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2:12: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长兴七小 徐敏红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读通、读懂课文,读出感情。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从中受教育。教学准备:

1.课前,教师反复读课文,达到读通、读熟、读出感情。同时,通过多种途径(书籍、网络等)了解关于德国风情民俗以及作者季羡林先生的资料,对德国和作者有所了解。

2.利用课件媒体的辅助功能,使学生更直观地感知课文内容,为品味课文内涵而服务。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情感。

1、师:同学们请看图片,他是谁?他精通12国语言,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东方学者”。他是北京大学的教授,曾提出“三贯通”。让我们再恭恭敬敬地叫一声他的名字。

同学们,1935-1945年,25岁的季羡林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梦想来到德国,德国人民种花、爱花的民族风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五十后他故地重游,感慨万千,写下了这样的名篇。

2、读了这个题目,你发现什么?读好一组反义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要求:自由读,学习生字新词。思考:季老先生几次踏上德国?德国给他留下什么印象?)

2、读词语

脊梁 莞尔一笑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应接不暇 耐人寻味

(1)读准“脊梁”。

(2)哪些词语描写花的?花很多,眼睛都忙不过来了,那就是——(3)莞尔一笑,什么意思?做动作。(4)书写“嫣”姹。

3、感知课文内容。

(1)季老先生几次踏上德国?德国给他留下什么印象?(2)从课文中找出句子来回答这个内容。(3)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看标点,是什么句子?

(4)理解“双奇”(课件)出示句子: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①(板书“奇丽 奇特”)这里的“奇”是什么意思呢?(出示课件): “奇”的释项:罕见的;特殊的;非常的 出人意料的;令人难测的惊异的

这里的两个“奇”字,选哪个比较恰当? ②)比较 “奇丽 奇特”。齐读句子。③这两个词语能换位吗?

是的,这里有一种罕见而特殊的美丽;这是一个奇怪而特殊的民族。带这种感受再读读。

要想更深地了解这个民族的风俗,我们还要细细品味文中的语言。

三、品读语言,感悟精神

请大家再快速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景色奇丽的相关语句,圈出景色奇丽的词语。(出示自学提示1)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学习:

1、(课件出示):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读句子。读这个句子感受到景色奇在哪里?

(2)“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什么意思?(板书)(出示“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课件)

(3)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花的词语?写在书上。

(4)听老师朗读。大家闭上眼睛想象,说说眼前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

(5)德国的大街小巷比你想象中还要美。(配乐展示花街的图片)(6)花的海洋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7)是啊,说得很好。不管走到哪一条街都会看花的海洋,花的世界。不管走进哪一条街都闻到了花的清香。同学们,我们现在来到了德国,走过东街——(引读)分组读

我们走过西街————生读:抬头向上看„„ 我们走过南街————生读:抬头向上看„„ 我们走过北街————生读:抬头向上看„„ 我们走过任何一条街 ——生读:抬头向上看„„(8)此时此刻

假如你是一位刚做完作业背着书包放学回家的小学生,走在这如花的街头,你会――

就是不管在学校写作业有多累,现在书包有多沉,看到这如花似玉的街头,心情都非常好。

假如你就是远离他乡留学在此的季先生,闻到这温馨的香味,你会―― 读文章就应该抓关键词来体会作者的情感,想象意境,进而表达自己的情感。2.德国人民养花究竟和中国人民有什么不一样呢?出示自学提示二:画出民族奇特的句子,说说让人感到奇特的理由是什么。(课件出示:)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1)这个景色“奇”在哪里?

(2)家家户户是什么意思?:你是德国人,请问你家种花吗?(指另一学生)你呢?„„这就是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3)“脊梁”是什么意思?花的脊梁指的是——(举着一盆花)

是呀,他们看不到争奇斗艳的花朵,看不到妩媚动人的花瓣,看到的是——看到的是——

3、是呀,这么美的街,无论是谁来到这里,都忍不住驻足观赏,忍不住赞叹一番。正是这样奇丽的景色让人感到这是一个多么奇特的民族!于是,让季老先生

在此产生了一种人生感悟。在课文中找出这个感悟。(课件):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这是一种什么境界啊?谁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

(2)就是这种境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从这种境界里你明白了什么?结合这句话来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3)就是我为别人着想,别人就为我着想。我为别人服务,别人就为我服务。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要懂得感恩,先人后己。

(4)师生合作读。在德国,人们就是有这样的思想,所以——每一家都是这样,(引读)生: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到了别人的花

(5)是的,就是这种奇丽的景色,这种奇特的民族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止德国人民,我们中国人民不也是这样的吗?还记得吗?2008年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灾害,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奋力抗灾,战胜困难,多少人民献出了自己的爱心!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是一种耐人寻味的境界。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一种境界,我们才见识到了这样奇特的民族—— 齐读: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到了别人的花。

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种境界呀,才让季先生把这当作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四、拓展学习,加深理解

听到你们说的这些,我也想起了一首诗,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一起读吧(配乐课件):

给 予

如果你给我一条鱼 我就让你看到整个海洋世界 如果你给我一朵花 我就让你拥有一片花海 如果你给我一片树叶 我就让你看到整片树林

如果你给我一双翅膀 我给你一方自由飞翔的天空 如果你给我一滴眼泪 我就让你得到爱的阳光 让它温暖你那四季如冬的心 让快乐和幸福永驻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让我们每个人都绽放成最美的风景 在自己的心里

五、作业:

板书设计: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的景色

奇特的民族

花团锦簇

人人为我

姹紫嫣红

我为人人

第二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意思。

3、初步感知文本内容,感受德国人爱花的真切。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2、初步感知文本内容,感受德国人爱花的真切。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音乐,师和生积极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喜欢),那你或者你们的家人养过花吗?都养过哪些花?谁来说一说?(生说。)

师:这些花一般都会放在哪里?(生说:客厅、阳台、院子里等等)师:你们有没有想过,他们为什么要把花放在那里呢?(生说。)师小结:是呀,养花可以美化环境,可以陶冶情趣,令人赏心悦目。

一、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有这样一个奇特的民族,他们跟我们一样,也很爱花,但是他们更乐于把自己种的花让给别人看,让别人陶醉于花的艳丽与芳香中。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和被誉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的季羡林老先生一起走进德国,去感受这别样的风情。

师指课题:一起读课题。(生齐读: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聪明的同学,看了课题,一定有疑问,谁来说?(生质疑。)(答:针对反义词 自己 别人)生:自己的花为什么要给别人看?

生:自己的花为什么不给自己看要给别人看? 生:自己的花是怎样给别人看的?

3、师:很好,善于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只要我们用心去品读课文,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文,放声自由地读,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去读几遍。【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学贵能疑。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文本的学习、感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同时让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正是训练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一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生自读课文。师巡视。

2、师:刚才看到大家读书那么用心、那么投入,老师非常高兴。(指大屏幕)相信这些字词你们一定读得很好。谁来读一读? 出示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应接不暇 莞尔一笑 耐人寻味 脊梁 颇

提生读,及时纠正读音,莞是多音字,另一个:东莞(guǎn)。齐读。

积累词语。

(A一生读完。有不同意见吗? 相机正音。

什么样的笑就是“莞尔一笑”?你能对着大家这样笑笑吗?你还知道哪些笑?

B 又一生读完。一词一顿,字正腔圆。就请你领我们一起读一遍。)“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两个词语都是描写?(花儿的成语)你还能说出一些形容花很美,很多的成语吗?(万紫千红 百花盛开 五彩缤纷 色色俱全)【设计意图】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中高年级的学生也应该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检查中,我还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比较中理解词语,运用词语。

(二)二读课文,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师: 同学们们的积累真丰富!因为花美,所以爱花的民族很多,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谁来为我们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提生读,评价朗读。)

2、师:那么德国人养花有何独到之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用笔画出相关的语句。(出示)

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德国人养花有何独到之处呢?(生读,师巡视。)

(1)提生回答。(出示)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2)提生交流,抓住关键词语感悟理解。(从“家家户户”一词可见德国人人爱花,养花的人多。你能读出多吗? 感情朗读 追问:还从哪些地方看出德国人养花独特?

理解“脊梁”的意思。(因为花朵都朝外开,那么在屋里看到的“花的脊梁”就是花朵的背面包括枝干和叶子。他们把最美的花让别人看。显然,德国人养花是给别人看的。)

比较 :中国人如何养花的?

小结:在德国,每一家都是这样,自己养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是多么奇怪的事情啊!

(3)女房东是怎样回答的呢?谁愿意和老师来演一演对话的情景。出示

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A知道老师为什么请女生而不请男生吗?(对,老师找的是女房东这是一个原因之一,其实“莞尔一笑”多指女性的微笑。)(朗读)她这莞尔一笑,笑的温暖、自然,笑的理所应当

B“正是这样” “这样”在这里指什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4)小结: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道出了德国人爱花之真切,他们养花是让别人看的,这就是(我为人人),而自己走出去,又会看到别人养的花,这就是(人人为我)。及时板书。他们的崇高境界耐人寻味,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捧起书,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第2自然段)

【设计意图】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教者在课堂上就应该积极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获得一定知识后,再合作探究,定能获得更多的知识。中高年级已经具备默读能力和一定的速度,在默读中思考感悟文本,效果明显。【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从而养成对文本的理解感受欣赏评价的能力。所以读至关重要,每一次的读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可操作性强。让学生学得轻松,学的有效。

三、指导写字,课堂小结。

1、观察生字字形,提醒注意点。

2、仔细看好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指导“脊”、“暇”。

师范写,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纠正姿势,及时鼓励。

3、展示学生写字作业。

4、师生总结。

【设计意图】2011版课标里强调“每天练字十分钟”,指导学生写规范字,写美观字,这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而教者课堂上的正确指导很重要,指导得法,效果就好。还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教者要适时鼓励评价。

四、布置作业。

1、搜集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

2、阅读季羡林的《夹竹桃》。

【设计意图】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又将带着新的追求走出课堂,去寻找更为广阔的知识天空,去积累,去品味,去感悟,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五、板书设计。

脊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季羡林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第三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泉太小学 李怀荣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德国奇丽的景色和奇特的民族,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资料,字词卡片,重点句子

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

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访谈录《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其中那棵大树还记得是谁吗?(季羡林)那你对他了解多少呢?谁愿意来说说,对,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季羡林爷爷。他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精通12国语言。2009年7月11日,98岁的季老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的离去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遗憾。早在1935年,25岁的季羡林求学于德国哥廷根大学。他在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德国人爱花、养花的民族风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五十年后,当他再次踏上这第二故乡的土地,感慨万千。于是季老先生写下了《再返哥廷根》一组散文。这篇课文就选自《再返哥廷根》。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共同领略美丽的德国风情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请你找出题目中的一对反义词。是谁的花?(重读自己)又是让谁看的?(重读别人),你瞧,不同重音,体会也会不一样,朗读就是这样的奥妙无穷,再读课题。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季羡林爷爷一起走进德国。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2)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3)想想,课文哪句话概括出了季老对德国的印象?

2、检查字词。出示第一组词语:“天性 宇宙 真切 奇丽 奇特 脊梁 ”指名读,正音。出示第二组词语“莞尔一笑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应接不暇 家家户户 耐人寻味” 指名读,正音莞尔一笑、(两个第三声连在一起,第一个字要变成第二声)“莞”是个多音字,本课中读wan,三声,表示地名时读“guan”三声,如广东省的“东莞”

看来读音大家都不成问题了,这些词语当中还有七个字要求大家会写,我特别提醒大家这个脊梁的“脊”字,请同学们伸出手指来跟着老师一起写一写。注意:规范的写法是先上后下,上面呢又是先两边后中间,下面要写得窄一些。还有哪个生字你认为是难写的?

3、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两次去德国的印象)

4、文章就是介绍德国的与众不同的景色和他们的风俗习惯的。那么课文中有一句话就概括地写出了季老二赴德国后对德国的印象。接下来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概括季羡林老先生二赴德国后印象的句子。(根据交流出示句子)

5、解读中心句

⑴个别朗读,读出一个“奇”。师:你从这个句子中读懂了什么呀?

点拨:季老就是从两个方面发出了感叹。(齐读)

⑵引导质疑,追寻一个“奇”。

师:抓住关键语句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我们学习文章的一种好方法。谁还能把季老对德国的印象读成两个词?(板书: 奇丽 奇特)你有什么发现?点拨同、异。(奇丽是奇特而美丽的意思,奇特就是与众不同的),那么德国的景色到底有何奇丽,德国民族又有何奇特呢?不着急,咱们从课文中慢慢寻找,你就会发现。

三、紧抓双奇,深度探究,体会画面。㈠体会“景色奇丽”

1、师:请大家快速地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景色奇丽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记号标出能体现景色奇丽的词语。

2、交流

师:谁能说一说你从哪里体会出景色的奇丽了。指名读句,简单说体会。出示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第一层面:自学交流,体会奇丽

师:同学们,你们也来读一读这个句子,你又是从哪儿体会到奇丽的呢?抓时机指导朗读。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花多花美表现出来吗?

相机点拨“山阴道”

(古代的山阴就是指现在的浙江省绍兴市。古代的大书法家王献之说在山阴的路上走,山水相互辉映,美不胜收,让人有应接不暇的感觉。南宋的大诗人陆游当年漫步山阴道时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篇,就是《游山西村》,其中有两句大家一定记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那季老说德国的景色让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使人应接不暇,是什么让作者应接不暇呢?(花)作者把花比作什么?(海洋)谁来说说海洋的特点?(无边无际)整条街上的花就像海洋一样,前不见头,后不见尾,让人应接不暇,难怪作者发出感叹(多么奇丽的景色!)你能带着这种美的体会读一读这句话吗?

第二层面:想象说话,体会奇丽。

同学们用朗读把老师带进了这美丽的景色之中,真让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一读了。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你能带着这种美的感受读一读吗?(1-2人)第三层面:角色体验,体会奇丽。

师:同学们,徜徉在这鲜花怒放的街头,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你会怎么样呢?

①假如我是一位背着书包的小学生,走在这如花的的街头,我会 ________。

②假如我是一位工作压力大,非常烦闷的青年人,看到这怒放的鲜花,我会____________。

③假如我就是一位在德国旅行的游客,闻到这温馨的花味,我会___________。

3、指导朗读。多么富有诗意的街头呀!置身在这花的海洋之中,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直的让人流连忘返了。季老用诗意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这奇丽的街景。让我们再一起美美地读一读。

正是这奇丽的景色让季老发出了由衷的感叹——齐读中心句

(二)体会“民族奇特”

过渡:刚才我们通过想象画面,品读关键词语的方法体会到了花多,花美的奇丽景色,那么他们的民族有何奇特之处呢,也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划一划,圈一圈,说说从哪里感受到了奇特。

1、学生自读,交流

(1):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指名说从哪里体会到了奇特。(家家户户都养花、种在临街的窗户外面)相机指导“脊梁”。是的,这说明德国人爱花,而且都用奇特的方式展示着美,这让作者感到吃惊了。还有哪句话也道出了季老心里的奇怪?

(2):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相机理解“莞尔一笑”的意思。莞乐一笑是什么意思?在季老看来是很奇怪的事,在女主人眼里却认为是怎样的事啊?这就是让季老吃惊之处,难怪他要发出这样的感叹了——齐读中心句。

德国人为什么这么养花呢?(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生活中,还有哪些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行为呢?请先和小组交流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为什么说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呢?这些问题同学们在下节课还将继续探究

2、小练笔。是的,这奇丽的景色源自于他们奇特的养花习惯。这种习惯是源自于德国人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季老说“ 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如果给“颇”换一个词,可以怎么说?理解“耐人寻味”。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写一写“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带给你的启发。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随着季羡林爷爷一起到了德国,初步感受了德国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四五十年后季羡林爷爷再次来到德国,为什么说“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是什么让美丽不会改变?下节课再继续品味德国的独特风情。

五,拓展延伸

1、课后同学们可以读读季羡林先生的作品比如《德国印象》《我的女房东》等

2、也可以去了解德国人的一些习俗特点

第四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武平县实验小学

潘娟梅

【设计说明】: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季羡林先生的作品。这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组“异域风情”中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课文的训练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异国风情、揣摩积累语言”。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的语言延续了季羡林先生作品的一贯风格——朴实而凝练。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但要从如此朴素而洗练的语言文字中感受那渗透在字里行间的美,体会那其中蕴含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那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仍有一定的难度。

据于此,结合学段目标、单元训练目标和学生学习的起点,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本课的教学以体会德国奇丽的景色、感受季羡林散文的语言特色为线索,将着力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从文字本身去想象、去猜测、去体会、去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推敲重点词句,在读中感受德国奇丽的景色,体会季羡林散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感受德国奇丽的景色以及季羡林散文的语言特色。【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文。

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备好书写纸。【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1.谈话,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2.玩“我说你猜”的小游戏,请学生猜猜老师所描述的是哪个国家的人。3.准备上课。

【设计意图:课前,在“我说你猜”的互动游戏中拉开教学的序幕,可以活跃气氛,也可以激发学生想去了解各国人民,了解异国风情的好奇心。】

一、揭题,简介作者

1.复习旧知:同学们,上个学期,在《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篇访谈录中,我们认识了一位平易近人、学识渊博的长者。他就是(季羡林)。

2.课件出示季羡林的简介,指生读,明确其散文的最大特点:通过刚才的介绍,我们知道季羡林爷爷散文的最大特点就是(朴实、凝练)。

3.揭题读题:今天,我们要来学习《重返哥廷根》这篇文章的节选内容。(指生读题)【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通过复习和简介,让学生对季羡林的语言特色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初读,了解大意

1.过渡,提出初读要求:下面就让我们随着季羡林爷爷,一起走进德国,去领略那独有的风景。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50页,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检查生字词读音,教师相机正音。3.直奔重点,教学难写、易错的生字。(1)教写“脊”字。(2)教写“暇”字。

(3)生在书写纸上练写这两个字。

(4)同桌互相检查,重点检查“暇”字的偏旁有没有写对。

【设计意图:教学生字时,直奔重点,抓住难写、易错的生字,多下功夫,可以把有限的时间、力量用到实处,提高教学效率。】

4.从词语入手,整体把握:(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待会儿老师要请同学们从大屏幕上选择两三个词语,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学生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在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选用文中的关键词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既让学生在巩固生字词的过程中再次整体感知了课文,又可自然地引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三、品读,感悟语言

(一)过渡,提出自读要求:下面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在季羡林爷爷朴实、凝练的文字中去感受那奇丽的景色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画出能体现景色奇丽的语句,并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自己的体会。

(二)读后交流:

1.刚才同学们读得很投入,现在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的收获。为了尊重作者的写作顺序,咱们先来交流第二自然段中能让你感受到景色奇丽的句子。

(1)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顺学而导,品味“家家户户”的意蕴:引导学生想象家家户户都在养花的情景,感受那奇丽的景色以及季羡林散文的语言特色。(2)品味“脊梁”:先理解“脊梁”的意思(花的脊梁就是花的背面。),再引导学生感悟“脊梁”的妙处:在花的背面,我们只能看到什么?养花的德国人,看不见那争奇斗艳的花朵,只能看见——,他们看不见那娇嫩可爱的花朵,只能看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领会季羡林散文的语言特色。(3)下面,就让我们在读中去感受这种文字的魅力吧。(出示第二自然段中的重点句,指生读。)

2.继续交流第三自然段中能体现景色奇丽的句子:学生汇报,教师顺学而导,紧扣重点词,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那奇丽的景色以及季羡林散文的语言特色。

(1)品读“花团锦簇”。

①紧扣“锦”和“簇”这两个字的意思,初步了解词义。

②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加深理解:读着“花团锦簇”这个词,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画面——金灿灿的迎春花开了,一串连着一串。你的眼前又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谁能学着老师的样子,说一说。③学生交流,小结板书词语:像这样,一团团,一簇簇,色彩艳丽的花聚集在一起,就叫(花团锦簇)。(2)品读“姹紫嫣红”。

①根据部首,猜测“姹”和“嫣”的意思。②小结,板书词语:是啊,五颜六色的花像女子一样非常娇艳美丽,就叫(姹紫嫣红)。

③词语积累:在课外,你还积累了哪些形容花很多,很美的四字词语呢?(3)课件播放视频,欣赏德国街道上奇丽的景色。(4)创设情境引读重点句:“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5)了解出处,图文结合,体会“山阴道上”的妙处:作者为什么要把德国的大街比作山阴道?

(6)回归整体,读出感受。

(7)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体会“应接不暇”的意思:当我们走在德国的街道上,放眼望去,到处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我们看了左边,还想看(右边),看了前面还想看(后面),看得我们眼花缭乱,眼睛都忙不过来了,这就叫(应接不暇)。

3.小练笔:当我们来到德国,走在德国的街道上,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呢?请你把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写下来。

(1)学生练写。(2)汇报交流。

4.小结:这样奇丽的景色,在其他国家都看不到。这就是德国独有的风景。【设计意图:在整个品读环节中,以体会德国奇丽的景色、感受季羡林散文的语言特色为线索,充分尊重学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引导学生用心读书、用心感悟,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从文字本身去想象、去猜测、去体会、去感悟,理解“家家户户”“脊梁”“姹紫嫣红”“花团锦簇”等重点词语的意味,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结课,设置悬念

今天,我们随着季羡林爷爷一起来到了德国,在他朴实、凝练的文字中,感受到了那奇丽的景色。那么,创造这奇丽景色的民族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它又会引发作者怎样的思考呢?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探究。下课!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既是对本节课学习的总结,又创设了悬念,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有待探索的空间,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同时,也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附: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朴实、凝练)

家家户户

奇丽的景色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第五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一课时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第一课时

学校 楼梓庄小学 教师 白 婧 学科 语 文 年级 五年级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所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散文。本文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作者将所有的情感和主张全藏在景中,而表现感受和德国人境界的话语却十分精练概括。可见作者是在借景说境,通过写养花方式的奇特和街边景色的奇丽展现出了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选编本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语言;二是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四年半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初步学会了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词句的能力,能够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基本的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意图。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引领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明白做人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脊梁”等词语。

2、能够将句子读通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尤其熟读需要背诵的第三自然段。感受德国景色的奇丽和民族的奇特。

3、初步了解德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德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请大家来欣赏欣赏。(教师放图片,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学生欣赏德国的风景图片。)

2、图片欣赏完了,有什么感受吗?猜猜这是哪?

3、这是德国,(出示季羡林的图片及资料)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社 会活动家季羡林先生曾在1935年,二十五岁时赴德国留学,就读于著名的哥廷根大学(课件出示德国哥廷根的照片),在哥廷根一住就是十年,直到1945年才回归祖国。留德十年的生活中,德国的美丽景象和民族风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80年,三十五年后,60岁的季羡林先生再次来到了哥廷根,禁不住感慨万千,后来写下了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齐读、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和时间以及作者的留学经历,为下面学习课文做好准备。

4、强调:谁的花?又是让谁看的?(再读)。

5、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生:为什么自己的花要给别人看呢?„„)

6、是啊。相信同学们和她(他)一样,也会有这样的疑问。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到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读课文,学字词。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25课,自己朗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字音读准确,如果有不认识的字画下来,利用工具书来解决问题。开始吧。(2)课文读完了,哪位同学有字音不明确的字词,咱们相互交流一下,解决一下同学们的疑问。

(3)(出示本课要求认读的词语:天性、宇宙、真切、脊梁、莞尔一笑、家家户户、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谁愿意声音洪亮地给大家读一读。

(4)生读后,指导“脊梁”的读法。“梁”读轻声。教师领读。

指导“脊”的写法,先写上面中间的“人”,再写左边,然后是右边,最后写下面的“月”。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在书后生字表旁写一写“脊”这个字。(5)指导“莞”和“嫣”的写法。(6)学生齐读词语。

2、找词语,理思路。

字词同学们已将掌握的很好了。下面来看看课文内容吧。请几位同学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中,看一看文章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并说出理由。预设:第一部分(第1段):德国是爱花的民族;第二部分(第2.3段):回忆留学岁月—德国人养花方式奇特,使得大街上形成了奇丽的景色。第三部分(第4段):今天重返德国,美丽依旧。

(通过关注时间词:“四五十年前”、“今天”划分段落;通过奇丽的景色和奇特的民族为依据划分段落。)

3、介绍文体和散文特点

师:有人知道这篇文章是什么体裁吗? 生:散文。

师:散文,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形式松散,但所表达的主旨却不散的文体,这也是散文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叫“形散而神不散”!全文的描写都是为主旨服务的。面对这样一篇写于80年的散文,你们有什么办法读懂它吗? 生:仔细读/用心体会/多读几遍„„

师:说得非常好!我们可以在熟读的基础上,带着自己的感受品味作者表达的情感。

(三)再读课文,积累语言。

现在我们就来默读课文,自己反复多读几遍,让我们一起到文中感受德国人对花的热爱!课文中有很多语句都非常优美,现在请你画下你喜欢的语句。

师:谁来用你的读来告诉同学们你的感受?我们尊重作者的写作顺序,按照段落来欣赏。

句子1: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师:谁和他欣赏的句子相同?读出你自己的感受。

(1)(理解“花的脊梁”)是啊,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现在你们就是德国窗口的小花儿,而我就是屋子里的养花人,你们是朝哪边开的?如果我是德国街上的游客呢?

(2)指导朗读(“正是这样”):所以作者初来德国时也很惊奇,问女房东说: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女房东是怎么回答的呢。现在我就是作者,哪位房东来回答我?(找2人)(适时理解“莞尔一笑”)

预设:学生读的很肯定,很自豪。

师:现在老师是女房东,你们是作者,听听我的回答和同学们有什么不一样。(读的很自然,像是这样养花是很平常的事)你听出了什么?

生:女房东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所以读的很平常。

师:同桌两个人为一组,一个是作者,一个是房东,带着表情,都来说一说。【设计意图】通过训练朗读,让学生感受到德国人养花方式的不同,理解莞尔一笑,感受德国的风土人情。

句子2: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看到这样的德国街景,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两个词,让我觉得德国的花真的很漂亮,颜色鲜艳,非常多就像是花的海洋。(引领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品味句子)

师:他抓住了重点词语,通过花团锦簇和姹紫嫣红让我们感受到了花的茂盛,非常不错。这句话中的这两个词都是写花的,作者用词是不是重复了呢?

生:不重复。说这两个词的意思。花团锦簇是说娇艳的花朵一朵挨着一朵,互相簇拥,这是侧重于花的形态来说的。姹紫嫣红是各种颜色的花在一起,侧重于花的颜色。)

(2)(出示图片)同学们看看这两幅图,哪个可以用“花团锦簇”来形容,哪个可以用“姹紫嫣红”来形容。

(3)再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句话,读出景色的奇丽。

(4)这段话中还暗含着一个八字成语——山阴道上,应接不暇(齐读)

一千多年前,著名诗人王献之来到浙江绍兴的山阴道上,这里草木葱茏,山水明秀,景色美不胜收。他情不自禁地写道:“山阴道上行,山水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理解了这样的情景,谁能在读一读。

(第一课时,老师重点训练孩子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即可,尤其第三自然段熟读,为背诵作准备。)

句子3: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小组讨论对“颇耐人寻味的境界”的理解,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谈一谈感受。预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看到的是花的脊梁;德国人爱花、无私、为别人着想的精神。

(适时理解“颇耐人寻味”)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初步感受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品质。

(对“耐人寻味的境界”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随意谈体会,初步理解感受即可,不用过深追究。)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体会了德国奇丽的景色,感受了这奇特的民族风情。请同学们课后能够再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下节课我们再来一起领略德国的风情。

(五)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背诵第三段。2.把描写花美的语句抄写下来。

3.找一找古诗中有没有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的言论。

五、板书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季羡林

第一课时达到教学目标:

1.会写生字,能将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能有感情的熟读课文,尤其熟读需要背诵的第三自然段。

2.对“耐人寻味的境界”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随意谈体会,初步理解感受即可。

下载《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龙岩市长汀县童坊中心学校 黎本武 指导:胡和春等 学段有关目标 1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2能借助词典阅......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推荐5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荆溪关西小学陈秀辉 指导老师:荆溪光明小学 杨雪榕 教学目标: 1. 学会生字“脊、莞、锦、姹、嫣、暇、颇”。正确读写“脊梁、......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组教材主题是“异国风......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长丰县李庄小学五年级龚仁莲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想象,感受德国的奇丽风景,奇特民族; 2.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3.联系......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邓坊小学 周华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2、 3、 理解课文内容,......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德国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2、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感受异域风情。3、结合上下文与......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想象,感受德国的奇丽风景,奇特民族;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通俗易懂而又意味深长的哲理。 重点难点: 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