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宣讲提纲
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宣讲提纲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县委农村基层班子整顿领导小组的要求,今天,我着重从村民自治的内涵、民主决策的形式、民主管理的实践、民主监督的方法、“村章乡管”的利弊和农村社区化探索等方面,结合我县的实际,谈谈个人对这几项工作的一点看法,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在“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中又专门提出,要“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健全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扩大村民自治范围,保障农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要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2012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着力增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要完善与农民的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的乡镇治理机制,实行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深入开展以直接选举、公正有序为基本要求的民主选举实践,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以村务公开、财务监督、群众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实践,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在“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全面进步”中又专门提出,要“强化农村社会管理。坚持服务农民,依靠农民,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等。以上这些,都是党中央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工作提出的最新、最高、最具体的要求。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各项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完善规章制度,严格工作程序,抓好贯彻落实,为农村各项改革发展事业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一、关于村民自治的涵义
村民自治,就是农村村民在党的领导下,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目前,村民自治工作的依据的法律法规包括:《村委会组织法》、《山东省村委会选举办法》、《山东省实施村委会组织法办法》、《山东省村务公开条例》等。这些法律法规都将村民自治的工作目标定位在实现村级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实践的途径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四个民主”。可以讲,这“四个民主”是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整体,是紧密相连、环环相扣、不可分割的整体。首先民主选举是基础。因为没有一个好的自治组织领导班子,就没法组织和带领村民实行自治。其次民主决策是关键。因为有了好的领导班子,关键还要充分发扬民主,群众的事情让大家讨论决策,这样才能把事情办好。再次民主管理是重点。因为有了好的领导班子,大家的事情大家定,定了怎么去做,必须通过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作为管理依据。最后民主监督是保证。因为村级选举、决策、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都需要向村民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这样才能保证把村里的事情办好,使村民满意,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目的。
在我县村民自治工作的“四个民主”之中,应当说目前的民主选举工作比较到位,特别是去年的第九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在我县选举方案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即“按照以自然村为选区选委员,以行政村为单位选主任”的选举办法进行选举,能够实现“选准、选稳、选精”的工作目标,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虽然我县的民主选举达到了预期目标,但作为“四个民主”的其它三项民主制度,由于工作机制不健全、工作关系不理顺、工作措施不到位,致使现在的各项工作处于无序状态,严重影响了当前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为此,我着重围绕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新要求,谈谈我县下步在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村务公开和印章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思路。
二、关于民主决策的形式
在村民自治活动中,民主决策是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 表会议来实现的。特别是作为我县完成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应当说这为开展民主决策提供了有利契机。今天在座的村级领导,可能都有这种体会,比如行政村现在开展的农村低保工作,由于行政村是由几个自然村合并组成,在确定低保对象时,村与村之间相互竞争,都想多争取救助名额,但名额争取到后,又把关不严,出现“优亲厚友”现象。由此导致行政村领导难以统筹工作的开展,甚至导致村级干部之间的矛盾恶化升级,而且引起群众强烈不满。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决策不民主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我们改变决策方式,将这项工作交给行政村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决策,由于村民代表对农村群众的困难程度都相对了解,因此决策这项工作时,一般能够按照客观公正的原则,将最困难的群众纳入救助范围,能够较好的从根本上保证救助工作的公平公正,也有利于维护村级班子的团结。从这一点来看,实施村级民主决策,有利于村级工作开展,有利于增强新行政村班子凝聚,有利于合并村的运行等。民主决策的优势很明显,但要想发挥好村级民主决策的作用,必须把握好两项会议制度。
一是村民会议制度。《村委会组织法》第十七条规定“村民会议由本村十八周岁以上的村民组成”。村民会议的职权包括决策权、立约权、监督权、罢免权等。可见村民会议是村民自治中拥有最高决策权的权力组织,凡涉及全体村民利 益的事项,村委会都应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村委会组织法》规定,“召开村民会议,应当有本村十八周岁以上村民的过半数参加,或者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户代表参加,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这个规定明确了村民会议的组成及决策程序。作为我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的实际,大家可能觉得组织召开村民会议十分困难,我觉得如果召开现场大会十分困难的话,是否可以在“村两委”制定好工作议案后,以入户征求意见的形式进行。因为作为《组织法》和省《实施办法》都没有明文规定,村民会议必须召开现场大会,再加上我县合并村后,行政村运行还不够协调。因此,我建议行政村级组织在决策重大事项时,可以采取以自然村为单位,入户征求意见的形式进行。当然这样决策,我们尽量不能局限于“半数18周岁以上村民或三分之二户代表”这个指标,要尽量全部征求意见,根据群众意见,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定决策方案。比如我们当前开展的土地调整工作,现在个别村由于少数人在调整中利益受损,就极力反对新的调整方案,如果我们的村领导能够深入研究组织法和省实施办法,按照这种民主决策的形式推动工作,那么少数人的阻挠是难以影响我们正常工作的开展。当然这种决策,最起码你的新调整方案需要符合国家的土地政策,你不能拿着一个违反国家政策的方案让群众决策,因为这种方案即使决策通过了,也是无效的决策。二是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委会组织法》规定,“人数较多或者居住分散的村,可以推选产生村民代表。村民代表由村民按每五户至十五户推选一人,或者由各村民小组推选若干人,总数由村民委员会确定,但是不得少于二十人”。这一规定就明确提出,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村民会议难以组织召开,只有村委会在发挥作用,而且有时不得不代行村民会议的职权,全体村民的民主参与受到极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应当说,在目前我们合并村后的现实情况下,除一些涉及全体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务,如土地调整、重大经济合同等事项外,其它的政务、村务类决策,都可以由村民代表会议决策。当然交给村民代表会议决策村务,首先要把好村民代表的推选关。根据《村委会组织法》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各行政村可按20-50人的规模确定村民代表数,然后根据各自然村的人口比例,划分到自然村应产生的村民代表数,然后以自然村为单位,入户由村民提名村民代表,根据得票多少,确定村民代表。村民代表产生后,每三个月至少要召开一次会议,特殊情况下或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村民代表提议,应当随时召集。
三、关于民主管理的实践
在村民自治活动中,村民为了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目的,依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结合本村实际情况,由全体村民讨论制定涉及村务管理方面的 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以及村中的各种管理制度,并根据这些制度来运行村务管理,这就是民主管理的实践途径。可以讲,在某种意义上,村民自治章程就是村委会管理村级事务的“小宪法”。为指导好村级民主管理,去年我县在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根据实际需要制定了新行政村自制章程示范文本,村级组织应根据示范文本,再结合各自实际进行讨论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并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后,进行实施。《村民自治章程》制定后的重点是抓好贯彻执行,如果不执行,再好的自治章程都是一纸空文,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难以约束村民行为。在执行过程中,主要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完善章程的内容。村民自治章程是全体村民讨论确定的符合大家共同意愿的准则,一经通过就对全体村民产生约束力。县里的示范文本包括总则、新行政村组织、新行政村务管理、新行政村干部管理、印章管理、附则等内容。各村还要根据实际,增加农村宅基地管理、村级建设规划、婚丧事宜办理、计划生育服务、低保对象救助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村务工作的程序、原则、条件等事项,从而使之成为治村理政的总抓手。
二是要建立村民自治章程的落实机制。在座的各位村级领导,应首先发挥表率作用,带头执行,在处理村务时,要事实清楚,秉公办理。对模范遵守的村民,要予以表扬,对 差的,要批评教育,在村内营造按自治章程办事的良好氛围。其次要发挥村委会的民主决策机制。村委会决策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这与党的民主集中制有着根本性的区别,特别是村委会主任,要首先明确这一点。村委会主任,作为法定代表人,负责召集村委会开会研究工作,在决策工作时,与村委会其他成员具有同等的表决权利,不具有最后决定权,只能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决策。如果不按照这一原则决策,就很容易出现违法,群众一告一个准。因此村级干部在组织实施自治章程时,对出现的问题一定要经村委会集体讨论,决不能搞一言堂,个人说了算。
三是要坚持思想教育为主的原则。比如村级建设规划,我们现在有的村级建设太随意,村委会划定宅基地之后,村民基本是想怎么建就怎么建,想如何盖就如何盖,造成村内高的高、矮的矮,里出来、外进去,与“建设村容整洁的新农村”的要求严重不符。对此许多村干部感到无能为力,认为村民建房是自主行为,村里无法干涉。实际这是一种误解,因为村民自治不是不管不问的自由主义,村民想怎么着就怎么着,那不是自治,那是无政府行为。因此应该管,但应该管怎么来管,我想可以利用自治章程,依靠群众舆论和道德的力量来促进执行。同时,对村中个别无理取闹者,要敢于碰硬,公开处理,这样才便于村民互相监督,共同遵守。
四、关于民主监督的方法 民主监督,是指村民通过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务公开等形式,对村民委员会及干部的工作进行审议和评议。这里我着重讲一下村务公开工作。《村委会组织法》规定,村委会要实行村务公开制度,我省为指导村务公开工作,专门出台了《村务公开条例》,我县今年为抓好村务公开工作,也印发了两办《关于加强村务公开工作的通知》。对村务公开的内容、程序、监督等,都做出了明确要求。
一是规范了村务公开的内容。按照县委要求,下列事项应当予以公开:
1、小麦直补、良种补贴及其他农业补贴发放情况;
2、农村低保、五保及其他救灾救济款物发放情况;
3、生育计划安排、独生子女补贴发放情况;
4、宅基地的安排确定情况;
5、农村土地调整和流转情况;
6、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及报销情况;
7、农村“三水”费征收情况;
8、农村“契约式”治安保险费收缴情况;
9、村级干部补贴发放和村级经费使用情况;
10、群众关心需要公开的其他事项等。
二是规范了村务公开的程序。村务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公开:
1、提出方案。每月的3日-5日,由村委会对本村上月发生的各项村务进行汇总,提出公开方案。
2、审查完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成员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推选产生。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对公开方案涉及的内容,逐项进行审查,对没有涉及到的内容或群众要求公开的事项,进行补充和完善,提交村“两委”联席会议讨论。公开方案确定后,村务公开监督小组要签字确认,并形成会议记录。
3、实施公开。村委会按照村“两委”联席会议确定的公开方案,每月10日,根据公开的项目和内容据实填写公开榜,在公开栏进行公开。公开榜至少要保留5天,保留少于5日的,应当重新公布。
4、整理归档。村务公开档案以行政村为单位整理归档,村务公开内容以自然村为单位张榜公开。在下月公开之前,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将上月公开方案、公开内容的底子、公开榜照片、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建议、整改的措施、反馈情况、村“两委”研究村务公开工作的会议记录等有关资料,整理归档。公开方案和公开榜照片,要报乡镇、街道民政所备案。
5、时间要求。村务公开主要采用公开栏每月10日定期公开,也可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广播、明白纸等形式进行公开。村务公开栏一般要设在村委会周围比较明显的位臵,公开栏由各乡镇、街道按照节俭实用的原则,进行统一。村务公开的数据,应到户的要公开到户、到人,每笔开支要有明细情况。
三是加强了村务公开的监督。县委、县政府已经将村务公开工作,列入乡镇、街道岗位目标工作考核中。县民政局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检查评比情况向全县进行通报。为严 10 肃纪律,确保村务公开制度落到实处,县委、县政府规定,对检查中发现一次应公开没公开的,要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纠正;两次不公开或公开内容不真实的,乡镇、街道要对村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免谈话并限期纠正。对因公开工作落实不力,造成农村秩序混乱,出现群众集体上访、越级上访的,经检查发现存在问题的,纪检监察部门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有关责任人做出相应处理。
五、关于“村章乡管”的利弊
目前,我县行政村调整后,一些乡镇将村级印章收归乡镇统一管理,对这一问题,上级民政部门明确答复“不合法”。从现实运行来看,“村章乡管”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弊端。
一是不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村章乡管”实际是乡镇政府在通过行政手段代替农民群众,进行“民主管理”,这不仅直接干预了村民依法自治,涉嫌侵权,而且政府通过参与村级事务,成为了农村“两委”和群众的“大管家”,做了本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同时乡镇政府管理村级印章,落脚点是管理,这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新要求背道而驰。
二是影响农村的村民自治。“村章乡管”使农村基层民主管理蒙上了一层不应有的“行政色彩”,容易引发矛盾。一方面,政府替村“两委”和“群众”决策村级事务,就必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不仅增强了村“两委”对乡镇政府的依赖心理,削弱了责任感,而且不利于农村干部民主思想 的增强和发扬。另一方面,虽然乡镇政府只是对村级决策方案进行把关审查,且使用印章也只是一种象征形式,但对群众来说,这是一种“权力”。这种权力的剥夺,是对村级干部的不信任,使他们觉得民主管理是“换汤不换药”,打击了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基层民主的推进。
三是不利于农村发展稳定。村级印章由乡镇管理,对群众而言,在办理五保、低保、计划生育、户籍迁移、学生证明、甚至火化证明等诸多关系群众根本利益的村级事务时,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也要在村镇之间周折,要层层签字审批,甚至耽搁群众大事,引发不稳定。这与行政村调整,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初衷相违背。
对于以上种种弊端,请各位乡镇领导引起重视。为解决这个问题,县委已经印发了有关印章管理的通知,各乡镇要根据通知要求管理好印章。另外,为方便群众办事,各行政村印章管理人要按时在村级办公场所办公,如果条件不具备,也要每周定期在村内办公,并公布定期办公时间、联系电话等,确保基层稳定。
六、关于农村社区化探索
我县去年结合行政村规模调整,以街道和乡镇驻地为主,设立了19处农村社区,要求各乡镇、街道结合实际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从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开展乡镇综合 改革和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的新要求来看,农村社区化是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是因为改革开放30年以来,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虽然农村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但社会建设相对薄弱,公共服务资源普遍匮乏,社会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大量农民外出务工,他们的土地耕种、子女教育、老年人照顾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难点。再比如,以往村级组织的职能应当说重点是管理,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国家采取的是“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这就要求基层组织的职能转变到“管理与服务”并重上来。可以讲,今天的农民不仅仅满足于温饱,他们在人居环境、公共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治安安全等社会公共服务方面有着更高要求;今天的农业走标准化、规模化、国际化路子是必然选择,但农村社会事业落后,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的一大障碍。这样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程度的必然反映,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将会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从外地经验来看,就必须着力强化社会建设,推进农村社区化,为群众提高优质、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这是破解农村改革难题,提升发展水平的有效手段。一直以来,各级各部门一直致力于把公共服务送到农民手中,但效果不理想,从我县的现实来看,由于我县自然村较多、人口较少、位臵分散,以自然村为单位 实施公共服务成本过高;另一方面是因为各级政府财力不足,让有限的政府财力、人员和公共服务资源,直接延伸到自然村很不现实。为此我县通过合并村庄,把服务向社区这个平台集中,符合现实与发展的需要。可以讲,农村社区化是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促而就的,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是各级党员干部思想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是各有关政府部门职能转变的过程,这需要建立相对完善的工作体制和机制,需要强大的政府财力支持,需要广大基层干部的努力。当然我县设立农村社区后,社区的真正工作还没有实质性开展,但应当说这是今后农村基层组织发展的一个方向,这一点从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管理,推动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中,得到充分体现。无论是上级政策还是群众需求,应当说这项工作都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作为民政部门,目前省市已经将这项工作列入继敬老院之后,又一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项目,只要我们的农村社区干部,积极发挥积极主动性,创造性的开展社区工作,将相关的社区公共服务项目开展起来,我们民政部门将积极为基层争取有关的资金和优惠政策,力争使这项探索在我县取得一定成效。
各位领导、同志们,以上是民政部门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担负的几项工作,也是个人对自己工作职责的一点粗浅认识。应当说这些工作,上级的政策十分明确,但我县的实 际工作还有较大差距。当然,这有历史的客观原因,也有现实的工作阻力;既有体制机制的问题,也有干部素质和作风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当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集思广益,积极研究政策法规,克服困难,不断创新工作措施,结合实际,坚持不懈的抓好落实,就一定会取得让领导和群众满意的成绩。谢谢大家!
第二篇:宣讲提纲
乐山大佛实业有限公司 中国梦主题教育宣讲提纲
王有建
同志们:
2012年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中,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要求。近日,省委决定用两个月时间,在全省广泛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根据管委会统一部署,结合公司实际,开展主题教育宣讲活动。
一、什么是中国梦
“中国梦”这是一个集体概念,并不单指个人的利益和价值,而是中华儿女普遍的坚定的思想意识、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中国梦是经历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遭受空前屈辱和磨难的洗礼,经历了无数志士仁人肝脑涂地和舍命抗争的无数次劝喻的启迪,经历了千万次中国向何处去的上下求索和反复追问的锤炼,最终找到的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寻求民族解放、实现民族富强道路的梦想。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整个二十世纪一直是中国无数志士仁人顽强追求的目标,一 直是时代潮流中的突出主题,这就是“中国梦”。中国的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也好,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二、中国梦的核心内容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都有追求幸福生活、享受幸福生活的权利。老百姓的梦是什么?习近平同志在当选总书记后的第一次讲话就说到这个问题。他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老百姓的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同志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使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三、中国精神
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 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四、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思路:三大联动、六个跨越、六个美丽
“三大联动”即大交通、大产业、大城市;“六个跨越”即普通路网向综合次枢纽跨越,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化跨越,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跨越,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中等城市向产业化大城市跨越,基本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六个美丽”即美丽生态、美丽城市、美丽景区、美丽园区、美丽乡村、美丽人文。
1、美丽生态。美丽生态是实现美丽发展的前提条件。①构建“三江生态区域”;②确保全市森林覆盖率保持在50%以上;③发展自然植被多样性;④提升9.8平方公里绿心公园(绿道完善、水系建设、植被覆盖);⑤完善生态布局(生态绿地、湿地公园和江河景观);⑥节能、降耗、减排;⑦2018年以前建成生态市;⑧十二五末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分别达到率85%、95%以上。
2、美丽城市。美丽城市是美丽发展的形象展现。理念:坚持把城市当艺术品来创作,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功能现代、品味高雅的美丽城市。对策:全面开展老城改造、新区建设、城市设计,实现古典美与现代风格、后现代元素的合理搭配、梯次布局,形成浓郁的乐山特色。区县:田园慢城、历史名城、现代新城、生态绿城、沫水岛城、民族山城。亮点:三江环城水上公园、临港新城、青江新区、岷江东岸、苏稽片区。
3、美丽景区。美丽景区是美丽发展的重要窗口。峨眉山景区:按照田园度假慢城的总体定位,加快度假风情小镇、主题 文化酒店、主题博物馆、文化创意园、艺术家村落建设,争创国家级休闲旅游度假区。乐山大佛景区:在嘉定坊基础上,推进“嘉州长卷”、“嘉定园子”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南北两端的规划控制和项目生成,拓展延伸景区范围,打造乐山版的“清明上河图”。区县:黑竹沟、金口大峡谷、桫椤湖湿地公园、沫若故居等。
4、美丽园区。美丽园区是美丽发展的产业载体。思路:坚持产业发展、美好生活与文化艺术有机结合,加快推进园城共生、产村相融,新城区、新园区、新村落“三新”互动。农业:坚持走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发展道路,加快建设农业特色产业园、农业科技园、都市农业示范区。工业:坚持走集中、集约、循环低碳发展道路,建设一批花园式工厂、园林式园区。乐山高新区:与临港新城融合发展,大手笔推进基础设施、城市建设、产业升级和形象提升,建设成为“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示范区,美丽发展新园区。
5、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是美丽发展的重要形态。在近郊建综合体、在远郊建聚居点、在彝区建新彝寨,着力基础设施配套化、民居设计特色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新型村落布局。坚持宜工则工、宜游则游、宜商则商,发展一批特色集镇,集中打造田园风光村落、依山傍水村落、民族风情村落,实现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优美和谐。
6、美丽人文。美丽人文是美丽发展的内在动力。①培育和践行“乐山精神”;②建设学习型社会;③发展文化事业(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④壮大文化产业(佛禅文化、古嘉定文化、沫若文化、小凉山彝族文化和民俗文化、大佛节、峨眉山武术节)。
五、乐山精神
“乐善至美创新力行” “乐善”彰显了乐山善良淳朴、乐善好施的品行。“至美”既含有乐山环境美、景色美的自然景色,“至”含有“追求”之意,体现了乐山追求美、喜好美的精神需求,与建设“美丽乐山”、“美丽中国”相通。“乐善至美”与佛教文化追求的“真善美”一脉相通,体现出乐山博大丰厚的佛禅文化。
“创新”既是世界的,也是乐山的,没有创新精神,就没有现在的乐山;没有创新精神,乐山没有未来。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创新”与“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一致性。
“力行”含有拼搏进取、求真务实的精神,体现了乐山人新时期积极进取、艰苦创业的追求。“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也与中华民族传统的“艰苦奋斗、勇于实践”的民族精神具有一致性。
六、管委会提出的“一个精神”和“三个热爱” 一个精神:弘扬“中国精神”;
三个热爱:开展“热爱景区、美丽发展”、开展“热爱岗位、敬业奉献” 开展“热爱群众、共创和谐”
第三篇:农村民主法治建设
切实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我国虽然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但总体上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基本国情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5%以上。因此,强化农村基层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促进农村基层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关于扩大基层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精神,国家相关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意见》,明确了新时期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任务。新时期,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党建,特别是基层民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发展民主,健全法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重点是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政府立法工作;继续推进司法行政体制改革,维护司法公正。
当前,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税法费改革稳步推进,基层党建不断加强,治安局势比较平稳。这为我们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农村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比如在经济方面,农民收入增长减缓,有的地方农民负担还比较重,有些地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压力还比较大,一些地方的盗窃、抢劫、杀人、伤害等刑事案件比较突出,不安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土地征用、村委会直选,以及家庭、债务、违章建筑、宅基地纠纷等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时有发生,非法宗教活动也不容忽视。这对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提出了挑战,我们一定要从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迫切性。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归根到底就是要实现、维护、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目前,农民群众有“四盼”,即盼富裕、盼稳定、盼公正、盼尊重。这“四盼”就是群众根本利益的一种反映。每一“盼”都与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密切相关。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就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紧紧抓住“村”这个环节,全面落实民主法制建设的各项措施,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一、农村社会稳定是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任务和重要目标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社会稳定关系到国家发展大局,农村社会稳定是当前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公共事业建设后遗症是新农村稳定的重要隐患,青少年的教育问题是新农村肌体的毒瘤。近年,党中央以解决民生为根本,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减免了农业税,实行了种植粮食及油菜补贴,10亿农民群众受益,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但在不断建设的同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引发了农村群体性事件,影响着新农村建设及发展。这就要求政府部门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一是要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基层法制。根本目的是为了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平稳运行,为百姓谋利益。总结实践经验,我们发现,一个区域的民主法制建设工作往往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是成正比的。因此,我们工作中要坚持把民主法制建设的成果转化为推进农村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现实动力,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大力推行问责制度,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规范干部的行为,做到干部依法办事,不以权利谋私。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农村出现的新问题;要依法、及时、妥善地处理农村人民内部矛盾,及时发现、解决影响农村稳定的各种纠纷,防止矛盾激化;要深入贯彻“严打”方针,严厉打击严重危害农村治安秩序的犯罪活动,特别是黑恶势力团伙,要坚决打掉。二是要积极改进工作作风,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事情的真善美,人起到决定的作用,村镇干部的素质决定着农村经济事业发展,继续解放思想,改变干部作风,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群众的贴心人。大力推行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衔接联动的“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群众按正常的渠道反映和解决问题,努力做到一般矛盾不出村,重大矛盾纠纷不出乡镇。
二、农村民主管理是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核心内容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把“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作为今后农村工作必须加强的六项制度建设之一。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实行民主管理,是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农民是我们党在农村的依靠力量,也是我们国家政权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保护和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历来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使农村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有利于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活跃农村民主生活,保障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进一步扩大人民民主,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党员和群众对干部的监督,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引导农村干部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正确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和党的政策,按章办事,做好工作。健全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把农村财务、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宅基地划分等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务全部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要注意双向制约,不仅要“约民”,更要“约官”。各级各部门都要尊重群众的民主权利,要建立健全村民和村民代表议事制度,规范村级重大事务的民主决策程序,凡是与村民根本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都要进入民主决策程序,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保障群众当家做主。
(一)实行民主选举机制,实现村官村民选
实行民主选举,实现群众的愿望,维护群众的利益,是亲民为民之举,安民为民之道。村党支部委员会委员、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实行“两推一选”,即党内推荐、群众推荐、党员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委员、主任、副主任,实行“公推直选”,即由村民公开推荐、村民直接差额选举产生。针对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由不同方式选举产生,两者群众基础各不相同,导致互不“买帐”的问题,采取民主管理的办法,着力理顺村“两委”的关系,确保“两委”协调运转。村干部是老百姓自己选举的,自然信得过,村民就会齐心协力支持村“两委”班子的工作,村级各项事业的发展就能够迅速地步入快车道。要抓好“两个规范”。即规范干部行为:针对少数村干部讲“人治”不讲“法治”,擅长下命令,不愿意搞服务,重政策、轻法律,说话办事随意性大等问题,要采取有力措施规范干部行为。通过各种学习培训,加强教育引导,使村干部工作理念上由“人治”向“法治”和“德治”转变,工作方法上由命令型向服务型转变。同时要加强制度约束,制定完善《村民委员会工作规则》、《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制度》,要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和村民大会对规范干部行为的作用,把各项工作真正纳入“公开、民主、规范”的轨道。规范群众行为:针对少数村民只要权利,不尽义务,重物质利益,轻精神文明,只顾个人利益,不顾集体利益等问题,着力规范村民行为。
(二)要抓好民主决策制度的落实。从深化村务决策机制入手,以规范村民代表会议为重点,建立和完善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从制度上保证村民的民主决策权。凡对关系村集体利益和村民利益的事项以及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如本村各类经济合同完善、变更和解除,集体财产发包、处理,土地承包、税费征收、财务收支等重大村务事项,都实行民主决策。由村“两委”会议商议后,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并做到会前向村民广泛征求意见,会后公布表决结果。在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前,村民代表主动征求村民的意见,让村民代表真正代表村民。通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酝酿是否切实可行。遇有重大事项,根据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提议,随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策,决定重大问题要进行票决,获得应到会人员半数以上赞成票方可通过。意见分歧较大,一时难以决定的事项,先缓议,待意见基本一致后,再讨论表决或请示上级组织裁决。实行民主决策,村干部能更好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民主决策,体现了民意,集中了民智,保障了村民的民主权利,有效地避免和减少决策失误,从根本上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
(三)要抓好村级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的落实,实现村事村民管,村情村民知。要加大对村干部的管理力度,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和民主评议制度。每年年初,对每名村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责任目标进行全村公示,请村民监督。年底由上级党委派人主持,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对村党支部成员、村委成员进行民主评议,综合考虑德能勤绩情况打分,评议结果与工资奖金挂钩,以达到干部有压力,群众有动力,干部服务群众、群众监督干部的目的。针对村民普遍关心的村务、财务公开问题,将“两公开”作为落实“四民主”的重要内容列入各村目标责任制考核,要将村务、财务及党务工作中不涉密的有关内容,涉及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救助、合作医疗、土地征用、财务收支状况、农村“两个直补”等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内容进行公开对财务公开这个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要做到“三统一”即“统一公开模式、统一公开时间、统一公开内容”以提高财务公开质量,增加工作透明度,强化对农村干部的监督约束。这样,可以有效密切干群关系,激发村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增强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推进村级组织民主管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只有健全完善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民主监督制度,才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只有健全完善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民主监督制度,才能在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只有健全完善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民主监督制度,才能维护农村的和谐稳定。只有健全完善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民主监督制度,才能巩固党在农村执政的基础。
三、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要切实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教育
首先要抓好村级党员干部的法制教育。通过举办培训班和党建远程教育网络等各种形式,有组织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以有效增强村级干部队伍的法制意识,提高民主管理和依法办事的水平。其次,要着力营造广大群众学法、用法的浓厚氛围,按照与阶段性中心工作相结合、与专项工作相结合、与村民的生产生活需要相结合的原则,采取联户组织送法上门、电视广播专栏以案说法等灵活形式,有计划、有重点、有目标地开展群众性法制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在学法中守法用法护法。第三,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抓手,加强道德教育。通过开展文明家庭的创建活动,大力抓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以推动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要按照“四五”普法规划要求,加大农村普法工作力度,充分运用各类宣传方法进行普法宣传,使广大群众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要重点抓好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刑释解教人员的动态管理,落实监管、帮教和安置措施,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要充分发挥村级关工委的作用,努力把辍学生、失学生、学校中有不良行为的学生、社会闲散青少年等作为关心的重点,充分发挥学校、社区和家庭的综合教育作用。结合“严打”整治斗争,继续抓好学校及周边环境的清理整顿,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障
进入新世纪以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所处的环境、背景以及面临的形势与任务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标志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是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农村社会结构、组织形式、农民从业方式日趋多样化,农业和农村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大环境、大背景发生了新的变化。二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党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全社会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农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为新时期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三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任务,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能不能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至关重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人和机制是两大重要因素。党领导下的农村民主治理新机制,经过不断创新、规范和完善,已经成为一套比较科学的治村好机制。有了好机制,还需要有好人,特别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支部书记队伍做保障,这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和基础,抓住了这个根本,新机制的运行才能有肥沃的土壤。只有好人与好机制实现有机的结合,才能开创出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局面。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后,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又概括出“五个好”的建设目标,即:建设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尤其要有一个好的支部书记:培养锻炼一支好的队伍;选准一条发展经济的好路子;完善一个好的经营体制;健全一套好的管理制度。这“五个好”中,最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班子,尤其是要有一个好的支部书记。有了好班子、好支书,还要选好一条带领群众致富的好路子。这在当前显得很重要。但村级基层组织建设问题不少:一是许多后进村一般都地处偏僻地区,条件差,基层干部观点滞后,思想没有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式,转化难度大。二是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村级基层组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工作方法和手段滞后,与村民之间缺泛沟通。三是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存有一定问题,发展新党员任务很艰巨。近几年农村新经济组织大量发展,而党的工作跟不上,有的至今还是空白点。农村基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经济基础薄弱的问题,是生产力发展的问题,我们要因势利导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进和完善村干部“职业化”管理,建设具有较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我们要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工作纳入社区建设和乡镇工作发展的整体规划,确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在基层有人抓能落实,要大力加强派出所、法庭、司法办等基层政法组织的建设,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治保调解会等配套组织建设。切实做到组织、人员、工作、报酬的落实,使其真正发挥第一道防线的作用。要重点把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班子建好,同时要选准、配好治保会和调委会主任,只要他们“两个人”真正负起责任来,许多治安问题不出村就能解决。
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宪法规定: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转变作风,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努力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运用民主法制办法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按照科学规律办事的能力。胡锦涛总书记这个重要讲话对于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和领会精神,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全面促进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第四篇: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
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
詹成付
党的十七届三中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决定的决定》把“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作为今后农村工作必须大力加强的六项制度建设之一,这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对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作出的重要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贯彻落实。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重大意义
我国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是指广大农民群众在党领导下对农村基层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社会事务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政策、法规、程序、规范的总称,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础。它发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探索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广泛实践于改革开放时期,在当今农村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不断迈出坚实步伐,我们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重大意义。
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是在农村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国建设的目标方向,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是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全面建设。正因为如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等内容纳入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之中;党的十七届三中《决定》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等内容纳入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之中。只有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日益健全了、完善了,才能完整实现在农村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
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就要求我们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从各个层次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努力营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日益健全了、完善了,就能有力保障农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大大激发他们当家作主的责任感,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是保持农村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有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在一些地方,旧的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新的矛盾和问题又纷纷涌现,特别是一些农村因土地征用、移民搬迁、环境污染、集体资产处置、干群关系等问题诱发的群体性事件呈持续多发态势。同时,还要看到,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西方工业化国家在二三百年内围绕工业化、城市化陆续出现的问题,在我国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集中凸显了。只有及时化解这些矛盾,才能真正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健全了、完善了,就能有效引导农民群众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把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大量问题解决在基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只有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做到心中装着人民、工作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才能永远立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不败之地。目前,我国农村有乡镇党委、村党组织68万多个,约占全国基层党组织总数的20%;农村党员3029万名,约占全国党员总数的43%;农村基层干部680万人。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联系着广大农民群众,他们能否做到一心为民,直接影响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评价,直接关系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健全了、完善了,农民群众的监督更加有力了,就能促进党员干部密切和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党员干部坚持群众路线,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农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把广大农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同心同德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奋斗。
总之,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是一件关系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系农民切身利益、关系农村和谐稳定的大事,我们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决定》精神上来,在已有工作基础上把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建设继续推向前进。
二、正确理解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新要求新任务
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涉及基层政权、基层群众自治和社会自治等多个层次和领域。《决定》继承党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建设上的成功做法,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顺应农民扩大民主的新期待,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健全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对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任务,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健全县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县级(包括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和乡级(包括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县、乡国家权力机关,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层次,是农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重要渠道,分别行使15项职权和13项职权。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均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截至目前,全国县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进行过16次,乡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进行过17次。针对目前县级人大代表名额是按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镇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县乡人大中普通农民群众的名额往往被干部挤占,有的代表听取原选举单位的意见不多、反映群众要求不够、联系群众不多、接受群众监督不够等问题,《决定》提出了“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扩大农民在县乡人大代表中的比例,密切人大代表同农民的联系”的要求,这对于更好地发挥县乡人民代表作用,加强县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切实履行县乡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必将产生重要促进作用。
(二)完善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乡镇政府是我国设在农村的基层政府,2007年底,我国(不含港澳台地区)有乡镇34369个,其中乡、民族乡15120个,镇19249个。取消人民公社、恢复乡镇建制以来,许多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一直没有到位,突出表现在政企不分、政社不分,许多乡镇政府仍然把主要精力放在兴办企业、招商引资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公共行政的原则,乡镇政府应该履行哪些职责,如何有效的发挥作用,已经成为一个重大课题。自2004年3月中央决定将乡镇机构改革作为农村税费改革的配套内容以来,各地按照中央精神,积极开展乡镇机构改革试点,着力推动职能转变,在调整党政机构、改革整合事业站所、精简分流富余人员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到目前为止,全国试点乡镇已占乡镇总数的52%。根据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和各地的实践经验,《决定》提出,要“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二O一二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着力增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这就为乡镇政府转变职能,有效发挥作用,密切基层政府与农民群众的关系,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三)完善与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的乡镇治理机制
随着农村社会权利意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不仅关注自己的经济利益、身边的经济利益、眼前的经济利益,而且也会关注群体利益、长远利益;不仅关注经济利益,而且关注政治利益、精神文化利益以及社会利益、环保利益等。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农民群众要求乡镇政府及时公开政务情况,积极参与乡镇预算编制和分配情况讨论,就是这种政治参与积极性增强的表现。顺应农民群众的愿望,《决定》指出,要“完善与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的乡镇治理机制,实行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是党的历次中央全会文献中第一次出现“乡镇治理机制”的概念,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七大关于“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的精神,为扩大农民群众在农村基层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社会事务的有效参与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四)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农村村民自治制度是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7年底,我国农村(不含港澳台地区)有61.3万多个村委会,全国绝大多数农村已进行了6次以上的村委会换届选举,85%的农村建立了实施民主决策的村民大会或者村民代表大会,90%以上的农村建立了保障民主监督的村民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等组织,农村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村干部离任审计等活动普遍开展。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的推进,农村村民自治在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地位日益显现,在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上的作用更加突出。基于村民自治制度在农村基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深入开展以直接选举、公正有序为基本要求的民主选举实践,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民主管理实践,以村务公开、财务监督、群众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实践,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这必将引领村民自治向着自治组织更加健全、自治活动更加规范、自治范围更加扩大、自治程序更加完善、自治保障更加有力、自治成效更加明显的方向前进。
(五)加强农村法制建设
民主是法制的基础,法制是民主的保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我国农村民主管理领域已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但也存在着有的法律制度贯彻执行不够,有的法律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比如,一些农村在基层选举中不按法定程序办事,有的在村务公开上弄虚作假,甚至长期不公开村务,引起群众不满。还比如,《村委会组织法》只是笼统规定了什么人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而没有规定什么人没有候选人资格,特别是那些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刚刚刑满释放、不履行公民义务而又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成为候选人甚至当选时,其负面影响很大。再比如,对村委会选举中出现买卖、伪造选票,宗族、派性、黑恶势力控制选举的行为,现有的法律都没有明确而严肃的处罚规定。总结历史和现实经验,《决定》强调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完善涉农法律法规,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强化涉农执法监督和司法保护。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搞好法律服务,提高农民法律意识,推进农村依法治理。”这虽然是农村法制建设的总要求,同样对农村民主管理领域的法制建设具有指导意义,需要认真贯彻落实。
(六)培育农村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
社会越发展,社会事务就越复杂,这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现象。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各级政府管的事情无所不包。如果说,那时的社会事务不多,政府还能管得起、包得住的话,那么,今天当社会不断分化、各种事务层出不穷时,单单靠自身的力量来管理社会,政府已经力不从心了。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社会治理体制正在发生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变化。必须看到,经过三十年改革,我国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不少政府仍然管着许多不该管、管不了、又管不好的事情,而有些该管的事情却没有管或者没有管好。政府职能转变之所以还不到位,其原因不仅在于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不到位,还在于市场体系建设尚不到位,也在于各种社会组织发展不够,力量比较薄弱,承接政府转移事务的能力有限。在新形势下,如何完善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政策,进一步发展和规范各类社会组织,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中,更好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而紧迫。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培育农村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增强社会自治功能”,从而为破解这一重大问题,为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指明了方向。
(七)增强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物质保障能力
把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与物质保障能力建设一起作为重要任务来部署,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新安排。众所周知,没有一定的物质保障,农村民主管理制度难以正常运转,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也就无从谈起。目前许多地方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物质保障仍然薄弱。例如,《选举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经费由国库开支,但没有明确的标准和拨款方式,各地的做法差距较大,有的地方不能保证选举的正常开支。农村村委会选举经费在不少地方也无着落。税费改革后,许多农村县乡村债务问题落出水面,不少基层得到的转移支付不仅少,而且不及时,农村“一事一议”难开展,严重影响着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运行和健全。《决定》指出,要“采取多种措施增强基层财力,逐步解决一些行政村运转困难问题,积极稳妥化解乡村债务。继续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完善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健全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机制”,从而为解决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物质保障问题指明了方向。
总之,《决定》对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各地区各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细化任务要求,进一步发挥好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在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应当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为确保其顺利进行,应当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使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只有保障农民群众在基层事务上当家作主,才能把握住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核心和精髓;只有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才能使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有序进行。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决不能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而应当有机统一于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实践之中。因此,贯彻《决定》精神,我们要更加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健全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各项实践之中,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有领导、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要更加自觉地落实好法律法规赋予农民群众的各项民主权利,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和推广有利于农民当家作主的好经验;要更加自觉地完善保障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政策法规,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县乡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坚决查处破坏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行为,坚决制止利用宗族、家族势力干扰农村公共事务的行为。惟其如此,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工作才能沿着健康轨道前进。
(二)坚持把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相结合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始终把加快社会生产力发展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一切政策都要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实践证明,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建设之所以能得到农民群众的赞同和参与,能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紧紧围绕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来开展,既落实了民主权利,又使农民感受到了基层民主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和实惠,就在于它推动了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落实。因此,贯彻《决定》精神,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把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同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项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同在基层形成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利益保障机制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惟其如此,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工作才能获得巨大动力和活力。
(三)持统筹兼顾,分类指导
实践证明,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涉及面宽,有许多重大利益关系需要协调,因此,贯彻《决定》精神,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坚持统筹兼顾,既要使农村民主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又要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既要坚定不移,又要有步骤、有秩序;既要抓紧当前工作,又要树立持久建设思想;既要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又要加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建设;既要满腔热情地支持和帮助农民群众学习民主、实践民主、当家作主,又要切实指导他们正确行使好民主权利;既要扩大农民群众民主权利,又要增强党和政府有效管理能力。同时,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也是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工作中应当充分考虑的客观现实,应当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在制定政策、出台规划时,要更加自觉地把整体推进和分类指导结合起来,提倡多样性、不搞一刀切,允许有先有后、不搞齐步走。在指导工作时,既要注重一般号召,又要加强个别指导;既要注重先进典型经验的总结推广,又要帮助落后地方改进工作。惟其如此,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工作才能收到扎扎实实的成效。总之,我们要妥善处理好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做到思想上清醒、政治上坚定、措施上有力、方法上妥当,不断提升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水平。
第五篇:谈心活动宣讲提纲
坚定信心 振作精神 凝聚力量 确保安全 为推进和谐武铁科学发展打牢安全基础
(深入开展谈心活动宣讲提纲)
根据铁道部政治部《关于加强宣传思想工作为确保安全稳定提供可靠思想保证的通知》、《关于以无违章无违纪无事故为目标,在确保铁路安全稳定中充分发挥运输一线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模范先锋作用的通知》精神和《武汉铁路局深入开展谈心活动实施方案》、《关于在安全生产中充分发挥一线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推进措施》等文件精神,为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深刻吸取“7〃23”事故教训,强化职工安全意识,推动安全大检查活动扎实有效开展,现将中央领导同志对铁路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近期部、局系列会议精神以及相关学习贯彻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并以问答的形式编辑成宣讲提纲,供基层各单位、局机关各部门和各级领导、党员干部与职工群众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时参考。第一部分:深刻吸取“7·23”事故教训,认清当前铁路运输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干部职工确保安全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
1.为什么说所有干部职工都一定不能忘记“7·23”事故的惨重损失和沉痛教训?
7月23日发生在甬温线上的列车追尾事故,伤亡严重,损失惨重。这起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给党和国家以及铁路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在国内外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干扰了中央领导的工作,使铁路工作陷入了被动。这血淋淋的沉痛教训再一次给广大干部职工敲响了警钟!所有干部职工都应感到非常痛心和愧疚。“7〃23”事故血的教训告诉我们,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的铁路运输安全,事关千千万万个旅客和家庭的安危与幸福,事关铁路事业发展,事关国家声誉。我们必须牢记“7〃23”事故惨重损失和沉痛教训,牢固树立“安全生产大如天,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站在国家和全局的高度,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极端重要性;要进一步深刻领会盛部长强调的高铁不能再出事故、铁路不能再出事故的深刻意义,进一步增强确保安全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进一步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理念,狠抓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全力以赴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稳定。
2.如何引导干部职工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增强对新形势下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7〃23”甬温线列车追尾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常委、张德江副总理先后作出重要批示,对处理这起特大事故和加强当前铁路安全工作提出了严肃和明确的要求。部党组连续召开系列会议,对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深入开展安全大检查活动,迅速稳定铁路运输安全局面进行了动员和部署。
全局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职工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中央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部党组的部署要求,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切实增强对新形势下安全重要性的认识,迅速行动,采取一切有效措施稳定安全局面。一是要从安全大如天,安全是铁路工作生命线,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确保安全的极端重要性;二是要从安全关系到国家和铁路声誉以及高铁事业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确保安全的极端重要性;三是要从安全关系路局经营管理目标和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的高度,充分认识确保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各级组织要充分利用中心组学习会、职工政治学习会、“三会一课”、交心谈心等多种形式,讲清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重要批示和部、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讲清“7〃23”事故原因和教训,讲清安全面临的形势和开展安全大检查活动的意义、内容和要求,迅速把干部职工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确保安全的首要任务上来。
3.怎样正确认识当前我局安全工作面临的形势?
从当前全路安全工作看:一方面,形势非常严峻。“7〃23”事故,暴露了铁路安全基础和安全管理存在大量不适应的问题。另一方面,要看到当前铁路安全存在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近年来铁路发展很快,由于基础工作和管理工作没有跟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是快速发展中逾越不了的问题,是我们应当面对的问题和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完全能够解决的问题。
当前我局的安全形势特别是高铁安全总体是稳定的,但稳中有忧、稳中有患、稳中有险,影响安全的突出隐患仍然大量存在,安全基础薄弱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一是行车设备养护检修还有差距,新技术新设备的磨合期在管理和队伍素质上存在不适应,“五故”尤其是机故、信故、供故非常突出。二是施工安全尤其是临近、上跨、下穿既有线施工安全控制存在死角,屡屡发生问题。三是季节性安全尤其是汛期安全需要加强,设备抗灾能力不足,路基塌陷、水漫道床、边坡溜塌、倒树倒杆停电等隐患在前一阶段汛期中仍然突出,造成了大量非正常情况,暴露出我们在抓预防为主、提高设备抗灾能力上,还有差距。四是现场作业中,部分职工对不常遇见的非正常情况作业标准掌握不够,应变能力不强,同时加上日常作业中简化作业程序,造成违章违纪问题突出,有的危及安全,有的导致事故发生,有的事故性质很严重。五是干部作风不深入、标准不严格、责任不落实,使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有的发现了也得不到及时解决。六是安全大检查工作发展不平衡,一些单位推进不够深入。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警醒起来,决不能有任何麻痹思想,决不能掉以轻心。干部职工要层层动员起来,层层发动起来,认清当前铁路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特别要充分认识到铁路人就应该立足本职干好工作,一丝不苟执行好规章制度和作业标准,落实好安全责任,保证安全不出任何问题;充分认识到如果不抓住安全大检查的契机,全面消除安全隐患,强化现场安全控制,一旦发生问题,我们将成为千古罪人。
4.如何引导干部职工增强安全工作的忧患意识,积极投身到安全生产中来?
一是从“7〃23”事故教训看,要引导干部职工尤其是高铁区段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到,当前我们对高铁安全规律的掌握还不充分,确保高铁安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事故缘于一时的疏忽,安全来自时刻的警惕。二是从当前铁路安全现状看,安全隐患仍然存在。要引导干部职工看到安全工作中的差距,看到安全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深刻认识到隐患就在身边、危机就在眼前,越是在安全形势稳定的情况下,越不能盲目乐观,麻痹松劲。坚决克服与己无关的思想,切实增强忧患意识。三是从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铁路工作的要求和社会的期盼看,要教育干部职工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全面加强安全和管理工作,严肃落实责任和责任追究制,绝不允许再发生一起事故”的重要指示;全力满足广大旅客对铁路安全准时、服务优质的出行需求。四是从铁路的性质和属性看,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铁路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无可替代。五是从高铁事业的发展、铁路形象和职工自身利益看,干部职工必须深刻认识到铁路运输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铁路事业发展、事关国家声誉、事关自己的切身利益,必须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稳定。要立足岗位,从自身做起,遵守劳动纪律,落实生产责任,真正尽到自己的岗位职责,为确保运输安全稳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5.如何引导干部职工从各自岗位出发,进一步增强共保安全的责任感?
“7〃23”事故充分暴露出当前铁路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我们要时刻保持安全忧患意识,集中精力做好各项工作。要结合吸取“7〃23”事故教训,将近年来本系统、本单位的事故和突出问题进行梳理,深入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切实增强干部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要从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加强运输安全的专业管理、提高职工技术水平等最基础的工作入手,一项一项地抓起,把各项安全措施扎扎实实地落实下去。一是要强化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生产大如天,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二是要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提高现场应急处臵能力,增强保安全的能力。三是要坚持标准化作业,不能有丝毫的侥幸心理。四是基层工班长、党团员在安全大检查中要充分发挥骨干作用,深入开展“三无”活动,同时要带动身边职工群众无违章、无违纪、无事故。各级组织要按照路局、局党委的工作要求,深入开展“两项”活动,切实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把全体干部职工的信心树立起来,精神振奋起来,力量凝聚起来。第二部分,统一思想,消除疑虑,振作精神,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确保安全的信心
1.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国务院对高铁速度的调整? 对新建高铁运营速度进行调整,是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的决定。我们应该理解,国务院作出这一决定,对于增加高铁安全冗余、积累安全管理经验、保障高铁磨合期运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充分考虑了社会对铁路安全运营速度的承受力,为铁路在基础管理、技术储备、人员培训等方面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要引导干部职工认识到:高铁没有发生严重的问题,不等于不存在严重的隐患;高铁和既有线的降速,不等于否定以往大家的工作;高铁现在的降速,不等于将来条件成熟后不达速。高铁降速不是倒退、更不是降低工作质量和工作标准,而是对高铁安全的一种科学、理性的态度,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索安全规律、积累安全管理经验、增加设备的磨合提供了时间和空间。降低高铁运营速度并不是对高铁发展的否定。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地继续发展高铁。但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协调,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切实把每一项工程都建成优质工程。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第一,高铁运营速度适当降低,但安全条件并没有改变,安全工作的要求不能有丝毫降低,在降速过程中,要始终保证精神状态不松、工作标准不变、工作质量不降。一定要保证高铁运营安全。第二,对高铁运营初期速度进行调整,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比如,要对列控系统的地面数据和车载数据进行修改,要组织司机、调度员等主要行车工种岗位人员对新图进行学习,等等,这些工作能不能做好,直接关系高铁安全,这方面是有血的教训的。对新建高铁运营速度调整工作,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细化工作方案,规范操作程序,集中骨干力量,落实岗位责任,丝毫不能马虎,确保实现平稳过渡。
2.如何正确看待近段时期社会对铁路的批评、舆论的关注和事故调查的进程?
“7.23”事故发生在铁路上,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给党和国家以及铁路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在国内外造成了非常不好的负面影响。面对社会和媒体的指责批评,铁路干部职工要正确理解、正确对待。要看到社会公众对铁路安全的高度关注,是由铁路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铁路工作和铁路安全的重要性。要看到铁路在近年来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运输支撑、为人民群众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在各个方面特别是运输安全方面存在着不协调、不和谐、不可持续的问题,我们必须眼睛向内,认真反思、查找和整改这些问题,以确保安全的实际行动,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对铁路职工这支队伍的高度信任。要增强是非辩别力,充分相信国务院事故调查组会客观公正地对事故责任进行调查、认定和处理,对于一些不负责任和不利于团结稳定的言论,要坚决做到不信不议不传。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把教训变经验、压力变动力,以确保安全的实际行动向广大人民群众证明铁路干部职工是有觉悟、有光荣传统的坚强队伍。
3.如何以谈心活动为载体,有针对性地做好理顺职工情绪工作?
职工是安全生产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理顺职工的情绪对搞好运输安全工作至关重要。“7〃23”事故的发生,广大职工主要有以下几种心态:一是痛惜和震惊;二是压抑和委屈、甚至不满情绪;三是担忧心态;四是与己无关的自保心态;五是国务院检查组检查后,有歇口气,松松劲的思想。针对职工中存在的种种心态,各级组织和干部要深入细致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要以谈心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与职工的谈心、交心活动,做到“七个必谈”,即与高铁岗位人员必谈、与关键安全管理人员必谈、与关键专业技术人员必谈、与主要行车工种岗位人员必谈、与违章违纪人员必谈、与思想情绪不稳的不放心人必谈、与生活困难职工必谈,以心换心,真诚交流,通过一系列谈心活动,让职工之间倾心相谈,使职工愿意反思、愿意考虑问题、愿意说真心话,帮助我们更加科学地推进各项工作。要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电务系统职工相信,只要遵章守纪,安全是有保障的。无论是干部还是职工都做到,对当前的形势反思而不埋怨,对当前的压力承受不委屈,对当前繁重工作做到紧张而不慌乱,干部对所有工作的落实做到扎实而不浮躁。国务院安全大检查结束以后,干部职工可能产生松口气的思想,迎检时高度紧张,现在检查告一段落,容易产生松懈思想,要引导职工时刻保持警惕,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常抓不懈的思想,警钟长鸣,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强化严是爱,宽是害的导向,对职工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爱护,关爱和严管不能偏废,严管是保安全、保饭碗、保生命的法宝。要把严格管理和关爱职工结合起来,切实关心职工的生产生活,解决好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激发职工立足岗位保安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如何正确引导干部职工认识到,只有确保安全、发展生产、保持稳定,职工收入增长才有保证?
新组成的部党组以及路局、局党委对改善干部职工生产生活条件高度关心、非常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保证职工收入水平和其它保障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应该客观地看到,现阶段全局干部职工的收入水平与有的企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部分职工的付出与回报也不完全对等,内部系统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些问题都是前进中的问题、是成长中的烦恼。只要我们确保安全、发展生产、保持稳定,职工收入增长就会步入良性的轨道,正常增长的机制才有实现的可能。
5.如何从党中央、国务院对铁路工作的肯定中增强对铁路工作的信心?
党中央、国务院对铁路职工队伍高度信任并寄予厚望。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嘱咐我们,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要变压力为动力。温家宝总理在近期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讲话中,对铁路职工队伍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铁路这支队伍是有光荣传统的,是能打硬仗的。对铁路部门、对铁路广大职工在改革和建设中作出的极大努力和贡献,我们应该给予充分肯定。现在铁路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无论是发展还是安全,无论是运营还是管理,最终都落实到每个干部职工身上。铁路职工要振奋精神,充满信心,团结一致,克服困难,努力奋斗。中央对这支队伍是信任的。铁路部门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特别是要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我们坚信,铁路部门在认真吸取这次事故教训以后,一定能够在现有基础上取得新的进步,给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党中央、国务院对铁路工作高度重视、极为关心,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强大动力。铁路在长期的安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我们做好安全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这支队伍是一支能够克服困难、关键时刻能顶得住、能打硬仗的队伍,我们应该有充分自信。即使有再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只要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按标准化作业,安全就一定有保证,就一定能够不断适应形势发展,把快速发展的铁路用好管好。一次事故造成的严重后果,需要我们警醒,但一次事故引来的教训,需要把他变成财富,以推动完善我们的工作。广大干部职工要坚定信心,响应胡总书记“变压力为动力”的号召,以实际行动在困难中奋起、在逆境中前进,以展示铁路职工队伍是值得党和人民信任的队伍。第三部分,明确安全工作的重点任务,增强确保安全的自觉性,形成确保运输安全的强大合力
1.路局“五查一整五确保”安全大检查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时间要求是什么?需要突出抓好哪8个方面的关键工作?
从7月26日起至9月30日,为期两个月,全局以“五查、一整、五确保”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大检查活动,已进行了一个月。9月是关键的冲刺阶段,需要我们再鼓实劲,务求实效。其活动的主要内容是:
五 查:查事故教训、查行车设备、查现场作业、查规章制度、查安全责任。
一 整:全面排查整治和消除安全隐患。
五确保:确保高铁安全、确保动车组安全、确保客车安全、确保汛期安全、确保暑运安全有序可控、持续稳定。
为实现“五查一整五确保”安全大检查活动目标,需要突出抓好以下8个方面的关键工作:一是突出抓好高铁安全。要集中对管内高铁的安全状况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梳理分析,对于危及安全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要进一步完善高铁安全保障体系。要强化线路、接触网等基础设施的检查监测和养护维修,确保动态达标。要重点抓好新配动车组的检修运用,确保运行状态良好。要提高动车组司机在不同车型运用和两种速度等级下的操纵水平,确保按图行车。要发挥调度指挥龙头作用,加强行车组织指挥,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动车组运行安全。二是突出抓好防洪等季节性安全。要认真总结前期防洪工作经验,提高线路抗洪能力。要严格执行雨天行车办法,杜绝臆测行车。列车司乘人员要掌握管内外气候情况,遇到险情,要果断采取措施,确保列车和旅客安全。尤其是工务系统,要加密添乘,加强线路巡查巡守,落实好对所有危险处所的看守制度和责任。三是突出抓好设备质量隐患整治。要针对夏季高温和雨季特点,加强设备整治,为暑运提供设备保障。机辆系统要对所有上线运行的机车车辆和动车组进行逐台、逐辆、逐列排查整修,杜绝带病上线。要加强对机车、客车、动车组防火重点部位的检查整修,防止电器故障引发火灾。工务、电务、供电系统要统筹抓好非提速区段病害整治,将设备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抓好季节性的线路防胀工作,确保线路几何尺寸稳定、状态良好。四是突出抓好施工安全。要以既有线施工、临近既有线施工和工程建设施工为重点,突出管理过程和作业过程控制两个关键环节,切实加强施工安全管理。要严格落实“四位一体”卡控制度,坚决杜绝落物、侵限和影响线路基础设施稳定的问题。所有施工必须落实属地车间、工区的主体责任,确保万无一失。五是突出抓好非正常行车组织和应急处臵。非正常情况的处臵一定要牢固树立和坚定不移地坚持安全第一的观念,不允许有任何侥幸心理。在未确定设备恢复正常的情况下,不得盲目改变非正常的行车模式。要规范调度集中区段调度指挥模式。要进一步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加强职工对各类应急预案的培训学习和实作演练,努力提高职工的应急处理能力。六是突出抓好货车和货运安全。要严格按方案装车,杜绝超载、偏载和装载加固不良的车辆上线运行。要严格落实危险品运输措施,强化卡控,确保危险品运输万无一失。七是突出抓好治安防范、路外及道口安全。要加强站车沿线的治安防范工作。要严密站车反恐防爆“五道防线”,严厉打击危及行车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要抓好沿线安全防护设施的排查整治,防止发生路外伤亡。要持续开展道口整治,从源头防止路外事故。八是突出抓好现场作业控制。要抓好高温条件下的作业把关,各级干部要以身作则,加强关键岗位、关键时段的盯控,防止简化作业的问题。要抓好防暑降温工作,密切关注职工身心状态,合理调整班次,确保职工身心健康地投入工作。要教育职工增强遵章守纪的自觉性,确保职工人身安全。
2.如何再鼓实劲确保安全大检查活动取得实效? 当前进行的安全大检查工作是充分暴露安全各项问题和隐患的一次契机,是帮助我们加强和改进安全工作的一次难得机遇,也是确保当前安全的一项必要举措。广大干部职工要正确对待、主动参与、积极投入。一是切实强化干部包保。各单位要按照“突出重点,明确标准,分层包保,加强督导”的原则,开展安全包保,各级干部一定要实现部党组提出的安全包保目标,所包保的单位不能发生事故。二是深刻反思,查找问题。要深刻反思“7〃23”事故教训,真正把影响安全的隐患反映上来,全面掌握安全底数。三是盯住问题,整改销号。对检查反思出来的问题,要全面进行梳理,分层次、分系统建立问题库,逐项研究制定整改措施,责任到人,限期整改。四是加强工作督促落实。安全大检查期间,铁道部实行工作交班会制度,主要对事故和典型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和对话,对安全重点工作进行询查和督办,对安全大检查情况进行跟踪落实。铁道部、铁路局和站段要逐级建立问题统计分析和信息报送制度。五是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安全大检查工作要严格考核,对隐患整改不到位、问题反复发生的,要倒查责任,严肃追究。我们要自觉把这次大检查作为强化高铁安全管理、全面提升铁路安全工作水平的重要契机,全面深入地排查安全突出问题,把安全大检查不断引向深入。
3.按照“两手抓”的要求,全面强化安全工作,需要突出做好哪些工作? 当前安全工作要一手抓安全大检查,一手抓安全基础,重点保高铁安全,全面稳定安全形势。一是全力推进安全大检查活动。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路局“五查一整五确保”的要求,对安全大检查活动进行再动员、再深入、再细化,要下功夫,要见成效。要在反思查找问题上下功夫;在落实干部包保责任上下功夫;在抓好问题整改销号上下功夫;在巩固完善上下功夫。二是全力确保高铁运营绝对安全。全局上下要牢固树立“高铁无小事”的意识,始终把高铁安全摆在安全工作重中之重的位臵,保证高铁安全万无一失。要确保固定设备质量动态稳定,加强高铁线路设备检测和整治,加强高铁信号系统安全管理,大力提高供电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动车组运用质量;加强调度指挥,强化高铁行车安全控制;加强高铁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强化高铁安全环境整治;完善高铁安全保障体系;加强高铁队伍建设;抓好高铁源头质量控制;严格高铁事故管理和责任追究。三是坚定不移地强化安全基础。要以落实安全责任制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机制,提高专业管理水平。专业部门要着力抓好对规对标,从防范事故的源头确立管理标准,建立立标、贯标、对标、达标的循环机制,提高本系统标准化管理水平。要深化推进“三项工程”建设。要结合新情况,进一步优化车间班组设臵,抓好自控型班组建设,提升主要工种队伍素质,提高站段安全管理效能。四是全面强化安全关键控制。要围绕施工、防洪、行车、路外、道口、货运以及劳动安全等关键,重兵把守,强化控制,特别是加强对重点机车、重点客车以及关键岗位、关键处所、关键时段的干部添乘、检查、蹲点、值台、把关,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关键有序可控。
4.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如何在保安全中发挥作用? 当前,铁路运输安全正处在一个特殊时期。深刻吸取“7.23”事故教训,迅速稳定铁路运输安全局面,是全路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最紧迫的政治任务。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把确保安全稳定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核心任务,坚持以“三无”为目标,细化、实化和常态化党建工作保安全机制,通过开展党内立功竞赛、责任包保等活动,切实把党支部战斗堡垒筑在安全生产前沿,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在安全生产一线,把工作重心放在现场,把主要精力放在一线,团结带动广大职工切实做到无违章、无违纪、无事故,为铁路运输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一是开展千名支部书记面对面宣讲活动。从8月底起,各单位以局党委宣传部印发的2011年安全大检查宣传折页和相关宣传提纲为基本内容,迅速启动全局3000多名专兼职党支部书记以“坚定信心、振作精神、凝聚力量、确保安全”为主题的面对面宣讲活动。通过面对面宣讲,教育引导党员和职工群众深刻吸取“7.23”事故教训,牢固树立安全生产大如天、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增强立足本职确保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二是开展一线党员“三无”竞赛活动。全局一线共产党员要带头强化责任意识,带头查摆和整改安全问题,带头提高业务素质,带头坚持标准化作业,带头争创先锋岗区,切实做到“无违章、无违纪、无事故”。每个一线党支部和党员都要紧扣“三无”目标和岗位实际做出公开承诺,接受职工群众监督。在抓好党员承诺的基础上,分四个层面组织党员开展“三无”竞赛,确保“三无”安全目标的实现。
三是开展“千名党内先进包关键”活动。各单位党委要组织发动党内先进集体负责人和党内先进个人,广泛开展包关键设备、关键处所、关键环节和关键人活动,通过包保关键设备、关键处所、关键环节,发挥优秀党员技能优势和盯控作用,确保安全可控;通过包保关键人,实行结对子重点帮教,对关键人职工思想上引领、技能上帮教、安全上管控、情绪上疏导、生活上关爱,实现“一帮一、一对红”。
四是开展“机关党团员送关怀到一线、奉献在一线”活动。路局和基层单位两级机关党团员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的重点内容是:关心一线职工生活,解决职工家庭特殊困难,落实“三不让”帮扶救助机制,开展好冬送温暖、夏送清凉、金秋助学、送医药、送服务等活动,主动为职工排忧解难;紧紧围绕安全生产的重点、难点、薄弱点,组织机关党团员重点突击队、难点攻关队和技术指导队,突击奉献,攻坚克难,努力破解安全生产中的难题。
五是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路局和基层单位两级党委要坚持重心下移,紧密结合“班组党支部”建设年活动,采取有力措施为基层党支部和党员在安全生产中发挥作用提供服务、创造条件。
运输一线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是全局运输安全生产的坚强堡垒和中坚力量。全局广大共产党员要积极行动起来,进一步增强光荣感和责任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立足岗位比贡献,以实现安全“三无”的实际行动,为推进和谐武铁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