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发展布局规划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4 12:25: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空间发展布局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空间发展布局规划》。

第一篇:城市空间发展布局规划

居住区规划

居住区规划

1.任务:是为居民创造一个满足日常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舒适、方便、卫生、安宁和优美的环境。在居住区内,除了布置住宅外,还须布置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绿地和活动场所、道路广场、市政工程设施等。

居住区规划必须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的要求,对居住区内各项建设作出综合的全面安排。居住区规划还必须考虑一定时期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需要及习惯、物质技术条件以及气候、地形和现状基础等条件,同时应注意远近结合,留有发展余地。居住区规划属于城市详细规划的范畴。

一、居住区的影响因素及其历史演变

不同历史时期城市的居住区形态与居住环境显示出很大的差异性,表现为一个渐进的历史演变过程,从中可折射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轨迹。影响居住活动的主要因素有: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社会与家庭结构、文化与民俗等。

二、居住区的分级、规模与特点

1.居住区

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用地一般在50~100公顷。

特点:规模大、配套设施完备、环境优雅、居住功能与生活服务功能并重。1个居住区可以划分为4~5个居住小区,也可直接划分为若干个居住组团。

2.居住小区

指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河流等)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小区内设有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用地一般为15~35公顷。

特点:规模适中、配套设施齐备、环境标准适度、以居住职能为主以日常生活服务功能为辅。

3.居住组团

指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的,并不为小区主干路穿越的地块,内设为居民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庭院,它是构成居住区或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用地一般为4~6公顷。

特点:规模小、配套设施少、以居住功能为主辅以少量基本生活服务职能。

4.住宅街坊

是由城市道路或居住区道路划分,用地大小不定,无固定规模的住宅建设用地。它的规模介于居住组团和居住小区之间。服务设施一般因环境条件而异。通常建有沿街商业设施,内部建住宅和其他公共建筑。

三.居住区规划的原则和内容 1.居住区规划的原则

环境育人原则、以人为本原则、量力而行原则、天人合一原则。

2居住区规划的内容

建筑群体组合、公共空间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绿地规划。3.居住区规划的成果

具体的规划设计图纸成果包括现状及规划分析图、规划编制图、工程规划方案图以及形态规划设计意向图等。

文字成果主要是规划设计说明书和规划技术指标分析。

居住区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一、国外居住区规划主要理论与实践

1.邻里单位理论

提出者: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人佩里提出了“邻里单位”作为组织居住区的基本形式和构成城市的“细胞”,以改善居住区组织形式。“邻里单位”规划的基本原则:

(1)邻里单位四周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2)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一般应采用尽端式,以保证内部的安静、安全和交通量少的居住气氛;

(3)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小学生上学不必穿过城市道路,一般邻里单位的规模约5000人左右,规模小的3000~4000人;(4)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小学校,它与其他的邻里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公共广场或者绿地上;

(5)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合64.75公顷),每英亩10户,保证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亩(0.8公里);(6)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2.英国的新城建设

大规模的新城建设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战后初期,即1946~1950年兴建的小镇(以哈罗新城为代表); 第二个阶段是战后发展阶段,即1950~1964年,英国大城市均出现经济复苏,人口迅速增长,内城压力继续增大,但内城已经衰退,新城建设进入高潮,建设量剧增;

第三个阶段是1965年以后,新成建设进入成熟阶段,主要是增加就业机会,使新城成为独立完整的小城市而不是大城市的附属城(代表城市就是伦敦与伯明翰之间的米尔顿·凯恩斯)。

新城的规划思想来自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具有以下特点:

(1)住宅以独立花园式住宅为主,搭配少量的公寓,居住区强调绿化和景观;(2)新城开发中自建房屋比例较低,大部分由开发公司统一开发,工业化施工,成本较低,租金比较低廉;

(3)开发新城的另一重要原则就是就业,优先考虑把新增工业、企业项目布置在新城;

(4)新城的交通体系采用完全人车分行原则,新城主干路由快速路与大城市中心联系,市区内部有完整的步行系统,可以步行穿越各社区的中心、商店、学校和公共汽车站;

(5)新城建设了充足的服务设施,如大规模的医院、学校、购物中心等;(6)新城还预留大片未开发土地以便进一步开发娱乐、休闲等公共活动场所。3.美国的新城市主义

美国的新城市主义是由于城市中心区过于密集和环境恶化产生的。美国城市不仅是工业化初期遗留的问题,更多的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急剧膨胀现代主义城市。

挽救现代城市的首要措施是必须认识到城市的多样性与传统空间的混合利用之间的相互支持。

新城市主义的另一个对立面是美国在大都会衰落过程中产生的郊区化住宅,这些住宅都是一些低密度的独立住宅,它们沿着树枝状道路蔓延开去,极其浪费土地,并且没有公共交往空间,缺乏人情味。

新城市主义是人类对于城市的一种新梦想,其理论来源依旧是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新城市主义的奠基人是德雷斯·杜安伊与伊莉沙白·普拉特夫妇。新城市主义最引人注目的理论就是传统邻里区开发(TND)和注重使用公交的邻里区开发(TOP)。虽然设计中侧重有所不同,但出发点是一致的,即建立公共中心形成以步行距离为尺度的居住社区。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

一、居住区规划结构与布局概述

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三级结构);

居住区——居住小区

(二级结构);

居住区——居住组团

(二级结构)。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应综合考虑周边环境、路网结构、公建与住宅布局、群体组合、绿地系统环境等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并应遵循下列原则:

方便居民生活,有利安全防卫和物业管理;组织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公共活动中心,方便经营、使用和社会化服务;

合理组织人流、车流和车辆停放,创造安全、安静、方便的居住环境;

二、居住区规划布置形式

1.片块式布局

2.轴线式布局

3.向心式布局 4.围合式布局

5.集约式布局

6.隐喻式布局

三、居住区规划布局分析

对居住区规划布局的基本要求:①方便居民生活,利于组织管理;②合理组织人流、车流,利于安全防卫;③公共活动中心方便使用、经营和社会化服务;④规划设计构思新颖、环境协调,富有特色。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变化趋势 1.小区规划结构的多元化

2.住宅组团在向小型化,私密性和舒适性发展 3.街坊式布局形式日益被接受 4.人车分流的交通布局形式受到重视

5.设计配套公建、绿地和道路时更多关注老年人需求

城市空间发展布局规划

一、市域城乡空间的基本结构及空间管制

市域城乡空间一般可以划分为建设空间、农业开敞空间和生态敏感空间三大类,也可以细分为城镇建设用地、乡村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其他建设用地、农业生产用地、生态旅游用地等。

立足于生态敏感性分析和未来区域开发态势的判断,通常对市域城乡空间进行生态适宜性分析,分别采取不同的空间管制策略。一般来说,分为三类: 鼓励开发区 :一般指市域发展方向上的生态敏感度低的城市发展急需的空间。该区用地一般来说基地条件良好,现状已由一定开发基础,适宜城市优先发展。

控制开发区 :一般包括农业开敞空间和未来的战略储备空间。

该区用地既要满足城市长远发展的空间需要,也负担区域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并具有一定的生态功能。建设用地的投放主要是满足城乡居民点建设的需要。

禁止开发区 :指生态敏感度高、关系区域生态安全的空间,主要是自然保护区、文化保护区、环境灾害区、水面等。

根据国家关于主体功能区的提法及目标要求,市域城乡空间又可以划分为四类: 优化调整区 :主要是指发展基础、区位条件均最为优越,但由于发展过度或发展方式问题导致资源环境支撑条件相对不足的地区。未来发展的方向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科技发展能力,调整空间布局,提高发展的质量与效率。

重点发展区 :主要是指发展基础厚实、区位条件优越、资源环境支撑能力较强的地区,是区域未来工业化、城市化的最适宜扩展区和人口集聚区。未来主要以加快发展、壮大规模为主,并应合理布局产业,促进产业集聚。

适度发展区 :要是指发展基础中等,区位条件一般,资源环境支撑能力不足,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条件一般的地区;或者是虽然各方面发展条件较好,但由于受到土地开发总量的限制或出于景观生态角度的考虑而无法列入重点发展区的地区。

控制发展区 :主要是指工业化城市化的不适宜地区,包括各类生态脆弱区、以及各方面发展潜力不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条件最差的地区。这类区域的主体功能是生态环境功能,是整个区域的生态屏障。

二、市域城镇空间组合的基本类型 均衡式 市域范围内中心城区与其他城镇的分布较为均衡,没有呈现明显的聚集。

单中心集核式 :中心城区集聚了市域范围内大量的资源,首位度高,其他城镇的分布呈现围绕中心城区、依赖中心城区的态势,中心城区往往是市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分片组团式 :市域范围内城镇由于地形、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若干个城镇聚集成组团,呈分片布局形态。

轴带式 :中心城区向外集中发展,形成轴带,市域内城镇沿轴带间隔分布。

三、城市发展与空间形态的形成

1、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形成的因素

城市空间形态特征 :一般城市的空间形态同时具有整体上绝对的动态性和阶段上相对的稳定性特征。

直接影响因素 :既包括城市本身所在的区位、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景观、生态、农林矿业资源等等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也包括城市的人口规模,用地范围,城市性质,在国家和地区中的地位和作用,能源、水源和对外交通,大型工业企业配置,公共建筑和居住区组织形式等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条件

间接影响因素 :是城市各历史时期的发展特征、国家政策和行政体制、规划设计理论和建筑法规、文化传统理念等人为条件。

2、城市空间形态的主要类型

集中型形态 :城市建成区主体轮廓长短轴之比小于4:1,是长期集中紧凑全方位发展状态,其中包括若干子类型,如方形、圆形、扇形等。这种类型城镇是最常见的基本形式,城市往往以同心圆式同时向四周扩延。主要城市活动中心多处于平面几何中心附近,属于一元化的城市格局,建筑高度变化不突出而比较平缓。市内道路网为较规整的格网状。这种空间形态便于集中设置市政基础设施,合理有效利用土地,也容易组织市内交通系统。

带型形态 :建成区主体平面形状的长短轴之比大于4:1,并明显呈单向或双向发展,其子型有U型、S型等。这些城市往往受自然条件所限,或完全适应和依赖区域主要交通干线而形成。

放射型形态 :建成区总平面的主体团块有3个以上明确的发展方向,包括指状、星状、花状等子型。这种形态的城市在一定规模时多只有一个主要中心,属一元化结构,而形成大城市后又往往发展出多个次级副中心又属多元结构。这样易于组织多向交通流向及各种城市功能。

星座型形态 :城市总平面是由一个相当大规模的主体团块和三个以上较次一级的基本团块组成的复合式形态。最通常的是一些国家首都或特大型地区中心城市,在其周围一定距离内建设发展若干相对独立的新区或卫星城镇。

组团型形态 :城市建成区是由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主体团块和若干个基本团块组成,这多是由于较大河流或其他地形等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这种形态属于多元复合结构。如布局合理,团组距离适当,这种城市既可有较高效率,又可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散点型形态 :城市没有明确的主体团块,各个基本团块在较大区域内呈散点状分布。这种形态往往是资源较分散的矿业城市。地形复杂的山地丘陵或广阔平原都可能有此种城市。通常因交通联系不便,难于组织较合理的城市功能和生活服务设施,每一组团需分别进行因地制宜的规划布局

四、转型期城市空间增长特点

 城市空间结构走向多元化。

 新产业空间 :新产业空间包括开发区、高新区、保税区等。

开发区是集中体现我国转型与城市发展成就的区域,开发区土地开发规模大、建设速度快,不断吸取城市过滤出来的新要素,形成产业集聚规模经济。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依靠科技实力和工业基础,利用一切可能获得的先进科技、资金和管理手段,面向国内外市场,创造优化环境,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促使我国的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实现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高新区是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基地,如广州的软件园及生物岛、武汉的光谷等。

 保税区具有进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商品展示等功能,实行“境内关外”运作方式,是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运作机制最便捷、政策最优惠的经济区域之一。

 新型业态 :转型期以来,中国零售商业快速发展,不断吸取国外发展成功模式,商业业态出现许多新的形式,并逐渐占据中国商业市场。

 新居住空间 :城市地区商品房社区建设、城中村的产生成为转型期城市居住区的两个主要特点。

第一,住房商品化后,城市居民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购买能力和偏好选择住房,促使城市居住空间出现分异。房产商进行大规模的商品房社区建设,满足城市中上阶层的住房需要,出现了大型的商业楼盘、别墅、高级住宅区等。

第二,城市向郊区的扩展包围了许多城郊结合部的村庄,导致城中村的产生。 大学园区 :大学园区促进了城市向郊区的扩展,大量城市人口的进入使边缘区的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在大学园区内的各种服务、娱乐、医疗、金融等设施,也形成了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城市社区。

 生态保护空间 :转型期以来,城市在规划和管理上都更加注重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重视城市河湖水面、绿地等开敞空间,城市通过点、线、面等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进行生态保护、生态隔离等来保证城市的生态基底不受破坏。其中,城市外围绿带可以阻止城市向外扩张,公园、大型绿地等开敞空间可以隔离、拉疏新城与旧城之间的空间距离,以形成多中心、适度、合理的城市发展空间格局,保持城市的有机结构和优良的生态环境。

 中央商务区 :CBD是在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最集中,交通最便捷,建筑密度最高,吸纳和辐射能力最强的地区。它集中了大量金融、商业、贸易、信息及中介服务机构,拥有大量商务办公、酒店、公寓等配套设施,具备完善的市政交通与通信条件,便于现代商务活动的场所。商务中心区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和经济实力的象征,而且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一个重要标志, 快速交通网 :随着人口的增多以及城市空间结构的拉大,交通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大障碍,许多大城市都开始兴建城市快速道路和轨道交通网络。

五、信息社会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演变发展趋势

大分散小集中 :技术进步既提高了生产率,也使空间出现“时空压缩”效应,人们对更好的、更接近自然的居住、工作环境的追求,是城市空间结构分散化的重要原因。城市空间结构的分散将导致城市的区域整体化,即城市景观向区域的蔓延扩展。

从圈层走向网络 :城市形态自内向外扩展。进入信息社会,准确、快捷的信息向网络将部分取代物质交通网络的主体地位,空间区位影响力削弱。网络的“同时”效应使不同地段的空间区位差异缩小,城市各功能单位的距离约束变弱,空间出现网络化的特征。分散化与网络化的另一个影响是城市用地从相对独立走向兼容。

新型集聚体出现 :虽然城市用地出现兼容化特点,但是由于城市外部效应、规模经济仍然存在,为了获取更高的集聚经济,不同阶层、不同收入水平与文化水平的城市居民可能会集聚在某个特定的地理空间,形成各种社区;功能性质类似或联系密切的经济活动,可能会根据它们的相互关系聚集成区。另外,城市结构的网络化重构也将出现多功能新社区。

第二篇: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4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93

4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

4.0.1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应综合考虑周边环境、路网结构、公建与住宅布局、群体组合、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等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并应遵循下列原则:

4.0.1.1 方便居民生活,有利安全防卫和物业管理:

4.0.1.2 组织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公共活动中心,方便经营、使用和社会化服务;4.0.1.3 合理组织人流、车流和车辆停放,创造安全、安静、方便的居住环境; 4.0.1.4(取消该款)

4.0.2居住区的空间与环境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4.0.2.1 规划布局和建筑应体现地方特色,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4.0.2.2 合理设置公共服务设施,避免烟、气(味)、尘及嗓场对居民的污染和干扰; 4.0.2.3 精心设置建筑小品,丰富与美化环境;

4.0.2.4 注重景观和空间的完整性,市政公用站点等宜与住宅或公建结合安排;供电、电讯、路灯等管线宜地下埋设;

4.0.2.5 公共活动空间的环境设计,应处理好建筑、道路、广场、院落、绿地和建筑小品之间及其与人的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4.0.3 便于寻访、识别和街道命名。

4.0.4 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范围内进行住宅建设,其规划设计必须遵循保护规划的指导;居住区内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古树名木必须依法予以保护;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的新建建筑和构筑物,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风貌。

第三篇:某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XX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X XXXX 年 年 X XX 月

前言

XXX,我们曾经聆听魏征犯颜直谏的故事,咏读过刘禹锡的佳作名篇。当我们踏上这片土地,我们惊叹于她唾手可得的优势:广博的华北平原,毗邻京津的区位,铁路高速公路交通枢纽,突出的医药纺织产业,活跃的经济环境…… 这是一座年轻、漂亮和充满活力的城市,她依托铁路兴起,得利于行政中心发展,借助于医药、纺织制造业扩张,靠工业化带动城市发展。

这是一座典型的制造业工业城市,工业区星罗棋布,陆路交通枢纽突出,制造业发达,遂已成为冀中南的经济中心。

然而,当我们深入其中,我们看到,滹沱河的流水已经逝去,太行山麓的生态空间正在被蚕食,城市和居民正沉浸在巨大的交通压力之中。民心河的流水,沿街的月季和国槐,似乎在表达 XXX 人对人居环境的追寻,对美好家园的憧憬与期盼……

如何面对全球化和加入 WTO 的机遇,如何强化与京津大城市的协作,如何发挥 XXX城市自身的价值和潜在优势,如何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是 XXX 发展战略亟需解决的问题。

我们思索,我们探讨,我们反复研究:城市发展要素凝炼,城市功能定位,城市规模预测,城市空间拓展,城市空间结构重构,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城市环境整治,人居环境美化,试图通过这方方面面,把握 XXX 城市的发展脉络,解构 XXX 的城市空间,描绘XXX 的美好未来…… 我们坚信一个“天蓝、地绿、水清、气爽、路畅”、城美的 XXX 正在来临!

要 XXX,XX 省省会,在短短的百年之间造就了城市辉煌。省会城市、交通枢纽、制造业基地和“三北”地区的商贸集散中心地位是 XXX 需要张扬的既有优势,而全球化、信息化、后工业化以及中国加入 WTO,将会给 XXX 的城市发展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做强中心城区参与全球化进程,发挥竞争优势实施产业重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整治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将是 XXX 城市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全球化给 XXX 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根据经济实力、社会文教、生态环境三大系列 22 项指标分析,XXX 的总体实力在环渤海 8 座主要城市中排名第 5,强于其周围的内陆省份的省会城市,而在临海省份中的省会城市中则不具备什么优势。从竞争力要素来看,将 XXX 与周围 5 个紧邻省份的省会城市,及北京与天津两个直辖市,还有 XX 省综合实力仅次于 XXX 的唐山与秦皇岛进行比较,XXX 没有占据绝对优势的要素,但土地资源、劳动力与资本等要素具有相对优势。土地资源丰富有利于城市拓展新空间,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的比较优势对XXX适应全球产业重构与转移有重要意义。XXX应当抓住这些竞争优势,建设国家乃至全球意义的医药、纺织制造业基地。同时,利用交通枢纽优势,发展信息产业,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引资力度,强化开放的条件,达到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目的。

XXX 市要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增强省会 XXX 的城市功能,就必须拓展主城空间,把 XXX 做大、做强、做优、做美。本次规划预测,2020 年市域人均GDP 达到 5 万元/人,城市化水平达 62%,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到 270 万人,外围四县(市)总规模达到 80 万人。中心城区用地面积控制在 270平方公里以内。

XXX 是一个制造业、商贸流通业发达的城市。制药、纺织、食品、石油化工、机械、电子、化工等传统制造业基础比较好,产业关联度大,对城市未来发展影响重大,应继续强化它们对经济的带动作用。重构 XXX 产业结构,主要在于:重点发展医药、纺织为主的传统制造业,扶持通信、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商贸物流和旅游服务业。

XXX 经历了铁路枢纽、国家制造业基地、省会城市到华北地区商贸中心等城市功能演变。今后必须把握加入 WTO 机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利用北靠京津、西依山西能源基地的区位和建设中国家高速交通枢纽优势,打造医药和纺织发达制造业基地和“三北”重要商埠,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功能,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本次战略规划拟定 XXX 的城市性质为:全球医药制造业基地,国家纺织产业发展中心,“三北”地区重要商埠,华

北重要高速交通和通讯枢纽,冀中南区域中心城市,把 XXX 建设成为经济实力雄厚、产业特色突出、环境优美宜人、人民生活富裕、社会文明有序的现代化省会城市。

按照景观生态学原理,设立自然斑块保护区,保障滹沱河一级廊道、三纵一横的二级廊道以及一纵两横的三级廊道,控制和改造生态节点,构筑“一环四射”的区域开敞空间总体格局以及城市内部点、线、面完整多功能绿色开敞空间。以维护景观生态体系为前提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和可建设用地。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确定为“东进为主,辅以向东北拓展”。

信息化、高速化、郊区化成为近年来推动城市空间扩展和重构的重要因素。生态社区、流动技术、可支付住房、TOD 开发模式成为构造理想城市的基本要素。田园城市、生态城市、可持续城市是我们追求的理想之城。XXX 的城市结构转型在于:从工业城市到后工业城市,从交通枢纽城市到高速交通节点城市;再造信息城市、花园生态城市的空间结构,引导城市空间形态从圈层蔓延走向轴向拓展,从紧凑团块走向开敞组团,从城市开发区走向城市新城区。城市空间拓展与重构按四个层面展开:大都市、组团圈、主城区、石门城。主城区再造生态花园城市结构。理想的 XXX 城市空间结构应该是:“以主城为核心,拓展石门新城,形成三个核心,建设四大组团,开敞、组团式花园生态城市空间格局”。

新战略空间是 XXX 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新经济和中国加入 WTO 的城市空间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做大”、“做强”、“做优”、“做美”XXX 的具体体现。根据 XXX 的城市性质、发展动力及发展目标,在城市空间结构重构的过程中,规划中央商务区(CBD)和国际贸易区(ITC)、石门新城区、产业基地园区、大学城、高新技术园区、物流基地、信息港、现代化换乘枢纽和大型购物城等为 XXX 未来 20 年城市发展的新战略空间。

流动空间是提升 XXX 城市功能和城市结构的支撑。XXX 流动空间的再造构想是:以航空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为主体,建设绕城高速公路,形成高速交通枢纽;以主城区环路为起点,构筑轴向发散的快速通道网;优化城市道路干道网,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合理布局城市客货运站、停车场和物流基地;辅以 XXX“信息港”和邮政枢纽的建设,将XXX 建成国内重要的高速交通和通信枢纽。

本次规划按对外交通、城市交通、邮电通信、能源建设、水资源利用、环境整治、城市建设、城市更新与改造等 8 方面,规划安排共 25 项重大工程建设,开发时序为“由内而外、成片开发,组团发展”。估算至 2020 年 XXX 城市发展重大工程建设总投资 1550 亿,其中重要基础设施投资约为 440 亿元,公益性项目投资 110 亿元,城市开发投资约为 1000亿元。

—— XXX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I— 目录

一、城市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1

(一)历史 —— 城市发展要素分析..............................................................................................................1 1、铁路枢纽带动城市兴起

........................................................................................................................1 2、制造业布局奠定发展基础

....................................................................................................................1 3、行政中心促进城市繁荣

........................................................................................................................2 4、市场经济带来巨大挑战

........................................................................................................................2(二)优势 —— 再铸辉煌的基石..................................................................................................................2 1、地理区位得天独厚

................................................................................................................................2 2、物产资源丰富多彩

................................................................................................................................2 3、行政中心功能齐备

................................................................................................................................3 4、交通通讯枢纽突出

................................................................................................................................3 5、制造业基础雄厚

....................................................................................................................................4 6、商贸流通业发达

....................................................................................................................................5(三)机遇 —— 把握发展的契机..................................................................................................................6 1、融全球化建设国际制造业基地

............................................................................................................6 2、借交通通讯枢纽发展新经济

................................................................................................................7 3、就入世加速产业结构升级

....................................................................................................................8 4、依区位优势推动城市腾飞

....................................................................................................................8(四)挑战 —— 亟待突破的瓶颈..................................................................................................................9 1、环京津都市圈竞争

................................................................................................................................9 2、中心城市实力不强

..............................................................................................................................10 3、产业结构重构转移

..............................................................................................................................10 4、投资环境需要改善

...............................................................................................................................11 5、发展空间亟待拓展

...............................................................................................................................11 6、生态环境期待整治

..............................................................................................................................12(五)战略—— 启动城市腾飞的钥匙........................................................................................................12 1、做强中心城区参与全球化进程

..........................................................................................................12 2、发挥竞争优势实施产业重构

..............................................................................................................12 3、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

..............................................................................................................13 4、整治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

..............................................................................................................13 二、全球化时代的 XXX

......................................................14

(一)全球化及其对城市发展影响 ............................................................................................................14 1、全球化及其特征

..................................................................................................................................14 2、全球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15(二)全球化与京津环渤海城市圈............................................................................................................15 1、城市带的地位与作用

..........................................................................................................................15 2、京津环渤海城市圈的地位与前景

......................................................................................................16(三)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地位与作用....................................................................................................17

—— XXX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II— 1、双重城市网络的节点城市

..................................................................................................................17 2、处在边缘中的中心城市

......................................................................................................................19 3、国际制造业转移基地

..........................................................................................................................20(四)城市竞争力及其要素分析................................................................................................................21 1、城市竞争力评价

..................................................................................................................................21 2、城市竞争要素分析

..............................................................................................................................21 的(五)全球化背景下的 XXX......................................................................................................................25 三、城市发展目标与规模预测

................................................27

(一)城市发展目标 ....................................................................................................................................27 1、经济发展目标

......................................................................................................................................27 2、社会发展目标

......................................................................................................................................28 3、环境整治目标

......................................................................................................................................28(二)经济发展预测....................................................................................................................................28 1、增长率的确定

......................................................................................................................................29 2、GDP 总量预测

.....................................................................................................................................30 3、预测结果评价

......................................................................................................................................31(三)市域总人口预测................................................................................................................................31 1、自然增长率确定

..................................................................................................................................31 2、户籍人口预测

......................................................................................................................................31 3、暂住人口估算

......................................................................................................................................34 4、市域总人口预测

..................................................................................................................................35(四)城市化水平预测................................................................................................................................35 1、城市化水平与人均 GDP 关系

............................................................................................................35 2、城市化水平预测

..................................................................................................................................36(五)城镇人口预测....................................................................................................................................37(六)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38 1、《 XXX 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 ~ 2010)》方案

..................................................................................38 2、《 XXX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 ~ 2020)》方案

..............................................................................38 3、中心城区及周边县市城镇人口

..........................................................................................................39(七)中心城区人口预测............................................................................................................................39 1、中心城区人口预测

..............................................................................................................................39 2、周边县市人口预测

..............................................................................................................................41(八)城市用地规模预测............................................................................................................................42 四、产业结构重构与转移

....................................................43

(一)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43 1、三次产业结构特征

..............................................................................................................................43 2、产业结构演化趋势

..............................................................................................................................44 3、产业发展阶段分析

..............................................................................................................................44(二)优势产业分析....................................................................................................................................45 1、区位商分析

..........................................................................................................................................45 2、行业比重分析

......................................................................................................................................48(三)产业结构重构与转移........................................................................................................................49 1、产业重构指导思想

..............................................................................................................................49

—— XXX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III— 2、制药工业

..............................................................................................................................................50 3、纺织工业

..............................................................................................................................................55 4、食品工业

..............................................................................................................................................57 5、通信技术产业

......................................................................................................................................58 6、商贸流通业

..........................................................................................................................................59 7、旅游业

..................................................................................................................................................62 五、城市功能再造与城市性质

................................................64

(一)城市功能演化分析 ............................................................................................................................64 1、从小村落到铁路枢纽城市(1949 年以前)

.....................................................................................64 2、从铁路枢纽到国家制造业基地(1950 ~ 1968 年)

.........................................................................65 3、从地方行政中心到省会城市(1947 ~ 1968 年)

.............................................................................65 4、从地方商业中心到华北地区重要商埠(1980 年至今)

.................................................................65(二)历次城市性质的回顾........................................................................................................................66 1、历次城市总体规划回顾

......................................................................................................................66 2、XXX 及相关城镇体系规划回顾

..........................................................................................................67 3、周边郊县区相关功能定位

..................................................................................................................67 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回顾

..........................................................................................68 5、相关政府文件城市发展定位回顾

......................................................................................................68(三)城市功能再造....................................................................................................................................69 1、全球医药制造业基地

..........................................................................................................................69 2、国家纺织中心

......................................................................................................................................71 3、“三北”地区重要商埠

........................................................................................................................71 4、华北重要的高速交通通讯枢纽

..........................................................................................................72 5、XX 省省会城市

....................................................................................................................................72 6、冀中南区域中心城市

..........................................................................................................................73(四)城市性质表述....................................................................................................................................73 六、可持续人居环境营造

....................................................75

(一)XXX 城市人居环境问题..................................................................................................................75 1、现状问题

..............................................................................................................................................75 2、原因分析

..............................................................................................................................................76 3、改善途径

..............................................................................................................................................77(二)城市景观生态结构构建....................................................................................................................78 1、基质

......................................................................................................................................................78 2、斑块

......................................................................................................................................................78 3、廊道

......................................................................................................................................................79 4、节点

......................................................................................................................................................79 5、网络

......................................................................................................................................................79(三)城市开敞空间系统营造....................................................................................................................80 1、区域性开敞空间

..................................................................................................................................80 2、城市内部开敞空间

..............................................................................................................................81(四)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82 1、评价范围

..............................................................................................................................................82 2、评价方法和指标

..................................................................................................................................82

—— XXX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IV— 3、用地适宜性评价

..................................................................................................................................83(五)城市用地发展方向选择....................................................................................................................83 1、可能的城市用地方向

..........................................................................................................................83 2、城市用地方向条件分析

......................................................................................................................83 3、城市用地发展方向选择

......................................................................................................................85 七、理想城市空间结构

......................................................88

(一)历次城市空间结构规划回顾 ............................................................................................................88 1、单中心棋盘式

......................................................................................................................................88 2、花园城市结构

......................................................................................................................................88 3、双中心城市结构

..................................................................................................................................89 4、一轴一核方格网式城市结构

..............................................................................................................89 5、一轴一核三环十中心布局模式

..........................................................................................................89 6、“ 1+4” 分散组团结构

...........................................................................................................................90(二)大城市空间增长模式选择................................................................................................................92 1、城市空间拓展的新要素

......................................................................................................................92 2、大城市空间扩展规律

..........................................................................................................................93(三)理想城市及其构造要素....................................................................................................................96 1、理想之城

..............................................................................................................................................96 2、构造要素

..............................................................................................................................................97(四)城市结构转型与再造........................................................................................................................99 1、城市结构转型

......................................................................................................................................99 2、城市结构再造

....................................................................................................................................100 3、城市结构重组

....................................................................................................................................101(五)城市空间拓展与重构......................................................................................................................102 1、大都市

................................................................................................................................................102 2、组团圈

................................................................................................................................................104 3、主城区

................................................................................................................................................105 4、石门城

................................................................................................................................................107(六)生态花 园城市再造..........................................................................................................................109 1、城市中心区

........................................................................................................................................109 2、东南文教流动区

.................................................................................................................................110 3、西北产业区

.........................................................................................................................................110 4、绿带与开敞空间廊道

.........................................................................................................................111(七)城市土地利用规划...........................................................................................................................111 1、城市用地布局

.....................................................................................................................................111 2、城市用地平衡

.....................................................................................................................................113 八、城市新战略空间及其整合...............................................115

(一)城市新战略空间 ...............................................................................................................................115 1、中央商务区(CBD)

.........................................................................................................................115 2、国际贸易区(ITC)

...........................................................................................................................116 3、全球医药制造业基地

.........................................................................................................................116 4、国家纺织中心

.....................................................................................................................................117 5、专业特色市场

.....................................................................................................................................117

—— XXX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V— 6、高新技术开发区

.................................................................................................................................118 7、现代物流基地

.....................................................................................................................................119 8、国际信息港

........................................................................................................................................120 9、大学城

................................................................................................................................................121 10、现代化换乘枢纽

..............................................................................................................................121 11、大型购物城

......................................................................................................................................121 1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122 13、城市开敞空间

..................................................................................................................................122 14、城中村改造

......................................................................................................................................123(二)城市空间整合..................................................................................................................................124 1、石门新城与主城区的整合................................................................................................................124 2、外围组团与中心城区的整合............................................................................................................125 九、流动空间再造

.........................................................127

(一)总体构想 ..........................................................................................................................................127(二)高速流动空间..................................................................................................................................128 1、空港与航空网

....................................................................................................................................128 2、高速公路网

........................................................................................................................................129 3、高速铁路

.......................................................................

第四篇:区域发展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城市

20121103694 钟梦琪 教科院12教育学汉

区域发展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城市

一~城市区域经济职能分析——城市区域观

新时期的城市规划要从区域角度分析城市空间的发展战略,从整体上找到优势特色产业做大,但更要从区域产业全局考虑。

二~城市容量观

(1)人口判断

先预计城市的人口数量,在开始进行城市用地规划。但通常都要建造比预计人口大得多的用地,因为需要考虑到人口增长的速度,以及外来人口流入的情况。

(2)用地判断

本次规划的城市,主要人口是非农业人口为主,用地中心应是商业中心,周围郊区多为工地等,在郊外设厂子也有利于城市内部环境的空气,是环境优良。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话,经济发展多为第三产业,服务业务。外来及进城人员到来,可在城市近郊处设农业人口及暂住人口区域。

要计算用地标准,根据国家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人口计算范围必须与用地计算范围一致,人口数宜以非农业人口数为准。”但要以经济发展为主的城市多会有大量外来暂住人口和农业人口,他们在城市里使用公共设施,基础服务设施都和非农业人口一样,所以也要考虑这些人的用地因素。

要考虑人均用地指标,公平的取合理的人均用地标准,为未来城市规划突破做预防。但不能过大的扩大规模,这样不仅引起土地资源浪费,也增加管理难度。

(3)供给约束分析

根据逾渗理论,当所有城市建造区域超过区域内可建区域总面积的50%时,即将发生过量转变城市空间将会迅速连绵形成一体,而难以再实施区域生态修复。结合碳氧平衡理论,现有城区范围内的极限开发建设用地量,做规划时,测算生态平衡用的是整个规划范围内的生态用地去与建设用地比较,这种算法得出的数据,虽然能说明宏观的生态环境状况,却无法对规划范围内的各地块的具体人居环境状况做出解释。在城市里面多建造公园,植物多了,环境自然就好了。在环城地带,森林覆盖率要高,因为城市中心是商业中心,人口多,居住紧张,依旧要增加绿地区域,以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

三~城市生长观

一个城市的生长模式在很大程度的上是根源于城市的生产方式,试想一个采用的是粗放式生产模式的城市又怎么能做到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人居环境。目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多偏重于城市的生态区划和生态保护方面,划分诸如优先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等空间类型,还少有从经济产业结构的深层次来探讨城市生长问题。本次规划着眼于将循环经济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途径、切入点和最佳形式,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来解决城市建设中产业循环体系、城市基础设施体系以及生态保障体系的构建与优化等主要问题,建立起一条有特色的城市可持续生长途径。

四~城市结构空间结构

空间结构也要考虑经济模式,在城市中心多以第三产业为主,服务业带动其他产业,行业来行动。空间构造的道路设计上,要考虑车辆增多,人口增多情况,为解决未来道路拥挤环境差,堵车严重,适当扩宽马路,桥与地下通道合理开发建造。

空间构造的公共基础设施的安排,有商业中心,会有人来工作购物,公园,生态区会有人来旅游,有教育类设施,幼儿园,小学到大学,这样能留住人口,中国几大鬼城,如果全面建造这些设施,而非盲目发展经济,将能走上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五篇:寿县新规划将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2[推荐]

寿县新规划将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寿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楚文化的故乡,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历史名人辈出,文化底蕴丰厚。1986年12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由于寿县县城位于淮河行、蓄洪区和历史文物遗址的包围之中,周边可用于城市发展用地严重不足,导致城市发展空间受阻,城市外延缓慢。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老城区人口密度不断攀升,小城几乎成了“窒息”之城。很多有觉悟的居民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更加积极地要求县委、县政府突破“围城”,向外发展。

寿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城发展和总体规划的修编问题,早已把这些问题列入到工作议程。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积极引导新城区开发,加大新城区基础设施投入,协调解决建设与文物、建设与防洪的矛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3年,斥资121万元委托同济大学对《寿县县城总体规划》、《寿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寿县县城城镇体系规划》和《寿县旅游发展规划》进行修编,但由于城市的发展方向受到多种制约因素的影响,规划修编矛盾较多,经过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不懈努力,《寿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有望于年底完成初步方案评审。新的《寿县县城总体规划》结合寿县的实际情况以及和周边区域的关系,综合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确定城市最优的发展方向依次为:向南跳跃发展、向西发展和向南连片发展,同时兼顾城北旅游区的发展,建设新的城市中心区,形成“一城四区”(老城区、新城区、八公山风景区、工业园区)的空间格局。规划初步确定县城近期的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75平方米,人均净增13平方米,城市建设用地为11平方公里,远期人均建设用地将达到85平方米,建设用地达到15平方公里。新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初步确定为南至城南保障围、东至东淝河、北至与淮南凤台交界线、西至寿西湖农场跃进河。城市空间可容纳20万人高质量地生产生活,随着县属机关事业单位陆续外迁,老城区的围城现象将发生逆转,居民不断外迁,人口密度不断下降,人与自然可望达到和谐相处。

(信息来源:皖西日报)

实施规划即将上报

2012年年末,《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正式获国务院批复,安徽、河南、湖北三省的36个县(市)被纳入规划。我省的金寨、寿县等12县区正式被纳入国家级发展战略。

按照国家要求,在规划获批复后三个月内,需编制完成“实施规划”。“3个月之期将满,我省已经按照要求编制完成了省级实施规划,现在进行专家评审,将结合专家意见修改后上报省政府,然后由省里上报至国家。”在上周末的评审会上,省发改委以工代赈处负责人余士好告诉记者。

布局

金寨潜山将成中心

记者从评审稿中了解到,大别山片区12县在空间结构上,将构建“三级中心三板块”的空

间发展格局。

负责这一规划编制的省经济研究院区域发展与环境资源研究所所长徐振宇告诉记者,所谓三级中心,就是对片区城镇的统筹规划。按照规划,大别山片区将做大做强金寨、潜山这样的一级中心,打造成片区内带动力强的中小城市。把寿县、霍邱等其他10个县城城区打造为二级中心,其他扩权强镇试点镇为三级次中心。

“三板块”分别为皖北“三化”协调发展板块、山区生态文明建设板块、临江承接转移示范板块,主要针对不同区域特点进行功能发展定位。其中,皖北“三化”协调发展板块包括利辛、临泉、阜南、颍上、霍邱、寿县6县。山区生态文明板块包括金寨、岳西2县全境及潜山、太湖、宿松3县的部分地区。临江承接转移板块包括望江县全境和潜山、太湖、宿松的部分地区。

交通

岳西要建通用机场

要发展大别山经济,必须要解决山区的交通问题。根据评审稿,大别山片区将加快建设“三纵四横”的交通运输主通道,消除省际“断头路”,让潜山成为区域性交通枢纽,加快形成连接合肥、武汉、郑州、安庆、阜阳等中心城市的综合运输通道。

“规划建设安庆至随州铁路,新蔡至阜阳铁路、合九铁路宿松支线,淮南至寿县城际轨道交通。”翻阅评审稿,这些线路被作为重要交通项目写入其中。而记者了解到,按照计划,淮南至寿县的城际轨道为合肥―淮南―寿县项目的其中一段,总投资在8亿元,动工建设时间为2014年。

大别山片区区域内交通网络将进一步完善。按照规划,到2015年,将实现片区内所有县市区通高速公路。“新建岳西等若干通用机场,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并提高应急保障能力。”记者了解到,岳西通用机场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元,覆盖20万扶贫对象,初步选址在岳西毛尖山乡。

教育

扩大中职免费范围

“再穷不能穷孩子。”要帮助大别山区域真正脱贫,必须提高当地人口的素质。在评审稿中,教育被重点提及。按照规划,未来将统筹发展各类教育、大力改善办学基础条件。针对山区孩子接受学前教育比较困难的现状,今后该区域将进一步改善城镇幼儿园办学

条件,新建、扩建一批幼儿园,鼓励农村小学增设幼儿附属设施。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在大别山片区的教育扶持方面,中职技术院校被作为一项重点。记者了解到,未来三年,片区将建设9所职业教育学校及3所技师学院。规划提出,扩大中职免学费范围,将大别山片区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学生(不含县城)全部纳入助学金享受范围。对公办中职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的一、二、三年级农村在校生(含县镇)免除学费,对民办中职学校一、二年级符合免学费政策条件的学生,按照当地同类型同专业公办中职学校免除学费标准给予补助。(郁宗菊)

来源:新安晚报

下载城市空间发展布局规划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空间发展布局规划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问题研究.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问题研究 作者:王文成 来源:《北方经贸》2012年第08期 摘要:城市商业网点布局与规划目的是从政府层面对提升城市交易功能和促进经......

    城市商业街的发展战略及规划布局构想5篇

    城市商业街的发展战略及规划布局构想 现代商业街是城市的精华,它既是大众生活须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又是展示城市商业繁荣的窗口;既是反映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也是城市建......

    中国中型城市商场布局规划定位分析

    中国中型城市商场布局规划定位分析 硝烟弥漫,百变玲珑,如今商场之间的商战打的是如火如荼,竞争日趋白热化,使出浑身解数来吸引顾客。卖的东西是琳琅满目,各式各样,几乎你能想到的......

    银行各职位发展空间及规划大全

    总体来说,商业银行的部门分为: 管理部门:包括行长办公室、行政部、人力资源部、会计部、法律部等; 业务部门:一般包括公司金融部、个人金融部、金融机构部、资金财务部等 支持部......

    3重庆特色农产品发展布局规划

    重庆市特色农产品发展布局规划 编制说明 特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具有发展特色农产品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为加快我市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培植特色产业,全面提高......

    淮南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共五则)

    打造“智慧能源高地,淮畔山水名城” ——淮南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征求意见稿摘要) 一、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概念 赵民(同济大学教授、博导)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是属于......

    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

    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 “反规划”之台州案例 摘要:以浙江台州市为例,系统地介绍了城市物质空间的―反规划‖途径,通过建立保障土地生命系统完整性和地域特色的生......

    基于空间途径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

    基于空间途径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   作者: 龙宏,王纪武 来源:《城市规划学刊》2009,(6):99-104 浏览: 402 目前,生态安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安全问题评述及生态安全评价指标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