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积累丰富习作素材

时间:2019-05-13 02:44: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积累丰富习作素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积累丰富习作素材》。

第一篇: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积累丰富习作素材

指导学生留心观察 积累丰富习作素材

姜堰市唐元中心小学

郁云

“观察、观察、再观察。”是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名言。这一名言强调了观察的重要性,并要求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新课标也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再者,“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由此,指导学生留心观察便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帮助学生积累丰富习作素材最有效的手段。

如何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帮助学生有效积累素材呢?

一、留心观察大自然,积累写景习作素材。

大自然处处时时有美景。小到家乡的田野、河流,大到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就以家乡的田野来说,田野一年四季的风光各不相同,春天的忙碌,夏天的成熟,秋天的丰收,冬天的沉寂无疑都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即便是春天的田野,田野里碧绿的麦苗、金黄的油菜花固然值得欣赏,但田边的野草、野花这些点缀也不容易忽视,他们都代表着生命和活力。再说早春、晚春的风景又不尽相同。故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感悟,从而为学生的写景习作积累大量素材,更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相信,学生们的写景作文中一定情感真挚,内容详实,想象丰富。

二、留心观察身边物,积累状物习作素材。

不少同学对身边的物往往熟视无睹,更不懂得去欣赏,故每每写起作文来虽然身边有物但总觉无话可说。作为语文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去比较、去发现,如现有的文具盒与舍弃不用的文具盒比较,比材料、比形状、比图案、比颜色、比大小、比作用······自己的文具盒与同学的比,从而在比较中既加深对物的了解,又深厚对物的感情。相信写起物来,一定能表达出真情实感,把物写具体、写形象、写生动。再如写一种动物前,可让学生观察它的外形,看看每个部分有什么特点,再观察它的动作。观察动作要仔细,要有耐心,有时要反复观察,比如小鸡吃食,公鸡打鸣,鹅鸭凫水,猴子嬉戏,鸟儿飞翔等。搜集到了充分的习作素材后,写起动物来必然得心应手。

三、留心观察身边人,积累写人习作素材。

茫茫人海,不可能千人一面。但不少学生写起作文来,往往是千人一面,只源于学生对身边人不够留意,更缺少观察缺乏了解。故教师应时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身边人,观察他们的相貌、体型、穿着、打扮等,了解他们的品质、性格、特点等,熟悉他们的典型事迹。厚积才能薄发,相信接下来的作文人物一定个性鲜明,读后一定如见其人。

四、留心观察身边事,积累写事习作素材。

每个人的身边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但不少人对身边的事往往表现漠然,不去追究事情的来龙去脉,即使是对颇为引人注目的事也仅仅是凑凑热闹而已。因而写起事来总是内容空乏,更缺少对事情的深层思考。故语文教师应经常引导学生去密切关注身边的事,了解它们的前因后果,了解它们的经过情形,并鼓励他们对事情形成自己的思考。

五、留心观察生活,丰富习作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留心观察生活,可为习作积累大量的素材,有了素材,写起作文来才不至于言之无物,内容空洞、东拉西扯、生拼硬凑。即使是写想象作文,想象也是以生活实际为基础,完全脱离生活实际的想象只能是幻想、空想,写出来的作文只能是无稽之谈。观察出智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观察对于儿童是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故广大语文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勤于观察、仔细观察、耐心观察的好习惯。当然这一过程必须注意循序渐进,切不可贪多求快。

第二篇:加强读书指导 丰富学生积累

加强读书指导 丰富学生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使学生“有较丰富的积累”,且明确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课程标准如此重视学生的积累,反映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视和对语文教学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深厚的文化基础这一神圣使命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子女智力投资的增大,学生手中的书日益增多,但真正好读书、会读书的人却寥寥无几。为此,为落实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我在指导学生读书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一、开设读书指导课,提高读书效率和质量

读书效率和质量的高低,关键取决于读书方法,方法正确,读书效果会事半功倍。在学生读书过程中,我们重点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导。

首先,阅读速度的指导。我们知道阅读速度过快,会影响阅读的质量和效果;阅读速度过慢,影响阅读量,完不成课标规定的阅读任务。那么什么样的速度才是可行的呢?我们认为阅读速度要适当。所谓适当,就是指阅读速度应以能记住阅读材料中最主要的东西为宜,过快过慢都会影响阅读积累。所以,阅读课上要对学生的阅读速度进行调研和调控。据我们统计,两节阅读课有效读书时间为65分钟,学生一般能读48000---65000字,平均每分钟850字左右,这个速度是适当的。然而,刚开设读书指导课时,学生的阅读速度之慢令人吃惊。为了提高阅读速度,我采取限量阅读与限时阅读的方法进行指导,即给一定量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同时阅读,看谁花的时间最短和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阅读的材料最多,且通过一定的测试和竞赛检查阅读的质量和效果。同时,还借鉴目前盛行的王学贤全脑快速阅读记忆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

其次,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通常是一个人或集体默读,默读能力成为会读书的重要方面。学生在默读时,往往因为目光晃动而找不到阅读位置,于是用手指读,影响阅读速度和质量。在训练默读时,要求学生阅读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要努力扩大眼睛注视的范围,学会连词组句进行线式甚至是面式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不重复,不回视,读书不懂的地方,暂时跳过去,或把它划下来,不要回头看,重复看。如果老盯在一处,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很难实现阅读量的突破。我们提倡“蜻蜓点水式”或“不求甚解式”地读书。阅读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靠日积月累,要靠坚持不懈,决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此,在读

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定额阅读,即每天规定一定的阅读时间或阅读数量。时间和数量因人而异,不统一要求,但一定要有时间和数量规定。只有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完成课标规定的阅读任务。同时,还要学会做读书笔记。尽管读书是否需要做笔记尚存在一些争议,但我们认为必要的笔记还是读书时必需的,因为记读书笔记是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过程中将一些优美的词句、精彩的片段、自己的体会感受等及时记录下来,运用时快捷方便,对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写作水平大有裨益。笔记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提纲式、摘抄式、体会式、剪贴式等。适当的时候,组织学生开展朗诵竞赛,当同学们朗读自己摘抄的精彩片段时,那情形真是令人兴奋不已。

第三,阅读面的指导。要形成丰富的积累,不仅要有阅读量,还要扩大阅读面,只有提倡吃五谷杂粮式的“杂读”,学生的精神营养才能丰富而全面,人生视野才能开阔,思想心灵才能净化而崇高。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鉴,读诗使人灵秀,哲学使人深刻,数学使人周密,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和修辞学使人善辩。”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把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丰富学生的精神食粮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教学实践中,我结合语文教材,广泛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如教学《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等课文后,要求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等古典名著;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推荐学生看《安徒生童话全集》,进而扩展到《格林童话》、意大利童话乃至整个童话系列;教学《只有一个地球》《黄河是怎样变坏的》等文章后,指导学生看有关环保方面的书籍;学了《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宇宙生命之谜》《未来的房屋》后,推荐学生看有关科技幻想方面的书籍等。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教师的提示,对相关的课外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通过读书成果展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读多种书籍的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开展课外读书活动,拓宽读书渠道

学生丰富的阅读积累,仅靠课堂上的阅读是不够的,应该说课内阅读重在读书方法的指导,而课外读书活动才是增加学生积累的重要渠道。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图书资源异常丰富,电子图书室和读书网络的形成拓展了学生学习和读书的空间。因此,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开展课外读书活动,拓宽学生读书渠道。

其一,成立双休日和假期读书小组,定期开展读书活动。学校电子阅览室双休日向学生开放,由读书小组长组织网上读书、交流;寒暑假学生自由组成红领巾读书小组进行读书、读报和编书活动,充实假期生活,培养读书兴趣。

其二,与“红读”结合,开展专题读书活动。“红读”是学校读书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少先队组织,建立红领巾读书小组,由专门指导教师进行读书指导,并有计划、有步骤、成系列地开展专题读书活动。如学校德育部有一个“读古诗,促行为”课题,结题时,学校举行了大型成果展示会,我趁机组织学生开展读古诗词、诵古诗词、演唱古诗词活动,在全班掀起了读诵古诗词的热潮。

其三,开展家庭读书活动。为开展好这一活动,我曾多次召开家长会专门研究家庭读书问题,并请有关专家进行讲座,大力宣传读书的意义,广泛动员家长多买书,买好书,努力营造家庭读书氛围,充分利用家长这一教育资源指导孩子读书,并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交流辅导孩子读书的经验和体会,推动读书活动向家庭延伸。

其四,开展社区读书活动。我们与专业厂图书室和街道图书馆携手成立红领巾读书俱乐部,利用节假日、双休日组织学生到图书馆一边读书,一边服务。

三、组织竞赛评比,激发读书热情

要将读书活动持久坚持下去,取得好的效果,关键是读书兴趣的培养。如何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热情,在书的海洋中尽情遨游并乐此不疲是读书指导过程中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环节。实践中,我根据学生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评比活动,展示读书成果,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如通过成语竞赛和摘录朗诵会,促进学生选择和积累语言的能力;通过读书笔记展评,激励学生养成勤记笔记的良好习惯;通过征文比赛和获奖作品展览,促进读写结合和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特别是通过读书小报和自编书展评,不仅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而且对学生兴趣进行广泛引导(我们知道,学生读书兴趣往往单一,愿意看的书一个劲儿地看,不愿看的书不闻不问。当然,学生专注于某一类书籍的积极性应该保护,但仅看一个方面的书是不够的,如何在既保护学生对某一类图书感兴趣的情况下又促使他们对其他学科、其他书籍广泛涉猎呢?实践中,我通过办读书小报和自编书来引导。如要学生办一些诸如科技报、军事天地、体育世界、艺术大观等小报和编一些专题性的书籍,如军事类、天文类、体育类、科技类、文艺类等。学生在编书办报的过程中,接触到这些方面的书籍,并逐步发现其精彩可读之处,从而对这些书籍感兴趣,这种引导比强制要求效果要好得多)。此外,我还通过评选“小书迷”和“读书好少年”活动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热情。

总之,加强读书指导,丰富学生积累,是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乃至影响学生一生发展的大事,我们应该从小学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每位语文教师的日常工作做起。

第三篇:浅谈如何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浅谈如何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摘要: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学生一种由内而外的倾吐。在语文教学中最让学生困惑的就是写作了,对于写作,很多学生普遍反映较难,总感觉无话可讲,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平时不注重积累写作素材。所以我认为,我们老师要指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把握时机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练笔,这样学生就会有话可说,就能写出一篇好的文章。关键词:学生 积累 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这句话形象地点出了文章内容与生活的关系。学生习作中无话可说常常是因为平时素材积累不够,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如何引导小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值得教师们在作文教学中深入探讨与思考。

一、写作素材在作文中的重要性。

古人常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蜜蜂每酿一公斤蜜,需飞行45万公里,要在100万朵鲜花上辛勤采蜜。同样的道理,要想写出好作文,也如“读书破万卷”、“蜜蜂采蜜”一样,应掌握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采集原材料,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材料仓库。

二、积累写作素材的途径。

(一)通过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观察是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法国雕塑家罗丹也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动人之处”。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生活现象是学生常见或比较熟悉的,但他们往往对这些现象熟视无睹。像大自然的花开花落,社会的人情冷暖,个人的兴趣爱好,一盘棋局,一场游戏,俯拾之间都是写作素材。那么教师应如何让学生留意到这些呢?

首先,让学生多观察自己的生活,体会自己的生活。

教师平时要恰当指导学生留心去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其中的快乐,通过观察让学生去认识生活,理解事物,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逐步学会观察生活。只要我们教师有计划地长期指导、跟踪、交流、讲评,我相信学生写作一定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积少成多,汇成写作素材的大海。

其次,学生观察要仔细,要全面,要有一定的顺序。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要细致,作文内容才会具体生动。全面观察和细致观察是相辅相成,辨证统一的。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把“全”和“细”结合起来,既要观察全面,又要观察细致,突出事物的特征。例如观察一种动物时,不但要注重它的外貌,还要从它的爱好、生活习性等等方面入手,这样才能写出一篇好的作文。当然老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时还应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和顺序,使他们有条理地观察事物,这样写出作文才会条理清楚。

(二)从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阅读可以使人增加知识,使人明理,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阅读还能为学生打开通向世界、连通古今、通向内心的门户,能为习作找到数不清的“切入点”并树立许许多多的“习作的范例”。叶圣陶先生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联系。”他还说:“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可见阅读确实是写作素材积累的有效途径。

1、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

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学生的阅读训练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和技巧。当然,也有一些学生只是一味的模仿他人而无自己的见解,这就要靠老师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来提高学生分析和创造的能力。

2、加强学生朗读训练,培养语感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样一个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等人,他们没有学过专业的语文知识,但是他们还是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原因就在于他们在平时生活中,熟读背诵大量的优秀作品之后形成了敏锐语感的结果。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依赖于多读多背。实践也证明,正确运用语言文字,以及形成写作能力,也需多读多背,不仅仅要读课内的文章,同时也要多读课外的文章。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要求正确朗读好词句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把生活中不同的好词句段篇储备起来,为写作随时提供丰富的素材。

3、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

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这就要求学生一定要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指的是人们在阅读书籍时所做的一些记录,可以记录好词句段篇,也可以记录文章的结构等。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具体的方法可以指导学生摘录好词佳句、优美片段等。对于学生摘抄的内容,教师可采取点名背诵、同组互背等方式,让学生摘抄的内容牢固地储存到记忆的仓库里。当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经常谈读书体会,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得到感受。只有经过长期积累,作文素材才会丰富,作文内容才会更精彩。

当然读书也像开矿一样需“沙里淘金”,而今的书籍杂志如汪洋大海,数不胜数,缺少鉴别力的学生会显得无所适从,老师要帮助学生进行筛选,做到广而精。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从实践中积累素材。

实践出真知,我们要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如学会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困难、挫折的懊丧,受到责难、误解甚至讽刺打击时的愤慨„„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上如能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自编自演课本剧,多练习口语交际等让他们学会说恰当的话,这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一条途径。

(四)感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写日记是感悟生活的好方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周围生活的敏锐观察力,而且学生能迅速地用语言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首先,内容、题材不限。日记的内容主要来源于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因此,学生可以记事,可以写人,可以状物,可以写景,当然也可以记述活动,凡是自己在一天中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是日记的内容。当然,日记可以是简短的几句话,也可以是一篇小小的散文,只要是学生的有感而作就行。

其次,贵在坚持。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很多学生对写日记则抱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心态,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对周围生活的敏锐观察力,使学生养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习惯,让日记成为学生吐露心声的朋友。从日记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家庭情况能一一得到反映。当然通过写日记,学生的思想也能得到良好的自我锤炼,对生活、身边的人、周围的事物产生了更多的理解和关注。日积月累,学生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就积累了写作文的素材。

总之,如果没有花朵,再勤劳的蜜蜂也酿不出甘甜的蜜;如果没有建筑材料,再高明的工程师也建不出高楼大厦。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素材,再优秀的作家也写不出文章来。所以,学生如果想写好作文就必须有一定的写作素材。

学生的写作素材,既来自观察生活所得、来自课外活动,也来自阅读的积累。长期观察,就会有所发现;坚持体验生活,就会有所感悟;坚持把阅读和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结合起来,更能相得益彰。学生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是非常宝贵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写日记的形式及时记下来,不管长短,不限体裁。经过长期的积累,写作的素材有了,学生作文时思维活跃了,思路也能打开了,写起文章便游刃有余了。参考文献:

[1] 邓泽棠,小学情境作文教学实践与理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9第一版。

[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第一版

[3] 秦训刚,晏渝生.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出版大学出版社,2003.5.

第四篇:浅谈习作素材的积累

浅谈习作素材的积累

一提起作文,许多学生都感到力不从心,主要是学生头脑中缺少可供写作的素材,平时没有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俗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的“粮草”和“米”又是什么呢?写作素材是也。因此,积累写作素材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帮助儿童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观察社会,用不同的方法发现、搜集和整理素材,既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学生素质、面向未来教育的一项长期任务。那如何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呢?

一、细致观察,生活积累。

新大纲规定,教师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学生要写作文必须仔细观察、熟悉生活、积累素材,如果学生能主动地到现实生活中认识周围事物,才能表达出来。在生活中积累,让孩子们用日记的形式记录。学生通过写日记,懂得了更加细心地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和人,他们的思想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自我锤炼。对生活、身边的人、周围的事物产生了更多的理解和关爱。日积月累,学生在写日记的过程中积累了素材。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就需要我们有双善于观察的眼睛。“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留心生活是充实学生作文素材的源头。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事事都在作文,时时都有作文,四季变化都可入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学生的思维往往局限于在家就是一日三餐,在校就是读书作业,两点一视,视野狭窄。事实上,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日新月异,丰富多彩,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即使每天往返于家与学校之间的路上,只要留心观察,写作素材就在身边。坑洼的小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破旧的房屋改成了气派的高楼,还有一根鱼刺,一盘棋局,一场游戏,一次改选……俯拾之间都是写作的素材,事物的多样性、复杂性、变化性决定了写作材料的丰富性,家务劳动、校园活动、走亲访友、兴趣爱好都是学生写作的好材料,这就要求学生用一双慧眼细心观察、善于发现。

除此之外,还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对于一个事物、一种现象,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这样才能看得全面、透彻,才能有新的发现。本学期开学教育课上,我要求学生课间注意留心新学期学校里、班级里、同学中的新气象,新变化。第一堂作文课时,我布置学生写写感受,结果学生在作文中写出了:教室变亮了,操场变大了,饭菜更香了,校园更美了,同学关系更融洽了,学校操场上多了一群不速之客稻飞虱……学生由于平时的细心观察,写出了新的学期校园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避免了文章的言之无物,而且培养了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捕捉美、记录美的能力。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如果学生善于从生活的一草一木、一点一滴中体会观察,思想将逆射出耀眼的火花,感情将插上翱翔的翅膀。

二、背诵“储蓄”,语言积累。

古往今来,背诵是人们读书的一种传统方法,也是最古老的积累方法,如果对一些好的文章或段落、片断进行精读、背诵,日后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学生养成背诵的习惯,也会终身受益。

语言材料的积累目的是将学生的习作直接和书本知识、社会生活挂起钩来,为习作做好铺垫。实践证明: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取决于学生大量感性的语言积累和反复的实践活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巴金曾说:“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他的话给我们的启发就是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的积累,新大纲中对学生的阅读也作了明确的规定,强调积累。

精读、背诵,不仅能增强记忆,还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背诵是一种储蓄式的积累,就像蜜蜂采集各花万朵的花粉,虽一时一点一滴,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也会成为大学问。通过精读背诵,会不断消化。吸收到大量的词汇聚于脑中,会得到许多布局谋篇的章法储存脑际,逐步形成各种各样的优秀写作范型。下笔时,一旦触发灵感,就会意到笔随,妙语连珠。鲁迅、巴金等名家行文时之所以能挥洒自如,就是因为他们在精读、背诵方面下了许多苦功的缘故。

青少年时期,精力充沛、记忆力强,应不失时机地抓紧背诵一些名篇佳作,如果忽视这一宝贵的时期的背诵积累,那也许会造成“腹中空”、“根底浅”的后果。每周我都不得让学生做两则摘记,摘录好词佳句,优美片段。摘抄最终是达到积累的目的。对于学生摘抄的内容,我在学校每周一早自习时间,采取教师点名背、学生交换背等方式,让学生把摘抄的内容牢固地储存到记忆的仓库里。背得好的同学,我会在教室后的学生评价栏为其贴上星星或苹果,以此来激励学生多读、勤记,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地给学生充电,学生才会得心应手地薄发。通过积累,学生拥有了大量的“原材料”,为日后的加工、制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开展活动,拓展积累。

学校的学习生活是多彩多姿的,如果眼睛只盯在文化知识的掌握上,那么学生就毫无生机可言,学习就成为负担,身心健康得不到保障。为此,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益的体育活动。如反映出团结协作精神的拔河比赛、接力棒比赛,反映身体灵活协调的活动踢毽子、跳绳等,通过运动员场上表现以及场上拉拉队助威情况,就能写出一篇篇生动、形象的习作来。在每年“元旦节”、“六一儿童节”、“国庆节”期间,排练一些小品、舞蹈、快板、合唱等文艺节目,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生活,又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学生有了亲身体验,写出来的文章才是内心感受,是真情实感。另外,缝钮扣比赛、缝沙包比赛等等,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像这样有了活动,就不愁没有内容写。

校外活动也很有必要。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有意将学生的视线从校内引向校外,引导学生不断走出校门,去寻找写作的“活水”。如,利用双休日和结合学校大队部组织的野外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风光,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让学生参与劳动,擦护栏、清除垃圾;帮父母亲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场所;和爸爸妈妈一起走亲戚;……通过系列活动,扩大了学生的写作范围,大大丰富了写作素材。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学生要写“听到的”内容。小学生见识少,但淳朴好学,善于借他人之口丰富知识,既是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平时,我经常在班里定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手抄小报展评、诗歌故事演讲、班级文集装订等活动,及时了解与反馈学生在积累素材和表达语言方面的情况。

四、广泛阅读,模仿积累。

一篇教材就是一个例子,例文模仿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一方面,例文能把文章作法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另一方面,例文又能帮助学生习作时扩充知识,开拓思维,丰富想象。学生阅读例文,当受到了思想感情的感染或写作技巧的启示时,就会产生尝试写作的冲动,此时作文兴趣很高。例如在学习了《槐乡的孩子》后,我让孩子们仿照槐乡的孩子们劳动时的场面,写一写自己做大扫除时的场面;在学习了《荷花》后,写了写自己喜欢的花;在学习了《风筝》后,写一写自己放风筝的情景;在学习了《争吵》后,写一写同学之间或家庭之间的矛盾……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指导学生写作必须与阅读相结合。我在重视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积累和捕捉素材之外,还要积极组织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吸收营养,拓宽知识层面,增强语言能力,丰富写作素材。平日我们常说:“作文功夫在文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小学生知识面和生活的接触面都较为狭窄,如果将阅读范围仅局限于语文课本,不去了解外面的大千世界,平时无积累,作文又何以倾吐?

因此,我在抓好课内阅读的同时,指导学生在课外多读书、多读好书。我在班级里设置了“小小图书角”,学生的图书写上名字后放入橱柜可供全班传阅,共享资源宝库。另外,在学生组织的书香校园活动中,我和孩子们同读一本书,在课堂上尽量挤出时间让学生扩大阅读,并充分利用图书角的优质资源,让学生广博猎取。

“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时”,在教学实践中,除了在课堂上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如感悟语言文字的特色,领会语言表达的规律,熟读背诵优美语段等)进行语言积累以外,积极鼓励学生阅读大量课外书,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经过分类,摘抄在本子或卡片上,也是十分必要的。鲁迅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我们只有长此以往这样坚持,引导学生并逐步培养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收集和处理信息的习惯和能力,做生活的有心人,并随时记录到自己的生活笔记中去,才会品味生活,使生活的语言富有灵性。学生写作起来,才不会抓耳挠腮,无所适从。

第五篇:如何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如何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大部分学生对作文都少不了“怕”字,是何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材料写,绞尽脑汁还是“老鼠咬龟,无从入手”。那么,老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去积累,丰富写作素材、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下面是我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丰富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内容就越充实,这就要求学生的脑子里积存有各种生活画面,积累各种写作素材、并能形成自己的感受。为此,平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去参观旅游,做有趣的游戏、集体劳动,班与班体育活动比赛等,让学生去接触自然,体会集体生活的乐趣,克服作文教学脱离生活、脱离学生思想实际的毛病,使作文教学处于各种实际生活之中,如我在教学第六册第七组的作文《写一个有趣的游戏》之前,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添鼻子”游戏。让学生亲身参加活动,把在游戏中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如实地运用语言文字在文章中反映出来,这样学生在写作文时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了!这次作文大部分学生都写得比较好,让人看了有如身临其境的感受。这证明了写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

二、留心观察、捕捉材料

生活中许多事情是很平凡的,并不引人注意,有些良好的作文素材,如不是有意识地去注意,认真去思考,那即使是学生耳闻目睹的,甚至是亲身经历的,也会感到没什么好写的。“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平时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何愁没材料写呢?如在教学第六册第五单元中“写一个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时,我将在一次大扫除的劳动中,林国威主动挑艰巨的任务——擦风扇来干这件事告诉了学生,不少同学以“关心集体的同学”为题,将林国威同学关心集体的事写了出来。因此,只要留心观察,生活处处都有作文的材料。

三、抓住特点描写

观察事物除了要按一定的顺序外,还要抓住特点,如写水果要注意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写人要注意观察人的外貌、神情、推测心理等。如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作文,写“你喜欢的水果”时,就指导学生以”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为例,让学生把水果带回学校,抓住你喜爱的水果的形状、颜色的特点观察其水果,再尝尝水果的滋味。然后按从外致内的顺序说说其水果的形、色、味及其吃法。有个同学是这样写西瓜的:西瓜有的像个墨绿色的皮球,有的像个淡绿色的冬瓜。切开西瓜,熟透的瓜瓤红红的、鲜红的汁水„„熟透的西瓜甜滋滋的,吃到嘴里沙甜可口,叫人吃了还想吃。这位同学抓住了西瓜的特点具体地写出来,让人清楚地了解其水果。

要使学生写好文章,就要培养学生平时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那执笔写作时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了。

下载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积累丰富习作素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积累丰富习作素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指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五篇范文)

    如何指导初中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初上讲台的初中语文教师可能都抱怨过,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貌,记事如记流水帐,写人如写同一人。更有甚者,篇幅不够,内容干瘪,每次草草几句就应......

    浅谈家长如何指导孩子在生活中留心观察

    浅谈家长如何指导孩子在生活中留心观察 ——提高孩子写作能力 红云小学三年级家长王玲 【内容摘要】:要想写出好的文章,就必须有好的素材,要想有好的素材,就必须学会观察身边的......

    作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积累素材 作文指导 2012

    作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积累素材作文指导 2012-02-10 今天,很荣幸能和在座的同行老师们就如何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进行交流。听了几位老师的作文指导课,令人耳目一新,获益匪浅。......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精选多篇)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 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累各方面的素材,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丰富、庞大的“素材库”,作文教学就会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作文,这是......

    怎样指导三年级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精选5篇)

    小问题研究 怎样指导三年级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金福园小学:黄秀群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想作文也是如此。有位文人说过“功夫在文外”,要想写好作文,最基本的当有作文素材。积累素......

    引导细心观察 积累作文素材

    引导细心观察积累作文素材 摘要: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最大难点,根本原因:一是学生们的生活经历有限;二是不会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因此,一写作文就觉得无话可说,即使敷衍成篇也是......

    如何有效指导学生习作

    如何有效指导学生习作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指导写作文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我们语文老师总是苦于作文改不出来,精力有限而不能给每一个学生有效的作文指导而觉得心中遗憾。如何解......

    阅读课作文素材积累指导教案

    阅读课作文素材积累方法指导教案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认识作文素材积累的重要性,掌握多渠道积累素材的方法,特别是善于从生活和阅读中积累素材。 教学重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