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南通市政府工作报告
南通市政府工作报告
——在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张国华
一、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国家战略机遇,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较好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10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财政总收入951.7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73.69亿元,增长28.5%;固定资产投资2380亿元(新口径),增长2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0亿元,增长17%;外贸进出口总额250亿美元,增长18.5%;注册外资实际到账25.45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500元,分别增长15%和1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2.8%;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05%;基本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以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落实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工程,推进产业升级“三大计划”,着力构建 1 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产业新格局。
(二)以项目建设推动沿海开发提速。推动港口和通道加速建设。实施22个重大港口和通道项目,完成投入超过100亿元。洋口港区中石油江苏LNG项目投产,10万吨级航道建成,10万吨级石化码头开工;吕四港区10万吨级挖入式港池基本完成前期论证,东灶港作业区建设进展顺利;通州湾综合开发前期工作快速推进。沿江14个码头扩能升级。崇启大桥通车,平海公路东段建成,通洋高速、临海高等级公路加快推进。海洋铁路基本建成,沪通铁路开工准备工作深入推进,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进展顺利。兴东机场飞行区改扩建工程竣工。连申线航道整治快速推进。
推动产业项目加速集聚。全力推进170个市级重点项目和100个沿海前沿区域重大项目,组织10多次项目集中开工。广汇能源物流、台湾中石化、雅鹿新材料等一批单体总投资超50亿元的重大项目落户,恒力纺织新材料产业园、江苏南通电厂“上大压小”等百亿元级项目开工。
推动载体功能加速提升。实施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意见,省级以上开发区配套功能和集聚能力不断增强。推进跨江合作开发,苏通科技产业园8个超亿美元产业项目开工,研发中心等配套项目竣工;锡通科技产业园正式挂牌,专项配套政策出台。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转型升级,南通综合保 税区申报工作全面启动。8个沿海前沿镇实施“区镇合一”管理体制。全市围垦滩涂10.3万亩。恒大威尼斯国际会议中心等功能性项目加快建设。
(三)以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
加快民营经济扩量提质。加快重点领域改革。
(四)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一体化进程。大力度推进中心城市建设。按照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定位,制定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意见,促进中心城市功能完善、品位提升。完善规划体系。完成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新城区拓展概念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等24项规划,金融街区、五山地区、通吕运河等重点区域规划研究全面展开。加强重点区域建设和改造。实施117个重点城建项目,完成投资180亿元。新城区一批商贸、金融、文化、教育、医疗等功能性项目加速推进。观音山新城启动建设。开发区能达商务区一批功能配套项目竣工。老城区历史街区和伶工学社等历史文化保护工程启动。北翼新城核心区建设提速,华强城市乐园、火车站北物流园等项目开工。通州城区开发步伐加快。推进市区“102030”交通畅通工程。长江中路、江海大道、通宁大道3条高架通车,“一环一轴八射”快速路网初具形象;静海大桥、世纪大道东延等骨干路桥工程竣工;工农路公交 专用道建成使用。强化城市科学化管理。完成市区城中村改造、老小区整治、农贸市场升级等项目40多个;加强环境管理,市容形象出新;增强为民服务功能,新增绿地200公顷,完成西气东输工程天然气臵换近15万户。
大力度推进重点城镇建设。完善城镇规划体系,县(市)城、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全面展开。支持各县(市)城做大做强,5个县(市)城完成城建投入超过100亿元。加强滨江临海新城、中心镇建设。全市城市化率达57.5%,提高1.5个百分点。
大力度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推动农村改革发展,新增农村三大合作组织入社成员93.6万户。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完成水利建设投入19.8亿元。优化农村发展环境,农村和市郊“四位一体”环境长效管理不断深化,村庄环境整治启动,新增高标准农田21.1万亩、植树造林面积17.5万亩。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新建农村公路1244公里,新建改造农村公路桥梁和农用桥梁861座;新增区域供水受益人口70万人。制定推进村级“四有一责”建设行动计划和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的意见。
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海安成为全省江北首个国家生态县,其他四县(市)及通州区均达到国家生态县考核标准。加强环境保护,大力实施蓝天、清水工程,空气质量得到改善。推进资源节约,全面实施新 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连续20年保持耕地占补平衡;新建12个秸秆能源化利用示范点;通过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试点市建设中期评估。
(五)以加强社会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扎实推进民生幸福工程,制定加强社会建设构建民生幸福城市的意见,全市财政民生投入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达到55%;10件40项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推动创业富民、就业富民,“万人创业计划”全面启动,全市新增城镇就业8.65万人,81%的村建成“充分就业村”;拓宽物业、投资等富民渠道,城乡居民财产性、经营性收入明显增加。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新农合筹资、城乡低保等保障标准和城镇职工、居民医保报销比例,出台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意见,启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建立市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衔接制度。强化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市区拆迁安臵房竣工交付超200万平方米,安臵拆迁户超1万户,保障性(限价)商品房开工并具备预售条件超6000套,实现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扎实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一期工程蔬菜、果 5 品交易区建成,建设5万多亩蔬菜保供基地,设立50家平价商店。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落实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中考改革和高职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学前教育普及提升和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服务地方发展能力增强。强化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医改三年任务基本完成,基本药物制度实现镇、村全覆盖。落实文化建设工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加快推进市图书馆新馆、报业新闻传媒中心等文化设施项目,筹建中华慈善博物馆,环濠河博物馆群被列为国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创建项目;有线数字电视实现城乡全覆盖。全民健身、社会养老、计划生育等服务水平提高。职工权益维护、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关心下一代、老区扶贫开发、见义勇为、法律援助、红十字和慈善等工作进一步强化。民族、宗教、新闻出版、哲学社会科学等工作不断加强。
(六)以社会管理创新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落实社会管理创新工程,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我市以“三先四化”为统领构建社会管理创新“八大体系”的先行先试经验获得中央肯定。完善社会管理机制。注重从源头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创新发展“一综多专”大调解体系,完善医患、劳资等专业调处机制,全面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群众利益维护等制度。夯实基层基础。推进“强基工程”,基层社区、政法综治、群团社团等组织作用进一步发挥,社会管理基础工作得到加强。深化长安南通、法治南通创建。全市万人发案率保持全省最低水平,公众安全感继续位居全省前列,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10年双下降。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健全,食品安全检测体系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扎实有效。我市被评为全国“五五”普法先进市;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国家安全、防邪反邪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七)以效能提升推动政府自身建设。把提高效能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构建服务型政府取得新成效。推动效能提速。全面推行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工作,取消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31项。增强行政执行力,完善政府工作推进、协调、督查三大体系,120项重点工作全面完成。强化依法行政。切实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健全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全面清理规范性文件,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扩大政府信息公开范围,提高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水平。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支持政协参政议政。对市人大“坚持规划领先,强化组织协同,推进南通沿海一体化开发”的代表议案和市政协“加快培育和发展我市新兴产业”、“加快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案,专题交办、专人跟办、专项督办,促进了重点工作落实。全面完成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任务。加强廉政建设。对照《廉政准则》,推进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行,初步建成政府系统惩防体系基本框架。以政务诚信引领社会诚信建设,落实《南通市公务员思想道德和诚信行为规范》,公务员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切实加强审计监督。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和衷共济、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人民解放军、武警驻通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和部、省驻通单位,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南通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经济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还不强,服务业占比还较低,扩量与转型的任务仍然艰巨;要素配臵偏紧对经济增长压力增大,资源瓶颈制约更加突出,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财政减收增支因素增多;城市功能还需加快提升,出行难、停车难等问题仍然存在;社会建设体系还不够完善,城乡居民增收的增长点还不多,部分群众生活仍较困难,保障和改 善民生的任务仍然繁重,维护社会稳定仍有很多工作需要深入做好。同时,政府自身建设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有的部门服务效能还不够高,工作中推诿扯皮等现象还时有发生,少数政府工作人员甚至以权谋私。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对待,切实解决。
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新的一年,既面临难得机遇,两大国家战略向纵深推进,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支持南通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政策导向效应进一步释放,进入桥港新时代的南通比较优势更加凸显;也面临更加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短期因素与长期因素、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交织,组织、推进工作的难度更大。我们必须坚定必胜信心,以强烈的责任意识抢抓一切发展机遇;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以强烈的忧患意识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全面落实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以及省市党代会、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按照“把握总基调、强化主抓手、突出着力点、营造好环境”的要求,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设“一中心三城市”的奋斗目标,抓住机遇,奋发有为,坚定不移稳增长扩规模,更大力度抓创新调结构,更加注重抓开放促转型,更高层次重统筹强协调,全力以赴 惠民生增和谐,落实“八项工程”、实现“八个领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3%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低于省控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突破2.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着眼于“稳”,立足于“进”,致力于“抢”,突出于“快”,体现于“好”,着力做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千方百计稳增长,推动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全面落实稳增长扩规模的各项措施,加强形势研判,注重政策创新,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保障要素、优化服务稳增长。强化信贷激励引导,确保全年贷款增量高于上年,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促进存贷比明显提高;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扩大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票据等发行规模;支持金融机构扩大表外业务规模,引导企业使用多种融资工具,新增上市企业3家以上;做大非营利性担保机构,健全担保体系,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政策性担保扶持力度。创新 思路,多措并举,帮助企业化解用地、用工、用电等要素制约。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完善支持重点行业、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提供高质量、高效率服务。
加大投入、做强企业稳增长。坚持以扩大有效投入保增长、促转型,重点抓好总投资4500亿元的150个市级重大项目建设。突出加大生产性投资,力争新投产总投资超5亿元产业项目超过40个,培育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推进总投资超50亿元、超百亿元的恒力纺织新材料产业园、三一重工如东工业园、南通同方发光二极管等7个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超50亿元的中化新材料等5个项目,争取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做好LNG燃气电厂、国际金融度假湾等6个百亿元级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实施“规模培育千企升级工程”,新增一批大企业(集团)和“小巨人”企业,争取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3家以上。
稳定外贸、扩大消费稳增长。落实和完善出口退税、信保信贷等外贸扶持政策,推动企业保订单、多出口;安排专项资金,加快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级家纺外贸转型示范基地,扶持船舶、光伏等重点行业和企业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增强口岸功能,采取更多贸易便利化措施,扩大自营出口规模;提升外贸品牌化、特色化水平,提高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出口产品比重,加快培 育一批出口超亿美元企业、超10亿美元特色产业板块。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积极培育旅游休闲、文娱健身、家政服务等新的消费热点,稳定房地产等带动力强的消费,扩大农村消费规模,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
(二)奋力主攻重点,推动江海联动开发新突破。围绕“实现沿海开发全省领先”,深化功能分区规划,用足用好用活沿海开发、江海联动优势。
在港口功能和通道建设上实现突破。实施总投资超70亿元的10个重大港口项目,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力争超过1.9亿吨。启动洋口港区15万吨级进港航道试挖工程,开工建设吕四港区10万吨级挖入式港池、通州湾起步工程等项目;深化沿海港区30万吨级航道等前期研究工作。抢抓长江-12.5米深水航道上延机遇,加快沿江岸线整合和港口功能调整。推进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加快实施临海高等级公路、通洋高速、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连申线航道整治等项目,争取沪通铁路、宁启铁路二期早日开工。开通运营海洋铁路,力争南通汽车客运枢纽东站主体工程完工。做好崇海大桥、海启高速、通苏嘉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前期工作。加强沿海地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在园区经济和载体建设上实现突破。着力推进接轨上海、跨江合作、产城融合,大力发展园区经济,以一流的载体集聚一流的要素。强化省级以上开发区功能开发和特色园 区培育,提高产业集聚度和综合承载力。争取1-2家省级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新设1-2家省级开发区。推动苏通科技产业园、锡通科技产业园等跨江合作园区高端化、集聚化发展,引进一批标志性、品牌性项目。加快完善滨海园区配套功能,下决心发展重装备制造业。
在滩涂开发和体制创新上实现突破。加快推进4个区域滩涂围垦重点项目,确保完成7万亩。强化“沿海开发一盘棋”意识,完善市级统筹、市县联动、共建共享新机制。创新沿海开发融资模式,完善政策体系,促进各类要素向沿海前沿区域集聚。
(三)大力提升产业层次,增创转型升级新优势。深入落实转型升级工程,加快构建具有南通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突出高端化,提升发展主导产业。推动主导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确保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一批“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加快提升船舶产业核心部件配套能力。提高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水平,重点发展软件、光通讯、集成电路、新型电子元器件等产业。拉长纺织服装产业链条,加强研发基地建设,增强与文化创意、时尚休闲等产业融合发展能力,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突出基地化,着力发展新兴产业。以培育型、成长型新兴产业特色基地为抓手,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发展“310”工程,打造10条特色产业链,培育新材料、生物医药、光电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确保新兴产业产值达到2350亿元,新增市级以上特色产业基地10家。提高海洋工程总装集成能力;拉长延伸新能源产业链,突破风电整机制造等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纺织新材料、合金新材料等产业;聚焦政策支持龙头企业、重点项目,新增营业收入超亿元新兴产业企业20家。
突出集聚化,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发展“十大产业”,加快建设41个市级以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确保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突破40%。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重点抓好港口综合型、货运枢纽型、市场配套型物流园建设,力争引进1-2家国际国内品牌物流公司和商品交易经纪公司,加快建设长三角北翼现代物流中心。加速做大旅游休闲业,推进“五山”地区整体开发和濠河景区水平提升,争取实现国家5A级景区和旅游度假区零的突破,加快建设江海旅游门户城市。支持发展金融业,力争增加值突破200亿元。提升发展商贸流通业,优化商贸布局,丰富商贸业态。推进制造业主辅分离,新增分离企业100家。加大服务业项目推进力度,力争服务业投资突破1000亿元。
(四)突出创新驱动,构筑人才新高地。落实科技创新工程,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人才引领产业发展,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推动创新体系再优化。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构建具有南通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突出应用研发,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全社会研发投入突破100亿元。突出企业主体,大力培育产业链骨干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标准联盟,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6家;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8%。突出开放创新,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建立多方位、系统性的紧密合作关系,实施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突出科技与金融融合,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机构。
推动创新人才再扩容。把人才优势作为科学发展的第一优势,以更大力度实施“江海英才”计划,全面启动“312”产业人才发展行动计划,力争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才5名,省“双创计划”人才(团队)30名。花更大代价引进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3%用于科技人才发展。强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瞄准重点地区,帮助企业引进人才,新增一批省级院士工作站,引进柔性人才1000名。建设更富竞争力的人才特区,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 制和政策服务体系,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一流的宜居创业环境。
推动创新平台再提升。以省级以上开发区为重点,全面推进“三创”载体建设,争取南通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省级海安高新区获批。高标准建设南通科技园、国际软件园等创新园区,引进品牌企业,形成集聚带动效应。健全各类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五)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增强科学发展新活力。坚持以改革破难题、促发展,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敢于先行先试,创新体制机制,让开放城市更具开放优势。
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围绕加快转型升级,落实国家推进财税、金融、价格等改革的系列政策。围绕加强社会建设,抓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经济发达镇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围绕提升资源配臵水平,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整合优化国有资产经营平台,形成参与城市建设、产业转型、企业重组合力;大力推动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增强资本运作能力。
大力提升开放型经济国际化水平。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突出基地化、专业化招商,确保注册外资实际到账25亿美元。大力招引旗舰型、龙头型项目,力争引进超亿美元项目20个;大力提升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更加 注重引资金与引技术、引智力、引业态结合,大力招引各类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等地区性总部。更大力度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建设一批服务外包基地,做强船舶、家纺设计等产业,突破电子商务、云端服务等领域。提高外经合作水平。引导优势行业和重点企业到境外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国际工程总承包,并购研发机构、营销网络和知名品牌。提高口岸开放水平。编制全市海关特殊监管区布局规划,努力在综合保税区、保税港区等方面求突破。力争洋口港、吕四港获批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兴东机场实现对外临时开放。加强外事、侨务、港澳事务、对台事务等工作。
加快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毫不动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出台加快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意见,以实施“三名”工程、“六大计划”为抓手,突出推动创业,进一步放开民资准入领域,降低准入门槛,掀起新一轮全民创业热潮;突出培大扶强,壮大一批百亿元级产业板块,新增一批营业收入超50亿元民营企业,继续建设全国一流建筑强市,建筑业施工总产值超过3500亿元;突出品牌培育,争创省级以上名牌产品75个,驰名、著名商标25件,创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2个。
(六)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村面貌新改观。坚持“三化”互动并进,突出“民富村美风气好”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落实农业现代化工程。毫不放松做好“三农”工作,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扩大现代高效农业规模。调优农业结构和布局,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外向农业、品牌农业和都市休闲农业,新增高效农(渔)业面积32万亩,其中,设施农(渔)业10万亩;建成市级以上现代农(渔)业园区17个,新增农产品加工集中区4个,抓好江海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高农业市场化、科技化、组织化程度。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和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科技贡献率。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重点,加快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新增市级以上农(渔)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家,农村三大合作组织农户入社率超过60%。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加大“四位一体”环境长效管理力度;探索具有南通特色的村庄环境整治路子,确保66%的行政村通过省级验收。
加强水利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组织编制并实施全市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完成投入25亿元。加快推进一批中小河流治理和重点水利工程,提高防洪除涝标准,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大力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市)、大中型灌区等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新建高标准农田20万亩,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大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力度。推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保障、社会管理等一体化发展。强化规划引导作用。加快推进县(市)城、乡镇总体规划修编,调整优化村庄布局规划,完善城乡空间布局。健全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户籍等制度改革,稳妥推进“万顷良田试点工程”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创新农业农村投融资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向县(市)、乡(镇)延伸服务,吸引“三资”加快投入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抓好区域供水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市城乡居民普遍饮上优质长江水;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工程,村级通公交率达到75%;推进农村社区服务标准化建设,完善村级服务中心功能。
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优化城镇规划布局,统筹推进中心城市与县(市)城、重点中心镇建设,全市城市化率达到58.5%。支持各县(市)城按照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的目标,加快向中等城市发展,增强城市功能。推动一批重点镇按照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的目标,加快向小城市发展,促进产业和人口、资源等要素迅速集聚。按照“港城一体、区镇合一”的思路,强化吕
四、长沙、三余等8个沿海前沿镇建设,打造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滨海城镇带。
(七)增强集聚辐射功能,展现中心城市新魅力。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大力实施“繁荣、提升、整合、扩容、解难、服务”六项措施,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增强市民荣誉感和归属感。
优化城市空间形态。以规划引领空间布局。深化“1+5+8”中心城市空间布局规划,细化新城区、观音山新城、北翼新城等区域扩容规划,推动带状城市向组团城市发展,加快形成一核三片区的“T型城市组团”。以规划引领功能分区。对重点区域进行整合,系统规划中心城市商务、商业、文化、金融、教育、卫生等布局,促进各类功能相对集聚。以规划引领城市风貌。强化城市特色空间引导,优化建筑、水系、绿化等景观设计,彰显时尚秀美、精致协调的“江风海韵北上海、中国近代第一城”魅力。
强化城市交通体系建设。以规划引领交通架构,深化城市高速路网、铁路网,市区快速路网、轨道交通网等规划和老城区交通改善及重要交通节点改善方案研究,综合考虑各种交通体系的衔接配套及交通枢纽建设,引导城市空间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市区“102030”交通畅通工程,实施江海大道东延、西延和东方大道快速化改造等8个快速路项目。推进工农路北延、通富路北延等49项骨干道路工程以及36项支路和重要节点工程,密切城市组团间交通联接。着力缓解老城区出行难、停车难,疏通路网,改善节点,多级分流,提高组织化水平。大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新增运营线路12条;市区继续推进一批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加强出租车营运管理,提高行业服务水平。
加大重点区域建设改造力度。着眼“提高品质、凸显内涵、打造亮点”,推进总投资203亿元的146个重点城建项目,推动重点区域由形态开发向功能开发转变。加快以新城区为重点的城市核心区建设。促进新城区繁荣,积极发展以金融、商务、科技等为主体的城市经济、服务经济,加快金融街区建设和社会服务设施配套,促进各类要素加速向新城区集聚;抓好观音山新城起步区建设,全面规划商业服务、文化体育、教育卫生等功能布局。优化市区滨江、通吕运河、海港引河等区域景观。大力推动老城区改造提升,结合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改造,布局一批高端文化、休闲、商务等业态。强势推进三大片区建设。以开发区能达商务区、苏通科技产业园为重点,推进一批总部楼宇、城市综合体、特色商业街区等建设,实现多种功能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富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化南翼新城。推动港闸区火车站站前区、站北区和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三大板块建设,加快建设北翼新城。推动通州区加快融入主城区,深化研究金沙城区、先锋地区、滨海新区等功能板块的发展方向与规划,加快建设东部新城。
提升城市科学化管理和为民服务水平。开展新一轮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以“精致、细腻、整洁、有序”为目标,破解城市管理难题,打好户外广告整治等“五大攻坚战役”,实施建筑物出新改造等“五大提档工程”,让城市变得更靓丽。强化城市网格化改造和管理。网格式、街坊化推进30个城中村改造和27个老小区整治。加强小区物业管理。发挥数字化城管平台作用,实现网格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健全“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长效管理体制,构建“大城管”工作格局。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一批小游园,为市民创造更多绿色休憩空间;加强社区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建设;实施崇海水厂等23个公用事业项目,优化城市水电气服务体系,完成市区天然气臵换。
(八)加快建设文化强市,促进城市软实力新提升。落实文化建设工程,以开放的姿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江海特色文化强市。
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引领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三创三先”江苏精神和“包容会通、敢为人先”南通精神,营造昂扬向上的社会氛围;鼓励见义勇为,弘扬凡人善举,光大精神文明“南通现象”;突出以诚信为龙头的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倡导公正、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健全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推动更高水平的文明城市建设。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构建覆盖全市、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更多公共文化产品。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市图书馆新馆、报业新闻传媒中心等一批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各县(市)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和达标改造,实施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达标工程和“农家书屋”提优工程、乡镇广播电视服务站标准化工程,完成行政村体育健身设施提档升级。大力推动文化产品生产,传承“中国近代第一城”优秀文化,努力推出一批群众喜爱、体现时代风采、展示地域文化特色的精品力作。大力加强历史文化保护,进一步放大环濠河博物馆群文化资源优势,做好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实施工作,推进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工程,积极传承优秀民俗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风采。
着力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着力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快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以实施重点项目引领规模化发展,突出创意设计、新兴媒体、会展文博、印刷包装等发展潜力大的领域,推进总投资500亿元的150个文化项目建设。以壮大地方传统、优势产业推动特色化发展,做强广播影视、文艺演出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培育工艺美术、民间工艺等特色产业。以搭建载体促进集约化发展,着力整合资源、强化创新,加快建设一批富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聚区。
(九)强化社会建设和管理,形成民生和谐新局面。落实民生幸福和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构建社会建设“十大体系”,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更好服务百姓。加大民生投入,确保一般预算支出用于民生比重高于上年。
深入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落实“就业、创业、产业、物业”等富民举措,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幅全省领先。扩大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增强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公共就业服务能力,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继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确保企业职工工资增长基准线与经济增长同步提高。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促进创业增加经营性收入。把以创业带动就业作为促进增收的主攻方向,大力实施“万人创业计划”,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鼓励投资增加资产性收入。推动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支持投资服务机构和理财机构发展,鼓励居民依法开展投资经营活动。强化扶持增加转移性收入。继续对生活困难群众实施价格上涨动态补贴,做好扶贫和老区开发工作。坚持以强村带动富民,落实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各项政策,促进行政村集体收入较快增长。切实搞好物价调控监管,加强“菜篮子”重点工程和蔬菜保供基地建设,着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围绕“学有优教”,加快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提升工程,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创新发展职业教育,提升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水平,加强社会教育、特殊教育;强化校舍、校车安全工作;实施通大附中、市二中新校区等重点项目。围绕“应保尽保”,巩固新农保全覆盖成果,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全面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市区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等保障水平,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围绕“病有良医”,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新农合县乡两级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比例超过70%;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创建,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巩固和规范基本药物制度,强化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让群众看病更方便、负担能减轻。优化计划生育服务。围绕“住有宜居”,系统推进拆迁安臵房、保障性(限价)商品房、公共租赁房、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围绕“老有颐养”,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步完善社会养老体系,健全市县镇村四级养老服务设施,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率超过50%。做好关心下一代、法律援助、红十字、慈善等工作。
全面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巩固社会管理创新领先成果,争创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城市。完善社会管理制度。健全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等制度。深化公共安全服务、社会诚信、实有人口服务管理等体系建设。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信访工作。加强社会管理平台建设。构筑新型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启动人口基础数据库建设,推动管理主体社会化、标准精细化、流程法治化、手段信息化。强化基层基础建设。推行村居(社区)“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管理服务模式,推进村级“四有一责”建设,力争65%的城市社区和55%的农村社区达到省级和谐社区建设标准。发展壮大专业社工队伍,大力培育社团组织。支持人民团体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加快工青妇活动中心等项目建设。深化长安南通创建。健全现代治安防控体系,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完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加强网络信息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做好民族、宗教、双拥等工作。
(十)深化生态文明创建,培育绿色发展新特色。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打造一流生态环境,力争建成江苏江北首个国家生态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群。积极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构建绿色产业链和资源循环利用链,在化工、印染等重点行业实施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项目各100个。推进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一批绿色园区。着力发展绿色建筑。加快 低碳技术推广应用。坚定不移推进节能减排。从严把好项目能评和环评审查关,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三大电厂脱硝工程。落实耕地保护、节约用地制度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推进新一轮“绿色南通”建设,实施一批园林景观和道路绿化工程,市区新增绿地200公顷以上;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全市新增造林面积16.8万亩。深入实施蓝天、清水工程,加大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力度,做好PM2.5监测工作,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力争比上年增加;做好应急水源地建设、饮用水源地保护和引江调水工作,推进城乡河道整治,努力实现“水通、水动、水清、水安、水灵、水美”。加强重点领域环境治理,集中整治损害群众利益的环境违法行为。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牢固树立“作风就是生产力、效能就是竞争力”和“政务就是服务、公务员就是服务员”的理念,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一是坚持执政为民,进一步增强政务服务竞争力。着力构建具有南通独特竞争力的服务品牌,树立“效能南通”形象,把执政为民的要求落到实处。以争创全省最佳办事环境为抓手,巩固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成果,把政务中心建成“政府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使南通成为行政效率的高地、行政成本的洼地。充分发挥“12345”政府服务热线等“五位一体”民生诉求表达服务机制作用,加快形成从村(社区)到市的四级便民服务网络。集中力量为民兴办10件42项实事(见附件二)。二是坚持勤政高效,进一步提升行政执行力。以省、市党代会目标任务落实的成效检验执行力,目标化、指标化、标识化、项目化落实各项任务,确保实现全年预期目标。以良好的状态提升执行力,解放思想,敢于担当,进一步形成想发展、敢发展、会发展的生动局面。以完善的机制保证执行力,强化重大决策、重点工作、重要项目的推进、协调和跟踪督查,确保政令畅通。以高效快干的作风体现执行力,切实做到政策落实快、项目推进快、矛盾处理快。三是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完善重大事项听证和决策跟踪反馈、评估制度,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加大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行政审批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力度,让行政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探索建立“首查教育、二查整改、整改到位不处罚”制度,大力推进联合执法、便民执法和行政执法情况通报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办好人大代表议案、政协建议案和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主动接受社会各 方面的监督。四是坚持清正廉洁,进一步增强政府系统凝聚力。推进政府系统惩防体系建设,健全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使用和重点项目审计制度,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有效预防、坚决惩治腐败。巩固和深化专项整治成果,继续加强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公费出国出境等管理,推进政府系统厉行节约。加大效能监察、绩效考评和行政问责力度,切实防止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强化政府系统干部的教育管理和作风建设,求真务实,深入基层,加强调研,倾听民意,让“科学发展向上攀登、联系群众向下扎根”成为政府系统党员干部的不懈追求,努力建设一支“讲党性、有激情、能干事”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南通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关头,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埋头苦干,为南通落实“八项工程”,实现“八个领先”,在江苏江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二篇:2014南通市政府工作报告
市长张国华代表南通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他说,过去的一年,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扣主题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奋力落实“八项工程”、实现“八个领先”,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较好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全市经济发展保持稳中有进,江海联动成效加速显现,改革开放活力增强,城乡统筹力度加大,社会建设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强化。张国华还就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和工作中的不足进行了分析,表示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张国华说,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需要我们牢牢把握六个方面:在加快转型升级中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加快陆海统筹江海联动中放大融合发展特色和优势,在加快改革开放中提高经济国际化水平,在加快新型城镇化中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加快社会建设中增进民生幸福和谐。
张国华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部署,围绕争当苏中新一轮发展“领头雁”、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八项工程”为主抓手,以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着力创建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着力激发市场活力,着力改善民生,切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1%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4%;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
张国华说,实现今年目标,将着重抓好十个方面: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方向,更大力度优化结构;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建设创新型城市;以实施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为重点,增创体制机制优势;以实现沿海开发全省领先为目标,纵深推进江海联动;以对接上海自贸区和加快走出去为突破口,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以提高首位度为着力点,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以推动城镇化特色发展为主导,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以强化保护治理并重为抓手,打造生态宜居家园;以保障改善民生为根本,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治理科学化;以提升效能为关键,切实转变职能改进作风。
第三篇:南通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南通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市长 丁大卫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工作回顾和“十一五”主要成就
过去一年,全市上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齐心协力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3417.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3%;财政总收入713.4亿元、增长46.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90.8亿元、增长4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68.4亿元、增长2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8.3亿元、增长1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25元、增长12.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914元、增长14%;城镇登记失业率2.75%;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一)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
新兴产业势头良好。海洋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七大新兴产业产值1615.8亿元、增长31.4%。海洋工程完工量389.4万综合吨、增长50.9%,产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3,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风电并网发电装机容量64.2万千瓦、增长18%。光伏电池产量523兆瓦、增长62.9%。规模以上新兴产业企业总数突破1000家,在建超亿元项目135个。
传统产业扩量提质。船舶及配套产业产值966.7亿元、增长21.3%,规模以上造船完工量808万载重吨、增长42.5%,我市成为国家船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纺织服装产业产值1694.3亿元、增长16.7%,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等产业产值增幅均超过25%。家纺、茧丝绸等成为省级特色产业基地。新增省级以上名牌产品70个,驰名、著名商标40件,家纺版权保护经验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确定为优秀典范。建筑业施工产值2700亿元、增长23.7%。
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服务业增加值1246.9亿元、增长13.6%。规模以上服务业投资600.8亿元、增长36.1%。物流业、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
— 1 — 分别达到17.1%和11.3%。港口货物吞吐量1.5亿吨。旅游总收入230.2亿元、增长27.9%。市区高星级酒店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增6家,客房总数增长64%。服务外包营业额8.1亿元、增长70%。
集约发展、节能减排力度加大。13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以全市4%的面积,创造了全市48%的生产总值、43%的财政总收入。50个工业集中区销售收入占全市的60.2%,提高3个百分点。连续19年保持耕地占补平衡。全面完成省下达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关闭、搬迁小化工企业50家,印染、钢丝绳行业污染整治初见成效。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32座,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20.2万吨。海安县在全省江北率先建成国家生态县,如皋等4个县(市)基本达到国家生态县考核标准,全市85%的乡镇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
自主创新能力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424.1亿元、增长31.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2.4%。中远船务研发中心成为我市首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1家;科技孵化器面积突破200万平方米,新增国家级科技孵化器3家,南通科技园建成开园;南京大学南通材料研究院等启动建设。建立2个国家级、8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400个,专利授权量突破2万件、列全省第三。22项科技成果获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江海英才”计划全面实施,全市投入人才专项资金2.2亿元,引进领军型人才185名,4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22人入选省“双创”计划;新增院士工作站15家。
(二)江海开发呈现新气象。
大产业项目加快集聚。组织472个亿元以上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大唐吕四港电厂、江苏LNG接收站、王子制纸一期等百亿级项目投产或竣工。沿江沿海前沿地区完成规模以上投资1071.5亿元、增长23.6%。
大港口开发加快实施。洋口港10万吨级北航道工程完工,管线桥、太阳岛二期等建成;吕四港区吕四作业区5万吨级码头投运,东灶港作业区2个2万吨级码头开工;通州湾(暂定名)建港条件研究全面启动。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先导段贯通,新通海沙岸线整治工程海门段竣工,狼山港三期集装箱泊位、如皋港10万吨级通用泊位建成。全市新增5万吨级以上泊位5座。
大通道建设加快推进。20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进展顺利。崇启大桥完成总投资的66%。沪通铁路公路大桥开工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宁启铁路南
— 2 — 通段复线电气化改造工程开工,海洋铁路完成工程量的76.3%。江海高速建成通车,通洋高速、临海高等级公路、平海公路开工建设,干线通道沿海边布局的态势已经形成。兴东机场飞行区改扩建完成工程量的65%。连申线航道南通段整治工程开工,焦港船闸建成。
大园区承载功能加快提升。国家级开发区和12个省级开发区新落户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6个。苏通科技产业园一期基础设施工程基本竣工,研发中心等7个配套项目开工。锡通科技产业园、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海宝工业园、中国供销产业园、上海外高桥(启东)产业园、杨浦(海安)工业园等跨江合作园区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洋口港南通国际产业园开工。实施滩涂围垦项目11个,新增可用滩涂17.4万亩,沿海开发空间进一步拓展。
(三)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开放型经济加快转型升级。举办港洽会、世界船舶高层峰会和“龙腾江海·耀眼南通”等系列招商活动,新批协议外资49.8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29亿美元、增长44.6%。新批及增资超9000万美元项目16个,新批装备制造和新兴产业项目占比达到42%。进出口总额211亿美元、增长29.8%;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分别达到42.7%、19.1%。完成外经营业额12.5亿美元,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境外投资额突破3亿美元,为上年的7.4倍。外事、侨务、港澳事务、对台事务、口岸工作在扩大开放中发挥重要作用,新缔结国际友城2个。
民营经济发展质态加快提升。个体工商户总数、私营企业数和注册资本等指标保持全省第二。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60%,提高2个百分点。新引进市外民资项目注册资本536亿元、增长55%。新增汽车及配件等百亿级特色产业板块4个。24家民营企业入围全国500强。新增以民企为主体的上市企业9家,总数22家,熔盛重工成为我国当年在香港上市的最大民营企业,中小板创业板上市企业数进入全国大中城市前十强。
各项重点改革任务加快实施。新一轮市县政府机构改革、乡镇机构改革任务基本完成。长江镇、吕四港镇被列为全省首批扩权强镇试点镇。南通市农村商业银行成立,华夏、民生银行南通分行开业,广东发展银行南通分行获准筹建,银行业金融机构总数达到32家。全省江北首家外资银行日本名古
— 3 — 屋银行南通分行通过开业验收。省信用再担保公司在我市设立全省首家分公司。市级国有资产公司专业化经营加快,资本运作平台作用有效发挥。文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全员聘用改革稳步推进。
(四)“三农”工作获得新成效。
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加速。规模以上“三资”开发农业投入增长24.2%,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增长37.8%。新增高效农业39.7万亩、高效渔业11.3万亩,新增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2家、农业龙头企业68家。江海台湾农民创业园启动建设。市区实施都市生态型农业项目46个。粮食连续7年增产,单产创历史新高。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350公里、农村公路桥梁和农用桥梁845座。新增城乡客运线路15条。江海堤顶硬质化改造262公里。完成第三批7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引江调水规划启动实施。农村河道提前实施新一轮疏浚。建成4个垃圾焚烧发电厂。新增造林面积17.3万亩。村级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实现全覆盖,60%的行政村建成“充分就业村”;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5万人,总量列全省第一。
农村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市、县财政“三农”投入37.4亿元、增长39%。“万顷良田试点工程”稳步推进,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1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入社率提高5.3个百分点,新增土地股份合作社239家,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面83%。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小额贷款公司“三农”贷款增长158%,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五)城市功能有了新提升。
城市建设统筹推进。修编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市区路网等4类28项专项规划。市区组织实施城建项目230个,完成投入136亿元;建成区面积125.2平方公里,增加31.4平方公里。各县(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全面启动,城市框架加快拉开。11个省级重点中心镇联结城乡的纽带作用进一步发挥。
中心城市功能增强。新城区竣工和在建商务、金融等功能性项目37个,总面积238万平方米,核心区建设初具规模。老城区改造建设力度持续加大,环濠河商业中心改造步伐加快,寺街·名人文化区建设前期工作启动;文峰城市广场、圆融广场等一批城市综合体项目全面启动。开发区能达商务区总部
— 4 — 大厦等项目开工。港闸区一批老镇改造和历史文化保护项目顺利推进,城市绿谷一期建成,华强城市乐园等一批旅游休闲、商务居住项目正式落户,北翼新城核心区建设加快实施。通州城东新区等四大功能片区框架全面拉开。实施市区“102030”交通畅通工程。已建和在建快速路总里程超过40公里,通沪大道高架建成通车,江海大道快速化改造等5个项目开工。城市组团间交通联接进一步强化,北城大桥、园林路、钟秀东路东延段等竣工,静海大桥、长江南路改造等开工。新购和更新公交车133辆,新辟公交线路20条。新增日供水能力40万吨、污水日处理能力7.5万吨。推进39个老小区环境整治,其中23个基本完成。新增绿地240公顷。市、区两级数字化城管平台建成运行,市容环境卫生面貌不断改善。
(六)民生保障得到新加强。
全市财政民生投入168.5亿元、增长31.4%,占一般预算支出的54.5%。10件27项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见附件一)。引江区域供水等12项超额完成目标,食品安全动态监测等15项完成目标。全市引江区域供水工程普及率73%,新增饮用长江水受益人口150万人,如皋市实现区域供水乡镇全覆盖。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强化。全市新增城镇就业9.96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85万人。城镇职工五大保险覆盖率均稳定在97%以上,工伤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9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5%;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93%,为108.7万农村老年居民发放基础养老金;城镇老年居民开始享受养老补贴。对城乡80岁以上老人普遍实施优待金制度,市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城乡低保标准再次提高,市区被征地农民独立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完成脱贫攻坚阶段性任务。
住房保障力度加大。全市拆迁安置房新开工536.6万平方米、竣工交付391.5万平方米,均增长一倍以上,其中,市区竣工交付269.8万平方米、增长106.9%,安置拆迁户1.35万户;全市提供公共租赁住房1.1万套(间)、经济适用房4091套、廉租房465套。市区按照三年建成1万套的目标,启动建设保障性(限价)商品房。市区将符合条件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住房保障;5个“城中村”改造地块开工,3个片区危旧房改造项目基本竣工;普通商品住房
— 5 — 用地出让353公顷、增长22%,新开工258万平方米、增长40.5%。
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制定实施南通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完成校舍安全改造151.7万平方米。素质教育整体推进。我市被列为国家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优化商贸高职、工贸技校等职教资源布局。南通大学被确定为博士学位建设单位。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市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公益性文化设施基本实现镇村全覆盖。市图书馆新馆、凤凰国际书城、报业新闻传媒中心等文化设施开工。有线电视用户突破200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新增100万户。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开展“讲文明、树新风、迎世博”主题活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列全省第二。全民健身体系进一步健全。我市成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任务完成。职工权益维护、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关心下一代、老区扶贫开发、见义勇为、法律援助、红十字和慈善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口援建四川地震灾区三年任务两年完成。民族、宗教、地方志、统计、机关事务管理、气象、防震、档案、保密、新闻出版、哲学社会科学等工作不断加强。
(七)社会稳定取得新业绩。
积极创新社会管理体系,基层基础工作不断深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社会平安信息发布等机制初步建立,我市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综治平安建设综合绩效列全省第一。乡镇(街道)政法综治工作中心全覆盖,专业社工服务、心理矫治中心等功能不断提升。万人发案率全省最低。“12345”政府服务热线、市长信箱、市长接待日、群众来信来访、网上与群众直接交流“五位一体”的民生诉求服务机制不断健全。建立政府网络发言人制度。“五五”普法任务全面完成,法治南通建设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数和死亡人数连续9年双下降。食品药品监管和市场价格监管扎实有效。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优抚安置、民防(人防)、国家安全、防邪反邪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转变职能,着力提升工作创造力、行政执行力、政府公信力,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强化为民服务举措,建立民生诉求首问、首办负责制;强化重大项目会办服
— 6 — 务,积极化解发展难题。加强调查研究,30多项调研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的举措;加大督办查办力度,133项重点工作全面完成。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政行为。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全面实施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支持市政协参政议政。对市人大“强化政策驱动,促进南通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健全完善南通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工作”两个代表议案和市政协“加快我市特色园区建设”、“加强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两个建议案,专题交办、专人跟办、专项督办,促进了重点工作的落实。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任务全面完成。贯彻落实廉政准则,推进廉政教育,全面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强化绩效审计,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得到增强。
各位代表!“十一五”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特别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南通”的目标,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大力保障改善民生,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发展成就。
这五年,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市位次显著前移。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是“十五”末的2.3倍,在全国大中城市排名由“十五”末的第29位前移至第26位,列全国地级市第8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是“十五”末的4倍,总量进入全国地级市十强、列全省第四。进出口总额突破200亿美元,列全国大中城市第25位。
这五年,江海开发取得历史性突破,南通昂首迈入桥港新时代。经过多年持之以恒努力,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崇启大桥即将贯通,沪通铁路公路大桥即将开工,洋口、吕四两大深水海港正式通航,结束了“有江无桥、有海无深水海港”的历史,综合交通枢纽门户城市格局加速形成。通州撤市设区,中心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各县(市)城建设全面提速,城市化率提高到55%,大城市格局加速形成。苏通科技产业园等一批跨江联动、跨国合作园区启动建设,省级以上开发区、滨海产业园区承载功能显著提升,江海并进的大园区开发格局加速形成。各县(市)均成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崇川、通州、如皋、海门、启东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均超过30亿元,南北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加速形成。
这五年,全面小康目标提前实现,人民生活持续改善。2009年在全省江北率先总体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标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连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0年分别比“十五”末增长88.3%和80.2%;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比“十五”末增长126%。形成“十大类二十二项”社会保障体系,城镇职工五大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全覆盖。2010年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比“十五”末提高67%、180%。全市财政民生投入550多亿元,为民兴办实事58件132项。
这五年,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管理不断强化。争创全省最佳办事环境成效明显。文化大市建设迈出大步,在全省江北率先以县域为单位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全覆盖。大调解、大防控机制不断健全,公众安全感持续位居全省前列,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五城同创”目标圆满实现,城市美誉度进一步提升。大力推进思想道德体系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精神文明“南通现象”发扬光大,“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新时期南通精神不断弘扬,全市上下进一步形成了政通人和、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五年的不懈拼搏,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市上下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南通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这必将进一步激励我们信心百倍、豪情满怀地开创南通更加美好的未来!
“十一五”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归功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历届领导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凝聚着全市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人民解放军、武警驻通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和部省驻通单位,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南通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南通的发展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经济结构中的深层次矛盾仍较突出,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增强;城市功能和城镇化水平仍待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仍然不足;在城镇住房、拆迁安置、城市交通等方面还存在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少数政府工作人员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消极腐败现象。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的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从今年开始,我们进入了本世纪第二个黄金发展的十年。十年看五年。根据《中共南通市委关于制定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人民政府制定了《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
“十二五”时期,我们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和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加快现代化、再创新辉煌”的战略定位,全力抢抓两大国家战略规划深入实施的重大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强大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以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为重要抓手,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按照“加快现代化、再创新辉煌”的战略定位,我们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奋力拼搏: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为2018年左右在全省江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全力打造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促进沪苏通“小金三角”和沪甬通一体两翼格局加速形成;在全国、全省和长三角城市中持续赶超,争先进位。为此,《纲要(草案)》提出“六个更加”的新目标:
——经济更加强盛。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万元。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1%。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城市化率达到64%,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成为江苏新的重要增长极。
——科教更加发达。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2.5%,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教育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教育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才强市战略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建成创新型城市。
——社会更加和谐。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城乡各类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法治南通、长安南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健全,社会公平正义得到进一步保障,公民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创新、— 9 — 和谐社会建设走在全省和全国前列,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文化更加繁荣。江海特色文化强市建设成效显著,文化事业和产业得到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更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深入推进,新时期“南通精神”得到弘扬光大,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
——生态更加优良。建成国家生态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下降,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人民群众对生态和人居环境满意度持续提高。
——人民更加幸福。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4万元和1.9万元,力争五年实现倍增;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人民群众享有较高水平的教育、健康服务和公共文化产品,幸福感明显提高。
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我们必须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抓好产业现代化、城市现代化、人民生活现代化三大战略重点,强化科技创新、改革开放、社会管理创新、政治建设四大战略支撑。为此,《纲要(草案)》提出13项重点任务。完成好这些任务,需要我们突出创新引领,加快转型升级;突出沿海开发,放大发展优势;突出改革开放,激发体制活力;突出城乡一体,强化统筹发展;突出民生优先,促进社会和谐。
各位代表!我们坚信,到2015年,全市综合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显著增强,人民群众将普遍过上更加宽裕安康的生活,南通将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创造又一次新的辉煌!
三、2011年主要任务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既要充分看到国内外经济环境的积极因素,进一步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江苏沿海开发两大国家战略叠加的黄金机遇,不断放大比较优势;又要深刻认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有效应对,趋利避害,奋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
— 10 — 总额增长1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注册外资实际到账25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按照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不懈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持之以恒重统筹、惠民生、促和谐,着力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抓好100个以上超亿元项目、100家优势企业、10个特色产业基地,新兴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围绕打造国家级海洋工程产业基地,提升高端产品研发能力和总承包、专业化分包能力,海洋工程完工量超过450万综合吨。围绕打造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基地,加快建设“海上三峡”,风电并网发电装机容量超过90万千瓦;光伏电池及组件产能超过1300兆瓦。围绕打造长三角新材料研发转化生产基地,拉长功能性、专用型合成材料产业链。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生物技术药物,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着力突破数字化及系统集成技术,积极发展智能装备产业。大力开发推广高效节能装备及产品,壮大节能环保产业。
提高“千亿级”产业板块竞争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推进船舶及重装备、能源及其装备制造两大产业“双倍增”,电子信息、石化两大产业“双突破”,纺织服装、轻工食品两大产业“双提升”,六大产业产值全部突破千亿元,新增百亿级工业企业1-2家、亿元以上工业企业100家。船舶产业重点向“三高一优”方向发展,加快打造“世界船谷”。能源及其装备制造重点发展高端、大型输变电和发电配套设备,加快打造千万千瓦级电力能源基地和全国重要的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电子信息重点做优光通信、新型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测试封装等,加快打造技术先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石化产业重点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强化新产品开发,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新兴石化产业基地。纺织服装以研发、生产、贸易一体化为方向,巩固提升“南通家纺”品牌,加快打造国内一流的家纺产业基地。轻工食品重点提升高档纸制品、— 11 — 醋片醋纤、电动工具等优势产品开发、品牌创建能力,加快打造华东地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轻工业基地。
推动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深入实施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抓好168个市级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推进制造业企业主辅分离,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大力发展服务临港产业、辐射长江中上游的港口物流,积极发展航空物流;培育、整合16个10亿元以上专业市场,壮大、提升2个百亿级大型专业市场。大力培育总部经济和会展品牌。壮大网络呼叫、动漫设计等特色产业,打造长三角北翼服务外包首位城市。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强旅游大项目建设,旅游总收入力争达到280亿元。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40个市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营业收入达到1200亿元。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实施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工程,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3000亿元。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鼓励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企业建设研发平台200家以上。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00个,新增科技孵化器50万平方米、入孵企业400家,引进1-2家重大研发机构。加快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创新资源共享。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组建南通科技银行、科技创新担保公司、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公司。深入实施“江海英才”计划,大力推进“百千万”人才引进和培养工程、“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紧缺专业优秀人才2000名以上。建设富有竞争力的“人才特区”,解决好人才关注的居住、医疗和子女教育等问题。
坚持抓好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施循环经济项目100个。推进工业园区生态化,开展低碳园区和企业创建试点。抓好100个节能降耗技术改造项目,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5万吨。严格执法和监管,落实重点企业、行业和区域节能减排责任。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推进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试点市建设,提高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二)推动沿海开发全面突破。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求突破。交通基础设施完成投资突破200亿元。推动沪通铁路公路大桥开工建设和崇启大桥尽快建成通车。宁启铁路南通段复线
— 12 — 电气化改造完成总工程量的1/4以上,海洋铁路完成铺轨,宁启铁路通启段开工,海安至盐城铁路复线改造工程完成可研。兴东机场飞行区改扩建工程竣工。加快推进通洋高速、临海高等级公路建设和225等省道改扩建工程,建成平海公路东段。加强内河航道规划建设,抓好连申线航道南通段整治工程。做好崇海大桥、海启高速、城市轨道交通等项目前期工作。实施14个电力基础设施项目。推进洋口港15万吨级蓝沙洋北航道和5-1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等建设。实施吕四港区挖入式港池和10万吨级进港航道、5万吨级港池码头等工程,建成东灶港作业区2个2万吨级通用码头。加快编制通州湾整体开发规划,启动腰沙促淤和通州三夹沙一期工程。提升沿江港口功能,有序推进长江北支、横港沙、如皋北汊等整治开发和保护。
在产业集聚发展上求突破。抓好总投资4658亿元的17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过760亿元。推动沿江船舶海工、精细化工等产业有序向沿海转移。强化国家级开发区和12个省级开发区大项目、大产业集聚功能。引导滨海产业园区完善规划,提升功能,吸引更多符合产业导向的项目落户。推进重点工业集中区创建示范、生态、特色园区。强势推动跨江联动、多方合作,加快苏通科技产业园一批总投资超亿美元重大项目建设,促进锡通科技产业园、海宝工业园、中国供销产业园、中国江海产业园、杨浦工业园、洋口港南通国际产业园等园区尽快形成项目集聚效应。
在推进统筹开发上求突破。按照全市江海联动开发功能布局和规划,强化市级统筹、共建共享的综合开发机制。推进省百万亩滩涂围垦综合开发试验区工程,实施4个区域59.4万亩滩涂围垦项目,力争完成10万亩。坚持生态开发、高效利用,加强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强化沿海开发融资平台建设,吸引大型央企、知名外企、民企参与沿海开发,引进市外民资400亿元以上。
(三)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实施“六千六百六十工程”,推动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突出招引重特大项目,强化产业链招商、资源优势招商、环境品牌招商,引导外资更多投向沿海地区、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打造日资、港资、台资集聚的开放型经济示范城市。创新招商方式,加大引园区、引业态、引技术和引才智力度,鼓励设立区域总部和研发、采购中心,吸引跨国
— 13 — 金融、贸易等机构和创投、股权投资基金落户。突出提质增效,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在船舶海工、机电、家纺等领域,培育一批高层次出口基地和大户,提高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突出跨国经营,拓展外经合作空间。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收购研发机构、营销网络、知名品牌及上市融资,建立资源开发及加工基地,积极承接国际总包工程和我国援外项目。进一步加强外事、侨务、港澳事务、对台事务和口岸开放工作。
加快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继续争创江苏民营经济第一大市,抓增量,调结构,全面提升发展质态。深入推进全民创业,打造“政策洼地”和“服务高地”,激发群众创业热情;完善财税、担保等扶持措施和“金融超市”等融资机制,优化创业环境和平台。大力推动集约发展,巩固提升家纺、电动工具等14个百亿级特色板块,新增2个百亿级特色板块。拓展专业施工领域,提高装备作业水平,建筑业施工产值突破3000亿元。坚持抓好“三名”工程,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实施整合重组,加快向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加强重点领域改革。发展壮大各类金融机构,引进市外金融机构2-3家。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加大企业上市工作推进力度,新增上市企业5家。完善土地、技术、人力资源等要素市场。健全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施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有序推进事业单位工资改革。
(四)统筹城乡发展,整体提升“民富村美风气好”的新农村建设水平。
加大城乡一体化发展力度。加快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一体化。全面推进县(市)城市总体规划、乡镇总体规划修编。支持各地做大做强县(市)城,加强滨江临海新城、重点中心镇建设以及老集镇改造,建设县(市)城与重点中心镇之间的快捷通道,更好发挥城镇对城乡统筹发展的联结作用。稳妥推进“万顷良田试点工程”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强化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狠抓生态林业重点工程,加强生态海洋建设;加大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力度,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5个百分点;组织国家生态市创建攻坚,力争所有县(市)都通过国家生态县(市)考核验收。
放大高效农业规模优势。继续争创全省高效农业规模化第一市,新增高效农(渔)业33万亩以上,其中设施农(渔)业11万亩以上。加快农业产业集聚,打造百亿级特色产业板块。建设高标准农田18万亩。抓好江海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推进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基地、示范村创建,建成省级园区、省级特色基地8个以上。启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倍增工程”,加强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提高农业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和品牌农业。加快构建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
优化农村发展环境。新建农村公路1200公里,新建改造农村公路桥梁和农用桥梁650座。加大引江区域供水推进力度,突破进村入户管网与干线管网衔接难点,引江区域供水工程普及率80%以上,新增饮用长江水受益人口68万人、农村饮水安全人口43万人。加大引江调水力度,建立农村河道轮浚机制,提高农村河道、道路、绿化、生活垃圾“四位一体”环境长效管理水平,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100%。实施清洁家园工程,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强化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大力发展镇村公交。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卫生村镇创建。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面达到100%。开展农民资金互助合作试点,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
(五)强力推进中心城市建设。
大力增强城市集聚辐射功能。按照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定位,拓展城市建成区规模,推动中心城市人气提升、商气兴旺。加快市域人口和外来人口集聚,提高市区城镇人口和经济总量占全市的比重。完善专项规划,高质量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强化城市规划的前瞻性、操作性和控制力。开展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研究。以总投资180亿元的107个重点基础设施项目为抓手,组织开展市区新一轮城建大会战。以推进总建筑面积超400万平方米、总投资超200亿元的28个城市综合体、商贸金融和文化教育医疗项目为重点,做大做强做靓新城区商务中心;以启动南大街步行化改造等工程为重点,做优做精做特老城区环濠河商业中心,加快崇川区为主体的城市核心区建设。以开发区能达商务区和苏通科技产业园功能配套为重点,加快南翼新城建设。以港闸区北大街沿线开发和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为重点,加快北翼新城建设。以拉开通州城区框架、提升要素集聚功能为重点,加快东部新城
— 15 — 建设。继续抓好一批“城中村”、危旧房片区改造和老小区综合整治工程,加快推进观音山、唐闸、天生港等老街区改造。
大力优化城市交通。加快实施市区“102030”交通畅通工程,通过三年努力,基本实现主城区机动车辆10分钟上快速路、20分钟上高速、30分钟通勤。按照“一环一轴八射”快速路网布局规划,推进长江中路高架和东方大道、金通公路快捷化改造等12项工程,初步形成快速路系统。推进工农路北延、金通三大道等45项骨干道路工程以及28项支路建设和节点改造工程,不断完善路网体系。推进9个公共停车设施工程和15个居民小区停车设施建设,缓解部分公共区域、居民小区“停车难”。启动实施“公交优先20项”工程,新辟、优化公交线路38条,新购和更新公交车200辆,加快公交专用车道建设,提升出租车营运能力和管理水平,开工建设汽车客运枢纽东站。强化交通管理,建设智能交通,扩大单行系统。
大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突出挖掘中心城市文化底蕴,着力打造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的江海魅力之城,彰显“中国近代第一城”新风采。新建一批城市精品建筑、精品小区,提高城区主要节点、标志性建筑的建设品位,整治提升商贸集聚区、主要通道沿线城市景观。加快推进寺街·名人文化区、西寺、伶工学社、南通·1895、天生·古港风情区、民俗文化博览园、中华慈善博物馆、南公园改造等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建设项目,华强城市乐园、城市绿谷二期、能达文化公园、“南通之眼”等一批文化、旅游休闲项目。以创建5A级景区为目标,进一步提升濠河、狼山景区绿化美化水平。推进通吕运河绿廊、星湖大道景观带等20个绿化项目,市区新增绿地200公顷以上。健全城市综合管理长效机制,强化数字化、精细化管理。加强市容环境整治和小区物业管理,确保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检。实施城市水系规划和市区“清水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完成32条段市区河道整治。实施蓝天工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0%以上。市区启动城郊结合部“四位一体”环境长效管理。
(六)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民办好10件40项实事(见附件二),一般预算支出用于民生的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南通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5%以上,有就业愿望
— 16 — 和能力的城乡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95%以上,80%的行政村建成“充分就业村”。推进职工工资集体协商,保障工资正常增长和及时支付,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营造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大力支持自主创业,让更多群众拥有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强化扶贫和老区开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对生活困难群众继续实施价格上涨动态补贴。
提升城乡社会保障水平。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镇老年居民养老补贴标准,建立市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职工自费补充医保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250元,其中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增长66.7%,县乡两级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补偿比例提高到65%以上;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制度规定范围内医药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和60%。推进各类社会保险市级统筹。健全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户、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抓好“菜篮子”工程,市域建设蔬菜保供基地5万亩,基本建成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加大市场价格预警和监管力度,坚决查处串通涨价、哄抬物价等行为,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落实各级政府住房保障主体责任。强化保障,遏制房价。加大住房保障专项资金筹集力度,优先保证用地供应,市区新开工拆迁安置房350万平方米、竣工交付200万平方米,安置拆迁户1万户;市区加快1万套保障性(限价)商品房建设,开工不少于5000套;市区建设公共租赁住房不少于4200套(间);对符合申请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条件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市区为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经济适用房。加大供应,遏制房价。合理确定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切实增加住房有效供给,市区普通商品住房用地出让不少于350公顷,新开工不少于300万平方米;提高中低价位、中小套型商品住房比重。加强监管,遏制房价。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对已出让土地超过两年没有开工建设的及时收回土地使用权;严格落实差别化的住房税收、信贷等政策,合理引导住房需求,有效遏制投机投资性购房,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七)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落实南通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学前教育提升工程,推进中小学布局优化调整和校
— 17 — 舍安全工程。抓好国家级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实施新区高中、商贸高职新校区建设和体臣卫校迁建等项目。加强终身教育、特殊教育,保障困难群体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完善镇、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网点。积极培育文化产业,引导文化消费,扶持发展文化创意、地方特色文化等产业。市区加快建设图书馆新馆、凤凰国际书城、报业新闻传媒中心、工青妇活动中心、文艺之家等文化设施,启动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项目前期工作。完成县(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乡镇广播电视服务站规范化建设比例超过80%。进一步弘扬精神文明“南通现象”和新时期“南通精神”,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城乡志愿者服务工作,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确保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政府在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卫生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及相关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优化优质医疗资源布局。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人口和计生服务,提高优生优育水平。应对人口老龄化加速趋势,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关心下一代、见义勇为、法律援助、红十字和慈善等事业。推进民族、宗教、气象、防震减灾等事业协调发展。扎实做好地方志、哲学社会科学、统计、机关事务管理、档案、保密等工作。全力做好对口支援新疆、青海工作。
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以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为契机,构建党政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争创全国首批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城市。推进社会管理“六大创新”和“十大体系”建设,实施社会管理创新26个重点项目。坚持一体化谋划,实施人本化管理,完善长效化机制,加快由控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强化源头管理,全面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加强特殊人群和外来人口服务管理。强化基础管理,大力推进“强基工程”,充分发挥基层社区组织、政法综治组织以及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行业协会和商会等社团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强化动态管理,创新发展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完善“12345”政府服务热线等“五位一体”民生诉求服务机制,健全政府网络发言人制度,建成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巩固“长安南通”成果,实施科技防范入户
— 18 — 工程,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国家安全、防邪反邪等工作,健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深入推进法治南通、诚信南通建设,启动“六五”普法。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推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创建活动,抓好全民国防教育、征兵、民兵预备役、民防(人防)等工作。
各位代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将紧紧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工作创造力、行政执行力、政府公信力。进一步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巩固扩大政府机构改革成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深入推进机关作风建设,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健全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的制度机制,严格落实首问、首办负责制,抓落实,讲效率,办实事。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方式,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完善行政执法程序,依法细化、量化自由裁量权。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和监督反馈等重大决策机制。提升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水平,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和新闻发布工作,提高行政透明度。严格执行政府规范性文件报备与审查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办好人大代表议案、政协建议案和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主动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进一步加强勤政廉政建设。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敢于负责,勇挑重担。强化调查研究和跟踪督查,狠抓重要决策、重点工作、重大项目推进落实。强化绩效管理,严格行政问责,加大行政监察审计和责任追究力度。大力倡导艰苦奋斗,从严控制公费出国出境,加强公务用车管理,切实降低行政成本。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员干部思想道德体系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努力保持公务员队伍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十二五”发展的新征程已经开启,“加快现代化、再创新辉煌”的奋进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开拓创新,奋力拼搏,— 19 — 乘势而上,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为把南通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2011年南通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南通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2月20日在南通市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丁大卫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工作回顾和“十一五”主要成就
过去一年,全市上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齐心协力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3417.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3%;财政总收入713.4亿元、增长46.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90.8亿元、增长4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68.4亿元、增长2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8.3亿元、增长1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25元、增长12.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914元、增长14%;城镇登记失业率2.75%;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一)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
新兴产业势头良好。海洋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七大新兴产业产值1615.8亿元、增长31.4%。海洋工程完工量389.4万综合吨、增长50.9%,产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3,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风电并网发电装机容量64.2万千瓦、增长18%。光伏电池产量523兆瓦、增长62.9%。规模以上新兴产业企业总数突破1000家,在建超亿元项目135个。
传统产业扩量提质。船舶及配套产业产值966.7亿元、增长21.3%,规模以上造船完工量808万载重吨、增长42.5%,我市成为国家船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纺织服装产业产值1694.3亿元、增长16.7%,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等产业产值增幅均超过25%。家纺、茧丝绸等成为省级特色产业基地。新增省级以上名牌产品70个,驰名、著名商标40件,家纺版权保护经验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确定为优秀典范。建筑业施工产值2700亿元、增长23.7%。
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服务业增加值1246.9亿元、增长13.6%。规模以上服务业投资600.8亿元、增长36.1%。物流业、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分别达到17.1%和11.3%。港口货物吞吐量1.5亿吨。旅游总收入230.2亿元、增长27.9%。市区高星级酒店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增6家,客房总数增长64%。服务外包营业额8.1亿元、增长70%。
集约发展、节能减排力度加大。13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以全市4%的面积,创造了全市48%的生产总值、43%的财政总收入。50个工业集中区销售收入占全市的60.2%,提高3个百分点。连续19年保持耕地占补平衡。全面完成省下达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关闭、搬迁小化工企业50家,印染、钢丝绳行业污染整治初见成效。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32座,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20.2万吨。海安县在全省江北率先建成国家生态县,如皋等4个县(市)基本达到国家生态县考核标准,全市85%的乡镇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
自主创新能力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424.1亿元、增长31.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2.4%。中远船务研发中心成为我市首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1家;科技孵化器面积突破200万平方米,新增国家级科技孵化器3家,南通科技园建成开园;南京大学南通材料研究院等启动建设。建立2个国家级、8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400个,专利授权量突破2万件、列全省第三。22项科技成果获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江海英才”计划全面实施,全市投入人才专项资金2.2亿元,引进领军型人才185名,4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22人入选省“双创”计划;新增院士工作站15家。
(二)江海开发呈现新气象。
大产业项目加快集聚。组织472个亿元以上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大唐吕四港电厂、江苏LNG接收站、王子制纸一期等百亿级项目投产或竣工。沿江沿海前沿地区完成规模以上投资1071.5亿元、增长23.6%。
大港口开发加快实施。洋口港10万吨级北航道工程完工,管线桥、太阳岛二期等建成;吕四港区吕四作业区5万吨级码头投运,东灶港作业区2个2万吨级码头开工;通州湾(暂定名)建港条件研究全面启动。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先导段贯通,新通海沙岸线整治工程海门段竣工,狼山港三期集装箱泊位、如皋港10万吨级通用泊位建成。全市新增5万吨级以上泊位5座。
大通道建设加快推进。20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进展顺利。崇启大桥完成总投资的66%。沪通铁路公路大桥开工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宁启铁路南通段复线电气化改造工程开工,海洋铁路完成工程量的76.3%。江海高速建成通车,通洋高速、临海高等级公路、平海公路开工建设,干线通道沿海边布局的态势已经形成。兴东机场飞行区改扩建完成工程量的65%。连申线航道南通段整治工程开工,焦港船闸建成。
大园区承载功能加快提升。国家级开发区和12个省级开发区新落户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6个。苏通科技产业园一期基础设施工程基本竣工,研发中心等7个配套项目开工。锡通科技产业园、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海宝工业园、中国供销产业园、上海外高桥(启东)产业园、杨浦(海安)工业园等跨江合作园区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洋口港南通国际产业园开工。实施滩涂围垦项目11个,新增可用滩涂17.4万亩,沿海开发空间进一步拓展。
(三)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开放型经济加快转型升级。举办港洽会、世界船舶高层峰会和“龙腾江海·耀眼南通”等系列招商活动,新批协议外资49.8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29亿美元、增长44.6%。新批及增资超9000万美元项目16个,新批装备制造和新兴产业项目占比达到42%。进出口总额211亿美元、增长29.8%;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分别达到42.7%、19.1%。完成外经营业额12.5亿美元,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境外投资额突破3亿美元,为上年的7.4倍。外事、侨务、港澳事务、对台事务、口岸工作在扩大开放中发挥重要作用,新缔结国际友城2个。
民营经济发展质态加快提升。个体工商户总数、私营企业数和注册资本等指标保持全省第二。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60%,提高2个百分点。新引进市外民资项目注册资本536亿元、增长55%。新增汽车及配件等百亿级特色产业板块4个。24家民营企业入围全国500强。新增以民企为主体的上市企业9家,总数22家,熔盛重工成为我国当年在香港上市的最大民营企业,中小板创业板上市企业数进入全国大中城市前十强。
各项重点改革任务加快实施。新一轮市县政府机构改革、乡镇机构改革任务基本完成。长江镇、吕四港镇被列为全省首批扩权强镇试点镇。南通市农村商业银行成立,华夏、民生银行南通分行开业,广东发展银行南通分行获准筹建,银行业金融机构总数达到32家。全省江北首家外资银行日本名古屋银行南通分行通过开业验收。省信用再担保公司在我市设立全省首家分公司。市级国有资产公司专业化经营加快,资本运作平台作用有效发挥。文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全员聘用改革稳步推进。
(四)“三农”工作获得新成效。
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加速。规模以上“三资”开发农业投入增长24.2%,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增长37.8%。新增高效农业39.7万亩、高效渔业11.3万亩,新增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2家、农业龙头企业68家。江海台湾农民创业园启动建设。市区实施都市生态型农业项目46个。粮食连续7年增产,单产创历史新高。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350公里、农村公路桥梁和农用桥梁845座。新增城乡客运线路15条。江海堤顶硬质化改造262公里。完成第三批7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引江调水规划启动实施。农村河道提前实施新一轮疏浚。建成4个垃圾焚烧发电厂。新增造林面积17.3万亩。村级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实现全覆盖,60%的行政村建成“充分就业村”;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5万人,总量列全省第一。
农村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市、县财政“三农”投入37.4亿元、增长39%。“万顷良田试点工程”稳步推进,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1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入社率提高5.3个百分点,新增土地股份合作社239家,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面83%。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小额贷款公司“三农”贷款增长158%,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五)城市功能有了新提升。
城市建设统筹推进。修编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市区路网等4类28项专项规划。市区组织实施城建项目230个,完成投入136亿元;建成区面积125.2平方公里,增加31.4平方公里。各县(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全面启动,城市框架加快拉开。11个省级重点中心镇联结城乡的纽带作用进一步发挥。
中心城市功能增强。新城区竣工和在建商务、金融等功能性项目37个,总面积238万平方米,核心区建设初具规模。老城区改造建设力度持续加大,环濠河商业中心改造步伐加快,寺街·名人文化区建设前期工作启动;文峰城市广场、圆融广场等一批城市综合体项目全面启动。开发区能达商务区总部大厦等项目开工。港闸区一批老镇改造和历史文化保护项目顺利推进,城市绿谷一期建成,华强城市乐园等一批旅游休闲、商务居住项目正式落户,北翼新城核心区建设加快实施。通州城东新区等四大功能片区框架全面拉开。实施市区“102030”交通畅通工程。已建和在建快速路总里程超过40公里,通沪大道高架建成通车,江海大道快速化改造等5个项目开工。城市组团间交通联接进一步强化,北城大桥、园林路、钟秀东路东延段等竣工,静海大桥、长江南路改造等开工。新购和更新公交车133辆,新辟公交线路20条。新增日供水能力40万吨、污水日处理能力7.5万吨。推进39个老小区环境整治,其中23个基本完成。新增绿地240公顷。市、区两级数字化城管平台建成运行,市容环境卫生面貌不断改善。
(六)民生保障得到新加强。全市财政民生投入168.5亿元、增长31.4%,占一般预算支出的54.5%。10件27项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见附件一)。引江区域供水等12项超额完成目标,食品安全动态监测等15项完成目标。全市引江区域供水工程普及率73%,新增饮用长江水受益人口150万人,如皋市实现区域供水乡镇全覆盖。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强化。全市新增城镇就业9.96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85万人。城镇职工五大保险覆盖率均稳定在97%以上,工伤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9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5%;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93%,为108.7万农村老年居民发放基础养老金;城镇老年居民开始享受养老补贴。对城乡80岁以上老人普遍实施优待金制度,市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城乡低保标准再次提高,市区被征地农民独立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完成脱贫攻坚阶段性任务。
住房保障力度加大。全市拆迁安置房新开工536.6万平方米、竣工交付391.5万平方米,均增长一倍以上,其中,市区竣工交付269.8万平方米、增长106.9%,安置拆迁户1.35万户;全市提供公共租赁住房1.1万套(间)、经济适用房4091套、廉租房465套。市区按照三年建成1万套的目标,启动建设保障性(限价)商品房。市区将符合条件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住房保障;5个“城中村”改造地块开工,3个片区危旧房改造项目基本竣工;普通商品住房用地出让353公顷、增长22%,新开工258万平方米、增长40.5%。
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制定实施南通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完成校舍安全改造151.7万平方米。素质教育整体推进。我市被列为国家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优化商贸高职、工贸技校等职教资源布局。南通大学被确定为博士学位建设单位。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市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公益性文化设施基本实现镇村全覆盖。市图书馆新馆、凤凰国际书城、报业新闻传媒中心等文化设施开工。有线电视用户突破200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新增100万户。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开展“讲文明、树新风、迎世博”主题活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列全省第二。全民健身体系进一步健全。我市成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任务完成。职工权益维护、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关心下一代、老区扶贫开发、见义勇为、法律援助、红十字和慈善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口援建四川地震灾区三年任务两年完成。民族、宗教、地方志、统计、机关事务管理、气象、防震、档案、保密、新闻出版、哲学社会科学等工作不断加强。
(七)社会稳定取得新业绩。
积极创新社会管理体系,基层基础工作不断深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社会平安信息发布等机制初步建立,我市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综治平安建设综合绩效列全省第一。乡镇(街道)政法综治工作中心全覆盖,专业社工服务、心理矫治中心等功能不断提升。万人发案率全省最低。“12345”政府服务热线、市长信箱、市长接待日、群众来信来访、网上与群众直接交流“五位一体”的民生诉求服务机制不断健全。建立政府网络发言人制度。“五五”普法任务全面完成,法治南通建设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数和死亡人数连续9年双下降。食品药品监管和市场价格监管扎实有效。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优抚安置、民防(人防)、国家安全、防邪反邪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转变职能,着力提升工作创造力、行政执行力、政府公信力,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强化为民服务举措,建立民生诉求首问、首办负责制;强化重大项目会办服务,积极化解发展难题。加强调查研究,30多项调研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的举措;加大督办查办力度,133项重点工作全面完成。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政行为。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全面实施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支持市政协参政议政。对市人大“强化政策驱动,促进南通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健全完善南通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工作”两个代表议案和市政协“加快我市特色园区建设”、“加强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两个建议案,专题交办、专人跟办、专项督办,促进了重点工作的落实。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任务全面完成。贯彻落实廉政准则,推进廉政教育,全面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强化绩效审计,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得到增强。
各位代表!“十一五”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特别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南通”的目标,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大力保障改善民生,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发展成就。
这五年,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市位次显著前移。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是“十五”末的2.3倍,在全国大中城市排名由“十五”末的第29位前移至第26位,列全国地级市第8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是“十五”末的4倍,总量进入全国地级市十强、列全省第四。进出口总额突破200亿美元,列全国大中城市第25位。
这五年,江海开发取得历史性突破,南通昂首迈入桥港新时代。经过多年持之以恒努力,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崇启大桥即将贯通,沪通铁路公路大桥即将开工,洋口、吕四两大深水海港正式通航,结束了“有江无桥、有海无深水海港”的历史,综合交通枢纽门户城市格局加速形成。通州撤市设区,中心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各县(市)城建设全面提速,城市化率提高到55%,大城市格局加速形成。苏通科技产业园等一批跨江联动、跨国合作园区启动建设,省级以上开发区、滨海产业园区承载功能显著提升,江海并进的大园区开发格局加速形成。各县(市)均成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崇川、通州、如皋、海门、启东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均超过30亿元,南北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加速形成。
这五年,全面小康目标提前实现,人民生活持续改善。2009年在全省江北率先总体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标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连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0年分别比“十五”末增长88.3%和80.2%;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比“十五”末增长126%。形成“十大类二十二项”社会保障体系,城镇职工五大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全覆盖。2010年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比“十五”末提高67%、180%。全市财政民生投入550多亿元,为民兴办实事58件132项。
这五年,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管理不断强化。争创全省最佳办事环境成效明显。文化大市建设迈出大步,在全省江北率先以县域为单位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全覆盖。大调解、大防控机制不断健全,公众安全感持续位居全省前列,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五城同创”目标圆满实现,城市美誉度进一步提升。大力推进思想道德体系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精神文明“南通现象”发扬光大,“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新时期南通精神不断弘扬,全市上下进一步形成了政通人和、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五年的不懈拼搏,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市上下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南通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这必将进一步激励我们信心百倍、豪情满怀地开创南通更加美好的未来!
“十一五”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归功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历届领导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凝聚着全市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人民解放军、武警驻通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和部省驻通单位,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南通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南通的发展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经济结构中的深层次矛盾仍较突出,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增强;城市功能和城镇化水平仍待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仍然不足;在城镇住房、拆迁安置、城市交通等方面还存在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少数政府工作人员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消极腐败现象。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的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从今年开始,我们进入了本世纪第二个黄金发展的十年。十年看五年。根据《中共南通市委关于制定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人民政府制定了《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
“十二五”时期,我们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和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加快现代化、再创新辉煌”的战略定位,全力抢抓两大国家战略规划深入实施的重大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强大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以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为重要抓手,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按照“加快现代化、再创新辉煌”的战略定位,我们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奋力拼搏: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为2018年左右在全省江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全力打造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促进沪苏通“小金三角”和沪甬通一体两翼格局加速形成;在全国、全省和长三角城市中持续赶超,争先进位。为此,《纲要(草案)》提出“六个更加”的新目标:
——经济更加强盛。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万元。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1%。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城市化率达到64%,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成为江苏新的重要增长极。
——科教更加发达。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2.5%,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教育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教育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才强市战略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建成创新型城市。
--社会更加和谐。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城乡各类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法治南通、长安南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健全,社会公平正义得到进一步保障,公民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创新、和谐社会建设走在全省和全国前列,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文化更加繁荣。江海特色文化强市建设成效显著,文化事业和产业得到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更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深入推进,新时期“南通精神”得到弘扬光大,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
--生态更加优良。建成国家生态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下降,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人民群众对生态和人居环境满意度持续提高。
--人民更加幸福。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4万元和1.9万元,力争五年实现倍增;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人民群众享有较高水平的教育、健康服务和公共文化产品,幸福感明显提高。
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我们必须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抓好产业现代化、城市现代化、人民生活现代化三大战略重点,强化科技创新、改革开放、社会管理创新、政治建设四大战略支撑。为此,《纲要(草案)》提出13项重点任务。完成好这些任务,需要我们突出创新引领,加快转型升级;突出沿海开发,放大发展优势;突出改革开放,激发体制活力;突出城乡一体,强化统筹发展;突出民生优先,促进社会和谐。
各位代表!我们坚信,到2015年,全市综合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显著增强,人民群众将普遍过上更加宽裕安康的生活,南通将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创造又一次新的辉煌!
三、2011年主要任务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既要充分看到国内外经济环境的积极因素,进一步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江苏沿海开发两大国家战略叠加的黄金机遇,不断放大比较优势;又要深刻认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有效应对,趋利避害,奋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注册外资实际到账25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按照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不懈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持之以恒重统筹、惠民生、促和谐,着力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抓好100个以上超亿元项目、100家优势企业、10个特色产业基地,新兴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围绕打造国家级海洋工程产业基地,提升高端产品研发能力和总承包、专业化分包能力,海洋工程完工量超过450万综合吨。围绕打造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基地,加快建设“海上三峡”,风电并网发电装机容量超过90万千瓦;光伏电池及组件产能超过1300兆瓦。围绕打造长三角新材料研发转化生产基地,拉长功能性、专用型合成材料产业链。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生物技术药物,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着力突破数字化及系统集成技术,积极发展智能装备产业。大力开发推广高效节能装备及产品,壮大节能环保产业。
提高“千亿级”产业板块竞争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推进船舶及重装备、能源及其装备制造两大产业“双倍增”,电子信息、石化两大产业“双突破”,纺织服装、轻工食品两大产业“双提升”,六大产业产值全部突破千亿元,新增百亿级工业企业1-2家、亿元以上工业企业100家。船舶产业重点向“三高一优”方向发展,加快打造“世界船谷”。能源及其装备制造重点发展高端、大型输变电和发电配套设备,加快打造千万千瓦级电力能源基地和全国重要的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电子信息重点做优光通信、新型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测试封装等,加快打造技术先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石化产业重点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强化新产品开发,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新兴石化产业基地。纺织服装以研发、生产、贸易一体化为方向,巩固提升“南通家纺”品牌,加快打造国内一流的家纺产业基地。轻工食品重点提升高档纸制品、醋片醋纤、电动工具等优势产品开发、品牌创建能力,加快打造华东地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轻工业基地。
推动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深入实施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抓好168个市级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推进制造业企业主辅分离,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大力发展服务临港产业、辐射长江中上游的港口物流,积极发展航空物流;培育、整合16个10亿元以上专业市场,壮大、提升2个百亿级大型专业市场。大力培育总部经济和会展品牌。壮大网络呼叫、动漫设计等特色产业,打造长三角北翼服务外包首位城市。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强旅游大项目建设,旅游总收入力争达到280亿元。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40个市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营业收入达到1200亿元。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实施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工程,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3000亿元。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鼓励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企业建设研发平台200家以上。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00个,新增科技孵化器50万平方米、入孵企业400家,引进1-2家重大研发机构。加快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创新资源共享。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组建南通科技银行、科技创新担保公司、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公司。深入实施“江海英才”计划,大力推进“百千万”人才引进和培养工程、“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紧缺专业优秀人才2000名以上。建设富有竞争力的“人才特区”,解决好人才关注的居住、医疗和子女教育等问题。
坚持抓好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施循环经济项目100个。推进工业园区生态化,开展低碳园区和企业创建试点。抓好100个节能降耗技术改造项目,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5万吨。严格执法和监管,落实重点企业、行业和区域节能减排责任。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推进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试点市建设,提高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二)推动沿海开发全面突破。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求突破。交通基础设施完成投资突破200亿元。推动沪通铁路公路大桥开工建设和崇启大桥尽快建成通车。宁启铁路南通段复线电气化改造完成总工程量的1/4以上,海洋铁路完成铺轨,宁启铁路通启段开工,海安至盐城铁路复线改造工程完成可研。兴东机场飞行区改扩建工程竣工。加快推进通洋高速、临海高等级公路建设和225等省道改扩建工程,建成平海公路东段。加强内河航道规划建设,抓好连申线航道南通段整治工程。做好崇海大桥、海启高速、城市轨道交通等项目前期工作。实施14个电力基础设施项目。推进洋口港15万吨级蓝沙洋北航道和5-1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等建设。实施吕四港区挖入式港池和10万吨级进港航道、5万吨级港池码头等工程,建成东灶港作业区2个2万吨级通用码头。加快编制通州湾整体开发规划,启动腰沙促淤和通州三夹沙一期工程。提升沿江港口功能,有序推进长江北支、横港沙、如皋北汊等整治开发和保护。
在产业集聚发展上求突破。抓好总投资4658亿元的17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过760亿元。推动沿江船舶海工、精细化工等产业有序向沿海转移。强化国家级开发区和12个省级开发区大项目、大产业集聚功能。引导滨海产业园区完善规划,提升功能,吸引更多符合产业导向的项目落户。推进重点工业集中区创建示范、生态、特色园区。强势推动跨江联动、多方合作,加快苏通科技产业园一批总投资超亿美元重大项目建设,促进锡通科技产业园、海宝工业园、中国供销产业园、中国江海产业园、杨浦工业园、洋口港南通国际产业园等园区尽快形成项目集聚效应。
在推进统筹开发上求突破。按照全市江海联动开发功能布局和规划,强化市级统筹、共建共享的综合开发机制。推进省百万亩滩涂围垦综合开发试验区工程,实施4个区域59.4万亩滩涂围垦项目,力争完成10万亩。坚持生态开发、高效利用,加强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强化沿海开发融资平台建设,吸引大型央企、知名外企、民企参与沿海开发,引进市外民资400亿元以上。
(三)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实施“六千六百六十工程”,推动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突出招引重特大项目,强化产业链招商、资源优势招商、环境品牌招商,引导外资更多投向沿海地区、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打造日资、港资、台资集聚的开放型经济示范城市。创新招商方式,加大引园区、引业态、引技术和引才智力度,鼓励设立区域总部和研发、采购中心,吸引跨国金融、贸易等机构和创投、股权投资基金落户。突出提质增效,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在船舶海工、机电、家纺等领域,培育一批高层次出口基地和大户,提高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突出跨国经营,拓展外经合作空间。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收购研发机构、营销网络、知名品牌及上市融资,建立资源开发及加工基地,积极承接国际总包工程和我国援外项目。进一步加强外事、侨务、港澳事务、对台事务和口岸开放工作。
加快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继续争创江苏民营经济第一大市,抓增量,调结构,全面提升发展质态。深入推进全民创业,打造“政策洼地”和“服务高地”,激发群众创业热情;完善财税、担保等扶持措施和“金融超市”等融资机制,优化创业环境和平台。大力推动集约发展,巩固提升家纺、电动工具等14个百亿级特色板块,新增2个百亿级特色板块。拓展专业施工领域,提高装备作业水平,建筑业施工产值突破3000亿元。坚持抓好“三名”工程,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实施整合重组,加快向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加强重点领域改革。发展壮大各类金融机构,引进市外金融机构2-3家。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加大企业上市工作推进力度,新增上市企业5家。完善土地、技术、人力资源等要素市场。健全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施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有序推进事业单位工资改革。
(四)统筹城乡发展,整体提升“民富村美风气好”的新农村建设水平。
加大城乡一体化发展力度。加快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一体化。全面推进县(市)城市总体规划、乡镇总体规划修编。支持各地做大做强县(市)城,加强滨江临海新城、重点中心镇建设以及老集镇改造,建设县(市)城与重点中心镇之间的快捷通道,更好发挥城镇对城乡统筹发展的联结作用。稳妥推进“万顷良田试点工程”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强化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狠抓生态林业重点工程,加强生态海洋建设;加大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力度,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5个百分点;组织国家生态市创建攻坚,力争所有县(市)都通过国家生态县(市)考核验收。
放大高效农业规模优势。继续争创全省高效农业规模化第一市,新增高效农(渔)业33万亩以上,其中设施农(渔)业11万亩以上。加快农业产业集聚,打造百亿级特色产业板块。建设高标准农田18万亩。抓好江海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推进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基地、示范村创建,建成省级园区、省级特色基地8个以上。启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倍增工程”,加强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提高农业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和品牌农业。加快构建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
优化农村发展环境。新建农村公路1200公里,新建改造农村公路桥梁和农用桥梁650座。加大引江区域供水推进力度,突破进村入户管网与干线管网衔接难点,引江区域供水工程普及率80%以上,新增饮用长江水受益人口68万人、农村饮水安全人口43万人。加大引江调水力度,建立农村河道轮浚机制,提高农村河道、道路、绿化、生活垃圾“四位一体”环境长效管理水平,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100%。实施清洁家园工程,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强化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大力发展镇村公交。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卫生村镇创建。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面达到100%。开展农民资金互助合作试点,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
(五)强力推进中心城市建设。
大力增强城市集聚辐射功能。按照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定位,拓展城市建成区规模,推动中心城市人气提升、商气兴旺。加快市域人口和外来人口集聚,提高市区城镇人口和经济总量占全市的比重。完善专项规划,高质量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强化城市规划的前瞻性、操作性和控制力。开展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研究。以总投资180亿元的107个重点基础设施项目为抓手,组织开展市区新一轮城建大会战。以推进总建筑面积超400万平方米、总投资超200亿元的28个城市综合体、商贸金融和文化教育医疗项目为重点,做大做强做靓新城区商务中心;以启动南大街步行化改造等工程为重点,做优做精做特老城区环濠河商业中心,加快崇川区为主体的城市核心区建设。以开发区能达商务区和苏通科技产业园功能配套为重点,加快南翼新城建设。以港闸区北大街沿线开发和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为重点,加快北翼新城建设。以拉开通州城区框架、提升要素集聚功能为重点,加快东部新城建设。继续抓好一批“城中村”、危旧房片区改造和老小区综合整治工程,加快推进观音山、唐闸、天生港等老街区改造。
大力优化城市交通。加快实施市区“102030”交通畅通工程,通过三年努力,基本实现主城区机动车辆10分钟上快速路、20分钟上高速、30分钟通勤。按照“一环一轴八射”快速路网布局规划,推进长江中路高架和东方大道、金通公路快捷化改造等12项工程,初步形成快速路系统。推进工农路北延、金通三大道等45项骨干道路工程以及28项支路建设和节点改造工程,不断完善路网体系。推进9个公共停车设施工程和15个居民小区停车设施建设,缓解部分公共区域、居民小区“停车难”。启动实施“公交优先20项”工程,新辟、优化公交线路38条,新购和更新公交车200辆,加快公交专用车道建设,提升出租车营运能力和管理水平,开工建设汽车客运枢纽东站。强化交通管理,建设智能交通,扩大单行系统。
大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突出挖掘中心城市文化底蕴,着力打造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的江海魅力之城,彰显“中国近代第一城”新风采。新建一批城市精品建筑、精品小区,提高城区主要节点、标志性建筑的建设品位,整治提升商贸集聚区、主要通道沿线城市景观。加快推进寺街·名人文化区、西寺、伶工学社、南通·1895、天生·古港风情区、民俗文化博览园、中华慈善博物馆、南公园改造等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建设项目,华强城市乐园、城市绿谷二期、能达文化公园、“南通之眼”等一批文化、旅游休闲项目。以创建5A级景区为目标,进一步提升濠河、狼山景区绿化美化水平。推进通吕运河绿廊、星湖大道景观带等20个绿化项目,市区新增绿地200公顷以上。健全城市综合管理长效机制,强化数字化、精细化管理。加强市容环境整治和小区物业管理,确保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检。实施城市水系规划和市区“清水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完成32条段市区河道整治。实施蓝天工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0%以上。市区启动城郊结合部“四位一体”环境长效管理。
(六)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民办好10件40项实事(见附件二),一般预算支出用于民生的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南通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5%以上,有就业愿望和能力的城乡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95%以上,80%的行政村建成“充分就业村”。推进职工工资集体协商,保障工资正常增长和及时支付,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营造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大力支持自主创业,让更多群众拥有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强化扶贫和老区开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对生活困难群众继续实施价格上涨动态补贴。
提升城乡社会保障水平。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镇老年居民养老补贴标准,建立市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职工自费补充医保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250元,其中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增长66.7%,县乡两级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补偿比例提高到65%以上;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制度规定范围内医药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和60%。推进各类社会保险市级统筹。健全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户、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抓好“菜篮子”工程,市域建设蔬菜保供基地5万亩,基本建成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加大市场价格预警和监管力度,坚决查处串通涨价、哄抬物价等行为,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落实各级政府住房保障主体责任。强化保障,遏制房价。加大住房保障专项资金筹集力度,优先保证用地供应,市区新开工拆迁安置房350万平方米、竣工交付200万平方米,安置拆迁户1万户;市区加快1万套保障性(限价)商品房建设,开工不少于5000套;市区建设公共租赁住房不少于4200套(间);对符合申请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条件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市区为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经济适用房。加大供应,遏制房价。合理确定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切实增加住房有效供给,市区普通商品住房用地出让不少于350公顷,新开工不少于300万平方米;提高中低价位、中小套型商品住房比重。加强监管,遏制房价。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对已出让土地超过两年没有开工建设的及时收回土地使用权;严格落实差别化的住房税收、信贷等政策,合理引导住房需求,有效遏制投机投资性购房,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七)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落实南通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学前教育提升工程,推进中小学布局优化调整和校舍安全工程。抓好国家级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实施新区高中、商贸高职新校区建设和体臣卫校迁建等项目。加强终身教育、特殊教育,保障困难群体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完善镇、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网点。积极培育文化产业,引导文化消费,扶持发展文化创意、地方特色文化等产业。市区加快建设图书馆新馆、凤凰国际书城、报业新闻传媒中心、工青妇活动中心、文艺之家等文化设施,启动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项目前期工作。完成县(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乡镇广播电视服务站规范化建设比例超过80%。进一步弘扬精神文明“南通现象”和新时期“南通精神”,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城乡志愿者服务工作,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确保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政府在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卫生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及相关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优化优质医疗资源布局。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人口和计生服务,提高优生优育水平。应对人口老龄化加速趋势,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关心下一代、见义勇为、法律援助、红十字和慈善等事业。推进民族、宗教、气象、防震减灾等事业协调发展。扎实做好地方志、哲学社会科学、统计、机关事务管理、档案、保密等工作。全力做好对口支援新疆、青海工作。
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以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为契机,构建党政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争创全国首批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城市。推进社会管理“六大创新”和“十大体系”建设,实施社会管理创新26个重点项目。坚持一体化谋划,实施人本化管理,完善长效化机制,加快由控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强化源头管理,全面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加强特殊人群和外来人口服务管理。强化基础管理,大力推进“强基工程”,充分发挥基层社区组织、政法综治组织以及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行业协会和商会等社团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强化动态管理,创新发展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完善“12345”政府服务热线等“五位一体”民生诉求服务机制,健全政府网络发言人制度,建成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巩固“长安南通”成果,实施科技防范入户工程,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国家安全、防邪反邪等工作,健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深入推进法治南通、诚信南通建设,启动“六五”普法。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推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创建活动,抓好全民国防教育、征兵、民兵预备役、民防(人防)等工作。
各位代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将紧紧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工作创造力、行政执行力、政府公信力。进一步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巩固扩大政府机构改革成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深入推进机关作风建设,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健全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的制度机制,严格落实首问、首办负责制,抓落实,讲效率,办实事。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方式,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完善行政执法程序,依法细化、量化自由裁量权。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和监督反馈等重大决策机制。提升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水平,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和新闻发布工作,提高行政透明度。严格执行政府规范性文件报备与审查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办好人大代表议案、政协建议案和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主动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进一步加强勤政廉政建设。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敢于负责,勇挑重担。强化调查研究和跟踪督查,狠抓重要决策、重点工作、重大项目推进落实。强化绩效管理,严格行政问责,加大行政监察审计和责任追究力度。大力倡导艰苦奋斗,从严控制公费出国出境,加强公务用车管理,切实降低行政成本。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员干部思想道德体系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努力保持公务员队伍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十二五”发展的新征程已经开启,“加快现代化、再创新辉煌”的奋进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开拓创新,奋力拼搏,乘势而上,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为把南通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附件一:2010年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情况
2010年市政府确定为民办实事项目10件27项。在各责任部门和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项目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其中,12项超额完成目标,15项完成目标。
一、超额完成目标的12项
1.“完成第三批7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建设任务。”
全年共铺设管道4720公里,新建增压站3座,完成投资3.47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1%。
2.“新增40万吨日供水能力,全市引江区域供水工程普及率60%。”
狼山水厂三期日供水能力20万吨及洪港水厂四期日供水能力20万吨扩建工程均投入运行,市区新增40万吨日供水能力;全市引江区域供水工程普及率73%,超过年计划13个百分点。
3.“免费开展农民培训,其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9万人次、创业技能培训1.2万人次、渔业科技(安全)培训1.2万人次。”
全年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9.38万人次,完成年计划的101.3%;农民创业技能培训1.47万人次,完成年计划的122.5%;渔业科技(安全)培训1.55万人次,完成年计划的129.2%。
4.“村级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实现全覆盖,确保50%的行政村建成„充分就业村‟。”
全市村级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已实现全覆盖,60%的行政村建成“充分就业村”,超过年计划10个百分点。
5.“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60元,其中政府补助不低于120元。”
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52%,高出全年目标1.52个百分点;人均筹资标准从上年的120元提高到160元,其中政府补助120元,补助标准比上年增加30元。
6.“建立和完善法律援助工作保障机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000件,成立市法律援助基金会。”
市法律援助中心全年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6020件,完成年计划的150.5%;市法律援助基金会正式成立。
7.“新建农村公路1200公里。”
全年新建农村公路1350公里,完成年计划的127.8%。
8.“新建、改造农村公路桥梁100座以上。”
全年新建、改造农村公路桥梁180座,完成年计划的180%。
9.“改扩建农用桥梁500座以上。”
全年改扩建农用桥梁665座,完成年计划的133%。
10.“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新增、调整、优化农村公交线路150条。”
全年新增、调整、优化城乡公交线路159条,完成年计划的106%。
11.“市区新购和更新公交车130辆。”
全年市区新购和更新公交车133辆,超过计划3辆,其中,普通公交车83辆,新能源公交车50辆。
12.“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市区新开工拆迁安置房190万平方米以上、竣工交付130万平方米以上。”
全年市区新开工拆迁安置房265.88万平方米,完成年计划的139.9%;竣工交付269.8万平方米,完成年计划的207.6%。
二、完成目标的15项
1.“建设通吕线、通洋线引江区域输水干管等工程。”
通吕线引江区域输水干管工程全线竣工;通洋线如东段完成约10公里管道铺设,通州段完成拆迁。
2.“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给符合条件的农村老年居民发放基础养老金。”
全年给符合条件的108.7万农村老年居民发放了基础养老金,发放率达99.6%。
3.“启动市妇幼保健院迁建工程。”
市妇幼保健院迁建工程启动,目前已进入地下和人防工程施工阶段。
4.“推进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市区所有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配备、使用和零差价销售599种基本药物。”
崇川区、港闸区、市开发区已全面启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海安县部分地区开始试点,其它县(市)区正在抓紧推进。全年采购总金额6288.91万元,销售额5481.6万元,实际让利群众2302万元。
5.“新建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蔬菜、水果、水产交易区部分竣工。”
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项目开工建设,蔬菜、水果、水产交易区预计2011年5月份可部分对外营业。
6.“继续完善食品安全动态监测体系,对市区所有中型以上超市、大型农贸市场和食品批发市场的10大类27个品种食品定期、定点、定项目检测并公告结果。”
全年对市区10大类27个品种食品进行了11次抽检,共抽检2144件样品,抽检样品平均合格率为96.5%,均在媒体进行了公告。
7.“对低保住房困难家庭有廉租房实物配租需求的和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申请廉租房补贴、经济适用房政策性补贴的实现„应保尽保‟。”
对已提出申请、经审核符合条件的低保、特困住房困难家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了“应保尽保”,为1215户符合廉租住房租金补贴条件的家庭发放补贴资金738.6万元,为578户家庭发放经济适用房补贴1850万元。
8.“继续推进3个、新启动4个片区危旧房改造。”
继续推进3个片区危旧房改造:公园二村、南工房项目主体工程基本竣工;建设新村项目基础工程开工。新启动4个片区危旧房改造:公园三村项目主体工程基本竣工;新工房项目正在进行基础部分施工;文亮小学北侧地块项目已签订拆迁协议50户,占总数的54%;无线电厂西南侧地块项目95%住户已签订拆迁协议。
9.“继续推进10个、新启动10个„城中村‟改造。”
2009年确定的1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继续推进;新启动改造10个“城中村”地块,已全部完成规划选址和规划方案研究,其中已经核发了7个地块的规划设计要点。
10.“继续推进7个、新启动30个老小区环境整治(包括配套建设停车等设施)。”
崇川区“5+2”老小区整治工程持续推进,其中,5个项目的整治方案通过会审,另外2个项目的整治方案基本修订完成;崇川区虹桥新村、易家桥新村、郭里园新村9个非机动车库交付使用。新启动32个老小区环境整治,其中,崇川区6个项目整治方案正在研究论证,港闸区3个项目整治方案已初步制订,通州区23个老小区整治工程全部完成。
11.“推进老小区安全防范设施改造。”
老小区安全防范设施改造继续推进,崇川区和港闸区共改造老小区16个,全部实行了外部设施的封闭或半封闭管理,涉及楼房278幢,投入经费近1000万元,安装技防探头702只、防盗门1112扇、防爬刺15356只。
12.“启动实施《南通市城市水系规划》,推进《南通市市区„清水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天生港河、裤子港河、界港河整治工程,民俗文化博览园水系调整工程,深水港河和港闸区公园三村河道贯通工程。”
《南通市城市水系规划》有序推进,天生港河、裤子港河、界港河整治工程,民俗文化博览园水系调整工程以及深水港河和港闸区公园三村河道贯通工程全部完成。
13.“市区新建10个社区老年活动场所。”
市区新建的10个社区老年活动场所全部建成。
14.“加强老年福利机构体育设施建设。”
市区老年福利机构体育设施已全部安装到位并对外开放。
15.“对特困老人实施政府购买服务。”
从2010年3月份起,市政府拨出专款为市区全部特困老人共1994人,购买了每人每月100元的居家养老服务。
政府工作报告附件二:2011年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一、继续推进引江区域供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改善城乡水系环境。开工建设如海引江区域输水干管复线和通久线引江区域输水干管,建成通洋线引江区域输水干管,引江区域供水工程普及率80%以上,新增饮用长江水受益人口68万人。开工建设狼山水厂分厂(40万吨/日)。新增农村饮水安全人口43万人。实施引江调水工程,全市沿江涵闸引水量达到30亿立方米,沿江沿海排水量达到30亿立方米,主要河道水质稳定在Ⅳ类,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推进实施城市水系规划和市区“清水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兴石河等32条段市区河道整治。
二、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市域建设蔬菜保供基地5万亩,其中市区1万亩。实施市区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年内改造完成8个。基本建成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加强食品安全动态监测。
三、促进城乡就业。所有社区建成“充分就业社区”,80%的行政村建成“充分就业村”。全市提供就业岗位25万个。健全农民就业失业登记、求职登记、创业服务和农村困难家庭就业援助制度,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民创业培训30万人次。
四、提高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基本药物制度乡镇及人口覆盖率95%以上,群众就诊费用下降2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以上,人均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提高到20元以上,其中市区25元。
五、优化文化教育服务和法制宣传阵地建设。扩大免费开放公共文化设施范围,向经济薄弱镇村送书、送戏、送电影。继续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新建、加固校舍50万平方米。向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作业本。新增省级优质幼儿园22所,总达标率提高到63%。市区建成通师一附新校区、崇川学校,加快建设新区高中,启动建设北城小学、北城高中。加强公共法制文化宣传教育,建成南通崇法文化广场。
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农村公路1200公里,改造农村公路桥梁150座,新建、改造农用桥梁500座以上。新建、改造灌溉泵站177座,新建排涝工程41处、防渗渠340公里。压缩式垃圾中转实现乡镇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100%。市区启动城郊结合部12个街道、103个村(社区)和南通农场等区域河道、道路、绿化、垃圾处理“四位一体”环境长效管理。
七、强化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市区新开工拆迁安置房350万平方米、竣工交付200万平方米,安置拆迁户1万户;市区加快1万套保障性(限价)商品房建设,开工不少于5000套;市区建设公共租赁住房不少于4200套(间);对符合申请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条件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市区为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经济适用房。市区继续推进7个、新启动5个片区危旧房改造,完成20万平方米;继续推进20个、新启动10个“城中村”改造;继续推进16个、新启动15个老小区环境整治(包括配电、停车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进老小区安全防范设施改造。
八、大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新辟、优化城乡客运一体化线路10条。市区新辟城市公交线路14条、优化调整24条;新购和更新公交车200辆;建设工农路公交专用车道。开工建设南通汽车客运枢纽东站。
九、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建立市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市区未参加任何养老保险的户籍满15年老年居民月生活补贴提高到150元,不满15年的提高到100元。新建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0个。开工建设市社会福利中心三期工程。
十、加大救助力度。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提高为小学生每生每年750元、初中生1000元,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每生每年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为1500元,免除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学费。对生活困难群众继续实施价格上涨动态补贴。继续面向社会提供法律援助,提供法律咨询50000人次以上。市区困难群众医疗自付费用救助比例提高到50%,救助上限提高到3万元。对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后仍然困难的重度残疾人实施重残补贴金制度,对一户多残、依老养残等特殊困难家庭中的残疾人给予特别救助。
第五篇:南通市教育局
南通市教育局 南通市教育工会
通教工〔2008〕23号
关于开展评选南通市“青蓝工程”
优秀师徒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教育工会,大中专院校、局直学校及工会:我市“青蓝工程”实施以来,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在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了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和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 “青蓝工程”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经研究,今年拟评选50对 “青蓝工程”优秀师徒。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评对象
2003年8月以后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与指导教师签订、履行“青蓝合同”且期满,成绩突出的师徒。2006年受到表彰的优秀师徒不在此次评选之列。
二、评选条件
1.热爱教育事业,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积极进取,乐于奉献,为人师表。
2.能认真履行青蓝合同,并已期满,在各阶段考核中均为优秀等次。
3.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较快,2003年以来在县(区)级以上公开课或优课评比中获奖。
4.2001年以来,师、徒分别有2 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市级以上的报刊杂志上独立发表(其中可以有1篇是市级及其以上专业学会委员会获奖论文)。
三、评选办法
1.各单位对照条件,按照分配的名额进行自下而上的推荐,亦可自荐与选拔相结合,推荐结果须在本单位公示三天;
2.县(市)区将推荐材料汇总后报市教育工会;
3.大中专院校、局直学校将单位推荐候选人材料直接报市教育工会,再由市直评审小组评审确定推荐名单;
4.所有推荐材料由市级评审小组评审,确定表彰名单。
四、材料要求
1.学校推荐意见书1份;
2.《南通市“青蓝工程”优秀师徒申报表》一式一份;
3.师徒发表的论文或论文获奖证书复印件,论文发表的时间、刊物名称要清楚;
4.徒弟上公开课的证明材料或优课获奖证书复印件;
5.“青蓝合同”复印件一份,合同期内每学期学校填写的考核表1份;
6.《南通市“青蓝工程”优秀师徒推荐名册》一式三份,由县(市)区汇总上报;
7.以上个人申报材料中的复印件须由专人复核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8.推荐材料报送时间:12月30日前,逾期不予补报。
五、推荐名额分配:
海安 5通州 6崇川4大中专5
如皋 6海门 5港闸2局直学校6
如东 5启东 5开发区
1附件一:南通市“青蓝工程”优秀师徒推荐表
附件二:南通市“青蓝工程”优秀师徒推荐名册
二○○八年十一月十日
主题词:评选优秀师徒通知
抄送:省教育厅、省教科工会,市总工会、市人大教科文卫
委、市政协文教卫体委。
南通市教育局办公室2008年11月10日印发
(印数:9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