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人琴俱亡2

时间:2019-05-13 02:21: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语文人琴俱亡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语文人琴俱亡2》。

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人琴俱亡2

第十三课《人琴俱亡》说课稿

渭南市实验初中 雷艳丽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要说课的题目是《人琴俱之》。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方面阐述我的教学设计及设计理念。

一、说教材

《人琴俱之》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至爱亲情”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篇课文用极为简洁的语言,刻画了王子猷的独特形象,表达了兄弟间的深厚情谊。根据《课程标准》中对初中生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本单元主题特点及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积累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及用法。疏通文意,把握主旨,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与合作探究感受人物事件,了解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兄弟间的至爱亲情。

教学重点:反复阅读课文,能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教学时间:一课时。

二、说教法

教师对文本的前期阅读质量,决定了学生阅读文本的状态与效果,正如潘新和先生所说:“读多少书,读出了什么,读出了多少自己的发现和创造,永远是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智慧水准和教学效果的潜规则”。《人琴俱之》一文共84字,在研读了教材与教学用书以后,我发现获得的信息量和感受较少,甚至对短文细教有点迷惘,后来阅读相关资料,将教法确定如下。

对课文的朗读与翻译方面,主要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交流、展示。通过三看一查二问(看课文、看注释、看课后题、查工具书、问学生、问老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出语文味。

难点的突破主要让学生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补充有关材料,引导解决,读出文章的深度和厚度,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主要通过引导学生仿写增强学生生活体验,渗透情感教育,教出人情味。

积累方面,通过减字法背诵课文。

三、说学法

教与学是一项双边活动,本节课学生的学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运用注释、工具书学习。

2、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分析归纳。

3、小组内的合作学习。

4、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与感受。

5、通过拓展训练巩固和提高。

这些学习方法非常重视学生主动加入到学习中来,自我发现,自我探究,注重过程体验,享受学习和成功的快乐,从而使教与学有机地融合起来,并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利用成语填空导入新课。目的:积累了词语,导入新课。<二>简介作者、作品及学习目标

1、结合课下注释,教师补充材料,了解作者、作品。目的:积累文学常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出示目标。

明确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三>、学习课文 一读课文,正确的读。

目的: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准字音,读清节奏。二读课文,理解地读。

目的: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当堂检测,巩固学习效果。三读课文,发现地读。体会兄弟深情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主要通过学生质疑,师生解疑来完成教学任务。目的:把课堂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诵读课文:有感情地读。目的:让学生学会诵读。<四>、链接生活,体验深情

目的:通过仿写练习留心身边的人间真情。

<五>、熟读成诵,背课文。目的:重在积累 <六>布置作业

根据文言文的特点,布置书面翻译和背诵作业。我的说课就到这里,不妥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2010年9月26日

第二篇:《人琴俱亡》教案(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积累部分常见的文言实词:笃、索、舆、径、素、卒;虚词:而、了、既、俱等。

2、感受本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学习简洁的语言。

3、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教学设想:

1、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扫除字音障碍,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课时安排:一课时。

3、教法:引导、点拨,给以适时地帮助。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感悟生活。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讲述“高山流水”的故事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很高的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这个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琴声为心声,知音为知己。琴声中还能传出深厚的兄弟情谊,这是手足情,亲情。《背影》体现的是父子情深;《甜甜的泥土》体现的是母子情深。说到亲情,我们总说它血浓于水,并常用紧密相连的身体器官作为比喻,如母子连心、骨肉相连、手足情深等等,亲情是割不断的血肉之情,它是世间最宝贵最真挚的情感。虽然我们也曾听闻曹植悲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更多的还是见证了血肉相连的深厚情谊。就如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人琴俱亡》。《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刘义庆撰。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自东汉末年至西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遗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品格。故事短小、语言简洁是它的特点。《世说新语》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书中许多故事已经成为典故经久流传,如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同学们有兴趣的话可以找来进行课外阅读。

第三篇:《人琴俱亡》教案

《人琴俱亡》教案

教学设想:

《人琴俱亡》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古文。本单元的中心内容是”至爱亲情”,这其中包含了融注在《背影》中的深深的父爱,蕴含着母爱的《甜甜的泥土》,而《人琴俱亡》则用极为简洁的语言,刻画了王子猷的独特形象,表达了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

《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人琴俱亡》是《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文章简短、字词难度不大,感情却很深厚,从中我们更能读出魏晋时代独特的士人心态及其情感的个性化表达。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文言知识,因此通译全文时可以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进行自学,找出不会之处,合作解决。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探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在指导学生自学文言文字词的基础上,要侧重于对文章情感内涵的理解,并通过反复诵读加深体会,力求准确把握、读出情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借助书中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全文。2.过程和方法

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如,笃、索、舆、径、素、卒、而、了、既、俱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人物的心情和性格形象,感受文中深厚的兄弟之情。

二、教学重点: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了解课文大意,体会人物的心情和性格形象、感受深厚的兄弟情谊

三、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的心情和性格形象,感受深厚的兄弟情谊。

四、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点拨,给以适时地帮助。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感悟生活。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曹植“七步诗”导入,引出刘义庆的人琴俱亡的深厚的兄弟情。导语:“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同学们听说过这首诗?对!这是曹植的七步诗,那这两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很好!兄弟相残,反目的手足之情!看来,同学们的课外阅读知识面还是蛮广的,那关于手足之情的故事同学们又知道多少,有没有同学可以给我们讲一下?

同学们讲的都很好!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说新语》中的《人琴俱亡》,看看这又是怎么的一种手足之情?

(二)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1)解释题目

提问“人琴俱亡”是何意?引起学生注意。(2)作者简介

刘义庆,彭城人,文学家。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儿,袭封临川王,著书有《世说新语》。

《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它的语言以精练、含蓄、隽永、传神见长。作者善于以小见大、即事见人。通过生活细节来刻画人物性格。最大特点是记述人物的片言只语或者微小举动,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世说新语》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书中许多故事成为诗文、小说、戏剧的典故和题材,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等。

(三)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排除字音障碍

a.请两位学生朗读课文(一人朗读一段),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不会读音的字词,全体师生纠正读音。

b.学生提出自己不会读的字词,并写到黑板上,师生共同解疑,教师归纳补充讲解

1.王子猷(yóu)2.子敬俱病笃(dǔ)3.此已丧(sàng)矣(yǐ)4.语时了(liǎo)不悲 5.便索舆(yú)来奔(bēn)丧(sāng)6.子敬素好(hào)琴 7.弦(xián)既不调(tiáo)8.掷(zhì)地云 9.因恸(tòng)绝良久 10.月余亦(yì)卒(zú)学生朗读以上字词,每个读两篇。

c.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小声跟读,默读,要求学生注意文章字词的读音,节奏,轻重读音等。如,1、因/恸绝良久

2、月余/亦卒

3、子敬/素好琴

4、便/径入坐灵床上

5、便/索舆来奔丧

6、此/已丧矣

7、何以/都不闻消息

8、都/不哭

d.全体学生跟着教师的提示有感情、有节奏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四)精读品味

1.字词句翻译,了解文章大意

a.字词翻译。给五分钟的时间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阅读课文,要求学生找出重点字词或他们不理解的字词句或对文章有疑问的地方,之后叫学生上黑板写出来,师生互动解决。教师给重点字词句归类。

词类活用

1.取子敬琴弹。琴:动词,弹琴。2.语时了不悲。语,动词,说话。宾语前置

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何以,即“以何”,为什么。实词:

笃:(病)重 索:要 好:喜欢 径:直往 舆:轿子。恸:痛哭,极度悲哀 卒:死 绝:气息终止,死亡 虚实:

而:表承接,不译 都:副词,总,竟。

矣: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可译为“了” 2.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

a.让学生看注释结合工具书疏通文意。学生自主翻译,同桌翻译,小组翻译,生生互动,教师四处走动巡视解疑。

b.检查翻译情况: 一读一译(个人朗读,小组朗读,男女朗读,指明学生翻译),全体师生共同纠正,教师指导。

3.全体学生再有感情地大声地朗读课文,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五)讨论交流(概括主旨)

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讨论问题,教师指导归纳总结。1.课文写了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独特在哪里?

明确:“不悲”“不哭”,“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2.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 “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他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为什么?(为什么子猷在听闻子敬亡故的消息时了不悲,去奔丧一路也没哭,而弹子敬琴后竟恸绝良久?)

明确:不矛盾,子猷与子敬有着深厚的手足之情,两人都患了重病。子猷听不到子敬的病况,心里非常难过,“了不悲” “都不哭”是强抑制住自己的悲痛的结果,而并不是不悲痛。等到人琴俱亡,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悲伤心情,悲痛之情喷薄而出,因此“恸绝良久”。所以子猷前后的表现不矛盾。

(1.早知将不久人世,他日必将见面,故不悲,后因感慨琴通人性人亡琴亦亡,不禁恸绝良久。2.不是不悲,只是强自抑制。)

(为什么要强自抑制?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及其文化特征——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个性表达的同时,还故作旷达追求一种超脱的风度,魏晋风度。)

补充: 琴不调说明了什么?——原因一:主人病亡久已无人弹奏,弦松。原因二:子猷心中极为悲伤,无论如何总无法调正音弦。而这种极为沉厚的悲情一旦触景伤怀,便无法再抑制,喷发而出,恸绝良久,月余亦卒。由此更好地体现了王子猷、子敬的手足情深。

(六)总结

“兄弟情深深几许,泪眼问琴琴不语”,王子猷以独特的方式悼念自己的弟弟,那种手足之情令人感动。同样是知音,《高山流水》中伯牙以无知觉者而绝弦,如今子猷因无知音者而掷琴,人琴俱亡,人亡琴亡,不禁让我们感慨生命的短暂。

(七)布置作业:

1.翻译全文

2.根据《人琴俱亡》写一篇亲情故事,更好的体味其中的情感。

(八)板书:

人琴俱亡

《世说新语》

人亡 了不悲 抑制

都不哭

手足情深

琴亡 恸绝良久 喷发

月余亦卒

第四篇:人琴俱亡教案.

人琴俱亡

教学设想:

教学目标:

1、学习基本的文言文字词

2、体会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

3、朗读成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到亲情,我们总说它血浓于水,并常用紧密相连的身体器官作为比喻,如母子连心、骨肉相连、手足情深等等,亲情是割不断的血肉之情,它是世间最宝贵最真挚的情感。虽然我们也曾听闻曹植悲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更多的还是见证了血肉相连的深厚,一如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人琴俱亡》。

二、作者、作品简介

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侄儿,世袭临川王。《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志人小说。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个门类,较为集中地反映了魏晋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性格。《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

三、初读(读准句读、字音)通过朗读初步检查预习

四、学习文言文字词

全班分AB两组,A组针对文章第一段的疑难字词设疑提问,B组回答;B组针对第二段中出现的疑难字词设疑提问,A组回答。教师补充指导。第一段 【实词】 笃:du(病)重 左右:近旁的人,近侍 / 左边和右边 索:要 舆:车轿 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虚词】俱:(副词)都、全 而:承接连词 了liao:完全 都:总、竟 第二段

【实词】 素:本义是“白色的生绢”,这里是一向、向来。径:一直 卒:zu ;1死,古指大夫死亡,后通称死亡。帝王“崩”、诸侯大官“薨”。;2步兵,不费一兵一卒 ;3副词,终于,“卒用其人” cu 仓卒,急速

(因)恸绝良久: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

(于是,就)恸,痛哭、极度悲伤;良,很; 绝,气息中止,死亡。【虚词】 既:已经 翻译:

五、再读,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1、子敬亡故后,子猷的感情有哪些变化?结果如何? ——(人亡)了不悲 都不哭(琴亡)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2`1为什么子猷在听闻子敬亡故的消息时了不悲,去奔丧一路也没哭,而弹子敬琴后竟恸绝良久?

——解1:早知将不久人世,他日必将见面,故不悲,后因感慨琴通人性人亡琴亦亡,不禁恸绝良久。

——解2:不是不悲,只是强自抑制。

知人论世:(为什么要强自抑制?这须从《世说新语》说起)《人琴俱亡》是《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结合其余十八篇来看,《人琴俱亡》作为其中一篇还是较为集中的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及其文化特征——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个性表达的同时,还故作旷达追求一种超脱的风度,魏晋风度。

举例: 《伤逝· 十二》郗嘉宾(郗超)丧,左右白郗公:“郎 丧”既闻不悲,因语左右:“殡时可道。”公往临殡,一恸几绝。《 雅量·谢公》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子在前线与八十万秦兵作战,这一战关乎国家危亡,大胜后派人急来报捷。谢安当时正与客人下棋,看完后若无其事的继续与客人慢慢下棋,客人问起也只淡淡地说小儿辈破大敌了。——这一战关系到国之兴亡、家之存绝,谢安不可能真的无动于衷,只是越是激动的重要时刻越平静,才是超脱的风度。所以子猷的不悲不哭正好体现了魏晋时代士人独特的思想情感 追求——他们注重真性情,追求个性的自由飞扬,同时又力求能摆脱世俗的一切利害得失、荣辱毁誉,寻求一种超然的风度。为此,尽管子敬很悲痛,却还是要强自抑制。那么是什么触发了他的情感呢?——琴不调

琴不调说明了什么?——原因一:主人病亡久已无人弹奏,弦松。原因二:子猷心中极为悲伤,无论如何总无法调正音弦。而这种极为沉厚的悲情一旦触景伤怀,便无法再抑制,喷发而出,恸绝良久,月余亦卒。由此更好地体现了王子猷、子敬的手足情深。(板书: —— 抑制 ——喷发:手足情深)

审美:这种手足情深的悲绝,在作者看来是一种真挚的美好的情感,刘义庆完全是将这当作一种美好的事物记入《世说新语》中的,体现 了魏晋时代的一种审美观:(把人的种种情感当成一种美来欣赏)人 的种种喜怒哀乐的情感都是美的。

写作技巧: 由了不悲、都不哭—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这种兄弟 情谊表达更加的委婉曲致,更加的深沉,感人至深。对比西方文学直 接对人物进行大段的心理描写的写作手法,中国古典文学这种通过环境或人物的言行举止侧面刻画人物内心情感的手法,人物情感的表现 更加丰富深厚。(补充)

六、诵 读(把握人物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叙事语言和人物语言的区分)

1、个读

2、全班读

3、教师范读

七、背诵

运用幻灯片填空式背诵

八、作业布置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故事短小、语言简洁,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书中许多故事成为典故经久流传,如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同学们回去阅读《世说新语》,每个人讲一个小故事。

九、板书设计 人 琴 俱 亡 了不悲

人亡 抑制 手 都不哭 足 情

琴亡 ——恸绝良久 —— 喷发 深

课堂练习

一.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王子猷(yóu)

病笃(dǔ)B.径(jìng)入

琴弦(xián)C.掷(chēng)地 悲恸(dòng)D.卒(zú)

不调(tiáo)

二.为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一项 1.何以都不闻消息()

A.总是

B.竟

C.已经 2.语时了不悲()

A.结束

B.可能

C.完全 3.子敬素好琴()

A.白色

B.向来

C.本来的,原有的 4.便径入坐灵床上()

A.小路

B.径直

C.直径 5.弦既不调()

A.协调

B.调解

C.调弄 6.因恸绝良久()

A.隔断

B.绝对

C.极 7.便索舆来奔丧()

A.轿子

B.地图

C.舆论

三.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1.在文段横线处填写原句。2.说说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语时了不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何以/都/不闻消息

B.何以/都不/闻消息 C.何/以都/不闻消息

D.何/以都不/闻消息 4.对这一段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写王子猷、子敬兄弟二人病情都很严重,第二件事写王子猷去为子敬奔丧。

B.子猷说话时的“不悲”,奔丧时的“不哭”反映子猷为子敬的死幸灾乐祸,认为自己在子敬后死。

C.这一段中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虽未直接言表,但可通过一些语句来反映了他们的兄弟情深,如“何以都不闻消息?”一句责问,“便索舆来奔丧”一句的急切之情。

四.欣赏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醉 花 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醉花阴”是_______名,李清照,号_________,________朝女词人。我们还学过她的词是《___________》。

2.对该词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没有正面写离别之情和相思之苦,但是仔细寻味,每一字中都浸透了离愁与相思。

B.上阕写词人——整夜未睡而愁,主要是考虑如何在清闲的重阳佳节去赏菊花。C.下阕主要突现了一位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的闺阁女子的形象。

D.“人比黄花瘦”一句运用了夸张手法,这位女子比东篱下的黄花还要瘦,主要是愁苦之情造成的。一.C 二.1.B

2.C

3.B

4.B

5.A

6.C

7.A 三.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2.(1)王子猷、子敬都病得很重

(2)说话时语气完全不悲伤

(3)取出子敬的琴弹奏,琴弦完全不协调 3.A

4.B 四.1.词牌,易安居士 宋 《如梦令》

这篇文言文比较短小,也不是很难理解,只要让学生多读几遍,再结合课下注释,完全可以把文章翻译出来。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子猷的看似不合常情的表现,我让学生从文章最后的情节入手,先看大悲,再看前面子猷的表现,学生理解就不难了。

第五篇:人琴俱亡教案

寄居种竹

王子猷有一次到外地去,经过吴中,知道一个士大夫家有个很好的竹园。竹园主人已经知道王子猷会去,就洒扫布置一番,在正厅里坐着等他。王子猷却坐着轿子一直来到竹林里,讽诵长啸了很久,主人已经感到失望,还希望他返回时会派人来通报一下,可他竟然要一直出门去。主人特别忍受不了,就叫手下的人去关上大门,不让他出去。王子猷因此更加赏识主人,这才留步坐下,尽情欢乐了一番才走。

夜访戴逵

王徽之字子猷,弃官后住在山阴,一天夜晚下大雪,他睡觉醒来,打开房门,命仆人酌酒,四周望去,白茫茫一片。就起身徘徊,吟咏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戴安道(戴逵字安道)。当时戴安道在剡县,王子猷就在夜晚乘小船到戴安道那里去。走了一夜才走到,到戴安道门前却不上前敲门就又返回了。有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王子猷回答说:“我本来是乘兴而来,现在兴尽就返回家,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戴安道?” 《人琴俱亡》

一、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人琴俱亡》这篇课文被安排在亲情单元,在学习这篇文章之前,我们已经学了两篇分别表现父子情深和母子情深的文章了。(〈背影〉和〈甜甜的泥土〉),这篇文章是以文言文的形式来表现手足之情。

教学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此感受作品的真情。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文言知识,因此通译全文时可以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进行自学,找出不会之处,合作解决。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探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因此定下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学目的、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感受兄弟亲情。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鲜明的个性特点,感受手足之情。

二、教学步骤

(一)、导语

以解释成语“情同手足”入手,导出这篇歌颂手足之情的文言文——〈人琴俱亡〉。

(二)、整体感悟课文、读: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听教师范读,边听边悟,然后有感情的朗读。、说: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要求学生找出重点字词,和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和对文章有疑问的地方。

(三)反馈交流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共抽了5个学生朗读课文,学生在朗读“子敬,子敬,人琴俱亡。”这句时都能以沉重悲痛的音调去朗读。

2、学生互动学习,小组讨论找出重点字词,经过大家的努力找出了以下重点的字词。文言实词:

笃 :(d ǔ)(病)重 绝 :气息中止

索 : 要

奔 : 从外地回来料理长辈亲属的丧事 径 :一直、直往

素 :一向、向来 恸 : 痛哭,极度悲哀

卒 :死了

文言虚词:

而 子敬先亡 不译 语时 了 不悲 完全

弦 既 不调 已经 人琴 俱 亡 都

3、通译课文

由于本课篇幅短小,意思浅显,所以学生能很快理解字句表面的意思,通译全文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如果文言文教学仅仅教会学生表面的字词句的翻译,而不深入对课文内涵的挖掘,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文言文教学是不合格的,没有达到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

当疏通了文意之后,我便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了研读赏析,即教学的第二个目标: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体悟手足情深。在这研读赏析中出现了本堂课的高潮,即精彩片段。

三、精彩片段

师:我们对本文的大意都基本理解了,然而我们会翻译了,是不是就真正理解了文章的内涵了呢?同学们对本文中所描写的细节有哪些疑问呢?请提出来我们共同研讨。生1:在第一段中为什么子猷久不闻子敬的消息就认为子敬已经亡了呢? 学生思考片刻,便有同学回答:

生2:我认为是因为他们兄弟情深,即使在病重中也是互通消息的,久(学生回答时将此字读得很重)不闻消息,当然能判断出他已经先走了。

生3:我想子猷不闻消息,是因为他也病重他的左右怕其悲伤而向他隐瞒了子敬病亡的消息。

生1自己也笑了。

生4:子猷听见自己的兄弟死了,他居然“不悲”、“不哭”,这似乎有点有悖常理啊,怎么还说他们兄弟情深呢? 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一阵讨论声。

生5:因为子猷自己也病重了,他想去见自己的兄弟最后一面,怕悲伤过度,所以他强忍悲痛。

师:也就是说他为了保存体力,是吧? 学生中有人在点头。生6:我觉得神情的“悲”和“哭”都是比较低层次的悲伤,子猷内心悲痛至极,反而在表面上什么都不能表现出来。

生7(很兴奋地):这叫“此时无声胜有声„„”

他的话还未说完学生们便接了过去:“道是无情却有情。” 师:黄俊同学的回答老师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精彩绝伦。教室里响起一阵掌声。

师:大家看看子猷又是用什么方式来悼念他的弟弟的呢? 生8:弹琴,但“弦不调”。老师,为什么“弦既不调”呢? 课室里弥漫着思考的气息。

生9:因为子猷前面情郁于中,现在睹物思人,悲痛至极,所以他无法将琴弹协调。生10:古文中有一句:树犹如此,情何以堪。我想这里可以这样说:琴犹如此,人何以堪。师:这两个同学的回答都很好,都能做到活学活用,而且老师还看出了他们平时学习时是非常注意积累的。

生11:一件事物跟随主人久了,它也有灵气了,我想琴和子敬也有心灵相通的地方,除了子敬没有人能弹出协调的琴声。这更渲染出子猷内心的悲伤。

师:是啊,逝者已去,睹物思人,而琴随人亡,这更渲染出当时悲凉的气氛。刚才同学的回答可谓是精彩纷呈。同学们还有其他疑问吗? 沉默了一会,没有发言。

师:那老师有一个问题,谁能帮我解答一下(学生兴奋地看着老师)子猷用弹琴来悼念他的弟弟,体现了他怎样的个性?

生4:就是啊,我就觉得子猷这人的个性太过独特了。

师:好吧,就是体现他独特的个性。哪个同学把它说得更深刻一点。

生12:老师,在学这篇文章之前我看过有关子猷——王徽之的资料。有两个故事给我印象很深刻。“寄居种竹”和“夜访戴逵”的故事,这两个故事也可看出王子猷本身就是一个个性独特、与众不同的人。

师:对,王子猷他是一个个性独特、行为处世都与众不同的人。杨娇同学善于查找资料这一点很好。我们要充分深刻的理解一篇文章,就是要学会查找资料,希望以后大家能多查资料。大家下课后去查查这两个故事的内容,要不请杨娇同学下课讲给你们听听。师:现在同学们根据课文的内容和你的合理想象,掩卷讲述子猷悼子敬的故事。

下载八年级语文人琴俱亡2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语文人琴俱亡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琴俱亡(教案)

    人琴俱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掌握本课的文言实词:笃、良、舆、绝、素、调的意思,掌握文言虚词:而、既、因等的意思 ,课堂上能背诵课文; 2.《人琴俱亡》之中初具的小说艺术特色; 2.体会......

    人琴俱亡教案

    《人琴俱亡》教学案例 一、 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 《人琴俱亡》这篇课文被安排在亲情单元,在学习这篇文章之前,我们已经学了两篇分别表现父子情深和母子情深的文章了。(〈背影......

    八年级语文暑假作业答案2

    暑假语文2(有的阅读,问题可能和作业不太一样,要认真核对) 邂逅霍金 18.“邂逅”意为“偶然遇见久别的人”,文章的题目是否合适?为什么?(6分) *19.为什么说“霍金是不幸的”?又为什么说“......

    八年级语文蜡烛教案2范文合集

    《蜡烛》创新学案 年级:八年级科目:语文 执笔人:审核人: 备课时间: 使用时间: 学习资料 一、时代背景: 1944年9月中,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随后又......

    八年级语文《吆喝》教案2

    吆喝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2.分析把握文章的结构,学习介绍复杂事物的方法和技巧。 3.体味民俗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 教学重点 1.品味京味语言,感......

    八年级语文暑假假期作业2

    八年级语文暑假假期作业(2) 2013-9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堆石的布置 楼庆西 堆石,常见于园林和住宅的庭院里。在世界园林史中,中国园林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然山水型的园林,无论......

    八年级语文组歌教案2

    第10课《组歌》讲、学、练立体化教案 【内容感知】 《组歌》与一般哲理诗一样,也采用拟人化手法,但又与一般哲理诗不同,它不以得出某种哲理为目标,而是最终形成一个有丰富感性内......

    《人琴俱亡》教案模板[五篇]

    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2、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感受兄弟亲情。一、课堂学习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