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所提出的“三个倡导”与我们大学生有什么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所提出的“三个倡导”与我们大学生有什
么关系
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复杂背景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统领,切实加强改进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是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指引,并切实将其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理论内化为大学生群体的普遍价值标准和自觉意识,就是要引导大学生把内化了的价值观念外化为具体的价值行为,就是要引导大学生将被动、一时的外化行为固化成持续、稳定的自觉行动,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一是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重点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同时,通过开设形势政策教育课,开办专题讲座、报告,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耳、入脑、入心。
二是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要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三是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之中。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谦虚谨慎的品格和艰苦奋斗的作风。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参加三下乡、志愿服务、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等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验价值,锻炼意志,升华认识。
四是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和管理之中。要把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明修养教育与他们日常的行为养成、管理结合起来,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积极参与,引导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觉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
五是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师德建设之中。教师既要有学识魅力,更应具备人格魅力,成为学生的楷模。高校应高度重视师德建设,提升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使其以自身的优良学术水平、治学态度、道德品质和言行举止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学生,激励学生更加自觉地加强思想政治修养,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要紧紧围绕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来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切实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地结合起来。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何教育和引导和帮助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回避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是要进行就业创业形势教育,帮助同学们调整就业预期。金融危机给大学生求职带来了更多的竞争威胁。因此,高校在进行就业创业指导时要搞好形势政策教育,要把就业形势的宣传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宣传结合起来,把影响就业的体制性障碍与党和政府为促进就业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结合起来,引导大学毕业生积极转变求职观念,把眼光更多地投向需要人才的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和农村基层。从而帮助同学们认清就业形势,把握就业政策,提振就业信心,调整就业预期,做出正确选择。
二是要组织就业创业典型的宣传,帮助同学们树立人生标杆。全社会都在关心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大学生在择业、就业和创业观上的主流也是积极进取的,涌现出了不少典型。高校要注意从近年和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中选树一批这样的典型,宣传他们的感人事迹和人生经历,用大学生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来教育和感召他们,激励他们面对现实,自强不息,勇于挑战。
三是要拓宽就业创业服务的渠道,帮助同学们实现就业目标。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高校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要更加主动,积极作为,发挥好高校的智力优势和信息优势,努力为大学生就业创业牵线搭桥,要发动全体教职员工参与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来编织学生就业网。学校特别要关心关注那些家境困难在就业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大学毕业生,采取特别措施帮助他们尽快找到稳定的工作。近年来,大学生自主创业现象逐渐引起人们关注,以创业促就业,变被动为主动,这是一条积极思路,一、首先要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论述材料,深刻领会其内涵及精神实质。“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要在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的深入理解和把握是不行的。我们必须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原文的学习,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我们的实践才会有正确的方向。
二、其次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学生的本职工作是学习,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大学生必须把努力学习、锻炼一身将来报效祖国的过硬本领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切实地抓好,争当优秀大学生,要“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勇于实践,尽最大努力取得优良成绩,圆满完成学业。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除了自己学好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注意操练各项基本技能。完成学习任务外,大学生还应该“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互相关爱,互相帮助,平时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关心在学习上相对偏弱的同学。对于同学的一些错误言行要善意地加以提醒,帮助同学共同进步。
三、最后要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自己的社会实践中。“观其言而察其行”。我们不能只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挂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只有在实践的真枪实弹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闪现出它的价值。作为大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做到勤俭节约,“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像近期我校举办的“光盘”行动,让我们充分认识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增强其实效,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行动指南,坚持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方向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高校作为思想文化生产和传播的重要阵地,必须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和武装大学生,要坚持不懈地推进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正确认识世界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2.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核心内容,把握价值观教育的主题
共同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指路明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成为凝聚全社会力量、激励各民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动力源泉。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西方国家各种社会思潮也纷至沓来,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社会思潮趁虚而入,影响和污染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核心内容,引导大学生树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巩固与全党全国人民一道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牢牢把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这一主题,就是要坚持与时俱进,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和党情,使大学生既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又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具有的旺盛生命力,自觉认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转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树立为之努力奋斗的信念,并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3.坚持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重要支撑,大力弘扬价值观教育的主旋律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主旋律。这要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所有专业课的教学中,强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让大学生从祖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中汲取营养,培养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使他们既要以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虚心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长处,又要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同时,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今日的大学生就是明天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决定着国家的创新水准和前途。高校应当且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有利于创新精神涌流和创新人才涌现的培养模式,使当代大学生能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勇于开拓,善于创造。
4.坚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坐标,努力夯实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基础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选择的基本准则。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坐标。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坐标,要求进一步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特别是要注重大学生身边典型的示范作用,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基本道德规范,使大学生明确是非,把道德实践活动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之中,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自我做起,坚持知行统一,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第二篇: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
摘要: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用24个字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对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当今社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国内外形势的瞬息万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大学生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因此,大学生必须贯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本内涵 大学生
一、基本内涵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认识“三个倡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问题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认识问题。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从国家制度层面来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和追求目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通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从价值追求角度来说,即经济上要越来越富强,政治上要越来越民主,文化上要越来越文明,社会和生态上要越来越和谐。经济与国力的富有强大、政治上的社会主义高度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追求,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这样一个四维的理想价值,有着强大的现实感召力,是当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诉求。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从社会集体层面来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和追求目标。社会主义制度超越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在于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实现以往的社会制度无法实现的代表人类价值认识的真正优秀成果。如果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平等、公正与法治,也就不可能真正完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系和培育现代市民社会。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民主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社会与市场的公正与法治是必需的内在条件。没有法治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民主,没有公平正义也就难以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的理想价值追求。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公民个人层面来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和追求目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位一体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的精华,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要求。这一层次主要是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它从个人的政治道德、职业道德以及个人的德性品格这样几个方面,强调了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民应当具有的核心道德价值。
二、相互关系
在“三个倡导”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从国家发展目标角度概括的核心价值观,它体现了我们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和价值目标;从价值目标追求的角度来说,五大建设就是要达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样一个总的价值目标;从社会导向的角度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要求通过在全社会提倡和践行自由、平等、公平、法治,使之成为一种全社会共同遵循的普遍价值追求和目标导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立足公民道德层面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全体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这三个层面,虽然内容上有所
区别,但从本质上来讲,总目标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国家层面是国家追求的价值目标,当然也是公民追求的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观是讲为了达到国家目标、公民目标应该形成什么样的社会氛围、社会秩序;个人层面的价值观是讲为了达到国家目标、社会目标,每个个人应该怎样做。
三、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是党和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接班人和生力军。承担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业务素质;要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要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要坚持学习科学文化和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和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把自己培养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我们更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实现个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自觉为振兴中华而刻苦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矢志不渝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篇:响应三个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响应“三个倡导”---践行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何智敏 汉语言 20110511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又一重大成果,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大举措,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三个倡导”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核心价值追求和价值规范。
(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立足于国家层面而提出的价值要求,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也是这一目标的价值规定和价值体现。富强,意即国富民强,这在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具有最根本的地位和意义。历史证明,富强是中国人民一直追求的美好夙愿。民主,也即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就是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一直在完善我国民主制度,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三者的统一,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民主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文明,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文化的进步旨在使人类获得自由,正如恩格斯所说,“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以“文明”为价值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化素质,促进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谐,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反映了中国人民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共生的理念和理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价值追求。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导向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体现了现代社会的基本精神要素和价值追求。自由,是人类的共同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追求。“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个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作为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指导着社会主义的现实运动,并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相应的具体价值表现出来,贯穿于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然而,现阶段社会主义发展的不成熟、不完善,决定了促进人的自由发展是一个艰巨的历史任务和长期的历史过程。平等、公正是最能够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和意识形态性质的价值。,作为中国共产党人价值主张的“公平正义”,是基于人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的现代的公平正义,其实质在于,通过调节社会的主要制度安排,尽量排除社会历史和自然方面的偶然因素对人们生活前景的影响,亦即排除出生伊始所具有的不同社会地位和自然禀赋对人们生活前景的影响,从而保证社会的所有成员都切实享有一切平等的权利。
(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层面的价值规范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个人层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说前两个“倡导”所包含的价值观念从国家层面起到了“安邦定国”的作用,那么后一个“倡导”则对全体公民起到了“安身立命”的作用。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家国同构”的情怀为每个人找到了对国家的身份认同与归属感,构筑了中国人共有的精神家园。“爱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对公民而言更意味着将个体对祖国的这种情感融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中去。“敬业、诚信、友善”作为职业道德、传统美德、个人品德,是每个公民的做人之道,立世之本。,个人只有在社会认同中才能确认自己的身份感、地位感、角色感、意义感和价值感。随着中国社会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变迁,“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只有确立与现代公民身份相适应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才能达到人与人的和谐发展,才能使个人的发展与社 会认同相一致。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坚持关注现实问题,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
它越是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现实相一致、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符合,就越具有感召力。因此,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要做到两个密切关注:一是密切关注人民群众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要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深入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总结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和鲜活经验,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前瞻性指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指导实践中扩大话语权,在与时俱进中增强感召力。二是密切关注改革攻坚阶段所遇到的各种矛盾和冲突。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关注的就业、医疗、住房、教育、分配等关系民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把价值观培育与解决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民谋幸福的社会引导功能,让民众在切身受益中体验其感召力。
(二)兼顾制度建设的“外推”方式与价值自觉的“内生”方式的统一
1.通过制度的中介将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实践现实化。制度建设是早日建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秩序的必然选择。加强制度建设这种“外推”方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和体现在社会制度之中,更好的发挥核心价值观规范、指引全社会各阶层思维行动、前进方向的作用,成为有效的文化引导和规范力量。因此,着力完善和创新核心价值观所要求的社会各方面的制度机制,是促进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进程中不断实现的可靠保障。
2.通过价值自觉实现“三个倡导”的落实。若想真正践行“三个倡导”,首要条件就是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真正认同,只要人们将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与自身的人生理想、价值追求结合起来,就能产生自觉行动,积极投身到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过程中。所以,应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众话语”,实现与最广大人民的价值同构,使之成为全社会人民的自觉意识,通过价值自觉这种“内生”的方式,让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全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念,实现建成广泛而良好的社会秩序的目标。
(三)坚持以人为本,兼顾多种培育取向和实践路径的统一
培育和践行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要时刻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实践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社会主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善于挖掘人民群众中蕴含的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采用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和喜爱的宣传、教育方式,树立来源于人民日程生活中的榜样和模范,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成果。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还应注意尊重各层级人民的正当利益诉求和多样价值取向,引导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素养和政治觉悟。
第四篇:大学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大学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大学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集中反映我国和谐社会所追求的价值尺度和文化观念。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与基础,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间,在大学生大学生中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更深层次地影响大学生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当代大学生应争做向上向善好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习总强调过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大学生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大学生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
第五篇:申论热点: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公教育 ·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申论热点: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背景链接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二十四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所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划分了三个层面,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4年2月24日下午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深度解析 [权威论述]
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习近平[深刻内涵]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和行为准则
国家带领人民走向富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从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方面入手走向全面文明,同时,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五十六个民族都应当是和谐的整体,这是国家层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和行为准则
自由既是个人对自觉、自愿、自主的意志与行为的向往和追求,也是整个社会的崇高理想和终极目标,要尊重自由、追求自由、保护自由,让个人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平等既包括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平等,也包括在物质利益的分配上也要追求平等,比如统一的分配尺度,受教育的机会、接受社会必要援助的权利等等。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社会保障、就业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也体现了平等。
公正包括四大公正保障体系:一是行政公正,主体为政府机关和一切具备承担行政职能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二是舆论公正,报纸、电视、广播及新兴传媒,都应当提供公正的报中公教育广财大学习中心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沙路18-4(广东财经大学正门斜对面)
中公教育 ·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道和评价。三是仲裁公正,专门由仲裁机构来提供。四是司法公正,这是最后和最高的公正,是纠正一切不公正行为的最高裁判。
法治,就是依靠法律治理国家。首先是对权力的规范和约束,一切权力都应该在法律规范的框架下运行。政府要依法行政,依法施法,公民要知法守法。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在个人方面的行为准则
这四个方面提炼得非常全面,包含了对国家、对职业、对事情、对他人的基本立场和态度。这四个方面的实现,是国家和社会两个层面的价值导向得以实现的基础,也是作为公民应该践行的道德规范。
总体来说,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每一个方面对国家、对社会、对个人都具有规定性、规范性和导向性。
[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日益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某些人信仰迷失,理想信念动摇,价值取向扭曲,道德失范,诚信缺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等现象。
弘扬核心价值观具有巨大的作用和意义,一方面,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另一方面,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兴国之魂。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是一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一种兴邦治国的政治理念,一种社会和国家发展的灵魂。
[对策措施]
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二,要通过中华传统文化的普及,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三,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中公教育广财大学习中心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沙路18-4(广东财经大学正门斜对面)
中公教育 ·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政策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要用法律来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各种社会管理要承担起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注重在日常管理中体现价值导向,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
更多申论热点请关注广东人事考试网申论频道
中公教育广财大学习中心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沙路18-4(广东财经大学正门斜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