常难受,就跟妻子商议:‚本来能让母亲吃上饭就已经很困难,再有人和她争食,母亲恐怕就会饿死。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却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出粮食供养母亲。‛于是,夫妻二人抱着儿子来到野外,准备埋儿。谁知当挖坑挖到三尺多深时,竟挖出了一个坛子,里面盛满了黄金,上面还写有字,大致内容是:上天赏赐黄金给郭巨孝子,官员不准抢夺,民众不准分取。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兼养孩子,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美名很快传播四方。
当地人以出了个大孝子为荣,遂把水里铺改为孝里铺。这一字之改,去掉了‚水‛的地理特点,加了‚孝‛的文化内容,成为孝子之乡而闻名天下。从‚水里铺‛到孝里铺,一名之易,饱含着善良的远古先人对于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老吾老,以及 20 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只要每一个人都心存孝道,再苦难的生活中都会充盈着人间最为弥足珍贵的温暖。
孝里人心中的孝子墓
巫山因埋葬着孝子郭巨而更名为孝堂山。
这郭巨的墓丘就在孝堂山顶,总体呈半圆形,南北18多米,东西 25米,高约3米多。墓丘南面是一座垒砌的石墙,上有‚郭巨墓‛石刻,据说是康生所题。关于这一段高墙,当地的老人们说,以前从远处望去犹如马鬃直立一般,这是古墓封土的一种形制,叫做‚马鬣封‛。当然,现在在远处已经看不真切了,因为新中国成立后在这段石墙前重新建起了一座规模庞大的保护石祠的‚孝堂山汉石室‛。
据康熙十一年重修的《肥城县志》载:‚郭巨墓在城西北六十里东张社孝堂山之阳。‛所指即是此墓。但同时在《肥城县志〃古迹志》还有这样的记载:孝堂山上‚又有古墓,相传郭巨奉母来此,母殁因葬焉。或云即郭巨墓。
千百年的岁月流逝,一代代人的传承,孝里人从来没有动摇过自己的信念,始终以自己的家乡出了个大孝子为荣,并以此来感化和劝教后辈儿郞。
那么,孝堂山附近乃至方圆几百里的百姓,为什么偏偏就‚宁可信其有,绝不信其无‛,一心认定这墓中的主人就是大孝子郭巨呢?
如果让社会学家,或者民俗学家来解释这个现象,很有可能会引经据典,复杂得令人如坠云中,如听天书。其实,答案非常简单,就是这个‚孝‛字的魔力。古往今来,人人都愿意让自己 被视为忠孝之人,当然也就愿意与这人世间的第一大孝子比邻而居了,谁还会去在乎这墓中的主人是真是假呢!
正因为如此,孝堂山上的郭巨墓一直保护很好,就是因为这是孝子之墓,若谁对这座墓做出不敬之举,肯定会被视为‚不孝之徒‛被千夫指、万人骂。既然如此,谁会去‚犯傻‛呢!这难道不是‚墓以人存‛最好的佐证吗?
……
敦厚的孝里人则说,郭巨墓越多,我们越高兴,无论你们怎么争,哪怕找来考古专家,挖开墓穴,拿出几块骨头进行DNA鉴定什么的,郭巨墓也在我们的孝堂山上。
孝里孝文化民间故事传说之一
郭巨埋儿
据传,郭巨原为河南林县人,由于家乡连年旱灾,日子实在是过不下去了,可不能等死啊,于是,郭巨就和妻子用单轮推车载着母亲和三岁儿子开始逃荒,一路北上。其中艰辛就别提多难了。也不知走了多少天,来到山东境内水里铺的巫山下,郭巨把母亲妻儿安顿好,就来到巫山顶上,举目西望,但见水天一色,郭巨大喜,自认为可找到了人间仙境,岂不知水里铺涝灾严重,地里种的庄稼颗粒不收,饿死了很多人。这下可难坏了郭巨,眼看着母亲饿的快不行了,野菜树根什么的也越来越少了,郭巨是心如刀绞般难过。老人疼孙子,经常偷偷背着郭巨把自己的那份吃的留给孙子,不懂事的孙子吃完了还饿的哇哇哭,还给奶奶要着吃。郭巨知道后,就和妻子商量,说儿子没了可以再生,母亲没了可就永远的没了啊,思来想去,最后他们决定,为了母亲不被饿死,把孩子埋了。是夜,夫妻俩个抱着熟睡的儿子,来到巫山一避静处,开始挖坑。毕竟是自己的亲骨肉,夫妻俩个都哭了,那哭声在幽静的夜空里飘飘悠悠的被风传到天上去了呢。郭巨就这样挖啊挖啊,突然挖出一只釜,揭开盖子,见竟是满满的一釜黄金,黄金上面书有: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原来郭巨的孝行让老天爷感知到了,方赐黄金一釜于郭巨。有了钱生活自然有保障了,也就不用埋儿子了,于是夫妻俩欢欢喜喜带着黄金回家了,从此过上好日子。郭巨的孝行被上报到朝廷,皇帝遂赐官职‚平南王‛以表彰郭巨。平南王职务是带兵打仗的,郭巨带着媳妇给绣的孝字大旗,一路南征,所向披靡。正可谓好人好报,郭巨一生乐善好施,寿终正寝。人们出于对他的爱戴,在巫山上建了孝子堂,以方便后人逢年过节祭祀这位伟大的孝子。巫山由此更名为孝堂山,水里铺也改成孝里铺了。
海市蜃楼
孝堂山院内有一大方碑,为嘉庆23年所刻,据碑上记载,说过去肥城、长清这一带有名山34座,数孝堂山为最奇。山上既没有沟壑巍峨,又不见瀑挂山涧,听无凤鸣,闻无花香。奇在何处? 原来,据传有一年发大水,淹死了好多人,很多人就搬到孝堂山上。由于西边水天相连,人们竟发现了海市蜃楼奇观。在别的高山都看不见,唯在孝堂山能看到这千年不遇的奇观,人们奔走相告,一时间周边群众云集山顶,但见那水云间楼阁亭榭时隐时现,甚是壮观。这时,突然有人喊道:快看快看!那不是咱这山上的孝子堂吗?人们争相望去,都一个个的被惊得嘡目结舌。在那水天之间,竟浮现出山上的祠堂来。据老人说,此景观别说在这以前没有见过,就是连听说也没有过。从此以后,人们便把山上的祠堂看成神堂呢,众乡亲自愿捐资,大兴土木,雕梁画柱,建起两廊八院用来保护石祠。从那开始,孝里铺一带那真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农业连年获得大丰收。连朝廷的官吏都来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拜竭,老百姓更认为是郭巨大老爷(当地老百姓俗称)在显灵呢,每逢六月初
一、腊月初
一、大年初一,人们就到山上石祠前虔诚的祈祷叩拜,至今香火不绝。一九六一年,国务院将祠堂正式命名为孝堂山郭氏墓石祠,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人佛奇缘
张兴山家住孝堂山下,平时积德行善人称张行善。民国初年孝里洼一带经常被黄河水淹没。一些破船和漂流物被冲到岸边,村民经常捡到从上游飘来的树木、木板和其它物什。这天下午张行善本来是到山上的无梁殿,和几个长老商量在殿里立尊拜佛的事。正赶上年 景不济,才筹集起少许散碎银两,可愁煞这张行善了。这天,他朝着无梁殿走去,一边想着如何多凑些银两,一边虔诚的念念有词,可发现自己竟鬼使神差的来到山西边的水边,他大为惊诧,那条天天走的路怎会走错啊?就在他准备返回时,那西天出现的火烧云煞是好看,水也被映得通红,这种轻易不见的景色一下子吸引住他,他沿着水边赏景,发现远处飘来一物,而且是物随人走,待他立足,那物什便飘至岸边,他定睛一看,是尊木质佛像,木佛呈坐姿,慈眉善目,平躺水上而不沉。他赶紧虔诚的将木佛捞起抱在怀里,像是抱着宝贝似。待张行善用袖子擦干木佛上的水,细细观看时,发现这不正是和昨晚梦见的那尊佛像一般模样吗?那木佛的两眼像是和真眼一般,深邃而睿智。两嘴角微翘,超俗而安详。张行善大喜!这不是天送的吗?遂跪地拜天,喜极而泣。然后他背起木佛,恭恭敬敬的将木佛请到无梁殿里供奉起来。每逢家族盛事,他便将木佛背回家,让院里的老少爷们、婆姨妯娌叩拜,以求平安。平日里这张行善虽是乐善好施之人,却是膝下无子,过去没少求那泰山奶奶,可难遂心愿。从求得那木佛开始,妻子居然有喜了!十月怀胎,生得一子。孩子出生那天,张家是张灯结彩欢天喜地,一大家子齐刷刷的给木佛跪下磕头,然后送木佛归殿。说来也怪,那木佛就是他张行善能背来背去的,换成别人,就是三、五个壮劳力也别想背动他,甚是神奇。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的,这尊木佛就被传神了,有求必有应呢。人们云集孝堂山无梁殿,烧香拜佛者日众。上世纪50年底,佛像作为封资修的东西,列入黑名单,无梁殿被贴上封条。这时的张行善已90高龄,他见势不 好,命儿子连夜将木佛背出,藏在自家后院,可后来还是被一群激进分子发现并开始焚烧。据传,木佛整整烧了三天而不毁。张行善那个心疼啊,由于急火攻心,终是没有躲过那一劫,一命呜呼,双目死而不瞑。几乎就是在老张咽气的那一霎那,木佛轰然倒塌,变成白灰一堆。一阵风扫来,白灰随风而去,未留丝毫。木佛燃烧时散发出很大的香味,从南边齐长城上都能闻得到呢。到现在没有人能说出那是用什么木头做的。张行善死后的那年秋天,黄河发大水,孝堂山以西一片汪洋。
孝里米粉-----承载孝之大义
大约在四千年前夏商时期,北方气候还算湿润,尤其在春、夏、秋三季,一场雨常常绵延数日。单说这长清的巫山周围,因为地势低洼,随便一阵雨过后,巫山就成了一片汪洋中的孤岛。在文人骚客眼里,这或许是再浪漫不过的景致,但涉及到百姓居家过日子,那就称得上是一场劫难了。
俗话说,囤里无粮,心里发慌。阴雨绵绵的日子里,巫山一带百姓家中存放的粮米,常因受潮而发霉。这就更让人心里发慌!众人无奈之时,有个才智聪颖的村妇,把受潮不太严重的米用石臼捣成面,做成面食,侍奉给久卧病榻的婆婆享用,婆婆食后食欲大增,病情渐渐好了起来。后来,这位有心计的村妇又经长期摸索,反复实践,终于制成了一种筋柔相济、老幼皆宜的面 线食品。米粉在食用时,除浇上米醋、香油、麻汁等佐料外,还配以咸淡适中、酸辣相适的时令小菜,更是让人百吃不厌。
如此这般,制作米粉的方法在村里一传十、十传百,被人们迅速掌握。不过,那一时期,米粉还仅仅是作为保存口粮的手段,很有些迫不得已的意味。
也就是说,孝里米粉问世的年代,如今米粉风行的云贵闽粤等地,尚被中原统治者视为蛮夷之地。由此看来,孝里米粉好像是中国米粉制作工艺的老祖宗。
转眼到了东汉时期,随着孝子郭巨‚埋儿奉母‛声名远播,巫山顶上的郭氏墓就成了一方圣土,到孝堂山朝拜郭氏墓的朝野各色人等络绎不绝。依今天的市场经济理论来分析,外来的客流量大了,巫山周围的商机就来了,当地村民们就用米粉招待各方来客。
相较而言,孝堂山下的孝里人是低调而务实的,镇上临街的店铺远没有旅游景点所常见的那般人浮气燥。也许,这就是世世 代代饱受孝道伦理熏陶的必然结果。在他们看来,孝是付出,是维护,是恪守,而不是向先辈索取,更不是榨取老祖宗的精神遗产。
1907年,法国汉学家沙畹拍摄的山东孝堂山老照片
1907年6月14日,孝里铺的佛塑。
1907年6月14日,孝堂山。
1907年,法国汉学家沙畹拍摄的山东孝堂山老照片
1907年6月14日,孝堂山碧霞元君祠。
孝堂山无梁殿
第三部分:
伟人行孝
毛泽东:深情祭母
毛泽东是从读四书五经开始接受文化教育的,自幼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使他对传统文化的偏爱一直保持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由于浩瀚博大的传统文化不断地为毛泽东提供了智慧的营养,因而使他深刻地认识到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许多珍贵品。孝文化无疑是传统文化中许多珍贵品之一,对毛泽东的巨大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1918年10月,毛泽东的母亲因病不幸去逝,终年才52岁,他悲痛至极,于是用四言古风这一诗体写了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母文》,其中写道:‚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劈理分情。事无遗算,物无遁形。洁净之风,传遍戚里。不染一尘,身心表里。……次则儿辈,育之成行。如果未熟,介在青黄。病时揽手,酸心结肠。但呼儿辈,各务为良。……养育深恩,春晖朝霭。报之何时,精禽大海。‛在这篇祭文中,我们见到的是一位至孝的赤子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对母亲的诚挚赞颂,对母亲不幸病逝的沉痛哀悼和无限怀念之情。他同时还写了两副悼念母亲的挽联,其一为:‚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
须补;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其二为:‚春风南岸留晖远,秋雨韶山洒泪多。‛同样是至情至性的自然流露,感人至深。
邓小平:
悉心赡养继母
夏伯根老人对邓小平来说,既不是生母,也不是养母。但邓小平对她如同对新生母亲一样地敬重、关心和照顾她。自16岁那年走出故乡,29年后邓小平才率千军万马解放大西南,回到四川,回到重庆,回到了他的故乡。45岁的邓小平当时在重庆建立了一个安稳的家庭后,就承担起赡养继母的义务,把夏伯根老人从广安家乡接到重庆,同全家一起享天伦之乐。邓小平调中央工作后,又将继母一同接到北京,让夏伯根老人同儿孙们一起度过她幸福的晚年。
夏伯根老人在跟随邓小平一家生活的这些年里,邓小平夫妇待她很好,从来不分你我,在言语、饮食、卫生、穿戴等生活方面,都十分周全地想到老人,安抚老人,使她晚年心情十分愉快。更值得一提的是,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流放‛到江西住‚牛棚‛的日子里,夏伯根老人和邓小平夫妇三人一起,相依为命,熬过了艰难岁月。他们三人的年龄加在一起在200岁以上。卓琳身体不好,邓小平照顾卓琳的身体,又不让年事已高的继母再承担过重的家务,便挑起了家务劳动的重担,家里的重活、脏活,如劈柴、生火、做饭、36 擦地、洗菜等都是由邓小平来干。邓小平夫妇与继母和睦相处,几十年如一日,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夏伯根老人能够高寿,是与儿子和儿媳对她的爱戴、敬重、关心和照顾而心情舒畅分不开的。
江泽民:孝子典范
悉心侍母
江泽民是江上青烈士的儿子。江上青的夫人王者兰,出自上海名门,能诗擅文,有较高的文学修养。江上青逝世后,王者兰曾作悼亡诗三首,其中一首七律中有‚十年壮志山河动,一片丹心日月明‛,堪为佳句,而‚誓抚遗孤承素志,尽除奸慝报深情‛两句,更是道出了王者兰作为烈士遗孀尽心抚育江泽民同志和他的两个妹妹的责任感。江泽民同志的生母姓吴名月卿,江泽民同志叫她‚妈妈‛,对王者兰以亲母事之,更亲切地叫她‚娘‛,一直把她带在身边,生活在一起。在江泽民同志工作过的单位里,人们都称赞他是个孝子。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江泽民同志调往北京工作,他担心娘的寂寞与孤独,委托原上海单位的朋友经常去看望。
胡锦涛:为老人让座留佳话
胡锦涛主席曾两度踏访拉美,在出访期间为老人搬椅子的细节,体现了中国国家领导人‚以人为本、敬老爱老‛的品质。胡锦涛到哥斯达黎加访问时,在繁忙的公务之余会见了驻哥使馆工作人员、中国驻哥机构代表、华侨华人代表和在哥访问的中国企业家。中国驻哥斯达黎加汪大使致欢迎词及邀请胡主席讲话。在此期间,胡主席看到了 37 人群中站立的一位手拄拐棍的80岁老人,便站起身来,将他的椅子搬给她。这名参加活动的华侨在文章中写道,虽然没有相机让我留住这一刻,却给全体目视刚刚这一幕的人们,在脑海永远留下了这难忘的印象。这一刻,让与会者彷佛对‚以人为本‛有了更现实的理解;这把椅子,让侨胞们直接领略到中国政府领导人关爱人民的风尚。总书记: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习书记的母亲齐心也是一位老干部、老党员,已近90岁高龄。习书记非常孝敬母亲。每当有时间陪她在一起吃饭后,他都会拉着母亲的手散步,陪她聊天。
习书记2014年元旦来临之际走访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敬老院。习近平强调,我国老年人口增加很快,老年服务产业发展还比较滞后。要完善制度、改进工作,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习近平要求养老服务机构加强管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让每一位老人都能生活得安心、静心、舒心,都能健康长寿、安享幸福晚年。
习近平敬老日向上海市老年人发慰问信
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值得全社会尊重和敬仰。你们曾用自己的青春与热情,辛勤劳动,无私付出,为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你们历经风霜雪雨磨练,积累了丰富的阅历、智慧和经验。前人栽树,39 后人乘凉,现在我们的国家欣欣向荣,上海的面貌日新月异,这都是前辈们打下的基础,凝聚着你们的辛劳和心血。
尊老敬老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华文明的漫漫长河中,传颂着许多敬老爱老的历史佳话。在新时期,我们更应该传承和弘扬优良传统,使孝敬长辈、敬重老人成为人人自觉奉行的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老年人健康长寿、颐养天年,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和体现,也是我们共同追求的和谐目标。
关心老年人,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后辈应尽的孝心。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老龄事业的发展,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我们要更加注重和加强老龄工作,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从老年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切实加大对老龄工作的投入,健全养老保障制度,加快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努力为老年人办实事、解难题,使广大老年人生活更安康、精神有慰藉,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们愿老年朋友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祝全市老年人身心愉快、健康长寿、生活美好!
第二篇: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模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施目标
以课改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形成知难而进的品格,消除畏难心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三、校本课程组织机构
1、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
组 长:***(校长)
副组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
组 员:班主任、学科组长
2、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
组 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副组长:学科组长
音乐、美术、体育、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等相关教师
3、课程实施督察小组(负责课程实施的督察)
组 长:***(校长)组 员:班主任、物理、化学、地理、综合实践课程 副组长:政教主任 年级主任 组 员:班主任、学科组长
四、课程内容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校为基地,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努力发掘本地教育资源,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拟设置符合学生兴趣、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的七大类课程:
1、认知类:认识自身以及身边的人、事及事物(尺寸、重量、年龄、生日等)
2、欣赏制作类(摄影、剪纸、折纸、面食制作、绘画、图片——当地名胜风景)
3、音乐类(民歌、小曲调、乐曲、舞蹈等)
4、体育类(球类、跳绳、毽子等规则、技能)
5、礼仪教育(道德规范、文明用语、语言艺术、常用交际用语、英语常用交际口语等。)
6、地方人文(本县历史名人故事、县名及村名的由来及变迁等。)
7、信息技术(计算机基本知识及技能)
五、实施办法
1、据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对教师及其提供的课程材料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开设科目和开设时间。
2、布初评通过的校本课程科目及教师名单,推出校本课开设科目菜单供学生询问和选择。
3、加强校本课程的计划性。开学初始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的框架。日常的教学工作必须根据教学计划展开,做到认真备课、上课、考核,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
4、选择有特长,有事业心、有创新精神的年轻教师,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定期组织他们学习“课程理论”,掌握校本课程的管理原则和实施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实践水平。
5、重教师和学生的参与过程,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客观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6、在开展课程研究的过程中请有关专家和上级领导及时指导、帮助,以使课题研究获得成功。
六、课程评价
(一)对课程的评价
每学期结束时,学校要召开任课教师会议,听取任课教师对课程建设的意见,及时修正不足,完善方案;同时,要对实施的年级进行问卷调查或召开座谈会,关注学生喜好的程度,也听取学生乃至家长、社会人士的建议和意见。
(二)对学生的评价
在该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过程性评价。一是建立成长档案袋,让学生自己收集学习过程中反映自己成长的资料,如学习时收集到的故事、照片,办的剪贴报,写的采访日记、调查报告,家长、教师、社会人士的评价等。二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评价表,随时进行评价。最后在一学期结束时,进行终结性的评价,评价的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体现多样性。
(三)对教师的评价
一是教师自我反思性评价:每一个主题内容的教学完成后,认真进行反思总结
二是教学督察评价:学校重点检查备课、教师收集的资料及课堂教学。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学习、发展、成长的过程。我们愿继续努力,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洪流中,去开拓、去创新,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篇章。
第三篇: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共华中学校本课程资料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施目标
以课改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形成知难而进的品格,消除畏难心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三、校本课程组织机构
1、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
组 长:李建军(校长)
副组长:曾腊春(业务副校长)尹新宇(教务主任)
组 员:班主任、学科组长
2、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
组 长:尹心雨(教导主任)欧仕良 副组长:学科组长
组 员:班主任、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生、政史地、艺体等学科等相关教师
3、课程实施督察小组(负责课程实施的督察)
组 长:李建军(校长)
共华中学校本课程资料
副组长:曾腊春 尹新宇 组 员:班主任、学科组长
四、课程内容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校为基地,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努力发掘本地教育资源,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拟设置符合学生兴趣、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的六大类课程:
1、学科知识类(充分体现学科特点开设课程,如语文(英语)口语交际,演讲与表达,理化生实验探究。)
2、欣赏制作类(摄影、剪纸、折纸、绘画、图片——当地名胜风景)
3、音乐类(民歌、小曲调、乐曲、舞蹈等)
4、体育类(球类、跳绳、毽子等规则、技能)
5、礼仪教育(道德规范、文明用语、语言艺术、常用交际用语。)
6、地方人文(本县历史名人故事、县名及村名的由来及变迁等。)
五、实施办法
1、据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对教师及其提供的课程材料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开设科目和开设时间。
2、布初评通过的校本课程科目及教师名单,推出校本课开设科目菜单供学生询问和选择。
3、加强校本课程的计划性。开学初始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的框架。日常的教学工作必须根据教学计划展开,做到认真备课、上课、考核,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
4、选择有特长,有事业心、有创新精神的年轻教师,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定期组织他们学习“课程理论”,掌握校本课程的管理原则和实施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实践水平。
5、重教师和学生的参与过程,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客观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6、在开展课程研究的过程中请有关专家和上级领导及时指导、帮助,以使课题研究获得成功。
六、课程评价
(一)对课程的评价
每学期结束时,学校要召开任课教师会议,听取任课教师对课程建设的意见,及时修正不足,完善方案;同时,要对实施的年级进行问卷调查或召开座谈会,关注学生喜好的程度,也听取学生乃至家长、社会人士的建议和意见。
(二)对学生的评价
在该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过程性评价。一是建立成长档案袋,让学生自己收集学习过程中反映自己成长的资料,如学习时收集到的故事、照片,办的剪贴报,写的采访日记、调查报告,家长、教师、社会人士的评价等。二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评价表,随时进行评价。最后在一学期结束时,进行终结性的评价,评价的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体现多样性。
(三)对教师的评价
一是教师自我反思性评价:每一个主题内容的教学完成后,认真进行反思总结
二是教学督察评价:学校重点检查备课、教师收集的资料及课堂教学。总之,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学习、发展、成长的过程。我们愿继续努力,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洪流中,去开拓、去创新,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篇章。
沅江市共华镇中学 2014年9月
第四篇: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方案一: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施目标
以课改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形成知难而进的品格,消除畏难心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三、校本课程组织机构
1、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
组长:***(校长)
副组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
组员:班主任、学科组长
2、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
组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
副组长:学科组长
音乐、美术、体育、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等相关教师
3、课程实施督察小组(负责课程实施的督察)
组长:***(校长)组员:班主任、物理、化学、地理、综合实践课程
副组长:政教主任年级主任
组员:班主任、学科组长
四、课程内容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校为基地,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努力发掘本地教育资源,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拟设置符合学生兴趣、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的七大类课程:
1、认知类:认识自身以及身边的人、事及事物(尺寸、重量、年龄、生日等)
2、欣赏制作类(摄影、剪纸、折纸、面食制作、绘画、图片——当地名胜风景)
3、音乐类(民歌、小曲调、乐曲、舞蹈等)
4、体育类(球类、跳绳、毽子等规则、技能)
5、礼仪教育(道德规范、文明用语、语言艺术、常用交际用语、英语常用交际口语等。)
6、地方人文(本县历史名人故事、县名及村名的由来及变迁等。)
7、信息技术(计算机基本知识及技能)
五、实施办法
1、据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对教师及其提供的课程材料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开设科目和开设时间。
2、布初评通过的校本课程科目及教师名单,推出校本课开设科目菜单供学生询问和选择。
3、加强校本课程的>计划性。开学初始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的框架。日常的教学工作必须根据教学计划展开,做到认真备课、上课、考核,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
4、选择有特长,有事业心、有创新精神的年轻教师,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定期组织他们学习“课程理论”,掌握校本课程的管理原则和实施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实践水平。
5、重教师和学生的参与过程,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客观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6、在开展课程研究的过程中请有关专家和上级领导及时指导、帮助,以使课题研究获得成功。
六、课程评价
(一)对课程的评价
每学期结束时,学校要召开任课教师会议,听取任课教师对课程建设的意见,及时修正不足,完善方案;同时,要对实施的年级进行问卷调查或召开座谈会,关注学生喜好的程度,也听取学生乃至家长、社会人士的建议和意见。
(二)对学生的评价
在该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过程性评价。一是建立成长档案袋,让学生自己收集学习过程中反映自己成长的资料,如学习时收集到的故事、照片,办的剪贴报,写的采访日记、调查报告,家长、教师、社会人士的评价等。二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评价表,随时进行评价。最后在一学期结束时,进行终结性的评价,评价的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体现多样性。
(三)对教师的评价
一是教师自我反思性评价:每一个主题内容的教学完成后,认真进行反思>总结
二是教学督察评价:学校重点检查备课、教师收集的资料及课堂教学。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学习、发展、成长的过程。我们愿继续努力,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洪流中,去开拓、去创新,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篇章。
方案二: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定位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开发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规范、自信展示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四、组织与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工作小组。
组长:XXX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XXX
组织实施校长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员:XXXXXX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④积累课改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⑤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和实施教师一起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
⑥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2、师资培训。选派参加各级培训、观摩和讲座;开设示范课、开展专业研讨;学校提供相应书籍资料和网络平台,让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3、健全管理制度
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质量,学校将进一步拟定相应的校本课程管理制度:校本课程开发审议制度;校本课程评价制度;校本课程管理岗位责任制等。
五、校本课程建设的范围
初中校本课程的设置主要有以下6个领域:
1.民族文化领域。通过诵读和研习代表民族文化精髓的诗词、散文、政论,以及校史、地方史等,了解和研究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等,汲取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祖国伟业的责任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自然探究领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自然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自然的影响,引导学生对地理生态、动物植物、宇宙空间、资源环境、工艺技术、科学创造等问题进行有选择地探究,通过环境调查、科学普及、小发明、小制作等,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了解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明确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培养初步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掌握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
3.社会探究领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对经济、政治、法律、家庭、社区、民族、国家、国际等社会问题进行有选择地探究,帮助学生掌握社会调查和社会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4.艺术探究领域。通过开展声乐、器乐、舞蹈、绘画、书法等艺术欣赏、创作及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艺术爱好及特长,拓宽艺术文化视野,丰富精神生活,使学生感受艺术对人类发展的积极影响,激发对美好事物的爱好与追求,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提升艺术品位,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5.体育与健康领域。通过开展体育团队、快乐体育、围棋、心理及青春期教育等活动,提高学生对身心健康的认识,掌握运动与健康的知识和方法,提高自我保健和运动欣赏能力,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6.农业技能领域。结合本地特点,依据本地经济发展需要,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及农业生产劳动,增进学生对农业劳动的体验,增强科技兴农的意识,提高农业生产的各种技能,使课程内容适应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六、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教师应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
2、选编教材;
3、选用优秀教材;
4、拓宽现有教材。
七、配套措施
1、教务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计划的执行。
2、学校将邀请区校本课程建设领带小组、教研员到校指导工作。
3、每个教研组至少开发1—2种校本课程,九月份全面实施。
4、学校尽可能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5、完善管理网络和运作流程,确保我校校本课程从少到多,从有到精,尽快形成特色。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1、教师评价
⑴教师执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⑵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⑶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⑷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案例,及时总结反思等。
⑸学校及时做好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监控和测评工作,参与听、评课的指导,随时调控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情况。
⑹学校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2、学生评价
校本课程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
一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一般”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二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展现,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竞赛、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予以表彰并收入成长记录袋,记入学生成长报告册及其它相关档案内。
方案三: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实施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更好地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特制定此方案。
一、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二、基本理念
1、学生是校本课程的主体。一方面学生是课程开发的依据;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创造课程。
2、“生活世界”是校本课程内容的范围。
3、课程是学生通过反思性、创生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反思和创造的环境、对象。
4、校本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本,旨在改变学生的单一学习方式。
5、教师和学生不是校本课程的简单执行者,而是校本课程的创生者。
三、教学原则
校本课程与其他必修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可能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编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地做出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四、教学形式
作为一门以学生实践为主的课程,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要打破课堂教学固有的模式,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活动余地以及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上拟采用以下形式:
1、个体式。如书法、计算机、学生阅读、棋类等。
2、集体活动式。如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体育竞赛、艺体节、科技创新大赛等。
3、团队式。如合唱、舞蹈、球类选项、学科竞赛等。
五、课时安排
校本课程每周2课时,安排在下午。
六、教学内容及目标
我校实施校本课程,要遵从我校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办学理念,构建学校丰富的课程体系,旨在充分整合和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条件,构建学校教育人性化、个性化的课程,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七、教学评价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的评选条件。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小组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载入学生成长档案。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的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八、师资培训
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是承担校本课程的主体,依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目前师资培训应采用以下方法。
1、走出去-——参加市内外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回校后积极辐射。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专家,对我校教师进行培训。
3、老带新-——通过名师带教,“一帮一”结对互助,培养青年教师。
4、自学-——通过提供书籍、资料、器材,让教师自主学习,以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九、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校本课程的基础。任课教师要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务实钻研学习,自己动手编写教材,学校资助教材的刊印,通过实践,反馈调节,最后形成有特色的褡裢学校校本课程教材。教师开发教材,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调查收集学生现阶段的发展基础和差异。掌握学生现有知识、技能素质的水平,收集适应技能高低和知识多寡不同的各种活动材料,为课程选材的提供依据。
2、提供反馈资料,特别是向学生指出学习中的差错并分析原因的反馈材料,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找出课程学习中的难点。
3、组织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
4、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教师要不断地提高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鉴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学习风格的能力。
5、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北大附中等名校资源,促进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
十、配套措施
1、教务处、政教处、电教处、教研组(备课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学校聘请社会有关人员担任部分校本课程的教学,邀请市教育局领导,教研室(教科所)领导和专家以及高等院校的知名学者到校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
3、将校本课程的实施,计入教师工作量,纳入教师考核内容,工作实绩载入教师专业技术档案。
4、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方案四: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实施背景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设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标准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
第五篇: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施目标
以课改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形成知难而进的品格,消除畏难心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三、课程内容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校为基地,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努力发掘本地教育资源,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拟设置符合学生兴趣、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的两类课程:
1、用坐标表示突泉县有标志性的建筑的地理位置。
2、总之,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学习、发展、成长的过程。我们愿继续努力,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洪流中,去开拓、去创新,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篇章。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长清区辅仁中学自荐信
自荐信 尊敬的各位老师: 您们好! 首先,向您辛勤的工作致以深深的敬意!同时也真诚的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审阅我的自荐材料。 我是,来自长清区辅仁中学九年级三班。为使自己有更好的发......
落实校本课程实施孝雅教育
落实校本课程实施孝雅教育——金镶完全小学张铭孝雅教育植根于学校,闪光于社会。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培养讲文明、讲礼貌、......
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堂街镇第一初级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
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苏集镇中学苏集镇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为了进一步深化我校课程改革,构建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有效课程选择,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为了进一步深化我校课程改革,构建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有效课程选择,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特制定《北辰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xx中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设计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课程多样化和个性化呼声日益强烈,教育的均衡化与优质化已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中......
永新中学校本课程经验总结
永新中学校本课程经验总结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校本课程是课程改革的新生事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中第六条中......
崇义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崇义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新课改中最具挑战性的一项课题,它是以学校为单位,由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是一个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相对课程。根据学校的传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