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铁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
高速铁路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
——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
20100512129 10资源(1)班 路邯淞
摘要:高速铁路的发展对城市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分析高铁系统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和对城市化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高速铁路的发展对区域、城市及站点周边地区的空间发展产生不同影响。站点区的发展定位为综合交通枢纽和新的经济增长区域,主要发展商务金融服务业、商业、休闲娱乐业和房地产业,具有综合发展、混合土地使用等特点,其规划和发展对于城市整体空间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新增长点对空间发展的调整。
关键词:高速铁路、综合经济区、综合枢纽、新核心
1.引言
高速铁路正在迅速地出现在中国这个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当前,中国已规划并在逐步建设“四纵四横”的高速铁路系统,高速铁路总长度在2012年将达到13000km。在区域层面,高速铁路将缩短区域内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改变区域城市网络的空间关系,使得经济发展较弱的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能够更快地联系在一起。在城市层面,高速铁路带来人口的流入流出,包括对城市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投资者、就业者、旅游者和居住者,推进城镇化。在站点周边地区层面,高速铁路促进高密度和混合使用的开发,形成城市的新发展节点,进区域的整合发展。本文通过对徐州市高铁站区发展规划解析、高铁区经济发展定位、高铁对周边区域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几个方面分析探讨高铁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2.徐州高铁站区的发展规划及现状
徐州东站位于徐州市鼓楼区京台高速与G206交叉口西南侧,徐州经济开发区大庙镇东贺村东南侧的狼山上,沿G206线(城东大道)向东8公里处,毗邻G206线、G104线、京台高速(G3,原京福高速G020)。2008年4月18日,京沪高铁徐州东站开始正式开工建设。到2011年6月26日,京沪高铁徐州站区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徐州正式迈进高铁时代。在高铁站选址于此地之前,该区域是一片农田,四座山包和两个规模较大的村庄。在徐州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主城区“双心五片区”的结构布局中,高铁站区位于徐州经济开发区、坝山、城东三大片区和新城区的中间位置,作为集对外交通和商务服务等高级城市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枢纽,将成为徐州市未来城市发展极具潜力的增长极,未来将发展成为集“交通枢纽、生态、商务、居住”四位一体的城市副中心。不远的将来,在市区东部,一个以生产型服务业为主导、以生态环境优势为特点的徐州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将崛起。
在高铁生态商务区概念规划中,规划范围西至京沪高铁,东至城东新区东规划道路,北至陇海铁路,南至城东新区南规划道路(丽水路东延),总用地面积约34平方公里。同时通过对西区既有规划的协调整合,形成整体约50多平方公里的高铁生态商务区。
图1 高铁站与主城区距离GIS分析 图2 徐州高铁站交通示意图
从区位条件上来看,高铁生态商务区位于徐州中心城区东南侧,距离老城区中心约12公里,位于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南部、徐州新城区东侧、吕梁山风景区北侧。不仅在城市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上,也是城市东部门户地区,是实现城市跨越式发展的“耦合区”,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物流园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规划范围内,京福高速公路南北贯穿,南接连霍高速公路,北临陇海铁路,西临京沪高铁和徐州高铁站,南由徐宿盐淮高速公路直达观音机场,交通便捷,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物流园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在空间上,按照圈层突进的模式,以彭祖大道和徐贾快速路交叉口为起点,逐渐向东、南、西三个方向推进,逐步完善各个功能板块的建设。
根据规划,高铁生态商务区的总体定位为:以生产型服务业为主导、以生态环境优势为特点的徐州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即淮海经济的“转型引擎”,徐州城市的“生态园区”。在业态选择上,徐州高铁生态商务区将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其中,现代物流业将重点发展建设信息时代的新型物流。现代服务业将发展多元包容的生产性服务业,包括商务商业服务区、创意产业园、软件和服务外包基地、科技创业园、房地产业和旅游业等。在此基础上,高铁生态商务区规划形成七大功能板块:现代商贸物流业区、商业及商办混合区、生产型服务业集聚区、科技创业区、配套生活区、教育培训区及生态休闲旅游区,并打造成一个功能复合的活力城区,并在空间上形成“一心、两廊、三园、四区”的规划结构:一个商贸商务核心区、两条空间廊道之外,三园指中央公园、湿地养身公园和水上运动公园,四区指科技创业区、现代物流商贸区、配套服务区、森林商务区。
3.高铁区经济发展定位
高铁商务区的打造过程中始终坚持“基础设施先行”,除了高铁站的建成开通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服务设施外,周边的道路网络、公交站场、长途客运站,地铁站,出租车站形成交通枢纽;其次就是商务区内的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国内著名地产商纷纷进驻商务区,以美的地产,城市置业、保利地产、月星地产等地产商开发了一系列的高档住宅,迅速提升了商务区的住宅品质和市场价格;以欧蓓莎、月星集团、星星集团开发建设的城市综合体和大型商业项目、市场项目为将来迅速集聚人气,营造出商贸区的繁华打下了基础。由于开发区具备产业支撑,大量的企业集聚带来了旺盛的住宅刚性需求,无论是私营业主或大企业、外企高管对高端住宅的需求,还是面广量大的产业工人对普通住宅的需求,决定了高铁商务区住宅良好的销售出路。同时,随着开发区着力打造东部商圈,规划建设了一批商业和城市综合体项目,既为产业提供物流和物资商贸服务,也为城市东部的居民提供商业购物的便捷。
高铁国际生态商务区地处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位置,是目前开发区的重要功能区之一,是开发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主要集聚区高铁生态商务区开发建设进展良好。高铁徐州东站已投入运营,站东的长途客运站和公交总站正在紧张建设,站西中央大道两侧的商务办公、星级酒店和高档住宅正在建设,并对外招商。金龙湖景区自开工建设以来,相继建成了全国首家生态修复宕口公园、一流的金龙湖景区以及科技大厦等八个项目。高铁站区及周边的功能性设施和商业配套设施正在快速完善,重点布局企业总部、现代商贸物流及配套的人才公寓等。借鉴美国北卡三角科技园的成功经验,已启动高铁生态商务区二期建设,主要吸引科技研发中心、企业地区销售中心等高成长型产业。
随着徐州高铁时代的到来,徐州同样具有了发展跨国公司总部、区域总部、研发总部的空间条件。而徐州区优越于其他二三线城市的经济地理特点,也已成为那些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完成升级的传统制造型中小企业转移考虑的目标。而徐州高铁站区独特的地理空间优势更适合重点引入这类企业总部。
至2020年,该地区将成为以现代区域交通为依托,以商贸、金融、文化、信息、会展、教育、居住、高新产业等为支撑的设施完备、环境良好、风景优美的城市新区,同时也是徐州市新的“门户”和“窗口”,是徐州市对外联系的口岸,是徐州市作为区域型中心城市对外服务的主要城市组团。起步区作为新城区建设的起点,担负着沟通老城联系、建立基础设施、聚集人气资源、确立形象定位等重要责任和功能,起步区建设直接影响着新区建设的质量和速度,是整个新城区建设的关键和突破口。4.高铁对周边区域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
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素有“五省通衢”之称,是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目前已经形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地下输油管道“五通汇流”的交通体系。近年来,徐州以其发达的区位交通,雄厚的产业基础,广阔的市场空间,丰富的人文资源,优越的政府环境,以及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日益增强的综合实力,受到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客商的青睐。京沪高速铁路于2008年4月18日开工,从北京南站出发终止于上海虹桥。京沪高铁徐州段正线长55.3公里,联络线长15公里。它的建成将使北京和上海之间的往来时间缩短到5小时以内。全线纵贯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建设里程最长、投资最大、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
徐州东站是京沪高铁七大主要站区之一,也是徐兰客运专线主要枢纽之一,徐州东站开通以后,徐州市将进入长三角和环渤海“3小时经济圈”、进入北京上海“2小时都市经济圈”。郑徐客专开通以后,徐州还将进入南京、济南、郑州“1小时都市经济圈”,这对今后徐州的发展将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徐州地处京沪高速铁路的中心位置,是京沪高铁和未来徐兰(徐州―兰州)、徐连(徐州―连云港)高铁的交会点,高铁徐州东站具有沟通南北、承东接西的战略优势。京沪高铁将给徐州的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将成为徐州经济腾飞的“增长极”。从直接经济效益来看,高铁徐州段总投资68亿元,巨大的投资必将拉动我市的水泥、钢铁、机械制造等行业高速发展;从时间价值来看,京沪高铁建成后,从徐州到北京和上海都只需要2个小时,而现在乘特快列车需要6个多小时,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提高了联系的便利程度;从间接经济社会效益来看,京沪高铁贯通,将对整个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拉动作用,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脊梁骨”,徐州市必将分享由此带来的溢出效应;从战略区位上看,徐州和南方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地缘差异可以说是造成这种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高速铁路的兴建将进一步凸显徐州区位优势,增加了周边其他地区竞争的战略筹码,同时也将增强周边城市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图3 京沪高铁站点示意图 同时,高铁生态商务区的建设也为徐州市承东接西、沟通南北、双向开放、梯度推进的战略区位优势更加突出。通过建设高铁生态商务区,进一步增强了对周边商丘、淮北、宿州、宿迁城市的集聚能力,吸引更多居民来徐就业、购物、就医购房等,增强城市间的联合与协作,加强徐州在都市圈的中心地位。
从全国区域经济的角度看,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将加快徐州与长三角、环渤海两大经济圈的融合与对接。徐州位于两大经济圈的结合部,也是两大经济圈之间的“经济洼地”。京沪高速铁路建成后,徐州将同时进入长三角 和环渤海“3小时经济圈”,既为“洼地”的“隆起”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也使徐州承东接西、沟通南北的战略区位优势更加突出。
同时,徐州也将因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而强化其作为全国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现在徐州是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的交汇点,京沪高铁开通后,不仅是京沪高速铁路的七大站点之一,而且是京沪与陇海高速铁路的联接点。加上高速公路、机场、航运、管道,徐州将形成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络,为徐州带来更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5.总结 对于城市发展,高速铁路的建设可以带来巨大的推动力。往往高铁站点所在区域可以招引大量投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对于徐州市,建设在城市新区的高铁站江新区农业用地改变为城市建设用地,招引来巨大投资,使得经济发展落后的农业区一跃成为综合商业新区,地区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同时,作为区域交通枢纽,高铁站的建设巩固了徐州市交通枢纽的地位,带动整个淮海经济区的发展。
高速铁路极大减少了所在城市与周边上一级经济中心的时域距离,使得经济联系变得格外紧密,对于加强经济网络联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徐州市高铁商务区的建成,更好的沟通了长三角经济区和淮海经济区,对于整个苏北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春风”。苏北五市以徐州市为对外联系的窗口,以高速铁路为链接京沪经济中心的纽带,借助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在未来可以极快加快工业化进程,从而使得苏北欠发达地区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
因此,高铁站点对所在区域对所带来的大量人流、物流、资金流和资源流,可以形成新的经济节点,极大推动城市空间结构改变,促进城市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可以预见,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系统发展,高铁站点城市将会迎来新的发展高峰!参考文献:
[1]王兰.高速铁路对城市空间影响的研究框架及实证.规划师.2011年第7期第27卷
[2] 王缉宪,林辰辉.高速铁路对城市空间演变的影响:基于中国特征的分析思路.国际城市规划2011 Vol.26,No.1 [3] 郭黎霞,沈山.淮海经济区空间组织优化研究.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 N o.1.
[4] 乔洁,秦萧,沈山.高速铁路经济效应研究进展与前瞻.《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第8期
第二篇:研究高铁对于城市空间的影响讲解
研究高铁对于城市空间的影响
高速铁路正在迅速地出现在中国这个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几年之内,数百个被连接的城市将感受到来自高铁系统的时空压缩效应。高速铁路的发展对区域、城市及站点周边地区的空间发展产生不同影响。本文总结评析在区域、城市和站点周边地区三个空间层面上交通设施与城市的影响研究,提出高速铁路发展对城市空间影响的分
析框架。
1、引言
当前,中国已规划并在逐步建设“四纵四横”的高速铁路系统,高速铁路总长度在2012年将达到13000km。在区域层面,高速铁路将缩短区域内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改变区域城市网络的空间关系,使得经济发展较弱的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能够更快地联系在一起,促进区域的整合发展。在城市层面,高速铁路带来人口的流入流出,包括对城市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投资者、就业者、旅游者和居住者,推进城镇化。在站点周边地区层面,高速铁路促进高密度和混合使用的开发,形成城市的新发展节点。国内外交通设施对城市发展影响的研究正是在区域、城市和站点周边地区三个层面展开。本文通过对三个层面相关理论的梳理,明确重要的空间要素和关系,在理论层面建构高速铁路对城市空间影响的分析框架。
2、高速铁路对城市区域发展影响的研究评述
高速铁路线路及站点对城市区域的发展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轨道交通与城市互动这一研究领域。根据空间尺度的不同,不同尺度层面的研究所关注的焦点各异:区域层面的研究集中对轨道交通带来区域可达性的提高和区域整合进行分析;城市层面的研究偏重于对轨道交通带来的城镇化动力和新经济增长机会进行分析;站点周边地区层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圈层式开发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以及以新城市主义的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理论为基础的开发设计。
2.1、区域层面
可达性与全球城市区域目前,区域层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速铁路的线路和站点对区域可达性的影响上。交通设施通常通过减少货币和时间方面的交通成本来提高区域可达性,轨道交通出行的可达性研究通常按旅行时间将乘客分为三类,即旅行时间为1 小时的短途乘客、旅行时间为2 小时的中途乘客和旅行时间超过3 小时的长途乘客。高速铁路建设带来的基本影响是将城市之间的旅行时间从下一级时间类别提升到上一级时间类别,给沿线居民的出行方式带来重大变革,使大规模人群移动速度迅速提高。在这些研究中,城市是区域网络中的节点,区域可达性是研究的主要内容。例如,通过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经济潜力和日常可达性三个平行指标来测评区域和城市之间
可达性的提升。
随着区域可达性的提高,城市个体发展的基本假设被改变,以城市群的形式参与区域和全球的竞争,形成在各个城市规模层面都可以与世界经济互联的全球城市区域。这类研究关注企业网络和产业链如何从区域中心城市延伸到中小城市,促进中小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增加就业机会,进而开拓市场。快速区域交通联系使缺乏大型对外交通设施(深水港、航空港)的城市与拥有这些设施的城市紧密联系,从而与全球经济相连。这类研究主要集中分析城市之间的产业联系,以及企业和投资者对区域内城市的空间要求。
在区域层面的研究中,高速铁路提高了区域整体的可达性,改变了区域内部联系,增进了城市与区域的互动;其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体现在外部资源的空间需求上,包括企业、投资者和旅游者等,不同时间区段的区域资源需求略有不同,例如,旅行时间为1 小时的短途乘客不需要住宿空间,而旅行时间超过3 小时的长途乘客需要住宿空
间。
高速铁路与区域范围内的对外交通设施的联系同样影响城市空间结构,主要体现在改变城市发展的条件、提升与更大范围市场和产业链的联系等,例如,京沪高速铁路将可能推进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城市群的联系,使其产生空间范围和产业结构的大变化。对长三角城市群而言,京沪高速铁路是以上海为核心的城市群向外进行产业转移的路径和通道;沿线城市以承接产业转移作为产业发展布局的重点。《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出台,回应了因高速铁路建设带来的区域整合和产业外溢。高速铁路站点所在城市的空间发展需要吸纳区域产业转移。
2.2、城市层面:城镇化与经济发展节点
交通设施和城镇发展的联系和互动是近年来中外城市学界和规划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大量研究证明,大型交通设施通常是城镇发展的触媒。例如,1975 年~1988年,日本主要市辖区人口数量变化的统计数据表明,有新干线站点的城市人口增长显著高于其他城市。这类研究关注轨道交通如何改变站点周边地区的土地使用、产业类型和房地产价格。高速铁路的旅行需求主要包括商务相关的需求、区域首位城市与周边城镇的通勤需求以及短途的旅游休闲需求。因此,高速铁路主要服务于商贸金融业、休闲娱乐业和旅游业,这些产业的发
展是城镇化的主要推动力。
目前,已有的交通系统对城市空间影响研究多为定性案例研究,如苏州市的站点周边用地开发分析、北京空间扩散和交通的关系,以及高速铁路枢纽对天津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研究等。这类研究将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视为城市新增的经济发展节点,可能形成现状空间结构的重心偏移。高速铁路是否能形成影响城市空间发展的经济增长点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高速铁路的服务水平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如高速铁路的停靠频率。高速铁路的市场旅行需求取决于城市的经济实力,城市实力强则需求大,高速铁路的停靠频率会更高,进而带来更多的资源,因而高速铁路沿线小城市的停靠频率通常较低,使得高速铁路为小城市带来的资源和机会相对偏少。有研究通过对法国TGV 沿线小城市进行分析来说明高速铁路影响的局限性,那些停靠频率低,无法或没有发展多种服务业的城市通常难以从高速铁路的线路和站点设置中获得城市发展的正面推动[3]。因此,对于单个城市而言,城市需争取更多的停靠班次,提升高速铁路的服务水平,整合城市服
务业与站点的功能。
高速铁路站点与现状建成区的关系影响着高速铁路站点地区能否成为城市空间发展中的经济节点,描述这类关系的指标包括与城市中心距离和是否在建成区内。高速铁路与城市交通系统的整合同样重要,高速铁路站点应建成多种交通方式换乘的中心,使城市各部分能 更加快捷地到达站点,增加高速铁路的服务需求,进而提升高速铁路的服务水平,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2.3、站点周边地区层面:圈层式功能布局与开发
在交通设施站点周边地区发展的理论模型中,“3个发展区”结构模型影响较大,该模型包括3个圈层:第一圈层为核心地区,距离车站5分钟~10 分钟的步行距离,集中了高等级、高密度的商务办公功能;第二圈层为影响地区,距离车站10分钟~15 分钟的步行距离,主要发展商务办公及配套功能,建筑密度和高度略低于核心区;第三圈层为外围影响地区,发展的具体功能可能包括居住、研发和产业等。该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中站点周边土地开发的实际情况略有差异。
关于交通设施对站点周边地区影响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交通系统对站点周边地区(0.25英里~3 英里,约400m~4800m)范围内的土地使用和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方面。研究以定量分析为主,用以检验周边地区土地使用和房地产价格因站点设置发生的改变。研究证明,不同要素随距离站点的远近而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例如,在最靠近站点的地方房地产价格下降,随着距离的增加迅速增加,在短距离内达到最高价格,然后再迅速下降,与“3个发展区”构模型略有差异。这些研究提供了多样的实证模型,包括基于多智能体的土地利用模拟模型、价格模型及快感回归模型等。此类研究所涉及的解释性变量主要包括:房屋的面积和质量、到交通设施的距离、到中心城区的距离、公共服务设施、所在社区特点及人口特征等。同时,国外逐步开展研究探索交通设施对周边社区的社会影响,分析其社会生活、人口结构
和种族特征的变化。
站点周边地区的规划设计理论主要是新城市主义的“公交导向开发”(TOD)。TOD 规划模式包括在站点地区进行相对高密度的开发、混合使用和步行友好的公共空间等,为站点地区的用地规划和环境设计提供了原则;因而,高速铁路站点地区的设计需符合公交导向开发的原则。
3、高速铁路对城市空间影响的研究框架
高速铁路具有的以人为主、大区域内快速流通和高架设置的特点,使之与传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产生的影响有所不同。综合前述理论,在探讨高速铁路发展对城市空间的影响时,可从区域、城市和站点周边地区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图1)。每个层面的分析重点不同,分为空间关系和空间需求,并均可进行实证和范式两类
研究。
在区域层面的分析中,城市是区域中的节点。高速铁路设置通过提高区域可达性而改变城市对外部投资者、旅游者和人才的吸引力,因而区域层面的城市空间分析应针对区域1小时内、2小时内,以及3小时以上、1 天以内可获得的资源情况,探讨这些资源的空间需求。高速铁路站点与大区域内其他交通设施(机场、港口等)的联系对城市空间发展具有一定影响,需要分析如何通过空间规划建立多个交通节点的快捷联系,并基于此配置功能和发展具体产业。空间关系分析包括区域企业网络及其产业链条使高速铁路所在城市间形成的联系两个方面。
在城市层面的空间分析中,高速铁路站点引发的城镇化进程是重要的研究内容。空间关系分析包括高速铁路与现状建成区之间的关系(站点与城市中心的距离、站点是否在现状建成区内)、高速铁路与其他交通设施之间的联系(包含高速公路、城际铁路、港口、公交线路等其他交通服务的提供水平),并应基于距离和交通整合分析,探讨高速铁路站点周边地区功能与城市整体功能和规模之间的关系。空间需求主体包括城市因高速铁路建设可能扩展的现状产业、优化和新增的产业,以及因高速铁路带来的人口等。
在站点周边地区层面的分析中,可分圈层对土地使用、开发强度和房地产价格等要素进行深入探讨。站点周边产业发展是空间需求的主体之一。同时,交通设施设置的社会空间影响分析在美国研究界方兴未艾,主要分析站点周边社区的社会发展情况(包括家庭收入、种族、社区互动等)。基于TOD 发展的高速铁路站点周边地区需要考虑步行的空间需求。
这三个层面的分析框架包含了高速铁路对城市空间发展影响的多个方面,但本文并未致力于建立完整的分析内容,而是根据理论确定重要的分析内容。
4、结语
高速铁路系统的建设将改变区域内城市的可达性,提高城市之间的依存度,形成大、中、小城市群集聚的城市区域。区域内的城市密度将进一步提高,并以网络化的形式通过高速铁路吸引着各种流动的资源。分析高速铁路对城市空间的影响需首先从区域层面判别资源流入流出的趋势。高速铁路站点的设置也会使城市的空间重心向高速铁路站点地区倾斜,从而能够通过高速铁路联系外部区域,吸引外部资源和人才,开拓外部市场。区域、城市和站点周边地区三个空间尺度的分析要素构成了高速铁路对城市空间影响的研究框架。
第三篇:高铁对环境的影响
高铁对环境的影响
什么叫高速铁路?
何为高速铁路?按照《国际铁路联盟》(UIC)的定义,高速铁路指通过对原有线路的改造和提升,使火车运营速度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新建高速铁路,火车运营速度每小时达250公里以上,轨距皆为1.435米的国际标准铁路系统。
在我国,对高速铁路的界定亦是如此,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铁路系统。但是,高速铁路除了在营运时,需达到一定速度标准外,车辆、路轨、操作都需要配合提升。广义的高速铁路包含使用磁悬浮技术的高速轨道运输系统。高速列车利用电力牵引,不消耗宝贵的石油等液体燃料,可利用多种形式的能源。
高速铁路的环保优势
高速铁路是各国根据本国的幅员、人口分布、工商业布局、经济与科技实力等具体国情,从实际需要出发而采取的一种客运工具。它具有明显的节能环保效应,能完全实现用电力牵引作业,具有独有的“以电代油”功能。具体来说,它有以下优势: 1.减少了土地的占用
铁路与公路相比,运送相等数量的旅客,高速铁路所需的基础设施占地面积仅是公路所需要面积的25%;
并且高速铁路多“以桥代路”,节约土地的效果明显。据统计,铁路路基平均1公里占用土地约70亩左右,而1公里桥梁占用土地仅为27亩,相当于前者的1/3。
2.新能源利用率高
高速铁路在车站设计上大多使用绿色环保材料。如京津城际铁路北京南、天津两站均设计超大面积的玻璃穹顶,在各层地面还做透光处理,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明;北京南站采用热电冷三联供和污水源热泵技术,可以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该系统产生的年发电量能满足站房49%的用电负荷,每年可节省运营成本约600万元。
3.实现了“以电代油”
高速铁路采用电力牵引,不消耗日益价高的石油等液体燃料,减少了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性。它的出现快速地提升了铁路电气化水平,并且由于速度高、开车密度大,比动车组(或电力机车)使用频率高,一条等长的高速铁路机车使用量相当于普通铁路的数倍,大大提高了电能在整个铁路能源使用中的比重,优化了铁路的能耗结构。
关于铁路建设项目的环评规定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是世界上较早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之一。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我国的环境保护起到了巨大作用,尤其是在预防污染和保护环境方面的影响不容忽视。21世纪初,随着高速铁路建设的开展,列车的高速运行给铁路建设环境保护带来了许多新的内容,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环保执法力度的逐渐加大,高速铁路建设的环境保护也有了更加严格的防护要求。
作为铁路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工作环节,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主要是指:对规划和建设的铁路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测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建设项目概况;(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四)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五)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六)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七)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2012年2月,为进一步规范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促进铁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环境保护部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及有关规定,下发《关于铁路建设项目变更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的通知》。
《通知》规定铁路建设项目在设计阶段和开工建设前,或在实施过程中发生变更的变更工程开工前,若工程范围、工程内容以及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等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应在项目开工前或变更工程开工前,依法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同时,《通知》还就功能定位、技术标准、工程内容、环境敏感区等类别发生变更的情况,规定了重新报批的原则。
高速铁路对环境有哪些污染?
相对其它工具,尽管高速铁路具有较大的环保优势,但是仍然对环境有着不可忽视的污染。高速铁路对环境的污染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振动和低频音以及铁路建设过程中的各种污染。
噪声污染
高速铁路噪声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高速列车产生的轮轨噪声,列车受电弓和接触网导线摩擦产生的集电系统噪声,高速运行列车的空气动力噪声,基础建筑物受振动产生的二次辐射噪声,来自动力源和车上设备的机械噪声。污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高速铁路沿线污水主要来自动车组、高速车站、动车段(动车运用维修所)、工务段(综合维修段)、供电段等生产、维修场所,主要污水有含油污水、生活污水、洗车废水和高浓度粪便污水。沿线固体废物主要来自列车、车站及其它铁路办公、生活场所产生的垃圾和段所维修作业产生的少量工业固体废物。
建设期内的污染与水土破坏
建设施工期内环境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包括扰动地表、损坏地表植被、破坏原地形地貌和基本农田占用,以及对自然保护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及文化历史遗迹的影响等;桥涵施工对水环境影响包括对受纳水体水质的影响、水资源保护区的影响以及对水生养殖业的影响等;施工机械对声环境和环境振动包括居民住宅区、医院、学校、办公场所影响;运输车辆和沙石料场施工扬尘对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等。
发达国家的铁路环评规定 德国
德国新建、扩建铁路项目从立项开始就对沿线的环境进行调查,并根据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结合沿线环境特点及环保要求进行方案优选。与我国有所区别的是,在项目前期勘测阶段,环保就参与线路专业进行的现场调查,线路方案的确定中环保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
德国铁路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分为5个阶段。首先,对铁路相关设施、配套条件进行一般性调研,在一般性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专项调研;其次召开研讨会议,由项目承担单位提出建议,由项目承担单位、地方政府环保及自然保护专家3方共同参加;第3阶段则提出决定性的文件,在文件中要求对建设项目进行描述,重点是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第4阶段将决定性文件征求意见,征求与建设项目相关部门的意见;第5步将环评报告书报批稿报运输部铁路管理局确认,再报国家主管部门或地方当局批准。经批准的环评报告书作为建设项目中环境保护的法定文件,在建设期间贯彻落实。
法国
法国铁路新线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由承担路网建设的法国铁路路网公司(简称RFF)负责提出。随后,RFF公司一般委托环保咨询公司对工程环境影响,诸如水、噪声、水土保持、地貌、动植物等环境要素,结合工程实际进行评价。铁路的环评过程将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将评价报告公布于众,并征求国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意见。
环评报告的主要特点是提出的措施具体可行,并与工程融为一体,重点反映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比如线路通过野生动物保护地区,环评报告会提出,选线应尽量避开有动物经常活动区域,实在避不开,则提出相应的保证动物迁徙、栖息、繁殖条件的措施,必须做好隔离和通道措施,根据动物类型和习性设置通道,而且要与周围环境/地貌协调,不使动物望而生畏。
第四篇:高铁对航空运输的影响范文
铁路货运改革启动,在一定范围内可能分流航空货源,从而促使货运航企对经营策略进行调整。
新增高铁快递
铁路货运业务从以往的6类扩至7类,新增高铁快递,利用高铁提供城际间“当日达”或“次晨达”等小件包裹快运服务。据悉,目前该业务还处于试点摸索阶段,已在广州、上海、南昌等地方路局试点。如在北京—上海、济南—青岛方向面向大客户小范围试行当日达高铁快件;广州、南昌等铁路局尝试利用早间高铁开行前的确认探路列车来运送快件。
铁路与航空货运现状
由于客户群体的不同,航空货运一般运送体积小价值高的物品,而铁路货运对象主要为价值低数量多的大宗物品和原材料。二者有各自不同的客户群体,运输总量有较大差异。近年来,我国铁路和航空货运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发展速度趋缓,业务量下滑。因此,进军当前发展速度最快的快递业务市场,成为铁路和航空公司不约而同的选择。
由于中国铁路的客运服务以公益性定位为主,因此,一直以来货运是铁路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铁路货运的经营范围较为广泛,在全国的业务量较为平均。从货运量来看,排名最靠前的铁路运输干线依次为北同浦线、京包线、包兰线、陇海线、沪昆线、京广线。可以发现,铁路货运量受区域内的原材料/资源密集型产业影响更多。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国将规划建设“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以及三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客车速度目标值达到200km/h以上。“四纵四横”高铁规划图呈现两大特征:首先,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中短期内无法延伸至西部,因此在东部地区高铁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航空的传统优势;其次,在东部的很多地方,高铁只能说是过境而谈不上覆盖,由于高速列车不可能“站站停”,高铁对干线航线比对支线航线的影响大。
我国的航空货运则不同,一直以来的特点可概括为长期弱于客运、国际重国内轻、业务过度集中在北上广成渝五地的格局。在多数机场,货运收入影响微乎其微。2012年,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城市机场货邮吞吐量占全部机场货邮吞吐量的53.5%。航空货运相对更依赖地方经济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全货机是影响航空货运服务质量和数量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我国的航空货运主要依赖客机腹舱,而快递业作为现代物流业的宠儿,近年来取得较快较好地发展,带动了全货机机队的增长。国家邮政局统计,过去20年间,中国快递业务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8%,业务量及收入呈现逐年增长态势。截止2011年12月,国内拥有全货机91架,快递业拥有全货机47架,占据半壁江山。此后,EMS自有货机已增至17架,顺丰增至9架,这显示了快递企业对于航空货运的依赖。
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快件运输80%是利用汽运,15%是航空,依靠铁路等其他形式的还不足5%。另外,80%的快递业务量和收入集中在东部地区。这一方面说明,铁路在快递市场表现较为弱势,但同时也意味着铁路快递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四纵四横”的高铁线路,使得铁路在快递业务集中的东部地区形成了网络优势。高铁快递将集合运输网络、运力及成本等优势,成为中国铁路开拓现代物流市场的重要利器。
竞争前景展望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国内的快递市场仍有极大的增长空间。由于国内物流基础设施不足且服务较为落后,各电商、快递企业纷纷发展自有物流。在此背景下,铁路货运与航空货运必然会重视快递市场的开拓。目前,已有航企进军快递领域,如中货航发展“天地合一”,物流网,海航收购天天快递。然而,从物流价值链来看,铁路和航空公司的核心角色还是运输供应商。
虽然高铁快递较其他运输方式具有一定优势——航空不如铁路的运能、水路不如铁路的速度、公路不如铁路的效率,但快递的运送不仅需要很强的时效性,还需要具备完善高效的运作模式,才能实现一件快递快速地完成从发货到收货的系列动作,仓储和配送环节的要求很高。铁路需要在“最后一公里”的送货上门服务环节增加大量人力、物力,并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才能使市场品牌成熟。而航空公司要发展自己的快递业务,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
更现实的情况是,铁路快递会更多地变成高铁货运,成为现有快递企业的新增运输供应商,中短期内不会对快递行业产生很大的冲击,但会对一些区域性的航空快递产生影响。具体来说,在快递业务市场,将高铁货运对航空货运的影响从成本、运输距离与时限、受理范围、服务质量等角度加以分析后,可发现高铁货运并不能完全取代航空货运,但会对东部的主要航空干线货运业务产生一定的冲击。
运输距离与时限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中国的货物平均运输距离,铁路约为700km,公路约为200km,而航空运输为3000km。不同的交通方式,对物流公司而言都有其最优半径。航空对于1000km以上的长途快件最为合适,铁路在500~1000km这个距离具有竞争力,而500km以下,公路汽运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时限方面,航空运输容易受到天气、时刻资源、空域等因素影响,物流信息网,导致航班延误,甚至是取消,难以保障快递时效;而高铁运输受影响的因素相对较少,准点率比较高,能保证快递的时效性。
在时效保障基础上,低值大宗货品以及国内货运可选择高铁,高值小件货品以及国际运输可选择航空,通过两者的最优半径发挥最有利的时效价值。
运输成本与产能
高铁快递的运输单价与运能使其相比航空货运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据2012年首尝高铁快递业务的广东铁路局披露,以去年开通试点的广州南—长沙南高铁快递为例,从广州到长沙,航空方式约为2元/kg,汽车方式约为0.3~0.4元/kg,高铁运价为1.5元/kg,因此,运输单价上高铁较航空低25%。
同时,根据初步推算,一个高铁车厢的货物容量相当于一架波音737飞机的装载量,而一列高铁起码有6节以上车厢,一趟列车的运能远高于飞机。
受理范围
从运输安全角度考虑,航空快递对所运输货物的要求较高,其受理范围相对高铁更窄。除法律法规所禁运的物品外,航空快递对于运输物品重量、体积等往往也有所限制,如EMS的国内快件,要求每件包裹最大重量不大于40kg;每件物品最大长度不大于1.5m;计费重量以包裹实际重量和体积重量这两者中存在超出情况的为限制,单价物品无法分隔多个包裹时,可以适当放宽重量限制。而高铁快递由于自身运输条件,对于货物的限制较少。
受理范围更广对于高铁快递来说是一种天然优势,部分货源将自动流向铁路运输。从改革后铁路运输的主要业务范围来看,除了原有大宗货物运输之外,还包括零担货物运输以及高铁快递等小件包裹,高铁快递的运营势必会抢占部分航空货源。
服务质量
由于航空业市场化改革相对铁路运输更早一些,其完整的航空货运服务链已初步形成,保障了服务的规范和质量。而高铁快递在本次货运组织改革后才正式成为铁路运输业务之一,尚属试点摸索阶段,还未做到点对点、门到门、厂库到厂库运输。未来,高铁快递服务规范、服务平台等的建设将在实践中逐步完善。长期来看,航企与高铁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以货运服务为纽带,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
第五篇:对城市人的发展的影响
对城市人的发展的影响
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能够促进举办城市树立起对外具有吸引力、感召力、回味力、亲情力,对内具有规范力、凝聚力、推动力、自豪感的良好城市形象,促进举办城市的改革 开放,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提升举办城市政府创新、高效、勤政、廉洁的个性化形象。体育 健儿们在赛场上表现出来的奋勇争先、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体育精神,进一步增强了全国 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热情,提高了我国人民集中力量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
1)生活质量
承办一个大型的体育赛事要求举办的城市具有齐全的体育设施,便利的交通,先进的通讯设备,稳定的社会政治,良好的治安秩序,畅通的有序交通,安全的赛场住地,漂亮的 城市建设,清新的空气环境,给运动员提供一个美丽、清洁、舒适的竞赛环境,给城市居民 提供一个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些条件无形中都提高了城市居民的 生活质量。
44.肖锋,黎冬梅,李鸿煊.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对大都市的要求和产生的经济影响[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
报,2004,(4).2)人口素质
一个大型赛事能够被批准承办,这是对城市和市民的一份信任。为了这份责任,全市市 民的民心得到进一步集聚,共同的目标使大家拧成一股绳,以最大的热忱办好比赛。每位市 民是城市的灵魂,他们的文明程度、素质高低、能力大小直接与城市的形象与未来发展紧密 相连。随着社会的发展,开放、环保、公益的意识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可与推崇。市民的社 会责任心得以增强,人们为能给比赛出一份力而感到荣幸。从出租车、商场、酒吧、宾馆到 志愿者、医疗人员等等都希望以高质量的服务来迎接比赛,把自己与城市最美的一面展示给 来宾。
通过观看比赛使人们受到美的陶冶、美的享受,使生活更加充实,更加丰富多彩,同时 也推动了城市居民群众体育的开展。通过媒体对赛事的宣传,能更好地引起群众对体育的关 注,激发参加体育运动的欲望,使体育人口不断增加,为优秀运动队后备人才的培养和锻炼 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举办国际性重大体育赛事,对于扩大体育赛事所在地的公众效应,加强东道主国家市
民的凝聚力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良好的城市形象还有助于增强公众对政府的 信任,政府形象本身就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个勤政廉洁、公正高效的政府,通 过良好的城市形象,又可以进一步得到公众的支持和信任,这对改善政府和群众的关系,最 大限度地激发全体市民维护城市形象和建设发展城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 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